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正處於一半大人、一半小孩的時期,兩者的需求我們都必須兼顧,儘管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成年。而父母只是他們的司機和提款機;是漂亮衣服、好聽音樂的贊助人,隨時隨地滿足他們每一個需求。
影響青少年行為的三種因素是:青春期、尋求獨立的矛盾、還有尚未發展完全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大腦的一部分)。其中任何一項都能造成問題,而這三者相結合就成為致命的組合,需要小心應付。當你再把同儕壓力、考試、新發展的情愫一起丟進這個沸騰的鍋爐,那你就可以了解,為什麼他們會感到挫折與憤怒,表現情緒化,並且不可理喻。
青春期 青春期帶來澎湃洶湧的荷爾蒙,凡是經驗過經前緊張症候群(PMT)的人都知道荷爾蒙的威力(即使男人也會經歷到,因為他們通常是受波及的一方)。暴躁易怒、具侵略性、不可理喻、甚至憂鬱症,都是受到荷爾蒙起伏影響的症狀。所以試著去體會他們的心情,用嚴肅的態度想像經前症候群的症狀,你就能倏然明白他們的感受為何。
獨立
當孩子成為青少年,進入了另一個為自己爭取獨立的發展階段時,是他們從父母那裡「斷奶」的最後一次機會,有時候對父母來說可能會很痛苦。過去十二年來,他們喜歡有你陪伴,而現在,他們想要獨處,或是和朋友在一起。關鍵在於,當父母繼續支持和肯定他們、愛護他們、以及仍然為他們訂定規範的同時,也要給予青少年更多掌管自己生活、以及更多選擇的自由。
青少年的大腦
其實,和很多家長所想的不同的是,青少年真的有大腦,只是他們的運作和成年人不太一樣,但這也由不得他們選擇。
過去十年來,神經心理學家發現一些十分有趣的研究結果,對於拿來做為青少年某些行為表現的部分解釋可能很有幫助。過去大半世紀以來,大家一直以為一個孩子在青春期以前,大腦就已經完全發展成熟了。而青少年的焦慮是因為他們需要肯定自己的獨立性,還有因為荷爾蒙分泌的變化而產生。
然而就像青少年身材上的改變,大腦不同的部位也會在不同的年齡趨於成熟;而被視為大腦警察的前額葉皮質區,則一直要到孩子二十歲出頭才會完全成熟。這部分大腦的功能是在輸出由大腦其他部位匯整過來的資訊以前先做檢查。比方說,我們可能讀到一些資訊,而激起內在的憤慨,但是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就會介入,告訴那一區的大腦:「稍安勿躁」。
正如美國維吉尼亞州(Virginia)瑞德佛大學(Radford University)大腦研究和資訊科學中心(Brain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al Sciences)主任卡爾.派波瑞(Karl Pibrab)所說的,「前額葉皮質區乃文明之源」。
所以在前額葉皮質區尚未發展完全以前,大多數的青少年沒有能力做出好的判斷,無法控制情緒,也很難決定事情的輕重緩急,或是同時在手邊進行好幾件事。這種現象可以在要他們面對看電視、打電話給朋友、做媽媽要求他們做的家事,以及完成回家作業之間做選擇的時候看到。這代表他們不是為了要讓父母緊張而故意做出不對的事情。
就像腦神經精神科醫生,同時也是《大腦不為人知的一面》(The Secret Life of the Brain)一書的作者理察.瑞斯塔克(Richard Restak)所說的,「青少年的大腦像一件正在進行中的作品,而我們現在才開始對它略有所知。」(所以囉,我們做家長的能有幾分勝算?)
一位心理學教授,馬爾文.祖克曼(Marvin Zuckerman)的研究發現,所有新奇的經驗,特別是帶有一點冒險成分的,會被傳送到青少年大腦的某個部位,而這個部位和產生強烈愉悅感的情緒中樞是相連結的。
此外,還有研究顯示,在青春期,青少年腦中血清素(serotonin)的製造會暫時減少,這可能會讓他們的行為比較衝動。現在我們大概能開始理解,為什麼家中的青少年會無視於我們的警告,還是會跳上酒駕的朋友的車。
最後,一位腦神經科學家,法蘭新‧班尼斯(Francine Benes)的研究結果顯示,成人大腦最後的發展階段包括一種包覆腦神經的物質,叫做髓磷脂(myelin)。它的功能就像電線的絕緣體,可以讓電脈衝在神經束上傳送得更快、更有效率。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學步期孩子的行動會比一個十歲小孩不協調的原因。但是這種發展可能要等到孩子二十歲出頭才會完成。
在青春期期間受到包覆的神經,有一些正是連結著大腦中主司情緒、判斷、以及抑制衝動的部位。而在這些發展上,女孩子要比男孩子來得早些,這也許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女孩子在情緒上比男孩子早熟。男孩子和女孩子的髓磷脂大概要到他們三十歲的時候才會達到相同的程度。(三十歲?我相信科學家指的是七十歲!)
