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8, 2007

全力以赴

有一個古老傳說,是關於獵犬和兔子的。

獵犬經常誇口,說自己跑得比任何獵物快。

有一天,獵犬和主人一起去打獵,主人見不遠處,有一隻野兔,為了要考驗獵犬,就命令牠去追那野兔。

經過半小時的追逐,獵犬無功而回,主人對牠的表現十分不滿。

獵犬自辯說:「主人,你要了解,剛才我追那野兔,只是抱著玩耍的心情,而野兔卻以逃命的心情逃跑,追牠不到,也不太奇怪吧!」

請您想一想在工作中,許多時候態度決定成敗,並非能力,而是心態決定成就的大小。

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潛能才可盡顯。

Tuesday, February 27, 2007

內在潛力

有種「白人的傲慢」,覺得自己比黑人優越。黑人由於受教育較少,大部份也比較窮困,所以天生有種自卑感。

有一天,有一個黑人小孩,呆坐在公園一角,看著白人小孩在玩氫氣球,他們把五彩繽紛的氫氣球縛上長線,令氣球在天空中飄揚。

當那群白人小孩越走越遠,黑人小孩閃閃縮縮地走向賣氣球的老伯,他說:「我要買一個黑色的氣球。」

老伯面有難色,說道:「對不起,我沒有黑色的氣球賣給你。」說罷看見小孩神情失望,就跟著補充說:「你可以等一會,我用黑顏色筆替你塗一個。」

幾分鐘後,小孩接過黑氣球,把氣球縛上長線,發覺氣球可以和五顏六色的氣球一樣升上天空,高興得叫起來說:「原來黑色氣球也可以高飛!」

賣氣球的老伯對小孩說:「小朋友,你要緊記氣球可以高飛,並非因為外型和顏色,而是視乎內在的氫氣。」  

請您想一想一個人能否成功,並不在於外表和膚色,而是在於內在的信心和努力。

Monday, February 26, 2007

積極行動

有一個小女孩吃早餐的時候,看見爸爸愁眉深鎖,悶悶不樂,便對爸爸說:「爸爸,我在報紙看過一段報導,說態度積極的人,辦事效率較強,身體健康也比一般人好,你同意嗎?」

爸爸回答說:「那當然正確,所以我每天都保持積極的態度。」

女兒再追問:「爸爸你今天為何不告訴你的臉,也要保持積極態度呢?」

爸爸聽了女兒的話,臉上再展歡顏,並說:「親愛的女兒,妳提醒了爸爸要言行一致。」

請您想一想: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微笑,而並非因為快樂而笑。」意思是行動往往能夠影響心態,所以選擇積極行動最為重要。

Friday, February 23, 2007

無限的你

吳田玉博士對工研院菁英團演講文
美西玉山科技協會通訊第194期 / 2006年1月號

吳田玉博士,是臺灣著名封裝公司日月光 公司的美國及歐洲總裁,2005 年底剛被發表為日月光公司營運長。他於十二月九日受邀對來訪矽谷的工研院菁英團演講「無限的你」,言談輕鬆幽默,帶動全場陣陣笑聲,內容精彩,相當具啟發與鼓舞性,令每一位聆聽的人都印象深刻。特整理該演講成文,以分享讀者。----編者

「大家是臺灣科技研究界的菁英,」吳田玉的第一句話就帶起菁英團員們一陣快樂的笑聲。

「你們不要笑,菁英的定義不就是你比其他人懂的多一些嗎?」 從事研究多年出身的吳田玉博士在一個半小時的演講中,以自身為例子,語重心長的鼓勵在座的研究界青年菁英要好好發揮自己才華,點燃心中那把火,發揮無限量的自己。

(演講前言)

日月光集團今年的營業額是27億美金,有三個事業群,封裝、測試和材料。日月光從高雄起家,逐漸擴展至 中壢、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北美、日本,也在大陸積極佈局,目前有五千名員工在上海,如果政府可以 在2006年核准在大陸做 substrate,則公司會有另一番新的佈局。目前,日月光集團在全球有三萬六千位員工。

我是台大畢業,在陸戰隊服役兩年後,留學美國在賓州大學念碩、博士,教了一年書,於1989年加入 IBM 研發中心,待了六年,寫了二十多篇報告,有十二個專利。忽然覺得做研究沒意思,人生乏味,我想這樣的 日子下去,再二十年,再寫三十個專利,五十篇報告,對人生有何意義與貢獻?我就去找老闆談我的人生規劃。

老闆問我:「你知道你想做什麼?」我說我不知道。

「為何你不想做現在的事?」他問。

他要我回去想兩星期。兩週後,我再去看他,我告訴他我做研發、寫專利,雖然寫的很好,但並不快樂,也許這個世界上有更吸引我的東西,我必須走出目前的框框。去那裡?我不知道,但東西南北都好。老闆派我去做生產,我就到製造部門做了二年,啟發很大,在英國一年,在義大利一年。

以前做研發,覺得我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一台電腦、一支鉛筆、一張紙,可以做出許多東西,在我看來 在工廠生產的人都是當年數學沒學好的人。但我真的到工廠做生產,才發現自己是手無縛雞之力。

一個生產線機器壞了,我還要看操作手冊,要調溫度、調距離的,我一個星期修不好,但一個技工來, 二分鐘就調好了。在生產部門,廿四小時隨時有電話召喚,壓力很大,生產一個產品,萬一機器中途停機 造成斷線怎麼辦?

在生產部門這兩年,我學了兩件事。

第一就是人不分高低貴賤,你數學好、你物理好,不代表你過人一等,以前研發的東西,無法進行實際生產,在實驗室、在紙上做的很漂亮,但卻無法賣。我忽然發現自己數學、物理再好,從小父母師長再稱讚都沒用了。

我學的第二件事就是實際的世界與自己的認知有所差距。以前以為英國人道貌岸然,但我實際接觸發現並非如此,人就是人,英國人不是中國人,但英國人也決不是我們在小說中、教科書、義和團事件所認知的英國人。義大利人不是英國人,也不是中國人,他們熱情洋溢,生活中所喜好的與英國人、與中國人並不一樣。例如同一句「請」字,三國的人聽到的確是不一樣的意思。

二年在歐洲的生活使我感到世界之大,必須走出去,否則自己的知識領域與生活經驗是脫節的,我們沒能把真正的生命活出來。二年之後,我再去找老闆說這兩年我很投入、很喜歡這工作,但這工作不適合我,壓力太大。 既然東邊去過了,我就向西走,老闆就送我去亞洲當銷售。

我飛到台灣,臺灣的老闆問我: 「你會不會喝酒?」我說我不會,而且會昏倒。

「你會不會打高爾夫球?」我說不會,沒打過。

「你會不會卡拉OK ?」我說不會。

他說:「那你為何來亞洲做銷售工作?」 我說我有研發經驗、有生產經驗,有對人的敏感,我知美國人如何想,也部份知道歐洲人如何想?也許與一般銷售人員不一樣。這位臺灣老闆就試用我。

我在 IBM亞太地區做了四年的銷售工作,我所屬之部門從 7個人變成 49個人。四年之中,營業額從330Million 到 1Billion,有三倍的成長。四十歲那年,我人在新加坡住著大房子,有司機、有傭人、有游泳池,薪水兩倍,又有生活加給,認為錢不是一回事,我又不快樂了,決定又要換工作。

這樣一個表現傑出又忠誠,而且待遇優厚的人,IBM 問我為何要離開?當時日月光亞太區的營業額是十億美金,IBM 有八百八十億美金,我自己的事業群有七十億。日月光要我做行銷,只有我一個人。我認為在美國公司做事有「玻璃天花板」,不論如何努力, 總覺不太對。結果,我在 2000年毅然離開IBM,到了日月光擔任銷售副總裁。

無限的你 (The Unlimited You)

今日我們來討論三件事:

Who are you?
The Unlimited You,
Food for Thought

Who are you?

你是誰?當我們去任何一個會議時,人家會問你是誰?要你自我介紹。一般人往往交換名片,其實這個名片介紹 你的只是一個 job,並不是你,但因只有兩秒鐘介紹也只好如此,沒關係,但三十分鐘後,人家記得你什麼呢?所以你腦中必須要有一個故事來介紹你自己,這是要點,要讓別人對你印象深刻。

你知道你是誰嗎?以我為例,我今年 48歲,小學時,爸爸要我這樣介紹自己,我是吳田玉,將來要進大同中學、 建中、臺大,要留學拿博士。30歲時,我拿了博士,有一天我問自己拿博士幹什麼?有何意義?

後來我在IBM工作,我有很多專利,我年年得獎,但我問自己我為何要做專利?到新加坡後,賺了一筆錢, 我又在問我自己是誰?今天在日月光,我還在問自己這個問題。「這個工作真的是我喜歡的嗎?」要探討這個問題,解決了後,接下來的問題就不是那麼大。

The Unlimited You

臺灣教育是個極端矛盾的教育,我母親每天與人介紹她兒子多聰明、她女兒多漂亮,但當我拿個99分回去,我媽就打我;我說我考第一名,我媽說他不管我第一名、第二名,但就是打我99分。

我媽在同事面前就說: 「我兒子很笨」,可是我不在時,她就說她兒子多聰明。臺灣的父母如此、老師如此、長官也如此,在背後稱讚,但不在當面 稱讚。很少有人在會議中誠心稱讚對方,說「你的確比我高明」,對同事、對屬下、對老闆都要常當面的稱讚。你說我太太只會生小孩,其他都不會,你的婚姻能存在多久?

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是很受限制的,我小學六年級騎腳踏車去遠足,我媽不讓我去,她說萬一我發生什麼事,她怎麼活?這話你一定聽的很多,父母說、妻子也說。臺灣的教育是:你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因為你 還沒長大、你還沒成熟、你會被騙。

但在美國的教育就是將小孩放出去,像野狗一樣,可是能活著回來的就很厲害。所以在臺灣兩個極端式的教育就把我們局限在框框裡。今天我要跟你們說的是 「你們不是研發的人,你一定要從研發為基礎走出你的路,因為你是無限的你,你不是只有研發的你。」

Food for Thought

我常看書及節錄一些東西,看看前人講的話常給我一些啟迪。以前看孟子「吾日三省吾身」,我不明白, 現在我天天做這件事。我每天待人接物,常反省自己是否講錯話?做錯事?這些錯有些很微小,不仔細想 就不知道。舉例來說,你有沒有發現你對某些人喜歡,對某些人不喜歡,你喜歡某些餐廳( 也許那餐廳又 貴又遠)、你不喜歡某些餐廳(縱然那餐聽又便宜又好吃 )。因為,當你與那人接觸時,已經在所做的事情之前預先加了正號或是負號

各位都有交女朋友的經驗,有些女孩子又漂亮,家中又有錢,又有修養,皮膚又白,但你就是不喜歡她,或她就是不喜歡你。有時那個男孩又矮又胖又醜,太太卻很漂亮,為什麼?因為這個 女孩子或男孩子在那個關鍵時刻,做了一件對的事,於是在所有的事情前面被加了正號或是負號。所以, 「我如何待人接物,讓我所有以後的事情都加上正號?

