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力量
文/布裡奇斯(澳大利亞)
每天黃昏的時候,我都會帶著小提琴去尤莉金斯湖畔的公園散步,然後在夕陽中拉一曲《聖母頌》,或者在迷濛的暮靄裡奏響《麥綺斯冥想曲》,我喜歡在那悠揚婉轉的旋律中編織自己美麗的夢想。小提琴讓我忘掉世俗的煩惱,把我帶入一種田園詩般純淨恬淡的生活中去。
那天中午,我駕車回到離尤莉金斯湖不遠的花園別墅。剛剛進客廳門,我就聽見樓上的臥室裡有輕微的響聲,那種響聲我太熟悉了,是那把阿馬提小提琴發出的聲音。
“有小偷!”我一個箭步衝上樓,果然不出我所料,一個大約12歲的少年正在那裡撫摸我的小提琴。那個少年頭髮蓬亂,臉龐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鼓鼓囊囊,裡面好像塞了某些東西。
我一眼瞥見自己放在床頭的一雙新皮鞋失蹤了,看來他是個小偷無疑。我用結實的身軀堵住了少年逃跑的路,這時,我看見他的眼裡充滿了惶恐和絕望。就在剎那間我突然想起了記憶中那塊青色的墓碑,我憤怒的表情頓時被微笑所代替,我問道:「你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魯本嗎?我是他的管家,前兩天我聽拉姆斯敦先生說他有一個住在鄉下的外甥要來,一定你了,你和他長得真像啊!」
聽見我的話,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接腔說:「我舅舅出門了嗎?我想我還是先出去轉轉,待會兒再來看他吧。」我點點頭,然後問那位正準備將小提琴放下的少年:「你很喜歡拉小提琴嗎?」
「是的,但我很窮,買不起。」少年回答。
「那我將這把小提琴送給你吧。」我語氣平緩地說。
少年似乎不相信小提琴是一位管家的,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但還是拿起了小提琴。臨出客廳時,他突然看見牆上掛著一張我在悉尼大劇院演出的巨幅彩照,於是渾身不由自主地顫慄了一下,然後頭也不回地跑遠了。
我確信那位少年已明白是怎麼回事,因為沒有哪位主人會用管家的照片來裝飾客廳。
那天黃昏,我破例沒有去尤莉金斯湖畔的公園散步,妻子下班回來後發現了的我這一反常現象,忍不住問道:「你心愛的小提琴壞了嗎?」
「哦,沒有,我把它送人了。」
「送人?怎麼可能!你把它當成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親愛的,你說的沒錯。但如果它能夠拯救一個迷途的靈魂,我情願這樣做。」
看見妻子並不明白我說的話,我就將當天中午的遭遇告訴了她,然後問道:「你願意再聽我講述一個故事嗎?」妻子迷惑不解地點了點頭。
「當我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我整天和一幫壞小子混在一起。有天下午,我從一棵大樹上翻身爬進一幢公寓的某戶人家,因為我親眼看見這戶人家的主人駕車出去了,這對我來說,正是偷盜的好時機。然而,當我潛入臥室時,我突然發現有一個和我年紀相當的女孩半躺在床上,我一下子怔在那裡。
那位女孩看見我,起先非常驚恐,但她很快就鎮定下來,她微笑著問我:你是找五樓的麥克勞德先生嗎?我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只好機械地點頭。這是四樓,你走錯了。
女孩的笑容甜甜的。我正要趁機溜出門,那位女孩又說:你能陪我坐一會兒嗎? 我病了,每天躺在床上非常寂寞,我很想有個人跟我聊聊天。我鬼使神差地坐了下來。那天下午,我和那位女孩聊得非常開心。
最後,在我準備告辭時,她給我拉了一首小提琴曲《希芭女王的舞蹈》。看見我非常喜歡聽,她又索性將那把阿馬提小提琴送給了我。就在我懷著複雜的心情走出公寓、無意中回頭看時,我發現那幢公寓樓竟然只有四層,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居住在五樓的麥克勞德先生!也就是說,那位女孩其實早知道我是一個小偷,她之所以善待我,是因為想體面地維護我的自尊!
後來我再去找那位女孩,她的父親卻悲傷地告訴我,患骨癌的她已經病逝了。我在墓園裡見到了她青色的石碑,上面鐫刻著一首小詩,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把愛奉獻給這個世界,所以我快樂!」
三年後,在墨爾本市高中生的一次音樂競技中,我應邀擔任決賽評委。最後,一名叫梅裡特的小提琴選手憑借雄厚的實力奪得了第一名!評判時,我一直覺得梅裡特似曾相識,但又想不起在哪裡見過。
頒獎大會結束後,梅裡特拿著一隻小提琴匣子跑到我的面前,臉色緋紅地問:「布裡奇斯先生,您還認識我嗎?」
我搖搖頭。「您曾經送過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著,直到有了今天!」
梅裡特熱淚盈眶地說:「那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把我當成垃圾,我也以為我徹底完蛋了,但是您讓我在貧窮和苦難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變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無愧地將這把小提琴還給您了…。」
梅裡特含淚打開琴匣,我一眼瞥見自已的那把阿馬提小提琴正靜靜地躺在裡面。梅裡特走上前緊緊地摟住了我,三年前的那一幕頓時重現在我的眼前,原來他就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魯本」!
我的眼睛濕潤了,仿佛又聽見那位女孩淒美的小提琴曲,但她永遠都不會意識到,她的純真和善良曾經是怎樣震顫了兩位迷途少年的心弦,讓他們重樹生命的信念!
(The owner of this blog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for any errors, or inaccuracies of its content) (有緣千里來相逢,本網站文章並無意涉及個人,歡迎對號入座)
Wednesday, August 31, 2005
快樂的秘訣
快樂的秘訣--心理學家教你八招
想快樂一點嗎?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桑雅‧柳柏莫斯基在幾經研究之後,提出八點具體可行的做法:
一、心存感激:
拿一本「感恩簿」,將三至五件你目前心存感激的事項記下來。這些可以是俗事(養的牡丹花盛開了),可以是驚喜之事(小孩開始學走路了)。每周記錄一次(例如,固定星期日晚間),保持鮮活,內容愈常更換愈好。
二、時時行善:
可分隨機的(排隊時,讓趕時間的人排前面),有系統的(每周日固定拿晚餐給鄰居那位老人)。對朋友或陌生人仁慈一點,會產生積極效果,讓自己感覺很慷慨、很有能力,也會贏得別人笑容、讚許及仁慈回饋。這些都會讓人感覺快樂。
三、品嚐樂趣:
多注意那些能讓人短暫快樂及驚喜之事,例如草莓的甜味、陽光的和煦。心理學家建議,不妨將快樂時光如照相一般「印存腦海中」,在痛苦時翻出來回味。
四、感謝貴人:
如果有人在你人生走到十字路時,提攜或指導過你,要趕快向他答謝。越詳盡越好,最好是親自答謝。
五、學習諒解:
如果有人傷害你、誤會你,就寫封信給他表示原諒,也讓自己怒氣怨恨得以發洩。無法諒解他人會讓自己積怨、心懷報復,諒解則會讓你大步往前。
六、珍惜親友:
對生活滿意與否,其實與錢財、頭銜、甚至健康關係不大。最大因素是人際關係的和諧。多花點時間及精力在朋友親人身上。
七、照顧身體:
充足睡眠、運動、伸展四肢、笑口常開都可短時間內改善心情。常做這些動作會提升生活滿意度。
八、因應難關:
人生不免有難。宗教信仰可助你度過。不過一些平凡無奇信條也可。例如「事情總會過去。這次也一樣!」、「任何打不死我的事,會讓我變得更堅強。」關鍵就在,你必須相信這些信條。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想快樂一點嗎?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桑雅‧柳柏莫斯基在幾經研究之後,提出八點具體可行的做法:
一、心存感激:
拿一本「感恩簿」,將三至五件你目前心存感激的事項記下來。這些可以是俗事(養的牡丹花盛開了),可以是驚喜之事(小孩開始學走路了)。每周記錄一次(例如,固定星期日晚間),保持鮮活,內容愈常更換愈好。
二、時時行善:
可分隨機的(排隊時,讓趕時間的人排前面),有系統的(每周日固定拿晚餐給鄰居那位老人)。對朋友或陌生人仁慈一點,會產生積極效果,讓自己感覺很慷慨、很有能力,也會贏得別人笑容、讚許及仁慈回饋。這些都會讓人感覺快樂。
三、品嚐樂趣:
多注意那些能讓人短暫快樂及驚喜之事,例如草莓的甜味、陽光的和煦。心理學家建議,不妨將快樂時光如照相一般「印存腦海中」,在痛苦時翻出來回味。
四、感謝貴人:
如果有人在你人生走到十字路時,提攜或指導過你,要趕快向他答謝。越詳盡越好,最好是親自答謝。
五、學習諒解:
如果有人傷害你、誤會你,就寫封信給他表示原諒,也讓自己怒氣怨恨得以發洩。無法諒解他人會讓自己積怨、心懷報復,諒解則會讓你大步往前。
六、珍惜親友:
對生活滿意與否,其實與錢財、頭銜、甚至健康關係不大。最大因素是人際關係的和諧。多花點時間及精力在朋友親人身上。
七、照顧身體:
充足睡眠、運動、伸展四肢、笑口常開都可短時間內改善心情。常做這些動作會提升生活滿意度。
八、因應難關:
人生不免有難。宗教信仰可助你度過。不過一些平凡無奇信條也可。例如「事情總會過去。這次也一樣!」、「任何打不死我的事,會讓我變得更堅強。」關鍵就在,你必須相信這些信條。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
世事洞明皆學問
文/何南輝
某大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應徵者雲集,其中不乏高學歷、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最後,老闆將親自面試最後的六名應徵者。
可是當面試開始時,主考官卻發現考場上多出了一個人,就問道:「是不是參加面試的人在這裡嗎?」
坐在最後面的一個男子站起來說:「先生,我在第一輪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面試。」
所有的人都笑了,就連站在門口為客人倒茶水的老頭也忍不住大笑。
主考官不以為然的問:「你連考試第一關都過不了,又有什麼必要參加這次面試呢?」
這個男子說:「因為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財富,我本人就是一大財富。」
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認為該男子不是頭腦有毛病,就是太狂妄自大了。
該男子繼續說:「我雖然學歷不算太高,也沒擔任過重要職務,可是我卻有著十年的工作經驗,曾在十二家公司任過職……」。
主考官插話:「雖然你的學歷和職稱都不高,但是工作十年倒是不錯。不過你換了十二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
男子說:「先生,我沒有主動要換工作,是那十二家公司先後倒閉了。」
大家又是一陣大笑。會場裡的一位考生說:「你真是一個道地的失敗者!」
男子笑了笑:「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這些失敗累積成我自己的財富。」
這時,倒茶老頭走上前,給主考官添茶水。
男子繼續說:「我很瞭解那十二家公司,我與同事努力想挽救,雖然沒有成功,但我知道錯誤與失敗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是別人所學不到的。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
男子停頓了一會兒,又接著說:「我知道,成功的經驗大部分相似,容易模仿,而失敗的原因卻各有各的不同。用十年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經歷錯誤與失敗,所學的東西反而更多、更深刻。我認為,別人的成功經歷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而恰恰是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我們不可多得的財富!」
該男子說完,做出轉身出門的樣子,又突然回過頭對主考官說:「這十年經歷的十二家公司,培養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舉個小例子吧--今天真正的主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伯……」。
在場所有的人都感到驚訝,目光轉向老頭。
老頭在驚訝之際,很快恢復了平靜,笑了笑:「很好!你被錄取了,因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這一切的?你怎麼知道我是這家公司的最大董事?」
啟示:
相信誰也不願意從事十二家公司,而公司都相繼倒閉。更多的時候,我們埋怨我們自己倒楣,卻沒有換個角度想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從這個故事,我們也能得出一個結論:錯誤和失敗並不是100%的,錯誤和失敗多了,只要懂得去總結整理,就是一筆財富,因為可以讓我們學會去避免同樣的錯誤與失敗。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明白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名男子能從倒茶老頭的神情、氣質、舉止等看出他是這家公司的幕後大老闆,說明他是一個觀察力很強的人。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樣的洞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成的,這需要長期的累積,需要在每一個細節的觀察中不斷的訓練和提升。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文/何南輝
某大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應徵者雲集,其中不乏高學歷、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最後,老闆將親自面試最後的六名應徵者。
可是當面試開始時,主考官卻發現考場上多出了一個人,就問道:「是不是參加面試的人在這裡嗎?」
坐在最後面的一個男子站起來說:「先生,我在第一輪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面試。」
所有的人都笑了,就連站在門口為客人倒茶水的老頭也忍不住大笑。
主考官不以為然的問:「你連考試第一關都過不了,又有什麼必要參加這次面試呢?」
這個男子說:「因為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財富,我本人就是一大財富。」
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認為該男子不是頭腦有毛病,就是太狂妄自大了。
該男子繼續說:「我雖然學歷不算太高,也沒擔任過重要職務,可是我卻有著十年的工作經驗,曾在十二家公司任過職……」。
主考官插話:「雖然你的學歷和職稱都不高,但是工作十年倒是不錯。不過你換了十二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
男子說:「先生,我沒有主動要換工作,是那十二家公司先後倒閉了。」
大家又是一陣大笑。會場裡的一位考生說:「你真是一個道地的失敗者!」
男子笑了笑:「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這些失敗累積成我自己的財富。」
這時,倒茶老頭走上前,給主考官添茶水。
男子繼續說:「我很瞭解那十二家公司,我與同事努力想挽救,雖然沒有成功,但我知道錯誤與失敗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是別人所學不到的。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
男子停頓了一會兒,又接著說:「我知道,成功的經驗大部分相似,容易模仿,而失敗的原因卻各有各的不同。用十年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經歷錯誤與失敗,所學的東西反而更多、更深刻。我認為,別人的成功經歷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而恰恰是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我們不可多得的財富!」
該男子說完,做出轉身出門的樣子,又突然回過頭對主考官說:「這十年經歷的十二家公司,培養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舉個小例子吧--今天真正的主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伯……」。
在場所有的人都感到驚訝,目光轉向老頭。
老頭在驚訝之際,很快恢復了平靜,笑了笑:「很好!你被錄取了,因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這一切的?你怎麼知道我是這家公司的最大董事?」
啟示:
相信誰也不願意從事十二家公司,而公司都相繼倒閉。更多的時候,我們埋怨我們自己倒楣,卻沒有換個角度想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從這個故事,我們也能得出一個結論:錯誤和失敗並不是100%的,錯誤和失敗多了,只要懂得去總結整理,就是一筆財富,因為可以讓我們學會去避免同樣的錯誤與失敗。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明白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名男子能從倒茶老頭的神情、氣質、舉止等看出他是這家公司的幕後大老闆,說明他是一個觀察力很強的人。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樣的洞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成的,這需要長期的累積,需要在每一個細節的觀察中不斷的訓練和提升。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Tuesday, August 30, 2005
想做的事就去做
想做的事就去做
文/大前研一
「沒有人每天釣魚、打高爾夫球。每天做這些事其實很痛苦。打高爾夫球、釣魚和旅行之所以快樂,是因為這些事情並非日常之事。」
很多人都有一大堆計劃留到退休後去做,但到了那時候,現在想來快樂的事,屆時已不快樂了。想做就馬上去做,儘管不景氣,這仍是大前研一的諍言。
我說「人生不妨繞路走」,讀者或許不知道什麼是繞路。我就試著從我接觸過的多位經營者的(痛苦)小巧引出我的看法吧!
過去30年間,我至少和1千位經營者共事過。正確的數字我沒算過,但是1年30個人,30年下來應該有這個數目吧。我所謂的經營者,都是社長(總經理)、會長(董事長)等事業成功的企業人士,也都是孜孜矻矻忙著賺錢的人。
這些日本企業領袖多半愛談退休後的生活。有人說想每天打高爾夫球悠悠哉哉的日子,有人想回到面臨瀨戶內海的美麗故鄉天天釣魚,有人想和老妻帶著珍愛的相機環遊世界,有人只希望含飴弄孫、忘掉工作,還有人夢想參加非營利組織(NPO)到東南亞當技術指導,有人甚至想在郊外蓋間房子晴耕雨讀,或是長住澳洲。
他們年老後的夢想五花八門,可謂百人百樣,但只有一點我非常確定: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完成夢想。為什麼呢?
首先,他們熬不到圓滿退休,最近半途失意退職、悄悄過日子的案例尤其多。其中多半是公司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狀況,恰巧位在高層的他們,只好引咎辭職。
另一個原因是位居高層的時間太久、積勞過度而猝逝。同樣地,歷任會長、董事會顧問、顧問、最高顧問、監察人等職位,一過了80歲,便被送進老人院的情形也很多。他們在60歲上下時侃侃而談退休後的希望和夢想,但是一過了70歲,卻突然開始想做「終身經營者」,怎麼也不肯退休。
那些能幸運退休的情況又如何呢?好像也有問題。沒有人每天釣魚、打高爾夫球。每天做這些事其實很痛苦。打高爾夫球、釣魚和旅行之所以快樂,是因為這些事情並非日常之事。
每天打高爾夫球得找到球伴,每天和同一個對手打也無趣,況且往往很快就累了。人上了年紀,打球的分數增減也很有限。只有當場地和對手都不同時,才會覺得有趣。每天要做到這樣,似乎很難。我在美國佛羅里達常看到退休老人打高爾夫球,他們幾乎都是為健康而打、為防止老人痴呆而打,讓人感覺不到退休前所期待的「樂趣」。
釣魚這廂更慘。釣到的魚得有人高興吃掉。老夫妻沒那份食慾;老伴每天表現出最大限度的歡喜,其實都是裝出來的。釣魚必須有人樂享成果。如果還是社長任內,因為是偶一為之,擅長逢迎的職員會起鬨作樂,爭相討魚。孫子也會討好說:「爺爺好厲害哦!」如果住在市區,分送鄰居也皆大歡喜。
但是在瀨戶內海的窮村釣魚,和漁夫沒有什麼不同。在只有老人的村子裡每天釣魚,一點也不快樂。本來還有這種夢想的經營者,現在都已打消念頭。童年時釣魚是很快樂,當社長時偶爾去釣魚也很快樂。可是真正退休後天天釣魚,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那位想環遊世界拍攝照片的人還是繼續旅行,只是不再拍照了。他當副社長時去過南美洲的伊瓜蘇瀑布,拍了一些幻燈片回來,當時是很稀奇,他以「副社長的南美報告」為題,宴請屬下,同時展示攝影成果。席間讚語不絕:「照相技術真是一流啊!」「哇!我也想去一次看看。」真個是賓主盡歡。
他退休後又去尼羅河上游,拍回一些珍貴的照片,但是這回屬下就捧場了。不是推說有事在忙,就是告罪下周有預算會議或要出差,理由各式各樣,總之就是沒人來看。就連孫子若不利誘也不肯來。結果落得只有和看過實景的老妻一起整理相簿的下場。
從此他出門時不再帶沉重的手動照相機,換成用過即丟的即可拍相機了。
看來,即使完全實現年老後的夢想,也沒有當初所想的那般快樂。
我的結論只有一句,這輩子都不要說:「我以後要怎樣怎樣……」。
我的建議是,如果有「以後」想做的事,現在,沒錯,就請現在去做!想做的時候正當其時,沒有延後的理由。現在覺得快樂的事,上了年紀以後,不一定覺得快樂。
更積極地說,現在就做覺得快樂的事,才能學會年老也覺得快樂的方法,退休後就能成為真正的玩家,快樂地生活。這是我的結論,也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從前面那些人學到的,就是不能重複他們的失敗。
文/大前研一
「沒有人每天釣魚、打高爾夫球。每天做這些事其實很痛苦。打高爾夫球、釣魚和旅行之所以快樂,是因為這些事情並非日常之事。」
很多人都有一大堆計劃留到退休後去做,但到了那時候,現在想來快樂的事,屆時已不快樂了。想做就馬上去做,儘管不景氣,這仍是大前研一的諍言。
我說「人生不妨繞路走」,讀者或許不知道什麼是繞路。我就試著從我接觸過的多位經營者的(痛苦)小巧引出我的看法吧!
過去30年間,我至少和1千位經營者共事過。正確的數字我沒算過,但是1年30個人,30年下來應該有這個數目吧。我所謂的經營者,都是社長(總經理)、會長(董事長)等事業成功的企業人士,也都是孜孜矻矻忙著賺錢的人。
這些日本企業領袖多半愛談退休後的生活。有人說想每天打高爾夫球悠悠哉哉的日子,有人想回到面臨瀨戶內海的美麗故鄉天天釣魚,有人想和老妻帶著珍愛的相機環遊世界,有人只希望含飴弄孫、忘掉工作,還有人夢想參加非營利組織(NPO)到東南亞當技術指導,有人甚至想在郊外蓋間房子晴耕雨讀,或是長住澳洲。
他們年老後的夢想五花八門,可謂百人百樣,但只有一點我非常確定: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完成夢想。為什麼呢?
首先,他們熬不到圓滿退休,最近半途失意退職、悄悄過日子的案例尤其多。其中多半是公司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狀況,恰巧位在高層的他們,只好引咎辭職。
另一個原因是位居高層的時間太久、積勞過度而猝逝。同樣地,歷任會長、董事會顧問、顧問、最高顧問、監察人等職位,一過了80歲,便被送進老人院的情形也很多。他們在60歲上下時侃侃而談退休後的希望和夢想,但是一過了70歲,卻突然開始想做「終身經營者」,怎麼也不肯退休。
那些能幸運退休的情況又如何呢?好像也有問題。沒有人每天釣魚、打高爾夫球。每天做這些事其實很痛苦。打高爾夫球、釣魚和旅行之所以快樂,是因為這些事情並非日常之事。
每天打高爾夫球得找到球伴,每天和同一個對手打也無趣,況且往往很快就累了。人上了年紀,打球的分數增減也很有限。只有當場地和對手都不同時,才會覺得有趣。每天要做到這樣,似乎很難。我在美國佛羅里達常看到退休老人打高爾夫球,他們幾乎都是為健康而打、為防止老人痴呆而打,讓人感覺不到退休前所期待的「樂趣」。
釣魚這廂更慘。釣到的魚得有人高興吃掉。老夫妻沒那份食慾;老伴每天表現出最大限度的歡喜,其實都是裝出來的。釣魚必須有人樂享成果。如果還是社長任內,因為是偶一為之,擅長逢迎的職員會起鬨作樂,爭相討魚。孫子也會討好說:「爺爺好厲害哦!」如果住在市區,分送鄰居也皆大歡喜。
但是在瀨戶內海的窮村釣魚,和漁夫沒有什麼不同。在只有老人的村子裡每天釣魚,一點也不快樂。本來還有這種夢想的經營者,現在都已打消念頭。童年時釣魚是很快樂,當社長時偶爾去釣魚也很快樂。可是真正退休後天天釣魚,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那位想環遊世界拍攝照片的人還是繼續旅行,只是不再拍照了。他當副社長時去過南美洲的伊瓜蘇瀑布,拍了一些幻燈片回來,當時是很稀奇,他以「副社長的南美報告」為題,宴請屬下,同時展示攝影成果。席間讚語不絕:「照相技術真是一流啊!」「哇!我也想去一次看看。」真個是賓主盡歡。
他退休後又去尼羅河上游,拍回一些珍貴的照片,但是這回屬下就捧場了。不是推說有事在忙,就是告罪下周有預算會議或要出差,理由各式各樣,總之就是沒人來看。就連孫子若不利誘也不肯來。結果落得只有和看過實景的老妻一起整理相簿的下場。
從此他出門時不再帶沉重的手動照相機,換成用過即丟的即可拍相機了。
看來,即使完全實現年老後的夢想,也沒有當初所想的那般快樂。
我的結論只有一句,這輩子都不要說:「我以後要怎樣怎樣……」。
我的建議是,如果有「以後」想做的事,現在,沒錯,就請現在去做!想做的時候正當其時,沒有延後的理由。現在覺得快樂的事,上了年紀以後,不一定覺得快樂。
更積極地說,現在就做覺得快樂的事,才能學會年老也覺得快樂的方法,退休後就能成為真正的玩家,快樂地生活。這是我的結論,也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從前面那些人學到的,就是不能重複他們的失敗。
Monday, August 29, 2005
滄海桑田
自然的盛衰反應人生
文/曾言
台北市四獸山下靠松山方向,有個地名叫永春陂,陂的字義是類池塘、水潭,是早年先民生活飲水、耕作灌溉的重要水源。但該地現在高樓矮屋錯落,大街小巷交叉,人聲鼎沸,車水馬龍,根本無法和一片水汪汪聯想在一起,不禁令人要問「水老話安在?」
根據地方誌記載,永春陂因清朝福建永春地區民眾前來屯墾而得名,永春陂地處虎豹獅象四獸山間,山巒疊翠,波光粼粼,山腰處還有一幢幽雅的別墅,風景宜人。光緒年間巡撫劉銘傳在公暇之餘,常到永春陂泛舟,讓山光水色洗滌身心。後來山腰別墅遭水淹沒。永春陂也在民國初年因淤泥囤積而乾涸,成了人們記憶中的歷史名詞。
永春陂的改變印證滄海桑田絕非憑空捏造,也非只是騷人墨客有感而發。事實告訴我們,大自然並非一成不變,有榮有枯,有盛有衰,進退由不得個人。風水輪流轉有其因緣,也有不得已的宿命,演進過程中自我努力也許可主宰變化,但有太多不確定讓人不得不「聽天由命」。
眼見高樓起,眼見高樓倒,雖然讓人興起無常之歎,有唏噓,有無奈。佛家的說法,無常才是常態,如果宇宙一成不變,那便是一團死寂,窮人無法翻身,災難無法遠離,沒有希望,沒有期盼,那人生還有什麼遠景?
許多人常堅持己見,不接受別人的看法,不接納別人的意見,把利害得失看得太重,怕變化,懼無常。「我執」的結果是冥頑不悟,拘束了自己,也束縛別人,綁手綁腳,難以伸展。想一想,滄海都能變桑田,世間還有什麼好堅持?想透了,隨緣隨喜,優游自在。
文/曾言
台北市四獸山下靠松山方向,有個地名叫永春陂,陂的字義是類池塘、水潭,是早年先民生活飲水、耕作灌溉的重要水源。但該地現在高樓矮屋錯落,大街小巷交叉,人聲鼎沸,車水馬龍,根本無法和一片水汪汪聯想在一起,不禁令人要問「水老話安在?」
根據地方誌記載,永春陂因清朝福建永春地區民眾前來屯墾而得名,永春陂地處虎豹獅象四獸山間,山巒疊翠,波光粼粼,山腰處還有一幢幽雅的別墅,風景宜人。光緒年間巡撫劉銘傳在公暇之餘,常到永春陂泛舟,讓山光水色洗滌身心。後來山腰別墅遭水淹沒。永春陂也在民國初年因淤泥囤積而乾涸,成了人們記憶中的歷史名詞。
永春陂的改變印證滄海桑田絕非憑空捏造,也非只是騷人墨客有感而發。事實告訴我們,大自然並非一成不變,有榮有枯,有盛有衰,進退由不得個人。風水輪流轉有其因緣,也有不得已的宿命,演進過程中自我努力也許可主宰變化,但有太多不確定讓人不得不「聽天由命」。
眼見高樓起,眼見高樓倒,雖然讓人興起無常之歎,有唏噓,有無奈。佛家的說法,無常才是常態,如果宇宙一成不變,那便是一團死寂,窮人無法翻身,災難無法遠離,沒有希望,沒有期盼,那人生還有什麼遠景?
許多人常堅持己見,不接受別人的看法,不接納別人的意見,把利害得失看得太重,怕變化,懼無常。「我執」的結果是冥頑不悟,拘束了自己,也束縛別人,綁手綁腳,難以伸展。想一想,滄海都能變桑田,世間還有什麼好堅持?想透了,隨緣隨喜,優游自在。
五個故事,五種智慧
情况不同
一隻小猪、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裡。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聲嚎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嚎叫,便説:「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
小猪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别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了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
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壳呢?」
媽媽:「因媽媽我們的身體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壳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没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却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壳呢?」
媽媽:「因為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壳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壳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
鯊魚與魚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只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强化玻璃隔開。
最初,鯊魚每天不斷衝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耐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裡,所以鯊魚也没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嚐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衝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
後來,鯊魚不再衝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着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但這一切只不過是假像罷了。
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却没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游着,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鯊魚它是海裡最懦弱的魚。
可是失戀過的人都知道為什麼,它怕痛。
--------------------------------------------------
神蹟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傳說有一個特别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蹟,可以醫治各種疾病。
有一天,一個拄着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着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教我没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
釣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没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给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
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
小孩說:「這簍魚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
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没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有太多人認為自己已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
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板,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一隻小猪、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裡。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聲嚎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嚎叫,便説:「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
小猪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别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了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
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壳呢?」
媽媽:「因媽媽我們的身體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壳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没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却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壳呢?」
媽媽:「因為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壳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壳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
鯊魚與魚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只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强化玻璃隔開。
最初,鯊魚每天不斷衝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耐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裡,所以鯊魚也没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嚐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衝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
後來,鯊魚不再衝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着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但這一切只不過是假像罷了。
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却没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游着,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鯊魚它是海裡最懦弱的魚。
可是失戀過的人都知道為什麼,它怕痛。
--------------------------------------------------
神蹟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傳說有一個特别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蹟,可以醫治各種疾病。
有一天,一個拄着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着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教我没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
釣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没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给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
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
小孩說:「這簍魚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
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没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有太多人認為自己已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
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板,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Friday, August 26, 2005
兩百歲老人的故事
有一則佛典故事──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說法時,忽 然外面傳來一陣吵雜聲,佛陀就對阿難說:「你出去看看外面的聲音 是怎麼回事?」
阿難走到外面時,看到一位駝背、拄著枴杖的老人, 一直要求守門人讓他進去見佛陀一面。
守門人告訴他:「佛陀現在正在講經,你老人家耳朵重聽,佛陀 講經你聽不懂;而且你走路又不方便,進去會引起騷動的。」
老人說 :「我的年紀這麼大了,今天若見不到佛陀,以後可能就再也沒有機 會了。請你好心讓我進去見佛陀一面,好嗎?」但是,守門人仍然不 肯讓老人進去。
阿難聽了,便進去告訴佛陀這件事,佛陀慈悲地說:「趕快扶那 位老人家進來。」於是,阿難很恭敬地扶老人來到佛陀的座前。
老人 見到佛陀時很高興,淚流滿面地一直向佛陀叩拜。佛陀問:「老人家 ,你今年幾歲了?」老人用顫抖的手比了兩指,說:「兩百歲了。」
佛陀說:「你年紀這麼大了,找我有什麼事情呢?」老人說:「 佛陀,我到底造了什麼業,為什麼讓我活這麼久?從小到現在,我一 直過著貧苦且受盡折磨的生活。我真想解脫,但是生死事大,我不能 自己改變命運。為什麼我的人生會這麼貧窮、坎坷呢?」
佛陀告訴他:「一切都是因緣。你過去生原本是一位富有的人, 但卻視財如命──有窮人來向你乞討時,你總是吝於布施。所以,你 這一生雖然長壽,生活卻受盡各種折磨。」
老人聽了,很慚愧地說:「原來我過去生很慳貪,這一生才會如 此貧窮、坎坷!我想請求佛陀收我為弟子,讓我盡此生好好懺悔、修 行,來生能在年少時就能聽聞佛法。」
佛陀說:「修行當然不分老少 ,年輕人能修行,老人也能修行;從現在開始,你要發願捨去慳貪、 培養喜捨之心,盡量廣結善緣。」
老人說:「佛陀,我一定依教奉行 。」於是,佛陀就讓那位兩百歲的老人出家,收他為弟子。
看了這則故事,想想:一個人活得長壽,日子是不是很好過呢? 不盡然!一切煩惱,皆因貪瞋癡而起。例如社會上所發生的搶劫、綁 架等事件,歹徒為的什麼呢?大都是因為「貪」。
其實,人的生活一 餐一、兩碗飯就夠了;身體只需幾尺布就能不受寒凍;三尺寬六尺長 的床就能睡得很安穩。所以,只要肯認真努力,每個人都可以生活得 很好,為什麼要去搶、去偷呢?
我常說:「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如果一生從沒做過後悔的 事,就是最幸福的人;反之,如果心念沒有照顧好,貪瞋心一起而做 錯事,後悔就來不及了。
【心得感想】我一直很喜歡證嚴法師說故事。人活著,是否越長壽越好呢?其實姻緣隨法,無須強求。只要能夠知足善解,那麼一生的長短並非重點。
阿難走到外面時,看到一位駝背、拄著枴杖的老人, 一直要求守門人讓他進去見佛陀一面。
守門人告訴他:「佛陀現在正在講經,你老人家耳朵重聽,佛陀 講經你聽不懂;而且你走路又不方便,進去會引起騷動的。」
老人說 :「我的年紀這麼大了,今天若見不到佛陀,以後可能就再也沒有機 會了。請你好心讓我進去見佛陀一面,好嗎?」但是,守門人仍然不 肯讓老人進去。
阿難聽了,便進去告訴佛陀這件事,佛陀慈悲地說:「趕快扶那 位老人家進來。」於是,阿難很恭敬地扶老人來到佛陀的座前。
老人 見到佛陀時很高興,淚流滿面地一直向佛陀叩拜。佛陀問:「老人家 ,你今年幾歲了?」老人用顫抖的手比了兩指,說:「兩百歲了。」
佛陀說:「你年紀這麼大了,找我有什麼事情呢?」老人說:「 佛陀,我到底造了什麼業,為什麼讓我活這麼久?從小到現在,我一 直過著貧苦且受盡折磨的生活。我真想解脫,但是生死事大,我不能 自己改變命運。為什麼我的人生會這麼貧窮、坎坷呢?」
佛陀告訴他:「一切都是因緣。你過去生原本是一位富有的人, 但卻視財如命──有窮人來向你乞討時,你總是吝於布施。所以,你 這一生雖然長壽,生活卻受盡各種折磨。」
老人聽了,很慚愧地說:「原來我過去生很慳貪,這一生才會如 此貧窮、坎坷!我想請求佛陀收我為弟子,讓我盡此生好好懺悔、修 行,來生能在年少時就能聽聞佛法。」
佛陀說:「修行當然不分老少 ,年輕人能修行,老人也能修行;從現在開始,你要發願捨去慳貪、 培養喜捨之心,盡量廣結善緣。」
老人說:「佛陀,我一定依教奉行 。」於是,佛陀就讓那位兩百歲的老人出家,收他為弟子。
看了這則故事,想想:一個人活得長壽,日子是不是很好過呢? 不盡然!一切煩惱,皆因貪瞋癡而起。例如社會上所發生的搶劫、綁 架等事件,歹徒為的什麼呢?大都是因為「貪」。
其實,人的生活一 餐一、兩碗飯就夠了;身體只需幾尺布就能不受寒凍;三尺寬六尺長 的床就能睡得很安穩。所以,只要肯認真努力,每個人都可以生活得 很好,為什麼要去搶、去偷呢?
我常說:「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如果一生從沒做過後悔的 事,就是最幸福的人;反之,如果心念沒有照顧好,貪瞋心一起而做 錯事,後悔就來不及了。
【心得感想】我一直很喜歡證嚴法師說故事。人活著,是否越長壽越好呢?其實姻緣隨法,無須強求。只要能夠知足善解,那麼一生的長短並非重點。
Thursday, August 25, 2005
祝福
微笑是一種語言,表達你對人的友善。
擁抱是一種語言,表示你對人的情意。
觸摸是一種語言,表明你對人的關懷。
稱讚是一種語言,表白你對人的欣賞。
感謝是一種語言,表達你對人的感恩。
肯定是一種語言,表示你對人的信心。
聆聽是一種語言,表現你對人的支持。
鼓勵是一種語言,表達你對人的期望。
饒恕是一種語言,表示你對人的接納。
擁抱是一種語言,表示你對人的情意。
觸摸是一種語言,表明你對人的關懷。
稱讚是一種語言,表白你對人的欣賞。
感謝是一種語言,表達你對人的感恩。
肯定是一種語言,表示你對人的信心。
聆聽是一種語言,表現你對人的支持。
鼓勵是一種語言,表達你對人的期望。
饒恕是一種語言,表示你對人的接納。
Blessed Parents
Blessed are parents who make their peace with mud and spilled milk, for of such is the kingdom of childhood.
學會和泥巴,倒翻的牛奶和平共存的父母有福了,因為兒童的世界本來就是如此。
Blessed are parents who can say no without anger, for comforting to the child is the security of a firm decision.
能夠做到不生氣地說不的父母有福了,因為堅定的回答是孩子的安全感。
Blessed are fathers and mothers who have learned to laugh, for it is the music of the child's world.
學會笑的父母有福了,因為笑聲是兒童世界裏的音樂。
Blessed are parents who refuse to compare their children with others, for each is precious.
拒絕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的父母有福了,因為每個孩童都是寶貴的。
Blessed are parents who accept the awkwardness of their growing children, letting each grow at his own speed.
接受孩子成長中的尷尬的父母有福了,因為每個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步調成長。
學會和泥巴,倒翻的牛奶和平共存的父母有福了,因為兒童的世界本來就是如此。
Blessed are parents who can say no without anger, for comforting to the child is the security of a firm decision.
能夠做到不生氣地說不的父母有福了,因為堅定的回答是孩子的安全感。
Blessed are fathers and mothers who have learned to laugh, for it is the music of the child's world.
學會笑的父母有福了,因為笑聲是兒童世界裏的音樂。
Blessed are parents who refuse to compare their children with others, for each is precious.
拒絕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的父母有福了,因為每個孩童都是寶貴的。
Blessed are parents who accept the awkwardness of their growing children, letting each grow at his own speed.
接受孩子成長中的尷尬的父母有福了,因為每個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步調成長。
Wednesday, August 24, 2005
登上舞台
登上舞台,人人是主角
文:游乾桂(作家、心理諮商師)
知名作家沙登說:「寶石縱使落在泥土中,仍舊璀璨無比!而塵埃即使飛上青天,也不可能成為美麗的彩霞。」
森鷗外則說:「與其成為藉著太陽而大放光芒的月亮,不如做一隻能自己綻放閃光的螢火蟲。」
登上舞台,人人都是主角
我懂兩位名人的想法,凡事靠自己,你是不是寶石,由自己決定;每個人的人生舞台,自己都身兼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與道具師等等,每個人都有機會把角色詮釋得光彩奪目,也可能像個跑龍套的傢伙活得默默無聞,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從舞台退出,因為所有人都是唯一。
誰是主角?
在這一片廣大的舞台中,只要樂於演活自己的人,都有資格叫主角!
主角不必主觀的界定,例如非得像愛因斯坦、達文西、貝多芬、達爾文,或者牛頓等等不可,那種規格化的概模會使孩子活得很苦。
我喜歡談「退而求其次」的理論,多數孩子的父母喜歡或希望孩子得第一,但是你如何看待「萬一」,萬一孩子不是第一時,他有沒有退路,可不可以第二?無法功成名就時,你承不承認他還是你的乖寶貝?
孰優孰劣,一時難有定論
傑出的孩子,很不馴,平凡的孩子,很溫柔,你喜歡那一型?一種小孩,功成名就便離你遠行,另一種小孩,一生平淡,但事你至孝,你又喜歡那一種?
科學家與作家,誰優?
天文學家與畫家,誰好?
太空專家與陶藝師父,誰棒?
都很優秀,表示他們全是主角,科學的主角是科學家,但他們可能是作家裡的配角,反之亦是如此;梵谷是傑出的畫家,但卻是拙劣的天文學家,或者根本不是天文學家。
每個人都有其優秀的才華,這種才華我叫它「活路」。
堅定執著,成功演出自己
怎樣演活自己?
有人把成就與成績相提並論,稱這種人前途光明,事實上心理學家的研究早已証明,成績只配當做參考指標,可信度只有百分之十,價值不大;智商,也就是聰明才華,也不太可靠,沒有人相信IQ一百四十的人,一定比IQ一百一十的人容易圓夢,那麼什麼才是關鍵?
執著是條件之一;波比說:「執著的人擁有未來!」執著可不是頑固不敏,它是一種堅持到底的特質,像愛迪生,想找出一種讓世界大放光明的鎢絲,共做了三萬一千次以上的實驗,當助理紛紛辭職時,他仍獨立完成這項夢想;執著也可以解釋成不放棄希望,也許你現在的表現並不佳,但誰又能料到未來如何。
相信自己,沒理由被看扁
我的高中同學來訪,開口便說:「你並非以前班上成績較出色的,但現在很傑出。」是啊,人是會蛻變的,誰說我永遠是那個高中說話口吃,上台發抖,下台沈默的醜小鴨;大學被喊著「尷尬」的害羞人。
在我們相信「我行」之前,父母應先送他「你行」。
信心是條件之二;老期待別人肯定的人,只會失望,不太有希望;靠人不如靠自己,我覺得自己是最沒有理由看扁自己;自信比他信有用多了,別人可以不了解你的孩子,但你必須了解他們,甚或肯定他們。
假以時日,興趣磨成專長
尺庵禪師說:「前方有障礙,跳過便是了。」
這得仰仗能耐,能力多半來自「興趣」的發揚;它是演活自己的第三要素,找著孩子的興趣,讓他有機會用心學習,假以時日便成了可以養活自己的「專長」,這才是生活的保障;缺乏一技之長的人,空有學位也很難混得光彩,反倒有些光怪。
把興趣美化成專長,需要「時間」;太多學問得靠時間加以修飾,沒有它的沈澱、反芻、醞釀,絕不可能鑽閃鏡明;幼稚園的孩子喜歡說:「父母說」;小學生會說:「老師說」;高中時常問:「誰說的」;再長一點,就會習慣說:「我說的」。
心理學家說,我們的腦袋只負責兩件事,一是記憶,二是遺忘;當記憶多於遺忘時,人便成長;只要每天都進步,天天不浪費,未來勢必是專家。
志向遠大,別忘鍛鍊體力
我很想提醒父母,體力很重要;並不因為我已老到沒什麼體力才有感而發,舉凡世界的成功者,都有一項好習慣:天天運動;王永慶如此,比爾蓋茲也如此,不運動不健康是鑽石定律,沒有健康即使才華洋溢,富可敵國也沒啥用;四十歲事業成功,四十一歲人便掛了,我寧可不要。
人最好活得如航空母艦,很有續航力;不必太像戰鬥機,弄得體無完膚,你苦別人也苦。
只有讀書永不運動的人,人生路上注定會跌一跤。
成功路上,樂觀面對將來
最末別忘了與孩子一起培養樂觀的特質;實驗得知,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更容易成功,這彷彿說出,快樂是成功的保証這類的信條;生活中別忘找一點樂子,比方說學得更幽默一些,凡事一體兩面,老用悲慘看世界,不如改用希望待人生。
太多想法,很想與你分享,寸筆難書,就用這篇文章,當做我們為孩子共同編織的生命禮物。
文:游乾桂(作家、心理諮商師)
知名作家沙登說:「寶石縱使落在泥土中,仍舊璀璨無比!而塵埃即使飛上青天,也不可能成為美麗的彩霞。」
森鷗外則說:「與其成為藉著太陽而大放光芒的月亮,不如做一隻能自己綻放閃光的螢火蟲。」
登上舞台,人人都是主角
我懂兩位名人的想法,凡事靠自己,你是不是寶石,由自己決定;每個人的人生舞台,自己都身兼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與道具師等等,每個人都有機會把角色詮釋得光彩奪目,也可能像個跑龍套的傢伙活得默默無聞,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從舞台退出,因為所有人都是唯一。
誰是主角?
在這一片廣大的舞台中,只要樂於演活自己的人,都有資格叫主角!
主角不必主觀的界定,例如非得像愛因斯坦、達文西、貝多芬、達爾文,或者牛頓等等不可,那種規格化的概模會使孩子活得很苦。
我喜歡談「退而求其次」的理論,多數孩子的父母喜歡或希望孩子得第一,但是你如何看待「萬一」,萬一孩子不是第一時,他有沒有退路,可不可以第二?無法功成名就時,你承不承認他還是你的乖寶貝?
孰優孰劣,一時難有定論
傑出的孩子,很不馴,平凡的孩子,很溫柔,你喜歡那一型?一種小孩,功成名就便離你遠行,另一種小孩,一生平淡,但事你至孝,你又喜歡那一種?
科學家與作家,誰優?
天文學家與畫家,誰好?
太空專家與陶藝師父,誰棒?
都很優秀,表示他們全是主角,科學的主角是科學家,但他們可能是作家裡的配角,反之亦是如此;梵谷是傑出的畫家,但卻是拙劣的天文學家,或者根本不是天文學家。
每個人都有其優秀的才華,這種才華我叫它「活路」。
堅定執著,成功演出自己
怎樣演活自己?
有人把成就與成績相提並論,稱這種人前途光明,事實上心理學家的研究早已証明,成績只配當做參考指標,可信度只有百分之十,價值不大;智商,也就是聰明才華,也不太可靠,沒有人相信IQ一百四十的人,一定比IQ一百一十的人容易圓夢,那麼什麼才是關鍵?
執著是條件之一;波比說:「執著的人擁有未來!」執著可不是頑固不敏,它是一種堅持到底的特質,像愛迪生,想找出一種讓世界大放光明的鎢絲,共做了三萬一千次以上的實驗,當助理紛紛辭職時,他仍獨立完成這項夢想;執著也可以解釋成不放棄希望,也許你現在的表現並不佳,但誰又能料到未來如何。
相信自己,沒理由被看扁
我的高中同學來訪,開口便說:「你並非以前班上成績較出色的,但現在很傑出。」是啊,人是會蛻變的,誰說我永遠是那個高中說話口吃,上台發抖,下台沈默的醜小鴨;大學被喊著「尷尬」的害羞人。
在我們相信「我行」之前,父母應先送他「你行」。
信心是條件之二;老期待別人肯定的人,只會失望,不太有希望;靠人不如靠自己,我覺得自己是最沒有理由看扁自己;自信比他信有用多了,別人可以不了解你的孩子,但你必須了解他們,甚或肯定他們。
假以時日,興趣磨成專長
尺庵禪師說:「前方有障礙,跳過便是了。」
這得仰仗能耐,能力多半來自「興趣」的發揚;它是演活自己的第三要素,找著孩子的興趣,讓他有機會用心學習,假以時日便成了可以養活自己的「專長」,這才是生活的保障;缺乏一技之長的人,空有學位也很難混得光彩,反倒有些光怪。
把興趣美化成專長,需要「時間」;太多學問得靠時間加以修飾,沒有它的沈澱、反芻、醞釀,絕不可能鑽閃鏡明;幼稚園的孩子喜歡說:「父母說」;小學生會說:「老師說」;高中時常問:「誰說的」;再長一點,就會習慣說:「我說的」。
心理學家說,我們的腦袋只負責兩件事,一是記憶,二是遺忘;當記憶多於遺忘時,人便成長;只要每天都進步,天天不浪費,未來勢必是專家。
志向遠大,別忘鍛鍊體力
我很想提醒父母,體力很重要;並不因為我已老到沒什麼體力才有感而發,舉凡世界的成功者,都有一項好習慣:天天運動;王永慶如此,比爾蓋茲也如此,不運動不健康是鑽石定律,沒有健康即使才華洋溢,富可敵國也沒啥用;四十歲事業成功,四十一歲人便掛了,我寧可不要。
人最好活得如航空母艦,很有續航力;不必太像戰鬥機,弄得體無完膚,你苦別人也苦。
只有讀書永不運動的人,人生路上注定會跌一跤。
成功路上,樂觀面對將來
最末別忘了與孩子一起培養樂觀的特質;實驗得知,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更容易成功,這彷彿說出,快樂是成功的保証這類的信條;生活中別忘找一點樂子,比方說學得更幽默一些,凡事一體兩面,老用悲慘看世界,不如改用希望待人生。
太多想法,很想與你分享,寸筆難書,就用這篇文章,當做我們為孩子共同編織的生命禮物。
跨越激流
跨越激流‧活出光彩
文/陳美儒
在「走了」一個數理資優班學弟的第二天國文作文課,我出了幾個題目:「我愛青春好時光」、「我的生死觀」、「重新看自己」、「在生命的激流轉彎處」,讓每個孩子自由選擇。
不過在提筆屬文之前,我要求他們先分組討論議題,然後各組再推一人代表抒發心得,大家既可思維分享也能相互腦力激盪。
●對生死的另一種思維
一向活潑愛笑、愛鬧,愛透了籃球又不捨得排球的阿鵬,站起來說了:「……我不明白學弟為什麼書唸這麼好,拿了第一名卻不想活?那像我──是呀,也是第一,不過是倒數第一,我才真該去死是不是?可是我喜歡打球!死了就沒得球打。我喜歡跟同學『打屁』、開玩笑,很快樂,所以我不想死!就像老師說的,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就可能創造各種奇蹟,才有機會反敗為勝。」看著平常喜歡嬉笑的阿鵬說得一臉莊嚴的模樣,全班同學也就立即顯得慘澹肅穆起來。
沒想到結尾ending時,阿鵬不改一貫嬉怒笑罵的本色,竟然又補了一句:「學弟呀,你真傻!你知道嗎?你這樣走了,說不定第二名的會暗暗高興噢~」話還沒說完,同學哄一聲的齊聲大罵:「──賤啊你──」吵呀,大聲小聲七嘴八舌鬧鬨鬨中,卻也一掃方才教室內瀰漫的低沈哀傷之氣。
●青少年傷戚來得疾去得快
傷戚,來得疾,去得也快,這正是少年驛動心情的本質;每個年輕的個體就像個青澀的變化球,曲線高低、速度緩急常讓人捉摸不定。
一場考試不如意、一次戀愛失敗了,在許多歷經歲月風霜,嘗盡人生酸甜苦的成年人眼裡,也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噴嚏」而已,可是對年少的人兒而言,其嚴重的感受可能就不止於一個重感冒了。甚至,不小心的話,還會引爆性命攸關的急性肺炎呢。
身為父母師長的如果要走入青少年的世界,首先一定要放下身段,持以同理心多聽、多看、少批判,才有可能真正聽到他們心底的回音。
●多了解孩子的抗壓性
「當你遇到心情不好、挫折時,通常你會怎麼應對?」這是我在建立學生的生活輔導資料中「必備」的提問。
透過孩子的回答,多少可以探得他們危機處理的能力與抗壓力的強弱。
「心煩時,看漫畫!」;「打電玩!」、「打球!」、「找要好同學哈啦!」;「到浴室沖澡、大聲唱歌!」;「彈吉他!」、「找人滑直排輪去!」……,培養一、兩種興趣,心情欠佳、情緒低落時去做自己有興趣、喜歡的事,自然的就可以從中獲得快樂,同時很快的會發現:世界上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生活的樂趣也絕不是來自分數的高低而已。
●珍惜生命需要再教育
教育部將今年訂為「生命教育年」,希望由每個校園推廣到社會各個層面,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
什麼是生命教育?生命為何需要再教育?
