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30, 2012

是誰扼殺了孩子的創意?



文/洪蘭


黃春明最近在《聯合報》副刊上寫了一篇短文,很有意思,看完你就知道我們學生的創造力到哪裡去了。

小明問爺爺「貓頭鷹的另一半呢?」,爺爺:「什麼另一半?」,小明:「鷹頭貓啊」,爺爺:「哪有什麼鷹頭貓?不要胡思亂想」。

小明:「爸爸,有沒有鷹頭貓?」,爸爸:「哪有什麼鷹頭貓?」,小明:「那為什麼有貓頭鷹?」,爸爸:「去問你媽」。

小明:「媽媽,貓頭鷹是不是有貓的頭、老鷹的身體?」,媽媽:「對」,小明:「那麼剩下的老鷹的頭、貓的身體呢?」,媽媽:「誰知道,這又不考,管它這麼多,趕快去做功課」。

小明:「有一天貓頭鷹碰到鷹頭貓……」,老師:「哪有鷹頭貓,你腦子裡淨是這些有的沒的,當老師的最怕你這種學生。唐詩背好了沒?等一下你先背。

好學生的創意未萌芽就被扼殺了

一個孩子的好奇心就這樣被扼殺了。想想,這是個多麼有創意的孩子:貓的頭、鷹的身體組合成了「貓頭鷹」,那麼剩下的鷹的頭、貓的身體呢?如果他是工廠經理,這工廠一定不會有任何浪費,原料買來用一半,另外一半到哪裡去了?馬上追究。阿基師就懂得問:你的主菜是魚片,那魚頭、魚骨頭到哪裡去了?

我常想,為什麼功課好的人很少有創意?原來好學生的創意還未萌芽就被扼殺了。你看媽媽說「又不考,管它作什麼」,父母心中是只有要考的才要念。難怪父母一聽說12年國教不考試,就跳起來說,那孩子不念書了怎麼辦?擺明了念書是為考試,不考就不必念。大人助長孩子這種思想,能怪孩子會沒有自動求知的好學精神嗎?

老師更絕,威脅孩子,你要是再胡思亂想,等一下第一個叫你起來背。不但不鼓勵,還要懲罰。在這種環境之下,孩子的想像力如何發展得出來?

考試時一定要照課本寫的作答

去年有位家長給我看她小二女兒的考卷,「下列哪一種會長大?桃樹小草種子」,我一看傻眼,它們都會長大呀!結果標準答案是,因為課本上說「桃樹會開花,小草會長大,種子會發芽」。你若以為這種題目是偶發事件,你就錯了,1993年,我兒子回台念書,他的自然科考卷有一題,「『天氣很冷』這句話是觀念判斷推想」。

在我看,這三個答案都可以,結果標準答案是,我孩子回家跟我哭訴說:我看到路人都縮著脖子在發抖,我看到池塘的水都結冰,為什麼我不可以判斷今天天氣很冷?我無言,只好跟他說:「好漢不吃眼前虧,你怎麼想,放在肚子裡,不要講出來,考試時,你要按照老師說的,免得挨打。」

台灣的孩子都很聰明,挨一次打,學一次乖,識時務者為俊傑,馬上就知道,我怎麼想不重要,老師怎麼想才重要。
     
問題是,一個孩子天生所具有的創造力與思考力是否這樣,一點一滴地流失了呢!

Thursday, April 26, 2012

請記住回家的路

人活於世總要走出家門去做事,回家便是回歸自我,傾聽內心。

與別人一起遊山玩水是旅遊,獨自面對大海或群山時才能與自己的心靈和神靈溝通。

交往是一種能力,獨處也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種更主要的能力。

不善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能獨處也未必不是一種嚴重的缺陷。獨處時,人面對的是世界的整體,是時間性的;交往時,人面對的是部分,是過程的片斷,是空間性的。

只能和別人說話,不能與自己對話的人是生命的一種缺失。太熱鬧的生活始終是一個危險,最後剩下的只是熱鬧,沒有了生活。只有勞作,沒有閒暇 ,人會喪失靈性,忘掉人生的根本。

我佩服那些一呼百應的演說家;但我更欣賞那些耐得了寂寞,心存清明寧靜,關切所有的普通人。

一個人不自信,不愛自己,甚至討厭自己,常常會感到無聊,希望在瑣碎的勞作中忘掉自我。自我就是我們身上的神性,不喪失自我就等於與上帝同在了!

真正成為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你有自己的真興趣,真事業,並能在 其中享受愉快和充實嗎?

2)你有自己的原則和信念,並能不隨波逐流嗎?

如果一個人總按別人的意志生活,沒有自己的考量,總為外部的事情忙碌,沒有自己的內心生活,說他/她不是他/她有什麼冤枉嗎?

世事無常,使不少先哲退隱自守,清靜無為,亦不足取。

我喜歡朝氣蓬勃地投入事業;如醉如癡地投入感情;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

雖然渺小,也活出自己!雖然生命短暫,也要放出一縷光彩!

尋求心靈的寧靜,首先要有一個心靈。記住回家的路,首先要有一個家。

自愛者才能愛人;富裕者才能饋贈。給人以光明者必定自己陽光;給人以歡樂者必須自己歡樂。心靜強求不來,它是一種修成的境界,是價值觀引導的結果。

太靜恐生抑鬱;太鬧多致煩躁。在兩個靈魂同樣充實豐滿的人之間才會碰撞出持久的情感火花。

朋友:請記住回家的路!



Tuesday, April 24, 2012

改變鍛煉大腦的靈性力量

有沒有搞錯?笑吧,如果想笑的話 (雖然效果比不上微笑),但以我的專業意見而言,打哈欠才是神經科學中保守得最好的秘密。甚至在其他大學研究靜觀、放鬆與減壓的同行們,也都忽略了這一強化神經的利器。然而,打哈欠數十年來一直應用在聲音治療上,堪稱減輕演出焦慮與喉嚨緊張的有效方法。


最近幾項大腦掃描研究,打哈欠可以在大腦某些部位引發獨特的神經活動,與社群意識、同理心的産生有着直接關係。其中的一個部位就是楔前葉,是一個隱藏在頂葉褶皺中的微小結構體。

倫敦神經研究院(Institute of Neurology)的研究人員指出,在知覺、反省與記憶提取方面,楔前葉顯然扮演一個核心角色。瑜伽呼吸也會刺激楔前葉,這正好說明了:盡管靜觀的形式不同,但都有助於自我覺察的提升。楔前葉也是最不容易受老化相關疾病與注意力缺乏問題影響的部位,因此,刻意打哈欠能強化大腦這個重要部位是有可能的。

基於這些理由,我們認為,打哈欠應該可以跟減壓訓練、認知與記憶增強課程、心理治療及觀想式的靈修整合。此外,由於楔前葉又和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系統(這個系統使我們得以和別人的感受與行為産生共鳴)有所連接,換句話說,打哈欠或許還有助於我們強化社群意識、慈悲心以及與別人有效溝通的能力。

打哈欠對大腦運作如此重要,因此我希望正讀到此處的你,現在就把書擺到一旁,好好打上十次哈欠,體驗一下這個絶妙的方法。你可能不會做。即使是在研討會中,盡管提出如山鐵證,當我提議大家打哈欠時,還是有半數的人不肯。我必須又哄又勸,才能讓他們體驗到那當下的放鬆效果。都怪這個社會莫名其妙地給打哈欠貼上不好的標籤,從小就教導我們說打哈欠是不禮貌的。

我還是個年輕的學生時,有一次打哈欠“被逮到”,就遭教授批評了一頓。他說,在病人面前露出倦態是非常不妥當的,盡管當時我是站在病房外面的走廊上。沒錯,疲倦時,哈欠就會增加,那或許是大腦正在提醒你,是該小睡一下的時候了。另一方面,暴露到光亮中也會使人打哈欠,這表示打哈欠是清醒過程的一部分。

但打哈欠絶不僅僅有使人放鬆這一效果,它還能使人迅速進入一種認知覺醒的高昂狀態。學生在課堂中打哈欠,原因不單單是老師講的課無趣,更是因為哈欠可以趕走大腦的睡意,讓人得以把精神集中在重要觀念上。打哈欠調整意識與自我感,使我們變得更加自省與自覺。當然,萬一你發覺自己因為一個單調無趣的老師而困在教室裡了,打個哈欠無非是要自己清醒而已。

打哈欠使人放鬆,並將我們帶入一種警覺狀態,其成效遠勝於我所知道的任何觀想法門。此外,由於打哈欠對神經具有感染力,因此在群聚場所效果特別好。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只花了不到一分鐘,就用打哈欠的方法把一個吵翻天的董事會帶回到井然的秩序中。怎麼可能?因為打哈欠可以使人將自己的行為與他人一致化。

作為一種警覺機制,打哈欠在懷孕後的二十周內就會頻繁出現,這有助於調整胎兒的晝夜生理節奏,因此更充分地證明了打哈欠關係到醒與睡的控制。當人的正常睡眠被打亂時,晝夜生理節奏也就跟着混亂,打哈欠就是在幫助熬夜的夜貓子調整大腦的內在時鐘。此外,打哈欠也可以消除飛行的時差問題並能緩和高海拔所造成的不舒適。

那麼,打哈欠能成為這樣一種利器,背後的機制又是什麼呢?除了活化楔前葉,它還可以調整大腦的溫度與新陳代謝。要保持清醒的警覺,神經需要消耗極大的能量,因此,在演化的階梯上奮力向上攀爬時,大腦效能會變得較差,打哈欠有可能就是要讓過度活躍的哺乳類的大腦安靜下來,特別是額葉那個部位。某些人甚至主張,那就是同理心最原始的形式。大部分的脊椎動物都會打哈欠,但只有人類、類人猿、獼猴與黑猩猩才會相互感染。事實上,人類的感染力極強,強到會讓一個人讀到相關題材時都會打起哈欠來。

狗在攻擊前會打哈欠,奧林匹克運動員出賽前會打哈欠,魚則是在改變動作前打哈欠。甚至有證據顯示,打哈欠使人在執行軍事任務時更精確、更從容。沒錯,就哺乳動物來說,在調整生存的相關行為上,打哈欠或許是最重要的機制之一。

因此,若想要維持大腦最理想的健康狀態,打哈欠乃是不可或缺的。但話又說回來,過度的打哈欠可能象徵某種潛伏性的神經失調(諸如偏頭痛、多發性硬化、中風或藥物反應)正在發生。但研究人員也懷疑,打哈欠或許是大腦正在調整神經的運作以便消除這些癥狀。

許多的神經化學物質都和打哈欠有關,多巴胺就是其中之一,在這種物質激發下,丘腦與海馬體分泌催産素,而這兩個部位則是記憶輸出、隨意控制與溫度調節的關鍵。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掌管人與人之間的歡樂、感觀體驗及親密感,因此,若要強化彼此間的親密感,不妨一起打哈欠。

其他和打哈欠有關的神經化學物質還包括乙酰膽鹼(acetylcholine)、一氧化氮、谷氨酸、Υ-氨基丁酸(GABA)、血清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促黑激素(MSH)、性激素與鴉片肽衍生物(opium derivate peptides)。事實上,對大腦有如此多正面影響的活動還真不多見呢。

我們的忠告很簡單。一天盡量多打幾次哈欠,醒來時、碰到棘手的問題時、准備就寢時、覺得生氣、焦慮或緊張時都可以。重要談話之前打個哈欠,考試之前打個哈欠,觀想或禱告時也不妨打打哈欠,那會提升靈性的體驗。
  1. 激發警覺心與注意力
  2. 優化大腦活動與新陳代謝狀態

  3. 改善認知功能
  4. 增加記憶輸出
  5. 強化知覺與內省
  6. 降低壓力
  7. 鬆弛身體各個部位
  8. 改善隨意肌的控制
  9. 強化運動技巧
  10. 微調時間感
  11. 增強同理心與社群意識
  12. 強化歡樂與感觀體驗

要克服無意識的社會禁忌,有意識地打哈欠並不需要花什麼力氣與練習,但人們就是不打,不外乎三個藉口:“不想打”、“不累”和我自己喜歡說的“做不到”。怎麼會呢?你當然做得到。真要打上一個大哈欠,只要先假裝打個六七次就成了。現在就試試看,按照一般的情形,先來上五個假的,真的哈欠就會出現。但千萬不要就此打住,因為,到了第十或第十二個哈欠,你才會真正體會到這個迷人小花招的力量。

這時候,雙眼明亮了,鼻子靈了,同時整個人清爽起來,全然放鬆,高度警覺。這麼好的事情,花不了一分鐘。萬一你發現自己欲罷不能,打個不停——我看過有人一打就是三十分鐘——那你才知道自己多久沒有好好招呼自己的神經了。

Monday, April 23, 2012

環環相扣的打擊樂器演奏


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




由於社會的快速變遷及資訊傳遞模式的改變,教學形式及方法也更趨多元,運用線上同步教學平台進行遠距教學,可突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提供即時、多元的溝通管道,讓身處於不同地點的師生,能夠透過文字、圖像、音訊、動畫等多元刺激來融入教學,打造科技創造力學習環境。僑務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已陸續於海外建置45處「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與教學點,為提供各示範點與教學點,以及各地僑校及文教組織,更人性化、多元化、國際化及便利性之華語文同步教學環境,使華語文的教與學能突破固有的模式,以科技激發學生創造力,並融入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而創造我國在世界華語文市場鮮明的先進形象。


微笑是終生要學習的事



最好別生氣 身體會留下痕跡

文章來源:生命時報

愛生氣的人很難健康,更難長壽。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免不了要生五種氣:閒氣、怨氣、悶氣、賭氣和怒氣。我國首批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程莘農 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要養生,關鍵就要會生氣,會散氣,如果氣散不掉,很多疾病都會由此而發。


五種氣最好別生
 
退休後,為了排解寂寞,許多老人每天都樂意到小區花園找朋友扎堆打牌,雖說不輸房不輸地,但玩起來那爭強好勝的勁兒,常常因為出錯一張牌或多說一句話,就爭得面紅耳赤,甚至氣得血壓升高。這就是人們常說的 "生閒氣 "。商務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對 "閒氣"的解釋是 "為無關緊要的事情生氣 "。中國健康教育首席專 家洪昭光 教授說,一個人健康與否 ,很大程度上跟心理狀態有關。心態不好,沒氣找氣的老人更愛生病。

怨氣
來源於一種怨恨的情緒。 2009 7月,媒體報道,家住甘肅蘭州市的七旬老人閻政平,在其居住小區附近的人行橫道上,對過往違章車輛投擲磚頭近 30次,砸中 14輛。老人為什麼產生這種過激行為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律系余! ! 淩雲 教授指出,這是一種情緒的發泄,來源於對違章駕駛危害生命的痛恨,也就是一股怨氣。

悶氣
多發生在夫妻之間,兩人一生氣就沒完沒了,誰也不和對方說話,繃著臉,陰沉沉地總不見 "晴天 "。這種悶氣也是種 "冷暴力",無形中會對人體進行傷害。衛生部生命倫理專家組專 家袁鐘 教授說,夫妻間生悶氣最傷害身體。