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你看見一個女孩, 「喂,妳好像胖了?」 那妳以後都是負號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有人無法見到別人的好,例如孔雀開屏時,你要因為美麗而多稱讚,不要跑到後面去說: 「屁股上沒毛」。

一個工程師花了三年做了一個研究報告,你跑去說那個數字不對、那個符號不對。人家在向你陳述一件事情時,你不要在雞蛋裡挑骨頭,不要見樹不見林,不要做一些事在所有的事情上面加一個負號。所以要常常反省自己。

Who are you?

■ You only have two things: Talents and Time
■ Most of us know what we are not good at; Only few of us know what we are good at
■ Explore your talents
■ Leverage All of your talents
■ Be focus

你只有兩件事,時間與 Talents。時間是個不定數,也可以說是定數。人能活多久自己不知道,但 Talents, 父母生下你,IQ已定,但IQ可以改進,IQ可以隨著教育而增加,而唸書又是用時間來換取的,金錢、愛情、家庭與事業都是用時間來換取的,所以,你的 Talents無法改變,但卻可以增進;時間的長短你無法改變, 但你能改變的是時間的利用

今天這一個半鐘頭的演講,我可以講風花雪月,我也可以講心中的話,我可以 這麼用,也可以那麼用。 我們中間大部份的人知道自己的缺點,知道自己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對於自己的優點卻知之甚少。你知道自己多少呢?要把你的優點顯示出來。 有一本書上說,人有十三個 Talents,運動、語言、藝術細胞、 購物、IQ 、品味..等都是。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很震驚,才知 Mobility 也是 Talent。我從臺灣來美,兩個箱子, 這是一個mobility,我能來美國,又去英國、義大利、新加坡,現在在加州,並非很多人能這樣,這需要身體要好、家庭要支援、環境要許可。今天有兩個人,智、賢程度都一樣, 『現在要你去美國,誰可以立刻走?』這就是mobility。

Talents 並非與生俱來,乃是leverage了所有身邊的人、事、物的關係而來。

大家看看自己有那些 Talents?希望你能全力使用上,例如三人賽車,一個人的車有四個引擎,全開,一個人的車有八個引擎,只開了三個,一個人的車有十二個引擎,只有開兩個引擎,誰贏?你的十二個引擎,你開了幾個?

「要專心」 (Be Focus),基本上 Focus與 Mobility、Talent 並不相違背。我媽從小就告訴我「唸書要專心」,臺灣的教育也是如此,要我們做事「專心」,但「專心」與人生的選擇有關係嗎?選擇做這個, 我專心做這個,但難道我要一輩子做這件事嗎?我的才華就是一輩子在這裡做研究嗎?我的Talents,我旁邊 同事的 Talents,能合起來多開幾個引擎,或我一個人獨力完成?

管理階層就是有辦法使別人願意一同來幫你完成一件大事?人家為何來聽你的?管理幾個人與管理幾萬人的道理是一樣的,就在於你的領導風格。臺灣許多主管一直是「為何你這麼笨, 我這麼聰明」,這樣就永遠無法用人,應該反過來,「為何我這麼笨,你這麼聰明?」你愈推崇別人,別人會從心裡尊崇你。對太太也是如此。這其中的道理自己去想。

Explore the Unlimited You

■Collecting marbles
--In every job、 there is a marble
--Dedication makes marbles brighter
--Count your marbles
--Paint YOUR picture with ALL YOUR marbles

■Define your job
--Job should utilize all your marbles
--Job should give you more marbles

■Make friends、a lot of friends
- -Be wise sometimes、be foolish sometimes
--Show your strength、your weakness too

小時候聽一個故事,有一個撿石頭的女孩,要挑大石頭,挑來挑去,挑到一個小石頭。我今天要講不一樣的角度,任何一個工作,就如一個彈珠,你花的功夫愈多,愈專心,撿到的彈珠就愈大。但這只是一個顏色,紅的就是紅的,黃的就是黃的。若能想法與別人合作,這又是一個顏色的彈珠,你若能出國或是跨部會,這又是一個不一樣顏色的彈珠。

二十年以後,你的口袋有很多彈珠,有幾件事情你要做,第一件事就是你要 常去算你口袋中有多少彈珠?一般人是彈珠拿到了以後,放入櫃中不去看,再找尋新的彈珠。 尤其我們學工程師出身的人有很多人常喜歡挑戰自己的短處,而不去加強自己的長處。譬如說你炒菜炒得很好,我已會了,卻去學高爾夫球,會了又學其他的,我說要常常溫故而知新,把炒菜炒的更好,把高爾夫打的更好,然後把 這些加在一起,創造我今天的Job。

一次在繪畫之訓練課,有一個人只有紅色,他畫了一匹馬,好像徐悲鴻的馬一樣漂亮,還有一個人不太會畫,但他有三種顏色,畫出來也是不錯,我的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可是當你有很多彈珠, 並且知道會利用這些彈珠,你就能成就不一樣的事情。三種顏色、六種顏色、十種顏色畫出來的畫與兩種 顏色畫出來的畫是不一樣的。

我在讀台大的時候,也在做家教,一個月三千元,很不錯,一個星期教兩場,一場四個鐘頭。有一天 突發其想,想看看有沒有別的方式去賺錢,就跑去公館賣黑棗,當時大陸棗禁止進口,我們就拿到了 賣韓國棗的許可,到迪化街賣,那時兩個晚上就賣三千元。而我隔壁攤位老闆,沒讀過書,生意好的一塌糊塗。但當時同學都在當家教,擺地攤的有幾人?我當時的情況是不可能去做生意的,但這幾個做生意的經驗印象很深,也許當時我就喜歡做生意了,我與來買東西的太太小姐打成一片,覺得很好玩。

我走了那一大段路,學士、碩士、博士、教授、研發,最後還是來做生意了。你們到了這個年紀了,初中、 高中、大學、研究所下來,多多少少已經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了。但你有沒有能夠把自己真正喜歡的發揮出來?因為你的父母、妻子、長官、同事、指導教授告訴你怎麼走。各位立志做研發,我恭喜你,但若心中有不一樣的火就要讓它燃燒起來。你們是臺灣工研院研究的骨幹,若只能墨守成規,臺灣沒希望,我希望你們要變成領導,格局要大,什麼事也能做,什麼事也敢想,臺灣教育出來的人太守本份,對自己本份,對事業本份,對公司本份,那這個國家就很本份,我們不是要守本份的人,我們要的是做大事的人。

廣結善緣,多去瞭解別人,最重要的是多去瞭解別人所做的事對你有何幫助?我們基本上就是不喜歡去謝謝別人,去稱讚別人,謝謝別人不一定是要請吃飯,有時簡單的拍拍肩膀,做主管的面對默默耕耘的部下,謝謝他們,平時不講,但心中都知道。你面對太太每天的做飯洗衣,為你燙出筆挺的襯衫,你有謝謝嗎?從夫妻的角色你可以學到很多來對待你的同事。

有小孩的人尤其能瞭解,一般人對孩子稱讚的多,小孩會叫個爸爸媽媽,你就高興的稱讚:「真聰明」,你為何 不把對孩子的慷慨稱讚分給妻子、同仁與部屬呢?另外一件事是交朋友時,不能一直是太聰明。一個人若太聰明就會交不到朋友,若太笨,也會交不到朋友,有時要聰明,有時要笨,而何時該聰明?何時該笨?這就是智慧。有人就是人緣好,人緣好的人絕不是笨人,他知道何時表現聰明、何時表現笨拙一些,他有這個智慧。

當主管的人,你若不對部屬說謝謝,不對部屬說我需要你,你們就不會有共生的關係。若你對太太說她除了會 生孩子外,什麼都不會,你們就不會有共生的關係。對客戶、對合作夥伴,都要形成共生的關係,自己的缺點 要能顯示出來。你為何喜歡狗?狗很忠實,你一回家,狗就搖著尾巴熱情撲上來迎接你,有一件事我要告訴你,狗對你好,第一件事是搖尾巴,第二件事他會翻過身來把全身最脆弱的部份給你,就是牠的肚子。你打牠也可以,但會打死牠喲!一般人就會去摸摸牠。

我們有多少人能夠瞭解當狗的藝術呢?第一是搖尾巴,第二是公開自己的缺點。一般人是這樣想: 「喂!我是博士,你是碩士,你是那裡的碩士?是臺灣的碩士嗎?還是美國的?德國的?是那個學校的?」 「我在這個行業裡是權威…等」,知道人為何喜歡嬰兒、小孩嗎?要知道人緣好,要當領導就要讓人知道我的缺點在那裡?我需要別人幫助我。

Explore the Un-limited You

■Expand your knowledge space
--Read books --Conversation
--GQ (Newspaper、Movie 、Comics、ANYTHING)

■Positive thinking--Motivational speech
--Think big and think tall

■Focus
--Time is the only asset you cannot afford wasting

一定要唸書,要多唸書,什麼書都要唸。要多與人講話。人都知道 IQ、知道EQ,但你知道GQ 嗎?GQ就是 天上的事他知道一半,地上的事他全知道,這種朋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的第三種「友多聞」。

我希大家儘量培養你的 GQ。電影要多看,我很喜歡看電影,看電影讓我瞭解那種文化中的有趣的事; 我也喜歡看小說,在飛機上我若不想睡的話,不是看小說就是看電影。我與客戶交談的時候,大家最喜歡談的第一就是新聞,昨天發生什麼事,今天發生什麼事,第二談的就是醫療,大家都怕死,這個年紀了,大家身上多少都有一點小毛病,如果你能提供養生之道,為朋友的痛風提供一些醫療的資訊,吃什麼?喝什麼?你就贏得 一份友誼。我請問大家,這種知識你在台大學過嗎?在工研院學過嗎?

