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7, 2012

以禪清心自在生活

人生四季,都必須是光明遍照、有豪氣,才快樂,要懂得適當調整自己,才有幸福,這就是從幼到老都必須遵循的大道。

人生四季都應該活得有豪氣、有光彩、有活力。

一生歲月,從幼到老,大略可把它分成四個階段,比喻成春、夏、秋、冬四季,是很貼切真實的。人生這四個階段的身心狀況、奮鬥的目標、意識形態、承擔的責任、適應的方式都不相同,每個階段都有其努力的重點,而個別差異更是紛繁無限,但是每一個人終其一生,也有應該奉行不渝的準則。

現在我要從心理咨商的經驗和普遍的觀察,融合心理學和佛學的研究心得,對人生四季,提出幾點建設性的意見,供大家做任遊人生、培養豪氣之參考。首先要討論的是每個人終其一生應該奉行不渝的準則,其次討論人生四季各個不同階段的努力重點。

積極豪氣過一生

多年前,我跟隨凈空法師學《華嚴經》,這部大經是討論宇宙人生、待人接物、內學修證、無所不包的曠世巨構。有一天,上完課之後,我陪師父喝茶閑談,引用當天講述的主題問道:“人生歲月,從生到死,離不開總、別、同、異、成、壞六相,那麼人生的每一不同階段,要用什麼不同的態度去對應?”

他很懇切地回答說:“要用光明遍照去成就各個階段的不同:就好像一年四季,風光景緻各不相同,但陽光總是遍照着,它是生生不息的根源。”

我又問:“人生又怎樣才能光明遍照呢?”

他說:“每一個人的心中,或者更明白的說,在心的深處,都具足毗盧遮那佛性。只要你不逃避,它就能照亮你的心靈世界,孕育不可思議的精神力量。”

這是《華嚴經》的主要教誡之一。毗盧遮那佛性就是每一個人心中的太陽,它能溫暖你,給你光明,給你熱能和活力。它能給你生命的豪氣。當你失敗的時候,它會安慰你,鼓勵你,令你再度振作起來。當你迷失煩心時,它會照亮你,讓你看清事理,踏出光明的新境。透過它,我們能振衰起敝。因為它,我們懂得避免錯誤,勇於改進。有了它,我們才能創造幸福和成功。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接觸過許多令我尊敬的政要、修行者、傑出的商賈和市民。我發現他們所以擁有健康的人生和成功的事業,正因為他們的性格中,像清泉一樣不斷流露着光明、積極和豪氣。

另一方面,在我從事心理咨商的經驗中,也有足夠的觀察和資料,可以佐證一個事實:當一個人自性中的光明豪氣被壓抑下來時,鋭氣便低迷晦暗起來,那正是時運不濟、憂愁煩惱揮之不去的原因,所以,我深信唐朝禪宗大師樂山的生活名言:灼然一切處,光明燦爛去。

每一個人要把光明的心智,當做一生奉行不渝的法則。能善於涵養它的人,必然能把人生之春、人生之夏、人生之秋、人生之冬,各個階段活得光彩充實。現在,我們從普遍的觀察中,提出積極豪氣的要素:

積極的思想和態度。

不停的求知。

豐富的愛心。

對自己誠實。

明白苦的意義。

首先,豪氣是指一個人具有積極的思想、勤奮的態度和鍥而不捨的習慣。人唯有肯面對問題,願意動腦筋去解決它,才有成功和心智的成長。一味想規避問題,替自己找藉口,找下台階的人,永遠揮不去失敗的噩運。積極者的特性是:不斷地思考和行動。

其次,有豪氣的人生需要豐富的知識。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是嶄新的,過去你曾擁有豐富的知識,未必能應付現在發生在你跟前的新問題。因此,必須不斷的求知。許多人忽略新知的學習,到了年老的時候,几乎與社會脫節,而陷於孤立與寂寞。最近,有許多學者提出警告:知識是會衰敗的,如果你從學校畢業後,就不肯繼續求知進修,那些舊知識會逐漸衰變成一堆破銅爛鐵,毫無用處,那與無知沒有什麼不同。