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不經思考的生活是極危險的。」,終日處在壓力量表中,經常被憤怒、嫉妒、沮喪圍困的心靈,是難以清明、從容、智慧的。
生命不止是身高、年齡、體重的增長,生命最可貴的意義是它的過程;對生命有深刻的體會,才能同理他人的悲喜。
生命應是具有彈性的,可以開懷慶功也能承受打擊;生命應是可以芳香多色彩的,無懼風雨阻撓、學習享受人生是必要的;縱使無奈的「行到水窮處」,也要能夠「坐看雲起時」。
生活中多摻些幽默,多攝取新知,視野增廣,胸襟氣度自是豁然開朗;結交三、兩知己,擁有一、二種生活情趣,將有助於跨越生命轉彎處的激流。
文/陳美儒
在「走了」一個數理資優班學弟的第二天國文作文課,我出了幾個題目:「我愛青春好時光」、「我的生死觀」、「重新看自己」、「在生命的激流轉彎處」,讓每個孩子自由選擇。
不過在提筆屬文之前,我要求他們先分組討論議題,然後各組再推一人代表抒發心得,大家既可思維分享也能相互腦力激盪。
●對生死的另一種思維
一向活潑愛笑、愛鬧,愛透了籃球又不捨得排球的阿鵬,站起來說了:「……我不明白學弟為什麼書唸這麼好,拿了第一名卻不想活?那像我──是呀,也是第一,不過是倒數第一,我才真該去死是不是?可是我喜歡打球!死了就沒得球打。我喜歡跟同學『打屁』、開玩笑,很快樂,所以我不想死!就像老師說的,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就可能創造各種奇蹟,才有機會反敗為勝。」看著平常喜歡嬉笑的阿鵬說得一臉莊嚴的模樣,全班同學也就立即顯得慘澹肅穆起來。
沒想到結尾ending時,阿鵬不改一貫嬉怒笑罵的本色,竟然又補了一句:「學弟呀,你真傻!你知道嗎?你這樣走了,說不定第二名的會暗暗高興噢~」話還沒說完,同學哄一聲的齊聲大罵:「──賤啊你──」吵呀,大聲小聲七嘴八舌鬧鬨鬨中,卻也一掃方才教室內瀰漫的低沈哀傷之氣。
●青少年傷戚來得疾去得快
傷戚,來得疾,去得也快,這正是少年驛動心情的本質;每個年輕的個體就像個青澀的變化球,曲線高低、速度緩急常讓人捉摸不定。
一場考試不如意、一次戀愛失敗了,在許多歷經歲月風霜,嘗盡人生酸甜苦的成年人眼裡,也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噴嚏」而已,可是對年少的人兒而言,其嚴重的感受可能就不止於一個重感冒了。甚至,不小心的話,還會引爆性命攸關的急性肺炎呢。
身為父母師長的如果要走入青少年的世界,首先一定要放下身段,持以同理心多聽、多看、少批判,才有可能真正聽到他們心底的回音。
●多了解孩子的抗壓性
「當你遇到心情不好、挫折時,通常你會怎麼應對?」這是我在建立學生的生活輔導資料中「必備」的提問。
透過孩子的回答,多少可以探得他們危機處理的能力與抗壓力的強弱。
「心煩時,看漫畫!」;「打電玩!」、「打球!」、「找要好同學哈啦!」;「到浴室沖澡、大聲唱歌!」;「彈吉他!」、「找人滑直排輪去!」……,培養一、兩種興趣,心情欠佳、情緒低落時去做自己有興趣、喜歡的事,自然的就可以從中獲得快樂,同時很快的會發現:世界上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生活的樂趣也絕不是來自分數的高低而已。
●珍惜生命需要再教育
教育部將今年訂為「生命教育年」,希望由每個校園推廣到社會各個層面,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
什麼是生命教育?生命為何需要再教育?
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不經思考的生活是極危險的。」,終日處在壓力量表中,經常被憤怒、嫉妒、沮喪圍困的心靈,是難以清明、從容、智慧的。
生命不止是身高、年齡、體重的增長,生命最可貴的意義是它的過程;對生命有深刻的體會,才能同理他人的悲喜。
生命應是具有彈性的,可以開懷慶功也能承受打擊;生命應是可以芳香多色彩的,無懼風雨阻撓、學習享受人生是必要的;縱使無奈的「行到水窮處」,也要能夠「坐看雲起時」。
生活中多摻些幽默,多攝取新知,視野增廣,胸襟氣度自是豁然開朗;結交三、兩知己,擁有一、二種生活情趣,將有助於跨越生命轉彎處的激流。
Tuesday, August 23, 2005
用什麼來裝滿心靈?
一位深具智慧的父親,為了要考驗三個兒子的聰明才智,苦心設計,想出了一道考題。
父親交給三個兒子每人一百塊錢,要他們用這一百塊錢,去買他們所能想到的任何東西,再將買回來的東西,設法裝滿一個佔地超過一百坪的巨大倉庫。
大兒子想了許久,決定將那一百塊錢全部去買最便宜的稻草。結果,稻草運回來之後,連倉庫的一半都裝不滿。
二兒子稍微聰明一些,他將那一百塊錢買了衛生紙,再把衛生紙的包裝拆開來,將一張張的衛生紙揉得鬆鬆散散的,希望能裝滿倉庫。但即使他再怎麼努力揉散那些衛生紙,仍裝不滿整座巨大倉庫的三分之二。
小兒子看著兩個哥哥的舉動,等他們試過失敗之後,小兒子輕鬆地走進倉庫,將所有的窗戶牢牢關上,請父親也走進倉庫中。
小兒子把倉庫的大門關好,整個倉庫霎時變得伸手不見五指,黑暗無比。這時,小兒子從口袋中拿出他花了一塊錢買來的火柴,點燃也是用一塊錢買的小蠟燭。
頓時,漆黑的倉庫中充滿了蠟燭所發出的光芒,雖然微弱,卻是溫暖無比。 緊閉的心靈,即使用盡心機、竭力奔波,找來再多的繁瑣東西,也無法將它裝滿。
在廿一世紀到來的今天,人們忙著用物質生活來令自己生活滿足,卻不知過度地追求物慾,正是造成自己挫折的主因。
心靈的充實與溫暖,有待你自己打開心門,將那支小小的蠟燭放進去。多看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好書,多體貼一點家人關懷的溫馨,多為旁人用心地設想;這些都可以讓心靈更加開闊,也能夠減低挫折與逆境的滋生。
父親交給三個兒子每人一百塊錢,要他們用這一百塊錢,去買他們所能想到的任何東西,再將買回來的東西,設法裝滿一個佔地超過一百坪的巨大倉庫。
大兒子想了許久,決定將那一百塊錢全部去買最便宜的稻草。結果,稻草運回來之後,連倉庫的一半都裝不滿。
二兒子稍微聰明一些,他將那一百塊錢買了衛生紙,再把衛生紙的包裝拆開來,將一張張的衛生紙揉得鬆鬆散散的,希望能裝滿倉庫。但即使他再怎麼努力揉散那些衛生紙,仍裝不滿整座巨大倉庫的三分之二。
小兒子看著兩個哥哥的舉動,等他們試過失敗之後,小兒子輕鬆地走進倉庫,將所有的窗戶牢牢關上,請父親也走進倉庫中。
小兒子把倉庫的大門關好,整個倉庫霎時變得伸手不見五指,黑暗無比。這時,小兒子從口袋中拿出他花了一塊錢買來的火柴,點燃也是用一塊錢買的小蠟燭。
頓時,漆黑的倉庫中充滿了蠟燭所發出的光芒,雖然微弱,卻是溫暖無比。 緊閉的心靈,即使用盡心機、竭力奔波,找來再多的繁瑣東西,也無法將它裝滿。
在廿一世紀到來的今天,人們忙著用物質生活來令自己生活滿足,卻不知過度地追求物慾,正是造成自己挫折的主因。
心靈的充實與溫暖,有待你自己打開心門,將那支小小的蠟燭放進去。多看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好書,多體貼一點家人關懷的溫馨,多為旁人用心地設想;這些都可以讓心靈更加開闊,也能夠減低挫折與逆境的滋生。
Monday, August 22, 2005
種樹的老人
種樹的老人「不要努力去做一個成功的人,寧可努力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愛因斯坦
文/魏悌香牧師
在某處荒蕪的山腳下,一群正在玩耍的孩童看見一位行動遲緩的老人,背上背著一袋沈重的樹種,手中握著一把小鏟子。
老人用鏟子吃力地將樹種埋入地裏。大家好奇地注視老人的動作,這時老人對小孩說:「我在這附近已經種了一萬粒種子了,但其中可能只有百分之一會發芽成長。雖然機會不大,我仍希望在我晚年可以做點有用的事。」
二十年之後,小孩都長大成人,又回到這個山腳下。這裏的景象讓他們大吃一驚。因為老人當年的付出,使得這一片不毛之地成為樹木參天的森林,一大片的綠色林木,令人賞心悅目。
默想:你現在默默地付出,或許不能一下子看到成果,然而當樹籽埋入土中,總有發芽滋長的一天。為後代子孫多種下善種,有一天會成為一片茂盛的樹林。
--愛因斯坦
文/魏悌香牧師
在某處荒蕪的山腳下,一群正在玩耍的孩童看見一位行動遲緩的老人,背上背著一袋沈重的樹種,手中握著一把小鏟子。
老人用鏟子吃力地將樹種埋入地裏。大家好奇地注視老人的動作,這時老人對小孩說:「我在這附近已經種了一萬粒種子了,但其中可能只有百分之一會發芽成長。雖然機會不大,我仍希望在我晚年可以做點有用的事。」
二十年之後,小孩都長大成人,又回到這個山腳下。這裏的景象讓他們大吃一驚。因為老人當年的付出,使得這一片不毛之地成為樹木參天的森林,一大片的綠色林木,令人賞心悅目。
默想:你現在默默地付出,或許不能一下子看到成果,然而當樹籽埋入土中,總有發芽滋長的一天。為後代子孫多種下善種,有一天會成為一片茂盛的樹林。
教孩子懂得人性關懷
「哇.又停電了,好熱!」午後的太陽透過玻璃窗,正好西曬進教室,有同學在台下嘀咕,還抓起一片衣襟當扇子般的搧著肚皮。
「熱?你們有沒有想到,在南投、在東勢、在石岡、在豐原,有多少受難的人沒水沒電.甚至房子倒了,人壓死了,屍體就堆放在路邊.因為殯儀館已經裝不下,連屍袋也沒有。你們知道嗎?」
有許多話,一定要跟這群因為會讀書、擅長考試而被師長、父母捧為「天之驕子」的孩子說清楚。一個人如果讀再多的書、拿再高的學位,卻不懂人性的關懷,不知行善度人,那每年我教出再多台大醫科、台大電機的學生,也只是枉然。
「第一次校內模擬考近了,用功是應該。可是眼看那麼多同胞正承受著生離死別.我們可以沒有感覺嗎?松山賓館的倒塌大樓裡,就有一個高一的小學弟沒有呼吸了.他跟你穿著相同的制服,可是現在呢?」不少孩子默默的垂著頭,擤鼻涕的聲音開始響起。
「這些報紙發下去傳閱,然後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報導念出來給大家聽。」我把特地蒐集的日、晚報交給同學。
「滿十七歲就可以捐血!考完模考,我要去捐血,同學自願要捐的,我們可以一起去,但最好先徵詢父母的同意。」
「老師,我們高三了,模考完,我們就集合!」
看著那一雙雙真誠熾熱的眼神,我的眼眶又熱起來了。
摘自聯合報88.9.29日
「熱?你們有沒有想到,在南投、在東勢、在石岡、在豐原,有多少受難的人沒水沒電.甚至房子倒了,人壓死了,屍體就堆放在路邊.因為殯儀館已經裝不下,連屍袋也沒有。你們知道嗎?」
有許多話,一定要跟這群因為會讀書、擅長考試而被師長、父母捧為「天之驕子」的孩子說清楚。一個人如果讀再多的書、拿再高的學位,卻不懂人性的關懷,不知行善度人,那每年我教出再多台大醫科、台大電機的學生,也只是枉然。
「第一次校內模擬考近了,用功是應該。可是眼看那麼多同胞正承受著生離死別.我們可以沒有感覺嗎?松山賓館的倒塌大樓裡,就有一個高一的小學弟沒有呼吸了.他跟你穿著相同的制服,可是現在呢?」不少孩子默默的垂著頭,擤鼻涕的聲音開始響起。
「這些報紙發下去傳閱,然後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報導念出來給大家聽。」我把特地蒐集的日、晚報交給同學。
「滿十七歲就可以捐血!考完模考,我要去捐血,同學自願要捐的,我們可以一起去,但最好先徵詢父母的同意。」
「老師,我們高三了,模考完,我們就集合!」
看著那一雙雙真誠熾熱的眼神,我的眼眶又熱起來了。
摘自聯合報88.9.29日
Friday, August 19, 2005
在生活中定心
在生活中定心
文/黃翠吟
最近,和一群朋友去了西藏。臨行前我告訴自己,我何其有幸,可以遠離工作、塵囂,放下一切,去到佛教聖地參訪古寺,這段期間,定要好好觀照身心,好好活在當下,感受當地的靈山秀水及風土人情,則這趟旅程,會更有實質的意義。因為有此覺知,旅程中的確看到了自己不知的習氣。
由平地驟然飛到三千五百多公尺的拉薩市,領隊特別叮嚀,高原地區空氣稀薄,所以在此說話要溫柔,動作要緩慢,要學習做個淑女。他剛講完,上樓梯時,馬上嚐到了厲害,爬了五、六個階梯,就上氣不接下氣,停下來,氣平了,我再繼續往上走,但想到時間寶貴,要趕緊趕路,這樣一個念頭升起,心臟一瞬間噗咚噗咚又急促起來。
在高原上覺察身心變化
身心是一體的,在這兒很清楚的得到印證。平常我們知道,要覺察身心才能改正習氣,可是在平地,身體的變化是很細微的,很難清楚自己的念頭,可是在此,就像身邊有一位如影隨形的老師,不斷叮嚀你,讓你的想法現形,你有焦慮、貪得或嗔怒,人會馬上感到呼吸急促。
旅程中,有一次大家在市集瀏覽閒逛,集合的時間到了,我趕到一個街頭時,愣住了,東南西北要往那邊呢?剛來時,是跟著一群人的,下車地點是在那兒現在沒有一點印象了。這時,我一想,我迷路了,那麼一瞬間,我感到吸不到氣,停下來,仰頭用力吸,氣還是上不來,頓時,滿臉通紅,高原上是涼涼的空氣,我此時竟是汗流浹背,邊走邊喘,心臟像是要跳出胸口一般。
突然,遠遠我看到了一位團友,啊哈!我得救了,這一想,呼吸即刻通暢無阻,全身躁熱褪去,只感沁涼的空氣襲上背脊,通體舒暢。真是神奇,人的五臟六腑完全被想法牽動,而且是同步影響,我們的老祖宗早就說過,生氣傷肝,哀痛傷心,真是所言不虛。
真正體會人與自然合一
西藏高原地廣人稀,出了拉薩,往日喀則路上,除了偶見幾個藏人的聚落外,不見人煙,一路上伴隨的是連綿不絕的崇山峻嶺,及馬路旁一大片一大片沙礫土地或沙質土丘,灌木疏落的長在其中。天地悠悠,巴士獨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司機每隔一段時間,看到有凹凹凸凸的地形,就停車讓大家解決「方便」大事。
在這兒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與自然合為一體。處在廣袤原野,只有高山與你對看,這兒哪裡需要蓋個廁所?團員很有默契的各自分散,隱蔽於灌木叢中或小土丘後面。有幾次,我愈走愈遠,總想尋個最安全的角落。回程時,團員已都上車,我一人遠遠在後,空曠的原野,寂靜的山丘,我聽到自己的喘氣聲及心臟咚咚的跳動聲愈發顯得急促。
經過了幾次心臟的抗議後,我驚覺自己「急切」的毛病。近代醫學已肯定生理的疾病常常並非是單純的生理病變。心理會影響生理的免疫力及各項機能,這幾天在高原上體驗最深,只要有想法,身體就出現反應。
別讓匆忙變成生活常態
旅行,是萬緣放下,最輕鬆的時刻,注意力可以專注的放在自己的身上,當我刻意的注意身心時,就發現其實心急已成為一種習慣,只要有時間壓力,起床是匆忙的、整理行李也是匆忙,購物、上車、說話等等都是,長期對於這樣的情緒,在追求效率、積極的社會中,早已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甚至沒有感覺。
許多重視修持的人,一定要修「定」,心平和安定,才能產生智慧,古云「定、靜、安、慮、得」,一顆急切散亂的心,就是有憂煩、驚懼或有貪欲,心不能平和安祥,如何能以柔軟心待人,如何談身心解脫?
「定」的功夫,不是在非常時期才須告訴自己要冷靜、安定,它是在生活中自然顯露的氣質,如果日常生活的小事,我們都放任自己匆忙,就會形成個性。例如趕著上班、趕著吃飯、煮飯、走路、說話,總想等忙過這些小事,就輕鬆了,可是生活都是小事,結果一顆心整天幾無「定」時。
趕時間時,雖然腳快、手快,但心應是安定的,不受外境紛擾,隨處平和,所謂「坐來忘百慮,眼見一身輕」,是臻於定靜的極致。
平心靜氣感受呼吸安祥
人在平地時,身心互為影響的感受並不明顯,所以被習氣、被外境牽引常無警覺,一直重覆不好的想法及行為,不斷產生痛苦。如果在日常生活上,時時注意觀察身體細微的變化,或是細心的觀察自己的呼吸是長、是短、是急促、是緩慢,藉身體的反應可以即刻覺察自己的念頭,就能自我提醒及修正。
我提醒自己,難得逍遙、心中無事的旅程是大好機會,要注意呼吸平和,來訓練自己的心定。
高原上的藍天特別明亮,也感覺天特別的近,群山聳立四週,迤邐至天際,遼闊的大地,一片寧靜,望向天邊,油然感到人的渺小,在此地,人自然的會謙卑及臣服。我靜靜的呼吸,心深沉安靜,我感受到天地高山湖泊的靈氣此刻正涵養我的身心,對自然,又升起莫名的感動。
凡事用「心」體會
西藏佛寺多是數百年、千年古寺,藏人的文化精神都表現在此,參拜及旅遊的人潮經常摩肩接踵,我想擠到前面聽導遊的解說,但心有所欲,氣就急了,轉而一想,就隨緣吧!體會是用「心」的,不在於聽到多少。
信步走到一尊佛像前,喇嘛告訴我,這尊是八歲時的佛陀,看一眼,即得解脫,我深深凝視,內心一片安祥寧靜,我真的感覺到了八歲釋尊純真的臉上,嘴角正對著我微微笑著呢!
文/黃翠吟
最近,和一群朋友去了西藏。臨行前我告訴自己,我何其有幸,可以遠離工作、塵囂,放下一切,去到佛教聖地參訪古寺,這段期間,定要好好觀照身心,好好活在當下,感受當地的靈山秀水及風土人情,則這趟旅程,會更有實質的意義。因為有此覺知,旅程中的確看到了自己不知的習氣。
由平地驟然飛到三千五百多公尺的拉薩市,領隊特別叮嚀,高原地區空氣稀薄,所以在此說話要溫柔,動作要緩慢,要學習做個淑女。他剛講完,上樓梯時,馬上嚐到了厲害,爬了五、六個階梯,就上氣不接下氣,停下來,氣平了,我再繼續往上走,但想到時間寶貴,要趕緊趕路,這樣一個念頭升起,心臟一瞬間噗咚噗咚又急促起來。
在高原上覺察身心變化
身心是一體的,在這兒很清楚的得到印證。平常我們知道,要覺察身心才能改正習氣,可是在平地,身體的變化是很細微的,很難清楚自己的念頭,可是在此,就像身邊有一位如影隨形的老師,不斷叮嚀你,讓你的想法現形,你有焦慮、貪得或嗔怒,人會馬上感到呼吸急促。
旅程中,有一次大家在市集瀏覽閒逛,集合的時間到了,我趕到一個街頭時,愣住了,東南西北要往那邊呢?剛來時,是跟著一群人的,下車地點是在那兒現在沒有一點印象了。這時,我一想,我迷路了,那麼一瞬間,我感到吸不到氣,停下來,仰頭用力吸,氣還是上不來,頓時,滿臉通紅,高原上是涼涼的空氣,我此時竟是汗流浹背,邊走邊喘,心臟像是要跳出胸口一般。
突然,遠遠我看到了一位團友,啊哈!我得救了,這一想,呼吸即刻通暢無阻,全身躁熱褪去,只感沁涼的空氣襲上背脊,通體舒暢。真是神奇,人的五臟六腑完全被想法牽動,而且是同步影響,我們的老祖宗早就說過,生氣傷肝,哀痛傷心,真是所言不虛。
真正體會人與自然合一
西藏高原地廣人稀,出了拉薩,往日喀則路上,除了偶見幾個藏人的聚落外,不見人煙,一路上伴隨的是連綿不絕的崇山峻嶺,及馬路旁一大片一大片沙礫土地或沙質土丘,灌木疏落的長在其中。天地悠悠,巴士獨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司機每隔一段時間,看到有凹凹凸凸的地形,就停車讓大家解決「方便」大事。
在這兒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與自然合為一體。處在廣袤原野,只有高山與你對看,這兒哪裡需要蓋個廁所?團員很有默契的各自分散,隱蔽於灌木叢中或小土丘後面。有幾次,我愈走愈遠,總想尋個最安全的角落。回程時,團員已都上車,我一人遠遠在後,空曠的原野,寂靜的山丘,我聽到自己的喘氣聲及心臟咚咚的跳動聲愈發顯得急促。
經過了幾次心臟的抗議後,我驚覺自己「急切」的毛病。近代醫學已肯定生理的疾病常常並非是單純的生理病變。心理會影響生理的免疫力及各項機能,這幾天在高原上體驗最深,只要有想法,身體就出現反應。
別讓匆忙變成生活常態
旅行,是萬緣放下,最輕鬆的時刻,注意力可以專注的放在自己的身上,當我刻意的注意身心時,就發現其實心急已成為一種習慣,只要有時間壓力,起床是匆忙的、整理行李也是匆忙,購物、上車、說話等等都是,長期對於這樣的情緒,在追求效率、積極的社會中,早已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甚至沒有感覺。
許多重視修持的人,一定要修「定」,心平和安定,才能產生智慧,古云「定、靜、安、慮、得」,一顆急切散亂的心,就是有憂煩、驚懼或有貪欲,心不能平和安祥,如何能以柔軟心待人,如何談身心解脫?
「定」的功夫,不是在非常時期才須告訴自己要冷靜、安定,它是在生活中自然顯露的氣質,如果日常生活的小事,我們都放任自己匆忙,就會形成個性。例如趕著上班、趕著吃飯、煮飯、走路、說話,總想等忙過這些小事,就輕鬆了,可是生活都是小事,結果一顆心整天幾無「定」時。
趕時間時,雖然腳快、手快,但心應是安定的,不受外境紛擾,隨處平和,所謂「坐來忘百慮,眼見一身輕」,是臻於定靜的極致。
平心靜氣感受呼吸安祥
人在平地時,身心互為影響的感受並不明顯,所以被習氣、被外境牽引常無警覺,一直重覆不好的想法及行為,不斷產生痛苦。如果在日常生活上,時時注意觀察身體細微的變化,或是細心的觀察自己的呼吸是長、是短、是急促、是緩慢,藉身體的反應可以即刻覺察自己的念頭,就能自我提醒及修正。
我提醒自己,難得逍遙、心中無事的旅程是大好機會,要注意呼吸平和,來訓練自己的心定。
高原上的藍天特別明亮,也感覺天特別的近,群山聳立四週,迤邐至天際,遼闊的大地,一片寧靜,望向天邊,油然感到人的渺小,在此地,人自然的會謙卑及臣服。我靜靜的呼吸,心深沉安靜,我感受到天地高山湖泊的靈氣此刻正涵養我的身心,對自然,又升起莫名的感動。
凡事用「心」體會
西藏佛寺多是數百年、千年古寺,藏人的文化精神都表現在此,參拜及旅遊的人潮經常摩肩接踵,我想擠到前面聽導遊的解說,但心有所欲,氣就急了,轉而一想,就隨緣吧!體會是用「心」的,不在於聽到多少。
信步走到一尊佛像前,喇嘛告訴我,這尊是八歲時的佛陀,看一眼,即得解脫,我深深凝視,內心一片安祥寧靜,我真的感覺到了八歲釋尊純真的臉上,嘴角正對著我微微笑著呢!
Thursday, August 18, 2005
情感銀行
情感銀行
希望你的每個銀行都是滿滿的
◎如何在妻子的情感銀行存款
1.早上給她一個熱情的擁抱
2.替她煮杯茶、咖啡
3.主動理床
4.晚上清倒垃圾
5.送小孩上學
6.善待她的父母
7.折疊家人衣服
8.贈送生日禮物
9.供應家庭需要
10.說關愛欣賞的話
◎如何在丈夫的情感銀行存款
1.歡迎他下班回家
2.關心他的工作事業
3.精心準備晚餐
4.滿足他的生理需要
5.給他一份結婚紀念日的驚喜
6.欣賞他的才華、個性
7.在氣氛好時才討論問題
8.讓他看他心愛的球賽
9.把自己打扮得整潔漂亮
10.照顧他的父母
◎如何在情侶的情感銀行存款
1.信任他所說的所做的
2.關心他的一切
3.包容體諒他
4.參與他喜歡的人事物
5.傾聽他想要說的話
6.每天都過得像情人節一樣甜蜜
7.不必把"我愛你"掛在嘴邊,但一定要放在心裡
8.偶而送送貼心小禮物
9.說不如作,但為他做事之前,還是要先說些貼心的話
10.多看他的優點,少計較他的缺點
◎如何在朋友的情感銀行存款
1.傾聽他想要說的話
2.支持他想要做的事
3.當他有難的時候,幫助他
4.當他犯錯的時候,引導他
5.當他難過的時候,陪伴他
6.思念他的時候,就打個電話告訴他
7.三不五時,關心一下他的近況
8.彼此心靈交流
9.當有快樂好康的事,一定有他的份
10.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與他分享
人生錯綜複雜,我們都有可能偶爾失控,傷害了情人、配偶。避免情感銀行戶頭透支的最有效辦法是: 平常多多存款,多說感激欣賞的話,多作體貼關懷的行動。
希望你的每個銀行都是滿滿的
◎如何在妻子的情感銀行存款
1.早上給她一個熱情的擁抱
2.替她煮杯茶、咖啡
3.主動理床
4.晚上清倒垃圾
5.送小孩上學
6.善待她的父母
7.折疊家人衣服
8.贈送生日禮物
9.供應家庭需要
10.說關愛欣賞的話
◎如何在丈夫的情感銀行存款
1.歡迎他下班回家
2.關心他的工作事業
3.精心準備晚餐
4.滿足他的生理需要
5.給他一份結婚紀念日的驚喜
6.欣賞他的才華、個性
7.在氣氛好時才討論問題
8.讓他看他心愛的球賽
9.把自己打扮得整潔漂亮
10.照顧他的父母
◎如何在情侶的情感銀行存款
1.信任他所說的所做的
2.關心他的一切
3.包容體諒他
4.參與他喜歡的人事物
5.傾聽他想要說的話
6.每天都過得像情人節一樣甜蜜
7.不必把"我愛你"掛在嘴邊,但一定要放在心裡
8.偶而送送貼心小禮物
9.說不如作,但為他做事之前,還是要先說些貼心的話
10.多看他的優點,少計較他的缺點
◎如何在朋友的情感銀行存款
1.傾聽他想要說的話
2.支持他想要做的事
3.當他有難的時候,幫助他
4.當他犯錯的時候,引導他
5.當他難過的時候,陪伴他
6.思念他的時候,就打個電話告訴他
7.三不五時,關心一下他的近況
8.彼此心靈交流
9.當有快樂好康的事,一定有他的份
10.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與他分享
人生錯綜複雜,我們都有可能偶爾失控,傷害了情人、配偶。避免情感銀行戶頭透支的最有效辦法是: 平常多多存款,多說感激欣賞的話,多作體貼關懷的行動。
Wednesday, August 17, 2005
什麼是幸福?
什麼是幸福?
文/何懷碩
幸福之弔詭
人人希望幸福,但是「什麼是幸福?」如果經過一番深思,當知不易回答。
古往今來沒有人曾擁有永遠的、完美的幸福。這是人性的本質所決定了的。而且幸福須付出相當代價,起碼在付出代價的時候必有艱困痛苦。人生雖有快樂,但更多的是不如願。所謂「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間如果人人幸福,事事美滿,那麼一切的追求與努力都會停止。所以,「幸福」使人生有享受與安慰,「不幸福」則促使人生不斷努力追求,因而提昇了人的價值。
人生不會有永久、絕對的幸福。天才橫溢,少年得意如英國文豪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1900)後半生非常痛苦。他有一句話使我永遠難忘。他說:「人生的悲哀有兩種:一種是你所渴望的卻得不到;另一種是得到了。」這是很有深意的智慧之語。尤其是下半句,真教人驚心動魄。這位天才作家付出了餘生慘痛的代價,才有此深刻人生體驗。
所渴望的得不到,因而悲哀,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得到了也是悲哀呢?因為過高的預期,過多的激情與熱望,當你得到之後,可能不如你夢寐以求的那樣完美;即使相當完美,但一切事物都會變遷,也不是我們所能把握,當其面目全非,必大失所望;或者所熱切追求的事物裡面原就埋伏了無法預測的危機。所以「得到了」是另一種悲哀。世間許多人所渴慕的權位、財富、愛情、美色等等,因為得到了而生出悲劇的例子太多了。
得不到是不幸,得到了也可能是不幸。可見「幸福」之弔詭,之難以斷言。
普遍嚮往的「幸福」
幸福實在不是能把握的「實體」,但大多人認為假如能擁有許多最渴望的「東西」,便有了幸福。這些人間普遍嚮往的東西,大概差不多便是:財富、地位、權力、美貌、長壽、愛情、子孫、健康等。當然,上述八項的排列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優先次序。但差不多沒有一項不是普遍的渴求。它們的好處不必多說,無數人生為了獲得它們付出一生的精力甚至性命。因為它們確不失為人生幸福的積極條件。
問題是沒有人能得到全部理想的條件,缺少其中的若干項,便不可能有完美的幸福。即使就每個單項來說,要達到如何理想的程度才能滿足,恐怕沒有止境。沒有人會因為口袋中有一百塊錢而滿足;即使有了一百萬,也一樣不會覺得幸福。因為他會埋怨一百萬連買一部高級轎車也不夠,所以他永遠會悵悵不樂。其他的慾求也一樣。人的慾望永無止境。這是人性的一部份。
另一方面,這些極令人動心的條件,並不永遠是積極的,當其過份增多、擴大、膨脹之時,每個單項都可能會變成消極的因素,使擁有者不但得不到幸福,反而招致不幸。
以財富來說,過多的財富很容易腐蝕人的品格與健康,養成驕奢放縱。也容易引起別人的妒忌、覬覦甚至歹念,而生災禍。子孫因不勞而獲,容易變成紈褲子弟或者百無一用的廢物。而兄弟鬩牆,便因為爭奪財產,釀成悲劇。地位與權力也一樣,若過份的、不擇手段的爭奪,腐化、狂妄、殘酷、貪婪等必如影隨形,危機與悲劇必不在遠。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權貴大賈之後並不全然幸福。愚昧與無能常是命運的報應。
美貌也沒有止境。比別人美貌的人,為求更加美貌,或求永遠的美貌,求助於美容術,結果常弄得慘不忍睹。而美貌最大的損失是飽受讚美與寵幸,不費吹灰之力而可得到虛榮與財富,因而自少不努力,老大徒悲傷。美貌而有智慧是人間至寶,但寥若晨星;交際花與牛郎多為美女俊男,他們最難得到的是愛情、健康與尊嚴,故多為「薄命」。
長壽似乎有利無弊,但也絕非如此。周作人老年時說「壽則多辱」,有深意在焉。且不說在不合理的社會環境中因活得太老而多受折磨。「老賊」與「老番顛」常是老年人的雅號。老境的病痛、痴呆,是人生最壞的遭遇。老友凋零,子孫不孝,若再加上生活困難,長壽實是懲罰,哪有幸福可言。
愛情確是人生的珍寶,生命中至高妙、動人、美滿的賞賜。但愛情多半強烈而短暫。如長久持續,便必平淡而怠倦,必不動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真是名言。因為愛情若不浪漫,便不成其為愛情。浪漫的愛情則坎坷,與現實人生也多杆格。愛情的狂歡與痛苦常相聯結,所以越動人的愛情越酣醉,也越痛苦。古今多少偉大的愛情,消融了多少才子佳人的熱血,不言而喻。
最後一項是健康。健康之重要,大部份人都會把它列為人生渴求的第一。健康與上述多項完全不同性質。其他項目過份追求必帶來不幸,唯健康不然。沒有人因為過於健康而招致災難。所以健康是多多益善,是幸福最重要的條件。
但是健康受制於兩個主觀意志所不能左右的因素:一是先天體質的優劣之不可抗拒,二是生命機體逐漸衰敗之不可逆轉。保養與鍛鍊可以小有助益,但無法以主觀努力而能保證長久的健康。幸福必要建築於健康的身體之上,但健康不可依恃,生命的安危不可預測,所以健康比其他諸項更充滿變數,也是永遠的遺憾。
有人可能說上述各項之外,似乎漏掉「智慧」。因為智慧使人生不致走上歧途,使人煥發,受人尊敬,也是幸福條件之一。誠然如此。但是別忘了人之有智慧,更顯然的結果是痛苦,而非幸福。夏娃、亞當就是吃了智慧果,變得有智慧,才知羞恥,才得「原罪」,從此得流汗流血勞作方得食物。人生痛苦由此而生。蘇東坡曾說「人生識字憂患始」。亞里斯多德也說「寧可智慧而痛苦,不願愚昧而快樂」。可見愚昧比較幸福,智慧即是憂患。我之所以不列入「智慧」一項,是因為這個緣故。
在現實人生中,除了上述各項之外,完美的幸福,還要有其他眾多因素的配合。比如說是否生在一個和平、安定、自由、民主的時代社會?有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上蒼有沒有給你很溫暖和睦的家庭與親人…。無數的因素都影響到一個人是否感受到幸福,這裡且略去不談。但僅就上述人人普遍渴求八個幸福的「條件」來說,要獲得這「八項全能」已難如登天。為了這些條件所付出的代價,必使人生長期辛苦拼命。就像薛西弗斯推巨石上山,永無止息。
幸福的矛盾與虛幻
幸福的積極條件,既然不可能各項全部倖得,只要缺少其中一項或數項,便不會滿足,幸福即不可能。進一步而言,即使僥倖所有優越條件全部得到,是否就萬事大吉,幸福無比呢?答案也不那麼簡單。於是我們發現另一弔詭:每一個過份「發達」的條件不但如上面所說會變成消極的因素,而且也會危害其他的條件,相殘相剋。
上述各種條件,有的彼此相輔相成,但也有彼此矛盾衝突,互相抵銷,甚至相殘相剋者。比如貪求財富或權勢,免不了招忌樹敵,免不了用盡心機,免不了酒肉徵逐,在健康、德行、真情、愛情、子女等方面都有負面影響。而對愛情狂烈的追求,不惜代價,則對財富、地位、健康等方面都有大損傷。
除健康一項之外,幾乎任何項目的過份追求都會損及他項。這些看似十分美妙的東西,時常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為什麼幸福如此難於獲得?為什麼我們永遠不如意、不快樂?我們得回頭討論不快樂的原因。
人有種種慾求。當慾求不得滿足,便感到匱乏、殘缺,於是不快樂。慾望的滿足使人覺得幸福。動物飽食之後,沉沉入睡,這一刻是幸福。但醒來他又要為下一頓飯去廝殺爭鬥。
慾望無窮,是一切痛苦之源。這「無窮」包括慾望不是一次過滿足就永遠幸福了。短暫的滿足之後,幸福感煙消雲散,求滿足的慾望又困擾著生命體。這是一種「無窮」。另一種「無窮」是:某慾望初步滿足後,便希求更高,更大,更徹底的滿足。慾望的第三種「無窮」是種類繁多。有吃,還要性,還要穿,還要名利地位…,什麼都不匱乏的皇帝最後要長生不老。人的慾求無止盡,但是人生和世界都是有限的。這個大矛盾就是人生永遠不快樂,痛苦永遠與人生長相左右的原因。
慾望滿足而覺得幸福,但短暫的幸福之後又有更高,更大,更多的慾望求滿足。而人與世界的局限性,終究不能無窮盡地滿足人的無窮慾望,所以不如意、不滿足、不幸、不快樂是人生的常態;快樂、幸福反而是短暫的。而既得的幸福很快習以為常,馬上有旁的匱乏,旁的慾求升起,又使人陷入新的渴望與不得滿足的痛苦之中。所以,痛苦反而是實在的(常在、永在、遍在),幸福卻是虛幻的(暫在、偶在、特在)。
幸福是一種感受,不是任何具體條件本身。感受是變幻的、不確定的、因人、因地、因時而異的。
我小時候有一次爬樹,爬到最高處,高興得不得了。這時候有一種自豪感與新鮮感,無疑是愉快的。但怎樣下來?頓時心慌、腳軟,快哭出來了。心中忽然後悔,既下不來,又不能跳下去,怕手腳折斷。這時候看到遠處在平地行走的小朋友,覺得好羨慕。心裡想如果我能下到平地,像他們一樣行走該是多麼幸福!但是等到擔驚受怕、連滑帶撞,下到地面之後,不到一分鐘,便一點也不覺得能在平地行走有何幸福可言。這就是「幸福」虛幻的本質。
身體沒有殘障的人,會因為四肢健全,耳聰目明而整天感到幸福嗎?失明的人若得到醫治而復明,其幸福感可能比一分鐘要長,比如說一個月。我們絕對確信,他後來還是有無窮不滿足的苦惱使他不快樂。比如說他想發財而不成,或者失戀。這是人性。幸福感的虛幻是慾求無窮,永不滿足的人性所注定的。
對於遇到山難或空難的人,再多金錢也不能使他感到幸福,他渴望的是脫險;饑餓的人,有一個饅頭吃便是幸福。所以,幸福是變幻無常,其內容因不同的時空環境與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與處境而千差萬別,幸福是不確定的,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所以,幸福不是追求具體條件所能得到,而且諸理想的條件,也永遠沒有完滿實現的可能。可見,必應另覓追求的方向。
幸福是永遠的追求
人間沒有獲得幸福的秘訣,但可以有比較可靠的追求幸福的方向。就是不要奢望直接去攫取「幸福」。反而要不怕痛苦(匱乏的痛苦、慾求不得滿足的痛苦、人與世界的局限帶給人生的痛苦),而且要勇敢去面對痛苦,克服痛苦。
首先是降低物質慾望(肉體方面所需所求者),向超越物質的廣袤領域去作無限的追求。
其實,這是一切宗教教人擺脫痛苦,求取內心平安的根本方法。最嚴苛的便是某些宗教的「禁慾」。而宗教要人超越物質世界的追求便是「信道」。但這是不信教者所無法滿足與認同的。要做到像弘一法師破缽芒鞋到處化緣渡餘生,一般人絕對達不到;更多的人則不想選擇那樣取消生命樂趣的人生道路。那麼,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
如果我們不願捨棄人生的樂趣,仍眷戀生命,並對這個奇妙的宇宙與複雜繁富的人間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好奇心裡面包涵了熱愛、渴望知解與體驗等心理意圖),而我們還是希冀尋覓「幸福」,那麼,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改變心態,必要毅然決然地立志做到:不畏痛苦,永遠的追求。
不如意、不滿足、不快樂既是人生的「常態」,要活在人生裡面,當然首先應該不畏痛苦,並且接受痛苦。所謂幸福,既然不是某些條件相加所能達成,也便說明不可能直接去獲得。幸福其實就是克服匱乏,戰勝殘缺,創造希望的過程。這個過程必伴隨著痛苦,但你懷著成功的希望與憧憬,便有安慰與歡愉。在努力奮鬥中,要能欣賞、享受這個「過程」,不以「結果」的優劣來衡量努力追求的意義,才能達到「成固可喜,敗也欣然」的境界。
我們應改變一般人的想法。除去「幸福就是在世界上得到什麼」的心態,而代之以如何創造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如何把短暫、渺小的自我提昇、擴大,以此作為人生的目標。即以創造有價值的人生生活為「幸福」的內涵。
我認為要達到這樣的人生,一方面要有所追求,一方面要有所寄托。
●有所追求
主要是追求心智、情思的成長、擴大與豐富。知識的探求與文學、藝術的滋養,是主要的途徑,也即讀書與欣賞藝術。
讀書使我們知古今,知世界,了解文化與人生。讀書使我們的心靈與中外古今第一流的人傑溝通、對話,並擷取他們的智慧。而文學與藝術,則打開我們心靈的另一扇窗戶,使我們看到文藝的世界,也使我們更深入地領悟人生與世界的真相,與許多藝術大師發生心靈的共鳴。我們孤單、短暫、渺小的人生遂得以擴大、昇高。
如果有人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知識與藝術能當飯吃嗎?老實說,人間若連這些都不值得我們讚嘆、仰慕,便再沒有更可珍貴的東西了;生而為人,沒有親炙過這些文化瑰寶,事實上是白跑這一趟人生。
●有所寄托
首先是感情的寄托。愛情、友情、親情乃至關懷、同情一切人。其次是信仰的寄托。宗教信仰永遠是脆弱的人生的依憑。除了宗教的靈修,還可培養了服務、奉獻的人生觀。許多行有餘力的人做救濟、教育、護理的義工,這也可說是另一種宗教。第三,培養有興味的、良好的嗜好。比如:運動、釣魚、收藏、旅行、參加各種活動。第四,創造有意義的志業。
我認識一位退休的王璞先生,他長期自費做「錄影傳記」。我們都知道劉紹唐先生創辦「傳記文學」,蜚聲中外,對歷史的認識與研究有非凡的貢獻。王璞先生則專做影像的傳記,把當代有成就的文學、藝術家,訪問錄影,為歷史留下生動的記錄。許多退休的人百無聊賴,日子難以打發。但是,創造性的人生總可以找到有意義的志業,在工作的過程中發揮生命的毅力與善美。而工作的成就嘉惠人間,又受到尊敬與感佩,自然有莫大的欣慰。
追求、努力,工作當然艱辛,但是幸福就在艱辛的追求中感受到生命的樂趣與價值。幸福就是在人生的匱乏、殘酷、不完美中創造希望,在追求希望的過程中的感受。克服並超越痛苦,幸福的感受便在心頭。所以,人生的痛苦實在是人類追求幸福的動因。這樣改變心態,對痛苦便有全新的認識。
如果我們能從各個層面深入了解幸福的真相,雖然不可能因而取得通往幸福的捷徑,但是,起碼不會因盲目的徒勞而招致不斷的失望。如果我們能不斷創造希望,幸福感便不斷產生。在往成功的目標奮進的過程中,希望與憧憬使我們興奮,而充滿無盡的願力,那便是幸福。
文/何懷碩
幸福之弔詭
人人希望幸福,但是「什麼是幸福?」如果經過一番深思,當知不易回答。
古往今來沒有人曾擁有永遠的、完美的幸福。這是人性的本質所決定了的。而且幸福須付出相當代價,起碼在付出代價的時候必有艱困痛苦。人生雖有快樂,但更多的是不如願。所謂「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間如果人人幸福,事事美滿,那麼一切的追求與努力都會停止。所以,「幸福」使人生有享受與安慰,「不幸福」則促使人生不斷努力追求,因而提昇了人的價值。
人生不會有永久、絕對的幸福。天才橫溢,少年得意如英國文豪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1900)後半生非常痛苦。他有一句話使我永遠難忘。他說:「人生的悲哀有兩種:一種是你所渴望的卻得不到;另一種是得到了。」這是很有深意的智慧之語。尤其是下半句,真教人驚心動魄。這位天才作家付出了餘生慘痛的代價,才有此深刻人生體驗。
所渴望的得不到,因而悲哀,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得到了也是悲哀呢?因為過高的預期,過多的激情與熱望,當你得到之後,可能不如你夢寐以求的那樣完美;即使相當完美,但一切事物都會變遷,也不是我們所能把握,當其面目全非,必大失所望;或者所熱切追求的事物裡面原就埋伏了無法預測的危機。所以「得到了」是另一種悲哀。世間許多人所渴慕的權位、財富、愛情、美色等等,因為得到了而生出悲劇的例子太多了。
得不到是不幸,得到了也可能是不幸。可見「幸福」之弔詭,之難以斷言。
普遍嚮往的「幸福」
幸福實在不是能把握的「實體」,但大多人認為假如能擁有許多最渴望的「東西」,便有了幸福。這些人間普遍嚮往的東西,大概差不多便是:財富、地位、權力、美貌、長壽、愛情、子孫、健康等。當然,上述八項的排列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優先次序。但差不多沒有一項不是普遍的渴求。它們的好處不必多說,無數人生為了獲得它們付出一生的精力甚至性命。因為它們確不失為人生幸福的積極條件。
問題是沒有人能得到全部理想的條件,缺少其中的若干項,便不可能有完美的幸福。即使就每個單項來說,要達到如何理想的程度才能滿足,恐怕沒有止境。沒有人會因為口袋中有一百塊錢而滿足;即使有了一百萬,也一樣不會覺得幸福。因為他會埋怨一百萬連買一部高級轎車也不夠,所以他永遠會悵悵不樂。其他的慾求也一樣。人的慾望永無止境。這是人性的一部份。
另一方面,這些極令人動心的條件,並不永遠是積極的,當其過份增多、擴大、膨脹之時,每個單項都可能會變成消極的因素,使擁有者不但得不到幸福,反而招致不幸。
以財富來說,過多的財富很容易腐蝕人的品格與健康,養成驕奢放縱。也容易引起別人的妒忌、覬覦甚至歹念,而生災禍。子孫因不勞而獲,容易變成紈褲子弟或者百無一用的廢物。而兄弟鬩牆,便因為爭奪財產,釀成悲劇。地位與權力也一樣,若過份的、不擇手段的爭奪,腐化、狂妄、殘酷、貪婪等必如影隨形,危機與悲劇必不在遠。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權貴大賈之後並不全然幸福。愚昧與無能常是命運的報應。
美貌也沒有止境。比別人美貌的人,為求更加美貌,或求永遠的美貌,求助於美容術,結果常弄得慘不忍睹。而美貌最大的損失是飽受讚美與寵幸,不費吹灰之力而可得到虛榮與財富,因而自少不努力,老大徒悲傷。美貌而有智慧是人間至寶,但寥若晨星;交際花與牛郎多為美女俊男,他們最難得到的是愛情、健康與尊嚴,故多為「薄命」。
長壽似乎有利無弊,但也絕非如此。周作人老年時說「壽則多辱」,有深意在焉。且不說在不合理的社會環境中因活得太老而多受折磨。「老賊」與「老番顛」常是老年人的雅號。老境的病痛、痴呆,是人生最壞的遭遇。老友凋零,子孫不孝,若再加上生活困難,長壽實是懲罰,哪有幸福可言。
愛情確是人生的珍寶,生命中至高妙、動人、美滿的賞賜。但愛情多半強烈而短暫。如長久持續,便必平淡而怠倦,必不動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真是名言。因為愛情若不浪漫,便不成其為愛情。浪漫的愛情則坎坷,與現實人生也多杆格。愛情的狂歡與痛苦常相聯結,所以越動人的愛情越酣醉,也越痛苦。古今多少偉大的愛情,消融了多少才子佳人的熱血,不言而喻。
最後一項是健康。健康之重要,大部份人都會把它列為人生渴求的第一。健康與上述多項完全不同性質。其他項目過份追求必帶來不幸,唯健康不然。沒有人因為過於健康而招致災難。所以健康是多多益善,是幸福最重要的條件。
但是健康受制於兩個主觀意志所不能左右的因素:一是先天體質的優劣之不可抗拒,二是生命機體逐漸衰敗之不可逆轉。保養與鍛鍊可以小有助益,但無法以主觀努力而能保證長久的健康。幸福必要建築於健康的身體之上,但健康不可依恃,生命的安危不可預測,所以健康比其他諸項更充滿變數,也是永遠的遺憾。
有人可能說上述各項之外,似乎漏掉「智慧」。因為智慧使人生不致走上歧途,使人煥發,受人尊敬,也是幸福條件之一。誠然如此。但是別忘了人之有智慧,更顯然的結果是痛苦,而非幸福。夏娃、亞當就是吃了智慧果,變得有智慧,才知羞恥,才得「原罪」,從此得流汗流血勞作方得食物。人生痛苦由此而生。蘇東坡曾說「人生識字憂患始」。亞里斯多德也說「寧可智慧而痛苦,不願愚昧而快樂」。可見愚昧比較幸福,智慧即是憂患。我之所以不列入「智慧」一項,是因為這個緣故。
在現實人生中,除了上述各項之外,完美的幸福,還要有其他眾多因素的配合。比如說是否生在一個和平、安定、自由、民主的時代社會?有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上蒼有沒有給你很溫暖和睦的家庭與親人…。無數的因素都影響到一個人是否感受到幸福,這裡且略去不談。但僅就上述人人普遍渴求八個幸福的「條件」來說,要獲得這「八項全能」已難如登天。為了這些條件所付出的代價,必使人生長期辛苦拼命。就像薛西弗斯推巨石上山,永無止息。
幸福的矛盾與虛幻
幸福的積極條件,既然不可能各項全部倖得,只要缺少其中一項或數項,便不會滿足,幸福即不可能。進一步而言,即使僥倖所有優越條件全部得到,是否就萬事大吉,幸福無比呢?答案也不那麼簡單。於是我們發現另一弔詭:每一個過份「發達」的條件不但如上面所說會變成消極的因素,而且也會危害其他的條件,相殘相剋。
上述各種條件,有的彼此相輔相成,但也有彼此矛盾衝突,互相抵銷,甚至相殘相剋者。比如貪求財富或權勢,免不了招忌樹敵,免不了用盡心機,免不了酒肉徵逐,在健康、德行、真情、愛情、子女等方面都有負面影響。而對愛情狂烈的追求,不惜代價,則對財富、地位、健康等方面都有大損傷。
除健康一項之外,幾乎任何項目的過份追求都會損及他項。這些看似十分美妙的東西,時常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為什麼幸福如此難於獲得?為什麼我們永遠不如意、不快樂?我們得回頭討論不快樂的原因。
人有種種慾求。當慾求不得滿足,便感到匱乏、殘缺,於是不快樂。慾望的滿足使人覺得幸福。動物飽食之後,沉沉入睡,這一刻是幸福。但醒來他又要為下一頓飯去廝殺爭鬥。
慾望無窮,是一切痛苦之源。這「無窮」包括慾望不是一次過滿足就永遠幸福了。短暫的滿足之後,幸福感煙消雲散,求滿足的慾望又困擾著生命體。這是一種「無窮」。另一種「無窮」是:某慾望初步滿足後,便希求更高,更大,更徹底的滿足。慾望的第三種「無窮」是種類繁多。有吃,還要性,還要穿,還要名利地位…,什麼都不匱乏的皇帝最後要長生不老。人的慾求無止盡,但是人生和世界都是有限的。這個大矛盾就是人生永遠不快樂,痛苦永遠與人生長相左右的原因。
慾望滿足而覺得幸福,但短暫的幸福之後又有更高,更大,更多的慾望求滿足。而人與世界的局限性,終究不能無窮盡地滿足人的無窮慾望,所以不如意、不滿足、不幸、不快樂是人生的常態;快樂、幸福反而是短暫的。而既得的幸福很快習以為常,馬上有旁的匱乏,旁的慾求升起,又使人陷入新的渴望與不得滿足的痛苦之中。所以,痛苦反而是實在的(常在、永在、遍在),幸福卻是虛幻的(暫在、偶在、特在)。
幸福是一種感受,不是任何具體條件本身。感受是變幻的、不確定的、因人、因地、因時而異的。
我小時候有一次爬樹,爬到最高處,高興得不得了。這時候有一種自豪感與新鮮感,無疑是愉快的。但怎樣下來?頓時心慌、腳軟,快哭出來了。心中忽然後悔,既下不來,又不能跳下去,怕手腳折斷。這時候看到遠處在平地行走的小朋友,覺得好羨慕。心裡想如果我能下到平地,像他們一樣行走該是多麼幸福!但是等到擔驚受怕、連滑帶撞,下到地面之後,不到一分鐘,便一點也不覺得能在平地行走有何幸福可言。這就是「幸福」虛幻的本質。
身體沒有殘障的人,會因為四肢健全,耳聰目明而整天感到幸福嗎?失明的人若得到醫治而復明,其幸福感可能比一分鐘要長,比如說一個月。我們絕對確信,他後來還是有無窮不滿足的苦惱使他不快樂。比如說他想發財而不成,或者失戀。這是人性。幸福感的虛幻是慾求無窮,永不滿足的人性所注定的。
對於遇到山難或空難的人,再多金錢也不能使他感到幸福,他渴望的是脫險;饑餓的人,有一個饅頭吃便是幸福。所以,幸福是變幻無常,其內容因不同的時空環境與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與處境而千差萬別,幸福是不確定的,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所以,幸福不是追求具體條件所能得到,而且諸理想的條件,也永遠沒有完滿實現的可能。可見,必應另覓追求的方向。
幸福是永遠的追求
人間沒有獲得幸福的秘訣,但可以有比較可靠的追求幸福的方向。就是不要奢望直接去攫取「幸福」。反而要不怕痛苦(匱乏的痛苦、慾求不得滿足的痛苦、人與世界的局限帶給人生的痛苦),而且要勇敢去面對痛苦,克服痛苦。
首先是降低物質慾望(肉體方面所需所求者),向超越物質的廣袤領域去作無限的追求。
其實,這是一切宗教教人擺脫痛苦,求取內心平安的根本方法。最嚴苛的便是某些宗教的「禁慾」。而宗教要人超越物質世界的追求便是「信道」。但這是不信教者所無法滿足與認同的。要做到像弘一法師破缽芒鞋到處化緣渡餘生,一般人絕對達不到;更多的人則不想選擇那樣取消生命樂趣的人生道路。那麼,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
如果我們不願捨棄人生的樂趣,仍眷戀生命,並對這個奇妙的宇宙與複雜繁富的人間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好奇心裡面包涵了熱愛、渴望知解與體驗等心理意圖),而我們還是希冀尋覓「幸福」,那麼,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改變心態,必要毅然決然地立志做到:不畏痛苦,永遠的追求。
不如意、不滿足、不快樂既是人生的「常態」,要活在人生裡面,當然首先應該不畏痛苦,並且接受痛苦。所謂幸福,既然不是某些條件相加所能達成,也便說明不可能直接去獲得。幸福其實就是克服匱乏,戰勝殘缺,創造希望的過程。這個過程必伴隨著痛苦,但你懷著成功的希望與憧憬,便有安慰與歡愉。在努力奮鬥中,要能欣賞、享受這個「過程」,不以「結果」的優劣來衡量努力追求的意義,才能達到「成固可喜,敗也欣然」的境界。
我們應改變一般人的想法。除去「幸福就是在世界上得到什麼」的心態,而代之以如何創造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如何把短暫、渺小的自我提昇、擴大,以此作為人生的目標。即以創造有價值的人生生活為「幸福」的內涵。
我認為要達到這樣的人生,一方面要有所追求,一方面要有所寄托。
●有所追求
主要是追求心智、情思的成長、擴大與豐富。知識的探求與文學、藝術的滋養,是主要的途徑,也即讀書與欣賞藝術。
讀書使我們知古今,知世界,了解文化與人生。讀書使我們的心靈與中外古今第一流的人傑溝通、對話,並擷取他們的智慧。而文學與藝術,則打開我們心靈的另一扇窗戶,使我們看到文藝的世界,也使我們更深入地領悟人生與世界的真相,與許多藝術大師發生心靈的共鳴。我們孤單、短暫、渺小的人生遂得以擴大、昇高。
如果有人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知識與藝術能當飯吃嗎?老實說,人間若連這些都不值得我們讚嘆、仰慕,便再沒有更可珍貴的東西了;生而為人,沒有親炙過這些文化瑰寶,事實上是白跑這一趟人生。
●有所寄托
首先是感情的寄托。愛情、友情、親情乃至關懷、同情一切人。其次是信仰的寄托。宗教信仰永遠是脆弱的人生的依憑。除了宗教的靈修,還可培養了服務、奉獻的人生觀。許多行有餘力的人做救濟、教育、護理的義工,這也可說是另一種宗教。第三,培養有興味的、良好的嗜好。比如:運動、釣魚、收藏、旅行、參加各種活動。第四,創造有意義的志業。
我認識一位退休的王璞先生,他長期自費做「錄影傳記」。我們都知道劉紹唐先生創辦「傳記文學」,蜚聲中外,對歷史的認識與研究有非凡的貢獻。王璞先生則專做影像的傳記,把當代有成就的文學、藝術家,訪問錄影,為歷史留下生動的記錄。許多退休的人百無聊賴,日子難以打發。但是,創造性的人生總可以找到有意義的志業,在工作的過程中發揮生命的毅力與善美。而工作的成就嘉惠人間,又受到尊敬與感佩,自然有莫大的欣慰。
追求、努力,工作當然艱辛,但是幸福就在艱辛的追求中感受到生命的樂趣與價值。幸福就是在人生的匱乏、殘酷、不完美中創造希望,在追求希望的過程中的感受。克服並超越痛苦,幸福的感受便在心頭。所以,人生的痛苦實在是人類追求幸福的動因。這樣改變心態,對痛苦便有全新的認識。
如果我們能從各個層面深入了解幸福的真相,雖然不可能因而取得通往幸福的捷徑,但是,起碼不會因盲目的徒勞而招致不斷的失望。如果我們能不斷創造希望,幸福感便不斷產生。在往成功的目標奮進的過程中,希望與憧憬使我們興奮,而充滿無盡的願力,那便是幸福。
Tuesday, August 16, 2005
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能更好- 黑幼龍專訪
黑幼龍專訪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1.htm(台灣人際關係逐漸淡化,原因為何?) (9:58)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2.htm (真誠是信任的基礎點,該如何激發?) (7:29)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3.htm (您看台灣社會的「感動」為何?) (8:28)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4.htm (卡內基的訓練是如何建立分享?)
