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0, 2004

不可能的任務

『不可能的任務』從來不存在!

文/Liz

成功人士總能說出自己成功的道理,讀者也覺得這很合理,但是美兆生活事業的顧問蔡政哲先生,卻謙虛的說:『其實哪有什麼成功的法則,人總是在回首來時路的時候,發現原來自己做對了幾件事情,選對了幾條路,所以才能邁向自己的目標。』

第一次見到蔡先生時,已經看完他的《500天賺1億》,當下覺得這位作者真的很『狂妄』,但是在談話接觸當中,卻發現蔡先生是個很有趣的人,只有談論到他的本行時,神情立刻變得非常自信而專業,但是不咄咄逼人。

不禁好奇這樣落落大方和自得的態度,到底從何而來?尤其在知道蔡先生30歲以前,從家財萬貫到被債主圍剿討債,更被親弟弟『砍』出家門,一度失意的想要自殺。但是短短的幾年之中,卻反敗為勝,擁有上億的身價,現在更達成45歲退休的夢想,真是羨煞許多上班族了,有更多人想要知道,這一切是怎麼辦到的?

其實,閱讀了蔡政哲先生《500天賺1億》之後,會發現蔡先生的努力和奮鬥,已經到了『非常人』的狀態,而一些我們一定會安慰自己的退縮話語,什麼『沒關係啦』、『反正別人也做不到啊』之類的,從來不曾出現在他的腦海裡,完全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標去完成,所以達成了500天賺到1億的身價和成功經驗。

蔡政哲說:『要成功很簡單,第一、不要臉!第二、不怕死!不要臉,就是不要再死要面子,只要不違法,可以賺錢為什麼不做;而不怕死就是寧願拚到死,也不要讓別人笑死!』

的確,一個視『不可能的任務』從來不存在的人,就是可以將自己推上成功的境界,任何的阻擋只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小部份,如果因為一些小挫折就放棄自己,那實在太可惜了。

看看蔡先生的故事,或許你我也不會成為億萬富翁,但是相信書中的珍貴體驗,能點醒你找到自己的路,活得更自信、更快樂!

-------------------------------------------------------------------------------

真正的管理學是人的感覺,多一點物質與精神的獎勵、多一份關懷與尊重,才能留住人才。有句話說:留住錢財是下策,留住事業是中策,留住人才是上策!

─ 摘錄 蔡政哲新書《500天賺1億》

Wednesday, December 29, 2004

你也可以當天才

你也可以當天才

文/吳淡如

一個人必定曾經因為自己的人生方向應該何去何從而困惑過。

少年不困惑的人,到了中年才困惑的大有人在,但都還來得及。

人生中最可怕的事,是在臨終之前才困惑,天啊!我這一輩子都在做什麼啊?

我遇過很多快中年期的人,在一次婚姻挫敗,或長時間從事可以勝任但無法樂在其中的工作後,有感而發地說:「我這一輩子都是為別人而活,唉!」

曾有一位因丈夫外遇而在五十歲時失去了婚姻的女人,對我說:「我從現在開始,要為自己活,對自己負責了。妳知道嗎?我從小就是一個超級乖的小孩,爸媽說怎樣就怎樣,我考上了普通高中,但我爸爸叫我念商科,我就念商科;哥哥說他的朋友不錯,我就嫁給他的朋友;嫁過去之後,先生說要怎樣,我就怎樣,我到了一切皆空之後才發現:我怎麼這麼傻!」我倒覺得,她到五十歲體悟到「任何人只能給你人生建議,不能對你的人生負責」,還不嫌遲。

很多人的一生好像都是由不了解他們的人所做主,然後,到了「無以為繼」的時候,才來怪父母為他選擇了這個工作,教他某種讓他吃虧的傳統觀念,使他的一生如此亂糟糟。沒錯,你的親人確實是「多管閒事」了一點兒,但你老早已經長大了。

你活得快不快樂,只有你自己負責;你老早可以調整被扭曲的人生方向,只是你仍然閉起眼睛,不肯自己接手人生的方向盤。

不知道有多少次,有朋友對我說:「真好,妳是個作家呢!我從前也想當作家,小時候都是作文比賽冠軍,只可惜我爸媽一直告訴我,寫作會沒飯吃。」

言下之意,都是爸媽「害」他不能達到理想囉。

我總是忍俊不笑。其實我很想告訴他們,從前我爸媽也一直告訴我,寫作不能當飯吃的,會落魄潦倒一輩子。而我從小就會拿「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的古有明訓來安慰自己。他們現在應該很高興,我沒有哭哭啼啼地要他們養。

沒有一個白手起家的成功企業家會怪父母從小沒有給他們好的指示,或好環境。

問題的癥結根本是你自己。至少過了十八歲之後,你就該「成年」了。

「天才,是放對地方的人才」,我從一本娛樂雜誌上看到這句話,覺得它真有道理。很多人談到天才,總喜歡提到愛迪生,他「似乎」說過,天才是一分靈感加上九十九分努力。這個「格言」來自曾有個叫作拿破崙.希爾的作家造訪這個天才,問這位實驗了一萬次才發明電燈的科學家:「如果你第一萬次的實驗還是失敗了,你會怎麼辦?」

愛迪生回答:「那我就不會在這裡和你瞎扯,我會在實驗室裡去做第一萬零一次的實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努力,再努力嗎?

不只如此。我們得注意到,愛迪生做一萬次的實驗,用的可不都是同一種物質,他是最後把「鎢」放對了地方,我們才有電燈;如果是錯誤的東西,放一千萬次也沒用。

試想,如果歷史上的名人把自己放錯位置,他們的人生一定一敗塗地。愛因斯坦還好沒去做生意(猶太人是最愛做生意的囉),還好邱吉爾做了首相,不是在前線送死的小炮兵……他們把自己放對了位置(雖然,我覺得希特勒還是應該一本初衷當個畫家就好了)。

天才,是把「自己」放對地方的「人才」。記住,是「自己」放的,還有,你也必須先讓自己夠格稱得上人才。

球賽轉播的那個晚上

球賽轉播的那個晚上,我對妻子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文/張世普

暮色沈沈,房間裡朦朦朧朧的,我默然坐在電視機前,妻子則跟往常一樣收拾用餐後的桌椅。今天是中國足球隊二十多年來首次打進亞洲盃決賽的日子。室內靜悄悄地,只有牆上的掛鐘滴答滴答響,我內心默數著數字,十、九、八、七……這一次,我下定決心準備在中國與日本足球隊決賽前和妻子攤牌。

妻子是一家工廠的車間主任,相貌平常但個性很強。和許多工薪家庭一樣,我們的生活平平淡淡。下班後沒事時,我喜歡看報紙和書籍。妻子則喜歡看電視,尤其愛看一些很長很長的言情劇。除了新聞播報時間外,遙控器一般都被妻子掌控。就這樣,我們生活了許多年。「

我要和你離婚,我再也受不了像這樣地獄般的生活了。你根本不了解我……」

事實上,我很久以來就想說這些話,不過,一直沒說出來,因為平常妻子雖然對我有些頤指氣使,家務基本上是妻子包攬著。

時間一分一秒地逝去了,可我還是沒勇氣開口。驀然間,電視響起中國國歌,中日決賽即將開始了。我一咬牙正準備張口。這時,妻子忽然把手伸向了電視遙控器,大概言情劇又快開始了。

我並不是鐵杆球迷,然而這一次,中國隊二十多年來首度闖進亞洲盃決賽,卻吊足了我的胃口。因此不自覺間,我的手也伸向了遙控器。看到這一幕,妻子把伸出半截兒的手又縮了回去,淡淡地說:「你看吧,我要睡覺了,明天還要上班呢。」

我一聽,大喜:「你睡吧,我想看球賽。」於是,妻子收拾了一下床鋪,準備睡覺。就在這時,家裡那部還是妻子出嫁時嫁妝的電視機,突然飛起了一片雪花,圖像變得模糊不清。我檢查了一下,原來是有線電視插頭鬆動了。我用手一扶,圖像馬上清晰起來。於是我又興奮地坐下來繼續看球賽。可是我一走開,電視畫面馬上又模糊起來。

球賽已經開始,我焦急地踱來踱去。這時,妻子走了過來,用手扶住有線電視插頭。圖像終於又清晰起來。就這樣,我看完了這場一百多分鐘的比賽。

當比賽結束的哨聲終於響起,比分鎖定在一比零,中國隊輸了。我懊惱地面對著電視,腦子裡一片空白。當我轉身想上床睡覺時,看到床空著尋找妻子時,這才發現妻子還低著頭、睏倦地站在電視機旁邊。

「踢完了。」電視畫面隨著妻子放下的手,又變得模糊起來。那一刻,我突然呆住了,眼睛定格在妻子扶了電視一百多分鐘的手上。

「我們輸了,」我輕輕地說。妻子並沒在意,而是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然後上床倒頭便睡。不知為什麼,那天夜裡,妻子低著頭、有些睏倦的神情,總是莫名其妙地在我夢中閃現。

第二天清晨起床後,我仔細欣賞著梳妝的妻子,竟然發現,妻子原來也很漂亮、溫柔……

Tuesday, December 28, 2004

朱衛茵的幸福

扭開收音機,悅耳的音樂緩緩流洩出,一種浪漫的氛圍頓時環抱著她。

「廣播是我很好的朋友,」朱衛茵笑著說,「在廣播裡,我可以得到快樂,得到音樂給我的想像空間及浪漫意境,滿足我最內心的自己。」

從小,朱衛茵就覺得自己是個特別的孩子,花花世界的流行話題,似乎都無法吸引她。「我對學校教的東西也沒興趣,我的心思意念都注重在人性方面,如果小時候有心理學這門課的話,我應該可以拿第一名,」她說。

聲音獨具特色的朱衛茵,從小就很會說話,一張小嘴甜得流出蜜來,哄得老人家們笑著捏著她白胖胖的小臉:「好甜的小嘴呀!」 「我很會哄人,喜歡看到別人臉上充滿笑容。別人快樂,我自己才會快樂,」朱衛茵笑著說,「不過這種天性也讓我的心很累,因為得時常背負著別人的情緒。」

成為廣播人對朱衛茵來說,幾乎是順理成章。「我喜歡和人分享,」她說,「因為一部電影或一首歌所產生的想法,或是當我看到世界的不公,戰爭、死亡,內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悲痛時,我希望自己能把希望傳播出去 。」

或許她無法取悅所有的人,但她認為只要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心,讓一個人快樂,就足夠了。 走過一段晦暗的婚變之路,兩個幼小的女兒跟了前夫,除了人生的一些遺憾外,朱衛茵並沒有太多怨恨。篤信基督的她,從聖經和書籍上尋得了許多安慰的話語,自我療傷。

「我記得在書上看過一句話,」朱衛茵說,「 『幸福不在於少有困難或完全沒有困難,而在於漂亮、成功地克服所有困難。』我的牧師哥哥曾經跟我說,如果你希望你的生命平平淡淡,那麼就不要期望燦爛。上帝讓你經歷那些苦和燦爛,你才有同理心,才有許多發 自內心的話能感動大家。」

如同聖經裡的約伯和保羅,他們受過無盡的苦而不灰心失志,他們所留下的受苦經驗,間接安慰了朱衛茵。

「我明白自己並不是第一個受苦的,也明白我們每次所受的苦並不會白受,以後的人會因為我們通過這個試煉的成長經驗而過得更好,」她說。 所以,朱衛茵將自己失婚後的經歷寫成書。「或許我可以幫助一些和我有相同經驗的婦女,她們也曾經在婚姻裡受過苦,曾經感到生命沒有意義,但如果她們看到朱衛茵都可以這樣走過來,為什麼她們不行呢?」

「我覺得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今天的自己,」朱衛茵說,「其實都經歷過很多試煉。要成為真金,必要火煉。火煉之後,對許多事情的看法,或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就不會像從前那麼魯莽、輕率。」

「很多時候,我們對人微笑,卻得不到任何回應,」朱衛茵說,「上帝給了我們微笑這個最好的禮物,我們卻吝嗇微笑,吝嗇我們對別人的好。我認為,一個小人物的偉大成就是:一杯涼水、一句好話、一個讚美、一個 肯定。如果能多一些像這樣的人,我相信,這個社會會更好。」

Monday, December 27, 2004

I've learned...

I've learned.... That we should be glad God doesn't give us everything we ask for

I've learned.... That money doesn't buy class.

I've learned.... That it's those small daily happenings that make life so spectacular.

I've learned... That under everyone's hard shell is someone who wants to be appreciated and loved.

I've learned.... That the Lord didn't do it all in one day. What makes me think I can?

I've learned.... That to ignore the facts does not change the facts.

I've learned.... That when you plan to get even with someone, you are only letting that person continue to hurt you.

I've learned... That love, not time, heals all wounds.

I've learned... That the easiest way for me to grow as a person is to surround myself with people smarter than I am.

I've learned.... That everyone you meet deserves to be greeted with a smile.

I've learned.... That there's nothing sweeter than sleeping with your babies and feeling their breath on your cheeks.

I've learned... That no one is perfect until you fall in love with them.

I've learned.... That life is tough, but I'm tougher.

I've learned... That opportunities are never lost; someone will take the ones you miss.

I've learned.... That when you harbor bitterness, happiness will dock elsewhere.

I've learned... That I wish I could have told those I cared about that I love them one more time before they passed away.

I've learned.... That one should keep his words both soft and tender, because tomorrow he may have to eat them.

I've learned.... That a smile is an inexpensive way to improve your looks.

I've learned.... That I can't choose how I feel, but I can choose what I do about it.

I've learned.... That when your newly born child holds your little finger in his little fist, that you're hooked for life.

I've learned.... That life is like a roll of toilet paper. The closer it gets to the end, the faster it goes.

I've learned.... That everyone wants to live on top of the mountain, but all the happiness and growth occurs while you're climbing it.

I've learned ... That it is best to give advice in only two circumstances; when it is requested and when it is a life threatening situation.

Unconditional Acceptance

"I am a mother of three (ages 14, 12, 3) and have recently completed my college degree.

In my final class, "Sociology", the teacher was absolutely inspiring with the qualities that I wish every human being had been graced with. Our last project "Smile" involved going out and smiling at three people and documenting their "reactions".

I am a very friendly person by nature and always smile at everyone and say hello anyway, so, I thought this would be a piece of cake, literally. Soon after we were assigned the project, my husband, youngest son, and I went out to McDonald's one crisp March morning.

It was just our way of sharing special playtime with our son. We were standing in line, waiting to be served, when . suddenly everyone around us began to back away.

I didn't move an inch... an overwhelming feeling of panic welled up inside of me as I turned to see why they had moved. As I turned around I smelled a horrible "dirty body" smell, and there standing behind me were two poor homeless men.

As I looked down at the short gentleman, close to me, he was "smiling". His beautiful sky blue eyes were full of Divine Light as he searched for acceptance. He said, "Good day" as he counted the few coins he had been clutching.

The second man fumbled with his hands as he stood behind his friend. I realized the second man was mentally challenged and the blue-eyed gentleman was his salvation. I held my tears as I stood there with them.

The young lady at the counter asked him what they wanted. He said, "Coffee is all Miss" because that was all they could afford. (If they wanted to sit in the restaurant and warm up, they had to buy something.)

Then I really felt it - the compulsion was so great I almost reached out and embraced the little man with the blue eyes. That is when I noticed all eyes in the restaurant were set on me, judging my every action . I smiled and asked the young lady behind the counter to give me two more breakfast meals on a separate tray.

I then walked around the corner to the table that the men had chosen as a resting spot. I put the tray on the table and laid my hand on the blue-eyed gentleman's cold hand. He looked up at me, with tears in his eyes, and said, "Thank you."

I leaned over, began to pat his hand and said, "I did not do this for you. Grace is here working through me to give you hope." I started to cry as I walked away to join my husband and son. When I sat down my husband smiled at me and said, "That is why you were given to me, Honey... to give me hope."

We held hands for a moment and at that time, we knew that only because of the Grace that we had been given were we able to give. I returned to college, on the last evening of class, with this story in hand. After reading my paper, she looked up at me and said, "Can I share this?" I slowly nodded as she got the attention of the class. She began to read and as she did I realized that we all share this need to heal people ...and to be healed.

In my own way I had touched the people at McDonald's, my husband, son, instructor, and every soul that shared the classroom on the last night I spent as a college student with one of the biggest lessons one could ever learn...Unconditional Acceptance.