其三,有愛心就有豪氣。你能自愛,就能鼓舞自己,讓自己不斷的成長,訓練自己具備好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去成就你要成就的一切。自愛的人也必然會愛他的家人,營造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同時能關心別人、體諒別人,而享有好的人際關係。心理學的研究指出:成功的人生和事業建立在好的人際關係上。大部分的成功,都是從良好的人際關係中孕育出來的。緣起緣滅是人生的實相,成功和幸福是具足因緣之後而起;一旦緣散了,一切復歸於空無。

第四,就心理健康而言,對自己誠實是一個律則。每一個人必須充分了解自己,坦誠接納自己,照自己的條件去生活,去實現人生;有幾分能力做幾分事,有什麼資源就訂什麼目標。人不可能照別人的方式生活,一心一意要跟別人比較,想活出別人的樣子的人,無異天天在貶抑自己,否定自己,他的情緒不安,自我陷於困窘,無疑要陷入極度痛苦之中。

第五,生活的本質是苦。人為了活下去必須吃苦,為解決問題必須吃苦,為求知和成長也必須吃苦。先吃苦去解決面臨的難題,接着才享有歡喜和快樂。如果誤把生活的本質視為享樂,一切從享樂着眼,不肯承擔,不願負責,處處拈輕怕重,生命的火焰會漸漸熄滅,豪氣和活力漸漸消失,人生就陷入虛弱無力的癱瘓。吸毒、酗酒、賭博乃至精神癥狀,都是“避苦情結”所造成的。他們寧可享受眼前一點安逸,懶於為自己生命的燈火添上一些燃料,終究要走向黑暗的。

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必須用光明的心智去生活,它給你力量,給你信心、勇氣和好運道。而這些心智是可以培養訓練得來的,只要你肯,就一定辦得到。
最後,我還要提醒大家,在你的一生當中,必須懂得拿捏分寸,凡事中肯恰到好處,是培養豪氣、令你獲致成功的契要。宋朝的法演禪師曾給世人留下四誡說:

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必易;

規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人必繁。

我認為人生四季,從幼到老,都要避免竭澤而漁;青年人當然要用功,但過度用功犧牲健康,禍害就出現。凡事逼人太甚,不肯留給別人空閑或轉圜的余地,再好的決策或事情也會變成災難。

福樂是每一個人都想享有的,如果你處處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就會衆叛親離;若過於耽於逸樂,不知節制,健康和成功的緣分就漸漸疏離;不該得的財富你處心積慮想擁有它,到頭來你會失去更多福報和機會。

與人溝通說話是該審慎的,攻擊性的話、絶情絶義的話、不給人尊嚴的話都要避免。無論你年齡如何,不好的語言往往使你的幸福生變。俗語說“禍從口出”,是很真實的。

做人做事,當然要循規蹈矩。不過,你如果死守着規矩而沒有彈性,不通情達變,就會變得拘泥,胸襟狹隘,內心變得煩瑣不安,生活適應也會發生困難。許多人習慣挑剔自己,一會兒責備自己的疏忽,一會兒懊悔自己說錯話,經常苛責自己,活潑的朝氣和自在感就盡失了。

人生四季,都必須是光明遍照、有豪氣,才快樂,要懂得適當調適自己,才有幸福,這是從幼到老都必須遵循的大道。

人生四季各不同

從青春年少到老邁晚景,各個階段都應該有生活的重點;就好像是春耕、夏長、秋收、冬藏一樣。如果青少年時代就不肯努力,嬉戲怠惰,求學奠基的時代稍縱即逝,將來想要力輓補救,付出就很大;如果不在成年、中年期間,接受多方面的磨煉,壯年時代就不易發揮潛能。當然,你不能在人生的秋收之前有些成就,那麼晚年的黯淡和凄涼是很難避免的。現在我要分別就人生的春、夏、秋、冬四個時期,來說明各個階段不可不知的事。

