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30, 2005

三老跟三靠

三老跟三靠

文/夏韻芬摘自《夏韻芬的理財3規劃》,高寶國際出版

想到退休,大家都會關心要多少錢才可以退休?其實除了錢之外,還有三老跟三靠,少了這兩樣,即使有了錢,卻也沒有快樂起來的理由。

有一次,商業週刊做了一個封面故事,斗大的標題就是「四、五年級,你憑什麼退休」,其中破題道出,如果現在不趕快規劃退休,以後就要去龍山寺排隊搶位子,去過龍山寺拜拜的人都知道,那裡的流浪漢最多。

於是在報導中,我發現文中提到的老本、老友以及老伴是最重要的退休依據,當然,老本就是指退休金,老本千萬不要動搖,去年一位令人懷念的烹飪大師傅培梅過世,認識她的人就說,她最大的敗筆就是把老本不斷的借給兒子,最後晚景淒涼,其實老本絕對不能有任何的損失,如果我存夠老本,我就要去找一間環境優美的養老院,然後把老本交付信託,收托的銀行每月幫我向養老中心繳費,免得我年紀大的時候,還要記密碼、找圖章、自己跑銀行繳錢。

老友也是很重要的資產,如果年紀大的時候,有三五好友可以聊天、聚會,甚至出國旅行,真是太幸福的事。尤其年紀大的人聚集在一起,有共同的話題,有共同經歷的 生活空間,有共同的思想觀念,很容易溝通。

我以前就因為花好大的力氣跟一位七年級生解釋崔愛蓮是崔苔菁的妹妹,崔苔菁當年有多風光等等,七年級的新記者瞪大眼睛,問我「比阿妹還紅嗎?」我就說差不多是這樣,這樣的交談是沒有交集的,更不會有火花,如果退休之後,每天在家裡期待跟兒子、女兒、媳婦甚至兒孫交談,我想興致應該不大,不如交幾個老朋友,一起大唱老黑爵!

其實老伴是最重要的退休資產,不過,我把老伴擺在最後一個,實在是因為夫妻難得 同生共死,難免有人先離開,過去歐美的統計,把中老年喪偶,列入人生最大的憂鬱指數,夫妻難以白頭到老,的確是很大的遺憾,所以有老伴的時候,要多加珍惜,我喜歡去夏威夷度假的原因,並不是海灘上的比基尼辣妹,而是沙灘上,身體臃腫、滿臉皺紋,胸部已經下垂到膝蓋的老夫老妻,他們攜手漫步,那情景,總是讓我感動,後來問了當地人才知道,夏威夷是很多外地人度假勝地,不過美國夫妻都是退休之後,有一筆錢才會計劃去夏威夷度假。

除了三老之外,還要三靠,靠人、靠錢、靠守,退休之後,人脈的經營更重要,有的人希望延後退休,就是希望把人脈傳承給孩子,同時有了人脈,就會有錢脈,之後,就是要靠守,因為退休金不能有風險,一定要守的住,才存的下來。

過去常聽老人家說,人在人情在,人走茶涼,就是說人情世故的無情,因此儘管退下職場,也要經營人脈,我之前提過當顧問、智庫,持續的將經驗傳承給下一代就是一個很好的管道。

有一次一○四人力銀行的董事長楊基寬來上我的節目,我們談到退休除了要在銀行有足夠的存款外,還要有「體力存款」、「興趣存款」、「經驗存款」,才能夠應付退休後的新生活,畢竟退休不是純休息,如果沒體力與興趣,很快就會成為老年癡呆症或是憂鬱症的老人。

楊基寬認為人生職場分為幾個階段,廿五到卅五歲這段期間,年輕人車子也要、房子也要,所以會問自己「錢在哪裡?」到了卅五歲之後,發現錢不好賺,只好問:「勝利在哪裡?」希望透過創業等方式為自己找到勝利,快速賺錢,但常因為過度投入,所以把體力都耗盡。過了四十五歲之後,才發現勝利不等於生命,開始問自己:「人生在哪裡?」在這之前如果不先好好規劃,退休後就會找不到重心。

我覺得他的話很重要,因為男人在職場征戰,當退休之後,就像一隻戰敗的鬥雞,回到家中,看誰都不順眼,很難跟人相處,有的女性因為長期沒有工作,跟社會脫節,於是等到家庭義務完成之後,自己已經可以退休了,卻還要做家事,然後再埋怨媳婦不自愛、不做家事等等,使的家庭生活並不快樂。

如果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例如現在有很多老人大學、社區大學,我曾經去演講過,覺得老爺爺、老奶奶都好可愛,他們樂在學習,同時盡情享受自己的興趣,有的人唸英文,有的畫國畫,假日還相約去圓山吃早餐,日子就過得十分的充實、有趣。

這也就證實,老年生活中「體力存款」的重要性,至於「經驗存款」可以當顧問,作一個退而不休的人,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方式,其實退休不是把所有生活結束掉,只是作一些沒有壓力的工作我就很喜歡作一個退而不休的人,至於「興趣存款」,就是發掘生活的樂趣,有了興趣及經驗,退休生活才有重心,但如果沒有體力,也很難發揮經驗與興趣。畢竟,「休息」不是退休生活的全部。

關懷

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像沒洗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櫥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鹹太難吃;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就像他們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時..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吃飯時間他們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著涼,(那是吞嚥神經老化的現象);

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

如果有這麼一天,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並請你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

每個人都會老,父母比我們先老,我們要用角色互換的心情去照料他,才會有耐心、才不會有怨言。

當父母不能料理自己的時候,為人子女要警覺,他們可能會大小便失禁、可能會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間有異味,可能他們自己也聞不到,請不要嫌他髒或嫌他臭,為人子女的只能幫他清理,並請維持他們的『自尊心』。

當他們不再愛洗澡時,請抽空定期幫他們洗身體,因為縱使他們自己洗也可能洗不乾淨。

當我們在享受食物的時候,請替他們準備一份大小適當、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為他們不愛吃可能是牙齒咬不動了。

從我們出生開始,餵奶換尿布、生病的不眠不休照料、教我們生活基本能力、供給讀書、吃喝玩樂和補習,關心和行動永遠都不停歇。

如果有一天,他們真的動不了了,角色互換不也是應該的嗎?為人子女者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

如果有一天,你像他們一樣老時,你希望怎麼過?現在的你,是在當單身寄生蟲、還是已婚雙料或多料寄生蟲?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請關心和留意他們正在逐漸老化的過程。

Friday, July 29, 2005

為自己打氣

為自己打氣

文/黃翠吟

星期天的下午,一件不愉快的事,一直在腦中盤旋,愈要理出頭緒,愈是懊惱,心情一直很是鬱悶,心裡想著,不能這樣下去,一定要有所行動。

換上球鞋,一路慢跑到附近的校園,一邊跑,我一邊隨著步伐,數著1、2、3、4、5……,每數到一百,又從1再數起,藉著數數兒,讓思緒一直落在自己的步伐上,在規律的律動中,漸漸地,心思安定下來了,涼涼的寒風中,背脊也微微滲出了汗珠,感覺胸壑鬱積的悶,隨著汗水給逼了出去,不知不覺間腦中已沒有了剛剛心煩的事兒。

遼闊校園,綠樹夾道,操場上的天空,夕陽潑灑出一片橘紅,面對美景,腳步愈加輕快。很多人在此打球、散步、騎腳踏車,感覺自己並不孤單,大家都是享受自然的同好。

我又跑到了附近的一家書店,翻閱了幾本書,倏忽一個小時過去,走出來的時候,判若兩人,感覺人生美妙,生活充滿希望,我知道,是剛剛隨意翻看的書,讓自己有一些反省,也給了自己力量。

隨意漫步到附近的夜市小吃攤,想到還可以做一件讓自己高興的事,我吃了最喜歡的小吃。

人心是最捉摸不定的,變化莫測,因著一件事、一句話,心情可能馬上變了天氣,我們常說「心不隨境轉」,可是這談何容易﹖世上有多少人能夠八風吹不動?

際遇起伏,是生命常理

際遇的起落既是生命的常理,我有自知之明,凡夫如我,心情起伏無可避免,何況,人生經幼年、少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如自然四季之遞嬗,沒有經過,不知每個階段的不同況味,每有新的心境,每有不同的悲喜憂樂,每有新的境況要去面對,我們學會安然接受外,也要會為自己打氣。

平時就要知道,那些事情可以讓自己重燃信心及活力?運動、好書、朋友、團體、文史哲學宗教課程、藝術、大自然…都是生命的活水源頭。

年輕時,意志消沉、傷心生氣時,就自己悶著、想著,一籌莫展,年紀漸長,知道要有所行動,讓自己產生力量。

運動靜心,紓解憂煩

無可否認的,運動能令人解煩消氣。在動中讓人身鬆心淨,心先安定了,才能清明。

一位得憂鬱症的朋友,對自己的症狀,感到無能為力,心灰意冷,他問醫生,除了吃藥以外,自己能夠如何幫助自己?醫生言簡意賅說了兩句話:走出去多曬太陽,多運動。

身心是一體的,身體在動時,雜念、憂煩不容易浮上心頭,運動讓人大口呼吸,身體充滿氧氣,腦清目明。

我參加過一些靜心的成長團體,每次上課開始,先隨著音樂群起亂舞,沒有人教你一定的舞步,你可以閉著眼睛,細心去感覺身體那一部份想動,聽自己身體的需要任意扭動,在音樂聲中,一段狂放的舞蹈過後,釋放了壓力、綁縛,之後就是靜坐調息;有時老師讓我們隨著高亢的鼓樂聲不斷抖動身體;這些方式都可以令人紓放愉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自行運用,怡然自得。

這是動中靜心,但真要能化解心中參不透的鬱結憂煩,還是需要好書,點醒心中的盲點。

文史哲學與信仰,支持度過難關

長期的每星期有一次文史哲或宗教有系統性的課程,是很享受的心靈饗宴。有時太久沒有接觸這個領域,即深深感受心情漸失安定、寬容,愈見自己面目可憎。有位大師說過:「增長慈悲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須時時提醒自己,每五分、十分鐘即提醒自己一下;其次,要常常誦讀一些可以激勵自己的經典或聽課。」

這樣的課程、書籍,真是給了自己很大的力量,尤其當人生重大的傷痛突如其來時,方知這方面的素養是支撐的依靠。

好朋友的先生發現肺癌兩個月就走了,她說半個月來夜夜無法入眠,白天忙著辦理後事,可當夜闌人靜時,思潮澎湃洶湧,不能自已。她在電話中痛哭失聲,她說:「我快支撐不住了。」我知道,此時她需要有人陪伴及支持。

匆匆趕到她家的路上,想著,我能如何給她安慰?此時言語,都是多餘。未來一輩子的路還很長要走,而她只有一個讀小學的女兒可以相依,我能做的,可也只能期望她有宗教的依靠。


我告訴她,生死無人能解,痛苦只有請天地承擔,這麼大的傷痛,只有請上蒼了解、憐恤,就向上蒼祈禱,告訴上天你的悲哀、恐懼、痛苦,請上蒼支持你、愛護你,上天能聽到的;還有唸頌經典,我拿出準備的經典,盡我所能,簡略的說明其意,雖學淺才疏,辭不達意,但也能暫且稍寬朋友的苦惑,我說,唸頌經文,可以為先生在天之靈解迷祈福,對他對己都是很大的幫助。

這之後,每當無法入眠,她就祈禱、對話、讀經、數息、觀呼吸,她說,從那天起已漸能安睡。心還是痛,但有了依靠,也知道可以為先生再做一些事,令她心安。

莊子說:「無用之用」,文史哲的人生道理,信仰的虛無玄妙,平日看似無用,可是當面對抉擇或人生的急湍大浪時,它卻是可以負載我們安然渡過苦痛的舟筏。給自己力量,為自己打氣。

平日熟習幾種舒活筋骨的運動;參加文哲、經典的課程或團體;培養閱讀的習慣;有知心可以支持的朋友;有興趣創作的藝術或DIY手藝;親近大自然,知道幾個近郊散心的去處…。

動靜之間,身心調和,人文素養,自我激勵,信仰支持,心境安然。

生活優先次序

生活優先次序

文/王力行

認知科學專家洪蘭教授,常在專欄中,寫我們生活行為背後的學理研究分析,深入淺出,觀念精闢而有趣。

最近她提到:背字典還是讀小說對孩子的語文能力更有用?她引用研究數字證實:要記憶的資料可以交給電腦去處理,人腦是用來組織和整理資料的。

當我們知道後者更有效時,父母或老師就會把孩子的學習重點,放在閱讀而不是死背上了。管理學中教導人們的「Focusing」、「20/80定律」,也都是經過統計、分析並獲得實務的論證。

被譽為「全球第一CEO」的前奇異(GE)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Welch)最近和太太蘇西,合著《致勝:威爾許給經理人的二十個建言》(Winning)一書,再次提到他在奇異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爭議話題--員工考核。他把員工分成三類:最優的20%、中間的70%,和最差的10%。

他說:「最拔尖的20%應該得到最多的獎勵,包括物質上和精神上的」,甚至公司最重的責任、最重點的訓練,都要落在這些人身上。他從自小打球經驗中學到,企業致勝也像球隊打贏球一樣,主要是靠最常上場的「明星球員」。這些人正是其他球隊高薪挖角的對象,他們的「待遇」就是不一樣。這種優勝劣敗式管理,用在企業經營上,不免殘酷鐵血;但是當它用在個人生活經營上,卻是無傷的。

最近讀了一本在美國很暢銷的書《French Women Don''t Get Fat》(法國女人不會胖);作者是法國女人,長年住美國東岸,觀察法國和美國飲食文化習慣的不同,引發了她寫這本書。

書中的一個重點是:把美味當成一種享受,真正地去享受。如果你喜歡易胖的巧克力(法國女人每年平均吃五公斤巧克力),你就照樣吃吧。關鍵是只要你好好享受巧克力,那麼其他可吃可不吃的甜點對你就不重要,可以放棄了。

通常健康的食物不好吃、好吃的食物不健康。當你無法抗拒那些美食時,作者建議:你一定要挑出最重要(最喜歡)的幾樣,「認真地吃」「有意識地吃」,這樣才是真正享受美食,而不會飲食過度。

千禧年時,美國出現《RealSimple》雜誌,該雜誌主編在創刊號中,曾提出一個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生活中你要什麼?不要什麼?」

重新檢視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你會發現:在這個極度消費的年代,我們擁有的只會多不會少;我們想要的多、需要的少。滿櫃的衣服,真正常穿的,可能只有20%,剩下80%是極少碰的。

住屋中,你最看重、最常待的是書房?廚房?客廳?臥室?千萬重視最需要之處。人生有許多選擇,要能領悟優先次序,就會簡單而快樂。

【本文摘錄自《遠見》2005/07】

Thursday, July 28, 2005

深藍教父許峰雄


Microsoft Shyu Posted by Picasa

深藍教父許峰雄 天才如何帶領天才團隊

作者:楊方儒 攝影:陳柏年

「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算不上厲害,」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沈向洋語帶傲氣地對台灣媒體說,總部位於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裡頭,上百名年輕天才型研究員,個個擁有睥睨美國一流大學的高科技研發本領。

亞洲研究院是微軟海外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更是微軟稱霸科技世界的祕密武器。臥虎藏龍的亞洲研究院,目前擁有一百二十位科研天才。

創意+創造力=真正天才

現任院長沈向洋十三歲進大學;前院長張亞勤十七歲就拿到碩士學位,三十一歲更成為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士;整個研究院裡,一堆博士、博士後研究人員,年紀都才二十啷噹。

許峰雄目前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平台元件研究中心主任,手底下有六位全職研究員,還有五位來自北大、清華的實習學生。他們,是中國大陸十三億人口中,精英中的精英。

「全中國最好的學生都在這裡,將來有一天,很有可能會出現大師級人物,」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許峰雄顯得格外興奮。

利用小手機投影出等身大尺寸視訊影像,還有不用配戴專屬眼鏡,就可在戲院裡直接欣賞3D動畫,這些有如科幻電影情節般的顯示器技術,正是許峰雄子弟兵們努力的目標。

「要有創意,更要有創造能力,」許峰雄認為,這些外人看似虛幻的研究計畫,全部都是「無中生有」的,是一邊要求研究人員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一邊又考驗他們的技術基本功,他強調,「真正的天才,要能夠想別人想不到的事,又能完成別人做不到的事。」

人才+人才=競爭力

世界首富、微軟總裁蓋茲(Bill Gates)曾明言,「軟體產業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也就是說,只要把握住人才,軟體公司就能立於不敗之地。這是微軟屹立不搖的奧祕。

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發展目標同樣明確,就是找最好的人,給最好的環境,讓他們自己去發揮。如同美國管理專家柯林斯(Jim Collins)在《從A到A+》一書中描述,「先讓對的人上車,他們自然就會找到方向。」

因此,微軟砸下重金在亞洲培育人才,跟其他研究機構相比,微軟亞洲研究院最大的不同在於,這裡一方面有工業研究院的性質,一方面又擁有濃厚的私塾氣氛。

微軟對於優秀人才的待遇之好,在業界不是祕密。台灣微軟以業務銷售為經營主軸,幾位副總級高階主管,幾乎都是四十出頭就坐擁不少財富,在壯年就決定退休養老。

亞洲研究院的薪資水平,在大陸外企排行榜中同樣名列前茅,為了留住資深研究人才,微軟更採行大陸少見的紅利發放方式:直接給股票。

一位企管顧問認為,大陸精英員工近幾年都是向「錢」看齊,物質報酬上一定要能夠滿足他們,否則過高的流動率,會導致研發進度脫節,公司經營失衡,「當然,微軟是世界最top(頂尖)的軟體公司,衝著這個名號,以及研究院內與其他精英相互切磋的環境,會吸引不少一流人才投入。」

高IQ+高EQ=真正精英

外界都好奇,微軟用極佳報酬留住這群「天才」後,要如何管理他們?同樣來自台灣,微軟研究院首任院長、現任微軟副總裁的李開復曾表示,亞洲研究院的人力資源管理,沒有下什麼特別的功夫,「因為真正的精英分子,都瞭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IQ固然重要,EQ(情緒商數)更是微軟擇人的重要標準。

院長沈向洋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強調,微軟亞洲研究院內部公認,高成就的最主要關鍵是高EQ,不是高IQ,「不能融入團隊的人,我們不會要他。」

亞洲研究院曾經招募一位在大陸「駭客」圈子小有名氣的年輕駭客,加入研究團隊。可惜的是,這位駭客入侵能力過人,但卻無法融入團隊,也無法將他所長轉化在防火牆設計上,無法達成團隊目標,最後只得走人。「就像是NBA籃球員,不能只會進攻得分,也要懂得防守,更重要的是團隊合作,」許峰雄巧妙譬喻。

「有talent(天賦)不算什麼,ethic(道德)更重要,」許峰雄講了一個小故事,在一次招募場合中,兩位程度同樣出眾的學生一起來面試,申請進入亞洲研究院實習的機會,其中一位學生雖然不擅言詞,不懂得包裝自己,但在面試應答中,「看得出來是塊璞玉」。

另外一位學生的履歷,在許峰雄眼裡,看起來明顯誇大不實,經歷上有灌水嫌疑,他雖能言善道,做研究也有潛力,最後仍被拒於微軟大門外。

信任+挫折=培養贏家

亞洲研究院打造了一個「健康的競爭環境」。因為,一流人才大都很有企圖心,只要看到隔壁同事都表現得很好,自己就會想要拚命。

對於沈向洋與許峰雄這些高階主管來說,塑造自由的研究氛圍,還有完全授權的信任感,以及適時的給予指導,成了他們最關鍵的管理綱領。

另外,最重要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沒有「業績壓力」。「過多的束縛,以及成文的管理規章,反倒會扼殺天才的創造力,」許峰雄說。

一般研究機構中,研究員必須在一定時間內交出多少成果,但微軟信任這些天才自律的能力,就算部分研究員長時間沒有顯著成績,高層也不會刻意給予過多關愛的眼神,反倒會投以更多正面的鼓勵與耐心,靜待他們走上成功之路。沈向洋說得輕鬆,「我們相信這些小伙子總會做出些什麼來。」

「跌倒,是為了學習如何站起來,」在好萊塢新片「蝙蝠俠:開戰時刻」中,蝙蝠俠韋恩(Bruce Wayne),一直謹記父親給的這句遺言,在歷經千錘百鍊後,終於從一個平凡人,成為眾人仰賴的正義使者。

許峰雄心有同感的說,「我們帶學生、管理天才,也是這個道理,我們用『身教』讓他們瞭解,沒有一個人是天生注定成為贏家的,一定要經歷過一次次挫折,才能一步步接近成功。」

接受自己,做我自己

接受自己,做我自己

文/黃翠吟

朋友最近跟一位老師學畫,為的是讓生活增加一點色彩,也想藉此多交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她很高興的說,老師認為她畫得很好,有天份,我感染了她的喜悅,我看到她因被肯定了一項才華,而充滿信心。接下來,聊到她的同學,她說,她們好有氣質,口才又好,大家聚在一起,談笑風生。我說:「太好了,學畫外,又可以交朋友增長見聞。」她的臉色瞬間暗了下來,說道:「可是我都無法插入她們的談話,她們很能表達,又有見地,我就只是聽她們說話。」

人都是需要被接納及肯定的

朋友個性內向,不擅言詞,看她臉上的落寞,我可以感受到她掉入了當時那種侷促自卑的情境之中。

這種感覺,我也經歷過,在有點熟又不太熟的團體之中,自己想被接納,融入團體中。幾個比較活潑的很快的已混在一起,其中會有一位甘草人物,引得大家笑聲連連,一群人就互相抬摃說笑,自己卻接不上話,但是又覺得該說點什麼,才能讓大家感覺自己的存在,才不會覺得自己像個傻瓜。

常常,在那個當下,我會突然想到「做我自己」「我就是我,這就是真實的我」,這個念頭閃過,一瞬間,全身輕鬆了,不去想刻意說些什麼,不必想要展現能力,引起注目,自己原就是真誠的、善意的,自己就是完美的,心情自然就放下了。

人需要被肯定、被接納、有歸屬感,才覺得安全,很多人是從別人眼中看到自己,所以用各種方式尋求別人的認同,我們很在乎別人給我們打的分數,恐懼別人的評價,如果往這個恐懼更深一層探索,恐懼的背後,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沒有能力、沒有價值。我們要隱藏自己覺得不好的部份,所以要刻意表現,戴上我們認為好看的、會被喜歡的面具。

從今以後為自己出征

這讓我想起「為自己出征」這本書裡面的故事:有一位武士,穿著盔甲,全副武裝,經年在沙場征戰,他行俠仗義,除壞人、斬惡龍、救公主,他認為他是一位心地善良,充滿愛心的好人,為了要證明這一點,所以他總有打不完的仗,他要做天下第一的武士。

直到有一天,有位智者告訴他:「如果你真認為自己是好人,又何必需要去證明呢?」

最後,大師指引他,要脫下盔甲,必須走上追尋真理之路。途中必須經過三個考驗,一是通過沉默的城堡,一是知識的城堡,還有意志和勇氣的城堡。

在沉默的城堡裡,獨處的武士了解了:過去,他不斷說話,都是在談自己,他一直就是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所以沒有真正聽到別人的心聲,沒有聽到家人的悲傷。

在知識的城堡裡,他終於明白:他沒有真正愛自己,這一生都是過著要讓別人喜歡上他的日子,他想要比別人好,成為另一個樣子。

在意志和勇氣的城堡裡,他了解了:他沒有真正愛自己,是因為恐懼。袪除了恐懼的幻相,他看到自己原就是善良、無私、仁慈的,不需要去證明。

最後,武士登上真理之巔,他相信自己,相信宇宙、上帝,盔甲脫落了,他做他自己,為自己的生命全然負責。

總是怕人看到自己軟弱無能

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時,我們很怕別人看到自己無能、軟弱、也會犯錯的這個真實的自己時,我們就必須隱藏自己,戴上面具。有時我們會武裝;有時又會畏縮,不想去面對,那才覺得安全。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不足,就很容易被戳傷,別人一撩撥,我們就會很憤怒,因為那支箭戳到了自己的痛。

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足、沒有用,這不喜歡自己的部份,投射出去,也就成了不喜歡別人的部份,這也形成了對別人有形無形的批判。

