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6, 2005

我是誰?

我是誰?- -踏上尋求自我之路

文/黃素菲(大學講師)

蘇格拉底說:「我沒有過人之處,只是比別人更認識自己。」他是人類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可見認識自己是件極為重要,又極為不容易的事。

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類會尋找意義,會問「為什麼?」尤其是進入青年早期階段之後,自我意識覺醒,常常會思考「我是誰?」「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為什麼要活著?」「我的未來將會如何?」等等問題,這只是開始面對自己,接下來大多數的人會想探索生命的意義,追尋存在的價值,直到確定人生航行的方向和出發的動力,最後找到可以停泊的港灣。

人生目標的四大類型

有些人在十幾歲就立定志向,有些人到大學畢業,甚至就業若干年後仍覺得茫然。簡單來說,人生目標可分為四個類型:

第一類是「自主定向型」,他對自己未來的目標已有定案,能建立既定明確的發展目標。

第二類是「他主定向型」,他也有自己的方向與目標,但這個目標不是他自己建立的,而是父母、長輩幫他做的決定,或是由社會價值所認定的方向而決定。

第三類是「尋求方向型」,就是他現在還不清楚、不確定未來發展方向,但他很努力去探索、了解,並積極地在確定目標。

第四類是「迷失方向型」,就是他處在茫然不知,或徬徨未定的情況,而且對於自己將來何去何從感到迷惘,但又因循苟且不思前路。

阻礙自我發展的原因

其中第一類型的人最少,後三種類型的人最多,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確定自己未來方向的人呢?他們在自我發展方面發生了什麼問題?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缺乏自我察覺的能力,也就是對自己的需要、情緒或興趣不夠敏感。第二個原因則為有自覺力,但缺乏面對自己的勇氣。他知道自己想說什麼或想做什麼,但不敢表現出來。第三個原因是他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了,把別人認為的「好」當做自己發展的指標,以致扭曲了自我真實的面貌。第四個也是最常見的原因是,個人拘泥在舊習慣和固定模式中,不願意改變,以致無法隨著成長及環境的變化而適時地調整自我。

探索自我的層面有哪些?

如果我們能自我察覺,也勇於面對自己,又不迎合別人、忠於自己,並且時時自我更新,那還需要注意自我的哪些層面呢?首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由於你對自己的一切信念和態度所構成,這些信念和態度,決定了你之所以為你,它們也同時決定: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你在做什麼?以及你能變成什麼?根據Rice說法,自我概念的內涵包括:真實我、主觀我、客觀我、社會我和本我、自我、超我等數種。

「真實我」即個體本身的實際狀況,「主觀我」為個體所認為的自己,「客觀我」為別人眼中的自己,以及個體認為別人所要自己成為的「社會我」。可見自我概念除了自己的認知、了解之外,別人及外來的看法也是形成自我概念的重要來源。

其次是自我的結構,Freud認為人格有三個我: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是「慾望我」,遵循享樂原則,屬生理或生物的低層次的我,其功能是為了生存,行為表現多屬於原始性的衝動,如吃、住、睡等;「超我」是「道德我」,遵循道德原則,依照良心及社會規範的標準,屬於精神的高層次仲裁者;而自我是「主宰我」,或稱「現實我」,遵循現實原則,了解環境中的條件與限制,並因應現實,在個體內在需要衝動和環境規範、道德準則之間取得平衡,並有效的調適現實生活。

因此,「主宰我」即自我的功能要先健全,才能調節「慾望我」和「道德我」的衝突,並發展成健康的自我。

懷疑是自我認同初步

者是自我的認同,個體的自我認同從出生即開始,只是早期的認同是採用別人的價值、信念及行為,漸漸到青少年階段,會對兒童期深信不疑的來自別人的價值觀產生懷疑,如果有人一直沒有產生這種懷疑,繼續活在別人信念中,反而會使自我認同發生極大的危機。

因此,這段時間他會開始思考自己是什麼個性的人?人生的目標為何?怎樣過一生才有價值?而對我而言什麼是重要的?我認為什麼是重要,什麼是不重要的?這時個體開始經驗到自己是一個獨特的人,而發展出一套獨特的信念,有了穩固的自我意象,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自我認同」已經確立了。

自我肯定帶來良性循環

在自我認同的建立過程中,我們常可發現,擁有正向自我概念的人,在待人處世上比較成功,而他們又從這種成功經驗中,提昇對自我肯定的看法,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而缺乏自信的人,卻好像處處在找證據證明別人正在私下竊笑他,這種現象稱為自我實踐的預言(self-fullfilling prophecy),意思是說事情往往照著一個人的期望發展下來了。假如我們的行為能增強自我與他人對自己的假定,即是良性的循環,反之就成了負面的循環,所以相信自己會成功的人,往往比較可能成功。

心理學家Meichenbaum 認為,一個人若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就必須改變自己的內言(inner talk)。因為一個人跟自己說話的方式,形成了生活劇本的內在對話,它將引導這個人的生活方式,因此,改變我跟自己說話的方式,就會改變我的生活全貌。而自我應驗與自我內言卻是可以全部由個體自己決定,外人完全無法掣肘,就此而言,我是誰?我會成為誰?絕大多數的比重,還是操之在己。

因此,要如何重建自我,尋得自我實現之路,不妨用赫塞「流浪者之歌」當中的一段話作為本篇的結束:

大多數的人就像落葉一樣,在空中隨風飄飛盪漾,最後落到地上。一少部份的人像天空的星星,在一定的途徑上走,任何風都吹不到他們。在他們的心中,有自己的引導者和方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