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31, 2007

靜思語﹝續﹞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口說一句好話,如口出蓮花;口說一句壞話,如口吐毒蛇。

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並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能付出、助人、救人,最是快樂。

我們要做好社會的環保,也要做好內心的環保。

對父母要知恩、感恩、報恩。

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勿輕己靈,勿以善小而不為。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有謙虛則能建立美滿人生。

人事的艱難與琢磨,就是一種考驗。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

真正的愛心,是照顧好自己的這顆心。

閒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

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發脾氣是短暫的發瘋。

能善用時間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犯錯起懺悔心,才能清淨無煩惱。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會落空。

修行要繫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

自己害自己,莫過於亂發脾氣。

天上最美是星星,人間最美是溫情。

稻穗結得越飽滿,越會往下垂;一個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謙沖的胸襟。

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別人即是成就自己。

不要隨心所欲,要隨心教育自己。

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

能幹不幹,不如苦幹實幹。

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

愛不分種族,也不分國家;只要是生命,都應該尊重、應該關懷。

有健全的家庭,才有好的社會;有好的社會,才能有好的國家。

不怕一丈走不到,只怕寸步不移。

以誠待人,以德服人,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

發願--必須要發利濟眾生的大願,並且必須隨時隨地身體力行。

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恆心就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也能衝破。

將不斷向外看的眼睛,以及不斷對外境起分別、執著的心,用來反觀自照,就能看淡生死。

裝上充電器,讓心中充滿慈悲,進而生出源源不絕的喜捨力量。

用愛做濾網,付出無所求,濾淨自私、貪欲後的清水之愛,是慧命的泉源。

無明要用智慧來拔除,瞋恨要用慈悲來對治。

無過被人批評,要感恩他成就我們「受辱不瞋」;有過遭人指責,也要感恩他使我們及時改過。

引流人文匯長河,萃取仁善為史鑑。

執愛財物,仍不免黃土一坏;愛人與被愛,才是豐富人生。

教育就像種樹,從小種起,樹根才能和土壤緊密結合;樹有多大,根就能延伸多長。

解除人間的災難,一定要從改善人心做起。

即使已達智慧圓融,更應含蓄謙虛,像稻穗一樣,米粒愈飽滿垂得愈低。

受人點水之恩,須當湧泉以報。

縮小自己,要能縮到對方的眼睛裡,還要能嵌在對方的心頭上。

把貪念轉為滿足,把滿足化作慈悲。

「前腳走,後腳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讓它過去,把心神專注於今天該做的事。

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

人生無常,人命只在呼吸間,一秒間過不了關,生命就結束了。所以,要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不斷去除心中雜念,就能回歸單純本性。

爭,只能「為善競爭」、「與時日競爭」。

不爭的人,才能看清事實;普天之下,並沒有一個真正的贏家。

人因自覺而成長,人因自滿而墮落。

懺悔則清淨,清淨則能去除煩惱。

何謂真理?理事配合,事理相融,即是真理。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要以理來轉事,不是拿事來轉理。

凡事要守好自己的原則,不要牽強應酬;常去應酬,往往度不到對方,反而會被拖下水!

人最難看得見的,就是自己

做事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

處理事情,感情要蘊藏在理智中;與人相處,則要把感情表現在理智上。

好事,需要你、我、他共同來成就。所以,不要有你、我、他的成見。

一個人的修養--氣質,均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自然地顯露出來。

人緣並不在於色身,而在於氣質。

修行貴在身體力行,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改善自己就是自救,影響別人就是救人。

每天都是一本書,所遇到的每個人,都是一篇文章。

「慈心」不能缺乏親善的態度;「智慧」不能缺乏謙虛的涵養。

整體的美,在於個體的修養。

世間的物質本來是為人所用,但不知足者因欠缺智慧,竟淪為「被物所用」。

人生有求即多苦!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人,會為自己招來無窮的痛苦。

人生若能減低欲望,生活上便沒有什麼值得計較!

以愛待人、以慈對人,則不惹人怨,亦能結好緣。

學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靈安住,智慧增長。

知足的人,心量開闊;心量開闊,對人對事就不會計較。

讚歎,就是『和』的表現。

知足,生活才會富樂安穩。

經即是道,道即是路,莫執著經典而不肯實踐經義。

菩薩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薩能做事、能說話、能吃飯,能尋聲救苦隨處現身。

人人本具菩薩心,也具有和菩薩同等的精神與力量。

世間的海可以填平,但是小小一個嘴巴,卻永遠填不滿。

人生的價值在於功能而不是形象,形象沒有價值。

禮佛是為了訓練我們的恆心、耐心、清涼心,也是去除傲慢、陶冶自我身心的課程。

簡單,只要去除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見性。

人一生的行為,不管是善是惡,皆由時間所累積。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什麼都沒做,就是空過的人生;若能不斷付出利益人群,就是大好的人生。

(更多的靜思語...待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