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6, 2005

活出人生的意義

Live and Let Live

文/王文華

聯合國愛滋病防治計畫2003年的口號是:「Live and Let Live」。

我好喜歡這句話。它打破了「我得到,別人勢必要失去,所以人與人之間必須爭得你死我活」的觀念。世界夠大、人生夠大,有足夠的資源讓所有的人都活得好。如果我好好活,也幫助別人好好活,我們的生產力都會增加,世界的資源反而會因此變得更多。

我喜歡這句話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暗示著當你幫助別人好好活時,你才算真正活著。沒有幫助別人的人生,不算活著,只算呼吸。

1992年我到史丹佛大學念書,開始接觸「義工」這個觀念。學校教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貢獻一點時間給他的社區,以感激社區給他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你呼吸的新鮮空氣、你曬的太陽、你開車的路,你用的水。你可以貢獻的東西,包括撿垃圾、指揮交通、當小朋友的家教、陪老人家下棋等等。義工,不是退休族的專利。每一個正在享受資源的年輕人,都應該償還一點回去。
所以在史丹佛校園的地上,貼著「義工園遊會」的廣告,這個園遊會介紹各種當義工的機會。同學們把當義工看做繳稅般理所當然,沒有人覺得自己是在做慈善事業。

既然不是慈善事業,做義工的環境就不用太悲苦。學校定期舉辦「捐血日」,地點是在童話般的糖果屋,你感覺走進去是要結婚,不是流血。進去後你感覺自己像王子,不是烈士。

會形成這樣做義工的心態和環境,因為在美國這個移民國家,每個人在某方面都是弱勢者。女性、移民、太胖、英語有口音,都是一種弱勢。人民做義工像在做資源回收,最終是在幫助自己。有時,照顧弱者甚至變成法律。加州的加油站大多是自助式,若要服務人員幫你加,得付額外費用。但法律規定,殘障者可以免費得到服務人員的幫助。這項福利之所以變成法律,因為大家都知道:有一天,我們都會坐上輪椅。

我不是殘障者,但因為美國對弱勢者如此尊重,我這個亞洲人在那裏,才能享受平等待遇。所以我雖然不是美國人,也在美國做義工。不管我住在哪裏,只要我享受一個地方的資源,就應該回報那個社區。

對美國人來說,全世界都是她的社區。這在政治上固然造成老大哥的心態,在做義工上卻幫助了很多困頓的國家。去年底南亞海嘯時,美國各公司行號都發起捐款。一家 Armani Exchange 的店捐出某件衣服定價中的 20 美元。當你穿 Armani 讓自己更好時,你也讓遠方的陌生人活得更好。

你活得好嗎?你是在呼吸、還是真正活著?人生太複雜,人性太難滿足。如果我們還沒有找到快樂地「Live」的方式,也許就先從「Let Live」做起吧。

(感謝淑茹師姐轉寄此文章自《王文華的公轉日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