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31, 2004

有一天晚上...

有一天晚上…..

有一天晚上,你一個人開著一輛雙人座的跑車,行駛在郊外,發現不遠的前方有三個人在向你攔車,而你的車只能搭載一個人,你會怎麼選擇?

a:一個身患重傷的老奶奶
b:曾經是你救命恩人的醫生
c:你夢寐以求的夢中情人

先想一下你會怎麼做,再往下看喔..

你可能會選擇a發揮你的愛心 也可能選b報答他的恩惠 或成全你的夢想選c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能有更好的方法呢?

把你的車交給醫生讓他載老奶奶去醫院,然後跟你的夢中情人漫步在月光下。許多人想不到這種完美的結局,原因是因為你放不下手中的方向盤(權力),你會侷限在所有權的框框裡,車子是我的;房子是我的;口袋中的錢是我的,忘記了 (捨得),忘記了捨得的真正涵義「有捨才有得」。

另一項的另類思考:人活在充滿選擇的世界裡,早就忘記了如何去突破僵局。為什麼一定要將就別人給你的框框呢?當你陷在左右為難的十字路口時就一定要選擇別人建好的道路嗎?拋棄這個觀念吧,你也可以為自己見一條更好的道路啊!

Saturday, October 30, 2004

意外的人生

意外的人生

文/ 花蓮門諾醫院 黃勝雄院長

1983年以前我和一般去美國留學的華人一樣,為在學術上能出人頭地,我早出晚歸。我是醫學院神經外科的副教授,我是許多同僚醫生中最受歡迎的腦外科醫生,所以我的病人特別多。在美國時,一般的人很現實和精明,他們都會查問如果有護士或醫生需要腦神經外科醫生照顧的時候,他們會去找誰,他們把這樣一位醫生叫做"Doctor's doctor"。

我就是許多醫生的腦神經外科醫生。因此我的病人最多,一年365天要開360個病例,加上每天看門診、住院的病人, 每年至少有5000人次,這樣可想而知我是多忙碌。有時深夜歸家的途上,我會想到,我的兩位可愛的孩子不知道今天乖不乖?在學校有沒有問題? 我的心裡有時很虧欠,找不出時間在週末時應他們的要求一起去打棒球、騎馬或釣魚。

我只能自我安慰的說,我已經替他們的活動空間買下四甲地的家園,他們可以找朋友來家裡玩、可以露營、可以游泳、可以爬樹摘花。比起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好多了。而且我要替他們存錢,繳最好的私立學校昂貴的學費;我要為他們存銀行的帳戶,做大學及研究院的教育基金;我要為他門每一個人設立一個信託基金,好叫他們中年以後 做事業時有個基金;我要為年邁退休的父親設一個基金,所以他不必每個月向孩子們要錢,我要……。

有一個星期天我們全家上禮拜堂,主日學後因我內人有婦女會的聚會,我就帶兩個孩子去中國餐廳吃麵,然後送他們回家,我就馬上回醫院巡視病人。在開車的路上,我的胸口開始感覺悶熱不舒服,於是我把那部完全自動控制賓士的坐位調整,窗戶打開來通風,我想胸口痛或許會改善。但是到了醫院,停好車走進急診處入口為止並不感到改善。我請在急診科的住院醫師替我做一個心電圖,結果是正常,剛好有一個心臟科專家走過,就請教他的意見,他看了我的心電圖,看了我的病例,也聽了我的心臟,就判定我要住院。他的理由是:他及大家(全醫院)、全社區,不能冒險失掉一位像我這樣好的神經外科醫生。我辯論說,我的祖父86歲,我的父親67歲都健在,沒有家族病歷是心肌梗塞的。他反駁說,他們不是神經外科醫生,沒有我所受到的壓力。

結果我住進了心臟加護病房三天三夜,他們為我做了一套完整且近乎10萬美元的檢查,檢查結果是認為說大概是中國麵湯中可能放太多味精而使我的冠狀動脈產生痙攣的現象,所引起的症狀,我沒有心肌梗塞或冠狀動脈硬化。第四天早上,我從加護病房出院,就走到開刀房做手術。是責任感和榮譽感,既理性又感性地,我這樣做了。但是,從此我的人生觀有了一個很大的改變。

因為在住院的期間我看了很多書,其中有一則是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短文,故事這樣說:

有一位農夫,早出晚歸耕種一塊貧瘠的土地,他勤奮的工作,午餐也顧不得吃,太陽要下山的時候,就嘆息時間太短,也常常自言自語的說: have to save something for raining days。(我務必積蓄五穀, 以備不時之需。)

有一位天使聽到了,覺得農夫很可憐,就靠近對他說:「你很認真,對父母有孝行,對子女有愛心,對鄰居和睦相助,所以上帝要賞賜你更多的土地,讓你富足。今天,從這做起點,你能力所及的去跑, 等你繞一圈子回到原點時,我會將圈圈以內的土地贈送給你,讓你飽足。」這個農夫真是高興極了,馬上就開始跑,也忘了帶飲水,只顧往前跑。當他跑了半個鐘頭後,往後看,啊!真高興,他想:我這輩子夠用了,這塊地所產的五穀能供我一輩子。他想停下來了,但是又想到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應該為我的兒女再跑一段路,讓他們也有一點的家產才是,於是又跑了一個鐘頭,他又渴又累、汗流浹背。他往後看,離起點的地方已經很遠了,也許應該折回。可是他又想起了他的兄弟姐妹,他再往前跑了一段。他的胸口開始有一點悶熱,頭有一點暈。他開始想:唉!我畢竟年紀大了,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我退休了以後怎麼辦呢?也許我應該再多跑一點路。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他體力不支倒地,不久就死了,連回到原點的機會也沒有。當然, 什麼土地都沒有得到。

故事的精神是說:當人太貪心時,最終會變成什麼也得不到。從此以後,我修正了我的人生觀,我開始回轉,不應該像那農夫一樣貪婪不知足。

我每一年拿一個月的休假做義工,做短期的醫療宣教師,到醫療落後的國家服務或教學,也打算從55歲到65歲獻給主用。這期間使我有機會遇到了很多朋友和信仰的前輩,也學習到服侍人的樂趣。

1984年在墨西哥的全世界基督徒醫師會議中,認識了手外科及痲瘋病專家Paul Brand醫生,成了我的朋友。1985年在拜訪 Sister Mother Theresa時,學習到了她節儉的真理, 她告訴我說"Live Simple, so thousands of others can simply live-因我們的節儉,所剩下的資源可供給成千的貧困人繼續生活下去"。1986年我來門諾醫院當義工一個月,第一次和前院長Dr. Brown相處,有一天晚上他請我和內人去他家吃飯,我發現Mrs. Brown的手指頭因為花蓮的濕氣重而得了風濕症,並且有腦幹微血管的破裂出血。Dr. Brown也有手痛,因常吃Aspirin而有耳鳴和重聽。雖然如此,他們還是繼續為後山交通不便、醫療不發達的台灣人奉獻了前後將近有四十年之久的時光。使我這個台灣人真感激又羞愧。

1990年薄院長退休回美國,連退休後的住家都沒有,這種捨己為人的情懷更教我佩服。1991年他在洛城接受台美基金會的台灣奉獻獎時,他呼籲: 「我為台灣奉獻了這一生,我盼望台灣人,尤其是台灣的醫生也能像我一樣為自己的同胞,尤其是弱小無助的、需要人照顧的花蓮百姓服務,很可惜!台灣的醫生好像覺得到花蓮很遠,到美國比較近,沒有人要去花蓮,倒是很多人跑美國來。」他的這句話很扎心,對我來說,好像是在對我說的一樣,也更進一步的把我拉回到我起跑的原點--台灣。

我1993年底回來接下薄院長的使命--去服侍最小弟兄當中的一位,就是服侍上帝。為原住民、為偏遠地區的人民健康來服務。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快樂是,我能在台灣頭部外傷頻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花蓮地區來應用我的專長--腦神經外科。天使沒有應允我土地,但是祂賜給我很多平安、給我豐富的生命、給我很好的健康。

親愛的朋友!我們都是跨越世紀的現代人,我們一直在往前跑。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時候我們應該轉彎往原點的點呢?

朱邦復的故事

朱邦復 - 一個電腦工程師的理想

發明倉頡輸入法的朱邦復,三十七歲開始獻身中文文字檢索系統。民國六十七年,四十二歲的他第一次接觸電腦,花一個月學習寫程式,試圖將先前發表的「形意檢字法」與電腦字形結合,結果創出倉頡輸入法。

四十三歲時,朱邦復再利用倉頡輸入法的字根觀念,完成「向量字形產生器」,又做出「中文電腦」。但由於他無法獨力生產,遂與宏碁電腦公司合作,不久發表了全國第一台「天龍中文電腦」,打破電腦界長久以來只能打英文,不能使用中文的迷思。

「文化是全民所有的,中文輸入法當然屬於文化,我無權要求專利。」於是,朱邦復登報聲明放棄倉頡中文輸入法的專利,開放給各界自由使用。此舉跌破許多專家眼鏡,人人說他放著大好機會不賺錢簡直是瘋了,而這還只是朱邦復與發財絕緣的開端。

之後,朱邦復仍醉心漢字研究。七十八年,他與深圳科技工業園合作發表「全漢字大字庫」。這套字庫能以平均每秒鐘一千字的速度產生六億億個各種大小、字體不同的中文字形,被北京國家科學院評為「超越世界水平」。

然而,出了名後,中國標準技術開發公司想將朱邦復的字庫作為國家標準。一套只要賣十美元,未來上億台電腦商機全都會向朱邦復靠攏。但是,他不想貪圖所有好處,一拖再拖,終於又一次與財神擦身而過。

八十年,五十五歲的朱邦復回台灣,正巧遇上微軟進軍中文軟體市場。他說,微軟連中文系統、工作環境、應用套件全部壟斷,而且還拒不公開中文視窗介面。朱邦復轉向協助資策會在視窗三.○ (Windows 3.0)上建立中文系統,孰料從此陷入苦戰。資訊界朋友對他說:「老朱,你吃了豹子膽啊?我們可是要靠廣告吃飯的呀!」隔年,微軟拉攏台灣軟體界推出視窗三.一( Windows 3.1)後,朱邦復舉起白旗,宣布退隱山林,專心研發漢字基因。

耄耋白髮,朱邦復頗有范仲淹「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感嘆。在工作上,他退而不休、隱而不沒,帶著學生足跡踏過新店、台東都蘭山麓、一路往桃園楊梅遷移,更在去年五月遠渡重洋,定居澳門,過著書院式的生活。

在新店時,朱邦復曾把中文系統賣給詮腦電腦,詮腦生產了「小袋鼠」,進帳一百多萬元。小字庫也曾賣給芙蓉坊的朋友,得款數十萬元;還有NEC的技術轉移,前後取得四百萬元;連最近耳熟能詳的「神寶PDA」,也出自朱邦復的「明珠中文系統」。

這一路上每當經濟狀況危急,朱邦復就整理自己的發明產品,便宜出售給不斷前來挖寶的買主,從中文字庫、世界文字字庫、手寫輸入、文字辨識、圖像辨識到中文軟體模組、中文概念索引、中文自然語言等。

為什麼放著大好機會給別人賺錢?這些發明又值多少錢呢?現年已六十四歲的他笑說:「一袋米可以變成大富翁、一捆柴可以造就一個王永慶,但金山銀山也可能吃光光。我不願經營,就不想知道這些產品能變成多少錢。能不能賺錢我根本不放在心上。我真高興我一直都沒什麼錢,為了活命,我就得一直往前走、一直發明創作下去。如果有錢了,一般人的想法就是幹嘛還這麼辛苦做事呢?」

所有的困頓、所有的磨難,朱邦復與他的學生從來不放在心上,像虔誠的教徒,為保存中華文化盡一分默默的心力。他們挑別人不做、又非得一字一字編碼、做字形、校正、排序的字庫,累積一筆筆資料做資料庫,每天重複一樣的動作,數十年如一日。

一直到去年二月,香港文化傳信公司一位李先生與朱邦復相談甚歡,兩人皆有「以科技發揚文化」的偉大抱負,一拍即合。此後朱邦復的舞台上多了一些道具,演員多了起來,背景一掃死寂,清冷的鏡頭前出現生機,佇立在冬夜的攝影機前繼續等待,只為捕捉一絲早洩的春光。

文化傳信公司有三十年的歷史,原屬於胡仙《星島日報》旗下的文化出版事業。只是經營不善,每年至少虧損港幣六千萬元。朱邦復口中的李先生於八十七年十二月以一股六分錢、共港幣六千萬元買下文化傳信,之後將虧損嚴重的報紙、印刷事業部售出,重新整頓,並以漫畫事業部為重點,延續相關的出版業務。

於是朱邦復拿出大部分的資產加入文化傳信。一開始他的個人持股一六.四七%,位居副主席一職。他唯一的任務就是帶著團隊研發。文化傳信每年提撥港幣一億元的經費供朱邦復使用,自此,朱邦復漂泊的旅程選擇寄居澳門。屋外,葡京酒店賭客夜夜笙歌;屋內,朱邦復與他的學生正為保存中華文化進行世紀工程。

無虞寅吃卯糧的問題,朱邦復一行人每天工作量奇大,除了床鋪就是辦公桌,連出門都嫌麻煩。跟著朱邦復二十二年的沈紅蓮說,她沒有娛樂,最大的娛樂就是運動;而其他人也附和說,學習永無止境,而且人生目標很清楚,凡間的事俗不可耐。

坐落在澳門的新填海區,從彼岸一路追隨朱邦復的小劉、小陳夫婦、沈紅蓮四姐弟加妹夫小封、老劉、兩位小林、狗兒嘟嘟就是世紀工程的團隊,在他們的文化天地,有做不完的任務。每天早上八點大家魚貫起床,在食堂裡用過早餐後就開始工作。

這群人住在一起,情同家人。朱邦復請來在澳門有十五年工作經驗的朱阿姨,她和朱邦復沒有親戚關係,做過十幾年會計,而且還是一位鋼琴老師。在這裡,大家都喊她大總管,大小瑣事全靠她打理。朱阿姨跟著朱邦復從頭學電腦,不到一星期就在網上遨遊,上網替大家買西。

澳門地價便宜,尤其幾年前商人本想把新填海區炒作成重要地段,卻不巧碰上亞洲金融風暴,堂皇的大樓只剩空蕩的回音。朱邦復撿到便宜,租下三層樓,共五個單位、八個房間。每月的管銷、人事成本加上房租竟只花一百五十萬元。每天的進餐時間都一樣,下午五點準時練內功,晚上時間較自由,可以自由欣賞錄影帶、DVD。只是大家一閒下來沒事,就又習慣地回到位子上工作。

一路走來,在澳門的生活和楊梅、台東都蘭山麓有些許不同,因為能繼續留在朱邦復身邊的人就是這十位核心大將。朱邦復停止講授《金剛經》、《六祖壇經》,只要求大家每天要讀《古文觀止》,在研究之外要沉潛、收心、定心。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的研究天地越來越大,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說,這群人在做的事甚至超出發展電腦應用的中文軟體,而是在做文化傳承的工作。

然而,此時的朱邦復與過去已截然不同。郝明義認為,在旅居澳門前,朱邦復只是個開發者、開路先鋒。他為了發明的產品不被少數人壟斷,只好不斷逃離,所有的理想只是理想。但與文化傳信合作後,朱邦復有資源又有支援,坐上戰鬥位置,該是中國人對朱邦復有所期待的時刻了。

果然,一切如水到渠成,文化傳信一月二十七日順利在歐洲市場上市,連帶牽動港股上漲。這記利多使得文化傳信市值躍為港幣五十億元,朱邦復也在一夕間有了「紙上富貴」。「今天一下子我多了港幣五億元,但又怎樣?我根本沒放在心上,我會繼續投資的,我還是在背水一戰,」能讓朱邦復奉獻如斯,唯中華文化而已。

中華文化是所有古文明中最後一個受到拼音文字衝擊的地區,在所有文字中,唯有漢字還保持著象形的原狀。於是,朱邦復結合字序、字碼、字形、字辨、字音、字義六大要素,找到中文結構的理解本質,目標只有一個:「將文字裡面『理解』的基因釋放出來給電腦。」

如此一來,電腦就能「理解」漢字的意義,如果電腦能了解文字概念,幾乎天下所有的事都能交給電腦處理,文化也能轉移到電腦上面。這就是去年七月,朱邦復與大陸中科院合作發表的「漢字基因工程」。春蠶至死絲方盡,長年累月建字庫、資料庫,朱邦復曾說:「人爭我棄,人棄我撿」此時終於見到效應。

「我以『文化』來生產產品,」朱邦復說。台灣人現在還沾沾自喜在工業生產上,而工業生產很容易迎頭趕上,第一流的人才都去搞工業,需要培養三、五十年的文化人才卻出現斷層。

「未來世界將以文化產品」為中心,因此許多好的概念、觀念,需要適當工具、軟體來表現,這就是朱邦復以漢字基因為基礎、不斷開發載具的原由。在他載具的清單上,有好過微軟平台的「中文二○○○」、能由劇本驅動動畫的「多媒體自動編劇軟體」讓中國九億名農民脫貧脫愚的「九億農民網」,還有改變人類閱讀習慣的「電子書」。

「現在是『大寒』,然後『立春』就要到了,」以二十四節氣為一年週期、十五天為一工作單位,背著不同責任,在煥然一新的舞台上,朱邦復規劃著時間表,他說:「該是把一項項落實的時候了。」

二十二年的蟄伏,這個春天將由「電子書」先粉墨登場。二月初,電子書即將推出原型,硬體價格約在二千元至六千元不等,「中文二○○○」就放在電子書上當平台,變成一台「網絡電腦」。三十二開大小可放口袋,有電視機、對講機的功能,硬體在台灣生產,今年五、六月可量產。

在內容方面,文化傳信剛以港幣二百萬元買下有五十年歷史的環球出版社。環球出版社典藏了八十多萬套的小說,經營者就像重慶南路上的書商一樣,不認為舊書有價值,但朱邦復卻當成寶貝。

他說,經過再製或以多媒體自動編劇軟體做成動畫,這批書籍將擁有不同面貌。人人都說「Content is king、文化是資產」。朱邦復將把「中文二○○○」當工具,建起資料庫,有了資料庫,就會吸引更多出版社合作,打開新的市場。

「文字變圖、靜變動、平面變立體,電子書的功能有別於現在的掌上數位助理器,」朱邦復說。搞科技的人因為沒有內容不敢賣,搞文化出版的人卻沒有電腦的知識,無法運用科技,而他剛好扮演中間角色。而且他打算開放技術讓眾多小廠商來生產電子書,讓電子書人手一台,最後,文化普及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在計畫中,為了配合文化傳信集團未來朝資訊科技業務發展,不久將靠這些平台及軟體工具推出「網店」計畫。顧名思義,有網、有店,開店的點將朝向7-Eleven的功能,只是此店面不需存貨、不需物流,而且以服務為導向。

「網店」的其中一大構想包括訂機票及旅館服務。文化傳信已與一家印尼公司簽約合作,並以港幣五百萬元收購一個新加坡集團;台灣方面則敲定與威京沈慶京合作;再連結日本,成為東南亞一條龍,未來將成為所有旅行社的上游。如今合作廠商已達二十萬家旅館。

「電腦是專家用的,我的目的是要讓所有中國人使用資訊輕鬆愉快。不需要學習,講話就是一個媒介,」朱邦復勾勒的未來世界中,電腦能理解人理解的一切事物,而且能幫人類解決問題。好比說九億農民網,只不過是一個手表大小的電腦,能理解人類的語言、能傳遞訊息,也能量血壓、脈搏,一有異常就直接通知醫院。

過去朱邦復並不是不要產品,他說文化變成產品一定要穩定,現在太多與科技結合的商品三兩天就上市,但後來呢?「我認為我是文化人,不是科技人。科技是一時的馬上會消失,就像蓋個房子需要工程師,但住房子是一輩子的事人是本位,不要忘了人的需求,科技的任務完成後就沒價值了。今天時間到了,這些東西就一個個出來,我只是一個開端,不會只有我一個人在做,錢多就多做,但是錢少我也做。」


Friday, October 29, 2004

天堂的聲音

天堂的聲音

撰文/陳美羿

一九八八年,任職高中教師的何堂興,為了兒子五專考得不理想,在友人建議下,帶著妻兒移民到地球的另一端——南非——去「創業」。

何堂興作夢都沒想過,他會從「台灣人」變成「非洲人」;並且從一個「教師」搖身成了一個鞋廠的「老闆」;更不可思議的是,去年開始,他的工廠成立了一個樂團——既是合唱團;又是樂隊。他又恢復當「老師」,只不過他的學生,全都 是祖魯族的黑人小孩。

「說到這個樂團,就要從雷地史密斯的『慈濟小學』說起。」何堂興望了望身邊的林天進。

在南非「蓋學校」

林天進也是南非的製鞋台商,十幾年前因台灣工資昂貴出走到雷地史密斯。認識了同是台商,也是慈濟志工的施鴻祺,因此林天進也成了慈濟的一員。

「一九九六年三月,有一天,我們送食物給一個需要幫助的幼稚園,忽然看到一群衣衫襤褸的孩子從附近的破爛的屋子跑出來。園長告訴我們那是一所小學,我們大吃一驚。」

施鴻祺和林天進與另幾位志工走進去一看,這個「學校」的六間教室居然都沒有屋頂,四面牆也只剩兩面「斷垣殘壁」,沒有課桌椅,學生是站著上課的。

南非過去是種族隔離,黑白對立的國家。一九九四年全國大選,黑人領袖曼德拉勝出執政,但是佔人口百分之七十五的黑人教育還是捉襟見肘,窘困不堪。許多學校不但破爛,連黑板、書本、紙筆都沒有。

「我們看了,於心不忍,跟學校討論後,我們就買些木料、水泥為他們修繕。」

林天進說:「後來談著談著,乾脆為他們蓋新的校舍。」

雷地史密斯的華人不多,只有三、四十多戶,慈濟志工抱著「武訓興學」的精神,「沿門扥缽」向台商募款時,還遭到訕笑:「你們這些人,要為黑人蓋學校?真是頭殼壞掉!」當時何堂興就是潑他們冷水的人之一。

慈濟小學聲名大噪

從非黑人區的雷地史密斯到 EZAKHENI工業區的工廠,車程約二十公里。何堂興經常看到許多「奇景」:黑人拆掉學校的鐵皮屋頂,拿去蓋自己的房屋,或者賣掉;更有敲破玻璃,把窗框帶回家當柴燒的。

「不要白費工夫了,為黑人蓋學校,三兩下就被他們拆得清潔溜溜。」何堂興好意的勸他們別作傻事。

儘管有些人抱著觀望的態度;但慈濟志工傻人傻勁,還是感動許多人贊助,尤其是其他城市的慈濟人更是慷慨解囊。一間空心磚牆壁、鐵皮屋頂的教室約合新台幣二十萬,當慈濟志工表示要蓋十間教室時,校長和老師都不敢相信,以為是在作夢。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間教室終於在眾所期盼下落成。當年中非尚有邦交,我國駐德本的總領事林松渙等人應邀來參加剪綵時,警車一前一後保護著座車。看到沿途黑人民眾友善的揮著手微笑,林松渙感嘆的說:「動用警車實在是多餘的呀。」

當地黑人居民大多隨工作而遷徙,是現代版的「遊牧民族」。第一慈濟小學蓋好之後,教育單位配合發給課桌椅;原來急欲請調離開的老師也留了下來。校長信心大增,除了原有的祖魯族語文外,從一年級開始實施英語教育。居民見狀紛紛搬來居住,以便讓孩子就讀此一「明星學校」。

學生遽增,教室又不夠用了,慈濟志工再募款增建,目前已有十六間教室,學生由兩百多人暴增為九百多人。 隔年四月,第二所慈濟小學成立。

至於第三所小學的成立更是「傳奇」,因為它原來的「學校」只是幾顆「大樹」,師生就在「樹下」上課。可想而知,下雨天或大太陽就無法讀書了。南非冬天氣溫降到零下,在樹下上課的滋味,肯定不好受。

第三所小學蓋好之後,慈濟聲名大噪。各地來函要求慈濟援建學校的案子,達到三、四百件。

「我們人少力薄,無法有求必應。」林天進笑著說:「只能選擇方圓五十公里左右 的特困學校給於幫忙。因為學校蓋好了,我們也要經常去關懷,跟他們互動啊。」

藍天白雲,阿彌陀佛

四年以後,慈濟在黑人區蓋了五所小學。何堂興被慈濟的朋友邀去參觀,他發現慈濟小學校舍被「保護」得完好無缺。黑人會跑來向穿著「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合掌說「阿彌陀佛」。

除了蓋學校,慈濟志工還贈送書包、文具、書籍、獎學金給學生;發放衣服、食物 給貧民;關懷老人院、孤兒院;成立職訓所;更為水源缺乏的偏遠地區開鑿三十八口水井,讓他們有乾淨方便的水可以使用。

「人數不多的慈濟志工,卻在雷地史密斯的黑人區做了那麼多事。想到當年給他們『潑冷水』,我真的好慚愧和懊悔。」何堂興說。

二00一年三月,志工聯合五個慈濟小學舉辦第一次運動會。大力邀請曾任教職的何堂興參與規劃。從此何堂興一頭栽入,不但自己積極參與,還把太太廖紹利、兒子何佳霖一起拉進來,全家一起作慈濟。

何家一加入,就有三個生力軍。廖紹利是當然的香積媽媽;何堂興和何佳霖就到小學去教黑人小孩靜思語和唱慈濟歌曲。何佳霖將國語歌詞用羅馬拼音「注」出來;或者「翻」成英文來唱。因為沒有擴音器,父子倆經常唱得嗓子嘶啞,戲稱「失聲」。

何堂興曾經估算,他唱得最多的是「想師豆」:「大概不下五百遍。」

「二OO三年,大愛電視播出『四重奏』,劇中的老爸用口琴吹奏的老歌,觸動了我的靈感——我可以教小朋友演奏樂器呀。」

憑著小學參加過樂隊的模糊經驗,何堂興雖然知道所有的慈濟小學,沒有一位老師會看樂譜,但他一點也不氣餒。跟校長商量過後,何堂興到德本採購了笛子、口琴、大鼓、小鼓、鐃鈸、三角鐵……。

「Boss」教樂器,「媽咪」做點心

何堂興選擇距離較近的第二小學,由學校推薦三至六年級志願參加的小學生,每天 兩點半放學之後,徒步二十分鐘到何家的工廠去練習兩個小時。 那些小朋友從沒看過樂器,林天進、施鴻祺等都來協助,從基本音階開始練習。 慢慢再練習吹奏如「小蜜蜂」等簡單的歌曲。何堂興自己選慈濟歌曲、編曲,指導個別練習和合奏,一時間,忙碌的工廠中傳出不同樂器的聲音,好不熱鬧。

何堂興說:「記憶中,樂隊的練習是不能中斷的,所以我們的『上課時間』也是從星期一到星期五。」 每週五天的練習是很辛苦的,但是小朋友卻樂此不疲,除了「Boss」﹙老闆,指何堂興﹚義務教他們樂器外;還有一個更大的誘因,那就是「媽咪」﹙廖紹利的暱稱﹚精心準備的「點心」。

麵包、麵條、蛋、素肉塊……平常吃不到的美食,在這裡天天都有。祖魯族黑人用餐是用手抓,因為水源不足,許多人也沒有洗手的習慣。但是在何家工廠接受樂隊集訓的小朋友,吃點心之前都被要求把手洗乾淨;甚至學習拿筷子、拿湯匙。

他們很喜歡吃『中國麵』,常常用力一吸,麵條還會從鼻孔溜出來呢。」何堂興說到這裡忍不住笑了起來:「小女生吃不完的食物,大男生會幫忙『惜福』。」 每次「上課」前,學生會準備一杯茶給「Boss」,這也是讓何堂興感到很窩心的一件事。

樂隊成立不到一年,已經可以演奏二十多首曲子了,除了慈濟歌曲之外,還加進了許多耳熟能詳的世界名曲。 「我們到老人院去表演;也應邀到市政廳去演出過呢。」何堂興開心的笑道。

去年十一月,南非東海岸廣播電台在市政廳舉辦為清寒學生募款的慈善活動,邀請何堂興帶樂隊去表演。現場有銀行、大飯店、獅子會、圓桌武士……等團體代表。大家對樂隊的精采演出嘖嘖稱奇,當然也慷慨解囊了。

「施鴻祺師兄說,這麼棒的樂隊,應該要有漂亮的制服才對。」 於是,慈濟人出錢出力,為女生做漂亮的背心裙;男生做帥氣的小西裝,妝點得慈濟小學樂隊更加神氣和莊嚴。應家長的要求,最近還在學校做了一場演出,轟動了整個村莊。一位原本不太贊成孩子參加的媽媽,特地來向「Boss」表示道歉。

阿嬤的屋子後面

在非洲的亞洲人,雖然是黃皮膚的有色人種,但被歸在優越的「白人」之屬。慈濟人勇敢的跨越「藩籬」,進到黑人社區,不為什麼,只是一份「不忍」。 「有的小孩在家根本吃不飽,來參加樂隊,最起碼有一頓豐盛的點心吃。」何堂興說:「有時候,『媽咪』會多煮一些,讓孩子帶回家給其他家人吃。」

曾經有一個智能不是很好的女孩來參加,她的家是全村最窮的一家。有一次志工去她家,問她七、八十歲的阿嬤:兒子和媳婦呢?阿嬤指指屋後,原來是兩堆墳墓。年邁的阿嬤跟一個精神異常的兒子和幾個孫子,靠鄰居的接濟過活。此後慈濟志工 就經常送食物給他們。孫女在慈濟第二小學讀書,何堂興要她來參加樂隊,每天就可飽餐一頓。

「當我們回台灣過年後,再回到南非,發現阿嬤家屋後又增加兩座新墳。一個是她精神異常的兒子;一個就是她的孫女。」何堂興心痛?