你若沒有IQ、EQ、 GQ,今天很難在這個社會中做大事。我今天在這裡向你們演講,搏命演出,主要希望把 層次拉高,希望你們不單是只做研究,也要把眼光放遠,要做大事。有人說我講這些話是打高砲,我無所謂,今日大家全部陣亡,我認了,但今日你們中間有一位起來做大事了,我就賺了,而且是大賺了,一個國家、一個公司真正的領袖有一個、兩個就行了。我講這話,是希望你們的生活態度要改變,你們沒變成leader,你們手下的人變成 leader,我就賺了。

也許你會說:「這事我做不到」,我不是要你今日就做到,我跌跌撞撞,真正想事情是 28、29 歲,我想了20年,今日才在講,並且還在想,諸位也至少要20年的功夫,但有些事情是20 年後想的事,有些卻是今天就可以想的事。譬如今日回去在車上,你就可以想: 「我是誰?與我共生食物鏈的人是誰?我如何與他們相處?」

我向各位講的保證各位是第一次聽到,因為是我自己想的。但是坊間有很多motivation的書或是演講,我鼓勵大家多看、多聽,因為有潛移默化的功效,每天都在想我多偉大,有 talents,自然心想事成。 我第一次接觸motivation 的書,是一位同仁對我很好,他給一套tape,要我在車上聽,我心想: 「你簡直是吃我豆腐嘛!還不是傳教那一套。」

可是我一聽就上癮了,我給別人聽,我自己後來聽了十幾套,我的生命從那時開始改變。我開始想很多的事,你們要多聽,講的人一定是從他生命中體會出來的道理,你多聽了,也可以理出自己的一套,不要吝嗇與人分享,分享愈多,自己心理建設也愈好。

想像自己很高大。我在研究所唸書的時候,有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優秀同學,又瘦又小,卻去追來自臺灣一位 聰明、漂亮、兇悍、英文好、個兒高的女同學,雖然沒追成功,但他們也成了好朋友,一起吃飯、看電影。當時來自臺灣的男生,有的是電機系、有的打籃球,個兒高大,但沒一位敢追她。

有一天我問這位來自新加坡的男生: 「你比他矮一個頭,你怎敢追她?」 他說:「我雖然長的瘦小,但我認為我很高大。」

為這件事,我體會很大,人不是外在的你,乃是裡面的你,為何很多人可以做到平常外面人以為他做不到的事。在大學時,我看見漂亮女孩便發抖,緊張,不敢去追,回頭想想,如果那時我理直氣壯追她,我認為我英俊、我認為我高大,我就是要追你嘛!你怎麼看我是你的事,「我們為何不能看自己是很高很大呢?」

再講講日月光的事,我剛到日月光時,大家看我是新人,別人都在日月光二十多年了,都是皇宮侍衛、御前侍衛,告誡我「最好乖乖做你的事」。但從一開始,我就認為有一天我會做他們的老闆,我與他們相處的很好。我把自己 想的很高、很大。今天在職場上,你為何不能把自己想的很高、很大呢?你為何不能當工研院的院長?你為何不能創業?你為何不能做一個大的研究計劃?如果一開始就說:「我不行,我不行,」那你就是一開始就把自己打敗了。

我並不比別人聰明,並不比別人運氣好,我只是日以繼夜的加倍努力。今日公司全球營運歸我管,一年做30 萬哩 的飛機,常送聯航的免費票給人,人家很高興以為是免費,其實是我用屁股坐來的。為何如此飛?如此忙碌當中,仍要撥出兩小時與你們談,因為你們的背景,我需要與你們談。你們心中所想的,有時講不出來,這是臺灣教育體系出來的人講不出來的。我今日不講,我會後悔,我講了,也許十年後,你們中間有些人會請我吃飯。

Kindergarten Basics

這是一本書,是一位傳教士寫的,他說我們人生所有需要學的事在幼稚園時就學到了。
◆ 所有東西要分享(Share everything)
◆ 玩遊戲要公平 (Play fair)
◆ 不要打人 (Don't hit people)
◆ 物歸原位(Put things back where you found them)
◆ 自己弄髒的,自己收拾乾淨(Clean up your own mess)
◆ 不要拿別人的東西(Don't take things that aren't yours)
◆ 傷到別人要道歉(Say sorry when you hurt somebody)
◆ 走在外面時要注意交通,要手牽手,走在一起(When you go out into the world、watch out for traffic 、hold hands、and stick together)

Food for Thought

「We know what we are、 but know not what we may be.」 ─ William Shakespeare

「Always bear in mind that your own resolution to succes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other one thing .」─Abraham Lincoln

「The time is always right to do what is right.」 ─Martin Luther King

「 Whether you think you can do or think you can't、you're right.」 ─Henry Ford

你是你,把完整的你、無限的你活出來。

一個人最悲慘的事就是上帝、祖宗、父母給你的東西,你只活了三分之一,你對不起上帝、祖宗、父母。我認為我自己將會成為日月光的營運長,日月光將會是一個好公司,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為何不敢去想、不敢去做呢?

(感謝師AK師兄轉寄此文章)

回來吧!孩子!

──傷痛的突破

文/心漁

在911事件的陰影下,我想2002年美國最傷痛且感到羞辱的父母,大概是法蘭克與瑪莉琳‧林道夫婦(Frank Lindh & Marilyn Walker Lindh)了。他們的兒子約翰(John Walker Lindh)自小是資優生,但是從11歲起生病,且不能適應學校生活,一再轉學。於是,父母決定把他留在家中自己教育他。

12歲那年,他看完電影《黑潮─麥爾坎X》(編按,Malcolm X,講述一位美國黑人民族主義者成為“黑人穆斯林”的故事)後,開始對伊斯蘭教產生興趣。16歲讀完高中,正式皈依了伊斯蘭教。

自此,他愈來愈虔誠。17歲就離家,去也門回教國家游學。2001年4月,他與家人失去聯繫。到了當年12月1日,瑪莉琳才知道自己兒子尚在人間。但那個溫和、敏感的兒子,也成了美籍的“神學士”(Taliban),是國家的叛徒。

在新聞媒体前的瑪莉琳,眼中沒有哀傷,只有一片絕望的死寂。許多人怪罪瑪莉琳教子無方,甚至有人寄恐嚇信,要一槍斃死她和約翰。然而,《時代雜誌》訪問瑪莉琳的鄰居朋友,得知法蘭克雖然是同性戀,並且已離婚,瑪莉琳卻是尋常的母親,很重視與孩子的關係(註1)。那麼,約翰的問題,真是教育不當或父母婚姻失敗造成的嗎?

費解

現代教育家一再強調“環境對子女的深切影響力”。然而,環境真是決定一個人前途的唯一因素嗎?好像也不然。像北美受人尊敬的兒童腦神經外科醫生卡爾森(Dr. Ben Carson),他自小父母離異,由只有小學三年級學歷的母親撫養,在貧困的黑人區長大。因此,血腥暴力對他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

他自述五年級的自己,功課總是墊底,是同學奚落及老師漠視的對象。如今,卻獲得無數的獎章與名譽博士學位(註2)。他超越了環境的局限,是人人敬重的醫師。他把自己的成就與改變,完全歸功於神(註3)。

而有些在良好環境長大的孩子,也未必就一定成為父母心目中的乖孩子。我的一些朋友,竭力為孩子預備最好的環境;在品德、知識、待人接物各方面,也提供最好的教導。但他們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墮落,苦口婆心的勸說,成為耳邊風。有的孩子甚至離家出走。

這樣的故事,著實令人費解。這樣的傷痛,他人也難以明白。當這些傷心的父母,向朋友陳述煩惱時,最怕碰到聽的一方熱心提供“教子妙方”。這些好意多半是雪上加霜,讓他們痛上加痛。

在這世上,當然沒有完美的父母。每個有自省能力的父母,總能說出自己教養兒女的疏忽之處。但他們的不完美,是造成兒女離經叛道的主要原因嗎?那麼如何解釋其他兒女的優秀呢?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走出這場惡夢?

對於朋友的困擾,我往往張口結舌,除了表達願意代為禱告之外,似乎擠不出勸慰之言,心裡也不清楚對方需要什麼。我自己也想不通,為什麼同為嚴父,會教出孝子與敗家子?為什麼同為慈母,會養出優秀青年和浪蕩子?

這個問題一直令我百思莫解,直到讀了米勒博士和他女兒巴芭拉合寫的故事《回來吧!巴芭拉!》(註4),心中疑惑才稍稍解明。

據我所知,這本書已為不少相同處境的父母燃起希望、指明前路。在這本書中,這對父女分別由自己的角度,闡述他們的心境。米勒牧師坦誠地剖析自己,指出自己面對問題的掙扎,並且分享怎樣學習有力地為整件事禱告。巴芭拉也誠摯吐露自己的盲點及恐懼,以及突破自己生命真正問題的過程。

遇刺

米勒博士本身不但是牧師,也是神學院的教授。他與妻子深信,他們的五名子女都是神所賜予的禮物,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在撫養兒女的過程中,他們用心教育每個孩子,竭力成為兒女的知心好友。然而,在這麼充滿愛與濃厚信仰的家庭環境中,卻出現了一匹“黑馬”。

巴芭拉16歲加入教會,是眾所週知的“好基督徒”。她也曾帶領一些人信主,其中包括她的同學吉兒(後來成為她的嫂子)。所以,當巴芭拉宣佈自己不是基督徒、也不想做基督徒的那個早晨,米勒師母感覺好像天要塌下來了。她根本招架不住,憤怒和懼怕填胸,無法敞開自己、聆聽巴芭拉的心聲。她的心裡只有背叛與羞辱感。

雖然巴芭拉挑明,自己根本不是基督徒,也不願接受基督教的道德觀。但是米勒夫婦心裡,仍舊當她是基督徒,總想著孩子過去的所有表現,不可能是作假,應是一時失態。

認刺

然而,事情並沒有好轉。巴芭拉的行徑反而每下愈況。米勒博士花不少時間,一再回想,整理思緒,終於能坦然面對那令人提心吊膽的問題:“多年來,我到底為什麼會被巴芭拉所蒙蔽?”他的結論是:家庭的驕傲使自己瞎了眼,以致沒有認清巴芭拉的真實面目。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不只一次逮到她撒謊。甚至有一次,在軟硬兼施下,她還是死不認錯。這件事顯明巴芭拉的內在生命有問題。但是米勒夫婦忽視這個警鐘,沒有及時面對事實,採取行動。因為巴芭拉一般都能按家規行事,所以父母就讓她輕鬆過關,並沒有進一步與她討論這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價值觀。

除此之外,米勒牧師還領悟到,自己過於信賴家庭,及私立教會學校培育孩子基督教信仰的功能;相形之下,忽略了信心的重要性。畢竟,有誰能藉著基督教的環境,進入恩典的大門呢?又有誰能夠藉著道德上的自我追求,接近上帝呢?米勒牧師的領悟,對身為基督徒的父母是很好的提醒。

柯艾芙(Evelyn Christenson)在《為親人禱告的秘訣》一書(註5)中,一語道破問題之所在。她指出,許多在教會長大的年輕人,並沒有真正重生得救。他們擁有的,只是頭腦的認知,從未真正看到自己罪惡的光景,並且為罪痛悔

發現自己的教養錯誤是個轉捩點,米勒博士得以謙卑地來到神的面前求饒恕。靠著神的幫助,從罪的重擔下得解脫,並且也更能接受巴芭拉生命的真實情況。

認清事實真相,是一件極痛苦且恐怖的事。米勒博士分享:“敗在孩子手中,使我們体會到赤身和失敗的羞辱。”在這段掙扎中,他体會到:“表面的循規蹈矩所塑造的和諧家庭生活,其實算不了什麼……如果父母不求認識孩子的真我,不追究他內在的動機,就會在無意中給孩子戴上假面具。孩子的內心若是沒有得到觸摸,就會變得剛硬、鬱悶,甚至易怒

拔刺

人身上負刺的第一個反應,總是竭盡全力地拔刺,米勒夫婦也不例外。整個暑假,他們竭力要把孩子的心帶回來,甚至走訪她的一位朋友,指出對方的享樂主義的害處。但是一切的努力,只讓巴芭拉心生更多的怨恨和自憐。

在上大學的第一天,巴芭拉的行為表明,她以父母為恥,也以父母的信仰為恥。米勒博士承認自己心裡既生氣又羞愧,心中吶喊著:“你這忘恩負義的人哪!你不想要與我們有任何的關係,我又何必與你有關係呢?”

