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04, 2005

為孩子做好榜樣

為孩子做好榜樣

文/何進財(教育部訓委會常委)

有句河洛話說:「父母疼子長流水,子想父母樹尾風。」道盡親子間不變的關係。父母的難為,並沒有隨著社會進步而減緩,從前在貧困的農業社會中,父母只怕孩子沒飯吃,現今的父母卻經常擔心孩子「不吃飯」,天下父母心,可以想見一斑。

家是孩子健全發展的溫床

隨著工商社會變遷,父母的親職工作日益加重,無法像過去大家庭的年代,上有諸多長輩和鄰居好友幫忙管教孩子,尤其是面對價值紛歧的當今社會,無法仰賴社會所提供的角色楷模,讓子女有所效法,在在都使現代父母必須承擔較多的管教責任,不能再只委由學校和社會來代辦。

《與幸福有約》一書中有句當頭棒喝的重話:「不建立美滿的家庭,就得建造更多的監獄。」當孩子缺少了父母足夠的愛,也少了家人的關心和家庭的溫暖,他們將會失去純真,長期處在沒有愛的環境中,長大後容易憤世嫉俗、冷漠、悲觀。

家是孩子健全發展的溫床,家人親密又良性的互動,是孩子社會化最重要的支柱,舉凡個人的人生觀、生活習慣、價值觀,莫不深受家人的影響,而其中尤以父母的影響最大,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愛與榜樣對孩子影響深遠

福祿貝爾曾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父母親的榜樣和示範,能讓孩子在耳濡目染的薰陶中認同和模仿。筆者曾經在南投白毫襌寺聆聽台大吳英璋教授的精彩演講,得到很多啟示。他提到有個實驗,試驗者以張開嘴、吐舌頭、面帶微笑等表情,逗弄兩週大的嬰兒,沒想到一週之後,這個嬰兒也學會張開嘴,伸出舌頭了。

另一個猴子的實驗也很有意思,實驗安排了三種不同的母猴,觀察小猴子的反應。其中一隻由真的母猴所帶的小猴子,能夠安心嬉戲,即使母猴離開實驗室也不怕;另一隻小猴子被安排與披著猴皮的假母猴相處,玩耍時總是不斷回頭看母猴才放心;第三隻小猴子與頭上披猴皮、身體是鐵絲的假母猴相處,遊戲時不敢須臾與母猴分離,玩耍空間更形縮小。由此可知愛與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極其深遠。

以身作則才能得到孩子信任

一個榜樣勝過千百句訓話。有位母親千里迢迢帶著愛吃糖的孩子晉見印度聖雄甘地,懇求甘地告誡孩子吃糖的害處,甘地沒有答應並冷淡地回答:「我現在不能告訴他,不過你可以在一個月後帶他回來找我。」

一個月後,甘地溫柔地告訴男孩:「孩子,不要吃糖,糖對你沒好處。」說完還熱情地擁抱那孩子後交還給他的母親,那位感動的母親卻困惑地問他:「為什麼你一個月前不說這句話?」甘地回答說:「一個月以前,我還在吃糖。」這種人人可為卻不為的風範,正是為人父母與師長們所應遵行的,如此以身作則,孩子才會信任、尊敬你,也才會向你學習。

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只有失職的父母和師長。許多的父母忙於工作,與孩子間沒有感情,只有付錢請人代理父母的角色。其實學校教育再好,保姆再好,也無法取代父母的親情,有些父母非得等到孩子出了問題,才警覺到事態的嚴重。

幼年的生活經驗與父母的榜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如能針對孩子的特質因材施教,必能培育有用又適性發展的人才,誠如賴雪貞女士在《孩子都是優秀的》書中所說:「孩子是我們的寶貝,在沒有出現危險訊號之前,就得先做好預防,不然受苦的還是孩子。」

愛就是撥出時間陪孩子

因為學教育的關係,我信守「愛就是給孩子時間」,兩個女兒從小,我就常利用假日陪她們到公園、山上、學校、文化古蹟、社教館玩,還和她們分享看到甚麼?喜歡甚麼?有甚麼看法與心得,為她們付出甚多心力和時間。晚上則帶頭講故事、成語接龍、背唐詩、宋詞、三字經,讓笑聲、讀書聲充滿家園,玩牌、下棋、打球樣樣來,給她倆足夠的愛並啟發她們的興趣和敏銳的觀察力。餐桌是我們全家人利用最多,也是最好的地方,因為我們常利用它來分享彼此的讀書心得。

此外,我也經常帶她們回鄉下探視家人,要求她們要尊敬長輩:「誰敢得罪媽媽,我就找誰算帳!」有好吃的水果要先拿給媽媽和阿嬤吃,因為我與內人對「生活與教育結合」早已有共識,如果光養不教,試想我們老了,孫子會拿甚麼東西給我們吃?

付出的心力沒有白費,如今兩個女兒雖然已分別上了研究所和大學,父女三人仍經常聊得非常起勁,她倆還說以後結婚生了孩子,還要再給我帶呢!最後借用頗具深意的一段話,與讀者共勉:

活在批評中的孩子,學會譴責
活在安全感裏的孩子,學會相信自己
活在敵意中的孩子,學會鬥爭
活在接納中的孩子,學會包容
活在恐懼中的孩子,學會緊張
活在讚賞中的孩子,學會喜歡自己
活在冷嘲熱諷中的孩子,學會消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