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3, 2011

Happy Holidays to all!


and


As 2011 comes to a close, I want to take a minute to thank you for spending the great year with me.
                      
Wishing you a happy holiday and a fantastic start to 2012.

Thursday, December 22, 2011

洋蔥功效

洋蔥浸葡萄酒的驚人效果

洋蔥是一般家庭普通的食物,用以炸、炒、煲湯都很可口,也可配以生果和蔬菜做沙拉。沒想到的是,洋蔥原來還可以用作浸葡萄酒(紅酒),更可治療很多常見的病。

朋友回港時一酒商朋友介紹,當時半信半疑,因他是做法國紅酒進口酒的生意,可能是為了推銷他代理的紅酒,但他卻保證真的有這樣的療效,很多人都飲用,所以回到黃金海岸,便開始浸了瓶來試試,也把這個資訊帶給和他有齊所有的病症,聽後大家不禁哈哈大笑。心想不用花多少錢,不妨一試,果然不試尤可,一試其功效十分顯著大加讚揚。因不用晚間上廁所,而且發覺浸了洋蔥的紅酒入口更醇,更易入口,今次飲過之後覺得效果甚佳,就將其公開給大家,希望人人健康。

材料:洋蔥2個,紅葡萄酒500毫升,1瓶普通紅葡萄酒配三個洋蔥。

制法:

將洋蔥洗淨,去掉表面茶色外皮,切成八等份約半月形。

將洋蔥裝入玻璃瓶內,加入紅葡萄酒,(將剝下來的外皮也一起加入效果更好)。

將玻璃瓶蓋好密封,在陰涼地方放置約2至8日。(筆者覺得一星期最好)

將玻璃瓶的洋蔥片,用濾網過濾後,洋蔥、酒分開裝入瓶中,放置在冰箱中冷藏。

飲用方法:

一. 每日約一杯(50毫升),年紀大的人每次20毫升左右;

二. 每日飲一至兩次;

三. 浸過酒的洋蔥片一起食用更好;

四. 不喝酒的人,可用兩倍左右的開水稀釋後飲用或每次倒入電鍋內煮約4至5分鐘,蒸發酒精後飲用。

五. 若然喜歡甜的,可加入一點蜂蜜。

看到這裡大家是否覺得很容易呢?究竟又可以治那些病呢?讓筆者告訴大家,其功效對膝蓋! 疼痛、白內障、老人癡呆的效果相當驚人,日本非常流行。

一. 高血壓的患者,飲了之後血壓正常且安定,也會降低糖尿值,把血糖下降。

二. 最妙的是對老花眼也有很大的改善,飲用之後不用戴眼鏡也可以閱讀一般的週刊、雜誌。

三. 每晚都要去幾次廁所的夜晚頻尿症,喝了兩天之後,不可思議的完全恢復正常。

四. 每天夜裡醒來,一直到天亮都不能再入睡的,不食安眠藥不能入睡的不眠症,飲用之後也會全消除。

五. 眼睛疲勞和模糊不清,喝了之後第二天就沒有問題了。

六. 對幾乎無法治療的白尿症,尿會混濁的喝了之後的也變得接近透明。

七. 經常肚子會脹,非常痛苦的便秘症,喝了之後第二天便恢復正常排便。

以上這麼多的功效,如果你的年齡在中年以上者一定適合,花錢不多,有益且功效顯著,不妨一試。

補充:

討厭吃洋蔥嗎?看看下面的文章,即使它再不可口,為了身體好,也請多多食用。關心自己也關心家裡的人喔!

【洋蔥比骨質酥鬆症的藥有效】

家庭主婦不愛用洋蔥做菜,處理時會讓人流眼淚,很多人也怕洋蔥味。除非是手藝高超的洋蔥料理,否則真的很難找到洋蔥的熱愛者。但是想要讓自己骨骼結實、身體長得高、預防骨質酥鬆症的人,最好還是乖乖地捏著鼻子吃洋蔥吧。因為權威期刊“自然”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洋蔥是最能夠防止骨質流失的一種蔬菜。洋蔥預防骨質流失的效果,甚至比骨質酥鬆症治療藥品“calcitonin”還要好。

研究人員讓雄性大白鼠每天吃一公克幹洋蔥,連續四周後,公白鼠的骨質平均增加了13.5-18%。另一組實驗則發現,讓大白鼠食用含有洋蔥的混合蔬菜,也能夠減少骨質流失問題。第三組實驗則是讓摘除卵巢的雌性大白鼠每天吃1.5公克的洋蔥,結果骨質流失的速率減少了25%。更值得注意的是,洋蔥的保健功效在短短12小時內就看得到了。

研究人員認為,洋蔥的效果可能來自於“預防骨質流失”,因此想要利用洋蔥保健的人,每天可能要吃上200-300公克( 10盎司)的洋蔥,才能夠預防骨質酥鬆症。

醫食同源,在我們日常食物中,有很多蔬菜水果都具有藥物般的療效。像西餐裡少不了的配菜洋蔥,它對身體的好處簡直超乎想像。

洋蔥炒蛋,或洋蔥炒牛肉,都是美味無比的健康菜;而洋蔥還可以用來生吃或榨汁喝,根據醫學實驗,它更能發揮多種神奇療效。

【洋蔥可以預防膽固醇過高】

據哈佛醫學院心臟科教授克多格爾威治博士指出,每天生吃半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蔥汁,平均可增加心臟病人約30%的HDL含量(HDL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種被認為有助於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膽固醇,也是一種的好的膽固醇。)每天生吃半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蔥汁,以保護心臟,這原是個民間偏方

【洋蔥可以分解脂肪】

克多博士在自己的診所裡對病人進行實驗,證明洋蔥確有提升好膽固醇的療效,不過洋蔥煮得越熟,越不具效果。克多博士讓診所裡的心臟病人每天吃洋蔥,結果發現洋蔥裡所含的化合物也能阻止血小板凝結,並加速血液凝塊溶解。所以,當你享用高脂肪食物時,最好能搭配些許洋蔥,將有助於抵銷高脂肪食物引起的血液凝塊;所以說牛排通常搭配洋蔥一起吃,是很有道理的。

【洋蔥可以預防胃癌】

洋蔥和大蒜、大蔥、韭菜這些蔥屬蔬菜,因含有抗癌的化學物質,研究人員在中國山東省一個胃癌罹患率很高的地方所做的調查發現,當洋蔥吃得越多,得胃癌的機率就越低。

【洋蔥可以對抗哮喘】

洋蔥含有至少三種抗發炎的天然化學物質,可以治療哮喘。由於洋蔥可以抑制組織胺的活動,而組織胺正是一種會引起哮喘過敏症狀的化學物質;據德國的研究,洋蔥可以使哮喘的發作機率降低一半左右。

【洋蔥可以治療糖尿病】

很久以前,洋蔥就被用來治療糖尿病,到了現代,醫學也證明洋蔥確實能夠降血糖;而且不論生食或熟食,都同樣有效果。原來洋蔥裡有一種抗糖尿病的化合物,類似常用的口服降血糖劑甲磺丁胺,具有刺激胰島素合成及釋放的作用。

【洋蔥還有其他多種療效】

洋蔥的妙用還不止上述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洋蔥還可用來防治失眠:將切碎的洋蔥放置于枕邊,洋蔥特有的刺激成分,會發揮鎮靜神經、誘人入眠的神奇功效。

感冒的時候,喝加了洋蔥的熱味噌湯,很快就可發汗退燒。如果鼻塞,以一小片洋蔥抵住鼻孔,洋蔥的刺激氣味,會促使鼻子瞬間暢通起來。如果咳嗽,以紗布包裹切碎的洋蔥,覆蓋於喉嚨到胸口,也可以很快抑制咳嗽。

洋蔥就是厲害

自己的健康及骨本+物美價廉好食材+再三愛心傳送提醒... 請試試 !

文/鄭慧文(美國加州大學藥學博士)

如何料理洋蔥?

第1步 洋蔥洗淨切絲。

第2步 容器內裝冰水,將洋蔥絲 浸於冰水中,置冰箱下層泠藏。

第3步 隔天撈起洋蔥拌蠔油,好吃無辛味的生菜。

本人則是將洋蔥絲先放點鹽,再以冷開水沖掉,然後+醋+糖(個人而異)醃製再放入玻璃罐冰著(當成泡菜),一級棒ㄛ!

洋蔥比骨質疏鬆症的藥有效

但是想要讓自己骨骼結實,身體長得高,預防骨質疏鬆症的人,最好還是乖乖地捏著鼻子吃洋蔥吧。因為權威期刊“自然”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洋蔥是最能夠防止骨質流失的一種蔬菜。洋蔥預防骨質流失的效果,甚至比骨質疏鬆症治療藥品“降鈣素“還要好。

研究人員讓雄性大白鼠每天吃一公克幹洋蔥,連續一周後,白鼠的骨質平均增加了13.5-18%。另一組實驗則發現,讓大白鼠食用含有洋蔥的混合蔬菜,也能夠減少骨質流失問題。第三組實驗則是讓摘除卵巢 的雌性大白鼠每天吃1.5公克的洋蔥,結果骨質流失的速率減少了 25%。 更值得注意的是,洋蔥的保健功效在短短12小時內就看得到了。

研究人員認為,洋蔥的效果可能來自於“預防骨質流失”,因此想要利用洋蔥保健的人,每天可能要吃上200-300公克( 10盎司)的洋蔥,才能夠預防骨質疏鬆症。

醫食同源,在我們日常食物中,有很多蔬菜水果都具有藥物般的療效;像西餐裡少不了的配菜洋蔥,它對身體的好處簡直超乎想像。

洋蔥炒蛋,或洋蔥炒牛肉,都是美味無比的健康菜;而洋蔥還可以用來生吃或榨汁喝,根據醫學實驗,它更能發揮多種神奇療效。

洋蔥可以預防膽固醇過高

據哈佛醫學院心臟科教授克多格爾威治博士指出,每天生吃半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蔥汁,平均可增加心髒病人約30%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密度脂蛋白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種被認為有助於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膽固醇,也是一種的好的膽固醇。)每天生吃半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蔥汁,以保護心臟,這原是個民間偏方,克多博士在自己的診所裡對病人進行實驗,證明洋蔥確有提升好膽固醇的療效,不過洋蔥煮得越熟,越不具效果。

洋蔥可以分解脂肪

克多博士讓診所裡的心髒病人每天吃洋蔥,結果發現洋蔥裡所含的化合物也能阻止血小板凝結,並加速血液凝塊溶解。所以,當你享用高脂肪食物時,最好能搭配些許洋蔥,將有助於抵銷高脂肪食物引起的血液凝塊; 所以說牛排通常搭配洋蔥一起吃,是很有道理的。

洋蔥可以預防胃癌

洋蔥和大蒜,大蔥,韭菜這些蔥屬蔬菜,因含有抗癌的化學物質,據研究人員在中國山東省一個胃癌罹患率很高的地方所做研究發現,當洋蔥吃得越多,得胃癌的機率就越低。

洋蔥可以對抗哮喘

洋蔥含有至少三種抗發炎的天然化學物質,可以治療哮喘。由於洋蔥可以抑制組織胺的行 動,而組織胺正是一種會引起哮喘過敏症狀的化學物質,據德國的研究,洋蔥可以使哮喘的發作機率降低一半左右。

洋蔥可以治療糖尿病

很久以前,洋蔥就被用來治療糖尿病,到現代,醫學也證明洋蔥確實能夠降血糖而且不論生食或熟食,都同樣有效果。原來洋蔥裡有一種抗糖尿病的化合物,類似常用的口服降血糖劑甲磺丁胺,具有刺激胰島素合成及釋放的作用。

洋蔥可以防治失眠

洋蔥的妙用還不止上述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洋蔥還可用來防治失眠:將切碎的洋蔥放置於枕邊,洋蔥特有的刺激成分,會發揮鎮靜神經,誘人入眠的神奇功效。

洋蔥可以防治鼻塞

感冒的時候,喝加了洋蔥的熱味噌湯,很快就可發汗退燒。如果鼻塞,以一小片洋蔥抵住鼻孔,洋蔥的刺激氣味,會促使鼻子瞬間暢通起來。

身體的保健

避免生病-身體除濕機

避免癌症的最佳方法,就是一年到頭都喝溫開水

救救自己,晚餐別太晚吃,酸性體質是慢性疾病的開始(晚餐別太晚吃),晚上8:00再吃晚餐就算''宵夜''了!你是不是也常忙到8:00才吃飯呢?根據統計國內 70 %的人具有酸性體質。酸性體質有一個很大的特徵,吃越好得慢性疾病的機率就會很高。因為體質變酸,酵素作用會受到阻礙,內分泌失調,荷爾蒙也會受阻礙。酸性體質的人,一味地吃大魚大肉所謂有營養的食物,事實上是雪上加霜,只會讓身體越來越糟,要找出問題的根源去改變你的體質,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熬夜會使體質變酸》

晚上1:00以後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

所以每天儘量在 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熬夜時不要吃肉,盡量吃碳水化合物,這樣隔天才不至於很累,可把傷害減至最低。

《吃宵夜的人,體質容易變酸》

時常交際應酬的生意人,通常壽命較短,易患糖尿病、高血壓。凡是晚上8:00再進就稱做宵夜。吃宵夜隔天會疲倦,爬不起床,肝也會! 受損,因為睡覺時,人體各器官活動力低,處於休息狀態,因此食物?在腸子裡會變酸、發酵、產生毒素傷害身體。

《早起的人身體好》

人體在凌晨4:30,體溫達到最低點,血液循環最快,因此古時候練功的人在4:30 以前就起床。如果睡太晚,血液循環變慢,氧氣也跟著減少,變成缺氧性燃燒,會使體質變酸 。

《不吃早餐的人,體質會變酸》

一天三餐中,早餐佔了70 分,午餐0分,晚餐30分。可見早餐最重要,但台灣人普遍不吃早餐,更糟的是養成吃宵夜的習慣,這是非常不正確的飲食習慣。所以從現在起要更重視早餐,學習如何吃早餐。早餐一定要豐富而且要選擇耐燃燒4-5小時的食物,才足夠你一天的消耗量。

《精緻食物加速胃腸老化》

少運動且整天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最容易犯這種錯誤,因為吃的少,刻意選擇很精緻的食物而少吃粗糙的食物,這種人的腸子老化的特別快,肝功能差,大便是黑色的而且會常便秘。因為精緻食物缺乏纖維素,會導致腸子功能變差,甚至萎縮,所的食物變成了毒素,使你體質變酸,慢性病也開始。養生之道就在日常生活裡吃出健康,也能吃出自信。

《身體的除濕》

身體的除濕小小柔軟操非常除濕喔!!在秋冬季節變換時,由於外在的溫差、溼度,以致於飲食生活習慣的不規律,使得體內潮濕、氣血循環變弱、黏膜組織滋潤物不足,致使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的病變,如咳嗽、鼻子過敏、打噴嚏、流鼻血不止、鼻塞、頭昏腦脹 等毛病。

解決之道:

1.早睡早起,晨起睡前做柔軟體操或簡易動功五到十分鐘,不僅可以鍛鍊出強健的筋骨, 亦可清除體內的濕氣、寒氣或溼熱。絕對不要熬夜晚睡。

2.咳嗽時,我們可以握拳,以拳頭的上方敲打胸部的左上角及右上角;此乃肺部的頂端,輕輕拍打此處六十下,敲打中喉嚨會癢癢的然後產生咳嗽,這是讓髒東西出來。記得左右兩邊都要敲,可每日多敲幾遍。尤其騎車或上下班時間回到屋內,更應馬上敲打,以清理肺中污染的空氣。

3.鼻過敏時,雙手同時按摩後腦袋五分鐘,喝熱杏仁茶,或大步快走半小時,或洗澡時以較熱熱水沖後頸部數分鐘。

4.有一位治癌專家說:「避免癌症的最佳方法,就是一年到頭都喝溫開水。」我們的身體! 必須消耗極大的能量,才能將喝下的冰飲料溫暖至正常體溫(攝氏三十六度半),如此一來整體的免疫力自然遽降了。所以如果你常喝冰飲料,建議你,將飲料退冰半小時或改喝常溫白開水。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11

RFID technology works on your pocket!!

INSIDE EDITION Investigates Electronic Pickpocketi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Uz6oe6AlFs

您的BF是什麼?

BF的一生解釋,很短,卻很動人

一個小男孩對小女孩說:"我是你的BF。"

小女孩仰起童真的臉,問:"什麼是BF?"

小男孩嘻嘻笑笑的說:"就是best friend的意思。"

後來,他們戀愛了。

小夥子對姑娘說:"我是你的BF."

姑娘小鳥依人,害羞的問道:"什麼是BF?"

小夥子捧起姑娘的臉,深情的說:"是boy friend的意思。"

很幸運,幾年後,他們結婚了,有了可愛的孩子。

丈夫微笑的對妻子說:"我是你的BF."

妻子接下圍裙,溫柔地問道:"什麼是BF。"

丈夫看了看寶貝,滿臉幸福的說:"就是baby's father的意思。"

後來他們老了,老的走不動了,

老兩口躺在籐椅上,悠閒地曬著傍晚的太陽。

老公公對老婆婆說:"老婆子,我是你的BF。"

老婆婆笑得滿臉皺紋,問道:"老頭子,什麼是BF。"

老頭子望望夕陽,然後仰望天空,

思緒連篇,蒼老的聲音卻悠遠堅定而神秘的說:"Be forever。

Tuesday, December 20, 2011

Stop Doing in 2012

Five Things You Should Stop Doing in 2012
by Dorie Clark

I recently got back from a month's vacation — the longest I've ever taken, and a shocking indulgence for an American. (Earlier this summer, I was still fretting about how to pull off two weeks unplugged.) The distance, though, helped me hone in on what's actually important to my professional career — and which make-work activities merely provide the illusion of progress. Inspired by HBR blogger Peter Bregman's idea of creating a "to ignore" list , here are the activities I'm going to stop cold turkey in 2012 — and perhaps you should, too.

Responding Like a Trained Monkey. Every productivity expert in the world will tell you to check email at periodic intervals — say, every 90 minutes — rather than clicking "refresh" like a Pavlovian mutt. Of course, almost no one listens, because studies have shown email's "variable interval reinforcement schedule" is basically a slot machine for your brain. But spending a month away — and only checking email weekly — showed me how little really requires immediate response. In fact, nothing. A 90 minute wait won't kill anyone, and will allow you to accomplish something substantive during your workday.

Mindless Traditions. I recently invited a friend to a prime networking event. "Can I play it by ear?" she asked. "This is my last weekend to get holiday cards out and I haven't mailed a single one. It is causing stress!" In the moment, not fulfilling an "obligation" (like sending holiday cards) can make you feel guilty. But if you're in search of professional advancement, is a holiday card (buried among the deluge) going to make a difference? If you want to connect, do something unusual — get in touch at a different time of year, or give your contacts a personal call, or even better, meet up face-to-face. You have to ask if your business traditions are generating the results you want.

