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8, 2006

參與讀書會的藝術

文/林美琴 (讀書會專業講師)

讀書會蓬勃發展以來,逐漸成為全民活動,它延續了學校教育,可以說是「沒有圍牆的學校」。然而,讀書會開放、主動的學習內涵,有別於傳統學校灌輸、被動式的學習,因此,參與者雖然肯定讀書會的價值,卻也面臨經營的挑戰,其中最大的問題癥結,竟是來自於國人缺乏討論的能力。

聆聽與對話,激發圓融的智慧

根據調查發現,近九成的讀書會參與者,最喜歡的讀書會活動是聽別人說話,卻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意見,常使讀書會成為被動的灌輸管道;再者,若有討論的互動,也不知如何有效的表達與交流,更容易使討論變相成為聊天的聚會,失去讀書會的精神,也使參與者興趣缺缺。為什麼國人不擅於討論?傳統的教學方法強調了教訓與受教、灌輸與接收、強迫與服從的施與受關係,和討論的本質恰好背道而馳。

討論是站在對話的立場出發,經由閱讀材料的消化與思考,針對主題表達觀點,專注聆聽他人意見,A提出看法,B因A的激盪,提出觀點,此時C提出意見時,常是包容A與B觀點的優點與相關思考,激盪更圓融的思維,在分享、互動、合作的過程中,集結眾人智慧,擴大思考空間,在內化學習中,不斷修正自我的價值觀,找到生命的原則,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圓融的智慧。
品味真誠交流,從有效討論出發

討論是讀書會品質良窳的關鍵,也是維繫讀書會的要素。

討論建立於有效的表達,成員能夠針對主題深入探討,產生知性的收穫,才會引發閱讀的興趣;每位參與者有如同不同的樂器,依著樂譜(討論主題)來演奏,不同的音質參與,演奏成優美的樂音;也如同內心裡的一顆種子,在思考的過程中,逐漸長成一棵智慧樹,而透過眾人討論,繁衍成一座茂綠的森林,這種討論的實現,必須建立在接納、尊重、平等的對談本質中,才能產生學習的能量,開拓生命領域。

而不擅討論者,往往站在自我的立場,以摧毀別人觀點為樂事,形成對立,成為討論殺手。若能以對話取代對立,藉由討論的腦力激盪,分享智慧,將有助於討論的順利進行,獲得充實的學習成果。

讀書會的學習,不是短時間可以看到成效的,體會參與讀書會不同於個人閱讀的樂趣,品味真誠交流的情趣,產生良好友伴關係的感性滿足,都是持續經營的能量來源。

閱讀的動力與經營的能量,能使讀書會參與者產生自我管理與主動學習的熱能,而討論是重要的催化劑,若能有效表達、分享智慧與充分交流,開拓參與者的成長空間,就能使讀書會發展得更穩健。

(本文摘自《泰山真愛家庭》第38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