你的斧頭磨利了嗎

美國在幾十年前經濟非常不景氣,所以年輕人的失業率很高。美國政府為了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也為了鍛鍊年輕人的體魄,在落磯山裡騰出一塊林地,由年輕人負責伐木。工人並不利用電鋸或其他有效率的工具來砍伐樹木,而是使用傳統的斧頭,以達到強健身體的目的。

有一位年輕人經由申請後,來到山裡工作。第一天領到斧頭,相當興奮,到所屬的林區砍樹。眼看樹一棵棵地倒下,他就工作得更賣力。收工時,一位老工頭來驗收他的成績後,告訴年輕人:「你的表現很好,一天共砍了十五棵樹,我們開辦以來一天最高紀錄是十六棵,你再努力一點就可以破紀錄了。」

年輕人受到激勵,第二天起床得更早,匆忙盥洗吃早餐後就趕到林區砍樹。努力工作一天後,老工頭又來驗收,發現他砍了十四棵樹。

年輕人自己也發現退步了離自己想破紀錄的目標也越來越遠。於是他下定決心,第三天要更努力,絕不能鬆懈下來。

第三天在天色還是一片漆黑時,他就已經起床「沒吃早飯就跑到林區門口,大門一開就衝進去工作。中午休息鈴響,仍不願意放下手邊的工作。工頭要求一定要停工了,他才勉強放下斧頭。 結果在清點後,年輕人發現他只砍了十三棵樹,他有些挫折,自問為什麼每天都在退步。

老工頭聽到後笑笑說:「你是不是沒有第一天那麼有熱忱,午餐吃太久,又休息比較久,是不是?」

年輕人聽了很生氣地說:「我今天早餐、午餐都沒吃,你居然講我偷懶!」順手就把斧頭丟在地上,老工頭馬上把斧頭撿起來,拉住年輕人說:「你看你這把斧刃,都已經開花了,你上次磨斧頭是什麼時候?」

年輕人更生氣地說:「我每天都這麼忙,那有時間磨斧頭!」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常會利用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完成百八十的事因為在充分休息及充電後,自己的效率會提高許多。 所以設法均衡他安排自己的時間,就像每天在檢查及磨利斧頭一樣,能幫助我們用更少的時間,完成更多的事。這是克服過度的憂慮與壓力的好方法,也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

Sunday, December 26, 2004

凡事都有第一次 - 吳若權

鄉下人進城,東張西望被說成「鄉巴佬」;都市人到了鄉下,也常鬧笑話。沒見過世面,並不可恥;但要趕快讓自己進入狀況。漸漸地,經驗多了,才會變成見多識廣的人。

還沒有正式從學校畢業,但基於對自己生涯規劃的需求,他加入一家知名企業的銷售體系,以半工半讀的方式歷練自己。當然,銷售主管在專業領域上的成熟資歷,和待人處世的翩翩風度,也是吸引他的主要理由。

相識不久,兩人即以「師徒」相稱。師傅十分看好這位年輕人的潛力,有意好好栽培他。第一次正式會談,就約在一家號稱六星級飯店的義大利餐廳。

從來沒有正式在高級大飯店用餐的他,心情十分緊張。儘管已經特地梳理打扮,到了現場還是覺得自己看起來有點稚氣,不夠成熟穩重。愣頭愣腦地走進飯店,他發現這家六星級飯店裡有三個不同名稱的義大利餐廳,但他完全記不清楚,當初師傅口中念出的一串像外國話的餐廳名稱,到底是哪一家。

經過他四處張望之後,好不容易以手機聯繫,才匆匆忙忙見到師傅,比預定時間遲到了半個小時。接下來,挑酒、點菜……樣樣程序都令他坐如坐針氈。

一頓飯吃下來,恨不得有個地洞可以讓自己鑽。他以悔恨交加的口吻對我說:「實在感覺到很糗!早知道就不要答應赴約,自己吃吃路邊攤就好了。」

我告訴他:「其實這是個很好的經驗,可以讓自己提早開開眼界、見見世面。」更何況,坐在他面前的,是有意栽培他的師傅,而不是要來談生意的客戶,否則場面豈不更難控制。

「也許我該買一套像樣的西裝,把頭髮梳得更有型!」他說完,我能感覺他開始重新建立自信。

◎面對陌生的挑戰,要勉勵自己冷靜而謹慎地應對回想起來,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高中畢業那年,大學聯考放榜之後,我即將上成功嶺接受短期的軍事訓練。我去一位好同學家中玩耍,傍晚告辭前,他的父親臨時邀請我去一家很高級的西餐廳共進晚餐,算是幫我們餞行。

在此之前,年紀輕輕的我從來沒有吃過正式的西餐。雖然,在電影或書籍上,大致看過一些畫面或敘述,但還搞不清楚前菜、湯、和沙拉的順序,至於左右兩邊的幾支刀叉,到底該從哪一把開始用,也全無概念。正式的西餐禮儀,連不同種類的麵包,該怎麼撕下來吃,都有規範的,我卻一竅不通。

大概也是生性客氣謙卑的特質救了我。主人一直要我開動,我總是堅持禮讓,然後悄悄觀察他們的動作,學習拿取刀叉和湯匙的順序,盡量避免出錯。印象很深刻的是:為了表示熱忱,同學的父親還特別幫我加點了一客「牛舌」,據說是該西餐廳的招牌料理,不曾嚐過這道美食的我,把剛端上桌的「牛舌」,看做一塊洗衣服用的南僑水晶肥皂,遲遲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尷尬片刻,我只好坦白承認:「我沒有吃過牛舌這麼好吃的東西,請伯父教我該怎麼品嘗?」

他和藹地說:「凡事都有第一次!」然後用刀叉示範切割取用的方式,還不忘鼓勵因為一時覺得不好意思而面紅耳赤的我:「放鬆心情,慢慢吃!」那一句「凡事都有第一次!」讓我在往後的人生,有了不凡的勇氣。當面對不曾經歷過的場面或挑戰時,我都會想起「凡事都有第一次!」這句話,勉勵自己冷靜而謹慎地應對。

◎想要增長見識,不一定要親自嘗試「凡事都有第一次!」如果幸運的話,我們可以事先做好準備,不論蒐集資訊、或鍛鍊能力,讓自己面對不曾有過的第一次,態度從容、充滿自信。但是,也有時候,人生的第一次,是突如其來的、讓我們措手不及,甚至不論如何小心應付、注定要失敗出糗,那麼就用「凡事都有第一次!」給自己幽默的寬慰。

就從這第一次不怎麼完美的經驗中,學習經驗與智慧吧!在每個人成長的路上,跨越另一種生活領域時,難免出點小小的糗,但我們可以因此而打開眼界、見過世面。畢竟,每個人生長的背景不同,經驗的事物也大不相同。鄉下人進城,東張西望被說成「鄉巴佬」;都市人到了鄉下,也常鬧笑話。沒見過世面,並不可恥;但要趕快讓自己進入狀況。

漸漸地,經驗多了,才會變成見多識廣的人,生命的視野將因此而更加寬闊。人生,也不見得遇到的都是好事。

「凡事都有第一次!」的鼓勵,固然能幫助你勇敢面對陌生的第一次;但有時候某些場面、或經驗,並不一定對你正面的幫助,例如:男人被客戶硬拉去上酒家、青少年被引誘去搖頭吧,這時候就不要濫用「凡事都有第一次!」的勇氣去輕易嘗試。

不好的嗜好,一旦有了第一次,就很容易有第二次,接下來就上癮了,很難戒除。這種第一次,不要也罷!如果不小心,有了第一次,一定要當做最後一次。想要增長見識,不一定要親自嘗試。到此一遊後,多想想許多受害者的案例,也許能增加你對不當誘惑的抵抗力。

本文摘錄自吳若權新書《開拓生命的寬度》方智出版

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想像有一家銀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帳戶裡存入八萬六千四百元,可是每天的帳戶餘額都不能結轉到明天,一到結算時間,銀行就會把你當日未用盡的款項全數刪除。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做?

當然,每天不留分文地全數提領是最佳選擇。

你可能不曉得,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銀行,它的名字是「時間(TIME)」。每天早上「時間銀行」總會為你在帳戶裡自動存入八萬六千四百秒;一到晚上,它也會自動把你當日虛擲掉的光陰全數註銷,沒有分秒可以結轉到明天,你也不能提前預支片刻。如果你沒能適當使用這些時間存款,損失掉的只有你自己承擔。沒有回頭重來,也不能預提明天,你必須根據你所擁有的這些時間存款而活在現在。

你應該善加投資運用,以換取最大的健康、快樂與成功。時鐘總是不停地在運轉,努力讓每個今天都有最佳收穫。

想要體會「一年」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失敗重修的學生。

想要體會「一月」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不幸早產的母親。

想要體會「一週」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定期週刊的編輯。

想要體會「一小時」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對等待相聚的戀人。

想要體會「一分鐘」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錯過火車的旅人。

想要體會「一秒鐘」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死裡逃生的幸運兒。

想要體會「一毫秒」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錯失金牌的運動員。

請珍視你所擁有的美好時光,特別是你可以和一些值得付出的人來分享這些時光。別忘了!時間不等人。

昨天已成為歷史,明天則遙不可知,而今天是一個禮物,所以英文把「現在」稱為Present(禮物),請珍惜這份禮物。

Saturday, December 25, 2004

葫蘆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莊周的故事──葫蘆

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來世間,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盡量發揮自己的優點,為人群服務,才能展現生命的妙用。

戰國時代有位哲學家莊周,有一天,莊周的朋友惠施告訴他:「魏王給了我一些大葫蘆的種子,我把它們拿去種,長出來的葫蘆果然很大,可以容納五升的水,但是裝滿水後拿起來就破了。既然無法裝水,我就把葫蘆剖成兩半當勺子,可是因為它太寬,深度又淺,所以也不方便使用。我一氣之下就把它打破了。」

莊周聽了,惋惜地說:「哎呀!多可惜,既然不能用來裝水,那你為何不編一個網把葫蘆網住,然後繫在腰間,這樣不就可以在水上載浮載沈、悠哉游哉嗎?多逍遙自在啊!若懂得使用它,它就是很好的東西,可惜你不會用,竟然把它毀壞了。」

莊周說的這番話,和人生的道理很相似,人各有優缺點,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優點在那裡,盡量發揮它的妙用來為人群服務,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所以,能夠真正認識自己,才是最有用的人生。

所謂「欲知人,先知己」,若不認識自己,只想了解別人,是本末倒置,也是很痛苦的事。想認識自己,就要反觀自心,一定要多用心!

Friday, December 24, 2004

有智慧的老人

有一位老爺爺過 90大壽生日,一大群來為壽星祝壽的人 都稱讚老爺爺身體十分硬朗、紅光滿面、精神抖擻,一點都不像90歲的人。 其中,就有人問老爺爺,「長壽」的祕訣是什麼?

好吧,我告訴你們,我的祕密!老爺爺當眾神祕且得意地說道: "65年前,我結婚的時候,我和太太就在新婚之夜時約法三章, 今後,只要我們 吵架,一旦證明誰理虧,誰就要出去院子散步。"

"65年來,每次吵架,都是我到院子裡,或街道上散步。"

聽完這故事,全班哄堂大笑,其中一男同學說: 那麼笨,每次都是他理虧! 其實,老爺爺並不笨,也不可能每次都是他理虧, 但是由於他的「忍讓」,每次都是他「主動」到院子裡散步, 減少了夫妻無謂、無休止的爭吵。

老爺爺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與敬佩, 為什麼一位90大壽的老爺爺,經常在院子裡散步? 因為──他懂得「忍讓」、「包容」; 因為──他懂得「少說兩句、海闊天空」的道理!

有多少男人、女人在有爭執時,寧願自認理虧地,在言語上讓步, 閉起兩人惡言相向的嘴舌,讓兩人都有「空間」寧靜自省的?

的確,很多人都會「爭辯」,但不一定都會「說話」, 尤其是,爭得面紅耳赤時,怎懂得「少說兩句、海闊天空」的道理? 但是事實證明,當場 爭辯愈多的人,思想愈少,因為只顧說話、爭辯的人,絕少思索。

所以,當一個人喜歡常用「嘴巴」批評或爭辯時, 一定會漸漸不喜歡用「耳朵」,也較少用「心」、用「腦」思考。

培根說:「少年人愛在嘴上,中年人愛在行動,老年人愛在心裡。」

而我覺得,過90大壽的老爺爺,他的愛是在嘴上、行動和內心。

(試想:當您打開嘴巴、喋喋不休時,是否您也關起了耳朵?)

Thursday, December 23, 2004

未曾許諾的玫瑰園

未曾許諾的玫瑰園

文/林蕙蘭摘自《華僑新聞報》文藝沙龍

十五歲的時候曾看過一本書, 書名是「未曾許諾的玫瑰園」 〈 I NeverPromise You A Rose Garden 〉。書中的女主角是個十五歲的猶太女孩,時間是在一九二零年代初期的德國,當時猶太人受到排擠與打壓,女孩因為長期處在不友善的鄰里氣氛中,逐漸退縮回自己的世界,演變成現在所說的自閉症,再加上家人的疏離關係,最後她終於被送進精神病院。

十五歲的她努力地往恢復健康的路上掙扎,處在一堆「資歷」比她久得多的前輩精神病患中,她也曾以為自己的一生就將在杜鵑窩中渡過。這時惟一能夠引導她回正軌的是一名女心理醫師,她的溫柔與堅定,是一片黑暗中的惟一曙光。女孩力爭上游後一度曾從 C 級病房進步到病情輕微的 A 級病房,卻又因為一次情緒失控而被降到 C 病房。這時女孩絕望到幾乎放棄,她問心理醫生為什麼復原的路上多荊棘,後者只說了一句話: 「 I Never Promise You A Rose Garden 」。

未曾許諾的玫瑰園,人生原本就不是在風和日麗的玫瑰園中,喝一頓浪漫的下午茶。這句意簡言賅的話不但成了這本書的書名,也為當時同樣是十五歲,對人生充滿幻想與憧憬的我,揭開人生真實的序幕。

上乞討的人嗎?在台灣我所居住的那一個城市的火車站,到處可見,以各種形式討錢的人。要能夠成功地討到錢,先決條件是能引起路人的憐憫之心,可以喚醒同情心的形式有很多種: 年老的人、殘疾的人、脆弱的兒童── 。

火車站附近的商店街,有一個賣口香的老婆婆幾乎是一路陪我走過少年時代。她永遠安靜地坐在一家服飾店的對面鐵椅上,穿著對我來說像是古代人才會穿的舊色衣服,手上拿著一盒箭牌口香糖。她安靜到像是融入了整個街景,靜靜地坐著連姿勢都很少換,她的存在和服飾街濃妝豔抹的店員小姐成強烈的對比。

為什麼她會特別吸引我的注意呢?也許是因為她不像很多賣口香糖的老婦人一般強迫推銷,也許是她冷眼旁觀四週繁囂的淡然,也許是她那一身寒酸的衣服和四週的華服成對比── ,在我的少年時代,她已經成為街景的一部份,沒有看到她的時候,我會以為她是不是生病了,或者是更壞的,也許已經不在了?偶爾我會跟她買兩條口香糖,和一起逛街的死黨分著吃,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想吃箭牌(我還曾一度想建議她改賣當時學生最愛吃的斯迪麥),只為了光顧她的生意才勉強收下兩條口香糖。

有一天我向她買一條口香糖,塞了三十塊錢給她就趕快拉著死黨拔腿就跑,希望這三十塊可以讓她今天少做點生意。她從後面急促地追上來,邁著好像纏過的小腳,臉色極度不悅地將該找的零錢塞給我,說:「我不是乞丐」。

那一整天,我都為自己傷了她的自尊而自責,而其實我只不過想幫她一點忙。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心腸是不是會愈來愈硬?因為知道世界上的苦難太多,救得了一個救不了全部,於是慢慢地養成不去看的習慣,只要看不到就不會觸動藏在內心深處的慈悲。

火車站的地下道擠滿了三教九流的人,擺攤算命的江湖術士、賣些稀奇古怪東西的攤販,當然,還有乞丐。一個雙掌齊斷的胖男子,長年累月地趴在地上,他不停地對來來往往的路人叩頭,叩頭的速度快到好像脖子裏裝了彈簧。我注意到他頭前擺的缽裏通常只有一些小銅板,很難見面額大一點的紙鈔。我一邊猜測他失去雙掌的原因,一邊擔心如果缽內的一兩張紙鈔飛走,他可能會來不及撿回來。

行色匆匆的路人很少望他一眼,給錢的人也很少,我也是其中之一。是不是太過悲慘的事反而會讓人逃避現實?他的存在讓我每次走過都覺得現實的不堪,他一天這樣叩頭幾個小時,換到的錢也只能讓他勉強不要餓肚子。於是我選擇假裝沒看到,太大的苦難讓人不想幫忙,但是每一次我經過他的面前,都不免偷偷瞄他缽內有多少錢,還有感到內心隱隱的刺痛。

離開台灣到南非之前,我又來到賣口香糖的老婦面前。不知道下次回來時是否還能見到她,也懷著對過去歲月道別的心情,我這次還是買了一條口香糖。不同的是,這次我是拿了五千塊台幣去買一條口香糖。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近看她的臉,佈滿縱橫條紋的臉上鑲著濁黃的眼睛,我絮絮地告訴她從十五歲開始就看到她在這裏,告訴她我即將出國了,以後可能沒有機會看到她了。我直接把五千塊塞給她,沒有做拔腿就跑的蠢事,從她的盒裏拿了一條口香糖。

她的眼睛不知是有白內障,還是蒙上一層淚水,讓我看不清楚她的眼神。她這一次沒有把錢還給我,只是一直喃喃說: 「給太多了,給太多了── , 」。我坐在她身旁講了一會兒話,告訴她下次回國會再來看她。

去年回台灣時,已經沒有看到她。南非的乞丐多到讓人忘記同情心是怎麼一回事。他們各自佔據一個路口,拿著寫了字的紙板向經過的車輛討錢。

南非的乞丐不需要有任何條件,他們不必是老人、不必有殘疾── ,高失業率已經是討錢的最佳理由。他們討錢的招數各有特色,有的是嘻皮笑臉地死纏不放,有的苦著臉要你注意他餓了很久的肚子,有的牌子上寫著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養。他們無所不在,只要開車出門,幾乎每一個路口就有一個乞丐。由於人數實在太多,漸漸地大家已經無感。好不容易在一個路口給了錢,一路開下去卻有更多人等著,就算給了錢,還可能被人批評是助長這些人的懶惰習性,於是乎大家都養成視而不見的本事。

有時這些站崗的乞丐會走到你的車子旁,搖著手上的紙板提醒你他的存在,剛開始我會把臉偏過去,避開乞憐的眼神,到了後來,更練就了兩眼直視正前方,任他如何引我注意也不為所動的本事。

只有一種乞丐能引起我的注意 ---- 正值壯年的白人男子。這些過去在種族隔離時代,貴為天之驕子的白種男子,如今卻淪落街頭。曾看過一篇討論白人乞丐普遍化現象的文章,一名被裁員的四十幾歲工程師,為了養活家裏的孩子,不得已也到街上站衛兵。問他街頭生涯的感想,他說已養成不和路人做眼神接觸的習慣,因為只要一接觸到陌生人的眼睛,他的自尊就會碎成一片片,他說他的心早已死了許多次,還活著的只是這一具身驅。

每次在街上看到乞討的白人男子,我會很想觀察他,卻又不敢正視他。他們通常臉上一點表情也沒有地直視正前方,也不會像有的黑人一樣耍寶來吸引人注意。他們直立著就像一具雕像,像是對生活和命運已經沒有感想。我從來沒有給過他們錢,因為怕給錢的一剎那,看到一個曾經驕傲的男子,自尊掉到地上成碎片的聲響。

未曾許諾的玫瑰園,有沒有可能人生只要玫瑰的香甜,而不要扎手的荊棘?從來沒有,也不會再有機會問賣口香糖的老婦,為什麼她一人孤獨地在街上討生活這麼多年?斷掌的男子,失去的雙手讓他已經完全沒有謀生本錢,他的人生就是在陰暗的地下道,不停地對漠然的都市人叩頭,乞求他們偶爾看他一眼,施捨他一兩個銅板。他像一頭獸般的活著,用食物來延續自己卑微的生命。

街頭的白人男子,是否也曾想過,自己身上留著的是他曾經以為高貴的血液?路過的黑人取笑他、戲謔他時,他要如何來應對?所有在地面上苦苦掙扎爬行的可憐人,被命運作賤的人們啊,在殘忍不堪的人生道路上,當活著已經變成一種痛苦的時候,他們是不是也曾想抬頭問上帝:「為什麼?」這時上帝會怎麼回答呢?

「 I Never Promise You A Rose Garden 」也許就是他的答案。

自願的典獄長

自願的典獄長

文/吳淡如

從小在父親有外遇的家庭中長大,使她對愛情極缺乏安全感,她才不願意像每天以淚洗面的母親,在家中消極地枯等。

她認為自己必須積極進取,這樣,孫悟空才不會逃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一談起戀愛來,她便採取勿枉勿縱的執法精神,在他上班時間,每隔幾十分鐘就打一次電話給他,希望掌握他的行蹤。日子久了,他的口氣漸漸從歡喜變成無奈,對她吼道:「難道我連上廁所也要跟妳報告嗎?」

而她,是個負責任的母親,聽說孩子到了青春期都會變壞,於是決定大方地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並且監聽孩子的電話,一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立刻加以盤查,分明是出自關心,但和孩子的關係卻越來越緊張。她說,並不是她疑神疑鬼,她總覺得孩子有什麼祕密不讓她知道,孩子真的變得叛逆了,怎麼辦?

