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7, 2006

學習放手

學習放手

文/林覺隆

我們要袪除一種迷思,不是孩子想要的東西,做父母的都要滿足;在設定界限中,延遲滿足很重要,我們要區分孩子的〝想要〞和〝需要〞。

什麼是〝需要〞?就是沒有這樣東西,會嚴重影響他的生活,活不下去,像衣服、食物‧‧‧這些我們應該給他。什麼是〝想要〞?舉個例子來說:現在的學生人手一隻大哥大,車站、捷運‧‧‧隨時講個不停,好像打電話不用錢似的。

請問一個國中生需不需要大哥大?有些家長會說:「沒有大哥大比較不好聯絡」,難道與孩子連絡只能靠大哥大嗎?

一個犯罪心理學家說:「有一種人偷竊不是因為匱乏,而是已經擁有很多」;父母經常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養成他看到什麼東西馬上就要的習慣,就無法延遲滿足,當一切來的太容易時,他只想尋求一種刺激感。

孩子要求某樣東西時,不要有求必應;你可以等到他生日時送他,或鼓勵他自己存錢買。西方很多父母,都會鼓勵孩子去幫鄰居鋤草賺取零用錢,來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透過自己努力,辛苦得來的東西,他們會比較懂得珍惜。

我們要欣賞「放手」的價值

放手有什麼價值?放手的價值除了幫助孩子成長,讓他對自己該負的責任有感覺之外,還有一個更崇高的價值,就是化小愛為大愛。

新竹的清泉部落有位外籍神父叫丁松青,為了把原住民文化透過藝術來呈現,他回西班牙學藝術課程,課業完成後,他捨不得離開故鄉和媽媽,媽媽也捨不得他,但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有許多原住民更需要他,最後他還是決定捨棄小愛,帶著媽媽的祝福,回到台灣繼續服務。

有時「放手」會比你把他留在身旁更具有價值,你要祝福他,讓他帶著你的愛去成就更多的愛。

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年輕時差點就結婚了,當時男友要求結婚後要回美國,但她對台灣有份特殊的情感,沒有答應男友。有一年,她以前的男友來台灣演講,她坐在下面聽講,男友的太太坐在他身旁,她一時觸景傷情,跑到洗手間哭,當時她若答應跟男友回美國,現在那個位子上坐的人應該是她。

她依然眷戀那段感情,可見當年她做了多麼困難的抉擇,但為了能愛更多的人,必需放手捨棄愛情。

我們要學習放手,祝福孩子去追求他的人生;我們也要對父母放手,因為即使是老人家也有無限的潛力。當你開始放手時,你會發現,原來生命有無限寬廣的空間。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