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7, 2014

視力與視野上的差距


【餓狼的故事】

兩餓狼發現了一片草地,甲狼大喜。乙狼不解:你又不吃草,高興什麼?

甲:羊愛吃啊,說完飛奔而去。

乙:你去哪?

甲:我要把這個消息讓羊知道呀!

啟示: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不是視力上的差距,而是視野上的差距,視力可以看到一樣的東西, 視野卻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


【什麼叫好公司】

巴菲特在某大學演講。學生問:什麼叫好公司?

答:吉列佔全球刮鬍刀片市場份額60%,我是吉列股東,我每天睡覺前都想,全世界有20億成年男人, 即使在我睡覺的時候,他們的鬍子都在繼續生長。每每想到這裡,我就睡得很安穩。

這就是供需。所以,創業要尋找供需機會。


【公司團隊】:

公司經常存在這三種團隊:

野牛團隊:

個個身強力壯,沒集體意識各自為政,敵不過弱小十倍的狼
螃蟹團隊:

被抓到竹簍里後,有一隻奮力往上爬, 其他的拉後腿,結果是誰也上不了;

飛雁團隊:

在飛行時呈人字型,前面的大雁為後面的創造有利的上升氣流, 整個團隊 的飛行效率提升了70%。

你在哪個團隊?


【飛機場的一個現象】

觀察3040這個年紀的旅客,頭等艙的旅客往往是在看書,商務艙的旅客大多看雜誌, Notebook 辦公,經濟艙則看報紙,電影,玩遊戲和聊天的較多。

在機場,貴賓廳裡面的人大多在閱讀,而普通候機區全都在玩手機。

那麼,到底是人的位置影響了行為呢,還是行為影響了位置呢?


【公司管理三種表現】

1、一個人不敢做壞事,是因為怕老闆,這家公司是人治;
2、一個人不能做壞事,是因為沒有機會,這家公司是法制;
3、一個人不願意做壞事,是因為想都沒有想過,這家公司是心治。

【總結】

 人治就是老闆厲害,法制就是機制厲害,心治就是文化厲害。

 你的公司是哪種境界?

不論你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著你走下一段旅程。

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


--稻盛和夫

牙周病簡易預防法

牙周病簡易預防法~太有用了!

因為年紀大了,牙的問題就經常困擾著我,這篇日前就已拜讀過,因牙又浮腫的關係,就姑且一試,結果立馬見效,在此特別分享。使用方法,在浴室放罝一個約三至五百c,c的寬口瓶,去雜貨店購買粗鹽,每次適量放進瓶中預先泡著,鹽量自行測試幾次就知道了,每次早晚刷好牙,或飯後我都含一口,約二分後才吐掉,最好用淡水再洗一次,口才不會很鹹。

 在美國很多醫藥研究証明,微細菌從牙周病人的牙周開始進入血管,而再傳入心臟和其他器官。如果血管的內壁有發炎,血凝結塊可以長成而堵塞了血管,造成了心臟病。

哥倫比亞大學的牙科醫藥學院與及Aetna保險公司聯合做了一個研究。在Aetna保險公司的醫藥保險之十四萬五千人中曾有糖尿病,長期血管發炎和心臟病。

雖然他們有這些疾病,但是他們曾經看過牙醫,醫好了他們的牙周病,因此他們的醫藥費較其他沒有看過牙醫的病人為少。換句話來說,如果牙周病已經被控制好,糖尿病,血管炎和心臟病會減少。

2000年,美國政府公共衛生局前局長(Surgeon General)David Satcher說,“在老年人與小孩中,牙周病是一個無聲的流行病。”看了上面醫藥研究的發現和警告,他的提議是每天早晚用鹽水漱口二,三分鐘,然後再用清水洗去口內的鹽,每天早晚各一次。

這是一個簡單而且便宜的方法來預防一個複雜的疾病。何不一試呢.鹽水漱口確實對牙周病的治療及預防有特殊的功效。

12年前去洗牙時,醫生說我有嚴重的牙周病,他寫一張轉疹單要我去治療,當時我想到以前我在報紙上看到報導--用鹽水漱口治療牙周病的方法:每天晚上洗牙後含一口鹽水漱口2分鐘,鹽水越濃越好。


