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06, 2005

人生的價值

人生的價值

主講/吳京(前教育部長)

記得我在教育部推動教改的時候,有一次去澎湖演講,一位太太對我說:「吳部長,不管你講什麼,我還是要我的孩子讀台大!」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我們國家只有一位總統和副總統,他們都來自台大。」

我聽了就問:「妳知不知道總統、副總統讀書的時候,台灣有幾所大學?」她說不知道,於是我告訴她:「只有一所,那就是台大!」而今年輕的學子可選擇的學校已經增多,何必堅持非台大不可呢?

太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

常聽到很多父母說:「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上」造成孩子們也好像什麼事情都可以輸,只有起跑點這件事不能輸,太過重視結果而忽略了過程,以致於一心一意考上了一所學校之後,不管是台大、成大還是淡大,四年卻靜悄悄的過去了,從來不花心思去經營這四年的時光,彷彿擠進大學,比如何享受四年的大學教育還重要,這種心態令人覺得十分可惜。

因為這段求學期間,應是孩子們一生中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可是卻因聯考這個錯誤的價值觀而犧牲掉了,日後回想起這段時光一片空白,不是令人十分惋惜嗎?這是我回國以後感觸最為深刻的一件事。

教授作研究也是如此,在國外,教授雖然也要寫提案去爭取研究經費,但他們的目的在如何把這個研究作出來,台灣卻剛好相反,有些教授在爭取計劃經費時渾身是勁,但一拿到研究經費後,所執行出的研究成果卻不如預期。大家注重的是這個爭取的「結果」,而非「過程」,這是不對的。

教育規劃應有前瞻性

在從事教育規劃之前,我們應該先問自己,現在的教育有沒有前瞻性?能夠對孩子們提供什麼未來瞻望呢?

在美國,我曾參加過四次大學教育的規劃,每次開會前,主持人總會提醒大家先不要看桌上的厚厚一疊資料,而是先來談談「六年後的世界,會有怎樣的變化及發展」。

為什麼是「六年」呢?因為規劃者考慮到,一個大學生從進入大學唸到四年畢業,直到工作上有所發揮、對社會作出貢獻時,恐怕還需要兩年的光景,前後加起來便是六年。換句話說,一個合理的大學教育規劃,要預先設想到六年後的社會變化,才能合乎彼時的需要,這就是教育的前瞻性。

因此我們今天針對中學生作教改,不能只看眼前的需要,而需考量到這些學生將在十幾年以後踏入的社會,才不會規劃出一些未來會「過時」的產品。但有些人連今天的情勢都沒有看清楚,僅憑著自己過去十幾年前求學的經驗,更可能和孩子的未來需求相差了三十年,又如何教他們掌握未來的事呢?

加強技職教育是未來趨勢

我剛到教育部時,行政院教改會建議廣設高中、大學。他們認為,因為大家都要念高中、大學,可是僧多粥少,才會產生升學的壓力,所以只要廣設高中、大學,就可以把升學窄門弄寬一點。
但事實上我認為,家長是否已看清楚孩子的未來發展,才是問題的癥結。假如家長本身沒有前瞻性的想法,像我前面說的,只憑自己過去的求學經驗來看今天的問題,很可能會把孩子帶到錯誤的方向,一味認為要考上高中、大學,人生才有「前途」。

高中、大學真的是求學必經之路嗎?我曾問過美國國家工程研究院的學者:「美國進入二十一世紀需要多少技職體系的人才,需要多少普通教育的人才?」對方告訴我:「以比例來說,技職體系的人才是二,普通教育的是一。」

1988年英代爾總裁來台灣訪問時,我也曾問他,這家全球最先進的科技公司人員學歷的分佈情形。他說:「擁有普通教育的學士學位及學士以上者不到百分之三十,其他百分之七十來自技職教育體系。」

可見「條條大路通羅馬」,外面的世界已經變了,我們的國家正走向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教育體制也要改變,不能侷限在單一的升學方式。在多元的社會中,其實樣樣都好,技職體系的發展更是時勢所趨,台灣也不例外。

所以在澎湖,我對那位一定要孩子上台大的媽媽說:「我敢保證總統選舉再多辦幾次,未來一定會有來自私立學校、來自技職體系的人當上總統。」

別為升學犧牲人生的價值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個萬米賽跑,要贏得比賽,就得跑在前面」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長跑選手參加比賽時,心裡所想的就是趕快跑完這段路,可是在真實人生中,我們卻不會希望:「趕快結束這一生」因此把人生比擬為賽跑有點不太合理。