Reading Annoying Things. I have nearly a dozen newspaper and magazine subscriptions, the result of alluring specials ($10 for an entire year!) and the compulsion not to miss out on crucial information. But after detoxing for a month, I was able to reflect on which publications actually refreshed me — and which felt like a duty. The New Yorker , even though it's not a business publication, broadens my perspective and is a genuine pleasure to read. The pretentious tech publication with crazy layouts and too-small print? Not so much. I'm weeding out and paring down to literary essentials. What subscriptions can you get rid of?

Work That's Not Worth It. Early in my career, I was thrilled to win a five-year, quarter-million dollar contract. That is, until the reality set in that it was a government contract, filled with ridiculous reporting mechanisms, low reimbursement rates and administrative complexities that sucked the joy and profit out of the work. When budget cuts rolled around and my contract got whacked, it turned out to be a blessing. These days, I'm eschewing any engagement, public or private, that looks like more trouble than it's worth.

Making Thing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ey Should Be. A while back, a colleague approached me with an idea. She wanted me to be a part of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ent she was organizing in her city, featuring several speakers and consultants. She recommended biweekly check-in calls for the next eight months, leading up to the event. "Have you organized an event like this before?" I asked. "Can you actually get the participants? Why don't you test the demand first?" When none materialized, I realized I'd saved myself nearly half a week's work — in futile conference calls — by insisting the event had to be "real" before we invested in it. As Eric Ries points out in his new book The Lean Startup , developing the best code or building the best product in the world is meaningless if your customers don't end up wanting it. Instead, test early and often to ensure you're not wasting your time. What ideas should you test before you've gone too far?

Eliminating these five activities is likely to save me hundreds of hours next year — time I can spend expanding my business and doing things that matter. What are you going to stop doing? And how are you going to leverage all that extra time?

Telents retainage

Top Ten Reasons Why Large Companies Fail To Keep Their Best Talent
- from Forbes 12/14/2011

Whether it’s a high-profile tech company like Yahoo!, or a more established conglomerate like GE or Home Depot, large companies have a hard time keeping their best and brightest in house. Recently, GigaOM discussed the troubles at Yahoo! with a flat stock price, vested options for some of their best people, and the apparent free flow of VC dollars luring away some of their best people to do the start-up thing again.

Yet, Yahoo!, GE, Home Depot, and other large established companies have a tremendous advantage in retaining their top talent and don’t. I’ve seen the good and the bad things that large companies do in relation to talent management. Here’s my Top Ten list of what large companies do to lose their top talent :

1. Big Company Bureaucracy. This is probably the #1 reason we hear after the fact from disenchanted employees. However, it’s usually a reason that masks the real reason. No one likes rules that make no sense. But, when top talent is complaining along these lines, it’s usually a sign that they didn’t feel as if they had a say in these rules. They were simply told to follow along and get with the program. No voice in the process and really talented people say “check please.”

2. Failing to Find a Project for the Talent that Ignites Their Passion. Big companies have many moving parts — by definition. Therefore, they usually don’t have people going around to their best and brightest asking them if they’re enjoying their current projects or if they want to work on something new that they’re really interested in which would help the company. HR people are usually too busy keeping up with other things to get into this. The bosses are also usually tapped out on time and this becomes a “nice to have” rather than “must have” conversation. However, unless you see it as a “must have,” say adios to some of your best people. Top talent isn’t driven by money and power, but by the opportunity to be a part of something huge, that will change the world, and for which they are really passionate. Big companies usually never spend the time to figure this out with those people.

3. Poor Annual Performance Reviews. You would be amazed at how many companies do not do a very effective job at annual performance reviews. Or, if they have them, they are rushed through, with a form quickly filled out and sent off to HR, and back to real work. The impression this leaves with the employee is that my boss — and, therefore, the company — isn’t really interested in my long-term future here. If you’re talented enough, why stay? This one leads into #4….

4. No Discussion around Career Development. Here’s a secret for most bosses: most employees don’t know what they’ll be doing in 5 years. In our experience, about less than 5% of people could tell you if you asked. However, everyone wants to have a discussion with you about their future. Most bosses never engage with their employees about where they want to go in their careers — even the top talent. This represents a huge opportunity for you and your organization if you do bring it up. Our best clients have separate annual discussions with their employees — apart from their annual or bi-annual performance review meetings — to discuss succession planning or career development. If your best people know that you think there’s a path for them going forward, they’ll be more likely to hang around.

5. Shifting Whims/Strategic Priorities. I applaud companies trying to build an incubator or “brickhouse” around their talent, by giving them new exciting projects to work on. The challenge for most organizations is not setting up a strategic priority, like establishing an incubator, but sticking with it a year or two from now. Top talent hates to be “jerked around.” If you commit to a project that they will be heading up, you’ve got to give them enough opportunity to deliver what they’ve promised.

6. Lack of Accountability and/or telling them how to do their Jobs. Although you can’t “jerk around” top talent, it’s a mistake to treat top talent leading a project as “untouchable.” We’re not saying that you need to get into anyone’s business or telling them what to do. However, top talent demands accountability from others and doesn’t mind being held accountable for their projects. Therefore, have regular touch points with your best people as they work through their projects. They’ll appreciate your insights/observations/suggestions — as long as they don’t spillover into preaching.


7. Top Talent likes other Top Talent. What are the rest of the people around your top talent like? Many organizations keep some people on the payroll that rationally shouldn’t be there. You’ll get a litany of rationales explaining why when you ask. “It’s too hard to find a replacement for him/her….” “Now’s not the time….” However, doing exit interviews with the best people leaving big companies you often hear how they were turned off by some of their former “team mates.” If you want to keep your best people, make sure they’re surrounded by other great people.

8. The Missing Vision Thing. This might sound obvious, but is the future of your organization exciting? What strategy are you executing? What is the vision you want this talented person to fulfill? Did they have a say/input into this vision? If the answer is no, there’s work to do — and fast.

9. Lack of Open-Mindedness. The best people want to share their ideas and have them listened to. However, a lot of companies have a vision/strategy which they are trying to execute against — and, often find opposing voices to this strategy as an annoyance and a sign that someone’s not a “team player.” If all the best people are leaving and disagreeing with the strategy, you’re left with a bunch of “yes” people saying the same things to each other. You’ve got to be able to listen to others’ points of view — always incorporating the best parts of these new suggestions.

10. Who’s the Boss? If a few people have recently quit at your company who report to the same boss, it’s likely not a coincidence. We’ll often get asked to come in and “fix” someone who’s a great sales person, engineer, or is a founder, but who is driving everyone around them “nuts.” We can try, but unfortunately, executive coaching usually only works 33% of the time in these cases. You’re better off trying to find another spot for them in the organization — or, at the very least, not overseeing your high-potential talent that you want to keep.

It’s never a one-way street. Top talent has to assume some responsibility as much as the organization. However, with the scarcity of talent — which will only increase in the next 5 years — Smart Organizations are ones who get out in front of these ten things, rather than wait for their people to come to them, asking to implement this list.

心理波動測試

這些都是靜止的圖片, 您的心理壓力越大,圖片轉動越快,而兒童看這些幅圖片一般是靜止的。測試一下您心理的波動情形。




心理測試:心理壓力越大,黑色小點閃動得就越快,該死的小黑點還是安靜點吧!

Monday, December 19, 2011

癌細胞的成長(動畫說明)

癌細胞的成長 ( 動畫說明 ) 自動一篇一篇的播放,很珍貴的資源,一部電影的時間,絕對值得,對知識和健康都無價,請耐心看完一定值得。

http://www.taiwanus.net/news/press/2011/201103091029391119.htm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王輝明醫師演講

內容很豐富易懂,演講加入 16 段動畫, 每段 6 ~7 分鐘 , 自動轉換頁 一定要從頭看到尾, 保證對所有 癌症 有很深的進一步認識

癌 你吃下去了嗎?(1)~(16)

(1)http://www.youtube.com/watch?v=eZKhxVmKx8Q&feature=player_embedded&list=PLAACF0208A7EFD647

(2)http://www.youtube.com/watch?v=X1q5JFF08Rk&feature=related

(3)http://www.youtube.com/watch?v=Ld3K-3bVU-g&feature=related

(4)http://www.youtube.com/watch?v=wwRdCjnKhtg&feature=related

(5)http://www.youtube.com/watch?v=McD_zXn1QvA&feature=related

(6)http://www.youtube.com/watch?v=1oMDoFN8t3o&feature=related

(7)http://www.youtube.com/watch?v=dsErbeaSn2g&feature=related

(8)http://www.youtube.com/watch?v=C9pvYZtUABs&feature=related

(9)http://www.youtube.com/watch?v=551g62iqVpM&feature=related

(10)http://www.youtube.com/watch?v=M56Q8nkLqPY&feature=related

(11)http://www.youtube.com/watch?v=pIpIeUXRx-E&feature=related

(12)http://www.youtube.com/watch?v=5-hRvLRnQvk&feature=related

(13)http://www.youtube.com/watch?v=Q773V1Qqlg8&feature=related

(14)http://www.youtube.com/watch?v=PnJwtZstx6g&feature=related

(15)http://www.youtube.com/watch?v=gwG9NfD4cB8&feature=related

(16)http://www.youtube.com/watch?v=QO665MuPef4&feature=related

照顧您的腎臟

顧腎該怎麼吃?

文/常春月刊

大家都知道腎臟是身體新陳代謝、排除廢物、排毒和維持體內液體平衡的重要器官,而如果想要保顧腎的健康,就應該讓專家教你該怎麼吃,掌握飲食大原則、調整改變飲食習慣,吃對了,就能顧胃又養腎。

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暨長庚內科腎臟科教授林杰樑曾經罹患腎炎,也讓他此後立定方向朝腎臟專科前進,後來當了腎臟科醫師,加上平常對相關訊息的注意,讓自己的生活也愈來愈健康。一般來說,想做到保健預防腎臟病的發生,就要避免讓腎臟有太多負擔,甚至是傷害,飲食方面就應盡量遵守一些原則。

首先必須減少油炸類的食物,國民健康局有一份調查發現,三高族群罹患慢性腎臟疾病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統計國內20歲以上人口,每10個人就有1位有慢性腎臟疾病,而患有高血脂、糖尿病和高血壓者,罹患腎臟病的風險是「非三高」族的1.5~2.3倍。大家都知道腎臟保健要減少鹽分攝取,殊不知油炸類的食物,也是腎臟不喜歡的食物,堅守飲食清淡原則的林杰樑驕傲地說,他讓孩子從小也跟著不吃炸雞、漢堡、薯條,所以,這些不健康的食物對他的孩子一點吸引力也沒有,無形中也養成健康飲食的生活習慣。

護腎飲食三原則

1. 少吃油炸、燒烤以乾熱方式烹調的食物:

尤其是動物性食物,通常油脂及蛋白質含量較高,容易產生「先進糖化終產物」(AGEs),恐怖的是這些動物性蛋白質食物,透過炭烤、火烤、乾煎及油炸等乾熱方式料理後,會促進AGEs的產生達10~100倍之多;而AGEs被吸收到身體內組織器官之後,容易引起氧化作用及發炎反應,導致大小血管病變,有些人就會發現動脈硬化、糖尿病、老化及慢性腎臟病,通通找上門了。

2. 蛋白質的攝取要適量:

一位成人每天正常的攝取量是4~6份,簡單的說,就是1顆蛋、1杯牛奶、1杯豆漿、1兩肉、或是3片小豆干,都是1份蛋白質。現代人愛吃大魚大肉,往往中午1個雞腿便當下肚,就將一整天所需蛋白質的攝取量吃完了。其實攝取太多蛋白質,並不會一時間就讓身體不舒服,只不過過多的蛋白質,身體吸收不完,會代謝成含氮廢物,過多就容易增加腎臟負擔,所以,愛吃肉的人通常腎臟都會較大,也容易因為飲食習慣造成腎功能加速老化。

3. 鹽分攝取不要過高:

因為血壓會上升,對腎臟、心臟、血管都不好,衛生署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取量是8公克,但調查顯示,國人每日平均食鹽攝取量大約達到15公克,遠遠超過建議量。林杰樑提醒,很多人運動會喝運動飲料,但是沒運動也喝運動飲料,這樣是不對的,因為運動飲料含有額外的電解質與鹽分,這類飲料喝太多,無形中就會吃入不必要的鹽分。少吃醃漬類食物,這些食物鹽分高且可能有黴菌污染,對肝腎都不好;香腸、火腿、臘肉、培根、熱狗都是高鹽分食物,也是愈少食用愈好。

不同階段的飲食原則

在一般飲食上,要注意不要造成腎臟負擔,若已經罹患腎臟代謝方面疾病的患者,更應該從飲食調整下手保健。林杰樑強調,不同程度的腎臟疾病,飲食上所需要注意的事項也不盡相同,在之前的篇章中有提及慢性腎臟病的分期可分為5期,該如何從生活飲食裡好好呵護,多給腎臟一些關愛呢?

●腎功能稍差者

在臨床上看過太多病患,受到腎臟病魔的摧殘,其實腎臟病的患者因為體力負荷較差,加上常常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碰,將自己生活搞得很沒品質。他強調,慢性腎臟病患者若腎功能評估腎絲球過濾率還在90ml/min以上,由於不適症狀不明顯,且腎臟的儲備適應能力還很夠,通常還沒有進展到接受藥物治療,一般來說,飲食與生活作息的注意事項和一般常見的各種健康概念類似,在醫囑建議上,通常不會太過嚴格限制。

●第1、2期患者

在第1(腎絲球過濾率≧90ml/min)、2期(腎絲球過濾率≧60)

●第3、4期患者

至於第3期(腎絲球過濾率≧30)

這階段的患者要開始控制每天蛋白質的攝取量,基本上每天每公斤的理想蛋白質攝取量是0.6公克,米飯的量也要控制,一天的量不要超過3碗,很多人會以「透明」的食材來代替米飯攝取,像是冬粉等;林杰樑強調:「這些選擇都很好」,但考量東方人可能比較喜歡有澱粉類的飽足感,因此,提出低筋麵粉及米食加工品如米粉或是粄條,也是很多人建議的替代性主食。

但是針對不少人認知的五穀類有利身體健康概念,這對腎臟病患者就不適用了;另外,不要忽略五穀米通常含有豐富的鉀和磷,因腎臟病患無法代謝,所以想吃得健康,也必須視身體狀況而定喔!

而且這階段的患者不只是配合醫囑飲食,更應該要配合醫師進行24小時尿液檢驗,驗出血清肌酸酐,算出腎小球過濾率或肌酸酐清除率,從中得知每天蛋白質的攝取量和鹽分總量,代表人體的營養狀態及疾病發炎反應程度的血中白蛋白。腎臟病患者的白蛋白常會通過腎絲球經由尿液流失,因此,血清白蛋白濃度會降低,這時候醫師會根據檢驗出來的數值,調整患者的飲食建議。

針對這階段的患者,會開始建議鈣質的補充,同時關注鉀離子的含量,鉀主要存在於細胞內,身體的排鉀工作由腎臟負擔,當腎功能退化時,假若體內血鉀過高,容易誘發心律不整、心跳停止或猝死等危險。因此,這個階段的腎臟病患者不但要謹守少鹽、低蛋白飲食,更要注意鉀離子的含量,限制高含鉀蔬果的攝取,適量食用低鉀的水果,如鳳梨、西瓜、蓮霧、芒果等等。

●第5期患者

到了第5期高磷的食物像是肉乾、咖啡、堅果類飲食,也必須嚴格拒絕於生活之外,連水分都要嚴格控管;像最近天氣漸漸變冷,很多人喜歡吃火鍋,這對腎臟病患者簡直就是災難。臨床上,林杰樑都會直接告知病患,飯桌上的菜湯連一口都不能喝,為避免攝取過多的鈉和鉀,有水腫的人,以上的限制標準將會更緊縮、更嚴格。雖然不容易做到,但還是希望有腎臟疾病的人能多加了解,以免誤食之後傷身。

這個階段同時也要加強鈣的補充,這個階段補鈣的目的和之前不同,在腎功能損害第3階段的時候,患者只是單純補充體內鈣質。但是當腎功能下降時,到了第5期,磷的排出會有困難,因此產生高血磷症,會刺激副甲狀腺素增加製造分泌,因此,鈣片要跟飯一起食用,結合食物中的磷,預防高血磷症,及副甲狀腺素增加。副甲狀腺素增加,又會加速骨質的破壞,造成鈣的流失,這也是為什麼腎功能不好的患者,常會出現低鈣、高磷和骨質疏鬆的合併症。

●洗腎患者

而若已經接受洗腎的患者,等於已經有了一顆人工腎臟,洗腎前後飲食上最大的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攝取,未洗腎前限制蛋白質的攝取愈來愈嚴格,因為必須不增加腎功能負擔,延緩腎功能的惡化。但是在洗腎過後,因為過程中會流失一些胺基酸蛋白質,因此,反而要在飲食上做足量的蛋白質補充,可達一般人標準,而蛋白質攝取量約每天每公斤體重1.0~1.2公克,對於鹽分和其他飲食上的限制可以放鬆些,建議多吃蔬菜,而且以汆燙過後再料理為佳。

遵循原則,也可享用美食

運動適合任何時期的腎臟病患,有助於身體及腎臟健康的改善,和緩的運動較激烈運動為佳,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強。

對於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碰,活著還有樂趣可言嗎?林杰樑笑說,即使已經被宣告要洗腎,生活也沒必要過得太緊張,過度限制飲食攝取,表面上各種尿毒指數短時間內較不會上升,但是就像過度激進減重一樣,無法持久,甚至會因為字數短期下降,誤以為腎臟病變好了,卻在一段時間過後發現營養不良或器官功能失調,反而更得不償失。其實遵循以上建議的飲食概念,從中找到適合的食物及烹煮方法,腎臟病患還是可以擁有享受美食的權利。

============================
CLEAN YOUR KIDNEYS FOR LESS THAN $1.00

腎排毒

多年來我們的腎過瀘並去除血中的鹽份,毒素,或任何我們身體所不需要的雜質。日積月累下,鹽積成堆,需要清潔一番,而我們該如何去清洗呢?真的是好容易啊!

買一把香菜(莞荽)洗淨切碎末,放入鍋中加入清水,湯滾沸後再煮十分鐘後關火待涼,涼後過濾取湯水入瓶中,放到冰箱冷藏。每天喝一杯,你將會留意到所有的鹽和累積的毒素經由尿液排出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改變。香菜(莞荽)是天然的腎臟清潔劑!

Sunday, December 18, 2011

近視雷射(LASIK)手術

近視雷射手術時,請先再三思考,您是否發現眼科醫師自己都戴眼鏡!