她,是個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女人,自從生命的重心--唯一的兒子娶了老婆後,她害怕自己的地位終會失去,於是成天打探著小兩口的一舉一動,常常貼著牆壁偷聽隔壁房裡隱隱傳出的聲音。有一次發現兒子媳婦笑得很開心,她一走過去問他們笑什麼,兩人竟同時收住笑聲說:「沒什麼。」

於是她越來越難以入眠,常說這裡痛那裡痠,希望引起他們的注意,卻總是不肯給醫生看……太急於掌握或太害怕失去一段牢固的感情關係的人,常常不知不覺地變成典獄長。

不管是典獄長或囚犯,都失去了自由。囚犯當然很痛苦,但還可以做著逃脫的美夢,可憐的典獄長則終日不安。

我們的周遭,不知道有多少個感情的監獄?而典獄長們,都怪囚犯「偷偷摸摸」「不知道在想什麼」,他們反而認為,自己的痛苦是囚犯們造成的。

其實是因為,你自願當典獄長。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04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 泰 弋 爾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而是用自己冷默的心對愛你的人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最重要的行李

這是媽媽告訴我的故事,她跟爸爸的故事,媽媽跟爸爸是相親結婚的,那時代每一個人都是吧!就像現代不是自由戀愛結婚反而讓人奇怪一樣,媽媽常說見一面,吃頓飯就賣掉她一生,但說的時候,眉角眼神中卻總是蘊含著笑意,我總覺得她從來不後悔去吃那頓飯。

看現在他們相敬如賓,鶼鰈情深的模樣,很難想像他們的婚姻也曾有過風雨,而且是不輸這幾個阿伯級(賀柏、瑞伯)颱風的大風雨,聽阿姨說他們也曾鬧過離婚,這故事就是那段時間發生的!

爸爸跟媽媽是在同一家機構做事的,所以每天一起出門,一起回家,那天也一起加班由於清倉盤點的緣故,那天回到家已是凌晨兩點多了!爸爸又累又餓,便嚷著要媽媽去準備吃的,那段期間媽媽也正在氣頭上,加上一起加班,她也很累所以就回了一句:「想吃什麼不能自己煮嗎?沒手沒腳是不是?」

爸爸大概是太累了,只是懶懶的說:「你是我老婆耶!煮飯是應該的!」媽媽又頂了一句:「三更半夜煮什麼飯?三餐早就過了!」

爸爸也火了!他生氣的對媽媽吼說:「你今天是吃錯藥是不是?存心跟我吵嗎?當老婆的煮飯給老公吃是天經地義的,哪有分時間?你不滿意是不是?不滿意你走呀!」

媽媽大概沒料到爸爸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一個人楞了半響,掉著淚對爸爸說:「你要我走,我就走!」說完就一個人回到房裡整理行李。根據哥哥的回憶,那時他被吵醒,發現爸媽吵架又不知道要怎麼辦,只好又裝睡不起,而我那時還不知道在哪呢!

爸爸看媽媽走進房中整理行李,也就對著媽媽的背影說:「好啊!你走呀!把你的東西全部帶走,以後別再回來!」過了一會兒,媽媽沒有拎著包包出來,房中也沒有聲響,爸爸覺得怪怪的,便走進房中,發現媽媽坐在床上,臉上爬滿了淚水,盯著床上的大皮箱發呆,媽媽看到爸爸走進房中,就用哽咽的聲音對他說:「你坐到皮箱上吧!」

爸爸心中覺得奇怪,口氣仍是不佳的問:「做什麼?」

媽媽哭著,斷斷續續的回答:「我…我要帶走屬於我的東西…我最重要…的行李…就是你呀…除了你跟小寶…我什麼都沒有了…」

過了這麼久,爸爸又聽見媽媽淡淡的訴說這個故事,在他臉上仍然可以看出這個答案當年對他的震撼,從此之後,爸爸對媽媽又敬又愛,兩人恭敬如賓,結婚已有29年了!爸爸也已經62歲,但我想他們倆一定還想在一起共度29年,「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以後也要找一個跟爸爸一樣的另一半。

Monday, December 20, 2004

一雙新鞋子和一雙腳

「我一直渴望擁有一雙新鞋子,直至我看到別人沒有一雙腳。」你有沒有聽過以上這個故事?

我很多年前就聽過了,最近,又有人再對我說一遍。

我們常常埋怨自己沒有一些東西,卻不去看看自己已經擁有一些甚麼。

即使沒有美貌,擁有健康已經很幸福。醫院,很多病人連喝水都有困難。

即使沒有才華,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已經比許多人幸福。有些人沒有家人,也沒有人關心。

人最難克服的,是妒忌心。你會妒忌,我也會妒忌。

當你妒忌別人的運氣和際遇的時候,有否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為甚麼不看看自己既有的幸福,反而眼紅別人?你真心愛一個人,為甚麼還要妒忌他和其他人的關係?

愛並不短暫,但是,生命卻很短暫。愛一個人的時候,最好不要埋怨他沒有給你甚麼,你該珍惜他給你甚麼。眼光要放遠一點,也要放近一點。

你有沒有留意自己身邊的一切?有沒有發覺自己其實很幸福?

你有一雙腳,你欠缺的只是一雙新鞋子,然而,有些人欠缺的,是一雙腳。

下一次,當你有任何埋怨和妒忌的時候,但願你會記起這個故事。

寄給你永遠不會忘的人

阿拉伯傳說中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點他們吵架了,一個還給了另外一個一記耳光。

被打的覺得受辱,一言不語在沙子上寫下: "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們繼續往前走,直到到了荒野,他們就決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點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

被救起後,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問說:為什麼我打了你以後,你要寫在沙子上?而現在要刻在石頭上呢?

另一個笑笑的回答說: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要寫在易忘的地方,風會負責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裡的深處,那裡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

朋友的相處,傷害往往是無心的,幫助卻是真心的。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銘記那些對你的幫助,你會發現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
俗語說:
你只需要花一分鐘注意到一個人
一小時內變成朋友
一天讓你愛上他
一但真心愛上
你卻需要花上一生的時間將他遺忘
直至喝下那碗孟婆湯

讓步

愛,是成就一切的動力。

真愛,是包容、是忍耐,而不意氣用事!退讓主動示好,很多時候不代表懦弱或失敗,而是一種智慧的表徵。在愛的境界裡,愛應該是成就一切的動力,而不應該是逞強爭氣的競爭。

男女之間如此,朋友之間亦然。很多好朋友會為一句話句而傷了和氣,損及友誼,甚至不講話不往來。要交一個朋友,需要很長時間的培養,但是要失去一個朋友只要一秒鐘。當然有人會說:「少他一個也不會死!」。是不會死,而且離死太遠。只是,那樣的失去,卻是生命中很大的遺憾。

一位長者曾很深沈的表示:「當一個人的生命接近結束時,他們回視自己這一生的時候,印象最深的,不是自己做了什麼大的事業,有什麼好的名聲,而是自己曾經擁有過的愛有多少。」

自己愛過誰,誰又愛過自己,那才是生命中最真實,有意義的。

生命中,許多原本屬於我們的幸福完美,常常因我們的輕忽而恣意揮霍,不懂得珍惜,又常常因我們的自責面子和不必要的堅持而使得良機錯失,姻緣拆散,朋友反目。

想想,這中間真正的受害人是誰呢?若只是為了放不下矜持,為爭一口莫名所以氣,而死拗著,那不是酷,不是有種,也不是堅強,而只是頑固。與摯愛相比,那些小小的自我,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真的!如果你愛你的朋友,尊重他們,何妨先表示關懷,何妨先示好,如果你心中長藏著一些感謝,有些話要告訴某一個人,千萬別一直悶著,找個時間告訴那個人吧!在你有生之年好好感受一下,愛的溫暖.....那感覺.......真好....

女人最偉大的行為,莫過於為一個男人蹉跎歲月;男人最放心不下的,是有一個女人一直在等他。
誰都沒有義務去等待,錯過了這一次,也許,就錯過了一輩子。

你最後悔的是什麼?

比利時一家雜誌,曾對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作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的題目是:『你最後悔的是什麼?』,並列出了十幾項生活中容易後悔的事情,供被調查者選擇。

以下是調查的結果:

【第一名】75%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以至事業無成。

凡事沒有不勞而獲,胡適說:「要怎麼收穫,就先怎麼栽」。

你想得到別人得不到的,就得付出別人不願付出的。尤其是在你還年輕,還有機會競爭的時候。

【第二名】70%的人後悔:年輕時錯誤地選錯職業。

錯誤不在選擇了什麼職業,而在於選擇了安穩。

現在年輕人的擇業觀念,要『錢多事少離家近』,但他們卻忘了沒有了壓力也就沒有了動力,沒有了動力也就發掘不出潛力。

不是天下伯樂太少,而是自己埋沒了自己。

【第三名】62%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

很多父母當時並不後悔,甚至認為自己教養子女做得「很對」。

直到多年以後,發現按照自己的「模式」、自己的「經驗」和自己的「方法」,並沒有使子女成才和受益的時候,他們才會後悔『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

【第四名】57%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有人說過『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知情真』;但感情之事永遠是失去後才知珍惜。

俗謂年少夫妻老來伴,年輕時不能忍,老來才後悔,已經是來不及了!

【第五名】49%的人後悔:鍛鍊身體不足。

「60歲以前想用身體換一切,60歲以後想用一切換身體!」

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能比自己的身體健康更寶貴?

【第十名】只有15%的人後悔:沒有賺到更多的錢。

對於還沒有賺到很多錢的年青人和中年人來說,這也許是個很好的安慰。

有錢雖然能夠辦很多事情,但賺錢顯然並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的。

年輕的時候後悔還可以改進;年老的時候後悔,想補救也來不及。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經常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並捫心自問:『我什麼事情最後悔?』


Sunday, December 19, 2004

撿栗子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撿栗子

天地宇宙之間,所有生命群居之處,必定要求得一個「和」字。譬如:國家需要和平、社會需要祥和、人們需要和睦。

有一則日本童話故事── 山裡,有一棵野生栗子樹,突然一陣風吹來,許多成熟的栗子掉了下來。

一群猴子看到栗子自動掉下來,非常高興,趕快拿籃子來撿栗子,除了自己要吃的,也多撿一些帶回去給其牠同伴享用。

當牠們正在撿的時候,樹上的栗子又掉下來,其中一隻猴子向同伴們說:「我們撿夠了就好,剩下的栗子留著,狐狸等一下會來撿。」因此,牠們撿了一籃栗子後就回去了。

不久,狐狸真的來了,看到地上有栗子,也很高興地撿拾。撿了一會兒,牠心想:「還是留一些給夏鼠撿吧!」於是,牠適量地撿了一些就回去了。

果然,幾隻夏鼠也跑來撿栗子。牠們看看四周,好像沒有其他動物會再來了,於是把地面上的栗子撿乾淨,然後離開了。

沒想到有一隻鼬狸也來了,牠看地上沒有栗子,嘆息地說:「為什麼我跑得那麼慢呢?已經沒有現成的栗子好撿了。」牠抬頭看到樹上有很多栗子,自言自語道:「不是自然掉下來的果實,可以摘取嗎?還是要守規矩啊!」

此時,有一隻烏鴉飛過來,看到鼬狸很失望的樣子,就飛到樹上,用頭在枝葉間搖啊搖,樹上的栗子就一粒粒掉下來了。鼬狸很高興地撿栗子,烏鴉看到鼬狸那麼歡喜,牠自己也很快樂!

※   ※   ※

這雖然只是一個童話故事,但給予我們很大的啟示──人與人之間只要有這分「和敬」,就是多麼祥和的世界!

Friday, December 17, 2004

武陵高中楊士賢

「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如果你覺得人生灰暗,請看看武陵高中楊士賢,當議論今日青少年物欲橫流的聲音甚囂塵上時,您可曾想過,就在台灣,有一個孩子,他因為還有錢夠買下一餐的便當而慶幸自己並不窮?

當滿街青少年為奔放的青春狂歡上色時,您可能體會一個早已深深見識過生死幽暗,人世斑駁的孩子,內心那份孤寂的素淡?桃園武陵高中一年級的楊士賢,只有一隻神經正在萎縮中的左手臂,父母雙亡,目前與輟學就業的弟弟相依為命。

四月之前,老師、同學對他身世知道的就這麼多,因為他從不訴苦,也積極參與社團及勞動服務,表現和一般同學沒什麼差異,甚至有回校方要幫他申請清寒獎學金時,他還婉謝說:「我還過得去,可能有人比我更需要。」

四月間,學校邀請一位殘障人士來做朝會演講時,請幾位殘障同學上台談激勵,楊士賢是其中一位。訓導主任顏弘洺回憶當時情景說:「他只是平靜敘述,連哽咽都沒有,但卻讓師長同學們都掉淚了。」

原來,十八歲的楊士賢有段遠超過老師、同學們想像的坎坷故事。

楊士賢的右臂斷送於五歲那年的一場意外。當時攀吊在電捲門上玩的他,不慎誤觸遙控器,整隻右手因此被夾捲壞死。龐大的醫療費已使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境更加困窘,沒想到過幾年開計程車的爸爸又因帕金森氏症倒下,從此媽媽開始日夜在電子廠做工養家的日子。

升國一那年暑假,爸爸去世;不久,媽媽發現罹患大腸癌,次年,便因癌細胞擴散相繼去世。

「媽媽曾動過一次切除手術,醫生囑咐她要長期休養,但她出院第三天就趕去工廠上班,因為她怕請太多假被開除,我們家就沒收入。」楊士賢很心疼媽媽消瘦得只剩皮包骨和一個鼓脹的肚子,他曾想代媽媽去做工,但媽媽認為他身體殘障,只有用功讀書,將來「用頭腦賺吃」才有活路。

他說他高中聯考要拚六百分以上,請媽媽放心時,媽媽安慰他:「盡力就好,身體第一,我只要你帶著弟弟倆好好活下去,不要像媽媽一樣生病。」

這話讓楊士賢警覺到,媽媽就要離開了,果然不久,楊士賢在學校接到醫院的緊急通知,趕到時,看到醫院正為媽媽做電擊,醫生要他們兄弟倆高聲喊媽媽,也許有助媽媽從昏迷中醒來,但楊士賢並沒喊,他說:「我看到媽媽全身都放鬆了,臉上有種她在生時我從沒看過的平和安詳,我想,媽媽,就走吧,不要再回來受苦了!」

媽媽去世後,楊士賢幾度想「跟媽媽走」,但後來一轉念,決定依媽媽的心願,發憤圖強活下去,「我想雖然我卑微得像一粒沙子,但只要活著,就有改變的機會,要是死了,就什麼都沒了。」

楊士賢說,與媽媽分離的打擊,將從小自卑封閉、對什麼都不敢懷抱希望的他,一寸寸地敲醒了,不僅課業開始進步,連在校的人際關係都慢慢寬闊起來。

「 從小同學們嫌我髒臭,笑我吃便當笨拙的模樣像狗,我很怕與人接觸,加上家庭背景的因素,同學們談笑的內容我幾乎都插不上嘴,因此,我非常孤單,有時功課不懂,鼓起最大的勇氣問同學,人家只要有一點點不耐煩,我就退縮,很難過自己為什麼那麼差勁。」

楊士賢回想過往,覺得自己實在太傻了,因為他現在知道逃避只是浪費時間,實實在在面對問題才是解決之道;另外,他也明白了,朋友關係是相對的,一定要先主動打開自己、關心別人。

楊士賢談到這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尤其是國中的國文老師常雲惠,和同學謝志傑。有一次作文課,老師要同學們用比喻描寫自己,楊士賢寫道:「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常老師誇讚他能表達內在感受,還送他一本「小王子」,那是他擁有的第一本課外書,也是他至今最愛的一本書。這個鼓勵也讓他首次感受到自我肯定的喜悅。

「小王子裏面提到,小王子的朋友狐狸說,牠喜歡看金色的麥子,因為每次看到金色麥子,就會想起有一樣金色頭髮的朋友小王子。我明白這種友情的感覺真是幸福美好。謝志傑綽號猴子,因為生命裏有了這個朋友,所以,香蕉對我來說就不只是香蕉了,它總讓我想念起我的朋友,和我們共有的時光。」

「猴子」有一次上籃球課時,故意說他不想打。陪楊士賢蹲在場外看,雖然猴子什麼也沒說,但那一刻楊士賢好感動自己終於有了一位朋友。樂觀進取的「猴子」常鼓勵楊士賢積極思考,對他大有啟發。楊士賢說,國中時有次公民課出了一題是非題:接近孤獨的同學是一種仁愛的表現。」

檢討考卷時,有位同學舉手問老師為什麼?楊士賢當時覺得那位同學真是太幸福了,幸福到不懂接近孤獨的同學為什麼是一種仁愛的表現,他說:「但我寧願自己是不懂這句話的人。」

楊士賢說話有一種這個年紀少見的篤實靜定,他曾怨恨自己的身世及欺負他的人,但現在他感謝斷臂讓他更容易看清人性,感謝窮苦讓他更禁得起磨練,同時,他了解到每個人有不同的成長環境、發展方向,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評斷別人是錯的。楊士賢希望自己是個「思想成熟深刻,但心很「單純」的人,他把考上師大、將來成為一個很能鼓舞學生的好老師當成目前奮鬥的目標。

至於現實生活上的種種困難,他倒是看開了,也習慣了,唯一不放心的是「比我聰明、健壯的弟弟卻沒繼續升學」。武陵高中的十多位老師,每月固定捐款作他的生活學雜費基金,聽了他的故事以後,全校同學更紛紛主動發起一項項溫馨的活動,楊士賢說,他唯有更努力讀書,以報答武陵的恩惠。「穿著武陵的黃襯衫走在街頭時,我常想要是媽媽能看到,一定很高興、很驕傲。」

思念媽媽時,楊士賢仍有萬般心痛不捨,但他告訴自己不能再哭了,哭是沒有用的,只要想到媽媽曾那樣愛他、為他奉獻一生,他就永遠有勇氣抬頭挺胸向前走。每個人都會有失意、心情低落的時候。顏回雖居陋巷,但卻能自得其樂。日子怎麼過、日子過得快不快樂,都在於你的對自己的際遇怎麼去看,由哪個角度去看,不是嗎?

