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必須能夠被看見、被接受、甚至被感謝,但最重要的提前,其實是──符合對方所需。
我們所有學會的好處、發揮的長才,都必須轉化為別人的利益,價值才有真正恆久的意義。
媒體的競爭非常激烈,專業人才的需求和變動也就跟著波濤洶湧。一家新的媒體進入市場,許多同業的高手被挖角。一些留在原先工作崗位沒有變動的人,心中也是百味雜陳。
有一種類型純粹是忠於職守,不想隨波起舞。另一種類型是沒有什麼特別表現,談不上功勞,也沒犯錯。自己以為是一種穩定,卻不知道已經被列入「留校察看」的名單。還有一種比較特別的類型,是被特別慰留下來強化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擔任編輯採訪工作的她,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屬於哪一個類型,總之,她沒有被高薪挖角。老闆雖然熱情慰留,但也相對地給予壓力:「從現在起,每個星期公佈寫稿見報字數,排名最末的幾位,要自己當心了。」
接獲這樣的消息,她不得不比從前更積極,挖空心思構想各種採訪報導的題材,希望自己寫的每篇稿件,都能被老編看上而見報。「否則,我可能會丟掉飯碗。」她焦急地告訴我。
經濟景氣不好,產業競爭更加慘烈,不但消費需求呈現兩極化的趨勢,高級精品和路邊攤的商品比較受歡迎,連工作需求也有兩極化的現象──炙手可熱的人才,大家搶著要;生產效率不佳的同仁,卻個個飯碗不保。
這種時機,更突顯「價值」的重要性。工作價值很高的人才,手邊可能還有幾份工作可挑;工作價值偏低的職員,一旦失業後可能連一個只求溫飽的工作都找不到。
所以,成敗的關鍵聚焦在「價值」。如何創造自己的價值,就成為個人生涯發展不可或缺的技能。創造自己的價值,不只是可以應用在辦公室裡,人生舞台上的每一處場景,你都將因「價值」而發光。
◎五種策略,循序漸進地創造自己的價值
只要你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根本不怕被公司辭退;反而是公司很怕你不做了,千方百計要留住你!哦,不,應該說是留住你的價值。我曾經在《創造自己的價值》這本書中,和讀者分享了很多有助於創造價值的實用方法。後來接到上百封的讀者來函,想要進一步詢問更高層的價值策略。於是,我依照層次不同,舉出五種策略,和讀者一起勉勵,期望能夠循序漸進地創造我們在人生中價值:
第一層策略:增加「數量」的價值。
這是最簡單的一種。願意以加倍的努力,在同樣的時間內,增加自己的生產力。或樂意以雙倍的時間,提供雙倍的生產力,但不增加成本。
例如:有一位同事離職了,你主動告知老闆:「不用再找人了,我願意領一份薪水,做兩人份的工作。」如果你真的接下兩人份的工作,而且做得很好,根本毋需擔心失去工作或無法加薪。就算有一天,這家公司經營不善,必須關門大吉,你將因為這種「雙倍」的工作績效,很快地找到另一份新的工作。很顯然地,那些只能「領一份薪水、做一份差事」的人,都可能會被你這種人取代。
第二層策略:建立「專業」的價值。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固然很值得自己欣喜,也令別人尊敬。但畢竟只是以疲勞換苦勞、卻不見得能夠建立功勞的低階策略。「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如果你不甘心停留在數量價值的層次,就必須更努力地累積自己的專業能力,進而建立自己專業的價值。
除了基本學經歷之外,每個行業都有它專業的訣竅。它是一種能力,但卻以「直覺」的方式表現。以我從事的行銷企劃工作來說好了,一句廣告文案好不好、有沒有銷售力,嗅一嗅就知道。拆開來分析,當然有所謂「消費利益點」「獨特競爭優勢」「生活經驗共鳴」……等,這些都是專業。
再以廚師的例子來說,一道菜燒得好不好吃,除了按照食譜指導之外,臨場的經驗和判斷,以及實際操作時火侯的控制,都是很專業的知識。
一般而言,在同一崗位工作半年之後,就應該摸清楚這種訣竅了。如果沒有,表示你還不能掌握工作的要領。如果你想迎頭趕上,或想要縮短建立專業價值的時間,建議你多認真地用功研讀相關資訊,並且向前輩請教。理論加上實務,對專業的養成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層策略:表現「態度」的價值。
專業很重要,但有了專業之後,態度就顯得更重要了。因為接洽公事之需,我經常有機會打電話到不同企業的「櫃檯總機」或「顧客服務部門」,每次都會聽見話筒傳來既專業又制式地問候語:「這裡是某某公司的某某部門,你好!敝姓某,很高興為您服務!」
有時候,我很懷疑自己是不是在跟機器語音說話,或全世界的電話服務人員是不是都上了同一堂課。為什麼他們的語調都幾乎一樣,而且說實在的,十有八九,我都聽不清楚對方究竟在「唸」些什麼,更糟糕的是,無論我多麼認真聽還是無法辨識對方貴姓的發音。
這種執行工作的方式,說專業是夠專業了,但態度不誠懇,讓他的專業打了大的折扣,反而變成不專業了。
很多人都擁有很棒的專業,卻不知不覺讓不誠懇的態度讓自己的專業扣分,卻全然不自覺。為什麼?他以為他偽裝的很好,別人看不出他態度不佳。其實,這是自欺欺人,態度不好,很容易被感覺出來。
第四層策略:展示「可見」的價值。
習慣在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若在職場上不得志,常常抱怨:「我就是不會作秀!」其實,適當地展出自己的價值,並非作秀,而是要讓自己真正的價值被看見。在適當的時機、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展現;而不小題大作、虛張聲勢。
例如:每一週或每個月以書面方式,呈出自己的工作報告給主管過目,並說明自己的貢獻對公司的業績或服務,產生哪些直接或間接、有形或無形的效益。行政性質的工作,則可強調作業流程的順暢或降低成本的影響。
第五層策略:彰顯「可用」的價值。
除了有形的價值之外,有些無形的價值,只要能被具體彰顯,也很動人。
位於美國西雅圖的派克街魚市場(Seattle's Pike Place Fish Market),工人們總是面帶笑容、合作無間,將冰凍的魚傳遞在空中飛來飛去,還會一起高聲唱和:「啊,五條鱈魚飛往明尼蘇達去了。」他們個個身手不凡,創造快樂的氣氛,吸引人們來此消費,因此而業績長紅。
美國暢銷書「如魚得水」(Fish!:a remarkable way to boost morale and improve results.)作者:史帝芬.藍丁(Stephen C. Lundin)等,和天后作家吳淡如分享的「買魚送快樂」,都提到上述這一個散發無形價值的成功案例。
由此可知,價值必須能夠被看見、被接受、甚至被感謝,但最重要的提前,其實是──符合對方所需。
簡單地說,我們所創造的必須是別人可用的價值,而不是自私自利、或自吹自誇的價值。
倘若流於孤芳自賞,再好的能力都失去用武之地。所有我們學會的好處、發揮的長才,都必須轉化為別人的利益,價值才有真正恆久的意義。
本文摘錄自吳若權新書《開拓生命的寬度》方智出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