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書中的生命情意
文/宋珮( 中原大學人育學院藝術史兼任講師 )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坪田讓治曾說:「教幼兒說話和教外國人說話完全是兩回事,並不是用語言學的方式來教他,而是教他整個世界、整個人生。」圖畫書對幼兒來說,往往是教他們說話、數數,和各種概念的工具,然而坪田讓治說出了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圖畫書還可以幫助孩子對於世界、對於人生發展出正確的概念,讓他們體會到生命的美、感受到身為人的喜悅。這樣的做法在日文的幼兒書裡尤其明顯。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曾寫過一首詩〈我心雀躍〉,詩裡描寫出自然對人一生的影響,詩是這麼寫的:
我心雀躍,因為看到
彩虹於天際;
此情我幼時就有;
此情到如今依舊;
此情願長存到老,
不然毋寧死!
小孩是成人的雛型; 願我的日子能夠一一
銜接著對天地的虔敬。
雖然現代的孩子接觸的自然環境非常有限,但是大自然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有許多圖畫書都以自然為主題,其中約翰‧伯寧罕 (John Burningham)的《四季》(Seasons) 用豐富的圖畫表現出四季景觀,而五味太郎的《春天來了》則藉著自然的輪替描繪出生命成長的軌跡。
除了為幼兒製作的圖畫書(picture book)外,市面上大多數的圖畫書都是文圖並茂的圖畫故事書(picture storybook),適讀年齡層大約是五歲到八歲,不過也有一些圖畫故事書顧及即將邁入青春期孩子的需要,比如桑達克(Maurice Sendak)的《在那遙遠的地方》藉著小女孩愛達援救妹妹的經過,描寫成長帶來的變化,讓孩子體會到「愛心嚴肅而孤獨的責任」。佐羅托(Charlotte Zolotow)的《很新、很新的我》則用優美的文字敘述進入青春期的心境變化。
由於圖畫書都是由成人為兒童創作的,因此必定會藉著簡潔的文字傳遞自己的人生經驗,這樣的做法使得圖畫書不僅是兒童的讀物,也吸引成年讀者。Allen Say的《外公的旅程》(Grandfather’s Journey)就用類似照片簿的方式呈現出日裔的外公在異國生活的經歷,成人讀者會比兒童更能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情感。而出生於捷克的彼得‧席斯(Peter Sis)藉著《三把金鑰匙》告訴女兒布拉格的歷史與傳說,父親的心思令人動容。
和兒童談論生命的課題,免不了會說到死亡,兒童最接近死亡的經驗大都因為祖父母過世,因此在圖畫書裡常常以此為題。
Sue Limb 所寫的 "Come Back, Grandma" 用幽默的手法描寫出小女孩和外婆的情感,而外婆的驟逝引發了小女孩對生命歸宿的疑問,和無法止息的思念,直到小女孩長大後、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女兒,才明白了生命傳承的真意。而《地球的禱告》則藉著爺爺與孫子的對話,把人生、自然與造物者間的關係做了很美的詮釋,最後,爺爺雖然過世了,但是他把寶貴的記憶與人生的智慧留給了孫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