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1, 2007

大陸的教育‏

很發人深省的一篇文章,一個國家會不會進步,看他的教育就知道了,看完後還蠻擔心台灣未來的競爭力。

隨著公司外移大陸,我必須到對岸工作,所以不得已舉家遷移到大陸。我的小孩來到中國,首先面臨的是就學問題。私立學校讀不起,公立學校進去不容易,比較好的公立學校名額已滿,就算送禮也沒辦法擠進去,退而求其次,找到了二三流的學校,不過進去就讀卻不是我想的那麼容易,一樣走後門,找了不少人託關係送禮才進的了學校,小孩終於可以入學,想說一切ok了,沒想到到了校長那邊卻又有問題來。

校長說我的小孩只能寄讀,沒有學籍,因為他認為台灣來的小孩程度差,以後若參加高中考試,沒考好會影響學校的評等。

可是我認為我的小孩在台灣的成績雖不算頂尖,但也不至於太差吧!再加上從小就開始補英文了,這麼多年下來,會比不上大陸的小孩嗎?這裏的父母可以像我們一樣有那麼好的經濟環境栽培他們嗎?雖說他們都只生一個小孩,但工資少,要栽培一個小孩談何容易啊!說我台灣來的小孩程度差,打死我都不相信。

由於我的堅持,我堅持我的小孩讀書必須要有學籍,校長迫於無奈,只能用考試來證明我小孩的程度,考什麼?就考數學跟英文。

我心想,英文補了這麼多年,小孩都常跟老外對談,應該是再簡單不過了。 數學我小孩的程度也還可以,二者要過關應該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所以就依校長的方式,考就考囉,我的小孩一定沒問題。沒想到一考下來,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二科都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寫完,而且二科都不及格。

沒辦法,只能先寄讀,以後再想辦法了,等到學校發了課本正式上學,我才知道為什麼我的小孩跟不上這裏的孩子,這裏的初中英文課本內容不論是文法或單字的深度等於台灣高中英文的程度。

難怪先前同樣是台灣來的我同事的小孩,一來就留級,我還想是他的小孩程度差,沒想到我的小孩也是一樣,在這裏每天主科最少都有二堂,也就是語文、英文,數學各二堂,有三堂也不足為奇。

每天都要背英文課文默寫,要不就是英文單字或辭語,小孩背好後,還要默寫在本子上,讓家長來改,看孩子用不用心,馬上就可以看到效果。

這裏大部份的家長沒有錢可以送孩子上補習班,我在這兒也沒看到有什麼補習班,
所以學校把大部份的時間都花在主科上,反而是物理、化學雖然也有上,但內容就沒有台灣那麼深入了,我曾問校長為什麼?他說物理、化學可以等到高中或大學再深入探討。

這裏有一點我覺的不錯,是台灣可以學習的地方,小孩上學每天都有"課間跑",
也就是每天都要跑二圈操場,大約700公尺,幾年下來,身強體壯,難怪我在這裏都沒有看到胖子,不像台灣的小朋友,過胖的,體能不好的軟腳蝦很多。

在這裏每學期有二次大考,一次期中考,一次期末考,二次考完都有一次親師座談會,每次的親師座談會,三科主科的老師都會到場,每科老師都會把小孩的學習態度指出來,成績好的嘉獎一番,成績不好的當場也豪不留情的數落一番,每個孩子都會被點到,由於家長坐的都是小孩平常上課的位置,所以老師馬上就可以知道那位學生的家長坐在那裏,眼光就一直注視著你,有些學習成績非常差的同學,老師更是直接當著家長的面,告訴家長這個學生會被留級。

孩子就是孩子,你把他丟在那裏他都很能適應環境。現在我的小孩跟同學講起話來,一點都聽不出來他是台灣來的小孩,他們也會捲舌,口音就跟大陸人一樣,而且跟同學相處的很好,現在唯一擔心的是中考若沒考上公立的學校,讀私立的學費會很驚人的,可是公立學校非常競爭,希望我股票賺的錢能夠用才是。

現在我的小孩跟我說,若再把他丟回台灣,他鐵定考班上前幾名,連他自己都知道在台灣的課文內容程度是比不上這裏的。

可我們台灣的杜部長好像永遠都搞不清楚重點在哪裏,有時想想六科合計考廿多分就可上大學,這不只是臺灣教育的笑話,更是古今奇觀,我想不僅是教育首長 , 行政首長皆應感覺羞愧才對。

現在這些人卻沒有要負半點責任的跡象,十足的政客模樣,以後台灣的孩子怎麼跟人家競爭呢?

來到大陸之後,我也才真正瞭解,原來中國的教育體制還在我們之上,台灣還不承認大陸的學籍,說對岸的教育程度差,都是政治的意識型態。究竟我們還有多少事情被蒙在鼓裡.......

大陸很多事都要比台灣強,教育只是其中一項,都市建設也相當不錯,連公車都可以用電力發動,

我覺得大陸好的地方我們要學習,而不是一昧的批評,尤其是百年樹人的教育政策,這樣才能進步。

80對800的戰爭

商業周刊954期封面故事《80對800的戰爭》

< 商業周刊 >報導:6月韓國政府開放引進台灣勞工 我們的下一代該何去何從?

2006年6月韓國政府決定開放引進台灣勞工,從事非技術性勞力工作。資格要求大學以上畢業薪資18,000新台幣,不含雇主保證金及人力公司仲介費,規定到韓國三個月後沒有不良紀錄才能受到韓國「勞工法」保障。本期商業周刊報導「 80對800的戰爭」,韓國政府在每位小學生上投資教育金費美金800元,台灣只花了80元,80對800可能就是台灣下一代對全球的競爭力了。
為了省水,讓孩子便當盒發臭;為了省錢,游泳池暑假關門;為了要家長捐錢,學校「冊封」4位榮譽家長會長、4位副會長…

台灣,已是赤貧國教

身為「高所得國家」的台灣,教育投資真正用在學生身上的費用,只有南韓的1∕10;非但落在4小龍之末,更將逐漸被上海超越。

據教育部資料所做的統計,二○○四年,我國平均每個小學生分到的教育經費約合2,089美元(新台幣69,774元)。這個數字,不但已經跌回民國八十六年的水準,而且是亞洲四小龍中最後一名,低於香港的3,793美元,南韓的3,714美元,以及新加坡的2,426美元。

政府每年平均真正花在每個小學生身上的錢,只有二千七百四十元(82.52美元),是南韓小學生(855.52美元)的十分之一不到!

八十美元對八百美元,可能就是未來台灣孩子競爭力與亞洲各國的巨大落差。

以這樣微薄的教育經費,我們的小學生多久才能帶一本課外讀物回家?學校的電視機旁有多少教學錄影帶?電腦裡有多少軟體?有多少儀器是沒有維護而不能使用,或不敢給學生用?有多少校外參觀或實習活動?一直關心教育投資議題的前中央大學遙測中心教授王顯達質疑,「這些,才是教育品質的關鍵。」

【校園實況】
營養午餐只有兩樣菜、沒有肉,為了省電費,班親會改在白天舉辦

台中縣梧南國小是一所濱海的鄉下偏遠學校。校長陳水順說,學校經費極度缺乏,九十四年度的預算中,老師的「教育訓練費」掛零,水電費被縣政府主計室砍成去年的一半,房屋建築修繕費更只有兩萬六千元,連粉刷牆壁的錢都不夠。

不鏽鋼餐盤上,孩子們的營養午餐只有兩菜(真的只有素菜,沒有肉)一湯(豆腐清湯)。

校長拿出校刊表示,這是他勉強從學校有限的經費中省下來編印的。至於圖書,「我從沒聽說(台中縣)有學校可以固定編經費買書,吃穿都沒了!」他說,「如果有,我對他(校長)很欽佩。」

教育經費不足,普遍影響到學校的水、電、電話、網路費用等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而且,不要以為台灣的赤貧國教影響的只是鄉下學校,事實上,連台北縣市這樣都會區的學校都受到影響。

孩子就讀北縣中和市光復國小的潤泰建設公關經理周冠印,就曾接到學校一紙通知,表示學校水電費不足,請家長樂捐。

台灣的狀況,對照亞洲在國民所得與台灣差不多的南韓,又是如何呢?

【南韓現場】
國家施政,教育和經濟同一個位階
三年後,全國每校至少一名外籍教師

南韓的基礎教育在國際間表現優越。二○○三年「OECD教育指標(Education at a Glance
)」公布的十五歲學生學業成績(全球性學生素質評價,二○○○年調查),南韓學生的科學成績位居第一,數學第二,閱讀排第六,極為優異。

然而,這可是花大錢砸出來的。

根據「OECD教育指標」,南韓的學校教育費用占GDP的7.1%,比美國 (7%)、英國(5.3%)、日本 (4.6%) 都還要高,居世界第一。

南韓教育在國家施政的位階,高至國務院(同我國行政院)層次——國務院總理下設兩位副總理,一位負責經濟,另一位就負責教育。

層級高,便於進行跨部會的資源整合。

向來重視教育的新加坡,同樣有令人羨慕的國民義務教育品質

【新加坡現場】
政府為孩子設教育帳戶,每年撥款
大考排名前三%學生都有獎學金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社會的公平性與階級流動,因此很重視公立中小學的教育品質。為了讓每個國民擁有均等的學習機會,政府還為所有年齡在六至十六歲之間的孩子,設立教育儲蓄戶頭,每年撥款(小學生每年一百七十新元、中學生每人兩百新元),無論貧富,每個兒童都可以利用這筆錢,支付他們參加經過批准的活動。

窮人家的孩子在小學、中學階段能得到好的教育,更有同等機會讀大學。因為凡是高中畢業全國考試前3%的菁英學生,都能拿到政府或大企業的獎學金,在國內、外讀大學,包含學費、生活費,只要簽四年或六年的約。

凡是在新加坡政府機關裡二、三十歲就當上處長的,都是拿獎學金的。

【沉痛反省】
讓教育的歸教育,福利的歸福利
別害孩子成為國際台勞!

如果台灣的教育不斷減分,我們非但已落在四小龍最後一名,未來可能連中國大陸都將趕過台灣。

根據上海市政府所發表的數字,2003年上海大幅增加對義務教育的投資,小學和初中每生實際經費分別達到6,150元和6,696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25,000元),比前一年增加19.7%和20.6%。若論真正用到學生身上的費用,再以當地物價換算,台灣領先地位可能已經受到威脅。

兩岸教育經費繼續以這樣子的速度,此消彼長下去,不出幾年,我們不僅在表面數字上可能會被上海超越,教學品質也極有可能落後上海。

苦不能苦孩子 窮不能窮教育

若無法讓教育的歸教育,福利的歸福利,台灣教育經費背後失衡的情況繼續下去,未來我們孩子究竟會成為跨國菁英,還是國際台勞?令人不敢想像。

Thursday, December 20, 2007

寬容與理解

寬容與理解是我們未來一定要學的課題

文/善知識

這是一篇很棒的文,東西國情不同,人民素養也截然不同,在一些日常瑣事可見端倪。

例如:領養孩子、動物時,我們都會從中選最好的,沒有缺失的,西方人往往都是會從中挑選最少、殘缺的孩子或動物,由此可見一般,愛做出發,選有殘疾的做為認養對象,這篇經過多次閱讀覺得意義深遠所以Post與好友分享,希望好友都能喜歡,願我們能從中獲取到待人處事的智慧。

西元2005年春天﹐我單獨帶著三個兒子回台灣探親。我帶著九大件行李和三個『過動兒』,最小的一個當時還在包尿布。 我背上有一個隨身背袋,手邊還有嬰兒手推車。大家可以想像我出國的模樣嗎?我就只差沒搬傢具出國了﹗ 那浩浩蕩蕩的一個行列實在是很壯觀。

為了避免我家三個過動兒走失或惹禍,我在回台之前,特地幫他們各買了一條母子帶,是一種套在孩子身上的安全帶,綁在他們身上,在背後有一條細長的繩索繫著,另一端則套在媽咪的手上,看起來很想是媽咪在溜狗(小孩)。有了這個裝備,我對於在機場轉機就放心了一點。

我們的行程如下:
Orem--Salt Lake City International Airport 一個小時
Salt Lake City International Airport --Los Ange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 兩個小時
候機六個小時
Los Angeles--Taipei(Taoyuan) 17個小時
Taoyuan--Sung Shan 45分鐘
候機一個小時
Sung Shan--Hualien 30分鐘

我從台灣要回美國時,把三個孩子的母子帶都準備好放在背袋裡。在桃園中正國際機場時,我把兒子都套起來,之後去櫃檯辦登記。

這時,聽到在我旁邊有一些人『輕聲』地在討論我兒子身上的母子帶。我因為還在忙寄放行李,沒有去理會旁人的對話。突然,有一個年紀較大的阿嬤大聲的批評:『哎喲!夭壽咧﹗啊~~你們阿斗仔的孩子都是狗啊? 這樣綁著不是太沒良心了嗎?』

她這樣一說後,大家也都開始要湊熱鬧﹐ 吵吵嚷嚷地叫罵著我虐待『阿斗仔』的小犬。

『哇﹗你這個當媽的也超不人道的,把他們綁成這樣? 不然就不要生那麼多嘛﹗自己一個人怎麼帶孩子出國啊?

行李還那麼多件~~你是被你那個阿斗仔老公拋棄了喲?』

『喂﹗你這樣子出國,會不會破壞我們台灣人的形象啊?』

『哦﹗你長得這樣也可以嫁給阿斗仔哦? 那我也可以嫁給布萊德彼特嘍?』

這句話一放出來,在一邊圍觀的旅客,馬上全部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三個兒子本來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一聽到在旁的大人圍著他們指指點點的,有的還走上前來要摸他們的臉,當時才2歲的最小兒子阿嘟一見大事不妙,立刻嚎咷大哭起來。

其他兩個大的看到阿嘟哭,趕快過去用小小的手在他的背上輕輕地拍著。

『Dillan﹐don't cry! They were not talking about you...』
(阿嘟,你不要哭了啦﹗他們不是在講你啊﹗)

阿嘟仰著頭望向我,眼裡的恐懼這麼深刻,這麼真實。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只是過路人,沒有其它的惡意,為什麼會招來這樣戲劇化的效果?

記得數年前上移民局參加美國公民考試時,主考官只問了我幾個常識問題,之後就在我的申請表上簽了名。

『恭喜你﹗你考過了﹗我幫你安排宣誓的日期,宣誓後,你就正式的成為美國公民了,恭喜你﹗』

他從舒適的辦公椅上站起來,越過寬大的辦公桌,身體向前微傾﹐面帶笑容,伸出熱情的右手來給我一個恭賀的握手。

『呃?就這樣嗎?我以為考題應該會更難的...』我很困惑地說。

『真的嗎?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主考官這時也被弄得很困惑了。

『哦﹗是因為我聽一些中國朋友告訴我說考公民很難,他們有的還去補習班補公民課,之後還考了好幾次才通過。

我老實地告訴主考官原因,最後還真的是太老實了一點兒,『還有哦﹗我認識一個大陸來的留學生,在國內學校是高才生。他在準備考美國公民時,買了一本專門的美國政府、歷史那一類的參考書來啃。

他考過了之後,把那本書送給另一個中國朋友,封面上提美國歷史只有200多年,跟咱們中國5000年歷史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

咱們有志氣的同胞們一定能以炎黃子孫的血統克服200年的小國,爭霸世界﹗’』主考官聽了以後臉色大變,我頓時覺得自己是白痴,很想把剛剛講的話都收回來。

他緩慢地坐下來,右手撫摸著自己的下巴,眉頭深鎖著。

『完了﹗他要改變心意了,我的美國護照飛了~~』我在苦惱地跺腳。

過了一會兒,他認真地抬起頭來,看著我的眼睛,一字一字清楚地告訴我:『愛利森,我很榮幸能在工作崗位上有機會接觸世界上最強盛、最有自信、最優秀的中國人,我很遺憾你們因為美國歷史沒有中國悠久而小看我們,我無法改變美國歷史,也無法改變別人對美國的態度。我只希望你將要獲得的美國護照,能在不久的未來﹐在世界各地為你帶來便利,帶來驕傲。謝謝你的坦誠﹗』

面對眼前這位年僅27的主考官,不禁為他的寬大胸襟成熟智慮而深感敬佩。頓時,我身為中國人的驕傲,有一點兒小小的被傷到。

我帶著三個孩子飛回美國,一路上是真的很辛苦,但沒人能體諒。在飛機上,我腦海裡一直重演著中正國際機場的那幕悲劇。我一直無法忘懷那群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對我孩子的評論, 還有加在他們身上的無情的稱號。那些人是我的自己人─中國人﹗ 難道他們都忘了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終於抵達洛杉磯國際機場,我心灰意冷的,再度把三個孩子用母子帶套起來,之後大包小包的,浩浩蕩蕩地就下機了,入海關是我的大考驗之一吧?

放眼望去人山人海,簡直就像身處士林夜市。

我拉著三個孩子走到美國公民的隊伍,準備耐心的跟『排隊』搏鬥。怎料?就在我剛站穩腳跟時,排在我前面的這位年輕人轉過來,上上下下徹底地打量著我的糗狀。我從他的眼神裡看得出來他在思考著要如何反應,而我心裡早已經有所準備了,在台灣被自己人譏笑成這樣﹐在美國應該也免不了一陣冷嘲熱諷吧?

才沒幾秒的時間,這位年輕人就站出隊伍,往來回跺步的警衛走去。我看到他跟警衛滴滴咕咕地講了一會兒, 他和警衛竟然同時朝著我的方向看來。沒幾秒鐘的時間,他們倆兒就一塊兒回到隊伍裡。

我心裡開始緊張起來,『我做了什麼事?他要逮捕我嗎?』

警衛一來就對著我說:『女士﹗你自己帶著三個孩子嗎?』
(不會吧?這樣綁著孩子是為了安全起見,不是虐待兒童, ~~你~~走遠一點啦﹗我是無辜的,不要找我麻煩...)

這時,警衛伸出手來輕輕地拉著我的臂膀,他腰際佩戴的手槍大喇喇地顯示在我和孩子眼前:『女士﹗你帶著三個孩子,要排這麼長的隊,實在很辛苦。

請你們直接走到隊伍最前面,直接入海關﹗』
(啊?我有沒有聽錯?你說什麼?要我插隊哦? 還直接到最前面?跳過幾十個人?我不敢啦﹗)

這時,警衛已經向隊伍裡的美國公民大聲地解釋我的處境。 大家一致轉過身,朝著我的方向看過來。我心裡實在是忐忑不安﹗頓時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有點不習慣。

警衛這時拉著我三個孩子的母子帶,蹲下來用英文慢慢的解釋給他們聽。阿嘟一看到帶槍的警察跟他這麼接近,馬上又嚇哭了。我立刻將他抱起來,讓他哭到抽蓄的頭掛在我的肩上。

警衛拍拍阿嘟的背,溫柔低沉的聲音這樣說著:『It's Ok,buddy, you're Ok. I will help you,Ok? Don't be scared!』
(沒關係,小兄弟﹗我會幫你的﹐你不要怕﹗)

他雙手幫我拉著兩個大的兒子,我抱著阿嘟跟在他身後。一路走向隊伍前面時,在隊伍裡的美國人突然不約而同地對著我鼓掌,友善地對我說:『You are amazing!Such a superwoman!Good luck!Travel safe!』
(你好讓人敬佩﹗真是神力女超人﹗祝你好運﹗旅途平安﹗)

經過隊伍時,身後傳來的喝采與祝福溫暖了我原本灰暗的心情。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從伊拉克凱旋歸來的英雄似的。

警衛護送我走到海關面前時,我拿出深藍色的美國護照,放在他的桌面上。這位年老莊嚴的官員專心地檢查我們的護照,一本一本的前後翻看,隨即在每一本上都蓋了一個入境章。

之後從他的老花眼鏡後面撩起滿是皺紋的眼皮,專著地望著我的眼睛,嚴肅的臉上突然泛起一個微笑,略翹的嘴角裡流出這句感動我一生的話:『Mrs.Merrill, welcome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Welcome home!』
(麥太太!歡迎來到美利堅合眾國﹗歡迎歸國﹗)

聽到這句話,我的淚水早已不聽使喚地爬滿臉頰! 這一路上,從台灣到美國,受到的冷嘲熱諷和無情的批評, 在這位老官員的歡迎之下,竟成了倦鳥歸巢的感動﹗

我們一踏進美國國土,老二語傑就指著在我們前方一面巨大的星條旗,天真地喊著:『媽媽你看﹗是美國國旗﹗是美國國旗!』

我望著這面美麗的國旗在美國國土上自由的飄揚,心中莫名地抽了一下,鼻子一酸,眼淚又掉了下來,我回到家了﹗一個真的誠心歡迎,關心我的國家!台灣是我的根,美國是我的土壤,我的三個孩子是我漂亮的花瓣﹗

這時,移民局主考官講的那席話在腦海裡回響著:『我只希望,你將要獲得的美國護照,能在不久的未來,在世界各地為你帶來便利﹑帶來驕傲。』

謝謝你﹗美利堅合眾國﹗Truly, this is the land of the free;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讀後感言
非常感謝提供這篇發人省思的好文,看完這篇我真的很感動,美國被公認為世界警察是有原因的,他們對生命的尊重與容納異族的雅量,是臺灣人做不到的!

分化排擠鬥爭大陸來台同胞與異族不都是臺灣人正在做的事嗎? 臺灣人想加入國際組織,讓各國人士接納我們前,請先多點愛心與寬廣的胸襟接納過海來台的同胞與外籍人士吧!

Wednesday, December 19, 2007

工程師治國 vs 律師治國

張系國  (2007/08/18)

台灣有一百位教授組織百人生產力論壇,因為他們看到台灣的生產力不斷衰退,希望謀求補救的辦法。其實補救的辦法非常簡單,而且婦孺皆知,那裡用得著一百位教授去討論?人多嘴雜,談不出所以然來是可以預見的。

大陸為什麼比台灣搞得好,原因非常清楚:大陸的領導班子多半都是工科出身,台灣的領導班子多半都是律師。只此一樁,已經決定了經濟發展的成敗。

國家的領導,以工科為宜,因為 工程師所受的訓練就是為了完成任務可以不惜犧牲自我。工程師的次文化鼓勵合作,也比較不會貪污胡搞。所以台灣經濟起飛的功臣如李國鼎、孫運璿都出身工科,不是偶然。

律師最糟,因為律師所受的訓練就是靠兩片嘴皮子搞鬥爭。律師治國比黨棍治國還要糟,因為黨棍知道他是黨棍,還不敢太胡作非為;律師知法玩法,可以無所顧忌、無所不為。

工程師的缺點是不敢造反。革命家很少是工程師,也不是偶然 。醫生和律師搞革命的倒比較多。孫中山、魯迅、切格瓦拉都是醫生。但是醫生多半革命尚未成功就已經在革命中犧牲,也許心地太仁慈的人槍法都比較差。當然這是說笑,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心地太仁慈的人,政治鬥爭的能力都比較差。所以革命成功,享受勝利果實的往往是律師,結果必然是貪污腐敗,比革命前還要糟糕。

台灣生產力不斷衰退,補救的辦法非常簡單:從律師治國回歸工程師治國﹗

只此一樁,十年之後一定國家大治。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科學的人,往往太理想主義,反而誤事。學經濟或管理的人也往往只會空談理論,真要他做事就不成了,不如由務實的工程師治國。 其實我說回歸工程師治國,不一定真是工程師,就是以工程師的精神治國就對了 。

孫前院長 vs xx扁

出身貧窮人家,苦讀完成學業,非經濟科班出身,任公職後,卻能為「 國 」拼出亮麗的經濟成果.
出身貧窮人家,苦讀完成學業,非經濟科班出身,任公職後,卻能為「 家 」拼出亮麗的經濟成果.

由山東到台灣, 不喊愛台灣,帶領台灣 由破敗走向繁榮.
由台南到台北, 常喊愛台灣 ,帶領台灣由繁榮走向破敗.

根據傳記,兒子當兵時 國防部長不知道.
根據報導,兒子當兵是開積架車上下班.