(感謝瓊豔轉寄此文章。知福、惜福,把握機緣再造福)

自己才能給的東西

自己才能給的東西

文/吳淡如

理查.柏德是個很有趣的作家,他曾經是個優秀的報社記者。某一天,他感覺自己再也無法受困於某些在生命中糾結的難題,決定讓生活在他最愛的海濱重新簡單起來。於是他身無長物的來到海濱,成為一個浪人。他的身體和匱乏的物質交戰,心靈則在潮汐之間洗滌。

梭羅在華爾騰湖邊寫了他的《湖濱散記》,柏德在密拉瑪海邊寫了《海濱浪行》(Beach combing at Miramar),在人跡稀少的海邊,開始探索「人的真正問題」。

對世界來說,這是一種反動;對他而言,這是一個反省。他開始面對貧窮和飢餓,以及寂寞,在沮喪和快樂的兩端,他像個鐘錘般的擺盪。然而這一段日子,也使久久在都市中翻滾的他敢於高聲唱出心中的歌。他說:「我們日日夜夜在生活中渴求輕鬆與自由,卻因為他人一點一滴灌輸給我們的恐懼而鮮少獲得。我們怕唱走音、怕拍子錯誤,也怕唱漏了音符,於是心底的歌被壓抑住了,沒有高聲唱出。這樣的壓抑,使我們未老先衰。」

他得到的東西很簡單,也很不簡單。那就是:只有你能給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在書中寫了一個使我感覺自己被「電」了一下的真實例子:

有個七十歲的老婦人,每星期固定打一通電話給高齡九十五的母親請安,總期待母親能和顏悅色對她說幾句話,然而,每一次她都含淚掛上電話。幾十年來,她都未間斷,一次一次的嘗試,又一次一次的傷透了心。

「我總是充滿同情地聽著這位老婦人向我訴苦,也看著她努力試圖從孩子和朋友那兒,找尋她母親所不能給予她的認同。我多麼希望在某個無眠的夜裡,她能突然醒悟:自己浪費了一生的時間,在向他人索求的只有她自己才能給予的東西啊!」

大多數的人不也一樣,花一輩子在索取別人的認同嗎?

不停歇地索取愛人的認同、親人的認同、社會的認同、國家的認同、流行的認同,連自己的願望也需要被認同。甚至連說任何一句話、自己喜歡的顏色、所屬的生肖星座、血拚買到的戰利品、投票的對象,都在索求認同。別人喜歡或跟我們看法一致,我們才會覺得自己活得有意義;沒人認同,就急著憤世嫉俗、焦慮痛苦或自暴自棄。

其實,生命的欠缺是因為我們一直向別人要自己才能給的東西,比如自信,比如快樂,比如自由,比如安全感,比如心靈平靜。

不被認同,就有恐懼、憤怒、悲傷、壓力與壓抑。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想要高聲唱出自己的歌,只能靠自己的聲帶和咽喉。有掌聲固然令人興奮,但不需要掌聲,我們也能唱歌。

只有你自己能夠唱出自己的歌聲。


Thursday, December 16, 2004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heard a friend or acquaintance say " I'll be happy when..."

We convince ourselves that life will be better after we get married, have a baby, then another. Then we are frustrated that the kids aren't old enough and we'll be more content when they are. After that, we're frustrated that we have teenagers to deal with. We will certainly be happy when they are out of that stage.

We tell ourselves that our life will be complete when our spouse gets his or her act together, when we get a nicer car, when we are able to go on a nice vacation or when we retire. The truth is there's no better time to be happy than right now.

If not now, when? Your life will always be filled with challenges.

It's best to admit this to yourself and decide to be happy anyway.

Happiness is the way. So, treasure every moment that you have and treasure it more because you shared it with someone special, special enough to spend your time with and remember that time waits for no man.

There is no better time than right now to be happy... Happiness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So work like you don't need money,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and, dance like no one's watching.

"The happiness of your life,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your thoughts."
- Anon

你一定沒想到他怎麼彈琴

http://www.myplay.com.tw/users/e7/ec/rackyrose/dv/9144/9144.wmv

靜坐 放鬆,看著你的心

靜坐 放鬆,看著你的心…

方法
1.調身/打坐時,怎麼坐?

調身、調心,是從調息開始,先把呼吸調勻了,身體自然會舒暢,心念自然會安靜。

調身,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坐姿,讓身體感到平穩、舒服、輕柔。

打坐姿勢的要領是,將身體的重心感,放在臀部和墊子之間,脊椎和後頸是垂直的,後腦、後頸,直到尾椎骨為止,呈一直線。

不要彎腰駝背,也不要左曲右歪;坐的時候頭頂與上空呈一條垂直線,不要低頭或仰頭,下半身最好將雙腿盤起,如果不能盤腿,兩腳交叉坐或者坐在椅子上也是可以的。

雙手的手心朝上,左手掌在上,右手掌在下,重疊置於腿上;然後輕合嘴唇、舌頭輕抵上顎、輕扣上下牙齒,眼球放鬆,兩肩、兩臂、兩手均不用力,腰部挺直,小腹放鬆──這是最正確的姿勢。 正確的坐姿,可以使身體穩定、心念集中,全身的氣脈循環更為通暢。

重心的感覺,不在頭部或上身,而是在臀部和墊子之間,身體其他的部分則不去管它。眼睛可以閉著,但是這樣很可能會昏沈打瞌睡、有幻境、有雜念,那麼,可以將眼睛睜開20%,但只是睜開而已,眼前的東西不需要去注意它。

要練習將我們的心,用來享受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能夠如此,心有所寄,就不會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了。

2.調息/打坐時,怎麼呼吸?
呼吸的感覺,是在鼻孔的前端部位,但是不要特別去留心空氣進入鼻孔之後,是進到肺部或進到哪裡;就是自然的平常呼吸,不要控制它,不要故意讓呼吸快或慢、深或淺,只要知道有呼吸出及呼吸入的感覺就好。

這時你的心,就好比站在電影院門口的收票員,收到一張票,就讓一個人進去,至於進去之後是坐在哪一個位子上,那就不是收票員該管的了。

有些人想控制呼吸,希望呼吸越長越好,越深越好,這不但沒有必要,而且會引起呼吸不順、胸悶氣塞的副作用;也有的人呼吸時注意小腹,最初開始能夠感覺到小腹在蠕動,但是,這只能使心一時間安定下來,卻沒有辦法入定和開智慧。

所以,當橫隔膜下降時,呼吸的深度可能會使小腹起伏蠕動,但不要試著用意志去控制它蠕動,只曉得呼吸的感觸是在鼻孔就好。也許有人已經習慣呼吸在小腹的蠕動,並且心境平靜,那麼可以暫時用它,直到你的心已安定之後,就不要再去注意小腹了。

每次開始打坐,都要把姿勢坐好,這是調身。坐好之後覺得身體很舒暢,然後曉得呼吸,享受呼吸,知道自己的身體在打坐,而呼吸只是身體的一部分,所有的感覺也都只是身體的一部分,不須特別注意某一或某些部分。

不特別注意局部或局部的狀況,不受身體、環境以及心裡的狀況困擾,保持清明的心,知道自己的身體在打坐,這是「默」;曉得身體在打坐,清楚知道身體及周遭環境的狀況,也覺察到心裡所產生的雜念妄想,則是「照」。很清楚知道身體在打坐,也知道身體上的狀況,但是不去管它,這便是「默照同時」。

3.調心/打坐時,怎麼安心?
默照修行法有四個調心的層次:

(1)收心 把心從「緣過去境」以及「緣未來境」的狀況,收到「緣現在境」的這一點上。捨下過去境及未來境,是「默」,緣現在境是「照」。

(2)攝心 是將收回的心,攝於現前正在用的方法上。也就是把心從過去境及未來境中收回來,只緣現前境之後,進一步將現前境的範圍縮小,對於現前環境所發生的種種狀況,雖然可能都看得到、聽得到,但是不要被它們所影響而生起情緒反應。

接著,很清楚地把現在的這一念,既不被雜念、妄想、瞌睡所困擾,也不要跟雜念、妄想、瞌睡纏鬥,只要把心輕鬆而又綿密地用在方法上,其他問題就不會產生了。不跟雜念、妄想、瞌睡纏鬥是「默」,把心用在方法上是「照」。

(3)安心 是將心念安住於正在用的方法上。此時的心,已經可以不受身心環境的各種狀況所影響,平穩、安定、持續地在用方法。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在打坐,也清楚知道自己已在平穩、安定的狀況中打坐。清楚知道就是「照」,平穩安定則是「默」。

(4)無心 放下一切攀緣心,既不執妄境也不求真境,如常人一般生活,這便是《金剛經》的「無住生心」,亦即《六祖壇經》的「無念心」、「無相心」。

從安心而至無心,是持續用功,不斷地放捨諸相,一直到了無心可安亦無相可捨的狀況。在這過程之中,收心的層次要捨過去、未來;攝心的層次要捨雜念、妄想;安心的層次要捨身心環境正在發生的狀況;無心的層次要捨妄、捨真,不執有無兩邊,也不著中間。

一如〈永嘉證道歌〉所說的「不除妄想不求真」,但也不是躲在無事窟中享受安逸,而是隨緣攝化,悲智無量。 2態度 修習默照禪必須遵守的基本態度,有如下三點:

1.發大悲心 大悲心就是菩提心,也是能讓我們徹悟成佛的心。 發起大悲心的目的,在於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以及體驗到各人的本地風光。為了達到修行的目標,就得從放捨諸相下手,雖然尚未見到本來面目,尚未體驗到本地風光,但是要練習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放捨諸相即是「默」,努力於放捨諸相的練習即是「照」,這就是默照禪法的入門方便。

2.放捨諸相 放捨諸相就是不執著任何現象,實際上就是無住心。心不住於心理現象、不住於身體現象、不住於環境現象。所有心內、心外的一切現象,雖有,但不要去執著它,不要去在乎它,便是放捨諸相。

不住於任何一種現象,就是「默」;知道所有的現象都是正在發生中,那就是「照」。所有的生滅狀況,都是知道的,只是不去執著它,不因各種狀況發生而心生波動,這就是放捨諸相;在打坐中,了知任何現象出現時,能夠不起第二念,當下就是默照同時的放捨諸相。

如何放捨諸相?就是從放鬆身心、安定身心著手:

第一,先把眼球放鬆,然後將整個身體放鬆,頭腦不要去注意什麼,也不要去思考什麼,只曉得自己是在放鬆狀態。

第二,身體坐直,臉部的肌肉放鬆、肩頸放鬆、臂不用力、手結法界定印置於腿上,不再管它;後腰放鬆、小腹放鬆,然後享受呼吸、欣賞呼吸從鼻孔出和入的感覺,其他的不要管。

第三,進一步,心已比較安定,雜念也少了,此時如果不清楚體驗呼吸從鼻端進出的感覺,很可能會打瞌睡。這時便可用「只管打坐」的方法,輕鬆地體驗、知道自己的身體正在打坐即可。

3.休息萬事 對凡夫而言,修行和煩惱都是事,心中有所牽掛,就叫「事」。隨時隨地讓心中的牽掛停止,心裡沒有任何牽掛時,雖也照常過生活,但那就是休息萬事。

事,是不可能沒有的,你千萬不要把前一念已發生過的事,以及後一念尚未發生的事,牽掛在身上。剛剛做的事已經做過了,可以有記憶,但不必牽掛;還沒有發生的事,可以有計畫,但不要懸念;凡跟當下所用的方法不相應者,全是閒事,必須隨時放下,這就是「休息萬事」了。


Wednesday, December 15, 2004

畫上帝

一個小孩聚精會神地在畫圖,老師看了在旁問道:「這副畫真有意思,告訴我你在畫什麼?」

「我在畫上帝。」

「但沒人知道上帝長什麼樣子。」

「等我畫完,他們就知道了。」

教訓會一再重複出現

教訓會一再重複出現

文/何權峰

有時生命會像脫韁野馬般失去控制,剛解決一個問題又出現下一個問題,因而不免懷疑:「是不是老天跟我過不去?」

許多人把生活的考驗當做是上天的懲處。我卻要說,上天從不處罰我們,只給我們機會學習掌握平衡。所有我們經歷的困難和挑戰,都是上天為我們最欠缺的能力所刻意安排的訓練。

例如,一位婚姻關係很差的人,他就必須承受相同問題的折磨。結婚、離婚、又再婚,結果又重複一遍過去的苦難。除非他能從中學會該學的教訓,否則悲劇將一再重演。

身體就像洗衣機,心靈是水、是洗潔劑,所有的問題就像衣服、襪子。衣物進入洗衣機是為了純淨而清洗,就正如問題的製造是為了解決而發生,如果用的是污水,當然衣服會愈洗愈髒,必須不斷重複地將衣服丟入洗衣機清洗,直到乾淨為止。

問題的解決也一樣,教訓會一直重複出現,直到你學會為止。這就好像騎腳踏車,你不斷地跌下來,直到知道怎麼騎為止,便再也不會跌下來。

Tuesday, December 14, 2004

四種人

從前在一個島上有四個人,他們的名字分別為:【每個人】、【某個人】、【其他人】和【沒有人】。

現在有一件很重要的工作要【每個人】去做

但【每個人】以為【某個人】一定會去做

雖然【每個人】可以做的很好

但到最後是【沒有人】去做這件工作

【某個人】後來很生氣

因為那原本是【每個人】的工作

但【每個人】卻想 【其他人】會去做

而 【沒有人】知道【每個人】都沒去做

事情的結局是

【每個人】都在責怪【某個人】。

吾家有女初戀了

吾家有女初戀了

對於十六歲小女兒突如其來的羅曼史,我如臨大敵

文/亞亞

日前看到二八年華的女兒,要和她的男朋友出遊前,在電腦裡給我的留言寫著「親愛的媽咪,謝謝你對我放心,謝謝你最近為我所做的一切」時,回想自己近一年多來,為了她突如其來的「羅曼史」,從一開始急得人仰馬翻彷如世界大戰,到現在終得以稍稍享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喜悅,我眼睛一陣熱。

話說去年暑假,當我發現女兒桌上一對「親親嘴」的布娃娃時,之所以「老神在在」不以為意,那是因為之前在眾多小男生送她的生日禮物中,就曾有一個令我大驚失色的保險套造形撲滿。當時在一對兒女所言「是你們大人在大驚小怪」後,我從此便對家中出現如此異類的小東西見怪不怪。

直到那晚,去打工的女兒不但足足晚了四十分鐘到家,形色張皇返家的她,頸上居然還多了一道吻痕之後,我這才心跳三百地暗自驚呼:「代誌大條啊。」

忘了自己花多久的時間去排除「被女兒所騙」、「女大不中留」等諸多垃圾情緒。總之,當我覺得終於可以心平氣和為此事與女兒促膝長談,在了解她新新人類式的戀愛交往過程之後,我深深警覺到:自己似乎太「小」看眼前這個已經長得亭亭玉立的孩子。

因此,當她誠惶誠恐地拿出男友與同學四人合照的相片給我看時,我萬般好奇地對她說:「你先別告訴我是哪一位,讓我猜猜看……」

結果從第一個勉為其難能接受的小胖子,到百味雜陳地端詳「剩下」最後一個頭染金髮、穿耳洞、戴手鐲項鍊、長相有夠土匪的酷小子,我心中最是忐忑不安的莫過於:原來我並非如自己所認定地那般了解女兒。

接下來的日子,我如臨大考般到圖書館大量借閱有關「如何面對孩子約會」等系列叢書。結果幾本「兵書」讀下來,雖能小心遵守書中專家所提「不可一味禁止」等法則,幾經觀察忍耐之後,我還是萬般不放心地三不五時寫些「小時候你有多可愛……」的信給她,或私底下神經緊張地密切注意她的行蹤或種種行為;裡至她為什麼心情低落?外至她何以穿長褲還要穿安全褲?總之,當時種種的失常表現,套用兒子的說詞是:「你以為自己是柯南在辦案呦?」

尤其是遇到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外子,在一旁叨念:「你女兒和你『女婿』在通電話,你都不管喔?」或者:「看樣子,我們還是趁早準備吃豬腳當老丈人吧。」

我總會頭皮一陣發麻,氣惱自己跟不上新新人類的腳步。在恨未有千里眼順風耳能知曉一切的感慨裡,真是深覺女兒就像手中的小小鳥,捏緊了,怕她受傷,放鬆後,卻又怕她展翅高飛。

我一度改變戰略,「調兵遣將」請出諸位友人的女兒,以相約出遊的方式,代為「探聽」女兒是否還有不為我所知的心聲與近況……以期這些彷如天羅地網般的「捍衛」動作,能讓女兒速速「迷途知返」。

直到某天,女兒給了我一封長長的信,不但表明這封信是:「我長這麼大以來,最難寫的一封信……」還一一舉例寫出我「表面信任,私下卻百般不放心」的諸多「不良表現」,我這才又跌破眼鏡地明白:其實女兒並非像自己所想像的那般無知。

為此,我一改「表裡不一」的作風,努力學習把女兒當作一隻亟欲翻飛翱翔的風箏,而我手上緊緊纏握著的線端是「適切的關心與疼愛」,放手出去的長線則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學習、成長」的空間。

漸漸地我發現,當一切的「捍衛」行動,不是為了指責或阻止之後,我才有機會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並因此恍然大悟:雖然時代不同,女兒今日的「天真有餘」,不正也恰似當年我對性事無從聞問,充滿好奇又無比困惑的懵懂無知?而她渴望被異性呵護疼愛的心情,不也是自己在年輕時「似曾相識」的一種情懷?約莫半年過去,女兒以「哭了兩個晚上」的傷心,揮別了她的初戀。

但是不久之後,我又再次心驚肉跳地聽到女兒和某某小子「有感覺」。所不同的是,在初發展階段,女兒便大方又放心地準備帶他回來讓我認識。

為此美好的開始,會面那天,我打扮得美美的,好整以暇地等著那個又是一頭金髮的小酷哥上門來訪。


Monday, December 13, 2004

銅鑼聲

有二位年輕人從鄉下來到城市,歷經奮鬥,終於賺了很多錢,後來年紀大了,就決定回鄉下安享晚年,在他們回鄉的小徑上,碰到了一位白衣老者,這位老者手上拿著一面銅鑼,在那裡等他們。

他們問老先生:「你在這做什麼?」

老先生說:「我是專門幫人敲最後一聲銅鑼的人,你們兩個都只剩下三天的生命,到第三天黃昏的時候,我會拿著銅鑼到你家的門外敲,你們一聽到鑼聲,生命就結束了。」

講完後,這個老人就消失不見了。

這兩人聽完後就楞住了,好不容易在城市輕辛苦了那麼多年,賺了這麼多錢,要回來享福, 結果卻只剩下三天好活。

兩人各自回家後,第一個有錢人從此不吃不喝,每天都愁眉不展,細數他的財產。

心想:「怎麼辦?只剩三天可活!」

他就這樣垂頭喪氣,面如死灰,什麼事也不做,只記得那個老人要來敲銅鑼。他一直等,一直等到第三天的黃昏,整個人已如洩了 氣的皮球。

終於那個老人來了,拿著銅鑼站在他的門外,〔鏘〕的敲了一聲。他一聽到鑼聲,就立刻倒了下去,死了。

為什麼呢? 因為,他一直在等這一聲,等到了,也就死了!