有位朋友數落先生:「沒有一點大男人氣概,做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軟弱不果斷,真是龜毛。」「那你怎麼會嫁他呢?」,她想了想:「我看他細心、可靠又體貼。」,我說:「這就對了,他細心,思慮周全,穩紮穩打,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大家都說他可靠。」

這位朋友曾經提過,從小,母親軟弱自憐,家裡常籠罩著陰鬱的氣氛,她說不想像她媽媽一樣,所以自然就變得堅強、果斷,而且做事伶俐迅速。而找的先生必須是讓她有安全感的人,但婚後,先生是一面鏡子,她小時不能認同媽媽的部份,在先生身上看到了,這時就成了恨鐵不成鋼的批判。

我們批判別人的地方,就是不喜歡自己的部份,因為不喜歡自己有那個部份,才會痛苦,才需掩飾。這造成了與別人的距離,隔絕了親密,尤其是對配偶、孩子、同事。

因為愛才能感覺自己有價值

我喜歡做一個親切委婉的人,所以我就用親和的面貌出現,對權威、有力量、有定見、不委婉的人,我會有距離。有位老師說過,其實你不喜歡的這一型的人,她代表的特質是決心、意志、專注、力量,如果你能接受欣賞,則和你期望的溫和、關懷、柔軟,兩者整合,就很完美了。

接受自己不論喜歡或不喜歡的部份,反而能夠完美,就如我們對待我們眼中的壞孩子,他一直被批評、排斥,如果我們在還沒有真心的無條件接納他之前,就想去教他,他還是會覺得被指責,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我們不喜歡自己軟弱、剛硬、失敗、無能、自私、愚笨,但奇妙的是,我們能無條件的接納我們認為好的、不好的特質,反而就能看到自己的優點,感到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而沒有了自卑、恐懼,自然會有動力讓自已的優點更彰顯,不好的部份消失。

我們隨時做個練習:當我們懊惱、憤怒、自責的時候,閉上眼睛想像慈悲的力量籠罩全身,我們雙手交叉抱著自己,疼惜自己,心中默唸:我無條件的愛我自己,不論我完美、不完美,不論我是什麼樣的人,我都要好好愛自己。

能愛自己,感覺自己有價值、有信心,即能看到自己生命的完美。

生命中最重要的功課

生命中最重要的功課

文/林毓文

愛是生命的本質,愛的力量可以創造宇宙,也可以毀滅宇宙,而人間許多悲劇及苦痛都源於對愛的無明及錯解。

人生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煩惱,有人憂心金錢,有人在乎工作,也有人只擔心孩子的成績不好;這一切煩惱看似不相關聯,也看似無解,即使賺到很多錢、擁有很好的工作或成績優異的孩子,煩惱也不見得能減少一分一毫,甚至還會更加煩惱。

假如煩惱在事,就學習「放下」;煩惱在人,則應學會「愛人」,答案就這麼簡單。但是「放下」,並不表示你得拋開一切,效法苦行僧一般遠離紅塵,而是放下執著,深入內心認識自己的「真我」,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並思考「放下」之後的何去何從。

「真愛」其實不宜用講的,也不需要講,因為真愛是生命的本質,是個人主觀上的感覺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果有體驗到就是有體驗,沒體驗到的就是沒體驗,對於一個心門密閉的人來說,可能就感受不到任何真愛。相對的,一個人內心如果長久抱持恨意,感覺自然會漸漸地麻木,而人一麻木就變成麻木不仁,甚麼壞事都幹得出來了。

之一∕不要把恨當作愛

我們不妨反省,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問題,其實在於心中藏著「恨」,因為愛恨交織,而導致源源不斷的煩惱與溝通問題,並不是真正的愛。

怎樣才是真正的愛呢?簡單的說,真愛的特質包含有:尊重、了解、信任、勇氣、分享、溝通、體貼、連結、合一、讚美、鼓勵、支持,以及給對方完全的自由;反之,若有以下這些特質就不是真愛:操控、懷疑、擔心、恐懼、嫉妒、批判、指責、期望、失望、怨恨、攻擊、傷害……等。

在《心靈地圖》一書中,派克博士對真愛的定義是:「為滋養個人和別人心靈成長而擴充自我的意願,是一種基於意願的行動。」「愛只能靠行動證明,愛一定含有關懷的努力與勇氣的成份」,關懷就是花時間共處,而「投入」是真愛的基石。

所以有人以花開及雲滴水來比喻真愛,像花兒開了便將芬芳散播大地,並不是為了甚麼,也不在乎有沒有人來欣賞;而浮雲將水滴落地面,也是同樣不為甚麼。又像人身上的手腳,不論是手幫腳,還是腳幫手,其實是一種自然反應,因為手、腳本來是一體的,互相幫忙,並非因為誰虧欠誰。

但有很多人並不自覺心中有恨,而把它當作愛,難怪心結愈來愈深,傷害別人也傷害了自己。你以為這是愛,但它不是!

之二∕婚姻讓人觸及舊傷

人生的優先順序很重要,當您把「真愛」及「快樂」擺第一時,其它的親密關係、工作、事業、金錢、健康……等諸多問題就會跟著順利起來了。

很多配偶因為時常衝突而離婚,彼此以為分手的原因是因為個性、想法和生活習慣不同,其實讓彼此分手的原凶是陳年舊傷在作怪,而不是娶錯或嫁錯人了。

不只是情感及人際關係上的問題,很多事業或健康上的問題,根源也出自於舊傷。所以有人說潛意識中對爸爸尚有怨恨者,事業經營易出問題;而對媽媽尚有怨恨者,婚姻生活易出問題。

舊傷的形成,往往跟某人或某件事有關,所以人在壓抑感受的同時,會在心中形成一些對人對事及萬物的觀點或看法,也就是所謂的「信念」,譬如:我是沒用的、我是不可愛的、女生是不被重視的、金錢是萬惡之源等等,如這些觀點跟自我有關,就構成一個人的自我形象,進而對命運發生影響。

換言之,人們因為逃避身心受苦而形成舊傷,每個人當下的逃避方向不同,有的人退縮,有的人傾向於攻擊,但歸結來說,這都是運作思考的結果。思考可以運作出千奇百怪的想法,形成各種信念,它最主要的效果,就是能讓你暫時超越自我,不再百分之百活在當下,而不必體驗當下的苦受。

這種「信念」雖然並非一成不變的,但容易被人堅持成癮,結果反而變成自我設限及妨礙個人發展的陷阱。因為今天有益於人的信念,明天可能因時空轉換而變成有害的,唯有加強「真我」的認識,才能從根本了解如何善用信念的力量。

之三∕用愛幫助彼此療癒

人生,說穿了,就是永遠只有兩個選擇而已,每一個當下,不是選擇真愛就是選擇恐懼。選擇真愛,即是將縮短心靈距離當作第一優先。

很多人都以為結婚後,兩個人就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但真實的情況卻並非如此。其實,人類乃朝萬物合一的方向進化,所以結婚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你有機會在十數年中,學習跟一個異性能夠身心靈都合一,同時又不失掉自己的特性。

一男一女會因彼此吸引而結婚,真正的原因,並不完全是因為真愛,而是因為彼此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往往跟舊傷及人性有關。而舊傷之形成,可能因為過去年幼無知,在逃避時形成的制約及對人及某些事物的誤解。

治療傷痛的根源,與人性天生需要愛、需要被照顧有關。因婚姻勾起彼此的陳年舊傷,如能在短期間內進行療癒,才有真愛的甜美果實可嚐,而這種有如倒吃甘蔗的歷程,可說是老天對平凡夫妻的一大恩典。所以正計劃結婚的人,要有「結婚本來就會發生衝突」的心理準備,幫助彼此療好所有的舊傷,才能共同分享真愛的幸福感!

Wednesday, July 27, 2005

愛和分享

他是一位退休教授,跟老妻過著優游的生活,早上一起爬上小山崗舒展筋骨,下午他料理 陽台的花草,又或看看雜誌,妻子則和朋友到咖啡室聊天。

他們惟一的女兒,在美國定居。

半個月前的晚上,朦朧間他感到床墊濕了,是老妻尿床。他推推她,發覺她已沒有反應。 「節哀順變。」不少親戚朋友說。

「謝謝關心,我會的。」他極有禮貌地回答,沒失方寸,一派學者風範。

暗地裡,他部署一切。 花草贈給鄰居,向人借的書籍郵寄送還,然後,走上律師樓立遺囑。 全部準備好了。在月圓的晚上,銀光薄薄的灑滿一室,他亮起微黃的檯燈,寫下最後的說話。 面前,是一瓶藥丸。 瓶子上,他看見老妻微笑。

就在他打開瓶蓋的時刻,電話響起。 他拿起電話筒,一把熟悉的聲音傳來:「爸爸,我在啟德機場,我好想陪陪你。」 他猛然醒覺。

老教授向我說完他的故事,喝一口香片,緩緩道:「最有效防止自殺的東西,不是學術修養,不是心理醫生,不是豐厚財富,原來是一種簡簡單單的被愛感覺。」 以往你我可能忽略這份關心,別吝嗇,也別忘記經常問候你的親人~ 相信大部分的人在許願時,主要的願望中一定有財富與健康,當我們驚嘆別人:「好幸福哦!」 那個人很可能是有錢人, 用錢來衡量幸福,其實是普世價值。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幾句話,說:

「在四歲時,幸福是不會尿在褲子上;
在十二歲時,幸福是有朋友圍繞;

在二十歲時,幸福是擁有性生活;
在三十五歲時,幸福是賺大錢;

在六十歲時,幸福是擁有性生活;
在七十歲時,幸福是有朋友圍繞;

在八十歲時,幸福是不會尿在褲子上。」

這就是人生!?……那麼,人還有什麼好爭的!?

侯文詠曾轉述伊朗導演阿巴斯的一部電影, 說有個失意的人爬上一棵櫻桃樹,準備跳下來自殺。 有群小學生走過來,小朋友問他可不可以幫採櫻桃? 他開始在樹上又跳又搖的,很快地,櫻桃紛紛從樹上掉下來。

地面上也聚集了愈來愈多放學的小朋友,全部都興奮快樂地撿食著櫻桃,看到因為自己的幫忙能讓小朋友快樂,他也開始快樂。

他想到了自己小孩,也不禁撿了一些帶回家,小孩歡呼快樂地吃著,他的內心溫情滿溢。突然覺得自殺好蠢,他發覺帶給別人快樂,自己更快樂; 你愈和別人分享,自己收穫更多,滋味愈來愈豐富。

(感謝媺玲師姐轉寄此文章)

人生三點

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集滿三點,就會開心一點!

郭台銘,他最近在接受訪問時,記者突然問他覺不覺得自己是皇帝?

郭台銘說:「我不是皇帝,我是地瓜!年終晚會我都是扮地瓜或聖誕老公公,不會扮皇帝,很多報導把我說得太偉大了。父親是公務人員,他給我很好的身教,教我們安貧樂道,不該我們的就不該去拿,我們家從小到大都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沙發,最好的是藤椅,但我們不覺得自己貧窮。」

這位台灣首富說:「我一個月花不超過一萬元,現在有手機,我連手表都沒戴,我都用人家晚會送的皮包、手表,用都用不完,我的本性不喜歡去享受。」坐在老舊的藤椅上,卻覺得比別人坐在高級真皮沙發上還滿足,郭台銘真的是富翁。

星雲大師常說滿足與歡喜是真正的財富,富有不是用存摺的數字來衡量,而是健康、智慧、慈悲、感恩。

有錢不滿足,是穿著錦衣的窮人;坐擁許多物質內心卻不歡喜,是精神赤貧者。

最近網路流行一句話:「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集滿三點,就會開心一點!」簡單生活不是貧窮,開心就是富有。

以前大家一窩蜂花大錢買昂貴營養品,現在發現最便宜的地瓜才營養,有錢人掀起一股吃地瓜的熱潮。所以,貴不代表有用,好東西常常藏在最便宜的地方,地瓜中藏著哲學。

東西的重要在內涵營養,不在價格,生命也是如此。

(感謝淑斐師姐轉寄此文章。雖然重複,但值得再看一次)

Tuesday, July 26, 2005

Three Envelopes (Joke)

A fellow had just been hired as the new CEO of a large high tech corporation. The CEO who was stepping down met with him privately and presented him with three numbered envelopes.

"Open one of these if you run up against a problem you don't think you can solve," he said.

Well, things went along pretty smoothly, but six months later, sales took a downturn and he was really catching a lot of heat. About at his wit's end, he remembered the envelopes. He went to his drawer and took out the first envelope. The message read, "Blame your predecessor."

The new CEO called a press conference and tactfully laid the blame at the feet of the previous CEO. Satisfied with his comments, the press and Wall Street responded positively, sales began to pick up and the problem was soon behind him.

About a year later, the company was again experiencing a slight dip in sales, combined with serious product problems. Having learned from his previous experience, the CEO quickly opened the second envelope. The message read, "Reorganize." This he did, and the company quickly rebounded.

After several consecutive profitable quarters, the company once again fell on difficult times. The CEO went to his office, closed the door and opened the third envelope. The message said, "Prepare three envelopes."

千萬別輕易放棄

有一則美國橄欖球比賽的真實故事,或許妳不懂球賽的規則,它卻給了我們不少的啟示與教導:

西元1919年元旦,喬治亞理工學院與加州大學在爭奪「玫瑰杯」的年度冠軍賽。在上半場快結束前,加州大學有位球員名叫洛伊·里哥攔截到喬治亞的失誤球。然而,他不知怎麼地,卻慌亂地向著錯誤的方向猛衝65呎。其結果,導致對手球隊得分!

中場休息,球員離場魚貫進入休息室。全體隊員默然坐在板凳上,洛伊·里哥用毛巾蒙著頭像個小孩般痛哭。教練尼布·普萊士一語不發,毫無疑問,他正在考慮如何決定洛伊·里哥的去留?

每個人只沉默無聲地坐在那裡。

不久,當計時員宣布「距離下半場比賽還有3分鐘」。尼布教練注視著球隊,且簡單地說:「小子們!剛才上半場出賽的相同隊員,將開始下半場比賽。」

所有球員都起身準備進場,惟有洛伊·里哥仍坐著不動。教練又催他一次,他還是不動。於是,他走到洛伊·里哥身邊說:「洛伊,你沒聽懂嗎?上半場的原班人馬將繼續出賽。」

洛伊·里哥抬頭看,眼裡帶著淚水說:「教練,我辦不到!我毀了整個球隊!我讓學校丟臉,我也毀了自己,我無法再回到球場面對觀眾!」

尼布教練伸出雙手放在洛伊·里哥的肩膀說:「站起來,走向前去。比賽才進行一半,還有下半場!」

洛伊·里哥驟然醒悟,重新回到球賽現場。

凡觀看過那場馳名比賽的每個人,都難忘那一幕,他如拚命三郎般的奔馳於球場,連連得分,為加州大學贏得「玫瑰杯」冠軍賽。

有些時候,我們也會接到球卻跑錯了方向。我們跌倒失誤過(破產、孩子悖逆、或入監坐牢…),致使我們如此羞愧而不願再去嘗試。失敗又怎肯離您而去呢?人生尚未走到盡頭,又怎能輕易放棄?!

人生路途中難免失誤、錯手。然而當上帝說:「起來,回到起點。」那承認並悔改離棄過錯的人,將獲得另一次機會。而這機會即可能讓您反敗為勝、扭轉乾坤!失去的畢竟已經遠離,何必捨不得拋棄?重新再來的機會不多,當好好把握!

在您的舞台、您的戲碼尚未結束前都有機會扭轉,只怕您先行放棄而退縮。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您不願改過;改過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在您的決心,只要在您的舞台尚未結束前,您都還有機會下定決心將錯誤修正改過;只怕您執意而讓舞台的戲在錯誤中結束!

朋友,您的上半場表現如何?沒關係,只要好好把握您僅剩的下半場。相信您一定不會繳白卷的…

(感謝大舅轉寄此文章)

Monday, July 25, 2005

Positive Thinking

Get Clear on What You Want: Write a list of what you need right now. Keep your focus on what you want, not on what you don't want. Then, maintain an attitude of surrender about how it will come to you. The universe has been known to create minor miracles such as causing the sun to come up every morning and go down every night. Perhaps you might allow it to help you create an answer to your personal needs right now.

Stop Worrying: Worrying is a choice, and it's always counter-productive. After all, worrying does not bring more into your life. When you catch yourself worrying, shift your focus. Tell yourself, "Today (or this moment) I'm choosing not to worry." With faith and an attitude of trust, you'll be more open and receptive to the thoughts, feelings and impulses from the universe that direct you toward better health.

Watch for Miracles to Occur: Know that you're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 solution to your crisis. The universe is on your side. You're not alone. The answer may not come all at once. Begin to look for evidence that things are turning around for you.

Make a Commitment to Stay Positive: We all have the habit of repeating unconstructive thoughts to ourselves when we're under pressure. What thoughts do you have? A common one I hear often is, "I'm so stressed out!" Be vigilant about nipping those negative thought spirals in the bud. Pessimistic thinking often precedes an emotional crash, and you can't afford one of those when you're in a health crisis.

Following are some affirming thoughts that will help you stay positive. Pick one that works for you. The intention is to make you feel better so that you can stay open to incoming intuitive guidance that will lead you ou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is just temporary; things are beginning to turn around." "I am open to new avenues of better health." "I live in an abundant universe; I will have everything I need." "Good thoughts and good health flow to me from all directions."

Write down several statements that make you feel better and replace those nasty negative thoughts with some good ones.

Acknowledge the Abundance You Already Have Make a point of looking around you throughout the day and consciously focusing on the wonder and love that exists around you. Take a walk and breathe in the air. No lack there! Depending on where you live and what season it is, take in the profusion of sand, snow, leaves, trees or grass that fill your surroundings. Go to a grocery store and marvel at the large quantit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don't overlook the intangibles like the fact that you may have wonderful friends.

Your goal here is to keep your focus off the illusion of what you're lacking and on the reality of true abundance. Every time you appreciate the wealth that exists in you and around you, you are reminding yourself that you are on a planet that is chock-full of everything you need.

Expect Wonderful Things I believe that the universe is a vast, magnificent system of abundance. The way we receive this wealth is through ideas, thoughts and opportunities. It also comes through connections to people, events and circumstances. We are given ideas to grow on and where we can learn new things and be able to contribute to our community.

Try to shift your attitude to invite health and prosperity into your life. Loving yourself opens the path for more love from the universe.

請讓我感覺自己很重要

全世界知名的『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創辦人玫琳凱女士,曾說過一個故事:「多年前,她開著一輛老舊汽車,到福特汽車的展示中心去,因她手頭上有錢,想買一部黑白相間的新轎車。」

進了福特展示中心,業務員看她開著老舊的車子,斷定她買不起新車,所以就不把她當一回事。當時,剛好是中午,業務員說,他趕著赴午餐約會,就託辭先走了。

由於玫琳凱女士急著購買新車,所以想見業務經理,但經理亦不在,下午一點才會回來。於是玫琳凱只好悻悻地逛到對街Mercury的汽車展示中心。該中心正展示一輛『黃色轎車』,儘管玫琳凱很喜歡,但價錢卻遠超過她原本的預算。可是,那業務員的談吐十分殷勤、誠懇;而在閒聊時,玫琳凱說,想買車是因為當天是她的生日,想買部車送給自己當『生日禮物。』

後來,業務員禮貌地說他有點事,請求告退一分鐘,隨即回來。未料,十五分鐘之後,一秘書小姐帶來『一打玫瑰』,而那業務員就把整打玫瑰送給玫琳凱女士,祝賀她『生日快樂!』

天哪,玫琳凱說,當時她真的『太訝異、太驚喜、太意外』了!不用說,玫琳凱後來買的是--遠超過預算的Mercury黃色轎車。

因為,那聰明的業務員看到玫琳凱女士身上正散發著無形的訊號--『讓我感覺自己很重要!』如果換成我去買車,而受到如此禮遇相待,我可能也會和玫琳凱一樣,十分感動地下訂單買;畢竟我們都希望『被重視』,而不喜歡被當成『空氣』啊!

曾有一位長得很帥的教授說,他太太長得並不漂亮,而且年紀比他還大,在外人看來,兩人並不匹配,但他為什麼還要娶她呢?「因為,我太太常誇我,說我很有能力、腦筋很棒、很會理財、做事做得很好、穿衣服很有品味、對人很友善等等……」。

這教授告訴學生說:「我以前的漂亮女朋友常嫌我、說我不好,只有我太太會稱讚我,而我就喜歡這種『被灌迷湯』的感覺!」

的確,我們的另一半、家人、朋友、同事也都正在期待--「讓他感覺自己很重要」,因為人的「自我價值感」,是經由別人的肯定、讚美而來;只要「讓他感覺自己很重要」,對方也會善意地給我們「正面的回饋」啊!

溝通小站:

你會彈鋼琴嗎?可能會!

因為任何人都能夠在鋼琴上彈出聲音,即使小貓盤,也會發出聲音。但是,鋼琴「會彈」和「不會彈」、或「彈得好不好」,就有很大的區別。人際關係也是一樣,「好」和「不好」之間,有極大的區別;但是,人際關係欠佳的人,並不是天生就註定一直如此,其實他只是缺乏經營、訓練不足罷了!