所以我要提醒各位,人生每一階段美好時光都需要經營。做小孩時就該好好享受當小孩的樂趣,唸大學時也要好好享受唸大學的樂趣,當教授的也應該要享受當教授的樂趣,即使是父母,也能享受一下跟孩子一起成長的樂趣,不要為了升學就把什麼都犧牲掉了。

我常聽到家長對準備升學的孩子說:「現在辛苦一點,只要熬過這個階段就好了。」其實人生哪有這麼痛苦,需要如此辛苦「熬」過去?

人生任何一段時間都應該好好的去經營,但為了升學考試,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一下子就跳過去,以為只要孩子能考上好學校,一切犧牲都是值得的,卻忽略了這段時間,也是孩子成長中一個很重要的過程,需要好好的珍惜。因此回想我們為了升學犧牲掉的,何只是孩子的童年,更可能是他的潛力,甚至是其他方面的能力發展。

每一階段做好該做的事情

談到人生的價值,一定要講到生涯規劃。以我自己來說,我的生涯並沒有規劃得很好,因為最早我本來想要當中華民國海軍的軍官,當時也以第一名考進軍官學校,可是家裡不允許,於是就進了第二志願成大土木系,心想當個工程師也不錯,至少不用做研究的工作,沒想到在美國唸完書之後就是做研究工作,一做三十幾年,直到回台灣接成大校長一職,做沒多久又到教育部做事,教育部的工作做得還算不錯時,又回到成功大學。

這樣的經歷,可能讓人覺得我這個人實在不會做生涯規劃,可是不要緊,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際遇可能都無法預先規劃,要緊的是在每一階段中,你是否已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我在美國做了三十年研究,主持過兩個實驗,前一個實驗做了十年,後一個實驗做了二十年,有一天普林斯頓工學院的院長帶著一位女教授到我的實驗室來參觀,他們前後待了三天,最後要回去時,那位女教授說:「我看過那麼多實驗室,卻不曾看過像你們這裡,每個研究生臉上都有笑容!」這也是我一向強調的,不管在什麼環境之下,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如何去經營,即使在枯燥的實驗室中,也能過得很愉快。

以積極實踐的態度做事

天下雜誌曾對大學的校長、院長做過一項調查,問他們最推崇的前任、現任的大學校長是誰,結果前任大學校長入選的名單上有兩人:一位是台大的傅斯年校長,另一個是我。我回國以後做過兩件事,一個是擔任教育部長,一個即是擔任成大校長,雖然時間都很短,但我想「事在人為」,絕對不要以為時間短,就不能做事情,只要方向對了,一件好事就會跟著一件好事。

後來天下雜誌也對全國中、小學老師做了一項調查:「過去十年,誰對台灣的教育最有影響?」調查結果我本來沒有特別注意,後來去美國才聽說,外界一向認為,中、小學教師應該算是比較保守的一群人,他們投票應該會投給師範體系或現任的官員,但結果我也得到第一高票。

這兩件事說明了我的「實踐」人生觀,對自己及對他人的影響。記得我準備回台灣接成大校長職務的時候,問過很多美國的大學校長「如何做好校長?」,沒想到他們告訴我,第一年先不要做任何事情,第二年開始挑幾件容易的做。我想自己怎麼可以這麼浪費時間?所以,我要求自己從第一天就開始做事。

這種積極實踐的態度,每個人都要有,而人生最可貴的就是「實踐」這兩個字,走出第一步,就有第二步好事情,好事會一直不斷,最麻煩也最可惜的就是一直坐在這裡不動,把自己的人生通通耽誤了。

以永續經營觀念看一生

我們不知道是不是有來生,可是有一點我們要做到,就是在這一生走完的時候沒有遺憾,這就是「永續」的觀念。

曾經有人問我什麼是一個好校長?我說:做一個校長,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吳京只是一小段時間坐在這個位置上而已,教育部長也是一樣,如果我把校長這個位置坐大了,就是一個好校長;如果我把部長這個位置坐大了,就是一個好部長。