健康的新奇經驗
嘗試新的經驗是成長過程中很正常、很健康的一部分。做為家長,我們應該試著鼓吹較為安全的新奇經驗。某個孩子可能在學校的戲劇公演中找到這種新奇,另一個孩子也許比較喜歡BMX花式越野單車的刺激,而其他的孩子可能很幸運的能去滑雪或潛水。
不幸的是,很多孩子並沒有這些選擇。也許因為沒有人鼓勵他們去發掘感興趣的運動和嗜好,於是他們就轉向犯罪和吸毒。所以,如果你家的青少年還沒有任何嗜好的話,盡量鼓勵他們找一樣新的興趣。
往好的方面想,如果這些研究長時間以來都還是證明為真實的,那即使是最令人頭痛的青少年,也仍然有可能學到好的判斷和約束。
無論如何,即使所有研究結果都是千真萬確的,我們最好還是不要讓家裡的青少年得知,否則,每次我們質問他們,為什麼還沒寫功課,或是為什麼沒把碗盤清理乾淨,他們就會回答說:「媽媽,可是這又不是我的錯,這是因為我大腦的前額葉皮質發育還不完全!」 青少年需要什麼?
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愛、尊重、信任、支持、了解、鼓勵,還有被賦予責任,而不是像他們表現出的電視、電腦、PSII、ipod、滿衣櫥的名牌服飾,以及永無上限的零用錢。
幫忙支持孩子度過青少年期的最佳方法就是參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每天和他們聊聊。即使長成青少年了,孩子還是需要父母肢體上的親近,還是需要從父母的行為中學習,所以父母要隨時做個好榜樣。
現在,家中的青少年開始過著更獨立的生活,父母就更少有機會為他們示範應該如何應對進退。如果你只是試圖藉由耳提面命,叮嚀他們一長串該做與不該做的事情,他們會認為你太會干涉他們,可能會把你的忠告當作耳邊風。
最能成功轉達父母的意見,以及父母對他們行為表現期望的方法是,在親子的談話當中,引進各種不同的話題。坐車和吃晚餐的時間,是擁有他們全副注意力的最佳時間。
舉其他青少年的行為為例,或者引用你讀到的新聞、所遭遇到的事情,或是給他們一些兩難的問題,看看他們會做何反應。
例如:「那天我坐火車的時候,車上有四個青少年坐在一起,大聲說髒話,還邊吃著漢堡和洋芋片,弄得整節車廂臭氣薰人,他們下車的時候還把垃圾留在座位上,真是丟臉丟到家了,車廂裡的每個人都很討厭他們。」
「你怎麼知道我們在火車上不會做這種事?」
「我知道你們曉得應該怎麼做才對,我不相信你們會表現出那付樣子,讓自己或是讓我丟臉。我對你們有絕對的信心,知道你們會做對的事情。」
藉著舉例來說明你的觀點和立場,孩子就會明白你對事物的感受,以及你對他們在類似的情況下該如何反應和作為的期望。這樣也給孩子有機會問些假設性的問題。
顯而易見的,你過日子的態度、待人接物的方式,和話語的教誨,對家中青少年行為的影響都有同等效力。
而現在,在生活中,他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需要:
◇愛與注意力
◇尊重
◇支持
◇溝通
各種類型的父母
相信大家都已經忘了我們青少年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了?還是更嚴重的說,我們是不是一想到我們的孩子會表現得和我們當年一樣就很害怕?那還真是很可怕啊。
不管你是哪一個年代的,我可以打包票,你的爸媽一定曾經對你大吼過:「把那個恐怖的音樂聲關小。」,而我們也對自己保證,當我們有孩子的時候我們絕對不會像我們的父母那樣。從前我們都很篤定,我們一輩子都要把音樂聲開到震耳欲聾的高分貝。
結果怎麼回事呢?我們最後還是把音樂聲轉小了,不是因為奉父母之命,而是因為音樂聲實在太吵,而我們終於長大了。你的孩子也會長大的;他們青少年時期的舉動和行為不會是他們成年後的表現。(萬歲!)