一個幫工商界解決他們的經營問題.
一個 要工商界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

瞭解關於他的事蹟,心情感動到飆淚.
瞭解關於他的事蹟,心情激動到開罵.

原來,風範就在這些地方展現 ......

不能再比了,再比會玷污了 孫先生......

學習孫運璿的榜樣

講的真好,請大家傳閱!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不知台灣何時英雄才會出現?

我們可以做一下小小英雄,傳遞這篇文章,讓社會價值觀導正回來!

十二月十五日是 孫運璿先生九十五歲冥誕,這個時候 談孫先生的生日,讓人泫然欲淚,因為就在此時陳水扁總統大聲的比較太太吳淑珍所受待遇,比起孫運璿差太多,並說:「孫運璿身體不好這麼久,住免費的房子,在基隆還有一棟別墅給他養病,接著醫護人員有多少個輪流在照顧他,只是一個卸任的院長耶!」

陳總統此時挑孫運璿來與自己的太太比,是完全挑錯對手。 孫先生住免費的房子,是因為他沒有房子。當年派駐奈及利亞電廠三年,存了些美金,太太要拿來買房子,孫運璿制止,他說如果公務人員有些錢就買房子,那房價就會飆高,一般老百姓就買不起房子了。當年他中風送醫院,醒來得知自己中風,第一句話竟然是對太太說:「對不起,以後可能沒有房子住了。」連醫生都聞之鼻酸。他一過世, 孫夫人立刻搬出公家宿舍,自己租房子住。這般的清廉自持,一心為民,是令人尊敬和值得學習的。

陳總統說他「基隆有別墅養病,醫護人員多少個輪流在照顧他」。在孫運璿珍藏的兩本已有三十年之久的日記可以看出,讓孫運璿快樂的永遠是—物價平順、農產豐收、經濟景氣;讓他憂心的永遠是—颱風災害、外交橫逆、中共威逼。個人的遭遇、得失,完全不在他的關切之內。

天下雜誌創辦人殷允芃指出,誠懇、踏實、苦幹、執著、勤儉是孫運璿的特質,孫運璿跑遍了大江南北,走過了艱辛的時代,使他時時刻刻以家國社稷為念。對各個角落的百姓,無論多麼貧窮偏遠,都有感同身受、民胞物與的真誠關懷。這才是陳水扁總統應該比較與學習的地方。

孫運璿對台灣的貢獻,實無法簡單道盡。台灣光復,日本人臨走說:「三個月後台灣將是一片漆黑。」但是孫運璿三個月後替台灣「重新找回光明」,民國五十五年台灣的供電普及率已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領先許多先進國家。這位在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兩次石油危機中,執行「十大建設」並與李國鼎規畫科學園區,被譽為「風雨中的舵手」。當年的石油危機造成全球通貨膨脹,但是孫運璿在石油危機的六年中,讓國民所得成長了四倍,每年的經濟成長率全超過百分之十,甚至寫下百分之十八的驚人成就,舉世驚艷,被譽為台灣奇蹟。這才是陳水扁總統最需要比較與學習的地方。

摘自人間福報 96/12/17

Tuesday, December 18, 2007

森林裏的時鐘咖啡


圖文/米力

我像一艘不想出海、也不想上岸的小船,隨著海浪慢慢搖晃...

在上一本著作《我愛大溪地的粉紅》中,我寫了一篇〈溫柔時刻〉,描述對同名日劇的感觸、對富良野的懷念。戲雖已看完,但心底仍念念不忘那份情感。

六月,出發到北海道,先生本想遠征北部離島,我說,能不能去富良野啊?去看看《溫柔時刻》裏的那間咖啡店──“森の時計”,於是我們改變計畫,兩天都待在富良野。

還是住在北之峰的歐風民宿,暌違兩年的“麥秋”餐廳因料理實在、價格公道,已從二樓的小閣樓搬到大馬路邊,變成一間規模不小的店。到達時雖已吃過晚飯,但實在太想念大鬍子老闆做的披薩,還是去“麥秋”小坐一下,點一杯當地產的葡萄酒和令人懷念的料理。富良野充滿熟悉的味道呢。

查了一下“森の時計”的營業時間是早上十點,吃過早飯後便出發,從北之峰到新富良野王子大飯店約五公里,散步去大概一個多小時。

“森の時計”是劇作家倉本聰為了拍攝《溫柔時刻》親自設計建造的,更讓人想一窺究竟。目前它屬於新富良野王子大飯店的周邊設施之一,由飯店管理,品質維護自有一定水準。

《溫柔時刻》裏還有另一間咖啡店叫“北時計”,在劇中,這家店是由勇吉老婆的兒時好友所開,也因她的幫助,讓他實習經營咖啡店的技巧,後來才有“森の時計”。剛好“北時計”就在北之峰,走十分鐘就會到,但時間太早,還沒營業。這是一間以原木建築的咖啡店,十分扎實,室內有上、下兩個夾層,還設有屋簷下的露天座位,是很真實的一家店,並非為拍攝電視劇而搭設的場景,光是這一點,就令人感動。當然,傍晚若能來這裏小坐,吃吃北海道的起士蛋糕,看看倉本聰的著作及相關雜誌,對影迷來說,默默閱讀並產生參與感是很滿足的。

“森の時計”隱身在森林裏,很靜僻的位置,我們是第一號客人,坐在戶外的樓梯上等待開門。當然一定要坐在吧台喝咖啡,就像劇裏的情節。勇吉一邊煮咖啡一邊和客人聊天,吧台後是一大片窗戶,窗外是森林,北海道冬季長,“大雪”常成為大家的話題,勇吉常看著窗外,探一下氣候好壞。窗台邊放了一盆乾燥的滿天星,對勇吉來說,這角落是妻子的位置。每天晚上,他一邊收拾,一邊跟妻子話家常,滿天星彷彿化身為妻子的影像,妻子總披著一件淡紫色的開襟毛衣,微微地笑答……

剛好,座位旁來了兩位顧客,坐在滿天星角落,一位老邁婦人行動不便,兒子也年過半百,服務生幫助她坐上吧台,應是常客,侍者與兒子聊起農事,又問候婦人的身體,婦人笑得很爽朗,兒子握著她的手腕一起磨豆,兩人份,磨了很久,等煮咖啡的空檔,先吃蛋糕,如雪屋的巧克力蛋糕,因為看起來很美味,我也點了一樣的。
  
我很喜歡這裏喝咖啡的方式,一人一部磨豆機。侍者幫忙加入一匙份綜合咖啡豆,必須自己搖桿,把豆子磨成粗粉,侍者先將磨豆機的咖啡粉倒進金屬勺子裏,再倒入已裝好濾紙的咖啡壺,緩緩順時鐘方向加熱水,待熱水滲過咖啡,中間拱成丘狀,再倒進兩次熱水過濾,經過簡單的過濾,咖啡滴進下層的咖啡壺中,侍者翻開熱毛巾覆蓋的大鐵盆,鐵盆裏的咖啡杯正在做Spa。溫熱的杯子,更能醞釀出咖啡的美味。將壺裏的咖啡倒進咖啡杯中,端上來放在面前,輕輕說一聲:“どうぞ(請慢用)。”
  
吧台旁的一個小木框,倉本聰親自題字,上面寫著“『森の時計』就是品味緩慢的悠閒時光”。一樣的時間,早上十點,平時此刻,我應該正忙著看客戶的消息,心情忽高忽低,然而我卻在“森?時計”喝著自己磨的咖啡……忽然覺得,做這樣的小事為什麼能讓自己如此沈澱?我像一艘找到港口的小船,不想出海、也不想上岸,隨著海浪慢慢地搖晃……搖晃……也不賴……

Monday, December 17, 2007

叫不動的孩子

叫不動的孩子,常常也是個心中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

我們家裡有三個小孩,老三出生時,我們常常叫她「小寶貝」。為了不使另外兩個人傷心,老二就叫「中寶貝」,老大叫「大寶貝」,還有一個是「老寶貝」, 他們都叫我「媽咪」,並且他們給我一個封號 -「超級大寶貝」!

四年前,當時九歲的老大對我說:「媽咪,妳可以再和我一起做蛋糕,像小時候一樣嗎?說不定等勻勻長到我這麼大,你就不會太忙,就可以了吧?」那時我聽了很難過,為他的懂事,為他的耐心(他本是心急的孩子)而心疼。常常,孩子們一直在等,等哪一天父母親不忙了,可以重溫小時候記憶中,和父母一起的溫馨時光。

寒假中,我們花了幾個早上買齊了做蛋糕的各種材料,終於又像他小時候一樣,你加一匙糖,我加一杓麵粉地,合力做了一個蛋糕, 終於烤好了,他吃不多,喜歡的只是過程。

有一個孩子,常常問父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週末吧。」到了週末,孩子早早起床,卻看到父親正要出門,還把高爾夫球具放進了車子。孩子一直等,等到了傍晚,父親回來了,孩子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我加了一天班,太累了,明天再說。」但是,明天又明天,這明天一直沒有來。

孩子長大了,老父親說:「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釣魚吧?」孩子說:「對不起,爸爸,我現在很忙,要加班、要照管一家大小,還得去學校開家長會。」

現在世界上的觀念,說時間的質比量重要 ,就是所謂的優質時間(Quality time),就是不在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而在乎和他一起做什麼。其實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

道生博士(Dr. James Dobson) 舉了一個例子(他是在美國提倡注重家庭的基督教領袖,著有『管與教』等書,銷售超過一百萬本。)有一個人去吃牛排,等了半天,餓極了,終於侍者端上來一塊小小的牛排。

「怎麼這麼小?」
  
「這是最上等的一種牛排。」
  
「可是我吃不飽。」

我們的孩子需要品質好的食物,但固定、足夠的三餐更重要。

我們不能整天不在家,然後給孩子十分鐘的優質時間,就認為他會滿足了。

優質時間 -------是他興沖沖放學時,你在那裡聽他說得興高采烈。

優質時間--------是他心情沮喪地回家時,你在那裡傾聽、安慰、鼓勵。

如果錯過了,等我們有空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只會說「還好!」。

寫了許多詩歌的作者 Gloria Gaither說,她 父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場」。你知道一個孩子做錯事,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嗎?就是沒有被抓到 。當我們常常在孩子生命中「缺席」時,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家有好幾年實行的一項「優良傳統」,就是和孩子「單獨約會」。每個孩子每三個月有一天是屬於他們的特別日子,和爸爸或媽媽做他選擇的事。譬如老大和爸爸去清華吃飯,然後下盤棋;老二和我買張月台票,在火車站看火車,他會不捨地說:「再看一列自強號、一列復興號、一列莒光號就走!」老三可能是爸爸帶去吃個冰淇淋。雖然有三個孩子,我們希望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眼中《獨一的嬌兒》。

這些是親子間的優質時間,但每天看似平淡的時光,「量」的累積更重要。偶而的一餐牛排不能取代每日三餐。

每過一日,孩子就像一塊磚一塊磚地被建造起來,我們讓誰來做這樣的工作? 當建造不好,要拆是很痛苦的事。 有一個人發現孩子學了保母說話不誠實的毛病,要改掉這習慣是很不容易的。有人說,養成一個好習慣,須要六個月;也有人說, 一個行為造成一個習慣,一個習慣造成一個個性,一個個性造成一個人生。每一日都何等重要。我們所花的時間,構成我們的生活,也為孩子的人生奠基。

有一位教育家說,要一天四次擁抱你的孩子。我盡量提醒自己,孩子說話時專心聽,也注視他們的眼睛。常常,就在這專注的時刻,心中湧起對他們的愛,就會自然地抱抱他們。擁抱、親吻、稱讚、鼓勵,這些永遠不嫌太多。一個孩子心中的愛槽注滿了的時候,他只會把愛流露出去,而不是成為一個「give me, give me」(給我,給我)不滿的孩子。

四年級的老二上學期得了五育獎及模範生,但最讓我們欣慰的是,老師給的評語:「謝謝韡函對 xx同學的包容和幫助。」

前美國總統布希夫人,在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詞:「 等妳們到了我這個年紀,你不會因為失去一筆生意,或少了一個客戶而後悔,但 妳若沒有花時間在丈夫、孩子身上,妳會悔恨不已。」

有一個母親在孩子的房間,一直說:「我還有好多話要告訴你,對不起,我一直都那麼忙。」她一直說,一直抱歉,最後,孩子放下收好的皮箱說:「媽,何必再說什麼呢,我明天就要去念大學了。」
  
一個孩子在我們身邊差不多有十八年,日子很快會過去,我們也有一天要交出成績單。放棄作父母的責任,就會失去作父母的權柄。 一個叫不動的孩子,常常也是個心中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 願我們趁還有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時,作盡職的選擇。

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
被困惑不已的瑣事糾纏。
這時所需的就是-- 斷然的捨棄與明智的抉擇。
唯一會限制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決心。

Friday, December 14, 2007

你所給予的...

你所給予的... 都會回到你身上 !!!‏

有一個外國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意是:促成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專業知識只佔 15 %,另外 85 %是來自於他的修養、人際關係、處世能力、應變能力等等。我對此頗有感觸。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畢業班的班主任帶著他的五十幾個學生到一個大集團公司參觀,由於該集團的老總是班主任的同學,因此老總親自接待,秘書和工作人員也非常客氣。

秘書將同學們安排在一個有空調的大會議室坐定,工作人員給每個學生倒了一杯水,學生們坐在那裡非常坦然,沒有客氣,其中還有一個女同學問工作人員有沒有紅茶,理由是她平時只喝紅茶。

只有一個同學起身雙手接過工作人員遞過來的茶並客氣地說了聲: "謝謝,您辛苦了! "

老總辦完事情急急忙忙趕過來連聲道歉: " 對不起,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

竟然沒有人應聲,還是老師和前面所說的那位同學帶頭鼓起了掌,但掌聲稀稀落落。

老總開始講話,發現同學們端坐著,沒有人做記錄,於是轉過身對秘書說去領一些公司的筆記本和筆來,然後老總面帶笑容地雙手遞給每一個學生,遞著遞著老總的笑容沒有了,因為學生們都是伸長著一隻手臂去接,有的學生根本就不起身,更沒有人說聲: " 謝謝!"

只有剛才那個同學畢恭畢敬地站起來雙手接過紙和筆,並連說兩聲: " 謝謝!謝謝!"

畢業分配的時候,該同學接到了那個大公司的錄用通知書。其他同學非常不服氣:他的成績並沒有我好,憑什麼讓他去而不讓我去。

老師一邊嘆氣一邊說:我帶你們去參觀的真正目的是想給你們創造機會,可是你們都失去了,該公司點名要這位同學,我有什麼辦法呢?

** 你所給予的 .. 都會回到你身上 **

不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
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
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同理,當你給予他人,當你為別人付出,那個真正獲利的也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

* 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 *

* 農夫的哲理 *

有一個農夫的玉米品種,每年都榮獲最佳產品獎,而他也總是將自己的冠軍種籽,毫不吝惜地分贈給其他農友。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大方?

他說:「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籽,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品質。因此,我很樂意其他農友都播種同一優良品種。」

他的話看似簡單卻深富哲理,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 。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 保證有效的秘方 *

就像那個農夫一樣, 如果你想要得到冠軍的品種,就要給別人冠軍的種籽。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

這是一個保證有效的秘方,可以適用在任何情況。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須先對朋友真心,然後你會發現朋友也開始對你真心;如果你希望快樂,那就去帶給別人快樂,不久你就會發現自己愈來愈快樂。

我們所能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為他人多做點好事。己所欲,施於人。凡你想給予自己的經驗,就給予別人;想別人怎麼對你,就怎麼對待別人。

(A good article is worth reading again!)

別人禮遇的只是頭銜 ?!

沒有永遠存在的權力,與其緊抓著頭銜不放,倒不如好好的修養自己;如此一來,你能得到的,會遠比頭銜給你的還要多 。

有很多人因為自己的頭銜很高,就因此而目中無人,以為每個人對他的禮遇和尊重是理所當然的,可是一旦卸下了這個頭銜,以往的尊重和禮遇就全都不見了。這時,他們才落寞地發覺,別人真正尊重的,其實只不過是他的頭銜而已,而不是他本身 。

你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失落嗎?

古時候有一位大將軍,因為替朝廷立了大功;所以非常受皇帝倚重、信任,權勢也很大。

在他過八十大壽的時候,家人特地邀請了許多賓客一起為他祝賀。壽筵上,有人問大將軍說:「請問將軍,在您這一生當中,有沒有最值得回憶的事?」

所有的賓客都以為,大將軍會將某一場卓著的戰役視為最值得回憶的事。沒想到,大將軍思索了一會,卻回答說:「我這一生最值得紀念的一件事,應該是有一年的午後,我穿著便服外出散步,在走到橋頭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小女孩 。」

賓客們聽到這裡,紛紛猜測接下來一定會有出人意表的發展,並且認為那個小女孩絕對不是普通的人物,不然怎麼會讓這位威震天下的大將軍留下那麼深刻的記憶?

聽了賓客們的猜測,大將軍笑著搖搖頭說:「你們都猜錯了,她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人家的小女孩而已。」大家聽了更好奇了,一個普通人家的小女孩,怎麼能令大將軍如此記憶猶新呢?

大將軍慢慢的說:「這個小女孩只不過是希望我帶著她過橋而已。」
看見賓客們一頭霧水的樣子,大將軍對賓客們解釋:「當我穿著將軍的官服時,每個人對我必恭必敬,不論走到哪裡,大家都對我百般禮遇。可是那一天,我就像個普通百姓一般,穿著尋常的便服,走到人來人往的橋頭,那個小女孩還是選擇了我帶她過橋。這表示,就算我不是大將軍,卻仍然能得到別人的信任,這是我終生引以為傲的一件事!」

不管是多威風、多顯赫的頭銜,總有一天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褪色,因為使頭銜發光發亮的是別人,所以使它褪色的也是別人。

由歷史上的種種例子,我們可以得知,世界上沒有永遠存在的權力,人生舞台上也沒有永不退場的演員 。

與其緊抓著頭銜不放,或者試圖透過頭銜贏得別人敬重,倒不如好好的修養自己;如此一來,你能得到的,會遠比頭銜給你的還要多。

(It is worth reading a good article again!)

Thursday, December 13, 2007

出離

在佛教裡,出離有很多種含義和解釋,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離理解為遠離人世,就像悉達多太子曾經做過的那樣,不過這種解釋容易把尚未準備好的人嚇跑,佛陀並不打算剃光每個追隨者的腦袋。

對於生活在城市喝桶裝水,每天坐地鐵上下班的人來說,悉達多的出離在多數時候只能是一種遙遠的夢想。他們可能並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如果你想修行佛法的話,你可能只能在這樣的環境.在地鐵.在公司.在下班的路上,在晚飯之後。但你同樣可以出離,要知道,出離心並不只有一種表現形式。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出離心,可以以這種方法檢驗:在過去對你很重要的一件事,現在是否對你一點都不重要,過去可以輕易激怒你的事,現在你是否毫不在乎。如果是的話,那麼你就從這離了。你需要出離的東西很多,並不只是不抽煙不喝酒或不打牌,那只是開始。

所謂出離,就是不再執著過去執著的事物。當你不再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它就失去了指揮擺布你的能力。你也就獲得了自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你必須出離所有的事物,才能獲得徹底的自由,我這不止是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包括很多細微的東西。

例如,如果你看到一個觀點,這個觀點令你不舒服,那麼說明你執著於一個相反的觀點。這個觀點奴役著你,所以你會不舒服。這樣的事情也應該出離。不管這個相反的觀點正確與否,或是誰所說,如果他可以讓你不舒服,那你已經被攻陷,你都應該從那離。

應該指出的是,佛教所有的觀點都是為了破除另一些觀點而出現,但它不應該成為你的新主人。你也許經常會變得很生氣,那是因為你的生活是出現與你所預期的相反的東西。

例如,你請的臨時工可能讓你非常不舒服,僅僅是因為她擦桌子的方式與你不同,你很不喜歡她那種看上去非常笨拙的擦法。甚至有時候你在街上看見一些打扮誇張把頭髮染成綠色的人也會生氣。那是因為你執著於古老的審美觀。

要擺脫這種不爽的心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你改變心態,不再執著於每個人必須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事的想法。還有一個就是換一個擦桌子的方式和你所期待的一樣的臨時工。

很顯然,前者是一勞永逸的方法(佛教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後者只能暫時解決問題,你可能必須不斷地更換臨時工(這也是很多人不斷更換老公的原因)。你可能花了很多時間找到一個照你說的方式去擦桌子的臨時工,但你很快會發現,她上廁所的時候居然忘了沖馬桶。

因此,試圖以改變外在的世界來追求完美是徒勞無功的。永遠會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把毫無準備的你激怒。你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痛苦,要擺脫痛苦,你必須從所有的執著離。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應該看一下自己的心,為什麼會生氣。是否因為出現了與你期待正相反的東西。你的期待,就是你所執著的東西。

佛陀不會被任何事情激怒,因為他出離了所有的執著。你可能因為任何事情生氣,你可能因為公共汽車開的太慢而生氣,可能因為找不到所需要的東西而生氣(她把東西放哪了?她總是亂放東西),甚至可能因為你想讓他生氣的人不生氣而生氣。這說明你非常脆弱。你很容易被激怒。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修行之後,你可能還是未能了悟空性,也不知道金剛經在說什麼。但你還是和過去有所不同,過去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而現在你已經可以容許很多不完美的事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現。例如,你可以吃一道比較鹹的菜而不會抱怨。

所謂完美主義者,也就是說,你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要達到你所希望的樣子,你希望住在牆壁是天藍色的屋子(如果不是,你就會睡不著覺),你不喝桶裝水之外的任何水,你希望用自己喜歡的杯子喝茶,希望茶的味道不要太濃也不要太淡。

做一個完美主義者的壞處就是,你會經常痛苦,因為這個世界上多數事情都不會輕易俯首聽命,它們不會事事順著你。要讓他們達到你所希望的樣子,你必須花很多時間。很多人試圖創造完美的世界,不過他們最終都被證明失敗了。事實上,只要把你的心稍作調整,一切都會很完美。

你之所以看到的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是因為你有各種執著和不切實際的期待,如果你可以從這裡出離,你會變得非常強大,你不再堅持必須住在有藍色牆壁的屋子裡,不再堅持必須喝桶裝水,不再堅持必須用自己喜歡的杯子喝水,不再堅持茶的味道必須不濃不淡。

如果你出離了所有的執著,那麼你就會變得非常自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激怒你或傷害你。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07

其實個性不合才正常


聰明的您,認同嗎?

一群結婚已相當久的朋友聚在一起,談起婚姻裡的個性衝突,在場的所有婚姻竟然皆無一倖免。這豈非怪事?當初兩情相悅,自認個性相合、才會非君莫嫁,非卿不娶。

為什麼結婚幾年後才來抱怨對方與自己的種種不合?是愛情使人盲目?還是結了婚的人變得更獨具慧眼?使他(她)在別人眼中還不錯的配偶,卻有許多獨到的批判?

