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31, 2012

解答就藏在你的問題中


文/李欣頻

曾經有個學生問我:「你能否推薦希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我反問他:「你能推薦你家附近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嗎?」他居然說:「我家附近很無聊,沒什麼好玩的。

於是我回答他:「那你遠赴希臘也會覺得沒什麼好玩的,因為如果連你家附近有什麼好玩的,你都沒有去用心探索,那麼你的麻木感官也無法幫你探索希臘有什麼好玩的。」

愛默生說的最到位:「我們走遍世界去尋找美,但我們必須把美帶在身上,否則就無從尋找。」

波特萊爾的詩〈旅程〉提到:「我們看到了星辰、海浪,我們也看到了沙;儘管有許多震撼和突如其來的災難,還是百般無聊,跟在這裡一樣。」

艾倫.狄波頓亦說過:「王爾德說,倫敦是沒有霧的,因為惠斯勒(Whistler)把這霧畫了出來,倫敦才有了霧;就像梵谷之後,普羅旺斯才有絲柏……尼采在讀了德梅斯特(Xavier de Maistre)的作品後讚嘆:有些人就是知道如何利用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經驗,讓自己成為沃土,結實累累,一年可採收三次,化腐朽為神奇。」

所以旅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敏銳的觀察,而非旅行地的遠近與否。如果你看不到你家鄉的獨特之美,就算到了南極北極也一樣覺得無聊。

「利用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經驗,讓自己成為沃土」的另一個經典例子在《哲學家教你學會過一天》書中的一段描述:「烹飪就是哲學。因為當你在幫瓠瓜刮皮時,你會利用那段時間進行反省;準備食材時的分析特質,會進一步被帶入到烹調過程。這過程就像哲學一樣,是將半直覺的東西轉變成構思周全的東西,一件經過徹底研究並讓別人得以消化吸收的東西,在變成一道佳餚的過程中,你的食材被賦予了意義。」

艾倫.狄波頓則在《旅行的藝術》提到:「一七○九年,二十七歲法國青年德梅斯特曾以自己的房間為旅遊地,寫了《斗室之旅》《斗室夜遊》。他先把門鎖上,換上一套粉紅與粉藍相間的睡衣,在沒有行李的負擔下,他先來到沙發,也就是客廳裡最大的一件家具。這趟旅程使他拋開平常的倦怠,以新奇的雙眼注視這沙發,發現了前所未見的特質,他讚嘆沙發椅腳的優雅,回憶起自己在椅墊上蜷曲的時光,夢想愛情和前程;接下來他的目光由沙發轉移到床,以旅人之眼欣賞這件複雜的家具,為了曾在此度過多個睡得香甜的夜晚心生感激……他說,如果我們能把遊山玩水的那種心境帶入自己的居住地,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家和高山步道,或是洪博在南美洲看到的蝴蝶漫天的叢林一樣有趣。」

也就是說,旅行是一種心境的新鮮與好奇,而不是你身體去了多遠的國家,如果沒先「一再追問,打破沙鍋問到底,找出你真正要什麼」,那麼就算你環遊世界回來了,還是一無所獲。

我很喜歡蘭迪.鮑許說的一句話:「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你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會自己實現。」

(本文摘自《創意背後的秘密》一書)

Thursday, August 30, 2012

什麼是智慧呢?

什麼是智慧呢?

智慧就是懂得下一步,該怎麼走。

一件事情,本來只是單純的「一件事」, 然而如果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就會產生「焦慮」;焦慮累積, 會形成「壓力」。

壓力不能解決,就變成「問題」; 而問題太多又生出「煩惱」; 煩惱久了, 就變成「抑鬱」和「痛苦」。 這說穿了,就是「沒智慧」。

一個心情,原本也只是單純的「心情」, 但是如果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平撫, 起伏不定的心情就形成「情緒」。

情緒累積下來,就產生「憤怒」;

憤怒積壓久了,就變成「怨恨」;

怨恨轉向自己,就變成了「悲傷」。

悲傷會引發「恐懼」, 而恐懼加上了不穩定的情緒, 就會變得「神經質」和「情緒化」。 這一樣也是「沒智慧」。

引自教育家喬丹(David Starr Jordan)的話: 「『智慧』是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 『技巧』是知道怎麼做, 而『美德』就是身體要力行。」