人生之春

一生當中,最寶貴的時光應該是二十歲之前,從幼年、少年、青年到成年,這段時間心智的變化殊大。人格的形態和生理髮育,在這段期間已大略定型;道德判斷和基本的生活適應方式,也形成相當穩定的模式。我深信知識可以後來做補救學習,人格和基本行為模式系統,卻很難在往後的日子裡做修正。所以父母親要注意子女的教育,青少年更要知道自愛和自學。學習的重點是人格發展,其次才是知識的充實。要在生活中變化氣質,培養朝氣和道德實踐的習慣。一個人是否樂觀、負責、耐性和自發自動,就看這段時間的培養。人一旦具備上述人格特質,就等於奠定成功的人生。

大多數人都以為學歷和知識最重要,依我的觀察,人格才是首要,具備上述人格特質的人,自然懂得進修,努力學習,即使失學也會很容易就把所需要的知識和學歷補救過來。許多人在青年之前,處處獨佔鰲頭,但越往後的日子,越是拓展不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格特質,須知孤芳自賞的人,得不到別人的協助;自我中心的人,聽不到別人的忠言;不肯負責的人,缺乏承擔的勇氣;人際關係惡劣的人,不可能受到重用;至於人格不健康或情緒有了毛病的人,就注定一輩子困窘。所以,我對青少年的建議是:

學習做人和培養負責的習慣,更須注重健全人格的發展。

把握機會學習必要的知識和經驗,並留意拓展自己的興趣和視野。

訓練體能,健康使你在人生道上的腳程格外順捷。

注意情性和群性的陶冶;有豐富的感情卻不能縱情;有好的人際關係,卻不能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要把你的反叛性轉變為獨立思考;要在任性中建立自我控制;要把脾氣化做豪氣。

人生之春不是只有用來淘氣和拉風,而是在活潑和天真無邪中學習成功走完人生的藝術和能力。人生之春不是只有浪漫的氣氛,同時也有其嚴肅面;只看到浪漫的人,注定要被怠惰的惡魔奪走幸福;唯有能同時看出嚴肅一面的踏實者,才能越過這個繁花似錦而多歧路的年頭,穩健地進入成年世界。

人生之夏

成年之後,人生進入一個現實的階段,他要面對成家立業的現實。為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奠定一展宏圖的基礎,是二十歲到四十歲的人的生活重心,其成敗順逆是這個階段的人所最關切的。

在這個階段裡,每一個人都想要有個好事業。究竟好事業是什麼呢?怎樣發現自己最適合的職業呢?我的建議是:

找出過去生活經驗中,你認為成功或得意的事。

分析這些事例中,你所表現的能力、興趣和特質。

從上項分析中發現自己的價值觀究竟是屬於美感、人道、智能、經濟、權力、宗教和快樂中的哪一型。

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和價值觀來決定自己的職業。

選擇職業不能一味趕時髦,職業必須長期投注心力和智慧去經營,才會逐漸發展,步向成功。通常選擇自己有興趣同時具有該方面潛能的工作,比較能耐得住考驗、長期持續的經營,這是成功的基本條件。成功需要努力和訣竅,我建議把握以下的原則:

培養你的專才,沒有專長就不可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訓練好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它是成功的條件。

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能力,所以你要自強不息。

待人處世要通情達理。

在這個階段,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把全副精神投注在事業上,而疏忽了家庭生活,等到事業略有基礎,婚姻生活卻發生難題。要記住:夫妻的愛是要慢慢培養的,不能撿現成的,別以為結婚就是成家,成就幸福的家是要你去經營。天倫與家庭之樂是生活的重心,是你人生的船筏,如果你疏忽它,就會造成無根的漂泊。

特別是在子女教育上,你更不可掉以輕心。子女教育上的失敗,足以令你頭疼一輩子。子女教育成功,各個正常發展,你會感到無比的欣慰。中年以後,許多人的煩惱來源是不長進的子女。