(感謝媺玲師姐轉寄此文章。Let's call today as a Mei-Ling's Day)

您想活多久?

一日一生

幾天前在家裡有線電視頻道正在播一場演講,看了以後獲益良多,迫不及待的想跟別人分享,講給老婆、同事們聽,大家也都覺得心有戚戚焉。

講題內容是最有效率的潛能開發。我是從中間看的,這位教授問現場觀眾三個非常好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想要活到幾歲?」然後把答案寫下來。第二個問題是:「你現在幾歲?」,也把答案寫下來。然後把第一個答案減去第二個答案,這個數字就是你還有幾歲可以活。這雖是一個簡單的數學,但是重點是他的問法。

接著教授問:「還有六十年可以活的人舉手」,現場有不少人舉手,「還有五十年可以活的人舉手?」,我心裡暗暗吃驚,因為照這種算法我只剩三十五年可活,跟現場的人比起來求生意志是最低的了。教授就這樣一路問下來,一直問到只剩十年可活時,現場只剩下一位先生了,教授笑笑的恭喜他:「你是第一名喔!」哇,這重點在於你自己的選擇。

你如果想要活到一百歲,你該怎麼做?該不該一大早起來做運動?該不該注重養生保健?如果只剩十年可活你想怎麼活?還會這麼執著於這些身外之事嗎?還會亂發脾氣看不開嗎?如果早知自己的死期,是否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大家都不願意老,但是歲月不饒人,時間還是無情的消逝。

教授接著說,一般人的一生不外乎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習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工作階段,第三個階段是退休後享受人生階段。他問現場的人想不想趕快退休?現場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趕快退休。教授又問,退休之後要做甚麼?有人回答去旅行,環遊世界;也有人答說做義工、志工。

教授提到,有很多人拼命賺錢,以為等到賺到幾千萬後退休後再來好好享受人生,結果一朝檢查出來得到不治之症,甚麼都沒有享受就不甘心的離開了。也有人退休後天天出國旅行,玩了一陣子之後又覺得人生失去了目標,好像一直玩樂也欠缺一點甚麼。那麼應該要怎樣來面對人生呢?

他提出了「一日一生」的觀念。

也就是每天都要學習,保持學習的動力;每天都要工作,維持生活的目標;每天都要享受人生,而不是等到退休之後才來享受人生。

我聽到這裡,覺得很有道理。當一個人不想學習新的事務時,就是心態老化的開始。當工作已經熟練,沒有甚麼人生目標時工作就提不起勁。常常樂於學習新的事務,時時訂定一個小目標,或者用某件工作或任務當作一個指標,激勵自己完成目標。我也從當天開始就來享受人生,做幾件自己最快樂的事,每天都享受人生,即使明天就走也沒有遺憾。

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他的父親是小學校長退休,退休之後了無生趣,每天就是等死。他鼓勵他父親和母親來聽他兩天的演講活動,聽完之後他父親講了一句話,讓他和他母親感動到流眼淚。他父親說:「我要活到一百歲。」

接著問他母親說:「妳每天幾點起床?」因為他母親每天清晨五點半就起床做運動,而他父親則是睡到自然醒,所以雖是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卻完全不知枕邊人何時起床。第三句話則問他母親說「存款還有多少?」因為他父親從不管錢,薪水完全交由老婆處理。他父親決心開始為自己以後的三十年好好健康的活著,好好的享受人生。他母親很高興,幾十年嘮叨竟然比不上兒子的幾句話有效。

所以,朋友們,馬上行動吧,每天都要找時間給自己一些小快樂,好好享受人生,像我預定七月五日要和學校同事一起去登玉山,這些日子就開始游泳慢跑健身培養體力,我把這件事當成一個指標,督促我自己要維持最佳的體能狀態;說實在的我蠻感謝這位提議要去登玉山的同事,因為我的生活作息改變了,讓我下定決心堅持運動,而這份挑戰讓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些期待。

每天都要享受人生喔,just do it!

(感謝媺玲師姊轉寄此文章。訂下目標讓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些期待)

氣度決定人的高度

氣度,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

有一個公司的重要部門的經理要離職了,董事長決定要找一位才德兼備的人來接替這個位置,但連續來應徵的幾個人都沒有通過董事長的”考試”。

這天,一個三十多歲的留美博士前來應徵,董事長卻是通知他凌晨三點去他家考試,這位青年於是凌晨三點就去按董事長家的鈴,卻未見人來應門,一直到八點鐘,董事長才讓他進門。

考的題目是由董事長口述,董事長問他:「你會寫字嗎?」年輕人說:「會。」董事長拿出一張白紙說:「請你寫一個白飯的『白』字。」他寫完了,卻等不到下一題,疑惑地問:「就這樣嗎?」董事長靜靜地看著他,回答:「對!考完了!」

年輕人覺得很奇怪,這是哪門子的考試啊?第二天,董事長去董事會宣佈,該名年輕人通過了考試,而且是一項嚴格的考試!

他說明:「一個這麼年輕的博士,他的聰明與學問一定不是問題,所以我考其他更難的。」又接著說:「首先,我考他犧牲的精神,我要他犧牲睡眠,半夜三點鐘來參加公司的應考,他做到了;我又考他的忍耐,要他空等五個小時,他也做到了;我又考他的脾氣,看他是否能夠不發飆,他也做到了;最後,我考他的謙虛,我只考堂堂一個博士五歲小孩都會寫的字,他也肯寫。

一個人已有了博士學位,又有犧牲的精神、忍耐、好脾氣、謙虛,這樣才德兼備的人,我還有什麼好挑剔的呢?我決定任用他!」

這位董事長看人的角度非常獨到且正確,可不是嗎?

氣度,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一個有氣度的人才有成左漸遛A否則他未來的成就勢必會受到局限。在謹記「知識就是力量」的同時,也不妨也提醒自己----「氣度決定了高度」,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在我們追求知識、升學、才藝…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了:所謂的『內在』,除了充實知識、才藝外,還包括了充實修養、品格。

(感謝媺玲師姐轉寄此文章。與人約會請勿遲到,無論您是博士、碩士、學士還是 Nobody)


讓我走向你

Stay there, the one I love, don’t bother to move your feet.
Just let me come to you.

留在那裡吧,我所愛的人,別費力移動一步。
就讓我走到你的身邊。


泰戈爾詩集英文:

Sit still, my heart, do not raise your dust.
Let the world find its way to you.

靜靜地坐著吧,我的心,別揚起你的灰塵。
讓世界自己找尋通往你的路途。

Thursday, October 28, 2004

角落中的幸福 - 吳若權

角落中的幸福

文/吳若權

陰暗的角落,灰敗的人生, 也有尋常的幸福。

幾年前的一個新聞畫面,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一位平日不茍言笑的官員和他的夫人,到機場送行。即將遠離的是他們的寶貝女兒,準備要出國留學。媒體得到這個消息,出動SNG採訪車做現場連線,捕捉到珍貴的鏡頭——平日不茍言笑的官員和他的夫人,和依依不捨的女兒,留下真情的眼淚。

不論政壇的紛爭如何,此刻的幸福如此真實。即使在強烈的鎂光燈探照之下,任何的真實,都難免多了一點表演的成分,但卻依然感人至深。

機場和車站,是最容易看見幸福的地方。相聚、離別;歡笑、淚水。真情,總在最關鍵的那一刻,才逃過理智的防線,湧出幸福的感動。

但我們也常常因此而忽略了另一種幸福。陰暗的角落,灰敗的人生,也有尋常的幸福。

一位負責打掃清潔的銀髮婦人,每天都要定時趕到一個銷售彩券的路口,陪伴中風的丈夫一起用餐。

她的丈夫在多年前中風,半身不遂。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被命運打垮,每天坐在輪椅上,由她護送到路口銷售彩券,不分晴雨。

經過這裡的路人,已經習以為常。每天傍晚,都會看見老太太捧著一碗麵線,「你一口」「我一口」地餵食老先生。兩個老人家,用世界上最幸福的姿勢,合吃一碗熱騰騰的麵線。於是,那個車水馬龍的路口,也成了繁華市街上一個幸福的角落。

幸福的可貴,就在於它沒有貧富的差別。或者,幸福更為可貴的是:愈窮困的人,愈能夠對幸福有深刻的體會。

捱苦受累的時候,別忘了從另一個角度想想:難得的幸福,正與你相遇,別失之交臂。

【幸福宣言】

幸福,沒有貧富的差別。 甚至,愈窮困的人,愈能夠對幸福有深刻的體會。

本文摘錄自吳若權最新作品《擁抱幸福的自己》(圓神出版)

一位天使這樣說

一位天使這樣說

美麗的年輕人是天然形成,美麗的老年人才是藝術作品。

舌頭的重量微不足道,但少有人可控制它。

許多朋友進出你的生命,但是只有真正的朋友會在你的心裏留下腳印。

要操控自己,用你的頭﹔要指揮別人,用你的心。

生氣(anger)和危險(danger)只有一字之隔。  

如果別人背叛你一次 ,那是他的錯﹔如果他背叛你二次,那是你的錯。  

心胸遠大的人談理想﹔一般的人批評事情﹔心胸狹小的人道人長短。

上帝給每隻小鳥她的食物,但是他不會把食物丟到她的巢裏。

失去金錢的人,失去很多﹔失去朋友的人,失去更多;失去信心的人,失去所有。

你和我是朋友;你帶來另一位朋友,我們就有三個朋友,我們開始成為一個小組,就像一個圈圈 ,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坦白的友情

當我們對一個朋友付出很多感情,最後,大家的關係卻決裂的時候,我們會傷心地告訴自己,以後再也不要對朋友投入那麼多的感情。  

你愈把他當作知己,你對他的期待也愈高。

你愈付出感情,愈覺得有些事情是理所當然的為了利益而反目,那不值得可惜,經不起利益考驗,證明你沒有付出最真摯的感情。

為了一些原則和誤會而反目,那才是叫人難過的。

那麼,不如不要再對新相識的朋友付出感情。

然而,不付出感情,又怎可能交到朋友 ?

原來,問題不是我們付出太多感情,而是我們不願意坦白。

你以為不用說得那麼清楚,其實,是有必要的。

你以為不能那麼坦白,其實,有些事情無法解決時,坦白是最好的方法。

我以前不會這樣做,然而,為了不再失去我摯愛的朋友,我以後會坦白。

你不知道怎樣拒絕他的提議,不如坦白告訴他,而不是另外找藉口拒絕他。  

你不喜歡他對你做的一些事情,不如坦白告訴他。

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大可坦白說出你的看法。

坦白一點,你可能會交少一些朋友,但你會交多一些真正的朋友。


遺憾

你曾經買了一件很喜歡的衣服卻捨不得穿,鄭重的供奉在衣櫃裡;許久之後,當你再看見它的時候,卻發現它已經過時了。

所以,你就這樣跟它錯過了。  

你也曾經買了一塊漂亮的蛋糕卻捨不得吃,鄭重的把它供奉在冰箱裡;許久之後,當你再看見它的時候,卻發現它已經過期了。

所以,你也這樣與它錯過了。

沒有在最喜歡的時候上身的衣服,沒有在最可口的時候品嚐的蛋糕,就像沒有在最想做的時候去做的事情,都是遺憾。  

生命也有保存期限,想做的事該趁早去做。

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心願鄭重的供奉在心裡,卻未曾去實行,那麼唯一的結果就是與它錯過,一如那件過時的衣服,一如那塊過期的蛋糕。

《智慧小語》怒氣積壓的解藥良方是饒恕;而寬恕別人的過失,就是自己的榮耀。

(感謝媺玲師姐提供此文章,與大家分享)

Wednesday, October 27, 2004

沒有做不到的事

抱持樂觀心情,總會找到解決之道,平珩說。

文/劉宇青採訪

不滿六歲的小平珩在家裡煞有介事地「獨舞」。快速旋轉小小的身體,把自己轉得暈陶陶地,紅通通的臉頰上滿是笑意,絲毫沒有留意身邊的父親停駐在她身上的眼神。

「小時候我是個內向害羞的小孩,」新上任的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平珩笑著說,「我不擅言辭,卻愛發明很多肢體動作,轉得頭暈目眩的印象很深,也很開心。」

之後,平珩的父親平鑫濤送她到舞蹈班學芭蕾,然而,他做夢也沒想到,小女兒對舞蹈的熱情延燒得既遠且長,不但遠赴紐約大學修習舞蹈碩士,回國後,還一路成立皇冠舞蹈工作室、舞蹈空間舞團,擔任藝術大學舞蹈系系主任,忙得從早到晚不見人影。

「我其實一直在做我喜歡做的事,」平珩微笑著說,「在紐約時,我自覺不是一心追求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首席舞者,我樂於做第二好的舞者,也許第二好的舞者不適合站在舞台上,但正適合做藝術行政工作,幫助第一線的舞者完成演出。」

自認生性樂觀的平珩,並不畏懼行政事務的龐雜,「我的個性讓我凡事都能看到好的一面,這好的一面吸引我想去完成它。行政的瑣碎固然累人,但最終是表演作品的開花結果,這是令人欣喜的,」她說。

平珩曾在「舞蹈空間」某次演出的宣傳單上寫著:「我們是一個愛玩的舞團,但不是一個隨便玩的舞團……在過程中儘管常常得嘔心瀝血,但我們總在超越自我後,開開心心地將充滿喜樂的成果與觀眾分享。」

「表演藝術常常是在有了一個構想之後,還要花上冗長的製作時間才能完成的,」平珩認真地說,「其間繁雜的過程極容易磨損熱情,如果沒有樂觀的精神在背後支持,很可能就想放棄。」遇到沮喪時,平珩會告訴自己:「還不算太糟嘛,只要抱持樂觀,只要開心,沒有做不到的事。」

平珩記起念幼稚園時的一次陽明山之旅,玩著玩著竟掉入水池中混身濕透。一般的孩子遇到這種事,不是大哭,就是玩興盡失、臭臉相迎。但老師幫平珩將濕衣服晾在樹上,平珩心想,衣服等一下就會乾,又可以去玩了,小小心靈一點都不留陰霾,果真天性樂觀。

「有好心情,總會找到解決之道,」平珩深信不疑,「今天如果很難過,那麼等今天過完,明天就會好一點了。」

今年正好是舞蹈空間舞團成立的第十五週年,平珩在這個時候離開一手創辦的舞團,任職兩廳院總監,雖是為建立更大的藝術平台,給與更多表演團體演出機會,仍留給舞蹈空間諸多不捨。「她是我們重要的精神領袖,」跟隨平珩十二年的舞團經理路永宜說,「如果不是因為她的包容性強,舞蹈空間也不可能有如此豐富多元的表演作品問世。」

路永宜記憶中,好脾氣的平珩從不罵人,還常兼任舞團的接線生及清潔員,「她總是嫌我的東西亂糟糟,」路永宜笑著說,「可是她一整理後,我就找不到我要的東西了。」而平珩樂當接線生的習慣,在她接任總監職務後也被舞團團員竭力警告:「不行,絕對不行。」

在很多人眼中,平珩是標準的人如其名,因為她總是帶著自在的微笑,穩穩地將她該做的事項理得有條不紊,彷彿隨時隨地都將自己的身心靈調整在最平衡舒適的位置。然而平珩本人聽到這樣的說法,卻露出了很孩子氣的表情,半開玩笑地說,「我想,這大概是說我很沒個性吧。」

會帶給大家這樣的印象,平珩也大膽自我剖析,「可能是我反應慢吧,」她笑笑地說,「有些人會在第一時間做立即反應,但可能只聽到自己想聽的事,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常是這樣來的。而別人問我一件事,我不會馬上反應,我需要想一下,在想的過程中,有可能避開某些結果,例如在對方很激動的情況下,我的思考正好提供了緩和空間,問題可能更容易解決。」

儘管平珩平穩的處事風格令人心服,但進入藝術界眼中的聖殿--兩廳院,成為管理兩百人的總監,家人朋友還是不免為平珩擔心。父親平鑫濤心疼女兒的忙碌,丈夫林少岩則擔心平珩因位高權重而逐漸失去自我。「先生覺得我或許不是那麼容易變的,但他提醒了這一點,我自己就要特別留意,」平珩說,「我要求他,如果我有所改變時,要告訴我,但他說,這種緩慢的變化,恰恰是最難察覺的。」

「我自己並不認為自己會改變,」平珩堅定地說,「我所要做的,和之前我所做的並沒有多大差異,都是希望能為表演藝術盡一份心力,只是現在有更多同事和我一起完成這件事。」

平珩認為,台灣的表演藝術近二十年才開始蓬勃發展,之前都是致力於製作好的節目,現在應該是把好節目推廣出去。「我希望兩廳院成為一個平台,好節目要往中南部推,要向國外推,與國際間的藝術團體建立更多交流,」她愉悅地說。

上任兩個星期以來,平珩與同事們相處融洽,也漸漸適應偌大卻沒有半扇窗的總監辦公室。那個小時候轉著圈獨自陶醉的女孩,現在要用她的生命將藝術的圈圈畫得更大更廣……

(是的!抱持樂觀心情,總會找到解決之道。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也算是一種幸福)

流螢如線 - 陳幸蕙

流螢如線

文/陳幸蕙

仲夏之夜,南臺灣的小鄉村中,年輕的女人於操勞家務後的休閒裡,摘取晚香玉插在髮間。她喜歡把燈擰熄,半倚著門框,愛戀地看男人抱著月琴,在曬穀場上自得其樂地彈唱。

晚風中有泥土、青草、稻禾和稀薄的牛糞所混合而成的氣息吹來,野蛙嘹喨的鳴聲也零星地散布在廣大的田野裡。天空有一眉新月,竹林外是淺淺的水塘,水塘外是鴨寮、是菸葉田;而森森戟戟排列成陣的菸葉之外,則是那僅有的一條灰色小公路--這一切都是她所熟悉、令她心安的。而她,在這一切的中央,像黃土地上捲裹在層層深碧巨葉的包心一樣,有一種沒有野心的安全。

因此,仲夏安閒寧靜的夜晚,往往是一個土生土長、保守知足的鄉下女人,最能在渾沌中觸摸到人生幸福的時光。

捻熄昏黃燈光的室內,常可清晰地看見流螢。

這種自己攜帶照明用具的小東西,背負著一顆米粒大小的光點,在黑暗中四處穿梭。看久了,光點不再是光點,卻迤邐成一絲晶亮的細線。

滿屋的流螢如線,常令單純的女人在偶然微笑著回過頭來時,深為吃驚。她為眼前的景象所迷惑,卻又在迷惑中,模糊地覺得感動。

因為,她一生也只緊擁著那麼一個米粒大小的光點。在新婚之夜和婚後的第二天,她猶是被捧在掌心明珠,然而,當進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的第三日開始,她便必須卸下彩蝶似的嫁衣、晚霞般的胭脂和少女的所有輕夢,去做一個任勞任怨、終日操勞的樸素村婦了。

生命中最旖旎纏綿的一點記憶,是一點溫柔而微帶羞澀的光,她小心地收藏在心底,緊擁住它;而僅憑這一點光,她竟也能將之綿延成一絲亮線,在她往後做為孝媳、賢妻、良母的路上,照耀她辛勤的一生。

流螢之光如線,這是微妙的事實,年輕的鄉下女人,從它們身上隱約看見了什麼,泫然欲淚,卻又不能明白自己究竟看見了什麼,因為她並不知道她便是這個家族的一隻流螢,雖微弱,卻有光,其光成線。

但,實際上,她知不知道,也並不是重要的事了。

(流螢之光,從炫耀到平實,曾有歡喜也有著泫然。會發光的女人,是男人的最愛,也是全家的幸福)

高清愿訪談

高清愿,美國林肯大學榮譽法學博士、成功大學名譽博士、統一企業董事長。為人熱心公益,在發展企業之餘,不忘回饋社會。所經營的統一集團旗下包括遍布全省的7-ELEVEN便利商店、星巴克咖啡、康是美、萬通銀行、統一安聯產險等,是目前台灣數一數二的大企業。

你心目中最理想的一天是什麼樣子?

我的人生,可說是由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的工作所組成,如果從享樂的觀點而言,我從來沒享受過人生,可是我從不以為意,因為我把工作視為享樂,因此我認為工作的每一天都是最理想的一天。

有人說:「退休是人生的開始」,你認為呢?

有人認為,人過七十是件大事,我卻不以為然,因為在現代高壽社會中,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早就不攻自破。我已年過七十,卻隨時自省,且希望對社會有所貢獻,在整體定位上,是社會的資產而非負債,這才不致被人批評為老廢物。回顧我近七十年來的歲月,主要是由工作、責任與感恩交織而成的,這條路走來無論是崎嶇或平順,我均甘之如飴,堅持到底,未來的日子,亦復如此,這就是我的人生。

你在文章裡曾提到「世事何需多計較,神仙自有大乘除」,你人生中也有這樣的體悟嗎?

我個人以為,一個人成就的高低,乃至身體健康的好壞與其心胸是否寬闊,有直接的關係。我樂觀,神經線粗,踏入工商界以來,凡事多能兼容並蓄,從不曾有過占人便宜的念頭,遇有不愉快的事,也不會記恨在心,活得既磊落又坦蕩。一個人一生,要做的事實在太多,過於計較眼前瑣碎的小事,就是讓更多重要的事,不知不覺在指縫間溜走,喪失了機會。

令慈帶給你最大的影響為何?

我畢生不敢忘懷的,就是母親生前的教誨。從小母親告誡我長幼有序,重視輩分與倫理,長我一輩的親人,無分年齡與身分,絕不能直呼其名。

母親的身教,更是讓我點滴在心頭。台灣光復後不久,母親與我搬到台南謀生,當時鄉下偏僻地區的鄉親若罹患重病,都前往台南看病,母親為體恤及減輕貧病鄉親的負擔,家裡空出一間房讓他們住進來。家中只有兩間房,僅以一扇紙門隔開,每當親友病痛纏身,呻吟不止時,我們根本無法入睡,但母親的態度始終如一。母親對貧病鄉親的這份用心,成為日後我待人行事的基本準則。

母親給我的另一個影響是「品德」。自小在母親以身作則教導下,特別注重品德,它亦成為我今日用人的關鍵。經營企業,我素來強調用人以「德」,我所欣賞的部屬,首要條件是品德、操守一流,私生活嚴謹。

母親已過世多年,但她生前所教誨的點點滴滴,成為我最大的資產,這些無形的資產,也使我在人生的旅途上,得以通行無阻。

在你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捩點是什麼?

進入新和興是我人生一個最重要的轉捩點,如果是在學校,吳董事長就算是我的老師,在企業界,他則是我的師父,父母對我有養育之恩,「修齊哥」對我則有栽培的恩情。吳氏兄弟以身作則、敬業、嚴以律己、生活樸素、行事一絲不茍、待人誠懇、厚道,耳濡目染之下,台南幫的第二代,與其旗下各企業始終正派經營,形象端正。這也是影響我做人以身作則、處世公正無私無我、正派經營等習性的最大典範。

你所經營的產業充滿流行和便利,你如何讓自己隨時跟上時代脈動?

我認為不管時代如何進步,若是別人做不來,唯獨你能做到,你就穩操勝券。我的經驗是唯有在最困難處,才能得到商機。同時我認為充分授權,讓部屬有充分發揮的空間,才能創新求進;我要求同仁有話直說,下情要能上達,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改善問題,如此企業的經營才能跟得上世界一流的水準,才能永續經營。

你認為台灣最需要的是哪一種精神或共識?

我認為應該要從失敗中找啟示。近年來全球景氣低迷,再加上外界對國內經濟前景持保留態度,市場信心不足,目前業界瀰漫一股懷憂喪志的低氣壓,充斥著失敗主義的氣氛。

但我認為,跌倒撿到「步」,意思是說,一個人在失敗中,往往能找到反敗為勝的啟示與方法,因此我認為台灣最需要這種不怕失敗的精神與共識,今天的大環境,不盡如人意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路是人走出來的,不景氣時還能鬥志昂揚地開啟事業的一片天,方能顯現出自己的經營本事與求生意志。

你做過最瘋狂的事是什麼?

其實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若說真有的話應該是三十七年前創立統一企業吧。

你認為我們的社會應該為青少年做些什麼?

在工商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互動,存在著現實利害,我想,人與人相處,若能多分關懷、祝福與助人之心,少分妒忌,凡事多從好處來思考,這個社會,將會更人性化與更多溫情。

你幸福嗎?

我是台南鄉下出身,家風簡樸,個人始終認為,賺錢在達到衣食無虞,且無後顧之憂後,就該知福惜福,不應再計較個人的私利,這時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幫助別人,把小我的快樂擴及至大我,讓更多的人也分享到這份快樂。只要能夠為股東、社會、國家盡心力,我就會全力以赴,絕不輕言放棄。我覺得人生充實相當有意義,原因之一就是貫徹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賺錢哲學。

我認為我是幸福的,能隨時隨地幫助別人,而且我生氣不過夜,學習彌勒佛袒胸露腹,大度能容,容東容西,於人無所不容,開口便笑,笑東笑西,凡事付諸一笑,海闊天空。

(讓我們一起來學彌勒佛,但是不要袒胸又露腹。彌勒佛大肚能容,容盡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盡天下可笑之人。「度大口笑,海闊天空」,這不也是上人所說的「量大福大,輕安自在」嗎?)