另外一個有錢人心想:「太可惜了,賺那麼多錢,只剩下三天可活,我從小就離家,從沒為家鄉做過什麼,我應該把這些錢拿出來,分給家鄉所有苦難和需要幫助的人。」

於是,他把所有的錢分給窮苦的人,又鋪路又造橋,光是處理這些就讓他忙得不得了, 根本忘記三天以後的銅鑼聲。

好不容易到了第三天,才把所有的財產都散光了,村民們非常感謝他,於是就請了鑼鼓陣, 歌仔戲,布袋戲到他家門口來慶祝,場面非常熱鬧,舞龍舞獅,又放鞭炮,又放煙火。

到了第三天黃昏,老人依約出現,在他家門外敲銅鑼.老人〔鏘!鏘!鏘〕地敲了好幾聲銅鑼, 可是大夥全都沒聽到,老人再怎麼敲也沒用,只好走了。

這個有錢人過了好多天才想起老人要來敲鑼的事,還正納悶:「怎麼老人失約了?」

當一個人處於絕望的時候,若能展現積極樂觀的一面,承擔眼前的一刻,不必擔心以後的事情,就不必怕哪一天銅鑼會響,也不必特別去聽那一聲銅鑼的聲音。

絕望將不再是絕望,卻反而可能是另一個轉機呢!

當手中只一顆酸檸檬時,你也要設法將它做成一杯可口的檸檬汁。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感謝大舅轉寄此文章)

女人是炸彈

女人是炸彈

女人拿刀的時候遠比男人多

文/劉墉

「院子裡有隻死鳥,」太太跑進來說。

「那有什麼稀奇?一定是撞在窗子上死掉的。」
我說:「撿起來扔掉就成了。」

「你來撿。」
「你為什麼不順手撿起來呢?」我問。

「我不敢。」

我一驚:「不敢?你們女生不是都敢殺雞嗎?為什麼連個死鳥都不敢碰?」

「笑話,」太太理直氣壯地說:「誰說女人殺雞?都是男人殺。」

我愣住了,心想,我從小就看我姥姥殺雞、我娘殺雞、我舅媽殺雞,從沒見過家裡男人殺雞。

於是問:「岳母不殺雞嗎?」

「當然不殺,都是我爸爸殺,」太太又理直氣壯。「那是你們家比較特殊,不信我們來個調查,中國家庭,都是男的還是女的殺雞。」

晚上乒乓球友帶著他太太來了。才進門,我就問他小時候家裡誰殺雞。

「當然我媽啦。」
我又轉頭問他太太。

他老婆瞄我老婆一眼,沈吟了一下,說:「應該是我媽媽。」隔不久,另一個球友到了,也是夫妻檔,我又問同樣問題。

男的一樣說是他媽媽殺雞。還沒等我問,他太太已經主動開口了:「告訴你,是我娘殺雞。一直到上個月,我們鄉下朋友送了我兩隻烏骨雞,活的,也是我殺。」

看看她丈夫:「他啊,不敢殺,卻愛吃,孩子也愛吃。怎麼辦?當然只好由我殺。」

回台灣,看《聯合報》讀者投書的〈病榻經〉。
一個叫寶妹的女士說她猶豫了十幾年,終於動手術,切除腋下的「頂漿腺」。

「你知道我為什麼終於有勇氣動手術嗎?」寶妹說:「為母則強。我發現小兒子遺傳了我會狐臭的基因,真是深深打擊了我的母愛……預感將來小兒子必受與我相同的困擾,於是決定自己先以身試刀,若覺得沒有太大的後遺症,將來可以考慮也讓孩子治療。」

到加拿大的傑斯帕國家公園,住在營區小木屋裡。傍晚在營區散步,看見草地上聚了六七隻麋鹿,一個爸爸正帶著孩子拿食物去餵,距那群鹿有十呎,突然一隻母鹿對著兩人衝過來。

男的嚇得拉著孩子往後退,孩子不小心,撞到旁邊的公園椅子摔倒了。

就在這時候,一個女人對著那隻母鹿衝了過去。

一人一鹿僵在那兒,隔了幾秒鐘,母鹿退卻,那女人也才回頭,拉著丈夫和兒子離開。

第二天我對導遊說前日所見。「啊,真危險。」導遊瞪大眼睛:「這公園裡有灰熊、黑熊和各種猛獸,但是最會傷人的就是麋鹿,而且是母鹿,因為牠們常帶著小鹿,為了保護孩子,會拚命。」

我笑笑:「可不是嗎?昨天我看到兩個媽媽在營區拚命。」

俄國連續發生車臣恐怖分子的攻擊事件。先是兩架客機爆炸,死了近百人,接著在地鐵車站有自殺炸彈客攻擊,當場死了十人。更可怕的是校園事件,三十多名暴徒劫持上千的孩子,最後引爆炸藥,造成三百多人喪生的慘劇。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暴徒中許多都是號稱「黑寡婦」的女人。

電視上作了專題報導,也回顧二○○二年十月震驚全球的莫斯科劇院人質挾持事件。一個俄國女人哭泣著說,她的丈夫和女兒都在事件中喪生了。

「我恨車臣人,甚至恨他們的孩子,因為他們殺了我的孩子,要不是為了撫養這個活下來的兒子,我也會綁上炸彈去炸他們。」

鏡頭掃過那些「黑寡婦」的屍體。她們雖然已經先中了毒氣,仍然在昏迷中被衝進去的俄軍擊斃。看著那些包著頭巾,到死都手裡抓著武器,倒在血泊中的車臣女人,我心頭湧起深深的矛盾與悲憫。

聽聽那俄國女人的話,想必那些「黑寡婦」心頭也有同樣的恨,因為俄國人殺了她們的丈夫、她們的孩子,她們不願活下去。她們恨,她們要報仇。

想起多年前看的一部印度電影。

一開始,就演一個年輕女革命份子,慢慢走到俘虜的面前,突然一刀,插進俘虜的胸口,濺了一臉鮮血。然後,她被選為刺客,接受訓練。她也有男朋友,但是為了革命,決然地離開愛人,遵照革命軍的安排偷渡到城市,身上綁滿炸藥,混進朝拜的婦女群中,一步步向她刺殺的對象靠近。

她裝著跪拜和親吻,並接受「大人物」的摸頭關愛,她在長袍下的手,緊緊抓住炸藥按鈕,只要輕輕一按,四周的人就會血肉模糊。

但是,她猶豫又猶豫,隊伍後面的人上來,把她擠開,她終於走出人群。這個過去殺人不眨眼的革命女鬥士,居然臨陣退縮了。

因為就在她出任務的前兩天,知道自己懷了孕。

誰說女人是弱者?
誰說女人看到血會暈倒?

這世界上女人拿刀的時候遠比男人多;她們在年輕的幾十年間,每個月都可能見到鮮血。

據研究,分娩比拔牙要痛上十倍。於是你可以想,每個作母親的人都經歷過身體的撕裂陣痛與分割。每個溫婉的母親都是由大痛中走出,在她們的愛裡,無論「進入」或「生出」,都曾流血與疼痛。

每次站在街頭,看來來往往的女人,我都想,那是一群帶著痛苦經驗,而且總在廚房操刀,剮骨剔肉的人。她們用優雅的步子,溫柔的談吐,和美麗的相貌,包著裡面的愛。

那「愛」可以因為和平而綻放,成為美麗的花朵;也可以因為仇恨而爆炸,炸得血肉橫飛……

Saturday, December 11, 2004

The Chinese mind

A Chinese walks into a bank in New York City and asks for the loan officer. He tells the loan officer that he is going to Taiwan on business for two weeks and needs to borrow $5,000.

The bank officer tells him that the bank will need some form of security for the loan, so the Chinese hands over the keys to a new Ferrari parked on the street in front of the bank.

He produces the title and everything checks out. The loan officer agrees to accept the car as collateral for the loan. The bank's president and its officers all enjoy a good laugh at the Chinese for using a $250,000 Ferrari as collateral against a $5,000 loan.

An employee of the bank then drives the Ferrari into the bank's underground garage and parks it there. Two weeks later, the Chinese returns, repays the $5,000 and the interest, which comes to $15.41.

The loan officer says, "Sir, we are very happy to have had your business, and this transaction has worked out very nicely, but we are a little puzzled. While you were away, we checked you out and found that you are multi-millionaire. What puzzles us is: why would you bother to borrow $5,000?"

The Chinese replies: "Where else in New York City can I park my car for two weeks for only $15.41 and expect it to be there when I return?"

Ah, the mind of the Chinese...


「不飲酒戒」的由來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不飲酒戒」的由來

學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堅持善行,斷除惡行;如此才能保持身心清淨,成就信實誠正的品格。

佛陀在世時,曾於某年的「結夏安居」結束後帶著弟子們遊化各地;他們到達某個人潮聚集的村落,村民見到佛陀都很恭敬。

當佛陀帶著弟子們走出村外,正要朝向拔陀越村的方向走去時,這些敬重佛陀的民眾關心地告訴佛陀說:「那個拔陀越村去不得啊!因為村裡有一所修道院,院裡盤據著一條毒龍,一靠近就會有生命危險,千萬去不得啊!」佛陀微笑表示謝意,不過還是向修道院走去。

佛陀的隨從弟子中有一位善來長老,他在皈依佛陀之前,曾是外道教徒,具有降伏毒龍的神通本領。他自告奮勇要去修道院伏龍,佛陀默許。

於是,善來長老獨自一人前往修道院,在院內某個角落,靜靜地打坐。沒多久,毒龍果真出現了,牠口吐毒氣要傷害善來長老,而善來長老則聚精會神地加以對抗,僵持一段時間後,毒龍終於被降伏了。

佛陀及其他弟子隨後也來到修道院,佛陀慈悲地為毒龍開示佛法要義及皈依意旨,然後帶領一行人回到村裡。 村人看到佛陀和一大群人安然無恙地回來,都很高興地歡呼,以為是佛陀的威德降伏了毒龍。

佛陀告訴村人是善來比丘降伏的,大家聽了,都來到佛陀座前向佛陀敬禮,並向善來長老行禮,表達敬愛和感恩之意。 村民紛紛表示願供養佛陀和善來長老,佛陀默然,善來長老也沒回答,雖然如此,大家還是很用心地準備好要供養佛陀的齋食,另外也有許多村民請善來長老到他們家中受供,並且以「無色酒」來供養他。

善來長老喝了很多酒,當他離開村人家裡,搖搖晃晃地走到村口,突然醉倒在地。佛陀和比丘們受供後返回精舍途中,看到善來長老躺在地上,比丘們趕緊將他扶回精舍,然後把他扶到佛陀面前,讓他躺在地上,頭向著佛陀。

酒醉中的善來長老,翻來覆去,翻到後來變成腳朝向佛陀。當他醒來,發現自己的腳向著佛陀,感到很慚愧,馬上起身頂禮佛陀。

佛陀問比丘們:「以前的善來長老是不是很尊重佛?」

大家回答: 「是!」

佛陀又問:「現在他的腳朝向我,這樣是否有恭敬心呢?」

大家回答:「已失去恭敬了。」

佛陀再問:「他降伏毒龍時很勇猛,可是醉倒之後,有沒有辦法降伏一條蚯蚓呢?」

弟子們回答:「不可能。」

因此,佛陀強調:「喝酒會讓修行者的智慧和毅力消失,失去自持的力量,也會破壞莊嚴端正的形象。所以,大家絕對不能喝酒,要潔身自愛。」從此,比丘僧團中就有了不能飲酒的戒律。

※ ※ ※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唯有精神清明、嚴持戒律,才不會失去杜絕惡行的智慧和毅力。像善來比丘很勇敢,能降服毒龍,但幾杯酒下肚後就變得糊里糊塗,酒戒豈可不慎? 精進奮勇地行持戒律、遵守規範,努力行善、斷惡,是人人的本分。如果能把持戒守規的本分做好,則一切的法都容易通達。大家要多用心啊!

(冷酒傷胃、熱酒傷肝、不喝酒傷心ㄚ!)

Friday, December 10, 2004

雛菊

雛菊

這是我尊重生命、喜愛美好事物的開始

文/陳幸蕙

十七歲那年,我曾養過一盆雛菊。那是我尊重生命、喜愛美好事物的開端。

我鄭重地把它擺在窗檯上,擺在有陽光的地方。每一個清晨,都懷著小學生守護寵物一樣的心情,愉快而新奇地澆水照料。

我並不曾期望那些結實如青豆的苞兒,能綻放出花朵;也從來不曾夢過花的顏色。

對一個十七歲的女孩來說,擁有一盆她心愛的雛菊,那便是最大的財富、最單純的滿足;她所感到快樂的,不是生命將以什麼樣的形式展現?以什麼樣的色彩回報?而是她確知,平凡的瓦盆中,正有一簇飛揚的生命在健康愉悅地成長。

然後,有一天,當深青的花苞中央忽然裂出一個橙色的小口,細緻整齊的花瓣向內深深密集成一朵漩渦,一朵靜止的、飽蓄著莊嚴之美的漩渦,於是,我知道,什麼將要發生了。我的心深沈而劇烈地跳動著,我眼眶中突然湧現的熱淚,竟如草坪上的露水一樣濕潤。

終於,在一個五月的清晨,它們像是早就約定好了似的,盞盞金黃燦爛的小雛菊,迎著清爽的晨風開了。像一群漂亮的小姐妹,舒展著圓裙,攜手坐在草坪上,怡然溫和地互相說著話兒。

推開窗扇,它們全都熱烈迎向我,我遂猝不及防地跌落在金黃燦爛的語言裡,完全沈沒,再也聽不見其他的聲音了。

噢,原來,生命成熟的頂點,是以無可取代的自信、掩藏不住的美麗和幾乎無法負荷的喜悅,來通告這個世界的。

恍惚中,我突然想起了什麼,奔跑起來,奔向那水晶似的圓鏡;在那裡面,我第一次羞澀而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眉角眼梢清純如一朵微風中的雛菊。

以後的幾年,也曾因幾許閒情,在土裡撒下乾褐的花種,但它們大都凋萎了。似解人意的雛菊,似乎總不如十七歲那年那樣完美--為什麼人會愈生活愈退步呢?

我曾以一個下午的沈思,去追索這個問題。我懷疑,是否有一份心境、一份純真已自心頭失落?而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已學會在付出心血的同時,便急於去計算實質的收穫,以致所有的生機與樂趣,都被扼殺了?

生命只容許前瞻,不能有太多的眷顧,但面對枯去的細枝,我仍願再擁有往日那一片純淨無渣滓的心地。

五月中亮起的小雛菊,盞盞金色的回憶,遂成為我在如流的歲月裡,對過往生命的一種悼念。


孤山的蓮

孤山的蓮

它看著人世間的輪迴

文/文英

夏日西湖,因為有蓮,就有了份燦爛。而孤山的蓮,卻另有一番意境。

趁著假日,攜兒出外玩耍。搭車到斷橋邊,沿湖慢慢走著,湖內的蓮花正盎然,寬大的蓮葉簇擁著粉色的花。花莖從湖的泥沼中昂然地抽出,彷彿無視於周遭的污濁。

想著,走著,不覺到了西冷橋,過橋,便是孤山了。進了孤山,它那黛玉般的孤傲感染了我。沒有鮮麗的花,沒有喧鬧的人聲,連鳥聲都是沈寂的,只有蜻蜓、蝴蝶在蓮花間無聲息地穿梭著。偶爾,遇上一、兩個人,或架著相機,聚精會神地對著蓮,兒奔跑而過,拍照人竟毫無知覺;或坐在湖邊,輕聲細語。

站在孤山腳下的草坪上,隔湖眺望對岸的北山路,車來車往,竟聽不到車聲,彷彿是海市蜃樓,蓮在這山和路之間,靜靜地開著。

孤山不高,與兒一會兒便走到了山的背面,見到一座亭子,亭內坐著兩位正在下棋的老人,陌生而親切。兒好奇地停下來看著。亭邊的池塘裡,零星地散落著朵朵睡蓮。

我坐在亭邊的梧桐樹下,看著亭內的老人和兒子,忽想到:老人曾是位頑童,而我那兒子則有一天會成為下棋的老人。 蓮每年會開放,我若能在這孤寂的山中變成一朵清淨之蓮,看著人世間的輪迴,那該是怎麼樣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呢?

「將軍!」
老人擲地有聲之音,在亭間迴蕩著……

Thursday, December 09, 2004

一分鐘道歉

一分鐘道歉

文/肯‧布蘭查&瑪格麗特‧麥可布萊德

‧ 牧師的啟示:一分鐘道歉的妙處所在

早餐之後,一分鐘經理人和年輕人去接娜娜,準備全家一起上教堂,因為外頭大風大雨,他們不希望娜娜自己開車去。

他們把車停在教堂前時,娜娜說:『我等不及要聽聽新的牧師佈道!我想,我們今天都會很有收穫的。』

娜娜說得一點也沒錯,年輕人覺得這次的佈道講得很棒,尤其是最後牧師說的那段故事最讓他感動:『我小時候,』牧師說:『我奶奶很會玩大富翁。每次我們兩個一起玩,到最後我都被弄得破產,什麼鐵路啊、公園啊……任何你想得出來的地方,都歸她擁有。她總會微笑地對我說「約翰啊,有一天你也要學會怎麼玩這個遊戲的」。

『到了有一年的夏天,有個小孩搬來我家隔壁住。後來發現,他也很會玩大富翁。我們每天都玩,所以我也進步了。那時候我覺得好興奮!因為我奶奶九月的時候會來我家。

『奶奶到我家之後,我跑進屋裡給她一個大擁抱,然後說「妳要玩大富翁嗎?」我永遠不會忘記奶奶聽到這話時,眼睛為之一亮的樣子。所以我就把板子擺好,我們就玩了起來。但是這一次,我可是有備而來呀!所以換我把她三振出局了,換我擁有一切!那真是我一生中最棒的一天!

