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2, 2005

孩子是來討債的嗎?

孩子是來討債的嗎?

文/吳娟瑜(演說家;作家 )

近日,我到馬來西亞演講,一位頭痛的爸爸問:「我們家有對雙胞胎姊弟,兩個小朋友目前兩歲半,為什麼小姊姊乖巧聽話,弟弟卻調皮搗蛋……」

當這位六神無主的爸爸描述了些弟弟的「惡形惡狀」後,他在五百多位聽眾面前突然也露出了頑童的神情,打趣地再補問一句:「老師,我兒子是不是來討債?」

他這樣一說,全場聽眾都笑起來了。老實講,大家都很能感同身受,誰家沒有「與眾不同」的兒女?誰沒有碰過「挑戰到底」的兒女?如果說是「來討債」,未免太消極了點,何不把它當成是來幫忙修身養性的師父?

教養子女五合一

自從提到「師父」來替代「討債鬼」,這位爸爸的神情終於鎮定了。我這時從五個角度提問,請教他和老婆做到了沒?
一、飲食上,是否減少肉食和速食飲料?
二、體力上,是否每天安排適量的運動時間?
三、閱讀上,是否每天至少一小時專注看繪本書或大人伴讀的習慣?
四、睡眠上,是否睡覺前家中氣氛安定,同時對兒子講祝福肯定的話?
五、教養上,是否夫妻有共識,不在「錯的行為」一直糾正,而是立刻提供「對的行為」來演練?

由於他的兒子還小,很多行為和習慣的養成還來得及改正,所以在舞台上,當他每聽到我一個提問,都是「噢?!」的回應後,他頗有體會的說:「兒子還真的是來幫我修身養性,看樣子我和老婆還有得成長。」

女兒的驚人之語

有位爸爸頗苦惱女兒的回應,因為他們夫妻倆省吃儉用,終於可以送十七歲的女兒到澳洲唸書,沒想到去探望女兒時竟然聽到她說:「我幹嘛用功念書,我只要找個外國人結婚,居留權有了,你們來去也方便多了。」

爸爸微蹙眉頭,不知所措地問我:「女兒才去一個月就有這種想法,太可怕了,我們夫妻栽培她,可不是想送她出國嫁洋人,這該怎麼辦?」

親子溝通原本就是大學問,兩代的成長背景迥異,當然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加上目前網際網路的全球化,對下一代子女在兩性關係、金錢觀、消費觀、學習態度多少有了不同的衝擊。

莫怪這位爸爸是懷抱心驚膽跳的情緒來提問,他多麼希望女兒認認真真地念到大學畢業,或研究所畢業,然後回到家鄉找份工作,再結婚生子,平安幸福過一生。

「當女兒說出這樣的話,代表了她有天真的一面,也有信任你們的一面。會不會真的嫁給外國人,這件事還不是今天明天的事,倒是針對你們溝通的管道相當暢通這一點,為人父母要更珍惜,允許她講真話,也期許自己學會聆聽,這樣陪伴女兒成長的過程才能掌握正確引導的契機,切忌現在就教訓和苛責,否則兩地相隔這麼遠,只要女兒拒絕溝通,我們也鞭長莫及了。」

聽到這裡,這位爸爸終於寬了心,他笑著臉說:「幸好我們和女兒的關係還不錯,相信我們對她還是會有好的影響力,萬一有一天她真的愛上外國人,他們關係也真的不錯,那我和太太一定會……」

他的話還沒說完,我接上他的話,和他同時說出了「祝福她」三個字,然後兩人相視而笑。

沒錯,親子相處必定有更寬闊的情緒空間,當我們退一步想而海闊天空時,相信子女也更有空間想要進一步與我們親蜜與親近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