Tuesday, October 26, 2004

時 間 管 理

時間是寶貴的資源, 能夠關注及有技巧地管理它, 處事便可得心應手. 以下20個時間管理小點子和你分享:

1《儘早開始》
.西方諺語說︰「早起的鳥才有虫吃」。
(Get an early start)

2《定下限期》
.確定時限,促使工作加快完成。
(Develop and defect the deadline)

3《善用電話》
.打電話前組織好所說的話。
(Avoid the telephone trap)

4《在[最佳]時間處理最困難的工作》
.每人都會有某個時段是自己的最佳狀態,認定這時段,處理困難項目。
(Handle toughest tasks at "Prime Time")

5《有紙筆,好幫手》
.培養經常有紙筆在手的習慣,隨時可作記事。
(Acquire the pencil and paper habit)

6《聆聽的藝術》
.用心聆聽,做好雙向溝通。
(Develop the art of listening)

7《尋找更快處事途徑》
.處事更快,可助減低壓力。
(Find a quicker way)

8《使用編排優先次序文件夾》
.把工作分好先後,必先完成重要項目。
(Use priority folders)

9《學習說「不」》
.珍惜時間,處理更重要和有意義的事。
(Learn to say “No”)

10《保持思想開明》
.接受新事物,新觀點。
(Keep an open mind)

11《工作時工作》
.分析自我生活程序,檢討浪費時間的地方。
(Work during work hours)

12《K.I.S.S.》
.精簡書信、講話和會議,扼要重點更勝一籌。
(Keep it short and sweet)

13《避免書桌混亂》
.不要一輩子在找東西。
(Avoid cluttered desks)

14《獨處求靜》
.有助集中精神,清晰思維。
(Find a “concentration hide-away”)

15《委派和跟進》
.不要一人獨攬工作,別人做的不一定比你差。
(Delegate and follow-up)

16《決斷處事》
.避免擔擱拖延,方可控制時間。
(Be decisive)

17《不必事事十全十美》
.不必要的「完美主義」倒不如「完成目標」。
(You needn’t be perfect)

18《控制文件堆積》
.往來文件,必須迅速處理,妥善安排。
(Control the paper jungle)

19《良好計劃》
.清晰思路,計劃周詳,便可勝券在握。
(Good planning)

20《監察時間管理意識》
.提高自律性,強化效率和效果。
(Monitor your time management attitude)

給生活一點激動

我一位扶輪社朋友,常常在我們面前說,他有四個女兒。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他有三個女兒,他是把他太太也當作女兒般的呵護著。

最近這位朋友臥病 ,我們去醫院看他。告辭時他太太送我們到病房門口,我們 告訴她:「自己的身體也要多保重,不須這樣跡近二十四小時地陪在他身邊。」她太太對我們說:「他照顧了我一生,我就只這麼幾天辛苦一點,又算得了什麼?」

都結婚超過三十年的夫妻了,還會彼此說出那麼「肉麻」的話,足見他們鶼鰈情深,今我們十分感動。

曾經在廣播公司擔任過台長的廣播名嘴李寶淦先生,有一次對我說:「我和我內人,一個生肖屬虎,一個屬馬,我們就這樣馬馬虎虎地過了三十多年。」簡單的一句話,道盡了夫妻間相處的大學問。

把妻子當女兒的那位朋友,從不吝惜給太太讚美,而對於他的三個女兒,他也總是把她們當成還是幼稚園大小那樣.從不曾對已經二十多歲的女兒,擺出一副「父親的威嚴」。李贊淦先生說,他從不曾和太太吵過架,他認為夫妻之間沒什麼好爭的,「馬馬虎虎」就不會傷感情。

中國人似乎不像洋人那麼熱情,把「我愛妳」掛在嘴上,卻不知,甜蜜的話語,正是幸福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凝劑。我寧可我的家人偶爾可以對我撒撒嬌,而不是那麼地「相敬如賓」。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像我前面講到的這兩個例子那麼幸運。例如丈夫外遇這件事,婚姻專家的剖析,不外是男人飽暖思淫,而女人一定也是有缺點,才不能抓住丈夫的心。這種各打五十大板的標準答案,等於沒說一樣。

我倒覺得,一個家庭中的成員,如果能多設身處地地去體諒對方,那就不妨多給對方一些「甜言蜜語」,而少一點「評理講道理」。年紀大了以後的夫妻是否需要在人前保持「尊嚴」呢?答案是否定的。多一點浪漫,甚至於可以比年輕人更大膽,生活本來就需要時時注入一點「激動」!

摘自聯合報88.11.15

Monday, October 25, 2004

不動

藥山禪師門下有兩個弟子,一個叫道吾,一個叫雲嚴。一天,大家坐在郊外參禪,看到路旁有棵樹長得很茂盛,綠意盎然;而另一棵樹卻枯死了,於是藥山禪師就想試探兩個弟子的功行。

先問道吾:「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道吾答:「榮的好!」

再問雲嚴,雲嚴卻說:「枯的好!」

這時正好走來一個沙彌,藥山就轉而問他: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

沙彌說道:「榮的任它榮,枯的任它枯。」

心的最高境界只有兩個字:不動。

氣壓計

話說在美國的某所大學,在舉行過期末考後,老師打算將其中一名學生的物理科評定為零分,而這名學生卻堅決認為他應該得到滿分。兩人互不相讓沒有結果。最後雙方達成協議,決定委請另一位公正的老師來裁決。

這位被委任的老師首先要了解一下試卷的內容,原來,試卷上的的題目是這樣的:「試說明如何利用氣壓計測出一棟大樓的高度。」那名學生的答案是:「將此氣壓計攜至大樓頂端,繫上一長繩,然後將氣壓計垂放至街道上,再將其收回。測量所用繩子之長度,則此長度即為大樓之高度。」

看完之後,他覺得這位學生的回答完整而正確,的確有充足的理由得到滿分。這位老師繼而又想,高分應該代表這名學生在物理學能力上的一種肯定,而他的答案卻顯然不能證明如此,於是他建議給這位學生另一次做答的機會。

這一次,他有六分鐘的時間回答問題。老師並且一再提醒他,答案中必須包含物理學方面的知識。過了五分鐘之後,他的答案仍然一片空白。老師問他說是不是準備放棄了。他抬起頭來回答說:「不!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許多不同的答案。我只是在思考一個最佳的答案。」

在最後一分鐘裡,他一口氣寫完了答案。

他的回答是這樣的:「將氣壓計拿到大樓頂端,身體貼近屋頂邊緣,拋下氣壓計,用馬表計算落地的時間。然後利用公式S=1/2at^2,即可算出大樓的高度。」

原任的授課老師看完答案後一陣苦笑,決定投降。而那位委任的老師,則給了這位學生接近滿分的成績。

在離開辦公室之時,那位受託的老師突然想起這名學生曾提到他還有許多不同的答案,於是又將他找來,問他到底是些什麼答案。學生回答說:「沒錯。還有許多方法一樣可以測出大樓的高度。舉例來說,你可以在大晴天將氣壓計拿到室外,量出氣壓計及其影子的長度,再量出建築物影子的長度,利用簡單的比例關係,即可計算出建築物的高度。」

聽完後,老師說:「很好,那其它的呢?」於是他又繼續回答說:「有一個非常基本的計算法,我想你會喜歡的。只要拿著氣壓計沿著階梯而上,一面沿著牆壁用氣壓計的長度為單位,畫下記號。最後,計算一下這些記號的數目,即可得到大樓的高度,這是一個非常直接的方法。當然啦,如果你希望用一個較複雜的方法,可以將氣壓計繫於繩子的末端,當作鐘擺一般擺動,然後分別在街道,以及樓頂測出其重力加速度,利用此差異即可求出大樓的高度。」

最後他下結論說,還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解決此一問題。也許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帶著氣壓計去敲管理員的門。當管理員出來應門時,對他說:「管理員先生,我這兒有個很棒的氣壓計,如果你願意告訴我這棟大樓的高度,我就把它送給你。」

這時候,老師忍不住問他說:「你難道真的不知道這個問題的正確解答嗎?」他承認說知道,但他接著說:「從小到大,我已經厭倦老師不斷教導我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使用『科學的方法』,而不是教導我們去認識事物的構造與本質。因此,我才以這種玩笑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抗議。」

讀完這段故事,相信念過國中理化的人都會莞爾。如果我們國家的學生拿到這道題目,會如何做答呢?而老師看到這類不按常理的答案,又會如何處理呢?

長期僵化刻板的教學方式,不知扼殺了多少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從事教育工者,可不深思乎?

(此篇文章讓我想起大學時期的一位電機系同學 - 「倒行者」。他在在校園裏一直是倒著走,上課時,始終是搬著桌椅在教室外窗戶旁聽課,再難的計算考題他都把已答好正確的答案劃掉,然後再寫了一些沒有人看的懂的計算式。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他一直是那麼的孤獨、無奈、忿怒?出國不久後,輾轉聽到他往生的消息。一個聰明卻極端的人,若沒有正確的引導,往往是悲劇的產生)

Sunday, October 24, 2004

貧婆供佛─「印」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貧婆供佛─「印」

行走慈濟菩薩道,要努力超越凡間的凡夫心,不要在人我是非上自我障礙。「人大多是『菜籃裝水』──邊走邊漏。佛教中言,人生一大煩惱就是『漏』,好的東西留不住,總是任它流走;修行的目標就是要『漏盡』,煩惱無明要令其流走,好的妙法則要留住。」

人與人相互關懷、彼此幫助,是人類未來的希望。上人以慈濟人到多明尼加賑災時,於當地一面牆上的基督教話語:「世間沒有窮到無法布施的人。」來呼應佛教也有同樣觀點的故事。上人說,僧是福田僧,意謂供養有修行的出家人,就是在為自己種福。以前有位迦葉尊者,出外托缽時遇到一位貧婆,尊者向她托缽,但她悲嘆說自己也很想供養,但卻貧到一無所有,能拿出什麼來供養呢?

「只要你想供養,你身上穿的衣服,可以撕下一塊來布施,這也是供養。」尊者說。貧婆疑慮著:只是破衣罷了,一塊破布能有何用途?尊者誠懇地表示:「若能拿出最虔誠的心,這就是真正的供養。」貧婆聽後很歡喜,就供養尊者一塊破布。此事為佛陀知悉,他讚歎貧婆在一無所有的情形下,能捨布塊,真乃功德無量。「以後我的弟子們所穿的衣服,必須有老婆婆的一番心意。」從此,出家人不論穿何種衣物,都會在衣領後縫上一塊布,這塊布就叫「印」,用以表示感念貧婆的布施。

上人教大家要以農夫自許,勤於撒種;而種子既已種下,就要除草、灌溉、施肥,才能成長茁壯。「田裡的雜草要除去,就如同心地上的無明煩惱要消弭一樣。所以,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應勇於投入人與事中去經歷。針對日常之人事,可以省思自己在待人時,是以何種心態?若能出以真誠的愛與人相互關懷,如此就會感動很多人。」


雖是世紀末令人擔心,上人仍提振大家的精神說:「在世紀交替之時,天災人禍頻仍,想要有好的新世紀展現眼前,則現在的腳步就要站穩,才能『準備在現在,發揮在未來』。我們不能放鬆今日的時間,也不能放鬆現在的機會。慈濟慈善工作目前正推動到國際間,希望建設『慈濟地球村』,就要大家發心立願做一位用心耕種的農夫。」

(感謝慈捷師姐提供此文章。發心立願共創人類地球村)

Saturday, October 23, 2004

大愛無國界

http://www.engineerswithoutborders.org (Engineers Without Borders - USA)

http://www.ewb-international.org/ (Engineers Without Borders - International)

http://www.engr.umd.edu/ewb/sdresources.html (Engineers Without Borders - UM, College Park Chapter)

(除了修身養性、吃齋念佛、鍛鍊金鋼不壞之身外,若能走進苦難的人群,人活的不是更有價值嗎?)

活在當下

人生無常,當下最真

一位企業家談及他的生死觀。他說,他曾生過大病,住過加護病,在生死一線間被拉回人間。從此思索著:「我還有什麼是還沒做,要及時做?」他說:「現在我的每一天,都過得很感恩的生活。以前怕死,之後不怕了。像前些時候常摔飛機,我卻照樣搭飛機來去國內外。事業上越來越放下,志業越來越提起。」

他從死亡邊緣回來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回饋社會。他說:「真正的歡喜,是親身投入。」

Michael Landon 曾說過一段深具寓意的話:「在我們一出生時,就應該有人告訴我們:你以朝向死亡前進。那麼我們就會全心全意好好的生活,善用每一天和每一分鐘。」

時間,由無數個「當下」串在一起。每一瞬間、每一個當下,都帶有有恆的種子。抓住每一個當下,人生了無缺憾。

許多人一心想活得長壽些,我不知到你怎麼想,但我認為,與其活得長,倒不如活得好。重要的不是你活了多久,而是你活得「好」;重視生命的「亮度」而非長度。

套一句Bernad Jensen的話:活得夠長,不一定活得夠好;但是活得夠好,就是夠長了。

有些時間專家建議你,假裝自己只剩下七天生命,那麼你將如何安排?和誰共度?多半的回答是:
「如果我只剩七天,我會告訴XX我對他的愛。」

「如果我只能活七天,我要坐在海邊,欣賞夕陽……」

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做些使生命更完整的事,而且也都意識到這件事的迫切。那麼,還等什麼呢?為什麼要等到只剩下「最後」的七天,才願意去做這些事?為什麼不現在就做?

----------------------------------------------------------------

幾年前,在一所大學的開幕典禮中﹐可口可樂的執行長(CEO) Brian Dyson,講到生活與工作的關係:

想像生命是一場不停丟擲五個球於空中的遊戲。這五個球分別為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心靈。而且你很努力地擲著這五個球,不讓它們落地。很快地你會了解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如果你不幸失手落下它,它還是會彈回來。

但是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這四個球是用玻璃做成的。一旦你失手落下,他們可能會少了一角,留下無法挽回的記號、刻痕,損壞,或甚至碎落一地。他們將永遠不會跟以前一樣。你必須了解這個道理,並且致力為平衡你的生命而努力。但要怎麼才做得到?

別拿自己和他人比較,這只會降低了你原有的價值。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特別。別人認為重要的事不是你該列為遵循的目標。只有你才知道什麼最適合你。不要將貼近你的心的人事物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你必須將他們視為你的生命一般好好地抓牢他們。沒有他們,生命將失去意義。別讓你的生命總在依戀過去種種或是寄望未來中逝去。如果你活在每個當下,你就活出了生命中的每一天。

當你還能給予的時候別輕言放棄。只要你不放棄,就有無限延伸的可能。別害怕承認你並非完美。正因如此,我們才得以藉由這脆弱的細絲緊密地串綁在一起。

別害怕遇到危險。正因如此,我們才得以藉由這些機會學習勇敢。別拿愛太難找到當藉口而緊閉你的心門。最迅速找到愛的方法就是散佈你的愛;最快速失去愛的方法就是緊緊地將守著你的愛不放;維持愛最好方式就是給它一雙翅膀。

莫要匆徨地過著你的一生,那匆徨讓你忘了曾經到過哪裡,也讓你忘了你要去哪裡。

莫忘記,情感上最大的需要是去感恩。

莫害怕學習。知識沒有重量,它是可以隨意攜帶的寶貝。莫漫不經心地地蹉跎光陰或口無遮攔。時間與言詞兩者都是,一放便收不回來。

生命不是一場賽跑, 而是一步一腳印的旅程。 昨天已是歷史, 明天尚是未知,而今天則是一個上天的禮物:那就是我們為什麼稱它為「現在」(Present) 的原因。

如果你活在每個當下,你就活出了生命中的每一天。

是誰種的蘋果林

當他仰望這片山野中茂盛的蘋果林,不禁目瞪口呆,究竟是誰?種下了這片蘋果樹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曾有這樣一個故事。

據說有一位住在深山中的農民,時常感到環境艱險,難以生活,於是,四處尋找致富的好方法。

有一天,一位從外地來的商販,給他帶來了一樣好東西,雖然在陽光下,那只是一粒粒不起眼的種子。但據商販講,這不是一般的種子,而是一種叫做蘋果的水果,只要種在土壤裡,種上二年時間後,就能長成一棵棵蘋果樹,結出好多的果實,拿到市集中,可以賣好多錢呢。


農民在欣喜之餘,急忙將種子小心收好,但隨即腦海裡就湧現出一個問題。既然蘋果這麼值錢、這麼好,會不會被別人偷走呢?於是,他特意選擇了一個荒僻的山野,來種植這種頗為珍貴的蘋果。

經過近二年時間的辛苦耕作,澆水施肥,小小的種子,終於長成一棵棵茁壯的果樹,並且,結出累累的碩果。

這位農民看在眼裡,喜在心中。嗯,因為缺少種子的緣故,果樹數量還比較少,但結出的果實,也肯定可以讓自己過上好一點的生活。他還特意選了一個好日子,準備在這一天,摘下成熟的蘋果,然後挑到集市上,賣個好價錢。

當這一天真得來到時,他非常高興,一大清早,便上路了。但當他氣喘噓噓的爬上山頂時,心中猛然一驚,那一片結出紅燦燦果實的蘋果樹,竟然被外來的飛鳥和野獸們吃個精光,只剩下滿地的果核。

想到這幾年的辛苦勞作,和熱切盼望,他不禁悲從心來,大哭起來。他的致富夢,也就這樣破滅了。在隨後的歲月裡,生活仍然艱苦,他只能苦苦支撐下去,渡過了一天又一天。

不知不覺之間,幾年的光陰,如流水般流過。有一天,他偶爾間又來到了這片山野。當他走上山頂後,突然愣住了,因為在他的面前,出現了一大片茂盛的蘋果樹,上面結滿了累累的果實。

這會是誰種的呢?在疑惑不解中,他思索了好一會兒,才發現了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答案。

原來這一大片蘋果林,都是他自己所種的。就在幾年前,當那些飛鳥與野獸們吃完蘋果後,就將果核吐在旁邊,經過幾年來的生長,果核裡的種子,竟然慢慢發芽生長,終於長成了一片更加廣闊的蘋果林。

現在,這位老農再也不用為生活發愁了,這一大片林子中的蘋果,足可以讓他過上溫飽的生活。只不過,他轉頭一想,如果當年那些飛鳥與野獸們,沒有來吃這小片蘋果樹,今天,就肯定無法形成這麼一大片森林了。
 
或許放棄與損失,在許多情況下,並不是錯誤的決定,最終還會讓自己獲得更多。

這不僅是這個老農的領悟,也更是生活的哲理。

Friday, October 22, 2004

Patuxent Research Refuge Hiking on 10/31/04


Just a reminder. The next hiking is scheduled on 10/31/04, weather permitting. Please use your own judgment (i.e., cancellation, plan, etc.) for this trip.

Several instructions/suggestions to 10/31's Patuxent Research Refuge hiking:

1. The trails, parking, gift shop, and wildlife observation museum are free to the public. A plenty of parking spaces in front of the Visitor Center are available.

2. Everyone is welcome (no ages limitation) to this relaxing outdoor activity. No obligation to complete the whole schedule.

3. Please bring your own lunch and water. Extra for share is also welcome.

4. Please always stay in a group.

5. Please wear light long sleeve, pant and hat for hiking. Bring "OFF", if you are sensitive to insects.

6. Car pool is a good idea. Please check with your folks for the ride.


The following are the tentative schedule and direction to the park:

9:30 a.m. - 10 a.m. - Meet at the Visitor Center (there is a wildlife observation museum in the Visitor Center, gift shop, free trails map, workshop schedules, etc.)

10 a.m. - 10:30 a.m. - Museum visit at your own pace

10:30 a.m. - Noon - Hiking around Cash Lake

Noon - 1:00 p.m. - Lunch and back to the Visitor Center

1:00p.m. - 4 p.m. - "Creep Critters" Halloween Event at the Visitor Center

Come learn about "creep" wildlife (snakes, spiders, bats and more). This Halloween with live animals, exhibits, crafts and fun activities is for all ages. Discover for yourself if wildlife is as scary as you think.

More details on the Patuxent Research Refuge hiking on 10/31:

Location:

In the heart of the Baltimore-Washington Corridor, the National Wildlife Visitor Center is located off of Power Mill Road, 2 miles east of the Baltimore-Washington Parkway, Just south of Laurel, Maryland.

Hours: 10:00 A.M. to 5:30 P.M. everyday

Admission Cost: All exhibits are free to the general public.

Fore more information:

National Wildlife Visitor Center mailing address:

Patuext Research Refuge
10901 Scarlet Tanager Loop
Laurel, MD 20708-4207

Phone (301)497-5760

Introduction:

The largest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enter in the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The unique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facility is located on the 12,750 acre Patuxent Research Refuge. The Visitor Center is design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knowledge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role of wildlife research in preserving the earth's vital resources. Interactive exhibits focus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migratory birds routes, wildlife habitats, and endangered species recovery efforts. Surrounding forests, lakes and trails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wildlife-oriented recreation, educational programs and group tours.

Direction: (from Rockville, Virginia, Washington DC):

Baltimore-Washington Parkway (I-295N) to the Powder Mill Road Exit
East on Powder Mill Road for approximately 1.9 miles
Turn right into the Visitor Center entrance
Approximately 1.3 miles to the Visitor Center parking lot

We will meet at the Visitor Center, between 9:30 A.M. and 10 A.M. and spend a half hour in the museum, then choose a trail for hiking.

Shall you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s to this hiking, please call me.

See you on 10/31!

Howard

 Posted by Hello

嘴裡的巧克力

I am melting when you touch me,
said the chocolate to my mouth.

巧克力對我的嘴巴說:
當你觸碰到我的時候,我已經融化了。

----------------------------------------------------------------
泰戈爾詩集英文:

My heart is like the golden basket
of kiss, said the sunset cloud to the sun.

晚霞對著落日說:「我的心讓你輕吻過後,
便似一個黃金寶箱了。」

上帝的獎賞

1963年,一位叫瑪莉﹒班尼的女孩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因為她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麼她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誇獎,而那個什麼都不干,只知搗蛋的戴維(她的弟弟)得到的卻是一個甜餅。

她想問一問無所不知的西勒﹒庫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嗎?為什麼她在家和學校常看到一些像她這樣的好孩子被上帝遺忘了。

西勒﹒庫斯特是《芝加哥論壇報》兒童版「你說我說」欄目的主持人,十多年來,孩子們有關「上帝為什麼不獎賞好人,為什麼不懲罰壞人」之類的來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當拆閱這樣的信件,他心裡就非常沉重,因為他不知該怎樣回答這些提問。正當他對瑪莉小姑娘的來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時,一位朋友邀請他參加婚禮。也許他一生都該感謝這次婚禮,因為就是在這次婚禮上,他找到了答案,並且這個答案讓他一夜之間名揚天下。

西勒﹒庫斯特是這樣回憶那場婚禮的。牧師主持完儀式後,新娘和新郎互贈戒指,也許是他們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許是兩人過於激動,總之,在他們互贈戒指時,兩人陰差陽錯地把戒指戴在了對方的右手上。牧師看到這一情節,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經夠完美的了,我想你們最好還是用它來裝扮左手吧。」西勒﹒庫斯特說,正是牧師的這一幽默,讓他茅塞頓開。

右手成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沒有必要把飾物再戴在右手上了。同樣,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為他們已經非常完美了嗎?後來,西勒﹒庫斯特得出結論,上帝讓右手成為右手,就是對右手最高的獎賞,同理,上帝讓善人成為善人,也就是對善人的最高獎賞。

西勒﹒庫斯特發現這一真理後,興奮不已,他以「上帝讓你成為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獎賞」為題,立即給瑪莉﹒班尼回了一封信,這封信在《芝加哥論壇報》刊登之後,在不長的時間內,被美國及歐洲一千多家報刊轉載,並且每年的兒童節他們都要重新刊載一次。

前不久,一位中國人不知在什麼地方發現了這封信,讀後,他通過國際互聯網在《芝加哥論壇報》的網頁上留言,說:「中國民間有一句古話,叫『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曾經對惡人遲遲得不到報應感到迷惑不解。現在我終於明白,因為讓惡人成為惡人就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

Thursday, October 21, 2004

眼淚的代價

我只是想做就做了,因為在做的時候,讓我有活著的感覺。

活著的定義是什麼?每個人都不同,我的答案是愛與被愛。

但是在愛之前,從複雜回返簡單,才能氣定神閒、心安理得;在愛之前,一定要有尊嚴,才能有我想望的真愛、真快樂,而這尊嚴包括我給自己、以及對別人的愛的尊重,能坦蕩於心,過去走的這麼多路才有意義,才對得起自己、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人魚》裡面的主角洛桑也是一樣,她同樣糾纏在兩段猶如生命共同體的感情之上,一個賦予她生,一個賦予她死。愛是什麼?我只是不想變得更骯髒,當我面臨它的時候,我希望自己能給自己力量、給別人力量;我希望我喜歡自己、喜歡愛別人的自己、喜歡別人愛中的自己,我只是希望終有一天,我能夠有勇氣伸出手,開門,走出黑暗之房,還我眼淚的代價。


態度的魔力

[態度]是一件奇妙的東西,它會產生神奇的力量。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實驗,證實了[態度]的魔力。

若干年前,羅伯特博士在哈佛大學主持一項為期六週老鼠通過迷陣吃乾酪的實驗,其對象是三組學生與三組老鼠。

他對第一組學生說:「你們太幸運了,因為你們將跟一群天才老鼠在一起。這群聰明的老鼠將迅速通過迷陣抵達終點,然後吃許多乾酪,所以你們必須多準備些乾酪放在終站。」

他對第二組學生說:「你們將跟一群普通的老鼠在一起。這群平庸的老鼠最後還是會通過迷障抵達終點,然後吃一些乾酪。因為牠們智能平平,所以期望不要太高。」

他對第三組學生說:「很抱歉,你們將跟一群笨老鼠在一起。這群笨老鼠的表現會很差,不太可能通過迷障到達終點,因此你們根本不用準備乾酪。」

六個星期之後,實驗結果出來了。天才老鼠迅速通過迷陣,很快就抵達終點:普通老鼠也到達終點,不過速度很慢:至於愚笨的老鼠,只有一隻通過迷障抵達終點。

有趣的是,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天才老鼠與笨老鼠,她們全都是同一窩的普通老鼠。這些老鼠之所以表現有天壤之別,完全是因為實驗的學生受了羅伯特博士的影響,對他們態度不同所產生的結果,學生們當然不懂老鼠的智商,然而老鼠知道學生對牠們的態度。

此一實驗證明了態度的神奇力量。因此,一個人要成功,除了努力之外,必須具備下列的正確態度:

  .對自己的態度:認識自己,忠於自己,喜歡自己。
  .對他人的態度:相信人性本善,喜歡別人。
  .對公司的態度:忠心耿耿,引以為傲。
  .對產品的態度:物超所值,值得顧客花錢來買。
  .對推銷的態度:愈擅長推銷者,愈能成大事。
  .對顧客的態度:處處為顧客著想,滿足他們的需求。
  .對未來的態度:實事求是,相信明天會更好。

Ps:成功的首要條件,是認為自己一定會成功。

轉載自:長榮生命教育網站

Wednesday, October 20, 2004

將挫折化做成長的養分 - 吳若權

◎當挫折成為過去,會變成是美好的成長經驗

人生裡,有很多曾經讓我們痛不欲生的失敗經驗,考試沒有錄取、被老闆炒魷魚、投資慘敗、戀人要求分手、甚至親人驟然離世……事過境遷以後,傷口結疤了,我們都將因痛苦而重生。

當時的確是很嚴重的挫折啊!但如今成為很美好的成長經驗。

對於曾經跌倒的人來說,摔下的當時,的確會失去一些東西,痛過、哭過,但只要能從原地爬起來,甜美的成長滋味,常讓人把痛苦也當作享受,甘之如飴。漸漸地,對那個叫做「挫折」的經驗,有了全新的體驗。

也許,真實人生的我,並不如朋友想像的那麼好。譬如:我做行銷顧問的工作,偶爾也會碰到很難溝通的客戶,一直教他不要做那項投資,他偏偏不聽,結果賠了幾百萬之後,又怪我當時沒有以「盡一切努力封殺」的態度阻止他。乍聽他的抱怨,我比他還難過。但為了不讓他有「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感受,我也只能收拾起專業的腦袋,以無限悲憫的心情,陪他散散心。

每年我會出版幾本不同類型的新書,不論寫作題材或行銷包裝,我都想做各種不同的嘗試,其中有些能夠達到預期中的效果,也有些並不被讀者接受。

我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情況,大致上還不錯!但說實在的,難免也有因為溝通不良而臉紅脖子粗的時候。

當時,我一定會覺得難過,但還說不上是很大的挫折。仔細回想起來,我沒有比別人偉大,所擁有的能耐也和一般人差不多。但我習慣在有心去做的事情上,盡一切努力,預估可能的危機。掌握七成的勝算,忍受三分的風險。

對於可能的結果,不論是好是壞,都做好準備。既不強求,也不悲觀。沒有高到近乎「非份之想」的期望,也沒有低到「縱容懶散」的標準,所以,很少有受到巨大挫折的感覺。

就算失敗,在檢討出自己的缺失之後,就不覺得意外,當然也就算不上是太巨大的挫折。或許在面對失敗的當下,我的確會感覺痛苦難過,但總是立刻換個念頭,不斷提醒自己:「要從中反省,記取教訓。」畢竟,遭受挫敗的損失已經夠大了,我一定要學到一些寶貴經驗,否則,豈不是虧得更多啊!

