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1, 2006

換個角度看人生

文/鄭玄藏(大學講師)

寬敞亮麗的餐廳一角,一個理著小平頭的男生,不斷向身旁的女友訴苦著:「唉,我慘爆了!連長要把我調去營部做補保兵。本來他說我是連上學歷最高的新兵,要我擔任經理兵。但我知道經理兵要負責全連裝備,到時東西不見了,還要自掏腰包賠,所以就堅持不肯!終於,連長火了,直說不要我了!」

男生繼續說:「若到營部幹補保兵,據說不但要管理物品及武器,還經常要出差,出去一趟,少說要花上四、五百塊,說不定連薪餉都不夠……唉,還有十九個月的兵要當,我真不知要怎麼辦?」

女友滿臉焦急,不斷地安慰他。

我們常分不清生活中有那些事情是自己真正需要做的?其中又有多少被迫去做的成分?較合乎科學的看法是:「與某件事有關的必要條件若是均已齊備,則此事就必然會發生。它與個人主觀上喜不喜歡、願不願意是無關的!」

所以叫苦連天的大兵來說,他所面臨的現實是:「長官有權力安排工作給他,而他也必須盡力去完成。」但他卻自己胡思亂想,擔心做不好上面交代的任務,無法負起責任,因此表現出高度的焦慮、猶豫不定與抗拒;結果是從一個單位被調到另一個同樣令他充滿焦慮的單位。

「理性行為學派」治療大師莫滋比(Maultsby)就曾指出:「遇事推拖者,多半都看不清何謂『事實』?何謂自己『主觀的認定』?」就因為他們常把自己主觀的想像(並無事實作依據)和事實混雜在一起,引起情緒紊亂而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以致遭到周圍的人誤解;或是因為錯誤的決定所造成的後果,而更加悔恨不已!

我相信除非他能袪除既有的不合理思考,否則不管調到那個單位,擔任何種職務,都會有相同的困難出現。

相對的,「勇於任事者」或許要較「臨事推拖拉者」要來得更為省事、更不會出問題。假如每個上班族能夠體認到這一點,那麼,週休二日前一天下班時,你將不會再聽到:「好不容易熬到星期五了!可以離開煩人的工作及老闆獵犬似的眼神,感謝老天!」而是「盡力工作了五天之後,終於可以好好休息,抽空陪家人到處去走走吧!」與前者相比,後者是不是更令人感到週休二日所帶來的心理滿足感,遠大於終日無所事事又充滿怨氣的星期假日呢?

希望那位焦慮的大兵能認清現實,早作決定,視吃苦為吃補,成長的啟示就在其中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