我國近視眼發病率超過30%,而在中學生中,其發病率超過一半,而在大學生中的發病率竟高達74%!針對這一問題,出現了一種治療近視眼的方法:LASIK(雷射)。

LASIK鐳射手術已成為最近風靡一時的治療近視眼的方法,從1997年開展第一例LASIK手術以來,至今為止,全台灣約有幾十萬例病人實施了這一手術。LASIK能在短時間內使患者提高了視力,從而吸引了成千上萬迫切想要摘除眼鏡的人。

然而,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都是對這一手術一無所知的人,而在許多醫院的眼科中心,為什麼仍有那麼多醫生帶著眼鏡?為什麼放著那麼好的手術不做?一直在幾個月前,近視手術是本世紀醫學界最大的陰謀!

本人的一位朋友在2002年的3月在全省一家具有眼科特色的、非常有名的醫院實施了LASIK手術,在手術前,通過了醫院的所有檢查,且檢查結果為一切正常,角膜地形圖未發現任何異常,我那位朋友如願地摘掉了那副850度的眼鏡,然而就在一個月前,我那位朋友發覺自己的視力竟大幅回退,且有大量不規則散光。

後來到另一家醫院檢查,最後確診為圓錐角膜。圓錐角膜的最終結果就是角膜移植,而角膜供體又十分緊張,我的那位朋友現在的感覺是生不如死。要知道我那位朋友只有30多歲啊,現在丈夫等著和她離婚。而她做手術前,我得知其在該醫院手術,當時也未表示任何異議。

作為一名醫生,對於眼科知識略知一二,下面我就對於這一問題發表我個人的看法。首先,LASIK的原理是在角膜上130-160um(1um為1/ 1000毫米)處做一個瓣,相當於一個在角膜上的凹透鏡,通過改變角膜基質的曲率,以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

然而,角膜基質不能無限制地切削,必須保留一定的安全厚度,一般公認為410um(至今還無確切的證據證明),或者說,角膜基質的厚度必須保留250以上,否則就會出現圓錐角膜。

而一個正常人的角膜厚度約在500到600um之間,而每減少100度近視,按照 6.5m m的切削直徑(切削範圍)要切削14um的深度,而按照6.0的切削直徑,則每100度要切削12個單位,此外,散光所要切削的厚度和近視是一樣的。所以,度數越深越容易發生危險。而由於410是個下限,近視加散光共600-800度左右的人一般切削好以後就瀕臨這個下限,很容易出現問題。

那麼,LASIK致命的缺點是什麼呢?我們知道,正常的角膜足能抵擋的住眼內壓對於角膜的壓力。而由於LASIK切削的是角膜組織,切削後的角膜組織無法抵擋得住眼內壓對於角膜的壓力,因而角膜會逐漸變尖,最終形成圓錐角膜,圓錐角膜的後果是使視力永遠喪失。

而一些診所醫院為了獲取暴利,沒有將這一後果告知患者.另外,醫院所說的鐳射手術不會致盲的觀點是錯誤的,而圓錐角膜就可以被認為是間接的致盲。此外,一些醫院認

為保留410就是安全底線,那麼請問有何依據?低於410會產生圓錐角膜,那麼誰能保證那些角膜厚度瀕臨下限的人不會在10年左右時間內,角膜逐漸變形而產生圓錐角膜?又有哪位眼科權威人士能站出來保證那些因高度近視(600度以上)而需要切削較多角膜組織的人不會在15年或是20年後出現問題呢

我們知道,一項醫學技術從發明到適用於臨床,必須經過一個觀察期。LASIK技術在台灣開始實行才不過僅僅8年不到時間,而台灣的廣大眼科醫生卻將其廣泛適用於臨床,他們明知道這一手術的危險性(稍微對於眼科有所瞭解的人都能理解,更何況是醫生),卻冒天下之大不韙,欺瞞廣大患者,把廣大患者的眼睛當作試驗品,為了瓜分一個市場而把一項不成熟的技術用來害人。

實行了LASIK後所產生的圓錐角膜目前在醫學上被認為是絕症,最後只能用角膜移植來解決問題。每一例手術能帶來數萬元的利潤,而為了這些利潤,一些眼科醫生竟然把廣大的患者當實驗品,隱瞞手術風險,而使廣大的患者冒著在若干年後要成為盲人或准盲人的風險,在幾百萬人的眼中埋下一顆定時炸彈,現在大醫院都出現了問題,而那些小眼科診所又拿什麼擔保手術的安全性呢?

廣大患者,尤其是青年朋友,如果不怕在若干年後正值事業顛峰時成為一個盲人或准盲人,請大膽地去成為醫生的實驗品吧!中心年朋友,雖然近視雷射手術後可摘除眼鏡,但無法避免的是,不久後仍然需要戴起老花眼鏡。

Saturday, December 17, 2011

吃錯素,更傷身

吃錯素,更傷身!

作者/謝曉雲 

康健雜誌 – 2011年12月10日

原本想吃素減肥,追求健康,沒想到卻愈吃愈肥,甚至吃出一堆健康問題?五種錯誤吃素法,你犯了幾種?

不少人為了瘦身、擺脫疾病,或追求健康而吃素,但有人卻愈吃愈胖,甚至便秘、生理期失調、營養不良……,吃出一堆問題。

主要原因是對吃素的觀念片面且偏頗,例如以為素食只是「不吃肉」,或素食就是吃大量蔬菜水果,長久下來導致營養失衡;再者,吃過多加工精製的素食材,以及採用不利健康的炸、煎等烹調方式,讓吃素反而為身體增添負擔。

營養專家及中醫師從營養調查及臨床觀察發現,國人吃素容易犯以下幾種錯誤:

1. 飲食精製化,吃過多加工品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觀察到,國人吃素講究精緻及口感,吃很多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白飯、白麵條、麵包,甚至甜食等)及素加工品(麵筋、麵腸、素肚、素肉等),這些食物多半熱量高,加工時加入大量油,或為了增加風味,採取煎、炸方式烹調,長期吃下來容易發胖,並衍生出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問題。

2. 飲食偏頗,攝食不限量 有些人認為吃素=不吃肉,所以只要不吃肉就健康,其他食物不必節制,甚至認為蔬菜水果是健康食物,多吃無妨,結果愈吃愈傷身。

安睿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劉凱平就曾因為吃錯素,付出健康代價。

10年前,他因為健康亮紅燈而放棄吃肉,改吃素,但因為沒有正確吃素的觀念,加上主觀認為「不吃肉」已經是飲食有節制,因此對自己愛吃的食物─甜點、麵包、麵食、水果不限量,但蔬菜卻吃得很少,結果「吃素」10年,愈吃愈胖,體重曾經飆破100公斤。

另外有些茹素者篤信「蔬菜」是健康食物,每天應該大量吃,但吃太多蔬菜也會吃出健康問題。例如,長時間大量攝食蔬菜,其中的纖維會阻礙吸收重要的礦物質,如鈣、鐵、鋅、銅等;蔬菜裡的草酸、植酸也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率。

而吃進大量纖維,或者含吸水力強的果膠的水果,如蘋果、香蕉,又沒有喝足夠的水時,反而會導致排便困難。

再者,吃蔬菜容易有飽足感,但吃太多時,會佔胃容量,因而吃不下其他食物,這對於老年人或一些胃口小的人來說,可能造成熱量,或蛋白質、脂肪及其他重要營養素攝取不足。

3. 蛋白質攝取不足、品質不良 有些茹素者不吃蛋、奶,而且也很少吃豆類、黃豆製品(如豆腐),容易缺乏蛋白質,或是蛋白質的品質不佳,出現營養不良的情形。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淑惠指出,根據2004~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內素食者攝取蛋白質的品質不理想,缺乏必需胺基酸─離胺酸,可能和吃太少豆類,尤其是黃豆及豆類製品有關。

趙強也指出,國人常誤解一些疾病及飲食,例如以為關節痛就是痛風,如果痛風就不敢吃豆腐,素食者就只會吃麵製品,如麵腸,麵筋等,因此會缺乏某些必需胺基酸,造成蛋白質的營養品質不良。

因此,今年衛生署公布的新版素食飲食指標裡特別指出,素食者最好每天都要吃全榖根莖類+豆類食物,尤其是黃豆及其加工品(如豆腐),因為榖類和豆類的蛋白質組成不同,兩者一起吃,才能攝取完整優質的蛋白質。

4. 吃太多油,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偏多 《國民營養調查》也發現,國內素食者也吃太多油,而且攝取的油種類,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主要原因應該是市面上的素製品,或供應素食的店家多半使用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大豆油、葵花油。

這一類油的性質不穩定,容易在高溫烹調的過程中氧化而形成自由基,可能加速細胞老化及導致癌症,因此不宜用來油炸及攝取過多,最好能從不同的食用油,以及各種堅果中攝取多元均衡的油脂。

5. 長期生食,吃出虛寒體質 從中醫觀點看,有些茹素者長期大量生吃蔬菜,以及吃大量五榖雜糧,容易形成虛寒、痰濕的體質。

中醫師張家蓓指出,大多數的蔬果偏寒涼性,經過加熱烹調,可以稍微緩解寒性,但長期生食蔬菜,則容易讓體質轉變為氣虛、陽虛體質,精神體力不好,稍微動一下就覺得累,怕冷,脾胃功能也受到影響。

加上素食者吃較多五榖雜糧,必須由脾來運化,容易讓脾「過勞」,出現脾虛問題,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此外,脾虛也會帶來婦科問題,例如張家蓓常在門診中看到茹素者,尤其像比丘尼有生理期經血量太大的情形,因為中醫認為脾也主「生殖」,當脾虛時,女性容易出現生理期失調─經血量太多、經期拖得很長等等。

吃素也要均衡多元,六大類食物不能少

不論葷素,每天飲食都要包括六大類食物:全榖根莖類、蛋豆類、3~5份蔬菜、2~4份水果、低脂乳製品、油脂以及堅果種子類。

建議食物搭配的原則包括:

1. 最好能吃蛋、奶,確保攝取到優質的蛋白質及鈣質,若是不吃蛋的人則每天要攝取豆類,特別是黃豆及其製品(如傳統板豆腐),不吃奶製品的人則可從深綠色蔬菜裡攝取鈣質。

2. 每天的全穀根莖類,至少有一餐是未精製的全榖類,例如糙米飯、雜糧麵包、燕麥粥等。

3. 吃素容易肚子餓,建議多選擇粗糙的全榖類、豆類、堅果類,有充足的纖維及適量油脂,比較能帶來飽足感。

4. 除了葉菜之外,每天也要攝取菇類及藻類,尤其是不吃蛋、奶的素食者,不容易攝取到維生素B12,建議每天吃一些海帶或一大張紫菜來補充,楊淑惠說。

5. 研究發現莧菜類、山芹菜、紅鳳菜、甜豆等是含鐵量較高的蔬菜,可作為素食者補鐵的良好來源。

再者,維生素C可增加鐵的吸收率,因此建議水果應該在飯前或飯後的半小時內吃,讓水果中的維生素C隨著食物一起進入身體,促進鐵質的吸收。

6. 建議少吃加工素料,而多選擇以蒸、煮、滷等少油方法烹調的新鮮食材,以免吃進太多油。

可以每天吃一小把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護心健腦的堅果,如核桃、腰果、杏仁等。

趙強營養師也提醒經常外食的素食者,家裡的食用油不要再選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大豆油(沙拉油)、葵花油,而改為使用橄欖油、芥花籽油、苦茶油等其他種類的油,並經常變換使用,讓攝取的油脂種類更均衡。

1. 烹調菜餚時,適量搭配蔥、薑、蒜等性溫熱的辛香料,平衡一下蔬菜的寒涼性,如因宗教因素而不吃蔥蒜,則選擇薑或適量使用麻油來溫補,且避免長時間經常生食,以免造成身體虛寒。

2. 由於吃素比較容易出現氣虛、陽虛問題,可以簡單用一些中藥來補氣、補陽,例如每天早上含一片高麗參片。但有些體質偏燥熱的人,吃參可能會不舒服,建議最好請中醫師診斷,再開立適合的補藥。

3 .吃素且不喝奶的人擔心缺鈣,然而補鈣除了靠飲食,規律運動及適度曬太陽也很重要。運動能減緩骨質流失速度,而每天選陽光較溫和的早上或傍晚,曬20分鐘太陽,可幫助身體自行製造維生素D,「體內要有充足的維生素D,才能吸收鈣質,」趙強說。

4. 有些人吃素要格外注意飲食內容及份量,如老人、糖尿病人、腎臟病人、癌症病人、痛風病人等,營養專家一致建議這些人不宜自行冒然吃素,最好經由專業諮詢及規劃,再決定適合目前身體狀況的吃素方法。

Friday, December 16, 2011

香蕉

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會對「香蕉」有另外一種看法。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宣佈,允許香蕉業宣傳香蕉能降低血壓高和中風機會。

香蕉含有三種天然糖份: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再加上纖維質。

香蕉可即時提升人的功能。

研究顯示,兩條香蕉可以提供足夠能量維持90分鐘劇烈的運動。

難怪很多世界知名的運動員都以香蕉為首選水果。但是,香蕉不單只提供能量,香蕉還可以幫我們克服或治療好多病症和身體狀況,使我們必需把香蕉加進每天的餐單。

抑鬱症:最近一項調查發現,患抑鬱症的人,在吃過香蕉後,感覺好好多。因為香蕉含胺基酸,會轉化成血清促進素,令人鬆馳、提升情緒。

貧血:香蕉鐵質含量高,能刺激血液內的血色素。

血壓高:香蕉含極高量的鉀,但鹽份低,最理想是降血壓。最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宣佈,允許香蕉業宣傳香蕉能降低血壓高和中風機會。

腦力:在英國Twickenha 就有200名學生,為了要提升腦力,幫助考試,在學期開始,於早餐、小休和午飯,都吃適量香蕉。研究顯示,含豐富鉀質的香蕉,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對他們讀書有所幫助。

便泌:香蕉的纖維質很高,可幫助回覆腸胃正常活動,消除便泌,無需服用輕瀉劑。

宿醉:香蕉奶色加蜜糖可以即時解酒。香蕉鬆馳胃部,蜜糖提升血糖水平,抒緩精神和製做炭水化合物。

心絞痛:香蕉對身體有一種天然的制酸性,有鎮痛作用。

早上無精打彩:早餐後午飯前,吃少量香蕉可保持血糖水平。

蚊叮蟲咬:用香蕉皮內部輕擦患處,可退腫消炎。

緊張:香蕉的維生素 B 含量高,可幫助抒緩神經系統。

超重:澳地利心理學學校研究發現,工作壓力大,使員工會不斷進食巧力克和薯片去抒緩情緒。研究員對5000名 醫院的病人做研究,發體型肥胖的,通常都是司職壓力非常大的工作。研究總結認為,要避免引起對抒緩情緒食物的欲念,就應該約每兩小時吃一點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降低身體內的血糖水平。

胃潰瘍:香蕉是調理腸胃失調的食方,因為香蕉有著柔軟的纖維而且柔滑。對於長期患者來說,香蕉是唯一可以進食的未煮熟食物,而不會有不良反應。香蕉還可以中和胃酸和減少疼 痛。

體溫控制:在不同國家、地區和文化中,都有把香蕉作為一種「降溫」的果物,可以用作降低身、心的熱度。在泰國,孕婦為了使嬰兒出生時有較為涼快的環境,臨盆時就會吃香蕉。

戒菸:香蕉可以幫助戒菸。香蕉含維生素B6 和 B12 ,也含鉀和鎂,可以復元戒菸者因為沒有了尼古丁刺激的影響。

壓力:香蕉所含的鉀,可以調節心跳使之正常化,從而將氧氣順利送到大腦,與及調節身體的水份。當受到壓力緊張時,我們的新陳代謝就會加快因而使鉀的水平一降。鉀含量高的香蕉,正好作補充。

中風:據著名醫學雜誌 'The New Eng lan d Journal of Medicine' 的研究指出,長期吃香蕉,中風死亡的機會率大大降低40%。

香蕉的確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如果跟蘋果比較,香蕉多四倍蛋白質、多兩倍碳水化合物、多三倍磷質、多五倍維生素 A 和鐵質、多兩倍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

香蕉也含豐富的鉀,是最有益的食物。所以,應該把那句老句子改為:「一日一香蕉,醫生遠離我。」

PS:猴子經常都情緒高漲和開心,應該是吃得多香蕉的原因。

還有,想皮鞋潔亮如新?嘗試用香蕉皮的裡面,直接擦到皮鞋,然後用乾布擦淨,效果立見。真神奇的水果!

解眼睛乾澀避免過早衰老

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常常會覺得眼睛乾澀或紅腫、疼痛,如果每天吃一根香蕉,就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這是台灣番薯藤健康網站的一篇文章日前告訴讀者的。

文章中指出,香蕉保護眼睛的功能首先和其中含量豐富的鉀有關。人體攝入鹽份過多,會導致細胞中存留大量的水分,引起眼睛紅腫。香蕉中的鉀可以幫助人體排出這些多餘的鹽分,讓身體達到鉀鈉平衡,緩解眼睛的不適症狀。

此外,香蕉中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當人體缺乏這種物質時,眼睛就會變得疼痛、乾澀、眼珠無光、失水少神,多吃香蕉不僅可減輕這些症狀,還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眼睛疲勞,避免其過早衰老 。

柿子

秋天柿子上市,五項提醒必看

空腹不能吃柿子

因柿子含有較多的鞣酸及果膠,在空腹情況下它們會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塊,如果這些硬塊不能通過幽門到達小腸,就會滯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小的胃柿石最初如杏子核,但會愈積愈大。如果胃柿石無法自然被排出,那麼就會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現上腹部劇烈疼痛、嘔吐、甚至嘔血等症狀,曾在手術中發現大如拳頭的胃柿石。如果胃“有底”的話,就可避免胃柿石的形成。

柿子皮不能吃

有的人感到吃柿子的同時咀嚼柿子皮比單吃柿子更有味道,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因為柿子中的鞣酸絕大多數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脫澀時,不可能將其中的鞣酸全部脫盡,如果連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脫澀工藝不完善時,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不要與含高蛋白的蟹、魚、蝦等食品一起吃

中醫學中,螃蟹與柿子都屬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含高蛋白的蟹、魚、蝦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塊,即胃柿石。

糖尿病人勿食

柿子中因含10.8%的糖類,且大多是簡單的雙糖和單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即屬此類),因此吃後很易被吸收,使血糖升高。對于糖尿病人而言,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是有害的。

適可而止

柿子中的鞣酸能與食物中的鈣、鋅、鎂、鐵等礦物質形成不能被人體吸收的化合物,使這些營養素不能被利用,故而多吃柿子容易導致這些礦物質缺乏。又因為柿子中含糖較多,所以人們吃柿子比吃同樣數量的蘋果、生梨更有飽腹感,從而會影響食欲,並減少正餐的攝入。一般認為,不在空腹的情況下,每次吃柿子不超過200克為宜。

吃後漱口

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膠,吃柿子後總有一部分留在口腔內,特別是在牙縫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對牙齒造成侵蝕,形成齲齒,故而在吃柿子後宜喝幾口水,或及時漱口。

Thursday, December 15, 2011

來自水的信息

水的冰結晶, 又稱水結晶。

你拿出一個玻璃杯,注入清水。你把這杯水放在面前,把臉部挨近,凝望著它。你在望著這些水,可能你從來沒有想過,在此時此刻,杯中的水,也正在望著你。

這還不止,那些水同時也正在「感受」著那個房間的情景,「望」著窗外的景色,「聽」著周圍的聲音,更會在「閱讀」著你內心的思想、感受、狀態……。

更不可思議者,是那些水居然還將這一切一切,用它的方式紀錄下來!

