一‧心‧緣
◎黃思賢主講/靜淇整理 82.07.25
雖然我追隨上人的時間並不長,但每次回台灣充電,總覺得非常歡喜,因為我都是抱著一股「朝聖」的心情回來。記得去年在聯誼會上,我曾說過台灣的本會是所有慈濟志業體的「根」,枝葉要繁茂,必須有來自根的滋養;因此,雖然美國距離台灣是那麼的遙遠,單單坐一趟飛機就要花上十幾個小時,但我覺得很有價值,因為只要上人的一句話,就能令我歡喜,受用無窮。
美國分會從我接掌執行長至今,已二年多了,在美國推動慈濟唯一的遺憾,就是上人不在那兒,醫院和護專也不在那兒,我們只好靠自己。雖然這是在海外推動慈濟志業最大的缺點,但也正是我們的優點和長處,因為上人在的話,就容易有依賴心,而我們無所依靠,一切必須靠自己,學習自己成長,這種情形就像當年上人帶領常住師父胼手胝足創辦慈濟一樣,相信這種收穫是台灣所沒有的。
美國其他道場,很多活動都有出家眾在領導,而我們只有師兄師姊們熱心的介紹慈濟。當我把這種遺憾告訴上人時,上人對我說:「沒關係,他們有法師,我們有菩薩,在家菩薩智慧長。」所以我們在國外雖然沒有常住師父住持,但我們有心把上人的精神,完整的帶到那邊去。今天我就以追隨上人和參與慈濟的這段緣做為主題,來和大家談談「一‧心‧緣」
知緣惜緣,掌握因緣
佛家講「緣」,今天我們能共同在慈濟世界中,就是和上人有緣、和慈濟有緣。其實人一出生,除了菩薩倒駕慈航來度眾生外,大多是帶著業緣而來。人既然是帶業而來,所以一出娘胎就有一條路擺在眼前,這就是所謂的「命」。 上人曾說過,我們不要講命運,而是要「運命」,主動把命操之在我,千萬不要讓命運操縱我們。所以我覺得我們的緣落在那裏是非常重要的。各位都是慈濟人,也是上人的弟子,我們的緣在慈濟,花蓮就是我們慧命的家,既然慧命的因緣在慈濟,我們就要珍惜這個緣。
從一九八九年四月三日上午八點多初見上人開始,一直到現在,我覺得和上人的緣愈結愈深。現在回想,像上人那麼忙碌的人,那天竟然對我說了那麼多的話,這該是我們師徒有很深的因緣吧!我才會一下子被他攝住。看看「攝」字,中國文字實在很妙,一隻手提三個耳朵。每個人只有二個耳朵,我想這第三個耳朵應該是代表心吧!我的心被上人攝住,也從此開始了我和上人、和慈濟的緣。
認識慈濟之前,我也曾走過一段凡夫的道路,每天在身、口、意上造業,也當過「一品會」的會長──所謂「一品」,就是吃最好的、穿最流行的、用最好的……,無論什麼東西都是用最高級的。因為我認為這是自己努力打拼來的,我有權利享受。直到認識慈濟,整個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種轉變好不好呢?絕對好。後不後悔呢?絕對不後悔。尤其體會上人的法愈深,愈了解慈濟精神之後,我更珍惜這緣分。
西方哲學家羅素說過:人應該簡單的生活,高度的思考。可是凡夫恰恰相反,都是簡單的思考、高度的生活,和畜生並無兩樣──想想看,人在睡覺的時候,和一條狗有什麼不同?當一個人在慌亂奔忙中,和一隻逃生的蟑螂又有什麼不一樣?當一個人吃東西不顧禮儀時,和豬有什麼不同?
