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1, 2004

相互關係

本文摘錄於「當和尚遇到鑚石」by Dr. Ceshe Michael Roach

簡介:
Dr. Ceshe Michael Roach 外表上,他是鑚石行業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內底裏,他確是花了22年取得藏傳佛教最高學位的「格西」- 佛學博士。他已優等成績自普林斯敦大學畢業。就讀大學期間曾前往美國白宮,接受由總統頒發的總統學術大獎章‧也曾經接受由普林斯敦大學威爾森國際事務學院所頒發的麥肯奈爾學術獎。自1981年以來,他開始教授佛學;同時也是研究梵文、藏文,以及俄文的學者,翻譯作品等。並主持「亞洲經典機構」(Asian Classic Institute),「亞洲經典輸入電腦計劃」(Asian Classic Project)。此外,他也積極地進行色拉寺的重建整修工作。

他由普林斯敦大學出家受戒,他遵從他的西藏上師進入美國商業界試驗佛法,他將借貸五萬元的小公司,經營成年收入一億元的大企業。他說:「錢本身並沒有罪過」這一切都在「金剛經」裏找到答案......

------------------------------------------------------------------------------------------

....關於「相互關係」最聞名的一段說明,可能出自印度博學之士龍樹大師(Nagarjuna)之作。以下的偈文摘錄於自龍樹大師的著作『寶鬘論』(String of Precious Jewels);它們首先指出了我們可以植入心中,最令人嚮往、擁有的觀念。

.... 我將簡述修持菩薩慈悲之道的人所具備的美好品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慈悲等等。

布施是給予你所擁有的事物,
持戒是善待他人,
忍辱是放下嗔怒,
精進是增長所有美好事物的喜悅,
禪定是全神貫注,遠離邪惡,
智慧是判斷何謂真理,
慈悲是一種融合了對眾生之愛的高度智識。

接下來的偈文則說明了這些美好品質的相互關係:

布施帶來財富,美好的世界來自持戒;
忍辱帶來美好,卓越的成就來自精進;
禪定帶來寧靜,自由來自智慧;
慈悲成就我們所有的願望。

最後的這一段偈文,掲示了培養這些觀感的最終結果:

一個具備這七種美好品質之人,
並且臻至完美之人,
將獲得如梵天所擁有的不可思議的知識。

針對上述的偈文,我們可以應用於日常生活如下:

(1) 為了「看見」自己的事業飛黃騰達,財源廣進,你必須保持慷慨大度的心態,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布施)

(2) 為了「看見」自己置身一個幸福快樂的世界,你必須遵循倫理道德的生活態度,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持戒)

(3) 為了「看見」自己身體強健,充滿吸引力,你必須避免忿怒,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忍辱)

(4) 為了「看見」自己在私人生活和工作場合中擔任領導人物,你必須樂於利益,幫助他人,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精進)

(5) 為了「看見」自己能夠心思專注,你必須進行深度的禪修,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禪定)

(6) 為了「看見」自己禪定心想事成,你必須了解潛能和心理銘印的原則,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智慧)

(7) 為了「看見」自己和他人事事滿願,你必須培養慈悲心,以在潛意識中植入正確的觀念。(慈悲)

如何將這所有聽起來十分崇高偉大的論調應用於真實生活之中,這就是我們的功課。佛法若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場所、日常生活中運用,就是“死”法。不是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