量子力學專家江本勝博士做了許多有關水結晶的實驗:

讓水「聽音樂」的實驗

讓水「讀文字」的實驗

讓水「接受電視電磁波」的實驗

讓水「看圖片」的實驗

讓水「看影片」的實驗

水與「人心意識(念力)」的實驗

水與「語言與大自然相應」的實驗

實驗與許多照片給我們的啟示:

「水」能夠分辨訊息中的正、邪、善、惡。水」

「水」能夠接收到來自聲音、文字、音樂、意念的良善或邪惡的訊息

「意念」是有物質能量的。善與惡的意念會影響著人體與大自然

江本勝博士總結:「一念之間可生幸福,也可生傷害,這個道理,水結晶已經呈現在我們眼前了。那麼,大家應該怎樣生活呢?過去我們剝削地球、污染地球,這段歷史,全在水的記憶之中。現在,水開始說話了,水正透過信息,不斷對我們傳達訊息。現在正是人類重寫歷史的時刻,水正在靜靜的凝視著人類的前進方向。」

這樣的總結,希望大家傳揚這個信息 - 留意「心念、言語、行為」的影響:


1. 聖哲云:

留心您的思想,因為他將變成你的言語;

留心您的言語,因為他將變成你的行動;

留心您的行動,因為他將變成你的習慣;

留心您的習慣,因為他將變成你的性格;

留心您的性格,因為他將決定你的命運!

2.『心念』影響巨大,所以更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讓世界更美好!

人體復原工程

人體復原工程:停止創造新的疾病


文/廖尉掬

有一年夏天,辦公室裡一個年輕的女同事每天上午都不停的打噴嚏。

我問她:「晚上是不是開著冷氣,穿短褲睡覺?」

她說:「你怎麼知道?」

這個同事很年輕血氣也不差,每天上午噴嚏打得特別嚴重,到下午時就好多了。

打噴嚏是寒氣的排泄,根據經驗,應該是她生活中有某些習慣造成寒氣經常侵入身體,最大的可能性是夜間睡覺時進入的。

年輕人血氣較高,第二天早上就開始把前一晚進入的寒氣排出去。因此,一到夏天身體每天都上演相同的戲碼,於是 就成了過敏性鼻炎。改穿長褲之後,大腿不再有寒氣侵入,早上就不再打噴嚏了。

有一次,在深圳的一個演講會上,我說了這個例子,第二天在一個簽書會上,來了一個讀者。他說他太太前一天聽了我的演講,回家告訴他這個例子,他是個過敏性鼻炎病患,當天晚上就試著穿長褲睡覺,第二天早上果然打噴嚏的問題大幅改善。因此,特地跑到簽書會上向大家見證。

還有一個母親,孩子每天打噴嚏,看了我網上介紹的這個方法,就試著讓孩子穿長褲睡覺,果然靈驗。

許多慢性病,患者可能在生活上有一些小問題,每天不斷創造新的病因。今天創造的病因,明天形成了新的疾病,沒完沒了,卻怪醫生無能,不能斷根。再高明的醫生也只能治昨天的病,不能治明天的病;原來是自己不斷創造新的疾病,難怪無論如何都去不了病。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有時候治病不一定需要用藥,只是改正了生活中的小錯誤就可以了。

每一個人出生時都有一個全新的身體,用了幾十年後,由於我們的生活習慣、脾氣性格,使身體出現了某種慢性病。如果我們不找出生活中不斷創造疾病的原因,改正生活習慣、脾氣性格,就算現在把病治好了,過一段時間同樣的疾病還是會再回來。

過敏性鼻炎的人,在生活中經常有寒氣侵入的機會。


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人,通常都有要求完美的性格,思慮又多,不愉快的經驗會記得很久,而且經常回味,使自己經常處於壓力下或經常生著悶氣 。這些壓力或悶氣不斷的製造潰瘍的病因。


痛風的病人,長時間過著不良作息的生活,身體經常處於肝熱的狀態,血液中尿酸一直偏高,小便經常都是深黃色的,這些問題不斷的創造痛風的病因。不停止創造這些疾病的病因,再好的醫生也沒有能力使他們痊癒。

一個朋友,在醫院裡查出肝裡長了血管瘤,問我該怎麼辦? 從中醫的概念,這種血管瘤來自於過去的大怒。大怒造成肝內部出血,這些血出不去,就在肝裡形成血管瘤。這種瘤短時間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等到年紀大了,血氣近於枯竭時,才會形成其他的疾病。

醫有句話「怒傷肝」。肝火較盛的人比較容易發脾氣,發了脾氣,肝就受損,肝火更盛,人更容易發怒,發怒會形成習慣,而且會形成惡性循環。

脾氣隨著肝裡血管瘤的增加而愈來愈壞,愈來愈容易發怒。因此,當檢查出肝裡有了血管瘤,每個人先想到的是怎麼樣把這些血管瘤去除。實際上這些血管瘤 對身體並沒有短期的危害,身體把去除血管瘤的工作,排在優先順序中比較不重要的位置,必需等到其他更重要的問題都清理好了,最後才會來處理。因此,正確的作法是調整自己的脾氣,儘量避免再出現大怒,長出更多的血管瘤。接著調整血氣,等血氣夠高時,身體自會將已經形成的血管瘤清除。

命由天生,福由自求,身為自養,心為自造。

熱情的主管

熱情的上司為何更具“魔力”?

文/曉莊

作為團隊主管,你是否意識到自己的性格在團隊中産生的影響力?它遠比你想像的要強烈得多。

實驗:“熱情的魔力”

心理學家曾做了一個“熱情-冷酷”實驗:

被試者被分為兩個小組,每個小組都要認真聽一組描述人性格特徵的形容詞,據此對被描述的人形成某種印象。兩組被試者聽到的單詞表分別如下:

A組:聰明的、靈巧的、勤勉的、熱情的、堅定的、現實的、謹慎的

B組:聰明的、靈巧的、勤勉的、冷酷的、堅定的、現實的、謹慎的

顯然,這兩組聽到的詞中,惟一的不同就是“熱情的”變成了“冷酷的”。然後,心理學家要求大家根據這些詞語寫一段簡介,來描述他們聽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結果大不相同。以下是兩組中各一名被試者所寫的簡介:

A組 (熱情的):這個人如果相信某事是正確的,就希望別人了解他的觀點,並能真誠地與他人討論,而且願意看到自己的觀點占上風。

B組 (冷酷的):一個相當勢利的人,他的成功和聰明使得他覺得高人一籌,精於算計且冷漠無情。

很顯然,A組被試者所做的描述比B組被試者更為積極,讚美之辭也更多。在選擇一些形容詞來描述他們所聽到的人時,“熱情”組的被試者選擇褒義詞的百分比也高得驚人。他們認為這個人是:寬宏大量的、聰明的、快樂的、性格溫和的、幽默的、善於交際的、受歡迎的、仁慈的、利他的、富有想像力的等;而“冷酷”組的被試者則恰恰相反。

不過有趣的是,“熱情”與“冷酷”的差異並未影響到大家對他另外一些特質的判斷。也就是說,一個被描述為“熱情”的人對被試者而言並不見得更可靠、更重要、更有吸引力、更有主見、更認真、更嚴謹、更強壯或更誠實。

心理學家普遍承認,為了形成對某人的印象,我們通常必須至少掌握此人的幾項特徵,而且沒有人會認為人是由幾種不同特徵所拼湊而成的。相反,你會對一個人形成一種一般的整體印象。心理學家想要證實的就是,人是怎樣在心理或認知上組織各種不相連的特徵,並產生一個完善的印象。

核心性格給我們的啟示

身處職場,我們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的人“很悶”、“內向”、“木訥”,有的人則“熱情”、“開朗”、“豪爽”。事實上這些有着強烈性格對比的人,可能都具備細緻、親和、堅韌等特點,但人們還是會對其明顯而強烈的性格特徵印象深刻,甚至以偏概全。

比如:人們一想到熱情、豪爽,似乎就會與大大咧咧聯繫想來,讓人感覺其在職場中的表現也應該是更加粗放的。但事實上,這可不一定。就像即使有些人看似軟弱內向,可在實際工作中卻是堅韌、強勢的,這樣的實例在你身邊一定並不鮮見。

我們會對人最突出的性格特質印象深刻,這就是核心特徵,其他性格特徵則屬於邊緣特徵,二者在個體印象形成的認識過程中,發揮着截然不同的作用。但在個體的思維過程中,這些性格特徵是彼此關聯的。了解一個人,事實上不是簡單地把他的所有特質相加而形成某種印象,而是綜合了它們之間各種各樣的相互作用而得出結論。

但有一個事實你一定不能忽略,就是如果你在言語和行為方面表現出熱情時,別人就會在情緒指標方面給予你更高的評價。換言之,倘若你是一個熱情的上司,那麼常常是,下屬總是認為你會抱以熱情的微笑和積極的溝通、讚美,哪怕是你偶爾真情流露的發怒,也會讓下屬覺得你是更容易接近和更好相處的人。

積極性格的上司更受歡迎

我們常說,企業文化其實就是老闆文化,可見團隊領導對團隊的影響力之大。其實,上司的性格因素所引發的影響力,同樣如此。試想,一個沉悶的上司如何帶出一個激情四射的團隊?一個悲觀主義的上司,如何能讓下屬充滿樂觀主義情懷和信心?

從某種程度上說,上司的性格的確對團隊産生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但衆所周知,性格的發展、形成及變化,是受遺傳、家庭、教育背景、環境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的較穩定的人格特徵。而性格在社會環境中,直接反映為行為舉止、對自己、對他人、對事物的態度和行為。不過,雖然性格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也並非完全無法改變。

心理實驗證明:當人在言語和行為方面表現了熱情時,別人就會在情緒指標方面給你更高的評價。而作為上司,這無疑是可以學習和獲得的能力。

首先,上司要注意自己的“微表情”。

身處職場,尤其作為承載更多壓力的團隊領導,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在不經意間,你對下屬表現出的負面態度和行為,很可能給他們帶來傷害,甚至有人已將這種態度升級為“職場冷暴力”。

事實上,可能只是一個微笑、點頭,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拍打肩膀,就會給下屬一個積極的暗示。不要說,“以我的性格做不出來這樣的事兒”,當你從刻意去做到將它變成習慣後,你不僅會讓下屬感覺到上司的親和力,同時你會得到更多的積極反饋,而你也會自然地激發更多的熱情。想一想,為什麼熱情的人更受人歡迎?你就知道該如何運用你的表情了。

其次,不妨做個“慢半拍”的人。

許多上司都具備雷厲風行、果敢、勤勉的性格,而一旦自己的下屬表現差強人意時,如果你第一時間表現出自己的態度,很可能並不能恰當地表達自己,且給他人造成一定的打擊。因此,面對你可能並不滿意的事態和結果時,不妨將你的情緒暫緩一下表露,“慢半拍”會讓你找到更好的表達方式。

最後,做個若“水”的上司。

我們常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作為上司,強勢未必是最好的領導力,有時柔軟更具力量。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滴水穿石的道理正是如此。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作為上司,如果可以達到“水”的境界——包容、接納下屬的個性和性格,以你的韌性去對待他人,那麼你一定會成為讓人欣賞、具有更強影響力的上司。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郭台銘與大學生的談話

「釀頂級葡萄酒的葡萄藤,都是從最貧瘠的土壤中生長出來。」- 郭語錄079

「挑老闆的時候,對你越兇、越嚴厲的人,就越要跟。」- 郭語錄088

「創業三要件:堅忍的毅力、向前衝的傻勁、智慧比聰明重要。」- 郭語錄089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現在是一個充滿逆境,卻也充滿機會的時代,年輕人唯有不斷的自我超越、轉變,才有機會。

中新網12月14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愛拼才會贏,你有拼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你沒有拼,一定不會成功。”台灣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14日勉勵年輕人要執着、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及樂觀,紮實度過每一天。

郭台銘14日來到逢甲大學體育館和大學生分享他的人生價值觀,上千名大學生前來聆聽。 主持人提問,一名成功年輕人應具有何種條件?郭台銘說,做事要執着。他說,最好的工作就是興趣、理想、金錢結合在一起。

郭台銘說,像他第2個太太曾馨瑩很喜歡跳舞,舞蹈是她的一生志向,畢業後就靠跳舞賺錢。

他表示,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有沒這個心,這個才是關鍵。

郭台銘也以台灣“高球天後”曾雅妮為例。他表示,曾雅妮13歲打高爾夫,當初從早練習到晚,過程非常辛苦。

郭台銘也說,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也就是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他說,一定要記住,沒有失敗,怎麼可能有成功,而且沒有連續性的失敗或重大打擊對當事人而言,這樣的成功絶對不紮實。

他表示,一定要樂觀,他常和同仁說,天底下沒有完美辦法總有更好方法,他也以宏達電工程師山區迷路為例,就是因不放棄、樂觀精神及求生意願強烈,終於獲救。

專注第一專長

專注第一專長 勝過千百個專長

前一陣子,聯電董事長宣明智公開表示,對於現在年輕人喜歡終身學習,卻遲遲無法就業的現象,有感而發。

我認為這些「活到老,學到老」,卻沒有第一專長,長期處於失業狀態的「啃老族」,之所以沒有投入就業市場,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性格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應該學習哪些技能?所以利用學習來打發時間,賺取政府的補貼。結果愈學愈老,愈老就距離職場愈遙遠,既浪費金錢又浪費青春。而政府付出龐大的代價,並沒有達到協助失業族群習得一技之長,進入就業市場的目的。

一輩子只專心做一件事

年輕人想成功致富,一定要紮實學習第一專長,有了紮實的第一專長,勝過千百個第二專長。終身學習第二專長的人,樣樣學,但樣樣不精,沒有一項專長得以賴以維生。因為對人生沒有方向,所以年年換興趣、年年換專長。每一項專長都只學得皮毛,完全沒有競爭力。

喜歡麵包就去學做麵包,但手藝又不足以開設一家麵包店;喜歡咖啡就去學煮咖啡,但煮得又沒有別人香,充其量,只不過是湊熱鬧而已。因為不瞭解自己的性格優勢,也不瞭解未來產業的變動,所以總是無所適從。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從年輕到老只專注做一件事,就是半導體,所以他現在是台灣的「半導體之父」;吳寶春以20幾年的時間研究麵包,才能拿到世界冠軍;王建民從小到大只熱愛打球,唯一擅長的工作就是打棒球,因此成為「台灣之光」;從小喜歡洋娃娃的吳季剛,對美學、色彩有獨到的天分,從小立志當服裝設計師,現在揚名國際時尚圈。此外,歌手張惠妹、蔡依林、周杰倫皆是靠第一專長走遍天下,他們都沒有第二專長,卻能夠在自己專注的舞台發光發熱。

第二專長是失業者的興奮劑

學習第二專長不是為了取代第一專長,成為謀生的工具,而是為了幫第一專長加值。有一次我去參加聚會,意外聽到晶華酒店董座潘思亮獻唱,潘太太則在一旁曼妙伴舞。潘思亮的歌聲迷倒眾人,甚至比專業歌手還要出色,但是他沒有以唱歌為業,而是以歌聲做為公關,為他的形象加分。股市教父胡立陽,森巴舞跳得一級棒,但他沒有以跳舞為業,而是作為拉近取悅股友的開場。

所謂第二專長,是政府開給失業者的興奮劑,也是希望工程的假象。如果你不想失業,還是應該先拿到第一專長的門票。有了出色的第一專長,才能讓自己的工作順遂,甚至致富發財。如果沒有第一專長,即使擁有100個第二專長也是枉然。有了第一專長,再培養第二、第三或更多的專長,讓生活更充滿活力。

Tuesday, December 13, 2011

銀河的一個禮拜

http://player.vimeo.com/video/22439234


知名的挪威攝影師Terje Sorgjerd幾乎是不眠不休拍攝下這支3分鐘左右的影片,地點位於西班牙的最高峰-泰德峰(El Teide),短短的3分鐘影片實為整整7天的菁華。

Terje Sorgjerd算是「定時攝影」(縮時攝影,time lapse)的箇中翹楚,先前他也曾用過同樣的手法拍攝過極光以及泰國曼谷的市場。

這次他特別到西班牙的泰德峰拍攝這支名為「山」的影片,當中捕捉到驚人的銀河景象。

攝影師Sorgjerd是在 4月4日 至 4月11日 拍攝下這支影片,而為了捕捉到完美的畫面,他在這7天中只睡了10小時。

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 4月9日 的沙塵暴,當時他正在進行一項長達5個小時的定時攝影,沒想到拍攝地點卻遭到沙塵暴襲擊。

因為沙塵暴,攝影師Sorgjerd什麼也看不到,他當時也覺得這段影片毀了,不過事後觀看影片時,發現沙塵暴竟像是一朵雲一樣飄過鏡頭,背後的銀河還是清晰可見,別有美感,這畫面出現在32秒左右。

巴西的潘特納爾濕地

潘特納爾濕地(Pantanal Wetland)是世界上最大的濕地,地勢平坦而輕微傾斜,有著曲折的河流,位於南美洲巴西西南部的馬托格 羅 索州及南馬托格羅索州,濕地部份在玻利維亞及巴拉圭境內,總面積達242,000平方公里。

潘特納爾在雨季時會泛濫,超過80%面積會被水淹沒,是全球最豐富的水生植物集中地,潘特納爾被認為是全球動植物最密集的生態系統,雖然潘特納爾濕地與鄰近的亞馬遜雨林相比顯得相形見拙,但實際上兩者是同樣地充滿生氣的新熱帶區!

http://player.vimeo.com/video/16905380

奧巴馬的全民健保

THIS IS A GUIDE TO THE ORIGINAL HEALTHCARE BILL H.R. 320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cBaSP31Be8 (Bill HR 3200)

Yes. The healthcare Bill HR3962 passed. Now it's up to us if we want to repeal it...

http://docs.house.gov/rules/health/111_ahcaa.pdf  (Bill HR 3962)

http://www.kff.org/healthreform/upload/housebill_final.pdf (Bill HR 3962 Summary)

看看就好!

AWESOME!!!
If nothing else I ever sent made you feel old and timid, this will!!!

This is amazing footage... certainly worth watching. The first part is what I think 3D should look like on our home TV's.

http://www.youtube.com/v/EEu42L0ufBY&rel=0&hl=en_US&feature=player_embedded&version=3

你以為你是誰?