(5:37)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5.htm (台灣下一代競爭力的建議為何?)
(9:27)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6.htm (台灣自殺事件頻傳,您的看法如何?) (6:55)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7.htm (權力和影響力這兩者的差別在那裡?) (7:48)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8.htm (職場人際關係應該如何經營?) (5:37)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9.htm (40歲引進卡內基,您最初的動機為何?) (7:33)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10.htm (可否談談卡內基對您家庭的影響?) (6:02)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11.htm (您對成功的人生觀應該是如何?) (2:10)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12.htm (請問您對中時電子報的印象如何?) (2:00)
------------------------------------------------------
黑幼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能更好
專訪\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文字整理\謝宗龍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ndex.htm (全文)
「唯有正視、肯定自己的優點,才能燃燒對人生的熱情」黑幼龍迫不及待與人分享的語氣,好像釋放出正面積極磁場,感染了他身旁的每一個人。
黑幼龍面對人與人之間信任、真誠與感動、下一代的教育與競爭力等宏觀問題時,最令人印象深刻是他娓娓道來似乎取之不盡的小故事。沒有長篇大論的理論,艱澀的專有名詞,更沒有穿插英文單字,只有感人、直擊人心的小故事,雖然在訪談結束後,我明白這就是卡內基訓練中,真誠分享拉近人際關係的一種方式,可是黑幼龍老師令人如沐春風的和藹態度,總讓人不自覺的希望能從他那裡分享更多生命點滴。
黑幼龍自謙表示:就是連我黑幼龍都可以,每個人都會很有希望。他高中成績差被聯考拒絕,無處可去只好去唸軍校。事業上許多重大的轉折起伏,他總能突破困境展新局,黑幼龍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天生而成的自信心,從逆境中抓住機會。他總不忘強調,態度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成功的人在逆境中找機會,失敗的人只會在機會中找困難。
不過他坦承能抓住這麼多的機會,流利的英語能力幫了不少忙。畢竟不是有夢想就能實現,還是需要腳踏實地培養自身的實力。黑幼龍認為全球化的世界,競爭無國界的現實環境,青年朋友更應培養流利的外語能力。
談到黑幼龍就離不開在台灣極為成功的卡內基訓練課程。卡內基課程有著詳細繁複的手冊,光是人際關係的處理原則就高達三十條。但是在訪談中,黑老師化繁為簡,將卡內基的核心價值簡單清楚的表達出來,首先就真誠的付出,取得人與人之間的坦承信任與分享,對他人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看起來很簡單吧!而相關的訓練課程更能幫助每一個人從頭做起,有方法、有系統,一步步達到正面態度的目標。
與一般人認知不同,卡內基的訓練課程絕對不只是一種幫助業務人員增進業績的寶典,雖然卡內基也能做到,不過卡內基最終還是要讓每一個人能獲得圓滿幸福的生活。黑幼龍以自身家庭為例,妻子兒女在事業上的成功,家庭的幸福,成熟處理挫折的態度,都讓黑幼龍深感驕傲。
黑幼龍老師認為他非常幸福,因為他找到最擅長也令他樂在其中的工作,我們雖然不必然要經過卡內基的洗禮,但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黑幼龍老師自信的態度與開放的胸襟。那種正面的能量,我發誓,身旁的人真的都能受到好的影響。
以下是中時電子報郭智楨專訪黑幼龍先生的詳細內容:
Q1).台灣由農業社會歷經工商社會快速激烈改變,淳樸真誠的信任慢慢淡化,就您的觀察台灣在這方面出現了什麼問題?
A).多年前發生在美國的一個真實報導,一個貧窮連汽車也負擔不起的家庭中,父親購買了兩張彩券,並問一位朋友Ray要不要一起認購其中一張,Ray說好啊,但是Ray既沒有付錢也沒拿走彩券,但是父親以鉛筆在一張彩券上寫下了Ray的名字。果不其然,Ray那張彩券重了頭獎,父親信守承諾要將彩券交回給Ray,她的家人都勸父親不要,因為Ray家中已經有兩台汽車,他們連一台都沒有。不過父親仍執意打電話叫Ray恭喜他中獎,並讓Ray領走彩券。
家人一時之間都對父親都不諒解,但是多年後子女各成家立業,他們都認為一生中從沒有像父親打電話給Ray的那一刻那麼富有。
這個故事啟發我們,即使一個人都沒有的狀況下,也需要以真誠面對自己的價值觀。
傳統教育並不鼓勵個人認清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優點,所謂「謙受益、滿招損」,但是不真誠面對自己,接受自己的優點甚至成就感,一但遇到一個機會來臨,就會為自己找很多藉口以逃避機會的挑戰,不正視自己的優點也就沒有辦法針對優點繼續補強。
同時工商競爭激烈,很多人都忘了成功不是靠一個人而是群體。
越戰期間一位在航空母艦上服役的空戰英雄屢次攻擊北越,在最後一次任務被擊落,跳傘後被俘,坐了數年水牢瘦了四十幾公斤。
越戰結束後,空戰英雄在美國各地演講,在一次下鄉的行程中,用餐時一位不起眼的人認出他來,空戰英雄深感驚訝在這個小鎮也有人認得他,這位仁兄說他也在小應號上服役,是一位折降落傘的小兵,他還詼諧的表示:降落傘還管用吧!當晚空戰英雄輾轉難眠,想到他是聚光燈下的英雄飛行員,而這位毫不起言折傘小兵,平常連看也不會看上一眼,但是卻在他的人生扮演了那麼重要角色。
一般人可能沒有像空戰英雄那麼戲劇化的人生,可是每一個人都有為自己人生折降落傘的人。
我聽到這個故事後,便不放棄任何一個真誠對待別人的機會,不管是替你服務的空姐還是大樓管理員或是餐廳服務員,他們都有可能是替你折降落傘的人。我在辦公室裡再也不會低空飛過,而是真誠的與同事噓寒問暖,關係他們的生活。
家人更是我們折降落傘的人,不管你有多累也要真誠傾聽他們的心聲,人與人最遠的距離,不就是一通電話而已。
一個你厭惡的人要是能以真誠的態度來對待,也能發現他有許多優點。以真誠面對自己面對他人,自己的人生立刻就多采多姿。別人感受到我們真誠的對待,也會燃起他自己對工作、人生的熱情。
Q2).真誠是信任的基礎點,也是核心價值所在,我們如何去激發這種能力或是有什麼方式可以掌握?
A)你點出了其中的重點,這的確是有方法可行的,我們可以從我們這代做起,一位卡內基的講師曾講一個故事,她是一位五年的導師,一位學生不守規矩成績也差,但是身為導師她要公平也關愛每一位小孩,對這位同學她感到內咎,她強迫自己關心這位頑劣的學生。
翻閱他的資料,發現在一、二年級時都是品學兼優的同學,三年級時因為母親生病,父親漠不關心,成績開始走下坡,四年級時母親去世父親酗酒,這位學生在校表現更是江河日下。老師感到時間急迫,如果不導正這位同學,就難以挽回。
她付出更多關懷,讚美學生他的優點,這一切都發生神奇的效果。聖誕節時每個學生都送老師精美禮物,唯有他送給老師一個牛皮紙袋,同學們都笑他,裡面一串石頭項鍊中間還掉了幾顆,導師二話不說立刻戴起來,裡面還有一瓶用過只剩三分之一的香水,導師也噴的滿身都是,盛讚這串項鍊漂亮,香味也是她最喜歡的,她十分感謝這位同學。
當天稍晚這位同學留下來,他對導師說:你戴起這串項鍊讓我想起母親,而這種香味他只有在母親身上聞過,謝謝你讓我看到你就像看到我媽媽一樣。同學離開後這位導師感動的哭了一個鐘頭。
在導師的關愛感召下,這位同學一路以優異成績升學最後當上醫生,並與這位導師保持聯絡,這位醫生結婚時邀請這位小學五年的導師坐在家長的位置,婚禮中醫生感謝導師:謝謝你對我這麼有信心,改變了我的一生。導師感動的哭了。她說:你講錯了,是你改變了我的一生,沒有你我就是一位只會叫學生做作業、背書的老師。你教我除了教書改作業外,更讓我了解老師應該付出更多的關懷、更多尊重、更多讚美來教化學生。
這是真人真事,這位醫生後來還成為院長,如果他是接受傳統的教育,恐怕只能成為不良少年,他卻能成為眾人景仰的院長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同時這位導師受益最多,關心別人付出愛心。
各行各業在自己的本分外,我們是不是也能多付出更多關懷與愛心,讓自己的一生過的更不一樣。父母如果只要求小孩成績,沒有品德性格的陶養,只會誤了他的一生。
好消息是認真有意願、配合積極的態度,這些都是可以培養的,在卡內基的訓練後,工程師或是經理人員都能在數字與業績外,培養與其他人更多良好的互動,不但業績沒有掉下來,更開啟人生多采多姿的一扇窗。
Q3).台灣的社會已經太久沒有感動的感覺,不僅是人與人之間身體觸覺的感動,而是文字、洗鍊、善的感動,老師您看台灣社會的感動在哪裡?
A).卡內基曾說過人的情緒是燃燒了的理論,你感動一個人比你說多少道理、理論還要有用的多,無論是在公司中老闆激勵員工,或是廠商要客戶購買產品或服務,父母老師要學生子女主動要做一件事。感動他比說服他有用。人是非常情緒化的動物,完全用理智來說服是非常辛苦,做得到,可是非常難。
一次旅遊義大利佛羅倫斯的機會與朋友在一家舖有木頭地板的露天餐廳愉快聊天,一時忘我、手舞足蹈了起來,一位坐在我旁邊用餐的人和顏悅色、誠懇的讓我感動的表情對我說,你每踩一次腳都讓我嚇一跳,能不請你不要再這樣作,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向到他道歉後,我也沒有感到受到冒犯,因為他的態度感動了我,讓我願意全力配合。工商社會與政治環境中大家都想用「講理」的效果,但是這世界上沒有人能百分之百用理辯倒人的。
感動人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缺乏的能力,如果你要感動人就不要怕自已受到感動,聽到感動故事時不要怕落淚,在卡內基的訓練中我們鼓勵學員把感人的部分表現出來,有一次在國家音樂廳,一位女是特地跑來跟我說,我的文章每次都讓她深受感動,我也是受到這位女士的鼓舞重拾寫專欄的動力。回想童年時,父母親硬性的規定往往對我們不奏效,要是講述父母自己小時感人或是艱困的故事,我們雖然還小也都能深受感動。自動自發配合父母的要求。
感動同時也是需要表達與自信才能具備的一種能力,社會應該多培養感動的能力。一些企業管理的書籍也強調管理要靠感動。
微軟老闆比爾蓋茲一次會議中大發雷霆,週遭的高級主管都噤若寒蟬。但是一位華裔的女員工,卻毅然站起來講話:我能了解你為何這麼激動,因為這件事就是如何如何,我以前也相同感覺。
一位中階女主管用適當的表達能力,感動了比爾蓋茲讓他平靜下來,也有被侵犯的感覺,會議中比爾蓋茲還對所有人說既然她認為是如何如何,大家就這照她的意思做吧!會議室裡其他同事都目瞪口呆看這這位女員工。
這是EQ two這本書所講的一個小故事,這為女士就是擁有充分自信與溝通能力,不是衝動站起來反駁,並且不願忍氣吞聲,因為類似狀況若是一而再而三,工作的就會沒有成就感,表達自己的意見後又受到肯定,公司不就是跟在家裏一樣嗎?每一位朋友都應該培養讓人感動的能力。
Q4).分享是卡內基人際關係訓練是很重要的一環,唯有透過分享才能讓更多人感染,分享彼此的感動,沒有分享就會形成封閉,但是分享該如何建立?
A).卡內基的訓練強調,分享有三個E:第一個E是earn the right,就是掙得資格,例如通過研究或是親身的範例,沒有人想聽長篇的理論大道理,我們簿想方想是因為我們不夠開放,例如我在今天的訪問中講了許多小故事,都是幫助我們分享。
第二個E是exciting興奮,一些學問淵博見識廣的人,談話平淡自己一點都不興奮,無法引起對方的共鳴。對大眾演講時我們要有兩個假設,一是所有人的興奮指數只有我的一半,所以我更要讓演講精采興奮度到達百分之一百五十。二是假設有一半的人根本沒在聽我說話,所以剩下一半的聽眾,我更要鼓足熱誠,將現場氣氛炒熱讓大家將注意力集中。
第三個E是eager 渴望,渴望分享。雖然興奮,要是我不盼望分享,大眾演講時不會精采了。會退縮,並可能會找遍理由不去與大眾分享。
分享是一種技巧需要去練習,不是從書本去讀就學的會。克萊斯勒董事長艾柯卡的自傳《反敗為勝》中曾說他自己原本是害羞內向、拘僅的人,不會表達的工程是,但是他在25歲時參加過卡內基的訓練後,讓他從一位內向害羞的工程師成為一位善於表達有魅力的領導人,對此他一直到現在都還很感謝卡內基的訓練課程。
這給了網們兩個啟示,一是我們要做好分享是要多練習,其次是分享溝通不是天生的,每個人都是有機會,除了少數人例如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或是李光耀,天生善於分享溝通,大多數的人都是都是訓練出來的。
Q5).根據權威媒體對於台灣下一代的競爭力的觀察,都認為台灣下一代年輕人的生活觀多偏向安逸舒適與享樂,未來的競爭是全球化的,不知根據老師您對台灣下一代的觀察,有什麼建議?
A).哈佛一位權威教授的研究認為競爭優勢是一個三角形,兩邊分別是態度、能力,底邊就是專業知識,態度就是指自信、熱誠、克服壓力等等,能力是指溝通、領導與其他人合作的能力也就是管理能力,專業知識就是個人所學,例如法律化學工程等等專業領域的知識。這位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良好的競爭優勢,三角形兩邊都是非常得長,底邊的專業能力只有一小截,百分之八十的競爭優勢是來自於我們的態度與溝通能力,這是很驚人的看法,傳統觀念多認為唸好書才能賺更多錢,但是以微軟為例,高階主管中多是讀書時多是其他領域域很少是電腦軟體出身的,一樣也是成就非凡。
其實性格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命運就是我們的工作事業、家庭﹝包含夫妻親子關係﹞與社會生活,如果一個我不認識的年輕人,只要讓我知道他的性格,對於他的發展,十之八九我都猜的到,一個孤僻與人難以相處的人,必然無法在公司內有好的發展,一位人力資源主管告訴我,這類人往往只能在公司呆上六個月,不是自行請辭就是被公司請走,可是一位樂觀善於協調人際關係的新人,必然會得到主管與資深同仁全力的幫助。同樣的道理也同樣適用於家庭生活與社交活動中。
回頭談到競爭優勢,大部分的家長仍是著重於小孩的學業成績,希望他們考上好的學校,對於三角形的兩邊:態度與能力,還是沒有加以關注。試想在著名的大機構或是跨國公司,所有人都來自著名學府,到時我們要如何突顯自己的競爭優勢。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人了解到態度與能力對於競爭力的影響有多大,卡內基的專業訓練也是在相同的情況之下受到重視,培養溝通能力與態度是其中關鍵。
美國牙醫協會研究顯示,生意好的牙醫診所,不是技術多高明,而是有著關心病人的態度,願意耐心講解你的牙齒健康狀的牙醫。我本人就是一口爛牙,因為我的牙醫態度與溝通能力不佳,使我視看牙醫為畏途,不但他的生意變的不好,也連帶影響我的牙齒健康。
Q6).許多人因為感情交友或是經濟問題,導致自殺悲劇發生,其中尤以憂鬱症在台灣社會的蔓延更為驚人,如何以正面的態度來看待並導正憂鬱症的問題?
A).每四個上班族就有一個有自殺的念頭,如此跌落谷底令人吃驚不已。我的幼子有位從小交往的女友,但是在美國唸大學時兩人鬧分手,我也為他們擔心不已,六個月後,我赴美與幼子在吃早餐時,問了一下他那已經分手的女友如何了,他只笑著說,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但是這六個月中,你提起她的名字後我才第一次想起他。我一聽到深以我兒子為榮,並不是他絕情冷酷,而是我兒子態度積極有自信時,會認為只有這一個女孩子不喜歡他。要是換成悲觀消極的人就會認為全世界的女人都不喜歡他。甚至有報復傷害的情緒產生。六個月中我兒子的正面態度接受了與女友分手的事實,也活的很快樂。
從此我對於我的兒子全然放心,日後一定有更多的挫折失意等著他,但是積極態度會將他輕鬆度過,這比留多少財富給他更是好。正面良好的態度與積極的自信,是他最好的禮物。但不可諱言的,許多家長消極負面的態度反而使父母與子女兩代人都受害。全台共有三千位青少年與大學生前來參加卡內基的訓練,他們都驚訝卡內基訓練不像是在上課,而是跟隨導師馬上一起來做,培養正面的態度與積極的自信。
一位銀行老闆跟我說每年暑假都有一批新人報到,其中就會有幾個人特別耀眼,不論臉上的表情還是面試時對長官的態度,我知道這位老闆就是指這些新人有自信,自在而且自然。
Q7).社會很多人尤其在政治這塊領域裡,權力與影響力往往混為一談,老師您認為兩者有何差異,影響力士什麼樣的力量?
A).每個人都有影響力,父母對整個家庭,老師對於學生,好友對於自己。影響力應不是權勢,而是一種感動,影響力不是擺弄權謀只求自己益處,影響力應該是雙方互蒙其利。贏在影響力一書其實就是卡內基溝通人際關係理論的一部分,有人認為卡內基是美國人並在美國做的研究,能放諸四海皆準嗎?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每一個國家民族都有獨特文化傳統,但是人類還是有共同點,例如沒有人希望被批評,國內一位年輕的總經理在學校演講,一位學子發問他如何這麼年輕就有如此成就?這位總經理就說,同學會裏大家最常談論的兩件事就是批評自己的公司,薪水不高福利差,還有罵自己的老闆如何如何不好,搞的他都不想與這班老同學見面了。
雖然這位年輕的總經理沒上過卡內基的課,但他能自然運用卡內基人際關係準則第一條: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缺乏自信時,就會引發負面情緒,抱怨批評,來保護自己。人都是喜歡與散發正面能量的人為伍,卡內基人際關係準則第一條: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除了對別人外也是對自己。不要抱怨自己命不好,長的不好看等等,要發揮影響力就是保持正面的能量,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就是發揮自己影響力的第一步。這麼多年來台灣call in節目都是互相批評而不是認錯信服對方,大家還是在批評,猛往洞裏鑽,結果當然是無效的。
要是我來製作這種節目,雖然表達各自的立場仍屬必要,但是也要認同對方部分立論,然後再表達自己的立場,有共鳴才能創造影響力。
舉一個例來說,克萊斯勒總裁開車超速被攔下,結果車上沒有碼表,引發高階主管汽車可能以新車轉賣欺騙消費者的疑慮,很多人勸艾柯卡說,所有車廠都是這麼做,這是試車嘛!艾柯卡不為所動,而是在各大媒體道歉,承認我們錯了,此事也就圓滿解決了,這真是台灣政壇需要好好學習的地方。
Q8).老師能不能指導網友們,職場的人際關係要如何經營?
A).人際關係在二三十年有逢迎拍馬的負面的意味,今天人際關係已經成個人的資產,公司內的升遷或是要賦予重任給某人,人際關係都成為上司考量最重要的一環,卡內基協助許多大公司進行訓練時,這些公司都坦沉分享,希望同仁的人際關係更好。
一支球隊球員的人際關係不好,恐怕有一半比賽時間是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輸的機率當然高。
管理大師戴明博士面講習時對滿堂的高階經理人員時,問到:誰希望能幹的人到自己的公司任職,所有人都舉手了。戴明請他們把手放下,然後對全場人說你們都不需要更能幹的人,而是將這些人才的箭頭都朝向同一個方向。人際關係好的公司就是將大家的方向朝向相同方向。
人際關係好的人一定知道別人最渴望得到的是什麼,而當對方達到他的渴望時,雙方的關係就更進一步。許多大師都指出,人內心最強的的渴望就是重要感,希望得到肯定。我們與公司其他部門互動時,誠心把重要感、肯定感給別人時,我們的關係就是最好的。例如誠心給予他人讚美。
卡內基說過不真誠的讚美就像偽鈔一樣,找出對方的優點,真心讚美他人,就可以拉近彼此關係。
IBM已過世的董事長華生原本是位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父親是IBM創辦人,二戰時華生擔任一位將軍專機的飛行員,一日華生在機上悶悶不樂,將軍就問他怎麼了,華生說我收到一封信,父親要我戰爭結束後回去接管IBM。將軍恭喜他說:這是很好的機會啊,為何悶悶不樂?
華生一直對自己的評價不高,所以問將軍自己真的有能力去接掌IBM嗎?將軍表示:你難道不信任我的眼光啊,我只能說佩服你父親的眼光。華生聽完後就下定決心接掌IBM,結果成就出一番更大的事業,將IBM推向高峰。
因為長官真誠的讚美,激發出華生的潛力。所以華生與這位將軍的人際關係最好,好的人際關係就會發揮好的影響力。
Q9).台灣已將卡內基、人際關係、心靈導師與黑幼龍畫上等號,回溯您自己的人生,一定也包含許多挫折起伏逆境,你如何看待這一連串的歷程又是如何重新再出發?
A).我先分享一下我的結論,就是連我黑幼龍都可以,每個人都會很有希望。
我一無所有,專科、大學都沒唸過,高中留級,明知考不上所以拒絕了聯考,無處可去只好去上軍校,當時的環境又是「什麼都可以嫁就是不要嫁軍人」,所以也沒有女友。
但是我很幸運,不知是天生還是父母的培養,我一直都很有自信。我人生中一連串重大的工作轉折例如進入休斯公司進入宏碁或是光啟社,都是事先一天都沒做過,從頭開始,開心的接受這些未知的挑戰,年輕朋友就是要培養這種態度「為什麼我不能做」。就像如同前面所言,微軟許多高階主管都不是學電腦的。
其次,人還是要腳踏實地一點,不是有夢想就會成功。我必須承認我佔便宜的地方,是我的英文能力還不錯,有些機會要是英文不好的話也抓不住。二三十年前語言能力就這麼重要,何況是現在加入WTO的時代。
其次是要找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否則度日如年,事倍功半。如過是有興趣的工作,就如同愛迪生經常在實驗室裡徹夜工作十分忙碌,有朋友就問他如此拚命工作難道不累嗎?愛迪生竟然嚴肅的回答,我這一輩子還沒有工作過一天,因為在實驗室是他的樂趣,等於都在玩啊。不是每一個人都未必能找到自己最有興趣的工作,可是青年朋友千萬不要放棄追尋。
再來就是我們要抓住我們擅長的工作,做最擅長的工作往往能達成蛻變與突破並讓我們得到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以我為例,我就適合與人在一起,寫文章、演講、教課發揮聯想力,這是我的專長。如果我在搞機器電腦,就發揮不出我的優勢。一位管理教授曾表示經營一個事業跟經營人生一樣,最大的危險不在於會失敗。而是我們不知道是如何成功的。我們要成功就要知道哪些工作是我們最擅長。
最後我們要抓住做最有價值的事情,每個人的興趣專長價值觀都不同,成功之路就像一條船航向彼岸,我們要抓好舵以最短的時間與距離達到目的地。
Q10).接觸卡內基後不但影響了您自己也影響了數以萬計的人,也讓您的家人也有很大的轉變,您的妻子與公子都是卡內基好幾門課程的專業講師,能不能輕鬆談一下卡內基對於您家人的影響?
A).若不是親眼看到,我也不會相信我的太太會成為卡內基資深的講師,因為她是很內向的人,她是位藥劑師,以往她在教會時從來沒有站起來說過一句話。會有這麼大的轉變是我接受卡內基課程訓練時,她陪著我一起上。卡內基就讓人的潛力都發揮出來。經過卡內基訓練後,我家裏四個小孩都受到卡內基的影響,例如我的大兒子也是內向的人,經過卡內基洗禮,整個人的態度都有重大而正面的轉變,由內向學生變成擔任UCLA中國同學會的會長,主持晚會、當司儀,這些都是明顯的改變,否則他大概只能成為一位會計師了。
次子的轉變尤其大,他是一位邊緣人,幾乎要成為一位不良少年,打架搗蛋功課很差,但是經過卡內基的訓練有了改變,因為他得到肯定,人的優點就會越來越大,缺點就越來越少。後來竟然也唸了很好的學校,成為醫生,現在是位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副教授。一位最不被看的人,竟然因為卡內基的訓練而激發出如此大的潛力。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以這樣的角度加以評估,我的女兒受過卡內基的訓練也成為講師,可是她他還是最想當一位家庭主婦,現在有三位小孩,每次從新加坡回來,我們全家都跟小孩玩在一塊。卡內基的訓練讓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觀。
最小的小孩在高中畢業時,參加過國王與我歌舞劇的演出後,因此對演戲就著迷,想加入演藝圈。他雖然還是註冊唸了史丹佛大學,但是前三年都沒有選系,因為他還沒有下定決心,演戲是他的興趣但是找不到飯吃之怎麼辦?所以在三年級下學期他還是選擇了機械系,畢業後就跟我談判,他想當演員,我們達成君子協定,以一年的時間去闖演藝圈,一年時間到若還是沒有闖出名堂,就要決定去找工作還是進研究所。
可是要在美國演戲就成為工會會員,但是要成為會員就要有演藝的機會,就像雞生蛋、蛋生雞,沒有進展,也曾回來台灣找過幾位製作人,後來托朋友介紹要與張艾嘉見面,可是我的小兒子不認識張艾嘉,所以拜託約訪所在的飯店服務生,要是看到張艾嘉時跟他比個手勢。
兩人終於會面了,張艾嘉也老實告訴他,其實他在演藝圈沒什麼希望,最後我的小兒子還是接受了事實,回去唸研究所,現在也有很好的工作。
這些人的受惠都不一樣,就像經過卡內基訓練的人,有些婚姻更美滿了、潛力被激發出來、改善了人際關係,還有有些人則是生活的更快樂。這就是我找到最符合我的價值觀,也是我認為最有意義與最擅長做的事情,同時更讓一家人更緊密圓滿,這就是卡內基訓練課程。
Q11).老師您的座右銘,是成功的人在逆境中找機會,失敗的人在機會中找困難,能不能請老師您談談對於人生的態度?
A).機會來的時候,不成功的人會為自己找藉口理由,例如我沒經驗啦等等,逃避這個機會。有些人卻能在挫折中找到機會,例如我在宏碁工作時並不愉快,這與我性格有關。宏碁是很好的公司,成長的也很快,但是我的價值觀是追求和諧溝通,但是當時公司的氣氛卻是針鋒相對,開會就吵架。當時我陷入低潮,不過人千萬不要因為工作不好而換工作,問題是出在我的態度,應該要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機會而換工作,這就是成功的人會在困難中找到機會,失敗的人會在機會中逃避,我對人生的態度就是要積極正面。
Q12).請問老師您有接觸網路嗎?對於中時電子報有何觀感?
A).我最常使用的還是電子郵件,上網偶爾為之,我的操作不夠熟練,因為沒學過注音符號,所以輸入有困難。要是語音辨識輸入系統成熟,那我就如獲至寶了。以我這個年齡最喜歡看的還是新聞,就算在國外還是渴望看報,如果在國外的話還能以電腦獲得最新的時事,中時電子報對於旅遊出差在外的人,是最好的彌補時事落差的東西,另外就是好久以前的事情,還是可以找出來看。
網路真是以前無法想像的東西,我的老闆在訪問新加坡前,就能透過網路了解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我個人要是身體有不對勁,也可以立刻透過網路找到詳實的資訊。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1.htm(台灣人際關係逐漸淡化,原因為何?) (9:58)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2.htm (真誠是信任的基礎點,該如何激發?) (7:29)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3.htm (您看台灣社會的「感動」為何?) (8:28)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4.htm (卡內基的訓練是如何建立分享?)
(5:37)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5.htm (台灣下一代競爭力的建議為何?)
(9:27)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6.htm (台灣自殺事件頻傳,您的看法如何?) (6:55)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7.htm (權力和影響力這兩者的差別在那裡?) (7:48)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8.htm (職場人際關係應該如何經營?) (5:37)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9.htm (40歲引進卡內基,您最初的動機為何?) (7:33)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10.htm (可否談談卡內基對您家庭的影響?) (6:02)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11.htm (您對成功的人生觀應該是如何?) (2:10)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frame/h-12.htm (請問您對中時電子報的印象如何?) (2:00)
------------------------------------------------------
黑幼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能更好
專訪\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文字整理\謝宗龍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40809/index.htm (全文)
「唯有正視、肯定自己的優點,才能燃燒對人生的熱情」黑幼龍迫不及待與人分享的語氣,好像釋放出正面積極磁場,感染了他身旁的每一個人。
黑幼龍面對人與人之間信任、真誠與感動、下一代的教育與競爭力等宏觀問題時,最令人印象深刻是他娓娓道來似乎取之不盡的小故事。沒有長篇大論的理論,艱澀的專有名詞,更沒有穿插英文單字,只有感人、直擊人心的小故事,雖然在訪談結束後,我明白這就是卡內基訓練中,真誠分享拉近人際關係的一種方式,可是黑幼龍老師令人如沐春風的和藹態度,總讓人不自覺的希望能從他那裡分享更多生命點滴。
黑幼龍自謙表示:就是連我黑幼龍都可以,每個人都會很有希望。他高中成績差被聯考拒絕,無處可去只好去唸軍校。事業上許多重大的轉折起伏,他總能突破困境展新局,黑幼龍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天生而成的自信心,從逆境中抓住機會。他總不忘強調,態度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成功的人在逆境中找機會,失敗的人只會在機會中找困難。
不過他坦承能抓住這麼多的機會,流利的英語能力幫了不少忙。畢竟不是有夢想就能實現,還是需要腳踏實地培養自身的實力。黑幼龍認為全球化的世界,競爭無國界的現實環境,青年朋友更應培養流利的外語能力。
談到黑幼龍就離不開在台灣極為成功的卡內基訓練課程。卡內基課程有著詳細繁複的手冊,光是人際關係的處理原則就高達三十條。但是在訪談中,黑老師化繁為簡,將卡內基的核心價值簡單清楚的表達出來,首先就真誠的付出,取得人與人之間的坦承信任與分享,對他人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看起來很簡單吧!而相關的訓練課程更能幫助每一個人從頭做起,有方法、有系統,一步步達到正面態度的目標。
與一般人認知不同,卡內基的訓練課程絕對不只是一種幫助業務人員增進業績的寶典,雖然卡內基也能做到,不過卡內基最終還是要讓每一個人能獲得圓滿幸福的生活。黑幼龍以自身家庭為例,妻子兒女在事業上的成功,家庭的幸福,成熟處理挫折的態度,都讓黑幼龍深感驕傲。
黑幼龍老師認為他非常幸福,因為他找到最擅長也令他樂在其中的工作,我們雖然不必然要經過卡內基的洗禮,但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黑幼龍老師自信的態度與開放的胸襟。那種正面的能量,我發誓,身旁的人真的都能受到好的影響。
以下是中時電子報郭智楨專訪黑幼龍先生的詳細內容:
Q1).台灣由農業社會歷經工商社會快速激烈改變,淳樸真誠的信任慢慢淡化,就您的觀察台灣在這方面出現了什麼問題?
A).多年前發生在美國的一個真實報導,一個貧窮連汽車也負擔不起的家庭中,父親購買了兩張彩券,並問一位朋友Ray要不要一起認購其中一張,Ray說好啊,但是Ray既沒有付錢也沒拿走彩券,但是父親以鉛筆在一張彩券上寫下了Ray的名字。果不其然,Ray那張彩券重了頭獎,父親信守承諾要將彩券交回給Ray,她的家人都勸父親不要,因為Ray家中已經有兩台汽車,他們連一台都沒有。不過父親仍執意打電話叫Ray恭喜他中獎,並讓Ray領走彩券。
家人一時之間都對父親都不諒解,但是多年後子女各成家立業,他們都認為一生中從沒有像父親打電話給Ray的那一刻那麼富有。
這個故事啟發我們,即使一個人都沒有的狀況下,也需要以真誠面對自己的價值觀。
傳統教育並不鼓勵個人認清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優點,所謂「謙受益、滿招損」,但是不真誠面對自己,接受自己的優點甚至成就感,一但遇到一個機會來臨,就會為自己找很多藉口以逃避機會的挑戰,不正視自己的優點也就沒有辦法針對優點繼續補強。
同時工商競爭激烈,很多人都忘了成功不是靠一個人而是群體。
越戰期間一位在航空母艦上服役的空戰英雄屢次攻擊北越,在最後一次任務被擊落,跳傘後被俘,坐了數年水牢瘦了四十幾公斤。
越戰結束後,空戰英雄在美國各地演講,在一次下鄉的行程中,用餐時一位不起眼的人認出他來,空戰英雄深感驚訝在這個小鎮也有人認得他,這位仁兄說他也在小應號上服役,是一位折降落傘的小兵,他還詼諧的表示:降落傘還管用吧!當晚空戰英雄輾轉難眠,想到他是聚光燈下的英雄飛行員,而這位毫不起言折傘小兵,平常連看也不會看上一眼,但是卻在他的人生扮演了那麼重要角色。
一般人可能沒有像空戰英雄那麼戲劇化的人生,可是每一個人都有為自己人生折降落傘的人。
我聽到這個故事後,便不放棄任何一個真誠對待別人的機會,不管是替你服務的空姐還是大樓管理員或是餐廳服務員,他們都有可能是替你折降落傘的人。我在辦公室裡再也不會低空飛過,而是真誠的與同事噓寒問暖,關係他們的生活。
家人更是我們折降落傘的人,不管你有多累也要真誠傾聽他們的心聲,人與人最遠的距離,不就是一通電話而已。
一個你厭惡的人要是能以真誠的態度來對待,也能發現他有許多優點。以真誠面對自己面對他人,自己的人生立刻就多采多姿。別人感受到我們真誠的對待,也會燃起他自己對工作、人生的熱情。
Q2).真誠是信任的基礎點,也是核心價值所在,我們如何去激發這種能力或是有什麼方式可以掌握?
A)你點出了其中的重點,這的確是有方法可行的,我們可以從我們這代做起,一位卡內基的講師曾講一個故事,她是一位五年的導師,一位學生不守規矩成績也差,但是身為導師她要公平也關愛每一位小孩,對這位同學她感到內咎,她強迫自己關心這位頑劣的學生。
翻閱他的資料,發現在一、二年級時都是品學兼優的同學,三年級時因為母親生病,父親漠不關心,成績開始走下坡,四年級時母親去世父親酗酒,這位學生在校表現更是江河日下。老師感到時間急迫,如果不導正這位同學,就難以挽回。
她付出更多關懷,讚美學生他的優點,這一切都發生神奇的效果。聖誕節時每個學生都送老師精美禮物,唯有他送給老師一個牛皮紙袋,同學們都笑他,裡面一串石頭項鍊中間還掉了幾顆,導師二話不說立刻戴起來,裡面還有一瓶用過只剩三分之一的香水,導師也噴的滿身都是,盛讚這串項鍊漂亮,香味也是她最喜歡的,她十分感謝這位同學。
當天稍晚這位同學留下來,他對導師說:你戴起這串項鍊讓我想起母親,而這種香味他只有在母親身上聞過,謝謝你讓我看到你就像看到我媽媽一樣。同學離開後這位導師感動的哭了一個鐘頭。
在導師的關愛感召下,這位同學一路以優異成績升學最後當上醫生,並與這位導師保持聯絡,這位醫生結婚時邀請這位小學五年的導師坐在家長的位置,婚禮中醫生感謝導師:謝謝你對我這麼有信心,改變了我的一生。導師感動的哭了。她說:你講錯了,是你改變了我的一生,沒有你我就是一位只會叫學生做作業、背書的老師。你教我除了教書改作業外,更讓我了解老師應該付出更多的關懷、更多尊重、更多讚美來教化學生。
這是真人真事,這位醫生後來還成為院長,如果他是接受傳統的教育,恐怕只能成為不良少年,他卻能成為眾人景仰的院長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同時這位導師受益最多,關心別人付出愛心。
各行各業在自己的本分外,我們是不是也能多付出更多關懷與愛心,讓自己的一生過的更不一樣。父母如果只要求小孩成績,沒有品德性格的陶養,只會誤了他的一生。
好消息是認真有意願、配合積極的態度,這些都是可以培養的,在卡內基的訓練後,工程師或是經理人員都能在數字與業績外,培養與其他人更多良好的互動,不但業績沒有掉下來,更開啟人生多采多姿的一扇窗。
Q3).台灣的社會已經太久沒有感動的感覺,不僅是人與人之間身體觸覺的感動,而是文字、洗鍊、善的感動,老師您看台灣社會的感動在哪裡?
A).卡內基曾說過人的情緒是燃燒了的理論,你感動一個人比你說多少道理、理論還要有用的多,無論是在公司中老闆激勵員工,或是廠商要客戶購買產品或服務,父母老師要學生子女主動要做一件事。感動他比說服他有用。人是非常情緒化的動物,完全用理智來說服是非常辛苦,做得到,可是非常難。
一次旅遊義大利佛羅倫斯的機會與朋友在一家舖有木頭地板的露天餐廳愉快聊天,一時忘我、手舞足蹈了起來,一位坐在我旁邊用餐的人和顏悅色、誠懇的讓我感動的表情對我說,你每踩一次腳都讓我嚇一跳,能不請你不要再這樣作,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向到他道歉後,我也沒有感到受到冒犯,因為他的態度感動了我,讓我願意全力配合。工商社會與政治環境中大家都想用「講理」的效果,但是這世界上沒有人能百分之百用理辯倒人的。
感動人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缺乏的能力,如果你要感動人就不要怕自已受到感動,聽到感動故事時不要怕落淚,在卡內基的訓練中我們鼓勵學員把感人的部分表現出來,有一次在國家音樂廳,一位女是特地跑來跟我說,我的文章每次都讓她深受感動,我也是受到這位女士的鼓舞重拾寫專欄的動力。回想童年時,父母親硬性的規定往往對我們不奏效,要是講述父母自己小時感人或是艱困的故事,我們雖然還小也都能深受感動。自動自發配合父母的要求。
感動同時也是需要表達與自信才能具備的一種能力,社會應該多培養感動的能力。一些企業管理的書籍也強調管理要靠感動。
微軟老闆比爾蓋茲一次會議中大發雷霆,週遭的高級主管都噤若寒蟬。但是一位華裔的女員工,卻毅然站起來講話:我能了解你為何這麼激動,因為這件事就是如何如何,我以前也相同感覺。
一位中階女主管用適當的表達能力,感動了比爾蓋茲讓他平靜下來,也有被侵犯的感覺,會議中比爾蓋茲還對所有人說既然她認為是如何如何,大家就這照她的意思做吧!會議室裡其他同事都目瞪口呆看這這位女員工。
這是EQ two這本書所講的一個小故事,這為女士就是擁有充分自信與溝通能力,不是衝動站起來反駁,並且不願忍氣吞聲,因為類似狀況若是一而再而三,工作的就會沒有成就感,表達自己的意見後又受到肯定,公司不就是跟在家裏一樣嗎?每一位朋友都應該培養讓人感動的能力。
Q4).分享是卡內基人際關係訓練是很重要的一環,唯有透過分享才能讓更多人感染,分享彼此的感動,沒有分享就會形成封閉,但是分享該如何建立?