人們經常由於不滿意或受指責而
賭氣。每個人大概都會有賭氣的時候,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新聞報道,某男子由於不滿銀行排隊時間過長,就分 100次,每次 1元,取出 100元錢。這種賭氣的結果,往往最受傷的是自己。

對於性格急躁的人來說,很容易爆發怒氣。袁鐘指出,怒傷肝,憤怒使人肝氣不舒、胸悶、胸肋脹痛。這種氣如果不加控制,危害最大。


身體會留下生氣的痕跡


人之所以會生病,最原始的一種根源就是生氣,這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說明。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 張國璽 教授指出,生一次氣毀一次健康,生氣導致的疾病與由風寒暑濕等外因導致的疾病不同,會直接損傷五臟功能,發病嚴重。

長期生氣的人,會在身體上留下不同的痕跡。從外表看,脾氣火暴,經常處於發怒狀態的人,多數會
禿頂。嚴重的還會使頭頂變尖;程度輕點的,則會在額頭兩側形成雙尖的 M形微禿。美國《洛杉磯時報》也報道,愛生氣的人容易長色斑,而且腦細胞衰老明顯加快。從中醫角度分析,發脾氣時,氣會往上衝,造成頭頂發熱,導致脫髮。嚴重的暴怒,有時會造成肝內出血。如果血吐不出來,就會留在肝內,一段時間內形成血瘤。

生氣導致的
肝熱,繼而會影響到肺,肺熱一個嚴重的後就是失眠。張國璽說,他在臨床上曾遇到過一個五天五夜無法成眠的人,就是生氣造成的。血氣較差的人氣往下沉,形成腹部脹痛,會讓人誤以為是腸胃問題。

如果生了氣散不出來,比如
悶氣,往往會在胸腹形成中醫所謂 "橫逆 "的氣滯,很可能導致婦女乳腺小葉增生和乳癌,也可能造成十二指腸胃潰瘍,嚴重的會引發胃出血

愛生氣的人還易得癌。袁鐘介紹,北京有個抗癌俱樂部,成員都是癌症患者,他們思考後認為, "
氣、急、累"正是他們 患病的真正原因


" "在體內更順暢


當人生氣時,氣流在體內處於一種紊亂狀態。袁鐘介紹,要想養生,必須讓氣流和諧順暢起來。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學專 家羅衛芳 教授也告訴記者,調神順氣養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難得糊塗
。還沒發生的事,別想太多;正在發生的事,別過於困擾;已經發生的事,就由它去吧。

二是順應季節
。春季活潑,夏令暢達,秋天恬靜,入冬則藏而不泄。讓精神隨外界環境而變化。

三是節制情感
"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 "

四是要有精神寄託
。可以欣賞音樂,也可以養花弄草。老人只要有了精神寄託,就會對生活充滿信心,減少不必要的生氣。此外,過於愛生氣的老人,也有可能是患了 "老年抑鬱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60歲以上老人患老年抑鬱症的幾率為 7%-10%,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老人,發病率更高達 50%。這樣的老人要想調整心態,每天一定要做到 "325" - 大笑 3分鐘,笑可以緩解疲勞、減少壓力,幫助肺臟擴張、促進消化,讓抑鬱慢慢減少;忘卻煩惱 5分鐘,告訴自己 "人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放下煩惱會感覺無比輕鬆。生氣不超過 2分鐘,要記住,惹你生氣的人,不要氣他,原諒別人也就是原諒自己。

今天你笑了嗎?

笑一笑喲

Friday, April 20, 2012

充足睡眠抑疾病

睡眠不足 罹糖尿病風險增加

有更多的人值夜班、青少年過了午夜還在傳簡訊、航空旅客搭夜間班機,而睡眠不足的危險不只是駕車時打瞌睡,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經常睡眠過少或睡眠時間不對的話,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健康問題的危險性。

許多研究顯示,夜間睡眠少於五小時的人,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會增加;最近一項對大型護士健康研究中病歷的分析顯示,輪調日夜班,即每個月三次以上輪調日班和夜班,患糖尿病的危險性也增加。此外,飲食不當和缺少身體活動都是增加糖尿病危險性的因素,當人疲倦時,尤其是上班至凌晨3點時,很可能不會去健身,或吃蘋果來代替甜甜圈。

波士頓布里罕婦女醫院神經專科醫生巴克斯頓上周在「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發表的研究顯示,睡眠減少和正常生理韻律被打斷時,身體產生的變化會導致糖尿病。在這項研究中,21名參與研究的健康志工在一個實驗室待六周,他們的飲食、身體活動、睡眠和燈光都受嚴格的控制。

這些志工開始時能充分休息,但其中三周每天只能睡五小時,而且在白天和晚上不同的時間睡覺,以模擬夜班或航空飛行的時差,這使他們的生理韻律被打亂,其結果非常驚人,他們在吃飯後血糖上升,有時達到前驅糖尿病的水準,因為他們的胰臟停止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同時這些志工的新陳代謝率也下降8%,研究人員控制他們的飲食,他們的體重才沒有增加,而通常這種新陳代謝下降的幅度代表一年會增加體重10至12磅。

美國最多有7000萬人患有與睡眠有關的慢性疾病,睡眠不足一向被認為與高血壓、心臟病、肥胖、憂鬱症、記憶力受損和免疫力變弱有關。世界衛生組織(WTO)把夜班工作列為可能致癌因素,因為夜間太多燈光可能干擾一種與睡眠和壓制癌細胞有關的荷爾蒙。

國家衛生總署(NIH)說,成人每天需要七至九小時的睡眠以維持健康;專家建議夜間工作者下班回家立刻睡覺;每個人的臥室應保持光線較暗、安靜和涼爽,睡前避免咖啡因、酒精,和產生壓力的情況,以及每天保持固定的睡覺和起床時間。

維生素B群

人體最佳後勤支援-維生素B群

外食增加、飲食精緻化,以及工作繁忙,維生素B群已不知不覺成為現代人每天的必備品,有人補充營養素,有人喝機能性飲料…然而,無論如何都應補充得剛好、不過量;研究指出,攝取過量維生素B群其中的「葉酸」反而會造成人體不良影響!現在就跟著本周健康文摘來了解如何正確攝取維生素B群為自己的健康加分。

近年來,維生素B群中的葉酸(Folate)廣受關注,綠葉蔬菜和其他蔬菜、豆類、部分水果以及麥芽都富含葉酸,是細胞健康生長必需的成分之一,因此在懷孕期間特別重要。添加在麵粉、加強配方食品與補充劑中的人工合成葉酸最受矚目,除了可預防新生兒缺陷,也與心臟健康和預防癌症有關,但最近有些研究卻發現葉酸會提高某些癌症的風險。葉酸這種營養素是否具有不同作用,使科學家認為某些狀況下可能有保護效果,某些狀況下卻有害處。

葉酸對健康母親與胎兒的影響

孕婦的葉酸血中濃度過低會造成新生兒的神經管缺損,如脊柱裂,這類嚴重缺陷發生在懷孕的前幾天或前幾周,孕婦可能還不曉得自己已經懷孕。因此女性應該在受孕前就開始維持體內葉酸量,適當的葉酸濃度可降低早期流產、早產與先天性心臟缺陷的風險。

1992年開始,美國政府要求育齡婦女每天至少攝取400mg葉酸,1998年FDA要求精緻麵粉中必須添加少量葉酸,神經管缺損的現象因此降低了三分之一以上,加拿大也有類似情況。

為確保體內葉酸充足,建議可能懷孕的婦女服用內含400mg葉酸的綜合維生素,人體對於補充劑或加強配方食品中的合成葉酸,吸收情況比天然食物中的葉酸好。2009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Force)將每日補充葉酸的建議量由400mg 上調至800mg。

對心臟和腦部影響

過去20年來,研究人員希望能找到證據,證明葉酸補充劑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與失智。維他命B群(特別是葉酸)可降低血中同半胱胺酸濃度,研究發現,體內這種胺基酸濃度高者較容易罹患心臟病、中風與認知衰退。然而,一些較新的研究發現,利用葉酸等維他命補充劑降低同半胱胺酸濃度,並無法降低心臟病的發生率,甚至有兩項試驗發現風險升高。對於降低同半胱胺酸的研究以及服用葉酸對腦部健康的研究,並無一致的結論。

是否可預防癌症或致癌?

葉酸是健康細胞生長的必需成分之一,理論上來說維他命有助於預防癌症的不正常細胞生長,但此理論也可詮釋為葉酸會提高癌症風險,這怎麼說?

例如結腸癌,許多研究發現,由食物或補充劑中攝取大量葉酸可降低結腸癌發生率。多吃蔬菜水果也可以降低結腸癌的風險,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來自這些食物中所含的葉酸,但有些研究並未發現相關性。2007年一項廣為宣傳的研究發現,容易罹患癌症前期結腸息肉(腺瘤)的患者,每天服用1000mg高劑量葉酸3年後,發生新息肉或進展型息肉的比例大於服用安慰劑者。

癌症研究的難題:時間點非常重要,對於健康的人體,提高葉酸攝取量可能降低風險,但已經出現癌症前期細胞增生或已經罹癌的患者,大量葉酸可能會促進疾病進展。劑量也是關鍵之一,動物試驗發現,葉酸攝取不足和過多都可能會提高癌症風險,由此可見,葉酸不足者提高攝取量可能會產生些許保護效果,但體內葉酸量已足夠者,服用高劑量可能反而有害。目前仍不清楚可降低癌症風險的適當葉酸劑量。

重點提醒

葉酸的飲食建議攝取量(RDA)為成人每日400mg,孕婦每日600mg,許多美國人的攝取量超過此數值,因為60歲以上成人有40%服用綜合維生素,其中通常含有400mg葉酸(標籤上註明達到100%「每日需求量」)。此外,很多人服用維生素B補充劑(即所謂的B群,其中含有葉酸),還同時攝取高度強化配方食品。美國政府規定,錠劑膠囊與強化配方食品中的葉酸上限值為每日1000mg,因為更高的劑量可能會掩蓋老年人的維生素B12缺乏症,導致無法即時診斷治療,使B12缺乏症造成的神經損傷惡化。

以下是我們提供的最佳建議:

■育齡女性每天應服用含400至800mg葉酸的補充品。

■為求安全起見,男性與停經後婦女應限制來自補充品與強化配方食品的葉酸攝取量,以免超過每日建議量,尤其是罹患結腸癌或出現息肉者。請仔細閱讀食品、飲料與補充品的標籤。綜合維生素內含400mg,若配上一小份強化配方穀片(如Total、Special K或Product 19)會再增加400mg,服用B群又會增加400mg,高含量的穀類產品可能又會增加200mg,加上添加維生素的瓶裝水、機能飲料與運動餅乾棒會增加更多,因此每天的攝取量很容易超過1000mg,部分研究發現攝取量達1000mg會增加癌症風險。

■無須擔心綠葉蔬菜和柑橘類等天然食物中的葉酸,並無研究發現這類食物會提高癌症風險,研究反而發現其具有保護作用。麵粉製品中的少量葉酸也不必擔心,不過,保留穀物天然葉酸的全麥產品仍然是比較健康的選擇。

【轉載自美兆人月刊,由世新大學協辦】

減法的人生

也許是事情太多了 ,讓我開始去思考減法的人生。

從出生開始不斷的用加法在自己身上,不論是別人給的或自己給的,我從來沒懷疑所擁有的有些是一種負擔、是一種多餘。

大房子也許住起來舒適,但卻同時帶來難以清理、帶來了家人的疏離,小小的空間可以帶來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情緒這就是一種溫馨 。

與大家分享這篇文章

最近我去見一位老業主,過去我替他設計了多家旅館,一家比一家繁複華麗。後來他生了一場大病,到美國住了十年,現又回台北,他說他的觀念完全改變了,過去他經營的旅館,設計是用加法,現在是要求用減法,一家比一家精簡,不只成本低,回收快,且整理方便,生意更好。

減法的設計,我們學建築的早就知道 ”less is more” 的道理。嗯!我想不只設計,現在也可用減法來過生活,以減法來過後半生吧!其實在世上擁有的越多,煩惱也越多。有一棟房子,有一個煩惱,擁有兩棟,煩惱加倍。財產越多,留給家族子孫的煩惱就越大。最近金融風暴,也可見證那些擁有越多的人就越不快樂。

前一陣子,我為一位建築商做家庭室內設計,兩個兒子的房子都是百餘坪,等老東家房子來委託設計時,我想那不知要多豪華,未料拿來一看,大吃一驚總面積:二十 一坪 。「這……」我才在懷疑,他打斷我的話,說:「我打拼了一輩子,蓋了不少房子,也擁有不少房子,想通了,小房子既溫馨又好整理,只剩我兩老,這就夠了,孩子們還想不通,由他們去吧!」

世上的一切我們只能享有,不可能擁有,何必一定要佔有。因此,五十歲之後的我,非必要的東西不再添購,去旅遊也不再買東西回來了,也不想與風景合照,只拍些使我感動的景緻、上帝創造的美、或設計上的新知。

我覺得最要把握的是當下,在此時、此景、此物,親臨的那一刻,我是否真正認真的享受、體會、感恩,那一刻才是需要的。六十歲那年,我把家中多餘的用品、裝飾品、收集的紀念品清了出來,拿去社團義賣,做社區服務經費。家中清楚多了。現在,該是以減法過人生的時候了。

好友Coral,是個很好的典範,她曾有過華麗的生活,但同時也曾伴著傷心的往事,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她,並不會抱著過往,自哀自憐,相反的,她清理心情,拋開過去,積極地投入人群,擁抱有盼望而光明的人生。

再次提醒自己,放下對世界的慾求,放下心中的掛念,卸下對人的恩怨,過減法的生活,輕鬆的面對人生。

人,一無所有時,倒很容易滿足;

一旦擁有,則有一欠九,反而不足。

心不要貪,一個人能得多少,不是自己可決定的。

Thursday, April 19, 2012

把「不喜歡」變「能力」

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

把「不喜歡」變「能力」

當興趣與所學不相符時,你會怎麼辦?

自怨自艾?感嘆生不逢時?

不妨換個角度,將所學應用在生活或職場上,變成人生方向的指引燈,這是學心理學的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將「不喜歡」變成「能力」的另類運用。

人生無法盡如人意,只有面對、處理、接受跟放下,林泰生說,只有將「不喜歡」變「能力」,才會看似錯過卻獲得更多。

把「不喜歡」變「能力」

作者:王妍文 / 攝影:關立衡

人生無法盡如人意,只有面對、處理、接受跟放下。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說,只有將「不喜歡」變「能力」,才會看似錯過卻獲得更多。

當興趣與所學不相符時,你會怎麼辦?換個角度,將所學應用在生活裡、職場上,變成人生方向的指引燈,這是出身醫學世家的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將「不喜歡」變成「能力」的另類運用。

當年他醉心建中橄欖球隊的堅忍不拔、團隊精神,為了進入台大橄欖球隊,拚命用功,闖進了台大心理系,念了之後才發現,這不是心中最喜歡的科系,成績不好,數度想放棄卻不能放棄,只好一路念到美國研究所畢業。

 一進入職場,就挑跟所學沒有淵源的德州儀器人力資源部,從頭做起。跟人有關,就從人下手,林泰生翻開心理學,重新把人看透徹,打造學習曲線,端出好人才。心理學,成了凸顯能力的本事。

他改變傳統「學以致用」的角度,雖然沒有踏上心理諮商師、心理學者、教授的道路,卻換個方向,將心理學運用在生活裡、職場上,讓一個個死板理論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活生生的企業策略,讓林泰生在困境中有能力展新機,也帶領麗嬰房橫跨兩岸,揮軍東南亞。

想法影響觀念,觀念決定行為,這位台灣一手創立兩岸最大童裝王國的董事長,如何利用心理學走出精彩的創業路,CEO 教你的幾件事,以下是林泰生的真情分享:

Q:您學的是心理學,第一份工作卻是到科技廠商德儀,後來又成立麗嬰房,您如何串聯這些經驗?