雖然整個人陷入情緒的波濤,米勒博士仍不斷琢磨,神要他學什麼功課?他開始自省,是愛真正的巴芭拉,還是愛想像中的巴芭拉?他逐漸醒悟,自己必須愛真正的巴芭拉,就像神愛人的原本面目一樣。

為了實踐無條件的愛,他們做了三個決定:

1. 接受巴芭拉的新自我定位。她是個非基督徒,就以非基督徒待她。否則,會阻攔她對基督再次發生興趣。

2. 為教養不當之處向她道歉。巴芭拉曾表示,自己成長過程有五位父母──米勒夫婦及三位兄姐。他們五位都為自己的嘮叨及過分保護的態度,向她道歉。

3. 不再嘗試規範及控制巴芭拉的行為,格外小心不批評她的朋友。米勒博士指出,要做到這點尤其困難,格外需要神的恩典,而缺少禱告是辦不到的。

擁刺

放手是“不得不”的選擇。對某些父母來說,這就好像判決死刑一樣。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會憎惡自己的孩子,甚至切斷關係。有些父母則完全被恐懼擊敗,認為所有可怕的事情都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米勒博士卻分享:“對基督徒而言,隱藏在這種死亡的背後是復活。”

從決定到實踐無條件的愛,有一段很長的距離。自身的禱告及朋友的代禱,是他們的動力。

他們面對的下個打擊,是巴芭拉對父母的勸告置之不理,執意與男友湯姆同居。對米勒夫婦而言,雖然在這段時間心靈極其傷痛,但是眾人的代禱已漸漸發揮功效。米勒夫婦發覺自己對巴芭拉的態度愈來愈成熟,不再是滿身是刺、一觸即發的父母;並且開始把她當做一位需要幫助的非基督徒,而非一個得罪自己的女兒。米勒博士自承,若非眾人的代禱支持,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米勒博士分享,當父母遇見子女叛逆的問題,往往會操之過急。不願花時間禱告等候,尋求神賜下智慧與兒女溝通,反而不顧一切尋找“萬靈丹”──大量閱讀書籍,尋求輔助,急欲找回浪子;不斷地談論“自己的問題”,以解除自身的痛苦。米勒博士強調,這樣做就沒有留給聖靈太大的空間。

不但如此,這時的我們,也遠離了上帝,與子女相差不遠。聖靈要我們勝過無休止的自以為是與倉促行動,安息在神的懷中,更深認識神,禱告等候神賜下智慧,才能觸摸到自己生命中像巴芭拉一樣的黑暗面。

放手

等候並不容易。眼看巴芭拉輕率成婚,放棄學業,又兒戲婚姻、離婚……媳婦吉兒幫助米勒夫婦落實“放手”的決定。吉兒指出,他們對巴芭拉的愛太強烈,目標太大,以致攔阻她看見基督。只要巴芭拉感受到他們的情感壓力,聖靈就沒法子把基督顯給她看。“退一步,完全放手”,才是上策。

米勒牧師因而察覺,自己攔住了巴芭拉認清錯誤、轉向神的機會。他進一步領悟到,自己過去一直嘗試在巴芭拉的生命中,扮演聖靈的角色。這反省使得米勒牧師日後面對巴芭拉與毒犯同居時,能以合宜的態度對待巴芭拉和那位毒犯,並且順從聖靈的引領禱告,完全放手,讓聖靈做工,讓巴芭拉自動離開那位毒犯。

歸家後的巴芭拉回到學校。她的成績優異,但是她的心並未歸家。她還是常與一些新認識的男朋友上床。最後,在米勒牧師的要求之下搬出去。

然而,這件事並沒有進一步傷害他們的親子關係,因為米勒牧師一家在持守“家中不容許罪惡”原則的前提下,仍對巴芭拉流露出基督無條件的大愛。

但是後來,巴芭拉又與在酒吧上班的安吉洛同居。在這段時間,米勒牧師堅守“在真理及愛心的根基上建立友誼”的原則,按著神的方法行事,努力改變自己對迷途孩子的消極態度與偏見。米勒牧師強調,父母必須先與天父培養親密的關係,才能學習且活出真正的饒恕、祝福及無條件的愛

歸家

在巴芭拉和安吉洛歸主的前一段時間,米勒牧師倚靠聖靈,分辨什麼是個人的偏見,什麼是要緊的原則。這是打勝最後一仗的關鍵。他在合適的時機,憑愛心說誠實話;也在必要的時機,堅持原則。

米勒牧師在整本書中細心地分享自己生命的改變及聖靈的工作;而巴芭拉也坦誠表明自己的墮落,及怎樣突破自小怪罪他人的問題。其中有不少見解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故事以喜劇收場,現在的巴芭拉完成碩士學位,是四個孩子的母親,與丈夫安吉洛一起在教會開拓青年事工。

家有浪子及浪女的父母,他們的辛酸各有不同。米勒牧師父女的見證,不僅提供許多深入洞見,也指出共有的出路──當孩子走迷路時,他自己必須負起錯誤選擇的責任

然而,做父母的也要找到自己生命的盲點,學習交託、學習去愛、永不放棄並且,身為父母,自己也必須與基督建立親密的關係,在祂無條件的大愛中,認識真我、學習饒恕、祝福、真愛;學習放手,讓聖靈在孩子身上做工,以便他能確實認識基督。

放手並非意味著放棄孩子,而是放棄自己對孩子的控制,放棄把自己的夢想與期許,加在孩子身上;接納孩子的真我,以禱告和愛,順從聖靈的引領,來教育孩子。

註:
1. Time Magazine, Oct 7, 2002, pp.22-31,Canadian edition.
2. http://www.cnn.com/SPECIALS/2002/black.history/stories/02.carson/
3. http://www.drbencarson.com/history.html
4. C. John Miller & Barbara Miller Juliani, Come Back, Barbara!(《回來吧!巴芭拉!》中文版由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出版)
5. Evelyn Christenson, What Happens When We Pray for our Families(《為親人禱告的秘訣》,中文版由學園出版)。

作者現居加拿大渥太華。

(感謝茹菁師姐轉寄此文章)

Thursday, February 22, 2007

芬蘭怎麼培養小孩的國際觀

這幾天的芬蘭專題,我們告訴您,芬蘭的國家整體競爭力,已經連續三年排名世界第一,芬蘭的競爭力,其中一個很突出的表現,就是他們國民的基本「國際觀」,他們怎麼樣培養小孩的國際觀,比如說,他們在數學教科書,放進世界地理,包括台灣的青天白日紅國旗都成為數學題目的一部分,今天要深入芬蘭小學校園帶您看芬蘭的教育方式,帶給台灣什麼樣的啟發?

一位在赫爾辛基的這所小學這群小朋友是芬蘭未來的主人翁,芬蘭的競爭力就是從他們開始。芬蘭是怎麼教育他們的小孩?一起到芬蘭的小學課堂來看看。我們現在在他們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打開他們的數學課本,裡面一看,居然有中華民國的國旗。

明明是數學課本,為什麼會有中華民國國旗?原來出題老師挑出四個國家的國旗,讓學生計算當中紅色所佔的比例,上面寫著「台灣」的青天白日國旗標準答案是「四分之三」,他們邊算數學邊認識了台灣。「芬蘭驚艷」作者吳祥輝:「他透過一個數學題目,他已經讓他的小孩子國小三年級的小孩子,他已經接觸到世界。」

再翻開課本的另一頁,這裡要計算全世界的高塔裡面沒有台北101,卻出現了高雄即將在2008年要蓋起來的摩天樓。吳祥輝:「連我們台灣人都不知道,人家已經放在小學數學教科書裡面。」這是芬蘭訓練小孩國際觀的方式。

再來看看這個班級,這個班正在上數學,學生只有3、4個,這有點像台灣的課後輔導,因為這些學生在正規課跟不上進度,老師依照他們的程度一對一,再教一次,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就是芬蘭教育的基本理念。芬蘭小學校長:「我們試著照顧每一個小孩,希望讓每個小孩都可以發揮學習的極致。

劉慧瑛:「你可以再稍微投入一點。」這位是劉慧瑛老師,她出生在台灣,20多年前她嫁到芬蘭如今是芬蘭第一音樂學府的鋼琴系主任,自己在這邊從事教育,她感覺芬蘭最大的競爭力在於這句話。劉慧瑛:「他們很注意種種自己來,所有人都自動自發。」

芬蘭的流動圖書館,像巴士一樣的圖書館在社區開來開去,小朋友隨時可以借到書,讓芬蘭拿下另一個全球NO.1的紀錄,那就是「最高閱讀率」。這樣一個北歐小國,很努力在教育他們的下一代也的確他們在國家競爭力上,讓全世界看到了成果。

Wednesday, February 21, 2007

一位丹麥父親的「責任教育」

老勞特是這裡魚市場的大戶,有個 1.9米 多高的兒子,很懂事而且聽話,除了上學外,課餘的時間幾乎都在幫助父母勞動。

老勞特一向是個樂呵呵很和藹的人,只是那次是個例外。

我親眼看到老勞特把小勞特拽上汽車,臉色鐵青。我急忙上前探問究竟。

老勞特黑著臉告訴我,今天下午勞特在商店裡,把一個塑料塞子鬆動的次品保溫箱賣給了一個漁民,這個箱子是他拿出來準備退貨的,勞特不知道。

我笑著要老勞特消消氣:「在我們中國,有句話叫不知者不罪。」

老勞特說:「我是沒有告訴他。可是他作為店員應該在賣出箱子的時候替顧客檢查清楚。現在,他需要跟我一起去彌補別人的損失。」

很不巧,那個漁民范德薩當天不在。

事情果如所料。老勞特在一天後,在魚市場找到了那個漁民,滿滿一箱子的魚都變了質,散發出一股子腥臭的味道。

老勞特把正在上課的兒子叫了回來。當著大家的面,老勞特要勞特把那箱變質的魚放到自己的秤上,稱了一下,然後拿出計算器來,按照當天那種魚的價格,算出了漁民的損失,大概在1000歐元左右。

他拿著計算器給自己的兒子看,然後說:「你看到了,這是你的錯誤造成的損失。要知道,自己的錯誤要自己來承擔。我已經幫你在學校請了一個月的假,你這一個月應該為范德薩勞動,到你賠償夠他的損失為止。」

相當不錯的一個警愓故事。有時人往往因一時的疏忽而導置嚴重的損失,這位父親的做法,相信能為他的店面帶來相當正面的廣告宣傳,讓客戶更加安心在他的店面消費,而那孩子更能從中學習到,因為自己的一時疏忽而導至後面一連串的問題與損失,使他將來做任何事時都將更加小心謹慎,奠定他日後成功的基礎。

Tuesday, February 20, 2007

德國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

幼兒教育是成長的第一步 , 這一步能否走好與性格形成和命運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德國人認為 , 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自闖一片天地 , 與其讓他們面對措折惶恐無助 , 不如從小摔摔打打 , " 撞 "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因此 , "殘酷教育 " 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流行驅勢。

上午9時,沉浸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德國北部城市漢諾威寒冷無比,然而位於市區的瑪格瑞特幼兒園門口十分熱鬧。孩子們背著碩大的雙肩揹書包,精神抖擻地陸續走進園內,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為了深入了解現在德國流行的 "殘酷教育",我也走進了幼兒園。

幼兒園是一座兩層小樓。室外有大片的活動場地,草地、沙地、石頭地……卻沒有看到國內常見的塑膠地 。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膽子很大,登梯爬高一點都不含糊。老師們則站在遠處觀察,不怎麼干涉。