A).卡內基的訓練強調,分享有三個E:第一個E是earn the right,就是掙得資格,例如通過研究或是親身的範例,沒有人想聽長篇的理論大道理,我們簿想方想是因為我們不夠開放,例如我在今天的訪問中講了許多小故事,都是幫助我們分享。
第二個E是exciting興奮,一些學問淵博見識廣的人,談話平淡自己一點都不興奮,無法引起對方的共鳴。對大眾演講時我們要有兩個假設,一是所有人的興奮指數只有我的一半,所以我更要讓演講精采興奮度到達百分之一百五十。二是假設有一半的人根本沒在聽我說話,所以剩下一半的聽眾,我更要鼓足熱誠,將現場氣氛炒熱讓大家將注意力集中。
第三個E是eager 渴望,渴望分享。雖然興奮,要是我不盼望分享,大眾演講時不會精采了。會退縮,並可能會找遍理由不去與大眾分享。
分享是一種技巧需要去練習,不是從書本去讀就學的會。克萊斯勒董事長艾柯卡的自傳《反敗為勝》中曾說他自己原本是害羞內向、拘僅的人,不會表達的工程是,但是他在25歲時參加過卡內基的訓練後,讓他從一位內向害羞的工程師成為一位善於表達有魅力的領導人,對此他一直到現在都還很感謝卡內基的訓練課程。
這給了網們兩個啟示,一是我們要做好分享是要多練習,其次是分享溝通不是天生的,每個人都是有機會,除了少數人例如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或是李光耀,天生善於分享溝通,大多數的人都是都是訓練出來的。
Q5).根據權威媒體對於台灣下一代的競爭力的觀察,都認為台灣下一代年輕人的生活觀多偏向安逸舒適與享樂,未來的競爭是全球化的,不知根據老師您對台灣下一代的觀察,有什麼建議?
A).哈佛一位權威教授的研究認為競爭優勢是一個三角形,兩邊分別是態度、能力,底邊就是專業知識,態度就是指自信、熱誠、克服壓力等等,能力是指溝通、領導與其他人合作的能力也就是管理能力,專業知識就是個人所學,例如法律化學工程等等專業領域的知識。這位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良好的競爭優勢,三角形兩邊都是非常得長,底邊的專業能力只有一小截,百分之八十的競爭優勢是來自於我們的態度與溝通能力,這是很驚人的看法,傳統觀念多認為唸好書才能賺更多錢,但是以微軟為例,高階主管中多是讀書時多是其他領域域很少是電腦軟體出身的,一樣也是成就非凡。
其實性格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命運就是我們的工作事業、家庭﹝包含夫妻親子關係﹞與社會生活,如果一個我不認識的年輕人,只要讓我知道他的性格,對於他的發展,十之八九我都猜的到,一個孤僻與人難以相處的人,必然無法在公司內有好的發展,一位人力資源主管告訴我,這類人往往只能在公司呆上六個月,不是自行請辭就是被公司請走,可是一位樂觀善於協調人際關係的新人,必然會得到主管與資深同仁全力的幫助。同樣的道理也同樣適用於家庭生活與社交活動中。
回頭談到競爭優勢,大部分的家長仍是著重於小孩的學業成績,希望他們考上好的學校,對於三角形的兩邊:態度與能力,還是沒有加以關注。試想在著名的大機構或是跨國公司,所有人都來自著名學府,到時我們要如何突顯自己的競爭優勢。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人了解到態度與能力對於競爭力的影響有多大,卡內基的專業訓練也是在相同的情況之下受到重視,培養溝通能力與態度是其中關鍵。
美國牙醫協會研究顯示,生意好的牙醫診所,不是技術多高明,而是有著關心病人的態度,願意耐心講解你的牙齒健康狀的牙醫。我本人就是一口爛牙,因為我的牙醫態度與溝通能力不佳,使我視看牙醫為畏途,不但他的生意變的不好,也連帶影響我的牙齒健康。
Q6).許多人因為感情交友或是經濟問題,導致自殺悲劇發生,其中尤以憂鬱症在台灣社會的蔓延更為驚人,如何以正面的態度來看待並導正憂鬱症的問題?
A).每四個上班族就有一個有自殺的念頭,如此跌落谷底令人吃驚不已。我的幼子有位從小交往的女友,但是在美國唸大學時兩人鬧分手,我也為他們擔心不已,六個月後,我赴美與幼子在吃早餐時,問了一下他那已經分手的女友如何了,他只笑著說,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但是這六個月中,你提起她的名字後我才第一次想起他。我一聽到深以我兒子為榮,並不是他絕情冷酷,而是我兒子態度積極有自信時,會認為只有這一個女孩子不喜歡他。要是換成悲觀消極的人就會認為全世界的女人都不喜歡他。甚至有報復傷害的情緒產生。六個月中我兒子的正面態度接受了與女友分手的事實,也活的很快樂。
從此我對於我的兒子全然放心,日後一定有更多的挫折失意等著他,但是積極態度會將他輕鬆度過,這比留多少財富給他更是好。正面良好的態度與積極的自信,是他最好的禮物。但不可諱言的,許多家長消極負面的態度反而使父母與子女兩代人都受害。全台共有三千位青少年與大學生前來參加卡內基的訓練,他們都驚訝卡內基訓練不像是在上課,而是跟隨導師馬上一起來做,培養正面的態度與積極的自信。
一位銀行老闆跟我說每年暑假都有一批新人報到,其中就會有幾個人特別耀眼,不論臉上的表情還是面試時對長官的態度,我知道這位老闆就是指這些新人有自信,自在而且自然。
Q7).社會很多人尤其在政治這塊領域裡,權力與影響力往往混為一談,老師您認為兩者有何差異,影響力士什麼樣的力量?
A).每個人都有影響力,父母對整個家庭,老師對於學生,好友對於自己。影響力應不是權勢,而是一種感動,影響力不是擺弄權謀只求自己益處,影響力應該是雙方互蒙其利。贏在影響力一書其實就是卡內基溝通人際關係理論的一部分,有人認為卡內基是美國人並在美國做的研究,能放諸四海皆準嗎?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每一個國家民族都有獨特文化傳統,但是人類還是有共同點,例如沒有人希望被批評,國內一位年輕的總經理在學校演講,一位學子發問他如何這麼年輕就有如此成就?這位總經理就說,同學會裏大家最常談論的兩件事就是批評自己的公司,薪水不高福利差,還有罵自己的老闆如何如何不好,搞的他都不想與這班老同學見面了。
雖然這位年輕的總經理沒上過卡內基的課,但他能自然運用卡內基人際關係準則第一條: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缺乏自信時,就會引發負面情緒,抱怨批評,來保護自己。人都是喜歡與散發正面能量的人為伍,卡內基人際關係準則第一條: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除了對別人外也是對自己。不要抱怨自己命不好,長的不好看等等,要發揮影響力就是保持正面的能量,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就是發揮自己影響力的第一步。這麼多年來台灣call in節目都是互相批評而不是認錯信服對方,大家還是在批評,猛往洞裏鑽,結果當然是無效的。
要是我來製作這種節目,雖然表達各自的立場仍屬必要,但是也要認同對方部分立論,然後再表達自己的立場,有共鳴才能創造影響力。
舉一個例來說,克萊斯勒總裁開車超速被攔下,結果車上沒有碼表,引發高階主管汽車可能以新車轉賣欺騙消費者的疑慮,很多人勸艾柯卡說,所有車廠都是這麼做,這是試車嘛!艾柯卡不為所動,而是在各大媒體道歉,承認我們錯了,此事也就圓滿解決了,這真是台灣政壇需要好好學習的地方。
Q8).老師能不能指導網友們,職場的人際關係要如何經營?
A).人際關係在二三十年有逢迎拍馬的負面的意味,今天人際關係已經成個人的資產,公司內的升遷或是要賦予重任給某人,人際關係都成為上司考量最重要的一環,卡內基協助許多大公司進行訓練時,這些公司都坦沉分享,希望同仁的人際關係更好。
一支球隊球員的人際關係不好,恐怕有一半比賽時間是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輸的機率當然高。
管理大師戴明博士面講習時對滿堂的高階經理人員時,問到:誰希望能幹的人到自己的公司任職,所有人都舉手了。戴明請他們把手放下,然後對全場人說你們都不需要更能幹的人,而是將這些人才的箭頭都朝向同一個方向。人際關係好的公司就是將大家的方向朝向相同方向。
人際關係好的人一定知道別人最渴望得到的是什麼,而當對方達到他的渴望時,雙方的關係就更進一步。許多大師都指出,人內心最強的的渴望就是重要感,希望得到肯定。我們與公司其他部門互動時,誠心把重要感、肯定感給別人時,我們的關係就是最好的。例如誠心給予他人讚美。
卡內基說過不真誠的讚美就像偽鈔一樣,找出對方的優點,真心讚美他人,就可以拉近彼此關係。
IBM已過世的董事長華生原本是位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父親是IBM創辦人,二戰時華生擔任一位將軍專機的飛行員,一日華生在機上悶悶不樂,將軍就問他怎麼了,華生說我收到一封信,父親要我戰爭結束後回去接管IBM。將軍恭喜他說:這是很好的機會啊,為何悶悶不樂?
華生一直對自己的評價不高,所以問將軍自己真的有能力去接掌IBM嗎?將軍表示:你難道不信任我的眼光啊,我只能說佩服你父親的眼光。華生聽完後就下定決心接掌IBM,結果成就出一番更大的事業,將IBM推向高峰。
因為長官真誠的讚美,激發出華生的潛力。所以華生與這位將軍的人際關係最好,好的人際關係就會發揮好的影響力。
Q9).台灣已將卡內基、人際關係、心靈導師與黑幼龍畫上等號,回溯您自己的人生,一定也包含許多挫折起伏逆境,你如何看待這一連串的歷程又是如何重新再出發?
A).我先分享一下我的結論,就是連我黑幼龍都可以,每個人都會很有希望。
我一無所有,專科、大學都沒唸過,高中留級,明知考不上所以拒絕了聯考,無處可去只好去上軍校,當時的環境又是「什麼都可以嫁就是不要嫁軍人」,所以也沒有女友。
但是我很幸運,不知是天生還是父母的培養,我一直都很有自信。我人生中一連串重大的工作轉折例如進入休斯公司進入宏碁或是光啟社,都是事先一天都沒做過,從頭開始,開心的接受這些未知的挑戰,年輕朋友就是要培養這種態度「為什麼我不能做」。就像如同前面所言,微軟許多高階主管都不是學電腦的。
其次,人還是要腳踏實地一點,不是有夢想就會成功。我必須承認我佔便宜的地方,是我的英文能力還不錯,有些機會要是英文不好的話也抓不住。二三十年前語言能力就這麼重要,何況是現在加入WTO的時代。
其次是要找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否則度日如年,事倍功半。如過是有興趣的工作,就如同愛迪生經常在實驗室裡徹夜工作十分忙碌,有朋友就問他如此拚命工作難道不累嗎?愛迪生竟然嚴肅的回答,我這一輩子還沒有工作過一天,因為在實驗室是他的樂趣,等於都在玩啊。不是每一個人都未必能找到自己最有興趣的工作,可是青年朋友千萬不要放棄追尋。
再來就是我們要抓住我們擅長的工作,做最擅長的工作往往能達成蛻變與突破並讓我們得到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以我為例,我就適合與人在一起,寫文章、演講、教課發揮聯想力,這是我的專長。如果我在搞機器電腦,就發揮不出我的優勢。一位管理教授曾表示經營一個事業跟經營人生一樣,最大的危險不在於會失敗。而是我們不知道是如何成功的。我們要成功就要知道哪些工作是我們最擅長。
最後我們要抓住做最有價值的事情,每個人的興趣專長價值觀都不同,成功之路就像一條船航向彼岸,我們要抓好舵以最短的時間與距離達到目的地。
Q10).接觸卡內基後不但影響了您自己也影響了數以萬計的人,也讓您的家人也有很大的轉變,您的妻子與公子都是卡內基好幾門課程的專業講師,能不能輕鬆談一下卡內基對於您家人的影響?
A).若不是親眼看到,我也不會相信我的太太會成為卡內基資深的講師,因為她是很內向的人,她是位藥劑師,以往她在教會時從來沒有站起來說過一句話。會有這麼大的轉變是我接受卡內基課程訓練時,她陪著我一起上。卡內基就讓人的潛力都發揮出來。經過卡內基訓練後,我家裏四個小孩都受到卡內基的影響,例如我的大兒子也是內向的人,經過卡內基洗禮,整個人的態度都有重大而正面的轉變,由內向學生變成擔任UCLA中國同學會的會長,主持晚會、當司儀,這些都是明顯的改變,否則他大概只能成為一位會計師了。
次子的轉變尤其大,他是一位邊緣人,幾乎要成為一位不良少年,打架搗蛋功課很差,但是經過卡內基的訓練有了改變,因為他得到肯定,人的優點就會越來越大,缺點就越來越少。後來竟然也唸了很好的學校,成為醫生,現在是位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副教授。一位最不被看的人,竟然因為卡內基的訓練而激發出如此大的潛力。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以這樣的角度加以評估,我的女兒受過卡內基的訓練也成為講師,可是她他還是最想當一位家庭主婦,現在有三位小孩,每次從新加坡回來,我們全家都跟小孩玩在一塊。卡內基的訓練讓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觀。
最小的小孩在高中畢業時,參加過國王與我歌舞劇的演出後,因此對演戲就著迷,想加入演藝圈。他雖然還是註冊唸了史丹佛大學,但是前三年都沒有選系,因為他還沒有下定決心,演戲是他的興趣但是找不到飯吃之怎麼辦?所以在三年級下學期他還是選擇了機械系,畢業後就跟我談判,他想當演員,我們達成君子協定,以一年的時間去闖演藝圈,一年時間到若還是沒有闖出名堂,就要決定去找工作還是進研究所。
可是要在美國演戲就成為工會會員,但是要成為會員就要有演藝的機會,就像雞生蛋、蛋生雞,沒有進展,也曾回來台灣找過幾位製作人,後來托朋友介紹要與張艾嘉見面,可是我的小兒子不認識張艾嘉,所以拜託約訪所在的飯店服務生,要是看到張艾嘉時跟他比個手勢。
兩人終於會面了,張艾嘉也老實告訴他,其實他在演藝圈沒什麼希望,最後我的小兒子還是接受了事實,回去唸研究所,現在也有很好的工作。
這些人的受惠都不一樣,就像經過卡內基訓練的人,有些婚姻更美滿了、潛力被激發出來、改善了人際關係,還有有些人則是生活的更快樂。這就是我找到最符合我的價值觀,也是我認為最有意義與最擅長做的事情,同時更讓一家人更緊密圓滿,這就是卡內基訓練課程。
Q11).老師您的座右銘,是成功的人在逆境中找機會,失敗的人在機會中找困難,能不能請老師您談談對於人生的態度?
A).機會來的時候,不成功的人會為自己找藉口理由,例如我沒經驗啦等等,逃避這個機會。有些人卻能在挫折中找到機會,例如我在宏碁工作時並不愉快,這與我性格有關。宏碁是很好的公司,成長的也很快,但是我的價值觀是追求和諧溝通,但是當時公司的氣氛卻是針鋒相對,開會就吵架。當時我陷入低潮,不過人千萬不要因為工作不好而換工作,問題是出在我的態度,應該要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機會而換工作,這就是成功的人會在困難中找到機會,失敗的人會在機會中逃避,我對人生的態度就是要積極正面。
Q12).請問老師您有接觸網路嗎?對於中時電子報有何觀感?
A).我最常使用的還是電子郵件,上網偶爾為之,我的操作不夠熟練,因為沒學過注音符號,所以輸入有困難。要是語音辨識輸入系統成熟,那我就如獲至寶了。以我這個年齡最喜歡看的還是新聞,就算在國外還是渴望看報,如果在國外的話還能以電腦獲得最新的時事,中時電子報對於旅遊出差在外的人,是最好的彌補時事落差的東西,另外就是好久以前的事情,還是可以找出來看。
網路真是以前無法想像的東西,我的老闆在訪問新加坡前,就能透過網路了解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我個人要是身體有不對勁,也可以立刻透過網路找到詳實的資訊。
在平凡生活中發現樂趣
在平凡生活中發現樂趣
文/黃翠吟
每天下班坐公車回家,我刻意在半途下車,多花了半小時穿過公園,安步當車回去。在公園內換上平底鞋,大踏步、大甩手的扭動身軀,大口大口的吸著沁涼的空氣;園區遼闊,樹木蔥鬱、綠草茵茵,極目望去,天空有時是一大片的藍,有時是斑斕的彩霞暈染天際,我踏著夕陽餘暉或踩著初昇的月色回家,心情愉快舒暢,一天伏案的勞累,一掃而空。
為了運動,也為了親近自然,生活上有一點小小的變化,有一些刻意的調整,就使自己對生活有更滿意的感受。
甘於平凡,認清生活即是煩瑣
律化的、平凡的、煩瑣的,生活就是由很多的小事、瑣事串連而成。我們先認清這個事實,才能甘於平凡,並在平凡中不忽視微不足道的樂趣,同時更進一步創造更多生活的趣味。
其次,正視及接受生命的不圓滿是正常現象,生命中有美景,也有殘缺,一如自然的陰晴圓缺、四季的生機與凋零交替,這是生命的真相,不完美、不正常也是正常。唯有我們徹底體會,願意承擔,才能不怨天,也不尤人,轉而認知到要自求多福,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甘於在生活的瑣碎中磨練,甘於在平凡中發現人生趣味。
願意隨處欣賞、隨處讚嘆、隨處就有欣喜,但這需要自覺,並養成習性。旅行是最令人能夠處處有驚豔、處處有欣喜的時候,因為所見皆不同於平日重複的事物,我們更會專注於眼前,變得敏銳好奇,不似平常日子對周遭景物視而不見。可是旅行團中,也有人會從第一天抱怨至最後一天,不禁納悶,這麼美好的景色,都無法感受樂趣,那平常的日子如何滿足快樂?
一群常在一起爬山的朋友,在爬山中,很少交談,各自專注在呼吸上,腳步隨著呼吸前進,呼吸自然就深沉順暢,大夥一路仔細的賞花觀鳥,傾聽風聲、水聲,辨識各種的鳥叫蟲鳴,有時張手擁抱大樹,想像樹木的能量進入身軀,與自己合而為一。這樣的行程,充分讓感官融入自然之中,在安靜中,感官變得敏銳,身心自然愉悅。
生命是一路的過程,一如爬山,峰頂只是方向,沿途欣賞到的、品嚐到的,才是生命的內容。
常恆感恩,當下即是享受
一行禪師是生活大師,他教我們細細品味人生,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去體會生命的奧秘與樂趣。就如吃橘子,也可以成為很愉快的享受。吃橘子時,先摸摸它、看看它,感受橘皮的粗糙或光滑,在橘子上看到藍天、陽光、雨露的孕育,再聞聞它的芳香,剝皮時吸吸撲鼻的香氣,瓣瓣多汁的果肉,令人感恩天地、農夫、果商的辛苦,再一片片細細咀嚼橘子的香甜,感到人生多麼幸福,生命多麼神奇。
人生經驗愈多,愈能接受生活真實的面貌,就愈能耐煩、耐磨。修行人隨時都能安在當下,負面的情緒來時,與它同在,把心專注在呼吸上,看著一呼一吸,心裡知道情緒的變化,一如四季的轉變,它會過去。每個日子都如過眼雲煙。不斷的訓練放下,愈能包容,愈有彈性。
歡喜就好,不必自我設限
自己的第一步。平時仔細的觀察自己,把這些快樂的事情納入自己規律的作息中。
請列出五項使你快樂的事情?你如何去創造那些快樂的事?你是否常常抗拒那些能帶給你快樂的事?
比如我喜歡去好吃又浪漫的餐廳吃飯;去郊外爬山;喜歡賴床;喜歡聽靈性成長的課程,或和好朋友聚會抬槓。
我發現我喜歡讓自己放鬆的事,可見自己生活嚴謹,嚮往輕鬆。
愈了解自己,愈能看到自我設限、束縛、執著的信念。
比如有人喜歡去KTV唱歌,可是常回絕朋友的邀請,這樣的矛盾反映了他的價值觀,他的潛在意識也許認為去KTV是浪費生命的、不對的。這時可以重新思考,需不需要改變。
自得其樂,精彩活出自己
一個人有喜愛做的事或目標,就不容易意志消沉,目標無關名利、成就,自己覺得有樂趣就好。前幾年,早上上班時,在住家電梯,經常遇見鄰居八十多歲的老公公,他年紀大了,行動僵硬,步履蹣跚,費力的走四、五步才趕上我的一步,他說要去陽明山走走,而且要換兩趟公車才到山上,下午再搭公車回來時已日落時分,每天如此。
我暗自佩服:老人行動巍巍顫顫,從住家到陽明山,路途遙遠,上、下車,爬山都是很大的考驗。可他讓家人放心上班上學,獨自一人,也能自尋生活的樂趣,自得其樂,直到生命終了。
有位朋友年過中年,最近一年才學鋼琴, 現在已會彈上幾十首歌曲,常請我在電話上聽她彈琴,生活不亦樂乎!另有位朋友,學習壓花,成了興趣,持續多年後,無心插柳柳成蔭,成為壓花老師。
能夠找到一項自己的興趣,而醉心投入的人,是很有福氣的,很多做學問、做研究或創作的人,常常廢寢忘食,不是名利的驅策,而是創造本身或探究奧秘的樂趣,令人流連。
心靈淨化,生命變得更好
觀察很多的朋友,一直常保持平靜滿足狀態的,很多是接觸靈性修持或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們藉由靈修、讀經、祈禱、靜坐來自我反省、修正,淨化內在,因為相信內在改變,外在會跟著變得更好,所以充滿信心及力量;因為相信凡事的發生,不論好壞,皆是上蒼、自然,幫助自己提升的自然運作,所以感覺安全及愛,而能不憂不懼。
無形的、精神的、靈性的領域,往往比有形的物質更有力量。
我們為自己的生命負責,自己可以決定面對生命的態度,時時自我激勵,在日常生活中找尋、創造生活的樂趣,當能活出生命的興味。
文/黃翠吟
每天下班坐公車回家,我刻意在半途下車,多花了半小時穿過公園,安步當車回去。在公園內換上平底鞋,大踏步、大甩手的扭動身軀,大口大口的吸著沁涼的空氣;園區遼闊,樹木蔥鬱、綠草茵茵,極目望去,天空有時是一大片的藍,有時是斑斕的彩霞暈染天際,我踏著夕陽餘暉或踩著初昇的月色回家,心情愉快舒暢,一天伏案的勞累,一掃而空。
為了運動,也為了親近自然,生活上有一點小小的變化,有一些刻意的調整,就使自己對生活有更滿意的感受。
甘於平凡,認清生活即是煩瑣
律化的、平凡的、煩瑣的,生活就是由很多的小事、瑣事串連而成。我們先認清這個事實,才能甘於平凡,並在平凡中不忽視微不足道的樂趣,同時更進一步創造更多生活的趣味。
其次,正視及接受生命的不圓滿是正常現象,生命中有美景,也有殘缺,一如自然的陰晴圓缺、四季的生機與凋零交替,這是生命的真相,不完美、不正常也是正常。唯有我們徹底體會,願意承擔,才能不怨天,也不尤人,轉而認知到要自求多福,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甘於在生活的瑣碎中磨練,甘於在平凡中發現人生趣味。
願意隨處欣賞、隨處讚嘆、隨處就有欣喜,但這需要自覺,並養成習性。旅行是最令人能夠處處有驚豔、處處有欣喜的時候,因為所見皆不同於平日重複的事物,我們更會專注於眼前,變得敏銳好奇,不似平常日子對周遭景物視而不見。可是旅行團中,也有人會從第一天抱怨至最後一天,不禁納悶,這麼美好的景色,都無法感受樂趣,那平常的日子如何滿足快樂?
一群常在一起爬山的朋友,在爬山中,很少交談,各自專注在呼吸上,腳步隨著呼吸前進,呼吸自然就深沉順暢,大夥一路仔細的賞花觀鳥,傾聽風聲、水聲,辨識各種的鳥叫蟲鳴,有時張手擁抱大樹,想像樹木的能量進入身軀,與自己合而為一。這樣的行程,充分讓感官融入自然之中,在安靜中,感官變得敏銳,身心自然愉悅。
生命是一路的過程,一如爬山,峰頂只是方向,沿途欣賞到的、品嚐到的,才是生命的內容。
常恆感恩,當下即是享受
一行禪師是生活大師,他教我們細細品味人生,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去體會生命的奧秘與樂趣。就如吃橘子,也可以成為很愉快的享受。吃橘子時,先摸摸它、看看它,感受橘皮的粗糙或光滑,在橘子上看到藍天、陽光、雨露的孕育,再聞聞它的芳香,剝皮時吸吸撲鼻的香氣,瓣瓣多汁的果肉,令人感恩天地、農夫、果商的辛苦,再一片片細細咀嚼橘子的香甜,感到人生多麼幸福,生命多麼神奇。
人生經驗愈多,愈能接受生活真實的面貌,就愈能耐煩、耐磨。修行人隨時都能安在當下,負面的情緒來時,與它同在,把心專注在呼吸上,看著一呼一吸,心裡知道情緒的變化,一如四季的轉變,它會過去。每個日子都如過眼雲煙。不斷的訓練放下,愈能包容,愈有彈性。
歡喜就好,不必自我設限
自己的第一步。平時仔細的觀察自己,把這些快樂的事情納入自己規律的作息中。
請列出五項使你快樂的事情?你如何去創造那些快樂的事?你是否常常抗拒那些能帶給你快樂的事?
比如我喜歡去好吃又浪漫的餐廳吃飯;去郊外爬山;喜歡賴床;喜歡聽靈性成長的課程,或和好朋友聚會抬槓。
我發現我喜歡讓自己放鬆的事,可見自己生活嚴謹,嚮往輕鬆。
愈了解自己,愈能看到自我設限、束縛、執著的信念。
比如有人喜歡去KTV唱歌,可是常回絕朋友的邀請,這樣的矛盾反映了他的價值觀,他的潛在意識也許認為去KTV是浪費生命的、不對的。這時可以重新思考,需不需要改變。
自得其樂,精彩活出自己
一個人有喜愛做的事或目標,就不容易意志消沉,目標無關名利、成就,自己覺得有樂趣就好。前幾年,早上上班時,在住家電梯,經常遇見鄰居八十多歲的老公公,他年紀大了,行動僵硬,步履蹣跚,費力的走四、五步才趕上我的一步,他說要去陽明山走走,而且要換兩趟公車才到山上,下午再搭公車回來時已日落時分,每天如此。
我暗自佩服:老人行動巍巍顫顫,從住家到陽明山,路途遙遠,上、下車,爬山都是很大的考驗。可他讓家人放心上班上學,獨自一人,也能自尋生活的樂趣,自得其樂,直到生命終了。
有位朋友年過中年,最近一年才學鋼琴, 現在已會彈上幾十首歌曲,常請我在電話上聽她彈琴,生活不亦樂乎!另有位朋友,學習壓花,成了興趣,持續多年後,無心插柳柳成蔭,成為壓花老師。
能夠找到一項自己的興趣,而醉心投入的人,是很有福氣的,很多做學問、做研究或創作的人,常常廢寢忘食,不是名利的驅策,而是創造本身或探究奧秘的樂趣,令人流連。
心靈淨化,生命變得更好
觀察很多的朋友,一直常保持平靜滿足狀態的,很多是接觸靈性修持或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們藉由靈修、讀經、祈禱、靜坐來自我反省、修正,淨化內在,因為相信內在改變,外在會跟著變得更好,所以充滿信心及力量;因為相信凡事的發生,不論好壞,皆是上蒼、自然,幫助自己提升的自然運作,所以感覺安全及愛,而能不憂不懼。
無形的、精神的、靈性的領域,往往比有形的物質更有力量。
我們為自己的生命負責,自己可以決定面對生命的態度,時時自我激勵,在日常生活中找尋、創造生活的樂趣,當能活出生命的興味。
我是誰?
我是誰?- -踏上尋求自我之路
文/黃素菲(大學講師)
蘇格拉底說:「我沒有過人之處,只是比別人更認識自己。」他是人類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可見認識自己是件極為重要,又極為不容易的事。
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類會尋找意義,會問「為什麼?」尤其是進入青年早期階段之後,自我意識覺醒,常常會思考「我是誰?」「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為什麼要活著?」「我的未來將會如何?」等等問題,這只是開始面對自己,接下來大多數的人會想探索生命的意義,追尋存在的價值,直到確定人生航行的方向和出發的動力,最後找到可以停泊的港灣。
人生目標的四大類型
有些人在十幾歲就立定志向,有些人到大學畢業,甚至就業若干年後仍覺得茫然。簡單來說,人生目標可分為四個類型:
第一類是「自主定向型」,他對自己未來的目標已有定案,能建立既定明確的發展目標。
第二類是「他主定向型」,他也有自己的方向與目標,但這個目標不是他自己建立的,而是父母、長輩幫他做的決定,或是由社會價值所認定的方向而決定。
第三類是「尋求方向型」,就是他現在還不清楚、不確定未來發展方向,但他很努力去探索、了解,並積極地在確定目標。
第四類是「迷失方向型」,就是他處在茫然不知,或徬徨未定的情況,而且對於自己將來何去何從感到迷惘,但又因循苟且不思前路。
阻礙自我發展的原因
其中第一類型的人最少,後三種類型的人最多,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確定自己未來方向的人呢?他們在自我發展方面發生了什麼問題?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缺乏自我察覺的能力,也就是對自己的需要、情緒或興趣不夠敏感。第二個原因則為有自覺力,但缺乏面對自己的勇氣。他知道自己想說什麼或想做什麼,但不敢表現出來。第三個原因是他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了,把別人認為的「好」當做自己發展的指標,以致扭曲了自我真實的面貌。第四個也是最常見的原因是,個人拘泥在舊習慣和固定模式中,不願意改變,以致無法隨著成長及環境的變化而適時地調整自我。
探索自我的層面有哪些?
如果我們能自我察覺,也勇於面對自己,又不迎合別人、忠於自己,並且時時自我更新,那還需要注意自我的哪些層面呢?首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由於你對自己的一切信念和態度所構成,這些信念和態度,決定了你之所以為你,它們也同時決定: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你在做什麼?以及你能變成什麼?根據Rice說法,自我概念的內涵包括:真實我、主觀我、客觀我、社會我和本我、自我、超我等數種。
「真實我」即個體本身的實際狀況,「主觀我」為個體所認為的自己,「客觀我」為別人眼中的自己,以及個體認為別人所要自己成為的「社會我」。可見自我概念除了自己的認知、了解之外,別人及外來的看法也是形成自我概念的重要來源。
其次是自我的結構,Freud認為人格有三個我: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是「慾望我」,遵循享樂原則,屬生理或生物的低層次的我,其功能是為了生存,行為表現多屬於原始性的衝動,如吃、住、睡等;「超我」是「道德我」,遵循道德原則,依照良心及社會規範的標準,屬於精神的高層次仲裁者;而自我是「主宰我」,或稱「現實我」,遵循現實原則,了解環境中的條件與限制,並因應現實,在個體內在需要衝動和環境規範、道德準則之間取得平衡,並有效的調適現實生活。
因此,「主宰我」即自我的功能要先健全,才能調節「慾望我」和「道德我」的衝突,並發展成健康的自我。
懷疑是自我認同初步
者是自我的認同,個體的自我認同從出生即開始,只是早期的認同是採用別人的價值、信念及行為,漸漸到青少年階段,會對兒童期深信不疑的來自別人的價值觀產生懷疑,如果有人一直沒有產生這種懷疑,繼續活在別人信念中,反而會使自我認同發生極大的危機。
因此,這段時間他會開始思考自己是什麼個性的人?人生的目標為何?怎樣過一生才有價值?而對我而言什麼是重要的?我認為什麼是重要,什麼是不重要的?這時個體開始經驗到自己是一個獨特的人,而發展出一套獨特的信念,有了穩固的自我意象,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自我認同」已經確立了。
自我肯定帶來良性循環
在自我認同的建立過程中,我們常可發現,擁有正向自我概念的人,在待人處世上比較成功,而他們又從這種成功經驗中,提昇對自我肯定的看法,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而缺乏自信的人,卻好像處處在找證據證明別人正在私下竊笑他,這種現象稱為自我實踐的預言(self-fullfilling prophecy),意思是說事情往往照著一個人的期望發展下來了。假如我們的行為能增強自我與他人對自己的假定,即是良性的循環,反之就成了負面的循環,所以相信自己會成功的人,往往比較可能成功。
心理學家Meichenbaum 認為,一個人若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就必須改變自己的內言(inner talk)。因為一個人跟自己說話的方式,形成了生活劇本的內在對話,它將引導這個人的生活方式,因此,改變我跟自己說話的方式,就會改變我的生活全貌。而自我應驗與自我內言卻是可以全部由個體自己決定,外人完全無法掣肘,就此而言,我是誰?我會成為誰?絕大多數的比重,還是操之在己。
因此,要如何重建自我,尋得自我實現之路,不妨用赫塞「流浪者之歌」當中的一段話作為本篇的結束:
大多數的人就像落葉一樣,在空中隨風飄飛盪漾,最後落到地上。一少部份的人像天空的星星,在一定的途徑上走,任何風都吹不到他們。在他們的心中,有自己的引導者和方向。
文/黃素菲(大學講師)
蘇格拉底說:「我沒有過人之處,只是比別人更認識自己。」他是人類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可見認識自己是件極為重要,又極為不容易的事。
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類會尋找意義,會問「為什麼?」尤其是進入青年早期階段之後,自我意識覺醒,常常會思考「我是誰?」「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為什麼要活著?」「我的未來將會如何?」等等問題,這只是開始面對自己,接下來大多數的人會想探索生命的意義,追尋存在的價值,直到確定人生航行的方向和出發的動力,最後找到可以停泊的港灣。
人生目標的四大類型
有些人在十幾歲就立定志向,有些人到大學畢業,甚至就業若干年後仍覺得茫然。簡單來說,人生目標可分為四個類型:
第一類是「自主定向型」,他對自己未來的目標已有定案,能建立既定明確的發展目標。
第二類是「他主定向型」,他也有自己的方向與目標,但這個目標不是他自己建立的,而是父母、長輩幫他做的決定,或是由社會價值所認定的方向而決定。
第三類是「尋求方向型」,就是他現在還不清楚、不確定未來發展方向,但他很努力去探索、了解,並積極地在確定目標。
第四類是「迷失方向型」,就是他處在茫然不知,或徬徨未定的情況,而且對於自己將來何去何從感到迷惘,但又因循苟且不思前路。
阻礙自我發展的原因
其中第一類型的人最少,後三種類型的人最多,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確定自己未來方向的人呢?他們在自我發展方面發生了什麼問題?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缺乏自我察覺的能力,也就是對自己的需要、情緒或興趣不夠敏感。第二個原因則為有自覺力,但缺乏面對自己的勇氣。他知道自己想說什麼或想做什麼,但不敢表現出來。第三個原因是他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了,把別人認為的「好」當做自己發展的指標,以致扭曲了自我真實的面貌。第四個也是最常見的原因是,個人拘泥在舊習慣和固定模式中,不願意改變,以致無法隨著成長及環境的變化而適時地調整自我。
探索自我的層面有哪些?
如果我們能自我察覺,也勇於面對自己,又不迎合別人、忠於自己,並且時時自我更新,那還需要注意自我的哪些層面呢?首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由於你對自己的一切信念和態度所構成,這些信念和態度,決定了你之所以為你,它們也同時決定: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你在做什麼?以及你能變成什麼?根據Rice說法,自我概念的內涵包括:真實我、主觀我、客觀我、社會我和本我、自我、超我等數種。
「真實我」即個體本身的實際狀況,「主觀我」為個體所認為的自己,「客觀我」為別人眼中的自己,以及個體認為別人所要自己成為的「社會我」。可見自我概念除了自己的認知、了解之外,別人及外來的看法也是形成自我概念的重要來源。
其次是自我的結構,Freud認為人格有三個我: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是「慾望我」,遵循享樂原則,屬生理或生物的低層次的我,其功能是為了生存,行為表現多屬於原始性的衝動,如吃、住、睡等;「超我」是「道德我」,遵循道德原則,依照良心及社會規範的標準,屬於精神的高層次仲裁者;而自我是「主宰我」,或稱「現實我」,遵循現實原則,了解環境中的條件與限制,並因應現實,在個體內在需要衝動和環境規範、道德準則之間取得平衡,並有效的調適現實生活。
因此,「主宰我」即自我的功能要先健全,才能調節「慾望我」和「道德我」的衝突,並發展成健康的自我。
懷疑是自我認同初步
者是自我的認同,個體的自我認同從出生即開始,只是早期的認同是採用別人的價值、信念及行為,漸漸到青少年階段,會對兒童期深信不疑的來自別人的價值觀產生懷疑,如果有人一直沒有產生這種懷疑,繼續活在別人信念中,反而會使自我認同發生極大的危機。
因此,這段時間他會開始思考自己是什麼個性的人?人生的目標為何?怎樣過一生才有價值?而對我而言什麼是重要的?我認為什麼是重要,什麼是不重要的?這時個體開始經驗到自己是一個獨特的人,而發展出一套獨特的信念,有了穩固的自我意象,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自我認同」已經確立了。
自我肯定帶來良性循環
在自我認同的建立過程中,我們常可發現,擁有正向自我概念的人,在待人處世上比較成功,而他們又從這種成功經驗中,提昇對自我肯定的看法,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而缺乏自信的人,卻好像處處在找證據證明別人正在私下竊笑他,這種現象稱為自我實踐的預言(self-fullfilling prophecy),意思是說事情往往照著一個人的期望發展下來了。假如我們的行為能增強自我與他人對自己的假定,即是良性的循環,反之就成了負面的循環,所以相信自己會成功的人,往往比較可能成功。
心理學家Meichenbaum 認為,一個人若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就必須改變自己的內言(inner talk)。因為一個人跟自己說話的方式,形成了生活劇本的內在對話,它將引導這個人的生活方式,因此,改變我跟自己說話的方式,就會改變我的生活全貌。而自我應驗與自我內言卻是可以全部由個體自己決定,外人完全無法掣肘,就此而言,我是誰?我會成為誰?絕大多數的比重,還是操之在己。
因此,要如何重建自我,尋得自我實現之路,不妨用赫塞「流浪者之歌」當中的一段話作為本篇的結束:
大多數的人就像落葉一樣,在空中隨風飄飛盪漾,最後落到地上。一少部份的人像天空的星星,在一定的途徑上走,任何風都吹不到他們。在他們的心中,有自己的引導者和方向。
Monday, August 15, 2005
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談親子溝通
文/郭麗安
如果你家有青少年,應該會同意:青少年是個不容易讓人了解及好好溝通的族群。每次翻開報章,總會看到一些令人怵目驚心的社會新聞,曾經有一椿飆車滋事的事件,令人印象深刻。據報載,那批滋事的青少年,為首的才十五歲,他率同夥凌晨兩點在某社區飆車,當社區的住戶試圖勸他們離去,卻遭石頭反擊,這種只求自己痛快、完全不顧他人感受的行為,在我們那個年代非但難以想像,而且也沒人敢這麼做。
記得以前,如果我們敢在外面行為不檢、干擾到鄰居,或讓鄰人看不順眼,必會招來一頓怒罵:「你們太沒有家教了!」這等說詞就令我們羞愧得趕快跑開了。
●親子溝通為何不通?
大部分的父母喜歡說:「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卻很少引導孩子去思考,唸書是為了什麼?還有將來到底要做什麼?而「強」,又是強在哪一方面呢?
近年,台灣的教育界和心理學界都在討論EQ對成功的影響。科學家經過幾十年來的研究發現,一個孩子將來是否有成就,IQ(智力商數)不再是決定性的因素,而EQ(情緒商數)才是。
換句話說,一個孩子如果擁有好的頭腦和學歷,充其量也只能保證他將來在社會上具有謀生的能力,不見得會比父母更有成就,唯有情緒的成熟度高人一等,有良好的人際的溝通,才有可能創造成就高峰。
那麼,孩子要從哪裡培養情緒的成熟度、學習人際的溝通呢?其實,最好的學習場所就是家庭,父母親就是最好的老師。但,很不幸的是,很多父母往往只注重考試分數,把孩子的學業成就當作唯一的成功指標,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情緒問題。
曾有一份問卷針對全國青少年作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將近八五%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有心事時,第一個並不是先告訴父母。這個現象說明了,可能許多孩子有事要跟父母溝通時,結果是父母沒有時間;第二個情形則是父母的情緒不夠成熟,沒有辦法跟他們溝通,第三個情形是,父母忽略了他們的需要。所以青少年第一個溝通的對象,往往不是父母,而是跟他們一樣年幼而不成熟的同學。
●別用責備來表示自己的關心
所謂溝通,簡單地說,就是「跟他講一段話」,假如我們要跟孩子講一段話,或是聽孩子講一段話,最重要的目的是在哪裡呢?這個原則一定要先澄清,才能創造良好的溝通互動。
首先,我們必須問自己:為什麼你要跟孩子溝通?想想看這次的溝通,是為了要讓孩子了解我們的想法,還是在尋求孩子的支持?是為了傳達愛意,還是你想藉此操縱他?是為了想加強管教他,讓他聽你的話,做出符合你期待的行為?
如果你一開始都搞不清楚自己的意圖,就找孩子來談話,非但達不到你想要的溝通,而且還可能會溝而不通呢!
以夫妻相處為例,如先生晚上十二點才回家,中間也沒打過電話回來,氣急敗壞的太太可能一開門就說:「你不要回來好了!」但是其實這段話真正想表達的是:「我實在太在乎你晚歸,假如你下次必須晚回家的話,請你事先告訴我,讓我知道你去了哪裡才放心。」但因為她太生氣了,以致衝口說出來的話十分傷人。
晚歸的先生聽到太太的話,得到的訊息變成是「你只是希望我準時回家,卻毫不在意我的感受」,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個人可能就開始吵架了。
●釐清溝通目的和方法
從這個例子我們了解到,如果我們要創造良好的溝通,最重要的是必須先了解自己說話的目的,也就是在溝通的過程中,你究竟想獲得什麼結果?
倘若你心裡有一件事情,想要跟孩子談又不知道怎麼開口的時候,必須先了解自己為什麼想要跟他談。比如家裡發生了一些事,你想要和孩子談一談,你在特地找他來談之前,事先必須要有一個溝通的目的和方向。
如果你只是想尋求孩子的了解,那很簡單,只要把孩子找來說:「我今天看了你的成績單,看你考的成績,媽媽心裡有點難過,你能了解媽媽的心情嗎?」這一段話,很容易就能讓孩子理解你的心情。
但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還想進一步尋求他的支持。於是當你講完這段話,就可能希望孩子能夠附和你說:「我知道你很難過,下次我不會讓你這麼難過了。」後面這句話,如果是你所想要的答案,就代表你心裡不但希望孩子能夠理解你的心情,還希望他能做出善意的回應,支持你的情緒紓解。
然而,這個層次的談話對國中生來說實在是太高了,實行 起來很可能會有困難,試想,即使是你的配偶,都未必能做得出這麼成熟的反應,更何況是你的孩子?所以,如果你把溝通的目的,設定在尋求孩子的支持,你們倆的溝通很可能會失敗,因為,這是期望的落差,並非溝通的問題。
●傳遞關心有技巧
溝通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傳達愛意,比如你看了成績單後告訴他:「我今天看到你的成績單,看了滿難過的,因為媽媽擔心你將來在學業上會跟不上人家,然後慢慢地愈來愈討厭做功課。這讓我很擔心,因為我關心你,所以才會這麼擔心呀!」
所以你的擔心並不是要他考第一名,而是擔心他的自尊降低,以後會自暴自棄、放棄唸書,因此你只要傳遞關懷的意思,孩子便能接收到這份善意,在程度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在溝通的角色上,你是主動者,主動發話的那一方。
但溝通的另一個目的,則是為了「管教」。這是親子之間極易引發衝突的一種溝通模式,因為當父母在溝通時,為了管教或操縱管理,容易在言語上出現各種命令式的談話,例如:「如果你考不好,我就不准你怎樣怎樣」、「如果你今天晚上不把書唸完,你就別想……」等等,要求孩子或配偶去做一些事情,以證實自己的愛,易讓孩子一聽就馬上躲起來了。
這種強制性的行為,我們稱為「操縱」。但在人跟人之間,尤其是父母親跟孩子之間,有時為了必要性的管教,必須技巧地利用心理學上所說的獎懲方式,有效地管教或是操縱孩子的行為,希望他們朝好的方向發展,這在親子關係裡仍是十分必要的。
●愛與管教需雙管齊下
我們今天談教育,就必須要善用「愛」與「管教」雙管齊下的法寶。如果父母平常在家裡不管孩子,任由他們隨心所欲,小則孩子沒有禮貌,易疏忽跟人相處的禮節,大則蠻橫不講理,甚至變成「對人不感恩」、「對己不克制」、「對物不珍惜」、「對事不盡力」的成年人。
所以在溝通的時候,我們除了尋求支持、尋求了解、表達愛意之外,更需要用溝通技巧來達到管教孩子的目的。也就是讓他先獲得「有安全感的愛意」,而不是威脅、命令,如果讓他覺得做某些事是被父母逼迫的,心裡卻不認同這個行為,父母便無法達到管教的目的了。
假如孩子跟你說:「我很想買一套漫畫全集!」你回答:「別做白日夢了,你連想都不要想!」
一句話就推翻他的想法,一而再地,會讓他慢慢學到:「我只能想我應該想的事」,而什麼是他「應該想的」卻不是他們所能自主的,以後,他們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便不會再跟父母講了,他寧可在網路上跟同學分享。
因此,溝通是一個工具,而不是目的。比如孩子功課不好,父母要怎麼跟他談,是有很多種選擇的,而最傳統的說法是:「如果不好好唸書,將來怎麼找好的工作呢?」這是用沒有出路來嚇他;第二種選擇是說:「你不覺得這樣很丟臉嗎?你又不笨啊!怎麼會唸成這個樣子?」第三種是太溺愛孩子了:「不想唸書就別唸了,不要這麼痛苦,等你國中畢業,我就準備一筆錢送你出國唸書。」
我選擇第四種方式,也是最難的部份,首先我要先了解他對自己考不好有何想法。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找孩子溝通,只是一股腦地在訴說我們比他還要難過,逼他要為你的難過負責,如此讀書對他來說便成了一件苦差事,因為讀書是為了父母,而不是為了他自己,他一直勉強應付著,等那一天他忍耐到一個程度,就可能爆發更大的衝突。
●用善意搭起溝通橋梁
所以我們要製造一個可以談話的情境,讓他的感覺及想法可以抒發出來,不管他怎麼說,都不要遽下判斷,譬如某個同學不理他,我們大人會說:「那個人又不是多好,他不理你有什麼了不起。」可是在他的世界裡,這些人就是他的全世界,小小的事情都會令他感到痛苦,所以我們要嚐試做孩子的朋友,對他的情緒反應敏感,讓他接收到善意的訊息,感受到家人的關心及愛意,讓他覺得家庭是個人成長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此外,我們要就事論事,不管自己有多生氣,也不要說「你是王八蛋」、「你無聊」、「你可恥」等任何詛咒性的話,我們可以用一個像方程式的溝通言語,去陳述自己的觀點,例如:「每當你放學,在外面逗留那麼久才回家,都讓我覺得非常擔心」,也就是先說「每當你怎麼樣……」,那個「怎麼樣」是很具體的一件事,接下來再說「都讓我怎麼樣……」,這是談自己的感受,最後提出期望及要求作為結語;「我期望下次你放了學有什麼事耽擱的話,要先打電話或是先回來,再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你不必講你養他有多辛苦,不必講你對他的期望有多深,不必講他以前曾經答應你什麼事情但今天又食言,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溝通今天所發生的事情!如果他說明天可以做到就相信他,讓他有機會改進,如果明天他沒有做到,再跟他說:「我記得昨天你說你做得到,卻沒有做到,要不要告訴我問題出在哪裡?是你自我期望太高呢?還是你忘了?」
●一天只說一件事情
一天說一件事情,每次溝通的事情要具體化,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才能討你歡心,而且是他能力範圍內可以做到的事。總而言之,溝通是每天都要進行的事,如果過去溝通不良,就把它當做過去式,從今天開始,我們全心全意與孩子、配偶、朋友加強溝通,讓孩子看到一個不斷在學習成長的父母,體會到父母想陪他一起成長的誠意,這樣的觀念,孩子感受到之後,相信未來親子之間的溝通會愈變愈好。
文/郭麗安
如果你家有青少年,應該會同意:青少年是個不容易讓人了解及好好溝通的族群。每次翻開報章,總會看到一些令人怵目驚心的社會新聞,曾經有一椿飆車滋事的事件,令人印象深刻。據報載,那批滋事的青少年,為首的才十五歲,他率同夥凌晨兩點在某社區飆車,當社區的住戶試圖勸他們離去,卻遭石頭反擊,這種只求自己痛快、完全不顧他人感受的行為,在我們那個年代非但難以想像,而且也沒人敢這麼做。
記得以前,如果我們敢在外面行為不檢、干擾到鄰居,或讓鄰人看不順眼,必會招來一頓怒罵:「你們太沒有家教了!」這等說詞就令我們羞愧得趕快跑開了。
●親子溝通為何不通?