 A : 我要給年輕人的第1 個建議就是,你要走出什麼樣的天空來,要看你前面怎麼走。我並不是天資聰慧的人,其實,進台大後我才知道心理系並不是我最喜歡的,純粹是想要進台大橄欖球隊,才努力考上,但是,心理系卻對我下半生產生不得了的影響,讓我把自己的路走得很長、很遠。

並非每一個人在學校所學都是最愛,但學來的東西要想辦法用它,是我第2 個建議。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定型,而是多一項選擇。學完以後,可以當心理諮商師、心理醫生或教授,卻不一定要被框限。不要問「學心理學能夠幫我做什麼?」而要學甘乃迺問「我要用心理學做什麼?」這樣子,你的路就有辦法走出來。

過去,並沒有專門的人力資源科系,進入德儀人資後,該怎麼開始?我就利用心理學理論。心理學說,人都是學習的,那該如何讓學習曲線帶上來?就設計獎勵、懲罰制度來提高學習效率,這不就是人資希望做到的事嗎?所以即使你念的系,不是最喜歡的,也要想辦法跟其他領域結合,運用出來。

父母都要求小孩考試要考100 分,這不對,應該是把知識學會,多儲存一項本事,可以隨時運用。如果學會了,就存起來永遠不用,那沒有意義。我在學校都不是最聰明的學生,但在社會上表現還有點成績,最主要就是在學以致用的態度,學習東西是拿來用,不是拿來拿第一名的。

我常常跟人家分享,做事一定要聚焦,這也是我第3個建議。好好學2 樣東西,就夠了,就像數學,若能把加減乘除用得很好,到社會上絕對不會輸人家,人家要加了好幾次才會對的話,你能用一點小技巧,快速把數字加起來,比別人快一步講出來,那就贏在前面了。所以不要幻想自己可以變成全能,認真去好好學幾樣東西就夠了。

Q:您如何將心理學的加減乘除運用到工作上?

A : 觀察就是一個。心理學告訴我們,所有的「果」都由「因」造成,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果,那這個因是什麼,就要靠觀察,這也是我第4 個建議:學會觀察力。

看到任何的事情,都可以從現象去觀察,很多東西,天天看都是一樣的,你要訓練自己,如何觀察,每天找出不一樣的地方,然後得出切入點、寫出報告,你有辦法比別人判斷正確的話,就有機會發展出更好的結果來。

所以我將心理學用到生意上,像麗嬰房在開發零售管道時,就利用客群資料分析、觀察消費者行為,找出他需求的原因,然後去滿足他。這就是心理學的應用。

觀察判斷後,還要make choice,跟解決問題。做選擇是人生一直不斷在發生的事情,小時候是是非題,慢慢變成3 選1、4 選1、8 選1 的選擇題,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該階段的加減,什麼要加?什麼要減?就要靠分析、判斷,之後就要勇敢做選擇,這是我第5 個建議,如果不敢面對,或是隨便用一個答案來掩蓋問題,過不了多久,問題還是會再發生。

Wednesday, April 18, 2012

擁有一個不抱怨的世界

人們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抱怨,唯獨沒有抱怨自己:我為什麼總是有這麼多的抱怨呢?其實,你一定要相信:只要你做得好,工作就會給你回報。擁有一個不抱怨的世界,你會贏得一切。

在這個快節奏、高效率、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們常常會受到內外環境的強烈影響,出現情緒上的波動,進而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抱怨:抱怨老闆太吝嗇,只知道讓員工埋頭苦幹,卻從不給他們升職和加薪的機會;抱怨付出太多,薪水太低;抱怨考核制度不公平,管理混亂……唯獨沒有抱怨自己:我為什麼總是有這麼多的抱怨呢?

心理醫生指出,抱怨是一種情感發泄的正常行為,有不滿情緒過於壓抑不行,但發泄過度,沒完沒了地抱怨同樣不好,非但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還不能達到宣洩情感、令人心情愉快的目的,反而會讓人陷入負面情緒裡。因此,一味抱怨,倒不如積極地完成工作。

2006年夏,美國著名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他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色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在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不抱怨”運動用一隻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據了解不抱怨”運動開展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積極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不抱怨的世界》一書當然也風靡全球。

威爾·鮑溫在書中指出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事實上的確如此,在工作中,當你心裏滿懷抱怨和不滿時,你就只會考慮自己需要什麼,卻從來不去想別人給過你什麼。在公司裡,你什麼也看不慣,覺得什麼都不如意,因此終日怨氣衝天,牢騷滿腹,總覺得老闆虧欠自己,從來不曾感覺到公司為你所付出的一切。

因此,你便會輕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事很馬虎。如此一來,你就更沒有可能得到老闆的重視和提拔了。領導分派同樣的任務,有的人不抱怨,積極努力地去完成;有的人稍微抱怨之後也能想辦法去完成它;而有的人則充滿了抵觸情緒,不斷找各種理由去抱怨,這就是一種消極的逃避行為了。作為員工,對工作應該具有較好的執行力,而不是一味抱怨。擁有一個不抱怨的世界,你會贏得一切。

湯姆是一名修理工,在經濟不景氣時,他和幾名同事一起接到了老闆的解聘通知書。面對這一無情的打擊,早就對老闆懷有怨恨的幾名同事跑到老闆那裏,對老闆進行了一番辱駡,臨走時還踹破了公司的大門。老闆很理解這些失業者的心情,因此沒有和他們過分計較,但令老闆吃驚的是,在解聘的人當中,唯有湯姆沒有參與這次“辱駡”行動,他便決定找湯姆問個明白。

當老闆找到湯姆時,他還穿着那身油膩的工作服,正在車間修理一台機器;那認真地工作勁頭,像沒有接到解聘書一樣。

「你不怨恨我嗎?」老闆問。

「哦,不,先生。我一直都非常非常感激你,感激你為我提供了這個工作機會,而你今天之所以這樣做,我想是因為公司受大環境的影響,我相信你做出這個決定也是迫不得已的。因此,我很理解你,也很同情公司目前的處境。你看,現在離下班時間還有半個小時,我得抓緊時間幹完活再走。」湯姆說完,又埋頭工作起來。

3個月後,正在街頭尋找工作的湯姆忽然接到了前任老闆的電話,說公司經濟開始好轉,只要他願意,馬上可以回去上班。當湯姆興奮地回到公司時,才發現這次公司只招聘了他一個人,而當初和他一起被解雇的同事,現在依然在人才市場上奔波。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馬雲曾說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才是第一位的毫無疑問,湯姆之所以再一次得到這份工作,與他不抱怨的態度是分不開的,因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他始終如一地感激自己的老闆,而不是把他當成自己的對立面,不把他當成自己的敵人。因此,如果你有意見要和老闆及時溝通,即使遭到解聘,也要體諒老闆的處境,要禮貌地離開公司;即使心存不滿,也不要讓自己的情緒任意發泄,更不能當衆辱駡老闆,你的辱駡只會讓你顯得不成熟,缺乏理性罷了。

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曾經說過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這個世界沒有絶對的公平,一味地追求絶對的公平,只會導致心理嚴重失衡,使自己變得浮躁不安。

下次,當你想抱怨時,最好也能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老闆真的如你想象中的那樣無情無義、無知無能嗎?自己就真的有那麼多的不如意和委屈嗎?或者退一步想,如果沒有老闆和他領導的公司,也許你就沒有現在的這個工作崗位,也就沒有發揮自己才能的平台。

因此,你應該感謝老闆,至少他為你提供了一個工作的機會,一個讓你得以生存發展的機會。與此同時,你應該多考慮自己的責任,不要總是認為老闆在算計你、剝削你,對你不懷好意。你要相信:只要你做得好,工作就會給你回報,與其抱怨,不如改變心態,努力工作。只有不抱怨的人,才是最快樂的人;只有不抱怨的世界,才是令人嚮往的世界。

歐巴馬的九條家規

歐巴馬給孩子立的九條家規

歐巴馬夫婦對兩個女兒,10歲的瑪莉亞和7歲的薩莎,制定了幾條看似簡單,但操作性極強的家規:

1、不能有無理的抱怨、爭吵或者惹人討厭的取笑。

從《三字經》、《顏氏家訓》、《弟子規》到如今的無數教子妙文,我們都無法忘記自己一條,那就是要努力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當時代以衛星般的速度和奇思妙想行駛時,別讓我們的孩子在世界上如行屍走肉,徒有皮囊,腹中無貨。

歐巴馬是聰明的,一個人如何成為成功的人,首先就必須是有教養的,寬容的,豁達的,與人為善。

2、一定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真正地讓自己從起床那一剎那開始整潔起來,是對自己和別人的尊重。

經歷軍訓的我們都知道,那方如豆腐的被子形狀是足以讓人心底純凈的。你大可以將被子捲起堆在一角,它不會影響你的起居生活,但如果從小就沒有潔身自好的品性,將來如何自重,自愛。對於女兒,這是尤其需要培養的。

在富養女兒的時代,也許我們都要有歐巴馬的清醒意識,別培養個懶丫頭,世上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真是個懶丫頭,也就是個醜丫頭了。所以富養的同時要記住讓她自己學會整潔。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沖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設置鬧鐘,自己起床並穿衣服。

自立,多麼簡單而明確的要求,但卻又是多麼的難以做到。如今的孩子,祖輩都很年輕,嬌慣的開始就是凡事不用自己動手了。即便是孩子大了,上學了,有些家長也開始搶著為孩子做事,哪能讓孩子做呢,要學習呀。其實這是最要不得的溺愛,如果孩子力所能及可以做,請記住一定要讓孩子做,一來培養自立品格,二來會增強他的生存理念。

歐巴馬解放了家長,培養了孩子,兩全其美,我們又何樂而不為?

4、保持玩具房的乾凈。

要有自己的責任心。擁有自己的玩具房,這是很好的主意,哪怕我們的房子再小,我們也努力為孩子開闢一塊自己的天地,沒有玩具房,就用隔間等隔出個玩具場所。

顯而易見,歐巴馬是非常註重衛生習慣的,而對於孩子來說,又有什麼比這一生存要領更重要呢。

5、幫父母分擔家務,每週1美元。

給予孩子一定的參與意識,同時讓他明白有付出就有回報。這無疑是極好的生存教育。

這對於我們很多的中國家庭是難以接受的,孩子多小,哪能分擔家務,捨得讓他們分擔家務的就覺得理所應當了,哪還會有錢給。其實我們應該樹立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勞動意識。

6、每逢生日或是聖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勤儉節約,是咱們的傳統美德,也無需多言。但似乎在消費觀念改變的今天,我們難以做到這些了。

誰的孩子過生日,家長不是勞師興眾的,能夠有條件舉辦聚會,那是自然要有的,更別說禮物了,有的孩子一次過生日,就有近萬的賀禮。

看看歐巴馬吧,當入主白宮後,他完全可以借此撈利,他沒有。是否應該和他進行一次對話,那些奢侈的腐敗官員們。而我們這些普通的家長,是否也要試著讓孩子明白一切的快樂不是來自禮物,金錢,人們的歌功頌德。快樂也許就是那簡單的一句:「孩子,生日快樂,我愛你。」

我還有個設想,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在過生日或節日時,為母親而過,為長輩而過。

7、每晚8點30分準時熄燈。

時間觀念,作息習慣,這是一個人最初的生存需求。要努力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具有這樣的生活品質。

很多的孩子沒辦法早睡,並不怨他自己,而是家長從小沒有培養他的作息習慣,只有讓孩子準時睡覺準時起床,他才有夜晚和白日的概念,才有學習工作和休息的區分,才有嚴謹而有序的生活的節奏,才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別再為了自己的夜生活,而忘卻孩子的健康和習慣。也許歐巴馬在睡夢中時微笑的,因為他知道孩子們都在甜甜地睡著。

8、安排充實的課餘生活:

瑪莉亞跳舞、排戲、彈鋼琴、打網球、玩橄欖球; 薩莎練體操、彈鋼琴、打網球、跳踢踏舞。

無疑這是當下眾多家長關註的問題,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全面發展。註意歐巴馬的措辭,是充實的課餘生活,既然是課餘,那就是娛樂,是消遣,是豐富平常生活的。

我從來就主張依照孩子的興趣來培養孩子的愛好,請看瑪莉亞和薩莎,她們並沒有一樣的愛好,跳的舞也是不同的,顯然這是兩個孩子的不同愛好。

而我們的很多家長,將孩子的課餘變成了正餐,天天練,然後就變成了他們最厭惡的東西,怎麼成充實的課餘生活呢。

和孩子多溝通交流,不要讓孩子的生活裡只有學習,考級,壓力……

9、不準追星。

要有堅定的人生信仰,不要盲目崇拜,盲目追星。能夠以客觀的情感看待明星是最正確的人生態度。

在明星面前,讓孩子知道迷離的只是眼,心必須是堅定的,可以欣賞,但不可以追逐;可以稱讚,但不可以崇拜;如果可以,請崇拜那些激勵無數人的偉人吧!

我想歐巴馬是會驕傲的,因為如果他的孩子能夠做到以上八點,就已經完全可以不去追星,她們自己就是最出色的那一個。那麼我們都行動吧,一起來立“歐巴馬”式家規吧,讓我們的孩子做到有教養,寬容,自尊,自愛,自立,有責任心,有生存意識,擁有樸素簡單的快樂,擁有良好的作息習慣,擁有充實的課餘生活,擁有自己的人生信仰。

Tuesday, April 17, 2012

以禪清心自在生活

人生四季,都必須是光明遍照、有豪氣,才快樂,要懂得適當調整自己,才有幸福,這就是從幼到老都必須遵循的大道。

人生四季都應該活得有豪氣、有光彩、有活力。

一生歲月,從幼到老,大略可把它分成四個階段,比喻成春、夏、秋、冬四季,是很貼切真實的。人生這四個階段的身心狀況、奮鬥的目標、意識形態、承擔的責任、適應的方式都不相同,每個階段都有其努力的重點,而個別差異更是紛繁無限,但是每一個人終其一生,也有應該奉行不渝的準則。

現在我要從心理咨商的經驗和普遍的觀察,融合心理學和佛學的研究心得,對人生四季,提出幾點建設性的意見,供大家做任遊人生、培養豪氣之參考。首先要討論的是每個人終其一生應該奉行不渝的準則,其次討論人生四季各個不同階段的努力重點。

積極豪氣過一生

多年前,我跟隨凈空法師學《華嚴經》,這部大經是討論宇宙人生、待人接物、內學修證、無所不包的曠世巨構。有一天,上完課之後,我陪師父喝茶閑談,引用當天講述的主題問道:“人生歲月,從生到死,離不開總、別、同、異、成、壞六相,那麼人生的每一不同階段,要用什麼不同的態度去對應?”