記得上人講十二困緣時說,過去種的因和現在受的果都己經定了,而未來到底要成就的果是什麼,我們雖然不知道,但現在要造的因是我們可以把握得住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意念,都是將來要受的果報,所以我們要很小心。也因為如此,我很珍惜跟上人的緣,也珍惜和大家的緣。
緣得來不容易,看看我自己,出國將近二十年,認識上人不到四年,在四年之前的十幾年當中,我每二、三個月就回台灣一趟,每次回台灣,做完生意就回去,根本不知道台灣有這麼美好的團體;直到在洛杉磯,蔡秀雲師姊向我介紹時,我才知道有慈濟。雖然這個緣來得遲些,但我仍然慶幸自己能在不惑之年認識慈濟。
上人常告訴我們,要有一顆知足的心。上人教我們眼睛要往下看,如果你的眼睛像佛菩薩一樣往下看,慈眼視眾生,看幾千年都不覺得累。但是凡夫的眼睛卻偏偏都是往上看的,也就是俗話說的「看高不看低」,這樣一直往上看,保證看不到五秒鐘,眼皮就酸了,多辛苦啊!雖然我和慈濟的緣來得較遲,但我一直在想,如果讓我在十五年前、十年前就認識慈濟,我如不會好好把握,隨隨便便的做,又有什麼用呢?既然我們的因緣在慈濟、在上人,那我們就不要再尋尋覓覓,好好跟定他就對了。
慈濟禪在「多用心」
在上人的開示中,最後他都會說一句:「多用心」。我們身為他的弟子,是否有用心呢?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契他的心?記得以前我說過要做師父的「貼心」弟子,不要讓師父煩惱。現在不只要貼心還要做個「窩心」的弟子,把快樂帶給上人。其實,不管是做個貼心弟子或是窩心的弟子,師父要的就是我們為社會奉獻出真心。
現在我要問問各位,你們是否有體貼上人的心?上人的心在哪裏呢?上人整個心都在慈濟,都在四大志業上,所以我們不要顧慮太多,只要守好本分,去做就對了。有一天我正和上人通電話時,我知道他的嘴巴又破了,而他又有一些事情要交代我,我向他說:「師父,您不必說,我都知道了,希望只要您一拈花,我就可以微笑。」上人回道:「嗯!這就是我們的『慈濟禪』。」
我們不像常住師父這麼有福報,每天可以追隨上人左右,我們只是偶而回來一次,平常只能藉錄音帶聽到上人的聲音、從書本上看到他的智慧,所以我們更要用心,去體貼上人的心啊!我在美國每天都聽上人的錄音帶,從上人的開示中,確定了人生的方向,不過就如上人對我說的:我不能只當他的「錄音機」。這是什麼意思呢?上人指示我不能只做他的聲音,還要契他的心,並以行動表現出來。要體貼上人的心,就必須「多用心」。
如何用心呢?一定要先有心,你如果無心的話,又怎能做慈濟呢?慈濟並不是隨便的啊!隨便做,就只有隨便的功德而已。當年我就是有心開始,如果不是有心話,我大可只捐一筆錢,或是每個月持續的捐些錢就好了;但慶幸自己當時起了一念心,問上人說我可不可以把慈濟精神,用企業化的理念帶到美國去。上人一口答應,並給了我八個字──「自力更生,就地取材」,我實在沒想到結果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很感謝上人,當初他如果沒給我這八個字,美國分會也不會有今天的發展,也無法走這麼遠的路。
我想當時我就是有這個心,所以才能有「開始」,這種情形就像上人當年看到地上的一灘血,而有了創辦慈濟醫院的心一樣,所以說「緣」都是從有心開始。不過也不能「有心」就好,有心之後還要用心,還要有熱心、恆心、愛心。
用心、盡分以達「隨緣」
我們一定要用心,用心盡本分和力量。所謂的「用心」其實和「緣」是互相關連的。這次我到英國,很多人都問我到底「隨緣」的定義是什麼?現在我就把自己對隨緣這兩個字的體悟,提出來供大家參考。真正的隨緣,首先一定要「盡本分」。今天你是委員,是否盡到委員的本分?你是志工,是否盡到志工的本分?你是太太,是否盡到做太太的本分……?所以上人要我們先盡好本分,再來做慈濟。
再來是要「盡力量」。我們有扛十斤的力量,是否偷懶只扛了八斤?