所以你或許要想,為什麼我們大家都要經歷這五年的壓力。常聽到的理由是,在轉型為大人的旅程上青少年需要和父母爭辯與對抗。或許真是如此,但在這個過程中,真的有必要把每個人的生活都搞得很悲慘嗎?當然不是。
總而言之,就是為了爭奪主控權---父母原來享有控制權,而孩子也想要擁有控制權。父母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會改變每個人的行為及精神狀態。
父母對待青少年的方式,基本上可歸類為下列五種類型。請從中選擇足以效法的類型,這並不需要具備高深的學問。
1.怒氣型的父母
青少年子女的行為讓父母發狂,然後父母就會回以咆哮、命令、和說教,或者說些你多麼令我失望、多麼可惡、自私之類的話,然後問說自己究竟造了什麼孽要遭受這種報應。
對青少年大吼大叫會導致一種後果:被他們吼回來。命令會導致孩子爭辯,用力摔門,完全藐視父母,然後一走了之。這樣的父母正逐漸走向和青少年孩子溝通完全中斷的情況中。而且,不斷告訴任何一個人---小孩子、青少年;或者成年人---他們有多糟糕,通常會造成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結果。
2.控制型的父母
這是那種從來不讓孩子對自己生活中的任何部份擁有主控權的父母。他們拒絕讓孩子負起任何責任,也不讓孩子因為自己行為的後果而受苦。
這些青少年長大以後沒有辦法自己做決定,或者沒有辦法離開父母過完全獨立的生活。假如我們不允許孩子學習某些行為會有特定的後果,那他們就沒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這樣會調教出很可怕的成年人來。
3.置之不理型的父母
當十多歲的孩子一開始想脫離父母的時候,這些父母就喜不自禁地對他們的孩子撒手不管,認為他們教養子女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這些孩子就在沒有父母支持與指導的情況下自我掙扎。他們可以在很少、或是毫無管教的情況下在任何時間見任何他們想見的人,而且來去自如。
「不插手」式的教養方式會有嚴重的後果。這使青少年抽煙、吸毒、酗酒的危險性倍增。缺少愛護和關心他們,以及支持他們的雙親(或單親),會導致使用暴力、陷入憂鬱與焦慮,甚至引起精神方面的問題。
4.過度溺愛型的父母
這些父母在家中的青少年還在孩提時期就沒有為他們訂定好界限,除了正面的注意力和管教,孩子要什麼有什麼。父母整天跟在孩子後頭跑,認為孩子只需要有人接送和供給金錢,他們總是很慷慨地滿足孩子對金錢的需求。
青少年對待父母以及跟父母講話的方式很不尊重。這樣的青少年需要的是和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而不是可以任意填寫的空白支票。
受人尊敬型的父母
這樣的家長以傾聽、訂定規範、商量、信任、支持與鼓勵的態度來尊重家中的青少年。這些青少年能被賦予責任但也被教導,他們的行為總有後果可循。
和雙親或是父母中的一位有親密關係,而且感到被信任、被愛,也受到支持的青少年通常和父母會有很棒的關係(這個結果真的已經在青少年的行為研究中獲得證實)。這些孩子能夠嘗試自己新的獨立經驗,也會在這種受到支持的人際架構中繼續發展和成長。
有一些基本要點,每位青少年的家長都應該牢記:
‧保持冷靜。必要的話在回答孩子的請求前做幾個深呼吸。最要緊的是避免大聲吼叫。
‧不要捲入和孩子的爭辯中。與其辯贏不如學習緊閉雙唇走開。
‧儘可能和孩子商量、協調,而避免說「不」;當你必須說「不」的時候,要當真,而且不要因為受孩子脅迫而改變心意。
‧盡量舉例來突顯議題,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
‧避免用挖苦譏諷的口吻。
‧保持幽默感,笑聲有助減輕壓力。
‧試著改變問問題的措詞,像是把「功課做完沒有?」改成比較沒有那麼監控意味的「功課做得如何?」
‧盡可能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扛起責任。
‧告訴孩子,你信任他們會做出對的事情。
‧盡量對他們的朋友,還有他們的意見和夢想,抱持熱心而且正面的態度。
‧避免用任何方式對他們說:「我不是早就告訴過你了。」這樣顯得自大又沒必要;本來你就應該懂得多一點,因為你是家長嘛!
‧要記得,他們仍然需要你肢體上的親近,只是絕對不要在他們的朋友面前表現出來。
‧試著以同理心去了解他們腦子裡所想的。
‧盡量避免常常在孩子面前和配偶爭辯。
‧不要讓自己的問題變成孩子的負擔。
‧在冰箱裡儲存夠多且冰涼的紅酒。
但最重要的是,不要怕管教家中的青少年,現在他們比以前更需要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