『這一次,在遊戲的最後,我奶奶笑著對我說「約翰啊,現在你會玩這個遊戲了,那麼讓我教你一個人生的真理——所有的一切都要回到盒子裡頭。你所買的每一樣東西、你所聚積的每一樣東西,等遊戲結束後,都要再收回盒子裡頭嘛。」

『生命不就是這樣嗎?不管你多麼努力地攫取金錢、聲望、權力、名譽和各式各樣的財產,等生命結束,一切都要回到盒子裡。你唯一能夠留住的就是自己的靈魂。那裡面保存著你所愛的人、還有愛你的人……』

年輕人:『牧師最後所講的那則故事,不正都跟我們這個週末所說的一切很有關係嗎?』

『是呀!的確有關。』一分鐘經理人回答說:『從我們自己的成績和別人對我們的任何看法,所聚積的任何東西,到最後都要回到那個盒子裡頭,所以我們就更應該去做對的事情。我們越早發現自己被「自我」帶離了正途,就越快瞭解到,對於我們自己及他人造成的損害,唯有採取誠實的態度,才是唯一的修護彌補之道,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誠摯地道歉,同時承諾改變自己的行為。』

『這就是一分鐘道歉的妙處所在——就我所知,若要讓你自己和你關心的人過得更好,這就是最棒的方式。』

(摘錄自皇冠雜誌610期)

Wednesday, December 08, 2004

在知足與不滿意之間

在知足與不滿意之間

文/吳淡如

如果我把滿意定義為「對自己能力的滿意度」,知足定義為「對物質生活的知足度」的話,現代人大約可以分成四種:

不滿意,不知足--他們對內在和外在世界的野心都很大,企圖改進自己的能力,不斷求進步,希望自己好還要更好;但也常常因為執迷於名利的肯定和社會地位的追求,使他們忙得像一個不知道為何而轉的陀螺。如果沒有遇到人生的重大變故,他們很少能享受生活情趣;不過,他們絕對是「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

滿意,知足--這樣的人,活得很幸福,但可能故步自封,覺得我這樣子就夠好了,重複著已知的規則和事物,歷經十年而不長進;他們容易對其他人有生活上的貢獻,是「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這樣的人並不少。如果把世界比喻為一個大森林,那他們必定是在草原上快樂(有些人會覺得無聊啦)吃草的兔子。

不滿意,知足--對自己的能力總尋求著進步的渴望,希望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上追求新的里程碑,對於目前所擁有的生活又有一種深深的感激與幸福感,只要內在的事業得到滿足,粗茶淡飯亦無怨尤。對於生命中的美好,他們並不貪婪。

滿意,不知足--對自己的能力滿意得不得了,對外在環境卻怨聲連連,這人就是「一切都是環境的錯,才使我變成這麼沒出息」的觀念擁護者;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對自己滿意得不得了,除了自大和自誇之外,不肯花任何一點力氣來補自己的不足。

這四種人,我們的身邊都有,而且都還不少呢!你是哪一種呢?

我當然希望自己像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一樣,在專業領域上,不斷前進,像古人所說的「安貧樂道」(很多道理,其實我們從小就讀過,但有了人生閱歷之後,才發現想要做到這簡單幾個字真是不容易啊),現代人可以把「安貧」,解釋為知足於現狀。老實說,如果你真有實力,且願意進步,想讓自己活得一窮二白,還真的不太容易。

生活需要知足心,實踐理想需要行動力。所有在專業上培植出美麗花海的園丁,都像瑪莎.葛蘭姆一樣。

在梵谷的書信中,我看到了他的一段自白:

「……偉大的事物不是偶然降臨,而是透過意志力達成的。畫畫是什麼?人們又是如何學習畫畫的?畫畫是穿破鐵幕的過程,穿過一道阻隔在一個人的感覺和實際能力之間的隱形鐵幕。」

我非常喜歡網球明星山普拉斯,但一直形容不出來自己為什麼喜歡他。在前輩作家劉大任的文章裡,我找到了一個非常貼切的理由:

「看山普拉斯打球,你似乎可以看到這麼一種信息。在這個世界上,你就愛一種東西,你就在你愛的這個東西裡把自己練到完美,練到無懈可擊。你因此尋得滿足,此外的一切其實無足輕重,就這樣你變得堅強,足以抵抗不時傾巢而來的寂寞;你變得勇敢,你學會拒絕周遭的喧譁與熱鬧,你學會簡單而嚴肅,像山普拉斯的發球、攔網、上旋、下旋,你形成一種風格,唯你獨有。」

這幾段話都發人深省,是的,它們讓我知足地努力著。

感恩與寬恕

影響力,始終來自感恩與寬恕

『今日美國』(USA Today) 有一篇報導了好幾位知名的心理學教授對幸福、快樂的調查研究。每年到了聖誕、新年假期大家正忙著在瘋狂「血拼」、採購禮物、渡假時,這些專家提醒人們,那些常與朋友相聚、與家人相處的人,才是滿懷喜悅的人。

這篇報導特別提到了兩個重點:一是,心懷感恩的人常生活在喜悅之中;有寬恕之心的人總是最快樂。

在這篇報導中,有一位塞拉曼博士(Dr. Martin Seligman),對這兩點提出了發人深省的註解。他說,感恩與寬恕是最珍貴的德行,卻也是人類最難做到的事情。

回想過去,每當我心存感激,生活便變得很不一樣。每當我向身邊的家人、同事,表達出我對他們的感激,那種快樂的情緒便在我的心上久久不去。心懷感恩的人,才能把他生命的喜悅,分享給別人,讓他們的生命也充滿喜悅。

在黑幼龍先生的「贏在影響力」一書中,我們從卡內基的溝通和人際關係的九條金科玉律,探討一個人要如何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

有影響力的人,是個「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的人。

有影響力的人,會「真誠地給予他人讚賞和感謝」。

有影響力的人,能夠「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

有影響力的人,總是「真誠地關心他人」。

有影響力的人,「經常微笑」。

有影響力的人,一定會「記得別人的名字」。

有影響力的人,善於「聆聽。並且鼓勵別人多談他自己的事」。

有影響力的人,在溝通時,會「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

有影響力的人,不只在乎自己的滿足感,還能「衷心地讓別人覺得他很重要」。

這九條金科玉律,不只是在訓練我們溝通和經營人際關係的能力。透過這九條原則的練習,無形之中,也培養了我們的自信、熱忱和耐性。

當你擁有了自信、熱忱和耐性,你才能確切地實踐這九條金科玉律,而不顯得虛偽、造作。只有當我們內在心靈燃燒著自信、熱忱和耐性,我們才能讓周遭的人也能感受到這種生命的熱度。

當我們在練習這九條原則,同時也在學習感恩與寬恕。

正因為感恩,我們才能看見別人對我們付出的善意和關懷。是這份感恩的心,讓我們願意關懷別人,願意經常對人微笑,願意記得別人的名字,願意衷心地讓別人覺得他很重要。

(本文摘錄於黑幼龍先生的「贏在影響力」一書)


Tuesday, December 07, 2004

理財的五個關鍵數字

活用「七二法則」 讓複利成為快速累積財富的工具

理財貴在經驗累積,投資常勝軍靠的是智慧結晶。在一生的理財中,有什麼數字是不能不知道的?本文將告訴你答案。幾乎所有的專家都會告訴我們,在理財中最重要的數字是七十二──「七二法則」。

複利是一把銳利的雙刃刀,它可以讓你難以翻身,也可以讓你快速累積財富,但前提是要開始儲蓄或投資,讓複利做你的朋友。假如你存十萬元在銀行,年利率二%,每年利滾利,要多少年才可以增加一倍變成二十萬元呢?答案是三十六年。你可以用計算機慢慢算,也可以用七二法則,馬上找到答案。

所謂「七二法則」,就是不拿回利息,利滾利,本金多久後會增值一倍所需的時間。例如你投資三十萬元在一支每年報酬率一二%的基金上,約需六年(七十二除以年報酬率,亦即以七十二除以十二)會增值一倍,變成六十萬元。七二法則是理財上非常有用的觀念,也是美國進行理財素養調查時必問的題目。

去年中,《今周刊》進行台灣人理財素養調查時發現,台灣只有三成民眾了解七二法則,因此你即使今天才知道,也為時未晚。活用七二法則的精明,能夠讓一個人累積財富,但要快樂知足,一定要控管風險,接著要談的三個數字,就是要幫你避開危險。

有人說過,「人生最悲哀的是,曾經飛黃騰達,最後卻經濟拮据,看人臉色。」你可能說不上飛黃騰達,但至少也累積了一些身價,隨著年齡增長,要想持盈保泰,應該要逐漸減少高風險的投資。所謂高風險的投資,大部分衍生性商品都是,股票、尤其是以成長為導向的股票。風險與報酬成正比,如果不買股票,如何有比較高的回報?

關鍵在於適當的比重,怎麼拿捏,當然要看個人的風險偏好,有個簡單的原則是,「一百減年齡」,就是你投資股票的比重。對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追求成長,適當的投資股票比重是七成(一百減三十);一名七十歲的退休者,要的是穩定平安,股票投資不可超過三成。

假如你追求的是較為安穩,可以改為八十、甚至六十減去年齡,作為投資股票的比重。論及風險,保險也是不能不談的工具。你突然離開人世間,會讓你的親人的生活發生問題,例如房貸或另一半沒有工作,那麼你應該要投保壽險,但要買多少保額,負擔多少保費才恰當?綜合理財專家的意見,「雙十定律」是很好的參考原則。

所謂雙十定律,指的是「保險額度為家庭年收入十倍最恰當」,及「總保費支出為家庭年收入一○%最適宜」。保費是一個家庭重要的支出,更大項的支出通常是房屋貸款。問題在於:一個家庭一個月可以負擔多少房貸?從銀行審核房貸額度的觀點來看,我們就可以找到「最適房貸額度」。銀行在做房貸業務時,除了抵押品的價格多少之外,通常會以每月房貸不超過家庭所得的三分之一做為承作的重要考量。

理財的五個關鍵數字:
一、「七二法則」: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年)=72÷年報酬率(%)
二、股票投資比重多少才合理?適當的股票投資比重=100-年齡
三、「雙十定律」之一:恰當的保險額度=家庭年收入10倍
四、「雙十定律」之二:適宜的總保費支出=家庭年收入的10%
五、房貸負擔多少才適當?每月房貸不超過家庭所得的三分之一 。

(本文轉載自370、371期今周刊)

生存的七原則

在學校或在社會,我們都面臨一種極待突破的壓力,特別是當我們換學校或得到新工作時。「生存﹝SURVIVE﹞」的七原則提供一些指標。

1.Strive〈努力〉:
生存的第一要件絕對是凡事全力以赴,要成功就要付代價。建中的學生不見得能在台大一帆風順。不用功照樣被南部的同學打得灰頭土臉。

邱吉爾之所以能擺脫年少輕狂時之頹廢﹝他是全班最後一名的學生﹞並後來功成名就且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他的老師說他的作文最爛﹞,全靠二十一歲後發憤圖強。

2.U-turn〈轉彎〉:
人在屋簷下一定得低頭。人家是老師是老板,作業要請教他怎麼做,交代的事要問清楚如何著手,碰到難處,轉個彎,別死心眼,拿頭硬碰。

1984年齊曼在可口可樂公司威風八面,創造了新品牌叫做「新可樂New Coke」,十一週之後,慘敗退出市場,不得已用老方子「傳統可樂Classic Coke」來挽回市場。他也退出可口可樂改行作顧問,沒想到七年沉潛之後,可口可樂請他重掌大權。

3.Relationship〈關係〉:
這不是在講走後門的「關係」。很多人喜歡過河拆橋,到了有困難時,投靠無門。

名將拉法葉奮不顧身為美國革命獻身,贏得美國上下一致尊崇。當他回到法國,政壇失意,作戰被俘,全靠他的美國朋友四處奔走幫忙支持。最後,他得到法國人的認同,出掌拿破崙兵敗之餘的殘局,成了國家英雄,友誼幫他度過了人生最痛苦的時刻。

4.Visible 〈有目共睹〉:
「不好意思」是老中的特長,可惜多少才華就因此磨滅了。站起來、舉個手、說句話,不會要你命的。

澳洲馬歇爾醫生發現胃潰瘍是一種桿菌引起的,1982的論文及1994年的世界會議確定了馬歇爾的「真知灼見」。可是在1994之前,他不知遭受了多少冷嘲熱諷,因為畢竟他的理論違反了百年來的傳統看法!他的堅持發表、提醒,甚至於不惜「鬧場」,促成了他的「大師」地位。

5.Inquiry 〈不恥下問〉:
要常問問題。老師喜歡發問的學生,因為表示學生在聽,而且正在消化他的東西。在公司也是如此,笨的老板才會用唯唯諾諾的屬下。

敢挑戰權威的魏徵受唐太宗重用;敢質疑科學理論之「絕對真理」的,就產生了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及李遠哲。「WHY」是一個奇妙又偉大的字。

6.Venture 〈冒險〉:
蓋茲﹝Bill Gates﹞在哈佛讀不下書,因為他有別的「想法」。他的「冒險」﹝在台灣,他會被父母逐出家門﹞,創造了世界最大的電腦王國「微軟」。做了老板,他也喜歡用敢冒險﹝也常失敗犯錯﹞的人,在他的公司做事。

7.EI ﹝God﹞〈信仰〉:
EI在希伯來文中是「神」的意思。人要有堅定不移的信仰才能成大事。

卡特總統雖然做得不出色,但被公認是最有人味的總統﹝多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因為他心目中有神。拉法葉在法國及美國人心目中是比拿破崙更值得尊敬的人,因為他心目中有神。

Monday, December 06, 2004

新樂觀主義

新樂觀主義

心煩時,就真的這樣想想吧!!真的會讓人舒服一點的!!

有每夜和我搶棉被的伴侶---因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別人在一起.

有只會看電視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留連在外.

我繳的稅---因為那表示我有工作.

衣服越來越緊----那表示我吃的很好.

有陰影陪伴我的勞動----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陽光下.

有待修整的草地, 待清理的窗戶, 和待修理的排水溝----那表示我有個家.

有各樣對政府不滿的抱怨----因為那表示我們有言論自由.

能找到最遠的那個停車位----因為那表示我還能走路,且還有幸能有輛車.

有巨額的電費帳單-----因為那表示我冷氣吹的很爽.

教堂禮拜時我身後五音不全的女士----因為那表示我還聽的到.

有一堆衣服要洗燙---- 因為那表示我有衣服穿.

一天結束時的疲勞和肌肉酸痛----那表示我有拼命工作的能力.

一大早響起的鬧鐘-----因為那表示我還活著.

最後,感恩過量的電子郵件-----因為那表示有許多朋友會想到我.

把這個轉寄給你關心的人. 當你覺得人生很糟,就再看一遍吧.

(感謝維倫轉寄此文章。難怪新的人類永遠笑得如此燦爛)

原來快樂的人是計較的少

有一位同事美麗而又文靜, 說話語速總是慢慢的,音量總是小小的,但很能說到人的心底裡去,你不知自己是什麼時候被她看穿的。

她的業績說不上驕人,但也無可挑剔; 她嫁了相愛的普通人,日子過得波瀾不驚;她不要求孩子學這學那,雙休日一家三口就去遊玩; 她每天都要午睡,每天都做健美操,生活很有規律;她從不嫉妒榮譽加身的同事也從不鄙薄偶犯錯誤的同事,只對勢利小人冷眼旁觀,卻也不惱,她覺得他們不會有好的心態與好的結局。

她心明如鏡絕頂聰明,與周圍一些拚盡全力卻活得七上八下不盡如意的人相比,我總覺得她的人生本來還可以更為出色,而她沒有去做。

有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我們兩兩相對,她說起她父親的一句話奠定了她的人生,讀初中時她體質非常弱,任何體育活動都沒法參加,學習又非常爭勝好強,偶爾有一門功課得不到第一就會難過就會自責。

父親說:以你的條件,你不必追求優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

她很聽父親的話,比較輕鬆地將每門功課都保持了良好,同時她的體質也恢復到了良好的狀態,高中畢業她給自己的定位是考上一所普通大學,壓力不重反而發揮良好,她輕鬆地考上了重點大學, 畢業時她選擇了中等城市的專業對口單位,她只求離父母近些,可以相互照料。

她娓娓地講述著這些,就如她不急不躁地構築她的良好人生。

良好人生肯定不被小說家與劇作家看好,因為良好人生不能構成他們的創作素材,他們更感興趣的是── 事業有成而家庭破裂, 輝煌的陰影裡藏匿著墮落,幸福來臨卻緊隨著死神。

有一項優秀就總有一項不及格。

生活何嘗不是同樣地乖戾,倘若某個人的某個單項特別地優秀,他人生的另一重要項目,缺憾往往也特別地大。

或者是,正因無可彌補的缺憾,才發憤地去追求優秀。

所以良好人生的境界實在已經至高。

當一個人的事業、愛情、品行、心境乃至體格都能達到良好時,誰說那人生不夠優秀 ?

米蘭昆德拉有一本書叫「生活在他方」,我對這五個字有很好的聯想,我們的生活總是在遠方,都在想:如果明天我有錢,我就可以…。

但是如果你現在賺少錢不快樂,就算你有再多的錢,我保證你也不會快樂。

如果你一個人的時候不會自得其樂,即使嫁了 人,娶了老婆,別人跟你一起一樣不快樂。

如果現在不懂得享生活,未來也不會享受生活。

有人問什麼叫做自由?所謂的自由就是: 你想要拒絕一個人的約會,已經不需要任何理由,你有權力過自己要過的生活,有權力去自己要去的地方。

其實生活很簡單。

男人跟女人都很喜歡在自己的人生設一個deadline。

比如說:我25歲一定要結婚,
26歲一定生孩子,
30歲時一定要一男一女,
31歲的時候一定要有房子
...................

所以很多決定就很草率。

如果剛開始你找的那個人就不對,往後再怎麼努力都不對。

有時候,我們常常會覺得 婚結了,所有問題就沒了,那如果結了婚還有問題,就趕快把小孩生一生,其實你的問題在這個階段沒解決,在下個階段只會變大。

你對未來不用期待太多,期待太多…老實講傷害會很深。

不如看看你現在做什麼事情,會讓你覺得很自在,吸收到很多的東西,那個時候你才會覺得人生真的很充實。

另外~~
一個人如果太努力在活給別人看,就會痛苦得不得了。

今天如果你相信自己做得還不錯,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你的時候,你真的可以很自在。

好東西就要和好朋友分享,祝福你們每天都幸福、快樂

『若你常感到無奈痛苦時,該是你必須調整人生心態與腳步的時候。』

共勉之....

(感謝大舅轉寄此文章。好的文章再看一遍也不嫌多)

一生中的日出

孩子已經兩歲了,第一次看見一隻螞蟻。

也許別的母親會鼓勵她的孩子去一腳踩死那只螞蟻來鍛煉他的膽量,可是這個孩子的母親卻柔聲地對他說:“兒子,你看它好乖哦!螞蟻媽媽一定很疼愛她的螞蟻寶寶呢!” 於是,小孩就趴在一旁驚喜地,看那隻螞蟻寶寶,它遇見障礙物過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橋讓它爬過去,母親一臉欣喜。

後來,孩子上幼兒園了。 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隨手亂扔香蕉皮。

她沒有像一些母親那樣視而不見,而是讓他撿起來,帶著他丟進果皮箱裡。 然後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在媽媽的熏陶下,她總要把垃圾扔進果皮箱裡,有一次對面才有果皮箱,她就過馬路去丟雪糕紙,媽媽看著她走過去。

然而一輛車飛奔過來,小女孩像一隻蝴蝶一樣飛走了。

她媽媽就瘋了,每天都在那個地方撿別人丟下的垃圾。 當地人感動了,從此不再亂丟垃圾,他們把那些綠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塵不染,在每一個果皮箱上都貼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麗的相片。 從此,那個城市成為一座永遠清潔美麗的城市。

人們永遠愛那個飛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因為她是天使,故事講完了,孩子的眼眶濕潤了。 他說:媽媽,我再也不亂扔東西了。

孩子上小學了,可是最近他總是遲到。 老師找了他的母親,她沒有罵他,或者打他。 臨睡覺的時候,她對他說:“孩子,告訴媽媽好嗎?為什麼那麼早出去,卻還要遲到?”