我們個人的價值,一定建構於我們背後的光環,即使是大明星,也不見得光環是在自己身上,而在於產生價值的組織與利益分配體系上!

基本上我討厭聽別人發牢騷,不過看著眼前一個老朋友神情憔悴的樣子,也只能耐住性子聽著。

他說:「我現在終於了解這些爛人有多現實了,以前對我鞠躬哈腰的,現在有哪一個願意對我伸出援手,虧我以前對他們多好多好……」

我的朋友以前擔任大公司的高階主管,有權有勢,很多人巴結討好他,他也以自己人脈廣闊而自豪。

後來自己出來開公司,漸漸地卻沒有人理他,直到現在公司關門了,坐在我面前罵這個人罵那個人,喋喋不休。

我看了一下時間,心想這樣耗著不是辦法,對他也沒有幫助,於是我把心一橫,打斷他的話,問了一句:「你以為你是誰?」

他當然是愣在那邊,拿著咖啡杯的手看起來氣得發抖。

「你有沒有想過,以前因為你是大公司的高層,人家來找你不是因為你個人,而是因為你們公司!」

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這種自覺與體認,總是認為我在這裡很行,到哪裡都很行;卻沒有想過,很行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被授權,吹捧我們的人,就是為了分到好處。

竹科的長輩說,這是「組織價值」,把一個人與他所在的公司分離開來,這個人其實也不算什麼,因為別人要的是他所屬組織的利益,所以巴結的對象馬上會轉移到繼任者身上,這是人之常情。

之所以會形成這種錯覺,就在於我們忘了自己是誰,也不願意承認其實光環是組織、團隊給予的。

一個長輩在離開知名企業之後,有一次跟繼任者一齊吃飯,席間遇到了以前很熟的供應商。 當他介紹繼任者給供應商認識之後,馬上發現自己變成旁觀者,被冷落了,供應商立刻把繼任者當成主角,變化之快,他都嚇了一跳。

自己已經有很高的利益,分一些來推廣產品卻又吝嗇,沒有想過通路與人脈的價值遠超過這個小小的產品。

出來做事業不就是要成功嗎? 開疆拓土的皇帝不也都是先講好分疆裂土、百里封侯,別人才肯拼命的嗎?誰真的是為了你個人啊?還不就是看在利益的份上嘛!

這就是格局問題了,我們的產品固然有優勢,我們個人可能也有兩把刷子,如此構成了典型大頭症,也是未來失敗的遠因。

產品有生命周期,時間到了就該放,在生命期內就要用力去推,總不能為了計較別人拿多少就放棄機會吧? 怕別人賺得比自己多,就會失去全部。

別天真地以為大家都永遠相信產品,永遠相信你個人;會的,但只有第一次,時間最長也只有一年,之後沒人會再相信這一套的。

那些抱怨別人無情重利者,是否有聽到人家在你背後說:「別傻了!」

有個長輩,離開原來的工作好幾年了,卻都還可以「遙控」該單位,並且磋商各種事情,甚至影響決策。

我就很好奇,人已經不在位子上,沒有實權了,為什麼做得比在位時還風光?

在一瓶高級洋酒的吹捧下,長輩直接講出重點:就是利益分配。以前在位的時候可以給小好處,現在不在位更可以給大好處而不用在乎烏紗帽,當然做得更大了,即使沒有任何頭銜與職權。

「別相信自己了,要相信錢!」這是事實,我也常常跟商場上的朋友直接講,離開學校之後,人生只剩兩種朋友會陪伴我們到老死,一種是推心置腹、兩肋插刀的熱血義氣;另外一種就是利益先講清楚的君子之交。

我們個人的價值,一定建構於我們背後的光環,即使是大明星,也不見得光環是在自己身上,而在於產生價值的組織與利益分配體系上。

這世界還是有美好的友情與動人的故事存在,不過大前提仍然是我們的腦筋要夠靈活,別人要拉我們一把的時候,不要在乎拉我們的手是乾淨的還是臭的,都快要掉下懸崖的人還在挑三撿四,那還是掉下去算了。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要謙虛,把握住能帶給自己價值的機會,把自己當作是nobody,才會看見未來的路在哪裡。

Monday, December 12, 2011

胡因夢的精神世界

文/劉慧

四月十四日,臺灣才女胡因夢在北京涵芬樓書店與讀者見面,推廣其譯作《愛與自由》的同時,還在北京舉辦三場其“身心靈工作坊”的體驗場。

她曾是李敖的妻子,是臺灣最漂亮的女演員之一;她曾有無數光環,舞蹈家、先鋒藝術家、模特……在上世紀70年代,在大都市紐約,20歲的胡因夢是當地上流人士注目的焦點。但與李敖離婚後不久,她結束了演藝事業,開始了新的人生。近日記者在西安見到了胡因夢,一頭短髮的她顯得很瘦,一身黑色服裝遮住了當年婀娜的身段,黑框眼鏡遮掩了當年迷倒眾人的雙眼。走在人群中,她沒有了明星的閃耀,卻顯得很精神。

對精神世界的探索才是我的追求

侯孝賢曾對初入銀幕的胡因夢做了這樣一番評價:你有著一般女孩身上鮮有的成熟,心裡裝滿了心事。胡因夢回答:“這話說得很對,其實我的內心一直存留一處懷疑的地帶,我的感知很敏銳,但基本特質非常理性。”而這些理性的特質終於促使她走進現在的工作——“身心靈導師”。目前胡因夢關注人類心靈方面的研究,不斷翻譯外國大師的著作,像《平常禪》。她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出真實的自己。

         記:從過去做演員到如今做“導師”,你的人生有過怎樣的轉折?

         胡:我十幾歲的時候到紐約見世面,五光十色的生活充分滿足了我的虛榮。然後回臺灣開始演藝事業,那時候不論到哪裡我都是焦點,也滿足了內心的匱乏。但二十六七歲和李敖離婚,我發覺曾經擁有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而對思想和精神世界的探索才是我的追求。等到33歲正式放棄演藝工作後,心靈方面探索也開始了。42歲生完小孩之後,我得了產後憂鬱症,健康全面瓦解,我開始探索身體和心靈健康問題。

         記:內地有不少女作家和女心理師也做兩性關係方面的調解工作,和您有不同嗎?

         胡:我目前還沒有見到內地和我相同工作類型的身心靈導師,很多人走的是流行心理學的範疇,我走的是超個人的心理學,是西方心理學與東方佛家精神的結合。但我認為這個行業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這是社會的需要,因為人類不能承受太多的壓力。實際上身心靈的整體治療在國外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進行,我們要做的是讓它為國人所用。

     記:作為譯者,你書裡必然有一些自己的解讀,是否受到過質疑?

  胡:到目前為止,我的翻譯被認為是最好的,我對自己這方面很有自信。如果受到質疑,那麼我會檢討。但我認為解讀和翻譯是必須的,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東方的文字講究意會,西方人都是長句解釋詳細,我過去受李敖的影響,寫的文章很多短句,但翻譯時發現長句更能解釋清楚。就好像我看老子道德經,我是看了國外翻譯後的英文版道德經,又翻譯成中文後,才看懂的。

和李敖的關係使我結束了英雄崇拜的時代

在胡因夢的書中,對兩性關係有很多解析,而她自己在結束了和李敖的感情這麼多年之後,終於也收穫了新的感情,新伴侶是她工作坊的合作人,與胡因夢戀愛了九年,胡因夢說,這是她最長久的一段感情。

  記:你怎樣評價兩性關係?

        胡:我在兩性關係裡嘗過很多痛苦,然後觀察周圍人,居然沒有一個人沒有痛苦,沒有磨難。可大部分人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有人靠時間慢慢消磨掉,有人靠強忍,沒有人探究源頭在哪裡,我希望自己能探索這個源頭。

我過去碰到過很多複雜的男人,會選擇逃跑。遇到對方對我封閉,就會勾起我的恐慌,這是很多女性都有的困擾,我早期的時候任何一段關係都沒有辦法持續一年半。我小時候和母親住在台中,父親住在臺北,兩人關係不好,令我的兩性關係有很大的不安全感。但和李敖的關係使我結束了英雄崇拜的時代,也瞭解了兩性關係。

知道原來男人很怕女人和他講道理,他們只喜歡和接受女性用撒嬌的方式來與之交流。所以女性需要懂得男人的心態,在態度上要柔軟,但背後的理性要清楚。現在我的感 情是我 所有兩性關係中最順利的,也懂得跟對方溝通。我現在的伴侶是很老實很單純的人,我學會了磨合。

  記:你還會願意再次進入婚姻嗎?

  胡:我一直認為婚姻是對社會的交代,我不太會跟社會交代什麼,重要的是兩個人實質相處,我只活我自己。

  記:你現在覺得幸福的女人是什麼樣子?

  胡:有些女人覺得帶孩子很幸福,有些女人覺得依偎在男人身邊很幸福,這不好定義,但有一點,身心不健康絕對不會有幸福感,身外之物更不會帶給你幸福感,不論是孩子、金錢或者其他。女性習慣把價值建構在丈夫和孩子身上,事實上她更需要在自己的身心上建構價值。我和13歲的女兒相處很自由,沒有太多的依賴性。

  記:有人說你現在是成功的,你也這麼認為嗎?

胡:我得產後憂鬱症時,全部衣服都是黑色,因為穿其他顏色,尤其是白色,我會覺得很髒。我甚至不喜歡有茂密葉子的樹,覺得枯枝比較美。人的感受在不同階段是不同的,成功是個虛幻的東西,是瞬間的滿足感。

過去我拍了40多部電影,也得過金馬獎,但我的生命在做演員的過程中沒有滿足感,所以我放棄了,哪怕收入有天壤之別。現在關注身心靈健康的人越來越多,有600多萬人到我的博客駐足。很多人在謀生過程中付出的代價太大,在我的工作坊裡,很多人接受急速呼吸法的治療,經過三分鐘後,很多人開始哭,鬱結在心中和身體裡的痛苦被發洩出來。我相信內地的需求量更大,傳播速度也更快。

常有人問我過去做演員是否出色,我說這真的不重要。現在的我做的這份工作我覺得比演戲更有意義。就算短期內不能像演員那樣為很多人接受,但我一定會堅持這份工作,幫助更多的人。

Sunday, December 11, 2011

極短篇

1. 「傻瓜繳學費學習,聰明人以傻瓜繳的學費學習。」-- 巴西諺語

有一個楞頭楞腦的流浪漢,常常在市場裡走動,許多人很喜歡開他的玩笑,並且用不同的方法捉弄他。其中有一個大家最常用的方法。

就是在手掌上放一個五元和十元的硬幣,由他來挑選,而他每次都選擇五元的硬幣。

大家看他傻乎乎的,連五元和十元都分不清楚,都捧腹大笑。

每次看他經過,都一再的以這個手法來取笑他。

過了一段時間,一個有愛心的老婦人,就忍不住問他:「你真的連五元和十元都分不出來嗎?」

流浪漢露出狡黠的笑容說:「如果我拿十元,他們下次就不會讓我挑選了。」

默想∼

當人自以為聰明時,其實正顯出愚昧和無知。

讓我們多以柔和謙卑的態度與人相處,那才真正是智者的作為。

2.「多數人的失敗不是因為他們的無能,而是他的心志不專一。」 ----吉魯德

有一個外科醫生告訴學生:「當個外科醫生,需要二項重要的能力:第一、不會反胃,第二、觀察力要強。」

接著,他伸出一隻手指,沾入一碟看來令人作嘔的液體中,然後張口舔舔手指。

他要全班學生照著做,他們只好硬起頭皮照做一遍。

醫生頷首一笑說:「各位,恭喜你們通過了第一關測驗。不幸的是,

第二關你們都沒通過,因為你們沒注意到我舔的手指頭,不是我探入碟中的那根手指。」

默想∼

你有沒有仔細而認真的觀察,現在從事的工作是否有不佳之處?

及時調整,永遠不晚。

一個認真的人也必是一個智慧的人。

3.「不要害怕你的生命會結束,而要害怕它從未開始。 」 ----格雷斯•漢森

有一個人搭船到英國,途中遇到暴風,全船的人驚慌失措,他看到一個老太太非常平靜的在禱告,神情十分的安詳。

等到風浪過去,全船脫離了險境,這人很好奇的問這老太太,為什麼一點都不害怕。

老太太回答:「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馬大,已經被上帝接走,回到天家,二女兒叫馬利亞住在英國。

剛才風浪大作時,我就向上帝禱告,如果接我回天家,我就去看大女兒,如果留我性命,我就去看二女兒,不管去那裡我都一樣,所以我怎麼會害怕呢?」

默想∼

無論是甚麼樣的遭遇任何事,總不致懼怕。

把命運交託上蒼,充實而用心的過好每一天。

4.「沒有烏雲,沒有暴風雨,便沒有美麗的彩虹。」 ---- 芬生

有一朵看似弱不禁風的小花,生長在一棵高聳的大松樹下。

小花非常慶幸有大松樹成為她的保護,為它擋風擋雨,每天可以高枕無憂。有一天,突然來了一群伐木工人,兩三下的功夫,就把大樹整個鋸了下來。

小花非常傷心,痛哭道:

「天啊!我所有的保護都失去了;從此那些囂張的狂風會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會把我打倒!」

遠處的另一棵樹安慰她說:「不要這麼想,剛好相反,少了大樹的阻擋,陽先會照耀妳、甘霖會滋潤妳;妳弱小的身軀將長得更茁壯,妳盛開的花辦將一一呈現在燦爛的日光下。人們會看到妳,並且稱讚妳說,這朵可愛的小花長得真美麗啊!」

默想∼

當失去了一些以為可以長久依靠的東西,自然會有難過及割捨的痛苦,但其中卻隱藏著無限的祝福和機會。

日後回首時,你才驚訝自己成長的痕跡,是那麼清晰明顯,甚至是令人滿心喜悅的。

5. 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當你的孩子正在學習走路時,你會給他幾次機會?

你會在他跌倒十次之後,讓他改坐輪椅嗎?

還是只給他二十次學走的機會,若學不會走路就要他放棄?

或者當你身邊有五十個人叫囂著勸你放棄,你就決定讓他坐輪椅呢?

我想你的答案是:不會。

的確,當我問每一位父母,會給你的孩子幾次機會呢?

他們都說:我會給他無數次機會,直到他站起來,學會走路為止!

是的,一直堅持到底者,最終都會站起來。

為什麼許多父母只給孩子一次聯考的機會?

為什麼常用失望的口氣告訴孩子不適合某種行業,要求他轉行呢?

而許多人竟也因為沒有堅定的信念,一遇挫折就認為自己能力不足,因此放棄了他們的理想。

其實,凡事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6. 上帝的延遲並不是上帝的拒絕

有一個人,他在二十一歲時,做生意失敗。  

二十二歲時,角逐州議員落選。 

二十四歲時,做生意再度失政。

二十六歲時,愛侶去世。

二十七歲時,一度精神崩潰。

三十四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三十六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四十五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落選。

四十七歲時,提名副總統落選。

四十九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再度落選。

五十二歲時,當選美國第十六任總統。

這個人就是林肯,因為他堅信上帝的延遲,並不是上帝的拒絕,因此能屢仆屢起,最終成就不凡。

7. 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要做那些事來改善它

佛家說逆境是「增上緣」,可遇而不可求。

遇到困難時,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你即將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做些什麼事來改善它。

8. 我對我的生命完全負責

成功者對事情百分之百負責,負責的定義是永遠握有主控權,如果不能主控生命,很可能一生隨波逐流。

對生命負全責者,他為自己而活,並學習替別人著想。

把心化為水,以身為容器,反映世界的影子,我在影子中找尋自己的價值.......

嬰兒潮掀起返鄉潮

嬰兒潮世代逐漸從職場引退,不少在美打拚超過40年,來自台灣的第一代移民,近年來一一返台定居「落葉歸根」。台灣完善的醫療制度、便宜的生活費,固然是他們決定回台原因,然回到從小成長的故鄉,「人親、土親」這分與家鄉無法切割的情懷,更是他們「告老還鄉」最佳寫照。

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秘書賴韋君表示,今年初至今,申辦中華民國護照量增加不少,今年3、4月護照量更上千本,不少人向他們透露「來美40多年,現在舉家搬遷回台」。

「跟去年相比,領務的業務量增加了三、四成。」駐舊金山台北經文處領務組長林科揚指出,雖然無法判斷這些重辦台灣護照者,是否決定回台長住,但是由於有些申辦者的台灣護照已過期二、三十年,可見過去數十年都沒有使用台 灣護照。現在重辦,「或許可以推理說,是因為台灣健保福利比較好,大家想回去養老。」

非營利亞美老人服務中心執行主任尹大燕指出,近五年來,中心服務的老人與周圍朋友「愈來愈多人返鄉定居」,光是今年初至今,身邊已有三對嬰兒潮退休朋友搬回台灣,不少台僑回到台灣外,也有台僑選擇定居上海,「更在上海組成俱樂部,定期聚會」。

尹大燕說,「兩邊生活費相差太多」是這些退休人士做此決定主要原因,這幾年美國經濟不景氣,薪水少但生活費卻不斷上漲,相較之下,台灣「便宜與方便」多了。不僅如此,台灣地小人稠,人與人間因距離近多了交流,許多人返台後「活動多多,生活開心」。

位於台灣桃園的長庚文化養生村,海外移民入住率逐年增加。(長庚文化養生村提供)

不 少在美打拚幾十年,來自台灣第一代新移民,近年來一一返台定居「落葉歸根」。40多年前從台灣來美留學後,即定居在美國的Jimmy陳,畢業後在高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兩年前滿67歲退休後,與從銀行退休的太太將位於羅蘭岡的住家賣掉後返台定居,每年定期來美探視已成家立業的兒孫。

目前正巧來洛的Jimmy陳坦言,返台後「荷包省錢、心靈充實」。他說,過去幾十年來打拚工
作,教育孩子,生活過得忙碌,這幾年面對空巢期,「早晚都是兩人相對」,朋友之間距離又太遠,感覺生活無比空虛。

返台後,Jimmy陳夫婦在內湖租一間小公寓,加上吃住玩樂,每個月用兩人在美國的「社安金」支付綽綽有餘。他與太太每周兩天在社區老人大學上課,其餘時間除了與台灣的小女兒見面外,更經常搭高鐵到台 中、高雄探視親友,「感覺一天都不夠用」。

非營利亞美老人服務中心執行主任尹大燕也表示,曾有一對80歲夫婦,多年前兒孫長大後返台定居,直接住到林口老人住宅,除在台灣的兒女定期探視外,更交了不少朋友。

不少接近退休年齡,卻提早「被迫退休」的民眾決定返台定居,節省開支。

尹大燕說,她一位朋友三年前62歲遭任職的貿易公司裁員,失去公司提供的醫療保險後,自己無力負擔每個月上百元健保費,索性將聖蓋博房子賣掉返台定居。

她說,這位離婚單身的朋友返台後,在桃園租了一戶約1000美元的三房公寓,少了房屋稅、車險、房屋保險等每年近萬元驚人開銷,在台灣每月約幾十美元的健保費、吃住交通等費用便宜,生活壓力少了很多,過得相當開心。

