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4, 2006

要對別人好一點

文/南方朔 (社會評論家)

雖然從事的是新聞文化工作,但最近這幾年,每天清晨打開報紙的手卻愈來愈忐忑不安。就在紛紛亂亂的新聞背後,讀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憎恨。這種憎恨讓我害怕。

憎恨是一種沒來由的卑劣和心胸狹隘;歷史及文化塑造它,自鳴正義的擅專自大則給它營養。憎恨是靈魂的莠草,造成滿庭荒蕪。愛爾蘭詩人史蒂芬斯(James Stephens, 1882-1960)寫過一首談憎恨的詩。其中有這麼一段:

將來某一天,諸事已矣
我們射完彼此所有的箭
可以問一問:為什麼我們要互相憎恨
卻找不出像樣的理由。
到了那時,或許我們會知道
以前的彼此憎恨簡直是個謎團。

這就是憎恨的謎語。它是心靈的盲點,今天的自鳴正義到了某天自己也受害,就會悔恨交加。憎恨使人刻薄、殘忍、放肆、獨斷。它讓人變成刺蝟,在仇恨別人的同時也讓一切的恨歸向自己。

今天的社會使人不安。我們已不再貧窮,也不再愚昧,但貧窮愚昧的善良厚道卻在以進步為名的過程中被蒸發掉。我們是聰明的一代,聰明的相互折磨,聰明的唇槍舌劍。每個人都充滿聰明的憤怒和怨恨,就是不會對別人好一點。不會對別人好一點的結果,就像法國沙特所說的「別人是地獄」,人們因而自囚在由別人所築成的地獄中。

對別人要好一點,乍看這是小事,但在人對人愈來愈壞的這個時代,它早已就是當代哲學及神學裡最重要的課題之一。人對別人壞,乃是一種自大,自大到將別人視為一個對象而加以踐踏。只有人對自己謙虛,我們才會去聆聽和感覺別人,並與之對話。

人類的生命不是一場獨白,而是和別人的永恆對話,這就是親密關係,而台灣失去的就是這種親密的感覺。人不需要用踐踏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少了傲慢及憎恨,自然就會多出體貼與厚道,憎恨是一切惡的源頭。

我們的社會是一株正在長歪的樹。有些人傲慢得冷酷,有些人刻薄到令人寒慄。另外有些人則自鳴正義得讓人提心吊膽。他們每個人一定有他們的理由,但他們共同缺乏的則是良善。我最敬仰的前代神學家,德國的潘霍華牧師(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說過:「除非我們有勇氣為保留人與人的良善關係而奮鬥,人類的一切價值即將淪沒於紛亂中」。

因此,請對別人好一點!

(轉載自南方朔電子報2003-07-15)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