他很懇切地回答說:“要用光明遍照去成就各個階段的不同:就好像一年四季,風光景緻各不相同,但陽光總是遍照着,它是生生不息的根源。”

我又問:“人生又怎樣才能光明遍照呢?”

他說:“每一個人的心中,或者更明白的說,在心的深處,都具足毗盧遮那佛性。只要你不逃避,它就能照亮你的心靈世界,孕育不可思議的精神力量。”

這是《華嚴經》的主要教誡之一。毗盧遮那佛性就是每一個人心中的太陽,它能溫暖你,給你光明,給你熱能和活力。它能給你生命的豪氣。當你失敗的時候,它會安慰你,鼓勵你,令你再度振作起來。當你迷失煩心時,它會照亮你,讓你看清事理,踏出光明的新境。透過它,我們能振衰起敝。因為它,我們懂得避免錯誤,勇於改進。有了它,我們才能創造幸福和成功。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接觸過許多令我尊敬的政要、修行者、傑出的商賈和市民。我發現他們所以擁有健康的人生和成功的事業,正因為他們的性格中,像清泉一樣不斷流露着光明、積極和豪氣。

另一方面,在我從事心理咨商的經驗中,也有足夠的觀察和資料,可以佐證一個事實:當一個人自性中的光明豪氣被壓抑下來時,鋭氣便低迷晦暗起來,那正是時運不濟、憂愁煩惱揮之不去的原因,所以,我深信唐朝禪宗大師樂山的生活名言:灼然一切處,光明燦爛去。

每一個人要把光明的心智,當做一生奉行不渝的法則。能善於涵養它的人,必然能把人生之春、人生之夏、人生之秋、人生之冬,各個階段活得光彩充實。現在,我們從普遍的觀察中,提出積極豪氣的要素:

積極的思想和態度。

不停的求知。

豐富的愛心。

對自己誠實。

明白苦的意義。

首先,豪氣是指一個人具有積極的思想、勤奮的態度和鍥而不捨的習慣。人唯有肯面對問題,願意動腦筋去解決它,才有成功和心智的成長。一味想規避問題,替自己找藉口,找下台階的人,永遠揮不去失敗的噩運。積極者的特性是:不斷地思考和行動。

其次,有豪氣的人生需要豐富的知識。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是嶄新的,過去你曾擁有豐富的知識,未必能應付現在發生在你跟前的新問題。因此,必須不斷的求知。許多人忽略新知的學習,到了年老的時候,几乎與社會脫節,而陷於孤立與寂寞。最近,有許多學者提出警告:知識是會衰敗的,如果你從學校畢業後,就不肯繼續求知進修,那些舊知識會逐漸衰變成一堆破銅爛鐵,毫無用處,那與無知沒有什麼不同。

其三,有愛心就有豪氣。你能自愛,就能鼓舞自己,讓自己不斷的成長,訓練自己具備好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去成就你要成就的一切。自愛的人也必然會愛他的家人,營造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同時能關心別人、體諒別人,而享有好的人際關係。心理學的研究指出:成功的人生和事業建立在好的人際關係上。大部分的成功,都是從良好的人際關係中孕育出來的。緣起緣滅是人生的實相,成功和幸福是具足因緣之後而起;一旦緣散了,一切復歸於空無。

第四,就心理健康而言,對自己誠實是一個律則。每一個人必須充分了解自己,坦誠接納自己,照自己的條件去生活,去實現人生;有幾分能力做幾分事,有什麼資源就訂什麼目標。人不可能照別人的方式生活,一心一意要跟別人比較,想活出別人的樣子的人,無異天天在貶抑自己,否定自己,他的情緒不安,自我陷於困窘,無疑要陷入極度痛苦之中。

第五,生活的本質是苦。人為了活下去必須吃苦,為解決問題必須吃苦,為求知和成長也必須吃苦。先吃苦去解決面臨的難題,接着才享有歡喜和快樂。如果誤把生活的本質視為享樂,一切從享樂着眼,不肯承擔,不願負責,處處拈輕怕重,生命的火焰會漸漸熄滅,豪氣和活力漸漸消失,人生就陷入虛弱無力的癱瘓。吸毒、酗酒、賭博乃至精神癥狀,都是“避苦情結”所造成的。他們寧可享受眼前一點安逸,懶於為自己生命的燈火添上一些燃料,終究要走向黑暗的。

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必須用光明的心智去生活,它給你力量,給你信心、勇氣和好運道。而這些心智是可以培養訓練得來的,只要你肯,就一定辦得到。
最後,我還要提醒大家,在你的一生當中,必須懂得拿捏分寸,凡事中肯恰到好處,是培養豪氣、令你獲致成功的契要。宋朝的法演禪師曾給世人留下四誡說:

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必易;

規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人必繁。

我認為人生四季,從幼到老,都要避免竭澤而漁;青年人當然要用功,但過度用功犧牲健康,禍害就出現。凡事逼人太甚,不肯留給別人空閑或轉圜的余地,再好的決策或事情也會變成災難。

福樂是每一個人都想享有的,如果你處處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就會衆叛親離;若過於耽於逸樂,不知節制,健康和成功的緣分就漸漸疏離;不該得的財富你處心積慮想擁有它,到頭來你會失去更多福報和機會。

與人溝通說話是該審慎的,攻擊性的話、絶情絶義的話、不給人尊嚴的話都要避免。無論你年齡如何,不好的語言往往使你的幸福生變。俗語說“禍從口出”,是很真實的。

做人做事,當然要循規蹈矩。不過,你如果死守着規矩而沒有彈性,不通情達變,就會變得拘泥,胸襟狹隘,內心變得煩瑣不安,生活適應也會發生困難。許多人習慣挑剔自己,一會兒責備自己的疏忽,一會兒懊悔自己說錯話,經常苛責自己,活潑的朝氣和自在感就盡失了。

人生四季,都必須是光明遍照、有豪氣,才快樂,要懂得適當調適自己,才有幸福,這是從幼到老都必須遵循的大道。

人生四季各不同

從青春年少到老邁晚景,各個階段都應該有生活的重點;就好像是春耕、夏長、秋收、冬藏一樣。如果青少年時代就不肯努力,嬉戲怠惰,求學奠基的時代稍縱即逝,將來想要力輓補救,付出就很大;如果不在成年、中年期間,接受多方面的磨煉,壯年時代就不易發揮潛能。當然,你不能在人生的秋收之前有些成就,那麼晚年的黯淡和凄涼是很難避免的。現在我要分別就人生的春、夏、秋、冬四個時期,來說明各個階段不可不知的事。

人生之春

一生當中,最寶貴的時光應該是二十歲之前,從幼年、少年、青年到成年,這段時間心智的變化殊大。人格的形態和生理髮育,在這段期間已大略定型;道德判斷和基本的生活適應方式,也形成相當穩定的模式。我深信知識可以後來做補救學習,人格和基本行為模式系統,卻很難在往後的日子裡做修正。所以父母親要注意子女的教育,青少年更要知道自愛和自學。學習的重點是人格發展,其次才是知識的充實。要在生活中變化氣質,培養朝氣和道德實踐的習慣。一個人是否樂觀、負責、耐性和自發自動,就看這段時間的培養。人一旦具備上述人格特質,就等於奠定成功的人生。

大多數人都以為學歷和知識最重要,依我的觀察,人格才是首要,具備上述人格特質的人,自然懂得進修,努力學習,即使失學也會很容易就把所需要的知識和學歷補救過來。許多人在青年之前,處處獨佔鰲頭,但越往後的日子,越是拓展不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格特質,須知孤芳自賞的人,得不到別人的協助;自我中心的人,聽不到別人的忠言;不肯負責的人,缺乏承擔的勇氣;人際關係惡劣的人,不可能受到重用;至於人格不健康或情緒有了毛病的人,就注定一輩子困窘。所以,我對青少年的建議是:

學習做人和培養負責的習慣,更須注重健全人格的發展。

把握機會學習必要的知識和經驗,並留意拓展自己的興趣和視野。

訓練體能,健康使你在人生道上的腳程格外順捷。

注意情性和群性的陶冶;有豐富的感情卻不能縱情;有好的人際關係,卻不能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要把你的反叛性轉變為獨立思考;要在任性中建立自我控制;要把脾氣化做豪氣。

人生之春不是只有用來淘氣和拉風,而是在活潑和天真無邪中學習成功走完人生的藝術和能力。人生之春不是只有浪漫的氣氛,同時也有其嚴肅面;只看到浪漫的人,注定要被怠惰的惡魔奪走幸福;唯有能同時看出嚴肅一面的踏實者,才能越過這個繁花似錦而多歧路的年頭,穩健地進入成年世界。

人生之夏

成年之後,人生進入一個現實的階段,他要面對成家立業的現實。為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奠定一展宏圖的基礎,是二十歲到四十歲的人的生活重心,其成敗順逆是這個階段的人所最關切的。

在這個階段裡,每一個人都想要有個好事業。究竟好事業是什麼呢?怎樣發現自己最適合的職業呢?我的建議是:

找出過去生活經驗中,你認為成功或得意的事。

分析這些事例中,你所表現的能力、興趣和特質。

從上項分析中發現自己的價值觀究竟是屬於美感、人道、智能、經濟、權力、宗教和快樂中的哪一型。

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和價值觀來決定自己的職業。

選擇職業不能一味趕時髦,職業必須長期投注心力和智慧去經營,才會逐漸發展,步向成功。通常選擇自己有興趣同時具有該方面潛能的工作,比較能耐得住考驗、長期持續的經營,這是成功的基本條件。成功需要努力和訣竅,我建議把握以下的原則:

培養你的專才,沒有專長就不可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訓練好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它是成功的條件。

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能力,所以你要自強不息。

待人處世要通情達理。

在這個階段,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把全副精神投注在事業上,而疏忽了家庭生活,等到事業略有基礎,婚姻生活卻發生難題。要記住:夫妻的愛是要慢慢培養的,不能撿現成的,別以為結婚就是成家,成就幸福的家是要你去經營。天倫與家庭之樂是生活的重心,是你人生的船筏,如果你疏忽它,就會造成無根的漂泊。

特別是在子女教育上,你更不可掉以輕心。子女教育上的失敗,足以令你頭疼一輩子。子女教育成功,各個正常發展,你會感到無比的欣慰。中年以後,許多人的煩惱來源是不長進的子女。

當子女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及時把握教好他,等到他定型之後,你想補救,就為時已晚。

人生之秋

人生之秋該是大展宏圖的時候,家庭和事業都有一些基礎,閱歷和經驗豐富。這是一個可以放手發揮的年代,也是人生最雄渾有力的階段。

四十歲到六十歲左右的人,由於閱歷多,人際關係良好,創造力和判斷力強,所以做起事來攻守俱佳。有人說,創造力在三十歲以後逐漸衰竭,這是對於消極落魄不肯上進的人說的。一個正常發展的人,這時正是爐火純青。多數的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企業家和政治家,是在這時候才發揮他的創意,開始成就其豐功偉業。一般人也都在這個階段感受到一帆風順、左右逢源、事業有了基礎。這段時間,我的建議是:

要有明理的計劃和負責熱忱的態度去實踐它。

要充實新知;當事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如果不充電,就會成為新事業的不勝任者,從而敗下陣來。

要知道廣結善緣,回饋社會,並培養家庭情趣。

要懂得栽培、鼓勵和提攜後進。

要對人生有個清醒的體認和信仰。

人生之秋真是黃金的年華,看着自己有些成就,很容易躊躇滿志,因而花天酒地、感情糜爛者大有人在;醉心工作,疏忽保健,以致一病不起者也不乏其人。黃金般的豐收歲月,要開始注意第二生涯的規劃,才不至於年齡一到,驟然退休,不知所措。

人生之冬

老年是人生的第二春,所以心理學家稱它叫第二生涯。老年人最大的錯誤觀念是終養余年,這種觀念很缺乏進取性,以致形成老年人的漠然孤寂。

老年人跟年輕人一樣需要自我肯定,需要一個明顯的目標或理念來引導,讓自己過得起勁有意義。然而,老年人的血氣漸漸衰退,體力不如從前,他要用心力和思想來補足體能的不足。除了少數企業家和政務官,他們仍可以在事業上發揮之外,大部分的人一到六十歲,就必須面對退休。但必須告訴自己:第二個生涯正等着自己去開拓。

許多人在退休之後不久,生活不正常,健康一落千丈;有些人成天在家裏悶得發慌,閑着無聊,對家人東挑剔,西責問,連家庭生活都破壞了,這怎麼會是頤養天年呢?所以,要培養第二生涯,退而不休,繼續運用自己的體力和腦力去工作。因為工作裡有無限的樂趣和生命的活力。對於老年人,我的建議是:

要有一個正信圓融的宗教信仰。

要繼續工作,只要有意義,適合自己體力就行;許多社會公益的義工都值得去參與。

學習新知或技能,特別是藝術和宗教方面。

切忌把自己孤立起來,要保持與人交往。

忘懷你過去的成就和地位,灑脫地活個現成。

陳立夫先生曾說,一個快樂的老人要具備四個“老”條件:老健、老伴、老友、老本。我認為除了要注意這四老之外,對於宇宙人生的開悟,以及從中看出精神生活的新希望,才是老人生活世界的最大幸福。

人生的旅程,對於中年以前的人而言,歲月是漫長的,未來是綺麗的,所以很容易在理想中飄浮,在浪漫中蹉跎歲月;對於壯年以後的人,已翻越人生的山脊,許多人驟然發現青春虛擲,油然而生不知惜取少年時的悔意。不過,無論你的年齡幾許,此刻是順是逆,都得打點旅途的行囊,向前跨出去,努力去展現光明的前景。

人生終究要走到終點,絢爛奪目的成就留不住你跨入另一個精神世界的步伐,因此,你要懂得依自己的根性因緣去實現自己的人生,也要懂得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成就,這是歡喜的來源,是養壯自己精神生命的禪悅資糧。佛經上說:“悲智雙運。”

無論你的一生選擇什麼工作,你的遭遇和成就如何,都要用豪氣來沃壯自己的性靈,然後才能跨入那高層次的精神世界,開始另一個新的旅程。這時你也會說:“我沒有虛度娑婆人間的歲月。”

Monday, April 16, 2012

嫁人就像是投資

嫁人如投資:你怎麼選出你的"潛力股"

風物長宜放眼量,選擇一個男人時不能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的一草一木。就好像股民選股票一樣,選一支好的股票將使你受益無窮。男人也一樣,選一個好男人做老公,將會是一輩子的幸福。

對於女人來說,嫁老公就像是投資,不能只看眼前的風光無限或是落魄潦倒。一個值得愛的男人可以沒有外表、沒有錢,但絶不能沒有上進心。

上進心,即所謂的事業心。這是一個男人的潛力值所在,有上進心的男人就像潛力股,相比那些牛氣衝天、財大氣粗的實力股票而言,這些股票尚在成長之中,價位較低,眼下雖然不能獲利,但前景卻是一路飄紅。

朋友沐沐和王健結婚已經五年了,從最初結婚時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的房子、車子和票子,真可謂天壤之別。閨蜜們在羡慕的同時忍不住向沐沐取經:“你當初怎麼就看上他了呢?他當年可是個窮小子啊,難到你早就知道他將來會發達?”