仔細想想:這就是成長的收穫吧!漸漸地,我已經培養出對挫折感到難過的免疫力。並非我的人生沒有挫折,而是這些挫折不會讓我難過太久,我不會讓它「卡」住我,反而要它賠償損失!當然,挫折不會自動給我補償,而是要我自己向它學習,從這些經驗中得到下一次可以不再受挫的智慧。

◎只要能從失敗中吸取經驗,都會得到成長

反過來觀察身邊那些經常「覺得」受挫的朋友,他們常因為自己準備不夠充分,或方法不對,也可能是對目標的期望值,遠大於自己所能努力的範圍,而對結果感到不滿意。失敗後又不能記取經驗教訓,只會怨天尤人。

他們在乎的是自己受挫的感覺,並且抓著那份感覺不肯放手,甚至跟那份感覺耗到精疲力竭才肯罷休。到處嚷嚷誰對不起他、想當初若怎麼樣今天就不會怎麼樣……於是,不停和挫折感糾纏在一起,作困獸之鬥。

要避免和挫折感攪和在一起,最好的方法是逼自己趕快離開那個情境。不妨找些不相關的事情,讓自己忙起來。離開那個失敗經驗一段時間、一些空間之後,再想想:我可以從失敗中,學到什麼?這種思考方式,會讓你的收穫比失去的更多!

失敗不等於挫折,失敗之後不一定要保留挫折。只要能從失敗中吸取經驗,都會得到成長。畢竟,挫折只是一時,成長卻是永遠。與其說想忘記挫折,不如說不要白白遭受挫折,應該積極把挫折轉化為成功的動力,將挫折化做成長的養分。從失敗或挫折的經驗中,累積未來成功的勝算。

從這個觀點看來:挫折,有助於創造自己的價值。關鍵就在──遭受挫折之後,是否能夠勇敢而快速地採取正面的行動力!成功與失敗,不完全是對立的關係,只要能夠把挫折化為成長的養分,失敗的經驗,可以累積智慧,幫助你下一次成功。

正如同快樂和痛苦,並非永遠誓不兩立的感覺,也不一定是相對地存在,只要裡心甘情願去承擔,處理痛苦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快樂。

本文摘錄自吳若權作品《創造自己的價值》

【超值觀念‧自我實踐】
一帆風順的人生,雖然美得讓人羨慕;但驚濤駭浪的經歷,也會令人刻骨銘心。淋過大雨,天空放晴時才會加倍珍惜。


出門高E.Q,回家低E.Q

有一個男人為了參加第二天的小學同學會,特地上街買一條新長褲。他回家穿上後,卻發覺長度多了十公分。於是請求媽媽替他改。

媽媽說,身體不舒服,想早一點休息,今晚不想改。於是改請求太太替他改。 太太說,還有許多家事要做,今晚沒有時間改。於是改請求女兒替他改。 女兒說,今晚跟男朋友約好去跳舞,沒有時間改。

他想想,既然如此,明天穿舊的長褲去同學會也可以!

當天晚上,他媽媽心想:「兒子平時對我很孝順,他開口要求總不好拒絕他。」於是,起來替兒子改長褲,剪短了十公分。

他太太稍晚做完家事心想:「老公平時很有耐心,今天他是不會縫針線才開口要求,總不好拒絕他。」於是替先 生改長褲,剪短了十公分。

他女兒晚上回來:「爸爸不阻止我去跳舞,實在是開明的老爸,今天實在應該替他修改長褲。」於是替爸爸改長褲,剪短了十公分。

第二天早上,三個女人分別告訴男主人此事。他一試長褲,已經變成吊腳褲了。他的反應是.................

哈哈一笑,說:「我一定要穿去給同學看,告訴他們, 我的媽媽、太太、和女兒對我多好。」

結果,老同學們一致稱讚他家庭經營成功。他的媽媽、太太、和女兒也都很高興。

如果您是故事中的男人或女人,當下您會做何反應?「哈哈一笑」抑或「破口大罵」?

人,面對外人時,總是可以表現得雍容大肚、心平氣和,但面對自己最親近的家人,卻往往一點小事就足以皺起眉頭,甚至出言相傷。

如果形容人類是一種「出門高E.Q,回家低E.Q」的動物,我想一點兒也不誇張,多拿出一點耐心與幽默感給家人 吧!否則您自己也不會快樂,不是嗎?

(感謝媺玲師姐提供此文章。我也有一條吊腳褲,是我長高了?還是常洗縮了水?HeHe...)

心居落成

瑰麗的家具裝潢著我們的家,而我仿若單身獨自地生活著。

親愛的你:我不是抱怨,只是我真的有點寂寞。

曾經,我最愛在高處眺望夜景,而你也總由著我,不辭千里,騎部老爺車,使勁地奔向山頂,欣賞著台北的夜,如水鑽般璀璨地鑲在一片漆黑裡。即便是夜裡寒冷,披著你的衣,擁著你的背,幸福溫暖著我,絲毫不覺涼意:曾經,窩在租賃而來的小屋,泡壺茶,伴著清香,你我之間聊著理想,沒有大魚大肉,只有路邊小攤的清粥小菜,卻甘之如飴。曾經,逛百貨公司是我們的消暑良方,雖然買不起櫥窗展示的昂貴物品,卻有權站在那兒品頭論足。偶爾惹來販售小姐的白眼,也無損其中樂趣。

如今,我住在華宅,倚窗便可得台北的夜景,只是我從沒想過,同樣一片景,此時看來,竟是如此蕭瑟落寞。如今,瑰麗的家具裝潢著我們的家,你在外揮汗地努力,而我彷若單身獨自生活著。真的,我真的不要你的氣息只存在大哥大的號碼裡;真的,我真的不想夜夜只能看見你的醉態與倦容。我已經好久好久不曾和清醒的你好好說說話了。我總是心疼,不忍心再吵你、鬧你了,讓你好好睡去。

看著沈睡的你,鬢髮竟已斑白,我掉下淚滴。與你攜手人生,是我最大的夢想,然而是否我也成了你最沈重的負荷?是否為了我的衣食富足,讓你必須如此日夜奔波,那我可不可以不要錦衣玉食?如果粗茶淡飯,可以有你相伴,那是否可以讓我自己選擇想過的生活?

有時我真想離去,只是我捨不得你。我是如此珍愛你,我不忍見你就這樣勞勞碌碌任年華老去。我要你能好好地體驗生活,享受人生。可以歇口氣,端杯茶,神情奕奕地來尋我。在我換上新裝、剪去長髮時,能細細品味欣賞。

我不是抱怨,只是我真的有點寂寞。從沒想到與你步上紅毯後,我便搬進了你為我築起的單身公寓。

摘自自由時報88年10月7日

Tuesday, October 19, 2004

火與水的啟示 - 馮仁厚

火與水的啟示

文/ 馮仁厚

公元前4世紀,有個十分繁榮的國家,自從新的國王繼承王位掌管大權後,勵精圖治不眠不休,可是國家卻日漸衰弱蕭條,新國王十分震驚,也大惑不解?!

於是,國王啟程前往名山寺廟,訪求智慧大師的指點。當國王到達之後,看到大師靜靜的端坐在石頭上,眺望著鄰近的山谷冥思。他向大師說明來意與自己的困境之後,摒住呼吸誠摯的等著大師的教誨,然而大師卻不發一言,只是微笑著示意隨他下山。

他們來到一條又寬又大的河邊,大師面對河水冥思片刻,便在岸邊架起一堆柴。天色暗了柴堆被點燃,火苗愈來愈大,大師讓國王一起坐在火堆旁,這樣不發一語的看著熊熊烈火劃破夜空,直到黎明。隨著天色漸亮,火焰也慢慢的熄滅了。

這時,大師才第一次開口說話:「現在你明白你無法像前任國王一樣,維持國家繁榮昌盛的原因了嗎?」國王面帶困惑,並沒有明白大師的用意,向大師說:「請原諒我的無知,請大師開示。」

大師並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接著問:「昨天一個晚上,熊熊的火焰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國王答說:「晚上呈現的火焰,那麼強大威武,劃破夜空的黑暗,似乎有著挑戰萬物、橫掃一切障礙的力量。」

大師又問:「那熊熊烈火過後,留下了什麼?」「目前只有一堆灰燼,與一些餘溫而已了。」國王答。大師再問:「那你對我們身旁的這條大河,經過了一個晚上,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河水靜靜的流著,很安靜,幾乎沒有感到它的存在。」大師問:「這條河流過之處,你看到什麼景象?」國王答:「綠油油的大地,盛開的花朵,欣欣向榮的大樹。」接著,大師走到河邊,望著緩緩流過的河水,不再說話,留下國王若有所悟的靜靜沈思。

火可以向夜空挑戰,但在燒盡所有的材火物品後,只留下灰燼而已。水無聲無息的流著,滋養綠油油的大地、盛開的花朵、欣欣向榮的大樹。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需要火的動力,也需要水的動力。火的動力是強悍的、是武力的、是破壞的、是對外彰顯以自己為中心的…,但適當的火也是發動的力量。水的動力是柔和的、謙卑的、是滋養的、是傾聽他人回應需要的…,但過量的水也會造成氾濫成災。

或許你也像新國王一樣困惑著:我已經盡心盡力為事業打拼,用盡各種可能勵精圖治,公司業務為甚麼還是沒有起色?到目前為止也一直找不到方向來解答這個困惑。

也許這個時候你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對你在企業經營上而言,甚麼是火?

甚麼是水?

甚麼時候你如火一般的彰顯自己,以自己為中心?

又甚麼時候你如同水一般的傾聽需要回應需要?

你碰到過哪些等同於「勵精圖治、不眠不休,國家仍然日漸衰弱」的狀況嗎?

你感受到那靜靜流著,幾乎感受不到他存在的聲音 (顧客的需要與員工的需要)了嗎?你是如何回應這些需要的?

你有哪些時候是靜靜的資養生息,幾乎感受不到你存在的經驗嗎?

故事中的智慧大師想要告訴你甚麼?這個故事對你有哪些啟示?

人人都有財產三千億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人人都有財產「三千億」

佛陀發現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又把這分清淨光明的智慧傳授給我們,我們從佛的口中接受了法而後身體力行,我們的慧命是從佛口所生,所以佛弟子又稱為「佛子」;我們再用心把佛的教法傳遞出去,這就是續佛慧命。

《阿含經》-有一段故事──

一位國王出宮巡視人民的生活,來到城中,放眼望去多是富麗堂皇的樓房和熱鬧富裕的市集,國王心想:「我的國家真的很富有,百姓生活得很好、物質豐富。」

於是他想進一步了解:國內有多少富人?而這些富人又有多少財產?有天,他到一位號稱全國最富有的長者家,請問長者有多少財產?長者回道:「內外的財產總共有四千億。」

國王說:「我擁有整個國家,財產也只有四千億;為什麼您能夠擁有四千億呢?內外又是什麼呢?」

長者回道:「國王,我外在的財產有一千億。我能擁有這些財產首先要感恩您,因為在您的國土上,我能自由地從事貿易;再來要感恩人民,因為他們提供我有形的財產;我也要感恩我的奴僕眷屬,因為他們為我努力付出。所以,我有形的財產是來自貿易、人民、國家,合起來大約有一千億。」

國王問:那另外的三千億呢?長者說:「另外的三千億是內在無形的。因為我『心中有佛』,佛陀的莊嚴以及慈悲、智慧豐富了我的心,這值一千億;此外,我『口中有法』,口說好話,所以又有一千億的價值;還有,我天天『身行好事』,也值一千億。所以內在價值總共三千億,加上外在的財物一千億,我的人生內外財產共有四千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心中有佛、口中有法、身行好事,就是我們內在的豐富資產啊!而且是用不完的財富。

「心中有佛」就是我常說的「以佛心為己心」;佛心是大慈悲心,這分慈悲表現出來就是大愛──常發出柔和善順的語言,常說好話就是「口中有法」,口說好話就是莊嚴自己。不過單是「心中有佛」「口中有法」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要身體力行啊!自耕福田,才能自得福緣。

(感謝慈捷師姐提供此文章。心中有佛、口中有法、身行好事,自耕福田,才能自得福緣)

Monday, October 18, 2004

一生中最珍視的財富 - 喁偶水

一生中最珍視的財富

文/喁偶水

西元一八一五年六月,拿破侖軍隊與由威靈頓公爵統帥的歐洲盟軍於滑鐵盧展開戰役,拿破侖大敗,威靈頓公爵因此聲名大噪,但他回到英國後,並沒有因此而自恃功高,仍舊謙沖待人。

長久以來他就想買下家旁邊的一塊空地,於是他讓部下去跟地主商議買賣事宜。由於地主正好缺錢,加上知道買主是赫赫有名的威靈頓公爵,買賣馬上成交。

當那位部下興匆匆地回報已成交時,威靈頓問:「你用多少錢買的?」部下得意地說:「本來那塊地值一千五百英鎊,但我用一千英鎊就買下來了。我一報上公爵的名號,對方還嚇得直發抖呢……」

威靈頓打斷了他的話斥責說:「你把我的名譽以五百英鎊的價錢賤賣了。」第二天,威靈頓立刻派人送五百英鎊去給那位地主。

確實,千金易得,名聲難求。任何偉大的成功人物,都不會藉自己的名聲去謀取利益,反而會比平常人更加謹慎、小心、珍愛自己得來不易的名聲,視自己的名譽為一生中最值得珍視的財富。那些試圖以名聲換取財富,或以名譽做為資本向人炫耀的人,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名聲,更不會長久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敬仰。

正如威靈頓公爵所言,名譽是不可以賤賣的。

----------------------------------------------------------------
【幸福小語】
力量用對方向,就是亮麗人生;用錯方向,將步入黑暗陷阱。(證嚴法師)

用寬容、快樂與積極滋養孩子 - 廖輝英

用寬容、快樂與積極滋養孩子

文/廖輝英

我的一子一女,都是在我的期盼下誕生的。

根據長久的觀察,一個個性穩定、堅毅、具有基本能力,而又開朗有活力的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裡所發揮的正面功能,遠超過任何其他的因素;這個優勢,甚至可以彌補家庭中其他不良因素。

我是個靠創意謀生的人,雖不致多愁善感,情感纖細殆無疑義;所幸我性格中另具有「大」和灑脫的規格,也就是很少鑽牛角尖、不愛囉嗦、沒有侵略性,也不太自憐。自孩子出生之後,我謹記一些不幸家庭的殷鑑,要求自己更有耐性、不遷怒、在帶孩子時不能讓壞情緒跟著。這些事現在說起來似乎輕而易舉,其實是花了很大的修為才勉而為之的。

小孩出生至今的這二十幾年,我一直很忙,但他們幼小時,我每晚親自給他們講床邊故事,陪他們入睡,最高紀錄曾經一晚講六十餘則故事,而且還常應聽眾要求,講些以他們為主角、自編自導的故事,大受歡迎。

孩子學齡期間,我一年出版三至四本新書,但仍維持接送、看功課、當玩伴、每晚和他們聊天的例行母職。這些事情,我做得很開心,因為,從他們滿足的笑臉中,我發現快樂而不常缺席的母親,是他們穩定開心的最大因素。

有些人或許會說:你從事自由業,時間當然充裕而自由。我想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不過,身為一個稿量如此大的暢銷作家,我一天的伏案時數常在七到十個小時之間,精神壓力之大,並不遜於上班族。我只是做了調整和抉擇罷了。那幾年,我完全不上電視、極少演講、不應酬、不外出,連和朋友喝咖啡都省略了,我想這就是權衡之後,必須付出的代價。我改在孩子上學時和入睡後的夜間工作;並且和先生有了共識,簡化家事,一切以孩子和我的工作為主。

小孩成長過程中每一件事都牽動父母的心弦,他們的嘗試、犯錯,無一不叫父母一驚。老實說,有時要不生氣、不驚惶、不傷心或不抓狂真的很難。但我告訴自己:如果不讓孩子有犯錯的權利,他們如何從中找到自己的路?

這十多年來,孩子們受過傷害、挫敗、屈辱,有些是意想不到,有些則事先就已看出。當他們垂頭喪氣地回家,我會檢視他們的傷口,擁抱他們,算是療傷止痛;有時則會半開玩笑地嘲笑他們的狼狽和笨拙,在他們的薄怒中,點撥他們一下。幾年下來,我們母子、母女間都有了共識:那就是他們可以犯錯,我不會在他們於外頭受了傷、得了教訓後,回家再處罰他們一次;但,我不喜歡他們同樣的錯犯兩次,那往往必須付出一點點小代價,像是一兩天不能進玩具間之類的處罰。

我是個尺度寬鬆的母親,但一定會有尺度;我有脾氣,但情緒還算穩定,有幾次錯罵孩子,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從前會生氣頂嘴,後來學會好好講理、申訴,因為後者效果好、平反容易,媽媽還會道歉。如果是前者,比較起來,頂嘴的罪會暫時掩蓋受冤枉的無辜而被多罵幾句。

我熟知孩子們的同學、師長,誰追誰、誰今天又怎麼了,我幾乎全知道。他們青澀的戀情、小小的失戀我也知曉,我是一個肯傾聽、絕對不向他父親轉述、又能隨時隨地給建議、當哭訴肩膀的人。我是媽媽,也是絕不背叛的死忠好友。雖然保持一點適當距離,我一直和他們同行--孩子們知道,所以覺得安心。

如今,老大已大學四年級,老二也上了高二,兩個孩子對媽媽的印象,可以用今年我生日時他們寫的卡片中的一兩句話做代表,女兒說:「每天一進門,就看到在廚房裡忙著的母親,用中氣十足的快樂嗓音歡迎我:『回來啦,今天好嗎?』即使在學校一肚子不快樂,一聽到這樣快樂的聲音,也會快樂一些。』

兒子拙於言詞,粗枝大葉,但居然也會說:「我很少看到有人像媽媽這樣少發脾氣,工作起來又專心又有毅力的人。」

和我平起平坐、常常吐我槽的兩個孩子,有沒有必要拍我馬屁姑且不去追究,至少聽到這樣的諂媚之詞也很高興,覺得這些年和他們一路一起走來,雖然辛苦,也是趣味盎然。我當然知道,他們絕對不可能成為如我所期待的人;我也知道,今後,長大和即將長大的他們,必須獨力展翅飛向自己的航程,他們仍會跌倒,或許也可能受傷,但身為母親,不都是在明知孩子可能受挫的時候,仍然含笑祝福他們展翅高飛--至少,當我和他們同行的那一段,我用寬容、快樂與積極滋養了他們;這些應該足夠充當他們高飛的燃料了吧。

Sunday, October 17, 2004

相愛的機率 - 吳若權

相愛的機率


文/吳若權

兩個人的相知相遇、兩顆心的相愛相惜, 機率比中頭彩更低。

人海茫茫,兩人相遇。是否想過,你和他相愛的機率,究竟是幾分之幾?

美國有一位老翁,連續刮中兩次彩券,眾人嘖嘖稱奇,說他中獎的機率,比雷擊還低。有人還奉勸他千萬別在雨天出門,以免遭到天打雷劈。原因不外乎是,機率太低的事情,都會被他給撞到。

這位高齡七十八歲、名叫羅素‧泰納的老伯,是美國密西根州的退休工人,他曾經刮中一百萬美元的頭彩獎金,但仍不改儉樸的生活。依然喜歡買彩券的他,兩年後再度中獎,同樣刮中一百萬美元頭彩獎金。

兩度刮中頭彩,真的很不容易。不過,報導中並沒有說明,他在第一次中獎之後,究竟花了多少成本繼續購買彩券?如果他非常積極,甚至傾注所有的儲蓄都押在購買彩券上,能夠再度中獎,就不只是運氣問題了,還包括他投資的金錢及努力。

他兩度刮中的是一種名為「百萬美夢」的彩券,中頭彩的機率大約是六十萬分之一。媒體報導這項消息的時候,特別引述:「美國每年平均有五百人遭到雷擊,機率大約是五十萬分之一。」當地的民眾強調:羅素‧泰納中獎一次的機率就已經比雷擊還低,相隔兩年,再度中獎的機率,更是非常稀奇。

相較之下,德國男子賴立,在住家門口連續被雷擊中兩次、但仍倖存的經驗,就更奇特了。當時他身上的毛毯,被雷打成破布,自己僅受輕傷,手指被剝掉一層皮。記者報導時,說他很倒楣--我倒覺得他兩度遭到天打雷劈,但只受皮肉之傷,應該算是非常幸運。

比這些更幸運的是:兩個人的相知相遇、兩顆心的相愛相惜,因為這樣的機率會比被雷擊、中頭彩更低。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球人口大約六十億。在浩瀚的人海中,每一個人都是最獨特的個體,是六十億分之一。兩人相愛的機率,是六十億分之一的平方,如此稀有,愛侶們怎能不好好地彼此珍惜。

天下最幸運的事,莫過於你愛上一個人、而他正巧也愛你。

本文摘錄自吳若權最新作品《擁抱幸福的自己》(圓神出版)

Saturday, October 16, 2004

愛過流星採擷幸福光芒 -吳若權

相愛的時候,不要欺騙、不要掠奪、不要輕忽。萬一,有一天不得不分離,才會沒有後悔、沒有怨恨、沒有抱歉。當愛似流星,不被擁有;兩顆寬容的心,仍是永恆。一顆寬敞的心,可以讓愛永恆,可以讓愛溫暖,即使愛情像流星般短暫,只有一瞬間的風華,一樣可以留住「幸福的光芒」。

愛情是很奇妙的東西;當愛來時,甜甜蜜蜜;當愛變質,五味雜陳;當愛已逝,徒留惘然。但就因為人會愛、想愛、懂愛,人生才增添了許多光亮,在庸庸擾擾的生活中,了解人生真味,一切都是因為有愛。

愛也需要經營、需要灌溉、需要小心的呵護,若只有憑著直覺,愛得火熱,到頭來可能傷了自已,也傷了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而傷痕卻是一輩子也無法彌補,徒留恨憾。

幸福生活裏的愛情哲學

「幸福,原來也是有聲音的,人們總要在清醒的時候,才聽得見。」沈陷在愛河裏的人們,往往因為幸福,忘了珍惜幸福;人都有劣根性,身在福中,往往忘記了細心呵護,再好的花缺乏灌溉,也會因乾涸而死;愛情再怎麼堅定不移,也會漸漸讓粗心大意、輕忽坦率,讓愛意一天一天的流失。

每個人都渴望幸福,但是當幸福來臨的時候,你要怎麼把握得住?多給彼此一些空間,一些諒解,一些關懷,一切的努力,若能抱著「就算分離,重逢時依然無愧的心情」,即使不能擁有,也是幸福的羽翼。

女人與男人,是競爭者也是合夥人

相愛的兩個人,要求對方坦誠,真要坦誠的時候,又是多麼難以啟齒,於是情人與情人之間,永遠有密秘存在,永遠有「要求」與「付出」。

因此,女人有兩種:「惡女」與「處女」。男人則是不斷的蒐集、不停追逐一夜貪歡的愛情,一次又一次,而女人則不停追逐永恆的幸福,不論目的和動機是什麼,男人和女人最終都是渴望愛情,只是取得的方法不一樣,結局也不一樣。聆聽自已的心聲、讓自已的理智來做愛情的主人,僅管愛情大半時間都處在感性中度過,偶爾也需要理智來釐清幸福的路。

愛情,總有缺席的時候!

真實的生活是柴米油鹽,但王子與公主的故事裡,有了柴米油鹽就製造不出浪漫。真實的世界裡,愛情不是恆永遠,愛情是變奏曲;愛情不會像鑽石般永遠晶亮無比,愛情像鏡子,會反映出自已,也會破成碎片。

愛情的路上需要學習,學習容忍另一半的惡習,也要學習完美的分離。就像現實裡沒有「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只有學習成長,把自已變成成熟的人,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愛情成長。唯有兩顆成熟的心,才能面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不被一時的衝動左右,才能長長久久,否則將會彼此傷害。

將愛情的火葯變煙花

愛情需要互信、互敬。當相愛的兩人走進了教堂,步上了紅毯的一端,更大的考驗來臨,試鍊著兩人的耐心與毅力,有時一些小事,卻成為彼此的導火線,讓彼此不愉快,事後想想,是多麼不值。時常心存感謝、了解與諒解,對另一半的努力給予肯定,不時對另一半說聲謝謝,如此溫情才能細水長流。

兩代之間看愛情

談一場戀愛,像一場革命。家人對小倆口挑精揀肥,小倆口抵死不從,全家因為愛情緊緊張兮兮。有的父母硬生生投下了反對票,讓小情人們更加堅定彼此的愛情,有的父母則不知如何表達,眼睜睜看著自已的兒子女兒成為愛情的俘虜,自已生了一肚子悶氣,子女不了解父母的心意,還咕喃為什麼父母不支持自已。

談一場眾人祝福的愛情是重要的,父母也許不是正確,但是可貴的意見,適時的和父母溝通,了解父母的心意、或者可以看見自已的盲點;愛情,需要冷眼旁觀的意見。

幸福人人想要,但愛情就像流星,光芒璀璨,卻稍縱即逝。唯有學習擁有寬容的心,當真愛來敲門時,認真經營:當愛已逝,問心無愧,即使多年之後,它仍是一顆值得珍藏的智慧寶石,如此循著愛情的軌跡,不斷前進,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
作家小檔案

吳若權,畢業於政大企管系,現任多家行銷顧問;寫作領域橫跨散文、小說,電腦、企管到歌詞。同時也是形象清新的熱門媒體主持人及廣告活動代言人。

他是掌握幸福趨勢的 e 世代生活家,以前瞻的觀點,陪你探索世紀的心靈方向;他也是蒐集愛戀樣貌的愛情說書人,吟述著一段段或遺憾或甜蜜的愛情故事,陪你深刻感受幸福的真相,傾聽內心真愛的聲音。

自己的天空

在每一個生活的領域空間中,事事都可以學習,而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並不相同,也許在這不同的點上,即有許許多多激發個人的先天進而拓展而有一片屬於自我的天空。

我們生活在世上要學習的有好多,情緒智商的加強,創造力的開發,和道德指數的培養,都是必備的,或許今天我的美術方面稍差,但我的音樂即發展的不錯,當然我在音樂的天地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勢必多加油,精益求精,再創高峰。

人往往以為外在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其實真正來自內心深處的力量才能使我們熬過冰雪,衝破人生的冰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或許在某個層面你是輸的,但別忘了自己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如何補足較弱的層面呢?我想最重要的莫過於培養道德,吸取大自然的五種元素:大地教我們包容、關懷,空氣教我們流動、自在,火教我們勇敢、承擔,天空教我們開朗、感恩,水教我們乾淨、聖潔。相信經歷這番洗禮後,將道德指數提高是不難的。

今天或許我不會,但我可以學,有什麼思想就有什麼行動,有什麼行動就有什麼習慣,有什麼習慣就有什麼性格,有什麼性格就有什麼命運。人人頭上都有一片天,要怎樣播種屬於自己的天地是靠自己的雙手、思想來的,記住,當你在怨天尤人時,想想人人頭上一片天。

走出自己的生活

美國女畫家歐姬芙(GeorgiaoKeeffe)她曾說過:「每個女人都有個心靈地帶,是只有另一個女人才能碰觸的」。

進入中年之後,才對這話的感受愈來愈深刻。因為生命一路走來,無論是愛情、工作,甚至親情遇到許許多多的挫折,每一回也都只有回頭去找相識超過十年的手帕交,才能舒緩心靈的創痛,找到重新面對生活的力量;如果說愛情令我們欣喜,這同性友誼給我們的便是一種安定。

幾個星期前,我們幾個OBS(歐巴桑)決定一起出國遊玩,紀念認識十二年。這十二年之間,我們各自經歷了生命裡不同的起承轉合:有的失去了婚姻,有的在感情裡幾乎滅頂,有的不斷做母親,在自我與家庭中迷失了好一陣子,有的在職場上碰撞連連。

我們不斷細心收藏著彼此的變化,因為有了這麼多年的基礎,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很容易就進入另一個人生命最新的場景裡。於是,受苦的時候,全心安慰;得意的時候真心分享;迷惑的時候,耐心解憂。隨著年齡的增長,彼此生命的交集愈來愈明顯,因為友誼和生命的軌跡經常同步而行。(生兒育女.子宮頸抹片檢查.男歡女愛.......誰能和妳百無禁忌.感同身受的徹夜長談?)

