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1, 2007

80對800的戰爭

商業周刊954期封面故事《80對800的戰爭》

< 商業周刊 >報導:6月韓國政府開放引進台灣勞工 我們的下一代該何去何從?

2006年6月韓國政府決定開放引進台灣勞工,從事非技術性勞力工作。資格要求大學以上畢業薪資18,000新台幣,不含雇主保證金及人力公司仲介費,規定到韓國三個月後沒有不良紀錄才能受到韓國「勞工法」保障。本期商業周刊報導「 80對800的戰爭」,韓國政府在每位小學生上投資教育金費美金800元,台灣只花了80元,80對800可能就是台灣下一代對全球的競爭力了。
為了省水,讓孩子便當盒發臭;為了省錢,游泳池暑假關門;為了要家長捐錢,學校「冊封」4位榮譽家長會長、4位副會長…

台灣,已是赤貧國教

身為「高所得國家」的台灣,教育投資真正用在學生身上的費用,只有南韓的1∕10;非但落在4小龍之末,更將逐漸被上海超越。

據教育部資料所做的統計,二○○四年,我國平均每個小學生分到的教育經費約合2,089美元(新台幣69,774元)。這個數字,不但已經跌回民國八十六年的水準,而且是亞洲四小龍中最後一名,低於香港的3,793美元,南韓的3,714美元,以及新加坡的2,426美元。

政府每年平均真正花在每個小學生身上的錢,只有二千七百四十元(82.52美元),是南韓小學生(855.52美元)的十分之一不到!

八十美元對八百美元,可能就是未來台灣孩子競爭力與亞洲各國的巨大落差。

以這樣微薄的教育經費,我們的小學生多久才能帶一本課外讀物回家?學校的電視機旁有多少教學錄影帶?電腦裡有多少軟體?有多少儀器是沒有維護而不能使用,或不敢給學生用?有多少校外參觀或實習活動?一直關心教育投資議題的前中央大學遙測中心教授王顯達質疑,「這些,才是教育品質的關鍵。」

【校園實況】
營養午餐只有兩樣菜、沒有肉,為了省電費,班親會改在白天舉辦

台中縣梧南國小是一所濱海的鄉下偏遠學校。校長陳水順說,學校經費極度缺乏,九十四年度的預算中,老師的「教育訓練費」掛零,水電費被縣政府主計室砍成去年的一半,房屋建築修繕費更只有兩萬六千元,連粉刷牆壁的錢都不夠。

不鏽鋼餐盤上,孩子們的營養午餐只有兩菜(真的只有素菜,沒有肉)一湯(豆腐清湯)。

校長拿出校刊表示,這是他勉強從學校有限的經費中省下來編印的。至於圖書,「我從沒聽說(台中縣)有學校可以固定編經費買書,吃穿都沒了!」他說,「如果有,我對他(校長)很欽佩。」

教育經費不足,普遍影響到學校的水、電、電話、網路費用等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而且,不要以為台灣的赤貧國教影響的只是鄉下學校,事實上,連台北縣市這樣都會區的學校都受到影響。

孩子就讀北縣中和市光復國小的潤泰建設公關經理周冠印,就曾接到學校一紙通知,表示學校水電費不足,請家長樂捐。

台灣的狀況,對照亞洲在國民所得與台灣差不多的南韓,又是如何呢?

【南韓現場】
國家施政,教育和經濟同一個位階
三年後,全國每校至少一名外籍教師

南韓的基礎教育在國際間表現優越。二○○三年「OECD教育指標(Education at a Glance
)」公布的十五歲學生學業成績(全球性學生素質評價,二○○○年調查),南韓學生的科學成績位居第一,數學第二,閱讀排第六,極為優異。

然而,這可是花大錢砸出來的。

根據「OECD教育指標」,南韓的學校教育費用占GDP的7.1%,比美國 (7%)、英國(5.3%)、日本 (4.6%) 都還要高,居世界第一。

南韓教育在國家施政的位階,高至國務院(同我國行政院)層次——國務院總理下設兩位副總理,一位負責經濟,另一位就負責教育。

層級高,便於進行跨部會的資源整合。

向來重視教育的新加坡,同樣有令人羨慕的國民義務教育品質

【新加坡現場】
政府為孩子設教育帳戶,每年撥款
大考排名前三%學生都有獎學金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社會的公平性與階級流動,因此很重視公立中小學的教育品質。為了讓每個國民擁有均等的學習機會,政府還為所有年齡在六至十六歲之間的孩子,設立教育儲蓄戶頭,每年撥款(小學生每年一百七十新元、中學生每人兩百新元),無論貧富,每個兒童都可以利用這筆錢,支付他們參加經過批准的活動。

窮人家的孩子在小學、中學階段能得到好的教育,更有同等機會讀大學。因為凡是高中畢業全國考試前3%的菁英學生,都能拿到政府或大企業的獎學金,在國內、外讀大學,包含學費、生活費,只要簽四年或六年的約。

凡是在新加坡政府機關裡二、三十歲就當上處長的,都是拿獎學金的。

【沉痛反省】
讓教育的歸教育,福利的歸福利
別害孩子成為國際台勞!

如果台灣的教育不斷減分,我們非但已落在四小龍最後一名,未來可能連中國大陸都將趕過台灣。

根據上海市政府所發表的數字,2003年上海大幅增加對義務教育的投資,小學和初中每生實際經費分別達到6,150元和6,696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25,000元),比前一年增加19.7%和20.6%。若論真正用到學生身上的費用,再以當地物價換算,台灣領先地位可能已經受到威脅。

兩岸教育經費繼續以這樣子的速度,此消彼長下去,不出幾年,我們不僅在表面數字上可能會被上海超越,教學品質也極有可能落後上海。

苦不能苦孩子 窮不能窮教育

若無法讓教育的歸教育,福利的歸福利,台灣教育經費背後失衡的情況繼續下去,未來我們孩子究竟會成為跨國菁英,還是國際台勞?令人不敢想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