用一個小小的玻璃瓶,泡一瓶濃濃的鹽水,每天晚上含一口鹽水漱口,3個月後我回去看牙醫,醫生說牙周病完全好了。

Wednesday, February 26, 2014

生命旅程

今早讀了兩篇有意義的文章,思潮澎拜,久久不能停止,一是本文,一是朴槿惠起伏的一生,先談夲文,美國教育固然造就出一批華爾街,為謀利不擇手段的所謂社會菁英,也陪養出一批人溺己溺,幫助弱勢的純樸少年,我們無法像文中兩位侄女主動去奉獻自己,造福社會,但是做到了"心地善良,胸懷慈悲,懂得感恩"。

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大乘兼善天下,小乘獨善其身,我們取其中,也算是行菩薩道了,至少沒有危害社會,因此我們也不要太慚愧。

分析其原因,我們成長的年代,兵荒馬亂,襁褓中都在逃難,人人都先求溫飽,自己生活都很貧困,也顧不得他人,我們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照顧子女,希望將來大家䏻過好日子,免於貧窮,也是環境使然。

但我們的下一代,生於安樂,尤其美國,二戰之後,民生富裕,飽暖之餘,學校教育就注重幫助弱勢,也陪養出一批有同情心的年輕人,我的侄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畢業,她說她將來也要去非洲,幫助窮苦的人,理想很遠大,但是她讀書高昂的學費,卻是她爸爸省吃儉用,過著窮苦的生活,為她籌措的,祟高理想與努力賺錢,也有剪不斷理還亂的裙帶關係。換言之,也不必把賺銭看的俗氣,有銭也能幫助窮人,做很多慈善工作。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很感慨也很慚愧。妹妹潤春的女兒斐立,大學畢業後就一直為慈善機構工作,曾在華盛頓DC,為一些十幾歲就出賣自己的身體的小女孩奔走。又去過印度照顧窮苦的人。後來在非洲獅子山國(Sierra Leone),待了7年,不知大家是否看過電影"Blood diamond"?就是講這個非洲小國家,因產鑽石,一些國家到那裡開採、爭奪而引起戰爭,無數的當地人在戰爭中死亡,造成很多無家可歸的孤兒,斐立就跟隨一慈善機構到那裡,幫忙照顧孤兒,幫助他們學習一技之長,能夠自立。回到美國後,她又回學校讀了一個碩士,主修的也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社會福利一類的課,拿到學位後,因這一類的工作機會不多,她做過幾個在南亞及以色列的短期工作,最近終於找到她這一生第一份正式的工作,簽了三年合同,這星期天將飛往非洲另一小國馬拉威(Malawi)。
昨天我還與潤春談,總覺得斐立這麼多年都沒有正式的工作,做的都是慈善工作,雖然也有少少的收入,可以養活自己,但她很獨立,也很自得其樂(世界各地跑了30多個國家)。以我們世俗的眼光看,總覺得她耽誤了這麽多可以奮鬥事業的時間,失去了這些工作的年資,對將來的退休金也有影響。讀了這篇文章,讓我很慚愧,在美國長大的孩子有他們的理想、看法,我們應祝福他們。
蜜罐中嬌生慣養的兒童,將來長大成人之後挑得起社會的責任嗎?

相信還有其他之啟發機制

在美國從童年到青年,其夢想是從簡單的幸福起步,人生目標是由小漸漸變大的。而在中國呢?從小就被灌輸複雜宏大的人生夢想,可是人生目標卻隨著年齡的成熟由偉大變得越來越渺小,並最終喪失生活的信念和理想。難道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是我們的社會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的信仰出了問題?我們有信仰嗎?

"你們的信仰是什麼"

我把突然間想到的問題拋給了妹妹,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孩子們的信仰由孩子們自己去選擇和決定,我的信仰是心地善良,胸懷慈悲,懂得感恩。具有能力者 天賦好ㄉ 更應該有此

Subject: 生命旅程 (值得一讀)

似乎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在美國過聖誕節了,於是揣著一萬美元回到了 Stafford Virginia, 一個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向南60多英里的小城市,與妹妹和她的兩個女兒共度聖誕。我想這一萬元現金怎麼也拿得出手,同時也是足夠分享的禮物吧。

大姪女Cynthia今年27歲,剛剛獲得醫藥學博士。25日聖誕節當天下午,我們全體人馬集合起來共同去Cynthia丈夫的父母家過聖誕,這是早就安排好了的。除了我是突然造訪的不速之客之外,另外還有兩個家庭約好了也會過去。