第三是「不要勉強自己」。所謂的勉強自己,舉個例來說,我們有一位師姊非常惜福,但上有婆婆要侍奉,下有孩子要照顧,所有的家事都自己一肩挑,還很熱衷做慈濟,結果把自己的身體弄壞了,不但讓上人操心,也讓家人擔心,這樣做就是太不隨緣了。再說「不要勉強他人」。假如你的朋友認識慈濟不久,你就要他非捐錢不可、非去看個案不可,這樣是會把人嚇跑的。以前我就是這樣,看到人就要他們捐錢,結果人家都笑稱我是「黃要錢」。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取中庸之道」,何謂中?不偏不倚;何謂庸?不變不異。所以說,中道就是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用智慧,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假如具備了以上這些條件,那就是真隨緣了,否則不是「攀緣」,就是「隨便」。
「一心」才能發揮潛能
既然知道有緣就要惜緣,有心就要用心,而真正的用心就是「一心」。世上最好寫的字就是「一」,但我們每每參不出「一」的道理。記得有一年,新聞局邵局長率同許多記者作家到精舍來,很多記者都問上人:「證嚴法師啊!你是一位比丘尼,又這麼瘦弱,為什麼能成就這麼大的事業呢?」上人回道:「我一輩子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連續說了四個「一」字。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告訴我們: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就可以得脫苦難;彌陀經中也說,一心念佛、若一日、若二日……臨終時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都要說「一心」呢?舉個例子來說:唐朝飛將軍李廣,有天在郊外時,突然看到一隻老虎向他撲來,在危急中他趕緊拉開弓箭,使出全身力量把箭射出去,結果定神一看,射中的並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大石頭。他很訝異自己竟有辦法把箭射入石頭中。因此再試試看,一連試了幾次,箭都折斷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知道是一塊石頭,不是老虎,生命安全沒有顧慮,所以分心了。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天你有五百萬元鎖在金庫中,一旦發生火災,雖然平常你只有舉五十磅的力量,但那個時候一百磅重的金庫,你也有辦法從十樓扛到樓下來,這就是一心。因為「一心」,潛能就可以發揮出來。所以當我們一心稱唸觀世音菩薩時,我的心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心,我和觀世音菩薩合而為一,這時候自性觀音就顯現出來了。一心稱唸阿彌陀佛,當下你的自性彌陀就在身邊。
「一」和「精」一樣,上人說精進,所謂的「精」就是不雜、專一,「進」就是不間、不斷。你能不斷、不雜的專心去做一件事,就能達到「一」的目標和境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用心、一心到了一個地步,就要「無心」,我想以「空」心來說比較好些。什麼是「空」心呢?忍而無忍,做而不做,行而不行;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
我們常說布施要做到三輪體空,也就是做善事時──沒有布施的人,沒有受施的人,也沒有布施這回事,這是多麼崇高的境界。可是往往有些人做了一點點善事,就唯恐天下人不知,逢人就說我今天又捐了多少錢,又捐了那塊地,我替慈濟做了多少事……。其實這些好事都是二等善事,我們要做的是一等善事,也就是要「空」心,抱著「這件事本來就是我該做」的態度去布施。看看樂生療養院的那些老菩薩,受人救濟還能捐錢做好事,而你有幾十億的財產,捐個一、二千萬元,不算什麼,又何必宣揚呢?把人格、水準提昇些吧!我們的眼睛不必往上看,但人格要往上昇華啊!
要如何「往上」呢?就是把心靈的境界提高,不要做一點點好事,就覺得了不起,也不要為上人做一點事,就自認為功德無量。所以當有人問我:黃師兄,你到底捐了多少錢給慈濟,我都會回道:我真的不知道,因我若仔細去計算的話,我就是有量有價了,所以我故意不去記它。昨天我在筆記上寫著「我希望別人不要讚美我,將所有的讚美留在我最後一口氣時,放在我的八識田中」,為什麼呢?因為別人一讚美,功德就抵銷了。
記得上人曾說過一個故事,在日本有位大將軍,他捐了五百兩黃金給一位老和尚,他一直在等老和尚好好謝謝他,讚美他兩句,沒想到老和尚只說了「謝謝」兩個字。這位大將軍很不高興,一直提醒老和尚五百兩黃金可以做很多事,老和尚向他說:「哦!我以為你要的是功德無量!原來你只是要一聲讚美而已。」所以說,我們不要以為做一點點小事就很了不起,就希望別人讚美我們,留在最後面吧!留在八識田借方貸方在算總帳的時候吧!