確實如閨蜜所說的那樣,沐沐剛認識王健時,王健是一家快餐公司的採購員。因為兩個人在一家公司工作,難免會經常接觸。王健是個做事積極、有上進心的人,他在工作上踏實肯干、認真負責,很多客戶都很欣賞他。業餘時間,王健也不像其他同事那樣只知道喝酒、玩牌,他積極地學習業務知識,不斷充實自己。雖然當時王健是一個一無所有的打工仔,但沐沐卻感覺和王健在一起有一種說不出的安全感。

日久生情,沐沐和王健慢慢地彼此産生了好感。沐沐欣賞王健身上那股進取的勁頭,王健喜歡沐沐開朗、善良的性格。雖然王健當時沒有多少錢,但沐沐還是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

婚後,王健在工作上更努力了,為了這個溫馨、快樂的小家庭,他在自己的崗位上拼搏着。很快,王健就榮升為採購部的經理。兩個人的小日子也過得更舒心、甜蜜了。

隨着女兒的到來,王健身上更充滿了鬥志。看着牙牙學語的女兒,王健更覺得自己應該為她們母女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經過多方的籌措,在女兒兩歲時,王健成立了自己的快餐公司。

由於王健在行業中的口碑一向很好,很多以前的客戶都紛紛提出要和王健合作。再加上王健踏實、負責的工作態度,公司的業績扶搖直上,很快,就成了同行中的佼佼者。

於是,沐沐的婚姻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了閨蜜們羡慕的對象。

上進心,代表了一個男人奮發拼搏和不斷努力的一種精神。一個有上進心的男人帶給女人的是一種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生活;而一個沒有上進心的男人只會帶給女人一種如死水般毫無動力的消極生活。

女人的一生有很多次選擇的機會,而婚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當你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你的白馬王子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因為,你不僅僅是在選擇一個男人,更重要的是你在選擇你以後的人生。

嫁男人就如同買股票,不能被眼前的“飄紅”所迷惑,因而有眼力的女人都會選擇“潛力股”。雖然“潛力股”在當下的表現平平,開始可能沒有太高的收益,但他們本身的“質地”不錯,在未來一段時間有很好的成長性和盈利性。其才情、優勢一旦得到充分發揮,事業自會蒸蒸日上,收入也會穩步增長。

屆時,兩人的感情在經歷了一段相濡以沫的沉澱之後,就會更加彰顯出美滿與幸福的愛情韻味。

風物長宜放眼量,選擇一個男人時不能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的一草一木。雖然他現在有錢,如果只知道吃喝嫖賭,相信很快你就知道欲哭無淚的滋味了。如果他現在沒錢,並不代表他會一直窮下去。關鍵的一點是,有上進心的男人才是女人一生幸福的保障。

聽媽媽的話

聽媽媽的話就對了

文/黃心怡(資深心理師)

一位年近四十歲的單身男性來找我,明白表示是為了媽媽前來心理諮商。因為媽媽期盼他諮商完可以找到合適的伴侶結婚生子,以免她老是要應付鄰居的「關愛眼神」。

●參加相親多次,只是應付媽媽

面對這位對媽媽忠心耿耿的男性,我小心地探問:「倘若你來諮商,心裡有小小一部份可能是為你個人的需要,你比較想談什麼呢?」林先生(化名)努力思索了半天,靦腆地回答:「沒有,我覺得生活就是這樣,每天日復一日,固定上下班,走同樣的路線回家……朋友大都已結婚生子,哪有空與我見面閒聊,生活圈愈來愈小,我覺得人生走到這裡,像似一杯白開水,平淡無奇……。」心想:對生命沒有任何passion,也許才是他真正的核心困擾。

林先生從小聽話、溫順,媽媽說的話,他都照單全收,即便不開心也都隱忍下來。媽媽逢人便誇自己孩子有多麼乖順,直到他年過三十仍然沒有交女朋友,她開始心急了,幫孩子安排各式各樣的相親活動。

林先生硬著頭皮見了無數女孩,喝了無數次咖啡,卻都沒有下文,媽媽最後使出哀兵政策,要孩子為了媽媽著想,趕快結婚。在諮商過程中,林先生幽幽地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女孩不錯,見了幾次面,我就是沒有動力再邀她們出去,覺得沒話找話聊很奇怪……,也怕耽誤了人家。」

●無孔不入干預,讓人想逃走

這也許是他這輩子真正的「叛逆期」,第一次違背媽媽的意見。他說:「每次我約了女生見面,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教我如何穿衣服,如何與女生講話……讓我覺得有點糟。」

諮商期間據我所知,這位母親也打了不少電話到辦公室詢問:「我孩子有沒有繼續諮商?大概談了些什麼?」辦公室的行政人員基於職業倫理,當然無法回答任何問題,這也反映出,她是多麼放不下心,凡事都要在她的掌控下進行,雖然她的兒子已四十歲了。

談了三次,林先生婉轉表示,他想停止諮商,我除了尊重他的決定,也試著瞭解,為何他突然想中止會談?是說話方式與他期望不同?還是想悄悄地「逃走」,不要面對此難題?他淡淡地說:「每次諮商結束,回家後,媽媽會問我說了什麼?我覺得很麻煩……。」原來眼前的中年男子,至今仍然無法抗拒媽媽沒有界限地「介入」他的私領域生活,難怪他會顯得凡事沒什麼興趣,也毫無所謂的模樣。

我接納他的心情,也鼓勵他為自己決定是否再繼續自我探索。他看了我一眼,不太確定地嘆了一口氣「我也不太肯定……」,我安慰他:「這的確需要一些勇氣,一種為自己選擇負責的勇氣。」當天結束前,他決定再繼續諮商,為自己冒些險,再試試看!

●面對成年子女,父母放手才是愛

林先生的故事,讓我想到許多接觸過的家庭,父母基於「愛」的理由,保護與照顧子女,無怨無悔。待孩子長大了,他們仍舊以愛的理由不斷干涉子女交友、生活的安排,弄得親子關係劍拔弩張。

也許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父母試著放手,才是真正的愛。當父母經驗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隨著歲月慢慢遞減,內心難免有些失落,但那是屬於父母的功課。

成熟的父母,拾起自己的功課,祝福孩子的人生,孩子才有機會真正長大,真正的獨立與負責。

(本文摘自《泰山真愛家庭》雜誌第65期)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哭笑笑,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作者: 王維玲

出處:2012年4月號 30雜誌 第092期

脫掉面具,也脫下光環,馮凱與 柯有就能散發出耀眼動人的光采。柯有倫說,不要心急,只要用純粹的心,持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前進。

在導演眼中,戲的鏡頭語言有3 種,一種是俯角,像上帝一樣用超然的角度來掃視,感覺偏冷;一種是仰角,拍攝角度從底層上望,高不可攀猶如千斤頂,感覺沉重。

《陣頭》導演馮凱,卻選擇了第3 種鏡頭—自然平視。

陣頭文化是台灣民間最穩定的信仰力量,但是陣頭中開路的八家將,卻常是社會視為最不穩定的一群中輟生;他們沒有開( 畫) 臉之前,是社會認為的牛鬼蛇神,但是一旦開臉後,馬上變成神明的開路先鋒,尊嚴一線之隔。

「笑笑哭,哭哭笑」,是馮凱對戲與人生的詮釋。4 歲就在影視圈長大的馮凱,母親就是著名製作人周遊。入行47年,他最大的體悟是,其實,好的劇本不是每件事都有故事結構的公式,也沒有一定要怎樣的英雄,因為它是「人」的故事,就像「笑笑哭,哭哭笑」一樣,不要太刻意,一切就讓它自然發生,因為笑中一定帶淚,淚中也會含笑。

少年時,在衡陽路交通銀行窗台上,馮凱一杯可樂就可以坐到下午5、6 點,他喜歡看人,觀察走過去的人群,揣測他們的關係。

《陣頭》的男主角柯有倫,也是演藝世家,父親是飛越黃河的著名特技演員柯受良。雖然上有知名父母的光環,但是他選擇像馮凱一樣的鏡頭語言,一切用平視的角度看待自己。他不是父親,他沒念完大學就走上搖滾路,儘管演藝路浮浮沉沉,但是私底下的他,一直在做他要做的事情,相信努力走自己的路,「open mind」把心打開,用心感受,就不會有白走的路。

《陣頭》電影主角,脫掉的是神明的面具;而馮凱與柯有倫,脫掉的是第2 代的光環。他們說,人生路千百種,即使從零開始,不要心急,用純粹的心,持續前進,就是動人的光采。以下是兩人的精彩對談:

他對?你對?我對?去找平衡點

在不斷衝撞當中,你要在掙扎中去找平衡點,如果天平像翹翹板,一高一低,就永遠找不到平衡點,可是當你有一天找到平衡時,你的態度就出來了。

馮:我在這個圈子長大,4 歲拍電影,現在50 多歲,從沒離開過,像電影主角一樣,也是一個世家。剛開始當導演時,我媽媽(編按:指周遊)說什麼,我就不做什麼。她是一個控制力極強的人,現場她會不留情面的說:「你要這樣這樣!」、「不是那樣!」,一直衝突不斷。但是我的反叛結果更慘,有一段時間一路挫敗,就像台灣話說,九個土字排一起,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一敗塗地),沒有一檔戲好的,最後連我媽都把我冰起來。

柯:我跟導演一樣,我3 歲就有自己的第一台摩托車,5 歲入行拍電影,跟爸爸關係非常好。當初,我爸帶著一把吉他來台北要做歌手,他曬得很黑、頭髮很捲,唱片公司把他趕走,他就轉到武行圈子,一樣沒人理。他就每天走到桃園片場那邊,翻筋斗、裝死,請人家給他一個機會,直到他後面飛越黃河,其實他的目標都一樣,就是希望人家可以看到他,不斷告訴別人,我是最好的。

馮:真的碰到自己專長時,我很堅持,所以反彈力很大。其實我是故意和媽媽唱反調的,但是很挫敗,一直到拍《一品夫人芝麻官》,好吧,就照我媽的方式拍,戲上檔第一天就變第一名,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榮耀。那時我才懂得為什麼她一直說,戲要「笑笑哭,哭哭笑」(笑中帶淚,淚中有笑)。

柯:我進這一行沒有靠爸爸。從我進入社會,從我爸爸在到不在,我一直都在找我要的東西,直到現在,才真正確定。

爸爸離開時,我已經有一些小小成績,比較遺憾的是長大後沒有跟爸爸講過「我愛你!」但是我很感謝老爸給我這個打拼跟照顧家裡的機會,因為如果他在的話,可能我成長的方法又不太一樣。

很多人跟我說,Alan 你不要再做搖滾樂了,還好我相信自己,靠一股傻勁去堅持住,導演看到了,今天我才有機會拍他的電影,把這一方面的才華給表現出來。

馮:所以你要怎麼去判斷?人不輕狂枉少年,年輕的時候,你要是會想,人生也不會白走這麼多路。可是你如果沒有白走這麼多路,得到這麼多體會、經驗,你人生的後半段,也不會有這麼多不同的火花。

在那種不斷的衝撞當中,你一定要不斷的思索:他對?你對?我對?在掙扎中去找到平衡點,如果天平永遠像翹翹板,一高一低,你就永遠找不到平衡點,可是當你有一天找到平衡時,你的態度就出來了。

Friday, April 13, 2012

如何CC?

如何CC給你的老闆?

作者: 趙君綺  出處: 2012年4月號 30雜誌 第092期

寄email或轉寄email時,你知道如何妥善使用副本抄送CC嗎?

CC的背後其實有很多潛台詞:

你看,我有說,我有做喔~

這件事情你應該要負責吧~

某某主管知道這件事啊,他也沒說什麼~

我要大家評評理看你多神經病~

CC對人,事半功倍;CC不對人,麻煩上身!

什麼時候CC給主管,什麼時候CC給所有人,巧妙運用e-mail CC,幫你傳遞不能說出口的訊息!

威浩最近幫公司接下一個很大的案子,但是,令他傷腦筋的是,一起合作的同事是一個工作極為馬虎的人,每次都需要他反覆催促、提醒才能讓工作有所進展。

為了不破壞同儕關係,威浩不能直接告訴主管,這位同事的行為已經開始影響案子的進度,只是要怎麼改善這個狀況,這時候,巧妙的e-mail CC 策略或許可以幫上忙。

「副本抄送」CC(carbon copy)收件人,通常針對非直接收件對象,但是需要知道信件內容的人,可能是寄件人的直屬主管或其他協辦人員,如果副本的收件對象或內容不能讓其他收件人知道,就使用BCC(密件抄送)。

只是什麼時候CC 給主管,什麼時候CC 給所有人,隱含許多職場眉角,如何有效善用CC 傳遞不想說出口的訊息,更是一定要學的職場潛規則。

CC 對人,事半功倍;CC 不對人,麻煩上身。

以威浩為例,他可以在一開始就把信件CC 給部門主管,藉由這個舉動暗示同事,「老闆在看了,請快點完成我交付給你的任務。」這樣做,正面有警示作用,也釐清責任歸屬,但負面是,這個舉動演變成打小報告行為,有可能引發未來嫌隙。

只是職場CC 信件,不只留證據,同時也留下把柄。不要把BCC 當作法寶,避開那些被CC 的人,以為自己偷偷把信件傳出去給其他人,不會被發現。

你永遠不會知道那個「其他人」會不會再把信件轉寄給其他人,如果不想讓別人知道你寄給誰,最好根本別寄,別忘了,就算是e-mail,也會留下白紙黑字的證據。

1. CC 給主管

對外溝通時,不管是面對其他公司或部門,寄出去的信件多半會CC 給自己主管,除了告知目前進度,從一來一往的信件當中知道哪個環節可能有問題;尤其是有權責問題的信,留下一份紀錄,如果之後發生誤解,也可以當作佐證的依據。

大家分工的案子,CC 給所有相關人員,是告知所有人目前的進度,CC 給主管,則是告訴主管你完成了哪些屬於你分內的工作,同時也將案子進度轉換到下個階段的同事身上。

但是如果部門內發生工作上的糾紛,把信件CC 給主管則是有告狀,即「請老闆評評理」的意味。相反的,身為小主管如果想表揚下屬時,把信件CC 給大老闆,象徵你舉薦下屬的功勞,比稱讚本身更具意義。

2. CC 給老闆或對方的主管

一般而言,部門內溝通時,絕非必要,千萬不要越級CC,把信件CC 給老闆或主管的主管,這種舉動暗指你不滿主管的作法,希望老闆能出面給個公道。

同樣的,對外溝通時,也不會把信件直接CC 給對方的主管,會被對方視為一種告狀的舉動。

但是,如果你想要催促工作進度,或覺得對方處理得不好,不要只有CC 對方主管,而是同時CC 自己與對方的主管,傳遞出事情沒有進展的訊息,追進度是對事不對人,隱含告訴大家「不是我的錯」的訊息,既表現出負責也同時釐清你的責任。