曾經舉過這個實例:
先生愛濫買東西,家中堆積如山。床頭放滿,就堆放地上:地上堆滿,就佔走廊。妻子疲於打掃整理,於是每次出門或旅行,丈夫一買東西,兩人就開始吵架。談起這一點,做妻子的恨得牙癢癢。

另一對夫妻,妻子個性耿直,說話坦誠,一說話必得罪人,得罪人後還必不認錯。而丈夫卻認為世間根本沒有對錯的道理,只有保持和諧的需求;於是,太太整天想熱戰而苦無對手,因為丈夫採取冷戰態度,彼此話不投機,婚姻關係日趨冷漠。談起老婆,丈夫一臉無奈,令人同情。

個性不合的故事,有千種萬狀,形形色色,其複雜、其特異,常令局外人訝異,這隨手拈來的兩個範例,就是局內人深受其苦,而旁觀者很難了解的「不合」僵局。

所以,我們不免要問,既然會個性不合,當初為何會結婚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婚姻中為何有那麼多不合?就是因為彼此結婚了!若和一位個性不合的人只做朋友,很多個性的難纏處根本沒有機會碰觸到;個性不合的同事或上司,再不合,也有職位權限的約束,必須維持表面的合作及安全的距離。

但是,在非常封閉、親密的婚姻關係裡,距離很近,短兵相接,個性不合的潛在因子完全得以自由彰顯,那可就難纏了。由於利害與共,做朋友時不見得構成麻煩的不合之處,都會突顯成大問題;由於關係密切,別人可以一笑置之的差異,婚姻中人卻可能因長年累月的忍受而感到痛苦難耐。

在婚姻裡,「最好的和最壞的都給你」是常見的遊戲。

如果和同事吵架了有後遺症,和朋友吵架對方會掉頭而去,大不了你也可以與他斷交。只有配偶和小孩,無論你怎麼罵他,只要還沒有到撕破臉的地步,他(她)都不能一走了之。

「看我能勉強你到什麼程度而你不會走掉?」這又是婚姻裡的另外一種遊戲。所以,「不合」成了大問題。

既已結了婚,不能像換個公司或與人拆夥那樣瀟灑地向「不合」說再見,只能在發現「不合」的事實後想辦法與之共同生活。而且,要小心維護,不要讓與「不合」勉強共處的怨氣及無奈,侵略了愛情的地盤,使婚姻中的「不合」現象擴大,而感情的相合逐漸消失。

妙的是婚前的「相合」,也可能正是婚後的「不合」。

恨丈夫亂買東西的老婆,婚前可能正是因為對丈夫的慷慨印象深刻而心許;討厭老婆直話直說的丈夫,當初就是因為欣賞這個女人談戀愛的坦誠大方啊!

既能載舟,便能覆舟。婚前的「相合」,可能就是婚後的「不合」,只是我們在選擇對象的條件而心動時,常常見樹不見林,沒有遠見而已。

這個發現,使幾位因個性不合而在婚姻中受苦的朋友釋然。

原來,結婚之後硬是會發現:怎麼就是有許多不合之處?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合乎邏輯的事。所以,不必納悶,為什麼覺得「相合」才結婚,可是婚後卻發現更多的「不合」,因為這是必然的結果。

板蕩識忠臣,婚姻中才見真性情;既然矢志相愛相處,就只能接受對方的真個性,明白兩個人個性勢必會有不合的衝擊與挑戰,就是我們走進結婚禮堂的使命之一!

決定結婚時,你們認為彼此是這世界上最相合的人,甚至為了他(她)可以忤逆父母,反抗壓力,對嗎?可是,各位最「相合」的英雄美人,當你們走進結婚禮堂後,請記住,你倆可能就是今生最「不合」的人!

完全相合,是神話;個性不合,才正常!
-----------------------------------------------------
海水有漲潮、有退潮,這是大自然的定律;
心情有高潮、低潮,這是人生的定律。
與其自艾自憐,不如享受高潮的喜悅,
把低潮視為人生的挑戰。

Tuesday, December 11, 2007

在AM與FM之間


吳淡如

把頻道調到同一個地方,才能清楚聽到對方的聲音,善解人意者,耐心總須比聰明多一點。

有個朋友,迷糊程度誠屬天才。她不只一次詢問我,我的廣播節目到底是幾點?

我記得,我也不只一次很清楚的回答,是週一到週五早上九點。「哪一台?」「中廣。」

然而,當我碰到她時,她還是抱怨,還沒成功的聽到我的節目,她認為她車上的收音機壞了,就是轉不到我的電台,聽不到我的節目。我的那一台可不算小電台,發射範圍也很強,怎麼想也不可能!這真是個靈異事件。

撘她便車時,我決定試試看,是不是她的靈異收音機真的和我過不去?她打開收音機的頻道說,諾,妳聽,我調來調去,就是沒聽見妳那一台我一看,馬上就知道原因所在:她一直在AM台轉來轉去,根本沒有把頻率切到FM,難怪她怎麼樣也收不到。

其實,我還蠻感謝他的迷糊。這個迷糊事件讓我若有所悟,人與人溝通上的誤差,我們所感覺到的「不被了解的孤獨」,甚或因為長期積怨所造成的爭執,可能都是因為頻道完全不同,而我們又固執於「就是應該在這個頻道裡」的緣故,儘管我們多麼努力的想聽到對方的聲音,多麼愛他,卻永遠接收不到。

★情人之間也是如此★

比如,剛出社會的女孩,向男友傾訴她在辦公室遭受到的委屈。

通常,頻道不對的男人會有兩種極端反應,一是:「哼,是誰欺負妳,我去找她算帳」

這種舉動會害女孩丟了工作又被人嘲笑,女孩當然不會對這種英勇的行為鼓掌叫好。

另一種可能是,男友聽了事實始末後,板起臉來教訓她:「這就是你不對了,你應該這樣那樣做才對。」

聽了這種訓詞,女孩的臉也會垮下來。以上兩種反應都會讓女人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其實她要的只是「同理心」。她不是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須由別人出餿主意幫她解決問題,她要的是安慰。

★頻道不對,永難溝通★

分手時也一樣,頻道上的誤解會使失戀的一方在痛苦中浸泡、掙扎過久而傷痕累累。

不少主動分手的男女對情人說:「我不適合你,你可以找到更適合你的人。」

其實,分手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另有新歡。前男友或前女友收到了錯誤訊息,如果「經驗不足」或「悟性不高」,很容易在「我哪裡不適合你?我可以改呀」的癡情漩渦裡打轉。因為方向錯誤,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愛情的出路。

直到有一天,目睹了人家出雙入對的事實,自己過去所做的種種無謂的努力,只會使他更加痛心疾首。

★親子間也一樣★

當孩子需要被傾聽時,如果父母馬上跳出來說你不可以這麼說,或你該怎麼做,急著當判官或輔導老師,頻道不對,連出自天性的源源愛意都會被阻絕到涓滴不剩。

這種「供需失調」的結果,只會造成代溝越來越嚴重。想要成為一個善解人意的人,或想要減少自尋苦惱的時間,最重要的不是及時當救火隊,而是轉對頻道。

我看過最美妙的解決方式是,聽完傾訴者的話語,然後以和緩的語氣先行詢問(暗示著:你知道,我是站在你這邊的):「親愛的,你要我只是聽你,還是你想要一些建議?」。

也許他不需要建議先搞清楚,也許他並不需要建議,只是想發洩情緒。

如果你是訴苦者,而對方向來熱心過度,不妨也很清楚的告訴他:「我只是想把事情告訴你,抒發壓力,聽我說說話,我的心情就會好,不必為我做什麼,我會慢慢想清楚」。

對伴侶訴苦時,最好如此。因為太愛你、太關心你的人,總會急著找解決方式或為你行俠仗義,把你的問題搞得更複雜。

把頻道調到同一個地方,才能清楚聽對方的聲音;善解人意者,耐心總須比聰明多一點。

【心得感想】

當我們與人的意見發生相左之時,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看。
大家都沒有惡意,只是頻道沒有調到最契合的位置罷了。
換個方式,讓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更加的寬廣,如此一來,包容心更大。

Monday, December 10, 2007

萬物靜觀皆自得

自己常遇到的問題以及朋友常問的問題,似乎大多屬於傾聽的需求,期待有一個人,靜靜聆聽積存已久的負面能量,瘋狂地傾洩垃圾。

桶子空了,輕鬆了,感謝朋友的傾聽,說是幫了自己很大的忙,然後,再用舊的桶子,繼續裝著新的情緒垃圾。

身旁有許多人,總覺得世界不夠美麗,總是期待看見炫麗的景色,總是期待能遇見對自己好的人。只是,太多的期待,似乎讓落空也加了幾分痛苦。

喜歡禪修老師曾分享過的一個故事。

一位修行者,夜裡趕路,覺得累了、渴了,加上四週一片的漆黑,讓修行者急於找一處可歇息的屋子,一杯水。

只是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讓修行者只能靠著揮動雙手找路。忽然,修行者感覺到前方有一個水池,不大,他連忙地以手當碗喝了幾口。也許是太過疲累與口渴,這水竟出奇的甘甜,彷彿甘露。

修行者雙手合十,感恩著諸佛的慈悲。也許是太累,他索性就在水池邊,倚著一塊石頭,便打起盹來。

一早,修行者揉了揉眼,起身,驚見四週盡是墓地,昨夜的水池,竟是泡著骨頭的屍水。見狀,身體突然感到不舒服,吐了又吐。

一會兒後,修行者靜下心來思考,相同的水,為何昨夜是甘露,今早卻成了令人作噁的屍水。當下,修行者開了悟,明白世間一切皆是心的造作,大笑頂禮而去。

生活中,煩人的事還真的不少,

如果能真正明白「萬法唯心造」的道理,也許我們會發現,讓心起伏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一切的負面情緒,都僅是為了保護自以為是的想法,然後隨著感觀,起舞著情緒。

「沒有人能讓你生氣,除非你自己願意。」

這句話在那兒聽見的,忘了,覺得很棒,與你們分享。

相同的世界,有些人看見美麗,有些人則看見苦痛,試著讓自己學習在煩惱中謙卑。

有煩惱,才有方向跨越,然後下一次再遇見時,笑笑,走過。

Friday, December 07, 2007

窮人最缺少的是?

一則寓意頗深的故事

巴拉昂是一位靠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就迅速躋身法國50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病去世。臨終前,他留下遺囑,除了將自己的大部分資產捐獻給醫院外,另有100萬法郎作為獎金,獎給能揭開貧窮之謎的人。

不久法國《科西嘉人報》刊登了巴拉昂的遺囑。

遺囑是這樣寫的:

「我曾經是一個窮人,去世的時候卻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走進天堂。在跨入天堂門檻之前,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現在這個秘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的一個私人保險箱,保險箱的三把鑰匙在我的一個律師和兩個代理人手中。如果誰能回答「窮人最缺少什麼,因此貧窮」,猜中我的秘訣,他將得到我的祝賀。當然,那時的我已經無法從墓穴中伸出雙手為他的睿智而歡呼,但是他可以從此只保險箱中榮幸地拿走一百萬法郎,那就是我給予他的掌聲。」

遺囑刊登後,雪片般的信件飛到了報社。對於窮人最缺什麼的問題,報社共收到了48561個答案。絕大多數人認為,窮人最缺的是錢,或是,窮人最缺的是發展和發財的機會。有的人認為,窮人之所以窮,那是因為他們缺少幫助。答案真是千奇百怪。

在巴拉昂逝世一周年,那只保險箱在公證部門的監視下被打開了。在48561封信裡,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那就是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成為富人的野心。

巴拉昂的謎底引起法國及英美很大的震動。後來,一些好萊塢的新貴和其他行業幾位年輕的富翁就此話題接受電臺的採訪時,都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恆的特效藥,是所有奇蹟的萌發點;大多數平庸的人是因為他們缺乏成為一個真正富人的野心。

【心得感想】

有野心有企圖心的人才有機會成功。

Thursday, December 06, 2007

人生路

每個人都得重視自己的生涯規畫

星雲

有人說:人生如夢幻,夢醒一場空;也有人說,人生如浮萍,漂泊不定,聚散無常。其實,人生好比一條「路」,人生的前途要有路,才能有所發展;如果前途沒有路,應該就表示人生已經走到盡頭了。

  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出來,自己走不出自己的路,總是沒有把人生活得淋漓盡致,因此每個人都要重視自己的「生涯規畫」。

  我曾經把自己的一生規畫為八個時期,以每十年為一期,第一個十年是「成長時期」,第二個十年為「閱讀時期」,第三個十年是「參學時期」,之後依序是「弘法時期」、「歷史時期」、「哲學時期」、「倫理時期」、「佛學時期」。

  我能到人間來,得感謝父母生養了我的身體,他們幫助我在世間成長;但是自己前世的福德因緣,讓我今生能夠依照自己的理想,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發展,更是值得慶幸。

  我從小就不是一個苦惱的小孩,由於家裏貧窮,出了母胎連母奶都不足飽腹,但是我天性容易滿足。對於童年往事,雖然現在已經不復記憶,只是偶爾聽母親敘說,我經常把家裏僅有的一點食物,拿出來分享給其他小孩子吃;儘管家貧,也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分享給人,母親的話只不過說明,我從小就有喜捨的性格罷了。

  我還依稀記得,三、四歲的時候就和外祖母學會念《般若心經》,也和七、八歲的姐姐比賽吃素,這一切大概都是受了外婆的影響。我的童年,經常跟著外婆進出「道場」,其實當時我並不懂得什麼宗、什麼教、什麼神,只記得大多數的道場裏,都懸掛著「十殿閻羅」的圖:一殿閻君秦廣王蕭,二殿閻君楚江王曹,三殿閻君宋帝王廉,四殿閻君五官王黃……當時在小小的心靈上,就烙印了「人不能做壞事」的觀念,做了壞事,應該上刀山、下油鍋,那是多麼痛苦、可怕的罪業呀。

  我雖然沒有進過正式的學堂讀過什麼書,但在童年時,就會背誦寺廟牆上所貼的「三世因果經」:「有食有穿為何因?前世茶飯施窮人;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不捨半分文。高樓大廈為何因?前世造庵起涼亭;福祿俱足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前。相貌端嚴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相貌醜陋為何因?前世惡心嫉妒人。聰明智慧為何因?前世誦經念佛人……」

  我最感激的是,父母生養我,不但給我一個健康的身體,最重要的是,給我一個影響一生一世的性格。所謂「性格」,我生性勤勞,從小就喜歡幫忙家務,舉凡掃地、洗碗、擦桌子,我都主動去做。再著,就是我有一顆「仁慈」的心。

  我從小就喜愛小動物,一群螞蟻圍困在路邊的水塘中,我會替牠們搭橋,讓牠們通過。幼小的昆蟲,我也細心地把牠養大再放生。我喜歡養小雞、小鴨,尤其喜愛養鴿子。記得有一次,為了一隻鴿子飛失了沒有回來,最初我急得飯都吃不下,最後竟至投河自盡,所幸我深諳水性,自己又浮了上來。但是這一切,都被大人責怪,認為簡直是小孩子胡鬧。

  我對於家中所養的小狗,每天只准餵食一餐,甚為不滿,總想:人可以吃三餐,為什麼狗子只能吃一餐呢?家人說:只有給牠吃晚餐,牠才肯看家守夜。我無法認同這種說法,經常在吃飯的時候,偷偷地把碗盛滿了飯菜,再將狗引到僻遠的地方讓牠吃,我寧可自己少吃,也要替狗子加餐。

  一隻殘缺的小雞,破殼而出還不到十天,有一次被雨水淋濕了羽毛,我怕小雞受寒,就把牠擺在爐灶的入口,想藉爐火幫牠把羽毛烤乾。那知小雞見了人,受到驚嚇就往爐子裏鑽去。我一見大驚,趕快伸手把牠從爐火裏搶救出來,但是牠的羽毛已被燒光,一隻腳也燒掉了,甚至嘴巴因此缺了下喙。

  燒成這個樣子,照說小雞應該是必死無疑,但我想出種種方法照顧牠。起初餵食很麻煩,因為只剩上喙,不能啄食,所以三餐我都用杯子盛滿米穀餵牠。如此養了一年多,小雞不但沒有夭折,反而大到可以下蛋,儘管所下的蛋小如鴿蛋,但總是活了下來。這件事讓我感覺自己好像成就了一件大事業一樣,現在回想起來,這也是對生命的愛護,所以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是有些許的仁慈性格。

  另外關於勤勞,記得是我八、九歲的時候,因為家裏貧窮,看到父母為了家庭日用艱難而辛苦,於是就有心想要幫忙。但是一個年幼的兒童,能有什麼辦法呢?想到狗子在路上屙屎,我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就起床,然後到路上撿「狗屎」,把它堆積在一起,幾天後也能賣給人家當肥料賺得幾個銅板。

  我也常在下午時分,出門撿拾路上的牛糞,然後學習大人的做法,把稻草剪碎,將牛糞及稻草用水和在一起,貼在牆上曬乾後,一塊牛糞幾角錢賣給人當木炭燒,如此也能賺錢。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開始,我的家鄉揚州江都因戰火摧殘,燒得只剩一片瓦礫,到處都有鐵釘以及各種器皿損壞後的破銅爛鐵。我把這些撿起來賣,雖然不值錢,但當時小小年紀,也覺得為數可觀。甚至在桃李銀杏出產季節,鄉人吃過桃子、李子、杏子,裏面的核到處亂丟,我也滿街滿巷地撿拾,累積起來也可以賣點小錢。

  過去自己一直覺得很難為情,不敢把這些事告訴別人;現在環保意識抬頭,我覺得自己童年所做,不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也是對環保的實踐。同時也增強自己的信念,不論什麼人,只要對公益有所幫助,我覺得都非常有意義。

十歲以前的童年,我稱之為「成長時期」;十歲以後,我就步入了讀書學習的時期了。我在出家前的一、兩年中,斷斷續續也讀過幾年「私塾」。所謂「斷斷續續」,原因是我們每天讀書要繳四個銅板,有錢的時候就帶著四個銅板去讀書,如果沒有錢,當天就主動為自己放假。私塾的老師也習慣如此,學生來了,就教他一段四書,不來也不會責怪。

  斷斷續續當中,也不知道自己能認得幾個字,直到十二歲那年,我在師父志開上人的座下剃度出家。最初在棲霞佛學院讀書,全班約有學生五十人,他們的年齡都比我大許多,大部分在二十歲以上,只有我還在幼童之齡。同學當中,不要說青年,連少年都沒有,我只有自慚形穢地混雜在那些大人學生之中,因為他們都曾經聽講過《成唯識論》、《因明學》、《般若經》等,而我對這些經論,都如鴨子聽雷,老師的語言,對我而言,只有聲音,完全不知道講的是何意義。

  所幸在私塾裏認得幾個字,這時總算能夠派上用場,我經常到棲霞佛學院的圖書館,借幾本文學書籍來閱讀。我記得自己所看的第一本小說,就是《精忠岳傳》。對於岳飛的「精忠報國」,以及他的兄弟們「英勇果敢」的表現,都讓我產生非常強烈的尊敬與嚮往。

  後來又接觸《七俠五義》、《小五義》、《封神榜》、《儒林外史》、《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經常看得入迷,甚至真是看到廢寢忘食。之後又閱讀不少西洋文學,先後看過英國莎士比亞全集、印度泰戈爾的詩集、俄國托爾斯泰的小說《戰爭與和平》,以及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大仲馬的《基度山恩仇記》,美國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還有德國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等等。

  這時候感覺到知識無涯,慧海無邊,每天雖然在叢林裏過著專制、無理要求的生活,受著無情的打罵教育,但是我樂在閱讀之中,其他一切也就不去計較了。

  在那個時候,我愛看小說,終於慢慢被老師發現了,成為黑名單的學生。老師認為,一個不用功閱讀經論,只是沈迷於小說的學生,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罷了。但是不管別人怎麼樣嘲笑、歧視,我對東西方的小說、文學作品、歷史傳記,還是讀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因為經論看不懂,只有閱讀這些世間著作,能夠增添我的知識見聞。

  那個時候,因為閱讀,我也漸漸展現了自己的學習成績,例如《水滸傳》裏的一○八將叫什麼名字,什麼綽號,用什麼武器,穿什麼衣服,我都能如數家珍一一道來。甚至我還列出三、四十人,覺得他們不夠資格當一○八將中的好漢。

  對於《三國演義》,我則崇拜不已,尤其當中對於人物武功的鋪陳,很有層次,例如「呂布戰三英」,可以看出呂布的武功勝過關雲長、張翼德;而關公「過五關,斬六將」,可見關雲長的武功又是遠遠勝過一般的英雄武將。

  對於《三國演義》中,把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黃忠、馬超,列為「五虎將」,我認為最為公正。當中尤以趙子龍那種不計較、不比較,不鬧情緒,只是一心輔佐劉備,最為欽佩。

  我在棲霞佛學院讀書的六、七年當中,可以說都是受人歧視、打壓。例如,有一次國文課中,老師出了一道作文題目,叫做「以菩提無法直顯般若論」。在那種年齡,對於什麼叫做「菩提」,什麼叫做「般若」,我都搞不清楚,又如何論議?如何能暢所欲言呢?結果老師給我的批語:「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我當時一看,還洋洋得意,以為老師寫了詩句讚美我,後來經過別人說明,才知道老師是在嘲笑我。所謂「兩隻黃鸝鳴翠柳」,牠在叫什麼你知道嗎?「一行白鷺上青天」,你又了解了什麼呢?所以總說老師的意思,就是說我的文章「不知所云」。

  又有一次,作文題目是「故鄉」。這種淺顯易懂的題目,又是跟自己切身有關,加上我讀過一些文學小說,懂得怎麼樣形容故鄉,所以就寫道:「我的故鄉有彎彎曲曲的小河,河流上有小橋,兩岸翠綠的楊柳低垂,每當黃昏落日餘暉下,農舍的屋頂炊煙嬝嬝升起……」老師又給我批語:「如人數他寶,自無半毫分。」這一看就很明白,老師認為這篇文章是我抄襲而來,不是自己所作。

  寫得好,是抄襲而來;寫得不好,是不知所云。幸好我的性格善於轉化,沒有輕易被摧殘、打倒,所以後來我一直主張,對青年學子要用愛的教育,要鼓勵他上進。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師的一句話,一點鼓勵,是金錢買不到的,可是對一個青年學子而言,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是多麼需要師長大人的鼓勵啊。

  不過,在我人生的學習之路上,也遇到很多好的老師。十八歲時我升學上焦山佛學院,有來自北京大學國文系的薛劍園教授,為我們上文學課程,還有思想開放的聖璞法師,指導我們的國學。另外還有芝峰法師、大醒法師、圓湛法師、戒如學長、普蓮學長,尤其在家的教授為數更多,只是有些名字已經不復記憶了。

  這麼多年輕優秀的師長,為我們教授數學、外文、生物學等,我一時只覺心開意解,世間學問紛紛向我蜂擁而來,我忽然思想大開,進步神速,所以就不斷向江蘇省會鎮江的各大報副刊投稿。其中有小詩、有散文、有語體文,不但皆被錄取,後來他們竟然還邀請我當副刊編輯,這對一個沒有進過正式學堂的青年而言,真是莫大的鼓勵,這是我人生中最感快樂、也是最短暫的一段學習過程了。
二十歲那年冬天,我離開了焦山,就此結束了我十年的學習生涯,接著就邁入了我人生另一個十年的參學時期了。
  離開焦山以後,我回到白塔山大覺寺,在白塔國民小學服務不到兩年,之後就到南京華藏寺,參加同學們發起的佛教革新運動。可惜因為時局動盪,國共戰爭開始,已經不容許自己有所作為了,因此在得到家師志開上人允許下,只帶著簡單的換洗衣服,其他東西一概捨棄,贈送給同學智勇等親友,我率領了七十餘名的青年同道,以參加僧侶救護隊的名義,就這樣渡海來到台灣。

  初到台灣,人地生疏,用「走投無路」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所幸獲得吳伯雄先生的尊翁吳鴻麟老先生為我保證,辦理戶口,才得以留台。當然,更要感謝的是,妙果老和尚收容我掛單,才能免於流離失所之苦。在當時,即使窮途潦倒,我仍然堅守自己對佛教的信念,保全一件僧衣,先後曾經拜訪過慈航法師,聽過道源法師講說《大乘起信論》,也曾和大醒法師長談,並且擔任台灣佛教講習會的教務主任,乃至和東初法師講說佛教的未來,同時幫他主編《人生雜誌》。

  我也曾經親近過章嘉活佛,尤其印順長老初到台灣時,住錫在我教書的台灣佛教講習會,因此得以朝夕親近請教。我對於長老治學的嚴謹、思想理路之通達,無限欽佩。

  記得那個時候,承慈航法師送我一套《太虛大師全書》六十冊,以及印順法師的著作。另外,我也擁有《印光大師文鈔》、《虛雲老和尚法匯》、圓瑛法師的著作,還有一套《胡適文存》等等。我坐擁書城,面聆這些大德的教益,回想這十年中,真是其樂無比。

  我除了參學、教學以外,偶爾也在報章雜誌寫些護教的文章。一篇文藝短篇小說〈茶花再開的時候〉,承中興大學教授秦江潮先生,特地從台北親臨圓光寺給我指教;一封寫給京劇名旦顧正秋女士的信,抗議她在永樂戲院演出有損佛教形象的戲劇,引起軒然大波。尤其在《覺生月刊》上寫給朱斐先生的一封信,導致他把《覺生》停刊,另創《菩提樹雜誌》。另外,一篇短文批評《中華美術》所刊出的佛像,把頭腳切斷,是對佛教不敬,招來東初長老對我的不滿。甚至佛教同道間的指責,也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

  我感歎自己只是在佛教裏生事,對佛教沒有真正的貢獻。所幸章嘉活佛護衛我當選中國佛教協會的常務理事,但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同時也不想連累容我掛單的青草湖靈隱寺,所以就設法到了山後交通不甚方便的宜蘭,一方面韜光養晦,一方面在那裏實踐我對佛教新教團的設立,就類似太虛大師的「菩薩學處」。從此我告別了十年的參學期,開始邁入另一個以文學弘法的十年了。

  我在宜蘭,最初成立念佛會、歌詠隊、學生會,文藝寫作班;我有教育部登記有案的光華文理補習班,我創辦幼稚園,也成立幼教師資訓練班。我把宜蘭市四十八個村里,用佛教的義理,組成光明班、菩提班、清淨班、慈悲班……等四十八班,每班選出一個班長,有系統、有組織地弘揚佛法。

  雖然一下子辦了這麼多活動,但我並不會太忙碌,因為歌詠隊有楊勇溥老師幫我教授,青年團有通訊兵學校裘德鑑上校替我領導。甚至太極拳班,有武功高強,即使二、三十人聯合起來都不是對手的熊養和老先生幫我指導。另外還有宜蘭中學、蘭陽女中的多位老師幫忙領導各種社團。

  我在忙碌之餘還能抽空撰寫文章,我的《玉琳國師》、《釋迦牟尼佛傳》、《十大弟子傳》、《佛教童話集》、《佛教故事大全》,就是在宜蘭十年的初期完成的。《釋迦牟尼佛傳》和《十大弟子傳》,我都是用文學的筆調撰寫,尤其《釋迦牟尼佛傳》,曾由監察委員游娟女士編成連續劇,在台視八點檔播出;也曾拍成電影,在金國戲院上映。《玉琳國師》更加發揮威力,曾被空軍廣播電台列為小說選播,也拍成電影,尤其勾峰先生二度編成電視劇「再世情緣」,在電視台連續播出一個多月。

  我在這個時候,鼓勵慈莊、慈惠、慈容等人,在台北三重開設「佛教文化服務處」,除為佛教界做一些文化服務以外,也出版通俗化、大眾化的佛教著作,如佛教的小說選集,如唱片的發行等。我自己也在全省各地巡迴講演之餘,努力撰寫文藝作品,尤其作了許多佛教歌曲,如:弘法者之歌、西方、快皈投佛陀座下、菩提樹、鐘聲、佛化婚禮祝歌等。透過雷音寺歌詠隊隊員的演唱,甚至編成舞台劇,在台灣各地表演,一時造成轟動,但也引起傳統佛教人士對我的不滿,認為我荒腔走板,怎麼佛教還唱起歌來,真是大逆不道,這不是要滅亡佛教嗎?