從學理上來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都是基於「平等互惠」的原則,也都希望被尊重、被肯定、被了解,而不喜歡「被忽視」。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到別人心中「想要」的東西,也要看到對方最「在意」的東西,那就是--自我尊嚴感「重視他,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

當我們真誠重視對方時,對方必將「眼睛為之一亮」,進而「心受感動」地善意回應。所以,我很喜歡西方人的一句話:「想做皇后,應先把丈夫當國王」;意即「如果妳想要當皇后,就必須把老公當成國王一般對待!」這不只是男女之間,在人與人的相處上也十分的受用。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智慧的礦工

「你們得力在太平靜安穩。」--以賽亞

文/魏悌香牧師

有幾個老礦工終日在極深的坑道中工作。有一天,礦燈竟故障熄滅了。他們在驚慌之餘,到處找出路,一陣混亂的摸索後,更弄不清楚方向,幾個人走得精疲力竭,只好坐下來休息。

其中一個就建議說:「與其這樣盲目亂找,不如坐在這邊,看看是否能感覺風的流動,因為風一定是從坑口吹來的。」

他們就在那裏坐了很久很久,剛開始沒有一點的感覺,可是一段時間後,他們心思變得很敏銳,逐漸感受到陣陣十分微弱的風輕撫臉上。他們順著風的來處,終於找到出路了。

默想:與其在慌亂中尋找人生出路,卻一事無成,不如靜下心來,讓己心清明,使浮動的心靈沈澱下來,答案或許就呼之欲出。

女神與吉祥草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女神與吉祥草

佛陀在世時,有位長者非常護持佛陀弘法,且經常布施財物幫助孤苦貧困的人,所以大家尊稱他為「給孤獨長者」。

當時的社會有明顯的階級之分,奴隸是最低的階級,被稱為「賤民」。給孤獨長者雖然非常富裕、社會地位也很高,但是為人仁厚慈愛,對任何階級的人都一視同仁,他有一位好朋友就是地位最低的奴隸。

這位奴隸品行端正,給孤獨長者非常信任他,將財產交給他管理。長者的親戚以及與他階級相當的朋友都很不以為然,紛紛勸告長者遠離卑賤的奴隸。長者雖然以「人性平等,無貴賤之分」的道理向親友說明,但是親友們的階級觀念根深柢固,使長者感到很困擾,於是拜訪佛陀請求指點迷津。

佛陀讚歎給孤獨長者尊重人性的美德,並告訴長者:他不只此生如此,過去生也以平等心來待人。佛陀說起長者與那位奴隸在過去生的一段因緣──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國王的皇宮非常莊嚴華麗,庭園裏種植許多珍奇植物。其中,有一叢吉祥草長得茂盛可愛,隨風搖曳時姿態柔和、散發清香。還有一棵杏樹枝葉繁茂、樹幹直挺,是庭園中最雄偉高大的樹,因此被人稱為「樹王」。

有一天,宮裏的人向國王報告,宮廷中一座「獨柱殿」因年代久遠,只靠一根大柱子支撐,恐有傾倒之虞。於是,國王指派工匠用最好的木料取代原先的柱子。

工匠在國內四處尋覓都找不到合用的樹木,後來發現只有宮廷中那棵杏樹最適合。雖然這棵杏樹被稱為樹王,國王也很喜愛它,但是獨柱殿是非常珍貴的建築,國王考慮之後,還是決定砍下杏樹。

古代人相信花草樹木都有神明棲息,因此工匠準備了一些水果來祭拜杏樹神,祈禱著:「因為獨柱殿即將傾倒,所以明天不得不將您砍下做成柱子,請您原諒。」說完拜一拜就回去了。杏樹的樹神是位女神,聽到自己就要被砍倒了,傷心地哭泣不已,其他圍繞四周的樹神也紛紛悲傷嘆息,但都想不出辦法幫助她。

平常女神對吉祥草神很友善,此時吉祥草神也來安慰女神,說道:「大家光是嘆息有什麼用呢?應該趕緊想辦法來解決危機。」樹神們一向輕視卑微的草神,此時更是不屑地說:「連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你一個小小的草神會有什麼辦法?」草神說:「只要用心,一定會想出辦法的……」

當晚,吉祥草神召集許多蟲子啣土黏在杏樹上,使樹幹到處都是小小的土丘,看來好像長蟲害的樣子。隔天早上,工匠帶人來砍樹時,看到這幅景象,不禁驚呼:「這棵樹怎麼突然變成這樣?被蟲蛀得這麼嚴重,不能使用了。」於是放棄砍這棵樹。 女神感恩地說:「平時,樹神們都勸我不要和卑微的草神交往,但是當我有難時,卻只有草神能夠幫助我!」

佛陀說完這個故事後,告訴給孤獨長者:「當時的女神就是如今的你,吉祥草神就是那位奴隸。事有善惡的分別,人無貴賤的區分,你們生生世世相互幫助,結下很好的善緣,要好好珍惜這分友誼。」

一般人往往以財富、權勢、學歷來判定他人,輕視身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其實,名利權位虛幻無常,都不是生命真正的價值。我們應該以平等心來對待每個人,以真誠的愛心來廣結善緣,這才是有智 慧的人生。

Friday, July 22, 2005

晶圓雙雄 人才交棒


Posted by Picasa Rick VS Jackson


晶圓雙雄 人才交棒 台積 蔡力行V.S.聯電 胡國強

作者/高聖凱 攝影/陳柏年/陳宗怡

7月1日起,台積營運長蔡力行正式接下董事長張忠謀的棒子,成為台積第二任總執行長,一肩扛起營運成敗責任;無獨有偶,日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登報表示,兩年內將事業交棒給擔任執行長的胡國強。台灣晶圓雙雄的經營布局正式邁向新紀元。

傳賢不傳子,是晶圓雙雄在締造台灣第一的科技傳奇之餘,產業界流傳的經營佳話。師法英特爾,台積創立時便明訂「三等親不錄用」的條款;聯電同樣嚴格規定主管「四等親不得任用」。

張忠謀與曹興誠皆曾表示,傳賢是為了讓公司保持競爭力永續經營,「讓員工充滿成就動機,」曹興誠說。

晶圓雙雄的世代交接不但獲得業界好評,也讓大眾有機會一睹這兩位三、四年級專業經理人的才氣英姿。過去在老闆面前,兩人都刻意低調,鮮少發言。但如今跳上檯面,他們皆是雷厲風行的將領,亦是布局策劃的智多星。

性格作風 模範班長vs.控球後衛

學生時期擔任班長、綽號「水牛」的蔡力行毅力堅定,不但一肩擔起打造台積8吋與12吋晶圓的建廠大任,鞭策技術學習曲線腳步,連對手都欽佩不已。

鮮少人知道,蔡力行與聯電管理三巨頭:董事長曹興誠及副董事長張崇德、宣明智,曾有過十多個小時的親身接觸。

三人對這位勁敵的接班人無不印象深刻。當時四人搭上同一班飛機前往美國,商務艙裡只有他們四位乘客,聯電三巨頭得以第一時間好好打量這位敵手接班人。

曹興誠好奇他如何管理晶圓廠,當時還特別詢問蔡力行的家世背景與工作經驗,「他是個不錯的人才,」英雄惜英雄,面對宿敵,曹興誠難得說出美言。

其實蔡力行不僅善於建廠,也喜愛創新管理。為了加速產品良率與管理效率,他大膽引進知識管理觀念,成立知識管理委員會,將竹科產能良率聰明複製到當時剛起步的南科廠。

「用對的人、把對的事做好,如此而已,」他形容自己的作風。大蔡力行兩歲、學生時期便熱愛籃球的胡國強,是能攻能守的控球後衛。球場上他攻防穩健、掌握局勢;商場上他運籌帷幄,帶團隊「動起來」。

儘管聯電表示尚未表態接班布局,但高層對於胡國強確實寄予厚望。蔡、胡作風多被外界定位成「冷血」「強悍」,其實源於兩人的美式作風,皆相當重視數字管理,要求績效一絲不苟。

台積的晶圓生產線二十四小時分秒不停,只要產能與良率未達到目標的數字一出現,所有相關的工程師必定急奔現場處理,這就是蔡力行推動的績效管理文化。

事業戰友、台積副董事長曾繁城表示,Rick(蔡力行英文名)將數字管理發揮淋漓盡致,「要求犀利,完全理性導向。」無獨有偶,胡國強長年投入美矽谷科技業,熟稔產品製造流程與目標管理(KPM,Key Performance Management),在他任職執行長的兩年內,率先將聯電晶圓廠先進製程良率提升至高水平。他常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胡國強熟悉製造流程,著重方法學,他可以為了生產線上一個環節而緊迫盯人不罷休,直到改善為止。

治軍之道 強勢出擊vs.嚴謹自律 同樣是老闆身邊的大將,蔡力行與胡國強兩人行事作風卻一動一靜,展現殊異風格。蔡力行在內部會議上作風強勢,永遠是主動發球的人,同事之間無不印象深刻。一位台積資深處長便表示,每週二由蔡力行主持的業務會議上,他總是不斷挑戰部屬的報告,若能擋得住他提問、解決問題的人,就有機會升官;但相對地若招架不住、無法解決疑點的人,肯定被蔡力行罵到臭頭,「常讓人無地自容。」

不僅面對同仁主動出擊,蔡力行面對媒體時也會主動詢問,掌握輿論。 今年台積運動會上,他一時好奇詢問身旁的記者們,媒體下筆前如何判斷企業的好壞,標準在哪?頓時角色互換,讓記者們一時不知如何回應,「他發問起來比記者更像記者,」一位現場記者說。

帶兵首重帶心,蔡力行也不吝於主動關心同仁生活。台積資深研發副總經理蔣尚義表示,在張忠謀宣布交棒後的第一次週三主管會議上,蔡力行一進門不先追問業績,而是先關心蔣尚義家中失竊情況,讓日前家中才遭竊的他感到訝異與窩心,「他對同仁各種消息都十分敏銳。」

相較之下,胡國強謹慎而自律,像個有條不紊的將軍,賞罰分明。 對外界不輕露鋒芒的他,對內其實要求嚴格,紀律分明。

從開會流程便可瞭解他的治軍之道,聯電幹部表示,雖未曾明訂時間,但胡國強開會大家一定提早五分鐘就位,「他痛恨遲到與延誤。」

此外,曹興誠以漢朝與李廣相提並論的將軍程不識,形容胡國強治軍甚嚴的領導特質。 《史記》中李廣是好勇善戰的「飛將軍」,但喜愛單打獨鬥、治軍鬆散;相較之下,程不識善打整體戰,為人廉潔、要求紀律,故《史記》有云:「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

「胡國強進聯電後,我們就有了一位程不識,」曹興誠形容。 聯電的頭號客戶、美商智霖(Xilinx)執行長羅蘭德(Wim Roelandts),同樣對胡國強的雷厲風行管理表示肯定。他表示,90奈米的產品能即時上市,就是倚靠胡國強的執行力,讓聯電在短時間將品質拉到最好,「Jackson(胡國強英文名)沒有廢話,是位執行力大帥。」

優勢經驗 晶圓血統vs.創業人脈

除了作風殊異,兩人的工作發展歷程也迥然不同。 蔡力行系出正統,在加入台積之前,曾任職美商惠普晶圓廠,一待就是八年,對於晶圓廠所有流程管理如數家珍。

1989年加入台積後,便一路扶搖直上,1999年他更肩負起世界先進總經理一職,從此踏上台積接班人之路。胡國強則是創業出身,在矽谷工作超過二十年的他,不但創立Verticom與加入S3等IC設計公司,在市場打下江山,八年前更一肩擔起GPS晶片大廠SiRF的總裁暨執行長大位,領導團隊締造許多世界導航射頻標準,其知名度如同國內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一般。

2003年由聯電董事會延攬,票選成為首任民選執行長。不僅擁有技術實力,胡國強憑藉豐厚的矽谷經驗,建立起綿密的科技產業與創投業人脈。曾協助S3事業發展的中經合集團董事長劉宇環認為,胡國強不僅技術扎實,矽谷的科技業者他幾乎無所不曉,「他是少數的華人矽谷通。」

過去十年,張忠謀與曹興誠以創新模式,打造台灣晶圓代工的新局面。 展望未來,晶圓雙雄的新掌門人,將以世界級視野與鐵血管理,打造台灣晶圓代工的下一個黃金十年。

(本文摘自 七月遠見雜誌電子報)

Thursday, July 21, 2005

享受沉默裡的幸福

享受沉默裡的幸福

主講/吳娟瑜

每當兩個愛人互相非常親密,
他們就變成很寧靜。

唯有當愛消失,
語言才會出現。

─奧修
 
處理沉默,也是一種成長

沉默,其實也是溝通的方式之一,尤其在靈犀相通的時刻裡,無聲真的勝過有聲。那時──

我們和相愛的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那種鼻息相近、心跳相貼的感覺,真的是多麼渴望這一刻化為永恆啊!

然而當我們和愛人的相處時間增多了,我們開始不習慣去處理不說話的時刻;不說話,看來多麼不禮貌;不表達,顯示兩人有溝通障礙;我們忘了──處理沉默,其實也是人際相處的成長管道。

我們滔滔不絕,可能我們想證明自己是無所不能;而我們用言詞想證明自己是無所不能,正好暴露了內在的不足。

我們喋喋不休,可能我們想說服對方不可背叛;而我們用言詞想證明自己是最佳選擇,正好暴露了內在的擔心。

只有當我們暫停言詞,靜靜地去感受自已的存在和對方的存在,我們才有機會看到對方容顏背後的生命變化;我們才有機會領略一種幸福的感覺,正慢慢地、慢慢地在兩人之間孳生。

老實說,這一生,我們曾經錯失了不少幸福的時刻;這一生,也不知道多少親密愛人就此杳無行蹤;當時,任憑淚水的哀求,任憑口舌的說服,依舊喚不回那毅然離去的決心。此刻,當我們重新邂逅另一個愛人,我們已經知道──沉默中,兩人的默契更加深刻了;沉默中,其實我們依然可以擁有一份安全感!

暫停言詞,學習靜心省思

我們曾經試過有一天暫時不開口,用沉默來觀照自己,用靜心來滌淨自己嗎?

在沉默的時刻裡,我們將看到周遭的人有些什麼反應?他們是想說服我們開口?他們認為我們有問題?還是,他們顯露了個人極度的惶恐不安?

有位靈性大師葛吉夫,為了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覺察自己,於是有一段時間,讓學生見面時不發一語;也就是當學生來探望大師時,老師不開口,學生彼此也不對話,就是這樣幾小時坐下來,想進來就進來,想離去就離去。

有一次,一位初識友人被邀到團體中共享午宴。在這個正式的餐會裡,葛吉夫把初識友人當做上賓款待,頻頻為對方斟酒夾菜,但是大家都保持沉默。

五分鐘後,初識友人忍不住開口了,他提及個人工作領域的專業表現,談到曾經有過的豐功偉業……。這場午宴,從中午吃到黃昏時刻,而這位初識友人完全沒有發現自己是在被「實驗」當中,竟然一直高談闊論。

當這位初識友人開開心心地離去後,葛吉夫的學生們終於見識到大師一向提醒的──當一個人說太多,往往錯失聆聽真理的機會;當一個人說太多,往往讓靈性成長擦身而過!

沉默是一種成長的智慧,靈性空間越大的人越不怕沉默,因為在沉默的互動裡,我們會找到生命的力量,而不是尷尬的壓力。

沉默是一種成長的學習,懂得靜心省思的人越不怕沉默,因為在沉默的覺知裡,我們將看到有趣的關係,而不是背離的恐慌。

我們願意有時候試著不開口,看看自己的生命有些什麼變化嗎?

我們願意有時候試著不多語,看看幸福的感覺如何冉冉而生嗎?

人生四階段

人生四階段

文/星雲大師

人的一生,無庸置疑地,不是只有吃喝玩樂、虛度光陰地活著,生命是富有存在的期許和價值意義的,因此如何運用有限的生命,在每一個成長的階段裡展現出生命的光彩,發揮生命的價值,是人生的一大課題。關於「人生的四階段」,有四點意見:

第一、幼年時候要扎根自己

植物的生長,根部愈深入土壤裡,枝葉就愈粗壯。幼年時期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時刻,影響未來面對人生的態度甚為深遠。《三字經》云:「幼而學,壯而行。」諸葛亮《誡子書》亦云:「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因此一個人在幼年時,應當不斷學習,立志發願,如同植物的生長,為使根深蒂固,要能扎根自己。

第二、青年時候要創造自己

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青年時期思想發達,志願廣大,年輕力壯,朝氣蓬勃,做事有衝勁,是最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階段,這個時候一定要努力創造自己。創造自己的價值,創造自己的特色,創造自己的前途,在士、農、工、商各種領域上發揮所長,為國家、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第三、壯年時候要肯定自己

社會上,有各種的肯定,諸如榮譽的肯定、成績的肯定、比賽的肯定、學問的肯定等;其實最重要的是,要自我肯定。孔子說「四十而不惑」,人到了壯年的時候,要能肯定自己的所做所行,不能老是見異思遷。從事這個行業又想那個事業,交了這個朋友又想那個同事;有肯定才有信心,有肯定才會盡心,有肯定才能更加壯大。

第四、老年時候要完成自己

人到了老年的階段,待人處事都要能圓滿成熟,要「人老心不老」,處處給人歡喜,時時給人希望,心心念念要跟人結緣,要為人服務。同時也可以趁著這個時候,完成年輕時未完成的心願,或著書立作,或將經濟傳承給晚輩,或是閉關修行,把身心放下,隨緣自在,讓此世今生了無憾事。

人生不管在哪一階段,都要盡力做好,就如一齣戲,從開場、發展、高潮到結局,演出者都應該盡力詮釋每一個段落所要表達的含義。

幸福小語
以誠正信實付出己能,累積愛的存款,就能獲得信賴與肯定,創造和諧互愛的美麗人生。
- 證嚴法師

Wednesday, July 20, 2005

一切都是為自己做的

一切都是為自己做的

文/黃翠吟

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了一位學校的輔導主任,因為談話投機,所以倆人不時互相發抒生活上的一些體悟及感觸。那天,她邀我去聽一場演講,散會後,她馬上主動的幫忙收拾椅子及指引聽眾下樓路線,以免電梯口擠滿了人,看她如此充滿熱誠,我暗自佩服。她邊做邊說:「這是為自己做的」,我愣了一下,不明所以,這不是在服務別人嗎?何以說是為自己?她又說:「一切會回歸自己身上」,我想了一下,明白了。

善意付出,終會獲得善報

善意自能招引善意的人和事,形成善性的循環,最後受益的人是自己,而且,她有虔誠的宗教信仰,深信一切所作無不成為自己的果報。而我也相信,人的一切作為及心念是互為影響的,所以一切所作都會回歸自己身上,她奉獻付出,熱情親切,藉事修心,日久也會變化氣質及心量。

在學校,不僅學生喜歡找她諮商,很多老師也找她談心事,她樂於為學生設計及帶領團輔活動,就如九二一大震那年,學校雖亳髮無傷,但她馬上帶領全校師生進行輔導活動,以冥想、放鬆、祈禱,安定學生的心,只要對學生有益的事,她帶頭做去,她身邊充滿善緣、善人、善事,她說她每天充滿歡喜。

人如果認為凡事「都是為自己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不是為別人、為客戶、為公司、為主管,則自然凡事能盡心盡力,且心甘情願,勇於承擔。

執著努力,做到自己滿意

最近遇到一位水電師傅,做事態度令人欣賞。我請他重配家裡的熱水管路,工程需先鑿壁挖牆,再配管、砌磚、補牆,最後貼上磁磚。師傅鑿壁時,整個房子煙塵飛揚,白茫茫一片,師傅臉上身上都是白灰,但未曾見他稍歇,一做一連數小時,只在受不了時,才趕緊出來「哈」一聲,將鼻孔白灰呼出,用水沖沖鼻孔。幾天的工程,看他有時奮力敲牆,有時彎腰駝背連蹲數小時砌磚,最後,貼磁磚時,又如做女紅般輕巧,仔細的、輕柔的對正貼平。

補修的牆面要做得如此齊整平滑,是相當不容易的,看他如此敬業,我非常感激,說道:「辛苦你了,你的工做得真細緻。」他笑笑說:「總要做到自己看得滿意才行。」

好一句「自己要看得滿意」,充滿了自信,工程要做得完美,不是因為客戶要求,而是他對自己生命的態度。他從國中畢業進入這個行業到現在,已10多年了,才20多歲,因為盡心,自己很看得起自己。

認真過活,為自己堅持到底

吃苦、賣力,看似是吃虧的傻瓜,但最終反而讓人增了一份信心、勇氣。在工作上,我就有此深刻的體驗。

每在趕工,壓力來時,我告訴自己:怕什麼!我就做到晚上9點、10點再回家,再不然,星期假日繼續做,拿時間和意志去拼,我就不相信不能達成。想到此,一顆心就放下了。

休息、做事都是在過生活,無所謂得或失,心中因此沒有委曲,也不覺得吃苦,反而因為看到自己有此堅忍的意志及信心,竟有一份欣喜。

一切作為都會回歸自己身上,用什麼態度生活,就形成那樣的人格,不是向主管交差,是向自己的生命負責,讓自己滿意,覺得自己有價值,這樣才能心甘情願,而且愉快。

工作上混水摸魚的人,總是態度閃躲,言語囁嚅,因為他心中也有一把尺丈量自己的不是,所以不見了氣勢;「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前提是看得起自己,期許自己是個君子,胸壑間自能凝聚正氣。

善意待人,肯定生命的價值

有時到服飾店,如見店員橫眼打量,沒有一絲笑意,我即如芒刺在背,趕緊逃出,心情亦受影響,現在,我就換個想法:「每個人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啊!他對待客人的態度,是他生命的事,我何須惱怒?」

每天坐公車,看過各式各樣的司機,有的似和客人有氣,不斷煞車,煞得人重心不穩,前仆後倒,而他老兄無動於衷,我看他開車是為「公司」開的,為「家裡的生計」開的,所以心不甘情不願;有的司機,客人上車說:「請扶好!」到站時說:「○○站到了!」下車時說:「謝謝!」司機心情平和,動作斯文,面對這難得一見、令人起敬的司機,下車時,我都要大聲喊一聲:「謝謝!辛苦您了。」

一切作為,都是為自己的生命負責,這位司機知道,開車是為「自己」開的,讓生活過的有意義一點、愉快一點,讓自己感覺自己有價值,不是很好嗎?這是自己的生命啊!

讀懂母親的心

那天是週末,春日的黃昏有新榨橙汁的顏色與氣息。老早說好了要和朋友們去逛夜市,母親卻在下班的時候打來了電話,聲音裡是小女孩一般的歡欣雀躍:「明天我們單位組織去春遊,你下班時幫我到威風糕餅買一袋椰蓉麵包,我帶著中午吃。」

「春遊?」我大吃一驚,「啊,你們還春遊?」想都不想,我一口回絕,「媽,我跟朋友約好了要出去,我沒時間。」

跟母親討價還價了半天,她一直說:「只買一袋麵包,快得很,不會耽誤你…」

最後她都有點生氣了,我才老大不情願地答應下來。一心想著速戰速決,剛下班我就飛奔前往。但是遠遠看到了那家糕餅店,我的心便一沉---

店裡竟是人山人海,排隊的長龍一直蜿蜒到了店外,我忍不住暗自叫苦。

隨著長龍緩慢地移動,我頻頻看表,又不時踮起腳向前面張望,足足站了快二十分鐘,才進到店裡。我站得頭重腳輕、餓得眼冒金星,想起朋友們肯定都在等我,更是急得直跺腳。

春天獨有的暖柔輕風繞滿我周身,而在新出爐麵包薰人欲醉的芳香裡,卻裹著我將一觸即發的火氣。真不知道母親是怎麼想的,雙休日不在家休息,還要去春遊,身體吃得消嗎?而且和單位組織出去玩,一群半老太太們在一起,有什麼好?

說到春遊,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嘛,媽都什麼年紀了,還去春遊?前面的人為了排隊次序爆出了激烈的爭吵,便有人熱心地站出來,統計每個人買的數量和品種,給大家排順序。

算下來我是第三爐的最後一個,不用再花時間等新的爐出來,我鬆口氣,換隻腳接著站。

就在這時,背後有人輕輕叫一聲:「小姐。」我轉過頭去,是個不認識的中年婦人,我沒好氣:「幹什麼?」

她的笑容幾乎是謙卑的:「小姐,我們打個商量好嗎?你看,我只在你後面一個人,就得再等一爐。我這是給兒子買,他明天春遊,我待會還得趕回去做飯,晚上還得送他去補習班。如果你不急的話,我想,嗯……」她的神情裡有說不出的請求,「請問你是給誰買?」

我很自然地回答她:「給我媽買,她明天也春遊。」

真不明白,當我回答時,整個店怎麼會在剎那間突然有了一種奇異的寂靜,所有的眼光同時投向我。

有人大聲地問我:「你說你買給誰?」我還來不及回答,售貨小姐已經笑了:「哇,今天賣了好幾百袋,你可是第一個買給媽媽的。」

我一驚,環顧四週才發現,排在隊伍裡的,幾乎都是女人,從白髮蒼蒼到綺年少婦,每個人帶的大包小包,都註解著她們主婦和母親的身分「那你們呢?」

「當然是給我們小皇帝的。」不知是誰接了口,大家都笑了。

我身後那位婦女連聲說:「對不起,我沒想到,我真沒想到。這家店人這麼多,你都肯等,真不簡單。我本來都不想來的,是兒子一定要。一年只有一次的事,我也願意讓他吃好玩好。我們小時候春遊,還不就隨便吃?」

她臉上忽然浮現出神往的表情,使她整個人都溫柔起來,我問:「你現在還記得小時候春遊的事啊?」

她笑了:「怎麼不記得?現在也想去啊,每年都想,哪怕只在草坪上坐一坐曬曬太陽也好,到底是春天。可是總沒時間,」她輕輕嘆口氣,「大概,我也只有等到孩子長大到你這種年紀的時候,才有機會吧。」

原來是這樣,春遊並不是母親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內心深處一個已經埋藏了幾十年的心願。而我怎麼會一直不知道呢,我是母親的女兒啊。

她手裡的塑膠袋裡,全是飲料、雪餅、果凍等小孩子愛吃的東西。沈甸甸地,墜得身體微微傾斜,她也不肯放下來歇一歇,她向我解釋:「都是不能碰、不能壓的。」她就這樣,背負著她那不能碰、不能壓的責任,吃力地、堅持地等待著。

她的笑容平靜裡有著喟嘆:「誰叫我是當媽的?熬吧,到孩子懂得給我買東西的時候就好了,」她的眼睛深深地看著我,聲音裡充滿了肯定,「反正,那一天也不遠了。」

只因為我的存在,便給了她這麼大的信心嗎?我卻在瞬間想起我對母親的推三搪四,我的心,開始狠狠地疼痛。

這時,新的一爐麵包熱騰騰地端了出來,芳香像是原子彈一樣地炸開,我前面那位婦女轉過身來:「我們換一下位置,你先買吧。」

我一楞,連忙謙讓:「不用了,你等了那麼久。」

她已經走到了我的背後,已略顯蒼老的臉上明顯有著生活折磨的痕跡,聲調卻是只有母親才會有的溫煦和決斷:「但是你媽已經等了二十幾年了。」

她前面的一位老太太微笑著讓開了,更前面的一位回身看了她一眼,也默默地退開去。

我看見,她們就這樣,安靜地、從容地、一個接一個地,在我的面前,鋪開了一條小徑,一直通向櫃台。

我站在小徑的頂端,目瞪口呆,徘徊不敢向前。

「快點啊,」有人催我,「你媽還在家裡等你哪。」

我怔忡地對著她們每一個人看了過去,她們微笑地回看我,目光裡有歲月的重量,也有對未來的信心,更多的,是無限的溫柔。

剎那間,我明白地知道,在這一瞬間,她們看到的不是我,而是她們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女。是不是所有母親都已經習慣了不提辛苦,也不說要求,唯一的、小小的夢想,只是盼望有一天,兒女們會在下班的路上為自己提回一袋麵包吧。

通往櫃台的路一下子變得很長很長,我慎重地走在每一位母親的情懷裡,就好像走過了長長的一生,從不諳人事的女孩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終於讀懂了母親的心。這一生誰願意 無怨無悔為你付出呢?