朋友做了這麼多年,我們早已熟悉彼此價值觀的差異,理解到每個人都有她過日子的方法,做為朋友我們無須挑剃或扭轉不能認同的部份,只需讓對方知道:「如果妳有需要,可以隨時找到我。」

所以,我不必為半夜打電話給其中一人而心懷愧究,因為她會清楚這樣的電話一定有它的必要性,我們其中的任何一人也不必擔心在什麼緊急狀況下得露宿街頭,因為在台北,我們姣兔可以有好幾窟。在一個花了大部份力氣歌頌愛情(其它的力氣則拿來宣揚親情)的時代裡,我們慶幸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懂得為這些同性的朋友準備了一個空間: 在做人母.人妻.人女之外,我們也是別人的好朋友。

妳有沒有半夜可以求助的女性朋友?妳可願成為朋友生命的後盾?羅馬不一天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需要時間經營,下次女性朋友邀妳喝個下午茶,別再推託說孩子先生如何如何了吧,人生中許多事情是老公孩子插不上手的。

如果你是女生,可以細細品嚐這篇文章的含意,如果你是男生,可以把文章與你的另一半,愛人,或是任何一個你想與他一起分享這篇章的人....

一念之間

好話壞話只在一念之間

文/ 劉 墉

說件「鮮事」給你聽──

有個丈夫跟太太親熱,摸著太太的臉讚美: 「妳的皮膚摸起來真細,絕不像四十歲的女人。」

太太笑:「是啊!最近摸過的人都這麼說。」

『啪!』一記耳光。丈夫吼道: 「妳最近讓多少人摸過?妳老實招來!」

太太摀著臉,哭著喊: 「大家是這麼說啊!每個美容院的小姐都這麼說。」

這是真事,但是怎麼看都像笑話對不對?

問題是,當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周遭充滿這樣的笑話。 只因為一句話沒說對,就把喜劇變成了悲劇, 把眼看就要辦成的好事變成了壞事。

「話」人人會說,只是不見得人人會說話; 有話好說,只是不見得人人說好話。 不說好話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沒有多想一想。

舉個例子:
最近我有個朋友,在他新居的後院搭了間工具房。 那工具房是買現成的材料,再自己拼裝的, 專門用來放剪草機、鏟子、鋤頭這些整理花園的工具。 可是我這朋友興高采烈地才拼裝到一半, 他的鄰居竟然隔著牆喊:「你亂蓋房子,是違法的。」

我這朋友氣極了,跑到建管處去問, 得到的答案是蓋十呎乘十呎以內的工具屋,不違法; 只有超過,才違法。
他回去量了量自己買的工具屋,是十呎乘十二呎, 多了兩呎,於是拿去退掉,換成合法的尺寸。

工具屋搭好了,他跑來對我說: 「我非要去糗糗我那鄰居不可,我要告訴他中國人不好欺負, 我去政府單位問過了,現在搭的絕對合法,歡迎他去告!」

「你何必這麼說呢?」我勸他: 「您何不換個方式,對他說『真是謝謝你,幸虧你提醒我, 不然我的工具屋多了兩呎,因為違法得拆除,就白蓋了。』

你不是照樣讓他知道你去問過政府單位, 現在是合法建築了嗎?」

朋友想了想,覺得有理,照辦了。

結果不但沒有得罪鄰居,還交上了好朋友。

再說個故事:
有個人和他太太為了一點小事吵架,要離婚, 起因居然不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

那一天,他太太買到一條上好的石斑魚,特別打電話到辦公室: 「你離開辦公室的時候,打個電話回來,我好下鍋蒸, 這石斑魚,多一分鐘少一分鐘都不成。」

那太太想得很好,丈夫出門,她蒸魚,丈夫進門,正好上桌。 偏偏她丈夫下班的時候,才打完電話,說要出門了,就碰上個客戶突然造訪,耽誤了二十分鐘。

「糟了!」送走客戶,丈夫心想,趕緊又撥個電話回家: 「對不起,臨時有事,現在才能走。」

太太一聽,在那頭跳了起來: 「什麼?你還在辦公室?你不知道魚涼了不好吃嗎? 你知道這條石斑魚多少錢嗎?」

丈夫沒多吭氣,匆匆忙忙開車回去,一路想,一路急, 加上晚了,餓,胃都急疼了,路上還差點撞了人。

進門沒好氣地說一句:「魚涼了就涼了嘛!熱熱不就得了?」

太太也沒好氣:「你是沒命吃好魚,以後給你吃涼的。」

兩個人當然「吵翻了」,拉開嗓子吼,把孩又都嚇哭了, 一條好好的石斑魚,放在桌上,誰都沒吃,還差點離了婚。

你說,他們是會說話嗎?

如果那作太太的,能像我那搭工具屋的朋友,換個角度說:「別急!別急!魚涼了,微波爐熱一分鐘就成了,開車小心點,我們等你。」

那丈夫不是會感激老婆的體貼嗎?

會說話與不會說話,常在那一念之間。 一念之間,他懂得忍、懂得退一步想,想想壞話怎麼好說,狠話怎麼柔說,就可能有個喜劇的結局。 那一念之間,他毫不考慮地脫口而出,則可能是個悲劇的結尾。

雖然許多人讚美我口才好,但是我從不這麼認為, 而且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是說錯話。即使到今天,我每天晚上還是常把白天說的話想一想, 檢討一下,是不是有不妥當,或者「有更好的說話方法」。正因此,在這本書裡我提出的案例,都是最真實的,發生在大家身邊的小事。

而由那些小事裡,常能見到大學問; 由那些簡單的話語中,常能觸及心靈的深處。

(感謝媺玲師姐提供此文章 -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轉念之間,成人之美。不是嗎?)

Friday, October 15, 2004

生命的熱忱

前天收了封郵件,一位朋友看了我的網站問了我一個問題,問我要如何激起生命的熱忱?我有點困惑,困惑自已可以回答這樣的問題嗎?是以個人的角度與價值觀判斷來回答?還是不要回答,但真正令我猶豫的是你為什麼問我這個問題?

如何激起生命的熱忱,這個題目顯得很大,每個人對生命的定義與詮釋也都不同,有人認為生命像彩虹,亮麗多變但短促,也有人卻如鐘擺般的韻動著覺的平淡無味,多少透出一些無奈與不甘,但二種心境的落差在哪?如此極端的態度取決在一樣東西上:妳的心。人者,心之器也,人的所為都由心來操控著,你的喜、怒、哀、樂都在這東西來左右,或許你處在一些不如意的情況下,但如果你想激出熱忱,請用心來生活:付出妳的力量去幫助人,感恩所擁有的一切,能發一份光就發一份光,能散一團熱就散一團熱。很多事不是用嘴巴講、耳朵聽、手來做便可以的,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用心來感受與理解。

一個快樂的人,必定覺得生命是美麗的,而生命的熱忱會在你投入人群,付出大愛、奉獻自我之後出現,

朋友!祝福你。


死狗沒人踢

化解惡性攻擊

文/吳淡如

化解惡性攻擊這句話來自我看過的一則小故事,出自一個平凡的美國父親嘴裡。

他的兒子並不平凡,三十歲年輕氣盛的博士,不憑任何背景,就當上了芝加哥著名大學的校長,登上美國各大報的頭條新聞。

父親遠在家鄉,記者打電話去訪問,向他報告有人怎樣攻擊他的兒子,問他有什麼感想;沒有滿腹經綸的父親冷靜地聽完所有的負面意見之後,只是輕輕地說了一句:「我只知道,死狗是沒人踢的。」每次我聽見朋友為了某些惡性攻擊氣呼呼的時候,我總會在他怒氣發完後,再輕拍他的肩膀,告訴他:嘿,死狗是沒人踢的。

剛聽這句話的人,總會忽然笑出聲來。

如果那些「賤言」一點建設性也沒有,製造者只是出於嫉妒,那麼,你大可以告訴自己這句話,聊以解嘲,不失是一種正面思考。

我曾經問過一些習於當公眾人物的朋友,面對報紙上的不實攻擊或片面報導,他們都怎麼應付。顯然,他們還是會生氣,但都忍住了,沒有發出聲音,明明事實不是那個樣子,還是緘默以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本原則:「如果不要傷害我的家人,就沒有關係。」「不要說我姦淫擄掠,就無所謂。」「隨便他們講啦!你越有反應,他們就有題材炒第二天的新聞,反而增加他們的銷售量。」

養成這樣的廓然大度,誠屬不得已,其中一個朋友笑著說:沒辦法啦!人家關心你,算給你面子,只要你一天站在鎂光燈的投射處,闢謠是闢不完的。有一天你已經變成一個不重要的人,想要記者攻擊你,人家都懶得理。

這種自我解嘲有些道理。這些名人必須採取最有效率的方式離開不愉快,要應付的事太多了,哪有時間來玩這種攻擊防禦的遊戲。

有些名譽上的攻擊,能不理就不理,在學校裡教書的人,只要寫寫文章或上上電視,常會被學院派的人指控為沒有學理根據、不務正業、不學無術;連諾貝爾獎的得主都會被所謂的批評家攻擊。以撒.辛格就曾說出了一段被全世界所有暢銷作家列為座右銘的話:「文學評論家是那些無法自己創作的人,所以,他們就貶低有天分的作家。讚美作家只要幾句話就可以說完,但要將他們批評得體無完膚,就可以寫出長篇大論來(騙稿費)。」括號內的字是我自行臆測添加的。

生前就賺了錢的知名劇作家蕭伯納一生都飽受攻擊,他的自我解嘲也是比毒的:「如你所說,我的榮譽是知名而富有,但由於我要做這許多辛苦的工作,而且樂意去容忍正在增加的一群傻子,這使我不覺得比我一向被謾罵、不出名、貧窮較為好過。」

沒有一個名人沒受過惡性攻擊或名譽上的栽贓。

其實,每個平凡人也都曾因為惡性攻擊而生過悶氣。但先發脾氣的,就中了圈套;面對別人的嫉妒(比如有個胸部偉大的波霸朋友,竟然聽到辦公室某女同事在說她:「不知道是去哪裡整型的?」)

如果反擊會正中他意,不如勸自己,死狗沒人踢;如果事已關乎毀謗(比如我一位朋友的屬下想取代他的職位而攻擊他假公濟私,做假帳),不處理會害了自己,那就挑明了來意把話說清楚,表示你不高興,但可別一起和他陷入惡意攻擊的混戰中。

很多人在面對惡意攻擊時,常犯了兩個錯誤,一是忘了他的主要目的,和別人陷入曠日費時的口舌之爭,變成狗咬狗;二是當他已經用言語的斧頭砍你,你還自己把傷口加深。別忘了,你不是死狗,也不是瘋狗!

(此文若對狗的名譽造成損害,誠屬無意間之舉例,請狗族原諒。)


辦公室裡的10個成長機會

1.做一個機動的救火隊員,隨時幫助同仁解決各種疑難雜症。救火需要膽大、心細和技術,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救火,膽子練大了,見識更廣了,心思更細了,技術也得到磨練。最重要的是可以把別人失敗的痛苦,化為自己的經驗。

2.時時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不斷提升自己的績效。持續不斷的做個人績效的檢核工。每個星期可以立用十五分鐘,在工作結束前仔細的回想一個星期以來的工作得失,並從中吸取經驗。

3.參與公司內的變革計劃,擔任其中的角色,承擔改變的任務。

改變常常蘊含著新的事物,及新的思考,藉由參與變革,更新自己的思維,實踐除舊佈新的行動,往往可以學得最多。

4.樂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與心得,協助他人學習成長。教學相長,藉由與他人分享,可以使自己的經驗與心得進一步深刻化;有時候以可以因為分享而發生激盪,擴大了原有的心得。樂於與他人分享,他人自然也會樂於和自己分享,增加自我學習的機會。

5.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時時關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學習未必要在課堂上排排坐,看一本書、一場電影,甚至逛街,都可以獲益良多。只要投資很少的時間,相較於在工作上回收的效益比例,學習價值至少雙倍以上。

6.促進團隊的運作,主動排難解紛,讓團隊工作做得更好。即使你不是團隊的領導者,你也可以協助澄清團隊成員的意見、鼓勵團隊成員發言、從團隊成員的不同意見中,做歸納與整理、常保高度的信心及熱誠,影響他人,也磨練自己的意志力。

7.當公司顧問的助手,與他們做最密切的接觸。顧問是一群在某個專業領域有所專精的人,他們可能有輔導過上百件個案的經驗,不僅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有有充分的實務經驗,跟在他們身邊學習,可以對這個專業領域有全面性的總覽。

8.加強積極聆聽的技巧,利用「聽」的活動來獲取資訊與經驗。把耳朵的聽與嘴巴的說視為銀行帳戶:聽就等於是存錢,說的時候就等於是提錢。你不能老是提錢出來,除非帳戶裡有足夠的餘額。

9.凡事做正面的思考,將困難與問題均視為對自己的挑戰。保持樂觀的態度,把注意力在有哪些工作需要去完成,而不是有哪些工作沒有辦法去完成。在提出任何構想時,把重點集中在解答上,而非問題上。

10.跟隨領導者做事,一方面得其親炙,另方面也讓學習有個方向。標竿學習也可以運用在個人身上。先找出問題的所在或你想要再進步的地方,選擇能替你解決問題的領導者,例如觀察其他經理人的作為,或是回想一下曾經共事過的經理人,仔細研究他們的優異技巧,再將所學到的付諸實行。

Thursday, October 14, 2004

安慰自己的6種情緒

康健雜誌64期 

文/吳若女 

之一當我覺得....

沒有自信,總覺得不如人。

我應該這麼做?

1.停止批評和責難自己。
《肯定自己‧欣賞自己》一書的作者克萊基荷芬解釋,會不斷苛責自已,說喪氣話的人,通常是對自己不夠肯定的人。「要對自己溫柔點,停止猛烈的批評,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她建議,拿枝筆列出你不斷在責罵自己的話語,並且自問看到這些話會有什麼感覺,這樣的責罵是否對自己有好處。

老實說,當然是沒有好處,因此,一定要下定決心停止這種責難。如果一時還做不到,不妨先把注意力放在已經做好的部份,告訴自己做得有多好。

2.學習積極正面的自我對話。
我們的內心都有一部投影機,每天讀出成千上萬的畫面與情緒,除了要停止負面的批評,還要積極輸入一些正面的鼓勵。

寫一張自己的履歷表,把所有的優點都列上去,每週瀏覽一次,做為自我對話的腳本,在忍不住要責罵自己之前,先想想看自己還有哪些優點,沒有想像中的糟。

3.每天問自己兩個問題:「我的人生有什麼是好的?」、「還有什麼事可以做?」
心靈文學作品《自尊心的六根支柱》作者布藍登則進一步建議,從這兩個問題啟發自己更有創意的對話,找到自己的價值,才能更肯定自我。

4.停止和別人比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別再羨慕別人的太太比較漂亮,或嫉妒別人比較會賺錢,許多痛苦和不平就是從「跟別人比較」開始的,不只是拿枝筆寫下自己的優點,也列下自己所擁有的,和自己比,也學會珍惜。

心靈補帖:肯定自己,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我們永遠不會像自己想像的這麼幸福,也不會像自己想的這麼不幸。 - 作家拉勞士吉

一個人應養成信賴自己的好習慣,即使再危急,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氣與毅力。 - 拿破崙

之二當我覺得....

挫折倒楣,負面念頭縈繞於心。

我可以這麼想?

1.多看看壞事的光明面。
英國心理學家韋斯曼博士曾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研究上千名幸與不幸的人,最後他驚訝地發現,運氣是一種心境、思考和行為模式,一個人的態度或想法會決定他是好運或歹命。因此,他在《幸運的配方》中建議碰到爛事的人,要先在垃圾中挖挖寶,「想一想事情本來有可能更糟」、「這不幸的事是否真的那麼重要?」、「想一想還有比自己更倒楣的人」,這些都足以讓自己對目前的境況釋懷。

2.相信事情會否極泰來,甚至因禍得福。
韋斯曼也發現,好運的人會看得比較長遠,不會因壞事而氣餒,甚至會發揮想像力,相信上天是要利用這個踏腳石,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好運。例如,沒得到這個工作,也許是有更好的工作等著你。

3.別自怨自艾。
其實,再幸運的人也會碰到挫折,他們也會哭泣,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會快快把爛事或厄運拋諸腦後。做些事分散注意力,像是上健身房運動流汗、看個搞笑的電影,或花20分鐘想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回憶一下,給自己正面的感覺。

4.用建設性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最後,如果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事情,而不只是轉換心情,韋斯曼建議,別一開始就認定自己對整個局勢無能為力,要下定決心採取主動。接著,發揮創意,列出可能的解決選項,甚至和別人有些腦力激盪,問問他們:「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處理這件事?」好好斟酌所有可能的方案。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專心解決問題,而不是沉溺在問題中。

心靈補帖:翻個面看一看,讓自己更好運
你怎麼想自己,也就決定了你的命運。 - 文學家梭羅

一個人成天想什麼,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 美國總統林肯

之三當我覺得....

傷心難過時,如何為自己打氣?

我可以這麼做?

1.開懷大笑。
最新一期的《O雜誌》(美國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建議心情不好的人可多做以下幾件事,因為有愈來愈多的科學研究證實,它們能改善鬱悶的心情。像是租一大疊喜劇的DVD回家,讓自己開懷大笑。笑,能改善人的心情,即使是強迫的,也有同樣的效果。

2.快走或跳個有氧舞蹈。
科學家早就發現,運動能紓緩鬱悶,改善心情,1999年的《內科醫學文獻》早已證實,運動和治療有一樣的效果,因為它能刺激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像是腦內啡、血清素和多巴胺。

3.聽聽瑪丹娜的音樂,大聲地唱,用力地搖擺。
也有研究證實,聽音樂能刺激腦部分泌腦內啡。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最新發現,聽大聲的音樂能活化部份的內耳球囊,它們連接與愉快感覺有關的腦部組織。

4.上街為自己買束花吧。
美國羅特格爾大學在2001年的研究,72%的年長者如果經常收到花長達六個月,會比那些從來沒收到花的人快樂。另一個研究也發現,花束比其他禮物更能帶來喜悅與快樂。

5.找朋友聊聊天。
孤立的人容易鬱悶痛苦,許多專家都建議,發生事情或心情低潮時,一定要有朋友在旁邊。密西根大學的研究則進一步指出,不只是找到支持的力量,還要有歸屬感,要找那種可信任、可依賴的朋友。

6.找隻狗玩玩。
1999年的兩個研究都證實,寵物能給愛滋病人和老人帶來快樂與安慰。另一個研究也發現,養寵物的人比較不容易得心臟病,這都是因為心情紓緩的緣故。抱抱狗、逗逗牠,都能帶來快樂。

心靈補帖:買個花、逗逗狗、笑一笑
我們不是因為快樂而唱歌,而是唱歌使我們快樂。 - 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士

如果你不開心,唯一能變開心的方法是,開心地坐直身體,並裝成很開心的樣子說話和活動。 - 心理學家約翰.詹姆士

之四當我覺得....

容易擔心憂慮。

我應該這麼做?

1.保持忙碌。
以領導管理與人際溝通聞名於世的卡內基,也曾以《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一書幫助許多人走出低潮,克服憂慮,其中第一個方法就是保持忙碌。忙碌,使人不再有憂慮的空間,一個人不可能很興奮地做某件事,同時又很煩惱。在工作上保持忙碌,休閒時也可以多安排一些活動,特別是戶外的爬山、運動或打球,讓身體動一動,也讓腦子多想一下的機會都沒有。

2.用或然率來排除心中的憂慮。
想想看:「這件事發生的機率究竟有多少?」仔細研究,你會發現,99%所擔心的事從來沒有發生過,很多是來自自己的想像,而非現實。

3.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卡內基建議,如果真是碰到困境或瓶頸,不妨利用以下幾個步驟克服心中的憂慮。先問自己:「最壞的情況是什麼?」分析出最壞情況後,接受它,會立刻產生不一樣的效果,那就是馬上使自己放鬆,得到心中的平靜,此時,才有餘力進一步思考:「我能不能在最壞的情況下做些改變?」因為,一直憂慮下去,永遠想不出好辦法。

4.為憂慮訂下「停損點」。
進場從事股票交易的人都知道,最聰明的交易原則是為自己訂一個停損點,當股價跌落到某個點時,就自動賣出,不再損失。卡內基深諳此道,也為自己的煩惱訂下停損點,「我所擔憂的事對我到底有多重要?」、「我所付出的煩惱是否已經超值?」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求取心靈的寧靜。

心靈補帖:跳出來,做點別的

我知道生命中有許多麻煩事,但這些事大多數並沒有發生。 - 作家馬克吐溫

能解決的事,不必去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有用。  - 西藏諺語。

之五當我覺得....

憤怒生氣。

我可以這麼做?

1.先深呼吸。
「吸-呼」「吸-呼」,把氣吐出來,也把氣緩下來。從一數到十,看看自己要數幾次,才能把氣緩下來。

2.區別輕重緩急。
稍微紓緩後,再問自己:「我需要生這個氣嗎?」想想發怒的原因。或是「我有必要這麼生氣嗎?」區別此事對自己的輕重緩急。

3.培養同理心。
再想想,「如果我是對方,我會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嗎?」如果會,大可不必這麼氣,試著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試穿別人的鞋子,培養同理心。

4.原諒對方。
如果還是怒氣難消,難保平靜。《別為小事抓狂》的作者、也是美國心理諮商專家卡爾森建議,可試著問自己:「如果這個人今天晚上就死了,我還會不會生氣?」了解人生無常,別太計較,學著原諒對方,更別讓自己帶著怒氣上床睡覺。

5.善待自己。
最後再想想,有必要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損害自己的健康嗎?所以,也就別氣了。

心靈補帖:緩口氣,試穿別人的鞋

不可含怒到日落。-《聖經》

仇恨的怒火,將燒傷你自己。- 莎士比亞。

之六當我覺得....

壓力大,喘不過氣來。

我可以這麼做?

1.暫停一下。
壓力管理大師戴維森在《完全傻瓜手冊──如何紓解壓力》一書中建議辛苦的現代人,在被壓得喘不過氣時,要善用「策略性暫停」。也就是,讓自己有機會做幾個深呼吸、喝杯水、安靜的坐一下,甚至是發呆,讓腦袋空白。

2.想想愉快的事。
在腦袋停下來之後,還要繼續想像愉快的場景或事情。閉上眼睛,回憶過去一次愉快的旅行,像是美麗的溪水,寬廣的步道。或是回味一下小孩的童言童語,另一半的愛意與溫暖。研究發現,愉快的感覺能重新調整內部的生理時鐘,獲得短暫但直接的休息。

3.求助於外。
如果是因為事情常常做不完所帶來的壓力,那麼得考慮去找人幫忙,要記得,自己可不是萬能,不必做一天有48小時的超人。找出事情的優先順序,把事情簡化,也都是紓緩壓力的好方法。

心靈補帖:暫停一下,想像愉快的畫面
停下來,好好享受這個下午,你可沒有辦法把它打包帶走。 - 迪拉德

你不必是每天48小時的超人。 - 壓力管理大師戴維森

如果試過以上方法仍不管用,去做個指壓按摩吧!

Wednesday, October 13, 2004

很想飆出心底話

有時候,很想飆出心底話

文/Liz

一直很羨慕敢愛敢恨的潑辣女生,尤其是那種在大馬路上賞了男生一個清脆巴掌的那一種,相信應該有不少人都看過,最近我自己也親眼在師大路上目睹這一幕。

或許談論起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覺得這男生一定是劈腿或是背叛了,所以女生會有這樣激烈的舉動。但我總在這樣的情節發展之後,看到男生鐵青著一張臉拂袖而去,而女生則是憤怒的表情之後,有一張更哀傷的面容,隨即一咬牙也轉頭離去。只不過三分鐘,街道上有恢復車水馬龍的景象,誰也不知道幾分鐘前有一段關係已經隨風而逝。或許隔了幾天,他倆又合好了,或許這輩子再也不見面,但是那一巴掌應該會留下很久很久的印記吧。

會提到這件事,是因為最近又看了曾維瑜的新書《我不祝你幸福快樂》,猛一看書名,應該會有這女生真悍的想法吧,但是仔細的閱讀,發現唯有真誠的痛苦,不要粉飾太平,才有機會重新來過,尤其最近為情所困而自殺的例子多了不少,我想推薦大家看看《我不祝你幸福快樂》,尤其去感受一下:『痛苦的時候,就真誠地哭泣吧,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覺,只要能夠真實地把心敞開來,就一定可以勇敢地去面對生命的豐碩與匱乏,也必然可以平靜地接受愛情的甜美與殘酷。』

或許最終我們都能走到自己想要的新境界,或許有時候,也可以飆出自己的心底話,做個真誠的自己。

我不祝你幸福快樂

我不祝你幸福快樂

文/曾維瑜

愛情結束於非我們所預期的時間,愛情以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下了句點,除了驚恐、委屈、傷心之外,難免要悲憤不已。

這樣的時候,還要溫柔地楚楚可憐地說:『祝福你。』或者『希望你找到你要的。』這些,都是鬼話。

我為什麼要讓你找到你想要的,我要的是你,我要你給我幸福,而你甚至不肯給我了,我才不在乎你要什麼,你應該要我才對,我們當初已經選擇了彼此,我們應該要繼續在一起才對。

不過是一點點的爭吵,不過是愛情裡的磨合階段,就不能忍受,就必須提出分手,我都準備好了要鍥而不捨地努力下去,你就乾脆地說再見,我為什麼需要虔誠地祝福你,你毀了我的幸福,此時此刻我的未來如此茫然無依,我尚且不知道自己的幸福在哪裡,我又為什麼要讓你得到幸福。

這沒道理,我被判了死刑下地獄了,還要笑著跟你揮揮手對你說『祝你幸福,希望你在天堂一切都好。』這是什麼鬼事,我才不管你會在哪裡。

我還在這兒痛著,而且我知道勢必要痛很久,我都不知道會不會有痊癒的一天,我恨不得你跟我一樣痛,我恨不得把我的感覺一個個地打包,通通丟給你,讓你知道我的心有多麼的撕裂,有多麼的悲愴,我恨不得有什麼辦法,讓你變成是我,充分而徹底地知道現在的我,是什麼感受。

愛情故事裡優雅的分手場景,都是含笑帶淚地溫柔轉身,都是輕聲細語的告別,都是無限寬宏的祝福,想的念的都是對方,在這個刀割的當口,在我們都已經激動得將要暈眩崩潰倒下的時刻,我們還得規矩乖巧稱職地扮演這樣的角色,多麼諷刺而荒謬。

電視劇《她從海上來》,張愛玲最後給胡蘭成的信,『……不要再找我,我也不會再見你,我已經不愛你,而你是早就不愛我了。』到底是眷顧而掛心的,因為信上還附了一筆錢給經濟困頓的胡蘭成,但是不可能會有甜蜜的笑容和親愛的道別,還愛著卻必須分手,比對方更想維繫住這個愛情,其實不想放手卻不得不主動提出分手,要怎麼能夠給得出溫婉的話語。

認清楚了下定了決心分手,並不是因為不愛了,依舊愛,依舊愛得幾乎要失了心智,這樣的分手,要如何能夠給予美麗的祝福,愛得這樣熱切而揪心,或許往後一輩子都不能再聽見與這個人相關的任何音訊,腦袋裡心裡他的聲音他的形影肯定揮之不去,這樣的分手,如何還能祝對方幸福快樂。

分手的反作用力是往心窩裡去的,即使對方同樣墜入地獄亦不能挽救我們的憂鬱,於是對方的不幸無論如何改變不了我們的悲傷,可怕的是我們可能將永遠愛著這個人,即使藏得再深再深,偶爾,他說過的話,他的笑容,懷抱著他的感覺,總會像細小的螞蟻那樣從不知道什麼地方的地方硬是爬了出來,關於這個人的記憶,很有可能終其一生都會緊咬著我們,讓我們逃不出來。

相愛卻必須分手,天底下最無奈的憾事,然而卻全然由不得我們,當然是愛著的,無庸置疑,當愛還持續不斷泉湧而出時,卻突然被迫必須暫停,硬生生攔腰切斷,愛的能量無處可去,只能杵在那兒,一臉茫然,這樣的一臉茫然,又如何能夠轉換成一張純真可愛的臉龐呢。

倒不盡然是存心報復的情緒,愛情的本質不會變成那樣的複雜心機,只是倘若此刻我們最需要的是被感同身受地體諒,被瞭解那樣的辜負、背叛以及放棄,倘若眼前最重要的事是妥善地處理與宣洩愛的能量,如此一來,舉凡虛偽矯情言不由衷的祝福,是不是都將顯得多餘。

─ 本文摘自 曾維瑜新書《我不祝你幸福快樂》

失眠10大問

滴答滴答,失眠的夜晚,時鐘秒針的腳步聲特別清澈;此時,你是焦慮的等待黎明破曉,還是乾脆吞顆安眠藥過了今晚再說?現代醫學幫助病人擺脫失眠,藥物只是輔助治療且是下下策,睡眠衛生教育、認知行為治療,才是根本解決失眠的對策,戰勝睡眠需要耐心與時間,不妨一試。

台灣人愛睡覺!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統計,國人每日的平均睡眠時間為8小時42分,比10年前調查時延長5分鐘,更遠比鄰近國家日本多睡了將近1個小時。不過,睡得多並不代表睡得好,有超過20﹪的國人有睡眠障礙困擾,包括失眠、日間嗜睡及猝睡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隨著周休二日制度的實施,15歲至45歲的國人在周休假日的睡眠時間超過九小時,顯示放假日補眠已成習慣,而且愈年輕族群利用假期補眠的情形愈明顯。根據成大醫院家醫科張智仁醫師今年初發布的一項「國人失眠問題大調查」顯示,台灣地區的失眠盛行率為28﹪(男性24.8%,女性31.2%)。台灣的失眠盛行率高居亞太地區第一位,高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過去失眠門診研究統計,老年人和女性的失眠比率比年輕人及男性高,但本次調查發現,二十幾歲年輕族群的失眠盛行率超過三成,顯示有年輕化趨勢。

造成國人失眠最主要因素為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失眠型態分布為不容易入睡(37.5%)、睡中醒後不易入睡(17.7%)、睡中易醒能再入睡(10.6%)、比預定時間早醒等(4.9%)。

Q1:我的睡眠狀況一向良好,但曾有兩天突然不易入睡又早醒,但第三天又好了,這是「失眠」嗎?