3. CC 給其他人

除非一起合作一個案子,告知進度,不然,隨便把信件CC給其他同事,尤其是與信件內容無關的人,這樣的舉動還可能洩漏公司機密。

 隨便CC 信件,會傳遞出這些訊息:

V作秀:任何一點功勞,都要讓大家知道是我做的。

V轉嫁、分散責任:資料已經CC 給你,就是交由你處理,出了亂子,你也要負責。

V羞辱當事人:對你不滿,罵你一個人還不夠,要全公司的人都知道,請大家幫我評評理。

V找同夥、拉幫結黨:冒死BCC 給你,你現在可是跟我同一陣線的了。

V留證據:老闆,報告我早就寄給你了,小張可以作證,他有收到我的CC。

看完以上,你應該知道如何CC我了吧? : )

Thursday, April 12, 2012

幸福的成績單

遠見雜誌2012年4月號 第310期

作者:邱莉燕

戴勝益:貴婦是最不幸福的人 董事長的幸福觀點

王品股票3月6日上市,一掛牌旋即登傳產股王,之後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抽空填寫《遠見》幸福問卷時,卻說:「被叫股王,我很不快樂。」

他解釋,股王是用金錢榮耀一個人,讓他有種掠奪財富的感受,「討厭死了。」

撇開稱號困擾,從問卷總體來看,戴勝益的幸福度相當高。在「個人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自評最高分10分,「健康滿意度」及「人際關係滿意度」,都選了次高的9分。

在其他問題裡,他的某些選擇,卻有點意外。股票甫掛牌,戴勝益在過去一個月應該會很忙吧?但在「下列何種敘述最符合你最近一個月內的生活步調?」一題中,他回答卻是「有張有弛」。「有張,就是為了上市要舉行記者會,有弛,是我都有休息,」他俏皮地露齒而笑。

一週工作不到30小時

再看「目前一週七天的工作時間約有幾小時?」戴勝益竟圈了「不到40小時」。大老闆日理萬機,這個選項是否不可思議?他回答,應該是不到30小時,但這裡沒有這個選項。因為如果每週花60小時工作,肯定要帶3支手機,再配10個祕書,每一個都在等他下決策,「這樣我就忙死了,怎麼會快樂?而且公司能充分授權嗎?員工會成長嗎?」

問「生活中,最容易讓您擁有幸福感的是下列何種方式?」他選的是「在親密好友或家人的陪伴下享受晚餐、聊天或做什麼事都好」。事實上他和兄弟姊妹以及各自的第二代,每個月聚會一次,每兩個月到外地住一夜,「這讓我很有存在感,而且他們和我共同歡笑,沒有任何利益衝突。」

問他,哪個角色的人最不幸福?他的回答竟是許多人羨慕的「貴婦」。 他認為貴婦們可能是孤單的,「沒有朋友,沒有同學,沒辦法接觸到人群,」,因為只要朋友同學坐在她身邊,都會怕被別人以為是菲傭。而當貴婦們在一起時,則是忙著比較行頭。

戴勝益的幸福問卷

問:幸福感從0~10分計算,你目前的幸福感是幾分?

答:10分

問:你最近一個月內的生活步調?

答:有張有弛

問:你認為哪種人最幸福?

答:企業老闆

問:你認為哪種人最不幸福?

答:貴婦

問:你目前一週工作時間約有幾小時?

答:不到40小時

林莉:人生中場,簡單是幸福 婚紗教母的幸福觀點

創業逾20年,打造出「LinLi Wedding」品牌的婚紗教母林莉,曾經為事業付出寶貴健康和陪伴小孩成長的親子時光。如今跨越50歲,進入人生後半場,林莉放慢腳步,改掉急躁易怒的壞毛病,用知足心態和簡單方式重修幸福學。林莉為《遠見》填寫了她的幸福問卷。問到「影響幸福最重要的因素」,她把健康和親情都放在首位。

體會健康的重要,是三年多前一場大病的影響。林莉從小就是拚命三郎,30歲創業後,每天早上6點眼睛一睜開就衝去工作,到晚上11、12點才回家,最高紀錄是一天幫33位新娘化妝。

尤其離婚後,成為單親媽媽更是拚了命工作賺錢,「365天都不休息的,覺得放假是罪,怎麼可以放假?」她說。 經年累月下,果然因長期工作壓力累出腎臟病,2009年開刀換掉右腎,在家靜養了3個月,也創下個人的休假紀錄。

一場大病 重新尋回人生的幸福

這場大病讓林莉對於人生的態度有了180度轉變,不再把工作擺第一。以前只顧著發展事業,不但把身體搞垮,她甚至差點失去寶貝女兒。當年因為要一個人持家,沒時間照顧小孩,乾脆把國中畢業的女兒送出國讀書,忽略了孩子渴望母親陪伴的心情,分隔兩地造成關係疏離。

直到女兒學成歸國進入事業體工作,作風強勢的林莉經常因公務和女兒衝突,爭吵、冷戰讓母女關係大受影響。女兒還曾以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中那位作風嚴厲、不苟言笑的總編輯來形容她。

直到她生病了,女兒在病榻旁細心照料,加上彼此有共同宗教信仰,讓兩人找回家庭的幸福。

如今接觸到大自然、閱讀一本書、獲取新知識都讓她很容易快樂,「每天晚上到河堤邊散步,來回走一個小時就夠幸福」。目前對各方面已經夠滿足的林莉,只給自己此刻的幸福感打上7、8分,剩下的一小塊,「如果能對許多事情都學習交託、懂得放下還會更好,」能慢慢丟掉慾望,生活更簡單就是幸福。

林莉的幸福問卷

問:你認為哪種人最幸福?

答:慈善家和神職人員

問:哪些是影響個人幸福的重要因素?

答:健康的身體和親情

問:在平常生活中,最容易讓你擁有幸福感的方式?

答:運動、接觸大自然,或閱讀、獲取新知

問:你認為擁有什麼,會讓自己變得比現在更幸福?

答:懂得放下、丟掉過多的慾望

李李仁:全家人一起就是幸福 知名演員的幸福觀點

多數人或許忘了,當年李李仁是以偶像歌手身分出道,之後轉型當演員,不過現在他最重要的角色其實是「爸爸」。和老婆陶晶瑩結婚七年很肯定地說,現在真的很幸福。

今年38歲的李李仁,透過《遠見》幸福調查的問卷,吐露對幸福的看法。在「個人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健康滿意度」「人際關係滿意度」四方面,李李仁自評達7、8分。最不滿意的是健康,有了孩子後會更重視健康,「想要為孩子活久一點。」

過去拍連續劇,經常沒日沒夜,曾經連續11天只睡2小時,「還不是睡床上,都只能睡在車裡」。為了孩子,他一度停工二年,回歸家庭,彌補當年女兒兩歲前,失去和她相處的遺憾。

談到「影響幸福的重要因素」,李李仁回應,三種情感(親情、友情、愛情)、健康的身體、加上快樂知足的生活,三者合併就是他的幸福黃金三角。成長於單親家庭,李李仁從小對家庭情感和幸福的概念薄弱,可以這麼明確的描繪出幸福架構,都是他當了爸爸後的體悟。

看到女兒學會寫名字

流下幸福的淚 「在平常生活中,哪些是你擁有幸福的方式?」答案還是和家庭、小孩有關,只要全家人在一起做任何事都很開心。 聽到李李仁最近一個月的生活步調,肯定會令不少為人父母者羨慕。早上8點,陸續送女兒上課、老婆上班;好天氣就帶小兒子出去玩,天氣不好就在家陪兒子看書、聽音樂;下午等兒子睡午覺醒來,差不多就該接女兒放學,晚點再接老婆下班。

「典型家庭主夫的生活,」李李仁笑說,家庭照顧好就是他眼下最大的成就。

記者臨場追加了一題「近期一次感受幸福的時刻」,他自爆當爸爸後,哭點變超低,從前男兒有淚不輕彈,現在經常因為小孩的一舉一動而觸動淚腺。2月底女兒小荳荳第一次學會寫名字,親眼看她一筆一畫寫完自己的名字,當場掉下眼淚。 什麼樣的人是最幸福的呢?李李仁的答案很老套,當然是:「自己覺得幸福的人最幸福。」

李李仁的幸福問卷

問:哪些是影響個人幸福的重要因素?

答:親情、友情、愛情三種情感,健康的身體,以及快樂知足的生活

問:哪些社會情況或問題會影響你的幸福感?

答:教育問題,尤其是有了小孩

問:在平常生活中,最容易讓你擁有幸福感的方式?

答:全家人在一起做什麼都可以

問:近期一次感受幸福的時刻?

答:女兒第一次學會寫自己的名字

曲家瑞:年齡增長會更幸福 麻辣鮮師的幸福觀點

任教於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所,曲家瑞堪稱是近年來在電視螢光幕上曝光度最高的大學教師。

高中就到美國求學,一路攻讀藝術領域直到取得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即將滿47歲,目前單身的她,鮮明的教學風格,是學生眼中的「麻辣鮮師」。曲家瑞回答《遠見》幸福調查問題的角度都十分獨特。

整體而言,她的滿意度分數皆趨近滿分,個人幸福感、生活滿意度是10分,健康滿意度及人際關係滿意度則各有9.5分。但是她認為影響幸福的因素,答案和其他人很不一樣。

「年齡增長會更幸福,」曲家瑞解釋,有些事情年輕時候可能不知道答案,看隨著人生歷練愈多,有更多看事情的角度。 像是年輕時可能和男友分手,就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現在就不會這樣想,我還是可以獨當一面,活得好好的。」

此外,幸福的定義並非一成不變,不同年齡有著各自的幸福解讀。很早就出國念書,20歲的曲家瑞收到爸媽匯進戶頭裡的錢就是幸福;學生時代,有人喜歡就覺得好幸福;出社會後領到第一份工作的薪水也是幸福;30歲後的幸福變成擁有穩定交往的對象。

長久以來,能帶給她幸福的不變因素是她最愛的繪畫。問到「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原先問卷中的答案選項竟然沒有一個符合。因為她既喜歡平穩、有時又會強求很多,雖然不希望時時有挑戰、但還是願意接受新變化,不過她也不再設定遠大理想,「因為曾有過的理想都失敗了,」她笑著說,有一種豁達。

曲家瑞提出個人的解答是,「能和自己最愛的人生活在一起,且接納彼此」,就是最理想的人生。工作忙得再累,晚上10、11點若能走到住家附近的麵攤,吃一碗魷魚羹,就是曲家瑞每天必交的幸福功課,「不用100元,是最容易滿足的幸福。」

幸福感已經滿分了,還想擁有什麼?得到的又是選項中沒有的答案,「對自己坦承和拒絕人的勇氣」。直到現在,曲家瑞自評人生還沒有達到「做自己」的目標,多少受到外人的想法和期待牽制。忠於自我,得到的幸福將會更圓滿。

曲家瑞的幸福問卷

問:哪些是影響個人幸福的重要因素?

答:年齡增長可以增加幸福感,因為會更懂得珍惜

問:請問何種是你理想的生活狀態?

答:平穩,和自己最愛的人們都生活在一起

問:在平常生活中,最容易讓你擁有幸福感的方式?

答:每天晚上能到家附近的夜市,吃一碗魷魚羹米粉和一盤臭豆腐 問:你認為擁有什麼,會讓自己變得比現在更幸福?

答:擁有對自己坦承以及拒絕人的勇氣

褚士瑩:沒朋友比沒錢還不幸 公益旅行家的幸福觀點

褚士瑩旅行過無數國家,常以「公益旅行家」自居。 目前他擔任國際上多家環境組織的顧問,10年前在緬甸北部山區組織了全緬甸第一個採取自然農法、面積達300英畝的有機農場。在飛回緬甸的前一天,褚士瑩抽空參與《遠見》的幸福調查。

問到對於現在的「幸福感」「生活狀態」「健康」「人際關係」的滿意程度,現年41歲的褚士瑩都給了10分的滿分。

那麼,影響幸福的關鍵是什麼?褚士瑩認為必須「Find your dot in the world」,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那一「點」,知道你在世界的位置在哪裡、可以做些什麼,朝那個方向走,就能獲得幸福。

「我的『點』,是作為一個enabler,」褚士瑩渴望幫助別人,因此投入NGO(非營利組織)正是最適合他的工作。

珍惜每位和自己生命有交集的人

他同時認為,幸福需要有人際情感的寄託,在新書《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便提到自己最寶貴的人生禮物之一,是結交10個相互了解的好朋友。

形容「沒朋友比沒錢還不幸千百倍」,褚士瑩很珍惜任何一位和自己生命有交集的人,因為如果沒有一輩子的好朋友,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勇氣,走在夢想的道路上。

而政治經濟等外在大環境並不會影響褚士瑩的幸福感。他的座右銘是印度聖雄甘地說的「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你希望看到怎樣的社會,就應該努力去改變它。)

如果覺得環境汙染嚴重,你是否真的願意多花點錢購買對環境無害的商品?「否則就沒有權利抱怨這些造成你的不幸。」

問到「是否還想再擁有什麼來增加幸福感?」褚士瑩想了兩秒鐘便回答,沒有非要不可的東西,「再多了就是貪心,都是我想要、而不是我需要的,」他說。

一位大學朋友稱褚士瑩是「認識的人當中活得最爽的」,他笑著說:「真的!我自己也這麼認為!」

褚士瑩的幸福問卷

問:你最近一個月內的生活步調?

答:不快不慢

問:哪些是影響個人幸福的重要因素?

答:Find your dot in the world,要找到你在世界的定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擁有情感,包含家人和朋友

問:你認為擁有什麼,會讓自己變得比現在更幸福?

答:都不用,現在就很幸福 問:你認為最幸福的國家?

答:泰國

Tuesday, April 10, 2012

把手舉起來

噎到東西之處理方式 ~ 不但可以自救,亦可救人!

我和一個朋友一起吃飯,友人一個不小心被魚刺給噎到,當下我建議他把手舉起來試試看,結果魚刺真的輕鬆吐出。

噎到東西之處理方式----只要「把手舉起來 」!

美國紐澤西州大西洋城五歲男童Spence,機靈地救了祖母一命,他的方式很簡單,只要「把手舉起來」!

五十六歲的 Michelle Stewart日前在家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果凍,孫子Spence下樓問她問題。當Michelle轉過頭時,一塊果凍卡在喉嚨。她試著擠壓腹部自救,但沒有用,此時家中只有她和Spence。Michelle以為自己會噎死,「我當時想:我會昏倒,而他會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將躺在這裡,直到有人回家。」

Michelle衝到側門想找人幫忙。此時,Spence問:「奶奶,妳噎到嗎!?」Michelle說不出話。

「我猜妳噎到了,奶奶。這樣做。」Spence把雙手高舉過頭,一直要她「把手舉起來,把手舉起來。」

Spence還保證:「奶奶,妳會沒事的。」

Michelle照做,結果真的把果凍吐出來。Spence得意地說:「看吧,奶奶,我就說妳會沒事。」!

Spence當時很鎮靜,他說這是在學校學到的。Michelle稱孫子是她的小英雄。

噎到東西之處理方式----只要「 把手舉起來 」!