無論你有任何病痛苦難 都依然對你不離不棄~~~~唯有你的父母

(感謝大舅轉寄此文章。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Tuesday, July 19, 2005

Witty Words of Wisdom

Accept that some days you're the pigeon, and some days you're the statue.

Always keep your words soft and sweet, just in case you have to eat them.

Always read stuff that will make you look good if you die in the middle of it..

If you lend someone $20 and never see that person again, it was probably worth it.

Never test the depth of the water with both feet.

It is far more impressive when others discover your good qualities without your help.

Always remember you're unique, just like everyone else.

Before you criticize someone, you should walk a mile in their shoes. That way, when you criticize them, you're a mile away and you have their shoes.

Note how good you feel after you have encouraged someone else. No other argument is necessary to suggest that never miss the opportunity to give encouragement.

Drive carefully. It's not only cars that can be recalled by their maker.

If you can't be kind, at least have the decency to be vague.

If you think nobody cares if you're alive, try missing a couple of car payments.

It may be that your sole purpose in life is simply to serve as a warning to others.

Never buy a car you can't push.

Never eat yellow snow.

Never put both feet in your mouth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then you don't have a leg to stand on.

There are very few personal problems that cannot be solved through a suitable application of high explosives.
When everything's coming your way, you're in the wrong lane.

Be nice to the nerds and geeks in high school -- you'll be working for them in the future.

賭氣

賭氣

文/吳淡如

一口氣,可以賭多久呢?

印度有位八十歲的老先生烏拿達,原來是一個大地主的兒子,從小就和鄰村有錢人家的女兒訂親。印度人早婚,十多歲就被送作堆,但小新娘希望他搬去跟她娘家的人一起住。烏拿達從小就是個「有志氣」的男子漢,心想,這就是要他入贅,怎麼行呢?離婚後立下志願,這輩子要娶足一百個太太,來羞辱第一個老婆。

這當然是賭氣。大部分人賭氣的時間都不長,但烏拿達的毅力卻很驚人。他打從少年時期便開始迎親,八十歲時已經娶過九十個妻子,生了二十九個孩子,由於他太熱中於迎新活動,每一段婚姻都不長久。目前,「只有」一個太太、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和他住在一起。因為結婚紀錄太輝煌,所以他已經成為國際名人。當新聞報導說他打算再娶十個妻子湊足一百個後,已經有三個美國女人、三個日本女人、兩個匈牙利女子和一個德國女人排隊想要嫁給他。

為什麼有人要嫁給一個糟老頭呢?她們可不只是想共襄盛舉創造世界紀錄,而是因為烏拿達的「習慣」是給每個願意嫁他的女人五甲地-這位大地主的兒子,為了娶一百個太太,已經把老爸留下來的地耗光了。有些女人,分了地就走人,他也不在乎,他說,除了賭口氣外,他不斷迎娶太太,是為了幫助貧窮婦女。結婚,是他的慈善事業。

不知道娶九十個太太是否可以列入世界紀錄?我想,賭一口氣賭這麼長,絕對可以列入世界紀錄。有些氣,「英雄氣短」也是好的,賭得太長徒然浪費人生的曼妙時光。氣是賭到了,目標也完成了,可是人生能有什麼收穫?傾一生之力,又無人感激,一輩子,就只換得一個笑話而已。

賭氣是人類特長。只要一賭起氣來,人類常會慢慢脫離「理性動物」的範圍,做出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歷史上有個很有趣的「賭氣」軼事:明代有個才子解縉,小時候住在一個做官人家曹尚書的對面。曹尚書家中有個漂亮的竹園。解縉年紀小小,很愛吟詩作對,每天看著茂密的竹林,十分暢快,寫了一副對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很多人看了,稱讚他是個天才,曹尚書知道了很不高興,心想,竹林明明是我家的,怎麼可以借給他當題材呢?於是故意教僕人把竹林砍短,愈想愈不開心,又全部砍去,給這神童難看。沒想到,解縉又在對聯上加了四個字,變成: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曹尚書無端毀了自家竹林,又讓解縉證明了他的才華,全然是損人不利己,可見人在氣頭上,什麼不理性的事都做得出來。

賭氣,可能只是因為小小的事情,卻因為一時氣不過,做出你死我活的決定。前不久前我到北京旅行,有幾則地方新聞都和賭氣有關。有個女孩和男友吵架,就在地下鐵的月台上,女的先踹了男的一腳,男的氣不過,也甩了女友一巴掌,女友竟然賭氣跳下地下鐵月台,還好服務人員及時發現,要女孩別碰有高壓電的鐵軌,男友又在緊急時刻把女孩抱了上來,才沒有發生慘案。

江西有個堪稱特殊的離婚案例也和賭氣有關。有一對夫妻為家裡的一些瑣事爭吵,已懷孕的太太一氣之下,當天跑到醫院去墮胎。在大陸,基於人口政策,墮胎並不犯法。但丈夫氣得不得了,以妻子擅自墮胎訴請離婚。法官認為,婚後生育權並不只屬於女方,准許了男方的離婚請求,還判定由女方付給男方一筆精神賠償。小小的爭吵,太太竟可以做得這麼絕,一般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可是一個愛賭氣的人,確實會做出「不對等」的事情來。

還有一則地方新聞:一位少婦想出去逛逛街,企圖把孩子託給婆婆,偏巧婆婆沒空,對媳婦說話的口氣不太好:「如果不想照顧,乾脆把孩子丟在外頭。」媳婦聽了,盛怒之下,果真把孩子丟在外面的草叢裡,自行逛街去了。十分鐘後,這位母親覺得不妥,急忙回頭,這下可好,小孩不見了,就在當地痛哭失聲。幸好不久後,有人把撿到的嬰孩送到警局,「物歸原主」。

那孩子才六個月大呢。人說母愛最偉大,其實為了賭一口氣,也還是有什麼樣的事都做得出來的母親啊,可見賭氣的破壞力何其大。

許多驚悚的社會新聞,其實都和賭氣有關。吵架之後,是賭氣的最好時機:太太為了跟丈夫賭氣,引火自焚,害得同一幢大樓的十多條人命一起葬送,成為台灣近年來最讓人痛心的火災事件。

多少年來,哪一樁青少年械鬥事件與賭氣無關?只不過一言不合,一個互看不順眼,許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就像開水龍頭一樣容易,流洩在社會新聞版。

我身邊也有「我被賭氣誤一生」的朋友。有位長相還算英俊挺拔的男性朋友,因為自己的媽媽脾氣有點難纏,對他交女友百般刁難,於是他為了氣自己的媽,竟然向一位他所認識的女人中相貌最醜、脾氣最壞的女子求婚。這件婚事果然讓他媽媽氣得七竅生煙,又無可奈何,不過詭計看似聰明其實愚蠢,他的日子過得愈來愈差,家庭如戰場,母親和太太每天吵得不可開交,家庭氣氛愈來愈恐怖,最後還是以離婚收場。

也有一位女性朋友,因為前男友有了新歡,在失戀的一個月內賭氣嫁給一個認識不深的男人,婚後才發現男方前科累累還有暴力傾向,想脫身卻很難。

人千萬別拿一生的時間、一輩子的幸福來賭氣。賭氣是種不用金錢的賭博,但籌碼常是一生的懊惱與蹉跎。賭氣的對象,不只是感情,人也常常因為太不服輸,卯起來和錢賭氣。有位研究股市心理學的朋友告訴我,很多股市投資人常因賭氣失財,只是損失了一點錢,就賭起氣來和所有的財產過不去。

他看過許多投資人,一旦套牢就賭起氣來不管、不聽、眼不見為淨,到了股票下市,都還毫無知覺。有一位女士最離譜,第一次投入股市就套牢了,於是採取最賭氣的方式來扳本,每天毫無章法瘋狂地買進賣出,賠得更慘,由於損失太大,差點連自己的命都賠掉了。

有一個寓言與賭氣有關:有個漁夫想要出海捕魚,可是一連好幾天風浪都很大,把他的船推回岸邊,有天他終於跟老天爺生了氣,賭氣的將漁網撕破、搗壞漁船,一步一步走向深海,決定要赤手空拳的捕魚去,從此再沒有回到岸上來。這和股市投資人賭氣的狀況很類似。

人在江湖,大環境的影響實在很大,可不要處處堅持「人定勝天」。有時,認輸比賭氣更需要勇氣。然而,賭氣並不是壞事。有人調查過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之所以成功,並非他們一開頭就有遠大的理想或詳盡的生涯規畫,反而多半來自於「賭氣」。因為賭氣,所以一定要成功,讓大家刮目相看、讓不看好的人都跌破眼鏡,因而得到成功的動力。

可以有氣,但「力」要用對地方,駛向正確的方向,賭氣可以是人生的最佳助力。想賭一口氣時不妨想想,這口氣,是不是損人不利己?如果不利己,萬萬別賭。與其拿一輩子當籌碼賭氣,不如花點時間理清自己的問題。

Monday, July 18, 2005

Practice Wonderment

"Oh, for the wonder that bubbles into my soul."
- D. H. Lawrence

Recently I had the pleasure of accompanying my friend and her one-year-old daughter to the zoo for the first time. Her eyes almost popped out of her head when she saw an elephant. And when I gave her her first scoop of ice cream, her joy knew no bounds. Her little body wriggled, her eyes sparkled, and she brought out the biggest smile. The truth is elephants are amazing creatures, and ice cream is just as delicious the one-thousandth time as the first. But we adults have lost our wonderment, and so we can't appreciate elephants and ice cream as much.

In wonderment, children are our greatest teachers. Wonder is a natural state, one that we often lose track of as we become numb to life. Since wonderment is the willingness to be surprised by life, and gratitude springs from wonderment, to practice gratefulness we need to let life surprise us, with a glorious sunset, a luxurious back rub, a mysterious phone call, or the kindness of a stranger. The problem with adulthood is that we become jaded. Oh yes, another great sunset, another fabulous dinner, another birthday present.

We can recapture our sense of wonderment at any moment. All it takes is to open our senses and let the world come into us anew. Try it for one minute. First listen to the sounds around you...perhaps an airplane is overhead. Isn't it amazing that airplanes can fly? It doesn't seem possible. What kinds of scents are in the air? I can smell Jasmine. Isn't it amazing that so many flowers have such distinctive scents?

Now turn to your sense of sight. Really notice what's around you...the grain in the oak door, the black letters against the white page, the bright yellow bananas in the bowl. Isn't it amazing that you can see? Isn't it fascinating to wonder if everyone can see yellow the same way as you? Isn't it marvelous that you can have a banana even though they grow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We can touch wonder in every moment as we slow down and perceive the world around us as if for the first time. And when we contact wonder, we know thankfulness for the most ordinary, extraordinary things of life.

謝謝─我最想說的話

謝謝─我最想說的話

文/張曉風(大學教授)

記得小時候帶便當上學,每到午餐前,老師會要求大家一起說:「農夫種稻真辛苦,我們吃飯,謝謝農夫!」反觀現在的孩子,沒見過插秧、播種、除草、收割、打穀、曬稻、去殼、洗米、撿沙等所有的過程,不知種稻有多辛苦,吃飯時也就沒有一點感謝之心。

或許是因為他們的生活,與這些資訊是隔離的,所接觸到的並非第一手資料,所以,當自己享受新衣、新鞋和好吃的食物時,好像每樣東西都是現成的,只要銀貨兩訖便可獲得。他們看不到父母的辛苦,對人、對事,非但沒有一顆感謝的心,反而出現了一種不同的情緒──抱怨。

抱怨的結果,會使你覺得四周都是敵人。第一個要抱怨的可能是老天爺,第二個要抱怨的是周圍的人,不管是老師、鄰居還是親友。有時抱怨慣了,還會抱怨自己真倒楣、真命苦……,如此一來,你的人生就會完全被怨恨的陰霾所籠罩。

倘若人生是可以選擇的,你要選擇感謝的人生?還是充滿怨恨的人生呢?

心存感謝,勿懷抱怨

經歷了前年921大地震的災難,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想一想,思考自己對生命該抱持怎麼樣的態度。

在電視上看到,災變中有人從瓦礫堆中被救出來時,很多人都高興得鼓掌大叫:「是活的!」。我心想,我也是活的,而且活得很好,如果這些人受了那麼多苦而能活下來,是件值得感謝上天的恩典,那麼我的僥倖逃過這一劫,不是比別人幸運一千倍、一萬倍,更要值得珍惜感謝的嗎?

假設以金錢來衡量,我想再多的錢也沒有人願意嘗試被活埋在瓦礫中,換句話說:平安就勝過幾百萬元了!因為「活著」本身,就是值得慶賀的事情。

回想921災變,有兩個人的故事讓我特別感動,其中一位是孫家兄弟的母親──孫媽媽,她由衷的感謝救援人員不眠不休、小心翼翼的挖掘,努力救出了她的孩子,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另一位是住在高雄的老太太,盡其所能,捐出了一百萬支票。她說:「因為以前年輕時經歷過災變,也曾受人幫助,現在應該要幫助他人。」簡單的話,不帶半個「謝」字,卻能讓人強烈感受到她心中的感恩與謝意,她的方式跟我今天所強調的感謝不同,若要合乎今天的題目,她應該說:「因為我非常感謝當年幫助我的人,所以現在我要把感謝具體的表現出來,把它變成一百萬的捐款,捐給需要的人。」

她沒有這樣講,而其實她沒有說的部分,我們都能明白。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捐獻不看你捐多少,而是看你留了多少!這位老婦人捐得也許也比一億更多吧!

不論是否擁有,不忘表達感謝

我們擁有很多東西。也許有些人認為自己並沒有擁有什麼,事實上我們還是擁有很多,像健康、知識、溝通、分享、親情、友誼、大自然的山水……等等,這種種的擁有,其實都是值得感謝的。

我自己就非常感謝一種擁有,就是能夠讀莎士比亞或陶淵明的書,和古人聊天、咀嚼自己心裡想說而沒有說出口的話,我驚訝一、二千年前就有人能如此洞悉心靈,古今可以相通,讓人驚嘆上帝造人的神奇。

假如你把朋友擴充到古人,把你的閱讀範圍擴充到古書,你會發現,只要花兩、三百元買書,便可搜羅到古今中外的人的智慧,輕易閱讀到他們費盡心思、嘔心瀝血的作品,擁有這些可貴的寶藏,是自己的幸運。

其實,我們不但要感謝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也要感謝自己沒有擁有某些東西。比方,我沒有擁有財富,我從小到大,都不是真正的有錢人,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上天的祝福,因為沒有財富,你和群眾是站在一起的,和大家用類似的方式在消費,你會覺得自己走在群眾之間有一種親和感。未擁有財富、美貌,或者人間奇特的幸運,不也很好嗎?當然擁有一些東西是很愉快的,但未擁有什麼,有時也是很好的祝福,亦值得感謝。

保留心情說「感謝」,為「活著」鼓掌喝采

倘若生命這麼美好,有這麼多值得感謝的事,我們是不是該把這句感謝的話說出來,並表達自身具體的感謝讓別人知道?當然,假如生命本身值得感謝、生命所擁有的東西值得感謝,生命所未擁有的,有時也值得感謝!

譬如:我們生活在台灣,愛台灣的方法即是減少垃圾的製造,這是愛台灣的具體表現之一,也是對這塊土地表達自己感謝情懷的一種作法。而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愛護土地、愛護環境的各種方法。

以今天的台北市而言,如果多規劃幾條腳踏車專用道路,讓人們騎單車更方便,相信亦會減少許多汽機車排放廢氣的污染了。而我自己,也儘量在某些時候騎腳踏車。抱著感恩,珍惜周圍環境的心,我們一起來努力改善這塊土地的環境吧!

氣憤時,仍然持著潔靜的心

我家附近巷子有一戶人家,不歡迎鄰居在他家門口停車,那屋子主人的理由是,小偷會藉由車頂翻過圍牆爬進他們家,所以,只要有誰敢在那兒停車,愛車必定會遭到破壞。

有一天,我們開車回家,在巷子裡為了要讓另一部車過去,就在這位屋主家門口暫停一下,沒想到,我先生剛下車,正好遇著他出來罵人,我先生說:「這裏本來就可以停車,為什麼別人家不怕小偷,你家就特別怕呢?」他回一句:「你們外省人都不講理!」我先生很生氣:「這和外省人有什麼關係呢?難道車也有本省、外省之分嗎?」我勸先生不要跟他吵架,因為吵架解決不了問題。

雖然,那位屋主觀念不正確,不和他吵並不是認為他說的話有道理,而是我認為讓他罵一句不算太嚴重,抱怨卻只會影響心情,解決不了問題的。

所以,我們不要用抱怨的態度來面對問題。無論碰到任何事,即使它令人感到生氣、憤怒,也不要抱怨,而是要設法面對、尋找解決之道,一件事假使經過你的努力,把事情解決了,也等於是替社會除掉一件禍害;反之,假如你很努力,卻還是解決不了事情,至少在未來這件事的成功上,你已盡了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的力量,同時並保有心靈的正直和純潔。

不要抱怨,我們的心情保留來做什麼呢?保留來說一聲感謝吧!可能有人會問:感謝什麼呢?我們能夠活著,這件事情本身就很值得感謝呀!每天醒來,又是一天,又可以打拚,昨天不管怎麼累,今天又是新的一天,有很多值得聽、看、獲取知識的機會,今天是多麼美好的日子啊!

最想說的一句話──謝謝!

當我們愛一個對象、當我們要感恩時,有兩件事是可以做的,一個是說出來,一個是做出來。我今天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要對我周遭的環境、對人、對上天、對大地,說一聲「謝謝!」。

我覺得在台灣,我們什麼都不缺,但常缺乏一個共同的回憶。雖然有人要把舊有的東西毀滅,我們無法控制,可是至少在自己的心中,要謝天、謝人、謝物,對萬物要有情感。不管我生命裏會遭遇到多少困厄、憤怒,我還要對自己的生命說:我能夠活著真好,我要謝謝這一切的機會!

其實,我們會生在這世界上,是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若父母不結婚便不會生下你,若父親娶的是別的女人,生下的也不會是你……。

基本上,我們每個人的出生,都是非常特殊的機緣。我們可以擁有生命,在人世間旅行,在旅行的過程裏應該跟同伴互相說聲:「謝謝!」而且,也要跟生命的本身及上蒼說聲:「謝謝!」

「謝謝!」是我最想說的一句話。

Friday, July 15, 2005

訪問蔡明亮

訪問蔡明亮

採訪/林雅慧

蔡明亮,出生於馬來西亞,一九七七年赴台發展。文化大學影劇系畢業,電影精神深受前輩王小棣影響,充滿人道關懷的情感。作品擅於探討都會生活的疏離感與寂寞,希望藉由電影帶來反省與關懷。作品勇奪無數中外影展獎項,為台灣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農村子弟、工人、家教等經驗,對日後的工作有助益嗎?

我生長在一個忙碌的家庭,每天都必須從事勞動性的工作。父親除了務農外也擺麵攤,將賣麵的收入拿來置地生產。家裏有七個小孩,就屬我天性最敏感,每當大人忙不過來時,總知道要主動幫忙。種胡椒、養雞、掃雞糞、撿雞蛋、洗碗、洗衣服等都是我的工作範圍。

學生時代,我習慣早起泡咖啡,吃完早餐後會把家裏打掃乾淨才去上學。這種勞動工作的習慣,就這麼延續到現在。

高中畢業後的暑假,我到父親朋友那兒做水泥工,這是我第一個有支薪的工作。現在我從事拍電影的工作也很勞動,台灣不像好萊塢導演可以坐著不動,電影有很多複雜的前置工作需要導演事必躬親。我相信是因為過去習於勞動,讓我成為一個勤勞的人,不容易被環境打倒,也不容易退縮。

台灣可愛的地方在哪裏?

一九七七年我來到台灣,感覺台灣人都很勤奮,是個熱情而好客的環境。住在這裏很自在,而且和我的故鄉馬來西亞一樣都講中文,再加上我小時候看了很多台灣電影,所以對這塊土地備覺親切。台灣有趣的地方是,你很難看到一個國家拍電影得獎後還有獎金可拿的,而當片商不樂意投資時,國家竟願意拿出一點錢來幫助導演拍戲。

如果拿台灣和馬來西亞相比較,台灣的概念走得很快,觀念改變也快,社會開放,願意接受新知、接納改變,是個充滿討論空間的國家,而這也是我認為台灣最可愛的地方。

為何每齣戲都和李康生合作?如何看出他的天分?

其實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李康生有演戲天分,我只是厭煩既定俗成的規矩,想找一些沒有演過戲、不是職業演員的人,也就是一般通稱的「非演員」來試試。

我遇到李康生時,他大學已經落榜兩次,還準備再接再厲。李康生不是我的第一個非演員,但他的節奏足足慢了三拍。我內心很後悔,但戲已開拍,只能拼命要求他自然點、動作快一點。原本我只想找人演戲,用了他之後,我對他的生活多了些關心。

後來他第三次聯考又失利,整個人看起來很累。那時我正在創作《青少年哪吒》,便借用他的心情,點出台灣孩子非要擠入大學窄門的辛苦,也找李康生飾演劇中苦悶的少年。

這部片用了「哪吒」二字,這是一位民間信仰的神祇,曾有員工建議我不要拍攝,但還是拍了。戲殺青後一個月,李康生來找我,說脖子不舒服,之後就每況愈下,嚴重到幾乎不能吃飯。

這段時間,我陪著他看遍全台的醫師,試盡了各種偏方,冥冥之中,命運之神將我倆綁在一起,生死患難與共。九個月後,李康生的病終於漸漸好轉,這段經歷,又觸動我寫了《河流》一片,討論人的身體不自主,不管內在、外在都受牽制的狀態。

原本我和小康的持續合作是無心插柳,剛開始,他像我的代言人,演出我對生命的看法和感受;後來,我回顧過去的影片,發現小康從九二年到現在一直持續地在改變,不是角色,而是人的改變。他在演出的角色中融入了部分的自己,久而久之,觀眾也就認同了,覺得這個角色是我電影裏面很重要的元素,不能被取代。

電影中用了大量的「譬喻」、「象徵」手法,這需要極深的功力,如何辦到的?

我不太在意別人怎麼詮釋我的電影,因為我相信所有的作品最後都會走出自己的生命,有自己解讀的空間,反映出解讀者的心情、能力、狀態。

我習於以一個表面的隱喻去牽動內在的隱喻,例如在《天邊一朵雲》裏的西瓜可以當飲料喝,可以傳達情意,也可以成為性的工具。

隱喻是多方面的,有些人可以看得很深入,有些人看得較表相。我比較喜歡用身邊的事物來當象徵物,西瓜也好、水也好,或者一些空間的感覺,對我而言,目前所用的這些象徵元素已經夠了,我將會重複地使用,但是在不同的電影裏面便會產生不同的意義。

看完我的電影,觀眾說不出一個故事,因為故事從來就不是我電影中的意義所在,細節才是。我認為生活的意義就反映在這些細節上,觀眾會因為電影的引導,自然而然討論細節,包括聲音、道具、行為等等,每個人都可能做出不同的解讀,深淺有別,但大方向卻是一致的。

電影是一種文化嗎?

