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孩子
文/黃龍杰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變得很叛逆,或顯得相當消極,或你搞不懂他在想什麼、他老是無法讓你滿意時,一般師長的反應是:這孩子怎麼搞的?必須要扭轉他、改變他才是。其實,我們應該先反躬自省,也許問題是出在我們的行為上。
我自己的女兒小三時,突然變得不太友善,不跟爸媽打招呼,老是自顧自地看電視。我覺得言教不如身教,就決定以身作則,告訴她什麼是禮貌。於是,我每天下班回家後,看到她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就主動熱情地打招呼:「爸爸回來了喲!」她總是冷淡以對。我繼續提高我的挫折容忍度,不氣餒地招呼她:「爸爸回來了喲!妳功課寫好沒?要不要爸爸幫忙?」結果她的反應彷彿是:爸爸好煩、爸爸好無聊!
這孩子怎麼變了?她小時候每次看我下班回來,都會即刻撲過來抱住我的大腿,就像失散多年父女重逢般地熱情。每天都上演這種感人戲碼,我有再多的壓力和不愉快,也都在此刻拋諸腦後了。而今被她冷漠以對了三、五天,我忍不住火大了,就去找老婆討論;其實,我心裡沒說出口的是「養子不教母之過」,女兒變成這個樣子,媽媽應該要負最大的責任。記得那天老婆正在廚房裡切菜,她淡淡地說,女兒放學回來看卡通,這是她一天最放鬆、最快樂的時光,幹嘛硬要挑這個時間問她功課做好沒、要不要爸爸幫忙?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我這才發現,每天下班回家見女兒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根本沒注意到她在看什麼,只是滿心想快速教會她懂禮貌,拉近親子關係。
第二天我就改變策略。回家後,我先回房換上輕便的家居服,然後坐在女兒身旁,陪她看卡通,那時才知道她看的是「神奇寶貝」。雖然這卡通的人物造型都很可愛,但劇情每天都一樣,就是好的一方和壞的一方互相派他們的寶貝打來打去,最後好的一方打贏了。其實我覺得滿無聊的,但為了與她產生共鳴,便興致盎然地和她討論劇情;我發現這招還挺有用,問她一些關於人物的問題,她的反應都很好,我們聊得很愉快。
從與女兒互動的過程,我學會了有時候必須投其所好,而且必須親身參與其中,不能只是嘴巴講講,而要付諸行動。能夠和孩子共同進行一件事,你才能成為他的夥伴。不要急著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必須先和他建立起死黨般的情誼。
美國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曾說:「只有傻瓜,才會每天都做同樣的事,卻期待有不一樣的結果。」回顧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一開始不也像傻瓜似的每天都做同樣的事,一個勁兒地相信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以為苦心可以感動天,其實未必。
有人說:「當你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變自己時,才能主動掌握自己的生命。」沒錯!當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時,我們同時也在幫別人鋪下改變的路。英國詩人米爾頓說:「思想可以使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使地獄變成天堂。」很多時候我們不妨逆向思考,想辦法把地獄轉化成天堂,一切從改變觀念開始。
請記住,有時「逆向思考就是最好的正向思考」。遇上討厭鬼,就當他是穿著魔鬼外衣的天使,是來考驗我們的EQ、來幫助我們成長的。試想,若不是我女兒的叛逆,我怎會知道她的心理;因為她的叛逆,才讓我成長。所以,孩子也是來抽考我們的,看我們的「生活與倫理」這門課能不能過關。
(本文摘錄自《爸媽別抓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