大部分的父母喜歡說:「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卻很少引導孩子去思考,唸書是為了什麼?還有將來到底要做什麼?而「強」,又是強在哪一方面呢?
近年,台灣的教育界和心理學界都在討論EQ對成功的影響。科學家經過幾十年來的研究發現,一個孩子將來是否有成就,IQ(智力商數)不再是決定性的因素,而EQ(情緒商數)才是。
換句話說,一個孩子如果擁有好的頭腦和學歷,充其量也只能保證他將來在社會上具有謀生的能力,不見得會比父母更有成就,唯有情緒的成熟度高人一等,有良好的人際的溝通,才有可能創造成就高峰。
那麼,孩子要從哪裡培養情緒的成熟度、學習人際的溝通呢?其實,最好的學習場所就是家庭,父母親就是最好的老師。但,很不幸的是,很多父母往往只注重考試分數,把孩子的學業成就當作唯一的成功指標,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情緒問題。
曾有一份問卷針對全國青少年作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將近八五%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有心事時,第一個並不是先告訴父母。這個現象說明了,可能許多孩子有事要跟父母溝通時,結果是父母沒有時間;第二個情形則是父母的情緒不夠成熟,沒有辦法跟他們溝通,第三個情形是,父母忽略了他們的需要。所以青少年第一個溝通的對象,往往不是父母,而是跟他們一樣年幼而不成熟的同學。
●別用責備來表示自己的關心
所謂溝通,簡單地說,就是「跟他講一段話」,假如我們要跟孩子講一段話,或是聽孩子講一段話,最重要的目的是在哪裡呢?這個原則一定要先澄清,才能創造良好的溝通互動。
首先,我們必須問自己:為什麼你要跟孩子溝通?想想看這次的溝通,是為了要讓孩子了解我們的想法,還是在尋求孩子的支持?是為了傳達愛意,還是你想藉此操縱他?是為了想加強管教他,讓他聽你的話,做出符合你期待的行為?
如果你一開始都搞不清楚自己的意圖,就找孩子來談話,非但達不到你想要的溝通,而且還可能會溝而不通呢!
以夫妻相處為例,如先生晚上十二點才回家,中間也沒打過電話回來,氣急敗壞的太太可能一開門就說:「你不要回來好了!」但是其實這段話真正想表達的是:「我實在太在乎你晚歸,假如你下次必須晚回家的話,請你事先告訴我,讓我知道你去了哪裡才放心。」但因為她太生氣了,以致衝口說出來的話十分傷人。
晚歸的先生聽到太太的話,得到的訊息變成是「你只是希望我準時回家,卻毫不在意我的感受」,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個人可能就開始吵架了。
●釐清溝通目的和方法
從這個例子我們了解到,如果我們要創造良好的溝通,最重要的是必須先了解自己說話的目的,也就是在溝通的過程中,你究竟想獲得什麼結果?
倘若你心裡有一件事情,想要跟孩子談又不知道怎麼開口的時候,必須先了解自己為什麼想要跟他談。比如家裡發生了一些事,你想要和孩子談一談,你在特地找他來談之前,事先必須要有一個溝通的目的和方向。
如果你只是想尋求孩子的了解,那很簡單,只要把孩子找來說:「我今天看了你的成績單,看你考的成績,媽媽心裡有點難過,你能了解媽媽的心情嗎?」這一段話,很容易就能讓孩子理解你的心情。
但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還想進一步尋求他的支持。於是當你講完這段話,就可能希望孩子能夠附和你說:「我知道你很難過,下次我不會讓你這麼難過了。」後面這句話,如果是你所想要的答案,就代表你心裡不但希望孩子能夠理解你的心情,還希望他能做出善意的回應,支持你的情緒紓解。
然而,這個層次的談話對國中生來說實在是太高了,實行 起來很可能會有困難,試想,即使是你的配偶,都未必能做得出這麼成熟的反應,更何況是你的孩子?所以,如果你把溝通的目的,設定在尋求孩子的支持,你們倆的溝通很可能會失敗,因為,這是期望的落差,並非溝通的問題。
●傳遞關心有技巧
溝通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傳達愛意,比如你看了成績單後告訴他:「我今天看到你的成績單,看了滿難過的,因為媽媽擔心你將來在學業上會跟不上人家,然後慢慢地愈來愈討厭做功課。這讓我很擔心,因為我關心你,所以才會這麼擔心呀!」
所以你的擔心並不是要他考第一名,而是擔心他的自尊降低,以後會自暴自棄、放棄唸書,因此你只要傳遞關懷的意思,孩子便能接收到這份善意,在程度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在溝通的角色上,你是主動者,主動發話的那一方。
但溝通的另一個目的,則是為了「管教」。這是親子之間極易引發衝突的一種溝通模式,因為當父母在溝通時,為了管教或操縱管理,容易在言語上出現各種命令式的談話,例如:「如果你考不好,我就不准你怎樣怎樣」、「如果你今天晚上不把書唸完,你就別想……」等等,要求孩子或配偶去做一些事情,以證實自己的愛,易讓孩子一聽就馬上躲起來了。
這種強制性的行為,我們稱為「操縱」。但在人跟人之間,尤其是父母親跟孩子之間,有時為了必要性的管教,必須技巧地利用心理學上所說的獎懲方式,有效地管教或是操縱孩子的行為,希望他們朝好的方向發展,這在親子關係裡仍是十分必要的。
●愛與管教需雙管齊下
我們今天談教育,就必須要善用「愛」與「管教」雙管齊下的法寶。如果父母平常在家裡不管孩子,任由他們隨心所欲,小則孩子沒有禮貌,易疏忽跟人相處的禮節,大則蠻橫不講理,甚至變成「對人不感恩」、「對己不克制」、「對物不珍惜」、「對事不盡力」的成年人。
所以在溝通的時候,我們除了尋求支持、尋求了解、表達愛意之外,更需要用溝通技巧來達到管教孩子的目的。也就是讓他先獲得「有安全感的愛意」,而不是威脅、命令,如果讓他覺得做某些事是被父母逼迫的,心裡卻不認同這個行為,父母便無法達到管教的目的了。
假如孩子跟你說:「我很想買一套漫畫全集!」你回答:「別做白日夢了,你連想都不要想!」
一句話就推翻他的想法,一而再地,會讓他慢慢學到:「我只能想我應該想的事」,而什麼是他「應該想的」卻不是他們所能自主的,以後,他們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便不會再跟父母講了,他寧可在網路上跟同學分享。
因此,溝通是一個工具,而不是目的。比如孩子功課不好,父母要怎麼跟他談,是有很多種選擇的,而最傳統的說法是:「如果不好好唸書,將來怎麼找好的工作呢?」這是用沒有出路來嚇他;第二種選擇是說:「你不覺得這樣很丟臉嗎?你又不笨啊!怎麼會唸成這個樣子?」第三種是太溺愛孩子了:「不想唸書就別唸了,不要這麼痛苦,等你國中畢業,我就準備一筆錢送你出國唸書。」
我選擇第四種方式,也是最難的部份,首先我要先了解他對自己考不好有何想法。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找孩子溝通,只是一股腦地在訴說我們比他還要難過,逼他要為你的難過負責,如此讀書對他來說便成了一件苦差事,因為讀書是為了父母,而不是為了他自己,他一直勉強應付著,等那一天他忍耐到一個程度,就可能爆發更大的衝突。
●用善意搭起溝通橋梁
所以我們要製造一個可以談話的情境,讓他的感覺及想法可以抒發出來,不管他怎麼說,都不要遽下判斷,譬如某個同學不理他,我們大人會說:「那個人又不是多好,他不理你有什麼了不起。」可是在他的世界裡,這些人就是他的全世界,小小的事情都會令他感到痛苦,所以我們要嚐試做孩子的朋友,對他的情緒反應敏感,讓他接收到善意的訊息,感受到家人的關心及愛意,讓他覺得家庭是個人成長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此外,我們要就事論事,不管自己有多生氣,也不要說「你是王八蛋」、「你無聊」、「你可恥」等任何詛咒性的話,我們可以用一個像方程式的溝通言語,去陳述自己的觀點,例如:「每當你放學,在外面逗留那麼久才回家,都讓我覺得非常擔心」,也就是先說「每當你怎麼樣……」,那個「怎麼樣」是很具體的一件事,接下來再說「都讓我怎麼樣……」,這是談自己的感受,最後提出期望及要求作為結語;「我期望下次你放了學有什麼事耽擱的話,要先打電話或是先回來,再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你不必講你養他有多辛苦,不必講你對他的期望有多深,不必講他以前曾經答應你什麼事情但今天又食言,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溝通今天所發生的事情!如果他說明天可以做到就相信他,讓他有機會改進,如果明天他沒有做到,再跟他說:「我記得昨天你說你做得到,卻沒有做到,要不要告訴我問題出在哪裡?是你自我期望太高呢?還是你忘了?」
●一天只說一件事情
一天說一件事情,每次溝通的事情要具體化,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才能討你歡心,而且是他能力範圍內可以做到的事。總而言之,溝通是每天都要進行的事,如果過去溝通不良,就把它當做過去式,從今天開始,我們全心全意與孩子、配偶、朋友加強溝通,讓孩子看到一個不斷在學習成長的父母,體會到父母想陪他一起成長的誠意,這樣的觀念,孩子感受到之後,相信未來親子之間的溝通會愈變愈好。
你怎樣和孩子說話
你怎樣和孩子說話
文:董媛卿(專業講師)
你和孩子的互動好嗎?請依親子平日的溝通模式回答下列問題。
「有時」表示一天內出現該行為三次以上。
「較少」表示一天內出現該行為一至三次。
「從未」表示一天內從未出現該行為。
A﹑親子溝通的句型
□ □ □ 1. 指示命令句多於疑問句。
□ □ □ 2. 是非題型問句多於選擇題型、問答題型問句。
□ □ □ 3. 否定句多於肯定句。
□ □ □ 4. 短句多於長句(一句超過十五個字)。
□ □ □ 5. 重述同句多於換句話說。
□ □ □ 6. 籠統多於具體。
□ □ □ 7. 直言多於婉轉。
□ □ □ 8. 說教談理多於陳述事情、抒發情感。
□ □ □ 9. 批判對錯好壞多於分析事由。
□ □ □ 10.歸納結果句多於演繹事情發生經過。
□ □ □ 11.推理預測多於事實根據。
□ □ □ 12.舉歷史古人為範本多於以現今時代現象為 實例(重古薄今)。
□ □ □ 13.舉自己陳年往事為標多於依其現有能力、生態環境為準。
B﹑觀念態度
□ □ □ 14. 溝通時機隨性,撞期多於事先選期。
□ □ □ 15. 聽到一半就變臉,大驚小怪。
□ □ □ 16. 沒聽完就打岔,沉不住氣。
□ □ □ 17. 秋後算總帳多於就事論事,零存整付。
□ □ □ 18. 催促回答多於等待思索。
□ □ □ 19. 你我不分多於彼此尊重。
□ □ □ 20. 講求上下大小輩份多於公平輪流。
□ □ □ 21. 自找藉口多於勇敢道歉。
□ □ □ 22. 在意行為影響多於動機原由。
□ □ □ 23. 自述想法多於詢問其感受。
□ □ □ 24. 逼其承諾多於允其嘗試或犯錯。
□ □ □ 25. 強與他人競爭比較多於教導自評。
備註︰
1.A欄內勾選「有時」的項目─與孩子談話時,應特別注意自己使用的句型或內容,並及時觀察孩子的反應。
2.B欄內勾選「有時」的項目─與孩子談話時,應主動自省觀念或態度,並開始觀察周遭大人與孩子間談話情形。
文:董媛卿(專業講師)
你和孩子的互動好嗎?請依親子平日的溝通模式回答下列問題。
「有時」表示一天內出現該行為三次以上。
「較少」表示一天內出現該行為一至三次。
「從未」表示一天內從未出現該行為。
A﹑親子溝通的句型
□ □ □ 1. 指示命令句多於疑問句。
□ □ □ 2. 是非題型問句多於選擇題型、問答題型問句。
□ □ □ 3. 否定句多於肯定句。
□ □ □ 4. 短句多於長句(一句超過十五個字)。
□ □ □ 5. 重述同句多於換句話說。
□ □ □ 6. 籠統多於具體。
□ □ □ 7. 直言多於婉轉。
□ □ □ 8. 說教談理多於陳述事情、抒發情感。
□ □ □ 9. 批判對錯好壞多於分析事由。
□ □ □ 10.歸納結果句多於演繹事情發生經過。
□ □ □ 11.推理預測多於事實根據。
□ □ □ 12.舉歷史古人為範本多於以現今時代現象為 實例(重古薄今)。
□ □ □ 13.舉自己陳年往事為標多於依其現有能力、生態環境為準。
B﹑觀念態度
□ □ □ 14. 溝通時機隨性,撞期多於事先選期。
□ □ □ 15. 聽到一半就變臉,大驚小怪。
□ □ □ 16. 沒聽完就打岔,沉不住氣。
□ □ □ 17. 秋後算總帳多於就事論事,零存整付。
□ □ □ 18. 催促回答多於等待思索。
□ □ □ 19. 你我不分多於彼此尊重。
□ □ □ 20. 講求上下大小輩份多於公平輪流。
□ □ □ 21. 自找藉口多於勇敢道歉。
□ □ □ 22. 在意行為影響多於動機原由。
□ □ □ 23. 自述想法多於詢問其感受。
□ □ □ 24. 逼其承諾多於允其嘗試或犯錯。
□ □ □ 25. 強與他人競爭比較多於教導自評。
備註︰
1.A欄內勾選「有時」的項目─與孩子談話時,應特別注意自己使用的句型或內容,並及時觀察孩子的反應。
2.B欄內勾選「有時」的項目─與孩子談話時,應主動自省觀念或態度,並開始觀察周遭大人與孩子間談話情形。
Friday, August 12, 2005
打造心靈夢田
打造心靈夢田~美好人生的追尋
文/游乾桂(作家、臨床心理師)
有位記者朋友離開優渥的職位,選擇當一段不長不短的吉普賽人,遠行新疆、西藏、泥泊爾,浪行三個月,足跡遍布謎樣的國度裡的大街小巷,曬得黝黑的臉龐上,看得出滿足。
旅行歸來,有人消遣他:「那來的勇氣,辭職花大錢去旅行?」
他不以為忤的回答:「我在圓一個人生大夢,一生裡真的很少有人有機會放自己一個長假,但我做到了,那才是我以為的人生價值,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美好人生,我做的就是這些!」
記者振振有詞的再說:「如果把這三個月塗掉,我的人生便不值得一提了。」
他的想法,讓我想到「交換」一詞,如果工作是為了錢,我想它便該用來交換美好才值得,是的,那是錢真正的代價,也是努力的價值。
記者朋友告訴我,人生不長,應該把它用在最對的事情上,關於這一點,我完全同意。
人生一場,的確不長。
頂多三個三十年吧?
一點浪費、一點蹉跎、一個不小心,便向人生道別了。
百年爾爾,要的真的不多!?
如果不貪婪妄心、不慾望城池、不好高騖遠,根本不必日進斗金,把所有時間全賠上,賺得全世界,但又少了一條命,值不值得,值得好好想一想;怪不得有人會說,忙碌的現代化城市裡,只有三種人,一是會動的死人,二是會走的殭屍,三是年輕的糟老頭。
或是梭羅所言:「在城市裡,基本上,我沒見過一個人。」
我想或許是理想、幻想、妄想之間分不清有關;如果老奢望三棟豪宅、一部好車、傭人數位……
這個人很妄想!
一棟百坪華廈、一部名車、三千萬存款、中樂透一次……
則是幻想!
活在當下,有什麼做什麼,有什麼吃什麼……
嗯,接近理想了!
《醉古堂劍掃》一書中便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金帛多,只是博得垂老時,子孫眼淚少,不知其它,只有爭而已;金帛少,只是博得垂老時,子孫眼淚多,不知其它,只知哀而已。」
人生一場,我想不必老在追屋築堡之間瞎轉,忘了還有風花雪月,花棚石磴,小坐微醮,歌一曲、茗一杯、花一簇、鳥一群。
即使無法捕捉風、雅、頌,也該學學禪宗做到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再騰出一點時間,打造心靈夢田。
文/游乾桂(作家、臨床心理師)
有位記者朋友離開優渥的職位,選擇當一段不長不短的吉普賽人,遠行新疆、西藏、泥泊爾,浪行三個月,足跡遍布謎樣的國度裡的大街小巷,曬得黝黑的臉龐上,看得出滿足。
旅行歸來,有人消遣他:「那來的勇氣,辭職花大錢去旅行?」
他不以為忤的回答:「我在圓一個人生大夢,一生裡真的很少有人有機會放自己一個長假,但我做到了,那才是我以為的人生價值,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美好人生,我做的就是這些!」
記者振振有詞的再說:「如果把這三個月塗掉,我的人生便不值得一提了。」
他的想法,讓我想到「交換」一詞,如果工作是為了錢,我想它便該用來交換美好才值得,是的,那是錢真正的代價,也是努力的價值。
記者朋友告訴我,人生不長,應該把它用在最對的事情上,關於這一點,我完全同意。
人生一場,的確不長。
頂多三個三十年吧?
一點浪費、一點蹉跎、一個不小心,便向人生道別了。
百年爾爾,要的真的不多!?
如果不貪婪妄心、不慾望城池、不好高騖遠,根本不必日進斗金,把所有時間全賠上,賺得全世界,但又少了一條命,值不值得,值得好好想一想;怪不得有人會說,忙碌的現代化城市裡,只有三種人,一是會動的死人,二是會走的殭屍,三是年輕的糟老頭。
或是梭羅所言:「在城市裡,基本上,我沒見過一個人。」
我想或許是理想、幻想、妄想之間分不清有關;如果老奢望三棟豪宅、一部好車、傭人數位……
這個人很妄想!
一棟百坪華廈、一部名車、三千萬存款、中樂透一次……
則是幻想!
活在當下,有什麼做什麼,有什麼吃什麼……
嗯,接近理想了!
《醉古堂劍掃》一書中便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金帛多,只是博得垂老時,子孫眼淚少,不知其它,只有爭而已;金帛少,只是博得垂老時,子孫眼淚多,不知其它,只知哀而已。」
人生一場,我想不必老在追屋築堡之間瞎轉,忘了還有風花雪月,花棚石磴,小坐微醮,歌一曲、茗一杯、花一簇、鳥一群。
即使無法捕捉風、雅、頌,也該學學禪宗做到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再騰出一點時間,打造心靈夢田。
改變選擇
妳會改變妳的選擇,我卻不會!
文/彭懷真教授
她因獲選為模範生上臺領獎而為全校所認識,他成為仰慕者。那年他14歲。一天放學,他發現她不但是坐同一路線下車,還在同一站下車,她家只隔他家一條小巷子。
他利用聖誕卡寫 了封【希望和妳作朋友】的信。結果得到訓導主任在司令臺拿來念而譏笑一陣的回音,這封信讓全校都知道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個放牛班的孩子怎能獲得模範生的青睞呢?
他繼續寫信,寫了封起來,直到初三那年的聖誕節一起丟到她家信箱,她沒回音,訓導主任也沒回音。
高中聯考放榜,她考上總統府隔壁那一間學校,他的學校離總統府也不遠,他念化工科,還常和她同班公車,卻從未交談。他只能默默看著綠衣,暗自祝福,並為自己打氣。
他依然寫信,依然在聖誕火紅季節整批寄,她依然不睬。
大學,她念師大,他到南部讀二專。為了能再常看見她,他在南部苦讀了一年,考上了師大工教系,他又和她同學了。
還記得看了榜單,他口中念著她的名字,飛快地騎車到那條巷子,頭次按了她家的門鈴,在鈴聲中他滿腦都是她,渴望和她講一輩子的話她還是不睬他,她已有男友,但他寫了句話給她:「妳選擇別人是妳的選擇,我選擇妳是我的選擇,妳會改變妳的選擇,我卻不會!」
對他這總有些恐怖份子色彩的痴戀,她始終置之不理。他當兵那年的聖誕節,她嫁人了。沒多久她去了美國,他也知道她生了個女兒。但他不絕望,他從小沒想到要去美國,總以為留美是天之驕子的事,輪不到平凡人,他原本認為每學期能讀完就很不錯了。
是她喚起他的美國夢,他到了美國讀書,才更體會雪地中的聖誕更美,他也更堅信十四歲的抉擇。
三十一歲那年,他學成回國,在大學教書,他依然只單戀著她,他還是繼續寫信,每逢聖誕節信就特別長,只是沒有寄出,他打算等她到相識二十年再說。他是單純的要把單純的愛帶到中年。
三十三歲那年的聖誕節,她來找他。十九年了!終於有了回應。
她已婚變,帶女兒回家,一個多月找不到工作,想到他在教育圈有許多好朋友。他當然幫她,她很快就重拾教鞭。他追求她,用十四歲起就炙熱的單純愛情。她依然抗拒,她覺的自己不配,她不再是當年的才女,只是一個曾在婚姻中心碎的婦人。
他帶著兩大箱的信向她求婚,感謝她給他的ㄧ切:
沒有她~他大概讀個高職就停止了;沒有她~沒學士、沒碩士、沒博士;沒有她~熬不過人生地不熟的歲月;沒有她~人生的道路不知道要怎麼混亂;沒有她~他的字不可能如此工整,文章不可能如此流暢;沒有她~他這學理工的是不可能喜愛文學詩詞,詩詞伴隨他的成為今日的我。
『好不好?讓我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懷一種情。妳沒有欠我的,我以愛妳為生命最美的事。』
三十四歲那年的聖誕節,他和她走向地毯的那一端,他堅持請她的女兒作花童,他深愛這小女孩,視同己出。
這故事還沒完,不過他倆已攜手走過十個年頭的聖誕,在學校宿舍中,他們家的聖誕紅開的特別豔,特別早,也最晚萎。
這是真實的故事,此人就是師大工教系彭懷真教授。
摘不到的星星,總是最閃亮的。但是很多人一但摘到、遇到了,卻不懂得珍惜。世上的感情事就是那麼矛盾,摘不到的星星,總是最閃亮的;溜掉的小魚,總是最美麗的;錯過的電影,總是最好看的;失去的情人,總是最懂我的。這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個想要尋找的人。這個人,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回來,好好珍惜你所愛的人跟愛妳的人,想說的話不要藏在心裡,因為你不說出來永遠不會有人知道。
文/彭懷真教授
她因獲選為模範生上臺領獎而為全校所認識,他成為仰慕者。那年他14歲。一天放學,他發現她不但是坐同一路線下車,還在同一站下車,她家只隔他家一條小巷子。
他利用聖誕卡寫 了封【希望和妳作朋友】的信。結果得到訓導主任在司令臺拿來念而譏笑一陣的回音,這封信讓全校都知道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個放牛班的孩子怎能獲得模範生的青睞呢?
他繼續寫信,寫了封起來,直到初三那年的聖誕節一起丟到她家信箱,她沒回音,訓導主任也沒回音。
高中聯考放榜,她考上總統府隔壁那一間學校,他的學校離總統府也不遠,他念化工科,還常和她同班公車,卻從未交談。他只能默默看著綠衣,暗自祝福,並為自己打氣。
他依然寫信,依然在聖誕火紅季節整批寄,她依然不睬。
大學,她念師大,他到南部讀二專。為了能再常看見她,他在南部苦讀了一年,考上了師大工教系,他又和她同學了。
還記得看了榜單,他口中念著她的名字,飛快地騎車到那條巷子,頭次按了她家的門鈴,在鈴聲中他滿腦都是她,渴望和她講一輩子的話她還是不睬他,她已有男友,但他寫了句話給她:「妳選擇別人是妳的選擇,我選擇妳是我的選擇,妳會改變妳的選擇,我卻不會!」
對他這總有些恐怖份子色彩的痴戀,她始終置之不理。他當兵那年的聖誕節,她嫁人了。沒多久她去了美國,他也知道她生了個女兒。但他不絕望,他從小沒想到要去美國,總以為留美是天之驕子的事,輪不到平凡人,他原本認為每學期能讀完就很不錯了。
是她喚起他的美國夢,他到了美國讀書,才更體會雪地中的聖誕更美,他也更堅信十四歲的抉擇。
三十一歲那年,他學成回國,在大學教書,他依然只單戀著她,他還是繼續寫信,每逢聖誕節信就特別長,只是沒有寄出,他打算等她到相識二十年再說。他是單純的要把單純的愛帶到中年。
三十三歲那年的聖誕節,她來找他。十九年了!終於有了回應。
她已婚變,帶女兒回家,一個多月找不到工作,想到他在教育圈有許多好朋友。他當然幫她,她很快就重拾教鞭。他追求她,用十四歲起就炙熱的單純愛情。她依然抗拒,她覺的自己不配,她不再是當年的才女,只是一個曾在婚姻中心碎的婦人。
他帶著兩大箱的信向她求婚,感謝她給他的ㄧ切:
沒有她~他大概讀個高職就停止了;沒有她~沒學士、沒碩士、沒博士;沒有她~熬不過人生地不熟的歲月;沒有她~人生的道路不知道要怎麼混亂;沒有她~他的字不可能如此工整,文章不可能如此流暢;沒有她~他這學理工的是不可能喜愛文學詩詞,詩詞伴隨他的成為今日的我。
『好不好?讓我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懷一種情。妳沒有欠我的,我以愛妳為生命最美的事。』
三十四歲那年的聖誕節,他和她走向地毯的那一端,他堅持請她的女兒作花童,他深愛這小女孩,視同己出。
這故事還沒完,不過他倆已攜手走過十個年頭的聖誕,在學校宿舍中,他們家的聖誕紅開的特別豔,特別早,也最晚萎。
這是真實的故事,此人就是師大工教系彭懷真教授。
摘不到的星星,總是最閃亮的。但是很多人一但摘到、遇到了,卻不懂得珍惜。世上的感情事就是那麼矛盾,摘不到的星星,總是最閃亮的;溜掉的小魚,總是最美麗的;錯過的電影,總是最好看的;失去的情人,總是最懂我的。這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個想要尋找的人。這個人,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回來,好好珍惜你所愛的人跟愛妳的人,想說的話不要藏在心裡,因為你不說出來永遠不會有人知道。
Thursday, August 11, 2005
可敬的下一代
可敬的下一代
文/曾志朗(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專長為認知心理學)
我看到美國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父母為45歲以上的家庭,23%是依賴子女來安裝與維修電腦,更有37%是由其子女教導父母使用網際網路。報導中也指出,家庭的和諧度因為子女提供科技技術指導而明顯增加。科技影響家庭文化的變遷,應該是非常令人稱幸的好事。
此外,我們也看到很多學校正在研究讓學生提供技術支援的可能性,並規劃由學生來帶動全校資訊自動化的具體方案,例如讓學生創立校園網站、設計內容,並協助校內的教職員工使用校內外網路。
最有趣的是老師的備課及各種投影片的設計、多媒體動畫的製作(包括使用PowerPoint),也都有學生主動的參與。新興一代對於新的電腦科技的理解、掌握與創造,讓老師們在讚嘆之餘,也不得不拜他們為師。
然而,他們的電腦知識,以及快速熟悉因應科技進展而生的新玩意兒,並不是在學校的教育裡得來,而是在同儕之間學到的。同儕之間的壓力讓他們不斷地增強自己的「功力」,就這點來說,他們已經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了。如果我們能善用現代學生的電腦科技能力,讓他們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為協助備課的指導角色,整個教學歷程將會掀起劃時代的變化,顛覆多年來我教你聽的傳統模式。
另一方面,在認知能力上,現代小孩也確實擁有與我們這一代很不一樣的特質。他們傾向圖畫、操弄空間以及對三維環境的知覺,和我們以文字思考作為知識表徵的模式大不相同。
紐西蘭心理學家弗林(James R. Flynn)從30年來智力測驗的研究中發現,現代的小孩在空間能力的智慧上,遠比上一代強得多。以瑞文氏圖形智慧測驗(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 Test)為例,近年來學生所使用的測驗題,比以往難多了;就連答案的選擇也由四選一,變成八選一(選擇變多,相對也越難)。
弗林比較30年來學生的成績,發現學生的平均分數逐年上升。究竟學生空間能力的提昇是真還是假?美國國家科學院為此特別委託康乃爾大學認知心理學家耐瑟(Ulric Neisser)成立一個委員會,深入研究此一現象,得到的結論證實「弗林效應」(Flynn effect)是事實而非假象。
問題是,如何解釋「智慧」可以被提昇的現象?是因為現代小孩的營養比較好?還是現代的父母教育程度提高,帶來更適宜的教養方式?或是孩子們在千考萬試之下,已學會掌握更有效的考試技巧?研究的結果發現以上皆是。
然而,再仔細針對每一項因素做大型的統計演算,結果顯示這每一項因素都和空間智慧測驗的成績,有統計上顯著的相關,但它們實質的貢獻並沒有太多。真正原因還是在於空間圖像的思維方式,已經變成這30年來小孩成長的文化。再者,電腦科技環境的發展也正好符合他們以空間思考的習性,觸動了他們的學習,使他們在空間能力上有所增長。
圖像文化已深入小孩的心智,使他們在看問題及找解答時,都傾向尋找空間對應關係的策略。記得有一次,我帶著幾位國中生到台北榮民總醫院的地下室,參觀我們腦磁圖(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實驗室。我們在地下轉來轉去有如走迷宮,出了地面,走到門口,我回頭問這些孩子:「知不知道那部機器在我們腳下的哪一個方位?」
他們左看右看,然後指向門外的噴水池說:「在那底下!」我知道他們「猜」對了,因為只有那個地方才沒有車子經過,不會造成震動而影響腦磁波的準確性。我知道,因為我是靠「知識」得到解答;而他們沒有這項知識,答案只能來自他們準確的空間認知。這正好說明,我們是用兩種途徑(語文知識與空間能力)找到了共同的答案。
現代的小孩確實不一樣了,真不可等閒視之!尊重他們的空間圖像能力,善用他們的電腦與網路知識,家庭與學校都將會有所不同。
其實,我要說的是,作為一個科學人,我們必須要關心當前社會文化的發展;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由於電腦科技的爆發性進展,一個新的文化現象,已經在我們眼前成形。
【本文轉載自2002年7月號科學人雜誌】
文/曾志朗(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專長為認知心理學)
我看到美國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父母為45歲以上的家庭,23%是依賴子女來安裝與維修電腦,更有37%是由其子女教導父母使用網際網路。報導中也指出,家庭的和諧度因為子女提供科技技術指導而明顯增加。科技影響家庭文化的變遷,應該是非常令人稱幸的好事。
此外,我們也看到很多學校正在研究讓學生提供技術支援的可能性,並規劃由學生來帶動全校資訊自動化的具體方案,例如讓學生創立校園網站、設計內容,並協助校內的教職員工使用校內外網路。
最有趣的是老師的備課及各種投影片的設計、多媒體動畫的製作(包括使用PowerPoint),也都有學生主動的參與。新興一代對於新的電腦科技的理解、掌握與創造,讓老師們在讚嘆之餘,也不得不拜他們為師。
然而,他們的電腦知識,以及快速熟悉因應科技進展而生的新玩意兒,並不是在學校的教育裡得來,而是在同儕之間學到的。同儕之間的壓力讓他們不斷地增強自己的「功力」,就這點來說,他們已經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了。如果我們能善用現代學生的電腦科技能力,讓他們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為協助備課的指導角色,整個教學歷程將會掀起劃時代的變化,顛覆多年來我教你聽的傳統模式。
另一方面,在認知能力上,現代小孩也確實擁有與我們這一代很不一樣的特質。他們傾向圖畫、操弄空間以及對三維環境的知覺,和我們以文字思考作為知識表徵的模式大不相同。
紐西蘭心理學家弗林(James R. Flynn)從30年來智力測驗的研究中發現,現代的小孩在空間能力的智慧上,遠比上一代強得多。以瑞文氏圖形智慧測驗(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 Test)為例,近年來學生所使用的測驗題,比以往難多了;就連答案的選擇也由四選一,變成八選一(選擇變多,相對也越難)。
弗林比較30年來學生的成績,發現學生的平均分數逐年上升。究竟學生空間能力的提昇是真還是假?美國國家科學院為此特別委託康乃爾大學認知心理學家耐瑟(Ulric Neisser)成立一個委員會,深入研究此一現象,得到的結論證實「弗林效應」(Flynn effect)是事實而非假象。
問題是,如何解釋「智慧」可以被提昇的現象?是因為現代小孩的營養比較好?還是現代的父母教育程度提高,帶來更適宜的教養方式?或是孩子們在千考萬試之下,已學會掌握更有效的考試技巧?研究的結果發現以上皆是。
然而,再仔細針對每一項因素做大型的統計演算,結果顯示這每一項因素都和空間智慧測驗的成績,有統計上顯著的相關,但它們實質的貢獻並沒有太多。真正原因還是在於空間圖像的思維方式,已經變成這30年來小孩成長的文化。再者,電腦科技環境的發展也正好符合他們以空間思考的習性,觸動了他們的學習,使他們在空間能力上有所增長。
圖像文化已深入小孩的心智,使他們在看問題及找解答時,都傾向尋找空間對應關係的策略。記得有一次,我帶著幾位國中生到台北榮民總醫院的地下室,參觀我們腦磁圖(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實驗室。我們在地下轉來轉去有如走迷宮,出了地面,走到門口,我回頭問這些孩子:「知不知道那部機器在我們腳下的哪一個方位?」
他們左看右看,然後指向門外的噴水池說:「在那底下!」我知道他們「猜」對了,因為只有那個地方才沒有車子經過,不會造成震動而影響腦磁波的準確性。我知道,因為我是靠「知識」得到解答;而他們沒有這項知識,答案只能來自他們準確的空間認知。這正好說明,我們是用兩種途徑(語文知識與空間能力)找到了共同的答案。
現代的小孩確實不一樣了,真不可等閒視之!尊重他們的空間圖像能力,善用他們的電腦與網路知識,家庭與學校都將會有所不同。
其實,我要說的是,作為一個科學人,我們必須要關心當前社會文化的發展;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由於電腦科技的爆發性進展,一個新的文化現象,已經在我們眼前成形。
【本文轉載自2002年7月號科學人雜誌】
震撼、感動與啟發
現代的孩子,在順遂的環境下成長,處處被呵護,對挫折的承受力較低,培養孩子的忍耐力、毅力及面對問題的積極態度都有待加強;故本會辦理「生命教育──與青少年談心」活動巡迴各國中小學,和學生談面對挫折時應有的積極態度。
活動是由口足畫家謝坤山先生,與學生進行演講或座談及問題交流。謝先生十六歲時於工作中受傷,失去雙臂、右小腿及一隻眼睛,他積極樂觀,不斷衝破難關的奮鬥故事,感動了許多學生。學子聽完演講後,將心中所受到的啟發與感動化為文字,特選三篇登出。
講師自己的經歷,真人真事呈現在孩子面前,對孩子產生很大的震撼,從下文中,我們看到了孩子對自己、對生命深沉的反省,雖然只是國中、小的孩子,但思惟如此成熟、深入,我們大人的身教、言教能不慎乎?
--------------------------------------------------------------
我不再逃避
《之一》「突破困境,迎向未來」座談感言 (田中國中 鄭鈺穎)
他出生於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因誤觸高壓電而截肢,失去了雙手、右腳和一眼,但由於不放棄生命,努力去克服種種困難,並在一九八四年得到青年獎章,更在一九九六年榮獲十大傑出青年。他不但創造了新的自己,更肯定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但如此,還超越了原本的自己,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謝坤山先生。
他的積極與樂觀,使我自覺不如,聽完他的演講,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好好的活下去,不但要活,而且要築夢、圓夢、締造一個理想的未來。也許是他和我都有受過別人的嘲諷吧!所以我懂得那種感受(因為我是一個顏面傷殘的人)。逃避,是我曾經有過的想法,但從現在開始,我不再逃避,我要勇敢、樂觀的去面對這一切,因為在我的眼中自己是最好的。
只要願意把握人生,老天爺一定願意給你機會,的確,成功與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要去實行,就有成功的機會,因為成功是累積而來的。
從現在起我要和自己賽跑,跑出我想要擁有的人生,因為我有信心,所以我一定會成功,但在這之前,我想先說聲「謝謝你,謝先生」因為有你,而使我產生了鬥志,即使在這之中有挫敗,但我一定會堅持到底,願你和我一同努力,我會用好手做好事,用好腳走好路的。
-------------------------------------------------------------
他們能,為何我不能
《之二》「珍愛生命─不向挫折低頭」座談感言 (溪湖國中 楊美怡)
自從那天聽了謝先生的演講後,他那幽默的話語及明朗的笑容,一直在我的腦海裏,他對生命的執著,曾好幾次觸動了我的心弦。我低下頭,靜靜地思考著……。
當我還是一個小女孩時,應當是最健康、活潑的年紀,可是,在我的心中,卻存有一絲絲的不服氣,「為什麼我要輸給別人、被別人瞧不起?」「難道我就得聽命運的安排嗎?」雖然我的父母無法給我最好的學習環境,但他們用心地陪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過程;雖然我的父母沒有很好的學識,但他們還是用心地教導我,如何待人處世。他們無怨無悔的地付出,並不只是為了求得一點點的報答,那是出自於心中的一份真誠的「愛」。
回憶國小五、六年級時,家裡發生了一些事,不過,我們全家人並沒有因此而頹廢,反而是同心協力渡過難關。我總是希望能多幫父母,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因為當我偷偷地看到爸爸,為了我們三個小孩子,做比別人粗重、比別人辛苦的工作,日夜顛倒,把自己的身體都弄壞了;媽媽整天忙裏忙外,還要照顧三個小孩,他們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在我的心裡是多麼的不捨,所以我曾經發過誓:「只要我有能力,絕不讓我的父母再受苦了。」他們永遠是最棒的父母。
直到現在,我已是個國二的學生了,卻沒有盡到我應盡的責任,讓父母、師長擔憂,為什麼我「好手好腳」卻沒有做出有意義的事?想想那些行動不方便的人士,他們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萬物,對生命有一份渴望及珍惜的心,因此走出了悲痛的陰影,重新詮釋自己的生命。
「他們能,為什麼我不能?」我低下頭靜靜的思考著……
---------------------------------------------------------------
一場心靈的洗鍊
《之三》(宜欣國小 張珍瑋)
打從第一眼看到謝叔叔,不!應該是謝老師,我覺得他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態度,我那時心中疑問大約有一卡車這麼多,想不到他這麼開朗,像一朵生命力非常強的花朵,讓全場的人都跟他心靈中的節奏打起拍子,當他講起他在醫院那一瞬間,全場安靜無聲,非常專注的聽,卻有人已經忍不住眼眶的淚。
然而他的言談及笑容卻讓人不覺得他很難過,我想,他總是能堅強勇敢走過每一條路,如果是我,那時可能就崩潰了,每件事也都不敢去嘗試,他給了我很多啟示,直到現在,我的印象還很深刻:
「不要想別人怎麼看你,只要看你怎麼看自己。」 「成功的機會,永遠只給準備好的人。」
「每天進步一點點。」
感覺自己很幸運,能夠聽到這次演講,而他這句影響我很深的座右銘,仍在我腦中不斷的盤旋:
「不要在乎自己失去了什麼,只要想自己還有什麼。」
他讓我知道生命的可貴,也讓我有了努力的力量。
活動是由口足畫家謝坤山先生,與學生進行演講或座談及問題交流。謝先生十六歲時於工作中受傷,失去雙臂、右小腿及一隻眼睛,他積極樂觀,不斷衝破難關的奮鬥故事,感動了許多學生。學子聽完演講後,將心中所受到的啟發與感動化為文字,特選三篇登出。
講師自己的經歷,真人真事呈現在孩子面前,對孩子產生很大的震撼,從下文中,我們看到了孩子對自己、對生命深沉的反省,雖然只是國中、小的孩子,但思惟如此成熟、深入,我們大人的身教、言教能不慎乎?
--------------------------------------------------------------
我不再逃避
《之一》「突破困境,迎向未來」座談感言 (田中國中 鄭鈺穎)
他出生於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因誤觸高壓電而截肢,失去了雙手、右腳和一眼,但由於不放棄生命,努力去克服種種困難,並在一九八四年得到青年獎章,更在一九九六年榮獲十大傑出青年。他不但創造了新的自己,更肯定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但如此,還超越了原本的自己,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謝坤山先生。
他的積極與樂觀,使我自覺不如,聽完他的演講,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好好的活下去,不但要活,而且要築夢、圓夢、締造一個理想的未來。也許是他和我都有受過別人的嘲諷吧!所以我懂得那種感受(因為我是一個顏面傷殘的人)。逃避,是我曾經有過的想法,但從現在開始,我不再逃避,我要勇敢、樂觀的去面對這一切,因為在我的眼中自己是最好的。
只要願意把握人生,老天爺一定願意給你機會,的確,成功與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要去實行,就有成功的機會,因為成功是累積而來的。
從現在起我要和自己賽跑,跑出我想要擁有的人生,因為我有信心,所以我一定會成功,但在這之前,我想先說聲「謝謝你,謝先生」因為有你,而使我產生了鬥志,即使在這之中有挫敗,但我一定會堅持到底,願你和我一同努力,我會用好手做好事,用好腳走好路的。
-------------------------------------------------------------
他們能,為何我不能
《之二》「珍愛生命─不向挫折低頭」座談感言 (溪湖國中 楊美怡)
自從那天聽了謝先生的演講後,他那幽默的話語及明朗的笑容,一直在我的腦海裏,他對生命的執著,曾好幾次觸動了我的心弦。我低下頭,靜靜地思考著……。
當我還是一個小女孩時,應當是最健康、活潑的年紀,可是,在我的心中,卻存有一絲絲的不服氣,「為什麼我要輸給別人、被別人瞧不起?」「難道我就得聽命運的安排嗎?」雖然我的父母無法給我最好的學習環境,但他們用心地陪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過程;雖然我的父母沒有很好的學識,但他們還是用心地教導我,如何待人處世。他們無怨無悔的地付出,並不只是為了求得一點點的報答,那是出自於心中的一份真誠的「愛」。
回憶國小五、六年級時,家裡發生了一些事,不過,我們全家人並沒有因此而頹廢,反而是同心協力渡過難關。我總是希望能多幫父母,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因為當我偷偷地看到爸爸,為了我們三個小孩子,做比別人粗重、比別人辛苦的工作,日夜顛倒,把自己的身體都弄壞了;媽媽整天忙裏忙外,還要照顧三個小孩,他們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在我的心裡是多麼的不捨,所以我曾經發過誓:「只要我有能力,絕不讓我的父母再受苦了。」他們永遠是最棒的父母。
直到現在,我已是個國二的學生了,卻沒有盡到我應盡的責任,讓父母、師長擔憂,為什麼我「好手好腳」卻沒有做出有意義的事?想想那些行動不方便的人士,他們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萬物,對生命有一份渴望及珍惜的心,因此走出了悲痛的陰影,重新詮釋自己的生命。
「他們能,為什麼我不能?」我低下頭靜靜的思考著……
---------------------------------------------------------------
一場心靈的洗鍊
《之三》(宜欣國小 張珍瑋)
打從第一眼看到謝叔叔,不!應該是謝老師,我覺得他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態度,我那時心中疑問大約有一卡車這麼多,想不到他這麼開朗,像一朵生命力非常強的花朵,讓全場的人都跟他心靈中的節奏打起拍子,當他講起他在醫院那一瞬間,全場安靜無聲,非常專注的聽,卻有人已經忍不住眼眶的淚。
然而他的言談及笑容卻讓人不覺得他很難過,我想,他總是能堅強勇敢走過每一條路,如果是我,那時可能就崩潰了,每件事也都不敢去嘗試,他給了我很多啟示,直到現在,我的印象還很深刻:
「不要想別人怎麼看你,只要看你怎麼看自己。」 「成功的機會,永遠只給準備好的人。」
「每天進步一點點。」
感覺自己很幸運,能夠聽到這次演講,而他這句影響我很深的座右銘,仍在我腦中不斷的盤旋:
「不要在乎自己失去了什麼,只要想自己還有什麼。」
他讓我知道生命的可貴,也讓我有了努力的力量。
Wednesday, August 10, 2005
真愛不見的是浪漫的
老公是學理科的,當初喜歡他,是因為他的穩重,依靠在他的肩上有暖暖的踏實,三年的戀愛,兩年的婚姻,而我已倦了。
當初的喜歡是現在倦他的根源,我是個感性的小女人,敏感細膩渴望浪漫,如孩提時代渴望美麗的糖果。
而他,卻天性不善於製造浪漫,木訥到讓我感受不到愛的氣息。
某天,終於鼓起勇氣說:我們分手吧。
他問:「為什麼?」
我說:「倦了,就不需要理由了。」
一個晚上,他只抽煙不說話。
我的心越來越涼,連挽留都不會表達的男人,他能給我什麼樣的快樂?
他說:「怎麼做你才可以改變?」
人說本性難改,我想我已經不對他抱什麼希望了。
望著他的眼睛,我慢慢地說:「回答一個問題,如果你能答到我心裏就可以,比如我非常喜歡懸崖上的一朵花,而你去摘的結果是百分之百的死亡,你會不會摘給我?」
他說:「明天早晨告訴你答案好嗎?」
我的心灰下去。
早晨醒來,他已經不在,只有一張寫滿字的紙壓在溫熱的牛奶杯子下。
第一行,就讓我涼透了。
親愛的,我不會去摘,但請容許我陳述不去摘的理由:
『你只會用電腦打字,卻總把程序弄得一塌糊塗,然後對著鍵盤哭,我要留著手指給你整理程序;你出門總是忘記帶鑰匙,我要留著雙腳跑回來給你開門;酷愛旅遊的你在自己的城市裏都常常迷路,我要留著眼睛給你帶路;每月‘好朋友’光臨時,你總是全身冰涼,還肚子疼,我要留著掌心溫暖你的小腹;你不愛出門,我擔心你會患上自閉症,留著嘴巴驅趕你的寂寞;你總是盯著電腦,眼睛給糟蹋得不太好了,我要好好活著,等你老了,給你修剪指甲,幫你拔掉讓你懊惱的白髮,拉著你的手,在海邊享受美好的陽光和柔軟的沙灘,告訴你一朵花的顏色,像你青春的臉……所以,在我不能確定有人比我更愛你以前我不想不摘那朵花……』
我的淚滴在紙上,形成晶瑩的花朵,抹淨淚,繼續往下看:
『親愛的,如果你已經看完了,答案還讓你滿意,請你開門吧,我正站在門外,手裏提著你喜歡吃的鮮奶麵包……』
拉開門,我看見他的臉,緊張得像個孩子,只會把捏著麵包的手在我眼前晃晃。
是的,是的,我確定,沒人比他更愛我,所以我不想要那朵花。
這就是愛情或者生活,被幸福平靜包圍時,一些平凡的愛意,總被渴望激情浪漫的心忽略,愛在他因你而起的許多個微小不足道的動作裏,從來就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愛,可以是任何一種平淡無奇的形式。
花朵、浪漫,不過是浮在生活表面的淺淺點綴,它們的下面才是我們的生活。真愛不見的是浪漫的..........
當初的喜歡是現在倦他的根源,我是個感性的小女人,敏感細膩渴望浪漫,如孩提時代渴望美麗的糖果。
而他,卻天性不善於製造浪漫,木訥到讓我感受不到愛的氣息。
某天,終於鼓起勇氣說:我們分手吧。
他問:「為什麼?」
我說:「倦了,就不需要理由了。」
一個晚上,他只抽煙不說話。
我的心越來越涼,連挽留都不會表達的男人,他能給我什麼樣的快樂?