甫結婚生子的Karen郭,超過70 歲的父母,也於前年搬回台灣。Karen郭說,父母30年前帶著他們到美國,開餐廳養大他們,但母親身體不好,美國醫療既不方便又昂貴,決定返台醫療,一來便宜,二來台灣資源也豐富,上次母親開刀請24小時看護,一天頂多50美元。

目前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的Keith楊表示,五年前就在高雄老家旁買了層公寓,就是計畫明年滿66歲退休後返台定居,陪伴年紀超過84歲的母親。

他並表示,兒孫目前正是唸書、衝刺事業的忙碌期,要照顧他們,有時心有餘力不足,自己三個兄姊都在台灣,「與年紀相仿的親人一起過晚年」,老年生活才更有樂趣。

1988年,接到數通女兒迫切的求救電話,當時60歲的李景瓊毅然申請退休,跟老伴一起到美國幫忙照顧剛出生的外孫。之後,先後幫忙兩個女兒照顧三個孩子。其間辦 妥移民手續,在美國東岸一住就是23年。

今年5月,她和老伴唐恩澤決定搬回台灣長住。重大的決定驚動不少親友。唐恩澤說,看似突然的決定,其實長期以來,一直在心中盤旋徘徊。返台定居,也是圓個落葉歸根的夢。

當年來美,先後跟兩個女兒同住,替他們照顧孩子、料理家務,分擔她們當職業婦女的辛勞。一轉眼,外孫都已經長大了。七年多年前,兩人搬到附近的老人公寓,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活圈。

兩臥室的公寓明亮舒適。兩人平日每天與公寓中的華人鄰居們一起吃早餐、做運動,每周有合唱練習,不時有聚餐等活動。周末到住在車程15和20分鐘之外的女兒家小住,外出吃飯、打打麻將,也與兩個女兒和其家人各處遊山玩水。每年也總安排一次返台和赴大陸探親旅遊之行。

看似舒適安逸的 生活卻少了些什麼。他們說,長長的冬季、不再健朗的體能、愈來愈怕摔跤的心理,加上買菜、看病、外出等全得靠子女的不便。每天的生活,更多是與電視、電腦做伴,心中的寂寥空虛,撩起歸鄉的念頭。

「來美國,就是為了兒女」,唐恩澤說,「我們覺得任務已經完成」。年紀愈大,那個經常跳進腦海的「回家」想法,愈來愈常出現。在感覺體力可能無法再承受長途返鄉航程時,他們的決定是回鄉。

回首20多年的美國歲月,新大陸各處的大山湖海、名勝景觀、都會村落,留下過足跡。曾融進美國的生活文化中,與家人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他們欣慰一手帶大的外孫兒女健康成長,女兒們生活安定。 這趟人生的美國之旅走了23年,豐富充實,沒有遺憾。即使知道返鄉可能物非人也非,重新立足生活,也很具挑戰。但那是圓夢,他們十分肯定:活在故鄉,心裡會踏實。

金卡、綠卡 不如台灣健保卡

台灣實行全民健保,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在柏克萊加大校園內,向美國友人出示台灣健保卡。

「在異鄉為兒女辛苦了一輩子,老了當然要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生活」,自芝加哥搬回台灣定居兩年多的高玉玲如此表示。

對於現在與老伴住在台灣桃園兩房兩廳公寓,有空走訪親戚朋友,閒時走路健身的生活現狀,高玉玲滿意到「爆表」,「因為再也不用擔心說英文、寫英文,也不用緊張路不熟還得硬著頭皮開車」,高玉玲開心的說。

除了對於環境、語言適應外,返台定居不到一年,高玉玲在一次體檢中,發現罹患乳癌,在台灣全民健保福利下,完成所有療程,總共只自付不到500美元,「真的很慶幸自己搬回台灣定居,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什麼金卡、綠卡,都不如一張台灣 健保卡來得重要與貼心」,高玉玲非常慶幸自己移民回台的明智決定。

2008年,高玉玲剛滿55歲,已經在芝城華埠一家禮品零售店工作10多年,決定跟隨在芝加哥任職中餐館廚師的先生,一起從職場退休,並搬回台灣定居。有一雙兒女的她說,等待搬回台灣已經好多年,20年前移民到美國,主要希望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及教育環境,而現在兒子已經結婚,還有了兩個寶貝孫女,未婚的女兒也十分獨立,在專業領域發展出色。

卸下養育兒女的重擔,高玉玲一直計畫返台定居,儘管移民到芝加哥已經20年,但礙於工作、子女,期間才返台二、三次,對於家鄉有濃得化不開的鄉愁。退休後,她與先生很快在家鄉台中,花了台幣400萬元,購置一戶兩房兩廳公寓,然後在2008年冬天來臨前搬回台中市。

以往因為工 作,每天上下班車程要花上兩個多小時,回到台灣二、三個月才安頓下來,更愛上這片從小生長的土地,「回台灣真好,走路就可以買到任何東西,親戚鄰居和善溫暖」,雖然偶爾還是會想念在芝加哥的兩個可愛孫女,也會擔心仍舊單身的女兒是否找到好對象,「兒孫自有兒孫福啊,時代變了,把自己照顧好,求個安心,就是對自己、對兒女最好的禮物」,高玉玲享受著終於回到台灣定居的每時每刻。

返台不到一年,高玉玲在一次體檢中,意外發現胸部長了異物,經診斷為乳癌後,立即手術與化療,生病期間,台灣兄弟姊妹幫著先生照顧她,加上全民健保幾乎全額給付醫療費用,讓她無後顧之憂,術後恢復良好,感恩著癌症沒有在她工作的時候「造訪」,而是「幸運」的回到台灣才「現身」。

高 玉玲說,其實生病後,才真正體會美國一位70多歲的長輩為何說「不要綠卡,要健保卡」。身體恢復健康後,高玉玲決定從台中搬到桃園,跟哥哥住在附近,「大家有個照應」,今年暑假還跟另一半飛回芝加哥探望小孫女們,日子過得悠哉愜意。

對一個青壯年時期離鄉20年在海外打拚、現在已經邁入老年的遊子來說,一如高玉玲,除了
健保醫療的現實考量外,能夠實現「告老還鄉」、「落葉歸根」願望,也是一種令人豔羨的幸福。

高玉玲的舊同事黃太太說,因為一直在華人公司上班,來了美國一、二十年,英語根本不通,尤其前陣子突然感冒、感染住院,十天下來,雖然有公司健康保險,還得自己支付3000多元醫療費。她計畫過幾年退休後,也跟丈夫搬回台灣定居,現在已開始在台灣物色房子,希望能夠很快實現「台灣夢」。

亮麗美國夢 內心其實很空虛 (成之璇提供)



成之璇放棄在美國優渥的生活,以及「搞不好可以結婚的男友」,為的是能多與父母相處,並且在「自己的世界」一展長才。


「美國薪水少說是台灣的兩三倍。而且,我住的地方開車一小時就有百看不膩的金門大橋,開車兩小時就有酒鄉Napa,三小時就到滑雪仙境太浩湖,坐飛機一小時可以去好萊塢跟明星一起在Rodeo Dr.買名牌包,或者去賭城看用錢堆出來的秀、品嘗名廚開的最新餐廳。更別提美國新鮮的空氣、寬闊的生活空間、三房兩廳有後院的房子。」

「但是我選擇離開,朋友不好意思說我瘋了,他們只說很『欣賞我的勇氣』。」「但是,這裡真的不屬於我的世界!」

今年31歲的成之璇,從小就嚮往美式生活。台灣的政治大學畢業以後,她很順利地申請到洛杉磯加大企管碩士,後來在矽谷一家企管顧問公司上班,派駐高科技大廠「思科」(Cisco),負責專案規畫與策略建議。工作穩定、薪資條件優渥,不過,在工作幾年後,數個月前她毅然決定放棄夢寐以求的工作,以及「搞不好可以結婚的男友」,回台灣重新開始。

「離家後才知道什麼叫做『家』,」成之璇說,在美生活是她小時的夢想,因為美國好山好水 ,又沒有亞洲的應酬文化,所以一心想要到美國生活工作。可是,當人生劇本都照著她的規畫,一切順遂到令人稱羨時,她又突然覺得,亮麗的生活只是表象。除了這幾年亞洲經濟快速發展、充滿機會以外,「更重要的是,每逢佳節都覺得『為什麼我在這裡?』」

她說,在美國雖然外在環境很漂亮,但是她的內心其實很空虛。「因為家人不在身邊,」成之璇說,過去她一年只能趁回台度假時與父母相處十幾天,根本無法把握機會多盡孝道。「雖然偶爾看到美國的朋友,在臉書上放著出遊的愜意照片,也會懷念那樣自由的生活。」「但是那不是我該走的路。」

在矽谷,許多年輕的工程師與專業工作者們像成之璇一樣,在異鄉數年後決定回亞洲發展,不像過去的留學生一樣大多拚命留在美國。當然,更 多的是,年輕時來美念書,奮鬥多年後好不容易在美國建立家庭,並將父母接過來同住,但退休又決定搬回亞洲,落葉歸根。

現在已經搬回台北長住的李熙琛就說,她在大陸長大,歷經抗戰以及國共內戰,「年輕時都在逃難。」後來栽培小孩到美國留學,畢業後擔任工程師,她也因而辦理移民,不但是為了追求美國 的好生活,也是不想再擔心台海的緊張關係。

「但現在台灣也很好,」她說,兩岸政治氣氛緩和,再加上她年紀大了,在台灣看醫生方便又便宜,「巷口就有健保的門診中心。」至於兒孫,李熙琛則說,「看他們啦,美國也不一定 好,現在台灣、大陸也很好啊。

Saturday, December 10, 2011

爸爸也可以回家做晚餐

文/林啟鵬

太太的一位女性朋友是老師,最近遭遇到先生失業賦閒在家的情況,原本是高階主管的他,平日忙於工作,無暇優閒地享受家庭生活,突如其來的經濟風暴,造成他提早退休,還好早年有經濟規劃,所以生活尚不成問題。

他原為農家子弟,平常喜愛種植花草,趁這段空閒時光,放下身段,把家裡陽台整理成空中花園、菜園,並搭起棚子,讓陽台變成了家人休閒的好地方──孩子伸展身心、紓解功課壓力,夫妻促膝聊天,都會上陽台來,增進了一家人的情感。

每天看著植物的成長,為生活帶來了新希望,且吃自家種的青菜,特別的香甜,吃不完的就送給鄰居及來訪的好友;而且他還親自下廚,研究各式各樣菜餚的作法,忙得不亦樂乎。家人、朋友這才發現他不只在職場上工作能力超強,原來回到家裡還能燒得一手好菜。

夫妻兩人原來都在上班,大部分吃外食,沒想到先生退休回到家來還可以一展長才,煮菜做飯造福家人,使得家人胃口大開,孩子吃得開心、健康,太太也長得更豐盈,雖直呼要減肥,但邊說邊笑卻是一副令人羨慕的幸福模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被迫失業卻為這個家開啟了另一扇幸福之門,這也使我心中有感而發:一定要「男主外女主內」嗎?

●欣賞肯定對方,共創家庭和諧溫暖

兩性都主內或都主外,並非理想的分工模式,可是傳統觀念「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因著女性主義的抬頭已受到挑戰,然而家庭所提供的溫暖卻是無可取代的。如何化解此一困境呢?這需要大家觀念的調整:

一、少欲知足。只要經濟許可,一個家庭儘可能有一位大人在家(不一定是女性),提供孩子溫暖的成長環境。

二、肯定家事勞務的價值及意義,不一定要有金錢收入才是對家庭有貢獻。

三、男性若願意放棄傳統的大男人主義及既得利益,開始學習做家事,女性要學習欣賞及肯定對方的改變,因為妳的一小步,可能是男人的一大步。

四、若是雙薪家庭,兩性各自負責不同的家務領域(例如一個負責主廚,另一個從事清潔工作),並尊重接納對方的做事風格、避免衝突。

五、兩性分工沒有一定的標準模式,只要能提供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讓子女健全成長,便值得鼓勵。

●兩性相輔相成,不必侷限內外角色

孩子的誕生是兩性結合的結果,生命生生不息,靠的是兩性共同的努力,一個家庭要營造好氣氛,需要家庭成員共同經營,尤其是父母的所作所為影響孩子相當深遠,不可不慎。

理想的、健康的兩性關係就像尖頂教堂的兩翼,雙方互相支持又不壓縮對方的成長空間,所以男女兩性只要能各展所長、相互支持就是一個好的方式,不一定要侷限於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只要能相輔相成,互相幫忙、互相成就,讓孩子在幸福中成長,就是一個好的模式。只要每個家庭和諧,社會自然平和,天堂就在人間。

(本文摘自《泰山真愛家庭》雜誌第54期)

家不是放錢的地方

絕對值得一再閱覽

把心放在家裡,幸福才會繁衍不息

那天他的心情超級好,老總剛通知他的策劃方案通過了,客戶還要和他簽署下一套產品的策劃協議。為此老總特意批了男人3天的假期,讓他徹底放鬆一下。這是男人連續奮戰幾天的成果,他有點喜不自禁。下班後同事嚷著讓他請客,他欣然應允。待一幫人吃完飯、K完歌回來,夜已深了。

他飄飄然地回家,進門、開燈、喊女人的名字,不應。一低頭,就看到了女人放在鞋櫃上的離婚協議書。男人發了懵,沒想到她會來真的。以前他們也鬧,但至多是她嘔氣不肯理他,或者跑回娘家住幾天,過後就自動和好了。可這次,女人顯然動了真格,她已經把自己的東西打包帶走。協議上財產分 割得清清楚楚,房子歸他存款歸她,孩子也由她管,他每月出二萬塊錢的撫養費。他記起來,早上出門時,的確和女人拌了幾句嘴。

女人讓他下午去開女兒的家長會,他說太忙,沒時間。女人就惱了說:「你一天到晚就是忙忙忙,什麼時候把我和孩子把這個家放在心上過?這日子沒法過了,離婚好了。」

他說:「不就只是一個家長會嗎?誰去不一樣?你別沒事兒找事」是啊,有多大的矛盾呢?他是個事業型的男人,把工作看得比家庭重要。可那也是為了這個家、為了讓她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這也有錯嗎?可是此刻,男人站在這個清寂空落的家裡,第一次覺得,這個沒有了女人的家,實在稱不上家。他的成就,因為沒有女人的分享,也變得毫無意義。

第二天,男人回家去看父母。因為一直忙,他好久沒回去了。父母看到他後,都有些驚訝。父親問:「你那麼忙,怎麼有空回來?」他說:「公司給了3天假,回來看看您們。」母親盯著他的臉研究半天,緊張地問:「沒出什麼事吧?你媳婦兒和孩子怎麼沒回來?工作出差錯了?和媳婦兒吵架了?」母親一連串的問題讓他的臉發紅,是回家太少的緣故吧?這個本應該他常回來的地方,現在他回來反而顯得不正常了。

父親慌忙去買菜,母親留在家裡陪他聊天。母親拿來花生和核桃讓他吃,剛坐下,電話就響了。隔得老遠,他就聽見父親的聲音:忘了跟你說了,給你泡的蜂蜜菊花茶在窗台上放著,現在喝剛剛好,你趕緊喝啊小心放涼了。」母親掛了電話,端起茶剛喝了一口,電話又響了,還是父親:「咱家的水費是不是該交了?我忘了拿單子你把編號告訴我,我順路去交一下」放下電話,母親笑著埋怨,你爸這人啊,就是事多出去一趟,能往家裡打十幾個電話。那點工資都給通信事業做貢獻了。

正說呢,父親的電話又來 了,父親的聲音很興奮:「老太婆,你不是喜歡吃黃花魚嗎?今天菜市場有賣的,我買了3條,回去我親自做你最喜歡吃的 清蒸黃花魚。」二十多分鐘裡,父親的電話接二連三地響,母親也不厭其煩地接。與其說母親在陪他聊天,倒不如說是陪父親聊天。他終於忍不住抱怨說:「我爸怎麼越來越瑣碎了?其實有些電話根本就沒必要打,回來再說能差多少?」

母親笑著糾正他:「傻孩子,你爸的心思你哪裡能懂?他不是瑣碎,而是把心留在家裡,有牽掛有寄託,所以才會一個接一個地打電話。他怕我跑來跑去接電話時會摔跤,還專門把家裡的電話換成了子母機。你爸他人雖然在外面,卻把心放在了家裡,家裡事無鉅細,他都掛念著呢。不要以為只要往家裡拿錢就行了,家不是放錢的地方,而是放心的地方,只有把心放在家裡,愛和幸福才會在家中長駐,你明白嗎?」

他看著母親意味深長的目光,醍醐灌頂一般,剎那間醒悟過來。他想起自己忙起來時,從不曾給家裡打過電話,甚至她打過來的電話也被他匆匆掛斷;想起自己陪上司應酬和同事聚餐,家裡的那盞燈一直為他亮到深夜,他卻從不曾想過女人的孤獨和牽掛;想起孩子都6歲了,多次要求他帶她去動物園去遊樂場,他的諾言卻遲遲未能兌現……是因為忙,還是他從不曾把心放在家裡?