其實Cynthia的丈夫B.J.S.早就名存實亡了。CynthiaB.J.S.是初中同學,從中學開始兩小無猜而且一直相愛到了大學。大學三年級時,B.J.S.不幸被發現身患骨癌,而且是晚期。Cynthia不棄不捨,輟學照料他。在B.J.S.生命的最後一個月,Cynthia問他此生最大的願望是什麼?B.J.S.說希望Cynthia成為他的妻子。於是他倆正式辦理了結婚手續,並邀請了兩家所有的親朋好友和同學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婚禮中的一切都是白色的,所有的人都淚流滿面地祝福全場唯一掛著幸福笑意的新人。婚後一個月,B.J.S.就辭世離開了Cynthia。從此,每逢節假日,Cynthia一定會回從外地回到B.J.S.的父母家,給他們送去兒媳婦的關懷,也帶上兒子去世前的遺願。

我腦海中回放著過去的往事,眼前看著CynthiaB.J.S.家中裡裡外外地忙乎著。她儼然不是客人,對這個亡夫的父母家她似乎是唯一知道該做什麼事情的人。 Cynthia的丈夫去世七年了,但是當看到B.J.S.的父母對Cynthia飽含幸福滿足的神情時,你會感覺到雖然生命可以被奪去,但是關愛卻仍舊可以被創造。

交換聖誕禮物開始了,我定了定神,把思緒完全拉回來,關注著這群我熟悉又陌生的美國人。Cynthia送給B.J.S.父母的是去年他們共同在緬甸旅遊時的影集。影集完全是手工製作的,所有的照片都經過精心地挑選和排列,每一幅照片都喚起了他們興高彩烈的回憶。另一個家庭送給B.J.S.父親一本厚厚的書。這位老父親是個建築設計師,手捧這本沉甸甸的世界著名建築師及作品集,他高興得愛不釋手。隨著大家不斷交換禮物,我懷中裝著美元的紅包漸漸失去了意義。

現場二十幾個人交換的禮物中,至少60%都是各自贈送對方的書籍或畫冊,而剩餘的禮物都是自己親手製作的小東西,實物價值最多也不過二十美元。我有自知之明,清楚地知道自己並不是中國土豪而且遠不夠土豪的實力。我自詡是文化人,我們的Be My Guest機構專門為中國的精英人群提供音樂、藝術和文化享受。作為「為你讀詩」創始人,我正在把詩歌藝術向各階層進行推廣和傳播。我們中國人不是承傳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和文明嗎?難道我們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我身上一點積澱都沒有嗎?可是,我的身上怎麼只有美金,我的懷中怎麼只裝著紅包?難道我能夠與美國人分享的只有金錢嗎?我不也是哈佛的畢業生嗎?為什麼我對美國文化這樣陌生?美國不是沒有文化嗎?難道過去十年在中國的生活使我遠離了文化?這一天,我口袋中一萬美元的紅包一個也沒有送出去。我怕給中國人丟臉,我怕為自己蒙羞。
然而最後Cynthia送給所有人最大的禮物更是徹底顛覆了我的禮品觀,這僅僅是一條新聞而已:Cynthia剛剛榮獲猶他州2013年最佳志願者人物大獎,鼓勵她免費為窮人看病行醫,每週三天,長年堅持不懈。

B.J.S.的家中過完聖誕回家的路上,我禁不住思緒萬千,百感交集,腦海中幾個概念輪番撞擊著我剪不斷,理還亂的神經。文明和文化究竟是什麼?教育在文明提升和文化質量上究竟起著什麼作用?想想十年前的這兩個侄女,對比今日的她們,我實在無法予測未來十年她們又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難道美國的教育在紮紮實實地培養一代又一代中國社會缺失了數十年的活雷鋒嗎?

汽車在樹林中彎彎曲曲地前行,右手邊是晚霞輝映下若隱若現的、一望無際的波托馬克江(Potomac River),這是維吉尼亞州最大的一條江。沿江北上可以抵達並穿過首都華盛頓特區,而一直向東則可直接匯入大西洋。這片樹林是B.J.S.家的私有財產,而B.J.S.家的別墅則臨江而立。汽車的後視鏡中已經看不見B.J.S.的家了,紫紅色的夕陽穿過樹林向我們揮手再見,林中時而出現的松鼠和小鹿也用惜別的眼神注目相送。

霧靄朦朧下的波托馬克江又勾起了我二十多年前的回憶,那時候兩個侄女還都是小姑娘,我妹妹帶著她們和初到美國的我開著家裡的遊艇沿江向大西洋疾駛。兩個侄女的歡笑永久地定格在我的記憶中,那時我曾感慨,美國的兒童是如此幸福,這種在蜜罐中嬌生慣養的兒童將來長大成人之後挑得起社會的責任嗎?