他說:「怎麼做你才可以改變?」
人說本性難改,我想我已經不對他抱什麼希望了。
望著他的眼睛,我慢慢地說:「回答一個問題,如果你能答到我心裏就可以,比如我非常喜歡懸崖上的一朵花,而你去摘的結果是百分之百的死亡,你會不會摘給我?」
他說:「明天早晨告訴你答案好嗎?」
我的心灰下去。
早晨醒來,他已經不在,只有一張寫滿字的紙壓在溫熱的牛奶杯子下。
第一行,就讓我涼透了。
親愛的,我不會去摘,但請容許我陳述不去摘的理由:
『你只會用電腦打字,卻總把程序弄得一塌糊塗,然後對著鍵盤哭,我要留著手指給你整理程序;你出門總是忘記帶鑰匙,我要留著雙腳跑回來給你開門;酷愛旅遊的你在自己的城市裏都常常迷路,我要留著眼睛給你帶路;每月‘好朋友’光臨時,你總是全身冰涼,還肚子疼,我要留著掌心溫暖你的小腹;你不愛出門,我擔心你會患上自閉症,留著嘴巴驅趕你的寂寞;你總是盯著電腦,眼睛給糟蹋得不太好了,我要好好活著,等你老了,給你修剪指甲,幫你拔掉讓你懊惱的白髮,拉著你的手,在海邊享受美好的陽光和柔軟的沙灘,告訴你一朵花的顏色,像你青春的臉……所以,在我不能確定有人比我更愛你以前我不想不摘那朵花……』
我的淚滴在紙上,形成晶瑩的花朵,抹淨淚,繼續往下看:
『親愛的,如果你已經看完了,答案還讓你滿意,請你開門吧,我正站在門外,手裏提著你喜歡吃的鮮奶麵包……』
拉開門,我看見他的臉,緊張得像個孩子,只會把捏著麵包的手在我眼前晃晃。
是的,是的,我確定,沒人比他更愛我,所以我不想要那朵花。
這就是愛情或者生活,被幸福平靜包圍時,一些平凡的愛意,總被渴望激情浪漫的心忽略,愛在他因你而起的許多個微小不足道的動作裏,從來就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愛,可以是任何一種平淡無奇的形式。
花朵、浪漫,不過是浮在生活表面的淺淺點綴,它們的下面才是我們的生活。真愛不見的是浪漫的..........
糖包
糖包
文/巴野沙彥
「這次到總公司開會,認識業務部的藜小姐……」爸爸隔幾個月就會到總公司開會,每次回來總會在晚餐之後,向全家報告他的台北之行。
「藜小姐是位一眼看去就知道十分聰慧的女孩。我早了一小時到公司,同事都忙,只有她雖然不認識我,還是很殷勤地招呼,」爸爸就從業務開始聊起,慢慢天南地北談開了,「可惜時間太快,一個小時過了,看看手上的錶,正準備向她說幾句告別的話,就聽到她說:『陳先生你開完會後,有沒有時間?我請你喝杯咖啡。』我心想也不趕車,就答應了。」
爸停了一下,喝了口水。我看見他轉頭看看坐在另一邊的媽媽。媽也正和我們一樣面帶微笑、聚精會神地期待爸爸的故事。
「開完會,藜小姐帶我到一家咖啡屋,小小的,擺了幾張滿典雅的木頭桌椅,牆上掛滿了早期西方影星的黑白照片。我們挑了窗邊的位置坐下,窗帘和桌巾用了同系列的小碎花布,每個桌上都擺了幾朵不知名的乾燥小花。客人不多,更顯得它的寧謐安詳。」
在爸爸的形容下,我們彷彿親臨現場,也正享受小屋的溫暖。
「屋頂沒有天花板,從樑柱上直接垂下一盞歐洲中古風味的燈,很暗,這時候我才發現桌邊有一盞小小的燈。我打開了它……」爸爸又喝了一口水。
「燈亮了,才看到藜小姐不曉得什麼時候把頭髮挽了上去,鵝黃的燈光下,襯映出一種無法形容的高貴,幾根沒有挽上的頭髮盪在雪白的頸邊,經過光線的反射,閃爍著幾分神祕的美感。」
爸爸彷彿作起詩來,陶醉在自己的述裏。在爸爸淺淺溫柔的語聲中,我聽到了媽媽的座椅發出幾聲蹩腳的擦地聲。
「藜小姐的聲音非常甜美,聽她的聲音從小小的紅唇流出,她好像怕我不能了解,常常用手勢加上流轉的眼神加以說明……」
「袖子輕盈地貼在手上,衣服是淡雅的蘋果綠,極淺極淺的綠透著雪白的肌膚……」爸真的醉了。
我和姐姐都感覺到媽很不自在地微笑,以及一股壓抑的無名火。聰明的姐姐甚至對爸爸眨眨眼,做為暗示,可是爸一點感覺都沒有。
「聊著聊著,藜小姐突然定住地看著我,問我:『陳先生,你喝咖啡都不加糖嗎?』我對她說……」
爸停了下來,看看我、看看姐姐,又看看媽,眼中陶醉的神情已然消失。
「我對她說……」爸連口氣都不同。
「『藜小姐,我通常把苦的喝下去,把甜的帶回家給我老婆。』」
爸爸講到這裏,手從口袋拿出一包糖包,遞到媽的面前,「老婆,苦的我喝下去了,甜的留給你。」
我看到媽斜斜地瞪了爸一眼,接過了糖包,真正地笑了。
文/巴野沙彥
「這次到總公司開會,認識業務部的藜小姐……」爸爸隔幾個月就會到總公司開會,每次回來總會在晚餐之後,向全家報告他的台北之行。
「藜小姐是位一眼看去就知道十分聰慧的女孩。我早了一小時到公司,同事都忙,只有她雖然不認識我,還是很殷勤地招呼,」爸爸就從業務開始聊起,慢慢天南地北談開了,「可惜時間太快,一個小時過了,看看手上的錶,正準備向她說幾句告別的話,就聽到她說:『陳先生你開完會後,有沒有時間?我請你喝杯咖啡。』我心想也不趕車,就答應了。」
爸停了一下,喝了口水。我看見他轉頭看看坐在另一邊的媽媽。媽也正和我們一樣面帶微笑、聚精會神地期待爸爸的故事。
「開完會,藜小姐帶我到一家咖啡屋,小小的,擺了幾張滿典雅的木頭桌椅,牆上掛滿了早期西方影星的黑白照片。我們挑了窗邊的位置坐下,窗帘和桌巾用了同系列的小碎花布,每個桌上都擺了幾朵不知名的乾燥小花。客人不多,更顯得它的寧謐安詳。」
在爸爸的形容下,我們彷彿親臨現場,也正享受小屋的溫暖。
「屋頂沒有天花板,從樑柱上直接垂下一盞歐洲中古風味的燈,很暗,這時候我才發現桌邊有一盞小小的燈。我打開了它……」爸爸又喝了一口水。
「燈亮了,才看到藜小姐不曉得什麼時候把頭髮挽了上去,鵝黃的燈光下,襯映出一種無法形容的高貴,幾根沒有挽上的頭髮盪在雪白的頸邊,經過光線的反射,閃爍著幾分神祕的美感。」
爸爸彷彿作起詩來,陶醉在自己的述裏。在爸爸淺淺溫柔的語聲中,我聽到了媽媽的座椅發出幾聲蹩腳的擦地聲。
「藜小姐的聲音非常甜美,聽她的聲音從小小的紅唇流出,她好像怕我不能了解,常常用手勢加上流轉的眼神加以說明……」
「袖子輕盈地貼在手上,衣服是淡雅的蘋果綠,極淺極淺的綠透著雪白的肌膚……」爸真的醉了。
我和姐姐都感覺到媽很不自在地微笑,以及一股壓抑的無名火。聰明的姐姐甚至對爸爸眨眨眼,做為暗示,可是爸一點感覺都沒有。
「聊著聊著,藜小姐突然定住地看著我,問我:『陳先生,你喝咖啡都不加糖嗎?』我對她說……」
爸停了下來,看看我、看看姐姐,又看看媽,眼中陶醉的神情已然消失。
「我對她說……」爸連口氣都不同。
「『藜小姐,我通常把苦的喝下去,把甜的帶回家給我老婆。』」
爸爸講到這裏,手從口袋拿出一包糖包,遞到媽的面前,「老婆,苦的我喝下去了,甜的留給你。」
我看到媽斜斜地瞪了爸一眼,接過了糖包,真正地笑了。
Tuesday, August 09, 2005
Going To A Hockey Game... (Joke)
Three Canadians and three Americans were traveling to a hockey game.
The three Americans each buy tickets and watch as the three Canadians buy only a single ticket.
"How are the three people going to travel on only one ticket?", asks an American.
"Watch and you'll see," says a Canadian.
They all board the train. The Americans take their respective seats but all three Canadians cram into a bathroom and close the door behind them.
Shortly after the train has departed, the conductor comes around collecting tickets. He knocks on the bathroom door and says, "Ticket please!" The door opens a crack, a single arm emerges with a ticket in hand.
The conductor takes it and moves on. The Americans see this and agree it was quite a clever idea.
So after the game they decide to copy the Canadians on the return trip and save some money. When they get to the station, they buy a single ticket for the return trip. To their astonishment the Canadians don't buy a ticket at all.
"How are you going to travel without a ticket?" asks one perplexed American.
"Watch and you'll see," replies a Canadian.
When they board the train the three Americans cram into a bathroom and the three Canadians cram into another bathroom nearby.
Once the train leaves the station, one of the Canadians leaves and walks over to the other bathroom where the Americans are hiding, knocks on the door and says, "Ticket please!"
The three Americans each buy tickets and watch as the three Canadians buy only a single ticket.
"How are the three people going to travel on only one ticket?", asks an American.
"Watch and you'll see," says a Canadian.
They all board the train. The Americans take their respective seats but all three Canadians cram into a bathroom and close the door behind them.
Shortly after the train has departed, the conductor comes around collecting tickets. He knocks on the bathroom door and says, "Ticket please!" The door opens a crack, a single arm emerges with a ticket in hand.
The conductor takes it and moves on. The Americans see this and agree it was quite a clever idea.
So after the game they decide to copy the Canadians on the return trip and save some money. When they get to the station, they buy a single ticket for the return trip. To their astonishment the Canadians don't buy a ticket at all.
"How are you going to travel without a ticket?" asks one perplexed American.
"Watch and you'll see," replies a Canadian.
When they board the train the three Americans cram into a bathroom and the three Canadians cram into another bathroom nearby.
Once the train leaves the station, one of the Canadians leaves and walks over to the other bathroom where the Americans are hiding, knocks on the door and says, "Ticket please!"
幸福,源自於快樂的心境
幸福,源自於快樂的心境
文/張月麗
世界上有六十多億人口,我們可以擁抱的人有多少?可以聊天、牽手的有幾人?
擦身而過的人又是多少?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八十歲?一百歲?我們能工作的時間有多久?能享受的日子有多少?能歡笑悲傷的時候有多久?
生活中似乎有著許多循環又循環,在固定與不想被固定之間游走,只要有勇氣與行動,就有新鮮事。每天其實都不一樣,也不應該會一樣,從天氣、衣服、早餐、心情、年齡開始,不要讓自己像是踩在影印機上Copy過日子,只要你有心,生活可以日日有不同的花樣。
有一個小村,村裏的一個中年郵務士,從二十歲起便每天往返三十公里的路程,日復一日將別人歡喜悲傷的信件,送達居民家中,這麼一晃十年過去了,人事物幾番變遷,唯獨從郵局到村莊的這條路,始終沒有一枝半葉,只有飛揚的塵土罷了。「這樣荒涼的路還要走多久、看多久呢?」每當他一想到這毫無生趣的路途,騎著車送出郵件的同時,心中總有些遺憾。有一天當他送完信,心事重重準備回家時,剛好路過一家花店。
「對了,我找到了。」他走進花店買了一把野花種籽、小樹樹苗,並且從第二天開始帶著這些種籽撒在往來的路上,並在路邊種下小樹苗,就這樣經過一天、一個月、一年……他始終持續撒播野花種籽、種下小樹苗。
沒多久,這條走了十幾年的荒涼道路,竟然在四季都會開放出各色的小花,永不停歇,小樹苗更漸漸長大,人們可以在路旁稍做休憩。花香與樹蔭對村裏的人來說,比郵務士一輩子送達的任何信件都令他們開心,而郵務士與其他人往來在這充滿綠意、花瓣的路途上,也不再孤獨愁苦了。
做一個快樂的人其實很簡單,不只是把快樂給別人,也不是把別人的快樂變成自己的快樂,而是大家都快樂。當面對陰影時,只要轉過身去即是向陽。
這又讓我想起另外一個故事:
有一天,草原上的小獅子問母獅子說:請問幸福在哪裏?
母獅子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啊。
於是小獅子就不斷地追著自己的尾巴,繞著小圈子好半天,但始終咬不到。
母獅子笑道:傻瓜,幸福不是這樣得到的,只要你昂首闊步勇敢向前走,幸福就會一直跟隨著你啦。
不管你年不年輕,心境快樂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喝一杯咖啡讓自己喘口氣、可以做三十分鐘的SPA放鬆心情、與好友聊些八卦大笑一番、買一件禮物給他一個驚喜、陪孩子看一場迪士尼卡通、對著魚缸發呆十分鐘、靜坐吐納五分鐘也能讓你稍安勿躁、打開電腦搜索一下情報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頭腦動一動,身體也動一動,臉上常歡笑,青春永不老。幸福嗎?--很美滿。
文/張月麗
世界上有六十多億人口,我們可以擁抱的人有多少?可以聊天、牽手的有幾人?
擦身而過的人又是多少?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八十歲?一百歲?我們能工作的時間有多久?能享受的日子有多少?能歡笑悲傷的時候有多久?
生活中似乎有著許多循環又循環,在固定與不想被固定之間游走,只要有勇氣與行動,就有新鮮事。每天其實都不一樣,也不應該會一樣,從天氣、衣服、早餐、心情、年齡開始,不要讓自己像是踩在影印機上Copy過日子,只要你有心,生活可以日日有不同的花樣。
有一個小村,村裏的一個中年郵務士,從二十歲起便每天往返三十公里的路程,日復一日將別人歡喜悲傷的信件,送達居民家中,這麼一晃十年過去了,人事物幾番變遷,唯獨從郵局到村莊的這條路,始終沒有一枝半葉,只有飛揚的塵土罷了。「這樣荒涼的路還要走多久、看多久呢?」每當他一想到這毫無生趣的路途,騎著車送出郵件的同時,心中總有些遺憾。有一天當他送完信,心事重重準備回家時,剛好路過一家花店。
「對了,我找到了。」他走進花店買了一把野花種籽、小樹樹苗,並且從第二天開始帶著這些種籽撒在往來的路上,並在路邊種下小樹苗,就這樣經過一天、一個月、一年……他始終持續撒播野花種籽、種下小樹苗。
沒多久,這條走了十幾年的荒涼道路,竟然在四季都會開放出各色的小花,永不停歇,小樹苗更漸漸長大,人們可以在路旁稍做休憩。花香與樹蔭對村裏的人來說,比郵務士一輩子送達的任何信件都令他們開心,而郵務士與其他人往來在這充滿綠意、花瓣的路途上,也不再孤獨愁苦了。
做一個快樂的人其實很簡單,不只是把快樂給別人,也不是把別人的快樂變成自己的快樂,而是大家都快樂。當面對陰影時,只要轉過身去即是向陽。
這又讓我想起另外一個故事:
有一天,草原上的小獅子問母獅子說:請問幸福在哪裏?
母獅子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啊。
於是小獅子就不斷地追著自己的尾巴,繞著小圈子好半天,但始終咬不到。
母獅子笑道:傻瓜,幸福不是這樣得到的,只要你昂首闊步勇敢向前走,幸福就會一直跟隨著你啦。
不管你年不年輕,心境快樂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喝一杯咖啡讓自己喘口氣、可以做三十分鐘的SPA放鬆心情、與好友聊些八卦大笑一番、買一件禮物給他一個驚喜、陪孩子看一場迪士尼卡通、對著魚缸發呆十分鐘、靜坐吐納五分鐘也能讓你稍安勿躁、打開電腦搜索一下情報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頭腦動一動,身體也動一動,臉上常歡笑,青春永不老。幸福嗎?--很美滿。
慈悲心最可貴
慈悲心最可貴
文/傅佩榮
達賴喇嘛在台灣弘法期間,有一次為信眾講解「菩提心」時,想到人間的苦難,不禁掩面而泣。根據媒體報導,現場許多信眾感受到他的慈悲心,也隨之落淚。單單就這一件事來看,達賴的台灣之行就值得大家肯定了。
平常我們生活中所見、所想的是什麼?是種種不愉快的事,從工作條件、家庭親情、生命意義各方面,都會帶來困擾、壓力與痛苦。如果加上媒體、新聞令人心驚而層出不窮的資訊,我們很容易陷於迷惑與悲觀的心境,覺得自己尚且很難快樂,又怎麼會有關懷別人的慈悲心呢?
何謂慈悲心?
慈悲心是什麼?它不是佛教所特有的觀念,而是人人內心都潛藏的一種能力,只是經常被忽略、被遺忘,以致無法發揮作用而已。譬如,希臘的悲劇作品在當時是「寓教於樂」的重要活動,那麼它的教育功能如何呢?依亞里斯多德所說,悲劇的目的在於引發觀眾的「憐憫與恐懼之情」,再予以洗滌心靈,使觀眾宛如得到類似心理治療的效果,可以重新振作其應有的生命活力。
在此所謂的憐憫,並不只是同情劇中人物的不幸遭遇,好像自己可以置身事外似的。由於悲劇的真正主角是命運,而命運代表必然的、無情的事件將會一一發生,無論你怎麼努力都無法逃過它的算計。悲劇演員如此,現場觀眾又何嘗不然?
因此,憐憫是有感於所有的人都難免於共同的命運,然後生出一種「命運共同體」的感受,覺得大家都在受苦,應該互相關懷與支援,又怎麼忍心繼續表現平日那種彼此勾心鬥角的行徑呢?觀賞悲劇之後,許多人悲從中來,淚流滿面,對於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新仇舊恨都不願再計較了。
認真面對內心情感
文學所引發的情緒是來得快,去得也快的。若是只看實際人生的過程,我們也能恢復慈悲心嗎?在此,我們可以參考儒家的觀點。《論語‧子張篇》記載了曾子的一句話,「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他引述孔子之言,意思是:「一般人沒有自己充分顯露真情的機會,如果有,那一定是在父母過世的時候吧!」父母過世,對一個人來說有如天崩地裂,迫使他認真面對自己的內心情感。這時想到的包括:人終究會離開此世的;沒有機會報答父母的深恩厚愛了;我對別人的恩恩怨怨也該化解了;往後應該調整自己做人處世的原則,多多行善助人,以免再讓九泉之下或天國之上的父母擔心了。
儒家是一套哲學系統,要從一般人的生活經驗中找到重要的線索,由此建構起人生觀與價值觀。孔子在與弟子談到「三年之喪」時,也曾針對子女為父母守喪期間,心中所感覺的「安不安」來發揮他的哲理。這種真誠的情感只是第一步,接著還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廣到天下人身上。
孟子以「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為論點,提醒我們對於別人的遭遇要有「不忍」的感受。不安與不忍,其實都來自「恕」字,就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或者「把自己當成別人來著想」。我自己不願受到某種待遇,我就不要把這種待遇加在別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字訣,其基礎正是慈悲心啊!
從親疏遠近推己及人
由此看來,無論是宗教(佛教)、文學(希臘悲劇)與哲學(儒家),對於人生的第一步啟發都是鼓勵人恢復一顆敏感易覺的心,要真誠體察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一方面,從最親近疼愛我們的父母想起,另一方面要想到天下所有的人都受到相同命運的安排。由近及遠都想通了,我們的「貪、嗔、痴」的念頭不是應該消弭於無形嗎?我們看到別人的不幸際遇,不是應該感同身受嗎? 只要引發了慈悲心,我們就再也不願繼續製造惡業,不願以言語傷人,更不願以暴力侵犯別人了。
達賴喇嘛為我們帶來的不只是佛法,也是我們重新覺察慈悲心的大好機會。只要大家領悟這一點,社會風氣就會走向溫柔敦厚了。
文/傅佩榮
達賴喇嘛在台灣弘法期間,有一次為信眾講解「菩提心」時,想到人間的苦難,不禁掩面而泣。根據媒體報導,現場許多信眾感受到他的慈悲心,也隨之落淚。單單就這一件事來看,達賴的台灣之行就值得大家肯定了。
平常我們生活中所見、所想的是什麼?是種種不愉快的事,從工作條件、家庭親情、生命意義各方面,都會帶來困擾、壓力與痛苦。如果加上媒體、新聞令人心驚而層出不窮的資訊,我們很容易陷於迷惑與悲觀的心境,覺得自己尚且很難快樂,又怎麼會有關懷別人的慈悲心呢?
何謂慈悲心?
慈悲心是什麼?它不是佛教所特有的觀念,而是人人內心都潛藏的一種能力,只是經常被忽略、被遺忘,以致無法發揮作用而已。譬如,希臘的悲劇作品在當時是「寓教於樂」的重要活動,那麼它的教育功能如何呢?依亞里斯多德所說,悲劇的目的在於引發觀眾的「憐憫與恐懼之情」,再予以洗滌心靈,使觀眾宛如得到類似心理治療的效果,可以重新振作其應有的生命活力。
在此所謂的憐憫,並不只是同情劇中人物的不幸遭遇,好像自己可以置身事外似的。由於悲劇的真正主角是命運,而命運代表必然的、無情的事件將會一一發生,無論你怎麼努力都無法逃過它的算計。悲劇演員如此,現場觀眾又何嘗不然?
因此,憐憫是有感於所有的人都難免於共同的命運,然後生出一種「命運共同體」的感受,覺得大家都在受苦,應該互相關懷與支援,又怎麼忍心繼續表現平日那種彼此勾心鬥角的行徑呢?觀賞悲劇之後,許多人悲從中來,淚流滿面,對於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新仇舊恨都不願再計較了。
認真面對內心情感
文學所引發的情緒是來得快,去得也快的。若是只看實際人生的過程,我們也能恢復慈悲心嗎?在此,我們可以參考儒家的觀點。《論語‧子張篇》記載了曾子的一句話,「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他引述孔子之言,意思是:「一般人沒有自己充分顯露真情的機會,如果有,那一定是在父母過世的時候吧!」父母過世,對一個人來說有如天崩地裂,迫使他認真面對自己的內心情感。這時想到的包括:人終究會離開此世的;沒有機會報答父母的深恩厚愛了;我對別人的恩恩怨怨也該化解了;往後應該調整自己做人處世的原則,多多行善助人,以免再讓九泉之下或天國之上的父母擔心了。
儒家是一套哲學系統,要從一般人的生活經驗中找到重要的線索,由此建構起人生觀與價值觀。孔子在與弟子談到「三年之喪」時,也曾針對子女為父母守喪期間,心中所感覺的「安不安」來發揮他的哲理。這種真誠的情感只是第一步,接著還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廣到天下人身上。
孟子以「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為論點,提醒我們對於別人的遭遇要有「不忍」的感受。不安與不忍,其實都來自「恕」字,就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或者「把自己當成別人來著想」。我自己不願受到某種待遇,我就不要把這種待遇加在別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字訣,其基礎正是慈悲心啊!
從親疏遠近推己及人
由此看來,無論是宗教(佛教)、文學(希臘悲劇)與哲學(儒家),對於人生的第一步啟發都是鼓勵人恢復一顆敏感易覺的心,要真誠體察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一方面,從最親近疼愛我們的父母想起,另一方面要想到天下所有的人都受到相同命運的安排。由近及遠都想通了,我們的「貪、嗔、痴」的念頭不是應該消弭於無形嗎?我們看到別人的不幸際遇,不是應該感同身受嗎? 只要引發了慈悲心,我們就再也不願繼續製造惡業,不願以言語傷人,更不願以暴力侵犯別人了。
達賴喇嘛為我們帶來的不只是佛法,也是我們重新覺察慈悲心的大好機會。只要大家領悟這一點,社會風氣就會走向溫柔敦厚了。
Monday, August 08, 2005
The Shepherd... (Joke)
A shepherd was herding his flocks in a remote pasture when suddenly a brand new Jeep Cherokee advanced out of a dust cloud towards him. The driver, a young man in a Brioni suit, Gucci shoes, Ray Ban sunglasses and a YSL tie leaned out of the window and asked our shepherd:
"If I can tell you exactly how many sheep you have in your flock, will you give me one?"
The shepherd looks at the yuppie, then at his peacefully grazing flock and calmly answers "sure!"
The yuppie parks the car, whips out his notebook, connects it to a cell-phone, surfs to a NASA page on the Internet where he calls up a GPS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scans the area, opens up a database and some 60 Excel spreadsheets with complex formulas. Finally he prints out a 150 page report on his hi-tech miniaturized printer, turns round to our shepherd and says: "you have here exactly 1586 sheep!"
"This is correct. As agreed, you can take one of the sheep" says the shepherd. He watches the young man make a selection and bundle it in his Cherokee.
Then he says: "If I can tell you exactly what your business is, will you give me my sheep back?"
"Okay, why not" answers the young man. "You are a consultant" says the shepherd.
"This is correct" says the yuppie, "How did you guess that?"
"Easy" answers the shepherd.
"You turn up here although nobody called you. You want to be paid for the answer to a question I already knew the solution to. And you don't know @$#% about my business because you took my dog."
"If I can tell you exactly how many sheep you have in your flock, will you give me one?"
The shepherd looks at the yuppie, then at his peacefully grazing flock and calmly answers "sure!"
The yuppie parks the car, whips out his notebook, connects it to a cell-phone, surfs to a NASA page on the Internet where he calls up a GPS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scans the area, opens up a database and some 60 Excel spreadsheets with complex formulas. Finally he prints out a 150 page report on his hi-tech miniaturized printer, turns round to our shepherd and says: "you have here exactly 1586 sheep!"
"This is correct. As agreed, you can take one of the sheep" says the shepherd. He watches the young man make a selection and bundle it in his Cherokee.
Then he says: "If I can tell you exactly what your business is, will you give me my sheep back?"
"Okay, why not" answers the young man. "You are a consultant" says the shepherd.
"This is correct" says the yuppie, "How did you guess that?"
"Easy" answers the shepherd.
"You turn up here although nobody called you. You want to be paid for the answer to a question I already knew the solution to. And you don't know @$#% about my business because you took my dog."
中風的徵兆
中風的徵兆的『三個問題』
中風的徵兆(真實故事)
蘇西因為劇烈的中風卻正以極快速的步調恢復過來,就因為雪麗看到蘇西跌倒而問了蘇西『三個問題』。
這篇文章救了蘇西的生命------一定是天使將這篇文章送給蘇西的朋友,而她朋友就是按照文章所告訴她的方式做的。蘇西因為無法回答這三個問題所以她朋友就立即打 119電話求救。雖然蘇西的血壓正常同時看起來也沒有中風的樣子;也許蘇西會轉到其他救助癱瘓的部門治療,但感謝主!因為有『三個問題』的認知,蘇西被立即送到醫院。
請閱讀後並將這個方法學習起來!有時候中風的徵兆很難辨識,不幸的是,常因為注意疏失往往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災禍。中風患者常因旁邊的人沒有適時發現中風的徵兆,延誤救治而使患者腦部受損。
1. Ask the individual to SMILE ( 要求病患展示笑容)
2. Ask him or her to RAISE BOTH ARMS (要求病患兩隻手都舉起來)
3. Ask the person to SPEAK A SIMPLE SENTENCE(要求病患說出一句簡單的話)
如果病患無法做到這『三個問題』,就立即打119電話求救,並且告訴隨車的救護人員這是中風的徵兆。
有了這個發現後,一些非醫療單位的義工團員也能因為面部、手臂及語言的虛弱狀況來判斷中風的徵兆了。研究人員在二月份的美國中風協會年度會議中,展示了這個結論並鼓勵大眾將這個『三個問題』的方法學習起來。廣泛的傳遞並且應用這種詢問測試中風徵兆的方法,可以達成迅速診斷治療中風患者還能避免患者的腦部受損。
一位心臟學家說,如果接到這封信就傳給十個人的話,至少將會救活一個人的命。作為一個朋友的義務,就是儘可能的將這篇文章與許多的朋友分享。
(感謝大舅轉寄此文章)
中風的徵兆(真實故事)
蘇西因為劇烈的中風卻正以極快速的步調恢復過來,就因為雪麗看到蘇西跌倒而問了蘇西『三個問題』。
這篇文章救了蘇西的生命------一定是天使將這篇文章送給蘇西的朋友,而她朋友就是按照文章所告訴她的方式做的。蘇西因為無法回答這三個問題所以她朋友就立即打 119電話求救。雖然蘇西的血壓正常同時看起來也沒有中風的樣子;也許蘇西會轉到其他救助癱瘓的部門治療,但感謝主!因為有『三個問題』的認知,蘇西被立即送到醫院。
請閱讀後並將這個方法學習起來!有時候中風的徵兆很難辨識,不幸的是,常因為注意疏失往往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災禍。中風患者常因旁邊的人沒有適時發現中風的徵兆,延誤救治而使患者腦部受損。
1. Ask the individual to SMILE ( 要求病患展示笑容)
2. Ask him or her to RAISE BOTH ARMS (要求病患兩隻手都舉起來)
3. Ask the person to SPEAK A SIMPLE SENTENCE(要求病患說出一句簡單的話)
如果病患無法做到這『三個問題』,就立即打119電話求救,並且告訴隨車的救護人員這是中風的徵兆。
有了這個發現後,一些非醫療單位的義工團員也能因為面部、手臂及語言的虛弱狀況來判斷中風的徵兆了。研究人員在二月份的美國中風協會年度會議中,展示了這個結論並鼓勵大眾將這個『三個問題』的方法學習起來。廣泛的傳遞並且應用這種詢問測試中風徵兆的方法,可以達成迅速診斷治療中風患者還能避免患者的腦部受損。
一位心臟學家說,如果接到這封信就傳給十個人的話,至少將會救活一個人的命。作為一個朋友的義務,就是儘可能的將這篇文章與許多的朋友分享。
(感謝大舅轉寄此文章)
Friday, August 05, 2005
像父母又像孩子
像父母又像孩子 --找出適當的親子溝通模式
文/魏渭堂(大學教授)
人際溝通大師柏恩(Berne)創立了溝通分析理論叫做P-A-C,他認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也是一種人際交往的關係。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早期父母的教導與薰陶,在往後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會形成三種不同的自我心態,它們分別為:父母式(Parent)、成人式(Adult)、和兒童式(Child),在日常生活中個人配合著不同時機和環境,會運用不同的自我狀態與別人溝通,形成個人的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
父母式自我狀態(P)
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我們常會發現自己的一些態度,其實是學自父母或長輩,也就是父母行為的翻版。觀察小孩的行動,可以發現,有些小孩子會跟弟妹說:「不要講話啦!」「安靜點!」這種命令的話語,通常學自於父母平時所說的話。
父母式自我狀態分為兩種:
第一類型的父母表現出體諒、信任、欣賞優點、照顧別人,常用的話語是「不要哭喔!我會幫助你的,你要乖乖的,我們都很疼愛你。」這種我們稱為撫育型父母。
第二類型的父母以管教小孩為主,對孩子常表現出挑剔的行為,而且管教言行不一,父母講粗話,自己抽煙等等,都不是良好的示範;常用的話語是「你應該、你必須、笨死了、連這個也不會、我不管你,誰管你呢?」這就是所謂的批評型父母。
成人式自我狀態(A)
第三類型父母是就事論事,依據現實環境作客觀的思考,以彈性及清晰的思考力來作溝通。
它的特質是客觀分析、就事論事、明辨是非、常跟小孩說的話是「讓我想想看;根據狀況,也許這樣比較有效;你這意見不錯,還有沒有其他的能性。」這類型父母通常喜歡說理,小孩可能會缺乏情感上的滋潤,這就是成人型的父母。
兒童式自我狀態(C)
這種心理狀態是在童年階段,所感受及所經驗的一種紀錄,這種心態常表現出好奇的、好玩的、好問的,及比較任性的,俗語說小孩子童言無忌,故也常出現童言童語。它表現在下列兩種類型:
第四類型的自我狀態是自然的、冒險的、愉快的、碰到一些高興的事,馬上就會歡笑跳躍,表現出「好棒喔!我好喜歡喔!好好吃喔!爸爸最好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然兒童型。
第五類型的狀態是智慧型的,表現的特質是直覺的、創造的,喜歡察言觀色,常不按牌理出牌,常說的話語如「我以為應該怎樣;那你為什麼不好好用功呢?」這類型又稱為小教授兒童型。
PAC的溝通類別
在PAC五種類型自我狀態中,人與人之間互相給予刺激和反應的過程,就是所謂的溝通類別:
1. 互補溝通:父母子女之間對彼此的期望互相得到滿足,如小孩說:「昨天我們老師說要帶我們去科學博物館,結果竟然下雨了,他不帶我們去。」父母說:「這讓你們失望,對不對,你一定感到很難過。」
2. 交錯溝通:通常子女對父母會有期望,譬如「媽媽,帶我去自然科學博物館,好嗎?」但孩子卻沒有得到預期的回應,父母回說:「你不好好用功讀書,還有臉要我帶你去玩。」
3. 曖昧溝通:這種溝通發生時,往往會牽動兩種自我狀態,一為表面的,一為隱藏的。如小孩說:「媽媽,我好用功唷,考試也很認真。」表面是說他用功,其實暗藏著成績不佳,不是我的錯,你不可以罵我。又如一個小孩子在奶奶面前跟爸爸說:「你不可以打奶奶的孫子。」其實內心正在想:「哈哈!看你能對我怎麼樣?」
從溝通中可反映出自我的心理狀能,而自我狀態影響了雙方的互動關係。
促進良好的PAC互動
要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動關係,促進良好PAC溝通可以由三方面做起:
1. 了解自己及孩子的自我狀態。觀察自己和對方常用的字眼及肢體語言,並且透過內省,以了解自己的自我狀態。
2. 建立真誠的互補溝通。除非有必要,否則避免交錯、曖昧式的溝通。
3. 父母多以撫育型父母狀態對待孩子。多給予孩子讚美和鼓勵,並當他們的顧問。
4. 鼓勵自己和孩子在一起時,把兒童自我狀態解放出來。全家人一起像兒童一樣互相嬉戲,可增進彼此的情感。
文/魏渭堂(大學教授)
人際溝通大師柏恩(Berne)創立了溝通分析理論叫做P-A-C,他認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也是一種人際交往的關係。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早期父母的教導與薰陶,在往後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會形成三種不同的自我心態,它們分別為:父母式(Parent)、成人式(Adult)、和兒童式(Child),在日常生活中個人配合著不同時機和環境,會運用不同的自我狀態與別人溝通,形成個人的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
父母式自我狀態(P)
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我們常會發現自己的一些態度,其實是學自父母或長輩,也就是父母行為的翻版。觀察小孩的行動,可以發現,有些小孩子會跟弟妹說:「不要講話啦!」「安靜點!」這種命令的話語,通常學自於父母平時所說的話。
父母式自我狀態分為兩種:
第一類型的父母表現出體諒、信任、欣賞優點、照顧別人,常用的話語是「不要哭喔!我會幫助你的,你要乖乖的,我們都很疼愛你。」這種我們稱為撫育型父母。
第二類型的父母以管教小孩為主,對孩子常表現出挑剔的行為,而且管教言行不一,父母講粗話,自己抽煙等等,都不是良好的示範;常用的話語是「你應該、你必須、笨死了、連這個也不會、我不管你,誰管你呢?」這就是所謂的批評型父母。
成人式自我狀態(A)
第三類型父母是就事論事,依據現實環境作客觀的思考,以彈性及清晰的思考力來作溝通。
它的特質是客觀分析、就事論事、明辨是非、常跟小孩說的話是「讓我想想看;根據狀況,也許這樣比較有效;你這意見不錯,還有沒有其他的能性。」這類型父母通常喜歡說理,小孩可能會缺乏情感上的滋潤,這就是成人型的父母。
兒童式自我狀態(C)
這種心理狀態是在童年階段,所感受及所經驗的一種紀錄,這種心態常表現出好奇的、好玩的、好問的,及比較任性的,俗語說小孩子童言無忌,故也常出現童言童語。它表現在下列兩種類型:
第四類型的自我狀態是自然的、冒險的、愉快的、碰到一些高興的事,馬上就會歡笑跳躍,表現出「好棒喔!我好喜歡喔!好好吃喔!爸爸最好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然兒童型。
第五類型的狀態是智慧型的,表現的特質是直覺的、創造的,喜歡察言觀色,常不按牌理出牌,常說的話語如「我以為應該怎樣;那你為什麼不好好用功呢?」這類型又稱為小教授兒童型。
PAC的溝通類別
在PAC五種類型自我狀態中,人與人之間互相給予刺激和反應的過程,就是所謂的溝通類別:
1. 互補溝通:父母子女之間對彼此的期望互相得到滿足,如小孩說:「昨天我們老師說要帶我們去科學博物館,結果竟然下雨了,他不帶我們去。」父母說:「這讓你們失望,對不對,你一定感到很難過。」
2. 交錯溝通:通常子女對父母會有期望,譬如「媽媽,帶我去自然科學博物館,好嗎?」但孩子卻沒有得到預期的回應,父母回說:「你不好好用功讀書,還有臉要我帶你去玩。」
3. 曖昧溝通:這種溝通發生時,往往會牽動兩種自我狀態,一為表面的,一為隱藏的。如小孩說:「媽媽,我好用功唷,考試也很認真。」表面是說他用功,其實暗藏著成績不佳,不是我的錯,你不可以罵我。又如一個小孩子在奶奶面前跟爸爸說:「你不可以打奶奶的孫子。」其實內心正在想:「哈哈!看你能對我怎麼樣?」
從溝通中可反映出自我的心理狀能,而自我狀態影響了雙方的互動關係。
促進良好的PAC互動
要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動關係,促進良好PAC溝通可以由三方面做起:
1. 了解自己及孩子的自我狀態。觀察自己和對方常用的字眼及肢體語言,並且透過內省,以了解自己的自我狀態。
2. 建立真誠的互補溝通。除非有必要,否則避免交錯、曖昧式的溝通。
3. 父母多以撫育型父母狀態對待孩子。多給予孩子讚美和鼓勵,並當他們的顧問。
4. 鼓勵自己和孩子在一起時,把兒童自我狀態解放出來。全家人一起像兒童一樣互相嬉戲,可增進彼此的情感。
對孩子的權威和民主
對孩子的權威和民主
文/王瑞琪(大學講師)
親愛的J:
你知道嗎?直到現在,我想起妳那副「無可奈何」的表情,還是忍不住想笑。平常你教訓孩子的話,竟然變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武器;容我跟妳開個玩笑:真是「現世報」呀!
妳說,妳罵孩子拖拖拉拉,不趕快完成功課,孩子們就說:「妳自己還不是把論文拖到現在還沒做完!」孩子們迷迷糊糊、忘東忘西的,妳一開罵就換來一句:「妳自己掉了幾把鑰匙啦?」妳說,在兩個十幾歲的大孩子面前,你的「權威」完全無用武之地,孩子們不斷地挑戰妳,妳既生氣又覺得無奈;因為,事實的確就是如此啊!
其實,很早我就想告訴你,「對付」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常常使用權威;而,一旦要用的時候,就是攸關「為人處世」之類的大原則,那是沒得商量的,也不能討價還價。這才是真正的「權威」。
舉個例子來談吧!這樣會更具體。妳說妳的母親病得很重、讓妳操心不已,孩子們在連續假日卻寧可待在家裡打電動,也不願意跟妳一起到醫院去。
我聽了妳這樣說,簡直要跳起來!這種事怎麼可以任由孩子要怎樣就怎樣?外婆假如「來日無多」,孩子們連最後和外婆相處的時間都沒有,那會是怎樣的遺憾!更何況,形同單親的妳,把孩子放在家裡,兩邊都不能放心,那又是多大的心理負荷!
假如我是你,我會用平靜而堅定的口吻說:「外婆病得很重,我必須去醫院看她,你們兩人都要跟我一起去。怎樣完成功課,我們再來想辦法。」孩子再怎麼抱怨無聊,我都不會再讓步,只會再一次重複我的立場:「我知道你們可能會有點無聊;不過,沒辦法,我們得一起去醫院。」
同樣的道理,上次妳想在我出差時帶著孩子來我家住(順便幫我照看孩子),卻因為孩子們的反對而作罷,妳覺得十分歉疚、懊惱;假如我是妳,我會告訴孩子們:「平常王阿姨幫了我們很多忙,現在她需要我幫忙,我認為我們應該去。」孩子們發現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自然就會閉上嘴。
孩子一天一天地長大,我們當然不能把他們當成什麼都不懂的小娃娃;然而,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的確有不少重要的價值觀是要透過這樣的堅持,傳達給孩子的。
由於做父母的只在「大事」上堅持,小事情就不濫用權威,盡量做個可以商量的開明父母,你會發現:孩子們變得更講理了;而你,也不會老是覺得孩子們在挑戰你,覺得既尷尬又傷心。
我知道妳非常愛孩子,妳那兩個孩子也真的很聰明,哪裡會不明白妳的愛?妳老是覺得孩子們不跟妳合作,很難管教,可能只是因為「權威」和「民主」的尺寸不容易拿捏所致。試試看我的方法吧!
文/王瑞琪(大學講師)
親愛的J:
你知道嗎?直到現在,我想起妳那副「無可奈何」的表情,還是忍不住想笑。平常你教訓孩子的話,竟然變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武器;容我跟妳開個玩笑:真是「現世報」呀!
妳說,妳罵孩子拖拖拉拉,不趕快完成功課,孩子們就說:「妳自己還不是把論文拖到現在還沒做完!」孩子們迷迷糊糊、忘東忘西的,妳一開罵就換來一句:「妳自己掉了幾把鑰匙啦?」妳說,在兩個十幾歲的大孩子面前,你的「權威」完全無用武之地,孩子們不斷地挑戰妳,妳既生氣又覺得無奈;因為,事實的確就是如此啊!
其實,很早我就想告訴你,「對付」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常常使用權威;而,一旦要用的時候,就是攸關「為人處世」之類的大原則,那是沒得商量的,也不能討價還價。這才是真正的「權威」。
舉個例子來談吧!這樣會更具體。妳說妳的母親病得很重、讓妳操心不已,孩子們在連續假日卻寧可待在家裡打電動,也不願意跟妳一起到醫院去。
我聽了妳這樣說,簡直要跳起來!這種事怎麼可以任由孩子要怎樣就怎樣?外婆假如「來日無多」,孩子們連最後和外婆相處的時間都沒有,那會是怎樣的遺憾!更何況,形同單親的妳,把孩子放在家裡,兩邊都不能放心,那又是多大的心理負荷!
假如我是你,我會用平靜而堅定的口吻說:「外婆病得很重,我必須去醫院看她,你們兩人都要跟我一起去。怎樣完成功課,我們再來想辦法。」孩子再怎麼抱怨無聊,我都不會再讓步,只會再一次重複我的立場:「我知道你們可能會有點無聊;不過,沒辦法,我們得一起去醫院。」
同樣的道理,上次妳想在我出差時帶著孩子來我家住(順便幫我照看孩子),卻因為孩子們的反對而作罷,妳覺得十分歉疚、懊惱;假如我是妳,我會告訴孩子們:「平常王阿姨幫了我們很多忙,現在她需要我幫忙,我認為我們應該去。」孩子們發現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自然就會閉上嘴。
孩子一天一天地長大,我們當然不能把他們當成什麼都不懂的小娃娃;然而,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的確有不少重要的價值觀是要透過這樣的堅持,傳達給孩子的。
由於做父母的只在「大事」上堅持,小事情就不濫用權威,盡量做個可以商量的開明父母,你會發現:孩子們變得更講理了;而你,也不會老是覺得孩子們在挑戰你,覺得既尷尬又傷心。
我知道妳非常愛孩子,妳那兩個孩子也真的很聰明,哪裡會不明白妳的愛?妳老是覺得孩子們不跟妳合作,很難管教,可能只是因為「權威」和「民主」的尺寸不容易拿捏所致。試試看我的方法吧!