當子女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及時把握教好他,等到他定型之後,你想補救,就為時已晚。

人生之秋

人生之秋該是大展宏圖的時候,家庭和事業都有一些基礎,閱歷和經驗豐富。這是一個可以放手發揮的年代,也是人生最雄渾有力的階段。

四十歲到六十歲左右的人,由於閱歷多,人際關係良好,創造力和判斷力強,所以做起事來攻守俱佳。有人說,創造力在三十歲以後逐漸衰竭,這是對於消極落魄不肯上進的人說的。一個正常發展的人,這時正是爐火純青。多數的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企業家和政治家,是在這時候才發揮他的創意,開始成就其豐功偉業。一般人也都在這個階段感受到一帆風順、左右逢源、事業有了基礎。這段時間,我的建議是:

要有明理的計劃和負責熱忱的態度去實踐它。

要充實新知;當事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如果不充電,就會成為新事業的不勝任者,從而敗下陣來。

要知道廣結善緣,回饋社會,並培養家庭情趣。

要懂得栽培、鼓勵和提攜後進。

要對人生有個清醒的體認和信仰。

人生之秋真是黃金的年華,看着自己有些成就,很容易躊躇滿志,因而花天酒地、感情糜爛者大有人在;醉心工作,疏忽保健,以致一病不起者也不乏其人。黃金般的豐收歲月,要開始注意第二生涯的規劃,才不至於年齡一到,驟然退休,不知所措。

人生之冬

老年是人生的第二春,所以心理學家稱它叫第二生涯。老年人最大的錯誤觀念是終養余年,這種觀念很缺乏進取性,以致形成老年人的漠然孤寂。

老年人跟年輕人一樣需要自我肯定,需要一個明顯的目標或理念來引導,讓自己過得起勁有意義。然而,老年人的血氣漸漸衰退,體力不如從前,他要用心力和思想來補足體能的不足。除了少數企業家和政務官,他們仍可以在事業上發揮之外,大部分的人一到六十歲,就必須面對退休。但必須告訴自己:第二個生涯正等着自己去開拓。

許多人在退休之後不久,生活不正常,健康一落千丈;有些人成天在家裏悶得發慌,閑着無聊,對家人東挑剔,西責問,連家庭生活都破壞了,這怎麼會是頤養天年呢?所以,要培養第二生涯,退而不休,繼續運用自己的體力和腦力去工作。因為工作裡有無限的樂趣和生命的活力。對於老年人,我的建議是:

要有一個正信圓融的宗教信仰。

要繼續工作,只要有意義,適合自己體力就行;許多社會公益的義工都值得去參與。

學習新知或技能,特別是藝術和宗教方面。

切忌把自己孤立起來,要保持與人交往。

忘懷你過去的成就和地位,灑脫地活個現成。

陳立夫先生曾說,一個快樂的老人要具備四個“老”條件:老健、老伴、老友、老本。我認為除了要注意這四老之外,對於宇宙人生的開悟,以及從中看出精神生活的新希望,才是老人生活世界的最大幸福。

人生的旅程,對於中年以前的人而言,歲月是漫長的,未來是綺麗的,所以很容易在理想中飄浮,在浪漫中蹉跎歲月;對於壯年以後的人,已翻越人生的山脊,許多人驟然發現青春虛擲,油然而生不知惜取少年時的悔意。不過,無論你的年齡幾許,此刻是順是逆,都得打點旅途的行囊,向前跨出去,努力去展現光明的前景。

人生終究要走到終點,絢爛奪目的成就留不住你跨入另一個精神世界的步伐,因此,你要懂得依自己的根性因緣去實現自己的人生,也要懂得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成就,這是歡喜的來源,是養壯自己精神生命的禪悅資糧。佛經上說:“悲智雙運。”

無論你的一生選擇什麼工作,你的遭遇和成就如何,都要用豪氣來沃壯自己的性靈,然後才能跨入那高層次的精神世界,開始另一個新的旅程。這時你也會說:“我沒有虛度娑婆人間的歲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