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開朗的好孩子
文/上海博愛醫院心理諮詢中心楊麗華
諮詢中,一位母親苦惱地向我講述,女兒都七歲多了,膽子還那麼小,在學校裏總是一個人玩;家裏來了客人,連打聲招呼都害怕。現在,這樣的孩子真不少,有的甚至上了高中,還羞澀、膽怯,不善於與他人交往。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其實不然。巴甫洛夫說:“性格,是指那些先天的傾向、意向與那些受生活影響所形成的混合物。”
研究表明,人的性格中除了氣質與遺傳有關外,絕大部分都是後天形成的,而其基礎部分是在幼年時期奠定的。
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的性格
孩子在適應家庭環境的過程中,常以父母為最直接的模倣對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徵。嬰幼兒對父母的態度特別敏感,父母的言行舉止足以影響孩子的情緒、意志和行為,久而久之內化為孩子的性格。
父母開懷大笑,孩子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父母怒氣沖天,孩子就會嚇得膽戰心驚。所以,父母要保持常態的、穩定的情緒,即使心情不好也要在孩子面前做到樂觀豁達,以便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良性影響。
父母對孩子愛意的表達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對小嬰兒的愛可以外露,使他感受到父母的疼愛和保護。對兩三歲的孩子則應愛意不外露,對他既平等嚴肅,又呵護有加,這樣孩子才能快樂、自信、開朗,而且獨立性強。此外,和母親相比,父親的胸襟相對比較寬廣,性格也更開朗。
有研究發現,孩子與父親接觸的機會越多,性格就會越健全。所以,儘管當父親的工作壓力大,也要抽出時間多和孩子接觸。
和睦的家庭有助於孩子形成開朗的性格
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裏,孩子會情緒穩定、性格開朗、感情豐富、自信心強。所以,父母要首先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圍。
其次,要滿足孩子的歸屬感,使孩子感到被愛、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安排孩子的活動,要保留孩子對合理要求的選擇權。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才會心情輕鬆愉快,言語無拘無束,有什麼想法都敢於、樂於同父母交流,也就容易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此外,家長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關心他們的行為。要多和孩子聊天,隨時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切勿採取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輕易剝奪孩子的“發言權”。
讓孩子多和同齡人交往
如果說,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響者,同齡小夥伴則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學會為人處事的最好的老師。因為,在與自己的同齡人交往時,孩子會全身心放鬆、無拘無束,容易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境。當孩子在社交中表現得合群時,家長要及時鼓勵、強化,這樣會對孩子形成開朗的性格有所幫助。
對於性格偏內向的孩子,家長應鼓勵他們“走出去”,多到同齡小朋友的家裏作客。也可以為孩子“請進來”,邀請孩子的小夥伴到家裏來玩。孩子嘗到當小主人的滋味,一般都會興奮、喜悅,會主動帶小夥伴參觀家裏,忙裏忙外地招呼自己的小客人,這樣不知不覺中他們就增強了自信心,塑造了開朗的性格。
此外,父母還要有意培養孩子應對困境的能力,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把一時的沮喪丟在腦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