很多觀眾習於把電影分類成消費性「商品」,就像衛生紙一般用完即丟。矛盾的是,我們知道電影是一門藝術創作、是第八藝術,當我們願意把電影看成是一門藝術創作時,它本來就該被賦與超過消費概念的功能。

好萊塢式的電影被當成消費品時,它的確達到了娛樂你兩小時的效果,即使再爛也不會有人舉牌抗議。但若有部電影,裏頭沒有偶像明星,沒有了不起的故事,也許你永遠不會去看它,也或許看一次就感動了,你可以把它定位為消費品,也可以把它定位為無價之寶。因為你花了兩百元,喚醒了麻木的感覺,重新得到了一些滋養,提醒了你一些事情,讓你看到生命真實的面貌,也讓你有機會思考是不是要繼續著這樣的生活方式。

劇中大多在探討人際的疏離感與冷漠,為何特別對此議題有興趣,和成長背景有關嗎?

我精神的自主性建立得很早。小時候我和祖父母同住,直到國小五年級才返家,和原先家裏的三個兄弟之間難免產生隔閡與孤立。

小學六年級,班上有幾個討厭我的人,他們不准全班同學跟我講話,整整一年,我在班上沒有可以交談的對象。其實我不會很痛苦,除了剛開始有點不舒服外,後來也就自在了。

我每天借一本圖書館的書回家看,用自己的方式排解孤獨,可能這也造就了我日後的個性,或者對這個議題的興趣。其實這樣反而讓我成為了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人。我在電影中描述這些感覺時,並不是在批判孤獨好或是不好,我只是喜歡描述在這個時候,獨處的自己是什麼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下的感覺比較真實。

如何讓每個演員都百分之百地相信你?

一個商業演員會受到很多約束,經紀人會告誡他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這不是在表演範圍內的思考,而是在形象範圍內的思考。這樣的思考法則會讓自己被綑綁,繼而影響到表演工作。身為演員應該先檢視表演的意義為何,才來決定是不是接受,而不是一開始就自我設限。

我的這群演員不一樣,他們一開始就跟著我,沒有受過什麼特別訓練,也沒有經紀人。但他們從頭到尾都很清楚自己是一個演員,能夠怎麼配合,哪裏是大障礙,把問題都拿出來討論,我們是這樣子工作的,而不是先猜想別人會用什麼眼光看我?爸媽會怎麼樣?總而言之,演員信任我是因為我有作品,而且我工作的方式、概念,他們都很清楚,所以能充分信任我。

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

跟我合作過的人都是我的貴人,他們讓我懂得如何去珍惜別人。

在這個領域中第一個遇到的貴人是王小棣老師。在課堂裏,他教導我電影原理,開啟我對電影的概念,讓我知道電影不僅是娛樂;在生活上,畢業後我和他並肩工作,他讓我懂得如何尊敬自己的工作,直到現在都還是我的精神導師。

我們的電影風格很不同,但內在精神是一致的。出社會後,我也遇到很多製作人對我很好,像唐威先生,我在電視的黃金時期,都是他賜給我的。後來我又遇到了徐立功導演,他保護我,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地去拍我想拍的電影,我的電影風格大概從那個時候起確定。

成為導演後,我遇到的這些演員,像小康、陸弈靜、楊貴媚、陳湘琪都是我的恩人,他們給我很多啟發,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我,我們的關係不僅是導演和演員的關係,我們是互相扶持、激勵的好友。另外,還有一些片商和媒體一路鼓勵我、照顧我,他們也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到目前為止,還有什麼不敢面對、不敢檢視的自己嗎?

我一直都在剝開自己,可是我想很難完全地剝乾淨。

某天我朋友對著我的生辰八字下結論,他說我是個一輩子都在追求自由的人。朋友說的沒錯。我始終在追求創作的、生活的自由,但很難追到。其實真正的自由有點遠,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由的真義是什麼,只看到自由模糊的影子,所以要去理解它。

每次我都在作品中剝開我自己,每剝一層,就以為我得到自由了,後來才發現仍然到不了那個境界,只得不斷地再來一次。也因為這樣我才有創作的可能,有想探討的主題,有不能面對的東西。

訪問漢寶德

訪問漢寶德

採訪/林雅慧

漢寶德,台灣當代建築的導師,活躍於教育界、建築界、博物館界,一生作育英才無數,如黃永洪、姚仁祿、姚仁喜、登琨艷等都是其得意門生,有「漢寶德的一小步,建築界的一大步」之美譽。創辦《百葉窗》、《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雜誌,大大促進了中外建築知識的流通。

才氣縱橫是天生的,還是經由後天努力得來?

我不是天才型的人物,甚至還覺得自己有點笨。不過我相信慢工能出細活,也可以說是一種「痴」的表現。我的反應不快,但「磨」的能耐甚高,一件事情我決心做,不管要花多少時間和心力,我都勢必做到底,不完成絕不罷休。

建築的定義是什麼?

我認為建築是一種人文的現象,也是一種藝術的展現。在西洋世界裏,建築被公認為一門藝術,這也是為什麼建築系的學生必須上很多藝術課程的原因。工程只是把房子蓋起來的技術而已,其中還必須要投入人文與藝術,才能賦與一幢建築不朽的生命力。

為何早期喜歡歷史、文學,最後又棄文從工?

大學聯考之際,其實我私心嚮往文法類組,但在那個普遍貧窮的時代裏,大家都認為讀文組沒有出路,讀工科才有「錢」途。當時我的家境不好,還有五個弟妹都在念書,所以忍痛決定棄文從工。

我還特地請教老師,在眾多工科裏頭,究竟哪個系較為易讀?老師建議我念建築,因為它介乎工科和文科之間,是較易入門的科系,於是我便這麼一頭栽進了建築世界裏。

勉強讀了一年後,卻因為肺病休學在家養病。百無聊賴的日子裏,我跑到美國新聞處借了幾部建築專書回家,終日苦讀,還很認真地做了筆記,在那之後,我對建築有了較為清楚的概念,也漸漸產生了興趣。

對建築界最大的影響為何?

我自認對國內建築界較大的影響,其一是教育,其二是辦雜誌。

在東海擔任建築系系主任時,我引進美國先進的建築教育理論,並做了適當的修正,讓東海大學建築系氣象為之一新。而當時東海的學生素質極佳,表現優異,投入就業市場後,也在建築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另外,當我還是成大四年級的學生時,發現台灣沒有一本中文的建築雜誌,於是便興起了創辦雜誌的念頭。當時我和林華英同學一起辦了《百葉窗》這本小雜誌,全書只有十來頁,舉凡寫稿、排版、送印刷廠、裝訂全部自己來。在此之後,我沒有停止過辦雜誌這項任務。

在東海當講師時,我辦了一本《建築》雙月刊,介紹國外的建築思想。留學回國後,則辦了《建築與計畫》,把建築的人文性、社會性介紹得更為深入。之後又辦了一本《境與象》雜誌,以建築為主,也包含了美術層面的探討,可充當建築界交流的管道與參考。

如何教育學生?

我在東海的教育方式,是設法激發學生的潛力,讓他們的個性得到發揮,而不是用傳統的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我常觀察學生,先了解他們的性向後,再用適當的方法誘發他們的能力。我教學生的方法很簡單,往往都是「動口不動手」。我極少動手修改學生的圖。一旦教授為學生改圖,學生就會少了思考,千篇一律地做出有教授風格的作品。為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我選擇動口不動手,讓學生透過自己的理解,創作出個人風格的作品。

不管學生是選擇走傳統的路線,或是勇於顛覆傳統,我通通給與鼓勵。像姚仁祿在東海念書時,有一次的專題設計,由於作風前衛而飽受批評,但我獨排眾議給與肯定,因為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看法,不該抹殺掉學生特有的創意空間。

美的定義為何?

美是人類的共通價值,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教育的目的是開發這種本能,讓美成為社會的重要精神價值。

美的基本層次是感官的體會。看到一朵花、一位美女,心中感受到美,因此覺得舒服,覺得愉悅;看到一蓬爛草、一堆垃圾,覺得醜惡,覺得不愉快,這些都是本能的反射,並不困難。但透過教育,可以把美的價值轉換到精神的層次上,讓人學習去思考、判斷,最後得到美的體會。

一朵花,很容易感受到美,一支舞,就不容易領略出美感所在,因為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層次,我姑且稱之為「風情」。而教育正是讓我們學習欣賞風情的那把鑰匙。

在建築上影響你最多的人?

一九六○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大師路易士.康(Louis I. Kahn)。我在普林斯頓大學念書時聽過幾次他的演講。他的文章發人深省,結合感性和理性表現在建築之上,把功利主義的現代建築提升到宗教層次,所以我對他印象特別深刻。康把建築看成一個生命,把功能視為生命存在的價值,因此他的建築特別有生命力。

是否會追隨流行?

我覺得流行是一種人為的商業現象,很多設計師推動流行,目的是為了讓消費者換掉舊東西。

我自己不會跟隨流行,但也不排斥喜歡追隨流行的年輕人,因為每天變換造形,可能也是豐富生命的一種方式。但我所從事的建築是耐久的產品,不可能今天蓋,明天換,因此,建築是不講究流行的,而是要能打造出一股時代的精神。

建築師活在時代裏,就要努力在作品中表現出這個時代的精神特質。在這個時代過後,建築的價值仍不會消失,因為它成了一種經典,訴說著歷史的故事。

父母給你最大的影響?

漢家世居於山東省皋陸鎮,大門永遠掛著一副紅色對聯,上書:「耕讀為業,勤儉持家」,而書房門口的對聯則是:「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父母用這些祖訓教育我,讓我成為了一個保有傳統思想的現代人。

父親的個性堅毅,靠著自修藥物學而開設藥店,聲名遠播;母親是一位保有傳統美德的婦女,對孩子的教育極其注重,即使後來因為戰爭逃難的緣故,家境由富轉貧,父母仍堅持讓每個孩子讀書,教育我們在待人接物上要設身處地,多為別人著想,對我的影響可謂極其深遠。

幸福嗎?

現在的我很幸福,透過學習,我的負面情緒減少了;透過反省,我學會歡喜待人。

我和我的家庭以及周遭的人關係良好,和他們在一起時,會感受到一股強烈的愛。這種愛無法形容,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是來提供你快樂的,他的存在,是因為你希望他存在。

當然有一天我們終將失去彼此,但因為我們所回憶的、所經歷的都是美好的,因此我們理當感到釋懷。

Thursday, July 14, 2005

Ah, a Face

"Don't think of it as failure. Think of it as time-released success"
-Robert Orben

The human face is one of the great mysteries. What makes a face a face? Is it the look, the features, the eyes, all the above, none of the above, or both and perhaps something more.

A face can tell it all, or it can hide it all. Is there anything as comforting as a kind face, reassuring as a warm smile and electrifying as sparkling eyes?

And is there anything more disturbing than a scowl, unsettling than a dirty stare, dismissive than a frown and alarming than a frightened face?

Then there is the sheepish look, the proud look, the bright face and the ashen one. The blush and the flinch, the pride and the shame, the joy and the pain. The entire spectrum of life experience, the tangible and not so tangible, is captured in our facial expressions.

When we want to see another?s reaction the first place we look is usually at the face. The reason is perhaps because as newborns our first sights are the faces of our mothers and fathers.

A face tells a story. A face is a story. Many stories ? many volumes. A face is a study in the mysteries of human nature. It reveals and it conceals all at once.

Can we ever know the depth of feelings that lie behind a smile or a grimace?

A face seems to express the external surface, as in ?the face of the matter.? Indeed, one can put on a false face that does not reflect what lies within. You can smile while feeling miserable inside.

The true nature of a face is that even as we may use it to conceal, it reflects the inside of a person. The world in which we live is so structured that the surface obscures all that is going on within. On the surface level we may feel that we are in control and know a thing or two. Until something shakes our comfort zone, waking us up from our reverie.

You are alive when you have a healthy balance of angst and resolve. Yearning, reaching for something greater. Then integrating it.

「呷飽未」和「來呷飯」

嬸嬸的父親有三個女兒,分別嫁在相隔不遠的鄉鎮,有一天,這個父親心血來潮,想去看看三個女兒。

他在早上十一點的時刻來到大女兒家,大女兒正忙著做午飯,離吃午餐的時間尚有一個小時,老人家坐了一會兒,起身到二女兒住處。

十二點多,來到二女兒家,她們正在用餐。二女兒問:「阿爸,你呷飽未?」

客氣的老人頻頻點頭,笑著說:「呷飽了,呷飽了。」

二女兒竟然就信了阿爸這番客套話,便不再招呼他吃飯。事實上,老人家的肚子餓得很。

離開二女兒家,來到小女兒家時已是下午一點過後,這小女兒正是我嬸嬸,她得知父親剛剛去了二姊家,心想他必定在那兒吃過飯了,於是沒有開口詢問父親吃了沒,盡是閒扯些雜事。

這個餓著肚子的老人,回到自己的家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獨自到菜園摘了一把豆子,自己炒了吃,沒想到三個女兒的家各繞一圈,連頓飯都沒得吃,唉,真的是「三個女兒卡輸一把菜豆子」。

事後,老人提起此事,不忘告誡女兒們,下次有人在吃飯時間來訪,要請人家「來呷飯」,而不是問他:「呷飽未?」

聽了這個小小的典故之後,我終於明白為何每次吃飯時間到隔壁嬸嬸家,她總是開口就說:「來,來吃飯!」嬸嬸說得沒錯,「呷飽未」和「來呷飯」同樣都是請人家一起來吃飯的一句話,後者讓人感受到主人更多的熱誠,同時對於造訪者亦是個好台階。

簡單的一句話,就因表達方式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結果。一句好話的學問,的確可以從生活中去學習的,不是嗎?

精神的暴力狂

精神的暴力狂

文/吳淡如

朋友和我到了健身房,我們不約而同地發現,入口處的歐巴桑換了一個人。

原先的歐巴桑是個笑口常開、非常會招呼客人的人,我們都很喜歡她,不知怎的,她竟辭職了,取而代之的這個人,使我們一進健身房就感覺氣氛不太對勁。她的長相,真是嚇人。

「一張整型失敗的臉孔。」朋友小聲說。

「是啊,」我邊換運動鞋邊附和:「好可怕,兩頰的肉好像要掉下來似的,眉毛一高一低,臉還歪一邊。」

「看起來比巫婆還慘。」朋友說:「真不知道為什麼要請一個看起來亂陰狠的人來看門,是不是想把我們這些長期會員趕走,換另一批啊?」

不只我們在討論,剛走進來的兩個女生,也一邊換衣服一邊嚼舌根:「她年輕的時候一定是做特種行業的,所以才需要去整容,可能是打進去的東西失效了。」

「……妳看,為了使自己更漂亮去改變長相,老了就會變成這樣……」

換完衣服之後,我們正準備到運動室去,聽見歐巴桑用粗粗的聲音跟餐飲部的一位服務小姐說:「妳去哪裡?」

「去買牛奶,客人要喝木瓜牛奶,我們的牛奶不夠了。」

「幫我買兩罐狗罐頭好嗎?」

「歐巴桑,妳養狗啊?」

「我昨天撿到三隻流浪狗,可能是被人家丟掉的,怪可憐的,所以就讓牠們在我家住下來了……」歐巴桑用平板的音調說。

我和朋友都聽見了,我們一起低下頭來,為自己剛剛對這位「巫婆」所下的判斷感到非常慚愧。

我覺得自己像個用拳頭打了好人的暴徒,不知如何彌補我的罪過,雖然她並沒有聽見我們對她的惡言惡語。

我認識的一位修道的朋友阿洛克曾經說過:判斷是一種暴力。

這時,我才羞赧地明白這句話的含義。阿洛克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

原來是他跟人聊天的時候,有一位自認為跟一切格格不入的人,申訴自己在「混濁人世」裡、「罪惡的城市﹂中,跟一群「俗不可耐」的人相處的苦痛,他認為自己處在一種非理性的精神暴力脅迫中。阿洛克聽完,只說了這句話,然後微笑不語。

其實,從小我們就生活在「具有暴力傾向」的判斷中--看隔壁家的阿毛念第一志願,背後就叫他書子;其實是自己沒主動去跟一個人接觸,就判斷他高傲;看人家有錢,胡亂說人家是賺黑心錢;別人有異性緣,就說人家私生活混亂;人家憑實力得到成就,硬說人家是逢迎拍馬、「外交好」得來的,心裡才舒服。

所謂暴力,就是無端任意發洩自己的情緒,加諸無辜的他人,我們確實常在不知不覺間扮演著施暴者的角色。

Wednesday, July 13, 2005

走在細道上

走在細道上,感其細心在

文/賴東明

三百五十年前松尾芭蕉帶著名叫曾良的門生花了五個月時間從江戶出發,翻山越嶺去拜訪名勝古蹟,走過內陸奧境,踏出深山細道,而終止於伊勢神宮。

日本俳句聖人松尾芭蕉每到一地必留一句,走過的地方必有其留下的痕跡。此一痕跡就是使他成為日本人尊敬的對象--俳句的品質提昇。日本人尊敬他所創作的俳句,尊敬他所堅持的理念,尊敬他所懷抱的鄉情。

松尾芭蕉在日本東北地方的山形縣有其行腳的痕跡而成為觀光景點者:一個是最上川,一個是山寺山。山形縣是窮鄉僻壤之地,卻有芭蕉留下的「奧之細道」而具觀光價值;近來又因電視劇「阿信」的轟動,而使山形縣盛名遠播;如今又有「東北公益文科大學」之設立,更成為國際焦點。社區營造不在社區資源,而在住民創造。

東北公益文科大學是私立性質,是民官學三者的產物。山形縣原無大學,縣民殷殷期盼有大學在縣內,有一批慶應大學的學者熱望能有社會公益之學問建立與研究所在,而縣政府有意振興地方經濟文化,於是三者之願望合而為一,乃於二○○一年促成了世界唯一的專攻公益學問的專科大學之誕生。其特色是公設民營,其理念是我為人人。

東北公益文科大學的設立,給人的啟示是個體願望的實現可借用他人的力量。給人的感覺是山形縣的「奧之細道」將會因其努力而成為「公益大道」。他人的力量、自己的努力可相輔相成。

在「奧之細道」的最上川河流的休息站販售著紀念品,大凡當地之農產加工品應有盡有,引人感奮其地方特色之豐富。其中有一杉木製成的掛牌,寫著「言語」:

因一句話而吵架,
因一句話而泯仇,
因一句話而行禮,
因一句話而哭泣,
一句話--句句有生命。
言語是心境,慎言是要,細聽為重。

不僅杉木散發著自然香,杉木上的字句也飄溢著人生香。

行舟於最上川聽船夫之介紹兩岸風景、芭蕉俳句、傳統艷歌而後車行路上,住進上山市的「古窯旅館」--日本百選旅館之第二名。

這家旅館古色古香,在其大廳置放有一龐大陶壺,其高有一人半身,其大須雙手圍合,旁邊立著木牌,寫著「愛之壺」,註明「所投進的銅幣將在年底全部捐獻給福利團體,感謝你的捐獻」。

看過電影,有人在羅馬市街投幣於噴水池內祈求幸運之來臨;看過此木牌,不由得連投銅幣於愛之壺內協助幸福之布施。

「古窯」這個旅館不僅有大壺讓旅客有布施機會,也有各式各樣之陶瓷作品陳列於走廊上使旅客享賞心悅目之樂;而早上用餐時,在餐盤上放有一片小卡,卡上寫著:「早安,今天的天氣預報是晴,請以晴朗心情踏出旅途,祝有美好一天」。看了此卡不禁會心一笑,旅館的服務居然細緻到如此程度。難怪台灣的《自由時報》會整版介紹此家「古窯旅館」,其介紹文章以複印方式放置在房內。

與古窯如出一轍的是上一個晚上住宿的遊水亭。晚上睡前去泡湯,回房後發現寢具已鋪得整整齊齊,感歎其作為細膩之際,更發現枕頭上有一張小卡,卡上寫著「夢」。定是祝福入眠有好夢。打開一看,寫著「感謝來住宿。為要鋪裝寢具來打擾,見人不在,只好擅自進來,實在抱歉。如有不周之處,請儘管吩咐櫃台。祝你有好夢。」真是無微不至的服務,令人備感窩心。

一早帶著晴朗心情去登山寺山。該山有立石寺、有日枝神社、有仁王門、有鐘樓、有如法堂等。從山麓到山頂須踏石階而上,其階共有一○一五級。此階道叫參道,須懷虔誠之心而上。山麓的立石寺是松尾芭蕉曾投宿之處,該立石寺建於八六○年,是千年古寺。現今為國寶。立石寺旁建有芭蕉與曾良之銅像,遊客可在其銅像前拍照留念。

芭蕉一生不過四十六年,卻寫下長遠流傳的俳句,令人佩服。俳句是由五、七、五音構成的短句,卻能表達完整的情境或心境,或可說是世界上最短的詩。芭蕉在立石寺留下了一句俳句,意譯可為:寂靜的蟬聲穿透岩石。可見七月夏天的千年古寺之環境是多麼平靜。

芭蕉是松尾宗房之名號,其內陸奧境遊記--《奧之細道》是在一六九四年出版,而受到日本社會之注目是始自昭和年代(一九二六年)。可見芭蕉也曾埋沒多年,然真價值卻不怕時光的流逝。

每天早上從飯店(或旅館)出發以晴朗心情踏上旅途時,保保旅行社的全陪導遊會為我們準備飲料,有時是礦泉水,有時是綠茶。在幾次的茶罐上均發現印有俳句得獎作品。那是日本最大的罐裝茶生產廠家伊藤園的心思。寫著「第十五屆伊藤園新俳句大賞」,利用商品包裝公布著其徵選活動之得選作品五件。

其中有俳句三件可意譯為:

夏天的海掀起著光波,
隨性的風誘引葉飄落,
送行的人等待年之初。

又,送進房間來的日文報紙,如《產經新聞》、《讀賣新聞》,天天有俳句十選之報導或評論。由此可見日本的廠商、媒體均非常重視俳句之生活意義。在罐裝的四分之一面積,在報紙的八分之一版面,如此細小位置上也推廣俳句如此不遺餘力,俳句在日本人心目中定是具重要地位,而松尾芭蕉之努力可謂為眾人所肯定。

芭蕉紀念館設立於高台上,館內有三部分設備,其一是芭蕉遺墨展覽,其二是解說芭蕉的映像放映,其三是茶室奉茶,細分清楚。芭蕉紀念館是觀光名勝,有遊覽車多輛不斷進出,遊客川流不息,而其停車場、走道只見乾淨細沙,而未見菸蒂紙屑。這種不污染環境的公德,實值得吾人學習。

日本防制菸害,除了從生理健康方面著手外,最近也從環境保護切入。在環境保護方面,要求不得任意扔棄菸蒂,不得邊走邊抽菸,告知抽菸者有法律的禁止規定,有道德的不宜禮貌。政府如此提倡公德的建立,實令人感其施政細膩精緻。

施政之目的在改變國民之惡習。要改變他人之惡習,政治家、行政者須先改變自己的惡習。在「奧之細道」的最上川終站,買到一塊杉木牌。名為「幸福八變」,其內文是:

如先改變自己,對方也會改變。
對方有了改變,心境也會改變。
心境一有改變,言詞也會改變。
言詞一有改變,態度就會改變。
態度一有改變,習慣就會改變。
習慣一有改變,運氣就會改變。
運氣一有改變,人生就會改變。

不知作者是何許人,然其觀察可說細微透徹。

總之,這一趟好鄰居文教基金會的四月考察之旅,有幸走進松尾芭蕉三百五十年前走過之一小段細道,也有幸在考察之外還有觀光之行程。實在時時有幸,處處有福。何其有幸發現日本人做事之細緻、想法之精密。

可謂走在細道上,感其細心在。

積極的心態

這是心靈所需的營養,健康與幸福的泉源

文/李踐

哲學家布倫說:「我們只有一種憂慮,就是害怕失去樂園;我們只有一個欲望,就是渴望得到樂園。」佛說:「人一生所做的行為不外乎苦和苦的終止,樂和樂的持續;總之,樂園就在我們的心裏。」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積極的心態就是心靈的健康和營養,能吸引財富、成功、快樂和健康,消極的心態卻是心靈的疾病和垃圾,不僅排斥財富、成功、快樂和健康,甚至會奪走生活中已有的一切。」

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人體大腦會自行分泌一種叫做「腦啡」的物質,在腦部和脊髓等特定部位活動,能使人痛楚減輕,內心祥和安樂。

積極的心態能激發腦啡,腦啡又轉而產生樂觀和幸福的感覺,這些感覺又增強了積極的心態,而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因此,心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體內都充滿了腦啡這種天然鎮靜劑。相反的,消極的心態和頹廢的思想則耗盡了體內的腦啡,由於心情沮喪,腦啡的分泌量更加減少,於是造成了惡性循環。

這是從生理學的角度,解釋了心態積極樂觀容易邁向成功。

Tuesday, July 12, 2005

從前有一個笨小孩

從前有一個笨小孩

文/吳若權

從前從前有一個笨小孩,他和爸爸、媽媽、兩個善良的姊姊住在台中新社的山上,爸爸是收入微薄的公務員,家庭主婦的媽媽擁有兩門拿手功夫:煮菜和裁縫,一家五口在山上農場種果樹、養雞養鴨,雖然沒有多餘的錢到城裡吃喝玩樂,卻也自給自足,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笨小孩的爸爸媽媽不管什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只希望孩子能夠有個平安快樂的童年,所以他和狗狗小黑每天滿山遍野盡情奔跑,無憂無慮,只是臉上永遠掛著兩行黃鼻涕。

笨小孩的鼻子生病了,他每天都要花很大的力氣對付又黃又稠的鼻涕,上課的時候,別的同學都坐在椅子上,只有他必須移駕垃圾桶旁邊「罰站」,不停的用衛生紙擤鼻涕,又忙著把咳出的濃痰吐在衛生紙上,再「順便」把衛生紙餵給垃圾筒吃。

擤鼻涕擤到兩眼昏花,心神不寧,所以老師在台上說什麼笨小孩根本聽不進去,有時候忽然一陣清醒,想要努力專心聽講一下,卻發現什麼都聽不懂,因為功課已經落太遠了,就像別人跑了五圈、十圈他才開始慢慢跑。笨小孩望著窗外鈍鈍地想,天那麼藍,風那麼涼,為什麼大家要跑得那麼拼命那麼快呢?