在那次酣暢淋漓的遊艇飛奔之後又過了十年,當我再次見到這兩個侄女時,似乎我當初的憂慮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那一年,她們分別1614歲,正是女孩子花一樣的季節。雖然兩個孩子的鋼琴都彈得非常好,同時也有許多其他愛好,除了酷愛游泳和滑雪,她倆最大的愛好就是踢足球、在我看來,游泳和滑雪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足球場上的瘋跑不但會把皮膚曬得黑黑的,而且將會失去女孩的溫柔和內斂。然而更嚴重的是,當我向她倆問及對未來有什麼夢想、要從事什麼職業時,兩人面面相覷,雙雙聳肩,不知所答。我當時心中暗想,也許這就是美國的教育吧,只讓孩子們幸福快樂,卻不去規劃她們的未來並大膽夢想。想想中國的孩子們,個個人小鬼大,每個人都恨不得胸懷大志,小小年紀就知道要成為科學家、藝術家、明星大腕。不要說十五、六歲,就是十歲的小孩都會問我:叔叔,你是不是你們公司的董事長?當被問及為什麼是董事長時,回答是董事長不用做事,坐著數錢就好了。可是美國的孩子十五、六歲還在玩,還在幸福之中徜徉,還不知道未來在哪兒!

車庫門自動開啟的聲音把我從十年前的回憶中拽了回來,到家了。妹妹從信箱中取出了幾封信,其中一封來自白宮總統辦公廳,原來是奧巴馬總統全家包括兩隻小狗的聖誕賀卡。妹妹看到了我小有驚訝又好奇的神情,便平靜地說,她已經不是第一次收到美國總統的賀卡了,自從Susan Din (我的二侄女)前年開始在白宮工作以來就沒有間斷過,因為每一個在白宮工作的人員和部分家屬都會收到總統的聖誕賀卡。對我而言,我更好奇Susan Din是怎樣進入白宮工作的,因為誰都知道能夠去白宮工作的年輕人必須是美國年輕人當中最優秀的,或者在美國政商兩界的高層有著不同尋常的親屬關係。但我們家世世代代都是知識分子,雖然祖輩有從劍橋歸國的數學家熊慶來,父親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小妹妹曾在MIT攻讀數學博士,但家族中確實沒有任何一個人活躍在商界或政界,更別說在美國白宮工作的經歷了。對於我的疑問,妹妹回答說:咱們家的狀況你都是知道的,Susan Din之所以能夠去白宮工作完全是憑藉她自己的努力。於是妹妹把我二侄女過去十年的發展經歷簡單敘述了一下。

考大學時,Susan Din其實是有實力向哈佛或耶魯進軍的,但是為了不給家裡增添額外的經濟負擔,她把目標鎖定在本州最好的大學即弗吉尼亞大學,因為作為本州居民,其學費可以便宜很多。被錄取對她而言易如反掌,然而對未來的規劃使她在大學期間開始不斷地挑戰自己。

她首先對其他國家中的窮人發生了濃厚興趣,並對比自己與生俱來的幸福從而產生了幫助窮人的想法。於是她利用每一個暑假去非洲最貧窮的國家旅遊和實習,而所謂實習其實是自己掏錢在當地為窮人教書。大學的最後一年,她與十幾個同學聯手,共同去印度最貧窮的地區加爾各答為窮人教書,長達半年之久。

大學畢業之後,她避開去北京或上海等世界各國大城市教書的機會,專門挑選了中國湖南一個極其偏遠落後的地區當老師,而且一呆就是一年多。當我妹妹去湖南看她時,在她學校的衛生間根本就無法落腳,因為到處都是爬著蛆蟲的糞便,幾十米之外都聞得到令人窒息的惡臭。我妹妹問她如何在這種地方生存時,她說她每月還有1000多元的工資,學校有宿舍可住。可是她的中國同事每月才有幾百元錢,每天還要長途跋涉地來上班。她說對比那些比她還辛苦卻比她還得到的更少的人,她已經非常滿足了。

所有這些歷練使Susan Din更加堅定了服務窮人的志向,於是她決定回美國,進入最有影響力的機構,為窮人爭取權益。當她順利地考入白宮並工作一年之後,又積極地為進入美國國務院做準備。如今,她已經在美國國務院工作一年多了。她的最終目標是加入某個國際組織,試圖改善和提高世界上貧窮國家中貧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聽妹妹講到這裡,我似乎感覺到,在美國從童年到青年,其夢想是從簡單的幸福起步,人生目標是由小漸漸變大的。而在中國呢?從小就被灌輸複雜宏大的人生夢想,可是人生目標卻隨著年齡的成熟由偉大變得越來越渺小,並最終喪失生活的信念和理想。難道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是我們的社會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的信仰出了問題?我們有信仰嗎?