A:只有一、兩天的失眠屬於「急性失眠」,只是暫時性的狀況,並不算真正的失眠。

「慢性失眠」才是真正的失眠,醫學上的定義是指一周有三天以上睡不好,並且持續一個月以上。而所謂的「睡不好」是指睡眠沒有飽足感、半夜易醒、早醒、入睡困難以及晚上雖然睡著,但白天依然很想睡覺等等狀況。

Q2:為何老是睡不好?

A: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非常多,但臨床上統計,有一半以上的失眠者是因為情緒障礙,以焦慮症及憂鬱症為主。有四分之一者屬於原發性,也就是沒有其他次發性的疾病。

其他身體上的疾病也會影響睡眠,像是腎臟病、糖尿病、心臟病、呼吸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巴金森氏症等慢性病及腦部曾經受傷者,或是急性病症如感冒、痠痛或癢症,以及服用治療這些疾病的藥物也會導致失眠,例如心血管疾病用藥及支氣管擴張劑等。

還有一些屬於「節律性睡眠問題」,例如日夜顛倒的輪班者或時差調整者、青少年易有晚睡晚起問題、老人家則有早睡早起問題,這些人都會有失眠的抱怨。此外,像睡眠呼吸中止症、肢動症、腳不寧症候群(感覺腳有蟲在爬,必須動動腳)等睡眠障礙,都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Q3:哪些人容易有失眠的問題?

A:如前面所述,情緒障礙及身體上的一些疾病、睡眠障礙等,是造成失眠的主因。臨床上統計,失眠的族群女性比男性多一些,老年人的盛行率多於成年人。

此外,失眠也與人格特質有關,個性完美、急躁、易焦慮者容易有失眠的困擾;流行病學的研究便發現,失眠者在失眠症狀發生前就有焦慮特質,兩者密切相關。另一項指標則指出,一旦失眠症狀持續兩周以上,就成為憂鬱症的危險因子。

還有一些原本就失眠者,延續不好的「睡眠衛生習慣」,使得失眠症狀持續且更加嚴重。像是失眠者常會提早躺床、賴床或白天過度休息,或是嘗試以喝酒、抽菸等行為來助眠,這些都是不對的。

有些人則是在失眠發生之後,對睡眠這件事太過在意,常擔心睡不好,這種過度警覺的狀態,使得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精神緊繃,反而更睡不著,造成持續失眠的惡性循環。

Q4:長期失眠,對健康會有何不良影響?

A:首先是對情緒的影響,長期失眠會使情緒起伏變大,使人精神疲累,注意力不集中。

只要失眠兩周以上,就構成憂鬱症的危險因子,因為憂鬱症常合併焦慮及失眠症狀,此時應針對憂鬱症進行治療。

醫學研究也指出,長期失眠會使免疫系統降低。而因失眠所致的自律神經系統高亢,會使得血壓不穩定,一般只要控制失眠症狀,血壓就會趨於穩定。因此,失眠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應該注意。

Q5:何謂睡眠不足?到底應該睡多久才算足夠?

A:到底每天應該睡多久?並沒有任何醫學定論,因為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所謂的「睡眠不足」應該視個人白天的精神狀況而定,有的人睡眠時間短,但白天精神不錯,那麼就是屬於「短睡者」,如拿破崙;有些人所需的睡眠時間比較久,屬於「長睡者」,邱吉爾就是一個代表人物。如果有人自覺晚上睡得不錯,但白天精神卻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猛打瞌睡,如果排除其他的睡眠障礙問題,那麼此人就是有「睡眠不足症」,可以嘗試將睡眠時間拉長一點。

流行病學調查曾經指出,最佳的睡眠時間是七~八小時。也有研究指出,睡眠時間七小時者,壽命最長,而且壽命會隨著最佳睡眠時間(七小時)的遞增而遞減,也會隨著最佳睡眠時間的遞減而遞減。

但醫師普遍認為,不需拘泥於一定剛好睡七小時,有些人也許睡四小時就足夠,如果要求他睡七小時,反而會有入睡困難或早醒的問題,因而造成睡眠困擾。

Q6:為何我睡眠時間很多,但總覺得睡不飽?

A:這主要有兩種狀況,一是嗜睡,也就是白天一直想睡;另一是晚上的睡眠品質的確不好。

睡眠品質不好有許多原因,像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晚上都有睡著,夢多了一點點,但是白天卻容易打瞌睡;另外一種肢動症患者,也會有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也有一些身體疾病會有白天嗜睡症狀,例如憂鬱症、甲狀腺功能低下、洗腎患者及心臟衰竭患者。

此外,青少年則常見猝睡症及原發性嗜睡症,這些人雖然睡眠時間足夠,但仍會有白天嗜睡的現象。

Q7:午睡有必要嗎?

A:並無定論,就算要午睡,時間也不宜過長,一小時內的小睡就好。

醫學臨床上發現,統計一整個月的睡眠時間,其實每個人的總睡眠時數都是很固定的。所以如果白天睡太多,就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

你可能會有經驗,假日在家午睡起床之後老是覺得頭昏,有愈睡愈累的感覺。這是因為午睡時間一旦超過三十分鐘,就可能進入深睡期,醒來之後的精神狀況就會不好。如果只是小睡,處於淺睡期,醒來之後精神會比較舒服。午睡的目的在於使下午的精神更好,如果午睡一場卻導致頭昏,還不如不要午睡。

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需要午睡?如果你晚上入睡困難,那麼就必須減少午睡時間;如無入睡困難問題,那麼中午小睡一下補充精神也不錯。

根據大部分人的生理時鐘,在上午十~十一時左右的精神狀態會達到最好,但下午有一段時間會顯得精神不濟,如果平日有午睡習慣者更明顯,若剛好某日中午有事無法午睡,其實撐過那段時間就好,沒有午睡並不會導致整個下午精神不好。

Q8:經常多夢,代表睡眠品質不好嗎?

A:很多病人會在門診中主訴:「很快就睡著,半夜也不太會醒,但就是夢很多。」但其實作夢是一種正常反應,並不代表睡眠品質不好。會有夢多困擾是因為剛醒來時精神還不清醒,對夢境的不愉悅所煩躁,但其實清醒之後,白天的精神狀態並不受多夢影響。

所以作夢對睡眠品質的影響,應該評估白天的精神狀態,而不是以夢多或夢少來評斷。如果病人有這類困擾,醫師通常會安排睡眠檢查,看看睡眠結構是否有問題。

處於睡眠「快速動眼期」時的夢境,通常是白天記憶的重組,常會出現怪誕、恐怖、顏色鮮明、立體而且較不合現實的夢,醒來較會記得。「非快速動眼期」又分為四期,其中兩期是「淺睡期」,此時雖然也會作夢,但仍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響;另兩期﹁深睡期﹂的夢,內容偏向日常瑣事,夢境較不鮮明,醒來較不會記得。

如果你的夢境很亂,沒有太多的共通性,就不用太擔心,如果排除焦慮症和憂鬱症,只要不影響白天精神,這應該只是白天壓力過大導致的反應,建議多運動、多放鬆。但如果所作的夢常類似、多重複,那麼就反應出你的潛意識,此時最好請精神科醫師幫你找出內心衝突所在。

Q9:聽說服用褪黑激素可以改善睡眠,是真的嗎?

A:褪黑激素是人體松果體所分泌,受光線影響,瞳孔接受光線刺激就會減少分泌,接受光線刺激少,分泌就增加,主要是用來調整生理時鐘之用,臨床上對失眠的改善並不見好的效果。

目前褪黑激素長期使用及其使用的量,醫學界仍有爭論,所以就算補充也一定要適量。比較適合以褪黑激素作為輔助之用的族群包括老人家(因分泌大量減少),以及晚睡晚起、早睡早起欲調整時差者。

Q10:不管早睡或晚睡,清晨很早就起床,這代表我老了嗎?

A:如果是入睡困難又早醒,這應該是失眠,而不是年紀大的關係。老人家通常是早睡早起,光線是調整生理時鐘最大的因素,有些老人家會有早起運動的習慣,因為早晨接觸陽光的關係,其生理時鐘就會往前挪,久而久之就成了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因為早起的關係,老人家中午可以小睡一下,但不宜睡太久,以免影響晚上睡眠。

睡眠新知
【睡愈多,命愈短?】

根據「精神醫學總論文摘」所載的報告指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科學家團隊針對超過一百萬名、年齡介於三十六至一○二歲的美國人進行長達六年的睡眠習慣研究發現,每晚睡眠時間超過八小時者,死亡風險較睡眠時間七小時者高出十二%;睡眠時間超過八小時或少於四小時者,風險更升至十五%。睡眠時間在五至七小時間的人則無此顧慮。

研究也顯示,睡眠時間過長可能是癌症、心臟疾病與中風的危險因素,但仍須進一步研究才能斷定睡眠時間過長是否對健康有害。不過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睡眠專家華許指出,許多研究仍顯示,大多數成人每晚需要七小時半到八小時的睡眠,如果睡眠不足會影響白天精神、工作能力下降且易出車禍。

【睡眠不足,當心變笨】

史丹福大學睡眠研究專家狄曼研究指出,每晚比正常睡眠時間少睡一小時,可能使一個人的智商暫時性下降一個商數,一周累積下來可使智商降至一百。

這是因為睡眠不足會減弱智力和運動功能,使人反應遲鈍、健忘及數學計算易出錯。

【睡覺,幫助學習新事物】

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生理學實驗室的人員研究發現,睡眠可以幫助我們學會複雜的身體運動,例如演奏樂器或者運動。研究者發現,在晚上學一種運動技巧的人們,經過十二個小時睡眠以後,再進行檢查,表現要比那些在早上學習同樣技巧,但是在十二小時中沒有睡覺的人要好二十%。

透過監測參與者的睡眠模式,研究者發現睡眠的某一特定部分,稱為II期非REM睡眠(非快速動眼期)的,可能是學習新的運動技巧的關鍵因素。他們發現參與者這項任務成果,有高達五十二%的差距,可以歸因於他們得到的這種類型的睡眠有多少,在深夜尤其顯著。

【小睡片刻,學習效果更好】

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的研究發現,只要能同時經歷慢波睡眠與深度睡眠的快速動眼期(REM), 那麼在白天即使只有六十~九十分鐘的小睡,也一樣能達到相同的改善效果。若要學習感知能力的技巧,例如在許多雜亂的圖像中快速找出我們所要的目標,就必須先在前晚獲得足夠的睡眠。過去的研究也顯示,人們可在新工作訓練的最初幾分鐘內改善他們的反應時間,但若想獲得更進一步的明顯改善,則除非他們已獲得幾晚的充足睡眠後才可能發生。

(感謝慈捷師姐提供此文章,愛熬夜易失眠的朋友要注意哟!)

Tuesday, October 12, 2004

總是愛漂泊 - 劉墉

總是愛漂泊


文/劉墉

開了六個小時的車,去深山探視上音樂營的女兒,從車上拿下一包包滷味,塞進宿舍公用的冰箱。

「營裡東西做得奇難吃。」太太說。「又不敢多帶,因為冰箱太老舊,不夠冷。」

走進女兒房間,地板吱吱呀呀地響,那是以前農場雞舍改裝的,連個櫃子也沒有,更不用說冷氣了,才進去一下,我已經滿身大汗,還有-暗暗的心酸。

利用週末假期,帶女兒到離營一個小時的「鏡湖」,住在希爾頓,連著吃了兩頓大餐,補償她在營裡總吃不飽的遺憾,又帶她上街逛逛,問她要買點什麼。

女兒都搖頭,卻盯著店裡一個個小紀念品看,突然見她蹲了下去,接著媽媽遞給她一張面紙。

「眼鏡出問題了嗎?」我問。

媽媽使個眼色,張嘴沒出聲地對我說:「哭了。」

回旅館的路上,我拍拍女兒:「既然營期已經過了一半,有不少收穫了,捨不得爸爸媽媽,就提前離營,跟我們回去吧。」卻見小丫頭一扭頭:「NO!」

宴會上遇到一對多年不見的朋友。

「我們現在是空巢期了,所以又常出來應酬。」那太太說:「三個孩子,白養了,全去了西岸,一個念加大,一個念史丹佛,還有一個在好萊塢打工。都怪我太慣、太寵他們了。」

「你太寵他們,他們應該離不開啊。」我說:「怎麼一下子跑那麼遠呢?」

「笑話,」朋友笑了起來:「你沒注意嗎?愈是寵小孩,把他們照顧得無微不至的,那小孩跑得愈遠,是他們不得不跑,否則長不大。」

兒子越洋電話:「爸爸,你一定要看迪士尼的《海底總動員》,很好看。」

於是租了光碟回家。電影演一隻小丑魚的單親爸爸和他的孩子,孩子去上學,不小心落入魚網,進了人家的魚缸。魚爸爸九死一生,終於找到孩子,救出娃娃。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結尾,孩子好不容易回到家,可是仍然要去上學,已經跟著老師游遠了,又突然轉身游到爸爸身邊,抱抱爸爸,再一扭頭,追上那群同學……

中年從台北回紐約,旁邊坐了個大胖子,從上飛機就一直睡,近紐約總算醒了,伸了個懶腰,碰到我的肩膀,對我說了聲抱歉。

「睡得好。」我應付他一句。

「好,好。」隔了五秒鐘,他轉頭看我,冷不防地問:「你旅行剛睡醒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我笑:「有憂鬱。」

「什麼?」他霍地坐直了:「你也憂鬱?」

「當然,人在漂泊,當然有鄉愁。」

「我們一樣,我總憂鬱。」他歎口氣:「想到家,想到老婆孩子,還有我的兩匹馬。」頓了頓:「你知道騎馬可以放鬆緊張嗎?一注意騎馬,就不會想別的事了。所以我一年到頭在外面,常想著回去騎馬。」

「那你為什麼總旅行,不多待在家裡呢?」我問。

他突然哈哈哈地笑了:「待在家裡?那就老了。」

到圖書館借了幾本「浮世繪」的書,登記的館員正好是日本人,就笑著對他說: 「聽說以前日本男人都愛出外旅行,又不帶太太,所以會沿途買些像《東海道五十三次》這樣的風景浮世繪回去給老婆孩子看,你們日本男人,真是大男人啊。」

卻見他一笑:「這有什麼稀奇?現在日本男人下班之後就算沒事,也常要先到酒館喝兩杯,急著回去摟老婆,會讓鄰居笑的。」又指指手上的書:「你沒看過村上春樹最近出版的《海邊的卡夫卡》嗎?那男主角在家好好的,為什麼離家?離開家的男人才能找到自己啊。」

老年在紐約參加老友何平南夫婦的歡送會。

他十五年前娶了夏台鳳之後,一下子年輕了十歲,處處社交圈,都見得到他們夫妻的身影,聽到台鳳的歌,還有平南的葷笑話。當天歡送會的賓客,把喜來登的宴會大廳擠滿了,桌子甚至擺到了門外。

夏台鳳先致謝詞,說她原以為將要終老紐約,不必再漂泊了,沒想到老了老了,還要遠行,說完流下淚。

接著是何平南說話,十分豪爽,也非常簡單-

「我是在南京下的種,台灣扎的根,紐約生的幹,現在到上海去結果,待久了,要動一動,不動就老了。」

※ ※ ※ ※

看香港亞洲電視的影集《尋找他鄉的故事》,製作單位到世界各個角落,採訪那些被遺忘的華人。

在烏克蘭基輔的火車站前,看到穿著西裝戴著墨鏡的陳包強,淡淡又深深地說,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的經濟惡化,失業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他過得好辛苦。

記者問他何不回中國,六十五歲的陳包強搖搖頭:「回祖國,我不想,往前走,沒有錢。」可是才過一下,他又笑笑:「我想往前走,我第一次流浪是在六十年代的中國,第二次流浪是由蘇聯到烏克蘭,真的要第三次流浪嗎?我想還是會流浪一次吧。」

小時候讀自然科,課本上說動物遷徙,是為了覓食、為了尋偶。於是我想,人類愛遠行,是為了謀職創業和尋找愛侶。

可不是嗎?原本黏著父母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一下子變了個人,不再與父母同行,甚至當父母關心時,還露出一副厭惡的表情。

然後,他們上大學、進社會,離開了家,而且常不知原因地搬到遠遠的地方,好像躲得愈遠愈好。

他們找到了工作,找到了伴侶,有了那個屬於他們的小小的窩。許多人就此安定了,不再漂泊、不再旁騖、不再遠眺,朝九晚五地匆匆去、匆匆回。戀著家、黏著家,終此一生。

也有些人,總要換工作,總要遠行,總伸長了脖子,想看路盡頭的風景。他們不再為了逃避父母,也不再為了尋偶覓職,心中就是有一種聲音、一種力量,推著他們再一次跨出步子。於是那作丈夫的,把妻子帶到東、帶到西。直到有一天走不動了,不好奇了,終於睡成大地的一部分。

想起飛機上鄰座胖子的話-

「騎馬就不等於開車,當你牽出馬,你可以感覺到牠有多高興,多想往外跑。於是你騎上牠,兩個『想跑』的心結合在一塊兒;跑累了,你往回騎,也感覺那馬想回馬房了,兩顆『歸心』又結合在一塊兒回家。」

離家真好。回家真好。能離開家,才顯示年輕;有家可回,才顯示幸福。

真情

以前我從不相信山盟海誓、此情不渝類的話,直到一個月前看到一對老夫婦,讓我對愛情開始有了信心。

由於在醫院實習的關係,生老病死的接觸總比從前要多些。

二個月前,我接到一個由加護病房轉床來的婆婆,當時的她己陷入昏迷狀態,全身插滿管子、呼吸器、灌食管、導尿管、點滴管……並且也己全身水腫,面容已不復當年,但她的老伴仍每天來陪她、看她,與她聊天,即使根本不知道她究竟聽到了沒有。

起初我每天早上替婆婆量體溫時都匆匆來去,量完就隨手蓋上被子,但我卻發現,我每幫婆婆蓋起被子後,爺爺都會再去把被子塞好,並柔柔地對婆婆說:「老伴,你放心體溫很正常。」

這讓我生感動也好生愧疚,此後我更特別注意任何小細節,並每做一件事一一地向婆婆解釋。

當接觸時間久了,一次無意間與爺爺聊了起來,爺爺告訴我,老伴己陪他走了六十幾年了,當初答應要照顧她一輩子的,當然要陪她走到最後,他對婆婆是有責任的,即使兩個都八十幾歲了,他還是要守住承諾。

婆婆現在看護加上醫療費用,一個月要大約八萬,他可以吃差一點,吃少一點,但一定要給婆婆最好的。

雖然孩子們都很孝順,每天來看婆婆,也要幫忙付醫藥費,但他不願意收,他說,孩子也老了,六十幾歲了,自己該留些老本,除非他真的沒錢了,沒力氣了,否則他是不會接受的。即使病己很久了。

這一切聽在耳裡,看在眼裡真令我濕了眼睛,尤其是看到有時做一些侵入性治療加抽痰時,爺爺早已在一旁紅了眼睛,更是讓我不捨。

不捨的是爺爺對婆婆的那一份情,那一份愛。

我從來都不知道,愛原來是可以那麼深刻,那麼偉大的。

有時,我總是在想,其實婆婆這麼苦苦撐著也是很難過的。但是即使昏迷的她,也知道爺爺的付出,所以再怎麼苦,也要撐著,因為她知道她是爺爺的希望,精神上的寄託,只要她活著,爺爺就對人生還抱有希望吧!

摘自中國時報89年1月2日

Monday, October 11, 2004

並快樂著--不知足,也可以常樂

並快樂著--不知足,也可以常樂


文/吳淡如


有個研究快樂的實驗是這樣:一位心理學家讓受試者造句,以「我希望我....」起頭,比如「我希望我和比爾蓋茲一樣有錢」、「我希望我是貝克漢的情人」、「我希望我是樂透頭獎得主」……

接著,受試者要再造三個句子,以「還好我不是....」起頭,比如說「還好我不是絕症患者」、「還好我老公沒有暴力傾向」、「還好我不是無殼蝸牛」……調查結果發現,同樣一批人,在完成「希望我是」的造句後,心情都會變得比較差,而完成「還好我不是」造句時,心情都會比較好。

實驗顯示,快不快樂常是因比較而來的。「希望我是」讓我們想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就難免沮喪;而「還好我不是」卻能使我們慶幸,原來自己還擁有一些實實在在的幸福。

這個調查很有意思,而且證明了誰都會說的「知足常樂」確實是個真理。然而,知足一定就會常樂嗎?不知足一定不開心嗎?其實不一定。

「比較心」讓人痛苦,可是如果沒有比較心,或許我們也不會有奮發向上的念頭。以近年來我訪問過的一些傑出企業家來說,他們多數出身貧苦,創業過程也都遭遇過一些大風大浪,而讓他們不甘於庸庸碌碌過一生的第一個契機,都是因為看了別人過著比他好的生活,而興起「大丈夫應如是也」的念頭。

因為羨慕別人,對目前的生活不滿足,所以想要改善自己的處境、追求夢想--「不知足」其實是人類文明進化的第一動力。心中抱著「如果我如何,我會比較快樂」這種假設,然後腳踏實地努力的人,才能夠在人生中更上一層樓。

「不知足」是人的進步動力,只不過,在夢想達成、現狀改變之後,人未必會得到他想像中的快樂。因為在想像中,快樂是會膨脹的,而「不知足」這股動力也可能會變成「貪得無厭」,把自己變成一列愈開愈快的火車,不懂煞車,恐怕有一天會出軌。

每天都在「還好我不是」的人,恐怕沒有什麼動力追求不一樣的生活,停在原處用各種藉口安慰自己,這樣就好了,我又不是這世上最可憐的人,知足常樂嘛,幹嘛跟別人比較呢?停滯不動,雖然安逸地活著,總有一天會很不快樂。

身為凡人,不知足並沒有錯,最高境界應是「不知足而常樂」。不久前大陸有個商業週刊也對當地企業家做了一個調查,發現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業家處於「過勞」狀態,平均每天工作十一個小時以上,睡六個半小時,幾乎沒什麼休假,也承認自己壓力很大,這種生存狀態聽起來很不人道,但是,卻有百分之七十六的企業家說,他們是「快樂」的。

我們常以為,一個人那麼忙那麼累,一定不快樂。從這個報告看來,人不一定要閒散才開心。他們認為自己快樂,是因為走在自己要走的道路上,所以才能夠「累並快樂著」。

知足常樂;不知足,也可以常樂。就看你用什麼方法對付自己的「不知足」,是因為不知足而向前走呢?還是坐在原地抱怨命運虧待自己許多?

快樂一定是主觀的。快樂,其實也無從比較。

你不能說,沒錢沒名比較快樂,因為有人沒錢沒名,卻很不快樂;也不必以為,有錢有名就會快樂。外表看來光鮮亮麗,也可能只是強顏歡笑而已。

我們常認為,一個人如果擁有凡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一定會快樂。其實不然。如已過世的瑪麗蓮夢露和黛安娜王妃,所擁有的條件都能顛倒眾生,在受鎂光燈注視的時候,總可以擠出燦亮華美的笑容,可是她們內心深處都明白,自己非常非常不快樂。

快樂沒有客觀標價,不能拿所有物來稱斤論兩,買得一分快樂。

有一位朋友家世很好,從小人見人愛、學業順利、繼承家業更是順利,然而,他一直都很不快樂。

他從來不缺什麼。不過,他也從來不知道,有什麼能夠讓他快樂。「我的人生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沒有意義。」每隔幾個月,就會有一個星期天,他在空空蕩蕩的辦公室裡打電話給我和其他朋友,很消沈地說:「如果,我現在從窗口跳出去,第二天,真正在乎的人有多少呢?」

我和他長談了許久,各種可能會讓他開心一點的建議,他都拒絕了。比如:「出去走走?不,我不愛戶外運動。」「看電影?我討厭跟人家擠。」

朋友們對他的不快樂都一籌莫展,久而久之,都很害怕接到他倒情緒垃圾的電話。和他聊天,感覺好像是被他的言語推向無底黑洞一樣。

以他的條件,絕對可以擁有不被安排的生活。他那麼不快樂,是因為他不願意自行尋找一點快樂,也許只是在星期天走進大自然,聽一下鳥叫蟲鳴與聞聞花香,而不是把自己困在同樣的生活軌道裡。快樂不能不勞而獲,其實,大多數沒有副作用的快樂,獲得的過程都有點辛苦。

對「快樂」陳義過高的人,將快樂定義為到達「極樂世界」般的奇幻狂喜的人,也不容易快樂。

快樂是一種主觀的判斷。我想,「知足常樂」最好的解釋,並不是對目前的一切都感到滿意,而是:對快樂的要求不要太盡善盡美。

世界各地不時有各式各樣的快樂調查報告出爐。以上海為例好了。我看過兩個可以拿來比對的調查報告,有一個報告詳細比較了上海、台北和香港的女人,推定上海的女人最快樂,有百分之九十二的上海女人,認為自己是快樂的。

上海女人的快樂指數在兩岸三地小幅領先,有專家說,是因為上海目前經濟狀況最好,到處充滿機會,女人們對未來希望蓬勃,而上海男士們比其他地方的男士溫柔體貼,會分擔家務。

然而,也有另一個報告指出,上海的小孩中,有百分之七十八覺得自己很不快樂。學業競爭和父母給的壓力過大,是孩子們不快樂的主要原因。

照理說,天真的孩子應該比既有家務又有工作的成年女子來得快樂。同樣在上海,女人的快樂指數這麼高,而孩子的不快樂指數也那麼高,未免有些矛盾。

大人常以為自己那麼努力,是為了讓孩子快樂成長,沒想到孩子這麼不快樂。無論如何,這也證明了,不是壓力讓人不快樂,而是被迫的感覺讓人不開心。

大人自己選擇參與競爭,而小孩子卻是被迫競爭。被迫,豈能快樂?有權選擇,才有權快樂。

相互關係

本文摘錄於「當和尚遇到鑚石」by Dr. Ceshe Michael Roach

簡介:
Dr. Ceshe Michael Roach 外表上,他是鑚石行業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內底裏,他確是花了22年取得藏傳佛教最高學位的「格西」- 佛學博士。他已優等成績自普林斯敦大學畢業。就讀大學期間曾前往美國白宮,接受由總統頒發的總統學術大獎章‧也曾經接受由普林斯敦大學威爾森國際事務學院所頒發的麥肯奈爾學術獎。自1981年以來,他開始教授佛學;同時也是研究梵文、藏文,以及俄文的學者,翻譯作品等。並主持「亞洲經典機構」(Asian Classic Institute),「亞洲經典輸入電腦計劃」(Asian Classic Project)。此外,他也積極地進行色拉寺的重建整修工作。

他由普林斯敦大學出家受戒,他遵從他的西藏上師進入美國商業界試驗佛法,他將借貸五萬元的小公司,經營成年收入一億元的大企業。他說:「錢本身並沒有罪過」這一切都在「金剛經」裏找到答案......