換句話說,如果前人做得轟轟烈烈的,到我這裡就不見進展,那當然不是個好校長,但如果前面平平,到我這裡轟轟烈烈的,那我就是個好校長。所以要緊的就是一個永續經營的觀念,想我們整個人生是延續的,我們人生的責任也是延續的,要交接下去的東西一定要好,才算是盡到這一生的責任。所以所謂「人生的價值」,就是要提醒我們,在自己人生每一步中,多加一些附加價值,並把它延續下去,讓後代的生活更好。

在這段人生中,不管我們扮演什麼角色,都一定會有權利和義務的關係。以我自己來說,當我是教育部長時,我要接下前任部長所做的工作,並在適當時候交接給下一任的部長,因此我要把教育部的業務發展得多大多好,皆是國家給我的權利,也是我應盡的義務,否則便是白白浪費掉了。

人生每一段時光都是享受

剛回國時碰到聖誕節,我邀請成大所有員工和子女來校長宿舍,還穿上聖誕老公公的衣服,逗他們玩得很開心。第二天報紙登出一則新聞說:「吳校長把美國的習慣帶回來」,其實,美國沒有一個校長扮過聖誕老公公,為什麼我會做這樣的事?因為我發現自己回到成大,大家不只稱呼我為「成大的校長」,還稱呼我是成功大學的「大家長」,這種中國式的倫理,在國外是從來不曾見過的。

我心想,要扮演好一個大家長的角色,就是要把所有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子女來看待。有一次,成大一個女同學被車子撞傷了,我去醫院看他,叫他好好休息,過兩天我再來看他。出來的時候,一個醫生問他是不是我的指導學生,我說:「不是,但成大的學生都是我的學生。」

兩天之後我又去看他。那天晚上,我收到一封他的同學來信,信上說校長果真沒有食言,讓他感觸很深,半夜想著想著不知為什麼一直睡不著,後來想通了才發現,原來這是他人生第一次有「家」的感覺。那封信讓我覺得很感動,這就是我一直跟各位提到的人生價值,享受、經營都在這裡──只要你重視這段時光,就會有很多很好的享受,否則人生就這樣子一溜煙不見了。

別讓孩子覺得無法超越你

其實,人生最美滿的一段時光,就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這時孩子需要你,你也樂在其中,走過了以後就不可能再回頭了。

但是,要扮好父母角色,有時並不需要知道太多的理論,只要能抱持「跟孩子一起成長」的觀念就好了。因為從理論上來說,最懂得做父母的人,不見得就是最好的父母親,此話怎麼講呢?第一,如果他太懂得如何當父母的話,他必定會很權威,處處要求孩子照他的話去做;第二,當父母太過權威時,會讓孩子覺得超越他幾乎是不可能的,孩子反而不會再進步。

由於我從事教育的工作,因此我的座右銘一直都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而做了父母親最大的心願應該是「一代好過一代」。如果讓孩子覺得他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超過父母,他會好到哪裡去嗎?所以你要跟孩子一起成長,給他鼓勵,讓他超越你。

就像外國人常講的:「做父母親最要緊的就是站在他旁邊,用無限愛心、無限關懷,讓孩子自己成長。」就像教小孩子騎腳踏車一樣,開始的時候,父母可能在後面扶著他走,但到最後一定要放手讓他自己騎,如果你一直扶著他,他便永遠也學不會,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讓他覺得你在後面扶著,但事實上你只扶他騎一小段路,之後一定要放手,才能讓他真正地學會。

支持孩子走他自己的路

有一年教師節,我接受一家電台的訪問,主持人要我送給家長們一句話,我即興想到:「讓我們的孩子走他今天該走的路,即使這條路,不見得是我們昨天走過的路!」因為孩子跟我們是兩個不一樣的人生,走的也是不一樣的路,但做家長的卻常常希望孩子走我們走過的路,這種觀念是不對的。支持孩子,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操縱他的未來。

不只是自己的角色扮演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懂得好好經營每一段時光,因為人生每一段時光都是很寶貴的,只要你肯花時間及心力去經營,便會從中得到很多收穫,享受人生每一階段不同使命的達成,為家庭、社會負起責任,甚至對歷史有所交代。

每逢夜深人靜,我心裡所想的就是家人,不管我們在外面工作得到了多少成就,也都是身外之物,最可貴的莫過於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在此我想呼籲每位家長,不要錯過了這段時間,把握現在,好好的陪孩子成長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