笨小孩雖然不聰明,但是感情豐富,做事非常執著。有一天小狗小黑不見了,他急得到處找。天黑了,爸爸只好陪著他,從一個村莊找到另一個村莊,一路找一路高聲喊著「小黑」、「小黑」,但是小黑永遠消失了,聽人家說是被吃進了肚子,這時候笨小孩的臉上除了鼻涕,還掛滿了眼淚。

人生不可能永遠停留在某個階段,就像書本需要翻頁,不知不覺中,笨小孩就要告別童年,升上國中了。一家五口人在山上農場「桃花源」了七年,父母親想到三年後的高中聯考,也考慮到笨小孩以後的人生,覺得該是換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的時候了,都市生活固然負擔沉重,但為了孩子,還是決定舉家遷到台北,並且開始探聽有哪個名醫可以治好笨小孩的鼻涕病。

笨小孩被診斷出患了非常嚴重的鼻竇炎。

從此以後,每一個星期天對笨小孩來說都是一場噩夢,那可怕的日子一到,笨小孩的父母就押著他到民權東路一位耳鼻喉名醫張昭明的診所治病。「我不要去!」每一次看病之前,笨小孩都在家裡和爸媽大吵大鬧,和他們ㄏㄨㄟ,一方面他想從拮据的家計中省下一次四、五百元的昂貴醫藥費;另一方面,那個治病過程實在太痛苦了,除了要用鹽水反覆灌洗鼻子,醫生說因為黃綠色鼻涕都積在鼻樑裡面,所以必須在臉上注射麻藥,再用一根粗粗的鋼針刺進去抽出濃痰,笨小孩每次聽見鋼針和骨頭碰撞的喀喇聲就毛骨悚然,全身冰冷,心裡想下次打死我我也不要再來了。

有一個星期天,父母剛好都有事,便由姊姊押著笨小孩去看病,姊姊為了哄弟弟乖乖進診所,還特別先帶他到三商百貨買了一個史奴比的存錢筒,醫生看見大人沒來,先是長嘆了一聲,然後語重心長的對笨小孩說了一席話:

「弟弟,你的鼻竇炎的確很嚴重,不太好治,害你不能專心念書,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就放棄努力喔!條件不好的人,一定要比別人更加勤快,勤能補拙,你知道嗎?你要好好想一想,為了治你的病,爸爸媽媽多麼辛苦,你如果還不認真讀書,只會讓他們更操心……。」

這是笨小孩第一次學到「勤能補拙」這個成語,不知為什麼,他低下頭,眼睛濕濕的,臉頰熱熱的,從心裡湧出一陣又一陣的羞愧,半句話都說不出來,彷彿做錯了事又當場被逮到,但逮到他的人只是輕輕的教訓他,再摸摸頭說:「要改過噢!」

笨小孩知道自己功課差,也不用功,但父母很少在這方面給他壓力,他們認為學業成績在其次,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格。所以父母只教笨小孩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比方誠實、守信、勇於負責、有禮貌、尊敬長輩,把笨小孩教養成為一個禮義廉恥的好學生,循規蹈矩的好孩子,但笨小孩一直不知道父母其實也擔心他的功課,只是默默放在心裡,怕傷了他。

張醫生恐怕不知道他的一席話改變了一個孩子,但是那個神奇的星期天,「勤能補拙」這四個字刻進了笨小孩腦中,回家以後,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跑去問爸爸和姊姊:「現在開始用功來得及嗎?」「來得及,一定來得及!」他們又驚又喜之餘,給了一個過度樂觀的答案,也給了笨小孩最大的鼓舞。

但是時間並沒有站在笨小孩這邊,奇蹟也沒有發生。他已經國三,因為無法適應大都市激烈的課業競爭,一直讀放牛班,以賽跑來說,已經差不多落後了一百圈。他的國文程度不錯,字寫得漂亮,還得過演講比賽第一名,「放牛班的人演講得第一」,這件事曾經轟動了整個校園,但數學、物理、化學對笨小孩來說,簡直就是天書。

笨小孩開始每天讀到半夜兩點,有時早上五點又爬起來繼續念,但還是不通不通,那一年的高中聯考他當然只有名落孫山的份兒。可是努力的馬達已經啟動了,他升上國四,進入一所超級嚴格的魔鬼補習班,三天兩頭挨打,但笨小孩沒有抗議,他咬牙用功,覺得這是他必須承擔的命運,以及應得的懲罰,他要把過去三年落後的一百圈,一圈一圈的補回來。「因為我的條件比別人差」笨小孩一直告訴自己「所以一定要加倍努力」。

一年後笨小孩考上成功高中,又過了三年,他進入政大企管系,開始有人誇他聰明、敏銳,體貼又超級細心。但笨小孩認為自己始終是個笨小孩,只不過是「勤能補拙」,這四個字已經牢牢的和他綁在一起,像他的影子。往後的人生,他就是靠著「比別人認真」策馬職場,從IBM、HP、東元、飛碟、微軟到自己開公司,再成為作家。他的職場表現獲得無數的讚美,他的作品鼓勵了無數失意徬徨的人,站上台演講時,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打瞌睡。

曾經破碎的信心,一針一針的縫補回來了。

有人說笨小孩「成功」了,但「成功」並不是笨小孩所追求的。「成功」兩個字對他來說,只是一個不斷自我改進的過程。人不可能十項全能,工作上永遠有新的事物需要學習,哪怕是踏上了頂峰,稍微不努力就可能摔跤,跌落谷底。

國四以後,笨小孩從一個極端盪了到另一個極端,他變成了一個害怕失敗的人,持續不斷的努力,只是因為害怕失敗。他永遠不想失敗,所以努力也沒有盡頭。

這個笨小孩就是我,吳若權。

Monday, July 11, 2005

Life is too short

Watch your words;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they become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
A long time ago, there was an Emperor who told his horseman that if he could ride on his horse and cover as much land area as he likes, then the Emperor would give him the area of land he has covered.

Sure enough, the horseman quickly jumped onto his horse and rode as fast as possible to cover as much land area as he could. He kept on riding and riding, whipping the horse to go as fast as possible. When he was hungry or tired, he did not stop because he wanted to cover as much area as possible.

Eventually he came to a point when he had covered a substantial area and he was exhausted. He asked himself, "Why did I push myself so hard to cover so much area? Now I am dying and I only need a very small area to bury myself."


The above story is similar with the journey of our life. We push very hard everyday to make more money, to gain power and recognition. We neglect our health, sacrifice time with our family and forget to appreciate the surrounding beauty and the hobbies we love.

One day when we look back, we will realize that we don'?t really need that much, but then we cannot turn back time for what we have missed.

The life is not about making money, acquiring power or seeking recognition . Life is definitely not about work!

It is only necessary to keep us living so as to enjoy the beauty and pleasures of life. Life is a balance of Work and Play, Family and Personal time . It is up to each of us to decide how we want to balance our life. Define your priorities, realize what you are able to achieve through compromise, and most importantly, always let some of your decisions be based on your instincts.

我好生氣

我好生氣

文/周美婷(惜福文教基金會)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情緒問題總是難免,這也是長大成人的必經之路。當孩子情緒難以控制、焦躁不安時,其實透露的是一種情緒被認同的需求,為人父母師長的我們如能及早察覺孩子的問題,適當的協助他們找到發洩情緒的良好管道,將能幫助孩子人格正常發展。

經常見到的情況是,百貨公司賣場中大哭大鬧的孩子身邊總伴隨著一個惱羞成怒的母親(通常是母親),確實,孩子的情緒問題對現代生活已經夠忙碌的父母來說,真是夠頭大的,有些父母會在第一時間大聲喝止、或者用物質加以利誘,這些方法雖然「快速有效」,但長期對孩子的生命又會帶來什麼影響呢?回歸到問題的本質,是否真的為孩子的情緒管理提供了解決之道呢?

教育(養)關乎孩子的一生,本來就需要長時間的耐心與愛心,人們希望在很短的時間達成實在有點妄想。面對孩子經常出現的情緒問題,系統思考不斷的提醒我們「尋找長期而有效的根本解」,父母永遠要認真思考的是: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呢?《阻力最小之路 : 用創造力尋找生命出口》一書中提到:

「生命像河流,不論人類或是自然界的事物,都循著阻力最小之路運行。生命的底層結構決定阻力最小之路,而我們可以創造生命的底層結構。」

父母師長應當致力為孩子建立影響一生的良好結構,一旦結構建立了,阻力最小之路必然出現。對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從系統思考的角度,我們對父母老師提出以下的建議:

1.不要只看冰山的一角

當父母面對孩子情緒問題時,很容易會就個別事件做直覺式的處理,舉例來說,孩子經常性的哭鬧,我們通常採取的作法是遏止或安撫,但同樣的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時,我們會發現,原來的作法顯得治標而不治本,甚至長期造成影響深遠的後遺症。因此系統思考總是提醒我們必須從情緒問題背後原因思考起,了解支持事件背後的全貌,才能有效的解決個別情緒事件,同時再長期養成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

2.身教才是重要結構

孩子出生時如同一張白紙,父母師長在孩子的成長之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洪蘭女士在《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最科學的聰明育兒法》一書中提到:「在心理學上,學習分為兩種,一種是特意的學習,我們在課堂上老師教、學生學的學習;另一種是無意間的學習,是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學,卻耳濡目染的印在腦子裡。我們大部份的學習都是後者,而真正在生活中應用到的學習也是後者。這便是為什麼身教重於言教,上樑不正,下樑會歪的道理。」

孩子的教育與父母師長受教育程度不見得直接相關,但卻緊繫著父母師長的生命觀,父母師長是否正向、樂觀、正直、真誠……,無時無刻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人生態度,這樣的結構存在孩子身邊,孩子的生命之流必然順著結構,循阻力最小之路尋找他的生命出口,因此,面對孩子重覆出現的情緒問題,也許我們作父母師長的應反思自己的生活行為、人生態度到底與孩子作了什麼樣的互動吧!

3.不要心急,認清時間滯延

回想我們小時學習走路,是經歷了多少次的跌跤,才能踏著穩健的步伐,邁向人生的大道。現代人的緊張生活其實源自於工業革命帶來「快速有效」的觀念深植人心,人人事事求快、樣樣都要快,對於孩子的教養也變得沒有耐心,而忘記所有的學習是有「時間滯延」的,尤其是孩子的人格、行為養成更是如此。

忽略「時間滯延」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例如:好習慣養成因為忽略時間滯延,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給予過多的干擾而造成學習失敗;而壞習慣也因為不了解時間滯延的力量,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壞習慣並非一天養成的,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

註:「時間滯延」--指行動與結果之間之時間差。它會使你嚴重的矯枉過正,不是太過,就是不及,但如能看清它們,並善加運用,也能夠產生正面的效果。

對於孩子,我們可以做的是:

1.認同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父母師長可以從認同的角度出發,協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並且從中找到適當的發洩管道,同時幫助孩子釐清“擁有情緒”和“抒發情緒”的不同,且使其了解隨意做出傷害別人或自己的行為是不適當的。

2.協助孩子察覺情緒並用言語表達

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情緒除了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反應外,也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挑戰。所以當情緒產生時,孩子可能會因為陌生感而困擾不已,更遑論用言語來說明當下的心情狀態,所以用探詢的方式從旁協助孩子察覺自己的情緒,鼓勵孩子用言語將情緒表達出來,這樣可以讓孩子建立自我抒發情緒的管道。

3.教導孩子擴大思考,進而學習尋找創意有效的根本解

系統思考告訴我們:「所有我們所種下的因,到最後還是會回到我們自己的身上。」在日常生活中,試著與孩子討論情緒出現時的行為在不同的時空會造成那些結果--有些行為可以很快的讓自己不生氣,但卻可能造成後遺症而讓自己更生氣,甚或養成不良的習性;有些行為則可根本的解決情緒的問題。

透過反覆的擴大思考練習,孩子將能清楚明白行為背後所帶來的影響,進而學習發揮創意,尋找長期而有效的根本解。

4.不要歸罪於外力

有些行為從個人的角度似乎是好的,當拉大系統邊界、看到了與其他人的互動之後卻可能產生反向或意想不到的結果。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代表著彼此間相互的牽引與影響,因此當爭執產生時,試著帶領孩子看看自己在這互動中產生了什麼作用。

Sunday, July 10, 2005

五句真心話

第一句話:優秀是一種習慣

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的。

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那麼懶惰也是一種習慣。

人出生的時候,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後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習慣,有的人形成了很壞的習慣。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要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使我們的優秀行為習以為常,變成我們的第二天性。

讓我們習慣性地去創造性思考,習慣性地去認真做事情,習慣性地對別人友好,習慣性地欣賞大自然。

第二句話:生命是一種過程

事情的結果儘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過程更加重要,因為結果好了我們會更加快樂,但過程使我們的生命充實。

人的生命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死亡,我們不能因此說我們的生命沒有意義。世界上很少有永恆。

戀愛中的人們每天都在信誓旦旦地說我會愛你一輩子,這實際上是不真實的。最真實的說法是:「我今天,此時此刻正在真心地愛著你。」

明天也許你會失戀,失戀後我們會體驗到失戀的痛苦。這種體驗也是豐富你生命的一個過程。

第三句話: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並不一定是直線

在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很難直截了當就把事情做好。我們有時需要等待,有時需要合作,有時需要技巧。

我們做事情會碰到很多困難和障礙,有時候我們並不一定要硬挺、硬衝,我們可以選擇有困難繞過去,有障礙繞過去,也許這樣做事情更加順利。

大家想一想,我們和別人說話還得想想哪句話更好聽呢?尤其現在這個比較複雜的社會中,大家要學會想辦法諒解別人,要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成熟,很不錯,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第四句話: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速

我有位朋友在學滑雪的時候,最大的體會就是停不下來。他剛開始學滑雪時沒有請教練,看著別人滑雪,覺得很容易,不就是從山頂滑到山下嗎?於是他穿上滑雪板,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結果他從山頂滑到山下,實際上是滾到山下,摔了很多個跟斗。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停止、怎麼保持平衡。

經過反覆練習,終於學會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這個時候他就發現自己會滑雪了,就敢從山頂高速地往山坡下衝。因為他知道只要想停,一轉身就能停下來。只要你能停下來,你就不會撞上樹、撞上石頭、撞上人,你就不會被撞死。

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進。

第五句話:放棄是一種智慧,缺陷是一種恩惠


當你擁有六個蘋果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它們都吃掉,因為你把六個蘋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個蘋果,只吃到了一種味道,那就是蘋果的味道。

如果你把六個蘋果中的五個拿出來給別人吃,儘管表面上你丟了五個蘋果,但實際上你卻得到了其他五個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後你還能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別的水果的時候,也一定會和你分享,你會從這個人手裡得到一個橘子,那個人手裡得到一個梨,最後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種不同的水果,六種不同的味道,六種不同的顏色,六個人的友誼。

人一定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你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所以說,放棄是一種智慧。

做人最大的樂趣在於通過奮鬥去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有缺點意味著我們可以進一步完美,有匱乏之處意味著我們可以進一步努力。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人生三點

簡單的幾句話,卻也孕育著很深的道理: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集滿三點,就會開心一點!

郭台銘,他最近在接受訪問時,記者突然問他覺不覺得自己是皇帝?

郭台銘說:「我不是皇帝,我是地瓜!年終晚會我都是扮地瓜或聖誕老公公,不會扮皇帝,很多報導把我說得太偉大了。父親是公務人員,他給我很好的身教,教我們安貧樂道,不該我們的就不該去拿,我們家從小到大都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沙發,最好的是藤椅,但我們不覺得自己貧窮。」

這位台灣首富說:「我一個月花不超過一萬元,現在有手機,我連手表都沒戴,我都用人家晚會送的皮包、手表,用都用不完,我的本性不喜歡去享受。」坐在老舊的藤椅上,卻覺得比別人坐在高級真皮沙發上還滿足,郭台銘真的是富翁。

星雲大師常說滿足與歡喜是真正的財富,富有不是用存摺的數字來衡量,而是健康、智慧、慈悲、感恩。有錢不滿足,是穿著錦衣的窮人;坐擁許多物質內心卻不歡喜,是精神赤貧者。

最近網路流行一句話:「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集滿三點,就會開心一點哦。」簡單生活不是貧窮,開心就是富有。以前大家一窩蜂花大錢買昂貴營養品,現在發現最便宜的地瓜才營養,有錢人掀起一股吃地瓜的熱潮。所以,貴不代表有用,好東西常常藏在最便宜的地方,地瓜中藏著哲學。

東西的重要在內涵營養,不在價格,生命也是如此。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Saturday, July 09, 2005

情緒的四放

情緒的四放

文/鄭振煌(心靈哲學、佛學學者)

每一個人難免都有情緒。正面的情緒是積極、樂觀;負面的情緒是沮喪、悲觀、消極、挫折感。

情緒管理有四種方法,一、放鬆,二、放下,三、放開,四、放空,我們姑且稱之為「四放」。

現代人最需要身、心放鬆。

站在台北車站前面完全無法停下腳步,總是被後面的人推擠得不由自主的往前衝,人海茫茫,不知前往何處,衝進地獄也不自知。

所以現在的人最重要的是「身、心放鬆」。

我引用一個故事:佛住世時,阿難尊者一直跟在佛的身邊,從佛那裡聽到不少法門。

在慕道者眾多,導師不能分身兼顧時,阿難也教學生。

有一個彈印度古琴的在家人,名叫「億耳」,他的音感很好,很會彈琴。

阿難尊者教億耳用數息的方法襌修。

億耳因為怕數息數錯,開始非常緊張,到最後心煩氣躁,於是告訴阿難尊者:「你教我數息,卻讓我很緊張,心更亂。」

阿難聽了很驚訝,但他無法教億耳去掉心煩氣躁的毛病。

億耳於是去問佛陀,佛陀告訴他:「你很會彈琴,一定知道弦太鬆會如何?太緊又會如何?」

億耳回答:「弦太緊會斷,弦太鬆會彈不出好音樂。」

佛說:「襌修的道理也是鬆而緊,緊而鬆。該緊則緊,該鬆則鬆,最重要的是身心放鬆。」

懂得身心放鬆,就懂得修行的道理。

可是太放鬆,就要緊一點。

第二個方法是「放下」。

有句成語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要先「捨」才能「得」,不捨就不得。

我們不肯放下,是因為我們都是「貪得無厭」,怕手中的東西一放下,就會被別人拿走,於是抓得越緊,就越不能得到新的東西。

各位朋友,如果你一時失掉地位或事業,不必傷心,如果你現在是經理,不肯放下經理這個職位,就可能會得不到副總經理,甚至是總經理的位子。

你一定要放掉一樣東西,才能得到另一樣東西。

生命中有很多東西是不能兼得的。

第三個方法是「放開」。

我們為何怕東西丟掉呢?因為我們怕放開了這個東西,就不再是我們的了。

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你放開的東西,是不會喪失的。比如你放開心胸,可以接納更多的人、事、物,可以得到新的成長。再比如說,因為成見,你越討厭的人、事、物,你就越無法從他們那裡學習到他們的經驗、長處,也無法接觸新事物。

即使你是一個佛教徒,也要開放心胸去接納不同的宗教,這樣當你接觸到別的宗教時,就可以學到別的宗教的方法、教義。你也可以從天主教、基督教朋友那裡學到佛教徒所沒有的東西,多開放就可以多吸收新的東西。

最後是「放空」。

完全放空就可以擁有一切,放得越空,便擁有越多;放得越少,就越苦悶。

我們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裡,就會感覺不自由,因為觸目所及都是牆壁,就束縛了自己。如果是在大自然中,那種一望無際的草原、森林、天空,讓我們感覺很開放,好像和大自然合而為一。

我們可以利用外境來放空自己,到高山,到西藏喜馬拉雅山上,放眼望去,一片湛藍的天空,毫無邊際的蒼穹,就把自己給放空了。

佛教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一位學問很好的教授,有一天,他想向寺裡的老和尚請教問題,他到和尚的方丈室坐下,滔滔不絕談他對佛教的看法。

他說:「我今天是來向您請教的。」

老和尚一句話也沒說,只是拿著茶壺,往杯子一直倒茶水,杯子都裝滿了,他還是不斷地倒水,水不斷流到杯外。

教授看了,疑惑地問:「老和尚,你是不是頭腦有問題?為什麼水滿了,還是一直倒水?」

老和尚笑著對他說:「這就對啦,你說你來向我請教問題,你卻一直在講話,你的心是滿的,怎麼能容得下我給你的新東西?」

所以,要學東西,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心都放空,這樣才能學到新的東西。若不能放空,就還有「相」在。

放鬆、放下、放開、放空,四放可以管理好情緒,對人生和事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謝謝我家師姐轉寄此文章)

Friday, July 08, 2005

品嘗生命,從心笑起

品嘗生命,從心笑起

聽說日本這幾年興起一種補習班,叫做「微笑補習班」,許多人都繳費去學習微笑,那是因為在現代社會,人們早就忘記應該怎麼笑了。

微笑還需要補習,其中實有深意,因為微笑人人都會,但許多人都留在「技術層面」,有的是「皮笑肉不笑」,有的是「肉笑心不笑」,如果要「從心笑起」,就需要學習了。

想要「從心笑起」,大概需要具備幾個基本的品質,一是遊戲的心情;二是包容的胸懷;三是幽默的態度。

沒有遊戲的心情,就會對苦樂過於執著,對成敗過於掛懷,便難以在苦中作樂,品嘗生命的真味。

沒有包容的胸懷,就會思想僵化、不能容納異見,難以接受批評,把別人視為寇仇,處處設限,也就難以歡喜了。

沒有幽默的態度,就不懂得自嘲,不知甘於平凡,也不會對世事一笑置之,就會畫地自限,想不開了。

嚴肅,真是一種病,那些外表嚴肅,內心充滿怨恨的人,是生病了。那些執著於財勢名位、不能放下的人,也是生病了。

如果嚴肅真是一種病,現代人大部分是生病了,只是輕重緩急不同罷了。

我們應該認識這種病,革除這種病,讓我們懂得笑,懂得遊戲,懂得包容、懂得輕鬆和幽默。

每天早晨,對和我們會面的熟人真情一笑;對和我們錯身而過的陌生人點頭微笑;或者,拯救社會就是從這裡做起呢!