那天晚上,他去接女人回來。女人猶豫著不肯回,他急急地跟女人解釋:「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了,我以前是忽略了你,忽略了咱的家,我以為只要源源不斷地往家拿錢,就能保證我們的幸福。我差點把愛弄丟了,以後我會把心放在家裡,把家放在心上,你願意跟我回家嗎?」

女人沒有回答,卻慢慢地走過去,投進他的懷裡,哭了。是的,家是放心 的地方,是盛愛的地方。忙,從來都不是理由,心在,愛在,牽掛在,幸福才會繁衍不息。

----------------------------------------------------------------------------------

家不是放錢的地方,而是放心的地方

Wednesday, December 07, 2011

美青姊姊

我是周美青,大家叫我「美青姊姊」 卸下第一夫人的冠冕

她不是「馬嫂」、也不再是「酷酷嫂」。在偏鄉,馬英九變成是「美青姊姊家的那一個馬大哥」。面對弱勢民眾與藝文團體各方的需求,她也從來不提「政府可以幫忙什麼」,永遠都祇是「我可以做些什麼嗎?」

「哈!我怎麼從來都不知道我自己是這麼淒涼……。」二○○八年年底,在台北市吉林路上的ICBT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的小辦公室裡,四、五位來自原鄉的資深教師和周美青擠在斗室中,突然,周美青爽朗大笑。那是一位原住民國小校長怯生生地問周美青說,某雜誌寫周美青在官邸中是「一盞燈、一條狗、和一個人的晚餐」時,周美青愣了一下,接著爽朗大笑起來了。

笑聲中,一位女姓原住民用手肘頂了一下那位發問的原住民,似乎是譴責他不該如此唐突,另一位資深教師則似是想要聲援周美青地說:「記者總是太有想像! 力。」建議周美青應該要去澄清。這些動作,周美青都看在眼裡,她對著那位女原住民搖手說「沒關係」,接著說:「別去怪媒體,他們都是努力地在盡自己的角色,完成他們的工作。」

曾經,在二○○八年情人節,周美青在台中和馬英九現身,突然壓下馬英九的頭,指說馬英九有理想、誠懇……,缺點就是對部屬「不體貼」,這位被媒體稱為是「酷酷嫂」的周美青,卻是一個敏銳、主動體貼與理解對方立場的人。

民族歌手胡德夫對此有所體會,那是在二○一○年春天,有一天在南投信義鄉碰到了周美青,這幾年周美青和胡德夫見過好幾次面了,如同看到老朋友般,一見到胡德夫,周美青就熱情地伸開雙手要擁抱胡德夫。胡德夫卻有點驚慌,退了幾步說:「您的先生最近都一直在抱怨我。」

原來是就任總統之後,國民黨選戰屢戰屢敗的馬英九在年初的立委補選又敗了,泛藍鐵票倉的台東也失去了,馬英九每見到胡德夫總會半開玩笑地「責怪」胡德夫:「都是你去幫賴坤成(民進黨籍)站台,害我被罵。」接連講了快十次,胡德夫心中難免有壓力。沒想到周美青一聽就輕拍胡德夫肩膀說:「民主選舉想支持誰就支持誰,馬英九上年紀了,比較會嘮叨,不要理他。」

拿捏分寸 絕不讓人閒言閒語

二○○九年年中,在ICBT基金會的頂樓,周美青邀請數十名原住民小朋友參觀原住民兒童畫展,有二十幾名來自各地的學童家長同行,突然,一位年輕的原住民擠到周美青身旁,要周美青在他的上衣簽名,國安特勤臉色大變,周美青馬上向他們揮揮手要他們別過度反應,拿起筆就簽了下去。

沒想到這位原住民卻說:「這樣我回去就可以上網拍賣了。」周美青當場愣住,有隨員向她解釋「網拍」是怎麼一回事,聽完之後,周美青哈哈大笑說「沒想到這樣子也可以幫助原住民」,她清一清喉嚨,大聲拍手要現場所有人靠到她身邊,先是勉勵所有小朋友要記得對家長感恩後,要隨員去拿不褪色簽字筆,幫著所有的原住民簽名,上衣、帽子、手機、背包……。大排長龍的隊伍,周美青不厭其煩地讓到場的原住民都可以得到「網拍精品」。

台北媒體喜愛稱周美青是「酷酷嫂」,馬英九團隊慣稱她是「馬嫂」,總是一副難以親近的形容辭;在原鄉,周美青卻是一個爽朗親和的「美青姊姊」。 「美青姊姊」的暱稱,對周美青來說卻是得來不易。二○○七年初,馬英九宣布參選總統,聲勢扶搖直上。當年四月時,在美國留學時和周美青同住在波士頓一帶的姐妹淘們,依例一年一度在舊中華商場聚餐時,老朋友們就問過周美青,如果馬英九當選,會不會辭去工作?周美青當時答得很輕易:「沒問題,我不會讓別人來閒言閒語。」

匿名捐助 輕車簡從深入偏鄉

二○○八年,馬英九果然當選,周美青要不要辭工作竟一度是熱門話題,辭了之後要幹什麼?周美青進退兩難。終於辭去工作,又不喜參與官式活動,兩個女兒都赴美留學了,雖然聽聽古典音樂、看看藝文典籍、上網找資料可以打發歲月,並不是「一盞燈、一條狗、和一個人的晚餐」官邸歲月,周美青難免寂寥。機緣巧合,她參加了洪蘭女士的讀書會,透過洪蘭與馮燕,她開始認識了一些長期扶助原住民教育的團體。

二○○八年十月間,屏東三地門青山國小校長林季福與教導主任伍麗華(現已任泰武國小校長)非常地煩惱。青山國小獲得南區原住民歌舞劇競賽冠軍,將在十二月間北上參加總決賽,演出部落遷移史故事,除要延請專業老師指導,還得製作服裝道具,算下來得要花十萬元,「這對一個小學校,是很大的數目,」校長林季福頭疼著「要上那兒籌錢?」

某一天的下午,林季福辦公室電話響了起起來,林季福不巧外出,電話轉到伍麗華桌上,電話的那頭,一位女士表明有意願協助,並很詳細地詢問學校歌舞劇團未來計畫。伍麗華和電話那方的女士談得津津有味,有近半小時之久,在結束談話前,伍麗華才想到還不知對方名字,以及要如何聯絡,「請問貴姓?」電話那頭突然沉寂了,好半晌無聲,終於,傳來怯生生的輕幽:「我姓周。」

「那我可以稱呼妳『周小姐』嗎?」伍麗華接著如此詢問。

「可以!可以!太好了!」電話那方竟傳來如釋重負又爽朗的大笑聲音。

林季福和伍麗華也沒想太多,忙著寫計畫給「周小姐」。數天後,林季福北上與長期協助青山國小的台北友人聯繫,聊起有位「周小姐」來電,台北友人立刻板起臉,嚴肅地對林季! 福說:「你知道這位周小姐是誰?周小姐就是周美青,總統夫人!」

林季福當場大驚說:「差點沒暈過去,」林季福事後總愛向友人描述:「從沒有想過會接到總統夫人親自打來的電話!」之後,周美青真的是往雲裡去、向霧裡走,她輕車簡從,來無影,去無蹤,奔馳在台灣最深邃的山野、最偏遠的海濱,她是一個存在於荒野中的第一夫人。周美青不想祇是「贊助」原住民,她更希望能讓原住民有更寬廣的視野,對生命有更高遠的想望。

悄悄入場 鎂光燈留給孩子們

祇要台北有好的科學展覽、藝文表演,周美青都想要邀請一些原住民的小朋友來台北觀賞,周美青都親自全程相陪,更堅持要自己當「解說員」。但是,她哪能懂得那麼多?於是,周美青又忙著自己上網找資料,打電話詢問相關專家,漸漸地,周美青又踏入了文化圈與藝文圈,生活的圈子愈來愈充實,也愈來愈忙碌。

當然,她根本不是「一個人、一盞燈、一條狗」的在過日子,她的行程有時比馬英九還忙,常常是早已經排滿了好幾個月。問題仍在,身分的尷尬怎麼解決呢?終於,周美青找到了「美青姊姊」的定位。 這是一個意外。那是在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在中油大樓國光廳舉辦年度東元獎頒獎典禮,當蒞臨頒完獎的副總統蕭萬長,在大陣仗隨扈簇擁下風風光光地離開會場,主辦單位忙著恭送副總統,也忙著準備下半場的來自各地原住民兒童歌謠舞蹈表演活動,忙亂之際,一位很特別的來賓靜悄悄地步入會場大廳,她並沒有驚動眾人,連東元文教基金會的董事們,以及現場數百位的賓客,都不知道有位貴客來了。

俐落短髮、牛仔褲、平底鞋,一樣的低調素樸,周美青輕巧地走進大廳,眼尖、身著排灣族服飾的屏東泰武國小的小朋友們看到了她,一擁而上! 圍著她,周美青蹲下身來,抱著一個小女孩,邊叫著孩子名字,邊捏起孩子的臉頰說,「妳不乖,變瘦了,都沒好好吃飯!」放下小女孩,周美青又拉著兩個小男生到身邊,悄悄地在他們耳邊說話,兩個小男孩被逗得笑得好開心,周美青跟孩子們永遠很熟稔,她很愛孩子,孩子也很喜歡她。

表演會場的燈光全暗了下來後,周美青才快步地入座,她不願讓其他賓客注意到她;她不坐第一排的貴賓席上,低著腰,悄悄地鑽到人群中,與中央大學教授洪蘭、台大教學長馮燕一起坐在第四排中間位置,隱身在眾多觀眾之中,坐在二、三排的來賓,根本不知道後面坐著「老闆娘」;節目表演中,主辦單位一再邀請「很特別的周小姐」上台說幾句話,周美青都低著頭不回應,她祇想默默凝視台上的孩子們,直到最後一刻。

變身姊姊 馬總統成了馬大哥

節目結束後,周美青依然低調坐著,等到所有「貴賓」都離開之後,周美青才上到舞台上,親切地和小朋友們打招呼與合照,她不改「敏銳和體貼」的特質,注意到每一個角落,絕不冷落每一個來自偏遠地方的朋友。有一個原住民小學校長想到了「機會教育」,把小朋友召集起來,要小朋友向「周阿姨」道謝,一個義工不經意的一句:「對美女不能叫阿姨,要叫姊姊。」

小朋友們放大嗓門大喊著「謝謝美青姊姊」,周美青原本反應不過來,轉頭茫然四望,突然像個小女孩般的燦爛歡笑,台上數百個原住民,不分老少都感染到她的意外與喜悅,此起彼落的「美青姊姊」喊了足足十來分鐘。從此,「美青姊姊」成了周美青最喜愛也最自在的稱呼,她不再是「第一夫人」,不是「馬嫂」、也不再是「酷酷嫂」。在偏鄉中,馬英九也被「降級」了,他變成是「美青姊姊家的那一個馬大哥」。

耆老吟唱 八部合音感人落淚

大家都不想讓周美青為難,從來不想在周美青面前提到「馬大哥」,有趣的是,周美青常常會聽到許多弱勢民眾與藝文團體的需求,她也從來不提「政府可以幫忙什麼」,永遠都祇是「我可以做些什麼嗎?」周美青不改她曾向姐妹淘承諾過的「不讓人說閒話。」因此,才曾有一位布農族的長老當著周美青的面說:「我不會把票投給馬大哥,但是我永遠支持著『美青姊姊』。」

這種感染是超越世俗的,二○一一年三月底,周美青到信義鄉為小朋友說故事,太偏遠了,周美青無法當天趕回台北,地方耆老替她安排在新鄉住民宿,這個民宿是民進黨時代前原民會主委尤哈尼開的,「深入敵營」?國安特勤個個面有難色,沒想到周美青竟不以為意,尤哈尼的太太也不以為意,兩人還暢談甚歡。

這是在三月二十五日傍晚,群山環繞的羅娜部落彌漫著濃霧,天空中飄著細雨,二十多個羅娜部落耆老,慎重地穿上布農傳統服飾,排成祭禮的隊形,女人圍繞著男人,男人們形成更緊密的圓圈,雙手交叉置於背後,他們肅敬而莊重,在雨中靜靜地等待…… 二十分鐘過去了,霧中傳來人群走動聲音,不時還夾雜著族人喊叫聲:「美青姊姊,我愛你!」

美青姊姊踏入部落裡這一小小角落,耆老們很有默契地吟唱起布農族的(祈禱小米豐收歌),即外界稱之布農族八部合音。低音漸高,每個耆老將自己虔誠之音漸融合成大和聲,創造出天地間最和諧的和聲,細雨紛飛之中,更顯神聖而虔敬,震撼了在場所有人,眾人眼淚奪眶而出。 深受感動的美青姊姊,竟提前下車,不撐傘冒著雨走向耆老,她一一和每位耆老握手致意,一輩子生活在山上、甚少離開部落的耆老們,沒想到在有生之年,傳說中的「美青姊姊」竟親自來到偏遠的山區,如平民般地站在他們眼前,和他們一起駐立在雨中,聆聽最虔誠的和聲、聆聽他們的歌。

好好活著 布農族對她的祝福

兩天一夜後,依依不捨中,周美青要離去時,原鄉眾人中傳出布農族人在道別時會說的:Uninang、Mihomisang! 美青姊姊對這兩句布農話好奇了起來,她停下腳步深究起其中涵意。長老連忙解釋,「Mihomisang」是「請你好好活著、繼續呼吸」的意思,當布農族老人家問起「Mihomisang」、「你還活著啊!」是布農族最具敬意的問候,老人意思是,「你還活著啊!請你好好繼續活著!」在道別時說「Mihomisang」,也有「一路走好,小心路上,健康平安」之意。美青姊姊領會著布農族的好意,也向眾人不斷揮手說:Uninang、Mihomisang!帶著微笑離去,她早就不是依附著政治的「第一夫人」,而是以「美青姊姊」的自在與自信,帶領著最不被注意到角落的人群「Uninang、Mihomisang!」

人可以差這麼大!

與前朝相比,多麼不同的第一夫人! 不珠光寶氣,不想方設法撈鈔票。

電腦拼圖

如果你可以將此圖拼起來,就可向老人痴呆症說再見!


虱目魚理論

選媳標準 - 虱目魚理論!

有一天晚餐時,哥哥突然告訴媽媽:「星期天我要帶一個女生回家吃飯。」

話說完就轉身上樓,留下錯愕的媽媽。

所謂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那麼準婆婆看媳婦呢?

我想自有一套高標準、高門檻吧!

媽媽為了考驗未來的媳婦,發明了一套虱目魚理論,她計畫在星期日的菜單中加上一項「香煎虱目魚肚」。

我們都知道:虱目魚最好吃的部分在於魚肚香香軟軟又無刺的部分,兩側的肉質則較硬,刺又超多的。

媽媽說,如果那個女孩夾中間部分,肯定是個不懂事又驕縱的大小姐,如果是夾兩側的肉吃,「那還可以考慮考慮」。

我真佩服媽媽這套獨到見解,也很好奇當天會是怎樣的場面。

在被威脅不准走漏風聲給哥哥的情況下,只能為那個女孩祈禱。

果不其然,當天吃飯時,那個女孩一拿起筷子就往虱目魚肚中間夾了一大塊, 「大事不妙!」我心想。

沒想到她順勢把魚肚夾到媽媽的碗裡,並說:「伯母您今天做飯辛苦了,下次換我來煮,看看合不合您的胃口。」

那個女孩現在變成我的大嫂!

Tuesday, December 06, 2011

偉大的中文

【偉大的中文】

「不大一樣」一句片語中的四個中文字,在不同的排列組合下,可以精確的描述四種不同的情況......

一美女興致勃勃地問醫生:「我想豐胸,但是豐胸後會有什麼效果?」

醫生淡定地答道:豐胸後,一般會有四種結果:

①大不一樣;

②不大一樣;

③一樣不大;

④不一樣大!

世界上沒有其他的文字能夠有這樣的功能!

中文萬歲!!

卡耐基職場忠告

卡耐基職場忠告:與上司搞好關係很重要

剛剛來到一個新的工作單位,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事情往往是怎樣與上司建立融洽的關係。萬一遇到一位難相處的上司我們應該怎麼辦?其實與上司搞好關係說難也不難,只要你提前做好功課,並且掌握方法對症下藥,你的上司一定會對你刮目相看。

紐約職業分析機構曾經對500名即將步入職場的女性進行了調查,問她們最擔心在工作中遇到什麼問題,有三分之二的人的答案是擔心遇到一個與自己合不來的上司。

其實,這些擔心不無道理,職場中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與上司相處。如果一開始就不能和上司關係融洽,那麼在今後的工作中會困難重重,甚至影響你的大好前程。

與上司搞好關係是職場中的頭等大事,可能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也許你遇到了一個驕橫跋扈的上司,經常對下屬發脾氣,這讓你感覺到不能忍受的“屈辱”;也許你和上司的個性不合,想法也總不能一致,這些衝突和不快影響了你們的關係。那麼,面對這些情況應該如何處理才最為妥當呢?置之不理或憤然離去顯然都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聰明的女人會想辦法盡快適應自己的上司,這也是你步入職場需要學習的第一堂課。

想適應上司就要先了解他。只有透徹地研究了上司的情況,才能找到合適的應對方法。了解上司要把握住第一次見面的機會。給上司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有助於你們以後的相處,所以一定要把握好這次機會。在與上司會面前,了解一下他的喜好,以便找到共同話題,以免在談話中發生尷尬。

我的侄女辛迪斯就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她順利通過一家大型百貨公司的面試,並成功地見到了公司的高層領導。可是由於她事先沒有做功課,所以對上司所談的內容一無所知,雖然沒有帶來太大的麻煩,卻使上司對她的印象大打折扣。

因此,在見面之前要想好該與上司談論什麼,最好選擇上司感興趣的話題。並且,初次見面談話最好要有重點,不要談論過多問題。如果你的上司跑題了,你要想辦法把話題拉回你想談的重點上來。在這裏要特彆強調的是,千萬不要一味地談論自己,要把握機會多多了解你的上司,比如外貌、言談、氣質、品味等。在交談中也可以試探性地問一問,上司對你有哪些期望和要求。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早作准備,以免在工作中措手不及。

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你應該把握住這次機會充分表現自己,畢竟所有的上司都希望自己的員工精明能幹。

第一次見面和交談之後,你就可以對上司做進一步了解了。我所說的了解不是簡單地通過一份資料或者履歷來掌握一些基本的情況,而是通過各種渠道獲得與上司有關的信息,全面地了解他。

薩拉剛剛進入一家公司做産品設計員,為了讓工作順利開展,她決定主動和上司搞好關係。但是自己來公司的時間不長,與上司接觸的機會也很少,如果貿然行動可能會弄巧成拙,於是她開始留意身邊的同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她發覺上司非常信任設計部的一位同事,她就想辦法多接觸這位同事,從她那裏得到很多有關上司的信息。投其所好,短短的三個月,薩拉就成為了上司面前的紅人,這無疑要歸功於她的悉心准備。

在獲取信息的時候也要有所選擇,否則很多無用的信息反倒会干擾你,讓你不知所措。那麼,關於上司的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呢?答案就是上司的性格和處世哲學。這會直接影響到他的做事風格和行為習慣。

關於這方面,可以通過了解上司的個人經歷來掌握,這樣你就能夠理解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和習慣了,並且清楚在工作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目前為止,我大約採訪過三百多名公司的領導,經過整理分析,把這些上司們分門別類,現在我把這些成果送給你們,希望會有一些借鑒意義。

第一種,權威型上司。這種類型的上司自尊心很強,希望得到下屬的絶對認同。他們往往喜歡時時刻刻教訓下屬,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權威感。女士們,面對這種上司你們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怎樣做好工作,而是如何迎合上司的這種心理。你不需要將工作做到完美,而是要把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帶到上司那裏,請求他的幫助。這樣一來,上司會覺得自己很權威,你很敬重和欽佩他,心理得到極大滿足,進而對你刮目相看。現在你該理解為什麼有時候工作能力並不怎麼出色的人會得到提拔,而你自己卻沒有機會了吧。

第二種,急躁型上司。急躁型的上司往往思想激進,以效率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他們欣賞雷厲風行、精明能幹的員工,反感做事拖拖拉拉、不緊不慢的人。這類上司有一個有趣的特點,那就是如果你在工作上犯下錯誤,他們不一定會責怪你,但是如果你做事拖沓消極,就一定會遭到嚴厲的批評。

第三種,外表冷漠型上司。這類上司給人難以接近的感覺。他們外表冷酷,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樣子,但內心卻非常熱情。因此,當你遇到這類上司,千萬不要被他的外表嚇退,應該大膽接近他,用你的真誠去打動他。

第四種,心機型上司。這類上司往往表面上讓人感覺親切,通常不會對員工發脾氣,對每個人都笑呵呵的。女士們,一定要知道這些都是表面現象,這類上司很可能笑裏藏刀。如果麻痹大意不小心得罪了他們,那麼很有可能會莫名其妙地被趕出公司。

第五種,反復無常型上司。這種類型的上司十分情緒化,喜怒無常,往往讓下屬感到無所適從。其實,這類人的心地通常是善良的,只不過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已。他們還比較敏感,非常在意別人對他們的看法。因此,與這種類型的人相處要格外注意察言觀色。他們心情愉快的時候,你可以和他們開個玩笑增進感情,但是如果他們心情很糟,最好不要去招惹他們為妙。

Monday, December 05, 2011

美好的仗我已打完

在人類所知的一切事物中,

死亡或許是發生在他們身上最棒的事,

然而他們卻畏懼死亡,

彷彿相當清楚死亡為邪惡之最。

這難道不是一種可恥而無知的想法嗎?

