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05, 2006

境不轉心轉

文/黃翠吟(泰山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每次不如意的人事發生時,看看自己負向的情緒從升起到消失是多久?一天中負向的情緒──生氣、焦慮、憂愁、煩惱產生幾次?頻率有沒有少了?就知道自己是不是隨著年齡、經驗的增長,智慧也增長許多?

不如意的事令人痛苦、煩惱,可是偏偏它又是逼使我們面對現實、看見真相、洞察人性、開展靈性的助力。如果我們會善用,負向情緒就是一個線索,抓住這種感覺,可以找到致使我們痛苦的源頭,可以看到是什麼觀念纏縛了我們。

心境轉變,可以讓情緒變好

那天一早,想趕在上班前,騎腳踏車去附近辦點事,推車出門,啊!手竟沾滿了油,我知道一定是弟弟幫我保養車子,心裡嘀咕:「整輛車都是油,怎麼騎啊?不該有油的地方也上油,每次做事都是這樣馬虎半調子,這身上班的外出服,等下會不會沾上油啊?」

不管了,趕著辦事,急沖沖出去,半路上,瞥見米色長褲兩邊褲腳,都已沾上黑油一片,一股氣陡地冒上來,想當初,特地去買這輛二手舊車,為的是不被順手牽羊,誰知卻報銷了一件長褲,損失比這輛車還貴上幾倍呢!唉!得不償失,人算不如天算。

一路上叫自己不要去想,可偏偏念頭一直轉回到長褲上。人的情緒上來後,沒有離境或發洩或想通,就很難平靜。

辦完事情去牽腳踏車時,猛然發現,自己剛剛和別人談話時,怎麼一下子就把這件事忘得一乾二淨了?這讓我想起,當小孩哭鬧不休時,我們常常用的一招就是轉移法,用另一件新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原來不滿意的事就忘了。所以讓心不著在「境」上,是很重要的。

騎車回家的路上,我不再有那麼大的情緒了,真是奇妙,所以經典上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念頭隨著環境變來變去,人生無常,情緒、念頭也無常,只是境界的產物。

隔天假日,有空擦車,我問自己:「怎樣才能不再受車子影響?」人會生氣,是因「無力感」,束手無策,被迫接受,而又認定這麻煩是別人造成的。我反問自己:「他熱心為我保養車子有什麼錯?他有意的嗎?他只是站在他的角度,用他一貫做事的方式。他還不知道這事竟讓我生氣呢。」

想到別人沒有錯,心平了大半,那褲子要怎樣才不再沾上油污呢?那就穿短褲或捲褲管吧!事情一旦想通了,心就平靜篤定了。

解開怨懟,讓自己獲得釋放

任何情緒升起時,都是不由自主的,不由分說就上了心頭,心對上了事件,有了感受,馬上升起了情緒,這個過程不到一秒的時間。負向感受的背後,是我們的認知、信念,所以我們常說,沒有人和你過不去,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這件事的內心戲,都是自導自演的。

化解痛苦,就要靠「想通」,轉變認知,沒有了怨懟、壓抑,心境才能平和。所以,靜下心來,以理性駕馭自己,看清是什麼想法導致這個感覺的產生?動機是什麼?認識自己都是以什麼看法評價對方?習慣用什麼方式對應問題?試著用「我錯你對」的角度逆向思考,設想對方的立場和理由。

因為人往往是非常自我的,能轉變認知而豁然開朗,常是因看見了自己不善的一面,或理解了對方的不由自主,而從中生出寬容、慈悲,所以我們常說,慈悲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俗語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自我了解及調和自己,是生活中隨時要做的事,而這就已是在開展靈性。因生活中盡是小事,如果我們不正視這些小事的感受、情緒,不想去改變時,就無改變的機會,結果,有很多煩惱的人繼續煩惱,容易生氣的人,到老一樣容易生氣。所以如何在小事中調整自己,是身為人追求快樂最應具備的能力吧!

但天下事並非觀念想清楚了、轉了,就必能圓滿;很多時候,只是讓我們能夠放下,不再被纏縛在這件事上,也就是從「被迫」接受,轉為是自己「選擇」接受的,主動權在我們手上,感受就完全不一樣了。

對人慈悲,原來是善待自己

朋友的先生和人合夥做生意,他負責廠務,合夥人掌管財務和業務,公司業績蒸蒸日上,令人稱羨,但朋友卻告訴我,合夥做生意也有難為的地方,像合夥人拿家裡的開銷到公司來報帳,令人不滿,但也不知要如何提出來解決。她說:「我們是小股東,原本大家各自分工各盡本份,就沒有利害衝突,一旦利益要分配清楚,彼此關係就不一樣了,因為大股東認為那是他的公司。」

我說:「這件事要不要提,是權衡利弊的問題,提出後有沒有辦法繼續同心共事?還是要借助會計師或外力制度化?」

她說:「我們的力量太薄弱了,這又是一家小公司,目前是無能為力,而且大家又是親戚,我也不想去計較了。」

我說:「既然是這樣,那自己少分一點,就是他多賺一些,誰得都一樣囉!」

她笑了起來:「是啊,這樣想也很好。」決定了,就要往好的地方想,所以她最後說:「有這事業,起初是對方邀入股的,生活也一直過得很滿意,還養大了三個孩子,想想目前擁有的,也很感恩啦!」

這個讓自己能夠接受的想法雖很阿Q,像是在自圓其說,可是這是有經過權衡之後所做的選擇,事情的結局相同,心境卻已不同了。

能轉化、想通,最後都是因能理解、寬容,進而接受,並對人慈悲。不論用什麼方法,都是讓自己不再有壓抑、怨懟,這才會感覺平安,若不能轉化,心就無法平靜,這是善待自己最根本的方法,也是必須在生活的小事上自我訓練的。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