「人生已經夠苦了,能夠帶給別人歡笑,是一件好事。」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慈悲與智慧

慈悲與智慧

文/證嚴法師

慈悲與智慧平行,才是福慧雙修的菩薩道。

待人處事要心存兩粒種子:一是感恩、一是互愛。

佛陀體會到,人之所以痛苦,在六道輪迴不休,皆是「心」所造作,人心的「貪、瞋、癡、慢、疑」五毒,造作許多惡業,所以會被煩惱束縛而無法解脫自在。

在團體透過藉事鍊心的過程,由凡夫境界邁向聖人境域。但在過程中,因為各人習氣不同,難免有種種人我是非的磨擦與衝突,想在人事磨練中成就菩薩心,這條路相當漫長,所以更要加緊腳步福慧雙修,既利益自己也為後人鋪路。

「行菩薩道的過程,難免遇到反面的批評與正面的讚歎,對於他人的批評要心存感恩,對於他人的讚歎則要縮小自己。」上人表示,若面對別人的讚歎就自我膨脹,這種自大就會卡到別人的眼,使人看了很不順眼,所以得到他人讚歎時,要心想「很欣慰自己沒有做錯!」而且要更加謙虛、縮小自己。

至於負面的批評,則能增強我們修行的力量。「別人可以對我們臉色不好,但自己不可如此;給人一次臉色看,將深印在人心很難消除,並結下不好的惡緣,這損失可就大了!若看到別人的臉色,一方面要反省、警惕自己是否也曾給人不好的臉色;另一方面則要『堪忍』,並且心生感恩。」

「別人扯我們的後腳,就是在練我們的腳力。」能養成面對臉色不動心的定力,得歸功於對方的成就,因為對方犧牲色相成就我們,這對他而言是很大的損失,所以我們應該感恩他。能時時感恩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平時常懷感恩心,發自內心事事誠懇感恩,這分真誠的感恩能化解一切人我是非的磨擦,不論別人如何對我,我都能心無煩惱。

「待人處事要心存兩粒種子:一是感恩、一是互愛。有感恩心的人,才能與人互愛。感恩如父是智慧,互愛如母是慈悲,慈悲與智慧平行,才是福慧雙修的菩薩道。」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堅持的是原則還是偏見?

堅持的是原則還是偏見?

文/聖嚴法師

待人處世的過程中,「堅持原則」本來是正常的,問題是:你所堅持的究竟真的是原則?還是自己的偏見?

如果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堅持要用自己的做法。只管自己,別人的建議和商量,都不願接受,也不願意為任何人改變,不替別人設身處地著想,到最後可能於人於事都會造成傷害。你以為這是堅持「原則」,其實不是!你所堅持的,不過是個人的偏見,這就是「我執」。

堅持原則,是指自己所堅持的,也會為其他人所接受;不僅現在的人可以接受,未來的人也可以接受,甚至過去也曾經被人接受過,這才叫做原則。

做人有做人的原則,做事有做事的原則。做人的原則首先要「保護自己」,可是保護自己並不表示要傷害他人;考慮自己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自己受益,也希望對他人有幫助,秉持彼此互惠互助的立場,這種原則才是對的。

做事的原則,應該要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考量,如果所堅持的原則,是出於自私或為了少數人,或貪圖一時的方便,這就是偏見,就是執著。

但許多人經常分不清到底是「擇善固執」,還是把個人的偏見當成了原則?其實,只要觀察別人對這件事情的觀感,就能判斷出究竟是偏見還是原則。

如果你的想法和做法,讓每個人都覺得受不了、很痛苦,每個人都覺得那是錯的、有問題的,只有你認為是對的,那很可能就是偏見。能夠符合每一個人或是多數人共同的的想法和意願,那才是原則。

原則並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或區域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唯一不變的是:一定是為眾人著想,能夠為大家所樂於接受的。

執著偏見的人,就是我執太重。我執會帶給我們很多煩惱,因為自我意識太強,自我中心太堅固,就會堅持自己的性情或想法,全身如同刺蝟般長滿利刺,「稜角」很多,動則傷人,而無法圓融待人。

所以有人說:「做人處事要內方而外圓」「內方」就是原則,「外圓」就是不傷人。雖然在心裡有一定的標準,可是當需要變通的時候,也不要執意不變,食古不化。必須要有一些善巧方便,觀念想法適時地轉一個彎、換個角度,或是多用同理心、柔軟語,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你很難相處,事情才容易成就。

時時提醒自己「內方外圓」的原則,也是化除我執的方法之一。更進一步說,如果我們能夠放下我執,不以自我為中心,任何事情都能看得開、看得淡、放得下,而且能夠包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自然而然就不會有偏見,當然就沒有煩惱了。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33期】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Thursday, July 07, 2005

Friends are God's way of taking Care of us

I just had one of the most amazing experiences of my life, and wanted to share it with my family and dearest friends.

While I was driving home from a meeting this evening about five (stuck in traffic on Colorado Blvd), the car started to choke and splutter and die. I barely managed to coast, cursing, into a gas station, glad only that I would not be blocking traffic and would have a safe spot to wait for the tow truck. The car wouldn't even turn over.

Before I could make the call, I saw a woman walking out of the "quickie mart" building, and it looked like she slipped and fell into a gas pump, so I got out to see if she was okay. When I got there, it looked more like she had been overcome by sobs than that she had fallen.

She was a young woman who looked really haggard with dark circles under her eyes. She dropped something as I helped her up, and I picked it up to give it to her. It was a nickel. At that moment, everything came into focus for me.

The crying woman, the ancient Suburban crammed full of stuff with 3 kids in the back (1 in a car seat), and the gas pump reading $4.95. I asked her if she was okay and if she needed help, and she just kept saying "I don't want my kids to see me crying." So we stoo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ump from her car and began to talk.

She said she was driving to California and that things were very hard for her right now. So I asked, "Would you like some help?" That made her back away from me a little, but I assured her I was not a crazy person.

I took out my card and swiped it through the card reader on the pump so she could fill up her car completely, and while it was fueling, walked to the McDonald's next door and bought 2 big bags of food, some gift certificates for more, and a big cup of coffee.

The kids attacked the food like ravenous wolves as we stood by the pump eating fries and talking a little. She told me her name, and that she lived in Kansas City. Her boyfriend had left her 2 months ago and she had not been able to make ends meet.

She knew she wouldn't have money to pay rent Jan 1, and in desperation had finally called her parents, with whom she had not spoken in about 5 years. They lived in California and said she could come live with them and try to get on her feet there. So she packed up everything she owned in the car and told the kids they were going to California for a special surprise.

I gave her a little hug and wished her a safe trip. As I was walking over to my car, she said, "So, are you like an angel or something?"

This definitely made me cry. I said, "Sweetie, at any time of year angels are really busy, so sometimes God uses regular people." It was so incredible to be a part of someone else's miracle.

And of course, you guessed it, when I got in my car it started right away and got me home with no problem. I'll put it in the shop tomorrow to check, but I suspect the mechanic won't find anything wrong.

Sometimes, the angels fly close enough to you that you can hear the flutter of their wings.

Life's Mosaic

"Time is a friend, a healer, a maker of dreams."

Time. It knows and tells all. It controls beginnings and endings, dreams and promises, truths and illusions. How incredible the wisdom held in its hands.

On the day Marla and her husband separated, the kitchen clock suddenly stopped running. A year later, on the day she filed for divorce, just as suddenly, it began running again. Who said there were no messages in small miracles.

She began to think of this time in her life as a kind of infinished mosaic. Only when all the pieces were found and fit together would the image be visible. She was now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on, aware that some of the pieces of her heart were still missing. She had closed one door and opened another, taking with her the things that mattered: memories, her capacity to love, her spirit, and her soul.

Looking at time differently now, she would never take any of it for granted again. It had become a precious gift to her, she savored its full measure, tried to make it all count. With time's help, she was seeing more of the essence of who she was and that which defined her. Time was now a part of her life.

She felt proud of the choices, decisions and judgements she was making. The teacher in her taught her to go slowly, carefully, and to be aware of her fragile vulnerability.

The student in her soaked up the knowledge. She would never go back, or try to re-live yesterday, instead she would remember the gifts it had brought and hold on to them until all traces of emptiness were gone. She was learning the importance of foregiving herself and accepting the truth that whatever someone else did was not her fault.

To finally let go of the weight of the hurt she had felt made her feel free and lifted her spirit. By allowing her heart spontaneity, she found that singing loudly off-key in the car or dancing barefoot in the moonlight gifted her soul. She had found herself.

She believed in hope, love, and the courage of her spirit, and had faith in something more wondrous than life. She vowed to continue to appreciate the real beauty found in the wonder and experience of living. She had promised her heart not to miss any of the "small joys", and knew that no matter how hard life is...it is worth living.

Sometimes when we see with our heart, the mosaic begins to form - all the pieces of our heart and soul unite and our spirit dances as free and as beautiful as we could ever imagine. Somewhere in time all the pieces do fit together...like the ticking of the clock.

人生看終點,不是看起跑點

《明星高中Live Show》導讀~人生看終點,不是看起跑點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只要住過加州,移民過美國,或曾經想移民美國的人都聽過『維尼中學』這個名字,該校在亞裔圈中非常有名,等於是台灣的建中、北一女,家長擠破頭想把孩子送進維尼中學。對於美國也有明星學校,相信很多人很好奇,本書作者實際到維尼中學駐校觀察,將校長、老師、學生、家長的心路歷程,毫不保留的寫出來供我們參考。這本書之所以可以引起讀者共鳴,是因為它摘錄了一些學生的作文,傳達了許多學生平常不敢對父母述說的心聲。

父母的社會地位之戰

從本書的學生姓氏上可以看出,該校大部分是亞裔學生,尤其是華裔,如姓洪、姓沈,這些生長在美國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沒有聯考的壓力,照說是我們台灣孩子羡慕的對象,但是從作文中,我們看到因為文化相同,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不變,他們感受到的壓力也就不比我們低,我們看到他們也會在汽車上假裝睡覺,免得跟父母講話,他們對父母要求一定要進哈佛/耶魯/MIT等名校也會反抗,努力在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夢想之間,尋找可能的出路,我們也看到他們被逼著上SAT補習班的無奈,他們的焦慮、抑鬱、沒有安全感和親子關係的緊張,跟我們這邊是不相上下的。

看完了這本書以後,我終於了解,問題出在我們父母身上,不是換地方可以解決的,如果換地方可以解決,為何渡過一個太平洋,到了彼岸,那些華裔的孩子仍然如此不快樂?

很多人把壓力怪罪到環境上,沒錯,環境的確會造成壓力,但是最大的壓力來源其實是自己的心態,如果自己有這種心態,即使環境沒有給你壓力,你也會去想像個壓力出來,但是如果心中不在意別人的看法,環境便奈何不了你,只可惜能做到這點的父母很少。

當年在美國教書時,常看到朋友忙得團團轉,成天接送他們的孩子去做義工,甚至有人叫孩子去非洲、中南美洲服務,因為這種資歷容易進醫學院、法學院。孩子申請上大學,好像父母在打一場社會地位之戰,難怪孩子在作文中說:「我沒有自己的生活。」每一分鐘父母都替孩子安排好了!這些話聽起來多麼熟悉,這不就是我們台灣的孩子常說的話嗎?所以,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如何深深根植在每一代的父母心中,飄洋過了海仍然不變。

教育者的任務在於給孩子機會

今天教改不成功,孩子越來越痛苦,不知有沒有人靜下來想一想,這些痛苦其實是我們大人為了自己顏面而加在孩子身上的負擔,「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要比一代強」,這句話絕對沒錯,因為人類的演化就是源自於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強,「青出於藍」要「更勝於藍」。但是,「強」的定義卻要因時代及孩子天性而有所不同。在封建制度之下,「強」當然是指科舉功名,就像王允對薜平貴說「吾家三代將相,不招白丁」,就是繡球打中了,也不認帳,但現在是科技整合的時代,每個領域都可以出頭天,不限熟讀經史子集。

過去商人地位多低!連穿的衣服都受限制,某些顏色、布料是不准用的,反觀現今任何領域,只要混得出名堂就會受社會尊敬,這點我們一定要提醒父母,讓孩子進入名校,只是提供他一個較易成功的環境,如何利用這環境或要不要利用這環境,還是在孩子個人的意願。也就是說,假如我們不能激發孩子求知向上的動機,名校或小校都沒有什麼差別。

學習不像政治,政治是形勢比人強,時勢造英雄,學習是動機創造環境,就像那句名言:「生命自己會找出路。」動機自己也會創造環境,教育者的任務其實是啟蒙,引發動機,提供機會。當我們每一個人都認清自己的角色、權利和義務時,世界會平和很多,人也會快樂很多。

為孩子遴選最適合的校長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書裡,我們不僅能聽見學生的心聲,更能看見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當他有遠見、有擔當、有熱忱時,老師、學生、家長就會被他感動,學校就會欣欣向榮成為明星學校。所以要辦好一所學校,校長非常重要。只是這個道理雖然人人都懂,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一種米養百樣人,每一個人的心思都不一樣,想法不同,做法自然不同,成敗也就不同了。

這也是這本書為什麼值得教育工作者細讀的原因,我們很少看到一本書如此詳細的從教育者、被教者、家長三方面的觀點來共同討論一個主題--升學率。說升學率好像玷辱了崇高的教育理想,但它是現實,學校要生存必須要顧到升學率,否則便會遭受裁撤或經費不足的命運。然而,一個有智慧的校長,絕對可以在理念和現實之間,求取令自己心安理得的平衡點,我們看到維尼中學的校長周旋在老師、家長、學生之間面面俱到,真是不容易,他讓我明白事情的成敗,領袖是絕對關鍵的影響因素,他樂觀,全體工作人員就覺得有希望,他悲觀,大家也跟著認定大勢已去,準備各散西東了!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看到一個校長的重要性後,我們應該深切反省目前台灣校長遴選制度是否合宜,選舉是有代價的,我們只要看到台灣近年來內耗的嚴重,國力節節衰退就了解了。尤其是以現在的社會亂象,好人不願出來選,孔子曰:「邦有道仕,邦無道,乘桴浮於海。」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後者時,用遴選的方式來選校長便會有問題。

有一次在新竹市,計程車司機指給我看辛志平校長的紀念公館,令我十分驚訝。以他的年歲,他不可能是辛校長的學生,因為辛校長的女兒是我的同學,我只要推想一下我父親的年齡我便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說話的語氣卻是異常尊敬,我問他時,他承認生得太晚,沒有被辛校長教過,但是他的父親曾是辛校長的學生,他說一個令學生畢業四十年還想念的校長,絕對值得人們尊敬。

我那天聽得熱淚盈眶。一個校長做到這個地步,死也瞑目了!我後來想,為什麼辛校長以後就不再有辛校長了呢?一定也有人如他一樣,以校為家,待學生如自己的孩子,而且也是以身作則,處處為學生作榜樣。後來了解,這是制度之錯,校長任期太短,教化無法立竿見影形成氣候,其實,教育既然是「潛移默化」,就需要時間浸淫,但是目前的制度不但讓校長來不及實現自己的理念,後繼者還常常推翻前一任的措施,使學校做虛功,永遠在建立新的制度,師生都無所適從。這是看完這本書最令我感慨的地方。形勢比人強,制度不改,令有抱負的老師徒呼負負!

把信心留給孩子

談到教育,除了要導正父母的心態與審慎遴選教育者之外,幫孩子建立自信心亦非常重要。現在青少年不快樂,原因之一便如書中所說:「我做的事情,從來沒有一件夠好。」這種話是個警訊,是青少年死亡率中,自殺佔首位的原因,也是憂鬱症最大的原因,中國的父母讓孩子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這是不對的態度,要改正孩子的短處,得先放大他的長處。

請不要讓孩子覺得SAT、長春藤名校、成績是人生唯一的大事,是生命的分水嶺,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看到世界不會因為申請大學而停下來,人生中不知道有多少事比這更重要。今年夏天,我在湘西一所非常貧窮的中學,看到他們的牆上刷著:

「把忠心獻給國家;把愛心獻給社會;把關心獻給他人;把孝心獻給父母;把信心留給自己。」 好個把信心留給自己,有信心才會成功,我們為什麼教來教去把孩子的信心給教丟了呢?

這本書厚厚幾百頁,看完最大感覺是中學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不必太計較,如何讓孩子有信心,勇敢面對明天,才是成功的真諦。當你考上了大學,沒有人管你中學是念哪所學校,拿到了博士,沒有人管你大學是念哪所學校,人生看終點,不是看起跑點,父母們,請把眼光放遠,看他三十年以後的成就!

【本文摘錄自愛德華‧修姆著《明星高中Live Show:美國超人氣維尼中學》天下文化出版】

教室管理的技巧與原則

教室管理的技巧與原則

文/李楊馥璘

在美國當中文學校的老師,是很艱辛的一份工作。很多老師花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準備二、三個小時的課程,再加上和學生接觸的時間有限,不像一般美國學校,他們的老師一星期五天都可以觀察到學生的行為及表現,所以,有時教起課來,就很難兼顧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及行為。

對老師而言,辛辛苦苦準備好的教材,若無良好的教室管理來配合,教起書來,就特別吃力,也常收不到冀望的效果。

今天的研習的目標,是希望提供老師一些教室管理原則及技巧,俾使教授中文有較良好的環境,這樣老師所做的種種努力才能得到最大的效益。

教室管理(ClassroomManagement)狹義而言,是指如何控制教室的秩序,使教學能順利進行。廣義而言,則指人格教育,是希望學生學習到如何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共同締造及維護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室管理的涵義廣闊,本文研討的重點放在教室管理原則的運用、教室秩序的維護和問題學生的處理方法上。

壹、教室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尊重」,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同學、老師及父母。老師若要能運用自如,則必須掌握「知己知彼」的技巧。分述如下︰

一、知己|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及其對態度、情緒及行為的影響

所謂「知己」就是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及其對態度、情緒及行為的影響。舉例來說,你是較中國化還是美國化?如果你較中國化,那面對一個滿口英文、甚至嫌棄中國文化的學生,你是否能平心靜氣地相待?如果你較美國化,對一些過度害羞、不肯發言的學生是否倍感挫折?

你是否相信功課出得多、上課很嚴厲,學生就會把中文學好?你相信「老師至上」嗎?你會允許學生反問你、反駁你、不同意你的看法嗎?如果學生說出或做出你不贊許的行為,你會生氣、懊惱嗎?你要如何處理或表達你的情緒?你會因此處罰學生嗎? 又將如何處罰?

能了解自己對學生的態度、情緒及行為背後所隱藏的價值觀或信念,是很重要的。如此一來,你較能探討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及決定自己是否該做某種程度的調整。而很多的時候,你一調整你的價值觀,所謂問題學生,就不再是問題學生了。(例︰一個很活潑很有領導能力的學生,但成績平平,還染了一頭金髮,你對他的看法如何?)

二、知彼|了解學生心理和學生建立起一對一的良好關係

「知彼」是指如何傳達我們做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及愛護。學生都希望被喜愛、被肯定︰如果老師欣賞我,我就會加倍地表現好,一付信心十足的樣子;如果我得不到老師的讚賞,無法達到老師的期望(學習壓力太大或目標太高遠),我就開始有挫折感。

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挫折感可以表現在極度退縮、不合作、脾氣暴躁、反抗行為上。對處世能力有限的小孩而言,拿不到正面的肯定,得到負面的注意也好。被罵、被處罰,都是負面的注意力。身為老師的挑戰,就是要傳達你個人對學生的尊重及愛護。這必須是無條件的(unconditional)。

也就是說,這份尊重及愛護並不因學生的成績、外表、家庭背景、種種而有所改變。我們要如何和學生建立起一對一的良好關係,讓學生心服口服,打從心底佩服我們呢?這可以從兩方面來談。一是尊重個體的差異。二是尊重文化的差異。

(一)尊重個體的差異︰以非語言(nonverbal)溝通為例,傾聽學生說話,眼睛看著學生,身體面對著他,語氣和緩堅定。即使對話只有一分鐘,但卻稱得上高品質的一分鐘。以語言(verbal)溝通為例,很快記住學生的名字、直呼他的名字、不拿他和別人(包括同學、朋友、兄弟姐妹)比較、不公開批評他的不是,等等。在行為表現上,不刻意冷落他,不讓其他學生插嘴或干擾他的發言,要求全班注意聽等等。這些溝通在在表示你對學生個人的尊重。

(二)尊重文化的差異。在我們眼中,學生都是龍的傳人,既可愛又寶貝,肩負延續炎黃子孫的重任。但是,人是環境的產物。長在台灣,就有台灣的樣子。長在美國,又是另一個樣子。老師和父母的期待,常建立在他們所熟悉的人、事、物上。所以,當學生表現出較美國化的一面時,很多老師就會擔心中國的部份會失落。

事實上,文化本來就是多元化的。新的一代得以兼收中西文化的優點,應該是很值得高興的事,但他們的路也將是很辛苦的。他們必須面對兩種文化的衝擊,找出自己的路;在少數族裔之陰影下,求出人頭地。做老師應了解學生有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做「兩極化」的批評。

譬如,「美國人都吸毒、性氾濫,只有中國人最勤奮、能幹、聰明。」老師也應了解這個社會的多元文化性,不應批評黑人、拉丁語系民族及其他族裔。排斥其他族裔通常只使學生脫離現實或更唾棄自己的文化。

貳、教室秩序的維持

老師要掌控教室秩序,必須能預防或預見干擾(disruption),先有準備,及時處理。另外,老師和學生應在尊重的原則下,建立起基本守則(GroundRules),並討論合理的、適當的處罰方式。這些守則可以包括上課準時,上課時不用英語私下交談,不得在任何情況下罵人或打人或做任何有威脅性的動作。

如果學生的行為嚴重影響到全班同學,那全班同學應參與商討解決的方式。要注意的是,參與的過程要保持客觀公平及非批評性,否則就失去「尊重」的大前提。

紐約州ElmiraCollege大學在一九九一年的一篇研究中指出,對青少年而言,老師若能特別注意peer influences,加以引導,及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就較能收到良好的教室秩序。

參、問題學生及問題行為的處理

就我所知道,很多老師都很尊重愛護學生,而全班絕大部份的學生也都尊重彼此,認真學習。可是,偏偏就會有一、兩個學生特別反常,特別難教導,而且常會影響全班的上課情緒。這樣的例子包括愛做怪、好走動、退縮、完全不參與、故意打人、上課就睡覺等等。

遇到這樣的學生,老師可以由幾個方向來考量處理的方式。首先,分辨學生的行為是突發性還是經常性。如果是突發性,可以試著先和學生溝通︰「你今天上課時(明確形容)的行為,讓老師很吃驚也很擔心。我希望能了解你的想法。」如果是經常性且一再出現的行為,那除了和學生溝通外,應尋求前任老師及家長的協助。

老師也可以試著去了解行為的背後是否有明顯的導因。最常見的導因可能是對中文課程缺乏興趣,或能力不足而達不到老師及父母的期望。老師就要注意課程的安排可否輪流側重聽、說、讀、寫,讓有不同特長的學生都有單獨表現及一齊合作的機會。但是,

很多觀察到的問題行為並非針對學習中文而來,也就是說,問題行為若加以分析了解,有時純粹是學生的發育較慢,有時則是臨床上的症狀。舉例來說,憂鬱(depression)的症狀是對學習失去興趣、悲觀消極退縮、注意力無法集中。青少年可能會因此有反社會的行為出現。

焦慮(anxiety)的症狀則包括不肯離開父母、急躁不安、容易發脾氣、容易疲憊等。專注障礙(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Disorder)的學齡兒童,上課無法專心、不遵守規則、很容易分心、忘東忘西、講話講個不停、無法保持安靜、問題還沒問完就搶著回答、動個不停、老是打斷別人的話等等。

前文提過,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而且學生似乎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不管你如何關愛他,進步都有限,那就要和父母協商,看是否學生在家、在美國學校也有類似的行為,針對所觀察到的問題,建議家長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結語︰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需要老師、學生及家長通力合作。有問題時,要有同心協力解決問題的胸襟。中文教育是語文教育,更是人格教育。老師若能透過有效的教室管理,關切學生的學習能力、心態及潛在的心理因素或學習障礙,相信中文教學會更有效,而學生也會更愛中文學校。

(節錄自美東中文學校協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報告)

Wednesday, July 06, 2005

傾聽孩子的心聲

傾聽孩子的心聲

做個會聽話的父母

文/盧蘇偉 湯惠珠

愛的省思 

請檢視以下的十個敘述,並以您目前的「實際狀況」來作答。每個敘述的前頭都有三個方框,請在最符合您的方框內打ˇ。

1、孩子在說話時,我不會以其他話題,企圖打斷孩子表達他的想法和看法。

2、我能避免用說教、訓誡、指示、建議的內容,否定孩子所說的話。

3、不論孩子說話的內容是什麼,我都肯定他(她)願意告訴我,是件可喜的事。

4、孩子的想像世界往往和現實有很大的距離,我不會急於告訴孩子,他說的不夠真確。

5、和孩子談話過程中,我會真實地把心裡的感受告訴孩子。

6、我認為聽孩子完整地把話說完的過程,就是對孩子的接納與肯定。

7、能和孩子有個愉快的談話過程,要比談話的結論重要,我不會急於把話在一次就說清楚。

8、和孩子談話時,我能放下急於解決的話題,有耐心地聽孩子說話。

9、期待孩子接納我們之前,我們也要懂得如何接納孩子不同的感受和想法。

10、每天我都能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真誠地聽聽孩子說話。

愛的補給站

「聽話」是門學問,前面十個例示,有許多可能是我們平常不易做到的,或沒注意的。別氣餒,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只要我們稍微調整一下我們的步伐,一切都會有不同的展現喔!

