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6, 2005

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文教∕傅佩榮(大學教授)

「人生到底能否重新開始?」人到中年,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有這樣的疑問。但假如人生能夠重新開始,你或許又會感到好奇,這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究竟從何而來?而我們該如何確定自己的下一步將往何處去呢?

人生,就像一段行旅,每當我們走到一個地方,往往會停下來看一看,這是我要去的地方嗎?前面還有路可走嗎?路是越走越好,還是越走越崎嶇呢?有時回頭看看,或許會十分驚訝自己怎麼會走到這一步?而你,是歸人,還是過客呢?

重新出發,並非否定過去

我想起蕭伯納的故事。蕭翁每回聽到別人介紹他的讚美之辭,往往十分緊張,這並不是因為謙虛,而是他擔心別人介紹的不完整。所以,當我們要肯定一個人的時候,必須用具體的事例來輔助說明,同樣的要批評一個人,也不能無的放矢,一定要找出相關的事例來佐證。所謂具體的事證、事例,就是這個人的經歷、背景和他過去所做過的事,不論是好或壞,都是別人據以評斷他的依據。

換言之,「重新出發」並不代表否定「過去」,而是要以「過去」為基礎,重新規劃未來,如此我們才能把握自己有限的人生,充分地認識自己、實現自我,就如大哲學家尼采所說:「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這句話說的很好,因為在一般人的認知能力中,最困難的就是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驀然回首,對自己這一生為何會走到這一步感到莫名其妙,無力去扭轉,更遑論重新出發了。

曾聽過一個故事說,有位畫家找來許多模特兒,準備畫耶穌與十二門徒的故事,其中長相比較俊美的,就扮演耶穌最年輕的門徒「約翰」,至於那個為了三十元就出賣老師的「猶大」,就找一個不必化妝就很像壞人的模特兒來扮演,可是畫到一半時這個人竟然哭了,別人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幾年前你們畫耶穌的時候,我扮的是那個約翰;沒想到才經過數年,我竟然變成了猶大,這實在太悲慘了。」

相由心生,一個人會從「約翰」變成「猶大」,不會沒有原因的,只是有的人不自知而已。希臘一座很有名的戴爾菲神殿,便有一面牆,牆上面雕著「認識你自己」,可見「認識自己」比我們每天都要做的吃飯、睡覺還重要得多,他們從來不刻「別忘了吃飯」,卻提醒人們一定要「認識自己」,更加說明這件事多麼的重要而不容易做到。然你一旦真正認識了自己,不論將來生活多苦,自然都能夠從容視之,不必太在乎,因為你知道自己當下受苦是為了什麼?值不值得這樣做?

所以談到重新出發,第一要務便是「充分了解自己」,現在的你是這樣子,將來的你會變成怎樣呢?其次是「了解人群」,第三要「了解大自然」,第四則是要多了解所謂的「超越界」領域。

朋友如鏡,照見自己的不足

這世界有很多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民族習性,不易被外人所了解,比如有些地方的人認為女人脖子越長越漂亮,於是在女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套上脖環,一年一年加長,我們看了覺得很奇怪,可是別忘了,古時候我們也把女孩子的腳纏起來,認為「三寸金蓮」最漂亮,外國人看了也覺得很殘忍。

當你去了解別人的時候,才會發現人是最難了解的,不同的民族固然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即使是同一個民族之間,也有很多的思想和觀念的差異,連孔老夫子也常感慨說:「為何沒人了解我呀!」何況是我們呢。所以我們會說:「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因為交到一個好朋友,彼此能夠談心、交心,互相了解,互相砥礪,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時時照見自己的不足,才能夠時時提醒自己要進步,把不足的地方補起來,從而達成自我的超越與提升。

古人說「無友不如己者」,所以交朋友很重要,交到什麼樣的朋友不僅會影響你成為怎樣的人,你的朋友越多,越能夠幫助你自己去開發生命中的不同面向,讓你注意到自己生命裡有哪些特質。就像一個水晶球一般,可以從不同的面向看出這個生命的整體面貌。

交朋友也是一個了解自己、重新出發的好機會。因為通常我們認識一個新朋友,都會希望給他一個好印象,想辦法調整自己的服裝、儀容和表達的方式,就像孟子說過:「如果你穿上堯舜的衣服、說他們說過的話、做他們做過的事,久而久之你就變成了堯舜。」交到一個新朋友,不僅是了解與分享的開始,而且是學習與成長的動力,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意義便在這裡。

愛好智慧,凡事反求諸己

很多人覺得大自然最難了解,天地如此之大,光是地球上的各種生物現象就不容易了解了,怎麼還能掌握地球以外整個宇宙的事呢?甚至宗教裡所說的「超越界」,也就是神明的世界,亦是如此,當人們對神明的了解越多時,就會發現我們對生命的了解越少,這是相對的。

莊子在兩千四百年前已經說了:「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簡直是毫無希望的,恐怕這一生都會完全落空,也可能你一直忘情去追求,而忘記了自己的生命究竟有何特色?

