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9, 2012

郭台銘 - 會拚的才是人才

郭台銘:創業40年, 每晚從未睡足5小時

遠見雜誌20128月號 314
作者:呂愛麗 攝影:陳宗怡

當時下許多年輕人大歎創業不易,其實他們可曾想過,不管在任何時空下,任何人想成功創業,從來都是不容易的。

台灣第一大民營企業主,今年挑戰3兆台幣營收的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就經常勉勵年輕人,將自己當成葡萄樹,在貧瘠的土壤中努力扎根!

今年61歲的郭台銘,1974年,和幾個朋友湊足30萬元在新北市土城創立鴻海,最初生產黑白電視機旋鈕,如今成為全球最大代工廠。近年來,年輕人最常向郭台銘請教:如何面對不景氣?該不該創業?怎麼創業才能成功?

他鼓勵現代的年輕人,剛畢業,應找一份好工作,盡全力去衝刺,到最基礎的崗位實驗所學,「要務實的,到工廠也好、下田也好,年輕人可塑性很強。」

他認為,知識和經驗要匹配,「知識只是告訴你如何思想,經驗是告訴你如何判斷。」確確實實累積經驗,才是為未來鋪路。

現在很多年輕人大歎結婚買房不易。任何一代的年輕人都一樣,郭台銘分享,他是創業10年,才分期付款買了第一棟房子,當時兒子已上小學。

創業前三年,他幾乎每晚在工廠過夜。「兩個板凳,一個電話簿,我這樣一睡,可以睡三天,」他反問年輕人,若要創業,是否已做好長期奮戰的心理準備?

創業40年,他坦言,每晚從未睡足五小時,六日無休假,卻甘之如飴。

找不到工作 是你自己的選擇

再者,年輕人常常抱怨政府沒有幫年輕人做些什麼,但郭台銘卻勸年輕人別期望靠政府。他不否認,創造就業機會是政府的責任之一,「但是,你找不到工作,是你自己的選擇,你自己的責任。」絕對不要自己找不到工作,卻怪罪政府。

而且不靠政府,靠自己反而能茁壯。20多年前,郭台銘擔任模具公會理事長,到新加坡開會。一名當地部長問他,台灣中小企業為何能發展得這麼蓬勃?郭台銘告訴對方,正是因為台灣政府缺乏照顧企業,中小企業只好憑著一己之力,夾縫求存。

早年貸款困難,銀行發支票,每一次只給郭台銘10張,用完再發。他笑說,將公司設在土城,正是因為距離監獄比較近,萬一觸犯《票據法》去坐牢,家人探監方便,也就近處理公司業務。「每天回家看到小孩,就很高興沒被抓去坐牢,」這一段是郭台銘最愛講的創業故事。
政府對待中小企業的方式是否正確,他承認自己也思考了很久,後來認為是對的。「台灣現在很多很強的企業,大部分都是那時候被不理不睬出來的。」

因此,經驗告訴他,與其抱怨環境不好,不如適應環境,在環境中找機會。根據英國BBC今年3月的排名,鴻海已是全球第十大雇主,全球共120萬名員工。在中國大陸,已在17個省分建立製造基地。

人才的定義:願意拚、敬業

面對來自對岸人才的競爭,郭台銘如此看待兩岸年輕人的差異。他認為,台灣年輕人思想比較開放,敢於衝撞體制,對未來保有比較平衡的想法;大陸年輕人則因為過去國家比較封閉,開放之後,表現很積極,卻常常想一蹴可幾。

他指出,這兩者的精神如果能調和,就是鴻海想要的幹部。擁有國際視野,有開放的心胸,追求自由的心態,同時努力勤奮,按部就班,規規矩矩。

郭台銘認為,人才不是天生的,都需要後天磨練。在他的字典裡,對人才的定義是:第一,願意拚;第二,一定要敬業,做什麼像什麼。

「我們公司最近喊一個口號,沒有中幹台幹美幹,只有能幹和不能幹,」郭台銘再度語重心長表示,年輕人不要在乎今天有多少財富,經過努力,將來會有什麼,才是更重要的。他甚至說,從來不知道自己這麼會賺錢,也算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錢。

從創業第一天開始,每天早上醒來,一定會想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每天晚上回家,則會回想今天做錯了什麼、講錯什麼話、交錯什麼朋友。

40年,每天檢討自己,日復一日,看似枯燥,郭台銘卻認為,那是持續不斷默默耕耘。

苦悶、失落,似乎成了年輕人的代名詞,但面對這些呻吟、抱怨,赤手空拳打下一片全球事業的郭台銘卻不怎麼認同。他挑戰年輕人勇敢築夢,唯有掌握自己命運的人,才擁有最大的財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