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1, 2005

工作上的自我成長

工作上的自我成長

主講/司徒達賢

離開校門進入職場後,有人一路爬升,甚至自己創業當了老闆,有人卻一直停留在原地,十年、二十年都沒有什麼進步。相信大家會發現,某些在事業上做得比較成功的人,當年在班上成績往往並非是最好的一個,在學校的學習與社會上的奮鬥有何異同?

在學校培養架構、邏輯、觀察的能力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你先回想,在學校中究竟學了些什麼?在實際工作中能否運用呢?

其實,在學校裡,我們所學的是前人用生活智慧和經驗所累積出來的知識,它提供學習者一個清楚的思考架構,讓我們在吸收各種不同的資訊時,能夠有系統、有條理的將之組織起來,在腦海中加以分類、歸檔,而不是照單全收。

學校教育原不只是叫你唸書、告訴你道理而已,而是要給予適當的啟發、訓練,例如培養「建立架構」的能力,任何一件事情、一個問題,都有很多相關的因素,它是一個體系而不是獨立存在的,當聽了一句話、一個道理後,就應將它放在自己架構裡的一個位置,架構愈豐富,規劃就愈清楚。而且還要會「圖像思考」,讀書或規劃一件事時,腦子裡能像放錄影帶一樣,看到那個場景,先在腦子裡預演,預演愈多,細節就愈考慮周詳。

此外要懂得觀察及提問。這些「建立架構」、「圖像思考」、「邏輯驗證」、「觀察及提問」等是很重要的學習能力,在學校裡雖然沒有特別強調,可是在教育過程中就已經啟發這方面的能力了,所以成功的人在工作中除因為有強烈的成長動機外,他會運用這樣的「學習能力」來成長。

以讀書來說,學生時代很可能為了學位文憑或順利畢業而隨便應付一下,但是到了職場上可就不一樣了,可以選擇性的吸收,不必從頭一個字一個字念到尾,當心裡有疑惑時,可找相關的書查閱,看看有什麼答案,可以補充自己的想法,養成問自己問題的習慣,再從書中找答案,在工作上對任何事情、對人性充滿好奇,常常問問題,找答案,這是在工作中的自我學習和成長的方法之一。

成長是要學習的,甚至「成長」本身就是一種學習,但工作中的學習與在學校的學習完全不同。

在學校裡,許多人的「學習」就是讀書、抄筆記,然後在期末考中發揮出來,而在工作中,學習卻是有賴於觀察與實際操作,觀察是去看別人怎麼做、怎麼說;再檢討自己的做法,在執行過程中針對不完美的地方加以修正、補強。有的人在工作中成長得很快,有的人卻很慢,這種差異,顯然不是看書或聽演講就能夠改善的,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起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心態,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成長的動機,還有學習的能力。

用心、認真的人容易獲致成功
如何在工作中得到成長呢?第一件事,很簡單,就是「用心完成自己的份內工作」。聽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非常重要,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小從一個任務交付給你時,你有沒有仔細想過該如何去完成?乃至於在整個規畫和執行過程中,應怎麼做才能盡善盡美?事後是否有檢討和改善?甚至每天都做的相同工作,有沒有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都應該捫心自問,自己夠不夠用心,有沒有用心。

在許多工作場合中,我們會聽到某人說:「這個學生不錯,好學校畢業的!」似乎「好學校」與「好學生」一定與能力成正比。其實,從職場就業單位的角度來看,所謂「好學生」確實擁有一些正面的人格特質,像認真、服從、守規矩等,對未來的工作有很大幫助。當老師說要考試,他一定乖乖的在家裡K書,不會跑出去玩;一本大書,別人讀了幾遍覺得差不多背下來了,他一定讀上二十遍,直到背得滾瓜爛熟才罷休。用功讀書的「好學生」即使並非能力最好的,可是因為聽話、認真,而深得老闆信賴,什麼事都叫他做,讓他得到比別人更多的機會磨練,在工作中的成長便比較快。

讀書必須對書本的觀念真正吸收內化,而不必記得書中的文字細節。這就像打乒乓球,平時一直練,練了十年後,肌肉、神經與姿勢反應已經合而為一,問他記不記得某年某月某次打乒乓球時是怎麼打的?他當然不記得了,但在不斷地練習以後,訓練成一看到球飛過來,就會自動揮拍反擊。這是內化以及長期練習的效果。

所以,只要你擁有「認真」的人格特質,即使在學校並非是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工作中也不會表現得太差。例如我們看到有些乒乓球國手、籃球國手或某些知名的歌手,他們小時候可能都不太愛念書,可是在才藝方面卻十分用心努力,通過各種競爭激烈的考驗,終於出人頭地。可見不管功課好不好,是不是一般標準中所謂「好學校」出身的好學生也沒關係,只要你具有相同的人格特質,持之以恆地用心做好份內的工作,終有成功的一天。

