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9, 2012

韓國憑什麼贏台灣


韓國憑什麼贏
遠見雜誌》撰文/彭漣漪

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地理位置、血緣的接近,台灣與韓國互稱「兄弟之邦」。但是,產業型態高度相似,競爭是必然宿命。2004年韓國人均GDP首度超越台灣後,兩者的差距愈來愈大,韓國已然躋身先進國家時,台灣卻仍然在「亞洲小龍」之列,望塵莫及。

韓國憑什麼贏?是很多台灣人心中的吶喊。但是韓國企業橫掃全球,台灣節節敗退,已是不爭的事實;令人憂心的是,韓國已與歐盟、美國簽訂FTA,將進一步壓縮台灣企業的空間;更甚者,中國大陸與韓國的FTA已展開前期作業,一旦簽署,台灣將成為最大受害者。

韓國究竟憑什麼贏?《遠見》遠赴韓國實地探訪,從企業、產業及國家層面深入剖析,勾勒出韓國舉國上下目標遠大、作風強悍的「必勝哲學」。

今年3月26日,韓國首爾市內的COEX會議中心戒備森嚴,數百名穿著螢光綠色制服的警察,在四周包圍守護。因為國際核安高峰會在這裡舉行,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俄國總理普丁等53國國家領導人或代表都到了現場。

主辦國韓國在世界上的位階再上一級,儼然與歐美中並列世界強國之林。 過去多年來,台灣經濟發展的國際假想敵,一直以韓國為主。但自2004年韓國人均GDP首度超過台灣後,差距拉得愈來愈大。

預計到2050年,這差距還可能更驚人。根據「金磚四國」一詞創造人歐尼爾(Jim O"neill)在新書《高成長八國》指出,韓國屆時人均GDP將達6.5萬美元,名列世界最富國家群。韓國企畫財政部官員引述亞洲開發銀行的數字更驚人──10萬美元。

相對之下,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主任莊朝榮的預估,台灣人均GDP達3、4萬美元後將呈現停滯狀態。到2050年只能看著韓國卻望塵莫及。 過去十年來,韓國勢力入侵國際,對台灣的威脅愈來愈嚴重。如三星、LG,不但把稱霸世界數十年的學習對象、日本的品牌索尼(SONY)、夏普(SHARP)比下去,而DRAM、面板產業也打趴了台灣。韓國企業簡直成為台灣企業的頭號敵人。

但另一方面,一般台灣人民卻流行看韓劇、瘋狂用韓國的手機APP、網購韓國服飾化妝品、甚至風靡韓國的流行音樂。韓國產品與流行已成為台灣庶民的好朋友。因此,台灣人出現了「愛恨韓國」兩樣情並存的特殊狀況。

韓國這幾年在國際上的聲勢更上一層樓,未來成長普遍被各國際機構看好,為什麼?

二次金融風暴,讓韓國從小聯盟打入大聯盟 

事實上,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後,台灣與新加坡在2009年均是負成長,韓國卻能維持正成長,復甦力道強勁。 回顧歷史,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時,韓國受創最深,嚴重到國際貨幣基金(IMF)介入協助。反諷的是,今年3月,國際貨幣基金因出手拯救歐美缺乏銀彈,轉而向韓國求助。

韓國產業經貿研究院院長宋秉俊分析,1997亞洲金融風暴,韓國進行痛苦的內部改革,金融體系、企業財務愈來愈健全。2008年再次發生全球金融風暴時,當先進國家景氣低迷,無力擴張時,反而成為讓韓國企業擴大發展的契機。

「兩次金融風暴造就了今天的韓國,愈挫愈勇,」不少專家這樣分析。

目標明確:企業國際化,國家在國際社會成為要角 儘管韓國境內也有貧富差距、大財團壟斷多數資源、與政黨政治鬥爭等問題,但國家的整體方向是清楚明確的,那就是企業的國際化,以及國家在國際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幾年來,韓國成為頻頻在國際發聲的國家。許多重大的國際會議在韓國召開,2010年舉世矚目的 G20會議,在首爾舉行,2012年國際核安會議也在首爾。

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是韓國人;美籍韓裔國際開發兼公共衛生專家金墉,4月16日甫當選新任世界銀行總裁。

從國際地位來看,過去韓國和台灣屬於同個陣營,世界競爭中同屬二軍的「小聯盟」;現在,韓國已經和日本在同一個陣營,有如一軍「大聯盟」。韓國早不把台灣看做主要競爭對手,而是找上日本單挑。 近年來,韓國的國際聲勢逐步凌駕日本,家電、大品牌、汽車、部分電子產品、流行音樂……,一個個超越了日本。

2011年,仁川機場的出入境人次超過3000萬,轉機人數達566萬人,首度超過向來擔任東北亞航空樞紐的日本成田機場。但六年前,成田機場轉機人數還是仁川機場的二倍。

長期以來,韓國從日本進口大量的零組件和材料,對日貿易赤字很高。然而,2011年1~11月,受日本大地震及日圓貶值影響,韓國對日本出口成長41%,是20年來的最大漲幅。

多年前,一位三星主管說出要超越日本索尼的目標時,成為國際笑話。現在,三星在液晶電視領域早已是全球第一品牌,遠遠超過索尼。以今年為例,三星全球出貨目標超過4000萬台,索尼則不到2000萬台。

因為擁有強大的半導體、顯示器零組件技術優勢,三星電視及LG家電聲勢追過家電霸主日本,三星的平面顯示器電視2006年取代索尼成為世界第一,蟬聯寶座至今,全球市占維持22%。索尼已連續八年虧損。

民族性格加上天時地利,讓韓國一路向前。韓國產業經貿研究院主力產業Team長趙分析,日韓在國際上激烈競爭,日本企業做決策要經過很長時間,韓國企業決策快速,就算出錯,修正也快速。

例如在印度市場,日本廠商一定先縝密研究再設工廠,初期產量只有5萬、10萬,但韓國很快就設工廠,一設就是30萬台。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二所副所長呂曜志表示:「韓國進行國際化,敢拚敢衝敢學,搞大破大立,台灣的速度根本追不上。」

2011年,韓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七大出口國,同時是世界第八個出口超過5000億美元、貿易總額第九個破1兆美元的國家。

包括船舶、半導體、液晶面板及智慧型手機,韓國的出口金額均名列全球第一。汽車、石化、鋼鐵、機械、紡織等產業也頗強。 從港口的規模可以一窺貿易的繁榮程度。2011年,韓國最大、世界第五大的釜山港,標準貨櫃(20×40呎)年吞吐量首度超過1500萬箱。高雄港的標準貨櫃則才971萬箱而已.....

台灣要多加油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