孩子說他發現在河邊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著看著就忘了時間。 第二天,母親一早就跟他去河邊看了日出。 她說:“真是太美了,兒子,你真棒,會感受美的孩子也一定美麗。” 這一天,他沒有遲到。

傍晚,他放學回家時,他的書桌上有一隻好看的小手錶。下面壓著一張紙條:因為日出太美了,而人一生中的日出你知道是在什麼時候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間和學習,你說是嗎?

愛你的媽媽

(感謝大舅轉寄此文章。她真是一位有智慧、有胸襟的媽媽)

付費學習就是投資自己

付費學習就是投資自己

文- 吳若權

願意自己出錢, 學習真正有興趣、將來也用得到的專長, 就是認真對待自己的一種投資, 它的風險低、報酬率高,並且能夠很快地讓人生增值。

電視上曾出現一則有關投資理財的廣告,表現方式是藉由兩位一起進同一家公司的男性同事,突顯累積財的差異。

他們同時結婚、搬進同一棟公寓……過了幾年以後其中一位開賓士、而另外一位卻還在騎機車。

根據廣告中的說法,關鍵的差異當然是因為選對投資理財的工具。回到現實的生活中,我當然不否認,適當地處理投資理財事務的確有助於改善生活中的經濟條件,但是真正能讓自己增值、並且加倍回收的投資工具,卻 是付費學習。

是的,在這裡我強調的是「付費學習」!願意自己出錢,學習自己真正有興趣、將來也用得到的專長,就是認真對待自己的一種投資,嚴格說起來,它的風險性最低、報酬率最高,並且能夠很快地讓人生倍數增值。

以學生來說,由父母提供學費的學習,雖然也可能獲得很好的效果,但不是每位學生都懂得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從前,經濟比較困苦的時代,很多留學生出國唸書,都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半工半讀,才能完成學業。根據這些外國教授表示:以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的學生,態度上比較認真。

◎自己主動付費學習,比較積極,成果也比較好

出社會工作以後,很多上班族都依賴公司提供進修的機會,以便繼續學習成長。有這份上進心,當然很值得鼓勵。

不過,並非每家公司都有完善的教育訓練制度,提供員工適合所需的課程。當公司不能提供內部訓練的課程,也無法有所補助的話,不妨以自費的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繼續進修。

從付出成本的角度來說,花自己的時間、又花自己的錢,也許是吃虧的;但從學習效果而言,自己主動付費學習,會比較積極,成果也比較好。

我在剪髮時認識一位髮型設計師 Simon,看他技術很好,工作也十分認真,我問他:「在這麼講究『時尚』的產業,你們公司一定要經常提供課程讓你們進修,或常出國去觀摩,才能掌握新的趨勢及技術吧?」

他笑著說 :「課程是有啦!出國也有啦!不過我們老闆很堅持一個原則……他像是要透露小秘密一般,停頓了一下,認真地告訴我: 「那就是--老闆說:『我什麼錢都可以幫你們出,但就是學習的費用一定要自己出。』我的老闆認為,花自己的錢繳學費,才會認真,更何況,學來的都是自己的。」

學來的都是自己的。我覺得他說的真好!學習專業知識,可以直接而具體創造出自己的價值。如果,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觀念,並且主動規劃自己的學習方向及進度,一定可以快速提昇自己的多生產力及競爭力。即使公 司不能提供訓練課程或經費,也不會成為自己懶散、不求長進的藉口。

◎為了創新而遭受挫折或損失,也等於是一種「付費學習」

當然,所謂「學習,是要自己繳學費的。」這樣的觀念,並不是只侷限於狹義的「金錢成本」上,從廣義的層面來說,寶貴的經驗教訓,是無形的成本,也是一種投資。 當我們為了嘗試創新,而遭受精神的挫折或物質的損失,也是一種「繳學費」。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確實從已繳出的學費中,學到一點東西。

錯愛一個人,分手之後,過去相處的時光和付出的心血,甚至刻骨銘心的痛,都是你繳給生命的學費,它會回饋給你更多有關如何愛與被愛的智慧。

在工作中的挫折,也是你繳給職場的學費,它會回贈你更多下次可以做得更好的秘訣。

所有的代價,都必須由自己付出,而不是由別人代替承擔,我們才能真正在學費的付出中,認真地看待一切錯誤的來龍去脈,幡然覺悟,學到一生都不會忘記的教訓。

如果繳了學費還不能學到智慧,那一定是你選擇了錯誤的方式學習,或因為你還不夠痛、不夠覺醒。

我也曾聽朋友抱怨,學這學那,就是學不出的像樣的東西。後來,我發現這些人雖然也繳了學費,不過只是想打發時間而已,沒有很高的「成就動機」。這種玩票的方式,能算是投資,頂多可以比喻為是在打麻將,輸贏不重要,開心就好!既然如此,就豁達一點,別為輸幾個小錢抱怨!

本文摘錄自吳若權作品《創造自己的價值》
【超值觀念‧自我實踐】
成長,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有時候要花點錢、有時候是損失時間,或其他寶貴的東西!
但是,只要能夠讓自己成長,一切都很值得啊!

Sunday, December 05, 2004

賣魚郎與老鷹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賣魚郎與老鷹

人能守本分,才能盡本事。就像小鳥飛翔在天空中,歌聲嘹亮而悅耳,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氣,這就是牠們的本分、本事。

至於人,本分是安分守己,本事是發揮良能為人群服務。但是有的人只想展現本事,卻不知自己的本分,不願守住本分,導致人生方向脫序違規,這實在是很可怕的事情!

有一個小故事── 一位年輕人靠著賣魚來維生,有一天,他一面吆喝,一面環視四周,注意看是否有人來買魚。突然,一隻老鷹從空中俯衝而下,在他的魚攤咬了一條魚後立刻轉身飛向空中。賣魚郎很生氣地大喊大叫,可是,只能無奈地看著那隻老鷹愈飛愈高、愈飛愈遠....

他氣憤地自言自語:「可惜我沒有翅膀,不能飛上天空,否則一定不放過你!」 那天他回家時,經過一座地藏廟,他就跪在地藏廟前,祈求地藏王菩薩保佑他變成老鷹,能展翅飛翔於天空。從此以後,他每天經過地藏廟,都會如此殷切地祈求。

一群年輕人看到他天天向菩薩祈求,就很好奇地相互討論,其中一人說:「這位賣魚的人,每天都希望能變成一隻老鷹,可以飛上天空。」另一人就說:「哎喲!他傻傻地祈求,要求到何時?不如我們來作弄作弄他!」大家交頭接耳,想了一個方法要欺負他。

第二天,其中一位年輕人先躲在地藏菩薩像的後面。賣魚郎來了,照樣虔誠地祈求、禮拜,這時,躲在菩薩像後面的那位年輕人就說:「你求得這麼虔誠,我要滿你的願,你可以到村內找一棵最高的樹,然後爬到樹上試試看。」

賣魚郎以為真的聽到地藏菩薩的指示,非常歡喜,趕快跑進村裡找到一棵最高的樹,然後爬到樹上。 那棵樹實在太高了。他愈往上爬,愈覺得擔心。

他爬上樹頂,向下看──「哇!這麼高!我真的能飛嗎?」那群年輕人也跟著來了,他們在樹下故意七嘴八舌地喊道:「你們看,樹上好像有一隻大老鷹,不知道牠會不會飛?」「既然是老鷹,一定會飛嘛!」

賣魚郎心裡很高興,他想:我果然已變成一隻老鷹了!既然是老鷹,哪有不會飛的呢?於是展開雙手,擺出展翅欲飛的架勢,從樹頂跳下去。

可是,怎麼不是向上飛,而是向下墜落呢?好怕啊!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幸好,他落在泥漿地上,陷入爛泥巴和水草之中,只受到輕傷。

那些年輕人跑過來,幸災樂禍地取笑他。他說:「你們笑什麼?我是兩隻翅膀跌斷了,不是飛不起來啊!」

這故事可以給我們很大的警惕── 一個人要守本分,才能盡本事。若只想得到大本事,卻沒有守好自己的本分,不自量力盲目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非常危險的。

學佛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心念離開了自己的本分,則修行之路就會很坎坷,煩惱也會很多!

所以,大家要時刻反省自己的心念、言行是否已偏離本分,如此才能盡本事,充分發揮良能為人群服務。總歸一句話:一定要多用心啊!

(Thank you to Susan for forwarding this article)

Best Singles Ad Ever Written

This has to be one of the best singles ads ever printed. It is reported to have been listed in The Atlanta Journal.

SINGLE BLACK FEMALE seeks male companionship, ethnicity unimportant. I'm a very good looking girl who LOVES to play. I love long walks in the woods, riding in your pickup truck, hunting, camping and fishing trips, cozy winter nights lying by the fire. Candlelight dinners will have me eating out of your hand. I'll be at the front door when you get home from work, wearing only what nature gave me. Call (404) 875-6420 and ask for Daisy, I'll be waiting...

Over 15,000 men found themselves talking to the Atlanta Humane Society about an 8-week-old black Labrador retriever. (Men are so easy).

Charity is not only“Giving”

With holiday shopping in full swing and only a few weeks left until Christmas (even less until Chanukah) I would like to focus on the true meaning of “giving".

We all know that giving charity is considered a virtue. It has become part of the fabric of our lives, of our entire society.

Charity is a sign of a healthy and human society, but without an understanding of why we give charity…why we feel a need to share with others…we are left with a paradox that ultimately limits our generosity. Doesn't giving away what is rightfully ours go against the grain of human nature? Is generosity as much a part of human nature as selfishness?

Simply put, it is healthier to give charity without analyzing why, as many people do. The better you understand the true dynamic of “giving”, the more you can cultivate it within yourself, your family, and your friends. As is written in Proverbs, “One that pursues charity and generosity finds life, righteousness, and honor.”

The key to charity lies in understanding that it is not only a gift to the receiver, but to the giver as well. Just as we need food and protection and love, we need to share what has been given to us.

Charity is one of the simplest yet most profound ways to help refine the material world and unite with your fellow man to fulfill our cosmic mission.

After all, the universe was created as an intricate system of give and take, and our entire existence depends on this relationship. As the sages say, “More than the rich man does for the pauper, the pauper does for the rich man.”

Have an abundant day!

It is not our money anyways…it is given to us to use for good things and to allow each of us the gift of “giving”.

Saturday, December 04, 2004

先調整你的表情

先調整你的表情

文/吳淡如

你用什麼方式對世界,世界常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

曾經進出過美國海關的人,也許會注意到一件事。那些緝私的海關關員,並不抽查每個人的行李,他們只會叫住那些看起來「有問題」的人。

什麼人看起來有問題呢?一位專帶美西團的導遊表示,據他多次觀察,都是那種看來比較邋遢,或帶著一些包裝得不太好的行李箱、紙箱,神色慌張,舉止看來不太正派的人。如果你看起來神色自若,臉上帶著觀光客的微笑,沒有任何海關警察會叫住你。過海關時,他們還會祝你假期愉快!

珍‧莫里斯是個主張用旅行來重新打造自己的旅行者,走過那麼多狀況不同的國家,他自信滿滿地說出他的結論:「最恐怖的城市也打擊不了我的信心,最惡劣的官僚也不能將迷人的笑容從我臉上抹去。微笑相迎,我從來沒有失敗過。」

所謂「吉人自有天相」。我喜愛旅行,也走過各種文明國家和落後國家,我的運氣向來也不差,我想,是因為每次出國的時候,心情總是很輕鬆,對每個飯店,每頓食物,都用愉悅的「好奇心」來領受的緣故。我當然也和那種「看什麼都不順眼」或緊張兮兮的人一起旅行過,相對的,他們就特別累,旅行對他們來說,根本是暗夜行軍,整人嘛!

人與人之間也一樣,如果你先擺出一張臭臉,對方若非慈悲為懷,對你也高興不來。我聽過不少上班族抱怨他們的老闆專門愛提拔那些「一看老闆就笑」的「逢迎拍馬」人士,而他們賣命終年,卻不得晉升。其實如果換個角度想一想,你自己是老闆的話,你會喜歡對你笑的員工,還是整天對你擺苦瓜臉以示他「功高震主」的員工呢?答案是很清楚的。擺臭臉的員工,和老闆之間的「情感對流」,容易變成惡性循環。你先恨了他,他哪能再對你好,何況你的薪水是他給的!

我也觀察到,你給一個朋友禮物,若他總是歡天喜地的接受,你會很希望再送他一樣東西,再看到他一次感激的表情;拿你東西還嫌東嫌西的人,很可能會使你發誓:「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有一次,在廣播節目中開放叩應,談的是女人婚前與婚後生活的差距;有許多女性打電話進來,表示她們多年來最不能適應的就是婆媳問題。其中有位職業婦女很「鮮」,她說她並未和婆婆住在同一屋簷下,但只要有機會和婆婆一起出門,她就成了悶氣包。婆婆似乎完全不懂得欣賞她,比如說,上菜市場挑水果吧,她若挑得好,婆婆就會說:「妳可學到我們家阿毛的真傳哦!」好像她本應是個白癡,什麼都是她先生阿毛啟蒙的。

「婆婆好像只懂得欣賞自己的兒子,其實……女人應該要互相欣賞啊!」她說。

我問她:「那妳可不可以告訴我,妳欣賞婆婆的哪些地方?」

她大概從未料到有此一問。愣了許久,尷尬地笑了兩聲,才有點酸酸的說:「我只能欣賞……欣賞她把我看得這麼笨吧!」

關係都是互動的。我大致明白她們之間的關係:她先不欣賞婆婆,婆婆則在無意間貶抑她,又是一個長期陷入惡性循環的親屬關係。如果自己不肯以身作則先發出欣賞的眼光,又談何「互相欣賞」呢?

若有人討厭你,未必是你有問題;若人人討厭你,你一定有問題。何妨先對世界微笑?

身體力行的法師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身體力行的法師

古時,大陸深山的一座寺院裡,有位明惠法師,品德與道業都非常卓越。

他出生不久,父親就去世了;三、四歲時,母親也往生了,他成了小孤兒,寄居於伯父家。

到了八、九歲,伯父打算送他到深山古寺去修行,可是從家裡到古寺,有一段很長的距離,於是伯父請了一位馬伕送他去。

幾天來,小男孩所騎的那匹馬,一直不斷地往前走,即使天氣很熱,牠還是不休息;若看到湖水,牠就沿著湖邊,邊走邊喝水。小男孩心想:「為何這匹馬都不休息呢?到底為什麼呢?噢!可能是想要趕快到達目的地吧!」

由此他體會到:必須精進不退,才能儘快達到目標。

長途跋涉、翻山越嶺之後,他們終於到達那座古寺。由於他很可愛又很聰明,思想也比一般小孩成熟,因此寺裡有位老師父常講故事給他聽,尤其是佛陀本生故事,內容都是佛陀過去生中勇於捨身救度眾生的經過。

他聽得很感動,尤其對佛陀「捨身飼虎」的故事,印象特別深刻──

佛陀在過去生中,曾是一位很慈悲的王子。有一天,王子在山林中,看到一隻母虎帶著七隻虎子,找不到食物,虎子餓得哀哀嚎叫,而母虎也餓得幾乎連虎子都要生吞吃掉。王子覺得很不忍心,便毅然投身飼虎。

這段故事讓小男孩很感動,他下定決心,也要培養這分捨身救人的慈悲和膽量。

此後,他經常一個人到寺外,找塊大石頭,在上面打坐,訓練自己的膽量。直到他十六歲時,有天傍晚,他又向寺外走去,老師父問他:「太陽已經偏西了,你還要去那裡呢?」他說:「深山裡有很多猛獸,我要去試試自己的膽量。」

老師父阻止他,認為這樣做太危險,他就從身上拿出一本《佛陀本生經》,說:「老師父,您常講佛陀的本生故事給我聽,也鼓勵我要有毅力和勇氣。人生終有一死,不管是年輕或年老,總是有這麼一天。如果不去親身體驗、面對生死,如何訓練勇猛精進的心念?所以還是讓我去吧!」

老師父平常確實是這樣教導他,現在他要親自去嘗試,如何能阻擋呢?只好默默地看著他往山林走去。

在那深山裡,有許多可怕的熊、狼、虎、豹,不過他不斷勉勵自己:「要鎮定,要把勇氣拿出來,人生終有一死,要勇於面對無常生死。」他一步一步不斷地往前走,走到最荒僻的地帶,找了一塊大石頭坐下來。

此時太陽已下山了,星星、月亮在天空閃閃發光。他默默地念佛,由於心念寂靜,所以更清晰地感受到外境的訊息,不管是昆蟲、鳥獸之聲或山泉潺流之音,都聽得非常清楚,甚至也聽到熊、狼等野獸的腳步聲慢慢靠近;但是,他學習佛陀「大無畏」精神的意志很堅定,所以非常冷靜。

突然,他看到樹叢裡有兩個閃閃發亮的東西,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大黑熊的眼睛。他仍舊安然不動,那隻黑熊靜靜地從他的身邊走過,他的心一點兒都沒有被驚動。不久,天邊出現曙光。

遠遠的樹林那端,似有人影,仔細一看,噢!原來是老師父。老師父來到他的面前,慈祥地說:「你的心願應該達成了吧?」他心想:天剛亮,師父就來到眼前,可見師父也是半夜就趕路到山上來。他深受感動,更下定決心要好好精進,誓願達成自己修行的志向,以不辜負師父的愛護與教導。

後來這位年輕人成為大名鼎鼎的禪師──明惠法師。

※ ※ ※

身是載道器,唯有善用自己的體力與才智,才能為社會人群做很多事。

這篇故事的涵義,並非鼓勵大家捨身於猛獸之口,而是強調誦經要誦於口、入於心,更要身體力行,才能體會實際付出時需要的那分勇氣和毅力,進而盡力發揮自己的生命良能,為社會大眾服務。

Friday, December 03, 2004

生命轉彎處

人生低迴時,即是生命轉彎處,遇見困難時別忘了我永遠在您身旁。祝福大家都能夠突破自己所不能突破的難關。

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希望大家看完它.........

「人生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我喜歡這句話,很健康的人生觀 :

你不是得到一份圓滿的因緣;就是學到怎樣更靠近幸福。

你不是得到勝利;就是學到如何避免失敗。

你不是得到最終自己想要的結果;就是學到...世事總不會盡如人意。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這樣的人生沒有什麼好失去和非得要斤斤計較的。! !

