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6, 2005

生活減壓

生活減壓城市人減壓,可謂各師各法。有沒有發覺,吃東西、喝咖啡、吸煙雖可紓一時之壓,但身心仍然疲勞。心理學家指出,問題或許源自每天重複的不良生活習慣。想減壓成功,便要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抗壓機制的倒戈反應面對壓力時,身體出現了微妙變化。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梁耀堅指出,若壓力就在眼前,大腦會立即啟動應變機制,號令身體分泌出不同的荷爾蒙,增強四肢肌肉收縮,加快心跳及呼吸,令血壓上升,各種身體機能進入備戰狀態,應付迎面而來的壓力——這是「緊急應變系統」。

萬一壓力揮之不去,大腦便轉而啟動「長期抗爭系統」。長期的壓力不斷啟動體內警鐘,身體因而分泌皮質類固醇,分解體內的脂肪及蛋白質,確保身體有足夠的應急能量,長期與壓力作戰。

不過,這也使得血糖、血脂及血壓都長期升高,日久容易出現糖尿及心血管疾病。此外,皮質類固醇抑制人體高質蛋白的合成,而細胞、抗體、大腦中各種荷爾蒙及神經傳遞介質等,都由蛋白質構成,高質蛋白的合成受抑制的話,可引起身心兩方面的問題,如細胞修復受阻,傷口難癒合﹔長期過高的皮質類固醇,能削弱大腦的認知及情緒調節功能,在兒童身上發生的話,會影響他們身心的發展。

梁耀堅指出,若說壓力與情緒病無關,是錯誤的。  

研究人員替長期受壓的人以「功能性磁力共振」檢查,可見腦中主宰情緒的「杏仁核」(Amygdala)異常活躍,使得所感所知所想都受扭曲,心鏡未能平。問題是,什麼方法可以平息「火紅火綠」的杏仁核。

改變行為 緩和腦受壓
梁耀堅說,愈有壓力,愈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因為行為可改變被壓力煎熬的大腦狀。
 
運動及睡眠有助紓緩壓力。梁耀堅指出,每天累積步行1小時,或做40分鐘帶氧運動,可加速清除皮質類固醇這種壓力荷爾蒙,有助減壓。

睡得安然
他強調,壓力大時,更要睡得足去應付。長期缺乏睡眠,不單人老得快,情緒也易失控。
 
人體有一個內置「體溫時鐘」,睡前體溫會下降。如果睡前感到熱,不妨上半身不要蓋東西,散一散熱,有助入睡。

面對壓力的人,常在上輾轉反側,反而使體溫上升,更難入睡。這時應下看看書,總之不要留在上,否則心理上會把失眠經驗與連在一起,日後一看見便無法入眠。

睡房的環境要舒適。有些失眠者的睡房,掛上透光的窗簾,以為可提醒起,但是,除非真的要在日出時起來,否則,日光過早透進,只會弄醒人。故此,睡房內的窗簾必須能阻擋陽光。

盡可能不借助酒精或安眠藥,若失眠兩星期或以上,應看醫生尋真正原因,因焦慮症或抑鬱症而失眠的人,必須治療疾病本身,不能只處理失眠這問題。
 
吃得合適
Catherine  至於有人用吃來減壓,註冊營養師龐志樑指出,朱古力及糖果等所謂「紓壓零食」,營養價值低。值得注意的是,處於「長期抗爭機制」下的消化系統,受偏高水平的皮質類固醇影響,使體內胰島素分泌減少,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也降低(類似糖尿病的狀態),反而刺激食慾,胃口大增,此時更要維持均衡飲食的原則,以免吃太多過胖,日後減肥時,面對壓力,造成惡性循環。

他稱,含優質蛋白質的奶類製品,例如乳酪,不單可補充被皮質類固醇分解的蛋白質,也是天然的鎮靜劑,可紓緩緊張情緒﹔去皮雞肉,含色氨酸(氨基酸其中一種),有助調節情緒的血清素合成﹔香蕉及蘋果等蔬果,除了提供纖維外,亦可補充壓力下流失的維他命。

減壓 掌握小竅妙
一群在職婦女,剛完成一連4節的「七好行動」減壓工作坊,各自找到合適的減壓方法。

Catherine﹕欺騙腦袋
在銀行從事股票買賣,Catherine坦言是個十分緊張的人,很想找方法應付壓力。她學會「欺騙」自己的腦袋來減壓﹕不開心時,依然笑面對別人。試了一個上午,下午心情果然好得多。以前試過歇斯底里地哭,自從在課程中學會深呼吸後﹕「不知道是否心理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後,也把壓力一併呼出去。」

「七好行動」之一是Love well,溫馨的「情」能提升正面情緒,Catherine亦有所頓悟﹕「香港人工作忙,對身邊的人少了關懷……(現在)嘗試抱抱小朋友(兒女),乘車時打電話給舊同學及朋友。」
 
Winnie﹕定時睡覺
Winnie  10多年來都從事金融業的Winnie,入行至今,工作都很緊張。有時下班後會吃一頓自助餐,但無助減壓,更覺發胖後,思考和走路都不靈活。她從工作坊上學會盡量定時上,改變了午夜後才睡的習慣﹕「現在一定在12時前睡覺,否則沒有精神,留意市場走勢時只有眼光光。」
 
Joanna﹕對人歡笑
保險從業員Joanna,近來睡了之後常醒,開始意識到問題嚴重,必須解決。看過很多談減壓的書,知道做運動及某些食物可減壓,但工作坊把箇中道理以科學角度講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又可以與朋友分享。就算心情如何不好,也會張開口笑,用來「欺騙」腦袋,很有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