  但是佛教並沒有因為唱歌而給唱完了,反而在幾十年後,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慈惠法師主辦的「人間音緣」,每年都把幾十個國家的青年集合在台北唱歌弘法,可見佛教提倡歌唱,不但沒有傷害佛教,反而接引了一批批優秀的青年進入佛教,對於帶動佛教的年輕化、知識化,發揮很大的功能。

  我在宜蘭弘法十多年後,一九六四年時年三十八歲,先在高雄創辦壽山佛學院,接著購買了大樹鄉麻竹園五十多公頃的土地,就此開創佛光山,想為佛教創造歷史,開創另一個佛教的新局面。

佛光山在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六日開山建設,初意是想設立佛教學院,為佛教培養弘法人才。後來基於發展中的需要,除了安僧辦道以外,並且創辦各種佛教事業,諸如養老育幼的慈善事業,以及幼稚園、初級中學、高級中學的設立等。

  初建佛光山時,我知道自己應該要進入為佛教創造歷史的階段,於是為佛光山訂定四大宗旨:一、以教育培養人才;二、以文化弘揚佛法;三、以慈善福利社會;四、以共修淨化人心。

  我同時也為隨從的弟子們,制訂佛光人的「工作信條」,我希望他們能在工作生活中,確實奉行「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的原則。我把童年的性格和信念,逐漸加以實現,我把青少年時期醞釀在心中的理想,慢慢落實,所謂「國際化、人間化、生活化、藝文化」的人間佛教,就這樣確立了。

  從四十到五十歲的十年之間,因為是佛光山開山初期,點點滴滴,只要是善舉,我從不排拒。例如,在自己衣食無著的情況下,籌辦大專佛學夏令營;在開山建寺萬般辛苦的情況下,設立普門高中,甚至後來相繼創辦西來大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真的都是「以無為有」,正如《般若心經》所謂的「空中生妙有」。

  尤其為了「以教育培養人才」,我創辦佛教學院,聘請楊國樞、韋政通、陳鼓應、王淮、唐亦男老師等人,到佛學院教授《老子》、《莊子》,啟發同學的哲學思想。乃至牟宗三、唐君毅,甚至韓國的金知見,日本的中村元、平川彰、水野弘元教授等,都曾邀請他們講學。

  另外,為了帶動佛教文化,我經常「以文會友」,當時的文學家,如郭嗣汾、公孫嬿、朱橋、何凡、林海音、高陽、司馬中原等人,都跟我成為很好的文友,甚至劉枋女士還曾在佛光山長住過一段時期。

  我對於一些學術人才,一向都是非常尊重,所以在一九七七年佛光山成立《大藏經編修委員會》, 陸續把藏經加以標點、分段、注解,重新編印成《佛光大藏經》,同時還邀請大陸學者王志遠、賴永海、方勵天、樓宇烈、王堯、楊曾文、王雷泉、陳兵、方廣錩、程功讓等人,將藏經翻譯成白話文,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

  我主辦各種學術會議,出版《佛光學報》,後來又發行《普門學報》等。儘管我一生都很努力在為佛教推展文教事業,但是在佛光山開山期中,佛教界的某些領導人放話,揚言要打倒佛光山叢林學院,不准我興辦教育。其實,天主教、基督教在台灣創辦了東海、輔仁、東吳等多所大學,也沒有人要打倒他們,為什麼我為佛教所辦的一所小小佛學院,就要打倒他呢?

  尤其當時我要召開「世界漢藏佛教會議」,因為我獲選為中華漢藏文化協會理事長,召開這樣的會議有義不容辭的正當性。但是佛教界人士杯葛我,要大家不要參加,不要跟我合作。我經常帶著一種悲憫的心情,想到可憐的佛教,就只剩這麼一點生機在苟延殘喘,難道我們不能愛惜他、維護他嗎?

  此外,佛光山開山數年之後,由於各種因緣推動,我分別在高雄、彰化、台北設立分院,這時國民黨的一位重要人士,負責組織的宋先生,他不太了解情況,就說:佛教設立這許多分別院,那麼以後國民黨的分支部用來做什麼呢?

  雖然來自教界與政治的阻力不少,但我順應時勢的需要,不但沒有被打壓、阻礙,反而以創造歷史的精神,後來陸續到美國創建西來寺、中美寺,到澳洲創建中天寺、南天寺,到歐洲創建巴黎道場、德國禪淨中心,到非洲創建南華寺,到馬來西亞創建東禪寺等。我為海內外二百多所寺院道場,訂定「傳統與現代融和、僧眾與信眾共有、修持與慧解並重、佛教與藝文合一」,做為佛光教團推展人間佛教的方向,我想這也是佛教發展的時代趨勢,所以後來又成立國際佛光會,在五大洲成立一百多個協、分會,真是「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了。

  時光荏苒,人已半百,在五十歲左右,除了在世界各地興建道場,創辦佛教事業以外,這時我想到佛教不能只重外相,應該要有一些實質的內涵。雖然多年來我一直做的都是「人間佛教」的事情,到了五十幾歲的時候,才想到「哲學的人生」,因此我對人間佛教開始做了一些規畫,我要確立自己的模式來宣揚人間佛教。

  首先為了讓人間佛教有特殊的內涵,我不能不考慮哲學思想上的建立,所以歷年來國際佛光會召開世界會員大會,每次我都發表一篇主題演說,例如: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圓滿與自在、自然與生命、公是與公非、人間與生活、發心與發展、自覺與行佛、化世與益人等,這些都是在這十年期中所醞釀的思想。甚至對當代的問題,如戰爭與和平、宗教之間、族群問題、生態環保、安樂死、優生保健法、生命教育、生死學等,我都給與重新詮釋。

  為了詮釋這些問題,我在世界各地舉辦講座,或是召開座談會,現在都已經集結出書。尤其我在「怎樣做個佛光人」裏,提倡佛光人要「先入世後出世、先度生後度死、先生活後生死、先縮小後擴大」;佛光人要「有宗教情操、有因果觀念、有慚恥美德、有容人雅量」;佛光人「不私收徒弟、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不私自化緣、不私自請託、不私置產業、不私造飲食」;佛光人「以佛法為重,以世法為輕、以道情為重,以俗情為輕、以實踐為重,以空談為輕、以是非為重,以利害為輕」;佛光人「不以經懺為職業、不以遊方為逍遙、不以自了為修行、不以無求為清高」;佛光人要「光榮歸於佛陀、利益歸於常住、成就歸於大眾、功德歸於檀那」。

我也替佛光山設立「參禪規約」,並且為建設人間佛教規畫藍圖。在佛光山,我以「全面照顧一個人的生老病死,讓人的一生都能在佛光山完成」為發展藍圖;對社會,從個人的新生,到家庭佛化、社區佛化,乃至以服務社會為工作的意義,都加以敘述、闡揚。

  在此期間,我為了替人間佛教做一些古今映照、傳統與現代融和的工作,因此把根本佛教的「戒定慧」三學提出來,做為人間佛教的思想依據。在戒學方面,我主張戒律是佛教的根本,是佛法的生命,是諸佛化世的本源,所謂「戒住則僧住,僧住則法住」,戒律的重要,由此可見。但是戒律要合乎時代性,要合情、合理,要尊重人情、人性,當初佛陀也倡導「小小戒可捨」,現在的憲法都能順應時代而改革,戒律也應該因時制宜,隨著時代發展而融通應變,但是在應世化俗之餘,不可過分方便而流於庸俗化,因為戒律必定是維護僧團最重要的法寶。

  在定學方面,我認為不管在家、出家,佛光人都要有修身治心的法門。過去在台灣少有禪堂的設立,但現在佛光山在國內外的分別院,每家都設有禪堂和念佛堂。這也說明,佛光山雖然主張「八宗兼弘」,但重在「禪淨雙修」,多年來對此一直非常努力地在提倡、推動。

  在慧學方面,佛教不同於一般宗教的,就是有慧學般若,講究對宇宙人生真理的探討。遺憾的是,佛教徒大都重視信仰,不太重視閱藏讀經,所以佛光山在世界各地成立讀書會,目前大概有兩千多個讀書會,至少有數百萬人在讀書。不過,若想提昇佛教的慧學,大概還要看將來大家的深入程度了。

  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主要是倡導生活的佛教,以促進人際間的和諧,帶來社會的公平,達到世界的相互尊重包容,讓所有人民都能幸福安樂的生活為目標。所以,人間佛教希望大家講道德、守信用、明因果、持五戒;唯有發揚人間的美德,散發人性的光輝,才能共創人間的淨土。

  對於人間佛教的弘揚,我除了著有「人間佛教系列」的各類書籍以外,我在「人間佛教的戒定慧」裏,更把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一一表露。

  人間佛教就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之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要有人間的性格、人間的倫理、人間的秩序;人間佛教要從「人」做起,甚至要從「自己」做起,凡事不要求別人。為了不把報恩的責任推給阿彌陀佛,所以我在佛光山成立「功德主會」,把信徒定位為「佛教的老闆」,並且訂定各種功德主的福利辦法,一方面替佛教報恩,同時也讓信徒在有生之年都能享受佛教給他們的福利,讓他們都能「往生」佛光淨土。

  尤其到了六十歲左右,我忽然想到自己已屆花甲之年,跟隨我的徒眾弟子,出家弟子就有千餘人之多,我在退位時曾宣布,佛光山的行政工作可以退位,但是跟徒眾的師徒關係沒有退位。因此想到多少可敬、可愛的父母,他們把子弟交到佛光山跟隨我出家,其中多數都是經過父母培養,受過大專高等教育。或者至少也是高級中學畢業後,再經過佛光山叢林學院的教育,也算是大學學士了。

  雖然我年幼離開故鄉、親人,但在我心底,所有天下年長的男女,都可以做我的父母,為了對所有徒眾父母表示尊敬,因此舉辦「佛光親屬會」,讓所有徒眾父母、家人,每年都到佛光山團聚兩天,不但父母、子女可以暢敘親情,也讓我有機會跟他們報告子弟出家後的前途希望。所以這時的思想,又轉入到應該為人間的「倫理關係」有所建立的階段。

  我有一千多位出家入道的弟子,我那麼多的「佛門親家」,雖然一年只聚會一次,但是大家都為兒女能得到一個好的安身立命的道場,感到歡喜、榮耀。有的上台講演,表達他的歡喜,有的述說當初送子學道的心情。佛光山這許多青年子弟,也不辜負父母的希望,有的在各大學教書,有的從事文化事業,編輯報紙雜誌,有的從事養老育幼的慈善事業,有的在世界各地名校,繼續各種研究。佛光山兩百多個寺院道場的行政、社教、法務,都是由這一群人擔當,所有的父母親家,也經常在世界各地來去旅行,到處為家。甚至佛光山還優待徒眾父母,將來可以隨子弟住進佛光山養老機構安養,或者百年之後,歸葬佛光山萬壽園陵墓。尤其佛光山任何一個子弟的父母,也是全佛光人子弟的父母;從一、兩個子弟之家,到幾千人的世界大家庭,其融和安樂,真是難以言說。

  《法華經》說:「一切長者男子是我父,一切長者女子是我母,一切年輕男女是我的兄弟姊妹。」誠哉斯言。當初我撰寫《釋迦牟尼佛傳》時,寫到佛陀為逝世的父親擔棺,為報答母親之恩而親上忉利天為母說法,甚至為迦旃延的弟子均頭沙彌鋪設床位,讓他在自己的房中暫住。佛陀對尊師重道、孝養慈親,以及愛護後學,樹立了典範,誰說佛門不重視倫理呢?

  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意味著佛教的出家人不是遺世獨立,所以我倡導寺院道場為「四眾共有」,我倡導各種不同種族要「同體共生」,我鼓勵佛光山的兒女,在父母年老生日時,回俗家省親祝壽。

  世界的秩序,就是要靠倫理道德來維護,就如儒家的〈禮運大同篇〉說:「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更重要的,要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所以佛光山除了推動文化、教育之弘法利生的事業以外,對於人一生的完成,養老育幼、生老病死的事情,更是特別給與關注。

人的一生,其實只有兩個重大的問題,一是「生」,一是「死」。死的時候固然要死得無牽無掛,死得自在安然;生的時候,更要活得無憂無慮,活得平安快樂。現在世界最大的問題,就是「戰爭」不斷、「恐怖分子」猖獗,擾得人心惶惶。世界要和平,不但要發揮人性的慈悲、無私,還要講究緣起性空、六度四攝、因果報應等,這些佛教的教義都是促進世界和平的無形力量。

  尤其,我認為世界和平的促進,宗教應該身先表率,彼此要互相尊重包容,要把「有容乃大」的胸襟,從宗教之間推展開來,進而影響社會各個團體,這是宗教界的責任,也是對現代社會應該提供的貢獻。

  我一生倡導「融和」,除了力促佛教界的融和之外,尤其致力於「宗教融和」。為了結合宗教力量來共同促進世界和平,多年來我除了每年元旦出席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委員會主辦的「宗教新春祈福大會」以外,平時更經常在世界各地與各宗教進行互訪、對談、交流,久遠的不談,就拿近幾年來說,例如:

  一九九七年我應邀前往梵諦岡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會面,共同祈求世界和平,此事被譽為「世紀性的宗教對談」。

  一九九八年,我應邀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弘法,同時與信奉回教的馬國總理馬哈迪會面,為中國佛教與馬來西亞回教史,寫下新的一頁。

  二○○一年,我在澳洲與臥龍崗市長George Horrison,及英國國教臥龍崗地區的主教Bishop Pipen,針對宗教與文化交流,彼此交換看法。同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針對「宗教如何面對全球化」問題,我也應邀與天主教的瑞恩神父,及基督教的第芳婷教授等,共同主持「宗教對話」。

  二○○三年,我在巴西聖保羅的SE大教堂,與天主教樞機主教Dom Claudio,針對宗教對本世紀應該提供什麼樣的貢獻,進行「宗教對話」。

  此外,美國西來寺於一九八八年落成後,將近二十年來一直與相距五分鐘路程的摩門教會保持友好關係,西來寺每年並舉辦世界和平祈願法會,邀請各宗教領袖以各自獨特的宗教儀式,共同為世界祈求和平。

  日前我甚至還為北港媽祖宮撰寫〈媽祖紀念歌〉,我認為宗教之間應該要建立「同體共生」的關係,要「同中存異、異中求同」,彼此包容、彼此尊重,就如人體的五官,要相互共生,才能共存。對於宗教之間的往來,我主張:教主不同,彼此要尊重,不可混淆;教義各有所宗,應該各自發揮;教徒之間則可以彼此溝通往來。

  由於我經常與各宗教之間保持密切的互動,因此彼此也都建立了友好的關係,例如我與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台灣樞機主教單國璽、羅光總主教、丁松筠神父等,乃至佛教的達賴喇嘛,都成為朋友。甚至同為天主教所辦的智利聖多瑪斯大學、台灣輔仁大學、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先後頒贈給我榮譽博士學位等。

  其實說來慚愧,由於自己從小基本教育沒有打好基礎,雖然在佛門裏有禪、淨、律各宗的參學,稱得上資歷完整。但是我的人生路走來也有一些起伏,崎嶇不平,變化莫測,很多難以掌握的事情,也只有隨順因緣所轉了。

  現在回想起來,在我出家一甲子以上的時間,雖然也有一些為教為眾的理念,但由於自己沒有「學有專精」,對佛教縱有些許的貢獻,也不值得自我誇耀。尤其過去為了弘揚人間佛教,所寫的都是一些通俗性的文章,雖然已如預期,發揮了接引社會人士普遍認識佛教的功能,可是階段性的任務已經完成,直到七十歲古稀之齡後,我發現自己的佛學可以再做進一步的深入,因此在二○○一年發行《普門學報》,一方面提供學者有發表學術論文的園地,希望進一步提昇佛教義理研究,為人間佛教建立思想體系,同時我也親自為學報撰寫論文。

  近十年來我在《普門學報》發表的學術論文,包括:中國佛教發展的階段性芻議、從四聖諦到四弘誓願……論大小乘佛教融和的開展、論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義……詮釋三皈、五戒及生權的內容、六般羅密自他兩利之評析、人間佛教的藍圖、比丘尼僧團的發展、佛教興學的往事與未來、佛教與花的因緣、佛教與自然生態、佛教叢林語言規範、山林寺院與都市寺院、人間佛教的戒定慧等。

  雖然直到這時,我才真正對佛教的學術問題多所留意。不過在此之前數十年來,因為自己出身在臨濟宗門下,對禪門的思想、語錄,一直喜愛撰文,對於淨土的念佛,更因一生參加過的佛七不下數百次,所以對念佛也有心得。

  另外,過去青少年時期,在佛教學院所受的課程,大都是唯識學的經論,現在也不禁在心頭慢慢明亮起來。雖然自己的心中還是喜歡般若空性、緣起中道,不過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總是為各種眾生所喜愛,所以我對於佛學的基本信念,並不喜歡分宗立派,分別你我,造成宗派之間的相互對立。

  我尤其不希望學者們用研究佛教的角度,互相排斥、批判,這是自相殘害,對佛教並無益處。我主張佛教的「聖言量」,你要信就信,不信也就罷了。但不可以用此經論,打倒彼學說;用彼學說,打倒此經論,這樣只會分裂佛教,造成佛教的分歧,絲毫無助於佛心證道。

因此,我認為佛學是一大總相法門,佛教雖然「方便有多門」,但是「歸元無二路」,就等於人生的道路,也是一直向前。佛道雖然遙遠,只要我們樹立生命的指針,假以時日,必定都能同證佛道,圓滿菩提,這才是人生道路的究竟歸處。

Wednesday, December 05, 2007

就看自己怎麼想

黃翠吟(泰山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雖辦了那麼多年的活動,每一次活動前,我還是要跟自己對話一下:「啊!又要去享受一場心靈的SPA了,這是很愉快的事,我要帶著輕鬆的心情前去;還有,這場活動會帶給很多人精神上的支持,給他們美好的感覺,我又要去做一件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事了。」靜下心來,輸入這些愉快的信念,馬上感覺有一股願力充塞心頭,工作成了利益別人的服務,雖然一樣是扛著責任,但可以更有承擔,更有力量。

●問題來了,以解決取代抱怨

成熟是理性思惟後帶來的圓滿結果。每一次工作先有這樣的灌氣,心就不累。但其實,活動總有各種不可預期的狀況,考驗著我的心境,是不是能愈來愈成熟,而游刃有餘?

那天,有一個和學校合辦的講座,依址到了學校門口,才發現大門不見了,校園內是一片工地,堆滿了沙石、鋼筋,現場只有幾位工人坐在那兒。工人說,工地蓋一段時間了,學校師生都是從另一頭的側門進出。這下不好了,看報紙來參加的人找會場可要費一番功夫了。時間剩不到半小時,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指示聽眾從另外的方向進去,不要誤入工地找尋。趕緊交涉工頭,關閉工地大門並沿路貼紙條指示路線,大家專心手邊的事,手快腳快,直至會場。學校老師解釋,大門早已關閉二年,所以沒有想到路線問題。

活動原就有太多狀況無法預期,而且細節多如牛毛,小小缺失總會不時出現,有時不是自己的疏忽,可是它就發生了。只能不斷的在心裡練習把變數視為正常,鍛鍊「接受」,學習不必抱怨,專注地一件件解決最重要的事。

人生有些事,也是如此,無法跟誰說理去,就是要接受因緣。那時,理性的自我對話最重要,轉換想法就看平日的修鍊程度。

●進退之間,體悟順天知命的道理

一有情緒,就要找出情緒背後的想法,以反向思考打破慣性的認定,有意識的轉換,讓自己內在釋然、安定。
我經常問自己:「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把我從繁雜中拉回來,讓我保持清明,不時緊緊扣住核心目的,就能避免被中途的煩瑣絆住。「活動是要帶給大家心靈的活水啊!這才是需要念茲在茲的,過程中的一些枝枝節節就都是小事啦,何須在意呢!」
理性是對心理有意識的分析及調整,讓自己有安定的情緒,以及清明的判斷及選擇。

有一次,演講進行到中場,我看到聽眾從後門溜走了大半。我望向老師,他講的實在很賣力,準備的投影片也很多,我對自己說:「老師已盡力了這就好了!其實那麼多內容,聽眾一定有聽進一句話,這就值得了。」這樣一想,心裡安定多了。

靜下心,理性去想,心境就柳暗花明又一村。可是再深一層往內去看,看清自己認定的價值信念,更是重要,它主宰我們的選擇判斷,支配我們的行為。

所謂生活自在、修養很好的人,他們不只有一般人「進」的生活哲學,積極、進取、努力追求,同時也深懂「退」的哲學,隨緣、順服、無為、捨得,「進」「退」合宜展現,中庸平衡。
人是多麼渺小,有其侷限,只要是人做的事,就不可能完全圓滿,其中有其機緣、因緣,就是天命,學習信服天命,學習在失敗中看見意義,模糊得失的分界,有這樣的信念,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逆境。人在失意的時候,退的生活哲學尤其重要,可以療傷止痛,幫助我們安然度過。

行為改變,從利益眾生思維出發

有位很有修持的長者,我問他:「您出書的版稅是怎麼算的?」他說:「我不是很清楚,我從不和人談版稅的,別人認為該給我多少,我就拿多少。」我非常驚訝,為什麼這麼想呢?是什麼價值信念呢?聯想到以前聊天中他曾說過:「我的人生態度是“寧人負我,我不負別人”,我從不和別人爭,我能給的,就儘量給,別人想要的東西,我就給他。」

一位很專注修行的朋友,問他:「你讀了那麼多經典,為何不找一僻靜之處閉關修持?」他說:「成就自己有什麼重要呢?自己修持,只是自利;那活著對這個社會有什麼利益?只是等死罷了;生命是來利益眾生的,這最重要。」

我對他在工作上是如何管理感到好奇,在他身邊做事的人說:「他從不管我們。可能是因為他要求我們做的,不會讓我們感受到壓力。」看他經常笑口常開,溫溫地說話,以為他生活如閒雲野鶴,事實是他工作非常忙碌,寫書、修稿、演講的邀約不斷,有求必應下,一年365天沒有假日,假日也是在辦公室趕稿或上課。
看他的生活及為人,一方面很積極努力,「進」的生活哲學表露無遺;一方面他又隨順、不爭、無為,「退」的氣質又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有清楚的價值認定:「人生是要來利益眾生的。」所言所行自是流露其一貫性的態度。要成就理想中的自己,要先去看見並確認自己的價值觀,這深深影響我們一生的行事原則及表現。
對己能自在任運而行,對人能柔軟包容,不是理性思惟出來的,那是內在氣質自然的流露,但凡夫如我,沒有這等修養時,就按部就班,從一步步覺察自己的情緒來了解自己的信念,理性思維,轉換想法,讓身心和諧安定。

(Thank you to Sister Hung for rlay of this article)

Tuesday, December 04, 2007

發揮人生的價值

古時候,有一位參學僧來到一處叢林;「叢林」是指古中國的大寺院,裡面至少有一千人以上的僧眾。為了供應眾人的伙食,所以設有一座大寮。大寮就是廚房,由典座師負責裡面所有的事務。這所寺院裡的典座師年事已高,但仍十分勤勞;廚房內的大小事務,都是由他一人打點。

有一天,有人買來許多海帶。由於海帶是溼的,他必須趁著陽光很強時拿出來曬,才不會發黴。那位參學僧看到駝背、瘦弱的老僧獨自一人在烈日下曬海苔,感到十分於心不忍!

他走到老僧面前,問:「老和尚,您幾歲了?」

老和尚說:「七十八歲,」

參學僧又問:「工作這麼多、太陽又這麼大,你為什麼不叫年輕的僧人幫忙呢?」
老和尚說:「別人又不是我。」

參學僧說:「那你為什麼不等陽光小些再做呢?」

老和尚說:「時日已不多了!」

這簡單的兩句話,包含了很深的道理──凡事「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自修自得」。勞作是一分福業;別人作的福是別人得,自己作的福是自己得。所以,大家要好好地把握時間;唯有身體力行、珍惜人生,才是真正覺悟的人。總之,凡事要多用心!人生的價值,就看你如何去發揮了

Monday, December 03, 2007

生命中的三種人

每個人的生命過程中,都將遇到三種人。一種是無怨無悔不求回報地關心你、愛護你、幫助你的人,一種是傷害你、欺騙你、利用你的人,一種是既不曾傷害你欺騙你但也不曾予你以關懷與無私幫助的人。

閉上眼睛回憶,誰是你心目中這三種人?父母兄弟姐妹師友,他們是顯然是第一種人,那個打著愛情幌子騙錢數萬的女孩,那個在生意場上反覆敲詐的官員當之無愧成了第二種人的排頭兵;第三種人則包括同學、鄰居,還有偶爾相遇而相識的路人,數不勝數。

第一種人是給你博大的愛也讓你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愛的人;第二種是促使你成長,卻經常讓你感受到痛苦和怨恨的人;第三種是你的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陌生又熟識的人,他們可能在你的生命旅途中轉化為第一種人,也有可能成為第二種人,這取決於你自身的努力。

  多年的生活經歷,我感悟了很多。父母和姐姐很是愛護我;我也有很多忠實的朋友,當然也有一些對我有成見的人。

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是要遇到很多的人,每個人給我們的影響也是不盡相同的。我認識到有這樣一個理:只有當第一種人的數量在你心中呈幾何倍數增長,達到一個輝煌的數值,而第二種人數目卻逐漸接近於零時,你才會離幸福生活越來越近;反過來,當你出現在他人心目中的第一種人行列裡的次數越多,成為他人心目中的第二種人的次數越少,你離成功的人生才是越來越近。

這樣看來,要想成功的、獲得幸福的我們,是可以很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予第一種人以回報,來鞏固關係;予第二種人以寬容,化解之間的矛盾;予第三種人以關注,團結友愛共成長。
  
漫漫人生路,我們如若處理好了這三種人的關係,那還有什麼苦難呢?我說,沒有。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身後有很多的幫手,有許多的安慰者,有默契的目光。

經過上面的思索之後,我是豁然開朗了。人生要想精彩,學會對待三種人!

Friday, November 30, 2007

生活的三條忠告

一次,一個獵人在森林裡捕獲了一隻非常奇特的鳥,牠會說話。

鳥兒掙扎著說:「你放心吧,我能說七十種語言,非常聰名。只要你放了我,我將給你三條忠告。」

「先告訴我,」獵人回答說,「我發誓我會放了你。」

「好吧,第一條忠告是,」鳥說道,「做事後不要後悔。」

「第二條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訴你一件事,你自己認為是不可能的就別相信。」

「第三條忠告是:當你爬不上去時,別費力去爬。」

然後這隻鳥對獵人說:「該放我走了吧。」獵人依言將牠放了。

這隻鳥飛起後落在一棵大樹上,並向獵人大聲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不知道在我的嘴中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大珍珠。正是這顆珍珠使我這樣聰明。」

這個獵人一聽,便又想去捕獲這隻鳥。他跑到樹前並開始爬樹,但是當他爬到一半的時候,他掉下來並摔斷了雙腿。

鳥嘲笑他並向他喊道:「笨蛋!我剛才告訴你的忠告你全忘了。我告訴你一旦做了一件事就別後悔,而你卻後悔放了我;我告訴你,如果有人對你講了不可能的事,就別相信,而你卻相信像我這樣這隻小鳥嘴裡會有一顆大珍珠;我告訴你,如果你爬不上去就別勉強去爬,而你卻追趕我並試圖爬上這棵大樹,結果掉下去摔斷了雙腿。

「這句箴言說的就是你:''對聰明人來說,一次教訓比蠢人受一百次鞭打還深刻。''」說完,鳥就飛走了。

【心得感想】

在很多時候,做錯了事,下錯了判斷,而能懂得後悔,反而是一種好現象

Thursday, November 29, 2007

生氣中人計

我的個性有點急躁,還有點完美主義,遇到不如意的事總急著想解決,也因此常被氣得頭痛、胃脹,苦不堪言,但事情也未必得到解決,只是苦了自己有時也傷了別人。

最近,我們單位主管人事更換,新的主管是一位超級袖珍的資深美女,據我目測她在脫掉高跟鞋之後的身高絕不會超過150公分,但或許是在職場奮戰多年的歷練吧!她的很多行事風格卻叫我這高頭大馬的人甘拜下風,並願意向她學習。

這位主管做事情超仔細,每次我們送到她那裡的文件都一定難逃法眼,明明已經檢查七、八次的文件送到她那裡很少不被找到破綻的,甚至連我們在核章時位置對不對她也會有意見,所以大家都很戰戰兢兢深恐被她責備。

不過,我發現這位主管最大的好處就是要求很嚴格,但語氣很委婉,她的口頭禪是:「沒關係!沒關係!你已經很好了!不過?……」有一次,她可能又發現我因為屬下沒把事情做好而氣急敗壞,就笑咪咪的對我說:「別氣!別氣!妳一生氣就中人家的計了。」

這樣簡單的一句話也許別人不覺有何特別。可是,聽在我耳裡卻有當頭棒喝、醍醐灌頂的感覺。是呀!一向自視聰慧過人的我,又何必笨到老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氣自己呢?從此以後,在做事之前我一定會先告訴自己:「別氣!別氣!妳一生氣就中人家的計了」。

【心得感想】

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說真的,簡單的轉念,卻讓我做事順遂不少。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07

成長中必須知道的15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困境即是賜予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這整座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地問:「但是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

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天神真是瞭解我啊!

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儘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雞鳴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雞鳴聲給嚇醒。

神啊!祈求您,再賜給我一個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給嚇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的。」

獅子興匆匆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獅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地直跺腳。

獅子問大象:「你幹嘛發這麼大的脾氣?」

大象拚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只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裡,害我都快癢死了。」

獅子離開了大象,心裡暗自想著:「原來體型這麼巨大的大象,還會怕那麼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呢?畢竟雞鳴也不過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他幸運多了。」

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情況,應該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而它並無法幫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後只要雞鳴時,我就當做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呢?」

溫馨提示:
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只要願意,任何一個障礙,都會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

在人生的路上,無論我們走得多麼順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順的事,就會習慣性地抱怨老天虧待我們,進而祈求老天賜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幫助我們度過難關。但實際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對獅子和大象一樣,每個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價值。

第二個故事: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

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佈雷登教授。佈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繫。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溫馨提示:
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第三個故事:追求忘我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給孩子講船長有一隻天堂鳥,她被這隻鳥的描述迷住了,極想親自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務生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生並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顧帶著她一道去看那只美麗的小鳥。

奇蹟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癒了。女孩子長大後,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最後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溫馨提示:
不要把自己當做鼠,否則肯定被貓吃。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只有在這種環境中,人才會超越自身的束縛,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第四個故事: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隻斷箭,箭囊裡裝著一隻折斷的箭。我一直刳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濛濛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把勝敗寄托在一隻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單位身上……

溫馨提示: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自己才是一隻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第五個故事:再試一次

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並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裡,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面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以為他不過是找個托詞下台階,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周後,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5次踏進微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溫馨提示:
什麼東西比石頭還硬,或比水還軟?然而軟水卻穿透了硬石,堅持不懈而已。也許,我們的人生旅途上沼澤遍佈,荊棘叢生;也許我們追求的風景總是山重水復,不見柳暗花明;也許,我們前行的步履總是沉重、蹣跚;也許,我們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才能找尋到光明;也許,我們虔誠的信念會被世俗的塵霧纏繞,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許,我們高貴的靈魂暫時在現實中找不到寄放的淨土……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氣魄,堅定而自信地對自己說一聲「再試一次!」

再試一次,你就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第六個故事: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裡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裡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溫馨提示: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蹟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第七個故事:跨越自己

有一天,龍蝦與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見龍蝦正把自己的硬殼脫掉,只露出嬌嫩的身軀。寄居蟹非常緊張地說:「龍蝦,你怎可以把唯一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也放棄呢?難道你不怕有大魚一口把你吃掉嗎?以你現在的情況來看,連急流也會把你衝到岩石去,到時你不死才怪呢?」

龍蝦氣定神閒地回答:「謝謝你的關心,但是你不瞭解,我們龍蝦每次成長,都必須先脫掉舊殼,才能生長出更堅固的外殼,現在面對的危險,只是為了將來發展得更好而作出準備。」

寄居蟹細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整天只活在別人的護蔭之下,難怪永遠都限制自己的發展。

溫馨提示:
對那些害怕危險的人,危險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區,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請不要劃地自限,勇於接受挑戰充實自我,你一定會發展得比想像中更好。

第八個故事:永遠的一課

那天的風雪真暴,外面像是有無數發瘋的怪獸在呼嘯廝打。雪惡狠狠地尋找襲擊的對象,風嗚咽著四處搜索。大家都在喊冷,讀書的心思似乎已被凍住了。一屋的跺腳聲。鼻頭紅紅的歐陽老師擠進教室時,等待了許久的風席捲而入,牆壁上的《中學生守則》一鼓一頓,開玩笑似的捲向空中,又一個跟頭栽了下來。

往日很溫和的歐陽老師一反常態:滿臉的嚴肅莊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氣。亂哄哄的教室靜了下來,我們驚異地望著歐陽老師。「請同學們穿上膠鞋,我們到操場上去。」

幾十雙眼睛在問。「因為我們要在操場上立正五分鐘。」即使歐陽老師下了「不上這堂課,永遠別上我的課」的恐嚇之詞,還是有幾個嬌滴滴的女生和幾個很橫的男生沒有出教室。操場在學校的東北角,北邊是空曠的菜園,再北是一口大塘。那天,操場、菜園和水塘被雪連成了一個整體。

矮了許多的籃球架被雪團打得「啪啪」作響,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團嗆得人睜不開眼張不開口。臉上像有無數把細窄的刀在拉在劃,厚實的衣服像鐵塊冰塊,腳像是踩在帶冰碴的水裡。我們擠在教室的屋簷下,不肯邁向操場半步。

歐陽老師沒有說什麼,面對我們站定,脫下羽絨衣,線衣脫到一半,風雪幫他完成了另一半。「在操場上去,站好!」歐陽老師臉色蒼白,一字一頓地對我們說。誰也沒有吭聲,我們老老實實地到操場排好了三列縱隊。
瘦削的歐陽老師只穿一件白襯褂,襯褂緊裹著的他更顯單薄。後來,我們規規矩矩地在操場站了五分多鐘。在教室時,同學們都以為自己敵不過那場風雪,事實上,叫他們站半個小時,他們頂得住,叫他們只穿一件襯衫,他們也頂得住。

溫馨提示:
面對困難,許多人戴了放大鏡,但和困難拚搏一番,你會覺得,困難不過如此。正如生命中的許多傷痛一樣,其實並不如自己想像的那麼嚴重。如果不把它當回事,它是不會很痛的。你覺得痛,那是因為你自以為傷口在痛,害怕傷口的痛。

第九個故事:永遠的坐票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捨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裡尚餘若干座位,而在其它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

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溫馨提示: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經常會得到最好的。自信、執著、富有遠見、勤於實踐,會讓你握有一張人生之旅永遠的坐票。

第十個故事:心中的頑石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

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麼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麼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麼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麼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十幾分鐘以後,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鬆。 媳婦早有心理準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鐘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矇騙了。

溫馨提示:
阻礙我們去發現、去創造的,僅僅是我們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

你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便無從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悶而無望,那是因為你自己沉悶無望。改變你的世界,必先改變你自己的心態。

第十一個故事:驢的哲學

有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裡,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裡痛苦地哀嚎著。

最後,這位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它救出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當這頭驢子瞭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淒慘。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後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鏟進井裡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面!就這樣,驢子將大家鏟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很快地,這隻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溫馨提示:
人生必須渡過逆流才能走向更高層次,最重要的是永遠看得起自己。就如驢子,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裡,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面去!

第十二個故事: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做

全國著名的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該城中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那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作精彩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一位老者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這時對觀眾講: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這時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

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吁吁。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噹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

台下逐漸沒了吶喊聲,觀眾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做出什麼解釋。會場恢復了平靜,老人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面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

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的人乾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洩著他們的不滿。老人仍然一小錘一停地工作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人們開始忿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大概在老人進行到四十分鐘的時候,坐在前面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剎時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好像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匡、匡「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裡。

老人開口講話了,他只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

溫馨提示:
很多的人以為成功很難,成功要付出太多、成功會很痛苦,就不去想和追求。 實際上,只要我們注意觀察,就會吃驚地發現,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上的人才是真的有耐心,有吃苦耐勞的品質,他們正是以這種驚人的耐心忍受著不成功的現實和生活。你可以不思成功,但你的生活並不會因此而輕鬆。你追逐成功,你會因此而生活得更好。

第十三個故事:方法比想法更重要

在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老鼠們在一起開會,商討怎樣才能不被貓抓住。其中一隻老鼠提議,在貓的脖子上掛一個鈴鐺。全體老鼠歡聲雷動---「這個主意太好了!」

但當有鼠問,怎樣才能將鈴鐺掛到貓的脖子上時,剎那間全體老鼠鴉雀無聲。

溫馨提示:
方法比想法更重要,或者說沒有方法對應的想法,是沒有價值的。

第十四個故事:昂起頭來真美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讚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於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讚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溫馨提示:
別看它是一條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人人都喜歡的那種可愛。

第十五個故事:三隻老鼠

三隻老鼠一同去偷油喝。找到了一個油瓶,三隻老鼠商量,一隻踩著一隻的肩膀,輪流上去喝油。於是三隻老鼠開始疊羅漢,當最後一隻老鼠剛剛爬到另外兩隻的肩膀上,不只什麼原因,油瓶倒了,最後,驚動了人,三隻老鼠逃跑了。

回到老鼠窩,大家開會討論為什麼會失敗。最上面的老鼠說,我沒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是因為下面第二隻老鼠抖動了一下,所以我推倒了油瓶,第二隻老鼠說,我抖了一下,但我感覺到第三隻老鼠也抽搐了一下,我才抖動了一下。第三隻老鼠說:「對,對,我因為好像聽見門外有貓的叫聲,所以抖了一下。「哦,原來如此呀!」

企業裡很多人也具有老鼠的心態。請聽一次企業的季度會議: 營銷部門的經理A說:「最近銷售做的不好,我們有一定責任,但是最主要的責任不在我們,競爭對手紛紛推出新產品,比我們的產品好,所以我們很不好做,研發部門要認真總結。」

研發部門經理B說:「我們最近推出的新產品是少,但是我們也有困難呀,我們的預算很少,就是少的可憐的預算,也被財務削減了!」

財務經理C說:「是,我是削減了你的預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的成本在上升,我們當然沒有多少錢。」
這時,採購經理D跳起來:「我們的採購成本是上升了10%,為什麼,你們知道嗎?俄羅斯的一個生產鉻的礦山爆炸了,導致不銹鋼價格上升。」

A、B、C:「哦,原來如此呀,這樣說,我們大家都沒有多少責任了,哈哈哈哈!」

人力資源經理F說:「這樣說來,我只好去考核俄羅斯的礦山了!!」

您認為有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呢?請和我討論。

溫馨提示:各部門都不能把所謂的客觀因素當原因,責任人人有份,許多問題的解決都不會是「自古華山一條道」,每個部門應該都多少能找到解決之道,這就是主觀態度問題了。
推諉只是表面現象。主要是素質問題:

1、沒有團隊精神;
2、沒有責任心;
3、沒有面對錯誤的勇氣;
4、不能反求諸己;
5、凡事歸罪於外;
6、飽漢不知餓漢饑,自己吃飽了萬事大吉......

靠績效管理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關鍵要加強教育,提高素質。

Tuesday, November 27, 2007

人生何求?

一個36 歲竹科RD主管寫的文章太 精彩了


學多懂多,懂多煩多,煩多想多,

想多做多,做多付多,付多拿多,

拿多花多,花多吃多,吃多病多,

病多-日子不多,

最好還是別管那麼多,開心多多!


國中為了高中聯考補習,有的人國一就在補了。

到了高中或高職為大學聯考補為四技二專補,

念了大學發現大學生多了又去補研究所。

一補就是大二補到大四畢業。


念了研究所以為可以輕鬆了,

發現老師每天都在找人作奴隸,

每晚待在研究室裡一待就是十六個小時。


研究所畢業以後,進了上市公司當了 RD工程師。

以為人生終於可以享受努力換來的果實了。


結果呢 …


早上八點半上班晚上12 點半下班,

一個月六萬多 …。不知不覺已經三十六歲了!


如果你問我過去這三十六年來可以回憶出些什麼?


我想了很久 …


我可以告訴你十二歲以前~

我只記得考試沒有滿分少一分打一下。


十六歲以前,我只記得 ~

老媽每天說沒有考上雄中你就不要做人了,

還要每天被迫穿上雄中的校服睡覺。


十八歲那年 ~~~

我覺得我愛上了每天和我一起等公車的雄商女孩,

鼓起勇氣向她搭訕的時候,她告訴我~~~

我背後的男生已經像她告白了( 高雄高工的 )。


媽媽說沒關係等你考上一流的大學,

會有很多女生倒追你。


我不知道什麼是一流的大學,我只知道~~~

哪一所大學女生多就是我心中的第一志願。


十九歲那年夏天高高興興的吃完補習班的慶功宴,

想要回家填志願卡。


心想終於可以到輔大享受 ~~~

「所有的男人都會犯的錯」時。


媽媽說你給我念交大!


當我大三那年我仰望著天空大喊~~~

史密斯阿你的電子學是寫給鬼看的啊!


碩一那年遇到了我小學同學在 ~~~

中正路開修車場雄工畢業一個月十二萬…


退伍之後在竹科一家小公司上班~

愛上了當時的總務科小姐,猶豫了兩年 ~


決定展開行動時她拿出一張喜帖給我…

於是我離開了公司(傷心地 !)


今年我36 了…


沒交過女朋友沒騎機車載過女生沒和女生握過手 ~

沒有愛情… 只又每天面對一台~

Viewsonic 555的 TFT 螢幕,喀喀喀喀的鍵盤聲。


之前! 我po 的文章得到大家的熱烈迴響,

可是可能因為我文筆不好。


很多人以為我是感慨沒有女朋友,

而看不出我文中所想表達的意思。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是早上三點,

我正在準備明天中午的午餐會報的資料。


你知道這就是RD 部門主管的生活,你們知道嗎?


就在剛剛我在樓下買了一包七星和一杯咖啡,

仰望著天空看著星星。


說實在的我有時真的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 ~

自殺重新投胎。免得時時刻刻被寂寞所凌遲轟炸 …


回想起小時候功課沒有滿分學校是少一分打一下,

回到了家裡還要再被打一次。


到了國中念了不知道為什麼叫 A段班的奇怪班級 ~

( 那時還有能力編班)。


國中的生活,似乎就是為了考高中而活。

念了高中似乎又是為了考上一流的大學而活。


考上了大學,以為人生真的開始舒服平坦了。

也不知道老媽是聽了那個王八蛋說:

念電機最好考研究所的奇怪意見。


又被抓去考研究所。


我這一生好像就是為了升學為了考試而活著,

我很想問學校的老師為什麼要念那麼苦?


也很想問我老媽為什麼要我念第一志願?

可是我聽到的答案永遠都是 ~~~

「為了你的前途為了你的將來! 」


就是因為這句話,我從小被教育成 ~

以為那些沒考上大學的或是沒念好學校的,

將來一定要吃苦,將來一定要靠勞力吃飯。


「將來」一定 …沒好下場 …


就如同很多版上,

所謂的一流大學一流科系心中所想的一樣 …

但事實的情況和你想的會很不一樣。


可是我不知道所謂的將來要多久,

我等了 36 年…


就如親朋好友所預期的,一家上市公司的~


小主管一年,一百五十萬的年薪。

一台 LEXUS 3000cc 休旅車、

一棟 46坪位於市區的公寓房子、

一堆股票、一堆存款以及「自己一個家」


也許很多人會羨慕我小有成就,

但是我想告訴你這不是幸福更不是快樂。


當你們瘋狂的追逐著名校的研究所,

瘋狂的期待將來有著百萬年薪、名牌轎車時,

你的下場十分有可能像我一樣。


因為這些奢侈的物質生活,

對許多 RD而言根本連去使用的時間都沒有。


況且如果沒有一個心愛的人,

陪你一起享受這一切那麼 …

一切的努力都將是毫無價值的…

因為當你到了我這個而立之年時,你會恍然覺得 ~

你將一生最寶貴的青春架構在自己的痛苦上。


去追求人人稱羨的名利是多麼不值得 …


該玩樂的時候就要玩樂,該睡的時候就要睡,

該交女朋友的時候就要去追!


不要把自己的生命浪費 ~~~

在課本考試還有補習班上面,

不要羨慕那些所謂的科技新貴、

什麼股票分紅百萬年薪之類的。

那些只不過是老闆吸乾你的血液之後 ~~~

吐回一點給你而已。沒什麼了不起的 …


難道真的要念研究所 …

真的要念台、清、交、成

真的要當RD 才能賺大錢嗎?


你們真的認為台灣的經濟不景氣嗎?

不要被媒體騙了,找工作沒那麼難,

百萬年薪只要努力各行各業比比皆是!


順便告訴你們一件事,

當年我們班上只要待在RD部門的不是未婚 ~

就是離婚,還有一個更慘… 孩子的老爸不是他…


學多懂多,懂多煩多,煩多想多,

想多做多,做多付多,付多拿多,

拿多花多,花多吃多,吃多病多,

病多 -日子不多,

最好還是別管那麼多,開心多多 !


願意留下來跟你爭吵的人,

才是真正愛你的人

Monday, November 26, 2007

挪威餐廳受辱我記了半輩子

劉墉

近幾年到北京,我都會住在同一家酒店,而且總在一樓自助餐廳吃飯。餐廳的隔壁是個法國餐館,裝潢考究,價錢貴得多。但我後來發現,其實兩家餐廳共享一個廚房。只是自助餐廳采「開放式」,看得到廚房裡面;法國餐館那側則有道牆遮擋,使廚房裡的嘈雜不致影響賓客。

我又發覺法國大餐和自助餐的主廚也是同一人,想必他在烹調時會有「兩套標準」。

有一天,妙事發生了──

我先看見主廚跑出來,從自助餐檯的盤子裡挑了些烤鴨到碗裡,再轉身進去,把那碗裡的肉分到兩個金邊大瓷碟。又忙左忙右地在上面佈置小蔬果,先排成美麗的圖案,再細細地淋上醬汁。接著交給穿著黑西裝的男侍,繞過「那堵牆」送進法國餐廳。

主廚的一舉一動全被我看到了。實在好奇,就過去笑問他:「我發現你剛才把自助餐的鴨肉送進法國餐廳,那是同樣的東西,難道進了法國餐廳,就要不一樣的價錢嗎?」

主廚先笑,接著狠狠搖了兩下頭:「誰說同樣?當然不同。你沒看我好好重新安排,擺得多漂亮嗎?連淋醬汁都用小勺,細細地勾出圖案,那是藝術哎!誰說一樣?」

「吃起來一樣!」我說。

他又狠狠搖了一下頭:「吃起來也不一樣。想想!你在這兒,一個大空盤子,東夾一樣、西夾一樣,堆得高高的。這樣菜還沒嚥下去,已經開始吃另一樣。那味道能有法國餐廳的客人,只吃一樣,來得純嗎?還有,你匆匆忙忙吃,唯恐吃少了、吃虧了,明明飽了還硬往嘴裡塞。這種情況下,能吃得出細細的滋味嗎?你再瞧瞧!那些法國餐廳的客人,在燭光下舉著高腳杯喝酒,一小勺一小勺地喝湯,一小片一小片地品嚐,輕聲細氣地說話,就算吃的東西一樣,感覺也不一樣吧!」

想起年輕時第一次去巴黎,被法國佬諷刺。

那一天我逛完羅浮宮,又走了半條香榭麗捨大道,渴得要死,卻捨不得花錢買飲料。只是一路都沒看見飲水器,終於咬咬牙,走進一家咖啡店,點了杯咖啡。

天哪!咖啡端上來,乍看還以為是裝奶精的小杯子。一口下去半杯,苦得像中藥。我急了,找侍者問「就這麼一小杯嗎?」

那法國佬居然一撇嘴說:「如果要喝水,去美國喝,這裡是法國!」

大概歐洲人都自大,嫌美國人少品味,連十年前,我帶老婆去挪威,都被導遊損了一番。

他不是專損我,而是在旅行的第一天,去自助餐廳前「叮囑」全團:

「這是非常高級的餐廳,無論多麼貴重的菜色,都會不斷地供應,不必怕吃不到。而且我們時間很多,更不趕時間,所以請慢慢來,吃前面涼食的時候用涼的盤子,而且不要夾熱食。吃完涼食,再換熱盤子去拿熱食。寧可多跑幾趟,千萬別堆得高高的,不優雅!」

旅行團裡全是中產階級以上的美國人,這挪威導遊居然指導大家用餐,我不知道當時其它人的感覺,只知道自己覺得受辱,把那一幕記了半輩子。

但我後來觀察,在挪威的高級餐廳,確實每個人寧可不厭其煩地一次一次拿,也很少堆上一大盤。歐洲人基本上不像美國佬那麼快。他們慢,慢慢地工作、慢慢地休閒、慢慢地品茶、慢慢地享用食物。他們不及美國人富裕,但是同樣的食物,可能在他們盤子裡,另有一種滋味、一種優雅、一種文化。

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其實遠比歐洲人早,從留下來的各種青銅器的「餐具」就可以知道。《禮記'曲祀》更記載「菜餚的排列是左邊放小塊肉,右邊放大塊肉;谷子類放在左手,羹湯類放在右手;烤肉擺外側,醋和醬擺在內側;蔥放在最後面,酒擺在右手邊……」(語譯)

《論語'鄉黨篇》上不也說嗎?孔子是「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只是到了今天,大中華經濟這麼起飛,在那五星級的大酒店,鮮蚝扇貝、黑鮪紅鮭不斷供應的自助餐廳裡,我們看到的是「一點一點」品味,還是「一堆一堆」吞食的畫面?

我的兒子是美食家,也常常自己下廚。在哈佛唸書時,我過生日,他能坐飛機回家,說要作一道法國大餐給我慶祝,先去買「番紅花」之類的高級調味料,再用四五個小時調理湯汁,接著看看錶,說「對不起,我得趕回學校了。」

看他用餐,真夠累!好像那湯汁是什麼仙露,先用小匙刮,再用麵包蘸著抹,最後甚至把手指也伸進嘴裡,嘖嘖有聲,說「太棒了!」

我說「把手指伸進去,不優雅!」

他一瞪眼:「這是例外,在法國,算是一種優雅。」

想起一個法國漫畫──

乞丐在門口乞討,主人出來給他一盤剩菜,乞丐坐在台階上,正襟危坐,還掏出一方餐巾,舖在膝頭,再從破衣服的口袋掏出一副刀叉……。

這大概就是法國人用餐的優雅吧!

Wednesday, November 21, 2007

漢字擬統一

漢字擬統一 正體字為主 中共文字政策被迫變向

【大紀元11月7日訊】( 大紀元記者 辛菲採訪報導 )

大陸、台灣、韓國、日本學者在上週於北京舉行的第八屆國際漢字研討會上達成共識,決定製作統一字形的常用漢字標準字, 以繁( 正 ) 體字為主。

經過較長一段時間涉及簡、繁體字取捨的文化之爭暫告一段落。

其中特別引起外界關注的的是,中國官方改變其歷來文字政策,首次提出「 簡體字和繁體字( 正體字 ) 共存」的口號。

幾位學者11月6日為此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 正體字是中國古老文化留下的精髓, 真正能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現在世界範圍的中文熱方興未艾,而站在文化歷史長河中來審視,正體字最應該、最有條件成為世界性的語言。統一字形並走回到正體字上去,是大勢所趨。

學者們還表示,這次會議也標誌著中共歷來的文化和文字政策在實踐中破產。 中共建政以來借廢除和否定正體漢字 達到截斷傳統文化的承傳的各種企圖,均告失敗。

漢字擬統一 正體字為主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根據這次國際漢字研討會上達成共識, 專家們將把五千多個 常用標準字以正體字為主進行統一,如果個別漢字有簡體字,就繼續保留。

據報導,此次會議由中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和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本屆會中還計劃將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國家及地區吸收為新會員,擴大漢字使用國家的參與範圍。 會議決定製作四國漢字「比較研究詞典」, 逐漸統一各國使用的字形。會議還決定明年在首爾舉行第九屆研討會。

國際漢字研討會於1991年由韓國發起成立。其目的在於預防東亞國家因為使用韓國和台灣的正體字、中國的簡體字、 日本的略字等不同形狀的漢字產生混亂, 確定常用漢字的字數,推進字形標準化( 統一 )。

規範漢字會增進漢文化的普及

大紀元專欄作家章天亮博士認為,以正體字為主統一漢字字形有很多積極意義。

漢字的一大特點就是字形的穩定,無論持哪種方言,儘管發音各異,但是在書寫上卻仍然可以溝通。

他說,漢字的這個特點使得今天的人仍可以毫不費力的閱讀漢代乃至先秦的文獻。如果漢字字形改變,那麼就會造成文化的斷層。這次的規範工作,會進一步增進漢文化的普及和增進民族之間的交流。

他說,「我們看到過去許多測字的人,都是以正體字為基礎來預測。 那是因為漢字在創造的時候,每個字的寫法都有很深刻的原因。正體字要比簡體字更接近字的本來意義。」

中共文字和文化政策被迫轉向

據報導,出席此次國際漢字研討會的中方代表有安徽大學校長黃德寬、北京大學教授蘇培成、李大遂等;台灣代表有中國文字協會理事長許學仁等。

《網路文摘》主編徐水良表示,這次會議雖是官方主辦,但是參與者多是民間的專家學者。總的來講,支持恢復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者佔了優勢和上風,他們與我們這些年反對中共歷來的文化和文字政策, 保護傳統文化和傳統文字的觀點,幾乎完全一致。

這標誌著中共歷來的文化和文字政策的在實踐中破產,不得不轉變其政策。

他說,「 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共的文字和文化政策還在起作用, 能夠達到『 簡體字和繁體字 ( 正體字 ) 共存 』是一個突破,將來慢慢會趨向於正體字的使用。」

對於世界範圍的「中文熱」現象,徐水良持樂觀態度,他說,「 漢字的影響在擴大,這是一件大好事, 說明全世界各族裔民眾 對中國傳統文化及其載體的尊敬。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更要格外警惕中共趁機鑽空子,向海外輸出和滲透黨文化的那套東西。」

廢除漢字的錯誤主張均告失敗

徐水良表示,中共建政前 就開始進行漢字簡化工作,建政後,於1956年公佈的《 漢字簡化方案 》,1964年編印《 簡化字總表 》, 但1977年《 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遭到失敗,被迫收回,現在剩下幾百個簡化漢字及偏旁。

與此同時, 中共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毀滅和根除。

毛澤東,一直到他死去以前, 都始終主張廢除漢字,改漢字為拼音文字。

然而,中共建政以來廢除漢字的種種企圖,統統都失敗了。他說,「文字是用來記錄和保存人們語言和語言所表達的思想的一種符號體系。歷史形成的中國文化和文明, 都以漢語及漢字符號為工具、載體和技術基礎。 廢除和否定漢字,就是挖掉歷史形成的這種傳統文化的技術基礎。」

徐水良認為, 那些拚命推崇拼音文字、主張廢除漢字的人,把表意符號,包括漢字,標點符號,空格,阿拉伯數字,數理化公式等等,硬要說成是拼音文字的優點,完全是把事情搞反了。

事實恰恰相反,表意符號系統可以單獨應用, 但純粹的拼音文字,沒有表意符號以及必要的圖畫音像的配合,人們甚至根本無法閱讀和理解。

中共破壞正體字 截斷傳統文化的承傳

台灣文字研究者、《 預言中的今天 》主編張福章表示,中共執政以來, 用簡體字取代正體字,甚至想用拼音代替中國的漢字,最終目的是破壞傳統文化深厚的精神內涵, 截斷傳統文化的承傳。

但是後來發覺做不到, 因為漢字中同音異意的字太多。在推廣漢字的過程中,人們也發現簡體字根本無法取代正體字。 統一字形 並走回到正體字上去,這是大勢所趨。

他說,「 拼音文字或是西方語言的學習只有博學強記、死記硬背的方式,因此西方教學 講究情境學習,研究教學環境、技巧、理論等,藉助諸多外在因素活化文字。 而漢字取材於天地自然,文字本身就充滿活性, 更接近文化的真實內涵,不需要特殊環境,這個特點就讓中文具有易學、易懂的特性。一旦人明白了漢字中的規律和信息,就很容易記住。」

張福章表示,現在的簡體字雖然筆劃變少了,但是卻破壞了偏旁部首的規則及文字本身的文化內涵,甚至和原來的內涵反意,因而變得凌亂難學。 學簡體字的人很難看得懂古書,所以中國的文化就出現斷層,文化中最精華的部份被破壞掉了。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縮影

對於漢字如何對應並承載中華文化的內涵,張福章表示,漢字有其神傳的根源,裡面蘊含著文字的規則、自然循環運化的規律、原始的生命宇宙觀, 以及敬畏天地神明的文化內涵。

字裡面帶有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信息,包含有形空間和無形空間,既表現人的行為與狀態,也表達人的心靈與思維, 還有預測學功能。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漢字充分展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文化也豐富漢字本身雄渾多變的蘊涵。

張福章舉例說, 比如「德」字,是由ㄔ、十、目、一、心所構成,是十方世界眾神的眼睛都在看一個人的心與其行為 (『ㄔ』是人行之意,代表是人的一段行為), 動機、行為都合乎天意,這才是德份的由來。

這個理解 完全建構在中國人「上天有眼」、「不欺暗室」、「積德」、 「守德不失德」、「畏天命」傳統文化的思想基礎之上。

「武」字在《左傳.宣公十二年》中解釋成「止戈為武」,表明了愛好和平的文化思想。

而「仁」字,「辚」旁表明指人,「二」 在甲骨文就是「上」字,所以「仁」 指的是心靈高尚的人或其作為,字很簡潔的涵蓋了孔子儒家思想。

漢字具足世界性語言的特性

張福章表示,漢字取材自天地、自然人類共同符號,跨越了種族,具足世界性語言的特性,如同孕育她的文化,是屬於全人類。 每個漢字結構裡都有形、音、意, 就使得任何一個民族都可以很容易學會這種文字。

他說,科學家已經發現學習圖像式的漢字,自然地左右腦並用,有助於學生直覺能力開發。中文似乎走過歷史低潮,展露出否極泰來的景象。未來隨著中文越來越受重視, 勢必有簡體字和正體字方面更深入的探討,

人們如果站在五千年中華文化歷史長河當中從新審視, 就會發覺, 正體字最有條件成為世界性的語言, 這是大的趨向,而且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走了。」

11/7/2007 3:44:02 PM

Tuesday, November 20, 2007

Mandarin Immersion


As China booms, so does Mandarin in U.S. schools
By Elizabeth Weise, USA TODAY

SAN FRANCISCO — Martha Rios traces her finger over a vocabulary word for the first-graders assembled around her. She's volunteering in her son's sunny classroom at Starr King Elementary School. At their desks, the children bend over their papers, carefully practicing this week's words.

Sebastian Rios writes one and is about to move on to the next when his mother stops him. "Mira," she says in Spanish, pointing out where he's made a mistake.

Sebastian erases, then rewrites the character. Xin, the Chinese word for heart, has four strokes, not three. The vocabulary word is kai xin, or "happy."

It's a scene playing out in more and more classrooms across the nation: Students — from kindergarten on — learning Mandarin Chinese, in some cases instead of Spanish, French or other languages that have long been more popular in U.S. schools. It's partly a reflection of how parents increasingly see China's emergence as an economic power as something for which they should prepare their children.

YOUR STORY: Do you send your child to Mandarin classes or would you if available?
The number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tudying Chinese could be as much as 10 times higher than it was seven years ago, says Marty Abbott, spokeswoman for the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When the council surveyed K-12 enrollment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es in 2000, there were about 5,000 students of Chinese, Abbott says. The council is collecting data for another survey, but Abbott says early figures suggest the number of students now studying Chinese has "got to be somewhere around 30,000 to 50,000."

Nationwide, there are Chinese programs in more than 550 elementary, junior high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a 100% increase in two years, according to The Asia Society, an educational group. In May, when the College Board offered Mandarin Advanced Placement exams for the first time, 3,261 high school students took the test.

At the college level, enrollment in Chinese-language classes has increased 51% since 2002,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a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organization.

Spanish remains far and away the most popular foreign language for U.S. students: It's the choice of 80% of those who study a foreign language in America's grade and high schools, Abbott says. French is a distant second, with Latin and German vying for third-most-popular foreign language.

"But I think what's going to surprise everyone in this next survey we do is how close Mandarin is going to come to Latin and German," she says. "Chinese isn't the new French — it's the new English," says Robert Davis, director of the Chinese-language program in Chicago's public school system, which has 8,000 students studying Mandarin.

"It's not romantic. It's not because you're going to have a great time in Paris," he says. "It's very pragmatic."

That's the motivation of Martha Rios and her husband, Antonio, for having Sebastian learn Chinese, and why they moved 80 miles last summer from Gilroy, Calif., to San Francisco. Sebastian and about 70 other students at Starr King take all but one class a day in Chinese, one of 25 to 30 such immersion programs nationwide. More widespread one-hour-a-day language classes in Chinese also are gaining popularity in schools nationwide.

"My husband read about this program in the newspaper, and we wanted it for our son," Martha says.

Originally from Mexico, Sebastian's parents believe that if their son grows up speaking English, Spanish and Chinese, the world will be his oyster.

"It's for the future," Martha says. "Our families thought it was a marvelous thing. We are using the correct tools for him to succeed."

The Rioses aren't the only family to go to great lengths to take part in Starr King's immersion program. Another family came 400 miles, from Orange County, so their three daughters could attend the school.

San Francisco's program is only 2 years old. Starr King, the first of two schools to offer Mandarin immersion, eventually will have 120 students in kindergarten through fifth grade studying Chinese, says principal Chris Rosenberg. More want in: "We had 20 parents show up for the school tour this week."

Students start out spending 90% of their day hearing only Chinese — reading it, writing it, learning math and science in it. One hour a day is spent working in English. By the time they finish the fifth grade, half of their classes are in English and half are in Mandarin, and they should be able to read, write and speak both languages fluently.

That's a skill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is eager for more Americans to have. It classifies Mandarin as a "critical foreign language" and in 2007-2008 will put about $10 million into Chinese-language programs. Such funding historically has been directed to colleges, but now it's moving into grade schools.

In Portland, Ore., Woodstock Elementary has 200 students in a Mandarin immersion program; the school won a $700,000 Defense grant this year.

When the Portland program began in 1998, the largest number of students were girls adopted from China, followed by children from Chinese-American families. But that has shifted in recent years, with a larger proportion of students coming from families with no connection to China.

"If you go to the fifth-grade class and then down to the first and kindergarten classes," Woodstock principal Mary Patterson says, "you can really see the difference."

Attracted to a 'world language'
The rising popularity of Mandarin Chinese has been "incredible," says Cynthia Ning,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She attributes the interest to communist China's economic boom as it emerges from decades of isolation, as well as the U.S. economy's increasing trade with China. China is now the USA's No. 2 trading partner, behind Canada and ahead of Mexico.

The Mandarin trend began at schools on the East and West coasts but has spread quickly, Abbott says. "You might think it's mostly in the high socioeconomic areas, but it's everywhere," she says. "We get calls from urban schools, from New Hampshire, Maine, Iowa. It's really everywhere."

In Chicago, black and Latino children fill the Mandarin classes. The program started small in 1999, with just a few part-time teachers and one coordinator.

Now there are 35 Chicago public schools that offer Mandarin, 22 of them elementary schools. Another 30 schools are on a waiting list for such programs.

Chicago has a fairly large Chinese population, but the push for Mandarin has come from non-Chinese families who wanted their kids to learn a "world language," Davis says. Chicago Mayor Richard M. Daley, who calls China "Chicago's future," has been a big supporter of the program, Davis says.

In St. Paul, Yinghua ("English Chinese") Academy opened last year. Now the public charter school has 145 students through the fourth grade studying in Mandarin. Three other school districts in the state, Minnetonka, Hopkins and St. Cloud, also have launched Mandarin immersion programs this year.

Thad Ewald of Roseville, Minn., has business connections in China, so he's seen the need for Americans to speak Chinese. But when his wife, Erin, heard about the Yinghua Academy, she had another motivation: academic rigor.

"I like that my kids have to turn in their homework on time and really do the work," Erin Ewald says.

The couple were so impressed with how well their daughter Eibhlin did in kindergarten last year that they transferred their son Lachlan into the school's third grade this year.

A reflection of the times
Interest in languages comes and goes. Latin was the sine qua non-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French has always been the language of culture.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German was the choice among those interested in science.

In the 1950s and '60s, Russian gained popularity in colleges as concerns rose about the Soviet Union. Beginning in the 1970s, Spanish began to edge out French as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 a reflection of Latinos' increasing immigration into the USA. Interest in Japanese jumped in the 1980s as Japan's economy ascended.

In 1981, the USA's oldest Mandarin immersion elementary school program was launched. The private Chines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 (CAIS) in San Francisco began with four students; it now has 420 from preschool through eighth grade.

Interest in it has soared recently, says headmaster Andrew Corcoran. Despite the school's $18,000 annual tuition, it has seen a 300% increase in applications 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 growth of Mandarin programs is creating a new problem: a lack of qualified teachers. There are only 10 university programs nationwide that offer teaching credentials for Mandarin at the grade-school levels, and most of the programs are new, Ning says.

"I think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are going to be really crucial for this area of study," Corcoran says. "Until three years ago, teaching Chi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not a career. Before that, you did it at a school like ours, which is rare, or at a weekend or afternoon school."

To help other schools get started, his school set up the CAIS Institute to offer training in how to develop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programs.

Setting up a Chinese-language program is expensive because it means buying all new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But for that there's a lot of support, both inside the USA and from China.

In 2006, the Foreign Language Assistance Program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llocated $6.7 million to Chinese instruction and an additional $2.4 million in 2007. There also were grants from the departments of Defense and State, and from various state government and philanthropic groups.

China also is pushing Chinese as a world language. Its Office of Chinese Language Council International, universally called Hanban (literally "Chinese Office"), is in charge of promoting Chinese worldwide. Part of that effort is creating textbooks and material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as well as teacher training.

Hanban also helps set up Confucius Institutes, which work to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much as Germany's Goethe-Instituts do for German. There are about 100 Confucius Institutes around the world and 23 in the USA. The newest opened Sept. 8 in Denver.

In St. Paul, the Ewalds marvel at their children's ability to soak up a seemingly impossible language. Eibhlin is so comfortable in Chinese that "she approached a perfect stranger at Disney World this summer and started a conversation in Mandarin," Erin says.

Her daughter's also reading Chinese, sometimes to her mother's chagrin.

"The other day, we were in a shop, and there was a woman with a tattoo," Erin says.

"Eibhlin wanted to know why she had the word 'milk' tattooed on her arm."

Monday, November 19, 2007

去過天堂90分鐘

去過天堂90分鐘後的復甦

美國浸信會牧師──唐.派普,一場經歷死亡又重拾生命的真實故事

人死後何去何從? 印象中的天堂是何種境界?

突發而不可預期的事件發生在你身上, 你又將會用什麼反應態度來面對?

愛在心口難開、想接受別人的關心卻開不了口...? 你是不是跟作者一樣?

★連續3 年高掛《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排行榜TOP 3 ,全美暢銷逾百萬!
★英國、加拿大、瑞典、澳洲、南非各地迴響不絕,媒體爭相報導,讀者真情推薦!

一個觸動數百萬人心的真實故事,一本絕對必讀的好書!
去過天堂 90分鐘, 一段探觸生命真諦的勇敢旅程。

死亡 90分鐘後的復甦,天堂的真實與即將殘廢的痛苦交織,
掙扎、困惑、衝擊,他劇烈難測的人生起了怎樣的變化?
他,和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全都改變了!
生命的盼望與力量像海浪澎湃捲起、 像大火之熾烈燃燒!


