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2, 2012

以品格搭建人生華廈

主講/孫台鼎(大學教授) 

「爸,我今天撿到十塊錢,不過我已還給人家了!」

「那他有謝謝你嗎?」

「沒有!因為他拉著我的耳朵,我才把錢拿給他!」

「爸,如果地上有一枚五元和十元銅板,你會拿哪一個?」

「當然是拿十塊錢的那一枚!」

「爸,你好笨,怎不兩個都拿?」

「爸,學校又要我們捐錢了。」

「你就說你沒錢嘛!」

「我講了,可是老師說爸爸有啊!」

「爸,為什麼別人家的房子都那麼大,我們家的卻這麼小?」

「爸爸沒錢嘛!只要你好好用功讀書,長大了賺很多錢,就可以住到大大的房子囉!」

「那你小時候為何不好好讀書呢?」

「爸爸,上個月有人來跟你要債,你告訴他沒有錢可還,這個月他又來,你還是說沒有錢。」

「爸爸要守信用嘛!」

以上的幽默除了令人莞爾外,是否其中也蘊含了深意?

● 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看

親子相處時,每一次對話常會不經意地透露出一些觀念,其實都跟品德教育有關。譬如前面的案例提到,地上有兩枚銅板,要撿哪一個?父親看似幽默的回答,可能會讓孩子以為是一種默許,沒有想到應該撿起來交給老師或警察。

又如學校要捐款,父親要孩子謊稱家裡沒有錢,或是看到債權人一再登門討債,父親總是推說沒有錢,也會讓孩子產生困惑,有錢而不「樂捐」與經濟困窘而還不出錢,父母該用什麼態度跟孩子解釋呢?別忘了,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看,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很大的影響。

雖然現在從上到下,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品德教育,但是現實上,大家還是活在非常功利的社會風氣當中,各種競爭十分激烈,每次聯考放榜後,很多學校在大門口都會亮出紅布條和跑馬燈,大肆宣傳該校的輝煌戰績。可以想見,我們的孩子身處這樣的環境,一邊要求自信、樂觀、誠信、負責、勇氣,一邊卻要求成績、學歷、外表、金錢,難免會迷惑,為什麼大人們嘴巴說品德很重要,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別忘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他的品德操守並不是一出生就形成的,而是跟著父母、家人及外界接觸,每天一點一滴、耳濡目染,慢慢形成的,他最後會變成怎麼樣的人,有一些是我們造成的,有一些是社會環境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學校造成的,但是做家長的絕對責無旁貸,應該努力扮演好第一線把關的角色。

因為這個社會太亂了,我們每一天翻開報紙,不是打打殺殺,就是大大小小的詐騙事件,導致人與人之間互相不信任。即使我們光明磊落地去商店買東西,店家也要小心翼翼地先用驗鈔機把你付的錢掃瞄一遍才放心。甚至還有人隨身自備驗鈔筆,防止店家找零時魚目混珠,不小心拿到了假鈔。這種「你防我,我也防你」的情形,說明了這個社會真的生病了,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信任,就像構築大廈的基石已經鬆動,岌岌可危。

●缺少道德後盾,知識容易被濫用

曾經有兩個女學生,在校外碰到一個陌生男子突然蹲下來,面露痛苦的表情,她們好心地攙扶他起來,其中一位女生感到胸部被碰了一下,當下有點不舒服,可是她以為對方是不小心的,所以沒有放在心上。事隔多月,有一天她在路上又看到那名男子,再度故技重施,這次她就直接走過去,不再理他了。後來校方發現,這個人用相同手法騙了很多人,才報警法辦。

這件事讓我們很痛心,在學校裡我們教孩子要熱心助人,未料常被有心人士濫用,造成現在的孩子都不敢再隨手助人,這對社會的傷害真是非常大。

天下雜誌有一期品格教育的專刊,斗大的標題是:「我們要教育?還是要監獄?」文中敘述美國一名十六歲的少年,拿槍瘋狂掃射校園,造成二死八傷,只因為星期一要上課讓他焦慮;台灣四名國小六年級的男生因細故爭吵,竟聯手毆打、猥褻同校五年級女童;台大學生跳樓身亡,遺書中表達了對某些規範感到懷疑,但叮嚀同學們一定要遵守。

調查也發現,過半數好學生認為,課堂上作弊沒有什麼大不了;很多人對自己不滿意,三成對未來沒信心……。看到這些狀況,相信有很多父母會憂心地問:孩子怎麼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社會亂、政治人物亂,我們到底該怎樣給孩子作出好榜樣,透過一些好的生活經驗,設法給孩子留下好的行為表率?

所以,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大的挑戰是道德、倫理和價值觀的重建。如果一個社會沒有了品德做後盾,我們傳授的知識愈多,這個社會就愈危險,譬如某些人擁有很強的電腦能力,卻專門侵入別人的電腦,盜取他人的資料牟利。可見一個人如果沒有品德當基礎,學到的愈多,壞事就做得愈大,這對整個社會都是十分危險的事。

●人生像蓋房子,凡走過必留痕跡

身為父母者,從孩子出生到成長,可說一輩子都在操心,希望孩子現在好好地念書,將來長
大了能出人頭地。但孩子能不能如你所願功成名就,在人生道路上走得平坦順遂,仍是一個未知數。唯有以品格搭建人生的華廈,讓崇高的人格操守與良好的品德教育,來保障孩子終其一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順、站得穩!

因為,人生就像蓋房子,我們曾走過的路,所建立起來的口碑,都是建造這座房子的基石。如果我們有機會造自己的房子,你會怎麼做?