現在父母都十分忙碌,我們在處理孩子問題或和孩子談話時,心中都難免急躁地吶喊︰「快!快!快!」我們都認為我們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其實,知道與否並不重要,能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傾吐心中感受和想法,是尊重孩子,也是肯定孩子。

「知道如何去聽」比「知道該說什麼」來得重要喔!做父母的可別自己拿石頭擋自己的路喲!

愛的急轉彎

有的時候孩子只想找個人訴訴苦、發發牢騷。這時我們可別急急地提供答案,讓孩子盡情傾吐心中的不快,做孩子最忠實的聽眾吧!

(錄自父母成長DIY)

煩惱只是投影

煩惱只是投影

文/吳若權

在一次聚會中,我認識一個「青春永駐」的朋友。剛看到她的樣子,我猜想她不過是個大學生,但聽她用行動電話處理事情時語調老練精確,我忍不住把她的年齡多猜了幾歲(不然,一定是從小在困苦的環境中磨出的少年老成),答案揭曉了:

她年過三十五,自己擁有兩家業務蒸蒸日上的公司,是個日理萬機的總經理。光滑的臉龐、樸實的穿著、開朗的微笑和溫柔的語調,只要不談公事,她看來頂多像是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

有人問她:如何青春永駐,喝「歐蕾」嗎?問的人大約只有二十歲,在她的腦袋瓜裡,三十五「should be」很老很老了。

「我不知道……大概是因為我……沒有煩惱吧!」

「沒有煩惱?」

在我聽來,對一個每天要處理這麼多事的人來說,簡直是個天方夜譚。當下我以為她是那種「心裡波濤洶湧,表面故作輕鬆」的那種人。

「從前『年輕』的時候,常常為雞毛蒜皮的事就煩得不得了,連男朋友對我說:喂,妳怎麼長了顆青春痘,我都會煩惱得睡不著覺,心想:他講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不愛我了?」她笑著說:「直到……我大哥去世。」我們安靜下來。

「我大哥從小就是個有為的青年,二十多歲就開始創業,他車禍去世前幾天,正為公司少了一筆十萬元的帳煩惱。我大哥一向不愛看帳本,那個月他忽然把會計帳本拿出來瞧,管會計的是他的合夥人,因為這一筆帳去路不明,他開始懷疑兩個人多年來的合作是否都有被吃帳的問題。

我嫂嫂說,他開始睡不著,睡不著就開始喝酒,喝酒後就變得煩躁,越煩躁越喝酒,有天晚上應酬後開車回家,發生了車禍,他就走了……他走了之後,我嫂嫂處理他的後事時發現:他的合夥人只不過是把這個公司的十萬元挪到那個公司用,不久又挪了回來。沒想到我哥為了一筆小錢,煩了那麼久……」

開口問,怕傷害了信任;不開口問,又製造了幢幢疑雲。有時我們的頭腦像個碎紙機,一張紙絞了進去,變成占據空間更龐大的紙屑。

她說:「我學到了一件事,不要創造煩惱,不要自找麻煩,就以最單純的態度去應付事情本來的樣子。這也許是我不太會長皺紋的原因吧!」

她總是開開心心,不只是人家願意和她相處,做生意時也會覺得和她合作很愉快。所以,生意做得越來越好。

每個人的周遭一定有一些看來像「煩惱製造機」的人,他們總在為不可能發生的事、不足掛齒的小事、煩死也沒用的事、事不關己的事煩惱,在日積月累的煩惱中,對別人一個無意的眼神、一句無心的話,都有了疑心病,彷彿在努力地防衛病毒入侵,也防衛了快樂的可能。

別人怎樣想我們、沮喪怎樣包圍我們,其實都是我們投射出來的,都是「魔由心中生」。

除非你改變你的態度,一定要在你裡面找到原因。

煩惱只是投影。

一生都要學習做人

一生都要學習做人

文/星雲大師

一生都要學習做人,沒有畢業可言人從出生以來,數十年的歲月,一直都在學習生活,從小學到老,從來沒有停過。 出生後,學習喝奶、學習要父母抱我們、學習吃飯、學習走路、學習語言;長大了,到學校上學,開始學習尊敬老師、學習各種知識;出了社會,學習交朋友、學習好多技能。

星雲大師有一位徒弟,台大畢業後,到夏威夷讀碩士,又到耶魯讀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終於得到博士,非常歡喜。有一天他回來,對星雲說:「師父,我現在得到博士學位了,以後要再學習什麼呢?」星雲說:「學習做人。」

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星雲覺得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只要學習就有進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需要學習的事。

第一、「學習認錯」。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會大眾、佛祖,甚至向兒女或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自己不但不會少了什麼,反而顯得你有度量。學習認錯是美好的,是一個大修行。

第二、「學習柔和」。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牙齒都掉光了,舌頭卻不會掉,所以要柔軟,人生才能長久,硬反而吃虧。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的進步。一般形容執著的人說,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鋼鐵一樣。如果我們像禪門說的調息、調身、調心,慢慢調伏像野馬、像猴子的這顆心,令它柔軟,人生才能活得更快樂、更長久。

第三、「學習生忍」。這世間就是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萬事都能消除。忍就是會處理、會化解,用智慧、能力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各位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可以認清世間的好壞、善惡、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學習溝通」。缺乏溝通,就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現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兩岸三地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

第五、「學習放下」。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人生的歲月有限,認錯、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學習感動」。我們看到人家得好處,要歡喜;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動。感動是一個愛心、菩薩心、菩提心,在我幾十年的歲月裡,有許多事情、語言感動了我,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感動。

第七、「學習生存」。為了生存,我要維護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也讓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親的行為。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讀書容易,做人難)

Tuesday, July 05, 2005

常識分享

一、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不僅會傷害腸胃,使人感到疲倦、胃部不適和頭痛,還特別 容易產生膽結石,同時又極易催人老化 。

二、空腹跑步:

空腹跑步會增加心臟和肝臟的負擔,而且極易引發心律不整,甚至導致猝死。五十歲以上的人,由於利用機體內游離脂肪酸的能力與年輕人相比要低得多,因此其發生意外的危險性更大。

三、用滾開水泡茶:

用滾開水泡茶會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C。泡茶最好用70-80攝氏度的白開水,這種水溫泡制出來的茶水最有益於人體健康。

四、睡前不刷牙:

睡前不刷牙危害很大。國外防疫專家研究認為晚上睡前經常不刷牙者,特別容易患感冒和肺炎,也特別容易造成牙齒腐壞、牙齦出血、牙周病,乃至牙齒脫落。

五、睡前不洗臉:

睡前不洗臉面部 皮膚上的化妝品和污垢會刺激皮膚、堵塞腺體或毛孔,損害皮膚健康。

六、用油漆筷子吃飯:

油漆含多種對人有害的化學物質,其中的硝基成分被吸收後,會與 含氯乙胺的物質合成具有強力致癌作用的亞硝胺。

七、魚刺卡喉後喝醋:

醋非但不能的排除魚刺,相反還會引起粘膜蝕傷、食管水腫。

八、藥片掰開服用:

藥片掰開後會 出現棱角而不利於吞嚥,易損傷食管和腸胃。

九、餐桌上鋪塑料布:

塑料布是由含毒的游離體聚氯乙烯樹脂制成的,餐具經常接觸這種有毒物質會使人慢性中毒。

十、醉酒後飲濃茶:

茶中的咖啡鹼與酒精反應產生不良作用,加重醉酒人的痛苦。

男女都該看的健康常識

常吃香雞排和麻辣鍋容易掉頭髮?

你相信常吃香雞排和麻辣鍋容易掉頭髮嗎?許多人逛街時常常嘴饞,或者因為趕時間而喜歡吃雞排,聞到雞排香味就忍不住掏腰包買一份來吃;而寒流的來臨吹得人冷颼颼,再加上現代人飲食口味重,因此麻辣火鍋於雨後春筍般地成立,愈來愈多人愛上吃麻辣鍋,偶爾吃這些是不打緊,但常常吃的人最好有個心理準備,吃多了很容易掉頭髮喔! 吃多了這些刺激性強的食物,再加上過於油膩對於頭髮的生長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會直接造成落髮。

許多人非常注意保養髮質,甚至喜歡買昂貴的洗髮和護髮用品,卻沒想到飲食和生活習慣對頭髮的影響也很大!許多人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大,又喜歡通宵達旦地熬夜,而偏重口味的飲食就使得維生素的攝取量減少了很多。

雖說頭髮會新陳代謝,每天梳頭時掉一點是正常的,但是當你的生活與飲食習慣過於偏差時,會因攝取過量的油脂性食物,使得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而阻塞,此時頭髮不掉也難囉!

除此之外,吃太辣的東西會造成髮質乾枯,而菸酒過多則會讓流經頭皮微血管的血液循環不良。要是你嫌頭髮太多、髮質太好,那就儘量放縱自己吧,只是過沒多久,你可能會悔不當初喔!

身體太累易招蚊引蟲

每當你和一群朋友在一起聚餐聊天時;或是在任何地方,常常莫名其妙的,蚊子特別喜歡咬你,而不去攻擊別人。其實,那是因為你的身體已經非常疲勞,血液變成酸性,且鼻中所呼出去的二氧化碳的濃度非常高,此二氧化碳在你的頭上約四呎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濕溫暖的氣流,吸引蚊子來襲擊你。這表示你的身體已不堪負荷,應該馬上回家休息了,不要再透支體力,以免造成更大的問題。

美國科學家的實驗,當捕蚊器放在屋外的庭院,平均每個晚上可以捕捉殺死八萬雙蟲子,但其中卻只有少數幾隻蚊子,換句話說補蚊器對蚊子是沒有什麼用的。至於普通的煙蚊香及電蚊香,僅能稍稍驅趕蚊子,仍然有被咬的可能,並沒有廣告說的那麼神奇。而噴防蚊液在身體上,由於其中所含的化學成份,反而是防止蚊子叮咬較有效的方法。

多吃梅子可殺菌兼改善體質喔 !

你一定不知道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血液體質吧?正常人的血液反應應是呈現弱鹼性,要想讓酸性血液淨化,使它回復成弱鹼性,除了多吃鹼性反應的食物之外,還可以多吃梅子來改善體質!

有專家指出,多吃梅子除了可以殺菌之外,還可以淨化酸性體質的血液喔!像砂糖、肉、米和酒等都酸性食品,宜少吃。要不然就要多喝鮮奶乳,多吃海藻類、蔬菜類和酸梅等鹼性食品來中和體質。比方說:你要是吃進100克的蛋黃(酸性食品),那就得吃上1200克的洋蔥或400克的甘藍菜才能達中和的效果!但若以吃酸梅來改善時,卻只要吃5克就行了,因為酸梅含有充分的鈣、鈉、磷和鐵等成分,由此可見它是具有強效的鹼性食品,想要改善體質,一點也不難喔!

喝熱牛奶真能治失眠 ?

人老了,就容易失眠!過去一般人多以為喝杯熱牛奶的可助眠,事實上,這反而會讓頭腦更清醒,醫師指出,想要助眠,不妨適量補充一些甜食,如甜糕餅、八寶粥或喝杯蜂蜜、果汁等,但是糖尿病者並不適合食用醣類,可適量食用澱粉類食物。另外保持規律性睡眠、少用咖啡和茶、睡張好床、不抽菸、少喝酒、卸下煩憂、不要太餓和經常運動,也都是助眠良方。不過,在早上為了讓頭腦保持清醒,除了多呼吸新鮮空氣,則可以吃些雞蛋、低脂牛奶、全麥麵包等食物。

隨年齡增加,人的身體也跟著逐漸老化,老年人無論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應該多加注意,擁有健康的觀念,若要做好「健康促進」工作,生理方面應注意營養、運動、睡眠和自我照顧;尤其是較肥胖者,營養與日常飲食方面應稍做控制,防止罹病或疾病惡化、並且常作運動,如氣功、太極拳、快走或游泳等都很適合。所以,要身體健康,運動還是很重要的啦!

絕對不要將衛生棉放在浴室裡

婦產科醫生說:絕對不要將衛生棉放在浴室裡,即使你沒將包裝打開,因為所有的包裝不是真空密封,所以浴室裡的水汽會進入單片包裝裡,即使放個二三天都會因為浴室裡的潮濕熱氣,使衛生棉容易有黴菌的滋生。

巧克力入口情緒就變好了

每次月經來的前幾天,林小姐變得情緒不穩、焦慮緊張、胸部腫脹、頭痛、睡不好,注意力也沒辦法集中。可是月經一來,這些症狀就消失無蹤了,這就是PMS (經前症候群)。

PMS通常在二十多歲後半或三十歲出頭開始,四十歲是高峰期,然後持續到更年期為止。截至目前的研究,PMS總是出現在月經來潮前四至十四天之間,與月經週期血液中的荷爾蒙有關。

另外,據美國貝勒醫學院內分泌教授鍾正芳的研究,PMS可能與血液內鋁太高、硒太低有關。種族、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與PMS無關,倒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飲酒、生過小孩的婦女是好發族群! 當PMS來襲時,女人通常會很想吃甜食,尤其是巧克力。說也奇怪,巧克力入口,她們的情緒就變好了。為什麼巧克力可以緩解PMS呢?

麻省裡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巧克力可以提高腦內血清素(Serotonin)的濃度,而血清素愈多,就愈快樂。除巧克力外,梅子、番茄、鳳梨、胡桃、也可增加血清素,達到控制PMS的目的,熱量又不太高。但一次大量吃巧克力,可能會因巧克力中的大量單糖進入體內,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血糖驟降,不妨改吃慕斯、冰淇淋、奶昔、優格、脫脂牛奶。而麵食、全麥麵包、麥片、烤蕃薯,因為造成高血糖的速度比單糖(巧克力)慢,不致使胰島素大量分泌,亦可一試。

維他命B6是血清素合成所需之輔助因子,富含維他命B6之食物,有鮭魚、牛肉、豬肉鮪魚、鱷梨等。罹患PMS的女人想必都曾有經歷身體浮腫、腳腫、乳房腫脹疼痛之經驗,這是因為身體無法把多餘鹽分排出體外,連帶的把水分囤積在體內,這時妳必須戒鹽,如醃黃瓜、醬油、煙燻食物、醃製品,盡量不要碰。

三明治+優酪乳=癌症MP

親愛的朋友是否有注意到便利商店的三明治+優酪乳省10元的活動,要小心喔三明治中若有培根、醃肉不可和優酪乳一起吃喔因為培根、香腸、火腿、臘肉等加有硝酸鹽用以防止肉毒桿菌生長,避免食物毒,但若和優酪乳、多多、等乳酸飲料一起食用則硝酸鹽會生成亞硝胺會致癌。

人生需要甜言蜜語愛的溝通

章小姐問化妝品專櫃小姐:「有沒有不會染黑下眼瞼的眼線筆?」售貨員冷冷地說:「沒有這種筆,是你老了,眼皮垂下來染黑下眼瞼。」章小姐為之錯愕,傷心回家,車到最後幾站時,乘客只剩她一人,公車司機看著後視鏡揚聲輕快地問:「漂亮小姐,你要在哪站下?」「我開心起來,笑著下車,輕快地回到家,看著鏡子對自己說,我當然不差,要記得司機給你的感染力,不看輕自己,也要多讚美別人,」章小姐後來對朋友談她一天內兩個截然不同的遭遇。

愛的溝通、優點的發現和傳達,是人活著的社會動機,也是講求人際取向的管理哲學所不可或缺的溝通方式。

得不到肯定與鼓勵,讓人心灰意冷

一位漆布紡織公司老闆本來年年招待員工旅遊,今年初卻不再辦了,因為他覺得好無聊,每年花大筆錢,卻從無一個同仁跟他說,「好開心,謝謝老闆。」

說這故事的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專家)說,不要以為家人之間不需甜言蜜語,連媽媽這種愛心不求回報的工都渴望有被肯定的一天。全世界每天有40億人帶著空虛感入睡就像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取食物一樣,我們每天也必須吸取讚美,有人說,「全世界有30億人每晚餓著肚子睡覺,卻有40億人帶著空虛感入睡,因為整天未曾得到一句鼓勵或肯定的話。」

這番話有沒有說到你心裡?

【心得感想】
當您想提醒別人的粗心,或另一半的不解風情的時候試著用不同的話語溝通吧 ,否則對方只會記得您當時語氣給他的感受而無法了解您真正想要傳達的訊息。

夏日提神4法則

夏天因為天氣炎熱,容易流汗,體內的鈉、鉀隨著汗水流失,來不及補充下造成人體神經組織不平衡,以致於人會覺得疲倦、反應變遲鈍;有的人會出現火氣大、口臭、脾氣暴躁,便祕的症狀,夏天已經夠悶熱啦,還有那麼多令人煩躁的小毛病怎麼行呢?快來解決這些麻煩事~

夏日裡常常懶洋洋、精神不振,老是覺得昏昏沉沉的,怎麼辦?

1.注意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鹽分 多吃全麥穀類,補充維生素B,可減少體內糖類和組織蛋白的消耗,有益健康!常感疲憊的上班族,要多吃蔬菜水果以補充維生素C;還有別忘了補充鉀~暑天出汗多,隨汗水流失的鉀離子也較多,這會使人倦怠無力、頭昏頭痛。熱天防止缺鉀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鉀食物,茶葉、新鮮蔬菜、水果中含鉀都比較多!而容易發怒的火藥庫上班族,應多吃蘋果、香蕉以補充鉀。另外夏季出汗較多,氯化鈉大量喪失,所以補水的同時應注意補鹽,常飲用一些淡鹽開水,可以保持體內酸鹼平衡和滲透壓的穩定。

2.喝提神醒腦的茶 枸杞茶加決明子、薏仁一起沖泡,則更可加強清肝、利濕的功用。另外,枸杞子加菊花的沖泡,同樣也是提神消暑的良好選擇。

3.別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血糖會下降,一大早會感到疲乏無力,結果會一整天都無精打采,影響你的工作哦!早餐一定要吃,即使是吃點兒水果或低脂牛奶,也會給你一天的精力奠定很好的基礎。

4.午餐少吃速食 多數上班族由於工作忙碌常光顧速食店,隨性解決午餐,結果獲得熱量多卻營養低。如果真的沒有時間,較快的選擇是一杯果汁或低脂牛奶、一碟蔬菜、一個全蛋和低脂穀類食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炎炎夏日吃什麼? 
夏日不妨多吃苦 夏天酷熱潮濕,各種疾病容易乘虛而入。夏日不妨多吃點“苦”,很多人怕吃苦,可是其實苦味食物對人體有許多好處哦:

1. 苦味食品防癌抗癌。苦味食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7,它具有強大的殺傷癌細胞的能力。

2. 苦味食品增加食慾。苦味食品可促進胃酸的分泌,增加胃酸濃度,進而增加食慾。

3. 苦味食品醒腦提神。帶苦味的食品中均有一定的可可鹼和咖啡因,食用後可醒腦,有舒適輕鬆的感覺,可使人們從夏日煩躁的心理狀態中鬆弛下來,恢復精力。

(PS:但要注意的是,苦味食品一次食用不宜吃太多,過苦容易引起噁心、嘔吐)

Monday, July 04, 2005

Comet Tempel 1

http://www.usatoday.com/tech/science/space/2005-07-03-deep-impact_x.htm

NASA probe hits comet target

PASADENA, Calif. (AP) — A space probe hit its comet target late Sunday in a NASA-directed, Hollywood-style mission that scientists hope will reveal clues to how the solar system formed.

"We hit it just exactly where we wanted to," a NASA official said of the Deep Impact experiment.

NASA TV via AFP/Getty Images

It marked the first time a spacecraft touched the surface of a comet, igniting a dazzling Independence Day weekend fireworks display in space. (Related graphic: See how it works)

The successful strike 83 million miles away from Earth occurred just before 11 p.m. PT, according to mission control at 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in Pasadena, which is managing the $333 million mission.

Scientists at mission control erupted in applause and gave each other hugs as news of the impact spread.

It was a milestone for the U.S. space agency, which hopes the experiment will answer basic questions about the origins of the solar system.

The cosmic smash-up did not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comet's orbit around the sun and NASA said the experiment does not pose any danger to Earth.

An image by the mothership showed a bright spot in the lower section of the comet where the collision occurred that hurled a cloud of debris into space. When the dust settles, scientists hope to peek inside the comet's frozen core — a composite of ice and rock left over from the early solar system.

"We hit it just exactly where we wanted to," co-investigator Don Yeomans said.

More than 10,000 people packed Hawaii's Waikiki Beach to see the impact on a giant movie screen.

"It's almost like one of those science fiction movies," said Steve Lin, a Honolulu physician as his 7-year old son, Robi, zipped around his beach blanket.

Scientists had compared the suicide journey to 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and being hit by a semi-truck roaring at 23,000 mph. They expect the crater will be anywhere from the size of a large house to a football stadium and between two and 14 stories deep.

A day earlier, the Deep Impact spacecraft successfully released its barrel-sized "impactor" probe on a high-speed collision course with Tempel 1 — a pickle-shaped comet half the size of Manhattan.

After its release, the battery-powered probe tumbled in free flight toward the comet and flew on its own without human help during the critical two hours before the crash, firing its thrusters to get the perfect aim of the comet nucleus.

A direct hit was a challenge because 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no longer controlled the probe once it was released from the spacecraft. Even so, the odds favored success based on previous testing.

Along the way, as the comet closed in, the copper probe took close-up pictures of the icy celestial body at a rapid clip until its destruction. The carefully orchestrated crash gave off energy equivalent to exploding nearly 5 tons of dynamite.

The mothership had a front-row seat to the comet strike 5,000 miles away. NASA's fleet of space telescopes, including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 and Spitzer Space Telescope, and dozens of ground observatories also viewed the impact.

Soon after the probe's crash on the comet's sunlit side, the mothership prepared to approach Tempel 1 to peer into the crater site and send more data back to Earth. The spacecraft planned to fly within 310 miles of the comet before it activates its dust shields to protect itself from a blizzard of debris.

Comets are frozen balls of dirty ice, rock and dust that orbit the sun. A giant cloud of gas and dust collapsed to create the sun and planets about 4.5 billion years ago and comets formed from the leftover building blocks of the solar system.

As comets circle the sun, their surfaces heat up and change so that only their frozen interiors possess original space material. Scientists hope to analyze images of these primordial ingredients jarred loose by the impact to give new insight into how the sun and planets formed.

Deep Impact launched Jan. 12 from Cape Canaveral, on a six-month, 268 million-mile voyage toward Tempel 1. In what scientists say is a coincidence, the spacecraft shares the same name as the 1998 movie about a comet hurtling toward Earth.

No other space mission has flown this close to a comet. In 2004, NASA's Stardust craft flew within 147 miles of Comet Wild 2 en route back to Earth carrying interstellar dust samples. The 1,300-pound spacecraft snapped its first photo of Tempel 1 from 40 million miles away in April, revealing what amounts to a dirty snowball. Last month, still 20 million miles away, scientists saw the comet's solid core for the first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