衣服穿多了易感冒

我發現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卻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頂多穿一件絨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褲或短裙。看著我大驚小怪的模樣,陪同我的雅娜老師解釋說:幼兒應該比大人少穿點衣服。他們精力旺盛幾乎可以用來'發電' 。活動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腫的服裝還會影響他們的靈活性 。"

走進活動室,只見地面堆滿了各種墊子,孩子在上面盡情地翻滾嬉戲。6歲的喬安娜在圓形的蹦蹦床上彈跳,一不留神把2歲大的托尼撞倒了。

托尼大哭起來,而站在一旁的老師並沒有馬上跑過去安慰他。 3分鐘後,老師走過去溫和地說:"托尼,你剛剛被喬安娜撞了一下,你覺得很委屈對不對? 可是你是小男子漢,難道還沒有哭夠嗎?"托尼點點頭,立刻收起抗議的哭聲,用袖子擦去臉上的鼻涕和眼淚。

我留意到佈告欄上貼滿了"15名小科學家的研究學習成果 "。難道還包著尿布的小孩也懂得研究和寫報告嗎?" 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好處就是,年齡大的孩子會教年齡小的孩子,年齡小的孩子會主動模倣年齡大的孩子。他們在一起製作東西,佈告欄上所展示的成果就是他們的小發明。 "幼兒園的負責人蘇珊娜博士笑著對我說,"這種教育模式能激發孩子勤動手動腦,主動團結合作。比如,配對遊戲、合作拼圖、合辦聚會等,讓孩子從小就能體會到團體合作的力量 。"

蘇珊娜博士強調說,來幼兒園的孩子主要的任務就是玩,通過玩來教他們 ,老師只是一個觀察者、幫助者,要充分發揮孩子的天性。園內以小組和個別活動為主,至於進行什麼活動,由孩子自己決定,可以畫畫、聽故事、到戶外玩,只要是幼兒園就能進行的活動,幹什麼都行。

午餐時間有 3個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到了中午 12時。我看見孩子們三三兩兩地來到餐桌旁。老師把飯盤放在孩子面前,大點兒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紀小的、不會用勺子吃飯的孩子就用手抓著吃。今天剛剛入園的3歲大的格碧妮站著不動,一會兒看看這兒,一會兒看看那兒。老師讓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勢啟發她自己吃飯。可是,格碧妮不會抓著吃,呆呆地坐在那裡。老師耐心地用手比畫著教她,卻絲毫沒有要餵她的意思。直到吃飯時間結束,格碧妮一口沒動的飯菜就被 "沒收" 了。

看到這兒,我有些不解。 雅娜老師說:" 德國人從來不餵孩子吃飯,如果孩子餓了,自己會主動吃的。格碧妮現在不會自己吃,下次就會了。"蘇珊娜博士說:"孩子不會做的事,老師只在必要時給以言語或者行為上的鼓勵和暗示,大人不要強迫他們做什麼,也不包攬,因為那樣可能會抑制孩子' 獨立行為'的發展。幫他完成某些事,日後他就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而缺乏創造性。幼兒園提供3個午餐時間-中午12時、下午1時和下午 2時,孩子自己決定何時用餐。"

在午睡的問題上,老師也尊重孩子的意願。 孩子如果在床上躺 20-30分鐘還沒有睡著,他可以出去玩。

這讓我想起鄰居4歲大的兒子米希爾到我家時的情景。米希爾沒有見過中國的餃子,抓起一隻生餃子就往嘴巴塞。當我想制止時,他媽媽卻制止了我,說: "別管他,這樣他才知道生的是 不能吃 的。"

大人向孩子認錯

蘇珊娜博士認為, 家長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給以孩子儘量多的愛而不是寵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家長要常把"對不起"、"請原諒"和"謝謝" 之類的詞掛在嘴邊 。由於得到父母的愛護和尊重,德國的小孩從小就參與家庭的各種活動,並提出自己的意見,比如購買什麼樣的家用電器、汽車,如何佈置房間、處理家務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與父母一起商討,父母也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充分肯定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

在德國,愛護兒童、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已被列入法律條款。一方面法律規定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 ,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另一方面, 嚴禁父母"嘮叨、打罵或不愛子女 " ,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雙親。此外,法律還詳細解釋了兒童享有的各項權利。

獨特的抱孩子方式

從下午2時開始,家長們陸續趕來接自己的孩子。中國的父母天冷時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緊緊地摟在懷裡,聽說德國人不這樣做。這時,我看到一些還在牙牙學語的小孩被家長一手抱在胸前。有趣的是,他們的抱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隻胳膊上,紅撲撲的小臉朝外,後背貼著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著,樣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在瑟瑟的寒風中, "狠心"的家長不給小孩過多的遮蓋,還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兒園。

蘇珊娜博士說:"德國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他們需要自然的生長環境,不可過於控制,給孩子留下儘量多的自由發展空間。比如,抱孩子時孩子的臉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視野基本一樣,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動,全身能充分地與陽光和空氣接觸, 有利於他們適應自然環境,茁壯成長。 "

轉載自《環球時報》

Monday, February 19, 2007

5種最營養的燒魚方法

1. 煎魚防粘鍋:

可在燒熱的鍋裡放油後再撒把鹽,也可淨鍋後用生姜把鍋擦一遍,但在煎魚時不要經常翻動,直至魚在鍋裡煎透後再翻動。

2. 燒魚防肉碎:

紅燒魚一定要在燒之前,先行在鍋裡把魚煎透,油溫要高。燒魚時湯不宜過多,一般以水沒過魚為度。翻動魚用的鏟子不要過於鋒利,以防弄碎魚肉。

3. 去魚腥妙計:

有人喜歡燒魚時把姜與魚一起下鍋,認為這樣可去除魚腥。其實不然,過早放姜不能起到去除魚的腥味的作用。這是因為早放姜使得魚體浸出液中的蛋白質會阻礙生姜的去腥效果。

可以先把魚在鍋裡煮一會兒,待蛋白質凝固後再放姜,也可在燒魚湯的時候加入適量的牛奶或米醋或料酒,同樣達到去腥的效果。

4. 蒸魚用開水:

蒸魚時先將鍋內水燒開,然後將魚放在盆子裡隔水蒸,切忌用冷水蒸,這是因為魚在突遇高溫時,外部組織凝固,可鎖住內部鮮汁。

蒸前最好在魚身上放一些雞油或豬油,可使魚肉更加滑嫩。

5. 凍魚放奶燒:

魚長時間放在冰箱裡拿出來時,可適當地在湯中放些鮮奶增加魚的鮮味。魚從冰箱裡取出後,先放在置有少許鹽的容器中解凍,目的在於凍魚肉中的蛋白質遇鹽會慢慢凝固,防止其進一步從細胞中溢出而失去營養。

Friday, February 16, 2007

退一步思考的人

小芳帶了三個頑皮的孩子來,在小趙的玫瑰花園裡撒野。

小趙在屋子裡看到了,火大地說: 「我要出去好好訓訓這些小鬼,把我的玫瑰花都弄斷了。」

「何必你去呢?」太太說,「由我去。」

「小芳」 趙 太太小聲說, 「那些花都有刺,又剛噴了殺蟲劑,趙伯伯怕你們被刺到,有毒。他在樓上看了,緊張得不得了呢。」

************

美國前總統雷根的阿茲海默症越來越嚴重了。

在電視上, 雷根 夫人南西接受了芭芭拉‧瓦特絲的訪問:「聽說 雷根 先生病得很重,現在情況如何?」

南西笑笑:「感謝上帝,已經出乎我們意料的好了。」

************

旅館裡借給旅客使用的浴袍總是失竊。 客房部主任氣憤地寫了一張公告,打算發到各房間:「偷竊本旅館浴袍者,將被送警究辦。」

隔一天,他把內容改了:「請勿將本旅館的浴袍攜走,以免觸法。」

隔一天,他又把內容改了: 「如果您對浴袍感興趣,請洽客房部,我們有全新的,可以賣給您,免得您拿走用過的浴袍,卻被扣了新浴袍的錢。」

************

女兒交了要好的男朋友,居然脾氣跟準岳父一樣,固執。

有一天為了約會,還頂撞了老先生。 「你為什麼會愛上這小子?」老先生厲聲問女兒。

「他哪一點好?值得你愛?」

「爹地,你不覺得他的個性很像你嗎?有一點直,有一點固執」女兒說: 「我愛你的個性,覺得像你這樣堅持到底的個性才能成功。他雖然不及你,但是多少有點像你,所以我愛他。」

************

明明 醫師開了藥,老太太卻固執,不吃。

結果整夜咳,吵得兒子睡不好覺。

「我要去講講老娘」兒子早上對太太說,「她太過分,簡直跟我們過不去。」

「別急,別急」太太把他拉住,「先想想,換個方法說。」

吃早餐時,兒子對老母開口了:「媽,真是母子連心,你咳嗽,就算很小聲,我都會聽到,心不安,你上床前還是吃點藥吧。」

同一件事,你總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看,而產生完全不同的感覺說出完全不同的話……

那些說話傷人的人,多半因為沒有換個角度看事情,也可以說他們總從負面想……

窗子開著,有涼風進來。

他可能罵 太太:「你難道不冷嗎?為不麼不關窗子?」 他何不換句話說:「太太,我怕你會冷,把窗子關上吧。」

交一疊錢給朋友,你說「數一數,回頭少了,可別怪我。」你說得沒錯,他卻不好意思數了,你何不換個方法:「還是數數吧,因為我有時候糊塗,搞不好多給你了。」

最能把話說到心窩裡的,總是最為別人設想也總能退一步思考的人。

每封信都代表一份緣的傳遞.......

Thursday, February 15, 2007

100 個福送給您!



