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宗昕(台大教授;《教出學習力》作者)
一位哈佛大學的心理專家梅奧,進行了一項有名的實驗。他帶領一組研究團隊進駐美國西屋電器公司的霍桑工廠,他們試圖改變各種工作環境及條件,希望能找到提高生產力的重要因素。
在實驗過程中,他們不斷改變照明亮度、薪資福利、休息時間、午餐品質、環境狀況等,結果發現,不論他們改變什麼外在條件,參與實驗的作業員生產力都持續上升。
他們曾做了一個實驗,將工廠室內照明亮度改變。在亮度提高後,生產力確實隨之提升。但是,當他們把照明降到原本的亮度時,生產力卻並未隨之下降。
這些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結果,讓研究團隊十分困惑。後來經過長期探討,他們得到一個重要的結論。這個結論是:作業員生產力的提升並非來自於外在工作環境及條件的改變,而是來自於周遭額外的關心。
參與實驗的作業員,因為知道有研究團隊及公司同仁觀察及注意他們的表現,所以不管工作環境出現什麼變化,都會付出比平常更多的心力去工作,自然會有更高的生產力,並締造出更好的成績。這種因為受到額外關注而產生的正向工作或學習成果增加的作用,被稱為「霍桑效應」。
正向「霍桑效應」的例子在學校及家庭中時常可見。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會因為比其他同學獲得老師更多的讚揚,而使他更加用功學習;一個表現傑出的孩子,會因為比其他兄弟姊妹得到父母更多的誇獎,而鼓勵他繼續努力上進。
反之,負向「霍桑效應」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一個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常會因遭到老師責罵或忽視,在外界關心不足下,逐漸自我放棄;一個表現平平的孩子,也會因得不到父母的歡心,在無法自我肯定下,逐漸迷失方向。
善用「霍桑效應」是父母及教師該做的事,這不僅是為了孩子及學生的課業成績,更是為了培育他們健全的人格及建立應有的自信心。
老師該關心的並非只有少數幾名優等生,家長該獎勵的也並非只有家中成績最好的孩子。人人都需要被關心,不管是成績優異或是差強人意的孩子皆然。唯有給予額外的關心,才會有額外的表現。
所謂額外的關心,並非天天掛念在班上的名次及考卷上分數的高低,而是幫助學生及孩子思考:
如何喜歡及主動學習?
如何製造願意學習的強烈動機?
如何提高學習的效率?
如何建立有效學習方法?
如何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當師長與孩子共同思考這些問題時,孩子會體認到家長及老師的真心誠意,他們會感受到額外關心的溫暖,「霍桑效應」的正向回報會展現在每一個孩子及學生的身上。
(本文發表於國語日報家庭版http://www.mdnkids.com/family_edition/detail.asp?sn=10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