如同我前面提到,很多大老闆年輕時未必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可是進入社會後,對工作卻十分認真努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好,每天都有進步。或許當年不愛讀書,但離開學校後,反而因為要解決工作上的問題而變得手不釋卷,甚至成為事業有成、知識廣博的企業家。

主動積極,擴大工作參與面
以行銷為例,學市場行銷的人,或許可從課本或學理中了解很多有關產品、市場和行銷之間的關係,但實際運用時,仍是要從自己的觀察中慢慢體會。

此外,當你開始進入一個職場的時候,要看長官怎麼做,同事怎麼做;相同的問題,他們怎樣思考?而你又是怎麼思考的?每個人考慮的角度不一樣,你能不能把這三種不同的意見整合起來,變成一個更完整的架構,下次碰到類似問題,換你做決策、發表意見時,會與別人的想法和作法有何不同。所以要養成不斷地去豐富加強自己的觀念內涵,不斷地根據這個架構去看別人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我們能從別人學到什麼?而我們自己會怎麼做?再檢驗做的結果是對還是不對。由此一次次修正,建立起自己的觀念與架構。

在工作中自我成長第二個重點是:擴大工作的參與面。

一直做業務的人,當做到業務負責人時,如果對生產不瞭解、對法律也不瞭解、對人更不瞭解,只專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沒有整體的觀念,是會讓別的單位覺得這個業務負責人好難溝通;如果認定一輩子做小職員就算了,但是如果是希望有升遷機會,去負擔更多責任的話,就必須要有整體的觀念,要對其他的業務有所瞭解,甚至要從別單位的立場去思考問題,這叫做「擴大工作的參與面」。

「擴大工作的參與面」,會讓你獲得一些互補的知識。比如你現在擔任業務人員,有心想把業務工作做好,慢慢地你會發現,業務工作要做得更好,必須對人事、對生產、對採購等相關部門的運作更加瞭解,當你把那些東西搞懂以後,再回來看自己的業務工作,瞭解會更加深入。雖然你不是做生產的工作,也不處理人事方面的事情,但是因為有了這些互補的知識,你便能把手邊的工作做得更好。

互補的知識要怎麼獲得呢?你必須隨時向他人請教,了解公司裏有什麼樣的專案?什麼樣的活動?要學習多認識人、多參與、多投入、爭取學習的機會,你的互補知識會比較多,手邊的工作就會做得比較好。有些事情可以主動做也可以不主動做,當選擇主動做的時候,雖然麻煩且增加工作負荷,但是卻能主動爭取到一些額外的機會,得到更多的挑戰及更多的學習成長,讓你的工作表現及能力得以讓更多人發現。

主動去做,樂於分享,教學相長
很多年輕人初到公司時,動不動就說:「噢!我們的科長好爛!笨死了。」等做科長時,就說「副總能力有問題!」這種心態最是要不得。應該要去觀察別人的優點,多暸解這件事情為什麼他人做得不夠完美,在同樣的情況下,換做是你會怎麼做?同樣的問題他怎麼處理?在這樣的過程中,多去觀察、比較、學習,漸漸就有心得與成長了,這跟讀書、聽演講的收穫,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工作中,我們隨時都可以獲致這樣的學習機會。

此外,平日多參與,主動去做很多事情,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你,如此你的表現和努力,也愈能獲得周遭的人肯定,而更重要的,當在一個組織,甚至在一個產業、一個社會裏,想要步步高升的話,必須要結交更多的朋友,認識更多有才幹的人,而有才幹的人不一定只在你的辦公室,也許在別的部門、甚至別的同業中。

在工作中自我成長,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不要吝於和人分享你的經驗和心得。很多時候,我們在指導別人時,自己也會豁然開朗,因為必須把自己過去所學、所知的一切,作更有系統的整理,才能講給別人聽,因此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你會發覺自己並非只是完全付出,同時自己也在反芻、細嚼中,而獲得更新的啟發,所以人家說「教學相長」,愈付出、就愈能感覺自己更充實、愈富有,就是這個道理。

換句話說:協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成長,因為當你學會如何教人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學會」,可趁此機會檢討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程度?學通了沒有?還有那些不足的地方?有人說「人生就像永續的研究發展」,人生有太多的問題,永遠也學不完、讀不完、請教不完、觀察不完,如果把人生數十年寒暑,當做一個永續的研究發展,平日不斷地研究、改進、吸收、豐富,這也是一個成長,不是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