001 心美.看什麼都順眼
002 福. 來自一顆懂得布施的心
003 講話要溫和輕柔.態度要謙誠親切
004 孝順要及時.行善也要及時
005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006 多原諒別人.多得福.把量放大.福氣大
007 心中有愛.才會人見人愛
008 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計較少
009 把握當下.就是用心
010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步.在人生道中就會活得很快樂
011 要得到別人讚嘆.就得先讚嘆別人
012 最有力量的菩薩 .就是我們的手腦
013 不斷發揮生命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014 聽到好話.要如海綿遇水.牢牢吸住
015 不要總是要求別人給我什麼.要想我能為別人做什麼
016 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
017 不要只看到別人外在的污點.卻看不到自己內心的垃圾
018 生活有朝氣.活得暢暢快快.工作講求效率做得踏踏實實
019 以愛心待人.以磊落的心胸接物.則人生到處充滿了真善美
020 稻穗結得越飽滿. 越往下垂. 一個人越有成就. 越有謙沖的胸襟
021 孝首重在順 .要體貼親心 .聲色柔順 .切不可不耐與嫌煩
022 人生能被人需要. 能夠有份功能. 為人付出. 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023 欣賞他人 .就是莊嚴自己
024 成功在優點的發揮. 失敗是缺點的累積
025 "路" 必須去走方能到達." 苦" 必須去受才可消除
026 我們應該為別人的成就而生歡喜心
027 有量就有福 .有福心就靈 .是謂" 福至心靈"
028 常能反省自己有無過失. 即得解脫又自在
029 學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煩惱.尋求心靈的安定
030 恆心就如滴水穿石 .再大的困難與阻礙也能衝破
031 要想家庭吉祥合睦.要常常起歡喜心
032 做一切好事要把握時機. 也要把握因緣
033 捨去昨日的好與壞.把握今日
034 知足常樂. 甘願做. 歡喜受
035 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036 人生多一份感恩 .就多一份美化
037 縮小自我. 擴大心胸. 工作要歡喜. 人與人要感恩
038 愛與感恩. 能喜淨心中的煩惱
039 做好事要騰出時間.這是人生的目的 .也是人生的義務
040 生命只有數十年. 慧命是永遠不滅的
041 願要大.志要堅 .氣要柔 .心要細
042 為人處事要小心. 細心. 但不要小心眼
043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044 時時存好心. 日日是好日
045 口說好話.心享好念 .身行好事
046 信心. 毅力. 勇氣三者具備. 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047 口說好話如吐蓮花 .口說壞話如吐毒蛇
048 太陽光大. 父母恩大. 君子量大. 小人氣大
049 理直氣要和. 得理要饒人
050 人要知福.惜福 .再造福
051 把貪的念轉為滿足. 把滿足的念換做慈悲
052 精神如能常滿足.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053 改變自己是自救. 影響別人是救人
054 無欲.無求則力量不盡
055 災要自己消 .福要自己造 .多造福. 就可增無量的福報
056 愛是無盡的財富.施比受更有福
057 想過去是雜念. 想未來是妄想. 最好把握當下時刻
058 平安是福.快樂是慧
059 人的心念意境 .如能保持開朗清明 .則所見 .都是美而善的
060 紛亂的心田.開不出智慧的花朵
061 最好的臉部保養品.就是微笑與善念
062 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
063 笑容.不但可以表答善意 .還可以縮短人際間的距離
064 福" 是來自一顆懂得布施的心
065 有時煩惱是來自不合理的欲望
066 愛護身邊物. 惜福常知足
067 歡喜和感恩是消除煩惱的力量
068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 .做壞事不能多我一個
069 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計較少
070 臉上有笑容. 心中有愛的人最可愛. 就是菩薩
071 無心去往壞處想.聽任何話都是好話
072 師長的責任. 只是教導. 實踐的路. 學生必須自己去走
073 心中有愛. 才會人見人愛
074 忍一時之氣. 免百日之憂
075 改變別人 .不如先改變自己
076 常思己過. 莫論人非. 時時歡喜. 時時吉祥
077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
078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079 笑比皺眉好看. 說話比呵斥自然
080 去貪就簡.可使心靈得到無比的寧靜與解脫
081 求福壽倒不如求平安 .平安就是添福壽
082 最平常的人最富有
083 問心無愧心最安 .能夠付出 .助人. 救人. 最是快樂
084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 .在人生道上就會活得很快樂
085 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寬容與悲憫一切眾生的人
086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087 退一步. 讓一步. 來成全別人. 即是修養.即是修行
088 面容動作. 言談舉止. 都是日常生活中修養忍辱得來的
089 難行能行.難為能為 .才能昇華自我的人格
090 人生要為善競爭. 分秒必爭
091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092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 一個種子開始
093 再好的機會.福報 .如不能把握因緣 .一樣會溜走
094 有心就有福. 有願就有力
095 懺悔是心靈的告白.也可以說是精神污染的大掃除
096 一個永保感恩心的人. 就比較不會陷入困境
097 心要像明月一樣.有水就有月 .心要像天空一樣 .雲開見青天

少三個福就要是「放下」、「放鬆」、「放空」, 或是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或是
多祝福自己吧! :-)

Wednesday, February 14, 2007

不犯錯的人

不犯錯的人只有二種人:一種人不做不錯,另一種人是犯了錯,隱藏曚混得好,甚至強說那不是錯……。

這是件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一位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身上。

張從台灣到美國二年,順利地拿到碩士學位,隨即應徵到一份相當不壞的工作。

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正在迅速的拓展,工作環境好,報酬佳,而升遷的機會尤多。

以前擔任張同一職位的二位美國佬,都已先後加俸晉爵,獨當一面去了。

留學生,異國異鄉,能謀得這樣好的差事,真是祖上積德,那還能不兢兢業業,萬事小心。

一年容易,萬幸天下太平,無差無錯。

年終老闆召見,心中不由漾起希望:「在前的 2位,做滿一年,或多或少,總是犯了幾件錯,而我張某……」推開門,老闆的笑容顯得分外地親切。

遵囑側身危坐,聽候佳音。

「密斯特張,你一年的工作情形很好…」老闆瞄了下桌上的人事卷,頓了頓,調整下語氣:「不過公司要緊縮人事,這是件很不得己的事,想必你能諒解。依照規定,你可以領三個月的遺散費。 相信你很快地就會找到更好的工作。」

張被這突如其來的震撼驚呆了,不知所措,還疑惑是聽錯了話。

停了好一陣,仗著膽,反問;「您的意思是說我被炒魷魚了?犯了錯?還是……」

張的語氣不由得激動起來:「還是因為我是中國人,就被歧視?」 「歧視」(discrimination)在強調保障工作機會平等的美國社會,是項嚴重的控訴,老闆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

「張,不要激動。公司從幾百封應徵函裡選中了你,可以知道對於你們中國人絕沒有一點歧視的意思。你確實沒有犯什麼過錯。而事實上,就是因為沒有犯錯,公司才這麼做。你知道公司正在大力的推展業務,亟需要獨當一面,創業立業的人才。公司對於你的訓練、你的學識都算滿意,但是對於你做事的方式不能接受。我們都知道,人就是人,不是神。人都不能免於犯錯。

不犯錯的人只有二種人:一種人不做不錯,只知道在現成的路上、跟著別人走,有錯也讓別人犯。
這種人或許不會犯錯,但也不會從嘗試、錯誤中進步。

另一種人不是不犯錯,而是犯了錯,隱藏矇混得好,甚至強說那不是錯……不管是那一種『不犯錯的人』,都不是公司所需要的。 」

Tuesday, February 13, 2007

工作職場,誰是贏家?

工作職場,誰是贏家?通常是臉皮厚的人。

這種人最大的人格特質是,敢開口要求別人。

很奇妙的,最後別人通常都會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事情自然也成功了。整個過程,這種人沒有特別的技巧,也不必刻意逼迫對方,不過態度都極其堅定,毫不鬆口、毫不轉圜。

相對的,臉皮薄的人是很難做成事情。

可是很多年輕女孩的問題就出在這兒,為什麼協力廠商、合作夥伴沒有按照要求完成目標,她的答案總是「我不好意思要求。」

不好意思要求別人,她們只好要求自己,一個人悶著頭猛做,最後事情還是沒做好。

有一次在做臉時,進來了一位「顧問」,事實上是銷售人員,不斷地鼓勵我購買精油課程,十堂護膚再送五堂全身按摩,我根本沒有需求,但又不願意傷和氣,只是表達太貴。

顧問再進來數次,從自動再送兩堂護膚到改成十七堂全是護膚,我都不吭聲。

等到做完臉,可以好好談判時,我一開口即要求二十堂全是護膚,而且分四期付款。

對方傻住了,希望我讓步,但我很堅持地表示,「我原來就不想買。」,最後成交!

對於這位顧問來說,他鍥而不捨地開口要求我買,最後他完成了任務;而我呢,也因為敢開口要求,撿了個大便宜,比我兩年前買的基礎課程的單價還便宜。

我一直在媒體工作,從編輯部轉戰至業務部,發現了一個現實世界不變的真理: 「不敢開口要求,是你笨,不是別人壞」。在最不講價的百貨公司,我曾幾次試煉這個真理,很意外的,店員如果無法給你折扣,也一定會給你贈品。

購物要敢開口要求,工作職場更需要學張開大口。提出了要求,合作單位知道你的期待標準,抓清楚了胃口,他才有了努力的方向。相反的,不提出要求,他做的是他自己的那一套標準,事後你再來責怪他,就有「不教而殺」之嫌。

所以,「要求」其實是一個溝通的過程,目的在於讓雙方的期待落實。

而臉皮薄的人以為,要求是上對下,有「出錢是老大」的氣味,他不好意思給人這種封建迂腐的感覺。

如果這樣想,即使提出了要求,也容易說一說就縮頭了,對方也不會認真地落實。

觀念錯誤,態度就不容易正確,事情自是做不好。

在工作職場,不管是不是站在出錢的一方,彼此是「命運共同體」,為了事情做好,我們不只得要求自己,也要學會要求另一方。

Monday, February 12, 2007

做習慣的主人

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即將退休,他想找一位能突破現狀的經營者,各方的推薦不斷,在各項條件的甄選中,最後只有兩位候選人(甲與乙)。

因兩位候選人都善於騎馬,一天,老董事長約他們到他的農場。當甲和乙來到農場時,老董事長領著兩匹馬走出來說:「我知道你們都善於騎術,這裡有兩匹好馬,我要你們比賽一下,勝利者,將成
為我的接班人。」

兩位候選人正在打量著自己和對方的馬匹,乙心想:「比賽馬!太 棒了,正是我熟練的事情,董事長的位子如探囊取物。」心中沾沾自喜。

此時,董事長宣佈比賽規則:「我要你們從這裡騎馬跑到農場那一邊,再跑回來。誰的馬『慢』到,誰就是下一屆的董事長!」

乙從美夢中乍醒,臉帶疑惑;甲一付不知如何是好,錯愕的表情。

兩人正在懷疑自己的耳朵有沒有聽錯:「賽馬比快的,那有比慢的呢?」

董事長看出他們的不解,再次強調說:「這次比賽,是比『慢』,不是比『快』的。」

隨著董事長的指令「預備,一、二、三,開始」槍聲響起後,甲和乙仍站在原地,不知該怎麼做。過好一會兒,甲突然靈機一動,跳出習慣領域的束縛,迅速跳上乙的馬,然後快馬加鞭,向著另一邊騁馳,把自己的馬留在後面。

乙看著甲的舉動,正奇怪:「甲怎麼騎了我的馬?」,而當乙想通怎麼回事時,已經太慢了。他的馬已被甲騎回到終點了,乙輸了。

當甲從乙的馬背下來,董事長向前致賀甲:「恭喜!恭喜!你能以創新的思維,有效解決問題,請你接任我們下任董事長。」

平常我們會想,騎馬比賽都是比快的,哪有比慢的,因此,我們可能會覺得這位董事長神經有問題,因為他不符合我們習慣的想法。

一般人,總會以自己的習慣領域去觀察週遭事物、以過去經驗為判斷反應,對超出我們自己習慣領域之外的事,視為「神經病」,卻不知自己習慣領域已僵化。候選人甲能跳脫出這種習慣性的想法,
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而成為董事長。

由此可知習慣領域是存在的,而且,隨時隨地與我們同在,我們平常可能不知不覺就成為它的奴隸,然而,當我們能夠警覺時,就可以做它的主人。

經營環境是動態的,我們的思考模式與行動也要能隨機而變,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規。如同賽馬中的乙,競爭規則已改變,還沉醉於自己的熟練騎術而不自知,一覺醒,董事長寶座已拱手讓人了。

企業的運作機制、產品開發、市場經營,經過一段時間,會慢慢穩定下來,習於安穩的現狀,忽略環境的改變,等到發現績效下降、營收不佳時,要奮力改變,常會有時不我予之憾。

故不拘束於過去,以開放的心胸,定期審察內外環境的變化,適時摒棄不合時宜的作法,積極採取對應的行動,才能在變中求新,變中求得勝。

Friday, February 09, 2007

思想的廣度

一位老員外,特別喜歡牡丹花,庭內庭外都種滿了牡丹。 老員外採了幾朵牡丹花,送給一位老翁,老翁很開心的插在花瓶裡。

隔天,鄰居激動的和老翁說:「你的牡丹花,每一朵都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不全嗎?」 老翁總覺得不妥,就把牡丹花全部還給老員外。

老翁一五一十的告訴老員外,關於富貴不全的事情。 老員外忍不住笑說:『牡丹花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無邊嗎?』 老翁聽了頗有同感,選了更多的牡丹花,開心的走了。

有智慧的人,不會和不同角度的人爭吵, 因為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說話的方式自然就有所差異, 不管意見和你是否接近,每個角度的意見都值得去採納。

多往積極的層面去思考,你會發現自己充滿活潑朝氣 ,學到的知識更多,任何問題都浮現著隱約的答案。

重要的不是你站的角度,而是你思想的廣度。

(Reposted)

Thursday, February 08, 2007

仇人與恩人

給辛苦的上班族分享 !!

