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3, 2012

黃國倫 - 走過14年低潮


走過14年低潮

黃國倫:失敗只是人生過場裡的間奏
遠見雜誌20128月號 314
作者:高宜凡 攝影:張智傑

一頭半長髮、一撮小鬍子,人稱「國倫老師」的黃國倫,是台灣知名度最高、曝光率也最高的音樂製作人之一。

20歲出頭,他就在《大學城》歌唱比賽拿到冠軍,後來寫出讓王菲一炮而紅的〈我願意〉,近年則活躍於許多歌唱選秀與談話類節目,最高紀錄曾在一個月上了50多檔通告。

然而,罕為人知的是,進入樂壇22年,黃國倫曾有兩段長達14年低潮,苦嘗一夕暴紅、又一夕隕落的滋味。他怎麼熬過來的?

第一段低潮是初入音樂圈的頭四年。儘管擁有建中、交大的學歷,但他心中一直有個音樂夢。

退伍後,他本來在飲料公司廣告部擔任經理,是人人稱羨的白領上班族。但28歲那年,他毅然決然地放下一切去尋夢,脫離看似安全的人生軌道。

當時父母雖未攔阻,只提醒要設好「停損點」,他給自己4年。「人不能作夢一輩子,但總要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拚。在那段時間,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

但沒有相關背景、也沒熟人帶路,想闖蕩樂壇,談何容易?那4年,他每天騎著破摩托車,在唱片界挨家挨戶地推銷自己的創作,但總是碰壁。第一年,他覺得唱片公司的老闆都是白痴,不識貨,「第二年,我開始懷疑我自己才是白痴,」黃國倫自嘲。

回想那段生活,雖然身體勞累,內在卻很充實,動機也愈來愈純粹。雖屢戰屢敗,但他並未放棄。為維持生計,他還兼差當導遊,在不知不覺中過了30歲。

做音樂 要的只是真實感動

「以前做音樂,是想功成名就,後來發覺,我要的只是真實的感動!」黃國倫相信,「等我預備好了,有一首歌就會誕生。」

熬到1994年,在夢想實驗的停損點即將來臨前,終於盼到了人生第一首冠軍單曲,以女歌手王靖雯(後改回原名王菲)的〈我願意〉一戰成名!

初入職場的艱澀期,人人都會遭遇,但從高峰墜落的痛苦,卻不是一般人挺得過去的,這正是黃國倫人生第二段低潮。

從〈我願意〉之後,黃國倫成為業界炙手可熱的製作人,還陸續推出多首歌曲,由張信哲、辛曉琪、蘇永康、范曉萱等歌手唱紅。

1996年,正值顛峰的黃國倫,卻下海推出個人專輯《天使》,雖入圍金曲獎,但慘澹的成績,讓他瞬間成為票房毒藥。

半年後,公司跟他解約,開啟了一段長達10年的低潮。那時,他來到35歲的關卡,「中年危機」提早開始。他試過開唱片公司、組樂團、做生意,但大多失敗收場,一度負債數百萬元,還得仰賴父母接濟。連健康、婚姻都出了問題。

那破碎的10年,黃國倫看成是人生的「都更工程」,唯有經過痛苦的拆毀跟重建,才能展現新風貌。他形容,「重點不是拆毀,而是建造!」如果不能長出新東西,都更後反而是堆廢墟。

透過這些年的磨難,黃國倫總是不放棄,重新認識自己,他去上心靈成長、認識自我的課程,也重新上教會、拾回信仰。他拉下身段,到電台當DJ,把冷門時段的節目做到call-in滿線,不斷積蓄實力,在谷底等待契機。

最壞的時代 也是最好的時代

翻身機會終於來了,2007年,他接下選秀節目《超級偶像》的評審長,以機智、逗趣的言談獲得注目。之後獲邀上《康熙來了》,更成為收視保證,開始獲得大量曝光機會。

這幾年,黃國倫還跨出音樂人的角色,開始主持節目,成為許多綜藝節目的固定班底。最鼎盛期,手上有四個帶狀節目,每天打開電視幾乎都看得他。

經歷兩段峰迴路轉的人生低潮,黃國倫對失敗頗有領悟,不少朋友也發覺他的改變。不久前,歌手蘇永康遇到他,直說黃國倫變了一個人,訝異地說:「我記得以前你很憂鬱、不太愛說話的,」想不到現在竟以風趣的形象,重新活躍於螢幕上。

如今在台下擔任評審,看著如過江之鯽、前仆後繼參賽的年輕歌手,黃國倫彷彿看到許多年少時的自己,每個徬徨的青春神情,都潛藏著滿腔夢想。

對於年輕人,他以自己的經驗建議:「不要害怕失敗!」用寫歌比喻的話,成功就像是熱鬧的「副歌」,而失敗則是過場的「間奏」,總有高低起伏,才算精采。

「最壞的時代;其實也是最好的時代!」走過兩段低潮,長達14年,這是為理想付出的代價。他行,現代年輕人一定也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