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03, 2011

「情緒解讀」

情緒解讀,創造幸福

文/吳娟瑜

一位男士,下了班回到家常怨怪老婆:「都是你把小孩教壞了,怎麼我一回到家,他們就躲得遠遠的。」

「誰叫你每天擺個撲克臉,孩子誰敢靠近?」老婆不甘示弱地反擊。

結果,夫妻你來我往地唇槍舌戰,雙方偶而因話語占上風而洋洋得意,然而這個家庭裡真正的問題焦點卻被模糊了。

如果這個男士回到家之前,把工作上的壓力暫時留在屋外,只把自己最好的臉色、與對家人的關心帶回家中,相信家庭氣氛會緩和許多。

有一回,一位十二歳小男孩私下告訴我:「我媽媽的臉色很難看。」站在五步路遠的媽媽正好轉過臉來,小男孩和我同時看到了一張嚴肅、帶著無奈的臉龐。

我決定要協助這對母子化解相處上的障礙,首先,從「情緒解讀」做起。

我問媽媽:「妳很希望兒子聽話、不要太晚回家,對不對?」

媽媽很自然地點點頭。

我又問一句:「妳是不是常覺得兒子回應你的時候,眼睛都往下看?」

「對,老師妳說對了,我每次都糾正他。」

「如果妳臉色再調整一下,多一點鼓勵、多一點笑容,效果會不一樣哦!」

這位媽媽終於弄懂兒子為什麼常躲著她,原來她的「臉上表情」阻擋了兒子靠近,原來兒子解讀到媽媽的情緒是:「你不乖、你不懂、你很差勁!」,這使得兒子越離越遠了。

不論企業公司員工或家庭成員,大家都需要針對「情緒解讀」下一番工夫,才能快速消除誤會,加強溝通效果。

正確的「情緒解讀」,有利於人際關係的良性循環。也就是互動的雙方要釋出正確的情緒符號,讓對方感受到的訊息是安全的、放鬆的、可靠的,那麼這個關係就是在正面交流。

萬一,明明一方想表達的是關心的、支持的訊息,可是因為從小的情緒表達模式是封閉的、是有所保留的,致使另一方收到的訊息不足,甚至是錯誤的,那麼,就會產生相處上的誤會。

「情緒解讀」過程中,也不全然都是對方的責任,如果我們站在自己單方面的立場,認為對方的表達(包括表情、動作、感覺、語詞等)莫名其妙,甚至是不可理喻,我們不妨在被激怒、或想打退堂鼓之前,勇敢地問對方:「你的意思是……」

多一點勇氣、多一層關心、多一次互動,有時會看到「情緒解讀」後的真相,你可能看到「張牙舞爪」的背後是「脆弱無助」,你可能了解到「垂頭喪氣」背後的「渴望求助」。

No comments: