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金水 (前台南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
人是不安於現實的動物,永遠將其欲望拋向遠方,總以為幸福、快樂必在飄緲、虛無的山之那一邊,而漠視眼前或週遭的一切,於是儘管我們走在一條美麗而通幽的曲徑,雖然沿途清風習習,麗蝶翩翩;兩旁妍花處處、果實纍纍;多數人卻很少駐足下來慢慢瀏覽、細細品嚐,總是匆匆忙忙趕往前程,寄望將來見到豁然展現的翠崖靈峰,或欣賞到光豔奪目的銀鍊飛瀑;……誰知越來越發現兩旁樹影枯荒,花蝶匿跡,果實不存,最後所到達的竟然是個荒漠!這下有的人才恍然大悟,原來幸福的青鳥不在叢林中,不在山的那一邊,也不在夢的國度,卻在周遭,在手頭、在方寸靈台之間!
正如沒有失去自由者不知自由的可貴,我們往往身體有病痛時,才體會到「有病方知健是仙」。一個得天獨厚,應有盡有的人,或許稱得上幸運,卻不一定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更未必了解幸福的真諦。
反之,一個生不逢辰,出生即一無所有,甚至體殘智障的人,固然會歷盡人世的滄桑,飽嚐生命的悲苦,卻往往更能面對人生最根源的問題,凝視存在最深層的本質,因此,若能從痛苦的深淵掙脫而出,成為更有深度的「浴火重生者」後,往往能做為生命的榜樣。
哥德慨言:「沒有和著淚水吞過麵包的人,不足以語人生」,這句話可適用在生不逢辰卻能力爭上游的人身上。他們固然也曾經傷心、抱怨、頹喪與絕望,可是當其發現這一切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時,只好拭乾淚水、默默承擔這千鈞的重負,他們既無心去羨慕別人所擁有的禮物,也無暇去惋惜自己所缺失的東西,只能默默地凝視眼前所留下、所僅有的一切,而力求更大的發展,這態度上的轉變何其可貴?這心靈上的接納更何其悲壯?
對於五體健全的一般人,擁有生命的一切美好,然而,面對生命的態度卻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味,感而不知其意嗎?在此,期勉諸君,切勿徒然暴殄天物,只顧追求生命之旁枝末節,更應面對自我最深層的角落,追求人生最核心的根源問題。
(本文摘自《培養身心健康的下一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