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幾乎決定孩子的一切
文/趙自強
幸福,是時下最流行的話題。每個人終日忙忙碌碌,為的都是要尋覓幸福的青鳥。其實,幸福是一種心靈層次的感受與感動。小朋友會因為超人拯救好人而開心,大人會因為愛上另一個人而喜悅,這都說明了幸福不假外求,要先有感受幸福的能力,才會有充滿幸福的人生。
小時候,早上能夠吃到媽媽做的蒸蛋,裡面還能有一點點的肉末,就覺得很幸福;暑假到外公、外婆家抓蝴蝶、灌蟋蟀,就是夢寐以求的好事。而現代的孩子動輒要求最新的玩具、最炫的行頭、出國參加夏令營等,似乎只有最豐美的物質享受,才會覺得幸福、過癮。再也無法體會到全家一起郊遊、看電視、跟兄弟姐妹玩耍這種單純的樂趣。
這些年來,我參與了許多兒童電視節目和舞台劇的演出,並出版故事書,為孩子的童年塑造快樂的氣氛與幸福的感覺,也成了小朋友眼中的孩子王。因此,常有父母問我,如何讓孩子永保快樂的心情?以前,我總會回答他們:「『時間』是最重要的。父母一定要多陪孩子。陪孩子讀故事書、陪孩子面對課業壓力、陪孩子接觸藝術、陪孩子成長……」
現代社會裡,有些父母會大聲疾呼競爭力的重要性:「擁有競爭力就可以有幸福。讓孩子去學音樂、上快速記憶班、舞蹈班……他們擁有比別人更多的能力,自然就可以占有優勢,獲得幸福。」然而,更多的技術訓練,真的會使孩子們更快樂嗎?行程排得像總統一樣滿檔,就能有競爭力嗎?
你也許會問:「看你的兒童節目、聽你的廣播、進劇場看你們的表演,就能感覺到幸福嗎?」當然未必。我曾在劇場中看到一些父母把孩子送來看戲,自己為了省錢坐在外面看報,等孩子看完表演出來,不發一語地帶小孩回家。我也主持過許多兒童活動,孩子們站在台上拿著畫筆發愁,帶他們來參加比賽的父母卻得意洋洋。其實,父母若沒有花心思陪伴孩子,孩子又怎能感受到幸福?
我想,小孩幸福與否的關鍵在於父母。大部分的孩子最崇拜的偶像是父母,而父母也幾乎決定孩子的一切,決定小孩吃什麼、穿什麼、看什麼、聽什麼。父母不快樂,孩子怎麼會快樂?父母沒有幸福感,孩子又怎麼會有幸福感?
日前,我和幾位朋友聚餐,談到親子幸福的話題時,發現除了愛與陪伴是決定孩子是否有幸福感的因素之外,教育問題、文化認同問題、安全問題等社會因素,也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能快樂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教育問題說起,現在小朋友的作文與造句能力日漸低落。有小朋友提到南部的阿公阿嬤居然說「我很懷念他們,過年要去祭拜他們」。把「拜年」講成「祭拜」,令人哭笑不得。也有小朋友在作文裡這樣寫:「偶是泥的好朋友」、「就醬,拜。」這樣令我們捧腹大笑的對話,卻是小朋友在網路上天天使用的語言。
談到升學考試,這些小白鼠的爸媽對孩子的未來幾乎束手無策,而文化認同的問題則更是複雜。小朋友學中文、學英語、學母語、學羅馬拼音、學ㄅㄆㄇㄈ……有人擔心孩子被外傭帶大,語言邏輯錯亂,也有人擔心孩子夾在這麼多種文化中,如何能有「根」的感覺?另外,日趨惡化的治安問題更令父母憂心。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我們要給孩子的,應該是歡笑、陽光和希望。這些紛紜的社會亂象,不該來污染孩子純真的世界。讓我們一起來深思這個問題,還孩子一個幸福人生的權利。
我認為,只要父母仍對世界存有希望,孩子自然也會得到這樣的信心;父母捫心自問,你感覺幸福嗎?擁有這個家庭,是覺得負擔很重、疲累不堪?還是有個努力的目標?跟孩子相處是感覺煩躁不耐,還是最快樂的時光?如果連父母都沒有辦法擁有幸福的感覺,又如何將幸福傳遞給孩子?我相信幸福、快樂,需要全家人一起去尋找,父母能夠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多陪陪他們,自己也能對未來存有希望,孩子們就能擁有幸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