Thursday, August 04, 2005
認知與平等
頭等艙的美國大兵
文/張曼娟
這個故事是移民美國的表哥,透過e-mail告訴我的。
他前兩個月從亞特蘭大飛納許維爾,準備回家去過年,飛機從洛杉磯飛抵亞特蘭大機場,漫步走到登機口附近,候機的人並不很多,但是,有兩個穿著迷彩軍服的年輕美國大兵很顯眼的坐在那裡。我表哥心想,他們一定是空降101師的軍人,因為101師就駐紮在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的邊境,納許維爾則是附近最大城。
依航空公司的規定,登機卡上會給次序號碼,順序排第一的通常是頭等艙,表哥雖然是坐經濟艙,但是由於已是銀卡會員,所以排到第二批登機。
當廣播第一批乘客登機時,兩個年輕軍人立刻站起身準備登機,表哥心裡想,軍人的待遇還真的提高了許多呢。輪到第二批登機時,他將要走進登機口,便看見一個人,行色匆匆,拿著大包小包公文封,趕過來問工作人員,現在是第幾批登機?當他聽到是第二批時,便站到一邊安靜等待,我的表哥赫然發現,這個人不就是納許維爾的市長比爾普賽爾嗎﹖
市長只坐經濟艙
上機後,表哥確定了兩個年輕軍人真的坐在頭等艙。表哥看見市長仍抱著大包小包,後面跟著的應該是他的秘書,也抱著大包小包,而他們竟然坐到表哥後面一排,經濟艙的位子。
一位空服員從機艙後面端出一瓶香檳和兩個杯子來,經過表哥附近時,一位好事的乘客問說:
「香檳啊,怎麼不給我們?」
空服員面帶微笑的對那位先生說:「你有沒有看到前面那兩位士兵?他們從伊拉克戰場回來出差,兩個星期後,還要回去,我們特別將他們升等到頭等艙,這瓶香檳就是給他們的。」
飛機一路平穩,快飛到納許維爾時,空中小姐廣播說:「我們今天很高興,能有兩位年輕的101空降師的士兵跟我們同行,他們為國家奉獻很多,我們熱烈的鼓掌歡迎及感謝他們。」表哥原本以為她要說的是納城市長與大家同行,結果卻是隻字未提。
政治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如果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這正是她的非凡之處。對於美國出兵伊拉克這件事,人們固然會有不同的理解與立場,可是,一個社會對於有貢獻的人物予以尊重,卻是可貴的精神。坐在頭等艙的美國大兵,讓人們認知到榮耀;坐在經濟艙的市長,讓人們感受到平等。
(感謝裘大俠轉寄此文章)
文/張曼娟
這個故事是移民美國的表哥,透過e-mail告訴我的。
他前兩個月從亞特蘭大飛納許維爾,準備回家去過年,飛機從洛杉磯飛抵亞特蘭大機場,漫步走到登機口附近,候機的人並不很多,但是,有兩個穿著迷彩軍服的年輕美國大兵很顯眼的坐在那裡。我表哥心想,他們一定是空降101師的軍人,因為101師就駐紮在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的邊境,納許維爾則是附近最大城。
依航空公司的規定,登機卡上會給次序號碼,順序排第一的通常是頭等艙,表哥雖然是坐經濟艙,但是由於已是銀卡會員,所以排到第二批登機。
當廣播第一批乘客登機時,兩個年輕軍人立刻站起身準備登機,表哥心裡想,軍人的待遇還真的提高了許多呢。輪到第二批登機時,他將要走進登機口,便看見一個人,行色匆匆,拿著大包小包公文封,趕過來問工作人員,現在是第幾批登機?當他聽到是第二批時,便站到一邊安靜等待,我的表哥赫然發現,這個人不就是納許維爾的市長比爾普賽爾嗎﹖
市長只坐經濟艙
上機後,表哥確定了兩個年輕軍人真的坐在頭等艙。表哥看見市長仍抱著大包小包,後面跟著的應該是他的秘書,也抱著大包小包,而他們竟然坐到表哥後面一排,經濟艙的位子。
一位空服員從機艙後面端出一瓶香檳和兩個杯子來,經過表哥附近時,一位好事的乘客問說:
「香檳啊,怎麼不給我們?」
空服員面帶微笑的對那位先生說:「你有沒有看到前面那兩位士兵?他們從伊拉克戰場回來出差,兩個星期後,還要回去,我們特別將他們升等到頭等艙,這瓶香檳就是給他們的。」
飛機一路平穩,快飛到納許維爾時,空中小姐廣播說:「我們今天很高興,能有兩位年輕的101空降師的士兵跟我們同行,他們為國家奉獻很多,我們熱烈的鼓掌歡迎及感謝他們。」表哥原本以為她要說的是納城市長與大家同行,結果卻是隻字未提。
政治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如果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這正是她的非凡之處。對於美國出兵伊拉克這件事,人們固然會有不同的理解與立場,可是,一個社會對於有貢獻的人物予以尊重,卻是可貴的精神。坐在頭等艙的美國大兵,讓人們認知到榮耀;坐在經濟艙的市長,讓人們感受到平等。
(感謝裘大俠轉寄此文章)
職場中的佼佼者
職場中的佼佼者
文/鄭石岩(大學教授)
在職場中表現傑出的人,通常都不是工作狂,
而是肯負責任、受人愛戴、意志堅強的人。
他們的情緒穩定,心情好,而且懂得關心別人。
他們具備受人愛戴的性格特質。
你想在事業上有一番作為,希望人生有所成就,
那麼培養一種受愛戴的特質是絕對必要的。
受人愛戴並非曲意討好
受人愛戴並非討好別人,乞討別人的垂青或掌聲,更非炫耀自己,而是一種積極的影響力。
它無影無形,卻能綻放著搏得別人好感和信任的力量;我相信無論在企業體系或政府行政部門,最好的管理精英,都屬於這種類型的人。
想做一位職場上的佼佼者,專業能力當然重要,這是講求專業的E世代,必然的工作文化。
因此,把自己的專業弄通,是自不待言的事。不過,如果你只有專業,而缺乏受人愛戴的特質,就會成為孤立或剛愎,無法在組織體系下與人合作,或者欠缺結合眾人的天賦和專長,以致不能完成工作目標。
增進家庭幸福融洽氣氛
受愛戴在家庭生活中,同樣重要。培養受人喜歡的氣質,能讓家庭成員融洽,彼此溝通容易,互相啟發,這是家庭功能的表現,也是幸福感的來源。
我在家庭諮商中,發現婚姻破裂和親子衝突的首要線索,就是彼此認為缺乏受人喜愛的特質。
然而,真正造成家庭破裂和困境的原因是:彼此都不願意做一個受人喜歡的人。
受到愛戴或喜歡,影響個人的人際和人緣尤深。無論學校的學生或社會人士,人際關係的衝突、敵視和挫敗,一直是心理困擾的主要原因。
人緣孤立,誤解也多;覺得不受喜歡或愛戴,挫折和沮喪也越強。這時,空有專業,也無從發揮;空有現成的家庭,彼此卻陷入緊張和嫌惡的氣氛之中。
面對挑戰保持樂觀心情
怎樣才能使自己受人愛戴或喜歡呢?據我的研究觀察,越想討好別人的人,反而得不到別人喜歡;努力搏得好感的行為,看在別人的眼裡,變得虛假。
當然,巧言令色的逢迎也會令人作噁。心理學家羅傑‧艾里斯(Rogers Ailes)指出,成功的人除了負責、堅毅、講求實際之外,他還需要有受人喜愛的特質,其中最重要者為:
*心情好、情緒穩定、比較樂觀。
*待人接物,能使人感到舒服,又能關心別人。
*不傲慢自大,誇耀自已。
*有溝通能力和激勵同僚的能力。
不管你是樂觀或悲觀的人,大部份的人都喜歡樂觀的人,因為樂觀的人,能在挫敗中看出希望,有信心努力挽回頹勢。
他們敢向別人求助,對於不如意的事,有接受挑戰的行動計劃,而鍥而不捨的堅毅及樂觀的人不會抱怨,不自怨自艾,不咀咒自己「真倒楣!」你不妨想想,如果同事不斷向你訴苦,你一定感到厭煩,想離他遠一點。如果他心情好,又肯動腦筋、負責任、你當然樂意和他交往。
其次,受到愛戴或喜歡的人,他們與人相處,使人感到舒服,受到尊重。他們能克制一時的情緒衝動,關心你,了解你的感受,不刁難、不咄咄逼人。
他們持平,面對真實,步步為營,帶著你或者與你合作,把事情做好。如果你遭遇挫敗時,有這麼一個同事或主管,你會覺得他對你恩情紹重。你也會願意與他共事,那麼,現在你該了解,這項性格特質,不但是成功人生所必要,同時也是你步步高昇的重要因素。
傲慢使人陷入剛愎自用
我多年從事行政工作,從基層到中央部會工作,觀察這許多主管和部屬之間的互動,發現部屬最多的牢騷是主管的傲慢自大。
傲慢、自大和自誇功勞,會使同事或部屬離心離德。自我中心越強,越會自誇和傲慢,這種特質不等同於自信心,反倒是一種自卑感作祟的防衛機制。
無論你才華有多好,只要有了這種毛病,就會聽不到真正的聲音,抑制同僚的創意,你就會陷於剛愎自用,而淪入危機。
越是自大自傲的人,同時也是不虛心學習的人。
生活在變遷快速,知識半衰期越來越縮短的時代,如果還抱持著自大自傲,就會失去主動學習的態度。尤其是從現實工作與生活中,直接領會和創造的能力,將大大的削減。
自大與傲慢的人,容易刁難苛刻,做一位主管如不學習這項做人的道理,將會得罪更多人,而一輩子吃虧。
廣結善緣有助生涯發展
最後是溝通與激勵。溝通好就受人喜愛,以同理心去激勵同僚,必能從群策群力中,看到績效和豐收。
了解主管要做的決策,能作他的後盾,鼓勵同事創造和努力。溝通不是說服,而是互相同理和啟發,形成一種共識和行動力。
艾里斯說:「管理人員到了中級主管之後,晉升的機會,取決於他與上司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對下屬的激勵能力。」
受到喜愛或愛戴,不是從搖尾乞憐,或犧牲原則討好別人得來的,而是培養一種性格特質,包括樂觀、關心別人,不自大自誇,良好的溝通和激勵別人的能力。
這是你人生的事業的緣,越能結善緣,越能在生活與職場中,做一位佼佼者。
文/鄭石岩(大學教授)
在職場中表現傑出的人,通常都不是工作狂,
而是肯負責任、受人愛戴、意志堅強的人。
他們的情緒穩定,心情好,而且懂得關心別人。
他們具備受人愛戴的性格特質。
你想在事業上有一番作為,希望人生有所成就,
那麼培養一種受愛戴的特質是絕對必要的。
受人愛戴並非曲意討好
受人愛戴並非討好別人,乞討別人的垂青或掌聲,更非炫耀自己,而是一種積極的影響力。
它無影無形,卻能綻放著搏得別人好感和信任的力量;我相信無論在企業體系或政府行政部門,最好的管理精英,都屬於這種類型的人。
想做一位職場上的佼佼者,專業能力當然重要,這是講求專業的E世代,必然的工作文化。
因此,把自己的專業弄通,是自不待言的事。不過,如果你只有專業,而缺乏受人愛戴的特質,就會成為孤立或剛愎,無法在組織體系下與人合作,或者欠缺結合眾人的天賦和專長,以致不能完成工作目標。
增進家庭幸福融洽氣氛
受愛戴在家庭生活中,同樣重要。培養受人喜歡的氣質,能讓家庭成員融洽,彼此溝通容易,互相啟發,這是家庭功能的表現,也是幸福感的來源。
我在家庭諮商中,發現婚姻破裂和親子衝突的首要線索,就是彼此認為缺乏受人喜愛的特質。
然而,真正造成家庭破裂和困境的原因是:彼此都不願意做一個受人喜歡的人。
受到愛戴或喜歡,影響個人的人際和人緣尤深。無論學校的學生或社會人士,人際關係的衝突、敵視和挫敗,一直是心理困擾的主要原因。
人緣孤立,誤解也多;覺得不受喜歡或愛戴,挫折和沮喪也越強。這時,空有專業,也無從發揮;空有現成的家庭,彼此卻陷入緊張和嫌惡的氣氛之中。
面對挑戰保持樂觀心情
怎樣才能使自己受人愛戴或喜歡呢?據我的研究觀察,越想討好別人的人,反而得不到別人喜歡;努力搏得好感的行為,看在別人的眼裡,變得虛假。
當然,巧言令色的逢迎也會令人作噁。心理學家羅傑‧艾里斯(Rogers Ailes)指出,成功的人除了負責、堅毅、講求實際之外,他還需要有受人喜愛的特質,其中最重要者為:
*心情好、情緒穩定、比較樂觀。
*待人接物,能使人感到舒服,又能關心別人。
*不傲慢自大,誇耀自已。
*有溝通能力和激勵同僚的能力。
不管你是樂觀或悲觀的人,大部份的人都喜歡樂觀的人,因為樂觀的人,能在挫敗中看出希望,有信心努力挽回頹勢。
他們敢向別人求助,對於不如意的事,有接受挑戰的行動計劃,而鍥而不捨的堅毅及樂觀的人不會抱怨,不自怨自艾,不咀咒自己「真倒楣!」你不妨想想,如果同事不斷向你訴苦,你一定感到厭煩,想離他遠一點。如果他心情好,又肯動腦筋、負責任、你當然樂意和他交往。
其次,受到愛戴或喜歡的人,他們與人相處,使人感到舒服,受到尊重。他們能克制一時的情緒衝動,關心你,了解你的感受,不刁難、不咄咄逼人。
他們持平,面對真實,步步為營,帶著你或者與你合作,把事情做好。如果你遭遇挫敗時,有這麼一個同事或主管,你會覺得他對你恩情紹重。你也會願意與他共事,那麼,現在你該了解,這項性格特質,不但是成功人生所必要,同時也是你步步高昇的重要因素。
傲慢使人陷入剛愎自用
我多年從事行政工作,從基層到中央部會工作,觀察這許多主管和部屬之間的互動,發現部屬最多的牢騷是主管的傲慢自大。
傲慢、自大和自誇功勞,會使同事或部屬離心離德。自我中心越強,越會自誇和傲慢,這種特質不等同於自信心,反倒是一種自卑感作祟的防衛機制。
無論你才華有多好,只要有了這種毛病,就會聽不到真正的聲音,抑制同僚的創意,你就會陷於剛愎自用,而淪入危機。
越是自大自傲的人,同時也是不虛心學習的人。
生活在變遷快速,知識半衰期越來越縮短的時代,如果還抱持著自大自傲,就會失去主動學習的態度。尤其是從現實工作與生活中,直接領會和創造的能力,將大大的削減。
自大與傲慢的人,容易刁難苛刻,做一位主管如不學習這項做人的道理,將會得罪更多人,而一輩子吃虧。
廣結善緣有助生涯發展
最後是溝通與激勵。溝通好就受人喜愛,以同理心去激勵同僚,必能從群策群力中,看到績效和豐收。
了解主管要做的決策,能作他的後盾,鼓勵同事創造和努力。溝通不是說服,而是互相同理和啟發,形成一種共識和行動力。
艾里斯說:「管理人員到了中級主管之後,晉升的機會,取決於他與上司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對下屬的激勵能力。」
受到喜愛或愛戴,不是從搖尾乞憐,或犧牲原則討好別人得來的,而是培養一種性格特質,包括樂觀、關心別人,不自大自誇,良好的溝通和激勵別人的能力。
這是你人生的事業的緣,越能結善緣,越能在生活與職場中,做一位佼佼者。
Wednesday, August 03, 2005
學習抗壓
現代人的躁鬱現象普遍,嚴重影響愉快人生,但許多人身在其中卻無法察覺。藉著心理學家張怡筠的解析,將助你歸納出自己的壓力管理,讓你重新找到幸福桃花源。
文/張怡筠
壓力自我測驗
這裏有一組簡單的問題,能大略地計算出你正感受到多少壓力,請以你最近一個月的生活情形來回答這些問題。
1.你最近感受到令人不舒服的緊張嗎?
2.你常與你周遭的人爭辯嗎?
3.你的睡眠有困難嗎?
4.你覺得生活充滿無力感嗎?
5.有許多人干擾你或激怒你嗎?
6.你常想吃糖或甜食嗎?
7.你抽香菸的花費增加嗎?
8.你漸漸對酒或咖啡上癮嗎?
9.你發現要集中精神在工作上有困難嗎?
10.你漸漸對一些小事(如寄信)容易忘記嗎?
11.你漸漸對一些重要的事情(如約會、繳稅)也變得健忘?
12.你上洗手間的次數增多了嗎?
13.有人說你最近氣色不太好嗎?
14.你最近常和其他人有言語上的衝突嗎?
15.你最近是否不只一次生病?
16.你最近是否曾有因緊張而頭痛的現象?
17.你最近是否經常有作嘔的感覺?
18.你最近是否幾乎每天都覺得出現輕微的頭痛和暈眩等症狀?
19.你經常有胃部翻攪的感覺嗎?
20.你總是匆匆忙忙在趕時間嗎?
計分方式0-5 個「是」:你的壓力正常。
6-14 個「是」:你的壓力有些高,請參考後面介紹的壓力管理方法,來予以控制。
15-20 個「是」:高壓危險。你正在殘害自己的身心,必要的話該尋求專業諮商機構的協助。
學習抗壓
呼吸冥想法近年來靜坐的風氣開始慢慢流行,而根據近幾年的研究發現,靜坐的確是一種紓解壓力很好的方式,對於EQ的提昇極有幫助。在這裏介紹簡單的入門法給你。
先找一處安靜的地方坐下(能盤腿的人就盤腿),閉上眼睛,全身放鬆,靜坐一段時間(約二十分鐘)。這時為了集中意識,若你有宗教信仰,可以反覆念佛咒,其目的是在讓我們能去除雜念,專注心思。如果你不是教徒,不妨利用「數息法」來進行--數自己的呼吸。
剛入門的人,只要將意識集中於呼吸上即可,深呼吸的時間「吸氣:吐氣」為一比二,於是「吸……1,吐……1、2 」重複地跟著指令至少先做十次。
等過一陣子之後,可以進一步延長呼及吸的時間間隔,呼吸時採「吸氣:屏氣:吐氣」為一比四比二的方法。也就是吸氣時在心中默數一拍,中間閉氣四拍,然後再數到二,將氣慢慢吐出。如此不斷的數息,久了,會發現因為你的注意力全集中於呼吸上,其他念頭全消,壓力所引起的慌亂感,自然也消除了。
肌肉放鬆法
這個方法需要我們先察覺自己的心理變化,如果發現自己有肌肉緊繃、肩膀僵硬、脖子痠痛等情況,表示我們正在受壓力之苦,此時應該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閉上眼睛做深呼吸,然後由腳至頭開始,直至全身肌肉都完全放鬆為止,至少做五分鐘。如果能經常做這兩個抗壓練習,你的抗壓功力一定會大幅提高。
專家建議
多運動、多休息、多聽聽他人的建議,培養嗜好等,都有助於壓力的紓解。下列則是心理專家布林(A. Dublin)提出來的另一些預防壓力的建議:
1.每天至少安排一段輕鬆時間。
2.吃美味的食物時,學習慢慢地品嘗。
3.準備一個安靜的地方,做為休息或靜思之所。
4.安排一些未經刻意規畫的休閒假期。
5.除了工作和學校外,至少在某一個領域內能集中精神充實自己,培養興趣及嗜好。
6.以天或週來生活,而不要以馬表來過生活。
7.每次只注意一件事情,不要花心思去想下次可能被分派處理什麼樣的工作。
8.避免和急躁、有競爭性的人打交道,他們會使另一個競爭性強的人變得更糟。
9.不要喝太多咖啡或酒,試以果汁和白開水代替。
10.每天至少微笑五分鐘。
經過以上的練習,或許壓力仍是你我那個死皮賴臉不肯離去的損友,但至少希望它再也無法肆虐囂張了。
文/張怡筠
壓力自我測驗
這裏有一組簡單的問題,能大略地計算出你正感受到多少壓力,請以你最近一個月的生活情形來回答這些問題。
1.你最近感受到令人不舒服的緊張嗎?
2.你常與你周遭的人爭辯嗎?
3.你的睡眠有困難嗎?
4.你覺得生活充滿無力感嗎?
5.有許多人干擾你或激怒你嗎?
6.你常想吃糖或甜食嗎?
7.你抽香菸的花費增加嗎?
8.你漸漸對酒或咖啡上癮嗎?
9.你發現要集中精神在工作上有困難嗎?
10.你漸漸對一些小事(如寄信)容易忘記嗎?
11.你漸漸對一些重要的事情(如約會、繳稅)也變得健忘?
12.你上洗手間的次數增多了嗎?
13.有人說你最近氣色不太好嗎?
14.你最近常和其他人有言語上的衝突嗎?
15.你最近是否不只一次生病?
16.你最近是否曾有因緊張而頭痛的現象?
17.你最近是否經常有作嘔的感覺?
18.你最近是否幾乎每天都覺得出現輕微的頭痛和暈眩等症狀?
19.你經常有胃部翻攪的感覺嗎?
20.你總是匆匆忙忙在趕時間嗎?
計分方式0-5 個「是」:你的壓力正常。
6-14 個「是」:你的壓力有些高,請參考後面介紹的壓力管理方法,來予以控制。
15-20 個「是」:高壓危險。你正在殘害自己的身心,必要的話該尋求專業諮商機構的協助。
學習抗壓
呼吸冥想法近年來靜坐的風氣開始慢慢流行,而根據近幾年的研究發現,靜坐的確是一種紓解壓力很好的方式,對於EQ的提昇極有幫助。在這裏介紹簡單的入門法給你。
先找一處安靜的地方坐下(能盤腿的人就盤腿),閉上眼睛,全身放鬆,靜坐一段時間(約二十分鐘)。這時為了集中意識,若你有宗教信仰,可以反覆念佛咒,其目的是在讓我們能去除雜念,專注心思。如果你不是教徒,不妨利用「數息法」來進行--數自己的呼吸。
剛入門的人,只要將意識集中於呼吸上即可,深呼吸的時間「吸氣:吐氣」為一比二,於是「吸……1,吐……1、2 」重複地跟著指令至少先做十次。
等過一陣子之後,可以進一步延長呼及吸的時間間隔,呼吸時採「吸氣:屏氣:吐氣」為一比四比二的方法。也就是吸氣時在心中默數一拍,中間閉氣四拍,然後再數到二,將氣慢慢吐出。如此不斷的數息,久了,會發現因為你的注意力全集中於呼吸上,其他念頭全消,壓力所引起的慌亂感,自然也消除了。
肌肉放鬆法
這個方法需要我們先察覺自己的心理變化,如果發現自己有肌肉緊繃、肩膀僵硬、脖子痠痛等情況,表示我們正在受壓力之苦,此時應該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閉上眼睛做深呼吸,然後由腳至頭開始,直至全身肌肉都完全放鬆為止,至少做五分鐘。如果能經常做這兩個抗壓練習,你的抗壓功力一定會大幅提高。
專家建議
多運動、多休息、多聽聽他人的建議,培養嗜好等,都有助於壓力的紓解。下列則是心理專家布林(A. Dublin)提出來的另一些預防壓力的建議:
1.每天至少安排一段輕鬆時間。
2.吃美味的食物時,學習慢慢地品嘗。
3.準備一個安靜的地方,做為休息或靜思之所。
4.安排一些未經刻意規畫的休閒假期。
5.除了工作和學校外,至少在某一個領域內能集中精神充實自己,培養興趣及嗜好。
6.以天或週來生活,而不要以馬表來過生活。
7.每次只注意一件事情,不要花心思去想下次可能被分派處理什麼樣的工作。
8.避免和急躁、有競爭性的人打交道,他們會使另一個競爭性強的人變得更糟。
9.不要喝太多咖啡或酒,試以果汁和白開水代替。
10.每天至少微笑五分鐘。
經過以上的練習,或許壓力仍是你我那個死皮賴臉不肯離去的損友,但至少希望它再也無法肆虐囂張了。
追尋樂觀
珍惜生活中的小小成就,練習並保持對生命的熱情,會發現幸福就圍繞在身邊。
文/游乾桂
史懷哲說:「樂觀的人,到處看見綠燈;悲觀的人,只會見著停步的紅燈。」綠燈,處處可行;紅燈,處處難行。
樂觀的人,活得好;悲觀的人,活得差。
樂觀的人,快樂;悲觀的人,憂傷。
你樂觀嗎?
樂觀不是說說就算數的預言,想樂觀,必須行動,樂觀來自一種快樂的追尋。
● 為今天而活:人不要老為了明天、明年、下輩子而活,就是今天吧,今天先活得好,才有明天,否則明天只是空中樓閣。人該懂得把握今天、珍惜此刻。
● 助人常樂:最高明的快樂術是,替別人製造快樂,而自己也從中得到快樂。
● 找樂子:人無興趣不樂,果然是真話,你務必先把興趣找出來,比如說,登山、玩陶、彩繪、音樂、品茗、看展覽,然後認真實踐。
● 多愛自己一點:研究指出,愛別人不難,愛自己很難;疼惜家人容易,疼惜自己不易。多愛自己一點,表示能替自己著想。心理學家說,會愛自己的人,才會懂得疼惜別人。
● 要有一技之長:沒有專長,毫無能力,可是一點也快樂不起來,因為成就感本身便是一種快樂。專長不是一天可成,但是長久的努力,必定會造就一技之長,成為快樂者。
●要有愛與友情:心理學家說,現代人至少該有一位知音、三個好朋友,顯見友情有多重要。沒有朋友的人必然孤單,而孤單帶來寂寥、不快樂。沒有友情,也不會有愛;沒有愛,人老得快。
文/游乾桂
史懷哲說:「樂觀的人,到處看見綠燈;悲觀的人,只會見著停步的紅燈。」綠燈,處處可行;紅燈,處處難行。
樂觀的人,活得好;悲觀的人,活得差。
樂觀的人,快樂;悲觀的人,憂傷。
你樂觀嗎?
樂觀不是說說就算數的預言,想樂觀,必須行動,樂觀來自一種快樂的追尋。
● 為今天而活:人不要老為了明天、明年、下輩子而活,就是今天吧,今天先活得好,才有明天,否則明天只是空中樓閣。人該懂得把握今天、珍惜此刻。
● 助人常樂:最高明的快樂術是,替別人製造快樂,而自己也從中得到快樂。
● 找樂子:人無興趣不樂,果然是真話,你務必先把興趣找出來,比如說,登山、玩陶、彩繪、音樂、品茗、看展覽,然後認真實踐。
● 多愛自己一點:研究指出,愛別人不難,愛自己很難;疼惜家人容易,疼惜自己不易。多愛自己一點,表示能替自己著想。心理學家說,會愛自己的人,才會懂得疼惜別人。
● 要有一技之長:沒有專長,毫無能力,可是一點也快樂不起來,因為成就感本身便是一種快樂。專長不是一天可成,但是長久的努力,必定會造就一技之長,成為快樂者。
●要有愛與友情:心理學家說,現代人至少該有一位知音、三個好朋友,顯見友情有多重要。沒有朋友的人必然孤單,而孤單帶來寂寥、不快樂。沒有友情,也不會有愛;沒有愛,人老得快。
Tuesday, August 02, 2005
寫給習慣性的和事佬
寫給習慣性的和事佬
文/吳淡如
這句話送給總是企圖當好好先生的人,永遠希望自己周遭「世界大同」的人。
用極端的二分法來看世界上的人,你會發現,有些人太懶惰,有些人過勞死;有些人亂發脾氣,有些人根本害怕發脾氣。
亂發脾氣的人,通常會把一切的不如意都算在別人帳上,他們總是可以找理由發脾氣;根本害怕發脾氣的人,則對一切不公平的待遇都認命,他們企圖忍耐一切不如意,結果可能得到永遠不公平的待遇。
前者當然令人敬而遠之。除了肢體暴力外,情緒也常造成另一種暴力,我認識兩三個動不動就「毛」了起來、給人臉色看的人,他們為了一件小小的事情可以氣很久,小小的漣漪會被他們搞成大波浪。
每一次我安慰一個脾氣不太好的工作夥伴:「大人大量啦!」(他因為另一個朋友「疑似」蔑視他的話已經氣很久啦),他還嘰哩呱啦又抱怨了幾個小時,有些話罵過五、六遍,然後自我解嘲:「好啦,我總有權利生氣,不然脾氣壓久了,我會得癌症。」我差點笑出聲來。我想告訴他,動不動接收他負面情緒的我,才會因久壓脾氣而「得癌症」呢!
為什麼我不對他說,我可不是天生來讓你倒垃圾的呢?因為我假裝自己「善體人意」。離開了工作崗位之後,我再也不肯跟那位昔日的夥伴聯絡,有一種脫離苦海的舒服(現在換他罵我無情無義了)。直到我看到精神科醫師喬治‧韋伯的話,我才發現,不只他有問題,我也有問題。
我總試圖壓抑自己強烈的情緒(忍不了了,就玉石俱焚,用逃避方式處理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我也試圖壓抑別人的激烈情緒,我總是在當和事佬,當兩個朋友或夥伴在叫罵時,我太急於涉入,告訴他們:「你也對,他也對,為什麼要吵架呢?想開點,想開點。」
我並不需要急著讓別人像我一樣平靜,他們有他們生氣的理由。就算我不愛看人吵架,我也不該干涉他們。反正他們又不會發生凶殺案,吵完就好了。
忍耐,但並沒有把怒氣排掉,使許多太容易說「沒關係」的人,化「憤怒」為「憂鬱」,而憂鬱一樣為周邊的人帶來情緒暴力,別人不知道為什麼你不喜歡他,你又為了什麼事愁眉不展。
很多女人有這樣的經驗,妳花了幾個鐘頭買菜,為情人準備晚餐,他答應要來的,但過了三十分鐘,菜都冷了,他才打電話來說:「我有事不能來。」妳會「溫柔」地說:「沒關係!」然後,他就習慣不把妳的「通牒」當一回事,永遠給妳妳不要的待遇。妳為什麼不好好地、鄭重地告訴他,確實「有關係」,妳很失望?為什麼又要當百分之百的「爛好人」?
因為事實上確實有關係,而且妳會翻舊帳。有一天,妳選擇離開他,用的可能就是這個他已經忘記了的理由。--大家都很冤枉。
適度表達情緒,才不會製造感情的惡性循環。我認識一位真的很溫良恭儉讓的女人,她是個好職員、好主管、好媳婦、好太太、好媽媽。她忍耐丈夫的外遇、替他還債,直到他主動提出離婚(她在這之前連頓脾氣也沒發過),他主動提出,使她覺得「至少這不是我的錯」。離婚後她忍耐丈夫沒付小孩的教育費,又借錢給丈夫,不顧自己身上龐大的負擔……她很不快樂。
在旁人看來,婚後越來越沒良心的丈夫出自她的縱容。不知道她為什麼要對自己這麼壞?
我知道,除非她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才能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
旁人只能看著她在不斷述說這些不公平待遇時,眼光閃爍著「看,我是個多麼好的女人啊!」的驕傲光芒……
壓抑情緒,動不動說「認命」,是悲觀,可不是樂觀。我們的老祖宗雖然說過,「忍一時風平浪靜」,這是句好格言,但請記住,他們可沒叫你「忍永久絕不發言。」
『感謝慈捷師姊轉寄此文章。5Q再複習一遍:
「HQ」(開發心能量法,解脫的愛)
「EQ」(覺察觀照,提高對挫折的容忍力)
「BQ」(安全且合宜的發洩管道,釋放身體擾動的能量)
「IQ」(你知不知道你要什麼?最深的枷鎖)
「SQ」(寂靜之旅,內在本質的覺醒)』
註:
HQ - Heart Math Solution
EQ - Emotional Quotient
BQ - Bean Quotient
IQ - Intelligent Quotient
SQ - Smile Quotient
AQ - Adversity Quotient
文/吳淡如
這句話送給總是企圖當好好先生的人,永遠希望自己周遭「世界大同」的人。
用極端的二分法來看世界上的人,你會發現,有些人太懶惰,有些人過勞死;有些人亂發脾氣,有些人根本害怕發脾氣。
亂發脾氣的人,通常會把一切的不如意都算在別人帳上,他們總是可以找理由發脾氣;根本害怕發脾氣的人,則對一切不公平的待遇都認命,他們企圖忍耐一切不如意,結果可能得到永遠不公平的待遇。
前者當然令人敬而遠之。除了肢體暴力外,情緒也常造成另一種暴力,我認識兩三個動不動就「毛」了起來、給人臉色看的人,他們為了一件小小的事情可以氣很久,小小的漣漪會被他們搞成大波浪。
每一次我安慰一個脾氣不太好的工作夥伴:「大人大量啦!」(他因為另一個朋友「疑似」蔑視他的話已經氣很久啦),他還嘰哩呱啦又抱怨了幾個小時,有些話罵過五、六遍,然後自我解嘲:「好啦,我總有權利生氣,不然脾氣壓久了,我會得癌症。」我差點笑出聲來。我想告訴他,動不動接收他負面情緒的我,才會因久壓脾氣而「得癌症」呢!
為什麼我不對他說,我可不是天生來讓你倒垃圾的呢?因為我假裝自己「善體人意」。離開了工作崗位之後,我再也不肯跟那位昔日的夥伴聯絡,有一種脫離苦海的舒服(現在換他罵我無情無義了)。直到我看到精神科醫師喬治‧韋伯的話,我才發現,不只他有問題,我也有問題。
我總試圖壓抑自己強烈的情緒(忍不了了,就玉石俱焚,用逃避方式處理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我也試圖壓抑別人的激烈情緒,我總是在當和事佬,當兩個朋友或夥伴在叫罵時,我太急於涉入,告訴他們:「你也對,他也對,為什麼要吵架呢?想開點,想開點。」
我並不需要急著讓別人像我一樣平靜,他們有他們生氣的理由。就算我不愛看人吵架,我也不該干涉他們。反正他們又不會發生凶殺案,吵完就好了。
忍耐,但並沒有把怒氣排掉,使許多太容易說「沒關係」的人,化「憤怒」為「憂鬱」,而憂鬱一樣為周邊的人帶來情緒暴力,別人不知道為什麼你不喜歡他,你又為了什麼事愁眉不展。
很多女人有這樣的經驗,妳花了幾個鐘頭買菜,為情人準備晚餐,他答應要來的,但過了三十分鐘,菜都冷了,他才打電話來說:「我有事不能來。」妳會「溫柔」地說:「沒關係!」然後,他就習慣不把妳的「通牒」當一回事,永遠給妳妳不要的待遇。妳為什麼不好好地、鄭重地告訴他,確實「有關係」,妳很失望?為什麼又要當百分之百的「爛好人」?
因為事實上確實有關係,而且妳會翻舊帳。有一天,妳選擇離開他,用的可能就是這個他已經忘記了的理由。--大家都很冤枉。
適度表達情緒,才不會製造感情的惡性循環。我認識一位真的很溫良恭儉讓的女人,她是個好職員、好主管、好媳婦、好太太、好媽媽。她忍耐丈夫的外遇、替他還債,直到他主動提出離婚(她在這之前連頓脾氣也沒發過),他主動提出,使她覺得「至少這不是我的錯」。離婚後她忍耐丈夫沒付小孩的教育費,又借錢給丈夫,不顧自己身上龐大的負擔……她很不快樂。
在旁人看來,婚後越來越沒良心的丈夫出自她的縱容。不知道她為什麼要對自己這麼壞?
我知道,除非她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才能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
旁人只能看著她在不斷述說這些不公平待遇時,眼光閃爍著「看,我是個多麼好的女人啊!」的驕傲光芒……
壓抑情緒,動不動說「認命」,是悲觀,可不是樂觀。我們的老祖宗雖然說過,「忍一時風平浪靜」,這是句好格言,但請記住,他們可沒叫你「忍永久絕不發言。」
『感謝慈捷師姊轉寄此文章。5Q再複習一遍:
「HQ」(開發心能量法,解脫的愛)
「EQ」(覺察觀照,提高對挫折的容忍力)
「BQ」(安全且合宜的發洩管道,釋放身體擾動的能量)
「IQ」(你知不知道你要什麼?最深的枷鎖)
「SQ」(寂靜之旅,內在本質的覺醒)』
註:
HQ - Heart Math Solution
EQ - Emotional Quotient
BQ - Bean Quotient
IQ - Intelligent Quotient
SQ - Smile Quotient
AQ - Adversity Quotient
SQ——快樂智能
【SQ——快樂智能】《照亮心靈的彩光》.卷下〈檀施文庫1999〉
文/陳艾妮
SQ強調的不是「情緒管理」,
而是情緒享受、情緒接納,
但最重要的是,
每一個情緒來時要清清楚楚地觀照它,
然後有頭有尾快速地解決掉,
要很快地從任何情緒中走向Smile。
什麼叫「SQ」?我發現大家對SQ的解釋竟多達十種版本!有人以為是Sex,還有人以為是Success、Sleep、Sorry,甚至還有人說是Skin!
我想,大家或許是「對號入座」:將「S」解釋成什麼,就表示他的價值觀是什麼。所以老覺得有歉意的人的人就會說是 Sorry ,睡不好的人就會想成 Sleep ,老是想「那件事」的人就會說是 Sex ,想成功的人就說Success。其實,我講的S很簡單,就是Smile——快樂嘛!
IQ、EQ都變成評斷人的「標籤」
現在常有人這樣問我:「艾姐妳是什麼血型?我是O型,妳呢?」他們大概是想預測和我能不能搭配、合得來。我就回答說:「你是O型,我是『三角型』、『鑽石型』!」
還有人問我:「妳是什麼座?」因為我已經結婚了,所以我就說我是「太座」或「博愛座」。
我覺得很奇怪,現在的人一見面就要問人家是什麼學歷、血型、星座?又問人家IQ多高、EQ好不好?這些真有那麼重要嗎?
倒是現在我來這裏演講,有沒有 Simle ——SQ——大家可以立刻感覺得到,各位今天聽了演講回去之後有沒有 Simle,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我覺得台灣人或者說是現代人實在很辛苦,為了IQ這種事情,已在不知不覺中連小孩都感到焦慮。
我們有沒有注意到馬路上的小學生、上幼稚園的小朋友也已經笑不出來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父母整日要求他的IQ,以成績來論英雄,根本沒有注意到小孩為了IQ已經變得像笑不出來的「ET」了。我覺得,其實ET這部片子根本就是攸關人類前途的預言:若我們繼續整天面無表情地坐在電腦、書桌前,久而久之,四肢縮小,只有頭部、眼睛很發達,不就和ET沒什麼兩樣?
現在又流行談EQ。剛開始時,有好多人問我是否該演講EQ?即使在半年前預約好的場次也要求改講題,甚至說若題目改不了就穿插進去;理由是現在EQ很時髦,不懂EQ的人就落伍了。
但我們作諮商的人知道它實際上的效果如何。有人向我哭訴,夫妻吵架,以前吵完就算了;現在夫妻吵完後,對方就丟本書說:「你要好好檢討一下。」此外,也有老闆找員工來談話,數落了半個鐘頭,最後還說:「你要檢討哦!你的不好。」
我就在想,讀書不好已經很慘了,在目前我們這樣的價值觀裏,是從小開始的夢魘。為了IQ已痛苦了二十年,現在又出現了EQ。本來我以為,EQ的提出是為了讓IQ不好的人能活下去的,現在EQ反而成了第二個標籤,那麼EQ與IQ都不好的人怎麼活?
所以我就很著急,怎麼可以吵完架或被責罵之後,還要被說EQ不好呢?我覺得人若盡了自己的本分,盡了夫妻的本分、盡到上班族的本分之後,他就是不會甜言蜜語、不擅長跟人群接近、相處,請問有罪嗎?
所以我要大聲疾呼:不會讀書不是罪過!不會作人,你只要選對行業,為什麼一定要變成EQ高手?我輔導的個案中,有很多的人憂鬱症的傾向愈來愈強,就因為《EQ》這本書他看不懂,因為書裏說的是心理學、醫學、人格發展學等專業學問。
我的答錄機中常有在離婚、自殺邊緣的人留言。我在答錄機中的電話錄音中這樣講:「不管你的問題是什麼,『有生之日』就是生日,祝你天天生日快樂!請留言。」
有一天,當我回家一按下鍵,有人就哭得說不出話;我心想問題有那麼嚴重嗎?只聽電話留言繼續說:「我是第一次聽到有人說「有生之日」就是生日,要天天快樂,而我已經不快樂很久、很久了……」
如何幫助這位太太?我當時思考著。用人格發展學看她小時候發生過什麼事?問題是,對一個快要自殺的人還用人格心理學,來得及嗎?如果來得及,當然可以慢慢進行;但對EQ與IQ都不好、處在人生關卡的人,你該如何救他?於是我便將原訂的一些計畫擺一旁,努力地思考這個問題。
我那時有兩本關於婚姻問題的書,都只寫到一半,讀者直抱怨為何遲遲不出?但我覺得,之所以想要解決婚姻、親子問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要快樂;假使不快樂,你能解決什麼問題?如果能快樂,老公不好就讓他去;小孩子成績不好,至少沒惡化就不錯了。所以還是先讓自己快樂吧!所以,我先完成《SQ——快樂智能》這本書,就因為這個原因。
過分強調IQ令人格扭曲
我看到台灣人有一個現象,就是「幸福而不快樂」,「成功卻沒有成就感」。今天的小孩子被捧得高高在上,可是對大人沒有好臉色!我們在馬路上、櫃台上都沒有見到SQ。有一次,我走進二十四小時的超商,就聽到有人說「歡迎光臨」,可是沒看到人;原來店員沒看著我,而是對著一大筒垃圾說「歡迎光臨」。
聽起來好像笑話,對我卻是刻骨銘心。因為我天天處理離婚問題,深知為何兩個相愛的人要從相愛、相怕、相恨到相害,原因便在於他本身有快樂的困難。他讓你不好過,必定是因為自己過得不好。
有一天,我在一個大飯店內作母親節的演講,那天是餐會形式,等講演完才用餐。我演講時都要求用無線麥克風,因為我喜歡走入群眾之中;當時我就走到餐桌之間演講。就在全場鴉雀無聲聽講的時候,突然冒出一個聲音:「對不起,請讓一下。」我第一個反應當然是讓開,但我接著便想到:我從沒有在演講之間,而且大家都在聽講的時候碰到這種情形。
回頭一看,有一個打扮整齊,也很認真工作的年輕侍者在倒開水。就因為我擋到他要倒水的位置,所以他叫我讓一下,不管時間、場合,只管把自己的事做好。全場的人就這樣看著他倒完開水,然後目中無人地走出去。這就是我所說的「ET」現象。
ET現象再加上為了EQ而變成的另一種人種,也就是魯迅在八十年前講過的「阿Q」。如果你拚命地希望變成完美的人,就像是ET加阿Q,會變成哪種動物?變成活在下水道的「忍者龜」。忍者龜在工作場合時,就像時下的年輕人一樣,面無表情;我用四個字形容:「目中無人」。他不是驕傲,而是只知作好事情就好,不會反應當下的時間、場合,這是因為我們過度強調IQ的結果。
從小父母只要求小孩只要把書念好就好,要不然就說:「再不用功就去當女工!」或「不用功將來追不到女朋友、沒飯吃」之類的話。父母只希望孩子坐在書桌前把書讀好,家事不用做、親戚朋友來不用打招呼,養成孩子除了讀書及本分事外,其他事一概不管的習慣。想想這種目中無人的人在職場上,將來離職時,他會怎樣離開?我當老闆娘時,我不怕管錢、管事,最害怕的就是管人,因為現在的新新人類離開公司時往往是不告而別的。
所以,當你常在報上看到,目前的社會男女,本來是自由戀愛,大家都很開放,分手時卻是又動刀子、又潑汽油、硫酸,比以前更慘烈時,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從小的環境只重視IQ,無法處理分手時對方的情緒。這些人以後如果結了婚,你就不必驚訝為什麼今天的婚姻問題這麼多了。
情緒不能被「管理」;只能被確認、被接受、被分享
因此,我認為我們應儘快從IQ與EQ中跳脫出來,大力提倡SQ。首先就是要求自己不可以對痛苦麻痹、不可以對煩惱忍耐、不可以再麻木。我曾在書中談婚姻問題處理,挑戰目前流行的婚姻及兩性關係,我不很贊成「溝通」與「瞭解」,完全反對「忍耐」與「包容」。
古人常說,夫妻要長長久久得靠忍耐,所謂「忍字頭上一把刀」啊!中古的婚姻要忍耐,上古的婚姻甚至更主張「吞忍」(台語)——不但要把痛苦忍下去,還要吞下去不能講出來。
但是,現在我還常聽到專家在輔導個案時,常勸案主要「忍耐」比較好,二十分鐘說了八次的忍耐!古人忍耐也就算了,現在還來這招有沒有效?
人,只要一忍耐就會麻木,全被悲傷、痛苦的情緒包圍。因為情緒是不能被「管理」的,情緒只能被確認、被接受、被分享,才能被處理,最後才能被享受。我曾在「親子三昧系列」書中挑戰主流的幼教觀念,包括「與孩子作朋友」及「自由、民主、平等」的觀念等,我都反對!
我提出一個例子:台灣的父母如何去處理孩子跌倒?只要孩子一跌倒,媽媽便去「責備」地面,然後安撫孩子,帶他去麥當勞。中國人這種推諉塞責的毛病,從小就開始灌輸了,把責任推給別人?只要摔跤了就把責任推到地上,撞到桌腳就是桌腳不好,因為我們不懂得負責任。
我提倡從小教孩子EQ與IQ之前,應先幫他認識「什麼是情緒?」舉個自己的實例:
我的女兒從小撞到桌腳,就會哭想要我安慰她,我只要看她沒什麼嚴重的傷,就先處理她的情緒,那比擦藥重要。
我說:「請問陳小姐妳哭什麼?」
她說:「我撞到桌腳了!」
「那是桌腳撞妳還是你撞它?」
「我撞它。」「那是誰的錯?」
「我的錯。」
人首先要知道是誰的錯誤。現在的父母只忙著帶小孩去麥當勞,好讓他不要哭,但他不知道他哭的原因是什麼。
同樣地,平常與父母爭執,夫妻吵架時,我們沒有得到一個訓練:「我到底哪裏不舒服?」我們不清楚自己為何發脾氣,找不出原因,不清楚是他的錯或自己的錯;最後會發現很多夫妻爭吵,到後來真正為何生氣已不記得了。當初的疑團像雪球一般愈滾愈大,可是當初可能只是小事情,就因為我們將情緒加以管理,就忍耐著不講出感受,終至爆炸。
所以,絕對要很清楚自己的情緒。我提到過,如果現在失戀了,真的很痛苦,這時候不是找朋友玩三天,而是到海邊自己去哭三個鐘頭。假使跟老闆請一天假要在家痛哭,只要哭半天就會不耐煩了。所以說,一個人的情緒必須要確認它、擁抱它、發洩它、接受它。
然後,我接著問我的女兒:
「既然妳撞到桌腳,是腳硬還是桌子硬?」
「當然是它硬啊!」
「所以現在是你痛還是它痛?」
「當然是我痛啊!」
「那就對了,所以你現在哭是很正常的。」
順便告訴她煩惱憂慮傷心是對的事,因此應該哭,而且會哭很久,我就蹲下來陪她哭,而不是威嚇她不許哭。每個人的情緒一定要自己處理,別人最多只能分享。
當我女兒經過三個問題的處理後,情緒已經緩和了,接著我要教她馬上自己處理情緒。我說:
「請問陳小姐,妳要哭十分鐘或五分鐘?」每次被我這麼一問,馬上哭得不那麼厲害了,因為這問題對她來說滿嚴重的。
想了半天,她說:「我要哭三分鐘!」甚至是「八萬分鐘!」
「好!那媽媽陪妳哭!」
像這樣,當情緒來時都這樣地接受、擁抱、享受之後,過不了半分鐘,她自己就不耐煩地站起來說:「媽媽,我們去看卡通好嗎?」這是不是由她自己處理得很清楚了?
「釣魚人」的故事
所以SQ強調的不是「情緒管理」,而是情緒享受、情緒接納,但最重要的是,每一個情緒來時要清清楚楚地觀照它,然後有頭有尾快速地解決掉。目的在哪裏?要很快地從任何情緒中走向 Smile。我說一個老掉牙但也許還有人沒聽過的故事,希望它能陪你走一生:
有個人到海邊釣魚時,來了個聰明人跟他說:「你應該租條船到洋流經過的地方,就可撈更多的魚啊!」
釣魚的人緊張地問:「可是那麼多的魚要怎麼辦?」
聰明人說:「你真笨啊!你可以租個工廠做魚罐頭行銷全世界,變成大老闆啊!」
釣魚人說:「當老闆要幹什麼?」
聰明人說:「那你就會有私人飛機,可以飛到海島上悠哉游哉地度假啊!」
釣魚人問:「那我度假要幹嘛?」
聰明人又說:「你度假時可以拿罐啤酒,悠哉游哉地海邊釣魚啊!」
釣魚人很生氣地說:「那不就是我現在在作的事情嗎?為何你要叫我繞個大圈子,再回來做我本來就可以做的事?」
這說明了什麼?你本來就可以快樂,但你捨近求遠。今天我們所以活得很辛苦,就是因為我們太聰明了,都想高人一等,這就是我所說的「站著看電影」——看電影時,如果前排坐著的人想要站起來看,後排的人要不要站?結果大家全站起來了。看電影就像看人生嘛!人生本來是很有趣的事,但因為大家都要「站著看電影」,使得大家都很累。
因為聰明人不能輸在起跑點上,所以很可能會踩著高蹺看電影,到時候也許他活得更聰明,但會更累,比現在更不快樂。
所以,請你一定要把釣魚人的故事永遠帶在身邊。如果你天天失眠、胃痛、不舒服,覺得自己作的事都是對的,那請你照鏡子時看看,如果連自己都討厭自己時,就不要怪別人不喜歡你。
當你照鏡子時,你喜歡看自己嗎?只要喜歡,只要你有SQ,就別管IQ、EQ如何,至少你已經對自己的人生盡責。就怕將IQ、EQ兩件事當成目的來達成的人,那就會很吃力。
追求的「目標」與「目的」不能弄混
快樂是沒有條件的。我不相信有任何東西,比如博士學位、賺一千萬……是要你努力了二十年後,得到了以後才會快樂;如果那些東西是好的話,你今天就該笑得出來。如果你今天有SQ,那你今天追求什麼,我都舉雙手贊成。但如果你只是為了追求小小的「目標」而把「目的」——得到快樂——弄混了,那麼,那些IQ、EQ對你而言都只是殘暴的工具。
舉例來說,各位為了 IQ 在讀書生涯上奮鬥了二十多年,但三角函數如sin、 cos 等請問各位應用過嗎?我曾在科學園區演講時請教過一位博士,什麼時候會應用到這個數學的三角函數?他說:「你可以測出你現在站的位置與火星距離有多遠?」
問題是,大部分的人都和我一樣,要知道與火星距離多遠幹嘛?我需要知道的是為什麼老公不和我說話?小孩子在外面抽煙為何不告訴我?近在身邊、直接就可達到的目的,我們在家庭與學校的教育中都沒有得到,只有學些大概會用到、但用到了也沒什麼好處的東西。
我覺得,對一般人而言,只要讓我們知道什麼是三角函數就夠了,其餘的時間,讓我們去研究一下什麼是好男人、好女人,這才是影響人一生最大的課程。但父母們就是「鞠躬盡瘁」地只要我們念書就好,但像影響人一生最大的如擇偶、處理婚姻、教育小孩、照顧自己的健康、讓自己快樂的事,教科書都沒教到。
「人可以不聰明、不漂亮、沒有錢、沒有名,但是不可以不快樂」
我並非說IQ、EQ不好,而是現在已經過度地人工化,因此我們反而沒有好好地檢視自己的SQ。在這裏我要提倡一個口號,希望大家可以一同響應,那就是:「人可以不聰明、不漂亮、沒有錢、沒有名,但是不可以不快樂。」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民主運動」。真正的「民主」是不管你智或愚、美或醜、貧或富,都有天賦的快樂和人權,而不是法律上齊頭式的平等。
但問題在於,你有沒有自力救濟?在EQ、IQ如此發達的世界中有沒有顧好自己的SQ?答案往往是「沒有」。因為大部分的「忍者龜」都不自覺,甚至鼓勵自己要忍耐!
以我的經驗,從大學畢業到結婚、生子、事業穩定、付清貸款,總想著「只要到那個時候就會好了」;直到四十歲以後才發現,「到時候」不見得會比較好,但肯定不好的卻是自己的健康。台灣人四十歲以前「用命換錢」,四十歲以後「用錢換命」,但換得回來嗎?所以,健康、快樂跟金錢、名利,如果不能兩者兼得的話,你將選擇哪個優先?