這樣的人生,很開心...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我不祈求一帆風順,萬事如意,我只祈求當每個問題發生時,都有繼續面對問題的勇氣與毅力,支撐下去。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人生路上,挫折常常會沒有預警地從四面八方襲來。

可能是無法抗拒的天災地變;可能是難以預料的生老病死;可能是努力工作,卻懷才不遇;

可能是全心付出,卻換來情人變心的回報;可能是用功苦讀,卻進不了理想的學校;

可能是辛苦創業,卻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面對各種不同的挫折,每個人的「容忍能力」都不同。

◎ 有的人受不了被拒絕
一個高學歷的朋友,從拒絕接受他感情的女生住處跳樓自殺,留下無限的遺憾與惋惜。

「他條件那麼好,還怕找不到更漂亮的女朋友嗎?」

「沒想到他長的那麼帥,還會殉情!」「何苦如此專情?天涯何處無芳草!」

大部份的親友們都以為他是個死心眼的癡情奇男子,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都曉得,小到大,他不知道拋棄了多少個女朋友,讓多少人為他傷心難過,卻受不了被人拋棄一次。

◎ 有的人受不了被誤解
到國外留學多年的朋友,提起出國一段不甚愉快的職場往事,仍然氣憤難耐。

當年因上班的地點,位於寸土寸金的商業精華區,幾乎每天都為了找停車位而遲到。

直屬上司希望他能準時上班,便建議他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

由於職位低、年資淺,朋友心想,「公司的停車位哪輪得到我來停呢?」

為求慎重起見,他再三詢問上司,「不會有問題嗎?真的可以停嗎,?」

上司拍著胸脯保證,「絕對沒有問題,可以停啦!」不料第一天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就出事了。

上班後不久,上司突然叫他,「你的電話。」拿起話筒,劈頭就被一個陌生女子罵了一頓,「我是公司的副理,立刻把你的車子開走。誰叫你把車停在我的位子上,害我上班遲到!」

被對方罵得莫名其妙,上司卻一點表示也沒有,朋友立即提出辭呈,不管公司怎麼留都沒有用。

◎ 有的人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我認識一個辦事能力很強朋友,他什麼都好,就是受不了被挑出錯誤。只要有人當眾指出他「哪裡做錯了」,便辭職不幹。

很多面試他的主管起初都想不通,以他的學歷,早就該升官了,為什麼一直在原地打轉?等他提出辭呈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 有的人受不了一點不完美
好友的女兒生日,特地邀請幾個漂亮的阿姨去為小朋友慶生。

切蛋糕時,有個小客人拿到蛋糕缺一角,他馬上把蛋糕推開,「我不要吃破一個洞的蛋糕!」

「只缺一小角啊,蛋糕還是很好吃喔!」任憑阿姨們說破嘴,他就是不接受這塊缺了一角的蛋糕,最後只好換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給他。

看他為了一點缺角而拒吃蛋糕的表情,我很替他的未來擔心,是否每次都能如願換到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呢?

─────((想想自己))───────────────────────────────
  1、受得了挫折嗎?
  2、受得了被拒絕嗎?
  3、受得了被誤解嗎?
  4、受得了被挑出錯誤嗎?
  5、受得了失敗的打擊嗎?
  6、受得了期待落空嗎?
  7、受得了不完美的存在嗎?

「挫折容忍度」,即是「一個人承受打擊的能力」。

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強,自然學到的經驗越多,累積的成功及本錢也越多。

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弱,自然會想辦法躲避挫折,同時喪失自我磨練的機會。

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他剛從軍中退伍時,只有高中學歷,無一技之長,只好到一家印刷廠,擔任「送貨員」。

一天,這年輕人將一整車四、五十捆的書,送到某大學的七樓辦公室;當他先把兩三捆的書扛到電梯口等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警衛走過來,說:「這電梯是給教授、老師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須走樓梯!」

年輕人向警衛解釋:「我不是學生,我是要送一整車的書到七樓辦公室,這是你們學校訂的書啊!」

可是警衛一臉無情的說:「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師,不准搭電梯!」

兩人在電梯口吵半天,但警衛依然不予放行,年輕人心想,這一車的書,要搬完,至少要來回走七層樓梯二十多趟,會累死人的!後來,年輕人無法忍受這「無理的刁難」,就心一橫,把四、五十捆書搬放在大廳角落,不顧一切的走人。

後來,年輕人向印刷廠老闆解釋事情原委,獲得諒解,但也向老闆辭職,並且立刻到書局買整套高中教材和參考書,含淚發誓,我一定要奮發圖強,考上大學,我絕不再讓別人「瞧不起」。

這年輕人在聯考前半年,天天閉門苦讀十四個小時,因為他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已無退路可走,每當他偷懶、懈怠時,腦中就想起「警衛不准他搭電梯」被羞辱、歧視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

後來,這年輕人終於考上某大學醫學院。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也變成一家開業診所的中年醫生,然而,他靜心一想,當時,要不是「警衛無理刁難和歧視」,他怎能從屈辱中擦乾眼淚、勇敢站起來?

而那位被他痛恨的警衛,不也是他一生中的恩人嗎?

人只有在遭遇挫折,被他人百般刁難、岐視、嘲諷時,才能「打醒自己」,讓自己被「當頭棒喝」而驚醒過來!
這豈不是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

如果現在的挫折,能帶給你未來幸福,請忍受它。如果現在的快樂,會帶給你未來不幸,請拋棄它。

(感謝大舅大而不舊轉寄如此棒的文章。是的!生命中的每個挫折、每個傷痛、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Thursday, December 02, 2004

過得快樂最美麗

過得快樂最美麗

文/蔣瑄

我心目中的美麗人生,是可以一直過得快樂。能一直帶來快樂的,不光是夢想,也不是慾望,而是珍惜……

忘了誰告訴過我,『一個女人的婚姻到底幸不幸福,外人是看不出來的,只有她自己一個人關上門,閉上眼睛,躺在床上,她自己才知道。』

電影『歌舞中國』,敘述來自大陸各省份的年輕人,為了學習踢踏舞與爵士舞,來到上海,相較於香港、台灣、新加坡這些島國的年輕人,他們更多了一份漂泊。終日學舞,閒餘的時候,便討論學英文、留學的夢想,旁白說著漂泊令他們堅強,漂泊也令他們夢想,因為沒有退路,他們只有不斷地不斷地抱著夢想舞下去。

透過導演彭文淳的鏡頭,我們發現世界其實是殘忍的,人在真實世界都是渺小的,夢想如果沒有實現,人就會被世界遺忘。所以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世界總是很大,而人所處的位置卻總是很小。

現實人生就是因為總不如意,所以佛家說人是來受苦受難,輪迴還債的。正面點看,人生就是不斷地夢想、歷練與學習,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我心目中的美麗人生,是可以一直過得快樂。快樂的原因不是來自別人,而是源自於內心。能一直帶來快樂的,不光是夢想,也不是慾望,而是珍惜。與其去羨慕別人有的東西,不如去珍惜我們所現有的,真心愛我們的人,以及我們真心愛的人,那麼在我們眼中閃閃發光的,將不是那些得不到的浮華,而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美麗人生。

(摘錄自皇冠雜誌606期)

快樂工廠 - 林幸惠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如果有一個工場,能讓人把愁苦的困境打造成快樂的城堡,那該有多好!年輕時,常幻想這世上有沒有一個工場,可以不停地製造快樂?有沒有一種企業,可以行銷快樂?每當這樣喃喃思索時,大嬸婆就會吭一聲,打斷我的遐思:「那是神話的夢境──命不好的人,妳叫他怎麼去快樂呀?三餐都不繼的人,也買不起快樂的。這一行注定滯銷,工場肯定倒閉!」

有次,到美國參加同學會,我真的在一位同學身上發現了這樣的「神話」。聽說她失婚、失業又負債,為了不想得到同情、不願陷在羨慕別人的情境中,多年來她從不出席同學會。今年,她居然出現了,而且神釆奕奕。同學們耳語著:「一定是她的環境改善了!」

當她主動過來和我握手招呼時,我忍不住問起她的近況,她笑得很燦爛地說:「你們一定以為我的命運轉好了,其實我一樣未再婚,也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但是,我去上了一個成長課程後,思考模式改變了,尤其在我每天認真地執行每一條備忘錄之後,事情也愈來愈順利了。因為思想轉、心喜悅,環境也就轉變了。」

她的話讓我從記憶底層湧現出夢想中的「快樂工場」景象。我趕緊問她:「可否透露一下上課內容?」她神祕地一笑:「這可是花學費學來的哦!不過,為了日行一善,可以讓妳過目。」

她的小筆記本上,工整地寫了十項「快樂備忘錄」:

1.看見人要微笑打招呼,熟識者要擁抱對方

2.關懷、問候對方

3.每天感謝周遭的人事物

4.轉化負面情緒為積極思考

5.不看負面的資訊媒體

6.察覺所發生事件的正面意義

7.吃清淡食物

8.每天做一件好事

9.每天告訴自己是最棒最好的

10.參加一個有益身心的團體

她很熱心地解釋每一條定義,其中有「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好熟的名辭,這可是──慈濟的「四神湯」與「微笑面霜」?頓時,我覺得天地雖大,卻複製著同樣的程式。我重新解構了幻想中的「快樂工場」,對她說:「妳可以不必花錢去學這些課程的,妳瞧,我是『慈濟工場』免費打造出來的,雖然還不算頂好,但已經很滿意了。」

我也打算回家告訴大嬸婆,原來我生活在工場裡已經好幾年,而且,這座工場已經營快樂三十多年了,沒倒閉,也沒滯銷過!

Wednesday, December 01, 2004

別讓生命輕輕溜過

一位年輕的總裁,以有點快的車速,開著他的新Jaguar經過住宅區的巷道。他必須小心遊戲中的孩子突然跑到路中央,所以當他覺得小孩子快跑出來時,就要減慢車速。

就在他的車經過一群小朋友的時候,一個小朋友丟了一塊磚頭打到了他的車門,他很生氣的踩了煞車並後退到磚頭丟出來的地方。

他跳出車外,抓了那個小孩,把他頂在車門上說:「你為什麼這樣做,你知道你剛剛做了什麼嗎?」

接著又吼道:「你知不知道你要賠多少錢來修理這台新車,你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

小孩子求著說:「先生,對不起,我不知道我還能怎麼辦?」

「我丟磚塊是因為沒有人停下來」,小朋友一邊說一邊眼淚從臉頰落到車門上。

他接著說:「因為我哥哥從輪椅上掉下來,我沒辦法把他抬回去。」

那男孩啜泣著說:「你可以幫 我把他抬回去嗎?他受傷了,而且他太重了我抱不動。」

這些話讓這位年輕的總裁深受感動,他抱起男孩受傷的哥哥,幫他坐回輪椅上。並拿出手帕擦拭他哥哥的傷口,以確定他哥哥沒有什麼大問題。

那個小男孩感激地說:「謝謝你,先生,上帝保佑你」,然後他看著男孩推著他哥哥回去。

年輕的總裁慢慢地、慢慢地走回車上,他決定不修它了。他要讓那個凹洞時時提醒自己 -「不要等周遭的人丟磚塊過來了,自己才注意到生命的腳步已走的過快」。

當生命想與你的心靈竊竊私語時,若你沒有時間,你有兩種選擇:傾聽你心靈的聲音或讓磚頭來砸你!

試問你是否曾因為生活太快、太忙碌而忽略了你所愛的人?
~~~~~~~~~~~~~~~~~~~~~~~~~~~~~~~~~~~~~~~~~~~~~~~~~~
人生猶如一本書。愚蠢的人將它草草翻過,聰明的人卻會將它細細閱讀。

為什麼呢? 因為聰明的人知道,只能讀一次。

德國作家~尚保羅

(感謝大舅轉寄此文章。請放慢腳步,關注需要您幫助的人,別讓生命輕輕溜過)

保鮮膜是造成內分泌失調兇手

快告訴媽媽(重要資訊)-保鮮膜是造成內分泌失調兇手...

保鮮膜輕輕一撕,保住食物的美味,為料理食物帶來極大的便利;只是,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便利的代價可能超過你我的想像……。

為了全家人的健康,千萬不可用保鮮膜包著食物,進微波爐加熱烹煮!

塑膠膜包裝食物出售,到處可見,但科學家開始擔心這種隨手可得的方便,究竟安不安全?

因為有些塑膠膜含有干擾內分泌的物質,會擾亂人體內的荷爾蒙,引起婦女乳癌、新生兒先天缺陷、男性精蟲數減低,甚至精神疾病等。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美國的環保署已開始過濾幾千種化學物質,試圖把可能會造成內分泌失調的兇手找出來,再進一步深入研究。荷爾蒙隨血液運送到人體各部,牽制人體新陳代謝、生長、生育等功能,過多時會扳動破壞已調整好的內分泌系統。最有名的人造荷爾蒙包括戴奧辛、DDT殺蟲劑及多氯聯苯。

動物實驗證明有害數據顯示,有些塑膠膜(保鮮膜)的塑化劑是聚氯乙烯塑膠包裝產品,含有di-(2-ethylhexyl)adipate,簡稱為DEHA的一種塑化劑,以增加保鮮膜的附著力,但會滲入食物,尤其是高脂肪的食物。並且在加熱時,會加速釋出塑化劑 DEHA。

美國消費者聯盟最近測試保鮮膜封裝的乳酪,發現19種產品當中,7種被生鮮超市包裝 在保鮮膜內的乳酪,含有高量DEHA,每百萬個單位含51~270個單位,平均為153單位,遠超過安全範圍。

歐洲共同市場國家所規定的容許範圍,是每百萬個單位最多只能含18單位。消費者聯盟檢查美國八大保鮮膜公司,發現有一家的產品內含DEHA。

由於只有在動物實驗(如白老鼠)證明有害,所以美國政府尚未禁阻工業界使用DEHA。不過有些美國的消費者,已經開始減少使用塑膠膜包裝食物。

在塑膠保鮮膜還在廣泛使用的此時,身為消費者也可採取自保之道:

■一回家就把肉、乳酪等食物從保鮮膜類的塑膠包裝取出,洗淨表層或淺削去表層後放在其他「食品級塑膠袋」或容器中。

■不讓食物碰到任何塑膠膜(保鮮膜)。多多改用有蓋之瓷碗盤或不銹鋼容器。

■如果可能的話,跟肉販買肉,並且請他用紙、或自備紙來包肉。

■食物裝在無蓋的陶瓷碗內,如果上面附蓋塑膠膜(保鮮膜),不要裝滿以免碰到食物。

■食物包裝任何塑膠膜時(保鮮膜),絕對不可使用微波爐烹調或在蒸籠、電鍋中加熱!即使沒有接觸到也最好去除塑膠膜!

即使是塑膠業者也同意這點。

(感謝慈捷師姊關心大家的健康。你的健康就是我的幸福 - 廣告上都是這麼說的)

兩代價值觀

【 兩代價值觀】

種水蜜桃,還是土芭樂?

文/賽夏客(國小校長)

日前報上有位大學生投書,標題是「種了水蜜桃,又嫌水蜜桃。」文中指出,現在四、五年級這個世代的父母,整天只會逼著孩子讀書、補習、學各種才藝,用金錢來填滿孩子成長的歲月,把孩子當作嬌嫩高貴的水蜜桃來栽培,如今卻又嫌孩子沒有挫折容忍力、對人不知感恩、對物不知惜物、好逸惡勞、家事一竅不通等等,其實都是父母親造成的。

次日有許多讀者迴響,紛紛指責該文作者實在很過分,享盡父母的恩寵與社會資源,卻絲毫體會不到父母養育之恩,又反咬父母一口,書讀得那麼多,所學聖賢道理何在?俗語說:「吃果子就要拜樹頭。」如果沒聽過,至少「飲水思源」這四個字應該不陌生吧!


●為何孩子不懂得感恩?

我的看法卻是另一種觀點,因為大環境改變太多,當然孩子的價值觀也會隨著與我們不同,當大人們認為,今日的孩子對人不知感恩時,請想想看,當我們不斷的付出時,有沒有提供給孩子感恩的機會呢?情意的型塑,是需要靠我們貼心去營造,孩子才能感同身受,而不是叫他拼命的讀書,就可從課本學到的。

記得我小時候,對上學感到十分興奮與快樂,因為好命的孩子才能正常讀書,命苦的孩子要在家裡照顧弟妹、煮飯,幫忙養牛養羊或跟著父母到田裡作粗活。但我也有無奈與窘境,那就是每學期無法如期繳交學費,因為我的學費是靠媽媽編織草帽的手工賺來的錢。

我們家是大家庭,家族的大人白天要上工,貢獻勞力所得歸公,婦女可以利用收工時間編織草帽,賺取微薄的私房錢,供孩子唸書。我媽媽是長媳,責任感重,侍奉公婆一肩挑,往往忙到三更半夜才有空編草帽。每學期開學時,我總是在一旁乾著急,恨不得媽媽的雙手變成八爪章魚,因為草帽賣出去,我才有錢繳學費。媽媽看出我內心的焦慮,常常趕工到天將破曉,單薄的身子更加難以支撐,看在我眼裡好心疼、好自責啊!但又愛莫能助。


● 天之驕子如何體貼親心?

有一年,媽媽生了小寶寶,身邊多了一個會哭鬧的磨人精,讓她編草帽的進度嚴重落後,眼看著大家的學費都繳齊了,只有我仍遙遙無期,每天上學心裡總是忐忑不安,上課都不敢抬頭望老師一眼,總覺得老師會用責怪的眼神瞪我,心裡真的好痛苦。突然我心生一計,放學回來趁媽媽還在外頭工作時,就躲在陰暗的房間替媽媽編草帽,整整編了一個下午,滿意的走出房間,才發現我的無名指被藺草拉扯割傷,一條一條殷紅的線條,又痛又腫,但也成為犯罪的證據。

那時我惹的禍還不小呢!媽媽必須花加倍的時間拆掉我編錯的部分,而且拆過的藺草很難平整,重新再編就沒有那麼漂亮,賣的價錢自然會大打折扣。為此,我吃了一頓竹筍炒肉絲,體貼親心的幼小心靈著實受創不淺啊!然而我心中無半點怨恨,反而更努力學習編織的技巧,利用大人淘汰掉的藺草,苦練各種編法,而獲得媽媽的肯定與信任,同意我當她的助手,從此我能如期繳交學費且順利完成學業。

兒時走過那段窮困拮据的生活,特別能感受親情的偉大,總是想辦法盡孝道。相對的,今日的孩子簡直是天之驕子,要什麼有什麼,父母再困難都不讓孩子吃點苦、受點委屈,如此善待孩子,卻無法開啟孩子的善門,怎不讓父母痛心疾首呢?時代進步到今天的繁榮,是不可能退回到從前了,但人類顛撲不破的價值觀是千古不變的,當我們痛定思痛之餘,應該有所覺醒,是繼續種水蜜桃呢?還是改種土芭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