酸梅除三毒

酸梅可除三毒:食物的毒,水的毒,血的毒

吃酸梅少些皺紋、青春永駐、酸梅可當零食又可抗衰老,凡是女人都期盼能自己能夠青春永駐,就連男人也會害怕衰老,舉凡那些可以防止老化的秘方,都有不少人趨之若鶩。

要是你覺得那些秘方都過於昂貴而不敢輕易嘗試,不妨試試具有防止老化功用的酸梅!

因為施打胎盤素,可不是一般平民負擔得起,而且又有違反生態意識的衝突性,因此大多數的人都不敢嘗試。

現在,有醫學專家指出,一般孕婦特別愛吃的酸梅,其中蘊含防止老化的功效。

有的人可能會誤以為吃多了酸梅,會產生過多的胃酸,導致胃痛;但實際上酸梅是屬於鹼性食物,它的功用可不僅止於讓人解饞當零食更有助於讓體內血液值酸鹼平衡,肝火有毛病的人宜多吃酸梅,不但能降低肝火,更能幫助脾胃消化,並滋養肝臟。

要是情緒常常暴躁的人,可以每天吃幾顆酸梅,保持心情愉快,自然凡事不易煩心。

另外, 酸梅更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和礦物質,其鈣含量與鐵含量都比香蕉多了好幾倍,是種不可多得的零食。

酸梅含有特別多的枸櫞酸,能夠有效抑制乳酸,並驅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質 。

要是你趕夜車或熬夜覺得精神疲憊,可以為自己弄一杯酸梅汁,讓自己提提神。

還有,酸梅可以促進唾液腺與胃液腺的分泌,所以能生津止渴,並避免出遊時暈車,也能幫助醒 酒,賦予筋骨、肌肉與血管組織等恢復活力,實在好處多多!

又多吃肉易造成酸性體質 ,罹患癌症等文明病機率相對增高;民眾應少攝食肉等酸性食物,並避免通宵熬夜。

張成國希望忙碌的企業界人士,能將中醫食療方法融入平常養生裡,才能以最佳體能馳騁商場。

張成國指出,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鹼性體液,但隨著體外環境污染及體內不正常生活及飲食習慣,使我們體質逐漸轉為酸性。

百分之八十五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

他表示,酸性體質的人稍作運動即感覺疲勞,上下樓梯容易喘,體態是肥胖、下腹突出。

常見的酸性食品包括蛋黃 、精緻的西點、乳酪、烏魚子、柴魚、肉類、花生、啤酒。發育中的少年多吃肉等酸性食物沒關係,但上了年紀的老人則要少吃,但要多吃小魚干及蔬菜等鹼性食物,以平衡體質 。

他又說,餐飲業及企業常於午後安排午茶時間,但喝茶及咖啡時間最好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這個時候最不傷身,提神效果也最好。常被蚊子咬的人也是屬於酸性體質的人喔!

常謂梅子可除三毒之效,即除食物的毒,水的毒,血的毒。

前二者屬殺菌的效果,第三者是指能淨化酸性體質的血液。

常吃酸梅, 可將血液調整至中性或微鹼性,讓體質更好,身體更健康。

Monday, April 09, 2012

別忘了準備遺囑與醫療照顧文件


在美國各州州法不同。例如,個人財產委託書 (Financial Power of Attorney) 可到當地法院或私人公證機構公證(notarize)。住在馬利蘭州霍華郡 (Howard County, Maryland),可到遺囑登記處 (Register of Wills, Circuit Court of Howard County, 8360 Court Avenue, Ellicott City, Maryland 21043, (O) 410-313-2160)公證,費用\較為便宜。

一般而言,遺囑 (Last Will and Testament)與醫療照顧代理 (Living Will -Health Care Directive)只需要兩位見証人在文件上簽名即生效,無需公證。
非傳統葬禮紀念方式多

兒女、父母

那一個是我?

那個一進門就喊“肚子餓了,飯怎麼還没做好”的人,是兒女。

那個一進門,衣服都來不及换就下厨房燒菜的人,是父母。

那個一會兒說“粥燙了”一會兒嫌“菜鹹了”的人,是兒女。

那個那怕就一點青菜、豆腐,也要精心烹飪,力争做出滋味的人,是父母。

那個整天抱怨作業多,實在太累的人,是兒女。

那個累了一整天毫無怨言, 洗衣打掃衛生後再陪讀的人,是父母。

那個動不動就開口要錢,不給就生氣的人,是兒女。

那個省吃儉用,精打細算,却從不在教育投資上吝嗇的人,是父母。

那個記不住家人的生日,可一到自己生日就是早早召集同學、朋友聚會的人,是兒女。

那個很少記自己生日,却用心為家人準備生日禮物的人,是父母。

那個早上賴床,還不停抱怨家人叫他起床的人,是兒女。

那個深夜入睡、黎明即起,準備早餐的人,是父母。

那個受了一點委屈回家苦水倒個不停,以求得同情和安慰的人,是兒女。

那個在外面受了再多氣,回家後卻强作歡笑的人,是父母。

那個有牢騷就發,有煩惱就怨,把家當作壞情緒“宣洩所”的人, 是兒女

那個把苦埋在心中,生怕讓自己不良情緒影響家人的人,是父母。

那個總以學業、工作忙為托詞,很少往家裡打電話問候的人,是兒女。

那個在電話裡嘘寒問暖、總為家人牽腸掛肚的人,是父母。

那個一開口就將家裡的積蓄“借”走,然後舒舒服服住大房子的人,是兒女。

那個勞累了一輩子,到老還住在破舊小屋裡的人,是父母。

那個總羡慕人家多麼有錢,自己家多麼寒酸的人,是兒女。

那個退了休還不“安分”,起早摸黑掙錢的人,是父母。

那個寧願把大量閒暇時間放在娱娛樂、和朋友聚會、 卻不願回家看看的人,是兒女。

那個只要看到兒女,那怕就一會兒,都神清氣爽的人,是父母。

那個娶了媳婦忘了娘,嫁了老公忘了爹的人,是兒女。

那個為兒女操了一輩子心,老了還幫兒女帶小孩的人,是父母。

那個總以自我為中心,從不把家人太當回事的人,是兒女。

那個從不把自己當回事,卻總以子女為榮四處炫耀的人,是父母。

那個總喜歡把愛掛在嘴邊, 却很少付出行動的人,是兒女。

那個從不把愛說出口,却將愛播撒 於生活每一塊土攘中的人,是父母。

或許,只有等到兒女也成了父母時,

父母慢慢變老時,

我們才會回憶起,

生活裡這些點點滴滴,

才能真正理解,

什麼是愛…………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

去而不可見者,親也!

Friday, April 06, 2012

世界- 我的遊樂場

鄭華娟 - 世界,就是我的遊樂場

文/王維玲

無論是扮演德國小鎮的家庭主婦、台灣的詞曲創作人、作家,或是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旅人,鄭華娟都帶著一種輕鬆、自由,和遊戲的心情,在世界這個無疆界遊樂場中玩得不亦樂乎。

她是一股自由無拘束的風,經過任何地方,便埋下一顆不安於室的種子,挑逗一成不變的常規;她也是和暖的陽光,照亮所有自埋自怨的陰霾,帶你看見生活的美好。

無論是扮演德國小鎮的家庭主婦、台灣的詞曲創作人、作家,或是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旅人,她都帶著一種輕鬆、自由,和遊戲的心情,在世界這個無疆界遊樂場中玩得不亦樂乎。

她,就是鄭華娟。過去,她是台灣知名創作型歌手,以〈情字這條路〉、〈Men’s Talk〉、〈加州陽光〉等歌曲在台灣流行樂壇享有盛名;她也是很早期的「背包客」,在20 年前旅行風氣未盛之時,她的足跡已經踏遍歐洲大陸。

1993 年,她和通信8 年的德國筆友——老德先生結婚,定居在德國小鎮,這場異國婚姻堪稱是中德文化的大碰撞,當古靈精怪,不按牌理出牌的鄭華娟,碰上注重秩序和紀律的德國家庭,總是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衝突和趣事,透過她溫暖詼諧的筆調,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如果你渴望學會笑看人生的瀟灑與樂觀,或是在每個徬徨害怕的時刻擁有破冰的勇氣,不妨看看鄭華娟的人生哲學:對她而言,人生就像一齣意外不斷的搞笑劇,如果不可能精準掌控每一件事,不如就用遊戲的心情,好好享受這一切的混亂與失序吧!

透過旅行 建立自己的人生秩序

「行裝已經收好,心情好不好,已不再重要,終究要展翅昂首,往天涯的盡頭單飛」,這是鄭華娟20 年前的作品,〈往天涯的盡頭單飛〉。專輯發行後,她隨後前往歐洲進行一段為期半年的大旅行,在那個台灣自助旅行尚未普及的年代,一個女生發憤自學英文、德文,背起背包單獨出遊,不但充滿難度,還要有很大的勇氣,也因為旅行到德國時,被「未來的婆婆」邀去喝下午茶,才認識了老德先生,在多年後誤打誤撞成了德國媳婦。

旅行的魔力,在於可以讓人看見世界的廣闊與多元,更重要的,其實是訓練自己的獨立思考與處理問題的能力。許多父母因為安全等考量而學不會放手,其實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對鄭華娟而言,這是很可惜的事。

看起來獨立、充滿自己想法的鄭華娟,其實正是從父母羽翼下勇敢單飛的最佳例子。你可能很難想像,鄭華娟小時候上學不但有車子接送,吃飯時叫的是知名館子的外燴,在這麼優渥的環境及被嚴加管束的環境下長大,反而讓她很早就渴望走出充滿管制的花園大門,去吸收更多外面世界的空氣。

因此,鄭華娟很鼓勵年輕人在19 到21 歲這段時間單獨旅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第一次脫離父母保護的羽翼,學會主動打點自己,透過獨立安排旅行計畫、住宿、交通、機票,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中隨機應變,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人生秩序。

鄭華娟說,不管你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每個人的內心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成長線條,不然你永遠只能順著別人給予的框架定型。「很多人到了30 歲,還是要父母叫了才會起床、吃飯,到了適婚年齡,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嫁入傳統價值中的好人家,這就是沒有自己的人生秩序。」鄭華娟很認真地說,有人稱這樣的人生是幸福,她卻覺得可怕。

書中的鄭華娟,看起來搞笑、粗神經又隨心所欲,但是鄭華娟的性格中,其實不只有大家想像中的隨性,她以嚴肅的態度面對工作,是編輯心中少數不拖稿的作家;對於自己的決定,她也永遠以負責任的態度貫徹到底,從不抱怨,這種認真與嚴謹的美德,正是年輕時自助旅行帶給她的禮物。

世界 就是我的遊樂場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有一個最核心的價值,例如有人追求財富,有人渴望安穩,有人在乎社會的公平正義,而鄭華娟人生最重要的價值,和很多人都不一樣,她追求的是「有趣」。鄭華娟立志「遊戲人生」,她在做每個決定時,想的不是對她未來的人生有沒有幫助,或是會產生什麼影響,而是做這件事情,會不會令她感到興奮,如果覺得好玩有趣,她就會依隨自己的直覺,義無反顧地去做....。

Thursday, April 05, 2012

希望你足夠


在機場的擴音器裡,我聽到一對母女最後一刻相聚的對話。

在安檢門邊,她們擁抱在一起,然後那母親說:「我愛你, 希望你足夠。」

女兒回答道: 「媽媽,我們在一起生活己是够多了。你的愛是我僅有的需求。我也祝願你足夠。」

親吻後,女兒就離去了。

母親走到我坐的窗旁站着,我可以看出她很想,也需要放聲一哭 。

我不想打擾她的私事,但是她反而歡迎我参與似的問我 : 「你有過和一個人道別 ,而且心知肚明,這是今生的最後一次嗎? 」

「有的。」 我回答。「不好意思 ,可不可知道為什麼這是永恆的道別呢?」

她說:「我老了,她又住得遠 ,我有很大的挑戰在面前。事實是,她下一次回來,將會是參加我的葬禮。」

當你們說再見的時候,我聽見你說:「我希望你足夠。" 可不可以告訴我,那是什麼意思呢?」 我問道。

她笑了起來說:「那是一個傳了許多代的祝望。 當我們說:『我希望你足夠 』,我們是要那個人的生命中,有足夠的好東西去維持它。」

「我祝你有足夠的陰雨,因而更加感恩陽光的燦爛。」

「我祝你有足夠的快樂,來保持你的精神常青。」

「我祝你有足夠的苦難,以至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開心,也顯得巨大。」

「我祝你得償宿願,滿足你的慾望。」

「祝你有足夠的失落,去感恩你的擁有。」

「我祝你有足夠的問候, 來協助你走過最後的再見。」

然後,她開始涰泣,離去。

有人說, 要找到一個特殊的人,只須一分鐘,去感恩他,得花一小時,一天內,可以愛上他,但是要去遺忘他,可是一輩子的事。

别忙壞了,花點時間去生活吧!如果你願意,將這傳給你的親朋好友,如果你不傳給任何人,那麼你是忙得將他們都忘懷了。

我的親朋好友,我祝願你們足够 !

Wednesday, April 04, 2012

將來的那個人



=========================================================================

感謝原作者張小嫻 也感謝自己!多年來〝儲存〞的文字圖片『好文靜思』。更感謝您…閱讀者!

想知道自己是否愛一個人,只要.. 想.. 像.. 一下,當他年老,臥病在床的時候,你願意照顧他嗎?

想到他老病的樣子,你已經有些沮喪,那麼,他決不是能夠跟你廝守的人。

很久以前讀過一篇訪問,被訪問者,是一位「事業成功的男士」。他說:『年輕時他有過一個女朋友』,一次,那個女孩患了 肺病 住進醫院裡,他去過一次之後,就沒再去了,因為受不了病人身上的那種味道。

女孩當然也明白,出院後沒有再見他。

我不知道,到底是他不夠愛她,還是他不能夠忍受自己所愛的人軟弱和生病。

我也不知道,當他年老病倒的時候,會不會有一個………… 愛他的人,願意包涵,不介意他的味道?

愛一個窮人,是一種選擇。

愛一個健康的人毫無困難。

愛一個老病的人,是命運。

當〝健康〞離棄了,我們所愛的那個人,我們還能夠愛他嗎?

也許是幾十年後的事了,但是,你現在就會知道他值不值得。

到時候,你仍然能夠愛他,也還是不夠的。

當你同樣年老、病在床上的時候,你願意由他來照顧你嗎?