"你們的信仰是什麼"

我把突然間想到的問題拋給了妹妹,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孩子們的信仰由孩子們自己去選擇和決定,我的信仰是心地善良,胸懷慈悲,懂得感恩。這也是我始終一貫教育我兩個女兒的信條"

"心地善良,胸懷慈悲,懂得感恩",我默念良久,陷入了深思。

我曾經以為自己這輩子已經很了不起了,因為我一直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比起某些畢生崇拜權位、投機取巧、鑽營攀爬和膜拜金錢、爾虞我詐、強取豪奪的人稍微崇高了點吧?但是科學和真理在善良和感恩面前顯得是那麼蒼白無力,軟弱渺小。是啊,科學、宗教、真理、權勢和金錢能帶來心靈的幸福和滿足嗎?如果在中國的話,這些不就是幸福和滿足的源泉嗎?

1228日,妹妹在家裡搞了一個新年派對,一共來了40多個朋友。其中有妹妹的朋友,更多的則是兩個侄女的同學和好友。看著Susan Din裡裡外外快樂地招呼每一個客人以及慇勤周到地為大家提供服務,我很難把這個踏踏實實為窮人做事的女孩與十年前那個無憂無慮、對未來一無所知的姑娘對上號。

我一邊觀察著兩個侄女,一邊在派對中周旋著。我突然發現一個在中國派對中很少見到的情況:就是即使大部分人互相之間不認識,卻沒有任何人交換名片,也很少有人在談論工作。

我這次在美國呆了二十多天,隨身攜帶的整整一盒名片居然一張也沒有機會發出去。難道是我們中國人太商業化了?美國人不是急功近利的嗎?他們不是只看重金錢的嗎?我隱隱作痛地感覺,如今迅速航行的中國這艘商業航母正在像泰塔尼克一樣漸漸的沉沒,在文化的海洋中沉沒,在善良中沉沒,在感恩中沉沒。

一萬小時的修煉

文/胡毓豪

機會來臨時,你準備好了嗎?這句話是老生常談,幾人當它金科玉律?世間就是這般詭秘,簡單、易懂反而不被接受。讀時報出版公司的《異數》,它探討的是成功背後的因素,最重要的只有這一句:「你做足了準備嗎?」大船要入港,碼頭水深就要夠;天下掉下禮物,也得伸手去接才行。

作者說:成功和你想的不一樣,天賦、家世、學歷、努力還不夠。之所以超群成為「異數」,還牽涉周遭的人和環境。記得當年跑新聞,國際機場還在松山,當波音747開始試飛時,台灣的機場因條件不足,所以無法參與盛會,這表示將來747開始商業營運時,台灣的國際航線將會缺少競爭力。

迫於生存壓力,幾經努力才迎來巨無霸客機降落在松山國際機場。機會總在不知不覺中來臨,作者說:要踏入專業的門檻,你至少得在該領域努力一萬小時以上,也就是說每天練習三小時,持續將近十年,才有可能練出基本功。我們鼓勵大家努力,但努力之後並不代表一定能取得成功。但不努力肯定與成功無緣。

書中也提到馬太福音2529節有一段話「已經擁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欠缺的,連他已有的,也要奪過來」,年少時一直懷疑天主的慈悲出了問題,年長之後才明白,上帝是要人們努力地善用資源,才能富上加富。不懂得善用資源的,給他財寶也是浪費,所以必須取回。

在網路時代,最普遍的現象是贏者通吃,其餘的連喝湯也難,這是一個徹底競爭的年代,失敗者多如過江之鯽,成功者像夜空中的星星,光芒四射。生存在如此的環境,我們得為「成功」重新定義,取得內心的寧靜,才不會禍害社會。

盡本分的追求,但不為成功所惑。成功是眾多因緣合和的結果,個人雖然重要但不是絕對的。能成功最好,不成功也得學會快樂,這樣的人生才會有意義。每個人到這個世界,多有自己的課題要完成,投胎前的思維雖然暫被遺忘了,但人人都該修行絕對是正確的路。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一切與外界的紛擾無涉。