所以哲學講愛好智慧。「智慧」跟「知識」不太一樣,「知識」是客觀的,你再怎麼追求,永遠都學不完;而智慧則是講求向內觀照、回到內心的,做任何事之前皆要自我思考:這是我要做的嗎?我要怎麼樣去做?做了以後會有什麼後果?我又應如何承擔?

人生像行旅一樣,朝著一定終點走去,這終點於你究竟是結束,還是一個目的的完成?就得看自己了。有人或許會稱它為命運,就好像拼圖一樣,不拼到最後一塊,你不會知道自己拼出來的整塊拼圖是何種圖案。話說回來,只要你今天往回想,過去所做的一切,歸結為今天的我,而未來呢,豈不是也能夠預知會變成什麼樣子了,不是嗎?

自我重整,在生活中身體力行

人的生命是獨一無二的「UNIQUE」,「UNIQUE」代表每個人都是不能複製的,即使你能以基因科技製造出一個「複製人」,也只是生理上的複製,而無法複製相同的生命經驗。所以,整個自我生命要重整,重新出發的動力何在呢?唯有找到生命的重心,從生活中身體力行,才能夠幫助自己獲得重新出發的力量。

首先,我們要設法保持生理的活力,想想以前第一天上學是多麼開心呀,為什麼現在上學、上班這麼累呢?這表示你必須重新出發,一旦覺得太累就睡個覺,明早起來又是一條好漢。讓自己保持活力旺盛的意志,千萬不要仗著年輕而硬撐,把下半輩子的健康也預先透支了,即使將來賺再多的錢也換不回來。

第二個動力來源是來自心理上的調適,比如搬一次家,或從小學升到中學、中學升到大學,一直到踏入社會,每換一次工作或碰到職位調動,都有一種新鮮感,而這些心理上的「新」,都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要好好把握住。

第三個動力,來自生命本身階段性的轉變。以人生的四大階段:出生、成年、結婚、死亡而言,人們在經歷每一階段都會有一種特別的體驗;像我妹妹,年紀比我小十二歲,當她生了孩子以後告訴我說,直到那天她才知道自己原來擁有那麼豐富的愛心、懂得去照顧別人,為什麼呢?我想大家都有經驗,因為家中有新成員出生,自己就變成叔叔、伯伯、阿姨,甚至升格當爸爸、媽媽了,生命歷程提昇到一個新的境界,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為所欲為了。

所以當我們慶祝出生,舉行青少年成年禮,甚至婚禮、喪禮,不僅僅是一個「儀式」而已,也等於宣告自己的生命歷程已經進到下一階段的轉變,這種轉變也就是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

當下頓悟,覺察生命意義

我在美國唸書時,曾經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吃飯、睡覺以外,都在K書,十分的拚命,同學看了很奇怪,問我怎麼做得到而不會崩潰呢?很簡單,那時我只要每天睡覺前聽一段音樂,不管它是什麼曲子,只是打開收音機,在音樂的旋律中進入夢鄉,心情就非常舒服,沒有壓力。甚至覺得,自己能聽到世間這麼美妙的音樂,即使日子過得再苦也值得。這種覺悟,讓人感覺到「生命意義的新」,也就是人生的第四個動力來源。

什麼是「生命意義的新」呢?比如說我們辛苦了一天,無意中看到天邊的晚霞,那麼美、那麼的超俗,讓人當下佇足,充分享受自己和宇宙的合而為一,完全不受外界的打擾,就像我們聽到一首好歌,剎那間感到心靈充實、受到感動,不再擔心眼前的股票漲跌或現世的煩惱一般。

人的生命意義轉變是很難預測的,所以我們可以總結說,先求生理上的「新」,回去好好睡一覺,明早準時起床,讓自己覺得生命可以重新出發,每天都是唯一的一天,值得珍惜;第二個是心理上的「新」,有機會升遷、交朋友、搬家、換工作時,何妨讓自己體驗重新生活,實現從前一直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第三個是生命階段的「新」,在生命不同階段轉變中應該留下紀念,用以作為邁開步伐,展開另一階段的開始;第四個是生命意義的「新」,多開放心胸,接納各種真、善、美的事物,讓自己從中獲得感悟與啟發,成為一個新的人。

把握今生,好好經營自己

最後我們要說,人生只有一次,要怎樣才能經營出自己的生命特色呢?在此引用法國哲學家說的:「存在就是存在的更多」和各位共勉。什麼是存在的更多呢?就是要人把眼光看遠,看出生命是充滿創造性的無限可能,強調活在當下,而不是活在過去,因此當下應做些昨天沒做過的、不一樣的事,以利生命的開展,把生命看成動態,而不是靜態的。如此,我們短暫的生命,其實只是一個過程,在這樣過程中,你必須知道方向何在,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

所以重新出發,必須基於對生命狀態的完全理解,了解時代的挑戰,從二十世紀焦慮的年代到現今憂鬱的年代,從自我的幻滅到重建,知道生命重新出發的方法,從心理、身體、存在的階段與意義,找到重新出發的方向,走好自己的路,不管你是否相信人生還有下一世的輪迴,這一世你至少應把現在這個生命經營好,即使是輪迴之後,你也只能過那一世的生命,不多也不少。畢竟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來,不管你是在何時何地重新出發,都應該好好把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