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的女兒,遇到了二位數減法應用題的學習瓶頸。到底這個題目是加法,還是減法?在老師和阿嬤教了好久之後,她似乎還是沒有解題的”手感”。(手感就是上手熟悉,自然就會的程度。)
我決定先來調查看看,小女孩的學習障礙到底怎麼回事。在去阿姨家玩的車上,我一路出了很多應用題給她,是加的?還是減呀?逐漸地,隨著小女孩的錯誤答案,車上的人逐漸沉默下來,外婆睡著了,展爸不曉得臉上是不是黑了四條線,…樹哥哥更急著出更多題目,而小女孩已經挫折到不想學習了。然而,我沉穩著,開心著,至少,找到她的錯誤模式了。歸納來說,小女孩這次的學習障礙,有幾個重點:
1)她對文字是用情感反應的,無法客觀,她會融入題目中,模糊了運算的焦點。
例如:牛奶糖27顆,巧克力糖34顆,什麼糖果比較多,多多少? 她的焦點是:「為什麼是巧克力糖?不是巧克力嗎?」「好好喔! 我好久沒有吃牛奶糖了。」 於是我們花了好久時間在討論糖果。 或是,
2)哥哥30公斤,妳20公斤,妳比哥哥”瘦”多少公斤?她會說,「減法,10公斤」 但是,當我問,哥哥比妳”胖”多少公斤?
她會說,用加的,因為”胖”呀!! 這是一個小女孩,她每次念題目都太融入,把題目當成故事來反應,使用情境、情感或文字的觸感來運作,無法客觀地,抓出重點,運算即可。
在認知心理學上,很清晰的,她運作人生的主要能量是情感。而文字對她而言是一張情感經驗的地圖。這樣的運思方式,閱讀故事,體驗感受,都是強項。然而,數學應用題,需要一種把文字化為抽象的形式運作之能力,小女孩的認知發展,顯然還沒到這裡。
由於太在意自己不會,她還有些學習的情緒狀態,當連著幾次答錯了,她會心情混亂,想逃開。或是,當題目中有個字,她不了解,那個不懂的感覺會擴大,讓她還沒運算,就感覺自己不會了。
一般家長在這情境,要注意以下陷阱喔!
1. 隨著孩子的答錯增加,請稍安勿噪,別四條黑線,也別焦慮或放棄…「沒有失敗,只有回饋」,把孩子答錯,當成了解他們的機會,是好機會喔!
2.在耐心堅持與隨時可放手間彈性來回。堅持孩子繼續練習,等待孩子慢慢來,允許她可以暫時放棄,再邀請她回來繼續反覆練習。
3.若沒有能力找出孩子的認知錯誤模式(尤其是高年級或國中以後的數理),可以請託朋友中的專家,只要1─2個小時,就能找到錯誤模式,並擬定出學習策略。
在本文的例子中,孩子只是認知發展還沒到達學校需要的抽象形式運作的階段。應用題是個故事敘述,對於還使用情感為主要能量運作的女孩來說,很難有解題的”手感”。應用題的高手就是,看完題目,無論什麼,化為可運算的邏輯。這裡的關鍵協助,就在於,把一個應用題化為看得見邏輯的圖案,來協助小女孩。
一般家長,在針對孩子學不會,想要協助的過程,最關鍵要守住的是,「要把學不會的事情化小」,看得見孩子的整體與美好。並且明白,沒有不對沒有不好,每個孩子本來就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成熟速度,當孩子的發展還沒到達學校的標準,並不代表這是個笨孩子。父母需要穩住自己,信任並充滿偵探的精神,讓孩子在不減損自我價值感中,有信心面對錯誤,找到新的學習策略,就有機會,安然通過,學習瓶頸。
從具體運作到抽象運作-131006.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