------------------------------------------------------------------------------------------

....關於「相互關係」最聞名的一段說明,可能出自印度博學之士龍樹大師(Nagarjuna)之作。以下的偈文摘錄於自龍樹大師的著作『寶鬘論』(String of Precious Jewels);它們首先指出了我們可以植入心中,最令人嚮往、擁有的觀念。

.... 我將簡述修持菩薩慈悲之道的人所具備的美好品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慈悲等等。

布施是給予你所擁有的事物,
持戒是善待他人,
忍辱是放下嗔怒,
精進是增長所有美好事物的喜悅,
禪定是全神貫注,遠離邪惡,
智慧是判斷何謂真理,
慈悲是一種融合了對眾生之愛的高度智識。

接下來的偈文則說明了這些美好品質的相互關係:

布施帶來財富,美好的世界來自持戒;
忍辱帶來美好,卓越的成就來自精進;
禪定帶來寧靜,自由來自智慧;
慈悲成就我們所有的願望。

最後的這一段偈文,掲示了培養這些觀感的最終結果:

一個具備這七種美好品質之人,
並且臻至完美之人,
將獲得如梵天所擁有的不可思議的知識。

針對上述的偈文,我們可以應用於日常生活如下:

(1) 為了「看見」自己的事業飛黃騰達,財源廣進,你必須保持慷慨大度的心態,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布施)

(2) 為了「看見」自己置身一個幸福快樂的世界,你必須遵循倫理道德的生活態度,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持戒)

(3) 為了「看見」自己身體強健,充滿吸引力,你必須避免忿怒,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忍辱)

(4) 為了「看見」自己在私人生活和工作場合中擔任領導人物,你必須樂於利益,幫助他人,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精進)

(5) 為了「看見」自己能夠心思專注,你必須進行深度的禪修,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禪定)

(6) 為了「看見」自己禪定心想事成,你必須了解潛能和心理銘印的原則,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智慧)

(7) 為了「看見」自己和他人事事滿願,你必須培養慈悲心,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慈悲)

如何將這所有聽起來十分崇高偉大的論調應用於真實生活之中,這就是我們的功課。佛法若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場所、日常生活中運用,就是“死”法。不是嗎?



Sunday, October 10, 2004

飯後八不急

飯後“八不急”謹記保健康

不急於吸煙
飯後吸煙的危害比不吸煙大10倍‧這是由於煙中的尼古丁溶入血液循環量中,­使腸胃大量吸收有害成分而損害肝臟、大腦及心臟血管。

不急於洗澡
飯後洗澡,體表血流量會增加﹐而腸道的血流量便會相應減少﹐從而使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

不急於上床
俗話說﹕“飯後躺一躺﹐不長半斤長四兩”。飯後立即上床容易發­生。醫學家告誡大家飯後至少­要休息20分鐘,再上床睡覺。­連午睡時間也應如此。

不急於散步
飯後“百步走”﹐會因運動量增加而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是老年人,心功能減退、血管硬化及血壓反射調節功能障礙,餐後多出現血壓下­降現象。

不急於開車
事實證明﹐司機飯後立即開車容易發生車禍。這是因為人在吃飯以後,­腸胃消化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容易造成大腦器官暫時性缺血,從而導­至操作失誤。

不急於吃水果
飯後一隻果被奉為金科玉律﹐但醫學家卻提出了異議。因­吃進肚內的水果需長達1至2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慢慢排入小腸。餐後即­吃水果,­被阻滯在­腸胃中,長期可導至消化功能紊亂。

不急於鬆褲帶
飯後放鬆褲帶﹐會使腹腔內壓下­陛M這樣對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就會減弱﹐而消化器官的活動度和韌帶的­t荷量就­會增加﹐容易引起­胃下垂﹐出現 上腹不適等消化系統疾病。(大眾衛生)

不急於飲茶
茶中大量鞣酸可食物中的鋅等結合成難以溶解的物質,不但腸胃無法吸收,也會使­鐵質白白丟失。

如將飲茶安排在餐後一小時就無此弊端了。

..................那飯後可以做什麼呢??

想我囉﹗

(感謝雅玲師姐提供此文章,我們飯後都會很用力的想您的愛心!)

賣魚郎與老鷹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賣魚郎與老鷹

人能守本分,才能盡本事。就像小鳥飛翔在天空中,歌聲嘹亮而悅耳,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氣,這就是牠們的本分、本事。

至於人,本分是安分守己,本事是發揮良能為人群服務。但是有的人只想展現本事,卻不知自己的本分,不願守住本分,導致人生方向脫序違規,這實在是很可怕的事情!

有一個小故事──

一位年輕人靠著賣魚來維生,有一天,他一面吆喝,一面環視四周,注意看是否有人來買魚。突然,一隻老鷹從空中俯衝而下,在他的魚攤咬了一條魚後立刻轉身飛向空中。賣魚郎很生氣地大喊大叫,可是,只能無奈地看著那隻老鷹愈飛愈高、愈飛愈遠....

他氣憤地自言自語:「可惜我沒有翅膀,不能飛上天空,否則一定不放過你!」

那天他回家時,經過一座地藏廟,他就跪在地藏廟前,祈求地藏王菩薩保佑他變成老鷹,能展翅飛翔於天空。從此以後,他每天經過地藏廟,都會如此殷切地祈求。

一群年輕人看到他天天向菩薩祈求,就很好奇地相互討論,其中一人說:「這位賣魚的人,每天都希望能變成一隻老鷹,可以飛上天空。」另一人就說:「哎喲!他傻傻地祈求,要求到何時?不如我們來作弄作弄他!」大家交頭接耳,想了一個方法要欺負他。

第二天,其中一位年輕人先躲在地藏菩薩像的後面。賣魚郎來了,照樣虔誠地祈求、禮拜,這時,躲在菩薩像後面的那位年輕人就說:「你求得這麼虔誠,我要滿你的願,你可以到村內找一棵最高的樹,然後爬到樹上試試看。」

賣魚郎以為真的聽到地藏菩薩的指示,非常歡喜,趕快跑進村裡找到一棵最高的樹,然後爬到樹上。

那棵樹實在太高了。他愈往上爬,愈覺得擔心。

他爬上樹頂,向下看──「哇!這麼高!我真的能飛嗎?」那群年輕人也跟著來了,他們在樹下故意七嘴八舌地喊道:「你們看,樹上好像有一隻大老鷹,不知道牠會不會飛?」「既然是老鷹,一定會飛嘛!」

賣魚郎心裡很高興,他想:我果然已變成一隻老鷹了!既然是老鷹,哪有不會飛的呢?於是展開雙手,擺出展翅欲飛的架勢,從樹頂跳下去。

可是,怎麼不是向上飛,而是向下墜落呢?好怕啊!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幸好,他落在泥漿地上,陷入爛泥巴和水草之中,只受到輕傷。

那些年輕人跑過來,幸災樂禍地取笑他。他說:「你們笑什麼?我是兩隻翅膀跌斷了,不是飛不起來啊!」

這故事可以給我們很大的警惕──

一個人要守本分,才能盡本事。若只想得到大本事,卻沒有守好自己的本分,不自量力盲目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非常危險的。

學佛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心念離開了自己的本分,則修行之路就會很坎坷,煩惱也會很多!

所以,大家要時刻反省自己的心念、言行是否已偏離本分,如此才能盡本事,充分發揮良能為人群服務。總歸一句話:一定要多用心啊!

(感謝慈捷師姐提供此文章,盡本分,遠煩惱)

Saturday, October 09, 2004

你的時間在那裡? - 吳宏仁

聯華電子總經理吳宏仁談-「你的時間在那裡?」

40歲以前,大部份的人是相同的,升學讀書升學讀書...,建立自己基楚,在父母親友、社會價值觀影響及誤打誤撞的情況下完成基本教育。

選擇讀書,應該一鼓作氣,在您尚未進入產業時,能讀多高就多高,畢竟何時進入產業,您都是社會新鮮人。

但是一旦您已經有工作經驗而又有心進修,當然管道很多,相對的掙扎也多。因為您不知現在的年紀、條件、資歷、、、再去做進修這樣的投資是否值得?

如果,您認定一輩子要當上班族,學歷對您而言相信是很重要的。否則,時間寶貴,不容許您再走錯路。

20 ~ 25歲, 您要懂得掌握與規劃自己的未來,決定了就是一條無悔的不歸路。

剛得到法律付予您的種種權力,相對的您要盡您的義務及學習面對責任的承擔。

這時候的您,是喜悅、矛盾與痛苦交戰;喜悅來自於開始被賦予一些自主權,矛盾來自於與父母割不斷的臍帶關係,痛苦的是開始要嘗試錯誤。

您要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如升學、就業、感情、、、拿回自己對人生的主控權,而非一直受人左右影響的去搖擺自己的未來。


【學會人際關係,多認識積極的朋友,十年後這些朋友都將是產業的中堅。】
25 ~ 30歲,您像一塊海綿,努力吸收也甘心被壓榨,為的只是自我的成長。這時候的您,應是工作取向的,對薪水待遇、升遷調職,您應該是斤斤計較 。因為唯有努力付出,相對的您才敢積極爭取。

社會新鮮人的動力應該讓您衝出自己的一片天,也因為沒有經驗,所以不懂挫折。因為資源不多,所以一切盡人事、 聽天命。

這時的您:領取別人的薪水,學習別人的經驗,付出自己的青春,建構自己的未來。

【學會累積經驗,接觸機會,良師益友的提攜更是提昇您成長的大利器。】
30 ~ 35歲, 您要學習判斷機會、掌握機會,不能再有嘗試錯誤的心態。

這時候的您,應是事業取向和家庭取向,工作應該從體力轉換為腦力。

您應該看到的是遠景,而非現況,面對的是寬廣人生,而非侷限於自我。

結婚是許多人面臨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抉擇,面對婚姻,很多人以為結婚就是一個責任的結束,殊不知正是學習的開始。

就像一些剛上市上櫃公司,以為目標達成了,忘了自己的企業責任,忽略本業,反而是一個惡夢的開始。

人的本業不就是經營自己的家庭,賺錢的目的不就是希望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但這可不能成為忽略家人的藉口;一個經營不好家庭的人,縱使賺到全世界,他得到的只是表面的掌聲,在他人生的這個圓,永遠有一個缺口。

家應該是您最大的精神支柱、動力來源和堅強後盾!

【時間管理,轉化心境;轉化用頭腦去工作,不要用身體去工作!】
35 ~ 40歲, 您要享受給人希望、功德無量的格局。

這時候的您,應是企業取向,工作只是一種休閒,更可轉化為對他人的責任。如果您專注於研究,您應該不只窮畢生之力,24小時不眠不休的去做苦力。

您應該有成立研究機構,帶領一群人做更多研發的雄心壯志。

如果您是企業主管,您應該不只停留在汲汲營營、斤斤計較,您應該有能力擔負主導周遭的員工、家人,帶領他們享受更好的生活。

格局的大小,會影響您成就的多少;做一個有影響力的人,而非被影響的人。

【不論目前您多風光、多有成就,在您心中是否畫得出十年後的你?】
靜心思考!我們現在所有努力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父母、另一半、小孩、、、?工作,不應該等於是人生,更不應該是需要經營一輩子的事。

試問健康、財富、自我成長、人際關係和時間自由,什麼是您努力工作的動力?

我相信沒有人願意放棄任何一點。

這些正是促使我們年輕人前進的動力。

十年後,您是提早完成它?還是提早放棄它?

【寧可因夢想而忙碌,不要因忙碌而失去夢想!】
我看週遭有太多優秀甚於我數倍的朋友,可惜的是終日汲汲營營,投入更多的時間、精神、資源,卻沒有享受到應得的代價。原因無他,努力找錯方向,找錯機會,拒絕機會而己!

Jordan打了一輩子的籃球,是很難在棒球場上找到自己的舞台。不要讓忙碌蒙蔽了您的雙眼!再回頭,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你的時間在那裡,成就就在那裡!】
當您一個人成功,您只享受到一個人的快樂!

懂得分享與付出,您卻可以享受到許多人的快樂!

真正的快樂來自於:週遭的親友因您的成長而提升,不論是精神或物質。

真正的成功來自於:週遭的親友因您的付出獲得改善,給人希望功德無量。

我們可以發揮一己之力,對親友,對那些有緣相遇的陌生朋友,伸出您的手,在他們需要的時候! 太多人在等生命中的貴人!聰明如您,何不先從幫助他人開始?


Friday, October 08, 2004

緣起緣滅

有一天‧三個和尚在一間廟裏相會。

「這廟為什麼荒廢了?」不知是誰提出的問題。

甲和尚說:「必定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薩不靈。」

乙和尚說:「必定是和尚不勤,所以廟堂不修。」

丙和尚說:「必定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

三人爭執不下,最後他們決定留下各盡所能。於是,甲和尚重修廟堂,乙和尚化緣講經,丙和尚虔心禮佛。和尚們的善心,感動眾生。不久後,香火鼎盛,訪客不絕,破廟又恢復了舊觀。

甲和尚說:「都因我禮佛虔心,所以菩薩顯靈。」

乙和尚說:「都因我重修廟堂,所以廟宇堂皇。」

丙和尚說:「都因我講經化緣,所以香客眾多。」

從此,三個和尚日夜爭執不休,廟裏的盛況又逐漸消失。

享受生活的50種方式

享受生活的50種方式


1. 收集快樂記憶
快樂是一種愛自己的表現,為自己收集、儲存快樂的感受。記下今天發生的五件樂事,把樂事清單夾在筆記本裡,當需要打氣時,讀一讀樂事清單,重溫所有的快樂感受。
 

2. 說說貼心語
人人喜歡貼心話,也需要貼心話,一句得體的貼心話像久旱甘霖,能適時撫慰受傷的心靈,也能鼓舞人心。比如:孩子我要你比我強。我要和你做一輩子的朋友。願生生世世都結為夫妻。
 

3. 多繞一點路
新視野激發新構想,從未見過的風景往往帶來最多的驚奇。繞進最小的巷道,進去看看 ;放棄高速公路,改走多彩多姿的省道;在目的地一公里外停車,走路前往預定地,欣賞沿路景色。
 

4. 刻意做一些無聊的事
如果你會走路,你就會跳舞;如果妳會說話,你就能唱歌。生活中充滿了無聊的瑣事,只要用歡欣的心情來面對,即使是最平常的事也會有新面貌。

比如早起向身邊的人說早安,刷牙時對著自己微笑一下,或者是高興地做一件無聊的家事。
 

5. 不出版的地下文學
思想是一座令你意想不到的寶藏,幫自己的創作慾找到宣洩的窗口。開始寫作可以從短詩開始,或是寫簡單日記,練習描繪自己的想法,並且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做,將每日的生活動態加以記錄,你會擁有擋不住的文思泉湧。


6. 找人幫你丟東西
捨棄可以幫助尋找自我,列一張清單來詢問自己若失去了這樣東西,是否還想擁有。

對於許多囤積的小東西,如原子筆、剪報、紙盒、名片.…‥應該隨時分成四類:該保留、該修理、可送人、該丟棄,然後放手去做。清除不需要的東西,是一種割愛與轉讓的藝術,沒法做到的人就讓了解你的人來幫你處理,既迅速叉有效。
 

7. 跟爸媽聊聊家族史
關心近在咫尺的親人,珍惜彼此的感情,愛惜成長家園。跟家人玩尋根遊戲,畫畫家庭關係圖,影印父母及小時照片,用簡單的文字敘述,讓家庭關係更緊密。
 

8. 為自己做一件事
找任何理由讓生活添加喜樂的音符,給自己驚奇,好好擁抱自己。有創意就有快樂.列出可以為自己做的事情,比如: 選一件有趣的活動,一有空就去做;每天給自己一件禮物(泡澡、聽一捲喜歡的錄音帶);或是原諒自己的過錯。
 

9. 心靈的留白
每天騰出一個小時思考你的生活,可以讓人生更簡化而美好,重要的事自然而然會浮現。

比如:每天提早一個小時下班、每天晚一小時出門上班、下班後在辦公室多留一小時、每天提早一小時起床、停止看電視、不要和別人訂午餐約會、不要約定下班後的活動.…‥,用不會被打擾的時間。
 

10. 在家賞野鳥
想讓野鳥繽紛的生命走進家園的人,可以在陽台放個餵食台,放置水果或是五穀雜糧,只要耐心等候,不出門也可欣賞麻雀、白頭翁、綠繡眼、八哥、紅鳩的生命蓬勃。
 

11.消費EQ
經濟不景氣生存法則: 做預算計畫、儘快還清貸款、停止買東西、避免負債。

消費前先問自己為何要買,有沒有不必花錢的方法,或是用帶新東西回來,就把舊的丟掉的方式減少消費,也可以和精打細算者逛街,來提高自己的消費EQ。
 

12. 簡單穿出品味
好的衣服自己會說話。練習用新方法穿舊衣服,黑白配,是很好的方式。
 

13. 用種子造一座小森林
將綠寶石、橘子、龍眼、柚子、桃子、李子,芒果、醡醬草的種子種下,澆水灌溉,營造隨手可得的綠意生活。
 

14. 讓每一天都有點獨特
處處嘗新,隨著心情改變口紅、香水、髮型,或是改變乎時的服飾,穿上完全不同的服裝。活得非常HIGH,又非常COOL!
 

15. 說(我愛妳)
每天花一點時間,想個人去愛。告訴三個人,你有多愛他們,讓他感覺你愛他。
 

16. 公車旅遊家
帶個飯糰和水壺搭公車出遊,坐在最後一排,隨性下車,既可以觀察乘客百態,又可欣賞車外景緻,還可以了解這一季在流行什麼。也可以照公車路線圖規畫不同主題的景點,將郊區、市街、公園、藝文館等,組合成豐富的遊程。
 

17. 美的饗宴
選擇簡單大方的框,將複製畫、海報、全家福、畢業照、旅遊照、自己作品、小孩塗鴉,拿來佈置居家環境,增添溫馨氣氛。


18. 辦公室生存之道
動動動起來,隨時隨地伸展筋骨,改妥姿勢、做做辦公室運動、戒掉零食,藉著閱讀改變工作項目更新活力。
 

19. 一分鐘的春天
放鬆心情,用一分鐘去感受生命中微小短暫卻美好的事物。比如花的香味,乾淨清涼的一潭水,日出或日落,樹林的芬芳,溫暖的陽光,涼爽的和風,一道彩虹。

花點時間來聞玫瑰香,給自己一分鐘假期短暫小憩。


20. 為自己記功
列出所有自己覺得驕傲的特質,所有你覺得做得好或樂於去做的事,來為自己打氣。

把自己的優點及做過的了不起的事,寫在3*5卡片上,當妳覺得需要為自己打氣時,把卡片拿出來。
 

21. 舉辦跳蚤市場
跳蚤市場教你惜物、分享物,放棄一些東西也可以降低混亂,和朋友或家人進行 (冗物交換),送出舊衣物,成立交換中心,同時可學到分享、輪流的喜悅,也可藉機教導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做好資源回收。
 

22. 除舊佈新,喜新戀舊
隨身攜帶行事曆筆記本,一有想法就記下來,每年除夕當天從頭到尾再讀一遍,回味所度過的每一天與發生在身邊的事物,再重新將親友的電話謄到新的記事本中,在懷舊氣氛中迎接新年來到。
 

23. 拍全家福
珍惜家庭團聚時刻,每年用鏡頭為全家寫下足以珍藏的日記,各分東西的親人,也可利用此時團聚話家常。
 

24. 給自己一個戀家的理由
改變居家環境,能消除心理上的壓力,為房間與生命帶來和諧。在環境做一點小小的改變,掛一串風鈴或擺一盆金魚,用照片、圖畫、花朵、雕塑或別致的月曆來裝飾,營造陽光窗戶新風景的好心情。
 

25. 城市健行
到賞心悅目、習慣人們只逛不買的店面走走,如藝廊、精緻珠寶店、古董店、高級精品店,或是參觀展覽或逛跳蚤市場、博物館,逛街、賞心悅目、長見識,一舉數得。
 

26. 用音樂洗滌靈魂
買張有特殊放鬆音效的唱片,海濤聲或山泉聲,用這樣的音樂當背景,在家裡野餐。或是唱首鍾愛的歌,買一張喜愛歌手唱的歌,跟著大聲嘶吼。
 

27. 收集幽默
笑是傳染病,隨時來點歡樂,能讓生活更有勁。

工作時積極面,多注意成就感,把正面的回饋當作努力的目標;收集漫畫書、笑話錄音帶、搞笑電影情節。每當想要大笑一場,就有很棒的材料可以交談、交換。
 

28. 搭老公便車回家
善用塞車時間.互吐酸甜苦辣,彼此鼓勵、關懷對方,相處機會多,自然能同甘共苦。
 

29. 享受洗澡情趣
讓每次洗澡都能滌淨一身壓力疲勞,又能營造生活樂趣。可以用滴香水、點燭台、放音樂、擺鮮花的方式營造氣氛; 或是在不同季節選擇不同色系、造型的沐浴用品,創造視覺饗宴;用溫泉或海水的浴鹽,在家裡享受徜徉山林海邊的樂趣;用香氛療法讓身心乎和,抒解壓力;在水中按摩手掌虎口,及腳底中心穴道,讓身心更健康。


30. 體驗平靜
人在掌聲、激情、緊張、歷經喧囂之後,是需要放鬆的,洗泡沫浴、在床上看一本好書、用耳機欣賞最喜歡的音樂,這些能帶你逃離現實生活,成為你體驗平靜的錦囊妙計。
 

31. 開一個主題派對
舉行一個主題派對,邀請好朋友或愛侶的好朋友參加,請每個人帶著自己最喜愛又能表達特殊情感的一篇散文或一首詩,在宴會中加以朗誦。
 

32. 做惡夢大賽
全家一起來發表夢境,以及逃出惡夢的方法,如此孩子不但不怕做惡夢,還會有點期待做更可怕的,好來和別人的惡夢較量。
 

33. 希望銀行
為自己列張願望表,列出十件可行、想做、會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再為自己列一張夢想表寫出十項不實際卻好玩或快樂的事情。把這兩張表存在自己的希望銀行裡。然後真正地去實踐。
 

34. 拜訪大自然
大自然是最美的月曆,四季充滿著聲色動感,欣賞自然的獻禮,只要準備放大鏡、紙筆、照相機,公園路邊,隨處用心,簡單描述周遭景象,準備自然觀察圖鑑釋疑,你也可以成為自然觀察家。
 

35. 跟自我約會
新發現的解放感會讓頭腦清醒。離開原來的日常環境,一人獨自出外旅行,到自己從未去過的地方,戲慰和不熟悉的人物、景物接觸,一個人單獨地玩。
 

36. 經營家庭遊戲空間
全家一起分享工作和休閒,選擇固定的夜晚,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合力做完家事,任務完成後,一起上館子或看錄影帶,全家一起玩遊戲慰勞自己,共度有趣的夜晚。
 

37. 溫柔天使就是你
練習做別人的小天使,分享溫暖分享愛。

不論是幫忙做家事,或是送同事加油打氣卡、更有心者可以發起小天使活動,用行動熱愛生命,讓自己發光發熱。
 

38. 送禮三心《用心、關心、貼心》
禮物,會讓妳想起某個關心妳的人,建立了兩個靈魂的和諧關係。自己動手做的禮物富有生命與活力,你可以在流行雜誌裡找到靈感,把它當成全家人的活動,也能省下一些錢。無形的禮物 ( 比如一句忠告,讚美的話 )則能啟發生命,帶來更多共鳴。你可以在任何時候,享受送禮給喜歡的人的樂趣。


39. 為配偶做些事
2 分鐘的肩頸部按摩,請另一半幫你洗頭。每天有段相互傾訴的時間。兩人一起參加喜歡或一直想學習的活動,把對方優點列出來,每隔一陣子用小紙條寫上三、四項,放在屋子的不同角落幫他做些他需要的事,願意犧牲一些讓對方高興。
 

40. 為孩子寫本愛的日記
在孩子零~三歲的時候,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記錄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也可以將對孩子的期待寫進去,當孩子長大後, 當作他的生日禮物。
 

41. 做一個未來夢
在清晨及深夜想像自己的未來,每個人今天都比明天年輕,所以既是年輕人,就要有年輕人的作為,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
 

42. 森林深呼吸
索取區公所、國家公園所製作的路線圖,進入登山步道、漫步清幽小徑,來一次森林浴。

擁抱大自然,難易不同,先由大眾路線入門,再進入健腳路線。
 

43. 創意盒子
利用家庭或團體聚會,為菜單、休假方式進行腦力激盪。每月月初,花20分鐘把每星期至少要做的休閒活動安排好,買一些自己喜愛的活動入場券,承諾自己一定要出席。
 

44. 在收藏中記憶旅行
旅行時做旅遊筆記,用文字或塗鴉記錄旅程點滴,收藏單據牌、票根、旅行飯店或餐廳的火柴盒牌、行李牌回來後用彩色筆在照片後面寫生話,寄給親朋好友,代替千篇一律的明信片問候。


45. 單車遊街
每星期選一天騎腳踏車, 遇到很吸引你的地方, 就停下來駐足欣賞一番。
 

46. 找個醫生交朋友
他能耐心傾聽病情,清楚告訴你可能的病因,當要採取某種治療方式時,不管是打針或手術,也會與你討論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病情無法徹底解決時,還能提供轉科諮詢給你最佳照護。
 

47. 睡得舒服
睡眠佔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沒有這三分之一,就沒有其它的三分之二,充足和高 品質的睡眠,才是一天精神的最主要來源。
 

48. 創造家人共同記憶
用不同的聲音、影像、氣味來紀念共同相處的節日,不一定要隆重舉行慶祝,但一定要色香味俱全,中秋節的月餅與月亮,過年熱鬧滾滾,透過不同記憶,讓家庭共同的記憶更加豐富。
 

49. 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做一名愛心股東,告訴自己:我可以多做一些。需要義工的場含有:圖書館還書上架、撿取公園內亂丟的雜物、幫助中風的病人、為盲人誦讀書本及雜誌、認養家居附近的公園綠地、捐血、義務為鄰近的小孩當家教、探訪監獄.替鄰居的老者跑腿,陪伴話家常,打開別人心內的門窗。
 

50. 列喜歡清單
每一件喜歡的事都讓人心情舒暢、歡愉,但是人總是注意自己所缺乏的,總是忘記自己曾擁有的、曾享受的,藉著回味喜歡事物的遊戲,可以幫助自己看清周遭,使我們感恩,微笑面對所遇到的一切。

~生活可以簡單,快樂可以容易獲得~

Thursday, October 07, 2004

生日看個性

http://www.ira.org.tw/adventure/生日看個性/index.htm

擁抱幸福的自己 - 吳若權

擁抱幸福的自己

文/吳若權

擁抱幸福的記憶,是永遠的陽光, 足以讓人生所有的雨季,成為過去。

回憶起幼年的時候,有一次我任性耍脾氣,不肯偕同爸媽去一位親戚家作客,故意在對方家門口放聲痛哭,抵死不肯跨入對方家門。父親不但沒有當眾責罵我,還溫柔地將我迎面抱起,到附近的公園散步。

那時,天氣炎熱,混雜著汗水與淚水,我依稀記得父親整個臂膀都濕了,仍不停哄著我,直到我沉沉睡去,父親還是沒有領我進入親戚家裡。醒來時,我已經換到母親的懷中。他們輪流抱著我,讓我很有尊嚴地回到自己的家。

不論後來的人生,歷經多少艱困,我始終記得當時那種擁抱幸福的感覺。

世間所有的不義與背離,都可以完全阻隔在相擁的懷抱之外。當天地無情,是風、是雨,擁抱幸福的記憶,卻是永遠的陽光,足以讓人生所有的雨季,成為過去。

談過幾段或長或短的戀愛,許多年以後依然渴望的我才知道,愛情的艱難竟是為了那份擁抱幸福的感覺。要找到喜歡擁抱、享受擁抱、而且在擁抱時能真誠地相互傳遞幸福的對象,是多麼稀有的機遇。

很多情人,不喜歡、或不適應擁抱。理由千奇百怪,天氣太熱、體汗太黏、身高懸殊、感覺不自在……都可以讓一對自稱相愛的情人,放棄相互擁抱的權利。有一位女性朋友,感同身受地向我透露:「我和男友已經做過最親密的事,即使在床上,他也從來沒有擁抱過我。」這真是很深沉的遺憾。

馬來西亞兩性關係專家法茲拉甘沙,在第三屆回教醫藥大會中報告:每天清晨醒來後,先生深情擁抱太太十秒鐘,會因此而更長壽。因為擁抱的時候,先生的體內會產生荷爾蒙,有助健康。

情人、親子、朋友之間,甚至彼此不熟識但心懷善意的人,都可以親密地擁抱。有一次,我在加拿大過新年,倒數計時到新年零時整點,眾人齊聲高喊:「Happy New Year!」時,街上的陌生人,相互擁抱、真心祝福,令人一生難忘。

多麼希望人生可以靜止在我和你相互擁抱的那一刻。如果不能,請讓我永遠記住當時——擁抱幸福的感覺。因為那一瞬間的美好記憶,令我在往後孤單的時候,也能記得用真心擁抱幸福的自己。

本文摘錄自吳若權最新作品《擁抱幸福的自己》(圓神出版)

男人愛說謊,女人愛哭?

