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8, 2005

每天的提醒

每天的提醒

文/黃翠吟

同事的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最近寺裡辦大型活動,同事前去幫忙,他被指派擔任來賓招待,師父告訴他:「每次奉上茶水給客人時,心裡要起個念頭:『願這杯水讓你解渴,身心愉快。』每次遞上茶水同時有這份祝福,就能真心誠意。」他說,每天來參訪的客人很多,照師父的話去做了之後,「同樣是倒水,可是心情、感覺就都不一樣了」,他笑著說:「給別人祝福,自己也感到很愉快,臉上會比較有笑容,也會比較有耐心,突然覺得這麼個倒茶小事,也很有意義。」

誠意正心修持,不以事小而不為
我真佩服這位師父在生活中修行的徹底,原來簡單的倒茶,也是要提醒自己誠意、正心的去做。古云「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待人處世從用心至誠開始,原來是這樣的作法。另方面,我也見識到了修行人對自我要求的嚴謹,以及是如何時時在日常小事上作心念的訓練。

懂得的道理要在生活上實踐,才是真正有用。聽了很多演講,讀了很多書,但為什麼不能在生活中做到?因為沒有持續地在生活小事上訓練自己。真正要能改變自己,就是像師父的生活態度,小事上也要注意起「心」動「念」。

基金會每年辦理「教師生命教育研習」,每年參加的老師都很受感動,心得分享上寫了很多反省,感人肺腑,幾位一起規劃教案的講師討論成果時,拋出問題:「但是為什麼感動不能一直持續?」是啊,聽來的道理總是別人的體悟,真要落實到生活上,需要不斷強化。

有一位哲學系的教授就提到,他每天保持清明的方法,就是起床第一件事作祈禱及讀聖經。向上帝禱告就是一種承諾及自我提醒──今天要怎麼待人?怎麼處事?生活有什麼困難?自己犯了什麼錯?再請求賜予力量、勇氣!不斷祈禱,是要讓力量出來,內化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他說:「每天早上半小時這樣做,雖然不一定就能整天都能清楚的活在正道中,但沒有這樣的提醒,更不能活在清醒之中。」各種宗教都有每天或七天必作的功課,讀經、拜佛、祈禱是每天的早課、晚課,讓這些儀式成為生活的規律,定期的使自己忘掉對外的馳求,而能沉入一種真善美的空靈氛圍中。

以觀想訓練自己,時刻把心看住
人很軟弱,所以常被欲求拉著走;也很自私,所以自我最大。當有競爭比較、利害不同、意見相左時,不好的心性就一一冒了出來,考驗一起時修養就破功,所以有位大師說:「人如果不時時刻意把心看住,就生活在散亂中」,散亂就是沒有保持在正念上。那如何「刻意」把心看住呢?

我想,有效的作法是把每天充實靈性、警醒自己的淨心儀式,除起床後作為一天的序曲外,更要擴大到平時生活之中,在出門前、開會前、工作前、吃飯前……,針對自己對人對事可能產生的負向思緒,先作正向的、善念的心理建設,用力的去感覺、去想像,讓自己升起正確的心念。

出門前,靜默幾分鐘,先讓自己充滿在正向的意念中,觀想自己要常保持放鬆,給人善意與關懷,因為放鬆,才能柔軟。觀想自己對人發出善意,是無比尊貴的。別人和自己一樣需要生存、尊重、肯定,訓練自己不對人分別高下。用力的靜心冥想幾分鐘,會升起悲憫及接受別人的情懷。

每個人心性不同,所以觀想思惟的內容也不相同,每個人就以自己最認同、有效的想法來強化信念。

例如,去開會前,先靜默幾分鐘,想像面對那個場合、那些人物,我出乎至誠,不是為求表現,不是與人比較,所以不會造作,或怯懦、或咄咄逼人;想想別人和自己一樣不想被否定,而能婉轉提出不同意見。或者,要見不喜歡的人之前,觀想每個人個性、成長不同,他的行為呈現是他的層次自然的展現,他也是不由自主,並非針對自己,所以接受他生命的原樣。每個人是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無須評價別人。

吃飯前,想想這土地多麼神奇,生長了這麼多的東西給我享用,我是多麼地福氣,感恩土地、感恩農夫、製造者……,願世界上的人也都能飽食,沒有挨餓……。用力的去感受,那餐飯就充滿幸福的味道。

落實正向心念,惟靠每日提醒
有位朋友自從看了《生命的答案,水知道》這本書,知道水也能感應人的感謝或咒罵後,每次喝水前,都會先感謝、讚美一下杯中的水,他說:「水的味道真的不一樣了,有比較甘甜呢!」現在他吃任何東西,都會先這麼做。不論是不是心理因素,其實感恩的感覺愈強烈,就愈覺得自己很有福氣,身心自然健康愉快,凡自己所作所想最後都回歸到自己身上。

再者,一個人如果真能深切相信心念的力量,那麼他就更會注意自己的心念,修養自己,那生活一定愈來愈好。

每年迎接新年之際,我們會對自己生命作個回顧,多少人下了多少決心、寫了多少銘言砥礪自己,如果真要將決心持續到全年,那就要化為有效的行動,落實到生活之中實踐,把正向心念的提醒成為每天必作的儀式,是很實際的作法。習慣的養成,心念的深化,需要時間,假以時日,相信會看到自己的改變。美好的生活,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