【內容簡介】
美國的搶手暢銷書《去過天堂九十分鐘》 ,是關於一個人經歷死亡又重拾生命的真實故事。

一名三十八歲的美國浸信會的牧師──唐.派普,正結束了一場會議開著他的小客車趕回家中,沒料到磅礡大雨中,一輛卡車突然越了線道、快速從正面迎上──碰,卡車輾壓過小客車。唐.派普,被宣告當場死亡。

接下來的九十分鐘,唐不敢置信自己的眼睛,他置身在美麗天境、前所未有的音樂旋律,散發出榮耀光芒大門、穿越其中的街道舖滿黃金……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讓他感到難以描繪的詞窮。

同時,曾對他生命影響重大的摯愛親友們,來到門口包圍著問候他,他被一股從未有的極大平安感覺充滿著,然而,這群摯友們卻沒有讓他通過這個大門。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

回到地上,一位恰巧路過的牧師清楚感覺到,他該為這身體因撞擊而嚴重扭曲的死人禱告。

不顧醫護人員極力勸退,他走上前去緊握著唐.派普的滿是血跡的手……奇蹟似的,唐居然甦醒了。

事故現場人員,全都嚇得跳了起來,盡全力搶救他的生命。天堂樂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漫長而極度痛苦的醫療與康復的心路歷程……

幾年來,唐一直將這個神聖而美麗的秘密保留在自己心中,他不願、也不知如何透露。直到他的妻子與朋友們得知後,鼓勵他分享這個令人振奮的天堂極境經歷……

這是一個有關信念、具啟發性,並且持續觸動著全球數百萬人心的真實故事。

【媒體名人推薦】
一位朋友在某天半夜拿這本書給我,我立刻展頁閱讀,感到心跳怦然,頸後的毛髮也不禁豎了起來。這是一本美好而且激勵人心的故事,它點亮你的視野,並帶來安全、明確和溫暖的感受。── Donald Miller,《Blue Jazz》作者

《去過天堂90分鐘》是一本極具說服力且令人愛不釋手的書,除了唐.派普對天堂之美無法言喻的描摹,他寫下的是一個激勵人心的親身見證,證實上帝的真實與力量存在我們的生活中。──《 Sight Magazine》

【讀者真情推薦】
這本書的描寫令我感到如身歷其境般的真實,好像上帝的手觸摸著每一個字句那樣的奇妙,這是一本必讀之書!── M.史密斯

我趁著假期閱讀這本書,而且很快就讀完。我不但深受激勵和感動,讀完的當下更深感震撼,看作者經歷這樣的過程,而且如今仍在旅程當中,我感到相當不可思議!──熊貓媽媽

我非常喜愛這本書中對天堂的描述,那是多麼美好的一個地方啊!這本書移除了我對離開人世的恐懼。
──N.威佛

【關於作者】
唐.派普(Don Piper)
牧師、演說家及暢銷書作家。 自1984年任職牧師以來,他曾擔任教會多項職責和事工,也曾於 CBC與CBN電視新聞台任職,目前則為德州第一浸信會一萬名會友的牧師,同時身兼專欄作家。他與妻子依娃育有三名子女,目前定居於美國德州。

賽思.墨菲(Cecil Murphey)
一位成功的傳記作家,曾經為富蘭克林.葛理翰(Franklin Graham)、杜魯特‧凱瑟( Truett Cathey)、B.J.湯瑪斯(B. J. Thomas)、迪諾.卡薩納卡斯(Dino Karsanakas)和本.卡森博士( Dr. Ben Carson)等傑出人物合寫傳記。目前定居於美國喬治亞州。

【精采書摘】

■我在天堂的時間

他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 神的殿,也是天的門。」
《聖經》創世記 28:17

我死的時候並沒有穿過所謂的一條又黑又長的隧道,也沒感到遠去又回來,更從未經歷我的身體被帶進光明裡的過程,聽見任何叫我的聲音或別的什麼的。與我生前最後見到的橋和雨的印象同時發生,是光包裹了我,而這光輝是超過地上所能理解或描述的明亮。只是這樣而已。

就在這同一個時間裡,我即站在天堂裡面。

我四圍觀看,興奮得心跳加速,並在那時候我注意到一大群人。他們站在一扇輝煌壯麗的大門前。我根本不知道他們距離我有多遠,但這似乎已無關緊要了。當那群人向我跑過來時,我沒看見耶穌,但我看見我認識的人。他們湧向我,我馬上明白了,他們都是在我活著的時候死去的人,他們的出現顯得非常的自然。

他們向我衝過來,每個人都微笑著,並高聲的讚美神。雖然沒有人告訴我,但我直覺地知道他們是我的天國歡迎會。他們就好像在天堂門口聚集正等著我。

我第一個就認出了我的外公古伯喬依(Joe Kulberth)。他看上去和我記得的一模一樣,有著一戳白髮和我稱作大香蕉的鼻子。他即刻停下站在我面前,臉上堆滿了微笑。我可能叫了他的名字,但我不確定。

「唐尼!」(他通常這樣叫我。)他的眼神明亮,奔向我的最後幾步時向我伸出雙臂,他擁抱我,緊緊地抱住我。在我兒時記憶中的那位強壯且充滿精力的外公。他心臟病發作時我正和他在一起在家,並且跟他一起坐上救護車。我一直站在醫院急診室的外面,醫生走出來對我搖搖頭輕聲說,「我們已經盡力了。」

外公放鬆了我,我看著他的臉,一種無比的喜悅淹沒了我。我無法抑制重聚的喜樂,根本沒想到他的心臟病或去世,我們是怎麼到達天堂的,似乎已無關緊要。
我不明白為什麼在天堂上第一個看見的人就是外公,也許是因為他去世的時候我正在那兒吧。他並不是我生命中了不起的屬靈嚮導,卻也正面地影響過我。

被外公擁抱以後,我不記得下兩位是誰了。人群圍繞著我,有的擁抱我,有的親我臉頰,又有的使勁地握著我的手,使我感受到無比的愛。

歡迎會中有一個人,叫麥克伍德,是我童年的朋友。麥克對我有特殊的意義,是因為他邀請我上主日學,這對我成為基督徒影響很大。麥克是我所認識的人中最虔誠的年輕基督徒,他也是很受人喜愛的孩子,連續四年都成為高中的橄欖球隊、籃球隊和田徑隊的隊員並且贏得榮譽,非常的了不起。他也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因他身體力行,活出了基督的樣式。高中畢業後,麥克獲得了路易士安娜州立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可惜他19歲時死於車禍。聽到這消息我非常的震驚甚至心碎,過了一段很長時間才恢復。他的去世是我一生中曾經歷過的最大的打擊和痛苦的經驗。
我參加他的葬禮時,哭個不停。我不明白神為什麼要帶走這樣一位忠心的信徒。多年來我一直不能忘記這悲痛和失去的感覺。我並不是一直想念著他,但每當我想起他,悲傷就籠罩了我。

現在,我在天堂看見了麥克,當他用手臂環繞我的肩膀時,我的痛苦和傷心消失了。我從未見過麥克笑得這樣開心。我仍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至少這地方的喜樂消除了任何的疑問,一切都至善至美!

越來越多的人迎向我並叫出我的名字。那麼多的人來歡迎我進入天堂,這令我太興奮了。他們的人數眾多,我無法想像有任何人可以像他們一樣的喜樂。他們的臉上散發出一種極平安的光輝,是我在世上從未見過的。他們都充滿著生命,容光煥發,喜樂無比 ……

■無止境的調整

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
《聖經》箴言 17:17

事故發生以後,我很驚訝地看到人們回應的態度是多麼的不同。南園教會的幾位朋友和教會會友在我發生車禍後的前五天裡,就來看望我。同樣的這些人有些在大衛.堅太爾發起的通宵禱告之後,再一次來醫院看望我。他們看到我每一小步的康復,都為我喜樂。可是我自己卻覺得康復的速度實在太緩慢,這讓我陷在持續性的嚴重憂鬱狀態。離開加護病房之後,我又在醫院住了一 ○五天。我想任何一個在醫院停留了那麼長時間的人都會患上這種憂鬱症的。

在我恢復的日子裡,教會非常努力地要使我覺得自己仍然是有用的。他們讓一大群小孩到醫院來探望我。有時侯教會的執事們也會在我的病房裡開會──好像我還有能力做什麼決定似的。他們明明知道我無法說什麼或做什麼,但他們用這種方式來肯定我,鼓勵我。他們竭盡一切的努力,要使我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有用的。但大多數時間裡,我卻充滿了憂鬱和自憐。我渴望能回天堂。

除了憂鬱之外,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不想讓任何人為我做任何事。我天生就是這個樣子。

有一天,一位退休的牧師傑伊.比.柏金斯來看我。他在退休前曾經在德州南部的幾個教會裡擔任牧師,他對我的影響很深,如同父親形象的一位牧者。在我調養的期間,南園教會請他來暫代我的工作。

傑伊持續且忠實地來探望我。也就是他每次單趟就要開四十多英里的路程,即便如此,他還是經常地來看我,有時甚至每週兩次至三次。雖然我沒辦法有好的接待,但至少我還能以微笑來面對他。我躺在床上自己覺得不好意思,但他總是很溫和的說些積極的話來鼓勵我。只可惜他所說的並沒有幫助到我什麼,這並不是他的錯,是因為我的景況沒有人可以幫我,我不僅把自己弄得很悲慘,我後來也知道,我讓身邊所有的人都不好受。

來探望我的人總希望能幫助我,很多人都想能為我做點什麼︰「我可以幫你拿本雜誌過來嗎?」有人會這樣問。

「你想吃奶昔嗎?樓下的大廳裡有一家麥當勞,或者我可以幫你買一個漢堡什麼的……」

「有什麼需要我幫你去做的事嗎?」

面對所有問題,我的回答總是一樣︰「不用了,謝謝。」

我並不認為我有多壞,但我確實很不友善,也很不合作,儘管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待別人的態度是多麼的消極。我不想見任何人,也不想跟任何人說話。我只希望我的疼痛和損傷完全不見。如果我一定還要留在地上的話,我希望我可以好起來,回到我以前的生活樣子。

由於傑伊經常來看我,他留意到我和家人朋友們之間的疏離。有一天,當傑伊來看我,他靜靜地坐著,向著窗外盯了幾分鐘。然後,他過來到我的床邊,湊近我的臉,對我說︰「你真的需要振作起來。」

「先生?」我就像人們對待一個八十歲的老傳教士那樣,用敬重的口吻回問。

「你需要振作起來!」他重複道:「你現在做得真不怎麼樣。」

「而且……」他一邊說一邊靠得更近,以至於我的眼神無法閃躲「而且,你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

「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這些人多麼關心你,而你卻不能體會他們有多愛你。」

「我知道他們愛我。」

「是嗎?那你沒有好好地讓他們知道你了解他們的愛心。你這樣對待他們是不對的。他們無法醫治你的病,如果他們可以的話,他們一定會那麼做的。如果可以跟你互換角色的話,他們中間有很多人也必定非常樂意。如果你叫他們做任何事,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去做 ……

越來越多的人迎向我並叫出我的名字。那麼多的人來歡迎我進入天堂,這令我太興奮了。他們的人數眾多,我無法想像有任何人可以像他們一樣的喜樂。他們的臉上散發出一種極平安的光輝,是我在世上從未見過的。他們都充滿著生命,容光煥發,喜樂無比 ……

Friday, November 16, 2007

感悟人生

卡耐基金言妙語

<一>

一個人邁向成熟的第一步應該是敢於承擔責任。
  
對那些不成熟的人來說,他們永遠都可以找到一些理由以解脫他們自身的某些缺點或不幸。
  
具有成熟心靈的人,不會陷於自己的困難當中,而是勇敢地去面對它、接受它,然後想辦法加以克服、解決。他們不會去乞憐、不會絕望,也不會去找藉口逃避;只有一個方法可以讓我們面對不幸——就是接受它。當我們的生活被不幸遭遇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時候,只有時間可以把這些破片撿拾起來,並重新撫平。
  
光只信仰並不足以讓我們變得成熟。信仰的好處是能增加勇氣。使我們在接受考驗的時候,不致臨陣退卻。有時候, 我們的行動和信仰也會有矛盾的地方。

<二>
  
既然你已經來到世上,就應慶幸自己在世上是獨一無二的,應該把自已的稟賦發揮出來。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面貌都是由自己塑造而成的,如果我們能學會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長處,明白自己的短處,便能踏穩腳步,達到目標。
  
人有兩種能力是千金難求的無價之寶——一是思考能力,二是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並妥當處理的能力。
  
快樂並非取決於你是什麼人,或你擁有什麼,它完全來自於你的思想。
  
僅只勞心的工作,並不會讓人感到疲勞。大多數疲勞現象源於精神或情緒的態度。

為所有而喜,不為所無而憂。凡是往好的一面去想,這種習慣比收入千鎊還好。
  
<三>
  
一個人要想受到他人的歡迎,或被人接納,一定要付出許多努力和代價。要想讓別人喜歡我們,的確需要盡點心力。
  
幸福並不是靠別人來佈施,而是要自己去贏取別人對你的需求和喜愛。
  
憂慮最能傷害到你的時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動的時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之後。
  
要樂於承認事情就是這樣的。能夠接受發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當我們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實之後,我們就能節省下精力,創造出一個更加豐富的生活。

Thursday, November 15, 2007

3個酸媽媽

文/小野

3個媽媽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個非常失落地說:「中秋節難得全家團聚,剛剛接下他爸爸事業的兒子和新婚媳婦也從大陸趕回家來,大家一起烤肉。我兒子每烤好一串肉,就夾到媳婦的盤子裡,夾滿了整整一盤。我的盤子始終空空的,他都沒看見,就像他永遠看不到我空虛的心一樣。幾個月前我們才花一大筆錢幫他們辦婚禮,新房也是他老爸送的。他們吃的住的都靠我們,而我卻連一串烤肉都分不到。夠心酸的吧?」

另一個媽媽也跟著抱怨起來:「哎喲,只是吃不到兒子的烤肉,這可不是最壞的,至少還沒叫你烤給媳婦吃就偷笑了。我兒子剛從國外出差回來,送我一個鑰匙環,也送他妹妹一個鑰匙環。卻花他兩個月的薪水買了一只卡地亞的女錶送給他的女朋友,還一直問我說,送錶會不會太寒酸了?我就故意說,如果嫌寒酸就送給我好了,你就送她鑰匙環。如果她真心愛你,應該不會在乎禮物的價值的。說完我就把鑰匙環交給他,把那只錶搶過來,他竟然和我翻臉,差一點把我推倒。夠心酸了吧?比你酸多了吧。」

第三個媽媽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妳們只要換個角度想想就不會難過了,兒子對自己的老婆或是女朋友好,表示他們非常恩愛,我們應該為孩子的感情有歸宿感到高興才對。兩個正在戀愛中的人本來就是看不到別人的,更何況本來就像是空氣一般存在的老媽。老媽是孩子的空氣,只有缺氧的時候才會發現空氣的重要,偏偏做媽媽的特別賤,永遠不讓孩子缺氧。我有個兒子已經30多歲了,他的女朋友就是那台電腦,每天就窩在屋子裡和電腦談戀愛,足不出戶。我實在看不下去,只好每天替他清垃圾,弄點東西給他吃。他常常嫌我煩要趕我出去,有一次還用腳踢我呢。」

「真正最心酸的是我。我不知道還要照顧這個兒子到幾歲?如果他能有個女朋友,我可以烤肉給他的女朋友吃,也可以買卡地亞送她。」這個媽媽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

(感謝AK師兄轉寄此文章)

孔融讓梨

一天早晨,父親做了兩碗有荷包蛋的麵條,一碗蛋窩在上面,另一碗上面沒蛋。

父親把麵條端上桌子之後,問兒子。[吃那一碗]?

[有蛋的那碗]。兒子指著窩著蛋的那碗麵。

[讓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嗎?孔融七歲能讓梨,你十歲囉。該讓爸爸]。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讓]。兒子態度十分堅強。

[真不讓]?

[真不讓],兒子一口就把蛋給咬了一半。

[別後悔]?

[不後悔]。

兒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等兒子吃完,父親開始吃。

當然,父親的碗裡藏了兩個荷包蛋,兒子看了,十分憤迷。

[記著,想佔便宜的人,往往佔不到便宜]。父親指著碗裡的兩個荷包蛋,教訓兒子。兒子顯出了一臉的為難。

第二次,那是個星期天的上午,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的麵條,一碗蛋窩在上面,另一碗上面沒蛋。父親把麵條端上桌子,問兒子。

[吃那一碗]?

[孔融讓梨,我讓蛋]。兒子笑著,端起那碗沒蛋的麵條。

[不後悔]?

[不後悔]。兒子說的堅決,兒子把麵條吃到底,也不見一個蛋。父親碗裡上面窩著一個蛋,下面還藏著一個蛋。兒子看的憤迷。

[記著,想佔便宜的人,可能會吃虧哦]!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

第三次,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的麵條,還是一碗蛋窩在上面,另一碗上面沒有蛋。父親問兒子。

[吃那一碗]?

[孔融讓梨,兒子讓麵,爸爸,你是大人,你先吃]。兒子手一揮,做紳士狀。

[那就不客氣啦]!父親端過了上面窩著蛋那碗。

兒子發現了自已碗裡面,也窩藏了荷包蛋。


【心得感想】

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你吃虧。

Wednesday, November 14, 2007

你不信任的是什麼?

文/劉中薇

陌生與未知,往往是恐懼的來源。

小時候看綜藝節目,裡面總有一個恐怖箱,恐怖箱裡面放的東西千奇百怪,刷子、海綿、湯匙……等等,有時候甚至只是一塊小小的肥皂。參加節目的明星每次伸手下去拿,總是一臉驚駭,有些人根本連手都還沒碰到東西,便已經驚聲尖叫。

『未知的東西』也許沒那麼可怕,有時候我們恐懼的只是『未知』這件事情。

如果明星知道,他會摸到的,只是一塊小小的、會冒泡泡的肥皂,還會這麼恐懼嗎?如果裡面放的是鑽石呢?是某個寶藏呢?會不會因為恐懼而與寶藏錯身?

近日接受某位主持人採訪,感受到一股不友善的氣氛。

主持人無法以文學的層次來討論書籍,反倒以相當實際的問題,不斷質問我旅途種種。感覺好像是看完芭蕾舞表演後,問舞者:『你衣服穿這麼少,難道不會冷嗎?』

主持人誇張地說:『我去過墨西哥耶,那裡治安很差耶!墨西哥人有這麼好嗎?我覺得墨西哥好像被妳美化了……』

我不是在拍紀錄片,即使是一部紀錄片,也有導演選擇想要傳達的價值觀。敘事的模式、元素的選擇、角色的拿捏、氣氛的營造,都為了傳遞某個故事或某個價值。

一個城市必然有一百種解讀的方法,端看創作者的心眼所投射的是什麼。

巴黎在電影『巴黎我愛你』中可以有二十個不同的愛情故事,非常浪漫。可是,偏偏有人筆下的巴黎也不是那麼美好。Herry Miller是美國二十世紀很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北回歸線》中,巴黎是一個激情而殘敗的慾望城市,書中男主角簡直活在巴黎這座性的煉獄裡面,無法從中得到救贖。

《愛在世界開始的地方》最想傳達的,是愛與信任。相信天地間有滿滿的愛圍繞著我們,只要我們真心信任,自然可以感受得到,自然可以接收一個又一個愛的禮物。如同那個恐怖箱,如果一開始,你就不相信裡面會放著鑽石,那麼鑽石在裡面閃閃發光,你還是沒有辦法有勇氣伸手拿取它,即是它已經近在眼前了。那麼,阻隔你與寶藏的,是恐怖箱的黑色箱子嗎?還是你心中的不信任與恐懼?

『妳建議我們的聽眾像妳這樣很危險的旅行嗎?』主持人再度拋來一個奇怪的問題,語帶輕蔑。

我無法建議任何人做任何事情,每個人只能去尋找他自己自在的旅行方式。對我來說,團進團出是種折磨,可是對很多人來說那是很放心的觀光方式。每個人要的東西都不一樣,感覺自在的方式也不一樣,至於怎樣比較危險?怎樣比較安全?這可是見仁見智了。

最安全的旅行,就是待在飯店不要出門,在游泳池畔做日光浴就好了。

更安全的旅行,是根本連飛機都不要搭,不用擔心飛機掉下來,連旅遊平安險的錢都省了。

若想這輩子都無災無難,不用冒險,沒有任何意外,最好是待在自己的屋裡,並且保佑小偷不會闖空門、地震房子不會垮、飛機失事不會掉到自己的屋頂上。

你永遠可以選擇,這個城市在你生命中,只是一個護照的章印,代表到此一遊。還是你生命裡一個靈魂的故事。

你永遠可以選擇,你要是一場華麗的冒險,還是一趟安靜的旅行。

旅行如此,生命如此。

你的心會告訴你,何必需要別人的建議呢?

『面對這些粗獷貧窮的墨西哥人,他們一隻手就可以把妳捏死,貧窮往往會是犯罪的源頭,妳不怕嗎?而且他們都是陌生人耶!妳又不知道他們的底細!』主持人不太客氣地質問我,我歪著頭看著他,感到一股荒謬。

所以,不該信任的是墨西哥人?

還是不該信任的是陌生人?

還是不該信任任何人?

不是貧窮的人就等於罪犯(出生寒門的英雄好漢很多,不需要我舉例了吧!),不是富貴的人就是無邪(請看看高官貴人的貪污案件,台灣版的已經很精采)。

不是陌生人就等於壞人,熟人就等於好人。

大多數時候,我們對於別人來說,不也是陌生人?到底是誰該怕誰?

恐怖箱裡的肥皂,還怕被你摸多了,它就消失了呢!

『即使後來有人告訴妳,里歐是騙子,妳還是選擇相信,他不曾動過壞念頭嗎?也許他想搶妳的錢、偷妳的東西等等?』主持人繼續他的『人性本惡論』,目光灼灼地又問我。我微笑著,用堅定無比的眼神回望著他,並且真誠地回答他:『是的,我願意相信!』

『喔,』他揚起高亢的聲音,用一種譏諷的笑聲下了結論:『看來我們的作者非常浪漫。』

好,我知道讀詩的人不用和屠夫討論葉慈。

訪問至此,我其實很想拿起麥克風敲他的頭,不過我的禮教讓我還是保持微笑,然後我走出錄音室,然後慶幸對於這個世界,我仍然充滿熱愛,並且真心信任。

我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上的好人多過壞人。

我願意相信,善良多於邪惡。

我願意書寫生命的溫暖,人性的省思,我願意鼓勵夢想與勇氣。

我願意開放自己,並且真心接納別人。

當然,萬事萬物沒有保證。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可沒告訴你,只要過了山洞,一定可以柳暗花明。

保羅‧柯爾賀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也不能保證你真信心追求夢想,一定可以實踐。

一路天真的信任,我可能全輸,但人生到底怎樣才算贏?

選擇相信,結果也許會有一半悲傷、一半驚喜。

但是選擇不信,我相信悲傷會大一點。

因此,我還是願意相信美好的存在,並且大步向前,毫不畏懼!