很有意思的管理故事: 仇人與恩人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某電視公司請我去主持個特別節目, 那節目的導播看我文章不錯,又要我兼編劇。 可是當節目做完,領酬勞的時候,導播不但不給我編劇費,還扣我一半的主持費。

他把收據交給我說: 「你簽收一千六,但我只能給你八百,因為節目透支了。」

我當時沒吭聲,照簽了,心想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後來那導播又找我,我還 「照樣」幫他做了幾次。

最後一次,他沒扣我錢,變得對我很客氣,因為那時我被電視公司的新聞部看上,一下子成為了電視記者兼新聞主播。

我們後來常在公司遇到,他每次笑得都有點尷尬。

我曾經想去告他一狀,可是正如高中那位同學所說,沒有他我能有今天嗎? 如果我當初不忍下一口氣,又能繼續獲得主持的機會嗎? 機會是他給的,他是我的貴人,他已經知錯,我何必去報復呢?

後來我到了美國留學。

有一天,一位已經就業的同學對我抱怨他的美國老闆 「吃」他,不但給他很少的薪水,而且故意拖延他的綠卡 (美國居留權)申請。

我當時對他說: 「這麼壞的老闆,不做也罷。但你豈能白幹了這麼久,總要多學一點,再跳槽,所以你要偷偷學。」

他聽了我的話,不但每天加班,留下來背那些商業文書的寫法。甚至連怎麼修理影印機,都跟在工人旁邊記筆記,以便有一天自己出去創業,能夠省點修理費。

隔了半年,我問他是不是打算跳槽了?

他居然一笑: 「不用!我的老闆現在對我刮目相看,又升官,又加薪,而且綠卡也馬上下來了,老闆還問我為什麼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 變得那麼積極呢?」

他心裏的不平不見了,他作了 「報復」,只是換了一種方法,而且他自我檢討,當年其實是他自己不努力。

大概前五年吧! 我遇到個有意思的事。

一位老友突然猛學算命,由生辰八字、紫薇斗數、姓名學到占星術,沒一樣不研究。他學算命,當然不是覺得算命靈驗,而是想證明算命是騙人的東西。

原因是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師為他算命,算他活不到四十七,他發誓,非打爛那大師的招牌不可。

你猜怎樣?

他愈學愈怕,因為他發現自己算自己,也確實活不長。 這時候,他改了,他跑去做慈善,說: 「反正活不久了,好好運用剩下的歲月,做點有意義的事。」 他很積極地投入,人人都說他變了, 由一個焦躁勢利的小人,變成敦厚慈愛的君子。

不知不覺,他過了四十七、過了四十八,而今已經五十三,紅光滿面、生氣勃勃,比誰都活利健康。

「你可以去砸那大師的招牌了!」 我有一天開他玩笑。

他眼一亮,回問我: 「為什麼?」又笑笑: 「要不是那人警告我,照我以前的個性,確實四十七歲非犯心臟病不可,他沒有不準啊!」

各位年輕朋友! 你喜歡逞強鬥狠嗎? 你總是心有不平嗎? 你有 「此仇不報非君子」的憤恨嗎?

一點心得 你要知道, 「敵人、仇人」… 都可以 「激發」你的 「潛能」,成為你的「貴人」。

你也要知道,許多怨仇、不平,其實問題都出在你自己。 你更要知道,這世間最好的 「報復」,就是運用那股不平之氣, 使自己邁向成功,以那成功和 『成功之後的胸懷」, 對待你當年的敵人,且把敵人變成朋友。

當 「冤冤相報何時了」的 「雙贏」 ,能成為 「相逢一笑泯恩仇」的 「雙贏」 。

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嗎?

是不是:如果你是正確的,你的世界就是正確的?

Wednesday, February 07, 2007

在心靈最微妙的地方

文╱劉墉

我的心底總藏著三個小故事,每次想起,都一驚。

因為我原以為自己很聰明、很客觀,直到經歷這些故事之後,才發覺許多事,只有親身參與的人,方能了解。

那是人性最微妙的一種感覺,很難用世俗的標準來判斷。

當我在聖若望大學教書的時候, 有一位同事,家裡已經有個蒙古症的弟弟, 但是當他太太懷孕之後,居然沒作羊水穿刺,又生下個「蒙古兒」。

消息傳出,大家都說他笨,明知蒙古症有遺傳的可能,還那麼大意。

我也曾在文章裡寫到這件事,諷刺他的愚蠢。

直到有一天,他對我說:「 其實我太太去作了穿刺,也化驗出了蒙古症,我們決定墮胎。但是就在約好墮胎的那天上午,我母親帶我弟弟一起來。我那蒙古症的弟弟,以為我太太得了什麼重病,先拉著我太太的手,一直說保重!保重! 又過來,撲在我身上,把我緊緊抱住,說『哥哥,上帝會保佑你們。』

他們走後,我跟太太默默地坐了好久。

不錯!我是曾經怨父母為什麼生個蒙古兒,多花好多時間在他身上。但是,我也發覺,他畢竟是我的弟弟,他那麼愛我,而且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

我和我太太想,如果肚子裡的是個像我弟弟那麼真實的孩子, 我們能因為他比較笨,就把他殺掉嗎?他也是個生命、他也是上帝的賜予啊!

所以,我們打電話給醫生,說我們不去了…… 」

※ ※ ※ ※ ※ ※ ※ ※ ※

二十多年前,我作電視記者的時候,有一次要去韓國採訪亞洲影展。

當時出國的手續很難辦,不但要各種證件,而且得請公司的人事和安全單位出函。

我好不容易備妥了各項文件,送去給電影協會代辦的一位先生。

可是才回公司,就接到電話,說我少了一份東西。

「我剛剛才放在一個信封裡交給您啊!」我說。

「沒有!我沒看到!」對方斬釘截鐵地回答。

我立刻衝去了西門町的影協辦公室,當面告訴他,我確實自己細細點過,再裝在牛皮紙信封裡交給了他。

他舉起我的信封,抖了抖,說:「沒有!」

「我人格擔保,我裝了!」 我大聲說。

「我也人格擔保,我沒收到!」他也大聲吼回來。

「你找找看,一定掉在了什麼地方!」我吼得更大聲。

「我早找了,我沒那麼糊塗,你一定沒給我。」他也吼得更響。

眼看採訪在即,我氣呼呼地趕回公司, 又去一關、一關,「求爺爺、告奶奶」地辦那份文件。

就在辦的時候,突然接到中影「那個人」的電話。

「對不起!劉先生,是我不對,不小心夾在別人的文件裡了,我真不是人、真不是人、真不是人……」

我怔住了。

忘記是怎麼掛上那個電話的。

我今天也忘記了那個人的長相。

但不知為什麼,我總忘不了「他」,明明是他錯,我卻覺得他很偉大, 他明明可以為保全自己的面子,把發現的東西滅跡。

但是,他沒這麼做,他來認錯。

我佩服他,覺得他是一位勇者。

※ ※ ※ ※ ※ ※ ※ ※ ※ ※ ※

許多年前,我應美國水墨畫協會的邀請,擔任當年國際水墨畫展的全權主審。

所謂「全權主審」,是整個畫展只由我一個人評審, 入選不入選,得獎不得獎,全憑我一句話。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尊重主審,一方面是避免許多評審「品味」相左,最後反而是「中間地帶」的作品得獎。

不如每屆展覽請一位不同風格的主審,使各種風格的作品,總有獲得青睞的機會。

那天評審,我準備了一些小貼紙,先為自己「屬意」的作品貼上,再斟酌著刪除。

評審完畢,主辦單位請我吃飯,再由原來接我的女士送我回家。

晚上,她一邊開車,一面笑著問: 「對不起!劉教授,不知能不能問一個問題。沒有任何意思,我只是想知道,為什麼那幅有紅色岩石和一群小鳥的畫, 您先貼了標籤,後來又拿掉了呢?」

「那張畫確實不錯,只是我覺得筆觸硬了一點,名額有限,只好……」

我說,又笑笑: 「妳認識這位畫家嗎?」

「認識!」她說:「是我!」

不知為什麼,我的臉一下子紅了。

她是水墨畫協會的負責人之一,而且從頭到尾跟著我, 她只要事先給我一點點暗示,說那是她的畫, 我即使再客觀,都可能受到影響,起碼,最後落選的不會是她。

一直到今天,十年了,我都忘不了她。

雖然我一點都沒錯,卻覺得欠了她。

三個故事說完了。

從世俗的角度,那教授是笨蛋、那影協的先生是混蛋、那水墨畫協會的女士是蠢蛋。

但是,在我心中,他們都是最真實的人。

在這個平凡的世界,我們需要的,不見得是英雄、偉人, 而是這種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可以不忠於世俗,卻無負自己良心的人。

每次在我評斷一件事或一個人之前,都會想到這三個故事, 他們教了我許多,他們教我用「 」看,也用「 」看。 當我看到心靈最微妙 的地方,常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當我看到心靈最微妙 的地方,常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Tuesday, February 06, 2007

小貓的傾聽

小貓長大了。

有一天,貓媽媽把小貓叫來,說:「你已經長大了,三天之後就不能再喝媽媽的奶,要自己去找東西吃。」

小貓惶恐的問媽媽:「媽媽,那我應該吃什麼東西呢?」

貓媽媽說:「你要吃什麼食物,媽媽一時也說不清楚,就用我們祖先留下的方法吧!這幾天夜裡,你躲在人們的屋頂上、樑柱間、箱籠裡、陶罐邊,仔細的傾聽人們的談話,他們自然會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貓躲在樑柱間,聽到一個大人對孩子說:「小寶,把魚和牛奶冰在冰箱裡,小貓最愛吃魚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貓躲在陶罐邊,聽見一個女人對男人說:「老公,幫我的忙,把香腸、臘肉掛在樑上,小雞關好,別讓小貓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貓躲在屋頂上,從窗戶看到一個婦人叨念自己的孩子:「奶酪、肉鬆、魚乾吃剩了,也不會收好,小貓的鼻子很靈,明天你就沒得吃了。

就這樣,小貓每天都很開心,他回家告訴貓媽媽:「媽媽,果然像您說的一樣,只要我保持傾聽,人們每天都會教我該吃些什麼。」

靠著聽別人談話,學習生活的技能,小貓終於成為一隻身手敏捷,肌肉強健的大貓,牠後來有了孩子,也是這樣的教導孩子:「仔細的傾聽人們的談話,他們自然會教你的。」

人生就是這樣,很多時候很多人不會刻意教你東西,你要學你想學,就是看別人怎麼說、看別人怎麼做,多多聽多多看,一定可以有所得 ............

