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31, 2005

和孩子站在同高度

和孩子站在同高度

父母要培養聽得懂孩子說什麼的能力

文/潘維剛

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高度去放眼望世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若能以他的角度了解他的世界,絕對勝過物質的滿足。

兒子出生時,我已經是忙碌的民意代表。一直到這兩年,才有機會在悠閒的傍晚,和他並肩坐在如茵綠草上促膝而談。我問:「沛沛啊,青少年階段最容易變壞,爸爸媽媽都很忙沒時間管你,還好你都沒變啊。」他想了一想說:「你們雖然沒有時間盯著我,我的心裡面有一把尺,到了是非對錯的邊緣,似乎就會有一種聲音,叫我趕快煞車。」

這把尺,其實就是一種自然的共識,從日常家庭生活的規範中形成,自然而然在孩子心中形成理性判斷的準繩。雖然我們很少對孩子說教,這些共識給了他自我控制的能力。

我常覺得很幸運,家裡氣氛祥和,親子之間溝通無礙。當然,幸運的來源之一是因為沛沛,他人生中兩個叛逆期都不明顯。想要經營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和諧的家庭,與其寄望命好,生出個乖寶寶之外,父母更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培養責任感,了解生命必須持續成長。當小孩出生時,就要準備和他再一次學習成長,直到孩子長大,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再一次學習成長的意義,在於面對日常生活,更應該重視分寸,就是老祖先所講的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等等,這樣對人、事、物的理解力和經驗愈來愈正確,絕對有助於在親子關係中作最正確的反應,並能選擇最好的互動方式。身教重於言教,小孩子的智能和模仿力是超乎想像,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教導的原則不連貫,甚至矛盾,會使孩子們疑惑、錯亂,最後就對父母失去信心。

現在的父母常用錯誤的態度,比如命令式、法官式或萬事通的方式,以威脅、說教、斥責方式教導孩子,或以溺愛者的姿態對待孩子,別以為小孩不懂,其實孩子會觀察你,這種本領是與生俱來的,不可輕忽。另外,父母也要培養「聽得懂孩子說什麼」的能力,學習聽懂、了解,才能夠進入他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進而及時提供適當的幫助。

沛沛上高中前,就像大部分小孩子一樣,沒想過讀書的真義,上高中前我常說他很「混」,他總是回我:「你以為這麼好混?」但大致上,他是靠著小聰明與小技巧在讀書。直到進入延平高中,我才看到他明顯的轉變,和他聊天時總是提到誰很行,誰的學習態度好,誰的領導能力強,哪個小組研究特別出色,從他的話中我了解到他的校園中充滿良性競爭與相互欣賞;最不容易的是欣賞,但他已開始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從一份針對全球十四個國家青少年所做的性調查報告顯示,百分之十四的英國少年男女在十四歲就有了性經驗,美國則有百分之四十九在十六歲前已經有人生初體驗,台灣地區青少年初次性行為平均年齡,從五年前的十九歲降為十七歲,台灣區的青少年受訪者有百分之四十九在第一次性行為時,並沒有採取安全措施,許多家有青春期小孩的爸爸媽媽,在看到這一則新聞消息時,相信一定有不少人會心慌。

看看電視螢幕上一些所謂「談話性」節目,在主持人的起鬨鼓譟推波助瀾下,少男少女在鏡頭前百無禁忌侃侃而談個人的性經驗;另外電腦色情資訊取得的便利,使青少年容易接收錯誤資訊,對性的欲望與衝動也就更有「一觸即發」的可能。在這種 社會風氣下,我相當留意在適當的時機,給兒子正確的戀愛觀,告訴他唾手可得的性常識並不等於正確的性觀念,美好的兩性關係一定要包含真愛、尊重、負責。現代父母必須跟孩子一同分享及分擔他感情上的喜怒哀樂,不要隱晦、逃避或是過度干涉。

每個為人父母者,都曾經歷過年少輕狂、情竇初開的年紀,那時徬徨的你,曾經希望父母給你什麼樣的支持及關心呢?現在就試著回到當初的期待,用你希望父母怎麼對待你的方式,來對待你的兒女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