時下使SQ面臨死亡的頭號殺手是誰?有一個小學生壓力源的排行榜調查指出,第一名竟是「父母」!今天我們的SQ所以死亡,是因為父母出於善意卻正是高效率地扼殺小孩天生的快樂本能。你有沒有看過父母罵小孩:「沒事笑什麼!」但小孩其實是天生的快樂大師。
比如我女兒,看到小花小草就直喊好漂亮,只要小小一個玩具就可以大喊「媽媽萬歲!」想想看,老婆作了二十年家事,老公有沒有喊「老婆萬歲」?老公辛苦地賺錢養家,老婆有沒有喊「老公萬歲」?差別就在於沒有SQ。為何SQ會不見了?因為從小就被扼殺掉了。
所以我們要趕快實行「SQ行動」:就是自我負責,依自己的體質去挑選出最適合你的行動。
「SQ行動」一:作讓自己快樂的事
我曾在書中列舉二十個SQ行動的項目。舉個例子,有一項是「去作讓自己快樂的事」。讓你快樂的事如果要附加客觀的、外在的、須別人配合的條件的話,就很難獲得快樂。如果你要得到博士學位才會快樂、貸款繳完才會快樂、兒子考上大學才會快樂……,這就是你到今天都不快樂的原因:因為你的快樂是靠別的條件、靠貴人的支持。其實,在能力範圍內能作到的事,這才是能讓自己快樂的事。
我發現,我們的SQ所以有問題,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及民族性覺得快樂是一種「禁忌」,所以我們才會擔心「樂極生悲」。因此,我們的不快樂其實是很多因素造成的。既然本能沒有了,那我們就要自己練本領,只要覺得快樂的價值高,今天就開始做。
或許會有人質疑:這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有什麼不同?這不是會造成大家的胡作非為嗎?我要再強調一次:SQ強調的是讓自己快樂的事,都是近在身邊、自己可作到的芝麻小事,只要不犯法、不妨害他人權益,何不馬上去作?像是吃塊起司蛋糕、痛快地睡它一覺,這些都是很簡單又不花錢的事嘛!凡是向外求,要設定一個目標的,都會離快樂的目的越來越遠。
我常說,真正的「婚姻暴力」或「婚變」,不是外遇出現,而是一結婚情人就變教官,檢查儀容、考核思想;繼而成了家庭法官,最後成了專管雜務瑣事的典獄長。這會使得相愛的人一起生活得好累。所以社會上最大的暴力,其實是我所說的「表情暴力」、「語言暴力」、「情緒暴力」,婚姻、親子關係都壞在這種壞習慣上。
我在處理婚姻、親子問題時常碰到的,都是因為活在別人的生命中,等別人的回應所造成的不快樂。我要強調的是,人的快樂都是自己得到的,從來不是別人賞賜給你的;快樂一定是在今天,不在未來。
我要提醒我們的女性朋友,女人的人生雖不一定比男人好,但卻更長壽,原因是女人的SQ行動較便宜。女人可以因為小小慾望的滿足而快樂,而令男人快樂的門檻卻越來越高。所以SQ行動要「日行一樂」,「自得其樂」地作自己快樂的事。
「SQ行動」二:慎選行業
另外一項,就是要慎選行業。例如說,我認識以前中視的熊旅揚,她為了要上主播台,從中午頭髮吹好以後,就不敢隨便坐,一定要正襟危坐,也不會作出什麼不雅的動作,因為她很清楚:
「我等一下要面對全國的觀眾。」她的行業要求她漂亮、優雅,自己就會愈漂亮、優雅。所以影歌星愈來愈漂亮,原因就在他天天要面對攝影機、照相機,告訴自己「我好美哦!」
本來不怎麼美的,也會愈來愈美。但沒有SQ的人,如果際遇不好,就會感到愈來愈苦;愈苦人就愈難看,人難看就愈苦命。所以很奇怪,歹命的人就很醜,其實他原先不醜,就因為他的SQ麻痹。
所以說,你一定要慎選行業。如果你的職業會讓你每天早上出門時,很有壓迫感;辦公室裏面有「鬥魚」跟「大白鯊」,會令你很緊張,那你還是換個工作比較好。有些行業就是會讓人愈來愈笑不出來。
當你身邊有「鬥魚」、「大白鯊」出現,你不要自認為是慈悲的社會義工,一旦你一腳踩進去,不但幫不了別人,還會被拖下水。一定要讓自己先快樂,快樂的人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SQ行動」三:小心地選擇自己的朋友及配偶
還有一項是:人一定要小心地選擇自己的朋友及配偶。有一種朋友是整天發牢騷的,你能幫他嗎?彼此講電話講三個鐘頭,老是習慣倒情緒垃圾,然後你又沒有能力去輔導他,兩個人泡在情緒垃圾堆裏「相濡以沬」,結果是「瞎子騎在瘸子背上」,兩個人一齊掉進陰溝。沒有能耐卻又老是接近脾氣壞、悲觀或老是講粗話的人,我們就會變得跟他們一樣。可是我們有沒有警覺?
尤其要提醒還未結婚的朋友們,要小心選擇你的配偶,要選擇SQ情人。對方的條件也許不太好,但是只要跟他見面心情就會愈來愈愉快,笑容也愈來愈多,「沒代沒誌」就會笑。外在條件也許很不合,但以後你們在一起的日子卻會很好過。
相反地,外在條件非常好,但你們在一起卻非常緊張:「我要怎樣才能好好和他談話?」「我很害怕他變心哎!覺得我好像抓不住他……」這種人會給你幸福嗎?但很多人卻是婚前毫無警覺,飛蛾撲火地一頭栽進去。所以我要強調,一定要慎選身邊的好朋友及伴侶。
「快樂」是基本人權也是天賦本能
我還要用一句話來加強各位的印象,那就是江蕙在電視上講過的一句話:「你的肝若是不好,你的人生是黑白的。」只有肝好是沒有用的?如果你整天精神旺盛就找人家的麻煩,像人家的教官、法官的話。
所以我要再加一句——陳艾妮說:「你的觀念若不好,你的人生是全黑的。」黑白的還好,全黑的才慘呢!一個人可能肝很好,但是觀念不好,所以人生失去色彩的原因就出在這裏。
我們今天從談婚姻開始,我們知道了好條件不保障好婚姻,甚至努力也不能維繫婚姻。好的婚姻需要從婚前的好眼光來。你一定要知道誰是好男人、誰是好女人,好婚姻、好對象是認識出來的。
你若確認這男人可以嫁,人家不識貨,你就要積極行動、珍惜因緣。所以好婚姻是從婚前的好眼光、從婚後的好概念來。多少人辛苦演出,作人家的好教官、法官、典獄長、債主、張老師,搞得自己的婚姻都快窒息了,原因在哪裏?就在送給大家的這句話:肝好以外,觀念也要好。這觀念就是對於追求快樂的觀念。
我們人生受教育那麼多,最糟糕的就是從來沒有對「快樂」這個功課下起碼的功夫。我以我四、五十年的人生經驗告訴大家這一段話:
「快樂是什麼?快樂不是禁忌、不是一種罪惡,是自得其樂、作自己最愛的事,這是人的基本人權,也是我們的天賦本能。」
如果本能被扼殺,一定要做個SQ行動者,然後找回來把它變成一種本領。孔老夫子說過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不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句話嗎?問題在於,年輕人不清楚他的愛會影響社會治安,所以他以為他有權利去作,但事實上他沒有那個權利。
「快樂」與擁有的條件無關
最後送給大家幾句話:「快樂不是條件,快樂不是等待,快樂甚至不是努力才可以得到的。」
很多人會這麼說:「艾姐,妳已經達到那種年齡才能領悟,我還沒那年紀。」還有人說:「艾姐,那是因為你會讀書,人緣好、運氣又好、人又長得好。」
你們看,我戴個大眼鏡、體型超重十幾公斤,還虎背熊腰,怎麼會長得好?其實不是我長得好,而是我「活得好」,這比「長得好」更漂亮、更耐久。
可是我們從小就有一個觀念:「我條件不如你,所以我不快樂;你那麼快樂,是因為你條件好。」其實這是錯的。我今天被媒體說成是成功者,但我要大聲疾呼:我之所以出來演講,就是要告訴大家失敗者怎麼作,因為我是一個失敗者。我從小就要當一個畫家,我居然四十多歲才圓夢,你看我多失敗!將來會不會成功還是個未知數,但是至少今天我很快樂。
不順利的狀況每天都會發生,只要我作的事很多,那我每天的挫折與失敗就必定比你多很多。但問題是:我要不要快樂?因為我很清楚,快樂是不需要條件的,只要你堅持「條件說」,我就知道你這輩子「苦不了」(台語,意為受苦無窮)。
「我只要等到怎麼樣才會快樂」,那是騙人的。那麼,快樂是什麼?快樂是「覺悟」:覺悟到「快樂」是你要自己負責的事,是立志要去作到的。我們都只立志要作博士、立志要賺大錢,就是沒有想到立志要快樂。但那麼簡單的道理,有多少人的腦筋能扭轉過來?只要結一解,你的人生從現在起就能快樂。
「快樂」是自我的抉擇與行動
所以說,快樂是一種覺悟後的實踐與行動。它是一種抉擇:抉擇你要不要快樂;如果要,今天就開始採取SQ行動。我一定要強調的是:「行動」!有人聽完演講,當場笑笑,回家馬上又是苦瓜臉對著人家。這樣的話,看書、聽演講有什麼用呢?
快樂不是條件與等待,甚至也不是努力,而是覺悟以後的實踐和行動,它是一種選擇;最後快樂會變成一種習慣。即使我在罵兒子的時候,一面在生氣,但其實心裏很快樂;我在看悲劇電影的時候,哭得唏哩嘩啦,但心裏卻又很喜悅、很高興,因為我的七情六慾都是這麼清楚,表示我是活生生地活著。快速處理完任何情緒以後,馬上就能回復快樂,這就是SQ強調的東西。
希望大家都能自得其樂,同時也要允許別人得到快樂。如果你幫不上別人得到快樂,那麼你一定要祝福人家要自己去尋求快樂。光靠這樣的概念,所有親密關係裏的壓力都會化解掉。
覺悟以後就要行動。從現在開始,給自己三個功課:
第一,請你想想看,從哪天開始你就不笑了?
第二,你的SQ行動是哪些?將它寫出來。如果寫不出來就真的太對不起自己了。如果寫不出來,表示你人生無趣,那又怎能埋怨婚姻無趣?所以一定要鼓勵自己去寫。
第三,實踐。你不可能在一夕之間改變,但是你能承諾。從今天起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敏感,只要不舒服就一定要好好處理;要哭就哭、要笑就笑,作自己的主人,作個自得其樂的人。
祝福大家:有生之日就是生日,天天生日快樂!
(作者為親職教育推廣者及知名作家)
文/陳艾妮
SQ強調的不是「情緒管理」,
而是情緒享受、情緒接納,
但最重要的是,
每一個情緒來時要清清楚楚地觀照它,
然後有頭有尾快速地解決掉,
要很快地從任何情緒中走向Smile。
什麼叫「SQ」?我發現大家對SQ的解釋竟多達十種版本!有人以為是Sex,還有人以為是Success、Sleep、Sorry,甚至還有人說是Skin!
我想,大家或許是「對號入座」:將「S」解釋成什麼,就表示他的價值觀是什麼。所以老覺得有歉意的人的人就會說是 Sorry ,睡不好的人就會想成 Sleep ,老是想「那件事」的人就會說是 Sex ,想成功的人就說Success。其實,我講的S很簡單,就是Smile——快樂嘛!
IQ、EQ都變成評斷人的「標籤」
現在常有人這樣問我:「艾姐妳是什麼血型?我是O型,妳呢?」他們大概是想預測和我能不能搭配、合得來。我就回答說:「你是O型,我是『三角型』、『鑽石型』!」
還有人問我:「妳是什麼座?」因為我已經結婚了,所以我就說我是「太座」或「博愛座」。
我覺得很奇怪,現在的人一見面就要問人家是什麼學歷、血型、星座?又問人家IQ多高、EQ好不好?這些真有那麼重要嗎?
倒是現在我來這裏演講,有沒有 Simle ——SQ——大家可以立刻感覺得到,各位今天聽了演講回去之後有沒有 Simle,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我覺得台灣人或者說是現代人實在很辛苦,為了IQ這種事情,已在不知不覺中連小孩都感到焦慮。
我們有沒有注意到馬路上的小學生、上幼稚園的小朋友也已經笑不出來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父母整日要求他的IQ,以成績來論英雄,根本沒有注意到小孩為了IQ已經變得像笑不出來的「ET」了。我覺得,其實ET這部片子根本就是攸關人類前途的預言:若我們繼續整天面無表情地坐在電腦、書桌前,久而久之,四肢縮小,只有頭部、眼睛很發達,不就和ET沒什麼兩樣?
現在又流行談EQ。剛開始時,有好多人問我是否該演講EQ?即使在半年前預約好的場次也要求改講題,甚至說若題目改不了就穿插進去;理由是現在EQ很時髦,不懂EQ的人就落伍了。
但我們作諮商的人知道它實際上的效果如何。有人向我哭訴,夫妻吵架,以前吵完就算了;現在夫妻吵完後,對方就丟本書說:「你要好好檢討一下。」此外,也有老闆找員工來談話,數落了半個鐘頭,最後還說:「你要檢討哦!你的不好。」
我就在想,讀書不好已經很慘了,在目前我們這樣的價值觀裏,是從小開始的夢魘。為了IQ已痛苦了二十年,現在又出現了EQ。本來我以為,EQ的提出是為了讓IQ不好的人能活下去的,現在EQ反而成了第二個標籤,那麼EQ與IQ都不好的人怎麼活?
所以我就很著急,怎麼可以吵完架或被責罵之後,還要被說EQ不好呢?我覺得人若盡了自己的本分,盡了夫妻的本分、盡到上班族的本分之後,他就是不會甜言蜜語、不擅長跟人群接近、相處,請問有罪嗎?
所以我要大聲疾呼:不會讀書不是罪過!不會作人,你只要選對行業,為什麼一定要變成EQ高手?我輔導的個案中,有很多的人憂鬱症的傾向愈來愈強,就因為《EQ》這本書他看不懂,因為書裏說的是心理學、醫學、人格發展學等專業學問。
我的答錄機中常有在離婚、自殺邊緣的人留言。我在答錄機中的電話錄音中這樣講:「不管你的問題是什麼,『有生之日』就是生日,祝你天天生日快樂!請留言。」
有一天,當我回家一按下鍵,有人就哭得說不出話;我心想問題有那麼嚴重嗎?只聽電話留言繼續說:「我是第一次聽到有人說「有生之日」就是生日,要天天快樂,而我已經不快樂很久、很久了……」
如何幫助這位太太?我當時思考著。用人格發展學看她小時候發生過什麼事?問題是,對一個快要自殺的人還用人格心理學,來得及嗎?如果來得及,當然可以慢慢進行;但對EQ與IQ都不好、處在人生關卡的人,你該如何救他?於是我便將原訂的一些計畫擺一旁,努力地思考這個問題。
我那時有兩本關於婚姻問題的書,都只寫到一半,讀者直抱怨為何遲遲不出?但我覺得,之所以想要解決婚姻、親子問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要快樂;假使不快樂,你能解決什麼問題?如果能快樂,老公不好就讓他去;小孩子成績不好,至少沒惡化就不錯了。所以還是先讓自己快樂吧!所以,我先完成《SQ——快樂智能》這本書,就因為這個原因。
過分強調IQ令人格扭曲
我看到台灣人有一個現象,就是「幸福而不快樂」,「成功卻沒有成就感」。今天的小孩子被捧得高高在上,可是對大人沒有好臉色!我們在馬路上、櫃台上都沒有見到SQ。有一次,我走進二十四小時的超商,就聽到有人說「歡迎光臨」,可是沒看到人;原來店員沒看著我,而是對著一大筒垃圾說「歡迎光臨」。
聽起來好像笑話,對我卻是刻骨銘心。因為我天天處理離婚問題,深知為何兩個相愛的人要從相愛、相怕、相恨到相害,原因便在於他本身有快樂的困難。他讓你不好過,必定是因為自己過得不好。
有一天,我在一個大飯店內作母親節的演講,那天是餐會形式,等講演完才用餐。我演講時都要求用無線麥克風,因為我喜歡走入群眾之中;當時我就走到餐桌之間演講。就在全場鴉雀無聲聽講的時候,突然冒出一個聲音:「對不起,請讓一下。」我第一個反應當然是讓開,但我接著便想到:我從沒有在演講之間,而且大家都在聽講的時候碰到這種情形。
回頭一看,有一個打扮整齊,也很認真工作的年輕侍者在倒開水。就因為我擋到他要倒水的位置,所以他叫我讓一下,不管時間、場合,只管把自己的事做好。全場的人就這樣看著他倒完開水,然後目中無人地走出去。這就是我所說的「ET」現象。
ET現象再加上為了EQ而變成的另一種人種,也就是魯迅在八十年前講過的「阿Q」。如果你拚命地希望變成完美的人,就像是ET加阿Q,會變成哪種動物?變成活在下水道的「忍者龜」。忍者龜在工作場合時,就像時下的年輕人一樣,面無表情;我用四個字形容:「目中無人」。他不是驕傲,而是只知作好事情就好,不會反應當下的時間、場合,這是因為我們過度強調IQ的結果。
從小父母只要求小孩只要把書念好就好,要不然就說:「再不用功就去當女工!」或「不用功將來追不到女朋友、沒飯吃」之類的話。父母只希望孩子坐在書桌前把書讀好,家事不用做、親戚朋友來不用打招呼,養成孩子除了讀書及本分事外,其他事一概不管的習慣。想想這種目中無人的人在職場上,將來離職時,他會怎樣離開?我當老闆娘時,我不怕管錢、管事,最害怕的就是管人,因為現在的新新人類離開公司時往往是不告而別的。
所以,當你常在報上看到,目前的社會男女,本來是自由戀愛,大家都很開放,分手時卻是又動刀子、又潑汽油、硫酸,比以前更慘烈時,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從小的環境只重視IQ,無法處理分手時對方的情緒。這些人以後如果結了婚,你就不必驚訝為什麼今天的婚姻問題這麼多了。
情緒不能被「管理」;只能被確認、被接受、被分享
因此,我認為我們應儘快從IQ與EQ中跳脫出來,大力提倡SQ。首先就是要求自己不可以對痛苦麻痹、不可以對煩惱忍耐、不可以再麻木。我曾在書中談婚姻問題處理,挑戰目前流行的婚姻及兩性關係,我不很贊成「溝通」與「瞭解」,完全反對「忍耐」與「包容」。
古人常說,夫妻要長長久久得靠忍耐,所謂「忍字頭上一把刀」啊!中古的婚姻要忍耐,上古的婚姻甚至更主張「吞忍」(台語)——不但要把痛苦忍下去,還要吞下去不能講出來。
但是,現在我還常聽到專家在輔導個案時,常勸案主要「忍耐」比較好,二十分鐘說了八次的忍耐!古人忍耐也就算了,現在還來這招有沒有效?
人,只要一忍耐就會麻木,全被悲傷、痛苦的情緒包圍。因為情緒是不能被「管理」的,情緒只能被確認、被接受、被分享,才能被處理,最後才能被享受。我曾在「親子三昧系列」書中挑戰主流的幼教觀念,包括「與孩子作朋友」及「自由、民主、平等」的觀念等,我都反對!
我提出一個例子:台灣的父母如何去處理孩子跌倒?只要孩子一跌倒,媽媽便去「責備」地面,然後安撫孩子,帶他去麥當勞。中國人這種推諉塞責的毛病,從小就開始灌輸了,把責任推給別人?只要摔跤了就把責任推到地上,撞到桌腳就是桌腳不好,因為我們不懂得負責任。
我提倡從小教孩子EQ與IQ之前,應先幫他認識「什麼是情緒?」舉個自己的實例:
我的女兒從小撞到桌腳,就會哭想要我安慰她,我只要看她沒什麼嚴重的傷,就先處理她的情緒,那比擦藥重要。
我說:「請問陳小姐妳哭什麼?」
她說:「我撞到桌腳了!」
「那是桌腳撞妳還是你撞它?」
「我撞它。」「那是誰的錯?」
「我的錯。」
人首先要知道是誰的錯誤。現在的父母只忙著帶小孩去麥當勞,好讓他不要哭,但他不知道他哭的原因是什麼。
同樣地,平常與父母爭執,夫妻吵架時,我們沒有得到一個訓練:「我到底哪裏不舒服?」我們不清楚自己為何發脾氣,找不出原因,不清楚是他的錯或自己的錯;最後會發現很多夫妻爭吵,到後來真正為何生氣已不記得了。當初的疑團像雪球一般愈滾愈大,可是當初可能只是小事情,就因為我們將情緒加以管理,就忍耐著不講出感受,終至爆炸。
所以,絕對要很清楚自己的情緒。我提到過,如果現在失戀了,真的很痛苦,這時候不是找朋友玩三天,而是到海邊自己去哭三個鐘頭。假使跟老闆請一天假要在家痛哭,只要哭半天就會不耐煩了。所以說,一個人的情緒必須要確認它、擁抱它、發洩它、接受它。
然後,我接著問我的女兒:
「既然妳撞到桌腳,是腳硬還是桌子硬?」
「當然是它硬啊!」
「所以現在是你痛還是它痛?」
「當然是我痛啊!」
「那就對了,所以你現在哭是很正常的。」
順便告訴她煩惱憂慮傷心是對的事,因此應該哭,而且會哭很久,我就蹲下來陪她哭,而不是威嚇她不許哭。每個人的情緒一定要自己處理,別人最多只能分享。
當我女兒經過三個問題的處理後,情緒已經緩和了,接著我要教她馬上自己處理情緒。我說:
「請問陳小姐,妳要哭十分鐘或五分鐘?」每次被我這麼一問,馬上哭得不那麼厲害了,因為這問題對她來說滿嚴重的。
想了半天,她說:「我要哭三分鐘!」甚至是「八萬分鐘!」
「好!那媽媽陪妳哭!」
像這樣,當情緒來時都這樣地接受、擁抱、享受之後,過不了半分鐘,她自己就不耐煩地站起來說:「媽媽,我們去看卡通好嗎?」這是不是由她自己處理得很清楚了?
「釣魚人」的故事
所以SQ強調的不是「情緒管理」,而是情緒享受、情緒接納,但最重要的是,每一個情緒來時要清清楚楚地觀照它,然後有頭有尾快速地解決掉。目的在哪裏?要很快地從任何情緒中走向 Smile。我說一個老掉牙但也許還有人沒聽過的故事,希望它能陪你走一生:
有個人到海邊釣魚時,來了個聰明人跟他說:「你應該租條船到洋流經過的地方,就可撈更多的魚啊!」
釣魚的人緊張地問:「可是那麼多的魚要怎麼辦?」
聰明人說:「你真笨啊!你可以租個工廠做魚罐頭行銷全世界,變成大老闆啊!」
釣魚人說:「當老闆要幹什麼?」
聰明人說:「那你就會有私人飛機,可以飛到海島上悠哉游哉地度假啊!」
釣魚人問:「那我度假要幹嘛?」
聰明人又說:「你度假時可以拿罐啤酒,悠哉游哉地海邊釣魚啊!」
釣魚人很生氣地說:「那不就是我現在在作的事情嗎?為何你要叫我繞個大圈子,再回來做我本來就可以做的事?」
這說明了什麼?你本來就可以快樂,但你捨近求遠。今天我們所以活得很辛苦,就是因為我們太聰明了,都想高人一等,這就是我所說的「站著看電影」——看電影時,如果前排坐著的人想要站起來看,後排的人要不要站?結果大家全站起來了。看電影就像看人生嘛!人生本來是很有趣的事,但因為大家都要「站著看電影」,使得大家都很累。
因為聰明人不能輸在起跑點上,所以很可能會踩著高蹺看電影,到時候也許他活得更聰明,但會更累,比現在更不快樂。
所以,請你一定要把釣魚人的故事永遠帶在身邊。如果你天天失眠、胃痛、不舒服,覺得自己作的事都是對的,那請你照鏡子時看看,如果連自己都討厭自己時,就不要怪別人不喜歡你。
當你照鏡子時,你喜歡看自己嗎?只要喜歡,只要你有SQ,就別管IQ、EQ如何,至少你已經對自己的人生盡責。就怕將IQ、EQ兩件事當成目的來達成的人,那就會很吃力。
追求的「目標」與「目的」不能弄混
快樂是沒有條件的。我不相信有任何東西,比如博士學位、賺一千萬……是要你努力了二十年後,得到了以後才會快樂;如果那些東西是好的話,你今天就該笑得出來。如果你今天有SQ,那你今天追求什麼,我都舉雙手贊成。但如果你只是為了追求小小的「目標」而把「目的」——得到快樂——弄混了,那麼,那些IQ、EQ對你而言都只是殘暴的工具。
舉例來說,各位為了 IQ 在讀書生涯上奮鬥了二十多年,但三角函數如sin、 cos 等請問各位應用過嗎?我曾在科學園區演講時請教過一位博士,什麼時候會應用到這個數學的三角函數?他說:「你可以測出你現在站的位置與火星距離有多遠?」
問題是,大部分的人都和我一樣,要知道與火星距離多遠幹嘛?我需要知道的是為什麼老公不和我說話?小孩子在外面抽煙為何不告訴我?近在身邊、直接就可達到的目的,我們在家庭與學校的教育中都沒有得到,只有學些大概會用到、但用到了也沒什麼好處的東西。
我覺得,對一般人而言,只要讓我們知道什麼是三角函數就夠了,其餘的時間,讓我們去研究一下什麼是好男人、好女人,這才是影響人一生最大的課程。但父母們就是「鞠躬盡瘁」地只要我們念書就好,但像影響人一生最大的如擇偶、處理婚姻、教育小孩、照顧自己的健康、讓自己快樂的事,教科書都沒教到。
「人可以不聰明、不漂亮、沒有錢、沒有名,但是不可以不快樂」
我並非說IQ、EQ不好,而是現在已經過度地人工化,因此我們反而沒有好好地檢視自己的SQ。在這裏我要提倡一個口號,希望大家可以一同響應,那就是:「人可以不聰明、不漂亮、沒有錢、沒有名,但是不可以不快樂。」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民主運動」。真正的「民主」是不管你智或愚、美或醜、貧或富,都有天賦的快樂和人權,而不是法律上齊頭式的平等。
但問題在於,你有沒有自力救濟?在EQ、IQ如此發達的世界中有沒有顧好自己的SQ?答案往往是「沒有」。因為大部分的「忍者龜」都不自覺,甚至鼓勵自己要忍耐!
以我的經驗,從大學畢業到結婚、生子、事業穩定、付清貸款,總想著「只要到那個時候就會好了」;直到四十歲以後才發現,「到時候」不見得會比較好,但肯定不好的卻是自己的健康。台灣人四十歲以前「用命換錢」,四十歲以後「用錢換命」,但換得回來嗎?所以,健康、快樂跟金錢、名利,如果不能兩者兼得的話,你將選擇哪個優先?
時下使SQ面臨死亡的頭號殺手是誰?有一個小學生壓力源的排行榜調查指出,第一名竟是「父母」!今天我們的SQ所以死亡,是因為父母出於善意卻正是高效率地扼殺小孩天生的快樂本能。你有沒有看過父母罵小孩:「沒事笑什麼!」但小孩其實是天生的快樂大師。
比如我女兒,看到小花小草就直喊好漂亮,只要小小一個玩具就可以大喊「媽媽萬歲!」想想看,老婆作了二十年家事,老公有沒有喊「老婆萬歲」?老公辛苦地賺錢養家,老婆有沒有喊「老公萬歲」?差別就在於沒有SQ。為何SQ會不見了?因為從小就被扼殺掉了。
所以我們要趕快實行「SQ行動」:就是自我負責,依自己的體質去挑選出最適合你的行動。
「SQ行動」一:作讓自己快樂的事
我曾在書中列舉二十個SQ行動的項目。舉個例子,有一項是「去作讓自己快樂的事」。讓你快樂的事如果要附加客觀的、外在的、須別人配合的條件的話,就很難獲得快樂。如果你要得到博士學位才會快樂、貸款繳完才會快樂、兒子考上大學才會快樂……,這就是你到今天都不快樂的原因:因為你的快樂是靠別的條件、靠貴人的支持。其實,在能力範圍內能作到的事,這才是能讓自己快樂的事。
我發現,我們的SQ所以有問題,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及民族性覺得快樂是一種「禁忌」,所以我們才會擔心「樂極生悲」。因此,我們的不快樂其實是很多因素造成的。既然本能沒有了,那我們就要自己練本領,只要覺得快樂的價值高,今天就開始做。
或許會有人質疑:這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有什麼不同?這不是會造成大家的胡作非為嗎?我要再強調一次:SQ強調的是讓自己快樂的事,都是近在身邊、自己可作到的芝麻小事,只要不犯法、不妨害他人權益,何不馬上去作?像是吃塊起司蛋糕、痛快地睡它一覺,這些都是很簡單又不花錢的事嘛!凡是向外求,要設定一個目標的,都會離快樂的目的越來越遠。
我常說,真正的「婚姻暴力」或「婚變」,不是外遇出現,而是一結婚情人就變教官,檢查儀容、考核思想;繼而成了家庭法官,最後成了專管雜務瑣事的典獄長。這會使得相愛的人一起生活得好累。所以社會上最大的暴力,其實是我所說的「表情暴力」、「語言暴力」、「情緒暴力」,婚姻、親子關係都壞在這種壞習慣上。
我在處理婚姻、親子問題時常碰到的,都是因為活在別人的生命中,等別人的回應所造成的不快樂。我要強調的是,人的快樂都是自己得到的,從來不是別人賞賜給你的;快樂一定是在今天,不在未來。
我要提醒我們的女性朋友,女人的人生雖不一定比男人好,但卻更長壽,原因是女人的SQ行動較便宜。女人可以因為小小慾望的滿足而快樂,而令男人快樂的門檻卻越來越高。所以SQ行動要「日行一樂」,「自得其樂」地作自己快樂的事。
「SQ行動」二:慎選行業
另外一項,就是要慎選行業。例如說,我認識以前中視的熊旅揚,她為了要上主播台,從中午頭髮吹好以後,就不敢隨便坐,一定要正襟危坐,也不會作出什麼不雅的動作,因為她很清楚:
「我等一下要面對全國的觀眾。」她的行業要求她漂亮、優雅,自己就會愈漂亮、優雅。所以影歌星愈來愈漂亮,原因就在他天天要面對攝影機、照相機,告訴自己「我好美哦!」
本來不怎麼美的,也會愈來愈美。但沒有SQ的人,如果際遇不好,就會感到愈來愈苦;愈苦人就愈難看,人難看就愈苦命。所以很奇怪,歹命的人就很醜,其實他原先不醜,就因為他的SQ麻痹。
所以說,你一定要慎選行業。如果你的職業會讓你每天早上出門時,很有壓迫感;辦公室裏面有「鬥魚」跟「大白鯊」,會令你很緊張,那你還是換個工作比較好。有些行業就是會讓人愈來愈笑不出來。
當你身邊有「鬥魚」、「大白鯊」出現,你不要自認為是慈悲的社會義工,一旦你一腳踩進去,不但幫不了別人,還會被拖下水。一定要讓自己先快樂,快樂的人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SQ行動」三:小心地選擇自己的朋友及配偶
還有一項是:人一定要小心地選擇自己的朋友及配偶。有一種朋友是整天發牢騷的,你能幫他嗎?彼此講電話講三個鐘頭,老是習慣倒情緒垃圾,然後你又沒有能力去輔導他,兩個人泡在情緒垃圾堆裏「相濡以沬」,結果是「瞎子騎在瘸子背上」,兩個人一齊掉進陰溝。沒有能耐卻又老是接近脾氣壞、悲觀或老是講粗話的人,我們就會變得跟他們一樣。可是我們有沒有警覺?
尤其要提醒還未結婚的朋友們,要小心選擇你的配偶,要選擇SQ情人。對方的條件也許不太好,但是只要跟他見面心情就會愈來愈愉快,笑容也愈來愈多,「沒代沒誌」就會笑。外在條件也許很不合,但以後你們在一起的日子卻會很好過。
相反地,外在條件非常好,但你們在一起卻非常緊張:「我要怎樣才能好好和他談話?」「我很害怕他變心哎!覺得我好像抓不住他……」這種人會給你幸福嗎?但很多人卻是婚前毫無警覺,飛蛾撲火地一頭栽進去。所以我要強調,一定要慎選身邊的好朋友及伴侶。
「快樂」是基本人權也是天賦本能
我還要用一句話來加強各位的印象,那就是江蕙在電視上講過的一句話:「你的肝若是不好,你的人生是黑白的。」只有肝好是沒有用的?如果你整天精神旺盛就找人家的麻煩,像人家的教官、法官的話。
所以我要再加一句——陳艾妮說:「你的觀念若不好,你的人生是全黑的。」黑白的還好,全黑的才慘呢!一個人可能肝很好,但是觀念不好,所以人生失去色彩的原因就出在這裏。
我們今天從談婚姻開始,我們知道了好條件不保障好婚姻,甚至努力也不能維繫婚姻。好的婚姻需要從婚前的好眼光來。你一定要知道誰是好男人、誰是好女人,好婚姻、好對象是認識出來的。
你若確認這男人可以嫁,人家不識貨,你就要積極行動、珍惜因緣。所以好婚姻是從婚前的好眼光、從婚後的好概念來。多少人辛苦演出,作人家的好教官、法官、典獄長、債主、張老師,搞得自己的婚姻都快窒息了,原因在哪裏?就在送給大家的這句話:肝好以外,觀念也要好。這觀念就是對於追求快樂的觀念。
我們人生受教育那麼多,最糟糕的就是從來沒有對「快樂」這個功課下起碼的功夫。我以我四、五十年的人生經驗告訴大家這一段話:
「快樂是什麼?快樂不是禁忌、不是一種罪惡,是自得其樂、作自己最愛的事,這是人的基本人權,也是我們的天賦本能。」
如果本能被扼殺,一定要做個SQ行動者,然後找回來把它變成一種本領。孔老夫子說過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不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句話嗎?問題在於,年輕人不清楚他的愛會影響社會治安,所以他以為他有權利去作,但事實上他沒有那個權利。
「快樂」與擁有的條件無關
最後送給大家幾句話:「快樂不是條件,快樂不是等待,快樂甚至不是努力才可以得到的。」
很多人會這麼說:「艾姐,妳已經達到那種年齡才能領悟,我還沒那年紀。」還有人說:「艾姐,那是因為你會讀書,人緣好、運氣又好、人又長得好。」
你們看,我戴個大眼鏡、體型超重十幾公斤,還虎背熊腰,怎麼會長得好?其實不是我長得好,而是我「活得好」,這比「長得好」更漂亮、更耐久。
可是我們從小就有一個觀念:「我條件不如你,所以我不快樂;你那麼快樂,是因為你條件好。」其實這是錯的。我今天被媒體說成是成功者,但我要大聲疾呼:我之所以出來演講,就是要告訴大家失敗者怎麼作,因為我是一個失敗者。我從小就要當一個畫家,我居然四十多歲才圓夢,你看我多失敗!將來會不會成功還是個未知數,但是至少今天我很快樂。
不順利的狀況每天都會發生,只要我作的事很多,那我每天的挫折與失敗就必定比你多很多。但問題是:我要不要快樂?因為我很清楚,快樂是不需要條件的,只要你堅持「條件說」,我就知道你這輩子「苦不了」(台語,意為受苦無窮)。
「我只要等到怎麼樣才會快樂」,那是騙人的。那麼,快樂是什麼?快樂是「覺悟」:覺悟到「快樂」是你要自己負責的事,是立志要去作到的。我們都只立志要作博士、立志要賺大錢,就是沒有想到立志要快樂。但那麼簡單的道理,有多少人的腦筋能扭轉過來?只要結一解,你的人生從現在起就能快樂。
「快樂」是自我的抉擇與行動
所以說,快樂是一種覺悟後的實踐與行動。它是一種抉擇:抉擇你要不要快樂;如果要,今天就開始採取SQ行動。我一定要強調的是:「行動」!有人聽完演講,當場笑笑,回家馬上又是苦瓜臉對著人家。這樣的話,看書、聽演講有什麼用呢?
快樂不是條件與等待,甚至也不是努力,而是覺悟以後的實踐和行動,它是一種選擇;最後快樂會變成一種習慣。即使我在罵兒子的時候,一面在生氣,但其實心裏很快樂;我在看悲劇電影的時候,哭得唏哩嘩啦,但心裏卻又很喜悅、很高興,因為我的七情六慾都是這麼清楚,表示我是活生生地活著。快速處理完任何情緒以後,馬上就能回復快樂,這就是SQ強調的東西。
希望大家都能自得其樂,同時也要允許別人得到快樂。如果你幫不上別人得到快樂,那麼你一定要祝福人家要自己去尋求快樂。光靠這樣的概念,所有親密關係裏的壓力都會化解掉。
覺悟以後就要行動。從現在開始,給自己三個功課:
第一,請你想想看,從哪天開始你就不笑了?
第二,你的SQ行動是哪些?將它寫出來。如果寫不出來就真的太對不起自己了。如果寫不出來,表示你人生無趣,那又怎能埋怨婚姻無趣?所以一定要鼓勵自己去寫。
第三,實踐。你不可能在一夕之間改變,但是你能承諾。從今天起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敏感,只要不舒服就一定要好好處理;要哭就哭、要笑就笑,作自己的主人,作個自得其樂的人。
祝福大家:有生之日就是生日,天天生日快樂!
(作者為親職教育推廣者及知名作家)
Monday, August 01, 2005
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
在「呂氏春秋」有一段,講孔子周遊列國,來到陳國與蔡國之間,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有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就下鍋煮飯,飯快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就請孔子進食,孔子就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漲紅臉,囁囁地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裡,一些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自己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反而懷疚,抱歉地說:「我平常對顏回已經最信任,但仍然還會懷疑他,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內心的自我判斷,有時還會錯誤,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要瞭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感謝裘大俠轉寄此文章。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賢人也會犯錯,何況我們?)
吳森雄 - 鳥類外交官
「期許自己也能像烏頭翁一般無私,竭力幫助所有鳥類,」他說。
採訪/林雅慧晴
日午後,沈悶的雷鳴響起,豆大的雨滴讓原本獨自賞鳥的吳森雄,趕緊避到山坳處躲雨。
百無聊賴之際,望見一群竹鳥遠遠地在雨中嬉戲,吳森雄一時童心大起,便以鳥語長聲呼喚著:「我在這裏啊,我在這裏啊,請過來啊。」聽到同類的求告,整群竹鳥飛了過來,卻只看到一名無聊的老先生正眉開眼笑。被愚弄的竹鳥氣急敗壞地用鳥語回敬:「無聊啊,無聊啊,真是一個討厭鬼。」老頑童吳森雄則笑彎了腰。
這般人、鳥對話的景象,若無旁人目睹,可能會作神仙下凡之想,但吳森雄只是個俗人,他之所以能懂鳥性、通鳥語,完全是奠基於過去三十幾年來對鳥兒點滴付出所累積的福報。
原先,吳森雄只是普通鳥迷,愛而不痴。某天,有位同事央求吳森雄幫他照顧一批鴿子,並買了一本東海大學出版的《新台灣鳥類指南》請他自己研究,沒想到吳森雄就此讀出興趣。
民國六十四年,吳森雄和兩名東海大學學者、兩名中學教師以鳥會友,共同成立了「台中賞鳥會」,並被推選為會長。朋友們開始把一些生病、傷殘的鳥都送到吳森雄家請他照顧。但當時他還沒有相關基本知識,送來的鳥十隻裏就死了九隻。「其中有些鳥類很稀有,我就放進冰箱凍起來,其他的就只能把牠們通通埋掉,」提及自己當鳥類蒙古大夫的日子,篤信佛教的吳森雄語氣裏仍有愧疚,「幸好後來很多朋友聞風前來相助,例如榮總的王復華醫師義務教我處理傷鳥、鳥店老闆免費教我照顧鳥類的知識,因此傷鳥的存活率才開始增加。」
先前吳森雄埋死鳥的事,不知怎地飄洋過海,傳到了日本神戶地區一位小林桂助先生的耳裏,他是日本知名漢藥「救心」會社的老闆,同時也是一位超級鳥迷。「他聽到消息後氣得跳腳,寫信來訓我:「吳森雄你正在把台灣的生物歷史埋掉。」雖然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吳森雄仍清楚記得,「小林先生還親自飛到台灣決意說服我,要我一定要把這些鳥類做成標本保存起來。」
原本吳森雄認為自己關注的焦點不同,但面對義正辭嚴的小林先生,吳森雄縱使再不情願也得接受。小林先生教他的第一隻鳥標本,一做便是六個小時,累得他直不起腰。
四個月後,吳森雄到日本旅行,禮貌性拜訪了小林先生。小林先生一開口便問他這幾個月下來共做了幾隻標本,吳森雄尷尬地咳了咳,「想不到台灣自家的生態保育問題,居然要讓一位日本老先生如此操心,當下我決定,不要再辜負小林先生的期望。」從此之後,吳森雄便陸續完成了三千多隻鳥標本,分別捐給學校教學之用以及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收藏。
賞鳥會成立之初,吳森雄曾飛到全球最大的鳥類團體「紐約奧杜邦協會」去採購各類賞鳥器材。協會得知他是台灣來的賞鳥會長,便開心地與他經驗交流,未料話鋒一轉,協會人士開始向他詢問台灣烤伯勞鳥報導的真實性,「我當時慚愧極了,覺得無地自容。」吳森雄回憶當時的情況,仍不免汗顏,回國後便開始鼓吹台灣「野生動物保育立法」,為野生動物爭取生存權。
這趟旅程從美國過境東京時還發生了一段插曲。當時吳森雄因緣際會促成日本保育人士要求議員同意加入華盛頓保育條約。最後,不僅禁絕了日本對台灣灰面鳩的輸入,也在他的提議下,籌設了「東亞鳥類保護大聯盟」,五年後併入了國際組織,而這也是台灣最早設立的NGO非政府組織。
吳森雄終日忙於「鳥事」,卻愈活愈有勁。有天恩師小林桂助建議他應該要做一本鳥類的圖鑑。吳森雄覺得這是學者才能勝任的工作,但小林先生鼓勵他:「你能做標本,就能做圖鑑。」於是吳森雄便開始著手。
這本圖鑑前後花了吳森雄二十多年的光陰,經七次修訂,共記錄了四百五十四種鳥類,涵括了鳥的食性、聲音、分布的狀況和基本資料,幾乎是當時台灣鳥類知識的總結。圖鑑內容充實嚴謹,甫問市就得到鳥界最權威雜誌《IBIS》大賞,並成功地掀起國內一股賞鳥風潮。
「取之於鳥,用之於鳥」,鳥類圖鑑出版後銷路頗佳,吳森雄有了些盈餘,便開始出錢出力,幫助各國鳥會。他以盈餘分別捐了五千美元給國際鳥盟、印度鳥會、尼泊爾鳥會,幫助其鳥會順利成長;捐款一萬美元給高棉進行柬埔寨湄南河口保護區的保育工作;捐款五十萬美元給日本亞洲鳥類聯盟總部,推展會務。除此之外,他也提供望遠鏡給斯里蘭卡鳥會,並協助其募款;越南黑面琵鷺招牌的設置也有他的一份心力……因著他的奉獻和努力,也為他贏得了「鳥類外交官」的美名。
也許是長期在大自然懷抱的緣故,讓六十四歲的吳森雄一點也不顯老,笑聲爽朗,心如赤子。粗略估算,吳森雄這輩子用在鳥類身上的時間精力與金錢不計其數。
是什麼力量支持他一路走來?吳森雄以一個朋友的真實故事做為回答:「有位住在台東的老師,不忍見路旁翻落的烏頭翁幼鳥挨餓至死,便將其飼養在自家後院。」
某天,老師出門忘了餵鳥,回家途中正擔憂不已,遠遠就看到兩隻烏頭翁成鳥正隔著籠子,啣蟲餵著三隻幼鳥。「牠們並非親鳥,但看到同類的孩子有難,也懂得發揮無私大愛。」這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讓萬物變得有情而可親。烏頭翁的精神帶給吳森雄一種宏觀的生命啟示,「我期許自己也能像烏頭翁一般,無私奉獻,竭一己之力,努力幫助所有鳥類。」
採訪/林雅慧晴
日午後,沈悶的雷鳴響起,豆大的雨滴讓原本獨自賞鳥的吳森雄,趕緊避到山坳處躲雨。
百無聊賴之際,望見一群竹鳥遠遠地在雨中嬉戲,吳森雄一時童心大起,便以鳥語長聲呼喚著:「我在這裏啊,我在這裏啊,請過來啊。」聽到同類的求告,整群竹鳥飛了過來,卻只看到一名無聊的老先生正眉開眼笑。被愚弄的竹鳥氣急敗壞地用鳥語回敬:「無聊啊,無聊啊,真是一個討厭鬼。」老頑童吳森雄則笑彎了腰。
這般人、鳥對話的景象,若無旁人目睹,可能會作神仙下凡之想,但吳森雄只是個俗人,他之所以能懂鳥性、通鳥語,完全是奠基於過去三十幾年來對鳥兒點滴付出所累積的福報。
原先,吳森雄只是普通鳥迷,愛而不痴。某天,有位同事央求吳森雄幫他照顧一批鴿子,並買了一本東海大學出版的《新台灣鳥類指南》請他自己研究,沒想到吳森雄就此讀出興趣。
民國六十四年,吳森雄和兩名東海大學學者、兩名中學教師以鳥會友,共同成立了「台中賞鳥會」,並被推選為會長。朋友們開始把一些生病、傷殘的鳥都送到吳森雄家請他照顧。但當時他還沒有相關基本知識,送來的鳥十隻裏就死了九隻。「其中有些鳥類很稀有,我就放進冰箱凍起來,其他的就只能把牠們通通埋掉,」提及自己當鳥類蒙古大夫的日子,篤信佛教的吳森雄語氣裏仍有愧疚,「幸好後來很多朋友聞風前來相助,例如榮總的王復華醫師義務教我處理傷鳥、鳥店老闆免費教我照顧鳥類的知識,因此傷鳥的存活率才開始增加。」
先前吳森雄埋死鳥的事,不知怎地飄洋過海,傳到了日本神戶地區一位小林桂助先生的耳裏,他是日本知名漢藥「救心」會社的老闆,同時也是一位超級鳥迷。「他聽到消息後氣得跳腳,寫信來訓我:「吳森雄你正在把台灣的生物歷史埋掉。」雖然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吳森雄仍清楚記得,「小林先生還親自飛到台灣決意說服我,要我一定要把這些鳥類做成標本保存起來。」
原本吳森雄認為自己關注的焦點不同,但面對義正辭嚴的小林先生,吳森雄縱使再不情願也得接受。小林先生教他的第一隻鳥標本,一做便是六個小時,累得他直不起腰。
四個月後,吳森雄到日本旅行,禮貌性拜訪了小林先生。小林先生一開口便問他這幾個月下來共做了幾隻標本,吳森雄尷尬地咳了咳,「想不到台灣自家的生態保育問題,居然要讓一位日本老先生如此操心,當下我決定,不要再辜負小林先生的期望。」從此之後,吳森雄便陸續完成了三千多隻鳥標本,分別捐給學校教學之用以及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收藏。
賞鳥會成立之初,吳森雄曾飛到全球最大的鳥類團體「紐約奧杜邦協會」去採購各類賞鳥器材。協會得知他是台灣來的賞鳥會長,便開心地與他經驗交流,未料話鋒一轉,協會人士開始向他詢問台灣烤伯勞鳥報導的真實性,「我當時慚愧極了,覺得無地自容。」吳森雄回憶當時的情況,仍不免汗顏,回國後便開始鼓吹台灣「野生動物保育立法」,為野生動物爭取生存權。
這趟旅程從美國過境東京時還發生了一段插曲。當時吳森雄因緣際會促成日本保育人士要求議員同意加入華盛頓保育條約。最後,不僅禁絕了日本對台灣灰面鳩的輸入,也在他的提議下,籌設了「東亞鳥類保護大聯盟」,五年後併入了國際組織,而這也是台灣最早設立的NGO非政府組織。
吳森雄終日忙於「鳥事」,卻愈活愈有勁。有天恩師小林桂助建議他應該要做一本鳥類的圖鑑。吳森雄覺得這是學者才能勝任的工作,但小林先生鼓勵他:「你能做標本,就能做圖鑑。」於是吳森雄便開始著手。
這本圖鑑前後花了吳森雄二十多年的光陰,經七次修訂,共記錄了四百五十四種鳥類,涵括了鳥的食性、聲音、分布的狀況和基本資料,幾乎是當時台灣鳥類知識的總結。圖鑑內容充實嚴謹,甫問市就得到鳥界最權威雜誌《IBIS》大賞,並成功地掀起國內一股賞鳥風潮。
「取之於鳥,用之於鳥」,鳥類圖鑑出版後銷路頗佳,吳森雄有了些盈餘,便開始出錢出力,幫助各國鳥會。他以盈餘分別捐了五千美元給國際鳥盟、印度鳥會、尼泊爾鳥會,幫助其鳥會順利成長;捐款一萬美元給高棉進行柬埔寨湄南河口保護區的保育工作;捐款五十萬美元給日本亞洲鳥類聯盟總部,推展會務。除此之外,他也提供望遠鏡給斯里蘭卡鳥會,並協助其募款;越南黑面琵鷺招牌的設置也有他的一份心力……因著他的奉獻和努力,也為他贏得了「鳥類外交官」的美名。
也許是長期在大自然懷抱的緣故,讓六十四歲的吳森雄一點也不顯老,笑聲爽朗,心如赤子。粗略估算,吳森雄這輩子用在鳥類身上的時間精力與金錢不計其數。
是什麼力量支持他一路走來?吳森雄以一個朋友的真實故事做為回答:「有位住在台東的老師,不忍見路旁翻落的烏頭翁幼鳥挨餓至死,便將其飼養在自家後院。」
某天,老師出門忘了餵鳥,回家途中正擔憂不已,遠遠就看到兩隻烏頭翁成鳥正隔著籠子,啣蟲餵著三隻幼鳥。「牠們並非親鳥,但看到同類的孩子有難,也懂得發揮無私大愛。」這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讓萬物變得有情而可親。烏頭翁的精神帶給吳森雄一種宏觀的生命啟示,「我期許自己也能像烏頭翁一般,無私奉獻,竭一己之力,努力幫助所有鳥類。」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