當害羞的時候,把自己忘了。 

當欠缺不足的時候,數數你擁有的幸福。 

當不順心的時候,把焦點放在美好的事物上。

當猶豫不決的時候,試用一下富蘭克林的辦法。 

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改變問話方式。

當擔心憂慮的時候,安排三十分鐘憂慮時間。

當聽到流言的時候,必須「過三關」再說。

當徬徨失措的時候,你可以用歸零思考。

當失敗的時候,把錯誤當經驗。

當壓力太大的時候,讓肌肉放鬆下來。

當緊張不安的時候,儘可能地呼氣。 

當懊悔的時候,精力集中在「現在我能做什麼?」 

當憤怒的時候,從一數到十。

當懷恨的時候,饒了別人讓自己解脫。

當爭吵的時候,不說最後一句話。

當被批評侮辱的時候,用漠視取代對抗。

當情緒低落的時候,盡速轉移焦點。

當心情不定的時候,只要觀察而不認同。

當疲勞倦怠的時候,假裝積極熱情的樣子。

當乏味無趣的時候,練習「新生活運動」。

當痛苦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

當不快樂的時候,不要預設條件。

當寂寞的時候,主動付出愛與關心。

當憂鬱的時候,先診斷,再治療。

當嫉妒的時候,不要跟別人比。

當不滿的時候,去想想更糟的人。

當害怕的時候,哪裡痛,就往哪裡扎。

當顧慮太多的時候,做對的事,不當對的人。

當不好拒絕的時候,Just Say No

當挫折的時候,給什麼,就要什麼。

當患得患失的時候,注重過程,不在意結果。

當負擔太多的時候,把「加法」改成「減法」。

當忙亂的時候,刻意「慢半拍」。

當溝通不良的時候,先聽再說,以問為主。

當感情失合的時候,列出十個缺點,視而不見。

當情人變心的時候,隨他去吧! 

當陷入困局的時候,站在較高的地方看看自己。

當放不下的時候,想像你已經不在人世了。

當失去的時候,去享受,並分享所有的一切。

當效率不張的時候,善用時間三步驟。

當迷失方向的時候,快設定目標。

當壓抑的時候,把情緒發洩出來。

當不被尊重的時候,先學會尊重自己。

當怠惰的時候,趕快踏出第一步。

人生或許無法重新來過,但或許應該停下來,想一想,下一步,該怎麼走?

Wednesday, August 29, 2012

郭台銘 - 會拚的才是人才

郭台銘:創業40年, 每晚從未睡足5小時

遠見雜誌20128月號 314
作者:呂愛麗 攝影:陳宗怡

當時下許多年輕人大歎創業不易,其實他們可曾想過,不管在任何時空下,任何人想成功創業,從來都是不容易的。

台灣第一大民營企業主,今年挑戰3兆台幣營收的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就經常勉勵年輕人,將自己當成葡萄樹,在貧瘠的土壤中努力扎根!

今年61歲的郭台銘,1974年,和幾個朋友湊足30萬元在新北市土城創立鴻海,最初生產黑白電視機旋鈕,如今成為全球最大代工廠。近年來,年輕人最常向郭台銘請教:如何面對不景氣?該不該創業?怎麼創業才能成功?

他鼓勵現代的年輕人,剛畢業,應找一份好工作,盡全力去衝刺,到最基礎的崗位實驗所學,「要務實的,到工廠也好、下田也好,年輕人可塑性很強。」

他認為,知識和經驗要匹配,「知識只是告訴你如何思想,經驗是告訴你如何判斷。」確確實實累積經驗,才是為未來鋪路。

現在很多年輕人大歎結婚買房不易。任何一代的年輕人都一樣,郭台銘分享,他是創業10年,才分期付款買了第一棟房子,當時兒子已上小學。

創業前三年,他幾乎每晚在工廠過夜。「兩個板凳,一個電話簿,我這樣一睡,可以睡三天,」他反問年輕人,若要創業,是否已做好長期奮戰的心理準備?

創業40年,他坦言,每晚從未睡足五小時,六日無休假,卻甘之如飴。

找不到工作 是你自己的選擇

再者,年輕人常常抱怨政府沒有幫年輕人做些什麼,但郭台銘卻勸年輕人別期望靠政府。他不否認,創造就業機會是政府的責任之一,「但是,你找不到工作,是你自己的選擇,你自己的責任。」絕對不要自己找不到工作,卻怪罪政府。

而且不靠政府,靠自己反而能茁壯。20多年前,郭台銘擔任模具公會理事長,到新加坡開會。一名當地部長問他,台灣中小企業為何能發展得這麼蓬勃?郭台銘告訴對方,正是因為台灣政府缺乏照顧企業,中小企業只好憑著一己之力,夾縫求存。