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木匠,一輩子都在為人造房子,有一天他準備退休了,雇主覺得很惋惜,問他能不能再蓋一棟房子,算是幫他最後一次忙,木匠答應了。可是他已打算退休了,一心一意想快點做完,沒有花太多心思在工作上,他不僅手藝退步而且偷工減料,等到房子落成終於交差時,雇主卻拍了拍老木匠的肩膀,誠懇地對他說:「這個房子,是我送你的最後禮物。」老木匠感到十分震驚。他若早知道,這個房子原來是為自己建的,也許就不會那麼馬虎了。

我們就是那個木匠,每天我們釘的每一根釘子,放的每一塊木板,漆的每一面牆,往往有時會偷工減料,沒有竭盡全力,到最後卻發現,自己不得不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時,也許會懊惱地想:「如果可以重來……」但是,人生已沒有辦法回頭了。

有時你會聽到別人對你的評價,說你這個人能力、操守如何。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一個人做過什麼事,表現得怎麼樣,都會在別人的心目中留下印象;就像每年公私機構甄選新人,除了書面審核之外,免不了要從旁打聽應徵者原服務單位對他的評價,這些印象都會跟著我們一輩子。

因此,父母應及早教育孩子,從現在開始,不斷地以好的品德,好好經營與人互動的關係,去強化這座房子的基礎,才能確保孩子未來憑自己建立起來的口碑,走得更加順利。
  
●品格教育成功,是人生最大財富

有人說:「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能不能成功,關鍵就在他的態度上。

有一個人去應徵工作,隨手將走廊上的紙屑撿起來,丟進垃圾桶裡,被路過的口試官看到了,後來他得到了這份工作。原來獲人賞識很簡單,只要養成好習慣就可以了。

一所學校的醫學院,曾在研究所口試時發生了一個突發狀況。當時一群研究生正在等候口試,看到一名清潔工人走進來打掃,不知怎的突然昏倒在地上,現場一片騷動。有的人抬頭看一下,又低頭繼續看書,準備即將到來的口試;有的人馬上跑過去幫忙急救,有的人則跑出去打電話請求支援……。這些過程,全部被口試官透過單面鏡看得一清二楚。

原來,這就是校方安排的口試題目。這些未來的醫生,如果看到有人昏倒仍無動於衷,繼續看自己的書,想從事醫師工作可能就沒什麼指望了。因為一個人不管求得多少學識,考到高分,如果沒有好的態度,也沒有辦法把能力充分地發揮出來。幸好,智力的高低雖然沒有辦法改變,但後天的態度是可以學習的。

有一個修車行小弟,有天接到客戶送修腳踏車,他除了把車子修好,還順便幫客戶把車子清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學徒笑他多此一舉,沒想到客戶領走腳踏車第二天,就請小弟到他的公司去上班了。原來出人頭地很簡單,吃點虧就可以了。

你如何建造自己的房子,累積口碑,都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平常就得花些心思去培養。你很用心的去面對這件事或是不太用心,所得到的結果必定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如果能培養孩子的品格、教他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其實是人生的財富,這個財富不但會跟著他一輩子,還能幫助他打造出人生的華廈!

所以家長和老師要保持密切聯繫,了解孩子在學校做什麼,如許多孩子在學校都懂得隨手關燈和垃圾分類,回到家裡卻懶得去做,父母應提醒他持之以恆,才能夠逐漸養成好習慣。雙方共同進行品德教育,讓孩子的學習延續不中斷,塑造出一個圓滿的結果。
  
●親子接觸愈多,潛移默化愈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發現,有些事情你並沒有刻意掛在嘴巴上,只是習慣了這麼做,孩子就學會了?如我的孩子每次搭電梯,總是先按著「開」,等別人都進來了才放手,待電梯到達他要去的樓層,他也會先按住「開」,等別人都出去了,他才放掉,最後一個離開電梯。這些都沒有人教他,而是他經常看我們做,自然就學會了。

這也提醒我們,父母跟孩子接觸愈多,愈有機會進行機會教育,也愈有可能發現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如果你知道自己做了哪些事,會對孩子產生好的影響,一定要不斷地重複去做;如果你還能覺察到,自己的哪些行為,對孩子可能會有不好的影響,就應該儘量的避免。

有幾個小孩想當天使,上帝給他們一人一支燭台,要他們每日擦拭、保持光亮,孩子們剛開始時還很勤快地擦,結果一天、兩天過去,上帝都沒有出現,大家就慢慢鬆懈下來。有一天上帝突然來了,每一個人的燭台都蒙上厚厚的一層灰,只有一個孩子,大家都叫他「笨小孩」,因為他不管上帝有沒有來,還是每天不停地擦,最後通過了考驗,當上了上帝的天使。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一件對的事情,實在不必因為人家看才做,人家不看就不做,就像開車必須先遵守交通規則,才能「永保安康」,否則掛再多的平安符也沒有用。我們的人生常常是這個樣子,誰曉得什麼時候會再接到一個挑戰,而且你一旦做了,誰又曉得什麼時候會看到結果?

所以品德教育須從「小」做起,多注意一些小事情,例如搭乘電梯先按「開」,出入推門要扶住門給後面的人接手等等,父母不僅要以身作則,還要經常反省自己,生活的禮貌及教養,必須靠潛移默化一點一滴打進孩子心中,而不是做給人家看的。

一個農場主人總是叫孩子每天在田裡辛勤工作,朋友對他說:「你是農場的主人,何必要孩子這麼辛苦,那些農作物一樣會長得很好。」

農場主人卻回答說:「我並不是在培養農作物,而是在培養我的孩子。」原來培養孩子很簡單,讓他吃點苦就可以了!

我們也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分擔家事,如整理房間、倒垃圾、晾衣服等,讓孩子知道家是大家的,現在年紀小先做小事情,以後隨著年紀增長,可以漸漸做多一點,不管是什麼事,一定要有一個開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