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7, 2005

拖鞋理論

吳淡如說:「年輕的時候真的因為買錯東西,交過很多學費但是到了現在,我已經能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知道什麼東西適合自己,所以在下決定的時候就會很清楚、很確定。」

其實,不光只是買東西就連尋找適合的男人,此刻的吳淡如,也自有一番了悟。或許這樣說會有人覺得這個比喻有點輕率。

但是我真的覺得,女人尋找適合的男人,就像是尋找一雙適合的鞋子。在年輕的時候,女人買的往往是最華麗,最能墊高自己高度的鞋子,或許是高跟鞋、或許是恨天高,即使難穿也沒關係,因為妳覺得妳自己可以忍耐。

但是,如果有一天,妳忍耐到拇指外翻、腳起水泡,妳才會發現,鞋子最重要的功能。其實是要陪妳走路而已,而走路是要往前走的,不是要站在原地的。

婚姻就像找鞋標準一直在變,所以,這時候妳就會去找一雙很舒適的,會保護妳的腳的、會陪著妳一起向前走的鞋,而不是去增加你的高度,因為妳就是這個樣子。吳淡如說:「但是這其中也有一個前提,就是妳也不能找太醜的鞋,因為如果太醜妳就不會喜歡它。」

婚姻其實就像每個人在找鞋而已。

我發現自己從很年輕的時候到現在,找鞋的人格一直慢慢地在改變。因為你已經慢慢接受自己原本的高度,不需要靠鞋子來墊高自己了。不過,雖然這個道理聽起來很簡單,似乎人人都可以領會。但是,吳淡如也坦承,要充分參悟其中的道理,其實不是那麼容易。

吳淡如以自己為例,和男朋友Simon鄧,其實在民國八十二年就認識,原先只是朋友,直到最近這一、兩年,兩個人才有比較深入的來往,那種感覺就像古代的文藝小說中所說的『過盡千帆皆不是』,妳會突然發現好男人還是在妳的身邊他就是那一雙很舒服的鞋。

吳淡如說:「我男朋友對我的所有態度,永遠是:『我可以為妳做什麼?』我後來才覺得,原來這才是人間最稀罕的一種品質。」

我真的是後來才發現,像這種從台北載妳到高雄,都叫做『順路』的人,而且他自己有他自己的工作原則、價值觀、人生觀。他不會嫉妒妳的成就,也不會嫉妒妳賺的錢,願意對妳的一切樂觀其成,對任何妳想做的各種實驗,永遠都不加置諱,因為那不關他的事,這是妳自己的選擇。老實跟你說,這樣的人還真少。

正如吳淡如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所說的:「沒有一種幸福的背後不站著一個曾經咬緊牙根的堅定靈魂。」

吳淡如如今對生活和人生的了悟,其實也經過一番寒風徹骨。從來沒有在人前掉過一滴眼淚的吳淡如,在看到弟弟的字跡那一剎那,還是當場哭了起來。弟弟的離開對我的人生,其實影響很大,即使是我後來跑去奧修社區,在做一些 meditation(冥想)的時候,都還是會放聲大哭,表示你的那種悲傷的能量還是在漸漸釋放之中。弟弟的離開,第一,當然是讓我體會到人生無常,第二,是讓我了解,人生的快樂和不快樂,真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跟你原先擁有的資質完全無關。

「我開始看見人有無限可能,我不是只能做這些事情。」就是我一定要把人生過得加倍精采,該玩的一定替你去玩;該看的花該看的動物,都幫你去看;該償還的,我也幫你償還,耳邊響起的正是吳淡如的那句話:「沒有一種幸福的背後不站著一個曾經咬緊牙根的堅定靈魂。」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