Monday, February 05, 2007

鸚鵡與老鷹

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屋裡住了一個獵人。

獵人養了一隻老鷹,幫助他狩獵;也養了隻鸚鵡,還教會鸚鵡說話。

閒暇時,獵人也喜歡逗弄鸚鵡,消磨時間。

春季某天山下小鎮趕集,獵人把醃漬好的獵物肉品準備好,打算換一些生活必需品。

獵人高高興興帶著老鷹和鸚鵡到市集。

可是由於匆忙,獵人在途中滑了一跤。

滑了一跤不打緊,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鷹受到驚嚇,急忙飛起,利爪不小心把獵人抓成大花臉。獵人難得下山,一年見不到幾次朋友,在與朋友見面之前,居然被弄得破相,不由勃然大怒。

獵人不由得和鸚鵡嘀咕,數落老鷹的不是。

鸚鵡說:「我平常看老鷹就一臉兇巴巴的樣子,雖然他能幫你打獵,但主要還是你出力;我看啊,倒不如養幾隻雞,雞不但溫馴,你打獵時,雞還能生蛋繁殖,一舉兩得。 」

獵人聽了,心裡受到鼓動,在市集就用老鷹換了五隻雞。

回到山上,獵人照鸚鵡的方式打獵、養雞。

阿爾卑斯山區實在太大了,沒有老鷹的幫忙,獵人無法掌握獵物的行蹤,以致於整個夏季秋季都沒什麼收穫。

冬天到了,不習慣山區氣候的雞不但未如期繁殖,反而在嚴冬中一隻隻倒下。

沒有收穫的獵人自己要過冬已經很難了,沒辦法管到鸚鵡,結果鸚鵡也撐不過嚴冬。

當人們遭遇問題時,總是詢問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意見。

絕大多數被詢問的人,或許無意進讒言,但總以自己的心態、能力、經驗,去解釋別人的心態、能力、經驗。

故事中的鸚鵡,或許無意說老鷹的壞話,但鸚鵡的思考畢竟是鸚鵡,心態畢竟是鸚鵡,能力是鸚鵡,經驗是鸚鵡,無論如何都是鸚鵡,永遠不可能成為老鷹。

所以當詢問對老鷹的意見時,應該詢問另一隻老鷹,而不是問一隻鸚鵡。或許鸚鵡是你信任的人,但你得到的,不過是鸚鵡的看法。

Sunday, February 04, 2007

甚麼是 AQ?

我們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有沒有這麼振奮,這麼積極?辦公室裡的事好像永遠都做不完。煩惱的事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那麼多。房子、車子、小孩的學業,今天的早飯該吃什麼,這些事從未間斷過,就待會兒出門,從車子開出去到抵達停車場,至少會發三次火:有人換車道沒打信號燈;某段路塞車因為有人在路邊並排停車;再有就是亂按喇叭。

想到這裡,怪不得我們真的要做一選擇。選擇今天我要找到美好的事,還是要專注於煩惱的事?

我們要選擇感恩、寬容,抑或是要讓抱怨、憤怒來折磨我。我們甚至可以在今天選擇關心他人,對他人感興趣的機會,而不要讓冷漠習慣性的在心頭。

30年前,我對當時的工作非常不滿,時常抱怨,也多次口頭叫嚷要辭職。有一天一位其他部門的年長主管跟我說, 永遠不要因為這個工作不好而辭職。一定要因為另一個工作更好而辭職。

這二句話對我很重要。影響也很大。 卅年後的今天,回想起來,他說的真的很有道理。現在的公司制度不好,下一個工作機構的體制多半也有缺陷。現在的公司不公平,誰能保證新的公司一切都很合理公道。現在的公司有派系,天知道多少公司有同樣的權力鬥爭問題。跟現在的主管處不好,新工作的主管就一定處得好嗎?

AQ(逆境商數 ):近來在企業管理領域出現了個新名詞: AQ( Adversity Quotient),明確地描繪出一個人的挫折忍受力。

AQ(逆境商數):是我們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

根據 AQ專家保羅 . 史托茲 博士的研究,一個人AQ 愈高,愈能以彈性面對逆境,積極樂觀,接受困難的挑戰,發揮創意找出解決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撓,愈挫愈勇,而終究表現卓越。

相反的, AQ低的人,則會感到沮喪、迷失,處處抱怨,逃避挑戰,缺乏創意,而往往半途而廢、自暴自棄,終究一事無成。

AQ 不但與我們的工作表現息息相關,更是一個人是否快樂的重要關鍵。

尤其在大環境不景氣的當下,不論 是在職或待業,突發狀況的發生機率都會提高,因此練就一身回應逆境的好本領,就愈顯重要了。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提昇自己的 AQ呢?
凡事不抱怨,只解決問題: 碰到不如意的情況, AQ低的人會怪東怪西,都是別人的錯,害自己不能如願,抱怨過後,心情往往更加沮喪,而問題依舊無解。 AQ 高的人通常沒時間抱怨,因為他們正忙著解決問題。所以請減少抱怨的時間,因為少一分時間抱怨,就多一分時間進步。

先看優點,再看缺點:
當挫折發生時,如果第一個念頭是:「完了,這下沒救了。」那就很難逃脫悲觀的詛咒。 AQ 高手的做法是,遇到狀況,先問自己:「現在有什麼是可珍惜的?」換句話說,在挫折中找優勢,並把它轉化成進步的助力。例如,突然失業當然錯愕,但想一想,現在多了時間自己可支配,還有資遣費,於是再進修培養第二專長,似乎會是不錯的想法,也許就此開創出另一番格局。畢竟,自怨自哀解決不了問題,懂得在逆境中找機會,才是高 AQ 的精彩表現。

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的「幸虧」:
看待挫敗, AQ高手清楚知道,一時的成敗並不能定一生。就像李安,大學沒考上,卻因此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舞台,現在想想,還真「幸虧」當時沒考上大學,要不現在就不是這番光景了。因此只要保持樂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AQ 高手就能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回顧時的「幸虧」。讓我們一起提昇自己的逆境商數,如此一來,工作上的卓越成就,一定指日可待。

Friday, February 02, 2007

日本的劍道家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日本的劍道家

日本有一位父親,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兒子成為成功的劍道家,所以把兒子介紹到身為劍道名家的朋友家去學習。

年輕人聽從父親的話,千里迢迢去拜訪那位名師。老師看他是可造之材,但故意說道:「你要學劍道,可不是那麼容易哦!」年輕人聽了,心急地問:「劍道很困難嗎?必須用多久的時間才能學到劍道的精粹?」

老師說:「必須以有生之年,全心投入。」

年輕人聽了很急,說:「我父親希望我早日學成,我怎能一輩子都在這裡學?」

老師說:「那就十年吧!」

年輕人覺得還是太久,要求更快一點,老師卻說:「那就三十年吧!」

這還得了,年輕人說:「只要能讓我早日學成,您要我做什麼,我都願意!」

老師說道:「你這麼急功好利,很難成就,學劍道不可如此,我看你就學七十年吧!」

年輕人聽了,知道再計較也沒有用,他下定決心:「既然來了,一定要學成才回去,老師要我學多久就學多久吧!」

從那時起,老師叫他去撿柴、擔水、煮飯、掃地……每天就是做這些。三年過去了,他覺得什麼也沒學到。

有一天,他悲從中來,因為三年沒見到父母,而且一事無成。突然,老師拿著木劍從背後打來,把他打得眼冒金星;第二天,第三天……,乃至每一天都是這樣,不知道老師會從那裡突擊,所以他天天提高警覺,時時刻刻都非常用心。

終於,他的老師鄭重地告訴他:「你以學成基本的功夫了,現在你拿著木劍,看我怎麼做。」

從此以後,他非常努力地學習劍道;一段時間後,他的劍道爐火純青,成為日本非常有名的劍道家。

【上人的叮嚀】
學習任何技能都不能急功好利,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耐心及信心!

Thursday, February 01, 2007

陪著你走

深宵駕車回來,收音機播放盧冠廷的「陪著你走」,腦海不禁泛起這段故事。

老婆婆的個子不高,但很胖,走路時需要手杖支持。

每兩個月老公公便伴著老婆婆回來覆診。

她患有高血壓。

某夜,老婆婆左邊身麻痺入院,電腦掃描顯示右腦出血。

我如實告訴老公公,他沒有作聲,茫然地看著我,淚光閃動。

出乎意料,老婆婆的情況不壞,頭腦清醒。

入院後第五天,她問我:「這兩日我丈夫怎麼沒有來探我?」一名護士悄悄告訴我,那天老公公心肌梗塞,入了對面的男病房。

兩老沒有孩子,最親的是姪兒。

姪兒帶了兩瓶果汁來醫院,先探望老公公,再去女病房。

又過了幾天,老公公的病情剛穩定下來,便嚷著出院照顧老伴。

一輪討價還價後,主診醫生想出折衷辦法。

老公公換上自己的衣服,坐進輪椅,由工友推到女病房門口,醫生跟在一旁以防不測。

他蹣跚地站起來,攜著姪兒送的果汁,走到老伴床邊說:「買給你的。 這幾天不見你,病了麼?」

「不是」,老公公擠出笑容道:「姪孫結婚,我幫他打點。」 那是我聽過最動人的一個謊話。

人生就像天氣,可預料,但往往出人意表。

老公公的心臟一天一天的復原,正準備出院那天,竟突然惡化,撒手塵寰。

辦理完死亡證,姪兒走到女病房找我,要求暫時別告訴老婆婆,免她受剌激。

巡房時老婆婆又問:「丈夫帶來的果汁也喝完了,怎麼不見人?」 護士哄道:「你忘了嗎?姪孫還有兩天便結婚啦!老公公挺熱心。」

次天早晨,我發覺床頭多了一瓶果汁,護士正向老婆婆說:「老公公剛來過, 但你睡得很沉,他放下果汁就走了。 」她轉身時發覺我在旁,窘著雙頰。

我微微一笑,只盼她那顆愛心,不為歲月冷卻。

當天下午,護士長忽然察覺坐在沙發的老婆婆沒有呼吸,我迅速跑去一手抱起她,放上病床急救,二十分鐘後,我宣布失敗。

我一邊寫記錄,一邊想起「陪著你走」的歌詞: 「如果走到這世界邊端,我倆已是無力前行,跟我一起飛去……。 」

護士長走過來說:「想不到你那麼大力,一手可抱起她。 」

我淡淡地說:「老婆婆的確很胖,但很輕--因為她的靈魂已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