只要他在,你就 放心了。那麼,他是你.. 尋覓的人。

你只希望他是個…來探病的朋友,而不是夜裡抱你上廁所的人。

那麼,你要找的人,也許不是他。

在最軟弱的時候,你會想念的那個人;還有,在那個人最軟弱的時候,你會憐惜的,你們才是彼此…將來的那個人。

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原書名: La petite souris et le grand lama

原出版語言:法文

一則好看的現代心靈寓言,反映我們的立身價值觀。本書為成人圖畫書;原出版語言:法文。

在別人面前,你可以裝、可以騙、可以假,唯有你自己知道,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無論職場曾經擁有多響亮的職稱抬頭,最終會走出辦公室的一日。屆時,妳(你)什麼也不是,而是回到最初的自己。

在遙遠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有一天,老喇嘛救起了一隻小老鼠,從此小老鼠就陪伴在老喇嘛的身邊,但他卻日漸感到不安與憂愁……。

原來,小老鼠一直對老喇嘛的家貓感到很懼怕, 因此他希望老喇嘛能夠把他變得比貓還強壯,這樣他就不會再害怕貓了。

老喇嘛沉思之後,決定幫小老鼠達成心願,於是,小老鼠就搖身一變成為一隻漂亮的大灰狗。 可是沒想到,這隻小老鼠變成的大灰狗,一瞥見那隻家貓,卻還是被嚇壞了,趕緊躲回老喇嘛的房裡。

於是,小老鼠希望老喇嘛能夠再把他變成更兇猛威武的動物,他說,「這樣一定可以解決我所有問題的。」老喇嘛了解小老鼠的恐懼, 所以就把他變成一隻雄健的金色老虎。

這隻小老鼠變成的金色老虎開始在房裡閒逛漫步,很滿意自己的威武能夠嚇壞所有人,直到他又看見那隻家貓,又趕緊逃回老喇嘛身邊去。

老喇嘛最後終於明白了小老鼠內心深深的恐懼,這位智者因此告訴小老鼠,一個人的外表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心」,他的內心深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那就是真正的他, 那些花花綠綠的外表與掩飾,或許騙得了人,但卻騙不了自己的內心……。

本書以現代心靈寓言方式呈現,提供現代人一個輕鬆閱讀、深刻反思的機會。

這個故事想要提醒大家, 在追求名利富貴的這一路上,荷包飽飽的了、地位愈爬愈高了、外在光鮮亮麗了……,但我們的內在相對富足了嗎?

我們可曾靜下心來,往自己的內心去探求,試著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打開內心的百寶箱,你是否看見了 自己的自信、淡定、坦率、平靜、寬容、謙和、柔軟…… 這就是了!不管到了什麼樣的年紀,我們都很難放棄對外表的一些執著吧。

我一直要到遇見了一個很特別很特別的人,從他身上,我才真正的懂了「外表之於一個人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去年,我買了新房子,本來是想委託我的小學同學幫我做室內設,但是因為一些因素,他推薦了他口中比他更厲害的大師級設計師哥哥給我,他說大哥一直都做大飯店呢,不是有點交情,是不接住家設計的。

第一次約了見大設計師時,我真是被他嚇一跳! ── 一件黑T恤、牛仔褲,這還沒關係,最嚇人的是他就拖著一雙那種頂多二十塊的拖鞋、滿嘴檳榔的出現在我面前。 講台語,偶爾還穿插說兩句黑話、俗話,很「台客」的樣子。他的外表給我的感覺比較像工匠,不像設計師。

我沒有不喜歡他,只是…… 這個人真的可以知道我要的房子的感覺嗎?他會懂我要的品味嗎? 我很客氣的跟我同學說:「大哥不認識我,他會知道我要的是什麼嗎?」同學拍胸脯保證沒問題。

我只好硬著頭皮耐心等設計大哥的設計草圖…… 看了設計圖,我稍稍放心了。這個人好像還真的可以抓到我要的感覺呢!

之後,一次、二次的溝通討論,我漸漸覺得他的拖鞋不再那麼礙眼了,甚至變成他這個人的風格。

有一次我還在心裡納悶的想:「這個人怎麼可以把一雙二十塊的拖鞋穿得這麼帥呀?」

我想他一定時常感受到別人對他不多修飾的外表的質疑吧? 像我這種人還不會當場表現出來,只是在內心小小疑慮一下, 相處過後,也就知道他是怎麼回事了。

其他令人難堪的場面一定是有過的吧?

有一次,我真的見識了……

那天他以設計師的身分陪我這個業主去挑家具,我當時挺著大肚子,跟著他一家一家店的看,我要的是有點小高級的東西,所以去的店都有點門面,有些店員對他的詢問根本睬都不睬,我有點生悶氣,覺得他連累我,一路都不太說話,看得有點意興闌珊。

後來,碰到一個從我們一進門就有點不想站起來招呼的店員,設計大哥問東問西的,店員愛理不理的,我真是氣結!可是設計大哥一點都沒被影響,還是照看他想看的家具。

聽到店員很不客氣的對他說:「我看你不像是要來買家具的!」我真是差點沒跳起來打人!

卻只見設計大哥不慍不火的回說:「是呀!我們是來買家具的,這個是我們老闆娘,她要裝潢新房子……」

我被他尊稱作老闆娘,覺得有點好笑!就靜靜的看他想變出什麼把戲……

後來他們兩個說開了,店員說他是老闆的弟弟,因為怕很多同行偽裝成客人來打探軍情,所以才那樣說。

我偷偷翻了翻白眼,鬼扯!明明是狗眼看人低! 設計大哥很四海的表示他可以理解。

接下來這個自稱是老闆弟弟的店員開始游說我們買一組很貴很貴,聽說那個沙發布是有得到什麼美國認證的沙發,大有來頭的。他為了取信我們,還很鄭重的去拿出證書來……

密密麻麻的一堆英文字、外加一個閃閃發亮的鋼印!老闆弟弟很得意的樣子!

設計大哥推著老花眼鏡看了一下,我也很好奇的湊上前去看--真是的!那哪是什麼證書呀?根本就是只寫了一些很基本的沙發資料而已。這個惡劣的店員肯定還是以為設計大哥是個大老粗,大字不認得幾個,隨便拿張紙出來要唬弄人。

哈哈!這下糗大了吧!我等著新仇舊恨一起算。

「嗯……這個好像不是什麼證書喔?你拿錯了吧?」

設計大哥就這麼一句話? 沒生氣?沒拍桌子?沒糗他幾句洩恨?

店員一聽,卻像猛被熱鍋子燙了一下,跳起來,慌慌張張的邊走邊說:「我……我大概拿錯了。我……我再去裡面找找…」

我看店員那副抱頭鼠竄的樣子,狂笑到跌坐在椅子上。設計大哥還問我:「什麼事那麼好笑呀……」我笑到流眼淚,一直笑一直笑。

那天,後來我請設計大哥一起去一家只招待會員的高級餐廳吃晚飯。他還是穿那一雙二十塊的拖鞋,我從頭到尾笑著吃完那頓飯。

最近我看到了一本很有趣的小書《大喇嘛與小老鼠》。

講的就是一隻小老鼠因為怕貓 而要求大喇嘛將他變成貓、灰狗、老虎的故事…… 這其實是一個古老的泰國傳說, 討論的依舊是一個人的心跟外表的關係。

我想起了去年學的那一課--你可以穿得很高級、可以裝得很高級;你可以因為別人不重視你生氣、或是因為別人在乎你就以為高人一等。

其實,你是什麼跟這些都無關。世間真正的高手是--能勝,而不一定要勝,有讓人的胸襟;能贏,而不一定要贏,有善體人意的心懷。

Tuesday, April 03, 2012

人生得失總是零

摘自/《微笑,當生命陷落時》
高寶出版提供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總是有一得必有一失。

愛情能夠給你歡樂,但它同時也給你痛苦;

財富可以給你享受,但它也會帶來苦惱;

成功使你快樂,但是當失敗之後,痛苦將變得強烈而無法忍受。

果你期待某件東西,而你得到了,那是一種快樂。然而相對地,當你失去的時候,也會感受到等量的悲傷。

得到時是八分快樂,失去也會有八分的痛苦,那個總數幾乎是一樣的。

有人得到了財富,卻可能失去了健康、家庭或感情; 而有人在事業和成就 少 了三分,則在生活品質、身體健康或時間自由方面多得到三分。

有些東西看似不公,如果你細想下去,其實是公平的。

有人認為有錢人比較快樂,這是錯的。

當你口味越重,那些東西的口感就越差;

當你錢越多,那些錢的價值就越小;

當你肚子很餓的時候,給你一顆饅頭那是美味,但當你吃了五顆饅頭你就會食不知味。

一個窮人用幾百塊就能得到的快樂,等他有錢後,可能要花幾萬塊,甚至幾十萬才能得到同等的快樂。

錢太多的人怕被偷被搶;房子太大的怕打掃; 吃太多的怕胖,吃太好又怕死。

你看,現在有錢人都吃些什麼? 都在吃生菜水果、蕃薯,根莖五穀類, 這些其時都是以前窮苦人家或給動物吃的。

這讓我想起一則故事:

有一隻狐狸,看見圍牆裏有─株葡萄,枝上結滿了誘人的果實,狐狸垂涎欲滴,牠四處尋找入口,終於發現一個小洞,可是洞太小了,牠的身體無法進入。

於是,牠在圍牆外絕食六天,餓瘦了自己,終於穿過了小洞,幸福地吃上了葡萄。 可是後來牠發現吃得飽飽的身體,讓牠無法鑽到圍牆外,於是, 又絕食六天,再次餓瘦了身體。

所以我說,那個總數是一樣的,不是嗎?

鼴鼠是一種寄居在下水道的老鼠。

一隻在大河附近,天天飲滔滔江水的鼴鼠,和一隻在下水道飲水的鼴鼠,並沒有兩樣。

事實上,一隻小鼴鼠的腹中又容納得了多少水?飲水過量,除了撐死之外,又有何益?

即使我們擁有了全世界,我們也只能日食三餐,寐一床。 就算你擁有一百張床,你也只能睡一張床;就算你擁有一千雙鞋,你也只能穿一雙。 就算你可以點上一百道菜,但你能吃多少?最多就只能撐飽一個胃,不是嗎?

人來到人世本來就是來體驗的,每個人的財富地位或許有高低之分,但對快樂和幸福的體會並沒高低之別。

只是有錢人的快樂比較複雜,窮人快樂比較單純,就只是這點差別。

同時擁有幾個男人或女人,並不會比較單純一個的人還幸福。

當你是快樂時,悲傷便在一旁窺視; 而當你是痛苦時,那隨之而來的就是歡樂。

每一種痛苦與快樂,好的與壞的,到了最後,你仔細去算算看,加加減減之後,那個數字將會是一樣的。

或許有人早一點得到,有些人晚一點得到;有人先失去,有人晚失去,但那個總數將會一樣。

到了最後,你會發覺,每一樣都配得好好的,你曾經有多少快樂,當你失去就會有多少悲傷。到了死亡每件事都會變成一樣。 死亡會讓一切都變得公平 - 在死亡當中,沒有富人或窮人之分,不會說 有錢人死的比較舒服,窮人死的比較痛苦。 死亡會顯露全部,它一直都是。

有人得到十分,到他離開時候,他就必須失去十分,那將是「十分的痛苦」,這是絕對公平的。 有人得到三, 有人得到七;得到三的,只要三分幸福,就可以得到七分快樂;得到七的,擁有七分幸福,卻只能得到三分快樂;有人先得到,有人後得到,有人什麼都沒得到。

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後得到的後失去,沒得到的就不會失去,那個 總數是一樣。

所以,人生真的不必太計較,不必刻意去算計,只要去體驗就好。

Lessons from "The Gadfather"

An Offer You Can't Refuse: Leadership Lessons From "The Godfather" by Lydia Dishman

04-02-2012 11:30 AM

Moore is a serial entrepreneur, early-stage advisor, and angel investor. He’s currently at the helm of Axcient, a company he founded that provides backup, business continuity, and disaster recovery services to the small and mid-sized business (SMB) market. Right now, Axcient is protecting more than 2 billion files and applications for businesses across North America.

Moore also happens to think that The Godfather is “one of the best movies ever made” and had a chance to watch it again when the film was aired extensively last week to mark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its premiere. Though a decade had passed since the last time Moore watched it, his recent viewing offered an unexpected reward. This time he found the film rife with teaching moments for CEOs running a business today.

“I certainly don’t endorse crime or violence, and I’m not suggesting business should operate like the Mafia,” explains Moore, “but there are some universal themes in the movie I can relate to as a CEO.” Moore says The Godfather offers valuable lessons in community and team building, making tough decisions, and playing to win while not neglecting friends and family.

Here are five essential leadership lessons Moore distilled for Fast Company.

1. Build a powerful community.

Someday, and that day may never come, I'll call upon you to do a service for me. ~Vito Corleone

Uttered in the iconic rasp of Marlon Brando, the words of Vito Corleone illustrate how he creates a loyal community among those he has helped. Moore says, “By granting these favors and helping people with their problems, Vito Corleone is building a network of influence--relationships that may or may not deliver a specific or quantifiable return, but all which serve to strengthen his power base and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reciprocal in the long run.”

Moore says building strategic partnerships enables companies to work through challenging markets and fast-track overall success. “As a CEO, I see it as part of my job to be a super connector, networking with the technology and investment community without an expectation of reciprocation. Partnerships forged through time, trust, and mutual benefit--such as those Axcient has built with HP, Ingram-Micro, and a vast network of service providers and resellers--are the types of community relationships that bring about the greatest returns.”

2. Hold people accountable.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I think your brain is going soft. ~Vito Corleone

The Godfather reminds us of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tough when necessary. “As soon as Vito Corleone allowed a few moments of weakness to be seen by his enemy, they attempted to assassinate him. And it was largely because of failures of his team,” Moore observes.

“In business, accountability isn’t achieved by a murderous rampage. But the lesson is this--to be successful in business you have to be tough, and you have to be extremely focused on hitting goals and getting results," says Moore. That doesn’t mean patience and understanding don’t have a place, he says, but ongoing tolerance of low-performing people or products just eats away at the success of the entire company. “You are ultimately responsible for all of your employees and shareholders, and that requires tough and swift decisions.

3. Don’t get emotional.

It’s not personal, Sonny. It’s strictly business. ~Michael Corleone

“Many people don’t like to talk about the fact that in business, there are winners and losers. When Sonny Corleone reacts impulsively and emotionally, he gets taken out. In business, if you don’t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out-sell, out-bid, or out-market your competitor, they’ll take you out. I’m not suggesting doing anything outside the boundaries of morality or rightness--simply pointing out that when people make emotional decisions, they start making bad decisions. To lead successfully, you have to take your emotion and ego out of the equation.”

Likewise, Moore says it’s important to play to win. In business, that translates to knowing the competition and always staying at least one step ahead. “Operate your business with integrity and have respect for competition, but you also need to seize opportunities to eliminate your competition and win.”

4. Be decisive.

Moore says that he, like most people who appreciate The Godfather, watch the movie with a combination of shock and respect. “Shock because he is so ruthless that he kills his own family member, but respect for the fact that Don Corleone knows exactly what he wants, executes decisively, and commands respect through unwavering leadership.”

While you don’t have to kill anyone to prove a point, as soon as you know what choice to make, move forward. “Know who on your team is making the right choices, and trust them to take decisive action as well. Hesitation too often leads to missed opportunities.”

5. Spend time with your family.

Do you spend time with your family? Because a man who doesn’t spend time with his family can never be a real man. ~Vito Corleone

Moore isn’t endorsing 1940s machismo, but he is decrying 100-hour workweeks that many entrepreneurs fall prey to in hot pursuit of the next big thing. Though he’s been dedicated like that in the past, Moore finds it’s not sustainable in the long run.

“A leader can’t be successful in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and making excellent decisions unless that person is connected to people and passions outside of work. I find that it’s often time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that gives me the perspective I need to build the relationships and make the decisive actions required for continued success in business,” says Moore.

Think we missed any big leadership themes from The Godfather? Get thee to the comments and let us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