─ 本文摘自第645期《皇冠雜誌》

Tuesday, November 13, 2007

看見「美麗」

「美麗」是對全身有益的食物

Geneen Roth/陳靜妍譯

很多時候,人生彷彿是一個緊緊的結。然而,只須放眼一件美麗的事物,就能夠提醒我們,人生其實是無限地寬廣、美味、寬容:

●下午三點灑入餐廳的秋日陽光
●祖母的蕾絲桌布
●百年的橡樹
●貝殼
●一塊藍玉

一位教授美麗課程的朋友說,我們太強調功能和效率,忘記將自己環繞在美麗之中。美麗能夠放鬆我們的靈魂,因為,如詩句一般,美麗的目的只是存在,為了存在的喜悅。美麗的表達,只是因為存在。

美麗不會幫助我們的事業,幫助我們連結,或指示我們如何對人和善,教我們成功,或變得纖瘦。在這個分秒必爭、以自我為中心和目標使然的世界裏,美麗提醒我們,並非每件事物都能夠,或應該用來計算、考量,或載入電子行事曆中。

當你不需忍受饑餓時,美麗比一片起士蛋糕、洋芋泥、漢堡、奶昔和薯條來得更好。我們有能力感覺美妙和寬廣,不只是因為達到本月目標,或完成了不起的事,而是因為我們活著,美麗正是如此提醒我們。

幾年前,我和丈夫選擇離開城市,搬到鄉下。在新居的第一年,我每日花數小時翻閱花園目錄,從「林肯先生」、「純粹詩意」和「席拉的香水」這些名字中選擇玫瑰花種,清理花園,種了五十種不同的花卉。花朵開始綻放時,我非常興奮。然後,我開始習慣花園的燦爛,不再看得到花朵的美麗。我會在夏日時衝到花園,花幾分鐘剪下幾枝玫瑰花,再衝回房子,然後整天忙著講電話,或坐在電腦前工作。

我終於了解到自己錯過了眼前的美景,沒有容許玫瑰的美麗影響我。彷彿佛教老師所言,我坐在大峽谷旁,頭上卻戴著一個袋子。

如果我們無法看到生命中美麗的事物,那麼,有再多美麗的事物也是枉然。許多人著重在生活中「得到」的部分:什麼是我們想要而沒有的,我們還需要更多事物才會快樂,需要減掉多少體重才能穿上那件洋裝。我們卻忘記「擁有」,忘記看到、吸收,容許自己被周遭所有的美麗影響。我們像是饑餓的鬼魂,只看到空曠的桌子,卻看不到眼前滿桌的盛宴。即使「我所擁有的人生」這場盛宴隨處可見。

我的朋友芭芭拉常說:「許多人認為是必須的,我認為無關。許多人認為是奢侈的,我認為是必須。」大多數女人認為,為美麗停下腳步是奢侈,而非必須。我和芭芭拉一樣,都認為是絕對的必須。

為了打破習慣和種種不友善的對待自己的方式,我們必須創造新的習慣。我們必須以前所未有的優雅、仁慈、溫柔和大量的幽默來對待自己。我們必須了解,我們渴望美麗,而非只有食物。剛開始的時候,為美麗停下腳步似乎瑣碎而困難,而且很麻煩。請記得,讓自己無法享受生命中美好事物,這樣的行為也是一種習慣。

當我對學生講述吸收身邊的美麗時,他們會說,「但是我的母親彌留」、「我的孩子在病榻上」、「我最好的朋友剛診斷出癌症」,其他人談到自己的卡債、失去的工作、尚未遇見的人生伴侶。我對這些人說:「你正在受苦,我很難過,不過,生命中正在進行的饗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忽視它,會有幫助嗎?剝奪美麗,難道能幫助罹患癌症的朋友或彌留的母親?」

事實是,剝奪身邊愈多美麗,做事就愈沒效率,能夠給與的也就愈少,包括給自己。

我最近讀的書說,美國人忙著一心多用,我們在二十四小時中,其實做了三十一小時的工作。如果你的人生目標是做愈多事愈好,講電話、寫電子郵件給同事、在線上和朋友傳即時訊息,是消耗能量的好方法。如果你有一點點感覺,在忙碌時錯過了一些事物,我有一個建議:

當你感覺饑餓,卻不想吃東西時,休息一下。這樣的努力,會使你真正放眼觀看,將眼睛沈浸在其中。不要覺得吝惜,不要覺得丟臉,美麗能夠滋潤,能夠滿足你。點燃一根蠟燭,凝望天空,重新發現三年前購入,卻從未真正欣賞過的油畫。

美麗是鬆軟,如奶油、絲綢般,豐富、優雅的甜美,是對全身有益的食物。同時滋養你的眼睛、耳朵、心臟、皮膚、靈魂,卻沒有任何熱量。

Monday, November 12, 2007

空氣汽車快出來了



不用汽油不排廢氣,不用70台幣就可有足夠動力走200公里路,21萬台幣就可據為己有,如此優秀的汽車終於面世了。這是用空氣驅動的汽車,已由一對法國父子成功發明出來,更準備明年大規模生產。同過往排出大量廢氣的「污糟」車比較,「空氣汽車」堪稱零污染,絕對環保,勢改變車壇面貌。

「空氣汽車」由蓋伊.尼格( Guy Negre )和西里爾.尼格( Cyril Negre )這對父子兵發明。同氣墊船及水中呼吸器原理差不多,壓縮空氣是發明關鍵。「空氣汽車 」能源缸內的空氣,被 300倍的大氣壓,緊緊壓縮著。能源缸加熱後,缸中的壓縮空氣就會流進活塞引擎氣缸內,帶動活塞運動,推動車輛前進。

由於整個過程都沒有任何燃燒發生,結果是不會產生任何污染。不只零污染,甚至有清新空氣作用,因為從排氣管中排出來的空氣,必先經過一個空氣過濾器,所以排出來時,比起周圍的空氣更清新。

就像太陽底下的任何新事物,必引起爭議。一些專家認為,壓縮空氣能量有限,「空氣汽車」行駛耐力有限,不會行駛得久,也不會行駛太快。但尼格父子強調,「空氣汽車」時速96公里,最快更可達110 公里,而每一缸壓縮氣體,也可行300公里,之後才需要重新加添壓縮空氣。但車主也可以裝多一個備用能源缸,以備緊急時用 。

「空氣汽車」車主可以在家中利用電動壓縮機,替能源缸內填充壓縮空氣,不過一旦這款汽車流行起來,加油站中就要增添特殊的加氣設備,讓車主方便地在加油站中添加壓縮空氣。

尼格父子本身熱愛汽車,蓋伊.尼格專門設計一級方程式 ( Formula 1 )跑車引擎,西里爾.尼格則在法國車廠 Bugati 打工。蓋伊說:「『 空氣汽車』不是玩具車,是一輛真車,不會污染,也相當便宜。」尼格父子說,「 空氣汽車」每走 200公里,大約只需 16港元,即每公里只花 8仙港元,比起豐田車每公里要 1港元、凌治房車每公里 2 港元的油錢,省錢得多 。

尼格父子已經研發了超過 10 年,許多人曾嘲笑過他們的想法,但看過他們的汽車能源缸後,開始改變想法,對「空 氣汽車」大感興趣。尼格父子說,他們的公司 MDI擁有超過 30間「空氣汽車」發動機生產廠,每間工廠每年可生產 4,000輛「空氣汽車」,目前一切準備就緒,明年可以投入大規模生產,勢必掀起汽車史革命的一章。

More Information:

http://www.theaircar.com/ (Moteur Developpment International)
http://www.theaircar.com/detalles_MiniCats.html (Moteur Developpment International)
http://www.itri.org.tw/weo/07-08-2001/report/06.htm

(感謝大舅師兄轉寄此科技新知)

拉鍊無法防小偷...



自己可用原子筆試一試
經常外出旅行的親朋好友們
出門經常使用的拉鍊皮箱
對一些搬運工來說,
那只是裝飾品罷了!
用原子筆就打開
開完再來回拉一次
根本看不出來
請多注意
沒事別把貴重的物品放在扥運行李中!

(感謝AK師兄的提醒)

算命

文/劉墉

某相士鐵口直斷,斷無不驗,舉數例,以資讀者雅慧。

一、兩姊妹去算命

「妳三年前被人倒了一筆錢。」算命先生對妹妹說。

「是啊!您真是太準了。 」妹妹擊掌。

旁邊的姊姊卻有了意見:「我當年跟妹妹一起被倒會,您為什麼沒看出我呢?」

算命先生一笑:「請問,當時是妳比較傷心,還是妳妹妹比較傷心?」

「當然是她!她差點氣得跳樓。」姊姊說:「至於我,錢嘛!身外之物,我看得開!」

「這就對了! 那筆倒掉的錢,傷了她的命,沒傷妳的命,所以只在她的命上留下疤痕 。

二、兩兄弟去算命

「明年三月,你們都要發一筆財!」算命先生說。

二人興匆匆地走了。

第二年的四月,兩兄弟又登門。哥哥一見面就道謝:「您真是金口,我果然上個月接了筆大生意,賺了不少。」

弟弟卻直嘆氣:「我上個月在辦公室摸彩,中了一千塊錢的小獎,難道也算發財嗎?」

「當然算!」

算命先生說:「 同樣的財運,也要看你怎麼去把握。運氣就好像火種,可以點亮一跟蠟燭,也可以點燃一個火把,點爆一個火藥庫 。當運氣到了的時候,正巧你哥哥在努力做生意,所以點亮他的生意。正巧你在摸彩,於是讓你中了獎。」

三、某人去算命

「您正當運,擋都擋不住!」算命先生道喜:「唯一要注意的,是別跟也正當運的人鬥,兩虎相鬥,必受傷!就好比鑽石戒指不要跟鑽石戒指磨擦一樣的道理。」

「那麼表示我可以跟不當運的人去鬥囉?」

「那也不行!」

算命先生沉吟了一下:「當運的人去欺侮不當運的,是不厚道。不厚道的人,運走不長!」

「照您這麼說,我是誰也不能鬥了!」

「可不是嗎!人在運上,愈要謙沖自牧,不但不能鬥人,即使有點小虧,也不妨吃著。」

算命先生笑道:「 有福氣,不獨享,讓大家分享,福澤才綿長 !」

四、某人去算命

「你這一年,運氣特佳,無往不利!」算命先生說。

一年沒過,某人怒沖沖地跑來:「你說我運氣好,可是你知道嗎?我上個禮拜差點沒命!」

「你到哪兒去了?」

我去了中美洲的戰區。」

「這就是了!」算命先生請某人坐下:「你想想看,從古到今,有多少算命的,他們為什麼沒算出唐山大地震、也沒料到南京大屠殺?按說他們早會發現許多唐山和南京的人,在同一個時間死,而能知道有大災難來臨,他們為什麼沒能預警呢?」

算命先生嘆口氣:「如果一個好命的人,偏愛跟亡命之徒在一起。一個好運的人,碰巧和一群壞命的人搭飛機,那一個好命是敵不過許多壞命的。天災、人禍也是這樣。個人的命再好,碰到天災人禍,也是擋不住的!」

某人怒氣平息了,算命先生送他到門口,叮囑地說:「 人命易算,天命難測!自求多福、趨吉遠禍 !」

五、某人去算命

算命先生看到生辰八字,才屈指,就搖了頭:「恕我直言,你恐怕過不了五十五歲那關!」

事隔多年,某人已過六十,事業宏發、身體健朗,笑吟吟地又在命相館出現:「您還記得我 嗎?您曾經算我過不了五十五歲。」

算命先生一驚,再問一遍生辰八字,算了許久:「沒錯啊!你應該過不了五十五歲啊!除非你是大善人。」

「難道我這些年行的善事,可以改命?」

「當然!許多人的壞運,都因為你的善行而改好了,你自己的運能不改嗎?這世界就像水,總是平的。你今天送出一些水、明天又送出一些水,雖然是注進別人的水面,那水還是要回流的。回流之時,常是你缺水的難關。」

算命先生長身一揖:「 命由己作,福由心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大善人的命,難從天定,更由不得我算了 !」

我們要知命、造命、受命、惜命、救命,以積極的態度把握生命!所以,我們不能認命!

禪故事

《燈》

漆黑的夜晚,一個遠行尋佛的苦行僧到了一個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絡繹的村民們你來我往。苦行僧走進一條小巷,他看見有一團暈黃的燈從靜靜的巷道深處照過來,一位村民說:「瞎子過來了。」瞎子?苦行僧楞了,他問身旁的另一位村民:「挑著燈的人真的是瞎子嗎?」 他得到答案是肯定的。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根本就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紅桃柳綠的世界萬物,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那他挑一盞燈豈不令人可笑嗎? 那燈籠漸漸近了,暈黃的的燈光漸漸從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鞋上。

百思不解的僧人問:「敢問施主真的是一位盲人嗎 ?」

那挑燈籠的盲人告訴他:「是的,自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眼混沌。」

僧人問:「既然您什麼也看不見,那為何挑一盞燈籠呢?」

盲人說:「現在是黑夜嗎?我聽說在黑夜裡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什麼也看不見,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

僧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您是為了給別人照明?」

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我自己 !」

「為您自己?」僧人愣了 。

盲人緩緩向僧人說:「您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它行人碰撞過?」

僧人說:「是的,就在剛才,我還不留心被兩個人碰了一下 。」

盲人聽了,深沉地說:「但我卻沒有。雖說我是盲人,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更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了我 。」

苦行僧聽了,頓有所悟。他仰天長歎說:「我天涯海角奔波著找佛,沒想到佛就在我身邊。

原來佛性就像一盞燈,只要我點燃了他,即使我看不見佛,佛也會看得我。」

故事就是這樣的簡單,卻彷彿一瞬間點燃了我們內心深處某塊漆黑的地方。 在生活中,熱愛珍惜身邊的一切,我們就會感受到那回饋來的溫暖與快樂!工作中,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所言所行!對自己負責,才是對別人負責! 認真地做人;踏實地做事;堅毅地追尋;耐心地積累,最後卻發現,尋找金礦的過程,竟是將自己錘煉成金的過程!

在愛情裡,用你炙熱的心去孕育呵護那脆弱的嬌艷花蕾,只為了愛能持久地散發、日久彌香! 在婚姻裡,要懂得既然有四季輪換,就有風風雨雨,就有酷暑嚴寒;既然有酸甜苦辣不同的味道,我們就能做出可口的美味佳餚!美滿的婚姻是要懂得相守的藝術!

有個詞很簡單 「捨得」,沒有捨,那來得?!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我們所有人,點燃生命的燈吧,這樣,在生命的夜色裡,我們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燦爛!

Friday, November 09, 2007

人生的櫻桃‏

蠻有感觸的一句....業績是老闆的

業績是老闆的、存款是兒女的、身體是醫生的、夢想是日記上的,剩下來的雖然不多,那才是你自己的,所以做人得快樂 ~

我總是喜歡用一種方式來計算生命,並為自己的吃喝玩樂尋找藉口:你在二十歲以前的人生是有記憶的嗎?

有,你記得你老爸揍你,因為你在做功課時偷偷看漫畫。
有,你記得老媽在你沒考上大學時,擠著明明是苦笑的微笑說,明年再來嘛。
有,你去喝了兩杯啤酒,被警察逮進派出所,你老爸老媽慌張的趕來為你求情。
對,我的意思是,二十歲以前你幾乎是在不知不覺,或為了老爸老媽而活的。

當然,也許你是天才,從三歲時就為自己做好人生規畫,天才不在我的敘述範圍之列。

那麼六十歲以後呢?你有了積蓄、有了子女、也開始逐漸有了時間,但你卻沒有太多的體力和理想,因為理想的基礎的是夢想,你已經沒有做夢的力氣呀。

好,你的人生扣除二十歲之前和六十歲之後,你還有四十年,這是黃金歲月,可是,老天,你在黃金磚塊裡做了些什麼?

你很忙,沒空研究這種數學問題,我的數學很爛,但還是好心的幫你算算: 你睡覺睡掉了三分之一,折合成明確的數字是十三點三三三年。

根據統計,平均每個台灣人每天花在電視或電腦網路(無關工作)是三小時,等於每天的八分之一,也就是五年。上班則以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時(真有人只工作八小時嗎),這又去掉了十年。 換句話說,扣除例行的活動,你的黃金四十年已經不知不覺被幹掉了二十八點三三三年。

我還沒算你罵兒子、叫老婆、洗屁股、和鄰居為了停車位吵架的時間。我講的是良心話,你的一生真正落到你手裡的,大約不到五年,而你休假的時候居然還跑去租DVD,躲在家裡的沙發上過日子,喂,這真是當初你想要的人生?

好吧,再用另一種方式來計算人生。

早上起床後,無論擠公車、坐捷運、開汽車,你的路線是不是都一樣? 下班時只不過重覆一番罷了,至於中午休息,你是不是都吃便當,或者公司附近的幾家餐廳,你會花個半小時去找一家聽說很好卻相當遠的小飯館嗎?

我們都是螞蟻,每天在同樣的幾條線上行動、和同樣的幾張面孔聊天、為同樣的問題爭吵。

對,我也完全同意人生便是在平凡裡尋找樂趣,問題是,你有樂趣嗎? 你又要罵我好高鶩遠,不這樣又要怎樣?

二十五歲起有汽車貸款,三十歲有房屋貸款,三十五歲起煩惱子女未來的教育經費,四十歲擔心老爸老媽退休後的生活,四十五歲則恍然發現要每年去做健康檢查。

能夠在六十歲前還清房屋貸款、把兒女送進大學、除了身高外其他的數字,像 是血壓、膽固醇,都慢慢的升高,然後你坐在電視機前看同樣的廣告,忽然發現你好像該做些什麼不一樣的事,卻又嘆口氣,這些事該在四十歲時候做的啊。

這樣你全明白了吧,業績是老闆的、存款是兒女的、身體是醫生的、夢想是日記上的, 剩下來的雖然不多,那才是你自己的,所以做人得快樂。 ( 說得真貼切!! )

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日本禪宗的「老虎」,也許你聽過,也許沒,反正你已經習慣看同樣的廣告,不如將就的再聽一遍這個故事吧:

有個人走在山裡,突然樹林中衝出來一頭老老虎,看起來它很飢餓,對你直追,你拚命的跑,跑到一處懸崖,你想,完啦,後有老虎,前有斷崖,唯一能活的方法就是往下跳,說不定還能撿回命。當你正要往下跳,卻看到崖下也有一頭餓虎,正抬起頭朝你狂吼。好了,你跳下去不死也會變成老虎的生魚片。

這時你看到有根樹藤從你腳邊往下垂。好,你可以攀著藤掛在半空中,這樣下面的老虎和上面的老虎都咬不到你。你興奮地攀著樹藤下去,當你正慶幸可以垂掛在兩隻老虎中間時,老天,你看到兩隻螞蟻在咬樹藤,而且顯然很快樹藤就要被咬斷了。一切的努力都白費,你萬念俱灰時,忽然看見山壁上有顆櫻桃,紅紅亮亮的,你不禁伸手去摘下那顆櫻桃放進嘴裡。嗯,好甜的櫻桃呀。 故事便結束在好甜的櫻桃。

究竟這個故事有什麼含意呢?

禪宗的東西都有很多含意,每個人有不同的解讀方式。我的解讀很簡單,要保握住現在,就像那顆櫻桃;你不可能在樹藤上晃來晃去地晃到六十歲才去摘,你得馬上就摘了送進嘴裡。同樣的,別老安慰自己說,現在拚命努力,等到退休時就可以享受。

相信我,任何享受都應該隨時進行,千萬別等到退休,那時你可能早忘了怎麼 享受了。工作時要給自己找樂趣,工作之後更要找樂趣,這樣你才可以無時無刻不在享受你的人生。

當然,你會罵我只會說不會做。真的,我也是在四十歲的時候才體會出這個道理,而且即使到現在仍只能努力去做若干的實踐罷了,不過至少我已經開始在做,你呢?別老是抱怨個沒完,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就是告訴你,再怎麼抱怨也無濟於事,找找看你的釣竿、你的護照、你當學生時的吉他,然後,我們一起去吃櫻桃。

(感謝AK師兄轉寄此文章)

Thursday, November 08, 2007

前男友的婚禮

很有意思的一篇文章

讓人省思自己在婚姻的過程中

追求的是什麼......

三十分鐘前,我都還在懷疑我的決定。

來參加前男友的婚禮,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的,尤其是經過這幾年胖了超過 十五公斤的我 。

不過,在仔細的思考過我當初與他的交往情形(沒見過他爸媽,沒認識幾個他朋友)後,我還是願意假裝大方的將自己打扮的美美走進這個會場。

約十年前剛出社會時和他交往了一年,其實沒什麼爭吵,除了他最後不清不楚的分手原因之外,他實在算是個很棒的男朋友。

婚禮本身沒什麼特別,按照最近幾年台灣的慣例,婚禮前先播放男女雙方的成長照片(有小部分照片我看過),然後開始播放婚紗照,這一切,都讓我覺得索然無味,一直到司儀宣佈了今晚的特別遊戲規則。

「我們今天為了讓新郎新娘能夠得到每一位特別的朋友的特別祝福,我們待會會請每一位被抽到的朋友上台說說,他與新郎或新娘的關係,並且說出一件與她們來往中最特別的事情──」

關係!?這下可好了,現場都是新郎認識的人,我斷不可能說自己是同事,或是小學或任何時期的同學,因為怎麼說都會被別人抓包,那,我要說我是他的前女友嗎?!

這時現場也起了騷動,不過不同於我的驚慌,大家似乎非常樂於這個遊戲。於是在晚宴的進行中,隨著不同的菜餚上桌的同時,也陸續的有許多不同關係的人走上台對新郎與新娘說出祝福的話。

我則是持續冷汗直流。我祈禱,希望晚宴結束之前,我沒被叫到名字,或是被叫到的話,我乾脆落跑算了。

上去說話的人,有人哭著祝福,有人搞笑的說著新郎的糗事,不過大抵都是些無關痛癢的話。

這時有個外型出色的女人上台了,臉上畫著合宜的妝,讓她的好肌膚看來更加出色,身上穿著優雅的禮服,襯托出她一身的好曲線。

她一開口,全場立刻安靜了下來。

「我是新郎的前妻。」女人平靜的吐出了這幾個字。

「新郎很好,是個好人,對我,對我家人,對身邊的朋友,都很好。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他最常對我說過的話,就是,他最喜歡的,是我的美麗。但我最覺得納悶的是,不到一年的婚姻生活,他便提出了離婚的要求,而我當初還是那麼的愛著他…」

我心裡漸漸的浮出回憶,才想起十年前與我交往時,他的確提到了他剛離婚的這件事情,但我作夢都沒想到,前妻竟然是這麼美麗的女人。

雖然這位美女最後還是不免俗的恭喜了新郎,但全場的氣氛,卻充滿了竊竊私語的詭譎。

司儀為了沖淡這股尷尬味,趕緊抽出了另外一個來賓的名字,於是從台下走出了一位相當斯文的女性,俐落的短髮,感覺上就像是在外商公司服務的高級主管。

「我是Subrina,如果算得沒錯的話,我應該是新郎的前前女友…」

這下可好,我這下可真是又驚又喜。

看來坐在台下的緊張的人不只我一個,這下子我可一點都不害怕了。

不過這時候我倒是很好奇新郎的心情如何,於是我刻意的起身眺望主桌的新郎,卻依然是一副平靜,喜樂的表情。不過同時,我也瞧清楚了新娘的樣貌,比起前妻的美麗,和這位前女友的幹練,這位新娘子既使是穿上了婚紗,還是那麼的不起眼。

「我和新郎有過許多美好的回憶,不過我特別有印象的也是他對我常說的一句話-他最喜歡的是,是我的聰明。可是,我也不懂,為何當初他會想要和我分手…」

聽到這段話,全場幾乎都安靜不下來了 ,因為幾乎是同樣的模式,新郎與前妻離婚,與前前女友分手。那麼這段婚姻,還有辦法得到在場來賓的祝福嗎?

隨著這兩位女性的發言,我腦海中畫面,也像是飄回了十年前交往的過程。隱約中,我記得,他似乎也對我說過類似的話,但我一時卻想不起來…

「Maria陳!」恍惚之中聽到有人叫出我的名字,我也不自覺的站了起來。

「是!」我話一出口,就察覺叫我的人不是別人,而是司儀。我的本能反應將我之前想要用的拙劣手段,一股腦的都忘光了。

就在我尷尬的不知道要用什麼關係上來說話時,新郎忽然站了起來,走向台上。

「我想,我需要對我一路走來的幾段感情,做個說明。」新郎接下來說的話,卻讓全場人為之動容。

「十年前的第一次婚姻,我追求著美麗的人事物,我認為,找到美麗的另一半,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不過,當我發現,美麗不是人生的最終目標時,我選擇離開,並且謹慎的決定婚姻對象,不再輕易結婚。」

「當我與Subrina在一起時,我覺得她的事業能力與聰明才智可以幫助我許多方面,不過 當我發現她的聰明讓我的生活感到壓力時,我還是選擇離開。」

「在她之後,我覺得內涵與興趣相投才是我人生對象的選擇,於是我開始了與前女友Maria的交往,不過當我發現自己罹患癌症時,那一切都不重要了,於是我再度選擇離開。」

「當我經歷了幾年的醫療之後,我覺得不離不棄才是我人生另一半最重要的條件,不是美麗,不是聰明,不是內涵,於是,我選擇了我妻子…」

話說到此,台下的觀眾已經掌聲如雷,我看到就連剛才上台的前妻與前女友,也都露出了認同並且微笑的表情。

當前社會的婚姻能夠貧賤不離、病老不棄、堅持情義一生扶持的又有幾何?

(感謝AK師兄轉寄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