有心的話,現在就開始吧!努力一萬小時後,必定會有好結果。

(本文出自《泰山真愛家庭》第65)

Tuesday, February 25, 2014

是分享不是施捨

一手畫畫、一手寫作的劉墉,七月升格當了爺爺。他在孫女千千出生前後,陸續捐出一百萬元,因為「感謝老天的方式,就是幫助別人,」他說。

相對於最近在電視節目上,暢談他和紐約長島住家旁兩隻大雁相遇、相戀,而寫成的最新著作《啊啊》,面對「行善」這檔事,劉墉卻顯得很低調,堅持是「分享」。

劉墉九歲父親過世,十三歲時家被一把火燒光,他形容那之後的人生「慘透了」,但他卻將「財富」看得很透徹,在大陸巡迴演講募款蓋希望小學,每出版一本書,事先捐出五十萬給公益團體,遇到婚喪喜慶更代親朋長輩捐出紅白包。

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收到的第一筆婚禮捐,就是劉墉在兒子劉軒結婚時所捐出。

「我的人生態度是,對待人、對待自己,都是不負我心、不負我身,」劉墉說,「既然我這麼幸福,為何不和大家分享這個快樂?」

劉墉如何將快樂分享出去?以下是他的訪談摘要:

父親在世時就教我行善。只要看到乞丐,父親會把錢給我,讓我輕輕放在盆子裡,他若跪著或趴著,就蹲下來放,因為這不是施捨,這是分享。

中學時,我看到報紙上登,一個女孩眼睛快瞎掉,我把寫稿領到的一點點錢捐出,從此後就每天翻報紙。我發現雖然是小小的一件事,世界卻突然變大了,就像心愛的貓或狗不見了,你會去沒去過的巷子、沒去過的草叢找,會發現更大的世界。

愛孩子,也要她付出愛

女兒第一次到亞洲,是全家去北京等貴州一個瞎眼女孩。她是我捐的希望小學中的一個孩子,我在貴州看到她,托人帶到當地醫院檢查,醫院說沒救了,北京協和、濟南醫院也說不行,但同仁醫院願意試試,所以我們去北京等她動手術,沒幾天一隻眼睛復原了,到現在都沒問題。

女兒當時拉小提琴,女孩說好好聽啊,希望爸爸、媽媽、同學都能聽到,我女兒說「沒問題」。

我跟女兒說說話要算話,所以隔一年全家都到貴州深山。

那女孩出生後,因為是女娃,外公把她放在籃子裡,要拿到山邊活埋,途中被姑姑搶過來養大,她後來治好眼睛,變成媒體焦點,父母又跑出來要認孩子,但孩子不要。

這對我女兒,一個紐約來的孩子,心中是多大的衝擊,體驗到鄉間的貧苦和無奈,對她的成長有多大幫助!

我不是試圖改變孩子,只是帶她去現場,愛她,也要她付出愛,而不是光靠嘴上說要她行善。我太太說一句有意思的話,你等著瞧,將來說不定哪天,我們沒捐,女兒卻全捐掉。因為她的心會比父母來得更大,我是小咖,孩子有可能變成大咖。

我的兒子高中時,曾經到台南德蘭啟智中心幫助孩子。我到德蘭看兒子時,抱起一個十三歲的腦性麻痺女孩要上樓,發現她大概只有六歲體重,那種震撼令我體會到,把錢匯出去多大數額,都不等於真正的接觸。

一串蕉一袋米的感動

就像我這幾年看新竹德蘭啟智中心寄來的刊物,誰誰誰捐兩串蕉、誰誰誰捐一袋米,這才是真的感人。

躲在遠遠的地方把錢丟過去,這是一種作法,親自參與也是種作法,一串蕉一袋米,給人的感動可能比一百萬來得更多,就像聖經中「寡婦的銅錢」,耶穌說這比什麼都大。

人要感覺幸福就會感恩,感恩就會回饋。有些人感恩只會回饋自己人,但自己人已經夠了就要幫助別人,很可能你帶著孩子去給乞丐一塊錢,卻是你的孩子未來給人幾千萬的契機,這是種子萌芽的開始。

關懷使得你的世界變大,不要一心想著「行善」,而是「分享」,也不要覺得自己能力少就不做。

年輕人即使捐五元、十元,都是很大的,而且放的時候不要叮咚響,而是要蹲下來放,這才是平等,千萬不要有施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