佛說人有二十難中,其中一難就是「觸事無心難」,無心也就是我所說的「空」心。例如會開車的人,每天開車上下班,心不用放在方向盤上想路線怎麼走,卻絕不會走錯路;就像吃飯一樣,大家都知道要把飯吃在嘴裏,而不會把他吃到鼻孔中。像你們坐在這裡聽我說話,根本不知道現在已經幾點了,因為你們聽的很歡喜,所以沒把心放在時間上,這就是無心。
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上人一直在實踐法華精神,妙法蓮華經第十品法師品中說的非常清楚,佛說諸經中法華最為第一,但是法華經也是最難信難解,而且在受持時會遭受很多的困難和橫逆。佛在講法華經時,有五千弟子當場離席,現在上人在實踐法華經,也遭到很多的橫逆和批評。上人大可在深山中修行,為什麼卻偏偏要入五濁惡世中呢?上人的精神是實踐法華精神,而法華精神就是要入五濁惡世去度眾生。
現在有很多人認為法華經太淺顯了,其實釋迦牟尼佛在法師品中已講得很清楚,在末法時代廣演法華的人絕對成佛,而且已經授記。無量義經有一段經文說「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守之不動就是要你好好守住這個法──以慈濟來說,我們好好的做好慈濟這件事,生生世世跟隨上人就是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這句話已經明白的告訴我們,不需要再去尋尋覓覓了。「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博學愛道,道必難會」,守這個志、奉這個道,如此所有的法門都懂了。二、三年前,我很煩惱佛經這麼多我怎麼去唸,上人以論語的一句話告訴我:「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孝悌信愛仁,我們究竟做到那一樣了?應該先從現實人生中好好下工夫。
上人非常慈悲,他把自己二、三十年來修行所體悟的真髓,一點也不保留的傳給了我們,並不需要我們再學他一樣去受苦,他已經研究出來的就是這條菩薩道,我們跟著他的道路去走就對了。
什麼道?六度萬行;怎麼走?布施為先,所以慈濟就是先從布施開始,布施金錢、布施時間、布施愛心和無畏,布施你的隨喜、感恩、善解……。有句話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其實名師難求、慈濟也難遇!因緣既然在這裏,好好珍惜吧!
上人是大智慧者,他叫我們做的事,去做就對了;他有長遠的眼光,也有廣大的包容心,我們要念念不斷,念念不生疑的去幫他扛起如來家業的擔子啊!
惜緣,惜福,惜時
所以,知緣就要惜緣,知道無常隨時會來,我們就要惜時。我有一個住在洛杉磯的好朋友,他非常有錢,我一直鼓勵他們趕快做,但是他太太總認為到美國才二、三年而已,應該多賺一些錢再做還不遲,沒想到幾天前,他們出去旅遊,發生了車禍,先生當場死亡,太太也傷得不輕,現在要做,沒有機會做了。所以還是請大家把握機緣啊!
前一次回來,上人告訴我六個字「惜緣、惜福、惜時」,特別是「惜時」,他要我在飛機上好好的想想。我這一參,真是嚇出了一身冷汗──我每天浪費了多少時間呢?時間一去不復返啊!雖然大家認為我很精進,但我自己知道,因為這個假體常讓我身不由己,把很多時間都浪費掉了,所以我說「看得破是一回事,身不由己又是一回事」,要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談何容易啊!
曾經有人問天台智者大師證得幾果?他說:今天我是因為有你們這些弟子,我證五果,我假如沒有入世度眾,我已經證十果了。我們的上人也是一樣,他不為自己證果位,只為眾生得離苦啊!
由「惜緣」、「用心」、「一心」一步一步來,才能到達空──無心的境界,所以上人苦口婆心告訴我們,未成佛前,必須先結好人緣,慈濟的布施就是在結好人緣。
希望各位好好體貼上人,跟上人結生生世世的一、心、緣,阿彌陀佛!
(信念與信仰,雞與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