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3, 2005

放下,要有方法

放下,要有方法

文/黃翠吟(泰山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我們常勸人:「你不要執著,要看開、要放下啊!」被某個想法卡住了,走不過去,就是執著,那怎麼放下呢?一是要「離」,能離開這個惱人的想法,不被困住;一是能「通」,把卡住的問題合理化解釋,讓自己能夠釋懷,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想通」了。

這個假日,整天在家整理家務,從沒這麼勤快過,因為親戚一家近期內要從南部來台北度假幾天。一早即開始擦桌抹椅、打掃拖地、換洗客房床單、被套……,從早忙到下午,全身腰酸背痛,我蹲在地上,用力擦著一處污漬,心裡想著,接下來要去市場買水果、去修改衣服、一堆衣服要洗……,啊!有那麼多事還沒做,一股焦慮湧冒上來,我感覺臉色變得很難看。

一個念頭跳了出來:整個下午我都要這樣煩躁嗎?我問自己:「你可以怎麼做,讓自己舒服一點?」我決心不再去想待會兒要做的事,那只有讓自己更煩而已,我轉而把心思放在呼吸上,也讓擦地的動作一來一往有其規律的節奏,一會兒之間,心情沈靜下來了,肩膀胸壑間也感覺舒放開來,原來讓自己心煩的想法被心無旁騖的專注取代了。

時時覺知,脫離負面想法

禪師常說:禪在行、住、坐、臥中,也就是生活中隨時要有覺知,保持清醒、理性、安定。

人每分每秒都有想法及感受,負向的想法一昇起,要想脫離這個念頭,這時,心就要另外找到可以專注、可以依靠的東西,才能空掉想法,心可以放在觀呼吸或重覆的肢體動作上,或運動、念頌祈禱上……,有規律的節奏加上專注,會讓身心漸漸沈靜,帶來空靈喜悅的感覺。靜坐即是如此,是訓練將念頭專注在呼吸上,日常生活何嘗不可如此運用?那天,我轉移心念在呼吸及擦地上,切斷原來心煩的念頭,身心狀況馬上有了明顯的改變,一天就這樣不想別的,一件件事就完成了。

「脫離」那個想法,讓人心境迅速獲得平靜,而「想通」是跳出自我意識,以客觀及全貌的視野來審視自己,甚至以大我的眼光思惟生命,而使煩惱放下。

超越小事,別讓煩惱累積

那天下班回家,準備煮飯,發現鍋子卡了一層油垢,哼!上一餐洗的人又是草草了事。我用力刷了幾下,黑色的污漬已很難洗掉,一股氣衝了上來,我邊刷邊想:「下班後的時間寶貴,我竟浪費在刷鍋子上,這不是第一次了,真可惡!」就這樣,鍋子在手上就無法離開生氣的情境。

突然,一個聲音冒出來:「你現在可以怎麼做呢?」只要一有覺知,常常這句話就跳了出來,我決定要把這件事想清楚,我邊刷著鍋子,在心裡自問自答:「他有覺得他刷不乾淨嗎?」「沒有」「他故意的嗎?」「不是」「他會覺得他有錯嗎?」「不會」「他會不敢用這鍋子煮飯嗎?」「不會」,問答到此,氣已消了大半,是的!雙方的標準和習慣不同,他根本沒有感覺洗不乾淨,每個人的價值觀原就天差地別,我又問:「他有辦法改變嗎?」「很難!他認為這是小事,為什麼也要管。」「你有權力請他改變嗎?」「沒有」。

最後,我在冰箱上貼了一張字條:「家事小秘訣──鐵鍋請用鋼絲菜瓜布刷洗,包你光亮亮」,沒有批判、沒有要求。「想通」後,情緒也就消失了,不會跟自己過不去了。

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小事,大事是由小事累積成就的,我們學習在小事中越過一個個負面的情緒,超越一個個負面的想法,在過程中就讓生命有了提昇。

世事洞察,逐漸消除「我執」

很多事情透過思辨,不只站在自己的角度,還有對方的角度去洞察事情的全貌及因緣的形成,才能看清、想清。人太自我了,要看到真理是很不容易的,但從反方向以別人的角度詰問自己,抽絲剝繭,會發現其實背後都是「自我最大」的意識作祟,同時也會發現很多事情是因緣的自然演進,往往就生起了對人性弱點的悲憫,心結也就打開了,雖不能像聖賢具有洞察真理的智慧,但可以消融一些些「我執」。

人性的一些醜陋面,例如輕慢、嫉妒、恐懼……是很不容易轉化的,但有了覺察及思惟,至少自己清楚自己的真面目。

譬如遇見某些人會莫名的感到不自在,就問自己:「為什麼不自在?」「有防衛」「他對你不好嗎?」「沒有」「那為什麼防衛?」「原來那是害怕」「害怕什麼?」「害怕自己不夠優秀,被比下去。」情緒上來時,就是了解自己的時機,要趕緊抓住那個感覺去思惟,再一層層剝開表象,深層的意識才能看清。

驕傲、嫉妒、武裝的背後,其實都是恐懼。 聖嚴師父教的處事三部曲是「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而放下最難。每個人要從生活經驗中找出對自己有效的方法,「離」可以空掉想法,離開情緒;「通」是思惟、反問、分析,讓自己豁然開朗及提昇。但人生中其實還有很多不能解決或想通的事,有智慧的人都會依恃一些豁達的想法或歸諸於天命因緣來讓自己安度。放下,也是要有方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