為什麼男人愛說謊,女人愛哭?

文◎亞倫‧皮斯&芭芭拉‧皮斯

人呱呱落地時全身赤裸,又濕又餓。
而且接下來凡事只變得更糟。

為什麼男人要說謊?為什麼他們老覺得自己什麼事都是對的?為何他們不肯許下承諾?另一方面,為什麼女人喜歡用哭這一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什麼她們愛講同一個話題,死都不肯換?為什麼她們對房事不能更主動一點?

我們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透過實驗、分析無數影片、寫書、上電視演講,以及舉行研討會等種種方式,和大部分享並討論男女大不同的原因。《為什麼男人愛說謊、女人愛哭?》書中我們歸納了四十個各地讀者與聽眾最常提出的問題,我們也詳述解決辦法,教導各位與異性溝通的正確方式。

《為什麼男人愛說謊、女人愛哭?》處理的問題,大多是『非知道不可』的重量級問題,比如說,每個女人在星期天淩晨一點都會問:『為什麼男人老愛對別的女人放電?』還有:『為什麼男人老愛告訴我該怎麼做、該怎麼想?』然後星期天早上十點,也有不少複雜難題糾纏著男人,不管他們醒來時是自己一個人,或是有枕邊人但早已不再交談的,例如:『為什麼女人老是不說重點?』、『為什麼她們那麼愛嘮叨?』,還有『為什麼星期天早上十點一定得撿襪子?』

女人在找到丈夫之前,一直擔心自己的未來。

而男人是在娶了老婆之後,才開始擔心自己的未來。

《為什麼男人愛說謊、女人愛哭?》指出許多大家忽略,但是卻是十分明顯的事情。你可能有注意到,很多女人有一種生理上的強烈欲望,驅使她們買裝飾用的靠墊,以及趁男人外出晚歸時,重新擺設家中的傢俱。或是觀察到,只有少數女性會興奮的看同一場運動比賽的重播,就像很少有男人生活中的主要娛樂,是發現衣櫃中有名家設計的衣服。

‧ 男女相處為何那麼難

在二十世紀後期,女人找到了自己的自由,而且常把男性視為敵人,戀人與家人的關係經常變得很緊繃。女性的忿忿不平,讓男性感到茫然困惑。男人是一家之主。是負責養家活口的人;他的話就是法令;該他決定的事,絕不讓人有別的意見。他既是保護者,也是負責養家的人。而他妻子的身份是母親、管家、社交秘書,以及負責照顧老人的人。他清楚自己該負的責任,而他的妻子也明白自己該做的事,生活就這麼簡單。

然而突然間所有事都變了。電視連續劇和廣告展現男人在聰明、優秀的女人面前有多笨,多無能。越來越多女人追求男女平等。問題是,女人似乎知道自己要什麼,以及該走的方向,這令許多男人覺得跟不上她們。

如果女人在大庭廣眾前甩男人一巴掌,所有人都會認為是那個男的有錯。

男人似乎常搞不清楚規則。例如:女人大聲說男女不平等時,會引來同情;但是當男人這麼說時,只會被人當成是憎恨女人的人。以前只有男人會講損人的笑話,現在講損人笑話的女人比男人還多。你每天收到的電子郵件中,都會有類似底下例子的信件:

『你有沒有注意到,很多和婦女病有關的字,都是以和男性有關的字作開頭的?

Men-opause更年期
Men-str ual pain經痛
Men-tal illness精神病
Guy-naecologist 婦產科醫師
His-terectomy子宮切除術』

現代的女人變強悍了。女權主義成為表達男女不平等的方式,它讓女性可以得到自由的保證,讓她們不用再受困於廚房中。現今的西方社會裏,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女性有工作,其中有些是出於自願的,有些則不是。在英國,由單親母親主導的家庭占五分之一,但以單親父親為主導的只占五十分之一。這些女性不只扮演著母親的角色,還扮演著父親以及養家者的角色。現在的女人和以前的男人一樣,會得到潰瘍、心臟病、還有壓力所引起的疾病,被這些病痛折磨。

據估計,女性中得到貪食症的比率是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但是在男性中,三百個男性才有一個會得到貪食症。

按估計,到西元二○二○年,西方女性有百分之二十五會保持單身,終身不婚。這種現象並不正常,不僅徹底違反人類的基本需要,還違反了生物學。女性現在是工作過度,使得她們常常生氣,並且越來越孤單。男人感覺到女人要他們思考,不只這樣,行為還要像女人。我們全部被搞糊塗了。這本書提出了一個藍圖,能幫助你通過感情的迷宮,讓你能辨認出錯誤的入口,以及看出陷阱、死路的所在。

─ 本文摘自 亞倫‧皮斯&芭芭拉‧皮斯新書《為什麼男人愛說謊,女人愛哭?》

Wednesday, October 06, 2004

鏡子 - 魏悌香牧師

「不知謙恭和睦的人,不但會受到物質上的損失,而且還將因此失去一切生活上的情趣。」--莫泊桑

有一則童話故事很值得我們深思:

「有一隻流浪狗,無意間闖進一間四壁都鑲著玻璃鏡的屋子。

突然看到很多隻狗同時出現,牠大吃一驚,這隻狗便齜牙咧嘴,發出陣陣低沈的吼聲。

而鏡子裡所有的狗看來也都十分生氣,每隻狗都有一張怒吼的面孔。這隻狗一看,簡直嚇壞了,不知所措,開始繞著屋子跑動,一直跑到體力透支,最後倒地死亡了。」

默想:
這好像也在說明我們的人際關係,要是這隻狗肯試著對鏡子搖幾下尾巴,情形就會完全改觀,鏡子裡的狗兒必然會回報牠同樣友善的舉動。試著對你所處的惡劣環境或人們,更積極主動地表達心中的善意,情形必定會有所改善。

書在日本人心中 - 賴東明

日本書店提供的包書封套,印有華麗的廣告圖案,一舉兩得。

文/賴東明

古人有句話說:「貧者因書致富,富者因書而貴」。書,是知識的寶藏,是方法的金庫,吾人從書獲得知與行的認識、領悟與應用。因此,貧者要致富,書是重要工具,而富者要變貴,書是主要來源。

日本是公認嗜讀書的國家,每年出書的速度之快,範圍之廣,遠超過亞洲諸國;並設有獎勵制度,促進新進作家創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文藝春秋出版社為紀念已故著名作家直木三十五而設立的「直木賞」,得獎者常一舉成名而世人盡知,而其著書也能洛陽紙貴而暢銷一時。許多日本名作家都因得到直木賞的榮譽而進入著書立言之境。去年便有兩位年僅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女性同時獲獎,而一躍成為暢銷作家。除獎勵新人的直木賞外,也有獎勵純文學作家之「芥川賞」,是為紀念名作家芥川龍之介而設立的。

日本人常設立獎項鼓勵新舊作家創作,由此帶動人民看書的風氣。這三、四年來更將獎勵範圍擴大,不僅以志在成為作家的專業人士為對象,更鼓勵一般人士將人生經驗集結成書,現身說法,以便拓展出版社的出書來源。這類著書多以個人回憶、自傳等為題材,讓志不在以寫作立身的人,也能擁有將經驗與他人分享之樂趣。

有人要出書,就得有人寫書,也要有人愛看書。如愛看書的人少,豈不是造成市場供過於求,而導致出版社關門,作家斷炊?日本有一群愛看書的消費者,出版社才得以源源不斷地出書。日本人不只在家裡、學校、公司內看書,更常在移動的交通工具,如電車、飛機、汽車上看書。到日本遊覽時,在電車上總能看到許多乘客一面隨著車身搖晃,一面專心地閱讀,看書的姿態各有不同,然聚精會神的程度,著實令人感佩。除個人閱讀外,日本人也十分注重「親子共讀」,日本公益廣告協會日前並曾製作廣告以宣導民眾挪出時間陪孩子閱讀。

日本人愛看書,因此也十分愛惜書本,常會在書皮外加上一層保護的封套,以免書皮破損。薄薄的一張紙封套,卻充分顯露日本人對書的珍惜。封套大都是書店提供的,上面印有書店的店名、地址等,稍顯樸素,不過也方便讀者日後查詢。

六月底與美國孫同遊東京時在書店買書,店員並未使用一貫的單調封套,而拿了一張鮮艷華麗的封套為我包裝書本。仔細一看,發現封套上的鮮艷圖案竟是航空公司的廣告。至此,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節省習慣及其商業眼光。封套原只有保護書本之用,如今卻變成賺錢的廣告媒體,可見凡事在思考時多轉個彎,就能發揮更大的功用。

日本人雖愛書惜書,隨著科技的發展,出書方法、看書習慣也不得不跟著改變,這可能為書籍市場帶來結構性的破壞。自平成九年(西元一九九七年)以來,出版界的銷售額年年下降,新進的手機閱讀普及率卻年年上昇。讀者的需求由傳統的紙書轉變為現代的手機網書,此現象可能關係著出版社、書店的生存;《產經新聞》曾於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報導,日本已有兩百萬人成為手機網書讀者,以十至三十歲之間者為最多。

年輕人捨棄傳統的紙書而趨向現代的網書,一是因攜帶方便,二是隨時隨地都可閱讀。開闢此手機網書風潮的是新潮社的《手機小說》。新潮社注意到年輕人漸漸遠離書本,而又愈來愈依賴手機,認為這或許能成為文字出版起死回生的契機;同時,手機上的文字不需印刷成本,又無退書的危險,可說消費者與生產者之利害一致。果然,手機網書一出,就吸引了約三萬人加入契約會員,可見魅力不可抵擋。

要看方便的手機小說,只需付日幣千元左右的月費,便可成為會員。新潮社以如此低廉的價錢優惠消費者,對作家卻採取嚴酷的市場機制。閱讀該作品的人數如果比前週少百分之十,而且持續三週時,便撤下此作品,不再刊登於網上。這種做法使作家們常處於緊張狀態,必須時時刻刻注意市場動向。

日本人看書、惜書,且喜贈書。我因業務關係與日本人往來已有四十年,他們常以當季暢銷書做為伴手禮品相贈,這些書使我吸收到最新的知識及資訊。日本的書店常利用人民的這種習慣而舉辦買書送禮的活動,而這種活動又能促使更多人看書。可見日本人愛看書除了個人因素外,社會文化也有不小的影響力。

談到贈書,想起吾友台灣英文雜誌社董事長陳嘉男,最近要贈送一百份一年期的講義給偏遠地區的國中學生,贈書方法十分有創意,要求學生們撰寫讀書心得,獲錄取者方能得到贈書。這是要告訴孩子們,辛苦努力後方能達到卓越的成就,以獲得報酬,沒有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其用心良苦,令人感動之餘不得不欽佩。

從著書、出書、售書、看書、惜書,以致送書,處處透著日本人對書本的珍惜與熱愛,種種行為造就了書籍的優質文化及其蓬勃市場。日本人之別具一格於國際上,或許就是由於此愛書的文化吧。


老先生與小偷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老先生與小偷

學佛要學習自度、度人,「自度」必須時刻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若言行不當或有過失,則必須鞭策自己更用心。

「度人」則必須應機施教,佛陀說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人人的心念都不同,既然不同,就必須因時因地、運用適合眾生根機的方法來化導眾生,使教法深入其心,如此才是妙法!關鍵是,必須真正深入眾生的心。

有一個故事發生在日本奈良鄉下──

在那片廣漠的土地上,有一間孤伶伶的屋子,住著青九郎老先生和他的女兒。

某個嚴冬的夜裡,風雪交加,寒風從屋子牆壁的破洞鑽進屋內。

這對父女都睡得很沈,而外面的風雪愈來愈大。

忽然,小屋的門開了,兩個人躡手躡腳地潛入。他們聽到沈沈的鼾聲,就很安心地到處翻找東西,卻只找到兩包稻米。當他們各自揹一包稻米向門外走去時,青九郎老先生突然咳了一聲,醒了,他發現門外有人,問道:「是誰啊?」小偷聽到這突然的一問,嚇了一跳,腳沒踩穩就跌倒了。

老先生起身走到門外,看到兩人跌倒在地,很平靜地說:「外面風雪這麼大,兩位半夜來造訪,趕緊進來喝一杯熱茶吧!」

兩個小偷聽了,面面相覷,心想:這老先生明知我們是小偷,為何對我們這麼好?分明是個傻瓜嘛!

老先生又親切地招呼他們說:「進來啊!外面這麼冷,來吧!」

小偷以為他是個癡呆老人,沒什麼好怕的,於是大搖大擺地走進屋裡。老先生果然喚醒女兒,要她燒水泡茶。

老先生對小偷說:「實在很不好意思,這麼冷的天氣還勞駕你們來這裡,感恩你們!」小偷聽了覺得莫名其妙,心想:你明明知道我們來偷東西,為何向我們道歉、感恩呢?

其中一位就問說:「老先生,你知道我們來這裡做什麼嗎?」

老先生說:「知道啊!但是很抱歉,我雖然有兩分多的田地,可是今年欠收,總共才收了這兩包稻米。過去欠你們的,原本就應該還,勞駕你們跑這麼遠來拿,真的很感恩你們!」

此時,女兒端著熱騰騰的茶出來了,老先生就說:「天氣很冷,來,喝個熱茶吧!」兩個小偷打從心裡覺得慚愧,剛才那位又問說:「你何時跟我們借過東西呢?」

老先生說:「可能是在過去生吧!如果以前沒有欠債不還,你們也不會在這麼晚的時候來到這裡;而且村裡有那麼多有錢人家,你們卻偏要來這荒蕪之地,可見一定是有因緣的啊!」

另一個一直沈默不語的小偷,這時再也忍不住了,他跪下來,並且五體投地說:「真的很慚愧!村裡盛傳青九郎老先生是誠懇待人的大好人,而我們卻以為您是傻瓜,實在很慚愧!」

他接著又說:「我也曾想重新做人,但是要從頭開始談何容易啊!生活都有困難了,如何做善事呢?」

老先生說:「我的生活也很困難,可是日子一樣可以過啊!其實,清貧的生活很舒服,因為心無掛礙、輕安自在,這是最逍遙的人生。」

老先生這分從內心流露出來的安詳自在,讓這位小偷很感動;他心想:老先生處事泰然,具足定力,而且對清貧的生活如此甘之如飴,內心的修養一定很深厚!於是叩頭禮拜,說:◎您的品德這麼崇高,我希望能拜您為師,請您一定要慈悲接受!另一位小偷也說:「我也很想學好,請您也收我為徒!」

老先生謙虛地說:「我和你們一樣還在學習中,我們一起來學,相互鞭策鼓勵吧!」由於這兩個人決心改過向善、尊師奉道,所以很恭敬地叩頭,禮拜老先生為師。

原來青九郎老先生是位佛教徒,平時修行非常用心、精進,待人誠懇也很有愛心,所以逆境現前時具足定力,發揮智慧與慈悲來觀機逗教,感化兩個小偷回心向善。

這分定力與智慧,來自於平時精勤不懈的自我修養。修行一定要從自己做起,心若調整得好,不論遇到什麼狀況都能鎮定面對,並且發揮智慧將惡事轉往善的方向。所以,平日一定要時刻反省,要多用心!

(感恩慈捷師姐提供此文章)

Tuesday, October 05, 2004

不停課的理由

紐約位在寒帶,所以冬天常有大風雪,撲面的雪花不但令人難以張開眼睛,甚至呼吸都會吞入冰冷的雪水。有時前天晚上還是一片晴朗,第二天拉開窗簾,才發現已經積雪盈呎,連門都推不開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公司行號會停止上班,學校也透過廣播宣佈停課,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唯有公立小學,即使那雪已經積得難以舉步,卻仍然開放,只見黃色校車,艱難地在路邊接送小孩子,老師們則一大早就噴著白煙,鏟開車子前後的積雪,小心翼翼地開車去學校。

據統計,十年來紐約的公立小學只因為超級暴風雪而停過七次課。這是多麼令人不解的事,犯得著在大人都無須上班的時候讓孩子去學校嗎?小學的老師也太倒楣了吧?

於是每逢大雪而小學不停課時,都有家長打電話去罵,妙的是,每個打電話的,反應全一樣──怒氣沖沖地責問,再滿口道歉、笑容滿面地掛上。

原因是,學校告訴家長:在紐約充滿著百萬富豪,但也有不少赤貧的家庭,後者白天開不起暖氣、供不起午飯,孩子的營養全靠學校的免費中飯,甚至多拿些回家當晚飯,學校停一天課,窮孩子就受一天凍、挨一天餓,所以老師們寧願自己吃苦,也不願意停課。

有家長說:何不讓富裕的孩子留在家裡,貧窮的孩子去學校享受暖氣和營養午飯。

學校的答覆是:我們不願讓那些窮苦的孩子感覺他們在接受救濟。因為施善的最高原則,是保持受施者的尊嚴。這不也就是證嚴法師慈悲濟世的理念嗎?可見人間的溫情,中外都是一樣的,不是嗎?

往哪一方面想

曾經聽過這樣一則小故事:

有一鞋業公司派了二個業務員到非洲探詢市場,經過一番明查暗訪後,各都傳真資料回來,其中一個較悲觀的業務員說:「沒有用啦!這裡根本沒有人穿鞋。」而另一個較樂觀的業務員則是說:「嗯!很好啊!這裡的人都沒鞋穿,市場很大。」而公司就採用那個較樂觀業務員的建議書,果然生意很好呢!

其實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那就看自己是從什麼角度去看待它。

Monday, October 04, 2004

活在每個當下

幾年前,在一所大學的開幕典禮中﹐可口可樂的執行長(CEO) Brian Dyson,講到生活與工作的關係:

想像生命是一場不停丟擲五個球於空中的遊戲。這五個球分別為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心靈。而且你很努力地擲著這五個球,不讓它們落地。很快地你會了解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如果你不幸失手落下它,它還是會彈回來。

但是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這四個球是用玻璃做成的。一旦你失手落下,他們可能會少了一角,留下無法挽回的記號、刻痕,損壞,或甚至碎落一地。他們將永遠不會跟以前一樣。你必須了解這個道理,並且致力為平衡你的生命而努力。但要怎麼才做得到?

別拿自己和他人比較,這只會降低了你原有的價值。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特別。別人認為重要的事不是你該列為遵循的目標。只有你才知道什麼最適合你。不要將貼近你的心的人事物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你必須將他們視為你的生命一般好好地抓牢他們。沒有他們,生命將失去意義。別讓你的生命總在依戀過去種種或是寄望未來中逝去。如果你活在每個當下,你就活出了生命中的每一天。

當你還能給予的時候別輕言放棄。只要你不放棄,就有無限延伸的可能。別害怕承認你並非完美。正因如此,我們才得以藉由這脆弱的細絲緊密地串綁在一起。

別害怕遇到危險。正因如此,我們才得以藉由這些機會學習勇敢。別拿愛太難找到當藉口而緊閉你的心門。最迅速找到愛的方法就是散佈你的愛;最快速失去愛的方法就是緊緊地將守著你的愛不放;維持愛最好方式就是給它一雙翅膀。

莫要匆徨地過著你的一生,那匆徨讓你忘了曾經到過哪裡,也讓你忘了你要去哪裡。

莫忘記,情感上最大的需要是去感恩。

莫害怕學習。知識沒有重量,它是可以隨意攜帶的寶貝。莫漫不經心地地蹉跎光陰或口無遮攔。時間與言詞兩者都是,一放便收不回來。

生命不是一場賽跑, 而是一步一腳印的旅程。 昨天已是歷史, 明天尚是未知,而今天則是一個上天的禮物:那就是我們為什麼稱它為「現在」(Present) 的原因。

如果你活在每個當下,你就活出了生命中的每一天。

Sunday, October 03, 2004

剎那不離

洞山禪師披袍搭衣正式向雲嚴禪師辭行時,雲嚴師父問:「你要到那裡去?」

洞山禪師:「弟子只想換個地方去參學,一缽千家飯,孤憎萬里遊。至於目標地點到現在弟子也不知道。」

雲嚴師父故意提示:「你是否計畫去湖南?」

洞山禪師:「不是。」

雲嚴師父:「那是回家了?」

洞山禪師:「也不是。」

雲嚴師父:「你打算什麼時候回來?」

洞山禪師:「等弟子找到落腳的地方,馬上就回來!」

雲嚴師父知洞山心中已有主宰,便揭開底牌嘆曰:「你離此地,法界寬廣,若再見面,實在不易。」

洞山禪師:「盡是相對,其實剎那不對;億劫相別,其實剎那不離。」說完後就告別師父。

弟子告假換地方參學是很平常的事,但須有目標:那是永恆歸宿的寂滅境界。所以師父說,今後相見不易;弟子也不失師之苦心說:「就是每天大家相聚,心靈不交流,思想不溝通,精神不相依,也等於沒有一刻相處相聚;但如心連心接在一起,就算是億萬劫不相聚,也是一刻沒離開呀!」

Saturday, October 02, 2004

有愛的地方最平安 - 林惠乾

有愛的地方最平安

文/林惠乾

去歲除夕前幾天,單位裡的幾位同仁在中午過後陸續回到辦公室,因為午後我們將穿梭在車陣之中--叫賣玉蘭花。

她,八十四歲,來自宜蘭,每天凌晨五點就須出門搭平快火車到松山批花,再到光復北路、南京東路口展開一天的行程。

我不知道她的子女在哪裡,卻從長期的觀察與接觸中察覺,她是一個必須獨自養活自己的老婦人。

她批的花很有限,每朵花用顫抖的手遲緩地穿過,一串二十元﹔步履蹣跚地來往於路口車陣,等待一次次的紅綠燈轉變,面對一次次人們的冷漠。她的午餐總是在下午兩點左右,取決於她早上的花賣得好不好。午餐後,她又得為了晚餐和回家的車錢繼續販售,往往回到宜蘭都已經夜裡十點了。她不論晴雨寒暑,日復一日﹔偶爾沒出現,我就擔心她是不是出事了。往往,她的地盤也會被一些年輕力壯的人占去。我不能給她什麼幫助,但,相信可以為她帶來一絲溫暖。

那一日,寒風凜冽,我們向這位婆婆道明來意,她初時驚愕,繼而綻放笑容。這笑容更給了我們無比的激勵。

一群年輕人,在每次的紅燈時手握串串玉蘭花,一次次地敲著車窗。漸漸地,我們的心意似乎感染了來往的人們,甚至有車主付了五百元大鈔卻只拿一串花。沒多久,我們就賣完所有的花,收入更是這位婆婆平日的數十倍。拿著我們交給她的錢,這位婆婆只是呢喃著:「謝謝。」在冬意濃濃的午後,我們的心洋溢著溫暖。

一如證嚴法師所說:「有愛的地方最平安」。我們不知道還能看到這位婆婆多久,但相信她已感受到:這世界終究有情。

救命的口袋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救命的口袋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但是被後天習氣薰染,而有種種不同的心態。

在一個鄉村裡有戶人家,家中有阿嬤、爸爸和媽媽,還有一個小男孩。他們家附近有座佛寺。這孩子個性耿直,反應有些遲鈍,但媽媽還是很有愛心地扶養他。

男孩到了就學年齡時,父母送他去上學,但是,有些同學曾欺負、嘲笑他:「呆子來了!呆子來了!」可是不管同學如何作弄他,他都不會生氣,只是遠離那些同學,自得其樂地遊戲。

他有一個特別的習慣──喜歡撿東西裝在口袋裡帶回家。他的媽媽每天都會等在門口,問他口袋裡有什麼東西,要他拿出來,男孩就乖乖地全部拿出來,媽媽把口袋清得很乾淨後才讓他進屋。如果媽媽忘記在屋外等,他就會把東西帶進房間,甚至放在枕邊一起睡;媽媽為此很傷腦筋。

有一天,媽媽同樣問:「今天口袋裡有什麼東西?」正伸手要翻他的口袋時,男孩往後退了幾步,不讓媽媽翻。媽媽有些生氣,心想:每天都要為你清理口袋,已經夠煩人了,現在還不讓我看!於是上前拉他,男孩馬上護著口袋,媽媽把他的手撥開,結果摸到一團溫溫軟軟的東西,她嚇了一跳,把手縮回來,問男孩:「到底放了什麼?趕快拿出來!」男孩只好流著眼淚,小心翼翼地把「牠」捧出來。

原來是一隻剛脫殼、還沒睜開眼的小鳥!

媽媽摟著男孩說:「孩子,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今天是佛誕日,是很吉祥的日子,不能殺生喔!你不要弄痛小鳥,趕快拿到屋後放生,讓牠去田裡找東西吃。」

男孩乖順地,正要照著媽媽的話去做時,媽媽看到他的上衣有一處破洞,就說:「等一下,你先把衣服脫下來,我幫你補一補。」其實媽媽是覺得每天翻看兒子的口袋很麻煩,所以想把口袋縫住,這樣兒子就不會再裝東西回來。

男孩把衣服脫下後,媽媽就一針一針地縫;縫好,她回頭叫兒子回來穿上衣服,但是一直叫,卻找不到兒子。媽媽很擔心,兒子沒穿上衣,會跑到那裡去呢?

過一會兒,阿嬤回來了,可是還沒踏進門就氣沖沖地叫著媳婦。媳婦心想,婆婆不是去寺裡浴佛嗎?怎會怒氣沖沖的?婆婆說:「你為什麼讓孩子光著上身去佛寺,讓我沒面子!」媳婦很為難,但婆婆一肚子氣,只好靜靜地聽婆婆罵;媳婦心想:這個傻兒子為何光著上身跑到佛寺?還是去把他找回來吧!

走到屋後時,媽媽聽到倉庫裡有聲音,於是輕輕地走過去,悄悄地打開門;她看到兒子手中拿了一罐水,原來他是去佛寺要甘草水。

男孩小心翼翼地餵小鳥喝水,還輕聲地對小鳥說:「佛祖會保佑你!睜開眼睛快快長大,可以飛去找你媽媽哦!」他不斷地、溫柔地對小鳥說這些話,又一滴一滴慢慢地餵小鳥喝水。

媽媽看了又感動又歡喜,原來兒子也懂得愛惜生命!她決定把縫住的口袋拆開來,因為兒子很有愛心,他的口袋也可以做為救命的袋子啊!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小男孩雖然智商不高,可是很善良,即使常被人罵成「呆子」,他都不會和別人計較,而且懂得「尊重生命」。他的阿嬤雖然會去寺裡拜拜,但是被世間的無明習氣薰染,個性急躁,因此不分黑白地責怪媳婦。而母愛是天性,不論男孩聰明與否如何,他的媽媽還是很用心地教育他;她看到孩子有善良的心,於是把縫死的口袋再拆開,讓孩子的純真、善良天性有發揮的空間。

人性本善,但因後天環境影響而薰染各種習氣。所以,大家要多用心,努力去除無明的習氣,回歸原來的清淨本性!媽媽把兒子的口袋恢復原狀,讓他的愛心有發揮的空間。

(感謝慈捷師姐提供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