以為我們知道自己並不知道的事?

--蘇格拉底

有些人不思考死亡,是因為死亡來得太早、太突然。 許多猝死者,好比死於車禍意外,來不及想到自己會死。

我雖然死得有點早(53歲),卻稱不上突然,因為我清楚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最後一天,會在西元2005年。

有些人之所以不思考 如何把最後的日子過得盡善盡美,是因為臨終前的他們早已身心俱疲,無法按自己的意思過最後的日子。脫離痛苦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

我的歷練與見解,給了我比大多數人更能妥善管理自己最後階段的潛力,我將這次機會視為一份禮物;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挑戰。

尤金‧歐凱利是全美最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KPMG的總裁暨董事長。事業成功、家庭美滿、交遊廣闊,2006年即將擔任全球區總裁。然而,2005年5月,醫師突然在尤金的左腦發現三顆末期多發性腫瘤,宣判他只剩三個月生命。

我喜歡打高爾夫球,因為它讓我有機會和妻子柯琳獨處。

我們喜歡在接近傍晚時打球,那時球場人煙稀少,夕陽低垂,遍地斜影,球洞周圍的樹木看起來似乎更迷人,也更美麗。

站在高爾夫球場上的我們有種莫名的感動,知覺也更為提升,好似我們不只在打高爾夫球,也在追逐日光,把握僅剩的光陰。

這些年來,我們一同追逐日光,現在將最後一次攜手追逐日光。不過這次,當日光消逝時,消逝的不只是美好的一天,我們共組的美滿生活也將隨風湮滅。陰影將最後一次拉長,夜晚將最後一次降臨。屆時,柯琳仍須打完自己的那一局球,但身邊卻不再有我。

既然已經從醫生那兒得知真相,我決定做三件事:

1. 離職

2. 選擇一種醫療方式,讓我以質取代長度。

3. 讓僅剩的時間成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也盡可能讓這段時間, 成為那些受我狀況影響最深的人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我坐在餐桌前擬定最後的工作清單:

 處理好法律與財務事宜

 「解開」人際關係

 簡化

 活在當下

 創造(也接納)精彩的時刻、「完美的時刻」

 開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

 規畫喪禮

生病前,我認為投入是價值觀之王;診斷後,反而認為意識才是價值觀之王。

我開始覺得所有人的第一份責任,是盡可能隨時保持在意識清楚的狀態,尤其是生命晚期、尤其是臨終時。

這能幫助其他人更瞭解死亡,那是我們彼此虧欠的一份責任,也是我們虧欠後代的責任。

也許我們會發現死沒有那麼恐怖。也許我們會發現死甚至是件值得擁抱的事。

在寫下那些我想規畫最後一次相聚的人的名單時,每寫出一個人名,我就會停下來回想我們相處愉快的時光--

我們怎麼相遇的?如何開始成為朋友?

我欣賞他們哪些特質?他們讓我學到什麼?

以及,遇見他們何以使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朋友道格打電話給我,我們聊得很愉快。他提醒我,我是我們這群人當中第一個抵達許多里程碑的人:第一個結婚、第一個當父親,現在也將成為第一個抵達另一個世界的人。

他和其他人之後也會加入我的,他說。

我並未熱淚盈眶,聽起來他也沒有。

我們的談話沒有絢爛的火花,沒有令人吮指回味的巧克力蛋糕,也沒有俯瞰大峽谷的景致;但這感覺就像完美時刻。

最後道格說了聲「再見」。

不是「祝你好運」,不是「要有信心」,沒有客套話、沒有否認,只是道再見。

我喜歡這樣。 自從診斷出罹患腦癌後,我就很喜歡吃豐盛得不得了的食物和高膽固醇的甜點:肥厚多汁的牛排、像山一樣的冰淇淋、數也數不完的餅乾、很多油膩美味的奶油醬。

我又還沒死。我認為,愈瞭解冥想、愈常冥想,時候到時就會覺得愈自在。我持續這樣做,這麼一來,等我的時候到了,情況就不會太糟,或許一點也不糟。

假如另一個世界不完全獨立於這個世界,而是這世界的一部分那麼每天花點時間轉換心境,就是在打造一條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道路,而且是我自己的道路。

突然覺得,死亡並不如我想的那般無奈。

--妻子柯琳的最後筆記

9月6日星期二那天,尤金停止進食,也就是那天他對我說:「我認為今天晚上我就要死了。」

「這句話可以寫進書裡,」我苦笑著說:「你已經盡了最大努力管理自己的死亡。準確預測自己的死亡時間,倒是個不錯的結局。」

他笑了,我也笑了。

有位訪客問尤金心情平不平靜。

「平靜。」尤金說他感覺不到腦部的疼痛,也不害怕。

「這就是過渡階段嗎?」訪客問。

「沒錯。」尤金說道。

「你在一個很好的地方嗎?」

「我置身在一個極美的地方。」他說。

尤金這輩子從不說假話,現在依然如此,若有什麼不同,也只是他現在對事物的感受力比從前更深刻。

尤金說:「我覺得另一邊有人在支持著我。」

半小時後,尤金睜大雙眼呼叫我姊姊達琳娜--他看著她,和往常一樣精明。

「請告訴他們,在這一邊和另一邊的交界處沒有痛苦。」尤金說

他走了。

他試著把一切做到最好,試著採用一些新的做法來面對死亡,這些做法可能通往一個更美好的境界。

在這些努力中,隱含著鼓勵與信心。

雖然他留下我孤單一人在高爾夫球場上追逐日光,但他已幫我把球擺得好好地,讓我能輕鬆打完這一局。

我之所以把我的故事公諸於世,是想讓那些尚未收到我這種「禮物」的人,有機會在這裡找到一些對未來、假如我的故事能讓他們瞭解,盡早面對終究難逃一死這件事的價值,以及與死亡有關的議題;假如我的方法與見解能幫助人創造更好的死亡、幫助人現在就過著更好的生活,那麼,我將感到無比欣慰。

2005年7月4日的夜晚,窗外煙火劃破天際,撒下點點亮光與弧線。

聲音震得四周摩天大樓轟隆作響,嗡嗡的低鳴在曼哈頓聳立的高樓裡吟迴不已,這聲音很美,讓人眼界大開。我從沒料到煙火最棒的部份,竟可能是光亮與顏色之外的事物。

Saturday, December 03, 2011

證嚴法師的智慧語

證嚴法師的智慧

『面對是非』的觀念

面對是非、障礙,莫將心思放在比較、計較上;沉住氣才能超越,進而提升毅力。

『放下我執』的觀念

人都是因為太聰明了,分別的事多,矛盾也多,才會執著,想不開。

要鍛鍊出寬闊的力量,不要任何事都有我執,這個我太大了,就沒有空間容納一切。

『除煩惱』的觀念

與人相處難免有煩惱,若能將事情簡單,將煩惱消化,就是『除煩惱』,累積煩惱只會增加業障。

『起而行』的觀念

一個人經過反省、思想,想通了道理,並不表示就能除去惡習,知道和做到仍有一段距離。
 
『知足』的觀念

事物因人心之分,而有美醜、好壞之別;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重要的是心要知足。

人生有求就多苦,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別人,會為自己招來無窮的痛苦。

『處理是非』的觀念

有人就有事,有是就有非,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凡人,所以要學菩薩,能夠境轉心不轉。

『信與愛』的觀念

有愛心和關心的對象,難免會產生憂心和疑心,因此要學習培養信心與安心。

『簡單』的觀念

簡單,最討人喜歡;小孩的心就是這麼的單純,不論有什麼事,都直接反應,過後也不會縈繞於心。

『修行』的觀念

修行功夫的深淺,從自己的表現就能看得出來,常常埋怨、生氣,表示修行工夫還是很淺薄。

別人修行所得是別人的,天下沒有替代修行的事,只要自己多用心,才能有收穫。

『原諒別人』的觀念

若別人只是輕微的不對,就把它看得很嚴重,這是自己的不對,只要互相體諒,就能圓融人事。
 
人的心沒有別人傷得了,只有自己才傷得了自己。

『領導』的觀念

勇於配合的人,是有能力的人;善於領導的人,是有才智的人。

『慈濟因緣』的觀念

得遇慈濟,是難得的殊勝因緣。

愛慈濟的心要堅固,但是聲色也要柔和。

66句禪語

1.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2. 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3. 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4.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 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6. 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7. 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8. 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9. 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10.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11.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2. 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 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14. 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5. 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16.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17. 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18. 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19.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裡,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20. 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瞭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瞭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21.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22.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23. 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24.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不瞭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25.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26.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27.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28. 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29. 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佈施。

30. 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31. 要瞭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33.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34. 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35. 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36. 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37. 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38. 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39. 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40. 沉默是譭謗最好的答覆。

41. 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42.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43.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44.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 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46. 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 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48. 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49. 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50. 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51. 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52. 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誇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53. 誠實的面對你內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54. 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麼,所以請不要抱怨。

55. 大多數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 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57.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8. 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59. 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

60. 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61. 你希望掌握永恆,那你必須控制現在。

62. 惡口永遠不要出自於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愈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63. 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譭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淨的心。

64. 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65. 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66.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週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生命的韌力

這是片令人震撼及省思的教育影片,希望各位耐心的看完!

我們真的應該惜福- 登天之路-西藏開山大運輸

一樣爬山兩樣情, 我們為樂趣與健康, 他們為生活溫飽及追求幸福,令人不勝噓唏,令人感動,令人震撼的影片! 一群認真過活的人!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czNjExODI0/v.swf

NHK拍攝的一段49分鐘的片子 標題是---登天之路---西藏開山大運輸

Friday, December 02, 2011

飯後的禁忌

以前一直以為吃飽飯後再走動,會有助消化,結果事實不然,最近在一篇報導中看到,報導內容是關於飯後不宜散步,看了這篇報導,覺得好驚訝,以前一直以為吃飽飯後再走動,會有助消化,結果事實不然...

不宜急於吸煙:據專家考証,飯後吸一支煙,中毒量大於平常吸十支煙的總和。

不宜馬上吃水果:飯後馬上吃水果,很容易形成脹氣,所以吃水果最好在飯後1至2小時,或在飯前1小時。

不宜立即喝茶: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的單寧酸,這種物質進入胃腸道後,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

不宜放鬆褲帶:飯後將褲帶放鬆,容易發生腸扭轉,引起腸硬阻,還容易引起胃下垂。

不宜馬上洗澡:飯後洗澡,四肢、體表的血流量會增加,胃腸道的血流量相應減少,從而使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

不宜百步走:人們常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實不然“百步走會因運動量增加,而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不宜立刻睡覺:飯後立即睡覺,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而久之就會誘發胃病、腸炎等。

結論:吃完飯........

發呆就好

輸在起跑線上

不到日本,不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
不和日本孩子一起吃飯,不知道什麼是輸在起跑點。

日本1900年就普及了義務教育,和日本孩子吃了一餐午飯,我就看到了,我們的孩子輸在哪裡。我我在武石小學的餐廳裡,看到的午餐是這樣的,其實我原來在網上看過很多日本小學生午餐的文章,對比下來,這裡的午餐算是比較簡單的了。

一碗蛋湯,一碗米飯,一點青菜,一點古老肉。

個人覺得,菜的味道非常一般,没有精心製作,但原料很天然,所以吃下去很舒服,尤其米飯很好吃。

我們剛進來的時候,就看見一些孩子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白帽子,拿着餐具拎着沉重的牛奶箱迎面而來。她们的個頭很小,一看就是低年級的小孩子。

我急忙問翻譯這是做什麼呢,翻譯告訴我,他們是幫廚的學生,每天都抽到一個班,不管大小學生,都要参加,主要負則幫助厨房做飯、準備餐具等工作。

日本的小朋友,已經做好在等我們了,没有人先開始吃飯,等到我們的學生都坐下來,他們才動了筷子。

我們和他們的學生被安排面隊面的坐着,很快就熟悉起來了。

日本學生為我們準備了禮物,是他們畫的畫,做成小帽子放在桌子上。

我的對面有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她幫助我解開牛奶瓶上的繩子,好懂得禮儀呀。

她立刻將繩子和封蓋分成兩個杯裝起來,還拿着杯向旁邊的中國學生走去,幫助他們分開装。

我們的同學解開瓶子,就立刻有日本小朋友,接過取下来的繩子和瓶蓋。

杯子裡,垃圾就分離開了,為什麼這麼小的東西都要分開盛裝呢?原來,塑料的包裝要放在左邊的垃圾桶,右面的紙質封蓋要在右面。這就是垃圾分類的教育,要從娃娃開起,才會在整個社會延續實施下去。

看看日本小朋友吃飯的樣子,很努力的吃,湯已經一滴不剩了,菜也快吃完了。

我們的學生問:你們感覺快樂嗎?回答是響雷一樣的“快樂”。

當日本小朋友問我們同樣的問題,我們一片沉默,有人回答道:“不快樂。”

這也許就是應試教育下,孩子的鬱悶吧。

這時候,我們的翻譯用日語說了句什麼,很多孩子高高舉起了手。 然後,這些孩子就跑到前面圍成一個圈,猜拳,玩石石剪子布。最後一個一個被淘汰,剩下幾個勝出學生。他們歡天喜地的跑到箱子裡拿了一罐牛奶來喝。原來,剩下没發完的牛奶,就是用這種方法來分發的,好有趣呀。

牛奶喝完,飯菜吃光光,幾乎所有日本小朋友的午餐都是這個結果。

一個孩子剛才赢得了第二瓶牛奶,喝完後把牛奶瓶倒着放在托盤裡。這個微小的細節告訴我們,他們受過訓練,瓶子喝完後,都要倒着放,這樣不容易走路的時候倒下來,摔壞瓶子。

看到我們學生的剩飯和剩菜了嗎?看見我們的瓶子立着被端着走了嗎?這不能怪學生,我作為教師是很臉紅的,因為我們的教育没有做到貫徹到細節。

吃剩下的飯菜,要分别倒在桶裡,餐具要排隊放回原處的。

不知道你們注意没有,每個日本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個小小的牙缸,吃飯後,他們就立刻刷牙,餐廳裡就有敞開式的水池,很方便。這樣的衛生習惯,在學校裡就養成,一生都會成堅持的。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吃完了,下面的場面,就是終生難忘的了。

很多日本孩子開始自覺的擦桌子,幹活了。

没有監工和指揮,各自找能幹的活,收碗的、拎桶的、收碗的、装籃子的、叠盤的、盡心盡力的擦每一張桌子的.......

他們兩個拿得好多呀。我相信,看着日本孩子歡天喜地的幹活,我們的家長們都會感慨的。

陪孩子讀圖畫書

啟發兒童思考的閱讀

文/劉清彥

圖畫書就像小孩一樣,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大大的圖,少少的文字,構成圖文並茂的精采故事,但事實上只要深入閱讀就會發現,在這些看似簡單的故事背後,其實潛藏著令人驚嘆的深刻意涵,就像小孩看起來很單純,能力也有限,我們卻常常搞不懂他們腦袋裡在想什麼,甚至被他們驚人的創造力震懾。

圖畫書的設計也符合小孩的閱讀和思維特質。小孩從出生開始就不停的閱讀,他們的腦中或許還沒有語言和文字,卻已經不斷利用自己的雙眼在腦中儲存和建構畫面,因此形成以圖像思考為主的思考和閱讀方式。

所以當小孩在閱讀圖畫書時,總是會在畫面停留很久的時間。他們不僅閱讀圖像,也透過圖像感受整個故事。小孩和大人不同,大人閱讀時比較注重邏輯和抽象思辨,但小孩純粹以自己的感覺閱讀,他們很容易藉由圖像進入故事,在當中找到同理角色,並且和他一起經歷整個故事。

此外,小孩在閱讀圖畫書時常常會做關聯性的思考。他們人在故事裡,自然會將自我經驗和故事中的情境與角色情感連結在一起,彷彿書中的故事就是在談自己的經歷。因此在閱讀的當下,那些曾經出現在他生命中的各種情緒、情感和人際互動的經驗,或是他所生活的環境和關心的事物,甚至是他過去的閱讀經驗,都會在閱讀中產生關聯性。

這樣的關聯性思考不單單框限在現實情境,有時也會跳脫至想像的世界。因為想像力是小孩非常重要的閱讀和思維特質,尤其是對年幼兒童來說,他們的思緒時常在想像與現實中游移,有時候還會將這兩者混淆在一起。他們會靠想像化解自己所面對的困境壓力和解決問題,同時想像也是他們很重要的樂趣來源,他們常常利用想像玩假扮遊戲,使自己化身為現實中不存在的角色,然後從中獲得愉悅和滿足。

因此,一本好的圖畫書不僅必有化繁為簡的說故事功力,還要符合小孩的閱讀和思維特質:具有藝術表現的圖像語言,內容是與小孩有關或他們感興趣的事,能夠引導他們做關聯性的思考,還要兼具想像的樂趣和啟發。

像【子兒吐吐】(信誼出版)就是很鮮明的例子:對小孩來說,吃水果不小心「吞子」是非常普遍的經驗,也是小孩關切的事,因此他們在閱讀這本小豬胖臉兒吞子的故事時,就很容易產生閱讀的共鳴,對胖臉兒因為吞子而驚慌失措的情緒有深刻的同理感受。加上豐富的圖像表現,同時呈現故事主角的現實和想像情境,因此非常貼近小孩,也深受小孩喜歡。

好的圖畫書不僅為小孩帶來閱讀樂趣,也會引導他們思考各種與自己切身相關的議題,為他們建立閱讀能力、培養美好的品格,形成有意義的生命價值觀,大人若能與小孩一起閱讀,更能為他們營造美好的童年閱讀經驗,體驗甜美的親情,這些對小孩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成長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