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2, 2005

生活養生

生活養生 悠然復康

音樂治療、藝術治療、遊戲治療……其理論和實踐大都從西方而來,彷彿都是新穎的治療法,其實中醫早把養生和復康治療融入生活,太極、藥浴、琴、棋、書、畫,每一種活動都具養生、復康功效,這些具中國特色的養生復康治療,切合中國文化,對中國人尤其適合。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首次引入「中醫養生復康學」,據該校中醫藥學部副教授黨毅指出,中醫養生復康的範圍很廣,涉及到現代科學中許多範疇,例如養生學、復康學、營養學、護理學、預防醫學、心理學、臨醫學、天文學、地理學等。

簡單來說,中醫養生復康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研究養生、復康的理論和方法,藉調攝情志、娛樂、運動、沐浴、飲食、按摩、藥物等多種方法,達到保健身體,延年益壽,並針對老年疾病、病後、手術後、傷殘等病理特點,進行辨證復康治療。

5大範疇 關注精神肉體黨毅說﹕「中醫養生復康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綜合學科,說它古老,因為養生復康學的理念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說它年輕,因為這是一門近20年才興起的學科。」

中醫養生復康學包括下列5個範疇﹕

中醫養生﹕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如精神養生、運動養生(如太極拳、太極劍、氣功、八段錦)、保健按摩、娛樂養生(琴棋書畫、花木鳥魚、旅遊觀光、藝術欣賞、閱讀寫作等)、睡眠養生。

中醫營養食療﹕
中醫食療在預防、保健、治療、復康的臨床應用,食物功能與特點,食物和中藥的性味、宜忌、功效和應用。

中醫復康﹕
對常見病殘諸證,如偏癱、痺症、頸椎病、老年病、長期病患(如高血壓、心肌梗塞、骨質疏鬆等),中醫的觀點、概念、復康護理方法。

中醫學基礎﹕
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氣、血、液、津液、臟腑學說、病因、病症機理等。

中醫診斷學﹕
「望、聞、問、切」診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判斷病種,辨證論治。

生活入手 養生於無形
眾多養生方法中,黨毅推薦將養生融入生活。

黨毅強調,將養生復康融入生活是中醫復康治療很重要的原則,因為老人病、長期病患大都是因為生活方式不善而引致的,改善生活方式就是一種治療方法,舉例說,書法治療,練習書法時需要氣定神閒、集中精神,可達致心平氣靜、穩定情緒,而研究亦證實,書法治療對於有疾患的機體,能使其精神集中,緩解疾病帶來的憂愁、恐懼、悲觀等情緒,減輕心理創傷,促進機體康復﹔還可以加強過度活躍症兒童的專注力,以及減低他們的衝動、過度好動行為。

把具中國特色的養生復康方法融入生活,把生活變成養生復康治療的一個方面,例如老人照顧孫兒,每天接送上學,或攜他們逛公園,老人不但心靈有所寄託,天倫之樂令老人開懷,而且陪伴孫兒跑來跑去,老人的活動量亦增加,點點滴滴加起來,有助減慢老人的衰老進程,被現代人戲稱為「孫子療法」。

而在芸芸的生活養生方法中,黨毅推薦閱讀養生,因為閱讀是一個靜心思考、怡情養性的過程。而平和、充實能保持心境健康。尤其對於一些康復期長的人士,在病榻上有很多空閒時間,難免感到孤獨,若能養成閱讀習慣,不單可解除寂寞,而且可從書本獲得知識、陶冶性情,提高鑒賞能力,完善自我,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心境,終身受惠。

現代人經常活在「亞健康」狀態,人在未病之前的預防、患病之際、病癒之後都需要養生、復康,對不同體質、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人,中醫都有相應的養生復康措施。

慢慢動 養氣非耗氣
中醫養生復康,有別於現代醫學的復康治療。中醫養生復康融入了中醫理論,舉例說,無論中醫養生復康或現代復康治療,都認為運動對健康是重要的,現代研究更證實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強體質、對付壓力及控制疼痛。不過,黨毅指出,中醫學理論強調「養氣」,中醫認為生命是由氣和血構成,氣生血,血養氣,則身體康泰,百病不生,長壽延年,所以太極包含中醫理論,其動作連綿不斷,要求注意力集中在每一個動件,節奏緩慢,修煉可達「養氣」之效,反觀進行過量的帶氧運動,動輒弄得汗流浹背、氣喘如牛,從中醫角度來說是「耗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