早年貸款困難,銀行發支票,每一次只給郭台銘10張,用完再發。他笑說,將公司設在土城,正是因為距離監獄比較近,萬一觸犯《票據法》去坐牢,家人探監方便,也就近處理公司業務。「每天回家看到小孩,就很高興沒被抓去坐牢,」這一段是郭台銘最愛講的創業故事。
政府對待中小企業的方式是否正確,他承認自己也思考了很久,後來認為是對的。「台灣現在很多很強的企業,大部分都是那時候被不理不睬出來的。」

因此,經驗告訴他,與其抱怨環境不好,不如適應環境,在環境中找機會。根據英國BBC今年3月的排名,鴻海已是全球第十大雇主,全球共120萬名員工。在中國大陸,已在17個省分建立製造基地。

人才的定義:願意拚、敬業

面對來自對岸人才的競爭,郭台銘如此看待兩岸年輕人的差異。他認為,台灣年輕人思想比較開放,敢於衝撞體制,對未來保有比較平衡的想法;大陸年輕人則因為過去國家比較封閉,開放之後,表現很積極,卻常常想一蹴可幾。

他指出,這兩者的精神如果能調和,就是鴻海想要的幹部。擁有國際視野,有開放的心胸,追求自由的心態,同時努力勤奮,按部就班,規規矩矩。

郭台銘認為,人才不是天生的,都需要後天磨練。在他的字典裡,對人才的定義是:第一,願意拚;第二,一定要敬業,做什麼像什麼。

「我們公司最近喊一個口號,沒有中幹台幹美幹,只有能幹和不能幹,」郭台銘再度語重心長表示,年輕人不要在乎今天有多少財富,經過努力,將來會有什麼,才是更重要的。他甚至說,從來不知道自己這麼會賺錢,也算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錢。

從創業第一天開始,每天早上醒來,一定會想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每天晚上回家,則會回想今天做錯了什麼、講錯什麼話、交錯什麼朋友。

40年,每天檢討自己,日復一日,看似枯燥,郭台銘卻認為,那是持續不斷默默耕耘。

苦悶、失落,似乎成了年輕人的代名詞,但面對這些呻吟、抱怨,赤手空拳打下一片全球事業的郭台銘卻不怎麼認同。他挑戰年輕人勇敢築夢,唯有掌握自己命運的人,才擁有最大的財富。

證嚴法師 - 心中理想的人才


悲、智、福、慧


善法入心得智慧  喜捨知足最寬闊

上人開示,「悲」、「智」、「福」、「慧」--

「悲」從不忍中包容得願力。上人說,「現今環境大小乾坤不調,令人擔心,人人於此時更應起悲心和大地共生息。人和大地息息相關,所以我們不忍,心中常有不忍,就會立宏願,要有寬闊的心,心包太虛包容一切。」

「智」從喜捨中感恩得信行。上人說,「智慧就是要喜捨,我們常說,人世間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智慧就是要喜捨,喜捨才會感恩,也才能身體力行。」

「福」從人群中知足得歡喜。上人說,「煩惱都是從人群中得煩惱,我們在這樣的環境常常要知足,能夠為他人服務就是自己身體健康,時間有餘、空間有餘、處處有餘,就是要知足。」

「慧」從變數中善解得自在。上人說,「人世間本就變數多,我們要用善解來自我鍛鍊,考驗我們是不是真有智慧。」

上人叮嚀,「雖然這是短短的幾句話,但也都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自問,這一句話(這一個法),我們有沒有做到,所以事事無不都是法髓,只要把好話體會入心、用在人群中,都是法髓慧命的成長,期待大家都能做到!總之,有做到就有得,感恩。」

Tuesday, August 28, 2012

美麗大地 (Planet Earth)



這段影片拍攝的太精采了 看到此片都是有福氣的人

拍得真好! 加上音樂更能顯示出氣勢磅礡!!

林懷民 -"如果沒有你"‏


很棒的舞蹈

This is such a wonderful, joyful and inspiring happy dance tha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his dance.
A must see of this master of creativity! 

Enjoy!

Monday, August 27, 2012

Electronic eyeglass

This is a fantastic invention.
        

It's the best invention ever for the old. Why don't our A*
scientists think of this? It's a sure case of making money. Too late
now, others jump the gun.

The world’s first electronic eyeglasses work to help people whose
vision is fading. The glasses can be turned on and off with a touch to
help focus on close-up text or far away objects.

