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共同的特徵,且兩者有時會同時存在,故常總稱「消化性潰瘍」。
何謂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指消化道部位受到胃液的腐蝕造成黏膜受損,使黏膜層產生糜爛的現象。
胃液是什麼?
胃液含有消化食物的酵素和鹽酸,不僅可協助食物的消化,且有殺菌作用。
常見的消化性潰瘍以十二指腸潰瘍最多,其次是胃潰瘍。
症狀
以上腹部的疼痛最為明顯。患者多半「火燒一般的」、「被插進去似的」以及「像被石頭壓在腹上一般的」疼痛,吃過飯以後就消失,而飢餓時又開始發痛。也有胸部燒灼感和噁心情形,但普通食慾不會減低。同時也很少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
出血時,會排出如焦油狀的黑便,更惡化時會吐血。
診斷
患者服用鋇液後,以X光檢查,或使用內視鏡(照胃像機)來檢查。受檢時難免會受些痛苦,但應與醫療人員合作才是。藥劑療法為主要方法,真正需要手術者只有一成左右。
預防
胃酸具有溶化食物中蛋白質的強烈消化力。但胃壁本身不易被侵蝕,乃是因有黏膜的保護。一旦胃酸強化或黏膜弱化,胃及十二指腸的一部分便被酸侵蝕而形成潰瘍。
其原因即在於刺激性食物,或身心疲累等,因此必須儘量避免這些因素。同時為了保護胃壁,稍感飢餓時,喝杯牛奶(對酸的中和力強,而且也是重要營養素)也頗有效。
注意事項
吃飯要定時定量。
進餐要細嚼慢嚥,且心情要放鬆,飯後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
少量多餐。除三餐外,並於上、下午、睡前各加一次點心。
食用溫和飲食。
每餐由六大類食物中廣泛的攝取各種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
不抽菸、不喝酒不要純吃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生活要有秩序,不要熬夜,減少無謂的煩惱,心情保持愉快。
肝功能
SGOT或稱OT轉氨、AST,參考值為5~40U/L,若增加則懷疑心臟、肝臟方面疾病,或肌肉損傷或其他因素引起。
SGTP或稱PT轉氨、ALT,參考值為5~40U/L,若昇高為肝臟、腎臟方面疾病引起。
總膽色素 分直接膽色素及間接膽色素,直接膽色素參考值為0~0.4mg/dL,若增加為黃疸性的肝膽疾病等引起。間接膽色素參考值為0.2~0.8mg/dL,若增加為溶血性疾病或紅血球的破壞增加等引起。
鹼性磷酸 肝膽方面的疾病、骨骼方面的受損及其他因素引起,成長發育中的青少年也會有偏高現象。
正常值和變動的範圍
喝酒或運動後會上昇
喝酒或運動後,值會上昇到50KU左右,所以檢查前不可飲酒或運動。體重增加時或服用類固醇治療疾病時,GOT和GPT值會上昇,GOT容易受溶血影響,必須注意。
GOT和GPT的臨界值
一般GOT的臨界值為4OKU左右,但和健康者的各種值比較,臨界值的範圍在5OKU附近。GPT的臨界值,有90%的健康者在3OKU以下,所以4OKU為臨界值。
異常時可能的疾病
[急性肝炎]
患有急性肝炎時,從早期起,GOT和GPT的值就很高,尤其如果有黃疸,會上昇到500-3000KU,沒有黃疸也會上昇到100-800KU,但若是病毒性肝炎,發病後兩個月以內,GOT,GPT會回到正常值,大約七成可完全痊癒。
[慢性肝炎]
患慢性肝炎時,GOT和GPT值的比例會因不易治療,容易逐漸變成肝硬化的活動型,或比較容易治療的非活動型而有所差異。
非活動型的GOT,GPT都會上昇 50-60KU,活動型則兩者都會超過1OOKU,顯示中度的上昇。若是肝炎,必須配合其他檢查或採取肝臟的組織片,進行組織檢查,再決定是急性或慢性,是活動型還是非活動型。
[猛暴性肝炎]
GOT,GPT都顯著上昇到l000KU以上,然後出現黃疸,腫大的肝臟突然縮小,陷入昏睡,死亡。
這個時候,肝細胞已經大範圍地壞死,血中滲出的酵素減少,所以GOT,GPT降低,變成接近正常值,猛暴性肝炎的GOT,GPT減少也就是癒後不良的意思。
[藥劑性肝炎]
藥劑性肝炎大部分都是膽汁滯留在肝內,GOT和GPT很少到達l000KU以上。
肝臟以外的疾病
[閉塞性黃疸]
雖然GOT,GPT昇高,但和r-GTP或鹼性磷酸脢等膽管系酵素及膽紅素值的上昇比起來,就不會覺得很高。
[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各種肌肉疾病,粘液水腫,肌肉內注射後抽血等,GOT的值都很高,但GPT則大都正常,但是,大範圍的心肌梗塞及大量出血引起休克時,一部分肝臟會壞死,所以GOT,GPT的值都很高。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患有這種疾病時,肝動脈的血流會增加,產生充血,肝細胞產生障礙。因此,GOT,GPT的值會上昇。
[貧血]
GOT,GPT值會因貧血而上昇,這是因為肝細胞容易滲出GOT,GPT,接受輸血或注射鐵劑時,GOT和GPT的值也會增加。
若為異常值,該怎麼辦?
再確認或以其他檢查診斷出現異常值時,首先要再確認病歷,飲酒經歷,服用的藥物,手術及輸血的經驗,體重的變化等。
配合這個,再參考血液生化檢驗或形態學檢查的資料,進行診斷。
急性疾病時,首先要對造成異常值的疾病處置。急性的疾病,尤其是像心肌梗塞,劇症肝炎這種死亡率高的嚴重疾病,最重要的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些疾病的病情會急速變化,故必須慎重處理。
慢性疾病則應配合病情的變化,接受指導,治療,別忘了定期接受檢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