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5, 2005

改變,就在這一刻

改變,就在這一刻

文/黃翠吟

一個人向師父訴苦:「我每天都睡不著覺,有很多煩惱的事,讓我輾轉反側,非常痛苦,怎麼辦?」

師父答說:「那就放下吧!當下止息妄念。」

「可是無法不想啊!公司的事、孩子的事,煩惱呀!」

師父又說:「那就挑起吧!該去處理的,就去處理,當下承擔。」

多少人放不下,卻又挑不起,只是陷在思想裡,理性躲到一旁去了,任由恐懼、憤怒、沮喪佔據心靈,不知自己有當下改變的力量。我也有這種經驗,一些想法縈繞不去,如果沒有即時清醒,心情就一直在這個惱人的想法中打轉。

即刻醒悟,找出身心安頓之道

有一次,和一個單位合作一個案子,已近舉辦的日期,對方卻尚未把內容與流程處理妥當,三番兩次向對方要求也無下文,下午在辦公室以電話溝通無效後,當天晚上回到家裡,我陷在情緒裡,坐立難安。

我問自己:這個時候,我能怎麼辦?這個活動一星期後即將舉辦,這麼長的時間,如果內心的不安像緊箍咒一樣控制我,那真是太痛苦了,我必須即時有所行動,設法擺脫不安。我吸口氣,坐下來,捫心自問:「我在恐懼什麼?」我知道,憤怒、沮喪、疑慮…的背後都是恐懼。

我自問自答:「這個活動已箭在弦上,我是擔心無法圓滿達成。」「可是不論用什麼模式,這個活動一定是辦得成的,不是嗎?」「是的,一定可以完成。」「對不放心的事,你有辦法要求對方做到嗎?」「沒有辦法!」「那就隨它去吧!就降低標準吧。」

此時我已寬心不少,但還是有些許不安。我又問:「那這活動的分數可能會有幾分呢?會有什麼狀況發生?影響大局嗎?」最後我作了結論:「可以補足的,就儘量去做,無法控制的,就隨它去吧!」有了定見後,不安消失了大半。

我突然憬悟,這件事從一開始,雙方認知就有很大的差距,不同的思考及做事方式,加上溝通不足,彼此看法就南轅北轍。我釋然了,不再陷於不安之中,及時把自己從黑洞中拉了上來。

此時此刻,應該即知即行

翻看高中時的日記,其中有一句話是:這一刻如果不能快樂,我知道未來也是一樣;這一刻如果不能放鬆,未來也是無法放鬆。原來年少即有體悟,這一刻要即時改變,當下平安。人常常輕忽這一刻,認為這一刻微不足道,於是一年過去了,數十年過去了,習於怨嘆的人,這一刻就繼續沉溺於怨嘆,因為他認為是環境及別人讓我如此,所以怨嘆得理直氣壯,所以不會決心改變,習於生氣的人,習於憂慮的人,都是如此,一生也就這樣過了。

朋友告訴我,她阿嬤的故事:阿嬤廿多歲就守寡了,她咬緊牙根,扛起田裡的農事,什麼活兒都做,就靠著意志及忍耐,把兩個孩子撫養長大,但命運多舛,十年前,她的兒子,也就是朋友的爸爸又車禍喪生。現在阿嬤八十多歲了,已經有了曾孫,每天還是操心孫子女的工作、婚姻及家中大小事。有一天,她跟孫女說:「我已操心一輩子了,一生該發生的,還是發生,難捱的,終究也是過了,我不想再操煩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我要好好的、快樂的過我的生活。」,朋友感嘆的說:「這是阿嬤用一輩子的歲月,經驗來的人生箴言啊!」

阿嬤告訴我們,憂愁無法改變什麼,要努力讓自己快樂活著。但環境往往令人不知不覺憂煩一生,只有把握當下,這一刻就要改變。

想起自己進入不惑之年時,站在鏡子前面,我不斷提醒自己,我是中年人了!心中甚是悵然,怎麼才懂事、成熟一點,才開始能有一點無懼、自信面對人生,就已是中年歐巴桑?心理還沒準備好要當中年人呢!未來的日子重要的事是什麼?該如何過,才沒有浪費這一生呢?回首過往,一生是在「平安」中度過呢?還是「憂懼」中?「生氣」中?「痛苦」中?「抱怨」中?生命無法如此簡單定論,但這個反省倒可讓自己想清楚,每天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拿出決心,化煩惱為智慧

這一刻就是生命,不要讓生活無所警覺的在煩惱中度過,把握住這一刻,只有這一刻可以轉煩惱為智慧。

除非我們「決心」這一秒就要平安,否則人生有太多可以煩惱的理由,天災、人禍、意外、老殘、病痛,縱使現在平安,未來也不可確保,如經典裡說:世間原就是不圓滿、無常的世界,要去認同這個事實,接受它,隨順因緣,承受因緣。有些事已無法改變,無法解決,轉事不如轉心,只有把結果交給上蒼,臣服上天的安排,領受上天的教導,如哲學家說的「把缺憾歸於天地」。

不論你現在在做什麼?走路、工作、怨先生、罵小孩…當下這一秒,沒錯,就是這一秒,不讓心情向下沈淪,即時調息,即時自我對話,即時自我激勵,即時改變。

這一刻不論處在什麼狀況下,就用盡最大力氣,去得到內心的平安快樂,不歸咎環境或別人,當下承擔,願意吃苦,所以無懼;不讓自己繼續沉陷在負面情緒裡,當下放下,願意隨順,即時改換想法及心情。

把握這一秒,就是把握一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