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過一生
文/曾陽晴
那天黃昏,我和四歲的小女兒到植物園散步,我們趴在荷花池畔的欄杆上,假裝是在海上破浪前行;我們在植物區散步,彷彿在探險;我們在園藝區賞玩,好似走入一座華麗的花園。那時她很喜歡一本以小雛菊為主角的繪本,園藝區裡剛好有兩大片小雛菊田,她喜不自禁地蹲下來又摸又看,彷彿遇見好朋友;我們在廁所的洗手台邊,透過大片落地窗向外看,發現成片綠蔭,女兒高興地大叫:「廁所裡種好多樹,你看……」
我非常珍惜這樣美好的時光,牽著她的小手,走在灑滿金黃陽光的植物園,我知道這就是幸福,是一種真正的滿足。活到四十歲你會發現,人生像這樣的單純美好的時刻並不多,所以特別彌足珍貴。我感謝小女兒陪伴我,讓我可以全心全意地同她一起散步,沒有壓力,沒有煩惱,像個小孩般快樂地活著。
我想,養育孩子不止是我和妻子單方面的付出而已,我們更從孩子身上得到無盡的喜樂。這在我信仰基督之前是不可能的。從前的我只想到自己的事:名利、事業、成就、享樂……然而,我漸漸覺得這一切帶來的快樂並不持久。但是因為有了信仰,生命中有了上帝,成為一個基督徒之後,我不但願意生小孩、養小孩,甚至從中得到極大的喜樂。
我記得有一天,我開車載著妻子和小女兒回家。小女兒已入睡,睡態極其可愛,鼓鼓的雙頰(很奇怪,她瘦,但是睡覺中的雙頰,卻能紅通通地鼓脹,讓人十分愛憐)散發出一股沈靜的氣質。太太坐在前座,回頭看見她的睡態,便對我說:「你看!」我快速回頭一瞥,不知怎地就冒出一句:「你們兩個都是我的玩具。」口氣是愛得甜滋滋地。妻子很驚訝地望著我說:「你怎麼知道我內心想的?你知道嗎,我在叫你看她時,心裡想的就是:『你們兩個是我的玩具,』怎麼這麼巧……」
是的,就是這麼巧,心靈的契合,可以說是夫妻間所能擁有的最大幸福與滿足,而連繫彼此關係的就是愛。我和妻子都希望女兒可以在愛中成長,而這就是我願意孕育新生命的最關鍵原因--上帝的愛充滿在我身體裡,改變了我,讓我願意擁有小孩,與我們一同分享那份滿溢的愛。可是我卻沒想到在養育的過程中,自己成了最大受益者。在參與孩子的成長經歷裡,我和太太彷彿又重新活了一次童年,這股清新的力量注入我和妻子的生命中,使我們的中年再次鮮活起來!
我的願望是讓孩子在快樂中過一生。除了讓女兒在愛中成長,我和妻子都覺得意大利蒙特梭利女士的教育理念很值得參考,亦即她在《童年之祕》這本書引述《聖經約翰福音》中對耶穌的描述:「道成肉身」(incarnation,創造宇宙萬物的道,化為人身,進行上帝的救贖計畫),並將之應用在教育孩子身上--每個孩子都有上帝所賦與的獨特的道,是一種內在的自發趨迫力,會漸漸彰顯出來,父母能做的就是成為一個稱職的觀察者與支持者,從旁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完成獨特的成長過程。孩子的潛力無窮,且有一定的發展時間表(蒙氏稱為敏感期),我們就做個陪伴孩子成長的人吧。
就像女兒四歲學拉小提琴,我先讓她到老師的教室參觀,然後問她想不想再去﹖她說想,我們就再帶她去一、兩次。確定女兒真的想學琴,於是我和妻子為她選了一個最小號的提琴開始了她的音樂生涯。我們讓她自己選擇、決定,然後讓她為這個決定負責任。
妻子因為學了蒙特梭利在家教學法,於是便製作了許多學齡前的兒童教具,所以我們現在每天都在家為女兒安排課程。自己安排課程當然很自由,有一次我們游完泳回家,在車上聊天,妻子說:「真是的,我們一整天幾乎都在上副科--拉小提琴、彈鋼琴、游泳、散步、畫畫……」但是看到孩子滿足快樂的表情,我們就釋懷了,因為我們確信我們選擇的路是對的。人生最該要學習的,不就是學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嗎?
孩子每天的第一堂課,不是感官、生活教育、英文、數學、注音等學科,而是《聖經》禱告課,因為我們是基督徒,而《聖經》裡說:「孩子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以要將孩子教育成敬畏耶和華的人,」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認識信仰,建立與上帝的關係。每天她一起床,我就帶著她禱告,感謝上帝又賜給她新的一天,然後讀三個《聖經》故事,就故事所要教導的內容再禱告一遍,也就是從很小她就建立以《聖經》(上帝的話語)為中心的生命價值觀--我深信這將會對她的一生助益良多。
父母終有一天會離開兒女,但我相信上帝這個慈愛的天父,將會永遠陪伴在孩子的身旁,永不枯竭地賜與她力量和愛--這才是我們能留給她的最好資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