One pair costs about US$1,200.  The product should be available in
Singapore anytime soon...

http://link.brightcove.com/services/player/bcpid68226303001?bckey=AQ~~%2cAAAAAjHM3KE~%2cue6IyhgccnSE2UT02UTDig0IEuVoUUrC&bclid=0&bctid=847251097001

新新老人


做 一個新新老人標準
   
八十歲的年齡,七十歲的模樣,六十 歲的時尚,五十歲的包裝,四十歲的追求,三十歲的理 想,二十歲的心態。 

老年謠
六十小弟弟,七十滿街跑,八十不算老,九十隨便找,百歲精神好得不得了。 百歲笑眯眯,九十多來兮,八十不稀奇,七十小弟弟,六十困勒搖籃裡。


1.老伴: 少年夫妻老來伴,相伴一生的夫妻,到老才是最重要的。家常飯,粗布衣,知冷知熱結髮妻。

2.老窩:人到老年要有個避風擋雨的屬於自己的家。要記住: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永遠不是父母的家。

3.老底:老 年人手中要有點積蓄。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 的。不到斷氣時,積蓄不能隨便交給子女。

4,老本:身體是人生的本錢,對於老年人尤為重要。硬朗的體質是財富 也是自立的本錢,更是對兒女們的最大付出和支持。

5.老友:人 是社會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閱萬個人。這是開拓眼 界、增長知識、愉悅心情的必由之路。這個「閱」就是要和人交往。人到老年更要多交朋友,多與人來往。網路開拓了與遠隔千里之外的人交往的平臺,能更多地交友、會客。

6.老來樂:人 到晚年要保持快樂的心態,這是強身健體的要素之一。

7.老好人:人 到晚年要有個好脾氣,看什麼都順眼,聽什麼都順耳。 

老來俏
到老年適度「老來俏」,不僅是個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現代文明的需要。白髮一經染黑,也就顯得年輕許多;鬍子 勤刮,可使顏面保持整潔,容光煥發。不僅美化了自己,增 添精神,而且也美化了社會,成為一道「夕陽風景」,還利於社交活動,益於身心健康。 如諺語所說「老要時髦少要乖」。

老來三不管
保持身心健康,愉快地安度晚年,是 所有老年人的共同願望。所以老年人若想身心健康,應做到三個「不管」。

一不管晚輩不節 儉:現在的消費觀念變了,「月光族」、「負翁」成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二不管晚輩不孝 順:在現代社會中,家庭向小型化發展, 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每天廝守在老人身旁。

三不管社會不平 等:要學會全面、客觀地看問題,生活中就會多一些陽光,少一些陰影,內心也就少一些不必要 的困擾。

做個豁達開朗的 老人
想做個豁達開朗的老人,首先要摒棄處處總想著自己,事事 都為自己,這樣的老人不僅活得很累,而且是十分傷腦筋和煩心的。這樣的人心胸狹窄,憂心忡忡,鬱悶惆悵,給自己 的身心帶來損失而混然不知。

「豁 達開朗不勞傷」,這是實踐證明的真正正確的道理。要想做 一個豁達開朗的老人,就要純正真實一點,寬容隨和一點, 明智開通一點,瀟灑從容一點,名利淡泊一點,為人處事豁 達開朗一點,就會永遠保持平靜安逸的心態,充分地享受生 命,享受時光,享受歡樂。  然道理好講,真正做起來可能很難,只要堅持活到老,學到 老,改造到老,經常「吾日三省吾身」,是能夠達到這個境 界的。

四個差不多  
了五十歲,長的醜俊差不多;到了六十歲,官大官小差不多;到了 七十歲,錢多錢少差不多;到了八十歲,老頭老婆差不 多。 

老年人養身經  
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母雞燉大棗,常食抗衰老。   

飯前先喝湯,老了不受傷。 

飲食八分飽,百歲不顯老。 

動為綱,素為長,切忌怒,酒適量。 

該吃吃,該喝喝,啥事別往心裡擱。

樹老怕空,人老怕鬆,從嚴以終。 

基本吃素,飯後百步。遇事不怒,勞 逸適度。 

身怕不動,腦怕不用。氣大上身,量 小短壽。 

春捂秋凍,少生雜病。不求虛胖,但 求實壯。 

不氣不愁,活到白頭。

練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 

少吃有滋味,多吃傷脾胃。 

飯前喝口湯,強似開藥方。 

吃飯不要鬧,吃飽不要跳。 

想長壽,多吃豆腐少吃肉。 

勤吃藥不如勤洗腳。

這封信很有意思,()老了嗎?

不管如何,以後肯定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